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五章拾穗 【王下五1】「亚兰王的元帅乃缦,在他主人面前为尊为大,因耶和华曾藉他使亚兰人得胜。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长了大痲疯。」 乃缦乃是叙利亚常见的名字(亚拉拉克及拉斯珊拉碑文)意为「有恩惠的」。他被形容为一个「为大」(亦即重要)(i^s% ga{d[o^l)、「为尊」(希伯来文意为「受宠」)的人,又是大能的勇士(gibbo^r
h]ayil),但却长了大痲疯。这些描述并非编者的添加,因为他受尊敬(16节),同时亚兰王的信中也称他为「我臣仆」。──《丁道尔圣经注释》 关于大麻风,参看利未记十三章2节的脚注。在以色列以外,患麻风病的人并不需要隔离。――《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这里的亚兰王当为便哈达二世(看王上二十1)。他在哈薛以前作王,曾围攻撒玛利亚城(主前853年),也曾在其后战胜过亚述人。 本节和3、6、7、11的“大痳疯”一词所用的希伯来文可指各种影响皮肤的疾病,与今天的大痳疯不同。看《利未记》十三章及有关注。――《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大麻疯」:在旧约圣经中此字可指各种不同的皮肤病症,并非一定指今天的麻疯病。――《串珠圣经注释》 ●「亚兰王」:可能就是「便哈达二世」。 ●「元帅」:「军队统帅」。原文是单数型态,表示这人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 ●「乃缦」:字义是「愉快舒适」。 ●「得胜」:「拯救」。 ●圣经中的「大痲疯」是一种集合名词,泛指各种慢性皮肤病,当然也包括今日医学上的痲疯病。不过此时今日所谓的痲疯病还不流行于当地。圣经中对于此病症的规定,可参考 利 13 利 14 。事实上巴比伦人也是视这些皮肤病为不洁,又是神明的惩罚。 ◎我们不知道亚兰人怎样看这些皮肤病,不过很可能跟以色列与巴比伦人看法不会差太远。因此乃缦很可能是最近刚刚染上大痲疯,而非一直带有大痲疯病还担任军队司令。――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 亚兰/叙利亚】以色列北面的亚兰地,希腊人称为叙利亚。现有证据显示亚兰人主前第二千年纪一直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定居,开始时是农村居民和牧人,后来在政治上成为联盟国。在这时期他们有时是盟友,有时则是为以色列带来最多侵扰的敌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1 痲疯】研究本节用语的学者认为经常译作「大痲疯」的字眼,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皮肤)损害」,或可以用较不专门的「鳞屑状皮肤病」。这些皮肤上的斑点可能有发肿、流脓,或鳞屑的问题。亚喀得语的用语亦同样广泛;巴比伦人也是视之为不洁,又看为神明的惩罚。在古代近东,临床痲疯病(汉森氏病)要到亚历山大大帝时代,才有发生的记录。并且汉森氏病最主要的病症一个也没有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反之,所列的症状却显示与汉森氏病无关。经文不把它形容为传染性的病症。现代医学照所记的描述,可以诊断为牛皮癣、湿疹、瘌痢、脂漏性皮肤炎,以及一系列的霉菌感染。整个文化对皮肤病的憎恶,可能是因为它看来(有时还有气味)彷佛死尸腐烂的皮肤,因而与死亡有关。自然而然的厌恶感,加上基于仪式而非医药因素的隔离,使患者被社会遗弃之地位严重恶化。──《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1 圣经常提到大痲疯,究竟这是一种甚么病?】圣经时代的大痲疯和现代的艾滋病极其相似,是当时最可怕的疾病之一。有些大痲疯极易传染亦无法医治,最严重的会令人死亡。许多患大痲疯的人,被迫住在城外隔离营中。由于乃缦仍然在职,他的病情也许温和些,或者尚属初期,但不管怎样,他都可能会因病丧命(关于圣经时代的大痲疯,请参利13章的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五1~14】以利沙治好乃缦的大麻疯:作者并没有指明此事发生的年代。当时亚兰仍欺压以色列,亚兰的功臣乃缦却患上大麻疯。他透过一个被俘掳的以色列婢女得闻以利沙的名声,便带着重金来求医。以利沙打发他去约但河沐浴七次,结果痊愈了。――《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五1~27】本章记录了亚兰的元帅乃缦得大麻风病后,来找以利沙并得医治的事件。以利沙这次所行的神迹与过去所行的有所不同,这次他医治的对象是外邦人。耶稣也曾提到过本文记录的事件(路4:27)。在以利亚和以利沙时期,百姓背逆神,排斥神的先知(路4:24)。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一个地位显赫的外邦的元帅来找被众人所排斥的神人,这一举动不能不说是重大事件。这预示了福音的全球化,并反映了乃缦的谦卑。与之相似的事件有,耶稣做工的时候,罗马军队的百夫长也因谦卑而经历了神的大能(太8:5~13)。因为神赐恩给谦卑的人(箴3:34;雅4:6;彼前5:5)。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五2】「先前亚兰人成群地出去,从以色列国掳了一个小女子,这女子就服侍乃缦的妻。」 亚兰王可能是便哈达三世,他曾经与以色列立约停战(八7)。──《丁道尔圣经注释》 北国亚哈王曾与亚兰王缔有和约(看王上二十34),在争夺基列的拉末一役,亚哈战死之后(王上二十二35),边境零星战斗时有发生。这个被掳的以色列小女子,在主母面前勇敢见证神的大能。――《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小女子」:「年轻的女子」、「年幼的女子」。