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第九章拾穗 【王上九1】「所罗门建造耶和华殿和王宫,并一切所愿意建造的都完毕了,」 一切所愿意建造的都完毕了: 指15~25节中列举的所有建筑都完工的时间。所罗门在献殿祷告之后,数年后才有了本文内容。这时是胜利完成许多建筑工作,所罗门王国的盛世之期。因此,这时也是所罗门受狂傲和放荡之诱惑最多的时期。就是这时,神应允了献殿的祷告,试图重新挑旺所罗门对信仰的热情。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所罗门「建造耶和华殿和王宫」(1节),总共用了二十年时间(10节)。所罗门的王宫和圣殿很可能是一个整体,他在作王第十一年八月建成了圣殿(六38),作王第二十四年建成了自己的宫室,同时也造完了圣殿的器皿,然后才于当年七月献殿。献殿之后,「耶和华就二次向所罗门显现」(2节),悦纳了所罗门「所建的这殿」(3节),并应允了所罗门的献殿祷告(3节)。──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所愿意建造的」(1节),原文是「所渴想建造的」(英文ESV、NASB译本),指所罗门的王宫。「渴想 חֵשֶׁק」原文源于「恋慕 חָשַׁק」,在圣经中被译为男人对女人的「恋慕」(创三十四8;申二十一11),也被译为人对神的「专心爱」(诗九十一14)。所罗门在开始「为自己建造宫室」(七1)以后,就深深地「恋慕」上了他的宫室,却渐渐远离了值得他「专心爱」的神(三3);当建完圣殿以后,所罗门的心就更趋向他「所渴慕建造的」(19节)。因此,神此时显现,也是要提醒他不要偏离神。──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愿意」建造:原文是「渴望」、「渴望得到的东西」。「愿意建造的」应该是指圣殿和王宫。 ●「一切所愿意建造的都完毕了」:时间大概在所罗门作王24年。――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所罗门建造的……都完毕了。建造圣殿开始于所罗门四年(6:1),于七年后完工,即所罗门十一年(6:38)。皇宫的建造又用了十三年(7:1)。因此所罗门整个圣殿和皇宫的建造前后用了二十年(9:10;代下8:1),于所罗门二十四年完成。关于“所罗门建造的都完毕了”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出现了一个问题。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晓谕他献殿的祷告已被垂听,这是直到二十年建筑期全部结束之后才发生的吗?如果是,那么圣殿是何时奉献的?刚建完不久,还是十三年之后,等到整个建筑计划全部完成?如果圣殿是在竣工之后不久奉献的,那么神会等十三年再告诉所罗门他的祷告蒙悦纳了吗?或者是奉献典礼直等到圣殿竣工之后十三年才举行呢?由于记述的简略我们现在不能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神对所罗门显现应该是在他作出祷告之后不久发生的事。──《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9】耶和华再与所罗门立约:所罗门在8:29的祈祷得蒙神应允(3),但神对圣殿的看顾,要视乎以色列人对神是否顺服(4~9)。――《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应许: 本文是神对所罗门献殿祷告的应允,与8章的内容息息相关(代下7:12~22)。所罗门在基遍经历第一默示(3:5~15)的成就,因此恳切希望献殿祷告也蒙神悦纳。本文的默示表露出申命记式的特性,1~5节是向所罗门个人(“我”单数型),6~9节向所有以色列百姓(“你们”复数型)施公义和慈爱的话语。神的应许已在历史中一一得到成就,但遗憾的是咒诅多于祝福。也就是说,所罗门和他的后裔顽梗背逆神(11:6;12:13,14;15:3)。结果,以色列遭受了屈辱和破灭的灾祸(王下25:7,9,11,13~17,21)。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王上九2】「耶和华就二次向所罗门显现,如先前在基遍向他显现一样,」 神第一次向所罗门显现见三4∼15。本节至5节的应许所根据的是先知拿单转达给大卫的神谕(撒下七13;王上八25),也是神对所罗门祷告(八28)的回应。神信守祂与大卫所立的约,坚固大卫后裔的国位。但神接上提出警告,6节开始到9节,是向所罗门和他的后裔(6节)及全民(9节)说话,“你”已变为多数的“你们”。――《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如先前在基遍向他显现一样」(2节),表明神第二次同样在梦中向所罗门显现(三5)。──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二次向所罗门显现」:第一次是记载在 3:4~15 。跟第一次显现一样的话就是在梦中显现。――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二次。所罗门作王早期神在基遍于梦中向他显现(3:4~15)。第二次同样是个异梦,但这次的信息与第一次有所不同。上次的主题是应许和鼓励(3:12~14;6:12,13);这次也有应许和激励,同时也有对犯罪所带来之悲惨后果的严肃警告。──《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3】「对他说:“你向我所祷告祈求的,我都应允了。我已将你所建的这殿分别为圣,使我的名永远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里。」 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里: 在8:29中,所罗门祈求神昼夜看顾圣殿,神也应允说不仅眼目,心也必常在那里。如此看来,神的应允超过我们的所求所想(路6:38;弗3:20;约壹3:22)。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我已将你所建的这殿分别为圣」(3节),表明神的同在(八10)才使圣殿称为圣所,否则不过是一座人手所造的建筑。──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眼」(3节)代表看顾,「心」(3节)代表慈爱。──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在盛大的献殿礼中,神用「云充满耶和华的殿」(八10),显明了祂的悦纳和同在;但却等到人群散去、兴奋平息,一切都渐归平淡的时候,才在安静中提醒所罗门。因为献殿不是结束,而是事奉与争战的开始。我们在兴奋的事奉之后,如果不立刻安静在神面前,不是热情逐渐消退,越事奉越疲惫;就是肉体日益膨胀,越事奉越骄傲。──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神悦纳了圣殿,应许祂的「心」(3节)常在圣殿,所以也要求所罗门「存诚实正直的心」行在神面前。因为神真正要得着的是人,而不是建筑。人只有存着顺服神的心来到殿中,神的「心」和人的「心」才能借着圣殿恢复正常的交通,圣殿才能成为「万民祷告的殿(赛五十六7)。──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神悦纳了圣殿,也悦纳了奉献圣殿的所罗门,但却不等于所罗门以后一直能蒙神悦纳。所罗门在「为自己建造宫室」(七1)的过程中,灵性已经出现了破口。因此,神一再提醒他的欠缺(六12~13),第三次向他宣告:大卫之约对于所罗门是有条件的,所罗门只有效法大卫的顺服,遵行神的一切吩咐、谨守神的律例典章(4节),神才会向他应验应许大卫的话(5节)。但是,大卫之约对于大卫却是无条件的(撒下七16);即使所罗门不能谨守遵行神的诫命,神也照样成就大卫之约,只是必从所罗门儿子的手中「将国夺回」(十一12),换成向大卫的另一个子孙应验。──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应允」:「听见」、「同意」、「答应请求」。――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我都应允了。神向所罗门保证他恳切祈求的话语已被垂听了。所罗门已在他力量范围之内作出最大努力来鼓励他的百姓忠于耶和华和他的诫命。神嘉许他的意愿和精神,现在又给他一个神圣恩典的新的保证。耶和华经常从天上将更新的信心给他地上的儿女,嘉许他们先前的服务,应许他们将来的日子里还要再得恩典和祝福。 我已……分别为圣。神自己就能分别成圣。他的同在使物成圣。这殿之所以成圣是因为神在那里。这殿外表上只不过是一座人手所造之辉煌壮丽的木石建筑,但它由于神的同在而成为圣所,因为神是神圣的。冷酷的人怀着一颗刚硬的心也许看不出圣与俗之间的区别。神圣的安息日,神的话语,崇拜的殿,这些在他们眼中和世上平常的事物没什么两样。天国也许离他们很近,可是他们感觉不到。这个异梦中的重点,“你所建的这殿,”“那里”表明所罗门是在圣殿中一个神圣的区域内得到这个异梦的,甚至就像第一次在基遍献祭时得异梦时的地点,“极大的邱坛”(3:4)。 永远。耶路撒冷的圣殿将来有一天要被毁灭,这本不是神的旨意。如果这殿能保持圣洁它就会永远坚立。如果以色列一直对耶和华保持忠诚,他的名,他的面会永远在那里,向全世界证明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选民,是万民中属他的子民(出19:5)。关于“永远”的意思,见出12:14节注释。──《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3~5】◎ 9:3~5 是对所罗门个人的回应, 9:6~9 则是对整个以色列国民的警告。――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上九4】「你若效法你父大卫,存诚实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谨守我的律例典章,」 「行在我面前」意为在神及祂的律法面前生活行事。这是及时的忠告,因为所罗门现在进入他第二十四年的统治,受到他自己欲望的牵制(1、19节,h]a{pe{s],「凡他所喜悦的、他的野心」;参:代下七11,「凡他心中所要作的」),为他带来财富、声望,导致他倚靠自我。倚靠自我的人没有办法「存诚实的心」(4节;三6,ta{m
