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第一章拾穗 【王下一1】「亞哈死後,摩押背叛以色列。」 根據摩押石碑(米沙碑文:ANET,p.320),摩押在暗利王朝的「全部時代及其子的一半任期,五十年之久」受以色列控制。此背叛始於亞哈謝的第二年(Herrman)。──《丁道爾聖經註釋》 先後被大衛(撒下八2)和暗利征服(記載於摩押石上)的“摩押”,因亞哈逝世和亞哈謝患病而有機會作亂。這主題在第三章繼續陳述。――《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本書繼《王上》二十二章講亞哈王死後兒子亞哈謝接位任內發生的事。三5重提此事。根據一位元德國傳教士1868年在亞嫩河發現的摩押王米沙的石碑(主前九世紀),以色列人在暗利和他的子孫作王時期,曾統治摩押地。大約在亞哈謝作王的第二年,摩押王背叛,繼亞哈謝作王的約蘭前往平亂,作戰並不順利。在“暗利王朝”為耶戶所纂前,摩押人已取回死海東邊的米底巴,恢復獨立地位。――《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有關摩押的反叛,見王下3:4注。――《串珠聖經注釋》 本節從表面上看不僅與列王記上的結尾不連貫,而且與本章的內容也沒有直接的聯繫。所以有人認為本節是編者插入的(Montgomery)。事實上本節起著導入本書序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本節預示著北以色列建國以來最強盛的暗利王朝從亞哈王的死開始其勢力逐漸削弱。摩押的碑文中記錄了自暗利之子統治時期開始,摩押人反叛了以色列。但這裡的“子”泛指孫子或後嗣,所以與本文並無衝突。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摩押背叛以色列」:摩押曾被大衛打敗統治 撒下 8:2 ,1868年有人發現米沙石碑記載亞哈謝作王第二年,米沙起來背叛,以色列王派兵去平亂,但失敗,摩押就脫離以色列獨立。――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1~11】本文揭示了:①權力的中心隨著興旺一時的暗利王室(王上16:22以下)滅亡而轉移到耶戶王朝(9:1以下)的全過程,②南猶大王約蘭和亞哈謝的業績(8:19~10),③記述神人以利亞的升天和他的門徒以利沙的事奉(2:1~8:15)。這段內容中有兩個對比鮮明的事實:①神公義的審判:由耶羅波安建立的北以色列國(王上21:1~16)到了暗利王室統治時期,其繁榮程度達到了鼎盛,成了強大的王國。然而這個王室的每一位君王都行了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僅沒有離開偶像敬拜和使以色列百姓墮落的耶羅波安所犯的罪,而且還藐視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的警告,結果統治了44年的四代王朝匆匆拉下了帷幕。這體現了神對罪惡毫不留情的公義性(太5:26)。②神的愛:暗利王室殺害了耶和華的先知(王上19:10),強行奪取了耶和華授予百姓的產業(王上21:1~16),始終敬拜偶像(1:2,3;王上16:26,31),無惡不作,但神還是不斷地派先知,規勸他們懺悔歸向神(賽2:2~4)。神的救贖最後通過耶穌基督背負十字架而完全地表現出來(路10:24)。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一1~16】以利亞預言亞哈謝病死:亞哈謝在首都意外跌傷,差人去求問巴力西蔔,但以利亞奉耶和華的命宣告他必不會痊癒。亞哈謝追查這凶言的來源,認出是以利亞的所為,便下手捉拿以利亞,但他頭兩次所派的官兵都被神的火燒滅,只有第三次時因官長求以利亞饒命,先知才跟官長去見王,並宣告他必會病死。――《串珠聖經注釋》 【王下一1~18】與外邦女子耶洗別結婚並一起犯下種種背逆之罪、墮落極至的亞哈王死後(王上22:39,40),他兒子亞哈謝繼承了王位,本章記錄了剛剛即位的亞哈謝王跌傷後所發生的事情。一是亞哈謝因急於痊癒而派人求問外邦神巴力西蔔,二是以利亞針對他的行為宣佈以色列有神。這兩件事是本章的兩大相對應的主線。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瞭解到這樣的道理:①不應當靠自己的力量或靠人的方法和手段,因為這是把自己或其它被造物偶像化的行為。②應當將一切事交托給神
