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全书综合拾穗
【大卫王朝纪】撒母耳记下是一本大卫王朝纪。它是以大卫在犹大登基开始(紧跟着扫罗之死),而以大卫临终前的一段日子作结束。因此,本书所包括的时间,大约是四十年左右——那是大卫统治期间。第五章四至五节说:「大卫登基的时候年三十岁,在位四十年。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零六个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犹大王三十三年。」因此,我们若记紧撒母耳记下是大卫四十年统治的记录,也就很有帮助了。── 巴斯德《撒母耳记下研究》
【悲惨的分割】 撒母耳记下明显是分为两段的;它之所以明显是因为大卫的罪,那是记在全书的中间——第十一章,亦是发生在他统治期的中叶——约在前廿年之末,这分割真是够悲惨的。在那罪之前,大卫是所向披糜的,但之后,一切羞辱、家破、逃亡,接踵而至。在书之前半部,我们为大卫奏凯歌,但到后半部,我们禁不了要为他唱哀歌了。
我们要好好记着,撒母耳记下是分为两部分的,各占十二章,而记载着大卫犯罪和悔改的十一、十二章应归入前半部分,因为他的失败都是因为前期的成功、版图扩大、列国归服,他就在太阳平西时起床。心既不儆醒,被引诱以至失败就是必然的事了。在十二章之末记载了大卫攻取拉巴——亚扪人的京城,那是本书最后一次的胜利。── 巴斯德《撒母耳记下研究》
【大纲】
一.大卫的成功(1:1-10:19)
1. 大卫作犹大王
2. 大卫作全以色列王
3. 大卫打败四围仇敌
|
大卫接过扫罗身后的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把它建成统一的强国,四十年以后又将这国家留给他儿子所罗门。他有爱神之心,他是按照神的原则去治理神子民的王,神也大大地赐福给他。我们可能没有他属世的成就,但顺从神,终必是最佳的抉择。
|
二.大卫的挣扎(11:1-24:25)
1. 大卫与拔示巴通奸
2. 大卫家庭生变
3. 以色列全族背叛大卫
4. 大卫作王的末期
|
大卫与拔示巴犯奸淫之罪,为了遮掩这罪就谋杀了她的丈夫。他的罪虽蒙神赦免,其后果仍一直存留──他体验到艰难困苦,先是家庭,后是全族。神虽乐意赦免,我们仍须负行为后果之责。想遮掩罪,只会倍增罪的痛苦。
|
――《灵修版圣经注释》
【重要主题 】
主题
|
解释
|
重点
|
国度的扩展
|
以色列国在大卫领导之下急速地扩展,随着扩展带来许多改变:由各支派的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由士师领导变为君王统治,由非中央性的敬拜神变为以耶路撒冷为宗教中心。
|
不是怎样地扩展或有多少改变,只要我们爱神、极力尊重祂的原则,祂都会为我们作安排。用神的方法作神的工,祂所供应的智慧与活力必定源源不绝。
|
个人的伟大
|
大卫的声望与影响力大大增长,但他知道他的成功全靠神,因为是祂向以色列人大施慈爱。大卫把神所关注的事看得比他自己的重要。
|
因为主基督为我们成就的大事,神将祂的恩惠大大地浇灌我们。祂并不喜欢人将个人的伟大作自私的用途,乃叫人以它作工具,在祂的百姓中作祂的工。我们若渴慕伟大的作为,就应当像神爱我们一样地爱别人。
|
公义
|
大卫王对扫罗家族、仇敌、悖逆者、盟友、密友、皆一视同仁地行公义、怜悯与公平。他因信靠神,认识祂而以公义治国。神完全的品性是公义的标准。
|
大卫在以色列君王中虽是最公义的一位,他仍不够完全。他行的公义只令人对属天的理想国度产生盼望;这种盼望只有在他的子孙主基督到世上来行完全公义的时候,才令人心满足。
|
罪的后果
|
大卫在战争的时候撇下作君王及领袖应有的要务,贪享逸乐使他由胜转败,受到苦难。他与拔示巴的通奸,使他尝到罪的苦果,既败坏他的家庭,又损害国家民族。
|
在人生漫无目的的时候,最容易受到试探,我们有时会以享罪中之乐,不受神拘束而觉得飘飘然;殊不知,罪的短暂欢乐不足以补偿它所带来的痛苦。
|
儿女情
|
大卫不单单与拔示巴犯罪,并且杀害一位无辜的人;在他的儿子强奸、谋杀的时候,他也忽略管教。这位伟大的英雄在个人操守上,显出了缺陷。英雄气慨胜不了儿女情长。就如但以理解释铁的人、泥的脚之异象,铁人是坚强的,泥脚则是软弱的(参但2:36-45)。
|
我们切不可把罪只看作软弱或是过失。罪是致命的,所以必须从生活中把它除去。大卫的一生教导我们要同情所有的人,包括那些由于罪性引导而犯罪的人。它可以作我们的鉴戒,在自己生活中,甚至在成功的时候,都不要宽宥罪行。
|
――《灵修版圣经注释》
【{\Section:TopicID=578}人物介绍】
押尼珥
对手的真诚称赞会显出一个人的伟大。押尼珥与大卫虽然常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圣经却使我们窥见他们英雄惜英雄、彼此相敬的一面。大卫在青年时代于押尼珥手下随军作战,以后扫罗要追杀他,又由押尼珥率领军兵去执行。扫罗死后,押尼珥临时摄政,扶持王室家族,但是由于押尼珥与扫罗后裔伊施波设的冲突,使他决定支持大卫作全以色列的王。在他致力于全国统一的时候,被约押所杀。
在他被杀以前的几年,他所统率的伊施波设的军队,与约押统率的大卫的军队,发生过一场争战。他逃跑的时候,被约押的兄弟亚撒黑追赶,他两次劝亚撒黑不要追他,但是这位贪功的青年战士不肯,所以押尼珥把他杀死。约押因此定意为弟弟报仇。
押尼珥看出扫罗家注定败亡,大卫必然接着作王,就决定弃暗投明。他盼望将扫罗的国交给大卫,大卫会立他作军队的元帅。大卫乐意答应他的要求,可能成为约押想杀害押尼珥的另一个原因。
押尼珥随自己的机智与意志行事。对他来说,如果与神合作符合他的计划,他则愿意为之,不然他就要做当时对他最有利的事。我们皆有押尼珥的性情,想与神作有条件的合作。圣经教导与我们的计划相符的时候,我们愿意顺服;但是神的计划与我们的心愿南辕北辙的时候,就能考验出我们对祂的忠诚。你现在要采取甚么行动顺服神的话语?