le{b[a{b[),「一切」意为与真理相合,并非完美主义。正直包括诚实。守神的约的百姓必定有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告诉所罗门,只要遵守大卫之约,必蒙福佑,国势昌隆。――《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诚实」:原文作「无可指摘」。――《串珠圣经注释》 效法你父大卫,存诚实正直的心: 本节和5节是对8:25,26的应允。如撒下11:2~12:15 ;24:10中所表现的那样,大卫的行为不正直。尽管如此,神指明大卫是信仰的模范,因为他知道神的心意。例如,大卫因着拔示巴事件陷于罪中,但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神面前彻底痛悔(诗51篇)。结果,他蒙了得赦免的恩典,重新确立与神之间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4~5节是神从正面响应所罗门的献殿祷告(八25~26),重复了神在建殿过程中对所罗门的应许(六12~13)。第4节原文开始是「至于你」,表明这些是对所罗门个人的提醒。──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大卫并不是一个完人,一生多次犯罪。但他「内里诚实」(诗五十一6),一经圣灵光照,就立刻顺服、认罪悔改(诗五十一7~9);并且承认自己的不配,「称那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的人是有福的」(罗四6)。因此,神仍然称赞大卫「存诚实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4节)。──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诚实」正直:「完整」、「完全」、「单纯」。 ●诚实「正直」:「正直」、「端正」。――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你若……行。神应许赐福都是以顺从为条件的。自然律和道德律都是神的律法,违背这些律法就是违背神。神所有的律法都是为了人类和这个世界的益处。当人违背这些律法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忧伤、祸患、疾病、痛苦和死亡。这对个人、集体、国家和整个世界都是真实的。顺从的道路是保证平安、昌盛、生命和健康之唯一的道路。社会的福利,国家的安宁,世界的希望,这些都有赖于人类学习神的全部诫命,把握其中的智能并将顺从的实际价值牢记心中。当所罗门还年轻以色列仍然强盛时神就渴望使他们明白犯罪给人带来的不是喜乐而是忧伤,不是幸福而是灾难和死亡。──《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4~9】这是神第二次向所罗门显现,第一次是在基遍(3:4~15)。关于神对大卫和他后裔的伟大应许,请参看2章3至4节的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上九5】「我就必坚固你的国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远,正如我应许你父大卫说:‘你的子孙必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 以色列……,直到永远。神拣选以色列的儿女不是为了将来除灭他们。同样,他拣选大卫也不是为了以后弃绝他的后裔。神每项选择都是充满智慧的,每项选择后面都有证实为良善的基本原因。他的计划是要让大卫的宝座和以色列国坚立直到永远。尽管大卫的后裔和属肉体的以色列失败了,神的旨意仍会通过属灵的以色列(罗2:28,29;4:16;加3:29)和大卫的子孙耶稣(弥5:2;徒2:34~36;罗1:3)来完成。──《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6】「倘若你们和你们的子孙转去不跟从我,不守我指示你们的诫命律例,去侍奉敬拜别神,」 神接着警告,若违背誓约,敬拜他神,神的咒诅必临到,全民将被嗤笑,从所赐的地上剪除,圣殿虽高也会变成一堆瓦砾(8节;代下七21)。――《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去事奉别神: 尽心、尽性、尽意爱神是最大的诫命(太22:37,38),相反拜偶像是最大的罪恶(出20:3)。于是,神再三警戒不要拜偶像(出20:3;申5:7;结14:4~6)。尽管如此,在以色列历史中弃绝偶像的时期极少。尤其诸王拜偶像是南北王国灭亡的直接原因(王下17:16~18;23:26,27)。通过以色列所表露的这种弊端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心理。拜偶像在本质上就是把不朽的神之荣耀,转换为将腐烂的人和禽兽的形象。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不守。不守神诫命的人就是转脸背向神了。“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14:15)。“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约一5:3)。神的真儿女必定遵守他的诫命,不是因为勉强,而是心里渴望,不是由于惧怕,而是出于对神的爱。──《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6~7】「倘若你们……」圣殿及王国的荣耀及其延续乃是有条件性的。这是一个警告,并非威胁。主词为复数,因为统治者及百姓同样的有份持守以色列人特有的信仰(参:罗九4)。 圣殿的下场与所罗门的祷愿相反(参八43)。笑谈(ma{s%a{l,「箴言」)及受讥诮的对象(s%#ni^na^,RSV 译为「笑柄」,NRV 译为「奚落」,REB 译为「教训实例」)指打油诗。有关这种下场,请见:申命记二十八37;耶利米书二十四9。这些用词加上惊讶及「嗤笑」(NEB 作「倒抽气」,希伯来文「嘶声」)都表达出最大的惊讶及恐怖(参:耶十八16)。──《丁道尔圣经注释》 对于圣殿和百姓,神清楚表明,以色列民若然不忠,圣殿便要被毁,百姓也要被掳;但对于大卫的国度,祂绝不会置之不理(诗八九30∼37)。――《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王上九7】「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剪除,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使以色列人在万民中作笑谈,被讥诮。」 「笑谈」:即「笑柄」。――《串珠圣经注释》 必舍弃不顾: 具有“断绝关系”,“解雇”之意(王下24:20)。圣殿所象征的就是神的居住(8:13),如果没有神的同在,那么圣殿也不过是一般建筑。事实上,B.C.586因着以色列百姓的罪,圣殿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毁坏、掠夺(王下25:8,9)<拉3:8~13,耶路撒冷圣殿的历史>。并且,耶稣曾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圣殿是自己的身体,(约2:19~21;林前3:16)。对现今的信徒而言,这种教导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也就是说,新约圣徒的生活比旧约时代的生活更简单,但要求内心的完全更新(太5:27~48)。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6~9节是神从反面回应所罗门的献殿祷告(八25~26),也是给全体百姓的提醒。神在重复给所罗门的应许(六12~13)之后,又增加了一番警告,表明所罗门和百姓已经暴露了属灵的危机。所以神严肃地劝诫他们:虽然神已经把圣殿「分别为圣」(3节),但并不表明百姓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神所看重的不是圣殿,而是来到殿中寻求祂的人。不管圣殿建得多么「高大辉煌」(代上二十二5),如果百姓「去事奉敬拜别神」(6节),神照样会按着早已宣告的咒诅管教他们(7节;申二十八37);即使是神「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7节),祂「也必舍弃不顾」(7节)、断绝关系,好让世人认识神做工的法则(9节)。──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笑谈」:「箴言」、「比喻」、「格言」。 ●被「讥诮」:「嘲弄」、「讥笑」。――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将以色列……剪除。神是圣洁的,罪恶在他的面前不能存留。当人犯罪时他就是自绝于神自绝于生命和幸福了。