以利亞直到最後一刻還堅持向王的使節宣佈審判,儘管他清楚自己將會因此而遭遇大禍,但依然大膽地呼籲著神交付他的真言。通過這段內容,我們應當銘記在罪人面前冒著生命危險仍維護真理的先知的大無畏的精神(結33:1~16)。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1:1~1:18事實上,這一段應該是接續列王紀上的記載,繼續說明亞哈死後,南北兩國的國勢演進。――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2】「亞哈謝在撒瑪利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裡掉下來,就病了,於是差遣使者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我這病能好不能好。”」 有格子窗的欄杆或窗戶(因為當時沒有玻璃窗)的樓上乃是二樓的一部分,並非僅是附有陽台的「閣樓」(NEB),或是敘利亞有柱子的 bit~hilani 式建築(參:Robinson、Gray)。──《丁道爾聖經註釋》 “欄杆”。窗戶上用來遮擋太陽,同時可以透氣的橫杆。“巴力西蔔”。若作B a a lzebul,意思是“巴力王”。這裏拼寫演變成Baalzebub,意思就是“蒼蠅之主”。“以革倫”在約帕以南約十五英里(24公里)。――《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撒瑪利亞是北國的京城(建於暗利作王時,王上十六24)。當日的房屋在二樓多建有閣廊,四壁圍以木制欄柵,有若今天的百葉木簾,可以透風,又可蔽陽光。以革倫為非利士人所建沿地中海五個大城中最北的一個,多數學者同意為距亭拿西6公里的莫誇訥廢墟(Kh~al~Muqanna)。 “巴力西蔔”一名舊約中只見此處,為迦南人所信的神祇。“西蔔”義為“蒼蠅”,“巴力”義為“主”。“巴力西蔔”即“蠅神”,為司蒼蠅之神。蒼蠅可傳染疾病,迦南人相信蠅神握有散播或阻止瘟疫和疾病的能力。亞哈謝所求問的是跌傷有無痊癒的希望;所求的是神諭,不是治病。――《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欄杆」:大概是指陽臺上以花格構成的圍牆或窗戶。 「以革倫」;非利士地名。那裡的人所敬拜的巴力西蔔,可能是新約「別西蔔」一名的來源(參串2)。――《串珠聖經注釋》 樓上的欄杆: 巴勒斯坦地區的閣樓一般搭在房頂上,比一般的房間大(路22:12;徒1:13;9:37;20:8)。通往閣樓的樓梯都在屋外,而且閣樓有窗戶,可以眺望向外觀察。窗戶週邊有鐵窗,防止外人入侵<撒下 緒論,以色列的居住生活>。本節中“欄杆”在希伯來語中其原意是指“鐵窗”。亞哈謝王正是在這裡眺望時掉下來的(9:32,33)。――《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以革倫」(2節)是非利士五城中最北的一個。「巴力·西蔔」(2節)的意思是「蒼蠅之主」。在新約中,「別西蔔」(太十二24)被用來稱呼鬼王。──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人一旦開始拜偶像,必然會越拜越多,尋找更靈驗的偶像。經過了迦密山的神蹟和米該雅的預言,亞哈謝對他父母敬拜的腓尼基巴力和亞舍拉都失去了把握,但還是不肯回轉歸向以色列的神,而是派人去非利士求問傳說中比較靈驗的非利士偶像「巴力·西蔔」。──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亞哈謝」:字義是「雅崴掌握(擁有)」。 ●「從樓上的欄杆」:原文是「穿過樓上的窗花」、「穿過樓上的網狀門窗」。 ●「以革倫」:非利士人的五個主要城市最北的一個,位於猶太低地。 ●「巴力西卜」:原文是「蒼蠅之主」。 ●「一日」從樓上的欄杆:原文無此「一日」。 ◎ 1:2 亞哈謝派人去求問非利士的神,表示亞哈謝對以色列國內的先知與神明都失去信心,不單單對耶和華沒信心,連他父母親仰仗的巴力神,他都覺得沒把握。不過基本上他還是持定巴力的信仰,因此派人去求問非利士傳說比較靈驗的巴力西卜神。――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2 樓上的欄杆】在撒瑪利亞遺址的挖掘證實了當時的王宮確實是有二樓的。其建築風格包括通風的房室,本節中的格柵(和合本:「欄杆」)應該是個木制的格子牆,同時提供遮蔭和空氣流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一2 巴力西蔔】多年以來學者都相信巴力西蔔(Baal Zebub)是故意的訛體,這名字原本是指在烏加列文獻中,經常被稱為陰間之主的巴力西布珥(Baal Zebul,即「酋長巴力」)。如此,馬太福音十25,十二24等幾處新約經文使用「別西布珥」(Beelzebul,和合本:「別西蔔」),並以之為撒但之名,就有理由了。「西蔔」一字是「蒼蠅」的意思,這名若是美稱的話,就可能是指他有能力驅逐傳播疾病感染的蒼蠅。烏加列神祇伊勒杜蔔(El~Dhubub)的名字,可能也有相同的意思。有些現存的烏加列咒語,是召喚巴力西布珥避邪驅病的。然而亞哈謝所求問的不是醫治的咒語,只是自己會否痊癒而已。以利亞在第6節向他提供的,正是這默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一 2巴力西蔔是什麼?】 答:巴力西蔔Baalzebub乃非利士人之假神,祀於以革倫。此名原意即蒼蠅之王。以色列王亞哈謝Ahaziah(意神所養活的)在撒瑪利亞,一日抱病從樓上的欄杆裡掉下來時,曾給求問崇奉此假神,欲知能否痊癒。因他不信真神上帝,神乃遣先知以利亞去警告他說,王必定要死,果然就應驗了。(王下一2 3 6 17)。──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王下一2 神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但亞哈謝卻去求問巴力西卜,為何?】