优点与成就:
.是扫罗军队的元帅并且是干练的军事领袖
.在软弱的伊施波设统治下,使以色列有几年时间团结一致
.认识并承认神的计划,立大卫作全以色列与犹大的王
缺点与过失:
.出于自私的动机,而不是敬虔的信念,想把犹大与以色列统一起来
.扫罗死后与他的妃嫔同床
榜样与鉴戒:
.神向人所要的,是无条件、全心全意的合作,不要只献上一半
重要数据:
.地方:便雅悯地业以内(出生地)
.职业:在扫罗与伊施波设手下作元帅,统领全军
.亲属:父亲──尼珥;堂兄──扫罗;儿子──雅西业
.同期人物:大卫、亚撒黑、约押、亚比筛
钥节:
王对臣仆说:“你们岂不知今日以色列人中死了一个作元帅的大丈夫吗?”(撒下3:38)
在撒母耳记上14章50节至撒母耳记下4章12节讲到押尼珥的事迹。在列王纪上2章5,32节;历代志上26章28节;27章16至22节各处皆提到他。
米甲
有时候光有爱情是不够的──尤其是这爱情产生于英雄与他的崇拜者之间时更是如此。对扫罗的女儿米甲来说,英勇的青年大卫,一定好似她梦寐以求的情人。她对这位英雄的倾慕渐渐流露出来,她父亲也知道她爱大卫,并认为这是除去这位受百姓爱戴的对手的机会。他应许把米甲嫁给大卫,却要大卫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去杀死一百个非利士人,实际上是想借仇敌之手杀死他。结果大卫得胜了,扫罗只好嫁出这个女儿,而他的竞争对手反而愈加得到百姓的爱戴。
米甲对大卫的爱情,还没来得及受实现婚姻的考验,大卫就被扫罗搜捕。米甲的反应敏捷,帮助大卫逃脱捕捉,但也招致扫罗的忿怒,以致婚姻被拆散。她父亲另将她嫁给帕铁(撒上为“帕提”),但是大卫后来将她索回。
米甲不像她的哥哥约拿单,她与神没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帮助她胜过人生的艰难困苦,她因此变得苦毒。她不能与大卫一同欢欢喜喜地敬拜神,她憎恨这件事。结果,她一生没能给大卫生孩子。
我们不单单为她难过,也须以她为鉴。我们对人生中不期而有的转变,是多么容易变得苦毒。但是苦毒并不能除去或改变所发生的坏事,却常常使坏的情势每况愈下。在另一方面,甘愿响应神,会给祂机会使人从艰难的环境中得福。这种甘愿回应有两部分:求神引导,和从圣经之中寻求那引导。
优点与成就:
.爱大卫并成为他的第一个妻子
.救了大卫的性命
.在必要时能迅速的思想与行动
缺点与过失:
.受到压力时说谎\cs16
.让自己受环境影响而苦毒
.不快乐的时候,憎恨大卫所爱的神
榜样与鉴戒:
.神不计较所临到我们的事,只在于我们对环境的反应
.不顺服神,常常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
重要数据:
.职业:君王扫罗的女儿,君王大卫的妻子
.亲属:父母──扫罗与亚希暖;兄弟──亚比拿达、约拿单、麦基舒亚;
姐姐──米拉;丈夫──大卫与帕提
钥节:
耶和华的约柜进了大卫城的时候,扫罗的女儿米甲从窗户里观看,见大卫王在耶和华面前踊跃跳舞,心里就轻视他。(撒下6:16)。
在撒母耳记上14章至撒母耳记下6章讲到米甲的事迹。历代志上15章29节也提到她。
拿单
拿单这名字是“祂(神)已经赐下”的意思,他也的确过著名符其实的生活。他是神所赐给大卫不可或缺的益友。他作为神对大卫的发言人,表明自己是一位无畏的良朋与谋士,以讲述真理为己任,即使他知道这会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在所不惜。
拿单在指责大卫在与拔示巴的事上所犯的贪心、偷窃、奸淫、谋杀等诸多罪之前,先使大卫说出,他绝不会容忍其他人有那样的行为,然后才帮他明白他自己的错误。大卫的悔改,使拿单能以神的赦免来安慰他,并且使他勿忘自己的罪将带来的痛苦后果。
拿单对大卫的忠谏,有助于我们判断自己的行为。我们作出的抉择,常常是我们谴责别人作出的。我们自问神与别人会怎样看我们的行为,这是必要的,可惜我们极容易自欺。神给了我们防止自欺的两种保障:就是祂的话语──圣经,与真正的良友。从这两方面,我们都能得到超越自身的看法。你既有圣经,就让圣经讲出它对你的看法,即使是忠言逆耳的话也要听。如果你没有像拿单这样的良友,就应当求神赐下一位;你也应当求神使用你,对别人作恰到好处的拿单。
优点与成就:
.是大卫的可靠谋士与策士
.是神的先知
.英勇无畏,却小心谨慎地责备君王
.神对大卫行事的监督
缺点与过失:
.出于渴望见到大卫在耶路撒冷为神建造圣殿,使他没有得到神的指示就发言
榜样与鉴戒:
.对自己所关怀之人,应当毫无畏惧地讲出实情
.可靠的良友是神最大的赏赐
.在我们行差踏错的时候,神关怀备至且设法开导我们
重要数据:
.职业:先知,大卫王的策士
.同期人物:大卫、拔示巴、所罗门、撒督、亚多尼雅
钥节:
拿单就按这一切话,照这默示,告诉大卫(撒下7:17)。
在撒母耳记下7章至列王纪上1章讲述拿单的事迹。在历代志上17章15节;历代志下9章29节;29章25节等处皆提到他。
押沙龙
父亲的过错,常常反映在儿女的生活上。大卫从押沙龙身上,看到他自己过去的许多罪行,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与拔示巴犯奸淫又杀了她的丈夫乌利亚,神就预告他的家庭必遭灾祸。他眼见神的预言实现而痛心疾首,神虽赦免他,却不免除他应当承受的恶果。他看到儿子缺乏自己那种从神而来的节制,势力如野火燎原一般发展,感到惊恐不安。
大多数人估计,押沙龙可能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君王,百姓也喜爱他,但是他缺少作伟大领导人所不可少的内涵与节制。他的仪表、技巧与地位,并不能弥补他本身所缺少的美德。
大卫的罪虽使他远离神,但是悔改又使他归回。押沙龙犯罪后却不断地犯,在这方面成为强烈的对比。他虽然征询别人的建议,自己却不够聪明来衡量别人给他出的计谋。
你是否像押沙龙?你有否发现自己踏上自我毁灭的途径?押沙龙不愿讲:“我错了;我需要得饶恕。”神虽广行赦免,但是只有在我们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罪,将那一切皆毫不隐讳地向神陈明的时候,才能体验到那种赦免。押沙龙拒绝他父亲的慈爱,最后也拒绝神的大爱。你有多少次没有借着赦免之门,回到神的爱中?
