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下第十六章短篇信息

 

目錄:

從列王紀下看政治的興衰(十六章)(劉銳光)

神忍耐是要人悔改(王下十六1~11) (臺北靈糧堂)

亞哈斯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王下十六1~20) (臺北靈糧堂)

靈性最差的猶大王(16120) (香港讀經會)

猶大王亞哈斯(十六章1~20) (臺北基督之家)

 

 

從列王紀下看政治的興衰(十六章)(劉銳光)

 

列王記下十六章   輕慢神的亞哈斯

    經亞撒利雅和約坦二王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南國猶大得有政治上數十年的安寧和太平。誰知一到亞哈斯作王,國情急轉直下,被外邦欺淩,皆因亞哈斯行惡,招惹神怒。這叫我們再次看到,神是輕慢不得的。
一.離棄神          (v.1-4)
   
亞哈斯不效法善,卻效法惡。他學以色列北國的惡,又學外邦人拜偶像,甚至使兒女經火(v.3-4),這樣離棄神,怎不惹神發怒﹖
二.投靠外邦        (v.5-9)
   
亞哈斯不靠神,一味靠勢力,甚至不惜靠外國勢力。被以色列和亞蘭侵淩時,他不好好靠神,求神幫助,只想到投靠亞述。低聲下氣的說自己是亞述的人,是亞述的兒子(v.7),完全沒有神兒女應有的志氣。
   
投靠人雖也有些果效,但是,卻付上了極大的代價﹕神殿裡和王宮裡的金銀都送到別人手裡(v.8),自己變得貧窮。父輩留下的富榮,在他手中散去。不靠神,只靠人的結果往往就是這樣,沒有榮耀。
三.改變聖殿          (v.10-20)
   
最惹神怒的,莫過於亞哈斯擅自改變聖殿的擺設。聖殿的建設是仿照摩西時的會幕,而會幕是照神的指示而設立的,那就是說,聖殿裡的每一擺設都是有其意義的,人不可以隨意更改。
   
亞哈斯將聖殿的銅壇更改了,用亞述人的壇來代替,把銅壇挪移(v.10-12)。銅壇是贖罪的地方,是神救贖人的起點,怎可以別的代替﹖亞哈斯其實也心知肚明,神是真實的,是他的幫助,所以他仍留下壇作為求問神之用 (v.15)。他要用自己的想法來獻祭給神,這是他利用神,而不是敬愛神。這豈不是今日許多信徒的寫照嗎﹖
   
亞哈斯又因要討好亞述王,將為安息日而蓋的廊子和王入殿的廊子後移,大概是要使亞述人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吧﹖討好外邦而犧牲神,你說這是應該的麼﹖亞哈斯是這樣,今天不少人也是這樣,神的怒氣臨到,豈不是該當麼﹖
   
神是輕慢不得的﹗

 

 

神忍耐是要人悔改(王下十六1~11) (臺北靈糧堂)

 

一、自以色列國分裂後,從耶羅波安到最後一任王,都是壞王,常受外邦國的攻擊,神為遵守與大衛所立的約,仍然看顧忍耐;壞王多,好王少的猶大國,神只准許以色列國攻擊猶大,沒有外邦攻擊猶大,「在那些日子,耶和華才使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比加(注:以色列王)去攻擊猶大。」(王下十五37),「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圍困哈亞斯,卻不能勝他。」(5節)神一直對猶大寬容忍耐,盼望他們悔改,但他們竟任著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出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參羅二45)。神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最後猶大被巴比倫滅亡,被擄到巴比倫去,「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2)悔改要即時─今天!神的時間是今日,撒但的時間永遠是明天。

二、猶大王亞哈斯王在大馬色看見偶像的祭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給祭司烏利亞那,在此神的祭壇以外,分築一座偶像的壇,並將神壇的器皿,獻祭挪移到偶像的壇,丘壇本是模糊不清拜偶像之地,現在名正言順的公開為偶像築壇拜偶像了,人的罪都是從隱而未顯到明顯,從意念到行動,從微小而強大,亞哈斯並毀壞聖殿之物,改變聖殿廊子的樣式,從他這些反常的措施,知道亡國之日不久了,社會的動亂,從宗教錯誤開始;教會的敗壞,從信仰不正起頭。