巴力西卜與巴力不同,並非亞哈和耶洗別所拜的迦南人之神(參王上16:31~33)。巴力西卜是另一個多人供奉的神,在以革倫城有他的廟。人認為它有預言的大能,所以亞哈謝派遣使者去以革倫城,想知道他的病能否痊愈。亞哈謝這種行為是對真神的極大不敬。――《靈修版聖經註釋》 【王下一3】「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 神嗎?」 “耶和華的使者”。參看創世記十六章9節的腳註。――《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神通常總是直接向以利亞或其他先知說話(王上十七2,8;二十一17),僅間或用使者傳話(參王上十九5)。亞哈謝的使者在半路便得到了所要的確實而無保留的答案。因這答案來自以色列的神;他一定要死,不過不是死於跌傷,而是死於背離神(16節)。――《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耶和華的使者: 當時以利亞見到的“耶和華的使者”可以理解為耶和華自己,而不是天使(王上19:7,15)。在聖經中“耶和華的使者”一詞多指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即舊約中的基督。因此本句中的“耶和華的使者”也應理解為基督。之所以如此主張,其最有力的依據就是,舊約的基督親自出現在以色列民族的面前,保護了他們(出23:20,21;賽63:9),而本節的耶和華使者也為了懲誡迷戀偶像敬拜的以色列人而親自顯現。此外,在以利亞的事奉過程中,當神給予以利亞啟示的時候通常用“耶和華如此說”(16節),或“耶和華的話臨到”(王上17:2;19:9)。這一表達方式也證明了本節中的“耶和華的使者”正是三位一體的基督<創16:7,耶和華的使者>。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耶和華的使者」(3節)可能是一位天使。天使沒有稱亞哈謝為「以色列王」,而是「撒馬利亞王」(3節),可能特地要突出「以色列中沒有神嗎」(3節)這句話。──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亞哈謝可以棄絕自己的神(耶十五6),但信守的神卻永不棄絕自己的百姓(賽四十一9;何十一8),所以再一次差遣以利亞,讓神的百姓知道在悖逆的以色列中仍然有神(3節)。──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耶和華的使者」:沒有定冠詞,是單數型態,應該是指一個天使。――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上一3~6】巴力西蔔,「蒼蠅之神」(Baal~Zebub,LXX 作 Baal~myian)並非 Baal~Zebul〔'the
Lord Prince',或「房屋之神」,巴力或 Ugar(意為「火陷」)之綽號,例如米非波設為米非巴力之綽號〕。這個神名很特別,也為馬太福音十25所引用。求問意為藉著神諭尋求神的旨意(摩五5~6),乃神禁止祂的子民去做的事(利五5~6)。亞哈謝要求問時必須差人去以革倫,亦即現代靠近 `Aqir 的 Khirbet
el~Muqanna',位於非利士/猶大邊界非利士人最北邊的城市 Jaffa 東南十六公里處。此神以醫治大能而聞名。這種求問不論病因(希伯來文 h]$li^、「病」(JB、和合)或是傷(NIV,2節),只問任何病的結果是否能得醫治,在當時十分通行。結果通常是以預測的形式,例如「他必定要活/死」,參考第6、16節(「你必定要死」)。──《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下一4】「所以耶和華如此說: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以利亞就去了。」 【王下一5】「使者回來見王,王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回來呢?”」 ◎ 1:5 亞哈謝詫異使者怎麼會那麼快回來,今日的學者也都驚訝以色列王的使者怎麼會因為以利亞的話就中止往非利士的旅程而回去。想必如果不是以利亞的態度震懾了王的使者們,就是王的使者們知道以利亞的預言是真、或者很可能危及王的生命,因此先回王宮報告所發生的事情。――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6】「使者回答說:“有一個人迎著我們來,對我們說:‘你們回去見差你們來的王,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 神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 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 本節的表達方式非常強烈。以色列的神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即是活人的神(太22:32),通過以色列的歷史顯現的永活的神。