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下第二章拾穗

 

【王下二1「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以利亞與以利沙從吉甲前往。」

         顯然不是位於約但河谷的“吉甲”(書四19),而是在以法蓮山地的吉甲,位於伯特利西北面約八英里(13公里)。――《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吉甲」:位於以法蓮山地,在伯特利之北約十三公里(八英里),與約書亞過約但河後安營之地(見書419)不同。――《串珠聖經注釋》

         吉甲: 有兩個吉甲:①位於耶利哥東北方2公里處(419);②位於伯特利西北方12.8公里處(1130)。從以利亞和以利沙行走的路線和第二節中“下到伯特利”來看,此處指的是第二個地方。有關路線請參見下圖。――《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舊約中有好幾個地方叫「吉甲」,以利亞所住的「吉甲」(1),可能位於多珥附近的山區(書十二23),在撒馬利亞前往以革倫的路上(9)。──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旋風」:「暴風」。

         ●「吉甲」:字義是「滾動」、「輪子」。不過這個吉甲可能不是耶利哥東方  419 的那個吉甲。一般學者認為這是伯特利北邊十一公里的Jiljulieh城鎮或者是 1223 的「吉甲的戈印王」,那個位於約帕東北二十二公里的「吉甲」。――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 吉甲】名叫吉甲的城鎮有好幾個,要斷定本節所指的是哪一個並不容易。最有名的一個在耶和哥附近(見:書四19的注釋)。但如果是這個,他們先從吉甲到伯特利,再從伯特利到耶利哥就變得很奇怪。此外第2節說他們「下」到伯特利,若是這個吉甲,也不合理。另一個吉甲則在迦巴、密抹一帶(見:撒上十三4的注釋)。這城在伯特利以南只有幾哩,並且需要下山才能到達伯特利。──《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1~2介於耶利哥及約但河之間的吉甲(書四19~20;現代的 Khirbet al~Mafjar300)可能是第19節所指的地點,另外有解經家認為是指位於伯特利以北十一公里處的季吉拉(Jiljulieh),因為他們由該處下到伯特利(「神的殿」)。──《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下二1~10以利沙緊隨以利亞:在眾多的先知門徒中,以利沙是以利亞的指定接班人(參王上1916)。當神要把以利亞接去時,以利沙為要繼承以利亞的職分,半步也不肯離開他。以利亞屢欲擺脫以利沙,是要考驗他的決心是否堅定不移。――《串珠聖經注釋》

 

【王下二1~11神交付給以利亞的最後的使命就是立繼承人,之後才能夠離世歸神。以利亞帶領以利沙不斷換地方,磨練他,可見立繼承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與之接近的實例就是,耶穌的門徒跟隨耶穌3年,看了耶穌的神蹟,聽了耶穌的話,但到了關鍵時刻卻紛紛棄他而去(2656)。由此可見,當我們牧養信徒時,也應當竭盡全力,奉獻自己(315;弗64)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二1~25如上所述,以利亞在頑惡的亞哈謝王面前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最後的使命。本章接著記錄了:①以利亞升天之前的事奉(1~11);②以利亞升天後由以利沙繼承他的事奉(12~14)節;③作為以利亞的繼承人,以利沙所行的超自然的神跡(1419~25)節。這一部分刻畫了兩件事:①以利亞戰勝了苦難:耶洗別王妃利用亞哈王優柔寡斷的性格,使偶像敬拜和暴力橫行全以色列,以利亞也因此受到不少迫害,但他最終戰勝了所有的苦難,成功地完成了神交付他的使命,最後在榮耀中升天,不至於見死。榮耀最後只賜給那些戰勝苦難、守住信仰的人(351121)。②神的忍耐:儘管君王大肆殘暴,百姓背逆神,陷在偶像敬拜之中,但神還是不斷派先知,規勸和引導他們(349)。可見儘管百姓不斷犯罪,但神還是愛他們到底(131)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二2「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下到伯特利。」

         從「吉甲」到伯特利,要經過山區,所以說「下到伯特利」(2)。──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你可以在這裡等候」(246),原文是命令句。以利亞三次命令以利沙「在這裡等候」(246),是要顯明以利沙確實是神所揀選的接替者(王上十九16)。若沒有聖靈在以利沙裡面動工,他隨時都有合理的理由停下來。但以利沙卻堅持跟隨,立定心志要接過以利亞的事奉。在客西馬尼園,門徒們被主耶穌三次提醒(太二十六41),卻仍然不能與主「一同警醒」(太二十六38),結果都逃走了(可十四50)。並不是以利亞的門徒比主耶穌的帶得好,而是人的本相都是如此;若沒有聖靈的工作(王上十九16),沒有人能保持警醒。──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伯特利」:字義是「神的家」、「神的殿」。位於耶路撒冷北方大約18公里。位於北國以色列的南部。

         ●「你可以在這裡等候」:原文是命令句「停留在這裡」。

         ●「你面前」起誓:原文是「你的生命」。――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2 伯特利】伯特利是一個金牛犢神廟的所在地,也是重要的宗教中心。其歷史包括了族長(創二十八)、征服和定居(書八;士一)、撒母耳(撒上七),並且至少有一段短時期,約櫃是停放於此(士二十26~28)。──《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3「住伯特利的先知門徒出來見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

有關先知門徒(「門徒」NIV 作「同伴」,AV 作「兒子」),請見:列王紀上二十35;有關雅各所建立的伯特利(創二十八11~19),請見:列王紀上十二29~33及十三章。以利亞預告他即將離開(35)。──《丁道爾聖經註釋》