――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2 亚兰和以色列的关系如何?】亚兰虽在以色列的东北,但两个邻国很少友好。在大卫时代,亚兰向以色列进贡,在以利沙时代,亚兰渐渐强大,常掳掠以色列人,造成政治混乱。乃缦的小使女是以色列人,从家乡被掳而来。非常讽刺的是,乃缦得医治的惟一盼望乃出于以色列。――《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五3】「她对主母说:“巴不得我主人去见撒玛利亚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疯。”」 「撒玛利亚」:是以色列(北国)的京城(见王上16:24),这里是代表以色列。――《串珠圣经注释》 撒玛利亚的先知: 以利沙的名声并没有局限在以色列国内。因为事奉神的人,其事奉范围是在神的主权所涉及的一切领域<彼前2:13,领域主权论>。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巴不得」我主人:「诚愿」、「真心希望」。 ●「撒马利亚的先知」:原文是「撒马利亚的那先知」。「先知」原文型态是阳性单数,并且有冠词,指的应该就是「以利沙」。 ●「治好」:字义是「收集并且带走」。 ◎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年轻女孩都可以轻易说出以利沙的事迹与能力,想必以利沙一定还有其他事迹是没有被圣经所记却广为人知的。另外,乃缦与乃缦的妻子可能对仆人不错,因此这个以色列奴隶才会给予有效的建议(语气看起来她也颇关心乃缦的病情)。――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3撒玛利亚位于何处?那地状况如何?】 答:撒玛利亚--意守望塔之安全,以色列人分为二国的时候,随从耶罗波安的十支派的地,原名以色列国,又名撒玛利亚地,其地界南至伯特利,北至但,东抵亚兰及亚扪,西至地中海。后因疆场多事,国土渐削,犹大据有但及西缅地,亚兰侵入以色列境(王下十32),亚述也屡占据城邑(王下十五29,代上五26,王下十七5,6),并且将这地的人民掳去,而将亚述人民安置在这地的城邑(王下十七23,24,拉四10)。王国分裂之后,犹大国以耶路撒冷为京都;以色列国到暗利为王的时候,在沙仑平原东边,向撒玛买了撒玛利亚山,在山上建筑坚固的都城(王上十六24),其子亚哈王又在城内修造 巴力庙及象牙宫(王上十六32,廿二39)。亚哈曾经出城击杀来攻之亚兰人,后来又与亚兰人争战,中箭而死,葬于撒玛利亚(王上廿1-21,廿二34-38)。亚哈谢王是从这城的楼上掉下来而病了的(王下一2)。此城就是先知以利沙的家乡(王下二25,五3)。耶户杀亚哈七十个儿子、亚哈的臣子和凡敬拜巴力的人于这城(王下十1-28)。在耶罗波安第二年,先知阿摩司曾豫言这城必被毁灭(摩三15,四1,2)。关于这城的事迹,在旧约中间有其他的记载(王下六24-七20,何十4-7,弥一6)。及新约时候,罗马立撒玛利亚为行省,介入犹大和加利利二省中间。主耶稣曾在这省的叙加城外与妇人谈道(约四4-43)。腓利、彼得和约翰曾在这省内传扬福音,行神迹异能,领人归向基督(徒八5-25)。――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王下五3~4】被掳者向元帅献计。以利沙被以色列人公认为先知(na{b[i^'),一个以色列的小女子都知道他能够除去('sp)大痲疯(参:民十二10、14);这是一个罕见的字,意为「医治」,可能源于米索不达米亚祭仪医师(as%ipu)的工作。旧约中的大痲疯(s]a{ra'at{)乃指不同的「恶疾」(NEB)或是传染性皮肤病(参:NIV 边注),后者乃更正确的翻译。其病症乃不同类的肿胀、疥癣、白斑(参27节)、浅或深色的斑点或鳞皮,同时也可用来形容生在毛衣、亚麻、皮衣上的霉,或是生在墙上的菌(利十三~十四)312。罕生氏杆状菌疾病(痲疯病──Elephantiasis graecorum)是到主前第二世纪时才在埃及被发现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五4】「乃缦进去,告诉他主人说,以色列国的女子如此如此说。」 【王下五5】「亚兰王说:“你可以去,我也达信于以色列王。”于是,乃缦带银子十他连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就去了,」 “银子十他连得”。约一万二千安士(340千克)。“六千舍客勒”。约二千四百安士(70千克),那是一分厚礼。――《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要知道乃缦所带的金银的价值,只须和暗利购买整座撒玛利亚山的代价比较(“二他连得银子”,王上十六24)。他带去的也是以利沙所拒绝的,是价值连城的礼物。――《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十他连得」:约重三百公斤(六百六十二磅)。 「六千舍客勒」:约重六十公斤(一百三十三磅)。――《串珠圣经注释》 ●「十他连得」:大约340公斤,是暗利买撒马利亚来建城价格的五倍。 王上 16:24 ,以目前的价格大约值35万美金。 ●「六千舍客勒」:大约68公斤。目前约值400万美金。 ◎由乃缦带的庞大礼物与他因为一个年轻女仆的话就启程去就医,可以想见这个病对他是多大的威胁,而且大概也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了。而乃缦要去报告主人(亚兰王)才能去就医,应该是他的身份是军队元首所致。而且由下文看起来乃缦是微服出访,并没有带大队人马随行。――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5 乃缦的礼物】乃缦所携同的是数额惊人的礼物。十他连得等于三万舍客勒,换言之大约七百五十磅银子。六千舍客勒金子约是一百五十磅(一舍客勒金子大致等于十五舍客勒银子)。换算到今日的购买力,这是七亿五千万美元。典型的年薪是十舍客勒银子,一舍客勒金子可以买一吨谷物,可见这数额是何等巨大。