不僅如此,永活的神始終與自己的百姓同住,給予了無微不至的保護。神命令所羅門建造耶路撒冷聖殿(撒下7:13;王上6:1以下),不斷派先知向以色列傳達神的旨意。儘管如此,亞哈謝卻為了解決自己面臨的困難,求助於外邦人的偶像巴力西蔔,這是背叛神的行為。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信徒很容易依賴現代科學,使之成為自己的偶像。綜上所述,我們作任何事,都應當把神放在首位,遠離偶像(約壹5:21)。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一7】「王問他們說:“迎著你們來告訴你們這話的,是怎樣的人?”」 【王上一7~8】對先知的形容(怎樣的人;AV 作「作風」,參:士十三12)已足夠令王認出是以利亞,因為王的父親曾經多次見過以利亞。以利亞身穿毛衣,可能是駱駝毛衣或是其他動物皮毛,可能是先知特有的服裝(亞十三4;太三4;參:王上十九19),希伯來文可直譯為「有毛的人」(AV、NEB、GK.、Vulg. 作「一個多毛的人」)與此一致,並非僅指普通的鬍子。這裡並無確切地顯示是要抗議那些身著華服者(賽三18~22;太十一7~8)的含義。──《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下一8】「回答說:“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王說:“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 聖經說以利亞身上穿的是「毛衣」(8節),就是反過來的皮衣。百姓看見這件毛衣,就知道以利亞來了。聖靈的工作是榮耀主的。以利亞的特徵是他的外衣;主耶穌的特徵是滿了聖靈。―― 不詳 “身穿毛衣”。即穿綿羊或山羊皮毛製成的衣服。――《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身穿毛衣”原文作“長有毛髮的人”,可能以利亞發長披肩、鬍鬚滿腮的外貌;但更可以指他所穿是還沒有脫去毛的羊皮或駱駝皮衣,蓬鬆粗糙,攔腰束上一根皮帶,有如大漠牧民。這種簡陋樸實,是對王室和上層社會的奢侈生活的一種無言抗議。以利亞的這種外衣不只是先知的記號(王上十九19),且有若摩西的杖,曾用以分開約但河的水。新約時代施洗也穿著相似的衣著(太三4);他是基督的開路先鋒,百姓以為他就是以利亞(可九12)。――《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毛衣」、「皮帶」:是當時先知慣穿的粗陋衣著(參串6)。――《串珠聖經注釋》 腰束皮帶: “腰”在希伯來語中除了指腰之外,還指腰部,包括陰部。“皮帶”在希伯來語中實際上是一種“裹下身的寬布”,而不是腰帶。所以也可翻譯為“遮住了下身”。這種穿帶方式意味著否認自己,擺脫世俗之束縛(出28:40~43)。這與當時希伯來人在亞麻布上刺繡華麗的圖案系在腰上的習俗有著鮮明的對比。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身穿毛衣,腰束皮帶」(8節),是先知以利亞標誌性的粗陋服裝。──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施洗約翰也「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太三4),表明他的使命與以利亞相同(可九12~13)。──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身穿毛衣」:原文是「擁有毛髮的男人」。――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8 以利亞的衣著】有關以利亞外衣的討論,可參看:列王紀上十九19的注釋。然而本段卻沒有具體提到他的外衣,只是將他形容為「多毛」:所指的可能是他的衣服(和合本、NIV:「毛衣」),也可能是他本人。後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 NIV 譯作「帶子」(和合本:「皮帶」)的字眼,在其他經文一概指纏腰布。如果他是穿著其他衣物的話,這纏腰布就無法看見了。當然,另一個可能是他是披著一件多毛的斗篷,但卻可以看見斗篷底下只穿著皮制的纏腰布。──《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一8 以利亞是個怎樣的人?】有關以利亞的詳盡資料,請參看列王紀上18章中的人物介紹。――《靈修版聖經註釋》 【王下一9】「於是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他就上到以利亞那裡,以利亞正坐在山頂上。五十夫長對他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 “神人”。在列王紀裏是“先知”的同義詞(比較王上一二22;一七18;王下四7等)。――《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以利亞曾在距撒瑪利亞不遠的路上會晤亞哈謝的使者,現在候在山頂上,等待亞哈謝派來捕捉他的官兵。這位以色列王大概以為只要把先知丟進牢裡或