优点与成就:
.像父亲大卫一样容貌英俊而有魅力
缺点与过失:
.杀死哥哥暗嫩,以报他奸污妹妹她玛之仇
.阴谋反叛大卫以夺取他的王位
.不断地听信人给他出的坏主意
榜样与鉴戒:
.父母的罪常常在儿女身上重现,并且更为严重
.活跃的人物会得到许多建议;智慧人才衡量他所得到的建议
.抵挡神计划的行动,迟早归于失败
重要数据:
.地方:希伯仑
.职业:王子
.亲属:父亲──大卫;母亲──玛迦;兄弟──暗嫩,基利押,所罗门及其他;妹妹──她玛
.同期人物:拿单、约拿达、约押、亚希多弗、户筛
钥节:
押沙龙就打发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说:“你们一听见角声就说,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撒下15:10)。
在撒母耳记下3章3节及13至19章,皆讲到押沙龙的事。
约押
约押是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他有两个兄弟也都是著名的军人,一个叫亚比筛,一个叫亚撒黑;他是这三兄弟之中最伟大的领导人。他在大卫作王期间,作以色列全军的统帅,从未遇挫败。
他和他的兄弟一样,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军人,不过他不像他们,他还是一位卓越而冷酷的战略家。他的计划通常都付诸实行,但是他很少理会受其连累或杀害之人,为着达到目的,他毫不犹豫地使用奸诈或谋杀的手段。他的一生有伟大的成就与卑鄙的行为。他攻占耶路撒冷,并征服周围列国,打败押尼珥,使大卫王与押沙龙和好;但是他也杀害了押尼珥、亚玛撒、与押沙龙,并在大卫杀害乌利亚的事上有分,与亚多尼雅密谋反对所罗门,以致令自己丧命。
约押设立自己的标准──他为此而活,也为此而死。圣经之中很少有证据显明他承认神的标准。他曾谏劝大卫,指出没有神的命令去数点百姓的危险,但这可能仅是保护自己的行动而已。他以自我为中心,终于败坏了他自己。他只对自己忠心,为着想保持他的权力,甚至甘愿牺牲他与大卫经年的友谊。
约押的一生说明除了自我之外,没有从神而来的指引的悲惨后果。精明干练与权力如果没有神的引导,就会自我败坏。只有神能赐下我们所需的,为了这个缘故,祂使我们能从圣经上读到祂的话语。对于承认需要祂之人,祂乐意亲自住在他们的生命之中。
优点与成就:
.卓越的设计者,也是战略家
.英勇无畏的战士,深具谋略的统帅
.满有信心的领袖,毫不迟延地劝谏大卫王
.使大卫与押沙龙和好
.攻占耶路撒冷的英才
缺点与过失:
.残酷无情地施行暴力并报复别人
.执行大卫的阴谋,使拔示巴的丈夫乌利亚被杀
.杀死押尼珥,以报杀他兄弟亚撒黑之仇
.违背大卫的命令杀死押沙龙
.与亚多尼雅串谋反对大卫与所罗门
榜样与鉴戒:
.靠暴力生活之人,常死于暴力之下
.即使是卓越的领导人,也需要神的引导
重要数据:
.职业:大卫军队的统帅
.亲属:母亲──洗鲁雅;兄弟──亚比筛、亚撒黑;叔父──大卫
.同期人物:扫罗、押尼珥、押沙龙
钥节:
王说:“你可以照着他的话行,杀死他,将他埋葬,好叫约押流无辜人血的罪不归我和我的父家了。”(王上2:31)
在撒母耳记下2章至列王纪上2章之中讲到约押的事。在历代志上2章16节;11章5至9,20,26节;19章8至15节;20章1节;21章2至6节;26章28节以及诗篇60篇的题目之中,皆提到他。
亚比筛
大多数伟大的领导人,都有少数容易冒进的部下,对大卫来说,亚比筛就是这样的下属。他太过于乐意护卫他的领袖,以致他对大卫的忠心必须加以抑制,以免适得其反。大卫从来没有制止亚比筛的赤胆忠心,他只是耐心地因势利导,善用勇力。这种方法虽不是完全成功,最低限度救过大卫一次性命。不过另外三次,如果不是大卫及时阻止的话,亚比筛就可能为他杀死敌人(扫罗,示每等)。
亚比筛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军人,不过他更适于受命行事而不是发号施令作统帅。在他执行大卫的命令时,通常听他弟弟约押的指挥,这两位兄弟彼此相助,既完成伟大的军事任务,也作出卑鄙可耻的凶杀暴行──亚比筛帮助约押杀死押尼珥与亚玛撒。他作领导人的时候,大多数会以身作则(争战时身先士卒),不过,很多时候他未经深思熟虑就行动。
我们敬佩亚比筛的英勇无畏和赤胆忠心,但是也应当谨慎,不要像他那样性情冲动、不假思索就行事。单单是刚强勇敢并不够,还需要有神所赐的节制与智慧。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听命而顺服神。
优点与成就:
.是大卫战士之中的英雄
.自告奋勇从事艰巨的任务,对大卫赤胆忠心
.拯救大卫的性命
缺点与过失:
.总是不假思索而行
.协助约押杀害押尼珥与亚玛撒
榜样与鉴戒:
.最有效能的部属须慎思与力行
.愚忠能引致极大的恶行
重要数据:
.职业:军人
.亲属:母亲──洗鲁雅;兄弟──约押与亚撒黑;叔父──大卫
钥节:
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的兄弟亚比筛是这三个勇士的首领;他举枪杀了三百人,就在三个勇士里得了名。他在这三个勇士里是最尊贵的,所以作他们的首领,只是不及前三个勇士。(撒下23:18,19)
在撒母耳记下2章18节至23章19节之中讲到亚比筛的事。在撒母耳记上26章1至13节;历代志上2章16节;11章20节;18章12节;19章11,15节也提到他。
大卫的勇士
要想明白大卫成功的秘诀,有一个方法就是留意跟随他的是哪一类的人。在他被扫罗追捕的时候,他逐步建立起一支有数百人的作战部队,其中有些是他的亲属,有些是社会所鄙视的流浪者,有些是受到法律困扰的人。尽管背景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大卫彻底效忠。他们的成就,使他们出了名。在这一批人之中,有军事上的精英,如“三个勇士”,与“三十个勇士”,皆扬威战场。
圣经说明这一班人因为受他们领导人的个人风格所激励而立志做大事,令人读来荡气回肠。大卫启发他们超越目标,让他们内在的潜力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所追随的领导人,以及献身从事的事业,同样也影响我们的一生。大卫的成功也与他认识自己蒙神引导有明显的关连。他顺服神的领导时,自己就是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你是否知道你最尊敬的、又追随的领袖是谁?你的答案应当帮助你决定,你是否值得向那些人效忠。你是否也看出神在领导你的一生?只有创造你的主宰能领你一生有成。
优点与成就:
.骁勇善战的军事领袖
.同有许多特别的技巧
.虽然常常遇到势力庞大的敌人,却从未败北
.忠于大卫
缺点与过失:
.他们除了在忠于大卫及拥有军事专长外,很少有共同之处
榜样与鉴戒:
.领导人的特点与气质,常常会激励人成就大事
.即使是一小队忠心善战之部队,也能成大功立大业
重要数据:
.地方:他们来自全以色列地(主要是犹大与便雅悯支派),也有些是来自周围各国