──《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5~6】考古证据已证明国与国间确曾就医疗案例交换信件(马里、赫人及亚述档案)313,见面礼的习俗也有史可稽。这里所记载的见面礼则是格外的丰富,光是银子已经是五倍于暗利为撒玛利亚而支出的数目(王上十六24)。这里的「衣裳」(「替换服装」,AV)乃是额外的礼物,乃当时叙利亚所用的衣服(rolls of cloth),并非节日礼服(参:「节期外袍」,JB)。──《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五6】「且带信给以色列王,信上说:“我打发臣仆乃缦去见你,你接到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疯。”」 ●「以色列王」:应该就是约兰王。 ◎ 5:6 亚兰王的语气带有命令的味道,而且要求医治的是难医的疾病,难怪 5:7 以色列王会觉得这是宣战的技巧。亚兰王和乃缦应该都不知道「撒马利亚的先知」是以利沙,但他们应该认为「先知」也应该为国王服务,因此找国王最直接。但以色列王根本不相信有谁可以医治大痲疯病。――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7】「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说:“我岂是 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这人竟打发人来,叫我治好他的大麻风。你们看一看,这人何以寻隙攻击我呢?”」 「撕裂衣服」:是遭遇大难或极度悲痛时的举动(参串6)。 「寻隙」:指制造机会或找借口。――《串珠圣经注释》 撕裂衣服: 表示极度的悲伤和愤怒(创37:29;44:13;民14:6;书7:6;士11:35)。本节描写的是以色列王约兰对亚兰王表示极度愤怒的情形。此外,把灰撒在头上(书7:6),把土撒在身上(伯2:8),还有剪发(耶7:29)或捶胸(路18:13)等,都表示愤怒或悲伤的心情。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寻隙」:「寻求时机」。 ◎ 5:7 「我岂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以色列王的话显出他认为大痲疯医治之困难,如同要人起死回生一般。――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8】「神人以利沙听见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发人去见王,说:“你为什么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这里来,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 ◎「你为甚么撕了衣服呢....」这一段事实上是责备以色列王约兰,因为约兰自己经历过以利沙的帮助,打摩押的时候让军队有水喝,却不相信神可以医治大痲疯。乃缦病被医治,就会知道以色列有先知,约兰曾经被救回一命,但忘记以色列有先知,果然是值得责备。我们自己会不会也忘记神在我们生命中的恩典?――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9】「于是,乃缦带着车马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门前。」 ●带着「车马」:「车」是单数,「马」是复数。当然拉车的马不只一只,不过只有一辆马车,因此看起来乃缦是微服出访。――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9~12】乃缦期望受到礼遇(「对像我这样的一个人」,11节)及公开而「隆重」的仪式,而非一个简单低调的行动。以利沙如此作的目的是要教导他谦卑及信心。一位伟大的人物可能会期望「一件大事」(13节,NRSV;「困难的事」,REB),神却常常用小事来考验我们。大马色清澈的河流源于笼罩积雪的亚玛奴(Amanus)山(希伯来文 Qere{ 将 Amana 读成 Abana,为现代的 Barada 河)或是黑门山的巴尔巴尔(Barbar)河(现代的`Awaj)。──《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五10】「以利沙打发一个使者,对乃缦说:“你去在约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复原,而得洁净。”」 在约但河中沐浴七次: 此命令包含两层意思:①为了粉碎乃缦的傲慢。乃缦是当时亚兰军队的元帅,而以利沙只是以色列的一位先知而已。如果乃缦是一个傲慢的人,那么想必不会听从以利沙的命令。神断不会给骄傲之人赐予他的能力和恩惠(箴8:13;16:5;路16:15)。②为了证明只有神的能力才能医治乃缦的大麻风病。在古代近东地区,为了治疗不治之症常用一些咒述。但是以利沙不但没有给他开此类的处方,反而让他在浑浊的约但河洗浴(12节)。另一方面,以利沙的命令同时也依据了律法。因为律法规定沐浴是得大麻风病的人恢复洁净的仪式(利14:8,9)。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在约旦河中沐浴七回」:约旦河主流位于撒马利亚东方约50多公里,但有一条支流位于得撒附近,距离撒马利亚仅有20多公里。――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0 约但之旅】以利沙大概是在撒玛利亚(见24节的注释),到约但河大约是四十哩的路程。撒玛利亚和约但河之间并没有直接、易走的途径。他大概要循所来的原路北上多坍,沿多坍谷到耶斯列平原,再从耶斯列穿越基利波山隘,经伯珊下到约但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10 沐浴七回】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南布尔比(namburbi)仪式,保护性净化的方法是面对上游浸水七次,再面对下游浸水七次。