默想

偶像本身是死的,但偶像背後的邪靈,使偶像對人心有極大的吸引力。

回應

我隨時向神悔改,不浪費神對我的寬容忍耐。

 

 

亞哈斯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王下十六1~20) (臺北靈糧堂)

 

約坦之子「亞哈斯」繼任,作王「十六年」,他是一個惡王,不但拜偶像,而且投靠強權亞述,最後引狼入室。

一、亞哈斯使他的兒子經火

首先,他「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意思就是信仰不虔,治事不義。在信仰上,他不但「鑄造巴力的像」(代下二八2),又「照著…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並在丘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讓兒子經火的意思,就是「在欣嫩子穀燒香,用火焚燒他的兒女」(代下二八3),這是一種邪術,將兒女的生命獻上,向神明換取自己的利益或年數。

二、亞蘭王與以色列王來攻

接著,我們看亞哈斯經歷他人生中最大的考驗,歷史稱之為「亞哈斯的政治危機」。當時為了對抗日益興起的亞述,各國聯盟與亞述對抗,惟獨亞哈斯不願聯盟,因此遭致「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聯軍來攻打耶路撒冷。當時先知以賽亞留給亞哈斯預言「你要謹慎安靜,不要因…這兩個冒煙的火把頭所發的烈怒害怕,…這所謀的必立不住,也不得成就。」(賽七4-7)但是亞哈斯沒有信靠神,反而投靠敵人亞述。

三、亞哈斯投靠亞述王

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並且將府庫裡的金銀都獻作貢物。亞述王攻打亞蘭,殺了亞蘭王利汛。而亞哈斯王到大馬士革去迎接亞述王時,看見大馬士革的祭壇,就在聖殿中也修一座相同的壇,並把原本的銅壇搬開。他又將銅海挪下來放在地上,將聖殿的廊子挪移「惹動神的怒氣」(代下八25)。亞述隨後也滅了北國以色列(王下十七章)。但就如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這百姓既厭棄西羅亞緩流的水,…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沖來,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必漫過一切的水道,漲過兩岸;必沖入猶大,漲溢氾濫。」這裡「西羅亞緩流的水」指的是神對耶路撒冷城的護衛,而「大河翻騰的水」則指亞述的入侵,果然亞哈斯引狼入室,讓亞述覬覦猶大的財富,到了亞哈斯之子希西家時,亞述就來圍困耶路撒冷。

默想

我是否脫離世俗的倚靠,專心仰賴主,以免我將不屬主的事物,帶入我的生命。造成破口?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四面環繞我們的主,説明我認識你的保守,並願意住在你的同在之中。

 

 

靈性最差的猶大王(1612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我心專你為大,我靈以你為樂,在你面前謙卑的人是有福的。

 

猶大王約坦死後,他的兒子亞哈斯繼位。與他父王不同的是,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而猶大國的局勢亦在他的統治下一落千丈。他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既拜耶和華,也拜異教的神;他又容讓百姓在各處的丘壇和山岡等地獻祭,不再強調耶路撒冷至聖所的敬拜。

當時,亞述的勢力正逐漸壯大,亞蘭和以色列試圖說服猶大聯手對抗亞述,但遭亞哈斯拒絕。亞哈斯的回應換來亞蘭王利泛與以色列王比加的攻擊,在亞蘭和以色列聯軍圍困耶路撒冷時,亞哈斯主動臣服於亞述之下。他以為把聖殿和宮中的金銀獻給亞述,亞述便會為他解困。雖然亞述其後的確滅了亞蘭,又打敗以色列,猶大眼前的威脅似乎已解除了,但其實猶大已在無形中成為了亞述的附庸國。