耶和华通过他的先知一次又一次地将犯罪的悲惨结果警告以色列人,在以色列和犹大灭国前夕,罪孽和过犯就要使百姓面临厄运之际,这神圣的警告大大地增多了(赛1:19~24,28;耶7:9~15;结20:7~24;但9:9~17;何4:1~9;摩2:4~6;4:1~12;弥1:3~5;番3:1~8)。 笑谈。见申28:37节。以色列历史数百年的祸患和耻辱就是这一警告的悲惨应验。──《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8】「这殿虽然甚高,将来经过的人必惊讶、嗤笑,说:‘耶和华为何向这地和这殿如此行呢?’」 这殿不但将会不再如此壮丽堂皇(参:AV 作「高」,希伯来文 `elyo^n,意为「高耸」),更会变为「残垣败瓦」(NEB、RSV 无此必要地翻译了,iyyi^m)。──《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殿虽然甚高”,或作是一个废堆。这词组的意思难以确定,但大意是那备受尊崇的圣殿将要被毁(比较代下七21)。――《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虽然甚高」:有古译本作「必成废墟」。――《串珠圣经注释》 「这殿虽然甚高」(8节)也可译为「这殿将成为废墟高堆」(英文ESV、NASB译本)。使圣殿「高大辉煌」的是神,使圣殿成为「废墟高堆」的也是神(8节)。人若顺服神,「高大辉煌」的建造才能荣耀神;人若不顺服神,「高大辉煌」的建造必然成为「废墟高堆」。──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高。希伯来文`elyon,“最高的,”“至高的,”可能是有作为一个显著例子的含义。叙利亚和阿拉伯版作le `iyin,“废墟。”──《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9】「人必回答说:‘是因此地的人离弃领他们列祖出埃及地之耶和华他们的 神,去亲近别神,侍奉敬拜他,所以耶和华使这一切灾祸临到他们。’”」 耶和华使这一切灾祸(希伯来文「邪恶」,参:赛四十五7)临到他们。这乃是预先讲明的,因此其意义为强调他们乃自作孽。AV 及 RSV 将此句译为问句。──《丁道尔圣经注释》 「亲近」:原文作「抓紧」或「依附」。――《串珠圣经注释》 尽管神再三警告百姓不可敬拜偶像(出二十3;申五7),宣告「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六5)是最大的诫命(太二十二37~38),而「事奉敬拜别神」则是最大的罪(出二十3),但百姓却始终不能彻底弃绝偶像、专心跟从神。因为人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明明知道神的旨意,也没有办法倚靠自己来顺服、遵行。当本书最后编撰完成的时候,南北两国已经因着拜偶像而灭亡(王下十七16~18;二十三26~27),圣殿果然已经被神「舍弃不顾」,神果然已经「使这一切灾祸临到他们」(9节)。──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比对 3:4~15 , 撒下 7:5~16 神前两次对以色列王的启示,这段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警告以色列人不要离开神,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警告的篇幅。我们不难看出来神可能真的预知所罗门已经快要离开他,而开始进行预防动作了。――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领他们列祖出埃及地之耶和华。神将以色列人从埃及拯救出来的恩典应该为他们对神保持忠诚提供最强大的动力。很难想象一个民族怎么会对为之行了如此大事的神这般忘恩负义。以色列辜负了神的恩典,离弃他而转去敬拜偶像,全世界都认识到,他们的愚蠢是神降罚的真正原因。──《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0】「所罗门建造耶和华殿和王宫,这两所二十年才完毕了。」 “二十年”为七年建殿(六37∼38)和十三年建王宫(七1)的总和。――《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二十年。这二十年起于所罗门登基四年(6:1),就是开始建造圣殿的那年。七年建造圣殿(6:38),十三年建造所罗门自己的皇宫(7:1)。──《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0~14】所罗门的国库已经耗尽,他把加利利北部的二十座城给予希兰,希兰却称之为“迦步勒”(有人认为其意思是“无价值的”或“无用的”)。根据现有证据看来,所罗门后来再次获得这土地的拥有权(代下八2)。希兰给所罗门金子约十四万四千安士(4.5吨或4公吨)。――《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所罗门给希兰二十座城:所罗门花了七年时间建圣殿(6:38),另十三年建王宫(7:1),共二十年(10)。他割让了二十座城给希兰王,以换取建筑所需的材料和黄金(当时一他连得约相等于三十公斤)。――《串珠圣经注释》 【王上九10~28】所罗门时代的其他事工: 直到现在,本书作者集中讲述了所罗门统治时代的两大事工,即圣殿和王宫建造,但在本文中却介绍了表明当时繁荣景象的其他建筑事工。这里记载的内容如平行句子代下8:1~18,是短篇的,其排列上也是不规则的。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特征如下:①与历代志相比,其记载的意图具有明显的不同<代上,绪论,列王纪与历代志的比较>;历代志漏掉了关于希兰得二十座城的记载(10~14节)。可能历代志作者认为所罗门把部分领土割给希兰是一种失策,因此有意省略了此部分的记载(代下8:2);关于所罗门定期献祭的内容仅仅归纳为一个句子(25节),代下8:12~15却详细地记述(代下8:12,13);②介绍了使巨大工程有条不紊地进展的整个要素。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事项就是与希兰的协力(10~14,27节)此外有作服苦的奴仆,所罗门船只的作用也极大(21,26,28节)。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王上九11】「(推罗王希兰曾照所罗门所要的,资助他香柏木、松木和金子,)所罗门王就把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给了希兰。」 所罗门为了要付资助他的金子(参14节;前面的协议中并未提及金子)而将二十座「定居地」(并非城镇,因为 `i^ ri^m 乃指任何的居民团体,由小村庄至大城市都可包括在内)抵押作偿。一如主前十八世纪叙利亚的亚拉拉克的契约一样,他们使用「交换」村庄的方法来调整边界,在此处与西北界比邻的是腓尼基224。边界的村庄可能都有加强防御工事以达保卫作用,后来似乎又被赎回(代下八2),可能是在一些成功的贸易(14节)或得到示巴女王的贡物(十10)之后。──《丁道尔圣经注释》 “加利利地”:按一般解释,指拿弗他利及附近地区(书二十7;二十一32;王下十五29)。――《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 所罗门把这些城邑给希兰,其理由大概如下:①这些城邑与推罗相临;②当时,加利利居民是腓尼基人,与希兰立了同盟关系。同时,所罗门因着对希兰一臂之力的感激,给希兰宫殿送去各种食物(5:11),并付了其工钱(代下2:10)。因此,本节记载的事实可能是希兰的要求。这种假设根据是希兰的不满(12节)。如此来看,希兰的协力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耶和华信仰,而是作为外交政策的一环,更加浓厚地反映出商业性的倾向。当时的推罗也不过是小小的城邑,而所罗门王国的势力和版图却达到了历史的高潮。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二十座城」:由于「加利利地」的定义可能有好几个,因此很难确定这些城池的地点。但最有可能是腓尼基和以色列之间的缓冲地带。 代下 8:2 记载以色列人又取回这二十座城。有可能这二十座城是抵押性质,后来所罗门财政正常了,就赎回之。――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金子。这些金子可能不是希兰在所罗门建造圣殿时提供给他的,可能是第14节提到的那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毫无疑问,经过二十年的工程建设所罗门的财政必然有些空虚,因此他就转向希兰,用一些城邑换取了这些金子。 所罗门……给了……希兰。圣殿建造之初,所罗门和希兰立约,彼此提供对方需要的东西,希兰为建造圣殿提供香柏木和劳动力,所罗门为他提供日用的饮食(王上5:5~11),在这个合同中没有提到这些城邑。最初的约定中也一点没有提到希兰给所罗门的金子。根据摩西法典,所罗门无权让出这些城邑(利25:23)。但由于世俗政策的需要这些法律条款就被轻易放置一边了。 加利利。“加利利”的意思是“圆圈,”《约书亚记》两次提到这个地区,基低斯就位于这一区域(书20:7;21:32)。这个区域在加利利海的西北方向,它的西半部靠近推罗的边界,因此可能使所罗门和希兰都感到满意。但当合同签署之时这些城似乎不是以色列人而是当地的原著民占据着,因为二十年后这些城归还所罗门时他让以色列人前去居住(代下8:2)。──《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1 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由于加利利地的范围有好几个不同的定义(见:书二十7;赛九1),送给希兰的土地可能包括远及米吉多的部分西麓。此地最有可能是腓尼基和以色列之间的缓冲地带。