.职业:各式各样的背景──几乎皆是亡命之徒
钥节:
大卫就离开那里,逃到亚杜兰洞。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里。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撒上22:1,2)
他们的事迹记载在撒母耳记上22章到撒母耳记下23章39节之中。在历代志上11、12章之中也提到他们。
――《灵修版圣经注释》
{\LinkToBook:TopicID=599}
【故事中的人物】
要想对本书前几章所记的一些人物有清楚印象,可参考这里的概略数据。
人物
|
关系
|
地位
|
支持谁
|
约押
|
洗鲁雅的儿子,大卫的内侄
|
大卫的将领之一,后来作全军之元帅
|
大卫
|
押尼珥
|
扫罗的堂兄弟
|
扫罗军的元师
|
扫罗、伊施波设,后来与大卫立约
|
亚比筛
|
约押的兄弟
|
大卫军中高级官员──三个勇士的首领
|
约押与大卫
|
亚撒黑
|
约押与亚比筛的兄弟
|
高级军官──大卫拣选的三十勇士之一
|
约押与大卫
|
伊施波设
|
扫罗之子
|
扫罗与押尼珥所选择的王
|
扫罗
|
――《灵修版圣经注释》
【抨击神所立的领袖】
从这里所列的抨击者的后果可知,抨击神所立的领袖是危险的事。
抨击者
|
行为
|
结果
|
经文
|
米利暗
|
毁谤摩西娶古实女子为妻
|
生大痲疯七日
|
民12章
|
可拉党
|
领以色列百姓反叛摩西领导
|
被地开口吞灭
|
民16章
|
米甲
|
因大卫在耶和华面前跳舞而轻视他
|
终生未生孩子
|
撒下6章
|
示每
|
咒诅并用石头砍大卫
|
被所罗门王处死
|
撒下16章;王上2章
|
童子
|
戏笑以利沙及他的秃头
|
被熊撕裂
|
王下2章
|
参巴拉与多比雅
|
散布谣言,阻吓建圣城城墙
|
惧怕并受羞辱
|
尼2,4,6章
|
哈拿尼雅
|
以假预言反驳耶利米的预言
|
两个月后死去
|
耶28
|
行法术的以吕马
|
敌挡使徒保罗,企图使方伯不信真道
|
神使他眼瞎
|
徒13章
|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与人所立之约】
“约”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应许)。神在整个历史之中与人立约──只要祂的子民克尽自己的本分,祂就恪守祂的应许。以下是圣经之中神与人所立的七个约。
名称与经文
|
神的应许
|
立约的记号
|
伊甸之约创3:15
|
撒但与人类为仇敌
|
女人有生育的痛苦
|
挪亚之约创9:8-17
|
神不再用洪水灭世
|
彩虹
|
亚伯拉罕之约创15:12-21;17:1-14
|
亚伯拉罕的子孙将成为大族,如果他们顺服神,祂就永远作他们的神
|
冒烟的炉,烧着的火把
|
西奈山之约出19:5,6
|
以色列人要成为神特别的子民,圣洁的国民,但他们必须守这约中他们当守的部分──顺服
|
以色列人出埃及
|
祭司之约民25:10-13
|
亚伦的后裔永远作祭司
|
亚伦谱系的祭司
|
大卫之约撒下7:13;23:5
|
借着弥赛亚的降生,救恩将出于大卫的谱系
|
大卫后裔接续他的位,弥赛亚由他的后裔所生
|
新约来8:6-13
|
罪人借着信靠主基督,可蒙赦罪并得救恩
|
基督的复活
|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家庭的患难】
大卫有许多妻妾,使他受极大痛苦。他与拔示巴犯罪,杀了她的丈夫,神说他家中永远不脱仇杀的威胁,刀剑必不离开他的家,他家中有悖逆,也有别人与他的妃嫔同寝之事。这些事皆照拿单所预言的发生。罪的后果不单单影响我们本身,也影响我们所认识与所爱之人。在你下次想犯罪的时候,请记住这件事。
妻子
|
儿女之名
|
发生的事件
|
米甲(扫罗之女)
|
未生孩子
|
因扫罗之罪,大卫将她五个侄儿交基遍人处死。
|
亚希暖(耶斯列人)
|
大卫长子──暗嫩
|
暗嫩强奸同父异母之妹她玛,被押沙龙报复杀死。
|
玛迦(基述王达买的女儿)
|
三子押沙龙和惟一提到名字的女儿她玛
|
押沙龙因暗嫩奸污她玛而杀他,逃到基述,归来后不单单背叛,并在宫殿平顶上与父亲妃嫔同寝。他的骄傲令他败亡。
|
哈及
|
四子亚多尼雅,非常俊美却未受管教
|
亚多尼雅在大卫死前自立为王,阴谋被揭露,大卫虽未杀他,以后被同父异母兄弟所罗门处死。
|
拔示巴
|
未取名的儿子
|
神处罚拔示巴与大卫通奸,令新生儿死亡。
|
拔示巴
|
所罗门
|
继大卫之位为王,可惜他的多妻使他败落。
|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一生的兴衰浮沉】
{\ExtFile:diagram\p554.jpg}
背叛
圣经记载了许多背叛的事,其中有不少是背叛神所拣选的首领,这些背叛者注定都要失败。另外有些是以暴易暴,恶人攻击恶人,尽管他们之中有些人成功,背叛者本身通常却不得善终。不过也有些是善人反对恶人,或反对他们对别人不公平的行动,这种背叛有时则是好的,能解救一般百姓不受欺压,给他们自由回到神那里。
背叛者
|
背叛的对象
|
结果
|
经文
|
亚当与夏娃
|
神
|
被逐出伊甸园
|
创3
|
以色列百姓
|
神与摩西
|
被罚在旷野飘流四十年
|
民14
|
可拉党
|
摩西
|
被地开口吞灭
|
民16
|
以色列百姓
|
神
|
神收回特别保护的应许
|
士2
|
押沙龙(大卫之子)
|
大卫
|
阵亡
|
撒下15-18
|
示巴
|
大卫
|
围城时被杀
|
撒下20
|
亚多尼雅(大卫之子)
|
大卫、所罗门
|
因叛逆而被杀
|
王上1,2
|
约押
|
大卫、所罗门
|
未寻求神而支持亚多尼雅,因叛逆而被杀
|
王上1,2
|
以色列的十个支派
|
罗波安
|
以色列国度分裂,十个支派忘记神,终于被掳
|
王上12;16-20
|
以色列王巴沙
|
以色列王拿答
|
推翻旧王朝自立为王,神剪除他的后裔
|
王上15:27-16:7
|
以色列王心利
|
以色列王以拉
|
推翻王朝,但未得拥护而自杀
|
王上16:9-18
|
以色列王耶户
|
以色列王约兰,犹大王亚哈谢\cell杀了南北两国的王,后来因他背离神,他的王朝被除灭
|
王下9,10
|
|
犹大王约阿施,大祭司耶何耶大
|
犹大女王亚她利雅
|
亚她利雅是恶王,被推翻,所以这是“革命”
|
王下11
|
以色列王沙龙
|
以色列王撒迦利雅
|
推翻王朝,但自己被暗杀
|
王下15:8-15
|
以色列王米拿现
|
以色列王沙龙
|
推翻王朝,但有亚述军队入侵
|
王下15:16-22
|
以色列王何细亚
|
亚述(王)
|
撒马利亚被毁,以色列十支派被掳
|
王下17
|
犹大王西底家
|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
|
耶路撒冷被毁,犹大族被掳
|
王下24,25
|
――《灵修版圣经注释》
【大卫的赞美诗中显明有关神的真理】
大卫说:“耶和华是我的 ......”