仪式又包括把献给伊亚神的礼物放入水中。其信念是流水能将不洁带到冥界。以利沙在此所选择的,也是一个对于生活在充斥着法术仪式的世界里面之人,有相当熟悉程度的步骤。从医学角度而言,以色列好几处地方(如:提比哩亚附近),都有能够使患上某些疾病的皮肤恢复健康的温泉。然而经文特别提到约但河,不得与矿泉相混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10~12】◎ 5:10~12 显出乃缦虽然来求医,但是态度是倨傲的,认为以色列国必须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强大军力)服务。因此以利沙故意只派仆人传话给他。――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1】「乃缦却发怒走了,说:“我想他必定出来见我,站着求告耶和华他 神的名,在患处以上摇手,治好这大麻风。」 当时以色列是亚兰的手下败将,乃缦以为带着礼金来求医,以色列人便会给他隆重的欢迎和款待。怎料以利沙不但没有亲自接见他,反打发他走。 「在患处以上摇手」:大概是指当时的赶鬼仪式。古人常认为疾病乃鬼魔之所为。――《串珠圣经注释》 摇手: 是古代宗教中咒术的一种。这可能是乃缦希望以利沙象他们呼唤自己的神时的咒术一样,呼唤耶和华的名字,并按手在他身上<民23:1~30,关于咒术>。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摇手」:「来回摇动手」、「挥动手」。――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1 预期的步骤】乃缦显然预期以利沙使用别的方法。呼召和念咒时经常同时需要举手(这译法比「摇手」为佳)。亚兰的札库尔(Zakkur)碑文和好些浮雕都描述举手祈祷的动作(右手举起,手心向内,肘部弯曲)。亚喀得文献中称为舒伊拉(shuilla,举起手)的一系列的咒语,现存的抄本都是来自当代。这些著作以呼召和赞美神明的祷文开始,逐步提升至祈求平息怒气、保护、驱邪的祷告。按照古代的世界观,执行仪式而不召请专人按照正当的动作念咒,主持一切步骤,是很不寻常的一回事。毋需专家在场,使乃缦误以为任何水源都有净化的功效。他预期以利沙以专人的身分使他的病情改观,以利沙却故意不担任这角色。──《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12】「大马色的河亚罢拿和法珥法,岂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吗?我在那里沐浴不得洁净吗?”于是气忿忿地转身去了。」 “ 亚罢拿” 是今天的巴拉达(Barada),这河流经大马色的心脏地带。“法珥法”就是阿瓦(Awaj),再向南流的河。这两条都是清澈的河流,跟污浊的约但河截然不同。――《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亚罢拿是今天的巴拉达河(Barada),流经大马色城中。法珥法为今天的爱威河(Awaj),流经大马色南方;河水清澈,不象约但河浑浊。神要乃缦知道,治好疾病不靠河水,而是人听信又顺服地履行神的话(14节)。――《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亚罢拿」:是穿过大马色的河。「法珥法」:大概是亚罢拿南部的支流。这里有清澈的河水,与污浊的约但河水成一强烈对比。――《串珠圣经注释》 我在那里沐浴不得洁净吗: 乃缦的这种想法是很合理的,是人的第一反应,但是他却没有想到神的作为只有在顺从的时候才会发生(申30:8;来11:8)。当神命令亚伯拉罕献以撒时,如果他按人的想法去做,而没有顺从神,那么是不可能得到“耶和华以勒”的祝福(创22:12~14)。另外,以色列百姓在旷野中被火蛇咬时,神告诉他们只要仰望挂在杆上的铜蛇就能得救。当时凡顺从神的话而仰望了铜蛇的人都得救了(民21:6~9)。这是不变的真理,同样适用在救赎问题上(约3:14)。神为全人类,使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并应许只要信耶稣的人就能得救(罗3:21~24
;弗2:8)。如此这般,神为我们预备了信耶稣就得救的道路,赐恩给我们,并显现神的能力。但是人却总是愚蠢地强调理性,而拒绝神的方法,进而拒绝了神的救恩。本节以此揭示了“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的真理(撒上15:22)。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亚罢拿」:有些古卷作「亚曼拿」(Amana),因为黎巴嫩山脉有亚曼拿山,又有亚曼拿河(现代名叫巴拉达河Barada)从山侧流入大马士革平原。字义是「支持」。 ●「法珥法河」:字义是「快速的」,可能是从黑门山侧流进大马士革东南面沼泽地带的阿瓦吉河(el~Awaj)。――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2 亚罢拿和法珥法】部分古卷的异文作「亚曼拿」(Amana)大概比亚罢拿(Abana)为佳,因为前利巴嫩山脉有亚曼拿山,又有亚曼拿河(今名巴拉达河〔Barada〕)从山侧流入大马士革平原。法珥法河的位置则较难确定。它可能是从黑门山侧流进大马士革东南面沼泽地带的阿瓦吉河(el~Awaj)。──《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13】「他的仆人进前来,对他说:“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作一件大事,你岂不作吗?何况说你去沐浴而得洁净呢?”」 今天的人用尽人的方法医治不好灵性的病,只有像乃缦,谦卑接受神,所得的医治是完全的,“好像小孩子的肉”那样洁净。――《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我父啊」:见王下2:12注。