殺害,咒詛的魔力便可祛除,他可以活下去。有人說這山在撒瑪利亞城西往以革倫的路上,因那裡有不少山丘。――《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神人」:即先知的別號。――《串珠聖經注釋》 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 如果亞哈謝是出於善意,那麼派一個人也就足夠,但他派了50人去見以利亞,這說明他早有打算。如果以利亞拒絕來見他,就強行帶來或將他害死。神人以利亞只不過傳達了神的啟示,亞哈謝卻因此而懷恨在心,以至謀害神人(比較15節)。 “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 亞哈謝派去的五十夫長和隨行的50人雖然叫以利亞為“神人”,但顯然他們並不相信他是神人。因為在10節中以利亞說“我若是神人”,可見這些人並不相信神。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亞哈謝「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9節),是想囚禁或殺害先知,以為這樣就可以解除先知的咒詛。──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王下一9~17a以利亞及軍隊將領】亞哈謝急於要扭轉不利於他的預言,就算是要動用大量兵力都在所不惜。此事件通常被人誤解為「慘無人道地殘殺無辜的五十夫長及五十兵丁」(Montgomery)。有些解經家想視此段經文為後來添加於第2~8節之後的,但是無充分證據支持此說,因為將第17節下半節直接連於第8節也是說不通的。我們也不應只是以新約的標準來衡量此事件,因為當門徒在不同的情況下要求同樣的彰顯火的刑罰(路九54~55)時,受到耶穌的責備。我們必須注意到他們向以利亞提出來的要求是錯誤的。一個王沒有權利要求人如此效忠於他,同時他的言行必須完全順服於神的話語之下(參:撒上十25)。神藉著降火的刑罰來保守祂自己的話語及祂的僕人。若否定這段經文的意義,則必定要否定其他相似的舊約審判事件。以利亞並非公報私仇,乃是奉神的名行事,新約中也有如此彰顯神這樣的審判(來十二29;啟十一5;帖後一7~9)。有些敏感的基督徒喜歡認為沒有人會受到咒詛,但這觀念是不合聖經的299。此處大同小異的重複(9~10節;11~12節;後者的命令較為正式)在這種敘事體中乃為常見。──《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下一10】「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 火又將以利亞與摩西聯繫在一起(利十2;民十一3),應當也提醒了王:神已經啟示了祂自己,並藉此方式證實以利亞之權柄(王上十八38~39)。有解經家認為這裡有一字雙關的聯繫:~e{s% ~#elo{hi^m(「屬神的火」,亦即兇猛的火)及~i^s% ~#elo{hi^m(「屬神的人」),但實際上並無作此聯想之必要。──《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當日允許以色列人立王,這王是神的僕人,必須遵守神的命令照顧百姓(撒上十二14~15)。亞哈謝把神給他的權柄握在自己手裡,反要捉拿神的先知。火象當日在迦密山從天下降燒盡祭物一樣,把來捕捉以利亞的兩批人燒滅(王上十八38~39)。第三批來的人態度完全不同,為他們的性命衰懇,承認先知的地位,所得的結果也完全不同(13~15節)。――《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有關耶和華降火一事,見王上18:20~40注。――《串珠聖經注釋》 以利亞對他們宣告審判的動機有可能是:①如9節註解中提到因他們不相信;②因他們態度不敬:因為第三次被派來的五十夫長改變了態度,言行舉止非常恭敬(13節)。通過本節我們知道對抗神所揀選的人就等於對抗神(出14:10~15;17:2)。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第一位五十夫長只害怕王權,卻不敬畏神,所以對以利亞說:「王吩咐你下來」(9節)。而神就像當年在迦密山一樣(王上十八38),從天上降下火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10節),是要向百姓表明:「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37),王連神的先知都不能隨意「吩咐」(9節),更不能不敬畏、順服神了。──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當時的人如果受到咒詛,破解的方法就是威逼施咒者解除咒詛,或者直接殺掉施咒者,就可以解除咒術的魔力。此時亞哈謝應該就是要抓耶利米以解除咒詛。――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10 火從天降】古代近東的風暴之神通常備有霹靂作降火之用。