|
岩石,山寨,救主(拯救者),避难所,盾牌,拯救我的角,高台,救主,灯
|
大卫提到神的这些德性。祂是:
|
施行拯救,当受赞美,垂听祷告,(向仇敌)发怒,拯救,报答,察看,信实(又译作“慈爱”),显示(显明)祂自己,(向恶人)弯曲,大有能力,坚强,完全,纯洁,祂的话是炼净的,(抵挡仇敌的)盾牌,赐给,温和,保守,永远的。
|
――《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下中的主要地方】
1. 希伯仑
扫罗死后,大卫从非利士的洗革拉来到希伯仑,犹大支派在那里膏他为王。但是以色列的其他支派支持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在玛哈念立他为王,结果双方起了争战,直到伊施波设被杀,以色列的各支派才一致效忠大卫,拥立他为王(1:1-5:5)。
2. 耶路撒冷
大卫作王以后,第一场战争就是攻打耶路撒冷的坚固城。他和他的军队对敌人作出其不意的突袭,占领以后便以它作为京城。他将神的约柜搬运到这里(5:6-7:29)。
3. 迦特
非利士人一直与以色列人为仇,不过在大卫逃避扫罗的时候,他们也给了他庇护(撒上27章)。扫罗死后,大卫作王,非利士人又想打败他,结果反被大卫和他的军队在耶路撒冷附近打败(5:17-25),直到大卫夺取了京城的权柄(原文是“母城的嚼环”MethegAmmah,可能在迦特附近)以后(8:1)才将非利士人完全制伏。
4. 摩押
在士师时代,摩押人占领了以色列人的许多城邑,并向他们征收重税(士3:12-30)。大卫打败了摩押,叫他们向他进贡(8:2)。
5. 以东
以东人与以色列人虽出于同一位祖先以撒(创25:19-23),他们却世代为仇。大卫打败他们后,也强迫他们进贡(8:14)。
6. 拉巴
大卫派遣使者想与亚扪人修好,但受到亚扪王的凌辱,遂被激怒而发生战争。亚扪人得亚兰军队的帮助,但是大卫首先在希兰打败他们的联军,然后攻取亚扪人的京城拉巴(9:1-12:31)。
7. 玛哈念
大卫虽然在战场上得胜,在家庭之中却争端难息。他的儿子押沙龙煽动群众背叛他,在希伯仑自立为王,大卫和他的臣仆逃到玛哈念。押沙龙听不利的献议,率领军队与大卫作战(13:1-17:29)。
8. 以法莲树林
押沙龙与大卫的军队在以法莲树林里作战,押沙龙因头发被树枝绕住而悬挂在树上,后被大卫的元帅约押所杀。他死后叛乱平息,百姓欢迎大卫回耶路撒冷(18:1-19:43)。
9. 亚伯伯玛迦(伯玛迦的亚比拉)
示巴也煽动百姓悖逆大卫。他逃到亚伯伯玛迦(伯玛迦的亚比拉),约押率领少数军队围攻这城,城里的百姓自行把示巴杀死(20:1-26)。大卫的胜利为他儿子所罗门立下太平王朝的基础。
――《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下】
本书的主角是大卫。作者褒贬人物,令乱臣贼子惧,媲美《春秋》;应可称之为“大卫王朝春秋”,是古代史中十分出色的作品。
大卫,这位扫罗王位的承继人,是统一后的以色列国第一位受膏王。他的统治始于自己的支派犹大,建都古城希伯仑。在战胜扫罗家之后,受全以色列民拥戴为王,定都耶路撒冷,迎约柜入城。耶城遂成为全国的政教中心。
大卫长于组织,又擅军略,南征北讨,平定最顽强的非利士人和亚兰人,国土广及约但河东西两岸,北达大河(幼发拉底河),南连埃及,“从但直到别是巴”全属王土。以色列既控有巴勒斯坦自北徂南的贸易通道,适逢亚述、埃及诸国均有内顾之忧,无不图与大卫修好。至所罗门王时代,以色列已成当时中东强国。
大卫在位四十年,道途并非完全平坦,宫廷内外变乱时生。本书以大半篇幅记述王室中的明争暗斗,和大卫的软弱与失败,包括与拔示巴的私情,对儿子押沙龙的娇纵。大卫被迫逃亡河东以避叛军和战胜回朝之间,人间冷暖百态尽呈史家笔下。
本书在神学上的重要性,因先知拿单所宣布的“大卫之约”而臻极峰。此约不只答应大卫王朝坚固,所罗门可完成他建造圣殿的心愿;也应许一个永远的王,出自大卫一脉,人类将因弥赛亚(基督)的到来,而有永久的正义与和平。
大卫常因肉体的软弱而犯罪,决非完人。他能成为以色列民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是因为他谦卑;身为一国元首,肯公开承认己罪,并能彻底悔改;又深知受天父之托,经常能以牧者之心爱护其子民。在他晚年面临瘟疫灭耶京之际,天父因着他的这些美质,全城得免于难。他一生饱经忧患,疆场上出生入死,无不化险为夷,深体天父不变丰盛怜悯,因而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句:
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
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一宿虽然有哭泣,
早晨便必欢呼。——《诗篇》三十5
──《启导本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下的难题(Gleason Archer)
假如大卫的对头人伊施波设在去世前只作王两年,大卫怎可以在希伯仑作王七年半呢?
根据撒母耳记下五章五节的记载,(在大卫被北方支派承认他作全以色列的王之前)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半。历代志上三4亦肯定了大卫作犹大王的期间。撒母耳记下二10亦记述大卫的对头人——伊施波设——在押尼珥的协助下,作以色列王只有二年。然而,这句记载并不代表接着的一句经文——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家的王,共七年零六个月一一是错误的。不过,这两句经文(伊施波设及大卫作王的期间)怎能同时是正确的呢?耶路撒冷圣经(Jerusalem Bible)假设伊施波设作王的两年,代表了大卫作以色列王之前真正的期间;于是将历代志上三4改写为「大卫在希伯仑作王 『三年』零六个月」。不过,其余两段经文(撒下二11,五5)却没有作出相应的修改!