――《串珠圣经注释》 ● 5:13 「仆人」和「说」都是复数,表示是「众仆人」都说,而且这些仆人称呼乃缦「我父」,显出他们之间关系密切。这些仆人看出乃缦的态度不聪明,怕他失去被医治的机会,因此紧急出声劝告乃缦。――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3~14】洁净大痲疯(希伯来文 rh]s],10节)的仪式是七重的沐浴(利十四7~9),要乃缦「跳进」(希伯来文 t]bl;NIV 作,「沾」;JB 作「浸入」)约但河中。这表示要完全顺服神的话,亦即「重生」。七次是象征完全的数目,并非指洁净的洗礼(彼前三21)或是与过去一刀两断(以色列人越过约但河时的重点是在其中「站住」,书三8,四9)。──《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五14】「于是乃缦下去,照着神人的话,在约旦河里沐浴七回,他的肉复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洁净了。」 ●乃缦....「沐浴」七回:「浸入」。 5:10 的「沐浴」七回:是「清洗」、「沐浴」。 5:14 此处乃缦做到彻底,「浸入」约旦河七次。 ◎ 5:14 描述乃缦完全复原,甚至肉好像年轻人的肉一样。乃缦完全顺服,「浸入」约旦河,神就给他「完全的医治」。――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5】「乃缦带着一切跟随他的人,回到神人那里,站在他面前说:“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没有 神。现在求你收点仆人的礼物。”」 ◎「仆人的礼物」:乃缦的整个态度变为谦卑,在先知面前站着,并且自称「仆人」。――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礼物”。原文作:祝福。――《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礼物: 与“赠品”和“贡品”类似,下面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①礼物:在圣经中,礼物一般是在喜庆的日子互相交换的物品,它与赠品相比,其形式非常讲究(王上10:1~13)。它包括在民间或全国的节日百姓之间互相交换的礼物(创47:11;斯9:19;启11:10)和作为婚约的定亲物所赠的礼品等。此外为了讨人欢心或为了使对方消怒,也赠送礼物(创32:30;33:10,11;43:11;撒上25:1~35)。进一步讲,弱小的国家向强国献上的贡品也是礼物的一种(撒下8:6;代下17:11;26:8等),而且为神献祭的祭物也有礼物的性质。新约中耶稣诞生时,东方博士对小耶稣给予君王的礼遇,所献的黄金、乳香、没药也属于礼物(太2:11)。②赠品:赠品是献上不求回报、无偿赠与的物品。如果出于取利或其它不正当的目的而送东西,则是贿赂。贿赂会使人眼瞎(撒上12:3),能败坏人的慧心(传7:7),会歪曲人的判断(赛5:23)。其代表人物就是受贿要诅咒以色列的巴兰(民22~24章;彼前2:15)。出于无私的馈赠会让赠送的人和接受的人都喜悦。神为了救赎我们罪人,将信心赐予我们(弗2:8)。不仅如此,还赐给我们圣灵,丰富我们属灵的生活(林前12:7~10)。因此,信徒作为神的子女应当把这白白得来的,要白白施给别人(太10:8)。③贡品:贡品分对内和对外两种:i.对内:是百姓向国王缴纳的土产、特产、各种税及提供劳动力等的统称。这些贡品用在国家财政和王室的各种费用(撒上8:10~18;王上11:7)。ii.对外:弱小国家或战败国的君王和百姓贡给强国或战胜国的物品、税、劳动力等(12:17,18;18:14~16)。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五15~16乃缦的态度】当他的肉复原(「焕然一新」,14节)时,他也同样的得到改变(15节)。乃缦的宣告表示他承认耶和华神是普世的神,这并不能用来证明叙利亚的宗教(大马色的 Baal~Shamaim 崇拜)已经是一神主义。以利沙拒绝接受「表示感激」(NEB;希伯来文 b#ra{ka^,「祝福」)的礼物,与假先知及基哈西形成明显对比(22~23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五15~19】乃缦承认耶和华是唯一的主宰:他立志不再敬拜其他假神,并请求以利沙收下他的礼金,但以利沙坚决不受。――《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五16】「以利沙说:“我指着所侍奉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受。”乃缦再三地求他,他却不受。」 先知要人勿追求金钱、名誉。借着乃缦,神的名能在异邦彰显,其价值非金银可以衡量。以利沙的仆人受到刑罚(26~27节)。――《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他却不受: “不受”指“拒绝”,“推辞”。其实乃缦的礼物是出于感恩,没有任何取利的目的,因此即便以利沙接受了也未尝不可。但是尽管乃缦再三恳求,以利沙还是拒绝接受,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只为神的荣耀,从而表现了他单纯的信仰(罗15:9;徒4:21;林前6:20)。与之类似的事件有,彼得和约翰医治了在圣殿门口乞讨的瘸腿的人,于是众人觉得惊奇,定睛看他们两人,但彼得和约翰将荣耀归给神,并谦虚地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徒3:12)。他们的这一举动向那些用神的恩赐夸耀和宣扬自己,满足个人欲望的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再三地求」:原文是「大力推挤他拿」,也就是极力要以利沙收取礼物(总价值约435万美金)。 ◎其实以利沙不是不收礼物, 王下 4 他就接受书念妇人的款待,所以现在以利沙不收礼物,应该是为了避免乃缦有以利沙是「为钱行神迹」的错觉。