按照历代志的记载,这些城市后来归还给所罗门(代下八2)。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王室档案、条约、年表,都可以找到交换土地和城市的先例。例如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年表,描述他把攻打希西家领土所夺取的城镇,转交给亚实突、以革伦、迦萨的非利士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上九12】「希兰从推罗出来,察看所罗门给他的城邑,就不喜悦,说:」 不喜悦。希兰想要的可能是亚柯湾或一些肥沃富庶的地方,当他收到这些内陆贫瘠的城邑时就大大失望了。看上去希兰拒绝了所罗门的礼物并且根本就没有接收这些地方。──《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3】「“我兄啊,你给我的是什么城邑呢?”他就给这城邑之地起名叫迦步勒,直到今日。」 「兄」乃外交辞令,表示「联盟」的意思。有些学者认为迦步勒就是新的边界,是现代的 Ka{bu^l,最近在 Acco 东南十三公里处出土(参:约瑟夫的《犹太古史》viii.5.3)。另外有学者认为这是一语双关,意为「没有用处」或「有缺点的」。此字亦可以表示「边界之地」(参:希伯来文 y#bu^l)。──《丁道尔圣经注释》 希兰王不喜欢这二十座城,称之为“迦步勒”,意义难确定,传统说有“不值分文”的意思。圣经没有说明他为甚么不喜欢这些城,很可能是所罗门二十年中用于建设的费用十分庞大,而从希兰王那里运来的建材、黄金、人力等等,都须付钱(五10∼11注),国库渐空,欠债累累。给希兰王这二十座靠近腓尼基的城邑,或作抵押借款之用,因“迦步勒”也有“锁住”的意思(参13节)。后来以色列国财政状况好转,债务偿清,收回了这些城(代下八2)。――《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迦步勒」:这名字的发音与希伯来文的「如同无物」相似,但有学者认为这词来自阿拉伯文,意思是「抵押」。――《串珠圣经注释》 「迦步勒 כָּבוּל」原文源于「脚镣 כֶּבֶל」,意思是「绑定、限制」(13节),可能指「抵押品」。──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神早已宣告:「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二十五23)。因此,这二十座城可能是抵押品,后来又被所罗门赎回「重新修筑」(代下八2)。在做这些交易的时候,所罗门完全倚靠自己的智慧,并没有求问神。他不但没有在恩典之中认识神,反而开始用自己的生意头脑来代替神的旨意,事业是天天向上,属灵的光景却天天向下。──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刚开始建造圣殿的时候,「耶和华照着所应许的赐智慧给所罗门。希兰与所罗门和好,彼此立约」(五12),双方互惠互利,现在最后的一笔交易却结束在不愉快中,以致希兰挖苦所罗门:虽然耶路撒冷的王宫被建造得富丽堂皇,但这些城邑却破破烂烂(13节)。可见所罗门的繁荣只是面子工程,并没有惠及全体百姓。──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这二十年的建造过程,从所罗门定意为神的名建造圣殿开始(五5),以「所罗门为自己建造宫室」(七1)结束;从推罗王希兰称颂神开始(五7),又以希兰挖苦所罗门结束(13节)。事奉神的人若不够谨慎,任凭肉体出头,也会落到所罗门虎头蛇尾的光景。──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迦步勒」:字义是「结合」或「捆绑」的意思。另有学者认为字义是「没有价值」。――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迦步勒。一个叫做迦步勒的城邑曾在书19:27节中提到过,在亚柯东南九英里,位于亚设支派境内。但加利利境内的迦步勒却在拿弗他利的境界。希兰这些话显示了他对所罗门的不满。“迦步勒”的确切起源和意义还不清楚。约瑟夫根据腓尼基语解释这个地名为,“使人不喜悦的”(Antiquites viii. 5. 3)。这个词可能是根据阿拉姆语的词根kbl而来,意思是,“荒凉的。”犹太拉比学派试图将其解释为“束缚的,”或“带着镣铐的。” ──《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4】「希兰给所罗门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 这是大量的金子,约计四吨重(腓尼基人的他连得等于60弥那,亦即3,000舍客勒或75磅)。──《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百二十他连得”合4200至4800公斤(约十五万安士),是一笔十分庞大的供款。――《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大卫「在困难之中为耶和华的殿预备了金子十万他连得」(代上二十二16),此外又从自己的积蓄中献上「俄斐金三千他连得」(代上二十九4),而百姓也「为神殿的使用献上金子五千他连得零一万达利克」(代上二十九7),总共为圣殿预备了108,000他连得金子,约3700吨,绝不会只差这区区「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14节)。因此,推罗王的金子并不是用来建造圣殿,而是用来建造王宫。所罗门为自己建造宫室十三年(七1),财政已经捉襟见肘,所以不得不用城邑抵押金子和木料。──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一百二十他连得」:约4080公斤。约等于2.23亿美金(以每盎司1700美元计算)。 ◎比对 5:1~18 的记载,当时没提到金子。可以看出所罗门的建筑造成的财政负担,超过他原先的预估。 9:14 还提及金子方面不足,必须仰赖推罗王的资助(或借贷)。后来以色列国分裂,跟所罗门的建筑工事过多有相当的关系。――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所罗门每年的收入是六百六十六他连得金子(10:14)。因此他从希兰那里得到的金子大概是他收入的六分之一。现在无法确定一他连得金子的货币价值。有一种估计认为一他连得大约重34.2千克。──《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4 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在古代近东的度量衡系统中,他连得是最重的单位(相等于60弥那或3,000舍客勒)。一百二十他连得大约等于四吨金子。有关金子数量的统计,可参看:历代志上二十二14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上九15】「所罗门王挑取服苦的人,是为建造耶和华的殿、自己的宫、米罗、耶路撒冷的城墙、夏琐、米吉多,并基色。」 所罗门加强重点城市的防御工事,以护卫通向他王国的主要通路。此处的名单乃由北至南,考古证据显示有所罗门时代一式的建筑工程,炮台式的城墙及相似的「六房」城门塔225。夏琐(Tell el~Qedah)位于 Huleh 湖(现在几乎已经干涸)西南八公里处,拱卫北部的通路;米吉多(Tell
el~Mutesellim,见四12)保护由腓尼基经过迦密地带的通路。──《丁道尔圣经注释》 “米吉多”。一个重要的驻防城,控制艾斯杜伦和沙仑平原与将来哈米吉多顿战场中间的通道。参看启示录十六章16节的脚注。――《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所罗门在全国开征重税,征用劳动力,不只为了圣殿和王宫的建设,也用于国防工事(代下八5)。他在耶京四周加建城墙和守望台,重建米罗(24节),又增强基色、夏琐和米吉多等外围城邑的防御,以防南、北外来敌人的攻击。 “米罗”有“填充”的意思(撒下五9),确实位置和性质不详,似与耶京的安全及防守力量有关,是一系列的防御性建筑。夏琐在米伦湖西南8公里,本为一个设防城(书十一1,10;十二19)。米吉多为控制北方耶斯列平原进口的军事据点(士一27)。基色和南方犹大山地,控制西南面的非利士平原。这三城和17节的下伯和仑及18节的巴拉与达莫,形成一条从北至南的军事防线。――《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米罗」:大概是指在斜坡上所筑成之平台,位于大卫城。(参串17) 「夏琐、米吉多,并基色」:都是位于地势险要、具战略地位的防守城。――《串珠圣经注释》 米罗,耶路撒冷: 估计“米罗”位于耶路撒冷东的山丘上(王下12:20;代下32:5),原来是耶布斯人城中的一部分,由大卫所征服(撒下5:6~9)。米罗和耶路撒冷城墙已被大卫建造过(代上11:8)。所以说,本节是为了使其更坚固而进行的扩大、修整工程。 米吉多: 位于耶斯列与沙仑平原之间的军事城堡,位于从巴勒斯坦内陆到腓尼基和从埃及到叙利亚,米所波大米交叉之处(士5:19;王下23:29)。在约翰启示录中,此地象征最后的战场(启16:16)。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夏琐」(15节)、「米吉多」(15节)、「基色」(15节)、「下伯·和仑」(17节)都位于从埃及到大马士革的沿海大道上,可以控制国际贸易商道。「基色」和「下伯·和仑」控制着连接耶路撒冷和沿海平原之间的通道。考古发现「夏琐」、「米吉多」与「基色」的遗址都有同样的城墙和城门设计,证明这三城都是同一时代的建筑。──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 9:15 开头有「这个纪录」没有被和合本翻译出来,意义应该是指底下的记载 9:15~19 都是同一份资料转录出来的。 ●「服苦的人」:「一群被迫劳工的」、「奴隶群」。 ●「米罗」:字义是「壁垒」或「土墩」,是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之一,位于俄斐勒山东边的一个梯形斜坡。 ●「夏琐」:字义是「城堡」,此处指的应该是Tell el~Qedah,位于迦南地北方。 ●「米吉多」:字义是「群众之处」,位于玛拿西支派境内,保护由腓尼基经过迦密地带的通路。 ●「基色」:字义是「部分」。位于耶路撒冷西方,控制梭烈谷。 ●考古发现「夏琐」、「米吉多」与「基色」三个地方都有一样的城门、城墙防守设计,可能就是所罗门建立此三城的证据。――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服苦的人。这章余下的部分由简单的历史和解释性的注释构成,但它的一些细节具有重要的价值。这里所指服苦的人曾在5:13,14节提到过。这些征用的劳力起先建造的是圣殿,后来又建造皇宫和其它一些工程。 米罗。这里被认为是耶路撒冷的一处高地,要塞或丘陵。大卫攻取耶布斯老城后就住在“保障”里,后来这里称为“大卫城”(撒下5:7,9;代上11:5,7),米罗可能就是这城中的一处堡垒,可能位于这城的最北端。大卫(撒下5:9;代上11:8)和所罗门(王上9:24;11:27)在原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防御,后来希西家又做了一些补充性的工作(代下32:5)。还有人解释说米罗是填筑摩利亚山东面山边的斜坡而成的土垒。 耶路撒冷的城墙。大卫大大加强并延伸了耶布斯老城的城墙,“从米罗以里,周围筑墙”(撒下5:9)。后来所罗门进一步修造完善,将大卫城的防御破口修补起来(王上11:27)。以后的君王继续完善,直到城墙最终到达南边的欣嫩谷(耶19:2),包括靠近城东南皇家花园的双层城墙(王下25:4),大卫城城外东边的城墙,“从谷内基训西边”“环绕俄斐勒”并且“这墙筑的甚高”(代下33:14)。西北角的城门非常重要,称作“角门”(耶31:38)。它是北边城墙的一部分,“从以法莲门直到角门共四百肘”(王下14:13),但在亚玛谢统治期间被约阿施攻破了。乌西雅(亚撒利雅)后来修复并坚固了城墙,在“角门和谷门,并城墙转弯之处,建筑城楼,且甚坚固”(代下26:9)。 夏琐。这是北方高地靠近前哈勒湖一座重要的城邑。它曾经是北方联盟耶宾王的城邑(书11:1)。在约书亚大胜北方联盟后他将这城烧毁(书11:13),后来将这地分给拿弗他利支派(书19:36)。夏琐扼守北方之敌的入侵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基于此,所罗门加强了这里的防御。以色列王比加年间这城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攻取(王下15:29)。 米吉多。这是伊斯德伦平原南部一处重要的堡垒。它扼守沙仑和伊斯德伦两平原之间的隘口。这城起初划给了玛拿西支派,但在分配土地时这里还没有被征服(书17:11~13)。迦南诸王与底波拉、巴拉争战的记述中也曾提到这里(士5:19)。亚哈谢被耶户追杀,到了米吉多,就死在那里(王下9:27)。约西亚也死在米吉多,当时埃及王法老尼哥上来要去幼发拉底河,约西亚抵抗他,结果被杀(王下23:29)。米吉多已经被彻底发掘。在地下的废墟中看到了石头的马厩,石灰石的地板,大概可容纳五百匹马。起先这些马被认为是所罗门时代的,但后来认为是属于亚哈的。 基色。这是迦南人一个重要的城邑,在突向海边平原的一块高地上,东南偏东距离亚雅仑谷十英里,位于以法莲的边界上(书16:3)。这城被分给了利未支派(书21:21),但在征服那地时没有攻取这城(士1:29),但基色一度臣服于以色列人(书16:10)。基色是亚雅仑平原一处战略要地,是一处重要的隘口,非利士人经常通过这里进入巴勒斯坦中部高地。在大卫的战斗中多次提起这里(撒下5:25;代上14:16;20:4)。──《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5 米罗】大卫年间的耶路撒冷城在现代城墙的南面,只占据了南北山脊十英亩左右的地方。全长约一千五百呎的山脊,顶部的宽度只有四百呎左右。迦南人的耶路撒冷城建筑在一个人工的平台上面,由一系列的阶丘支撑。 考古学家在山脊的东北角上发现了一个「阶梯石构」,高度超过五十呎,很可能就是撒母耳记下五7中耶布斯人卫楼(和合本:「保障」)的平台。大卫首先将它扩充为宫殿的地基。所罗门向北发展城市时又再度扩充,供他王宫和圣殿场地使用。大部分学者如今都接受新国际本的「支撑阶丘」(和合本:「米罗」),就是这些巨大建筑物地基的挡土墙(包括考古学家称为「阶梯石构」的部分)。除此以外,考古学家在城中再没有找到什么大卫和所罗门年间的文物。──《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上九15~19 建筑工程】所罗门利用徭役推行公共建设计划,以求强化以色列的统一,和阻吓埃及法老示桑克的武装侵略。本段自北而南所列举的工程总目,在风格上类似摩押的米沙碑文和亚述的王室年表。这方案把耶路撒冷改头换面,扩展了它的居住面积和防御设施。并且又在战略性的商业军事中心如:夏琐、米吉多、基色,以及南部的边城巴拉和他玛(胡斯布泉〔'Ain Husb〕)等地,加强了国防能力。建筑形式的一致性(夹壁城墙、六室城门),容许考古学家在缺乏经外史料的情况下,证实许多个地点是这时代的建筑。这样大规模扩充整体建设所注入的资金,不但对地方经济很有帮助,更能为可能存有敌意的迦南原住民提供更有建设性的工作。──《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上九15~25】所罗门的建筑工程:所罗门为他庞大的建筑工程,征用了从前以色列人没有灭尽的迦南人作苦工(20~21)。至于以色列人,除了临时为建圣殿之外(见王上5:13),都没有被强逼服役(22)。――《串珠圣经注释》 【王上九16】「先前埃及王法老上来攻取基色,用火焚烧,杀了城内居住的迦南人,将城赐给他女儿所罗门的妻作妆奁。」 基色(Tel Jezer,在 Ramleh 东南)拱卫非利士人由西南的通路。我们不需要将之读为「基拉耳」。第16~17节显示以色列人如何取得非利士人在迦南地的属国(参20~21节;书十33;士一29)226。有关法老,请见:三章1节。妆奁(s%illuh]i^m)指陪送新娘出嫁的礼物,此译法比 'dowry'(RSV)更合适。──《丁道尔圣经注释》 ●「妆奁」:原文是「临别赠品」。――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作妆奁。法老攻下基色,在他女儿与所罗门结婚时将其作为妆奁送给以色列。古代东方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在皇家姻亲中将重要的领土或城邑当作嫁妆送给对方。──《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6 藉联姻得回土地管治权,似乎不错,但……】此时的以色列与埃及是近东强国。基色虽然在以色列的境内,多年来却受制于埃及,在所罗门时代,法老将这个城邑给他的女儿作嫁妆,所罗门娶她为后,这城就交给以色列人管治。国际间王室通婚虽属常事,但神并不称许所罗门这门婚姻(参申17:17)。──《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上九17】「所罗门建造基色、下伯和仑、」 「下伯和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北十八公里处(现代的 Beit `Ur et~Tah]ta 俯瞰亚雅仑谷通向西部的通路。巴拉位于但的伯和仑西南部(书十九44)。──《丁道尔圣经注释》 下伯和仑在耶路撒冷西北18公里,控有从西海岸到约但河山脉的通道。――《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伯和仑」:字义是「空虚之家」。 ●「下伯和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北十八公里处,俯瞰亚雅仑谷往西部的通路。――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基色。这座城已经仔细发掘过了,圣经中关于它的毁灭并在主前一千年左右重建的记载已经被证实。一件有趣的发现是,有一条在岩石中挖凿出的隧道一直通到岩石表面以下九十四英尺深的溶洞里,这里距现在的地平面有一百二十英尺。还有注释提到这座城中有包括塔楼在内的庞大防御设施,可能是后来所罗门在先前城墙基础之上另加的。 下伯和仑。有两座城都叫伯和仑,并且都位于中部高地亚雅仑谷和基遍之间的山中隘口处。下伯和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北十二英里处。在它之上735英尺,东边2.8千米处就是上伯和仑。这两座城都经过所罗门的加固(代下8:5)。约书亚在基遍打败亚摩利人之后就是沿着这条路线追杀他们(书10:10,11)。非利士人也是沿着这条路线上来与扫罗作战的(撒上13: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阿兰拜将军同样在这里推进攻击土耳其人。──《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7~19】◎17~19除了圣殿与王宫之外,此处记载所罗门还建造了重要的防卫设施。此处的用字也暗示所罗门喜欢建筑这些设施。――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上九18】「巴拉,并国中旷野里的达莫;」 「达莫」(MT 作 Q#re{)读作「他玛」(LXX 及 RSV 作 K#t[i^b[),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死海以南的 `Ain Husb,位于旷野(NEB; NIV 作「沙漠」)227。