若仔细考察伊施波设作王期间各地区的情况,可为我们提供了解释他作王如此短暂的线索。基利波山一役,以色列全军覆没,非利士人则大获全胜。押尼珥和其他庆幸逃脱的人,必须逃难至约但河东,而把以法莲及玛拿西全部拱手让给非利士人。押尼珥必定是在玛哈念设立总部。玛哈念深入迦得支派地业的腹地,把伊施波设安置在这里,可以确保他安全。押尼珥显然要经过五年艰苦战争,才能把非利士人从伯珊迫回(非利士人曾把扫罗及他的儿子的尸首钉在这城的墙上)。这样,方可穿过以斯得伦谷(即耶斯列平原)而与北部的以萨迦、拿弗他利及亚设联络,并与南部的便雅悯联合起来。众支派一日未联合起来,将伊施波设立为王的时机亦未成熟。
无论如何经过了五年,押尼珥卒能召集十个支派的代表,在玛哈念举行一个公开的加冕仪式,立伊施波设为王。那时候,玛哈念仍能充当首都,因为这地方在非利士人的势力范围以外。因此,伊施波设事实上只可作王两年。后来,当伊施波设的两个军长巴拿和利甲听闻押尼珥被约押用诡诈的手段杀死时(撒下三27),巴拿和利甲便将伊施波设杀死在床上(撒下四5、6)。
至于大卫,在基利波山之役后,他随即被犹大支派的人封为王。因此,纵使伊施波设在死前只作了两年王,但大卫却作犹大王足足有七年半了。
与哈大底谢之战,大卫据获多少马兵?
究竟是一千七百(撒下八4)抑或七千(代上十八4)?
在哈玛附近,大卫与琐巴王哈大底谢对阵,大卫战胜,捕获很多俘虏。撒母耳记下八4列出俘掳的数目:「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但历代志下十八4却记载那次战争俘掳的数目是:「战车一千,马兵七千,步兵二万。」因为上述两段经文都是记载同一件事,所以俘掳的数目应该相同。撒母耳记下或历代志上,两者之中必定有其一在抄传上起了错误。
奇里与德利兹(Keil and Delitzsch,Samuel,p.360)对这个问题令人有满意的解释:文士抄写撒母耳记下八4时,粗心地忽略了「战车」(rekeb)这个字。至于第二个数字七千(parasim「骑兵」),应该由文士所根据的原稿的七千减为七百,因为当一个人已写下一千这个数目时,他不会在记载同一个数目时却写成为七千。漏掉战车(rekeb),可能是一个较早期的文士的错误,但到了后来,将七百误抄成七千,却可能是一个后期的文士依据那段已讹误的经文抄写时,产生连锁反应所致。但极有可能的是,历代志上的这段经文是正确的,故应将撒母耳记下的经文修改,使之与历代志上和谐。
究竟押沙龙有无儿子?
撒母耳记下十四27记载押沙龙有三个儿子;但十八18却说他无子。何者真确?
撒母耳记下十四27如此记载:「押沙龙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叫他玛。」而十八18则说:「押沙龙活着的时候,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因他说,我没有儿子为我留名,他就以自己的名,称那石柱,叫押沙龙柱,直到今日。」即是说,到撒母耳记下最后写成的时候,可能是主前第八世纪。(现在仍位于汲沦谷的所谓「押沙龙墓」,可能是希腊罗马时期建成的[由其外观而断定],即主前二世纪。参看K.Schoville,Biblical Archaeotogy in Focus[Grand
Rapids],P.414)这证实了一件—-当押沙龙立这条石柱时(可能是他背叛父亲大卫之前的—、二年),他没有仍然存活的裔子。但这不能证明押沙龙以前没有儿子。
奇里与德利兹(Samuel,p412;on ch.xviii.8)对撒母耳记下十四27所用的字眼,有如下评论:「与一般的习惯相反,押沙龙三个儿子的名字不出现经文中,没有其他解释,最大的可能性是三个儿子已夭折了。正因为押沙龙无子,他便筑起了一条石柱为自己留名。」很明显,押沙龙要忍受三个儿子夭折的切肤之痛,而他的妻子亦没有再为他诞下婴儿。在所有孩子中,似乎只有他玛长大。因此,押沙龙没有裔子为自己留名。而他在十八18说出了那段悲伤的话,并为尝试补偿的原故,立了一条纪念性的石柱。几年后,押沙龙自己亦不名誉地死去了,因为他「可能」成为谋害父亲大卫的凶手,更沾污了他父亲的妃嫔。故此,假如他有任何儿子存留在世上,这儿子也会沾上坏名声。
至于女儿他玛(依照押沙龙的姊妹而命名。押沙龙的姊妹他玛,被异母兄弟暗嫩污辱了,押沙龙后来为此杀掉暗嫩),显然是长大了,并有满意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是基比亚人乌列(参代下十一20-22,十三1)。他玛与乌列的女儿,就是臭名召着的玛迦(或作米该亚)。玛迦嫁给犹大王罗波安(参王上十五2),其儿子亚比雅(或作亚比央)接续罗波安作王,但其孙亚撒将她从皇太后的宝座赶下来,因为玛迦牵涉入拜偶像事件中(王上十五10-13;代下十五16)。
神因婴兄父母的罪就取去长子?
一位慈爱的神怎能因为婴兄父母的罪,就取去拔示巴与大卫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呢(参撒下十二15-23)?
神借着圣经给予我们的其中一个最义意深长的亮光,就是死亡的真正意义。假若撇开了神圣的启示,我们可能会认为死亡是一种惊吓,令人战兢不已;亦是一个恐怖的咒诅,是审判的最后一击。就着死亡来说,肉身的死亡就是魂与身体分开了——意味着再没有机会去找神,也不能以敬虔的生活来荣耀神了,因此,死亡是严肃且令人惊惧的。但圣经将肉身死亡的意义明白地告诉我们;无论死亡对于人类有何客观意义,但肉身死亡并非为人类而设的终局。反之,当人死亡时,他就进入了生命历程里的永恒阶段,他可能在天堂,亦可能进了地狱,这则在乎他于世上存活时的抉择取舍了。不过,神的儿子已来到这世界,并向所有信他的人作出可信的承诺:「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十一26)——死亡已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救主耶稣已代替罪人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他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后一10),死亡的毒钩已被除掉,而坟墓亦不能夸胜了(参林前十五54-56),「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启十四13)
至于婴孩夭折,他们出生不久死亡,故此可免除了过着充满悲痛而世途险诈的生活。不过,若我们认为所有婴孩时期的死亡都能在天堂获一席位,似乎毋须他们作出信心的响应,加略山上救赎之恩就会赐给他们,这种观念似乎简单了。而且,上述论调将可能强烈地鼓励父母杀婴,在子女未长大至自己可以负责任时便杀了他们,因为这是确保他们必定可以进天堂的唯一方法。然而,圣经一再强调杀婴是神所不容的(参利十八21;申十二31;代下二十八13;赛五十七;耶十九4-7)。尤其是奉宗教之名而把婴孩杀掉,更是神所咒诅的。因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关于婴孩得救的问题,必定有其他原则。即是说,神的全知不单只包括将来实际会发生的事,亦会包括将来有发生潜力的事情。将来必定实现,或将会发生而未及实现的,都在神预知的范围内。至于在出世时便死亡的婴儿,或未长大至能为自己作出抉择之年便死去的孩童,神都预知他们对他救恩的反应,知道他们会相信接受或拒绝。
可能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当大卫知道自己的祈祷没有结果,神将他的小儿子带回「家」,大卫反而心内安慰。他将儿子交托于神的恩典之中,而只说:「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撒下十二23)纵然在如此令人心碎的情况里,大卫仍相信神有他完全的旨意。神以取去因罪恶欲念而生的果子,作为对那犯罪的父母的惩罚,而大卫亦明白到神这样做的原因。大卫知道他与拔示巴需要这次责罚,这是神对他们的提醒。作为神的儿女,他们虽已被神原谅,却必须承受因犯罪而引致的后果,安静地忍受这苦果,作为他们悔改的一个重要部分。
押沙龙是否确实被葬在汲沦谷的押沙龙墓里面呢?