這時代的亞述君王則形容神明為烈火,又用火在前面開路。亞述王以撒哈頓(主前七世紀)將自己軍隊的挺進和攻擊,形容為不能壓抑的火。這都是神明據稱開入戰場的姿態。霹靂所放的火是他的主要兵器。──《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一11】「王第二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五十夫長對以利亞說:“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 第二位五十夫長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更張狂地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11節),結果同樣沒有好下場。──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由 1:11,13 可以看出即使神清楚的顯示他的能力,亞哈謝還是選擇挑戰神的權威,不斷地派遣屬下要抓拿以利亞。 ●「快快」下來:「快速地、迅速地」。第二個百夫長完全無視神蹟的發生,態度更惡劣的要求以利亞下來。――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12】「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 神的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 【王下一13】「王第三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這五十夫長上去,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他說:“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個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 ◎ 1:13 中,第三個百夫長是上山到以利亞面前,不像前兩個五十夫長在山下要求以利亞下山。「願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不單是希望他自己與部屬不要被火燒死,也希望以利亞跟他去見王。因為這五十夫長沒把以利亞帶回去,一樣性命難保。――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13~15】第三組人得到豁免,並非因為他們求情,而是因為神插手。不要怕他(15節)顯示以利亞的生命也受到威脅。「王已經知道以色列的神的旨意,但是他不願意順服」(Robinson),因此自招刑罰。──《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兩次降火燒滅100多人,是為了警告王的惡行。第三次被派來的五十夫長沒有聽從王的命令,因為他知道那是對抗神。可見敬畏神的人屈膝敬拜那主宰生死存亡的耶和華神(代下24:17;詩2:11;太6:23)。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王下一14】「已經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前兩次來的五十夫長和他們各自帶的五十人;現在願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 ◎許多人質疑神是否太過殘忍,直接燒死102人。事實上我們太容易受近代的思想影響,以為對生命的剝奪就是終極的剝奪,也太小看神對罪惡的憤怒。再者,如果不透過明顯的神蹟,已經深入歧途的以色列人,恐怕也無法回心轉意。――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15】「耶和華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亞就起來,同著他下去見王,」 第三位五十夫長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在神面前自卑,所以神的憐憫就立刻臨到他,天使讓以利亞「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15節),只有神的話才能指揮神的先知。──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王下一16】「對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 神可以求問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 以利亞有“烈火的先知”之稱,他重申神的刑罰,一點也沒有畏懼。亞哈謝死了,他雖為王,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本節重複了3、4節的內容。