但若在南部有一个达莫,有别于那著名的旅行商队城市(=巴拉美〔Palmyra〕,位于大马士革东北二百四十公里处),便不需作此修改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达莫”。在希伯仑至以拉他路上的他玛,或叙利亚旷野上的达莫城(代下八4),位于大马色东北约一百三十五英里(216公里),后来称为帕每拉(Palmyra)。――《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巴拉的所在不详。可能是犹大地希伯仑南(书十五29)或但地伯和仑西南(书十九44)的那个城。达莫的所在有二说,一是在死海南面亚拉巴旷野,一是在北方大马色去到幼发拉底河的大道上。犹太族人多经此城去巴比伦。――《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巴拉」:位置不详,属于犹大 (见书15:29)、或西缅(见书19:3)或但(见书19:44)支派之地。 「达莫」:或作「他玛」(见结47:19)。――《串珠圣经注释》 「巴拉」(18节)可能位于基色西南(书十九44),在靠近非利士的边界上。「达莫」(18节)原文是「他玛」,可能是位于犹大旷野的「他玛」(结四十八28),控制从「以旬·迦别」(26节)到希伯仑的商道。──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巴拉」:字义是「女主人」,位于但境内的一城镇。 ●「达莫」:字义是「棕榈树」,马索拉经文可以译为「他玛」,位于以色列南部的旷野中。――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巴拉。这座城的地点不详。它和沿海平原边缘的亚雅仑和以革伦的城邑归在一起划给了但支派(书19:42~44)。约瑟夫认为它靠近基色(Antiquities viii. 6. 1)。 达莫。希伯来文Tamor,在另一处章节中作Tadmor(代下8:4)。这具体是指哪座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人认为是以西结所提以色列新南部边界上的他玛(结47:19;48:28)。这座城的具体位置不详,但据信在死海的南边。此外,另有一座城名叫达莫,在大马士革东北131.7英里,位于幼发拉底河西边112英里叙利亚沙漠中的一处绿洲里。有关提革拉毗列色的记载中数次提到这座城在Amurru地,就是叙利亚。很多年后达莫被罗马人统治,它的希腊名字是帕米拉,约瑟夫称它为所罗门建造的“旷野里的达莫”(Antiquities viii. 6. 11)。希伯来文tamar的意思是“棕榈树”,后来的名字帕米拉也保留了这个意思。 总体来说学者们不认为所罗门的王国有这么大的疆界。但联系到“旷野的达莫”的建造,《历代志》上说“所罗门往哈马琐巴去,攻取了那地方”(代下8:3,4)。这个地方据信在大马士革以北60英里、达莫帕米拉以西100英里的一个区域中,《历代志》似乎暗示了一场战役将整个北部区域都收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王上4:24节提到所罗门王国的北部边界是提弗萨,位于达莫北边100英里的幼发拉底河河岸上。所有这些表明所罗门王国的疆域比以前认定的都要大,“旷野里的达莫”(王上9:18)很可能就是叙利亚沙漠中著名的达莫帕米拉。 国中。这个短语可能是后加的,颇带自豪地表明所罗门广大疆域内边界上的城邑。──《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19】「又建造所有的积货城,并屯车和马兵的城,与耶路撒冷、黎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国中所愿建造的。」 这是一个有关积货城(「存放物品的地方」,参:出一11)驻军设备之统称。在几处地方(如:米吉多、拉吉等)发现有长形柱的储物室。所罗门很可能在利巴嫩建筑了一个夏宫或其他的前哨防卫城市(LXX 中没有这些记载)。──《丁道尔圣经注释》 “积货城”。储存食物的坚固城。――《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利巴嫩」:可能指利巴嫩山脉的山脚地带。――《串珠圣经注释》 积货城: 已关闭的城邑,在此积攒王宫的财产、军粮,或救济的食粮(创41:35;出1:11;代下17:12;32:28)。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积货城」(19节)是用来存储粮食的,「屯车」(19节)的城是用来存放战车的,「马兵的城」(19节)是饲养战马的。──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所愿建造的」(19节),原文是「所渴慕建造的」(英文ESV、NASB译本)。「渴慕 חָשַׁק」原文在圣经中被译为男人对女人的「恋慕」(创三十四8;申二十一11),又被译为人对神的「专心爱」(诗九十一14)。所罗门不但「恋慕」上了他「所渴想建造的」的宫室(1节),并且在被神警告之后,继续「恋慕」他「所渴慕建造的」的城市,却渐渐远离了值得他「专心爱」的神(三3)。──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积货城」:「仓库城」,大概是用来屯放战略物资的。 ●「车」:「战车」、「马车」。 ●「马兵」:「马」。 ●所「愿」建造的:原文是「渴望」、「爱」,显示出所罗门喜欢建筑工事。――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所愿建造的。在繁荣昌盛的骄傲中所罗门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传道书》2:4~10节描述了他雄伟的建筑工程,包括,房屋,园囿,果园,水池──“凡我眼所求的。”所罗门想要超过从前所有君王的荣耀和功绩,他的野心使其行为与上天的旨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完全相反。压在人民身上的重担很快导致了不满、抱怨和苦毒的仇恨并最终引发叛乱。──《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20】「至于国中所剩下不属以色列人的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亚摩利人」:「山居者」之意。泛指迦南地的原住民。 ●「赫人」:「赫的子孙」,「赫」是迦南的第二个儿子。 ●「比利洗人」:原意是「属于某一村庄的人」、「乡村人」。应该是居住城市的迦南人之外的另一个民族。 ●「希未人」:字义是「村民」,居住于迦南北方靠近黑门山之处。 ●「耶布斯人」:曾经占领耶路撒冷 撒上 15:8 ,原居于迦南山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上九20~23】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此处强征服苦奴仆的制度与五章13~16节有所不同,该处有两种制度:(i)短期的,但较少见的,便是挑取以色列(希伯来)公民。但没有以色列人会变成真的奴仆。(ii)此处按种族提及非以色列人,但由传统的七族中省略了迦南人(参16节)及革迦撒人(参:出三8;申七1,二十17)。军长(s%a{li^s%)原为拿兵器者或战车中的「第三人」,当时已经变为「高级副官」(NEB 译作 'lieutenant'),参:列王纪下七2。有关臣仆,见:四章5节。五百五十又是十一的倍数(可能代表除犹大以外的十一支派);见:五章16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上九21】「就是以色列人不能灭尽的,所罗门挑取他们的后裔,作服苦的奴仆,直到今日。」 ●「挑取」:「带走」、「征召」。――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服苦的奴仆。他们确实是所罗门浩大建筑工程中被强迫做苦工的人。征服迦南不久当地的居民就被强迫做苦工,当然,这只是在以色列强盛的时候(士1:28)。大卫曾使很多外邦人做苦工(代上22:1)。──《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22】「惟有以色列人,所罗门不使他们作奴仆,乃是作他的战士、臣仆、统领、军长、车兵长、马兵长。」 惟有以色列人……不使他们作奴仆: <申15:12~18,关于希伯来奴仆的规例;代下8;7~9>。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不使他们作奴仆。这种例外只是以色列人才享有的,而其他迦南当地的居民则被置于各种劳役和重担之下。所罗门“从以色列中”挑取三万服苦的人(5:13,14)。尽管已采取措施使这种劳役变的更容易接受一些,但仍旧产生了如此强烈的仇恨,这是所罗门死后威胁大卫家宝座的最重要的因素(12:4),直接表现就是那些服苦的人用石头打死了平日管辖他们的亚多兰(12:18)。 战士。总体说来所罗门是将以色列人在国内作为一个优越的可支配的族群。他们做王的战士和官长,在各种工程中做监督的,并做车兵长和马兵长。但随着绝对王权的增长,所罗门逐渐变成一个残酷无情的压迫者,他宠爱的人变得骄傲狂妄,而那些劣等公民的处境无论是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更是比奴隶好不到哪去。结果,不满和仇恨变得更加深广了。──《SDA圣经注释》 【虽然列王纪上九22有提及所罗门不使以色列人作奴仆,但他还不是使以色列人服苦吗?】 根据列王纪上九22的记载,以色列人所受的对待与那些被征服了的迦南人异常不同。「惟有以色列人,所罗门不使他们作奴仆[1o’na~tan…a~bed」,乃作他的战士、臣仆["badim]、统领、军长、车兵长,马兵长」。