――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7】「乃缦说:“你若不肯受,请将两骡子驮的土赐给仆人。从今以后,仆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与别神,只献给耶和华。」 两骡子驮的土乃为了作为「圣地」根基的准备,以便建立祭坛,并非因为耶和华神只能在以色列的土壤上接受敬拜,乃缦对于神的认识仍属浅薄。──《丁道尔圣经注释》 异教信仰中的神祇多和土地不可分,只属于一地、一族或一邦。乃缦认为他若敬拜耶和华神,必须把以色列的泥土带点回去,也许用来筑坛献祭。这虽是无知,不认识耶和华神乃普天下人的主,但也看出他寻求神的真诚,可令背叛不信的以色列人汗颜(13节)。――《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乃缦索取以色列的泥土,用意大概是要在自己的地方为耶和华筑坛向祂献祭(参出20:24)。――《串珠圣经注释》 ◎ 5:17 的意思是乃缦希望把以色列的神当神来敬拜,但当时的人多少认为「神」是连结于某一个地区,因此以乃缦的异教背景来看,取得以色列的土回去做祭坛等宗教设施敬拜以色列的神,才能与以色列的神连结。且乃缦可能知道以色列是一神信仰,因此他要放弃敬拜别神,专心敬拜以色列的神。这样的举动,可能会对乃缦造成许多困扰与伤害。――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7 将土带回】乃缦坦言他带这些泥土回去是要用来献祭。这话表示他有意用带回去的泥土筑坛(本节所用的「土」,与出埃及记二十24,命令他们建筑土坛的字眼相同;进一步资料见:该节经文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17~18】乃缦想把圣地的泥土带回家乡,藉以敬拜耶和华。可是,他的职责要求他搀扶王进入大马色神的“临门庙”。以利沙向他保证,神定会明白(19节)。――《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对比描述了单纯的信仰和生活的实践。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持守信仰,即如何按照信仰原则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个时代基督徒必须面对的问题<撒上16:4,圣经和社会伦理>。然而我们要铭记的一点就是,追随基督的人应当“背着他的十字架”(太10:38),奉献人生,而不应当摇摆不定,在圣与俗之间彷徨。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五17~19】问:乃缦陪同他主人进临门庙叩拜时,他也屈身,他向以利沙认罪,求神饶恕;以利沙对祂说,他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王下五17~19),乃缦向偶像屈身,为甚么无罪? 答:乃缦向偶像屈身是他的责任问题。他的主人要拜偶像,他搀扶他的主人,因此也向偶像屈身。实际上他的屈身与偶像没有发生关系。但我们还是不要作这种近乎罪的事。世界上最难的人乃是住在城墙边的人。你要安全,最好不要住在边界上,否则敌人一炮打过来,首先就打到你。你要安全,还是住在离边界远的地方。基督徒最怕的就是作边缘的人,你去作那种近乎罪的事,总是不上算的。比方在德国与法国边界居住的人,常在两国之间走来走去,结果总是吃亏。你若作边缘的人,虽然不一定跌倒,但别人却为你害怕。── 倪柝声《圣经问答》 【王下五18】「惟有一件事,愿耶和华饶恕你仆人:我主人进临门庙叩拜的时候,我用手搀他在临门庙,我也屈身。我在临门庙屈身的这事,愿耶和华饶恕我。”」 以利沙并未谴责他,因他职责所在必须服事王。希伯来文「用手搀扶」并非指真正的用手去支持王,而是指他是王的「左右手」(参:王下七2、17)。有关临门,请见:列王纪上十五18,该处经文也是与送礼有关。──《丁道尔圣经注释》 “临门”是亚兰人的风暴之神,但叙利亚以外的民族也拜此神。乃缦说他心已全属耶和华,但格于环境和责任,须伴随亚兰王到临门庙,并向偶像屈身。这样看来,临门当为那时的叙利亚主神。――《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临门」:即大马色的神「哈达」之名衔(参亚12:11)。在传说的神话中,它与巴力相似,是暴风雨的神只。乃缦预料将来他回国后,在职责上仍须扶亚兰王叩拜临门,表面上是拜假神,但他希望以利沙明白,他已决志不拜临门,只拜耶和华为神。――《串珠圣经注释》 ●「临门」:「风,雨,暴风之神」,就是「哈达」神,是大马色的亚述人所崇拜的神。 ●「屈身」:「跪拜」、「叩拜」。――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18 临门庙】临门(Rimmon = Ramman「打雷者」)相信是亚兰诸神之首,风暴之神哈达的别号。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很有把握,这名字在圣经以外依然从未出现(见:亚十二11之「哈达临门」)。大马士革(大马色)有限的挖掘未能发现本节所述的庙宇,然而乌迈亚德清真寺(Umayyad Mosque)的基石之中,有一块发现是来自这时代的立石碑(orthostat)。这碑用玄武岩制造,上刻文字。它在此被发现,表示清真寺可能是建于古代庙宇遗址之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18临门是什么?】 答:临门Rimmon是古时亚兰国之一种邪神,其庙在大马色。亚兰王与其元帅乃缦Naaman(意欢畅)常进入庙中叩拜此神,其名或称为哈达神,有时两名并称,为哈达临门,在亚述国亦有临门之神,为十二大神之一。据说为司掌风雨雷电之神,或以其能毁坏禾稼,又以其为滋润百物之王,所以当时人将敬畏而膜拜之。先知撒迦利亚论到圣灵降临的日子说,耶路撒冷必有大悲哀,如米吉多哈达临门的悲哀。若以此神用作地名,来形容其民所遭遇悲哀的事,则甚有义意了。(亚十二10 11)。