根据撒母耳记十八章的记载,约押发觉押沙龙的头发被橡树枝缠绕着,被悬挂起来,于是约押用短枪刺透押沙龙的心。第十七节记载,「他们将押沙龙丢在林中一个大坑里,上头堆起一大堆石头。」经文提及的「林」,就是所谓「以法莲林」,这个树林显然低于基列地(这地方位于约但河束岸,而以法莲支派的地业则位于约但河西岸)。当众人取下押沙龙的尸身,立刻以一种极不荣耀的方式把他埋葬在一个深坑里,那时候,大卫甚至未闻押沙龙的死讯。
至于在汲沦谷的所谓「押沙龙坟」,我们可以在撒母耳记下十八18找到它的背景,经文指出,所谓「押沙龙坟」,其实是一条石柱(massebet)。这是押沙龙在汲沦谷中立起的石柱,为没有儿子为他留名而作出补偿。「他就以自己的名,称那石柱,叫押沙龙柱,直到今日(即撒母耳记下写成的时候,约主前七五O年)。但这石柱至多只是一个纪念碑或衣冠冢,绝不是埋葬押沙龙的真正地方。押沙龙的尸身被葬于约但河东岸基列地的树林中,而那条石柱则立于约但河西岸。
是谁驱使大卫数点民数?神抑或撒但?
撒母耳记下二十四1记载:「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使他吩咐人去数点以色列人及犹大人。」但在历代志上二十一1-2的平行经文则有如下记述:「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大卫就吩咐约押,和民中的首领,说,你们去数点以色列人枞别是巴直到但,回来告诉我,我好知道他们的数目。」撒母耳记下二十四1及历代志上二十一1-2,这两段经文所用的字眼都极相似,没有显著分别。但我们若看两段经文的第一句时,便发觉撒母耳记下的经文里,是神激动大卫核民数,但历代志上则指出是撒但——神的对头。假如两句经文都真确,那么,就似乎有严重的歧异存在了。
撒母耳记下及历代志上都没有记载这次核民数事件发生的背境。故此,我们无法得知这事发生于押沙龙叛变之前或之后。但因为从这件事而间接获得日后成为圣殿及王宫所在地的那座山(即摩利亚山),所以核民数必定在大卫逝世之前几年进行。只有到了那时,大卫才有机会积聚大量物资,以备日后所罗门建圣殿之用(代上二十九3-5)。
大卫并未洞悉自己的内心,他显然产生了骄傲的态度,为着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就及其子民的经济富裕而沾沾自喜。于是,在他心目中满了武装战士与军备的思想,比思念神的恩慈还要多。当大卫年幼时,无论他只手持一个掷石器面对巨人歌利亚,或以四百战士迎击亚玛力大军,大卫全心全意地只信靠神。但到了统治的后期,大卫变得愈来愈仗赖物质方面的资源;就像头脑精明而冷静的现实主义者一样,大卫学会了以人口数目及财富作为量度他力量的标准。
神认为这是令大卫屈服的时候了,他要使大卫有时间作自我反省,并再次将指望置于神的恩典之中。于是,神激动大卫实行他筹算多时的计划——数点有作战能力的人口数目,为要作出将来在军事上的策略,以期有效地部署军队。更有可能的是,核民数所得的资料,使他有足够的根据来评估税项。故此,神告诉大卫:「好罢,你只管进行这件事,看看它对你有何好处?」
虽然约押是顽强而勇猛的军官,但他也觉得大卫这个计划极难实行。以色列人在周围的民族中称雄,使迦南人、亚兰及腓尼基的国家都成为以色列的附庸国并仗赖以色列而求存,约押意识到,这一连串胜利已令大卫和他的顾问愈来愈趾高气扬了。元帅约押恐怕神会不喜悦大卫的态度,因大卫太过自负和自以为是了。因此,约押努力游说大卫取消这项计划。历代志上二十一3记载约押的说话:「愿耶和华使他的百姓比现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阿,他们不都是你的仆人么,我主为何吩咐行这事,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呢。」在大卫作最后决定,实行核民数之前,神透过约押的口向大卫作最后警告。
其实,核点民数本身并不是罪,摩西在世时两次数点民数,神也没有厌恶这两次行动。事实上,神却命令摩西数算可以出去打仗的以色列人(参民一2、3,二十六2):第一次核民数是在刚开始旷野漂流的时候,第二次核民数的目的,是要透过得出的人口数据,显示当时可以打仗的人口数比四十年前少了一点。虽然军队阵容比以前逊色了,但他们仍能将前面的仇敌赶尽杀绝;完全不像他们的父执辈,经过迦低斯巴尼亚的战役便吓得退缩不前。第二次核民数还有另外一个目的:统计资料成为十二支派分地的基础,人多的支派获得面积较大的地业。然而,大卫所筹算的这次核民数,却只会使日渐抬头的国家主义更加猖獗。因此,核民数一旦完结,神就惩戒这个国家,令一个毁灭性的瘟疫临到他们身上,结果以色列人因瘟疫而死的甚多,使国民人数减低了。
然而,历代志上二十一1开首第一句经文,就指出是撒但激起核民数的心意,撒但的激动还在约押的警告与抗议之前。撒母耳记下与历代志上这两段经文中,「激动」的原文都是wayyaset。假如神早已怂动大卫,将在他心目中那个愚昧的计划实行出来,为什么撒但仍会牵涉入事情当中呢?因为撒但自己有兴趣。大卫的情况与约伯记第—、二章相似,该段经文显示,神向撒但挑战而导致约伯的一连串苦难。神的目的是令约伯的信心更加纯净,并透过苦难的磨炼而令他的品格更加高贵。至于撒但却目的恶毒,希望尽可能令约伯受伤害,若有可能的话,迫使约伯因自己的极度不幸而咒诅神!因此,神和撒但都牵涉入约伯的灾难中。
与上述情况相似的是基督徒受逼迫时,神和撒但都参与其中(参彼前四19及五8)。神的目的是要加添信徒的信心,并使他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中分享基督的苦楚,使他将来在天堂的荣耀中可以与基督同得喜乐(彼前四13-14)。但撒但的目的是要「吞吃」信徒(五8),即是将信徒扯往自怨自艾或极痛苦的境况中,从而令他也永远落入绝望的境地。基督自己也曾受过撒但的试探,圣经记载撒但在旷野三度试探基督,撒但的目的是要使基督转离救赎人类的使命。然而,在圣父的计划中,导致第一位亚当(人类的始祖)堕落的诱惑,要被第二位亚当(基督)完全胜过。
还有一个例子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撒但的目的是使犹大出卖耶稣(犹大的心充满了贪婪和憎恨[约十三27]):但神亦有目的——被宰杀的羔羊将自己的生命献出,为多人作了赎价(基督在客西马尼园所接受的「杯」,即赎价的象征)。至于彼得,耶稣事前已提醒他,他会在大祭司的庭园中三次不认耶稣,「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我已经为你们祈求,叫你们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1-32)