换言之,所罗门视以色列民为自由人,是有尊贵地位的公民。但列王纪上五13(希伯来经文是五27)却记载:「所罗门从以色列人中挑选服苦的人「hammas」,共有三万。」这三万人分成三组,每组一万人,以轮值方式,每年工作共有四个月。此外,还有七万人是作扛抬的,八万人作在山上凿石的,预备物料,供应将在耶路撒冷圣殿山上建筑的圣殿及皇宫。圣经没有指明,那些扛抬和凿石的人是迦南人,但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那些工人是迦南人。另一方面,圣经亦只是记载工人轮值工作,而没有特别描述那时轮值的情况如何。我们亦可以合理地假设,那些参与准备建圣殿物料的以色列人,都是经过特别挑选的,拥有这方面的经验及技术。而且,他们认为有份参予为神工作,是他们的荣耀。因此,到列王纪上五13与九22之间没有冲突存在。 应该留意的是,所罗门没有禁止征召以色列人参与建圣殿的工作。反之,他曾用以色列劳工来加强耶路撒冷的防卫工作;填堵锡安山与摩利山之间的低地,筑成一个居高临下的堡垒,所罗门还加强了耶路撒冷的整段城墙(参王上九15)。此外,有一些省会也需要加强防御事工,这些城市有夏琐、米吉多,甚至基色也需要(法老王将基色送给所罗王,作为女儿的妆奁)。事实上,以色列人作为服苦的劳工,是间歇地维持至所罗门王朝结束为止,因为列王纪上十一28记载耶罗波安本来是监管约瑟家一切工程的工头(约瑟家包括以法莲和玛拿西)。可能所罗门是受着自己热心勃勃的目标所驱使,建立了以色列人作劳工的制度,从事建筑的工程。于是,他要放弃以前坚持不让以色列人服苦役的理想了。──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王上九23】「所罗门有五百五十督工的,监管工人。」 有关督工之数目,见王上5:16注。――《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的外邦人督工总共有「三千六百人」(代下二2),其中低级督工「三千三百人」(五16)。「所罗门有五百五十督工的」(23节),可能包括以色列人高级督工「二百五十人」(代下八10)、外邦人高级督工三百人。──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督工的」:圣经记载的所罗门王朝的督工人数不是很一致王上 5:16
代下 2:18
8:10 ,应该是因为种族与阶级(是否为以色列人,高低级督工)计算差异导致。――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督工。既然所罗门已经有3,300督工的(见王上5:16节的注释),那么这550个官员的地位应该是更高一级了。代下8:10节说“所罗门王督工的”人数是250,而“督理工作”的总人数是3,600(代下2:18)。《列王纪》和《历代志》在督工的总人数上能达成一致,但在不同级别的人数上有出入。──《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24】「法老的女儿,从大卫城搬到所罗门为她建造的宫里,那时所罗门才建造米罗。」 “米罗”。在耶路撒冷城墙上的一个城堡。――《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平行句子代下8:11中,法老的女儿不得在大卫城居住,只能住在重建的宫里。这是基于历代志作者要刻画大卫王朝。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所罗门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不但建造圣殿和王宫,也建造国防工事(代下八4~6)。但实际上,当时以色列周围的列国都陷入青铜时代崩溃时期(Bronze Age
Collapse,主前1200~900年),神已经使他「四围平安,没有仇敌,没有灾祸」(五4)。所罗门的大兴土木,既没有军事上的需要,也不能促进国家的统一,反而最终导致了国度的分裂。──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米罗」是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之一,位于大卫城东边的梯形斜坡上。所罗门很体贴法老的女儿,等造完王宫、妻子搬家了,「才建造米罗」。而耶罗波安正是在建造米罗的时候,被神拣选成为所罗门的敌人(十一27)。也就是说,所罗门献殿之后,灵命急剧下滑,神从这时开始预备管教他。──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所罗门给法老的女儿搬家的理由是:「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卫的宫里」(代下八11)。但实际上,他给法老女儿新造的宫殿,就在圣殿附近。──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米罗」:字义是「壁垒」或「土墩」,是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之一,位于俄斐勒山东边的一个梯形斜坡。――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到……她……宫里。对于这次搬家代下8:11节给出一个理由:因为“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既然约柜到了大卫的城(撒下6:12),所罗门明显意识到这整个区域都是神圣的,已经不再适合他的外邦妻子住在这里。有人认为新的皇宫可能在圣殿西边的山上,两座山之间是(Tyropoeon)谷。──《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25】「所罗门每年三次在他为耶和华所筑的坛上献燔祭和平安祭,又在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烧香。这样,他建造殿的工程完毕了。」 “每年三次”。即无酵节、五旬节和住棚节。――《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每年三次”指在以色列人的三个重要节期(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参出二十三14∼17)献祭。――《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每年三次」:指摩西律法所规定的除酵节、七七节及住棚节。(参串33) 本节末句原文并无「建造」、「工程」等字眼。 「完毕」:原文可作「履行诺言(或义务)」(诗50:14及76:11译为「还愿」:此二处经文皆与献祭有关)。 此句可译作「他履行了殿的职事」。――《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8:12~16>。 这样,他建造殿的工程完毕了: 除了王宫和宫殿外,可能所罗门还建造了许多建筑物,其中包括他的娱乐场和黎巴嫩别墅(传2:4~7)。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每年三次」指律法所规定的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所罗门晚年还有宗教的外表,但里面已经不再专心跟从神,所以一面「在他为耶和华所筑的坛上献燔祭和平安祭」,一面也「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亚扪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邱坛」(十一7)。──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每年三次」:指「住棚节」、「逾越节」、「五旬节」。 ●「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烧香」:原文只是「在雅威面前烧香」,没有「的坛上」。 ●「建造殿的工程完毕了」:这句话的翻译似乎带来一点问题,因为此处应该不是讨论圣殿的建筑。此处的「完毕」是「Pi'el 连续式」,跟 7:22 的「Qal 叙述式」与 9:1的「Pi'el 不定词附属形」不太一样,可能表达「常常保持圣殿的完成」(常常修理圣殿)的意思(TNK跟思高译本都是这样翻译)。――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每年三次。即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代下8:13),每年这三大节期希伯来的男子都要到耶路撒冷守节(出23:14~17;申16:16)。 所罗门献。很多人假设这节经文可以表明所罗门行使祭司的职权每年献平安祭和燔祭。但圣经中没有什么地方能证明这种观点。一个人只要带来祭物就被说成是奉献它(利2:1;3:1,3,7,9,14)。联系到奉献圣殿之后的献祭,“祭司侍立,各供其职”(代下7:5,6)。在这些烧香献祭的仪式中所罗门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是由祭司来履行他们独有的职能的(利1:7,8,11;2:2,9,16;3:11,16;10:1,2;民16:1~7,17~40;等等)。──《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26】「所罗门王在以东地红海边,靠近以禄的以旬迦别制造船只。」 “以旬迦别”位于今天以拉他和亚卡巴中间,在红海东臂的北端。――《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以旬迦别为红海北端阿卡巴湾的一个港口,此处的红海指的是红海北端双湾东边的阿卡巴湾,非《出埃及记》中的那个“芦苇海”(看出十四21注)。 