列王纪下第十章纲目 壹、内容纲要 【兴起耶户审判亚哈的家】 一、藉以利亚所说之预言的成就(1~17节) 二、以自己的势力为神的耶户(18~29节) 三、撕裂以色列的神(30~36节) 贰、灵训要义 【】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列王记下注解》 叁、其他纲目 【恶要厌恶】 经文:王下10:1-11,(罗12:9) 一、写信——传达神的旨意 1-5 1.写信恐吓城中的首领长老 1-4,目的是让他们顺服。 2.首领长老打发人去见耶户 5,耶户的举动,其实是出于神的旨意。(王下9:1-3;西1:9-10;彼前4:1-2) 二、示众——成就神的旨意 6-10 1.两次写信要他们将亚哈众子的首级送到耶斯列。6 2.将首级示众,以防叛变。7-8 3.向众民声明:亚哈家的灭亡是出于神的审判,并非他人的错。9-10 ▲可见,耶户杀亚哈家是神所借用的“刀”。(王上21:21;19:17) 成就神的旨意,因君王的心随神旨而转。(箴21:1) 三、杀尽——超越神的旨意 11 耶户杀尽了亚哈家的每一个人,这是超越了神的旨意。(何1:4;传1:7) ── 毛南春阳 【为耶和华大发热心】 经文:王下10:12-28,(王上9:10,14) 一、杀尽亚哈谢弟兄的所有人 12-14 1.耶户遇见亚哈谢的弟兄 12-13,“弟兄”:或指亲属,与亚哈谢交往的人。 2.耶户杀尽亚哈谢的弟兄 14,鉴戒:凡与亚哈谢交往的,即与世为友的,都要同被剿灭。(林后6:14-17;雅4:4;创19:15) 二、杀尽亚哈家余剩的所有人 15-17 1.利甲家族——敬虔家族:以牧羊为生,生活苦修,反对敬拜巴力和世俗风气。(耶35:6,14-19) 2.耶户请他上车——为耶和华大发热心。16-17 曾经为耶和华大以热心的以利亚。(王上19:9-14) 杀尽亚哈家余剩的人:斩草除根。(王上21:21;诗37:28,38) 三、杀尽拜巴力神庙的所有人 18-20 1.骗聚他们 18-23 2.杀灭他们 24-25 3.对偶像的态度 26-28,(彼前2:1;出23:24;34:13;申7:5;12:2-4) ── 毛南春阳 【耶户的一生总结】 经文:王下10:29-36 一、自己的事:陷在罪里 29-31 1.仍然拜金牛犊 29,(王上12:25-33) 2.神应许他子孙只能四代坐国位 30-31 ▲外面有形的偶像拆了,但心中无形的偶像却没有拆。(弗5:5),怎能敬拜真神呢?(帖前1:9) 二、国家的事:割裂国土 32-33 “割裂”:是一种剥夺,是出于神的旨意。 1.被神使用的人,必须经历神的剥夺才产生属灵的新陈代谢。(林后4:16) 2.免得我们与世人一同定罪。(林前11:32) 三、家庭的事:接续作王 34-36 1.耶户的生平记事 34 表示主纪念在主里劳苦的人。(林前15:58;玛3:16) 2.耶户的儿子接续作王。(提后1:2-6;2:2,15;4:2-5) 属灵的工作后断有人!哈利路亚。 ── 毛南春阳 【巩固王权(十1-17)】 一、尊贵人的抉择(1-5) 二、赶尽杀绝(6-14) 三、利甲族(15-17) ——《新旧约辅读》 【神的报应 列王记下10章】 一丶报应的定局:是罪恶之子10:1-3 二丶报应的时间:是今世之时10:4-7 三丶报应的范围:是属罪之人10:8-11 四丶报应的扩展:是犯罪之家10:12-14 五丶报应的行动:是合神之心10:15-17 六丶报应的方法:是藉人之手10:18-23 七丶报应的公义:是罪人之死10:24-28 八丶报应的藐视:是热心之人10:29-36 ── 作者不详《圣经查经题目大纲》 【第十章 灭亚哈家】 若有逃脱 叫他偿命 一、杀尽亚哈王室 (一)致书长老 (二)亚哈众子 (三)一齐斩首 二、计杀拜巴力者 (一)召开大会 (二)都穿礼服 (三)灭了巴力 三、耶户子续作王 (一)延续四代 (二)仍拜牛犊 (三)耶户死亡 ── 张志新《列王纪下查经分章大要》
【第十章 灭亚哈家】 1) 众首领惧怕耶户、1/5 2) 亚哈的众子被杀、6/11 3) 杀死亚哈谢弟兄、12/14 4) 灭尽亚哈家全族、15/17 5) 诓哄拜巴力的人、18/22 6) 除偶像杀尽众人、23/28 7) 拜金牛犊不尽心、29/31 8) 哈薛攻击以色列!32/36 ── 郭提多《列王纪下读经讲道辅导提纲》
提要:1 耶户的信使亚哈的七十个儿子被斩首。8 他用以利亚的预言为自己辩护。12 他在路上剪羊毛之处将亚哈谢的四十二个弟兄杀死。15 耶户拉拢约拿达。18 用计杀尽所有拜巴力的人。29 耶户随从耶罗波安的罪。32 哈薛压迫以色列。34 约哈斯接续耶户作王。──《SDA圣经注释》
【列王记下十章】 一、耶户杀亚哈众子(十1-17) 二、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十18-28) 三、耶户作王的恶行(十29-36) ——SDA圣经注释《列王记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