──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王下五19】「以利沙对他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乃缦就离开他去了,走了不远。」 乃缦与以利沙的关系以外交词令表达。「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并非只是「道别」(NEB)的意思,而是承认听者已与发言者及其神建立了约的关系。同理,「都平安吗?」(21节,h@s%a{lo^m)通常表示重开谈判(王下九17~19)314。──《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沙没有直接答复乃缦所提问题,表面看去,他似已同意。事实上,这是一个信徒在异教环境中如何自处的问题,必须顺着神的带领和恩佑来作取舍。求良心之所安应是一个指导原则(“平平安安地回去”)。――《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以利沙并没有针对乃缦的错误观念进行矫正,也没有进行冗长的教导,反倒对乃缦说:「你可以平安的回去」。当然,乃缦对神的认真与专一,我们由他还预想到自己职位上必须在异教神庙中跪拜就可以看出,不过我们印象中忌邪的神能够赦免这种不得已的状况,也让我们满心安慰。――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20】「神人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心里说:“我主人不愿从这亚兰人乃缦手里受他带来的礼物,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 基哈西为己谋利的作为却破坏了这个关系。他的言行充满了贪婪(22节)、欺骗(23~25节)及目无尊长(20节,「这亚兰人」)。尤有甚者,他妄自指着耶和华的名起誓(20节,与以利沙相反,16节),并企图掩饰,因此得到他当得的刑罚(利十九12;徒五2~3)。乃缦虽然新信主,他对主的忠心却胜于基哈西。──《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 本节暗示了基哈西的两种罪。①肉体的贪欲(西3:5)。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不服神的律法,作了死亡的奴仆(罗8:5~7)。②明知故犯:基哈西决意“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早有了具体而积极的犯罪计划。这就像加略人犹大找机会要把耶稣出卖一样(太26:15,16)。加略人犹大和基哈西的共同点是他们明知故犯,并且有计划地犯罪(来10:26)。可见,恶人心中乖僻,图谋恶计,飞跑行恶(箴6:14,18)。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此处大概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的意思。――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20~27】基哈西冒先知之命:以接待门徒为名,向乃缦骗取财物,结果染上乃缦的大麻疯。――《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记录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因贪财而遭到诅咒的事件。遭诅咒的原因是:①基哈西占有了属于神的礼物。乃缦献给以利沙的礼物,即便以利沙没有接受,但已经献给了神(徒5:1~11)。但是基哈西起了贪念,跑去找乃缦,从他那里骗得了二他连得的银子和两套衣服(23节)。可见贪心是罪的产物,它甚至让人用谎言骗取属于神的东西(民11:31~34
;书7:22~26)。也因为如此,使徒保罗说贪心的和淫乱的、污秽的、拜偶像的一样,在神的国里都是无份的(弗5:5)。②基哈西欺骗了神。以利沙通过神的灵清楚地知道基哈西的所作所为,但他还是欺骗以利沙。他欺骗的不仅是以利沙,还欺骗了与以利沙一同做工的神(徒5:4)。耶稣指责那些说谎的人是魔鬼的儿女(约8:44)。基哈西因他的罪遭到了子子孙孙得大麻风病的诅咒。因此若有谁犯了与基哈西同样的罪,就应当及时醒悟并忏悔,否则神必将在震怒的日子照每个人的行为报应个人(太5:26;罗2:5)。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五21】「于是基哈西追赶乃缦。乃缦看见有人追赶,就急忙下车迎着他,说:“都平安吗?”」 【王下五22】「说:“都平安。我主人打发我来说:刚才有两个少年人,是先知门徒,从以法莲山地来见我。请你赐他们一他连得银子、两套衣裳。”」 “一他连得银子”。约一千二百安士(34千克)。基哈西的贪婪使他看不见自己犯上何等严重的罪:他让乃缦以为这次的医治是买回来的,但实际上,那是神白白赐给乃缦的。――《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一他连得」:约重三十公斤(六十七磅)。――《串珠圣经注释》 ●「以法莲山地」:在撒马利亚南方,乃缦应该是往北回亚兰(叙利亚),所以不会遇到由南而来的先知门徒。 ●「一他连得银子」:34公斤银子,目前约值3.5万美金。――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23】「乃缦说:“请受二他连得。”再三地请受,便将二他连得银子装在两个口袋里,又将两套衣裳交给两个仆人,他们就在基哈西前头抬着走。」 「衣裳」:指华丽的服装;古人视之为财产,如金银一样。(参书7:21; 雅5:2)――《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五24】「到了山冈,基哈西从他们手中接过来,放在屋里,打发他们回去。」 「山冈」(希伯来文 `o{pel;AV 作「塔」)可能是指耶路撒冷的俄斐勒区,但更有可能指撒玛利亚的「山冈」(RSV)。