所罗门王在此建造船只,组成商队,雇用腓尼基水手进行航海贸易,为国家带来庞大赐富(28节;十11)。――《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所罗门的航海事业:所罗门所罗门腓尼基人合作发航海事业,作为商业用途。 「以旬迦别」:是南面位于红海亚卡巴湾的海港。――《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原来从事农牧业,不擅长航海,现在与推罗合作从事商业航海,成为所罗门财政翻转的重要转折点。而推罗原来只在地中海有海港,与所罗门合作以后,可以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港口,对推罗的商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以旬·迦别」(26节)是以色列最南面红海亚喀巴湾的海港,位于「以东地」(26节)的南端,是古代约旦河东南北商道的起点。「以禄」(26节)就是「以拉他」(申二8)。──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以东地」:指摩押以南,死海东岸到红海之间的地方。 ●「以旬迦别」:字义是「人的骨干」,位在以拉他附近,是亚喀巴湾头的港市,也有可能是在法尔昂岛(珊瑚岛)上。水下考古工作的发现比较支持法尔昂岛是以旬迦别。考古研究发现这港口曾经为埃及船只所用,海港建筑的方式与推罗所用的相似。 ●「以禄」:字义是「高耸的树丛」,就是以拉他,位于亚喀巴湾北岸。 ●「船只」:原文是「舰队」或「船」。不过原文是单数型态,所以应该是「舰队」的意思。――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以旬迦别。这个地方是阿卡巴湾北部以东地的一个港口。以色列人在旷野时曾在此地附近扎营(民33:35;申2:8)。以旬迦别或是它周围一个与它有关的商业中心距离海边只有五百码。这里曾挖掘出来一座建筑物,以前被认为是冶炼矿石的熔炉,现在证明是一座坚固的储存楼。在这里还挖掘出各种铜器(见申8:9节注释)。所罗门显然控制着从巴勒斯坦到阿拉伯的陆路通道和到俄斐的海上通道。想要控制这些路线可能是以色列和以东之间冲突的主要原因。扫罗曾攻击以东人(撒上14:47),大卫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撒下8:14;代上18:13)。“约沙法制造他施船只,要往俄斐去,将金子运来;只是没有去,因为船在以旬迦别破坏了”(王上22:48)。约兰年间,以东人背叛犹大,自己立王(王下8:20)。亚玛谢曾经战胜了以东人(王下14:7),他的儿子亚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归犹大,又重新修理”(王下14:22)。 以禄。有时写做以拉他,阿卡巴湾上靠近以旬迦别的一个地方。后来这个名字流传下来,叫做E?lat,是原址附近一座现代化的城市。──《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26~28】所罗门统治下的交易: 记载了推罗王希兰在造船业技术、物质、航海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所罗门的帮助。预表在将到来的弥赛亚王国里外邦人也一同参与事奉。所罗门的智慧在商业和贸易的方面也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了。他因着从埃及和亚拉伯通向北部叙利亚南部的主要通路的地理优势,通过与推罗的同盟,最大限度地发展了经济,从而给以色列带来了极大的富足。这种繁荣的贸易往来给以色列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上,以农耕和畜牧业为主的以色列社会,从此卷进商业的潮流中,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上升,城邑文化也日趋发展。但是如果说所罗门在行政上化分国土,促使以色列支派组织告终(4:7~19),那么文化的发展是支派组织崩溃的导火线。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上注解》 ◎26~28此处应该是所罗门王朝财政翻转的重要转折点,让以色列国由农业为主变成跟推罗一样,开始航海与商业。――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上九27】「希兰差遣他的仆人,就是熟悉泛海的船家,与所罗门的仆人一同坐船航海。」 ◎希兰王帮助所罗门在红海建立船队,对他自己也有帮助,因为推罗在地中海有海港,但是当时船只要由地中海到红海,并没有今日的苏伊士运河。因此能够直接透过以色列在以拉他的港口进出货物,再由陆路运送回推罗,对推罗的商业有极大的帮助。――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希兰差遣。希伯来人不是一个善于航海的民族,因此所罗门雇佣腓尼基的水手,就像埃及人雇佣比布罗斯(迦巴勒)的水手在红海上为他们进行各种商业贸易一样。──《SDA圣经注释》 【王上九28】「他们到了俄斐,从那里得了四百二十他连得金子,运到所罗门王那里。」 「俄斐」乃金矿源地(伯二十八16;赛十三12)Tell Qasileh 的瓦片铭文证实有此行业229。其地点可能是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因为介于示巴(也门)及 Hawilan 之间的 Madh ad~Dhahab 出土物与创世记十29之叙述相合(参:诗七十二15)。另外有学者认为是阿曼、索马里、俾路支斯坦、印度(孟买北部的 Supara),甚至津巴布韦,主要原因是两、三年的船程表示很远的距离(参十22)。带回(现中;和合作「运到」la{qah])金子,显然是由商品贸易交换而得。──《丁道尔圣经注释》 学者对“俄斐”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亚拉伯南部,有的认为是东非,有的认为是印度。金子的总数量约为五十万零四千安士(15.75吨或14.25公吨)。――《列王纪上雷氏研读本》 俄婓以产金和输出象牙、宝石、孔雀等珍品、异禽著称(十11,22;伯二十八16;诗四十五9;赛十三12),传统认为其他或在南亚拉伯(参创十29,《和合本》为阿婓),也可能在非洲或印度。十22说,航海要三年一次,指的当为航行次数,不一定说途中需三年,故航程未必很远。故传统所说的南亚拉伯应属可信。――《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上注释》 「俄斐」:此地位置不详,可能指阿拉伯、非洲东部、甚至印度等地。――《串珠圣经注释》 「俄斐」(28节)的地点不能确定,可能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或非洲,以出产金子著称(伯二十八16;诗四十五9;赛十三12)。──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四百二十他连得」大约有14.36吨,是所罗门的贸易所得,相当于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十14)。──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所罗门靠着自己的智慧,又建造、又经营,到了年老时却说:「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二11)。神很幽默,所罗门既然认为自己只需要听讼的智慧(三9),神就赐给他「聪明智慧」(三12)和「富足、尊荣」(三13),让他经历了一切、拥有了一切,最后才发现这些全是「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一2),然后才总结出真正的智慧:「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十二13)。── 列王记上综合解读 ●「俄斐」:字义是「变成灰烬」,位于阿拉伯南部,或非洲。是所罗门时期黄金贸易重镇。很多人认为索马里兰Somaliland是最可能的地点,因为物产与圣经中的俄斐相近。 ●「四百二十他连得」:约14280公斤。约等于7.8亿美金(以每盎司1700美元计算)。――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俄斐。俄斐现在已经证实就是庞特(Punt)。庞特位于现在的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在那里除了金子还得到许多檀香木和宝石(10:11),可能还有银子,象牙,猿猴和孔雀(10:22)。曾有记载埃及王后(女王)Hatshepsut派遣远征船队到庞特为她的神庙运回没药树。她的船还带回了黑檀木,象牙,黄金,肉桂木,豹子毛皮,猴子和狒狒。──《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九章)】 1 试把9:3与8:29互相比较。神在那些方面答允了所罗门的要求?神的答复和所罗门的请求有否距离?你由此对神的属性有何认识? 2 神的应许及人的顺从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见4~9节; 参约14:14, 15, 21; 10:7; 约一3:22。 3 所罗门王除了在国内清除异己,大兴土木建圣殿及王宫之外,还如何巩固国家?在外交上又执行什么政策? 4 所罗门国势强大,除了是外交政策得当之外,最主要还是什么原因?参25节。这给你什么提醒?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