         “先知門徒”。一班或一群先知,最初在撒母耳記上十章510節提及(另參看撒上一九2021的腳註),也在列王紀上二十章35節提及,在以利亞和以利沙時代集中於伯特利、耶利哥(5)和吉甲(38)。“門徒”直譯作兒子,意思是成員或門徒,而不是孩童,因為當中有部分是已婚的成人(1)。他們可能是採取公社的生活模式(38~44)。――《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撒上》十5~13提到的一班先知和這裡的“先知門徒”,雖起源不詳,但一般相信當為撒母耳所創立的訓練先知的學校的學生(撒上十九20),在靈性與道德忝墮的時代,有一批年青的鬥士為神工作。《撒母耳記》以後沒有再提到這些先知,直到以利亞時才再出現,稱之為“先知的…門徒”(王上二十35)。訓練和活動的中心包括吉甲、伯特利和耶利哥(3715;四138;六1;九1)。由於人數頗眾,可以推想自撒母耳迄今,這種訓練未曾中斷。先知集群而居,靠敬奉神的人供養(38~44),可能都穿粗皮毛衣,並有特別標誌(8;王上二十41)。他們集體或個別說預言(15;王上二十二1~28),又是愛國愛民族的人。有時國君出征,他們隨行(11~19)。這群先知門徒受感,知道以利亞快離世;以利沙也知道,但囑咐不要說出來。以利亞去到伯特利、吉甲(2)和耶利哥(4),很可能是與他們作最後一晤。――《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先知門徒: 當時先知學校的創辦者一般都由撒母耳管理,其中伯特利是接受先知使命的人常住的地方(撒上716)。――《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在耶羅波安設立金牛犢的「伯特利」(王上十三1)、亞哈悖逆神重修的耶利哥城(王上十六34),竟然都住著「先知門徒」(35)。因為神在百姓屬靈最黑暗的時候,仍然「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十九18)。──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從伯特利經過耶利哥到約但河,大約要走50公里的下坡路,一天就能到達。所以伯特利和耶利哥的先知門徒都對以利沙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35)。──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神主動讓以利沙、伯特利和耶利哥的先知門徒都知道以利亞要被神接走(35),以利亞自己也能連續走這麼遠的路,表明他和摩西一樣(申三十四1),並沒有年老體衰(申三十四7)。以利亞已經完成了顯明「耶和華是神」的事奉,所以神主動接走以利亞,讓以利沙接替以利亞,繼續在審判中顯明「神是拯救」。──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先知「門徒」:原文是「兒子」。實際上是「門徒」的意思。

         ●「師傅」:「頭上的主人」、「頭上的首領」的意思。――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3 先知門徒】當時人可以受訓為職業的先知,以色列史的早期有先知的行會,一般稱為「先知的兒子/團體」(和合本:「先知的門徒」)。這些先知通常使用各樣的辦法,預備領受預言性的神諭。在驅使人進入昏睡(超脫)狀態方面,音樂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相信這種狀態能使人易於領受神明的信息。馬里文獻提到廟宇中有整個階層的人,經常作出超脫式的預言。亞喀得文獻則使用「瑪律巴里」(mar bari,意即「巴魯〔baru〕之子」)一語,作為屬於一個行會的占卜者,他們偶爾也會說出先知性神諭。──《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3  先知門徒是些甚麼人?】“先知門徒”好像一間學校,有一班門徒圍繞著知名的先知,就像以利亞或以利沙。先知學校設於全國各地,自耶羅波安作王的時候開始,力挽靈性與道德的頹敗。伯特利的先知門徒曾目睹以利沙從以利亞承接了先知的聖工。――《靈修版聖經註釋》

 

【王下二4「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耶利哥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到了耶利哥。」

         我們與神同工,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都不能根據自己的雄心或熱心,而要順服工作的主。我們若拖到自己「不中用了」,才被迫放下事奉,表面上是「鞠躬盡瘁」、建造聖殿,實際上只是建造自己「所願意建造的」(王上九119)。因此,一個忠心事奉神的人,應當一面事奉、一面將真道「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隨時預備神把自己接走,或者換到別的事奉崗位;因為神所要成就的工作,絕不可以、也不可能只倚靠個別人。──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耶利哥」:字義是「它的月亮」。位於約但河邊、耶路撒冷東面。――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5「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近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

         神特意讓這些先知門徒提前知道以利亞將被神接走(5),好讓他們成為以利亞升天的見證(7),也見證以利沙的事奉是以利亞的延續。──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以利亞離世前去吉甲、伯特利、耶利哥,很可能就是為了見這些先知門徒最後一面。――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6「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約但河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一同前往。」

         我必不離開你: 以利沙終於克服了老師對他的種種考驗。他的這番決心是出於對老師的深深的感情和忠誠。表現了把自己全部的人生交付在與以利亞同在的神的手中的信仰態度。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以利亞多次命令以利沙「停留在這裡」,但是以利沙堅持要跟隨,但是這個過程中,以利亞也沒有生氣或反對,就是容讓以利沙跟隨。這個過程讓很多人討論許久,一般認為: a.以利沙和眾先知門徒不是不知道以利亞即將升天離世。b.以利亞可能是要測試以利沙是否警醒,或者以利亞也想自己單獨經歷升天離世這件事情,因此多次希望以利沙不要跟隨。c.以利沙希望跟隨以利亞到底(即使被以利亞制止,即使可能會遭遇未知的危險),這樣的忠誠與堅持,以利亞也讚許(29 可以看出以利亞對以利沙的態度是正面的),所以並不反對他繼續跟隨。

         ◎許多人拿這一段來與耶穌被釘十字架前門徒逃跑、睡覺的經歷比較。比起來,以利沙的表現比耶穌的門徒好多了。――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7「有先知門徒去了五十人,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二人在約但河邊站住。」

 

【王下二8「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卷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地而過。」

         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卷起來……水就左右分開: 這一事件讓人想起了摩西用杖分開紅海(141621)和約書亞分開約但河(313)的事件。本節的事件與摩西分開紅海的事件有相似之處。如果摩西的杖象徵著他作為流浪之百姓的領袖的權威,那麼以利亞的外衣則象徵了他作為先知的職責。二人走地而過: “地”在希伯來語中有“陸地”的意思,也有“沙漠”或“曠野”的意思。原文中本節與以色列百姓過紅海和約但河的時候使用的“地”(1421;書317)是一個詞。如此這般,神不僅分開江河,還將它風乾,使百姓毫不費力地從那裡走過。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摩西用象徵他職分的杖向海伸出,帶領百姓過了紅海(出十四21);以利亞也用象徵他職分的「外衣」(8)打水,帶領以利沙過了約但河。這表明在神的眼中,以利亞的工作與摩西同樣被悅納,並沒有不勝於他的列祖(王上十九4)。──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分開約但河,是以利亞一生所行的最後一個神跡。在《列王紀》中,記錄了10個與以利亞有關的神跡:

1.宣告天不降雨(王上十七1)

2.接受烏鴉供養(王上十七6)

3.使寡婦的油、面不短缺(王上十七14)

4.使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十七22)

5.迦密山降火(王上十八38)

6.天降大雨(王上十八45)

7.審判亞哈(王上二十一17~29)

8.審判亞哈謝(王下一3~17)

9.分開約但河水(王下二8) 

10.  乘旋風升天(王下二11)──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打水」:「擊打水」。

          28 讓人想起摩西也是用杖擊打紅海分開海水  1421~22 。――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8  衣怎能打水?哪兒來的能力?】以利亞的外衣,是他作先知權柄的表徵。――《靈修版聖經註釋》

 

【王下二9「過去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作什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

         “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以利沙不是要求擁有以利亞雙倍的恩賜,或做雙倍的工作,而是懇求他能被承認為繼承以利亞先知工作的人。(長子可以得到雙分的遺產;申二一17)。――《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以利沙願“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有兩種解釋:一是說他希望能完成比以利亞大一倍的工作;一是說他這句話的後面有長子可得雙分財產的意思在(申二十一17),暗示希望能有力量繼承以利亞的偉大事業,並作眾門徒之首。第一說不可取,因聖靈的力量不可以用人的方法來衡量,一般接受第二說。

    以利亞的答覆是:他雖奉神命立以利沙為他繼承人,但要達到他的要求,得看他有沒有參透屬靈境界的能力和深度(10)。判斷的不是以利亞,而是神自己。――《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加倍」:原指要繼承產業的長子可得雙份遺產的意思。(見申2117)以利沙的要求並非表示他要比他的師傳更有能力而是盼望接續以利亞的工作,好像長子繼承父親的產業一樣。――《串珠聖經注釋》

         「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9),意思是盼望加倍得著事奉的能力。這個恩賜只能由神決定,所以以利亞用以利沙能否看見他被接升天,作為神是否允許的記號(10)。──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在《列王紀》中,記錄以利沙工作的篇幅(王下一~九;十三)比以利亞(王上十七~十九、二十一;王下一~)多將近兩倍,以利沙宣告的饑荒時間(1)比以利亞宣告的(路四25)長兩倍,與以利沙有關的神跡也比以利亞多兩倍。──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只管求我」:原文是「儘管說」。

         ●「加倍地」:有學者認為這是意味著以利沙要求「長子」的名分(繼承權),而非以利沙希望超越以利亞。不過也有可能以利沙覺得以色列的局勢艱難,他需要更多神的能力澆灌,因此需要「兩倍的感動」。――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0「以利亞說:“你所求的難得。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

         以利沙所求的,並不是以利亞可以賜予的。――《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你所求的難得: 以利沙所求的是以利亞無能為力的事,只有神能做到。所以以利亞惟獨向洞察以利沙內心的神禱告。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你所求的「難得」:「使之艱難」、「困難」。――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1「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

         以利亞像以諾一樣(參看創五22~24的腳註)在有生之年被接到天上去。到了基督再來的時候,仍然活的信徒將會有相同的經歷(林前一五51;帖前四17)。――《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以利亞和以諾(創五22~24)是聖經記載中唯一兩個未經死亡而為神接去的人。本節描寫以利沙眼中所見不經死亡而登天境的景象。他既親見以利亞離去,他所求的得到神的允許。――《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火車火馬: 舊約聖經中經常提到(614~17;哈38)。因為火象徵神的顯現(322417;申332;哈33~5),所以此處的“火車火馬”也可以解釋為象徵神的顯現和神的超自然的權能。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在聖經中,只有以利亞和以諾(創五24)沒有經過身體的死亡,直接被神接走。到了基督再來的時候,地上還存活的信徒將會有同樣的「被提」經歷(林前十五51~52;帖前四17)。──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以利亞是「乘旋風升天」(1),「火車火馬」只是「將二人隔開」(11),不是接他升天的工具。──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火車火馬」:原文是「複數的馬,單數的車」,表示這是當時戰爭用的一輛戰車的形式,只是加上「火」。――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1 以利亞升天之處】以利亞的事工一直是摩西生平事蹟的反映。過到約但河東之後,他們是朝著尼波山(摩西去世的)離約但河約十哩。經文雖然沒有提及尼波,也沒有提到他們是在山上,卻顯示他們是在這一帶地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11 火車、火馬、旋風】譯作「旋風」的字眼通常都與神的作為有直接關係(拿一:狂風),有時則顯示祂的臨在(伯三十八1)。至於戰車的象喻則較為難解,因為經文之中的火車、火馬並沒有扮演什麼角色。在古代近東的象喻之中,重要的神明往往有戰車隨行。一個名叫拉基布伊勒(Rakib~El)的神祇,是迦南神明伊勒戰車的駕馭者。在文獻中,他和風暴之神哈達有關,只是現有資料太少,不足以進一步詳細研究這個值得留意的關聯(如本節之戰車與暴風)。在亞喀得文獻中,太陽神沙馬士的謀士布內內(Bunene)是指定的戰車駕馭者。戰車與太陽神有關的一點,可能是火車的解釋。駕馭者的責任是運送神明,特別是送他進入戰場。在以色列的宗教信仰中,耶和華有時按照古代近東熟悉的概念自我顯現。例如在以利亞與巴力先知競爭的事件中,耶和華自顯為控制豐饒,能夠降火回應人的神;這種象喻性語言經常把祂喻為太陽(詩八十四11)。按照本段的描繪,風暴之神哈達有戰車駕馭者偕同,可能與祂有共通之處。這些相似之處顯示本節可能是應用一般人熟悉的象喻,來澄清神明在這個前所未見的關頭所扮演的角色。──《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11~12以利亞升天】以利亞乃是被旋風接升天,火車火馬則只是「將二人隔開」(希伯來文),使他不為人所見,而並非將他接升天的工具。車及馬象徵神的保守以及神屬靈的同在,以色列真正的安全乃建基於此(請見:後來的猶太人傳統,參:《西拉赫》四十八9);這並非任何地方或太陽神話,也不是以利亞升天的工具。以利亞升天去了(11),被接去離開以利沙(39)。以諾也同樣的被神取去(創五24)而消失,一如神取去摩西一樣(申三十四4~6;參:猶9)。──《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下二12「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後不再見他了。於是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