──《丁道尔圣经注释》 ●「山冈」:「丘陵」、「土堆」,特别是用来指「作为城市堡垒的高地」或者是「卫城」。可见以利沙此时是住在撒马利亚。――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25】「基哈西进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以利沙问他说:“基哈西你从哪里来?”回答说:“仆人没有往那里去。”」 【王下五26】「以利沙对他说:“那人下车转回迎你的时候,我的心岂没有去呢?这岂是受银子、衣裳、买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 「我的心岂没有去呢?」(心,AV;RSV、NEB、GNB 作「灵」)可能是指先知的关心及知识。──《丁道尔圣经注释》 看五16注。基哈西应该明白,无一事可瞒过无所不在的神。此人贪恋世间钱财和享受,实不配作先知的仆人。以二他连得银子换来大痳疯,和犹大为了三十两银子卖主换来死亡(徒一18),如出一辙,是我们的好警戒。――《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买橄榄园 ...... 仆婢」:是古人置业的方法。――《串珠圣经注释》 我的心岂没有去呢: 本节非常难解,所以有各式各样的解释。希伯来原文:“我的心没有去吗?”,七十士译本翻译为“我的心没有跟你去吗?”。大部分英文译本都赞同这一观点,译文中都加入了“与你一起”。综合各种译本,本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我的心与你一起去”。这与使徒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说的“我身子虽不在你们那里,心却在你们那里”一脉相承(林前5:3)。同时本节也刻画了不愧作全以色列先知之代表的以利沙明智的灵眼。可见引导神的羊群的牧者应当具有这样的灵眼,准确地掌握每个人的灵性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按时分粮给羊群(太24:45)。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五26 指摘基哈西】无论这笔金钱是乃缦的私产还是来自亚兰王的国库,基哈西都可以自辩说他是收回掠自以色列的物而已。但基哈西的动机与慈惠和充实国库无关。以利沙口中的「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是指他用这些钱可以买什么东西。新得的财富能够为他带来终生受用不尽的奢华和安逸。基哈西把作为先知的高贵呼召,贬低为出租神能力图利的行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27】「因此,乃缦的大麻风必沾染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基哈西从以利沙面前退出去,就长了大麻风,像雪那样白。」 基哈西从以利沙面前退出去(MT 为 mill#pa{na{w;参六32;拿一3;创四十一46),此字乃指由一位尊长者面前被解散。他受到的刑罚是乃缦的大痲疯必沾染他和他的后裔直到永远,出埃及记二十5已对那些破坏不准拜偶像(此处是贪爱钱财及财物)诫命者警告,亚干及他的后裔也遭受同样的刑罚(书七24~26)。神出于慈悲的缘故,常常只是将此刑罚限于第一代,或最多只追讨到第四代。到耶稣基督的时代,乃缦事件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耶稣引用之作为一个特别的例子:当许多犹大人不肯听从当时先知的呼吁时,一个非以色列的大痲疯病人却因为顺服神藉先知所说的话而得医治(路四27)。──《丁道尔圣经注释》 ●「像雪那样白」:原文只是「像雪」。可能指「皮屑剥落」如雪花,而非颜色像雪。 ◎当基哈西染上大痲疯时,他就「被开除了」。因为不洁净的关系,基哈西不可能再事奉以利沙。―― 蔡哲民等《研经资料》 【王下五27 病症的转移】初民相信祝巫能够借着魔法和咒语使人患病。消除疾病的仪式(如:南布尔布仪式)通常包括将邪恶转移到某个对象,然后把它丢弃。一般观念是乃缦的病藉沐浴仪式转移到水中,随流水消逝。但乃缦也曾触摸过带来的礼物,本段将礼物视作将邪恶转移的媒介。这概念和我们所谓的接触传染病原相仿(但在医学上没有一个皮肤病的病原体能够如此迅速地藉自然方法传播)。──《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五27 基哈西的厄运】请参看五章1节的注释中有关大痲疯的讨论。这不是死刑,他不但没有生命的危险,连健康也没有危险。这病可算为社会性疾病,被社会遗弃是其主要后果。这病像「雪」的形容最可能是指它像雪花片片,不是指颜色(某些译本中的「白」字是加上去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五章)】 1 乃缦之所以得痊愈,可说是全凭一名从以色列掳来的婢女所提供的消息。这对基督徒的身分和工作岗位有什么提示?你是否清楚什么是神对你的呼召? 2 为什么以利沙这样(10)对待乃缦?试比较乃缦痊愈前后对以利沙的态度(参乃缦对以利沙说话时的自称)。 3 乃缦差点因为骄傲得不着医治,你有否因为自视过高以致得不着神的祝福呢?乃缦的仆人有何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4 乃缦得到医治之后,立刻离弃一切偶像,承认耶和华为独一真神,你得蒙神拯救之后,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有些什么改变,你怎样对付那些妨碍你更深入认识神的事物? 5 试比较以利沙和基哈西对财物的态度,从基哈西的遭遇,你学到些什么属灵的教训? 6 以色列王起初看到亚兰王的信(7)便以为大难临头,以致要撕裂衣服。但神借着先知使危机变为转机。你是否倚靠神把危机化为转机?另一方面,基哈西心目中的良机竟成了祸因。这给你什么警惕?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