但此時站在王面前的以利亞的態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時以利亞與敬拜偶像並殘暴的亞哈謝王針鋒相對,揭露了他的背逆,並不顧一切、大膽地把神的旨意原原本本地向他們宣佈,表現出了神之僕人的勇氣和無畏(林後5:6)。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以利亞曾在耶洗別的恐嚇面前「起來逃命」(王上十九3),現在卻毫不畏懼。因為神的話來了,神的權柄也來了,這權柄勝過地上一切君王的權柄。以利亞帶著神的權柄去見王,宣告了神的審判(16節)。──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王下一17】「亞哈謝果然死了,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因他沒有兒子,他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正在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 “約蘭”。亞哈謝的弟弟(三1)。――《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約蘭接續他作王: 共同翻譯和RSV,Viving Bible等中均作約蘭為亞哈謝的弟弟(3:1),這些都是由七十士譯本而來,而希伯來原文中是沒有的。約蘭第二年: 3:1中說以色列王約蘭在猶大王約沙法第18年登上了王位。而8:16則說猶大王約蘭登位的時間是在以色列王約蘭第5年。兩處記錄看似矛盾,一處說以色列王約蘭登位的時間比猶大王約蘭早4年,而另一處則說晚1年。其實這些記錄並非有誤,而是與當時以色列的攝政制度有關。在記錄聖經的過程中,有時候是從一個王攝政的時間開始計算,有時則從正式登基的時間開始計算。也就是本節中記錄的亞哈謝王的弟弟約蘭登位的時間是從猶大王約蘭攝政的時間開始計算的,而8:16的時間是從猶大王約蘭正式登基的時間開始計算的。所以這兩處記錄並不衝突。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作者不詳)》 亞哈謝與第二位五十夫長一樣(11節),同樣學不到教訓,所以沒有像父親亞哈那樣自卑(王上二十一29),作王一年就病死了。──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亞哈謝」(17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掌握」,「約蘭」(17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被稱頌的」。行惡「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王上十六33)的亞哈,竟然給兩個兒子起了這麼屬靈的名字,實在是一個諷刺。但亞哈心中的「耶和華」,其實只是他所想像的金牛犢。並不是自稱信神、信耶和華的人,就是我們主內的弟兄姊妹;只有那位在聖經中自我啟示的三一真神,才是我們所信的神。──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他兄弟約蘭」:原文沒有「他兄弟」一詞。 ●「約蘭」:字義是「耶和華是被稱頌的」,是亞哈謝的弟弟。 ●「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大約是西元前852年,此時約沙法的兒子(正好也叫約蘭)跟約沙法一起執政的第二年。――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王下一17 年代小注】亞哈謝的兄弟約蘭繼承他的王位。按照蒂利的考證,他的在位日期是主前八五二至八四一年。如此,猶大和以色列在同一時間,由兩位名字幾乎完全相同的君王統治。──《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一17;三1亞哈的兄子約蘭於何時開始作王?】 根據列王紀上一17的記載,亞哈的幼子約蘭開始作以色列王時,正值猶大王約蘭(約沙法之子)的第三年。(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與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有相同的名字,實在令人覺得很混淆。但明顯可見的,就是他們的聯盟條約和交情,竟然對他們給兒子起名時也有影響!)但根據列王紀下三1的記載,亞哈的兒子約蘭,是在「猶大王約沙法第十八年」時登基。兩段經文的記載似乎有矛盾。但不協調之所以會產生,是基於下列原因;約沙法與亞哈聯盟,上基列的拉末與亞蘭人戰爭,亞哈希望從亞蘭人手中奪回此城(我們知道這項行動結果失敗了)。在此之前,約沙法採取預防措施,為確保兒子約蘭可以安坐猶大王位,便命兒子與自己共同攝政。 在基列的拉末一役中,亞哈受了嚴重的箭傷(王上二十二34~35),後來死了。至於約沙法自己也差點喪命,因此,他預先使約蘭攝政,也是頗有理由的。猶大王約蘭於主前八五三年開始攝政,而他的父親約沙法存活至五年之後,即八四八年。