         以利沙不再見他了,表示以利亞消失不見了(亞喀得文為「他站在他的山上」;參16)。戰車馬兵(集合名詞)並不表示神一如異教的太陽神祇一樣越過諸天(見於古代浮雕),由「以色列的」(參:王下十三14)一詞重複出現可知。後者可能是一種迂迴的說法,道出以利亞是護衛真以色列的大能者,對以色列而言比所有他們引以為傲的軍事防禦更重要。──《丁道爾聖經註釋》

         “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即以利亞是神在以色列中最有力的工具(正如戰車是國中最強的軍事裝備)。――《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以利亞是以色列良知的真正保衛人,一生不斷喚醒同胞遠離偶像、回歸真神。以利沙看見火車火馬,從心底裡發出稱羨與讚美;以利亞是保衛以色列的戰車戰馬(參十三14)

    “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表示哀傷和追念(參創三十七34;利十6;二十一10;撒上四12;撒下一2)。――《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以利沙稱以利亞為父,是表示尊敬之意(參王下621 89)

          「戰車馬兵」:乃代表勢力,指以利亞在當時的以色列佔有重要的地位。――《串珠聖經注釋》

         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 以利亞所行的代表神的顯現,而他的消失對於追隨他的以利沙來講是莫大的打擊,如同失去了支柱一般。所以他用這樣的舉動發洩內心極度的悲痛(57)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我父啊!我父啊」(12),是表示尊敬;「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12),意思是以色列的屬靈保衛者。在以利沙去世之前,以色列王約阿施也這樣稱呼他。──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12),可能表示撇棄自己的舊身份,將要穿上代表以利亞職分的外衣。──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212  以利沙「看見」,這個經文就回答了 210 以利亞的話給我們的疑問,以利沙看見,所以就繼承了以利亞。

         ●「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可能同時表示對以利亞離去的悲傷,也表示撇棄自己的舊身份。

          212 以利沙稱呼以利亞「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應該表示以利沙認為自己是繼承自以利亞,再者,他認為以利亞是以色列的真正保護者(當然,神蹟式的火車火馬也給他相當的提示,讓他霎時了解以利亞的的作為,都是為了保護以色列國)

         ◎聖經中未曾嘗過死亡而被神接走的,只有以利亞和以諾  522~24 。――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2~18以利沙作為以利亞繼承人的證據,本文記錄了以下兩件事:①以利沙用以利亞的外衣分開了約但河(14);②以利沙的靈性遠在當時任何一位先知之上(18)。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瞭解到,要把眾人引向真理,屬靈的領袖必須具有超然的屬靈能力(1514;弗118)。因為不具備屬靈能力的領袖,只有利用所有世俗的手段和方法來建立自己的權威(242)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二13「他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但河邊。」

         「外衣」:見王上1919注。――《串珠聖經注釋》

         以利亞的「外衣」(13)是先知職分的標誌,他第一次呼召以利沙的時候,就「將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王上十九19)。這件「外衣」不是不小心從「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13),而神特意留給以利沙作為接替以利亞職分的記號。──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神和以利亞特別留下以利亞的外袍在以利沙看得見的地方,應該不是「不小心掉下來」,而是有意要以利沙拿起來披上,作為承擔以利亞責任的象徵。――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3 先知的外衣】以利亞在列王紀上十九19將自己的外衣搭在以利沙身上,揀選他接續工作。本節所述的外衣,有別於撒母耳記上十五27的外袍。這件獨特的先知外衣很可能是獸皮所造,外表多毛(見:亞十三4),雖然不是每件外衣都是如此。古代近東文獻甚少提及先知的衣著,因此難以比較。可能有關的一點,是由這個時代開始,亞述銘刻描繪了幾個身穿獅頭外衣的人。這些人有幾個正在進行儀式活動(舞蹈),並且偕同神明。按照學者的臆測,他們可能是驅邪者。在本節之中,以利亞的外衣是以利沙繼承他的靈和能力的表徵。──《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13~14事實證明以利沙已有和神交通的能力,是以利亞的先知事業的傳人(或“外衣傳人”),因神已給他力量,可以象以利亞一樣分開河水。――《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王下二13~15擊打水】現在需要彰顯的是掌管以利亞的同一靈也掌管以利沙。他刻意撕裂自己的衣服以表哀痛(12b)後,便將象徵他的先知職分的外衣掉在地上,在一大群見證人面前(15)重複以利亞的神蹟(14節;參8)。希伯來文「打水」一字的重複出現,可能帶出七十士譯本所添加的「水沒有分開」,這引發一個問題:耶和華,以利亞的神,祂現在在那裡呢?NIV,把 MT  ~ap{ hu^(「祂在那裡?」)讀作現在(~e{p{o^')。──《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下二13~25  這三件神蹟確定了以利沙的先知地位,是嗎?】這三件事都是以利沙受命作神先知的憑證,說明他得到新的能力與權柄,作以色列先知的領袖,完全是出於神的權能。――《靈修版聖經註釋》

 

【王下二14「他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說:“耶和華,以利亞的 神在哪裡呢?”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