綜觀亞哈斯的一生,他多番得罪耶和華,包括:1重新引入巴力敬拜,甚至把自己的兒女獻為祭(3-4);2引狼入室,拉攏亞述入主迦南(5-7);3在耶路撒冷各處建立丘壇(4),誘使百姓向亞蘭人的神獻祭(另參代下2822-25);4把聖殿的敬拜和外邦神祇的敬拜混在一起(10-16),公然褻瀆神的聖潔;以及5在國難當前仍不聽先知的勸告,自把自為(另參賽71-12)等等。

概括而言,亞哈斯是所有猶大王之中最可憎的一個,他的失敗始於對耶和華的輕蔑態度,使純正的信仰變為混亂的宗教;而他那頑梗和不聽勸告的心,亦致使他盲目地附從亞述,引火自焚!

叫人感到可惜的是,雖然亞哈斯的父王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亞哈斯卻沒有效法他的父親。在這當中究竟出了甚麼問題?你認為這與約坦教導和管理兒女的方式有關嗎?

另一方面,亞哈斯討好亞述的策略,提醒我們玩弄政治把戲的必自討苦吃。在你所身處的職場甚或教會中,會否有人正在耍弄一些政治把戲,損人利己?又抑或那個玩弄手段的人正是你自己?求主憐憫!

 

 

猶大王亞哈斯(十六章1~20) (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經文中並沒有透露任何蛛絲馬跡,使我們比較容易明白,為什麼隨著兩位明君之後,居然生出了亞哈斯這樣的不肖之子。不過,研究聖經的人指出,經文省略了亞哈斯母親的名字,這對猶大國的君王而言,並非尋常之事。不能確定這一點是否關係著亞哈斯「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

無論如何,以亞哈斯的所作所為,猶大諸王中也只有對瑪拿西的評語,比他更差了。在信仰上,亞哈斯不但引進了巴力崇拜,而且效法迦南的惡俗,將兒子獻為火祭;霎時間,丘壇、山岡、青翠樹下都變成了異教崇拜的據點。尤有甚之,亞哈斯更引進大馬色的祭壇,替代了聖殿裡原有的祭壇,公然褻瀆耶和華信仰;或許是為了收集上貢給亞述的金屬,所以他改變了聖殿的陳設,將裝飾用的金屬都拆卸下來,也將洗濯盆座上鑲著的心子、以及馱著銅海的銅牛都取了下來。觀察亞哈斯的所為,顯然耶和華神對他而言,不再是獨一的神,而只是眾神之一;當然更不如亞述帝王來得重要了。

亞哈斯既然在信仰上採取八面玲瓏的投機策略,當然不會單單依靠神,去處理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困境了。然而,他認賊作父所投靠的亞述強權,不但沒有神的慈悲憐憫,反而是侵略、強奪的國際流氓;所以,從烏西雅王以降,數十年努力經營而來的強盛國力,與豐盈國庫,就在短短幾年之間,完全幻化成為昨日煙花。

有不少近代的釋經學者認為,亞哈斯並不邪惡,只是懦弱。雖然並沒有足夠的經文證據支持這樣的見解;不過換個角度看,我們若認同了「亞哈斯的懦弱」,是否就必須接受「他有需要找到一個足以對付『亞蘭、以色列聯盟』之依靠」的理由呢?

然而,當詩人軟弱恐懼之時,豈不是禱告說:「耶和華啊,求禰可憐我,因為我軟弱。耶和華啊,求禰醫治我,因為我的骨頭發戰。」(詩六2)其實,事實的真相就是「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7)而保羅的經歷也是「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懦弱」非但不能成為我們不依靠神的藉口,反而應該成為我們全然靠主的理由,不是嗎?

回應:親愛的天父!我承認自己是軟弱的,求禰幫助我緊緊依靠禰;求禰除去我一切不信、不專一跟隨禰的藉口。阿們!

禱讀:詩篇六章2

耶和華啊,求禰可憐我,因為我軟弱。耶和華啊,求禰醫治我,因為我的骨頭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