因此,約蘭(猶大王約沙法之子)作王第二年即八五一至八五O年。其父親于八六九至八六八年正式作王(約沙法之父亞撒于這年逝世),於是,約沙法第十八年即是八五一至八五0年。因為以色列的約蘭(亞哈之子)於八五0年開始作王,所以,列王紀下一17及三1的記載均屬正確:約沙法王之子約蘭第二年,即約沙法王第十八年。 在此要指出,當父親尚未逝世,委任太子作攝政王,在猶大王朝中共有六次之多:(1)亞撒死於八六九年,但其子約沙法於八七二年已開始作攝政王(共同攝政期有三至四年);(2)約沙法於八四八年駕崩,其子於八五三年作攝政王;(3)亞瑪謝死於七六七年,其子烏西雅於七九0年作攝政王(可能是以色列王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將亞瑪謝擄往撒瑪利亞之時);(4)烏西雅死於七三九年,其子約坦於七五一年作攝政王(那時候,烏西雅患上大麻瘋);(5)約坦死於七三六或七三五年,其子亞哈斯於七四三年作攝政王;(6)亞哈斯死於七二五年,其子希西家於七二八年作攝政王。在嚴格的司法觀點看來,由五九七年開始,約雅斤才是真正的猶大王,而希西家只不過是攝政工罷了(以西結通常以約雅斤的年份來定他說預言的日期)。假如我們謹記這項原則,分裂王國裡某些似乎是有衝突的日子年期,都會完全清楚明白了。──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王下一17~18】亞哈謝病死,兄弟約蘭繼位:亞哈謝沒有像父親亞哈那樣自卑悔改(見王上21:29),作王僅兩年便病死了。――《串珠聖經注釋》 【王下一18】「亞哈謝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神三次提醒百姓:「以色列中沒有神嗎」(3、6、16節)?並且親自用祂的作為回答了這個問題:百姓雖然悖逆,但信實的神還是他們的神,祂仍然在他們中間施行審判,也仍然在他們中間顯出恩典和憐憫。今天,有些信徒的生活好像也是「教會中沒有神」,明明知道「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37),遇到難處還是到處找偶像幫忙,追求各種勢力、方法和技巧,就是不肯回到神面前認罪悔改,單單倚靠神。這是因為他們所敬拜的神和亞哈謝一樣,只是金牛犢。──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從王上二十到本章,這四章都有共同的主題,是在迦密山的神蹟之後: 1.顯明「耶和華是神」(3節;王上二十13、28;王上二十一19;王上二十二38); 2.顯明神「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百姓越悖逆,神越賜下恩典和話語,「並沒有棄絕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羅十一2),因為「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羅十一5)。 3.顯明人的全然敗壞,不但神蹟(王上十八章)不能使人的心回轉,恩典(王上二十章)、律法(王上二十一章)、榜樣(王上二十二章)或是歷史的教訓(王下一章),都不能使未蒙揀選的人回轉歸向神。因此,神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三十一31),由聖靈親自動工,「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耶三十一33)。因為亞當裡的舊人已經「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只能倚靠基督救我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羅七24),重新「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4)。── 列王記下綜合解讀 【王下一18 同是記載歷史,聖經作者與一般史學家記載手法有何不同?】以色列諸王記與猶大列王記(8:23)是兩卷歷史書。列王紀下的作者受聖靈感動,從這兩卷書中選輯材料,以神的觀點重述以色列與猶大的事蹟。神指示作者的思路,使他寫出真理──神的話語。──《靈修版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第一章)】 1 亞哈謝在聽聞使者的資訊(6)後,沒有馬上悔改。當別人給予你忠告和提醒時,你用什麽態度對待他?對於聖經記載的警告,你又用什麽態度來接受? 2 若神吩咐你去指出別人的罪惡,你是否會像以利亞那樣勇敢和順服?你會有什麽顧慮? 3 亞哈謝第三次派出的五十夫長有什麽長處值得我們學習? 4 從亞哈謝對神的態度和他的結局,你學到些什麽屬靈功課?當你遇到危難或旁徨無助時,你會怎樣做? 5 中國諺語謂:「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霎時之禍福」;又有人說:「晚上脫鞋,不知翌日自己能否再穿上」。這兩句話與本章的記載有否相似之處?基督徒對此有何警惕? ──《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