         「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14),是感歎句,表明以利沙已經清楚地知道神與他同在,所以用以利亞的外衣打水,行了第一個神跡。以利亞所行的最後一個神跡是將約但河分開(8),而以利沙所行的第一個神跡也是將約但河分開(14)。打水的是人,將水分開的是神;神用同樣的神跡,證明「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15)。──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在《列王紀》中,記錄了20個與以利沙有關的神跡,是以利亞的兩倍:

1.分開約但河水(王下二14)

2.治好耶利哥的苦水(王下二21)

3.母熊撕裂童子 (王下二24)

4.摩押谷中出水(王下三20)

5.空器皿滿了油(王下四5~6)

6.預言書念婦人生子(王下四17)

7.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王下四36)

8.用麵解毒(王下四41)

9.喂飽一百人(王下四43)

10.  醫治乃縵(王下五10)

11.  使基哈西長大麻風(王下五27)

12.  使鐵斧浮在水面(王下六6)

13.  開僕人的眼目(王下六18)

14.  使敵人的眼目昏迷(王下六18)

15.  恢復敵人的眼目(王下六20)

16.  預言撒馬利亞得救(王下七1)

17.  預言軍長死亡(王下七2)

18.  預言哈薛篡位(王下八13)

19.  預言以色列只能三次打敗亞蘭人(王下十三18)

20.  骸骨使人復活(王下十三21)──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很可能不是疑問句,而是一種「感歎句」,表明他很清楚神就與他同在,用與以利亞一致的神蹟顯示神就與以利沙同在。――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5「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從對面看見他,就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他們就來迎接他,在他面前俯伏於地,」

         “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即二7的那50個門徒。他們”俯伏於地“,接受以利沙為神的發言人。以利沙准他們去尋找以利亞,以證明他說話的權威(18)。――《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耶利哥的先知門徒見了以利沙所行的神跡便明白以利沙繼承了以利亞的權能。所以他們在他面前俯伏於地,以示對他屬靈權威的認同。以利亞過約但河後不久被接升天,以利沙目睹這一切之後馬上取他的外衣回到了西岸。因為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在西岸正好奇地等待著以利亞的消息。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以利沙所行的神跡,向河對岸的先知門徒證明他接替了以利亞的職分,所以他們就「在他面前俯伏於地」(15),尊他為領袖。 ──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215 顯示看見以利沙過約但河的先知們(這些人知道以利亞要升天)也確認以利沙繼承以利亞,因此尊他為領袖(俯伏於地)。――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5~18先知門徒沒有看見以利亞升天,以為必能尋獲他的屍體:他們不信以利沙的話,堅持要派人去找,終於證實以利沙是對的。――《串珠聖經注釋》

 

【王下二16「對他說:“僕人們這裡有五十個壯士,求你容他們去尋找你師傅,或者耶和華的靈將他提起來,投在某山某穀。”以利沙說:“你們不必打發人去。”」

 

【王下二16~17先知門徒再三催促以利沙去找以利亞的屍體,是因為他們不相信人的肉身能夠去天國。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當以利亞乘坐火車火馬升天的時候,到了天上的某一個地方之後,他的靈與肉會分開,靈進入天國,而作為外殼的肉身會落回地面。先知門徒用“耶和華的靈”來形容,正說明這一點。也就是說與耶和華的“靈”在一起的只可能是以利亞的靈,不可能是靈與肉結合在一起的全身<131314,靈與肉的關係>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先知門徒們「再三催促」(17)以利沙去找以利亞的屍體,可能因為不相信人的肉身能夠升天,以為只是靈魂被接走,所以希望找到以利亞的屍體(16)。──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王下二16~18先知門徒不相信以利沙所說的真的發生在以利亞身上,於是堅持要派出搜索隊去尋找以利亞。――《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以利沙雖然知道以利亞已經升天,但他仍然耐心地等了三天(17),讓事實來證明自己的話(1618)。這樣,神就在以利沙身上顯明了先知話語的權柄。──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王下二16~18尋找以利亞不果】五十個「壯士」(有能力的,NIVREB 作「結實的」)在崎嶇的山谷中尋找以利亞,這並非是編者的節外生枝、加油添醋,實際上他們想要避免以利亞死無葬身之地的羞辱,因此確定他最後的蹤影去處,對以利沙及眾先知門徒均十分重要,因為以利亞以其神出鬼沒而著名(王上十八12)。有解經家將直到他不好意思(17)譯為「無法衡量」(此外僅出現於八11;士三25),另有解經家則將之譯為「直到他無法推辭」(和合、REB)。──《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下二17「他們再三催促他,他難以推辭,就說:“你們打發人去吧!”他們便打發五十人去,尋找了三天,也沒有找著。」

         ●「他難以推辭」:意思是「直到他不好意思」、「直到他無法推辭」。――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8「以利沙仍然在耶利哥,等候他們回到他那裡。他對他們說:“我豈沒有告訴你們,不必去嗎?”」

         本節重點刻畫了屬靈的洞察力超出一般先知門徒的以利沙的形象。以利沙不僅具備了屬靈的能力(1415),而且還具備了敏銳的屬靈洞察力,從而他的屬靈的權威也得到了認可。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有學者認為 216 是某些先知們還不願意接受以利沙的繼承權(除了以利沙以外,沒人看到以利亞被接升天),所以還希望去找一下以利亞。以利沙雖然知道以利亞已經升天,但也無法拒絕眾人出於好意或懷疑的請求,因此用了三天的時間等這些先知們確認以利亞已經升天。若這樣的推測是真,其實以利沙也用了三天的耐心與低姿態等待眾先知接受他是以利亞的接班人。――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9「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