从上文列出的五个例子可知,在寻索灵魂的试炼与试探之中,神和撒但均参与其事。神的基本动机是对人有益的,他希望信徒能胜过试炼而加增对神的信心;撒但的动机却异常恶毒,希望尽可能破坏。由此看来,我们可以不慌不忙地指出,神及撒但均有激动大卫核民数。神激动大卫核民数的动机,为要教导大卫及其人民,使他们谦卑下来,并从而使他们的灵命增长。撒但激动大卫,是要给予以色列重重的一击,并使大卫在臣民面前威名扫地。事情发展的结果(正如其他例子一样),撒但只是有限度地成功,它所诱发的效果一瞬即逝;但神的目的却被妥为保留,更进一步地被推广。
瘟疫导致七万个以色列人死亡(撒下二十四15),神的使者在摩利亚山上终止了这场瘟疫,而这地点就是日后兴建圣殿的地方(18节);在神的计划中,圣殿为日后的以色列民带来更大的祝福。撒但的毒计再一次被神统管万有的恩慈胜过。
以色列与犹大拿刀的战士数目问题
撒母耳记下二十四9记载以色列拿刀的战士有八十万,这数目比历代志上二十一5的少了整整三十万。另一方面,撒母耳记下二十四9指出犹大有五十万拿刀的勇士,但历代志上则说有四十七万。这两点显而易见的冲突如何能和谐一致呢?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循以下途径解释。历代志上所记载的以色列(即北部十支派)人数,包括所有适龄作战的男子,而不计较他们是否的确符合行军作战的要求。但从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得知,约押所报上的数目是「勇士」('is hayil),意指有作战条件的军团,这批兵士共有八十万;不过,还有三十万适龄作战的男子作为后备军团,但未曾正式上战场。这两批人合共有一百一十万,正是历代志上所记载的数目,此段经文没有'is hayil的字眼。
至于犹大的战士,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所记录的只是约数,较历代志上的多出三万人。然而,历代志下二十一6清楚指出,约押没有完成核民数的全部过程,他不曾核算便雅悯及利未人的数目。这事乃发生在大卫为核民数而悔罪之前,约押高兴看见大卫回心转意。数点民数过程由约但河东的支派开始(撒下二十四5),继而核算最北面的但支派,之后向南至耶路撒冷(7节),依照这过程,便雅悯将是最后被核算的支派。因此,这支派的人口没有加入犹大或以色列的总数之中。但在撒母耳记下的数目里,则加入了便雅悯的数目(便雅悯刚好在耶路撒冷的隔邻,其战士数目——三万——早已为人所知)。因此,撒母耳记下的五十万人,其实包括了便雅悯支派在内。
公元前九三O年所罗门逝世后,联合王朝分裂成北国及南国。那时候,大部份便雅们人都效忠于大卫的王朝,与南面的西缅,再加上犹大支派本身,组成了南国犹大。因此,将便雅悯加入西缅及犹大之中而组成五十万这数目,是合理的——虽然约押第一次向大卫作汇报时没有将这些支派的人口数目分别列明(参代上二十一5)。由此看来,能为大卫打仗的战士共有一百六十万人,包括以色列的一百一十万,犹大及面缅四十七万,还有便雅悯的三万。
撒母耳记下二十四13与历代志上二十一11-12所记载饥荒的年数不吻合
为何在这里有冲突呢?
根据撒母耳记下工十四13的记载,大卫充满着骄傲的态度完成核民数的工作后,先知迦得往见大卫,向他传达神的讯息:「你愿意国中有七年的饥荒呢;是在你敌人面前逃跑,被追赶三个月呢;是在你国中有三日的瘟疫呢。」大卫以谦卑悔改的心灵回答说:「我愿落在耶和华的手里。」(14节)
历代志上二十一11-12则记载迦得往见大卫,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可以随意选择,或三年的饥荒……被敌人的刀追杀三个月,或在你国中有耶和华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请注意,撒母耳记下与历代志上关于这段经文的用语有显著区别;前者只是简单的问题(即「你愿意国中有七年的饥荒呢」),后者则是可供选择的祈使语式(即「你可以随意选择,或三年的饥荒……」)。
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合理地下结论;撒母耳记下记载了先知迦得首次往见大卫,其中提供七年饥荒给大卫选择。历代志上的经文,则记载拿单为此事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往见王,在他们传达的讯息中,神已将饥荒的期间减为三年(神作出这样修改,无疑是响应大卫发自至诚的悔改与祈祷)。然而,大卫最后选择了神的惩罚(饥荒或瘟疫):于是神降了三日瘟疫,将七万以色列人的生命夺去。
大卫买地究竟花了多少钱?
撒母可记下二十四24说,大卫「用五十舍客勒银子,买了那禾场与牛」。但历代志上二十一25则指出「大卫为那块地平了六百舍客勒金子给阿珥楠」。
撒母耳记下二十四24所说的五十舍客勒银子,是大卫实时付予亚劳拿的价银(「亚劳拿」亦可作「阿珥楠」,是另一种拼法)。那时候,大街上山看见耶布斯人亚劳拿正在赶羊,于是用五十舍客勒银子买了二条牛及套牛的轭。第二十一节记载大卫的说话:「我要买你这禾场,为耶和华筑一座坛。」禾场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土地,通常不会超过三十或四十尺阔。在当时两条牛和套牛的轭的市价,绝少会超过三十舍客勒银子。
然而,历代志上二十一25则记载大卫付出六百舍客勒金子,价值大概是五十舍客勒银子的一百八十倍。但历代志上的金子数目似乎不只是购买牛和禾场的价银,还包括整块土地。希伯来文wayyitten......bammaaom(为那块地平了……)所指的似乎远超过那块禾场。无论是公元前五世纪,或古代历史中的任何时期,一个农场也不可能卖六百舍客勒金子。由此看来,我们若说阿珥楠拥有摩利亚山的全部土地,这推论也与实情相去不远。
摩利亚山绵延一千六百尺,居高临下,是一块足可以大兴土木的理想地点,所以能够卖得六百舍客勒金子。当大卫看见那块禾场,察觉将整个山顶作宗教及政府办公的用途是极有利的,于是想购下整块地,作兴建圣殿之用。大卫可能在日后才与阿珥楠达成这宗交易,并为此而付出较大的费用。历代志作者认为记载整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合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