         耶利哥是當年約書亞曾咒詛之城(書六26)。此地居民現蒙受昔日不遵神命遺下的禍(出二十三25~26;申二十八15~18)。“水勢惡劣“原文作”水壞“。有的學者說,耶利哥地層複雜,水源與有輻射衰變的地層接觸,飲了這種沾有輻射水的人,生育能力受影響。“土產不熟而落”原文作“土地不生產”,可指婦女流產,因此處所用原文mesakkelet通常為流產的意思。依自然的解釋,地層變動固可使水源染到幅射,也可去掉污染而使水清潔;這種變動操握在神手中。此水源因以利沙的神蹟而治好,故又稱“以利沙泉”,一般認為即今天近耶利哥城的“蘇丹泉眼”。――《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土產不熟而落: 原文中此句有兩方面的意思:①“土地沒有出產”,②“其民流產”(111)。所以共同翻譯和Living Bible及七十士譯本均翻譯為“其居民不能生子”,而大部分英譯本(KJVRSVNIV)都翻譯為“土地沒有出產”。與水有直接關聯的是出產,所以自然指的是出產,所以認為①的解釋比較合理。此外,沒有出產的土地所發生的變化比喻了信徒信主後所發生的變化。信徒原本像沒有出產的耶利哥城,但因著基督的寶血,作了神的子女,收穫了30倍、60倍、100倍的果實(1323)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耶利哥自古就是約但河谷著名的綠洲,不可能一直水質惡劣。此時耶利哥的「水惡劣」(19),很可能亞哈王無視約書亞的咒詛、「重修耶利哥城」(王上十六34)時,被神審判的結果。──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地勢」美好:原文是「座位」,實際的意義就是「地勢」。――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19 水質惡劣】耶利哥旁的蘇丹泉水質素有問題,約書亞記六26和列王紀上十六34的注釋已經詳細討論過。除了上述注釋討論過的寄生蟲理論以外,另一個看法認為耶利哥城塌陷時地底岩層可能同時變位,使泉水受放射性污染,因而導致不育。──《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19~22以利沙治好耶利哥的水源:耶利哥是被咒詛的地方(參書617 26)。它的土地貧瘠荒蕪,是因為水源不好。以利沙把鹽倒在水源中,水便變好了。鹽帶有「潔淨」(參士945;結164)或「不廢壞」(參民1819 代下135)的意思。――《串珠聖經注釋》

 

【王下二19~25這一部分記錄了以利沙所行的神跡。這些神跡進一步證實了以利沙繼承以利亞的正統性。尤其本文對比記錄了兩件神跡:①對耶利哥城人的愛(19~22);②當童子嘲笑神人以利沙時,神便對他們進行了審判(23~25)。以利沙作為以利亞的繼承人,已經在先知的門徒當中得到了認可(15),而通過本文的神跡,他的權威在百姓當中也得到了認可。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二20「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

         “鹽”是潔淨的象徵,也有保存的作用(利二13;民十八19)。以利沙用未沾染不潔的新瓶來為神工作。神永遠信守與人立的約,只要接納祂為主,便可得到生命(21)。治好水的不是鹽,而是耶和華神。――《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新瓶來裝鹽: “鹽”用作食物的調味料(66)、獻祭用品(213;結4324)、新生兒消毒劑(164)、防腐劑等。除了這些多方面的用途之外,它還象徵“廢墟”(945;申2923)、“生命”(1819;代下135;太513950)等。以利沙對把瑪拉的苦水變成甜水(1523~25)的神深信不疑。正是這一確信,使他行了神跡,彰顯了神的權能(441;出1625;約96)。這件事還可與耶穌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醫治瞎子的事件聯繫起來。――《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二20 新瓶和鹽】新瓶是沒有受過不潔之物污染的瓶子,表示他是進行某種儀式。這字雖然全本聖經只在這裡出現,含義不明,但譯作「瓶」(和合本)總比新國際本的「碗」來得理想。鹽是用來對付咒詛,因為咒詛與悖逆有關,而鹽則是防止悖逆的象徵(見:士九45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20~22「新瓶」(20)代表潔淨,「鹽」(20)是立約的象徵(利二13;民十八19)。以利沙「將鹽倒在水中」(21),但「治好了這水」(21)的不是鹽,而是信實守約的神自己。因為神要借著這個神跡,宣告「神是拯救」;落在審判中的百姓只要回轉歸向信實守約的神,就可以脫離咒詛、重獲生命,「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21)。──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以利沙治好耶利哥的水,和摩西治好瑪拉的苦水非常相似(出十五25)。因此,百姓馬上就能聯想到神在瑪拉所說的話:「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十五26)。──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220~22 這個神蹟有點像耶穌吐口水和泥抹瞎子的眼睛  91~11 ,「瓶」和「鹽」都是象徵性的道具,幫助人知道水已經被神蹟式的醫治了。「新瓶」和「鹽」或許都有特殊的意義,不過並非神蹟的必要條件。――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21「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

         通常不會放在飲用水中的“鹽”,潔淨了那水源,證實行這神蹟的是耶和華。――《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有很多人花時間解釋為何耶利哥城的水壞(主要是提到放射性物質),而以利沙的神蹟是透過特定的自然律醫治了這個問題。不過這些詳細的作用我們無法確認,也不需要過度去探究。今日的耶利哥城外還有一個「以利沙泉」,作這件事情的紀念。――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22「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直到今日: 此句是指直到本書作者編輯整理列王記史料的時候,耶利哥的水清澈潔淨,對土地的土產沒有害處。同時本句也證實了以利沙所行神跡的真實性,並肯定了21節中以利沙所說的預言的權威性。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二23「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

         這些青年人(而非和合、AV 的「童子」,或 JB 的「小男孩」,因為希伯來字n#`a{ri^m 乃指年輕或適婚年齡的人或僕人,參:撒下十四21,十八5的押沙龍)可能向以利沙挑戰,要他藉著升天以證明他的確可以與以利亞並駕齊驅(上去吧,「走開」,REB),並譏笑他為禿頭的。禿頭並非像一般的神話中所說的一樣是不生育的、較低級的象徵,因為以利沙仍然年輕,與多毛的以利亞不同(8)。然而長髮的確被認為是力量的象徵(撒下十四26)304。以利沙可能患了年輕掉髮症(禿頭症)。沒有外在證據顯示當時先知必須剃髮為記。這些年輕人可能代表伯特利是偶像敬拜中心,是當時以色列主要的巴力敬拜地。──《丁道爾聖經註釋》

         “童子”。年輕人,不是毋須負責任的少年人。他們質疑以利沙的先知職任。“上去吧”。即升天吧,正如斷言以利亞已經升天那樣。“禿頭”。以利沙這時是否禿頭並不是要點所在(他確實已有五十歲;一三14);那些年輕人實際上在咒詛以利沙(比較賽三1724)。――《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稱人“禿頭”是譏刺也是侮辱(賽三1724.古代希伯來人極少禿頭;即令禿也有帽子遮住,人不能見)。但這群少年的“戲笑”不只侮辱人,而且發自一種不相信的心。以利沙剛剛看見以利亞升天回來,他們不信神有此能力,所以說“上去吧”,意思是:“你的老師既然升天,你何不也跟著去!”伯特利城為北國拜金牛犢的中心(王上十二29),居民心目中沒有神;年輕一代看不起神的正直的先知。以利沙奉神命咒詛,是因為神的名不容褻瀆,對不信的罪不容讓步。

“童子”:原文作(),為舊約用字,包括40以下的人在內。約瑟十七歲時仍稱為“童子”(創三十七2)。母熊“撕裂”童子,按原文只是加以傷害,並無殺死或毀滅的意思。――《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童子」:大概是指巴力先知的年青徒弟。

          「禿頭」:是咒詛的象徵(參賽317 24)。他們對以利沙的戲笑帶有辱駡的意味,是向耶和華信仰的公開挑戰,所以神施下刑罰。――《串珠聖經注釋》

         童子: “童子”在希伯來語中指“少年”和“青年”。從他們嘲笑以利沙的話和以利沙詛咒他們的行動來看,這些人應該是“青年”人。因為少年人還不可能對抗以利沙,而且以利沙也不會對他們發如此殘酷的詛咒。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以利沙治好耶利哥的水(21),顯明「神是拯救」,解除了從前的咒詛;但這幫年輕人卻嘲笑先知,拒絕神的拯救,結果落到新的咒詛裡。以利沙一開始所行的這兩個神跡,預示他今後的事奉不是為了拯救所有的人,而是為了顯明「神是拯救」;只有接受救恩的人,才能得著神的拯救。正如「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約三17~18)。──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23節的「童子」與所羅門自稱的「幼童」(王上三7)原文相同,當時所羅門已經生了羅波安,大約有20歲左右。24節的「童子」與同羅波安一起長大的「少年人」(王上十二8)原文相同,那些「少年人」已經有40歲左右。因此,這些「童子」並不是無知的頑童,而是一幫藐視神的年輕人。──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這些年輕人「從城裡出來」(23),很可能是從耶利哥城出來,因為以利沙是「回頭看見」(24)他們。──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禿頭的上去吧」(23),意思可能是「禿頭的和以利亞一起升天吧」,實際上是咒詛以利沙和以利亞一樣去死。以利亞升天是一件莊嚴神聖的事,但竟然被這些年輕人當作笑料來侮辱以利沙。「戲笑」(23)原文是「藐視、嘲笑」。耶利哥城並不大,以利沙在耶利哥城住了好幾天,這些年輕人一定已經知道了以利沙所行的兩個神跡(1421)。因此,他們嘲笑以利沙,並不是孩子的頑皮,而是惡意侮辱神的先知,也就是挑戰神。以利沙「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24),是因為「 那褻瀆耶和華名的,必被治死」(利二十四16),「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路十二10)。──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那裡」、「城」裡:指的應該都是「耶利哥城」而不是「伯特利」。因為 224 是說以利沙「回頭看見」。

         ●「童子」:原文是「年輕人」。

         ●「戲笑」:「輕視」、「嘲笑」。

         ●「禿頭的」:如果這是在走路的過程,當時的以色列人會帶著帽子,不會看到禿頭。當時一般人認為毛髮濃密是精力充沛的象徵 撒下 1426 ,再者以利亞似乎全身都是毛 王下 18 (要看原文)。因此這些人跟著出來笑以利沙,比較可能是要羞辱以利沙不是以利亞的繼承人。――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23 嘲笑者的年紀】用來形容這些人的有兩個不同的用語。第一個(23)是一個名詞、一個形容詞結合的片語,在別的地方指兒童和青春期前的少年。第二個(24)則是指年輕的一代,嬰兒(如:得四16)到中年人(如:王下十二8,羅波安當時四十歲,而這些少年人是他的同輩)都包括在內。這群人大概是十多歲的少年。咒詛的是以利沙,施行審判的卻是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23 禿頭】以利亞若是多毛(見一8的注釋),以利沙的禿頭和他就有很大的對比,可能會有人以為他的能力永不會及得上他的師傅。因此,這些譏笑的話就等於是否認他的先知位分和呼召。而他的咒詛若即時成就,便能突出地否定這種想法。如此,以利沙在第19~22節消除了一個咒詛,在第23~24節卻施行了另一個咒詛。──《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23~24童子嘲笑以利沙禿頭,因而受以利沙咒詛,於是他們其中的四十二人被兩隻母熊殺死。為什麼神人稍被人身攻擊,就要咒詛那些嘲笑他的人?( D)

     詳細研究這次事件發生時的上文下理,瞭解當時的情況,就知道經文所記載的不只是「溫和的人身攻擊」了。反之,這是嚴重危害公眾安寧的事件。舉例來說,就像我們今天美國社會中,在黑人區內遊蕩的一班青少年。假如超過五十名年少氣盛的無賴結集成群,向一些受人尊重的長者出言不遜,甚至嘲笑侮辱有好名聲的神人;如果容許這班人胡鬧下去,我們就可以想像到,他們將會對以色列國的宗教中心(伯特利)的市民進行什麼暴力活動。可能就是因為上述原因,神認為要用特別的方式將他們其中四十二人置諸死地(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以利沙在咒詛他們時,要求神使用如此特殊的方式懲罰他們),使其他會騷擾伯特利的青少年懼怕,認識到不能以輕視侮辱的態度對待耶和華神或受膏立的先知。

         由這時開始,全以色列國肯定會相信以利沙是真先知,他的說話有來自神的權柄。在這事情發生後,亞哈的兒子約蘭(他是個不敬神的君王)對以利沙的態度也改變了,也以尊敬的態度對待以利沙(參王下三ll~13)。──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王下二23 ~24以利沙為何要咒詛童子?】

答:以利沙Elisha(意神是救主),是繼承以利亞Elijah(意神是主)的大先知。他所行的神跡,總是幫助、拯救、或醫治的工作。惟有他在伯特利咒詛童子(可譯作少年或青年)這件事上有所特殊。從當時本地宗教的背景上看,伯特利是耶羅波安王Jeroboam(意人民眾多),曾經鑄造牛犢,設立祭司,上壇燒香的地方。使以色列人不上聖城耶路撒冷敬拜真神,將他們陷在罪裡,(王上十二2533)。當以利沙上伯特利去的時候,從這個以拜偶像為中心之地出來的青年們,來「譏笑他說,禿頭的上去罷」。這種戲笑和諷刺,並非平常幼童無知的戲言,乃是對於神的僕人行動故意阻撓。加以粗鄙無禮的侮辱,顯然表示一種惡意的褻瀆。因此,「以利沙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在此以利沙是奉神的名行事,可見他不是憑著己意的一時怒氣來咒殺他們,乃是出於神的懲罰。且看「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嬉笑神的使者,藐視祂的言語,譏誚祂的先知,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他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代下卅六15 16)。由此可知,那四十二個人所受的報應,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的。今日我們信徒對主的僕人,和他所說神的言語,豈可任意輕看,藐視羞辱而不敬重麼!──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王下二24「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

熊經證實為常在此處的山間出沒,直到中世紀為止。四十二可能代表攻擊先知的一群有組織的暴徒,並不是指遭不幸者之人數(參:王下十14;啟十一2,十三5)。──《丁道爾聖經註釋》

         本節的詛咒是通過很殘忍的方式實現的。所以也有人批判這一事件違背了倫理,或否認它的歷史性(Thenius)。但是嘲笑神人以利沙就等於嘲笑神(代下30103616;路2335),所以以利沙詛咒了這些“青年人”,這同時也是對當時離開耶和華、深陷在偶像敬拜中腐敗墮落的以色列百姓的審判。通過這件事,以利沙神人的權威在以色列全地得到了認可。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帶崽的「母熊」(24)非常兇猛,所以「兩個母熊」能「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24)。「四十二」可能是虛數,指一大群人,不一定是具體的人數(14)。──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此處看起來是一個不太道德的神蹟,但實際查考起來,原來是耶利哥城的人(甚至可能是年輕先知們)不理會以利沙已經承受了以利亞的職務,也不管以利沙已經行了神蹟證實神已經立他為繼承人,還特別跟著出城來羞辱以利沙不是以利亞的繼承人。這已經不是「無心的取笑」,而是「惡意的羞辱」,因此理當遭受嚴厲的懲罰。――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二24 熊】敘利亞熊在這時代仍未絕種,在以色列的森林中居住。熊通常出沒於中央山地的山林地帶,棲息于洞穴和森林之中。伯特利比耶利哥接近這些森林地區。獸患通常被視為神的懲罰(見十七25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二25「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又從迦密山回到撒瑪利亞。」

這裡所提及的地名均與以利亞之事工有關。以利沙可能搬去迦密山,以利亞的信心及試驗使那塊地方成為先知見證的里程碑(王上十八19)。──《丁道爾聖經註釋》

         以利沙順著以利亞的原路返回,回到以利亞行過神跡的迦密山(王上十八19),以迦密山為基地(23~25),然後再到北國的政治中心撒馬利亞開始事奉。──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以利沙」(25)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是拯救」,當以色列都在敬拜假神巴力、無法靠自己脫離罪惡的時候,這個名字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以利沙一生事奉的目的,就是在審判中顯明只有「神是拯救」。神借著以利亞顯明了「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37),但百姓「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羅一21),所以落到審判之中;神又興起以利沙,顯明人雖然不能自我救贖,但「神是拯救」,回轉歸向祂的人必得拯救。──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正如「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三20),神在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歷史中的作為也是要叫人知罪。因此,神無論是借著以利亞顯明「耶和華是神」,還是借著以利沙顯明「神是拯救」,目的都不是為了完成拯救和復興,也不是為了樹立敬虔的榜樣,而是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已經「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靈性已經「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二1),即使知道「耶和華是神」、「神是拯救」,也沒有辦法主動回轉接受救恩。人之所以能信主,完全是「因祂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弗二5)。我們固然是以真理教導、愛心關懷、生命見證來傳福音,但能使人接受福音的,只有神的揀選和聖靈的動工。因此,「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王下二章】我們若要得以利亞的被提,若要得以利沙外衣的聖靈(9~14),無論如何,總得從吉甲動身,經過伯利恆、耶利哥,直到過了約但河。我們必須勝過肉體、世界、仇敵和死亡,聖靈只能降在一個充滿復活生命的人身上。―― 不詳

 

【思想問題(第二章)

 1 以利沙切慕神的靈「加倍的感動」他。你有沒有這種渴慕神的心?

 2 以利沙必須緊緊追隨著以利亞,甚至寸步不離,才能得到神的靈的感動。你為要得著神的祝福,是否願意竭力追尋呢?在你日常生活中,有什麽事情攔阻你對神的追求?

 3 以利沙盼望接續以利亞的工作(9),你是否有同樣的「歷史感」和「使命感」?他這祈求是否妄求?參王上1916。這帶來什麽福氣、責任和難處?

 4 以利沙身為耶和華的先知也被人戲笑,今天跟隨主的人很多時候也會被人嘲諷,你怎樣應付譏諷你的人、維護你的信仰?可否奉神名咒詛他們?參路951~56 1214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