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二十章拾穗 【撒下二十1】「在那里恰巧有一个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他吹角说:“我们与大卫无份,与耶西的儿子无涉。以色列人哪,你们各回各家去吧!”」 由于王朝的掌权者从便雅悯支派的扫罗转为犹大支派的大卫,所以纷争便酝酿起来。“匪徒”。即无足轻重的家伙。“各回各家去”。即我们回家去,在那里与王对抗。――《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趋炎附势的便雅悯人「示每」声势浩大地带了「一千便雅悯人」(十九17)来迎接大卫渡河,「王就向他起誓」(十九23),以为这样可以安抚便雅悯支派。不料「在那里恰巧有」另一个便雅悯人「示巴」(1节),他不但不领情,反而利用北方十个支派与犹大支派之间的争吵(十九41~43)火上浇油、煽动叛乱,使大卫的政治手段完全落空。──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那里」:指「吉甲」。 ●「匪徒」:「不重要的」、「没用的」、「卑鄙的小人」。 ●「示巴」:字义是「七」。 ●「比基利」:字义是「年轻的」。 ◎ 20:1 说明示巴不是要煽动以色列人立刻与大卫战争,而是要他们不承认大卫的王权,当然一国一定要有君王,示巴既然是便雅悯人,可能是希望恢复扫罗王朝。――《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1示巴的宣言】在复辟程序中自觉受到排斥的以色列各支派军队,并没有向犹大或大卫发动战争,只是在示巴领导之下摒弃大卫而已(示巴并没有集结军队,只是叫他们「各回各家去罢」)。示巴的话只是宣告撤回对大卫王权的支持,并没有表示支持另一位君王。示巴是便雅悯人,他可能依然效忠扫罗家,会寻求拥立扫罗的后代,只是经文没有说明这一点。──《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1~2】示巴藉制造支派间的分裂煽动叛乱。2节的“以色列人”指十九41~43所记犹大和西缅支派以外各支派的人。――《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匪徒指不道德而邪恶的人,对神和人不能带来任何帮助的不义的人(撒上25:17,25;林后6:15)。示巴是对大卫意见较多的便雅悯支派的人(21节),他趁以色列内部矛盾,为了自己的利益,恶意利用他人的苦难。示巴是对大卫和犹大存敌对心理的(19:41~43)人,在以色列全地把不安和战争气氛推向高潮。以色列是神政王国这一点上,示巴的叛乱可称为破坏神的国度迷惑人的,是撒旦的行为(启13:11~18)。他首先无视神立的权威大卫(2:4;5:3;撒上16:13)(“耶西的儿子”证明把大卫看成不是王的一个平凡的自然人),否认大卫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分”、“涉”指一起分享的根据。19:42,43)使百姓的心归向自己。撒但的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使人:①无视神的权威;②离开神,最终归撒但的手下(启2:2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二十1~3】示巴煽动各支派不再效忠大卫,只有犹大支派仍紧随他。――《串珠圣经注释》 【撒下二十1~22】示巴的叛乱: 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12:10)拿单的预言继续成就。以色列和犹大之间的争执终于发展到示巴的叛乱,加上以色列十个支派的帮助,大卫的王国又一次卷入战争的忧患之中。他们根深蒂固的分派意识,使他们忽略他们作为神的国度,以色列应执行的祭司长的任务(彼前2:9),根本无暇顾及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的团结。同时叛乱的主谋示巴(20:1),在日后以色列分为南北时,被耶罗波安再提及(王上12:16;代下10:16),这一点有很大的意义。告诉我们如下道理:①大卫王国里面一直存在着纷争的种子;②这纷争的祸根就是出自大卫的犯罪(11节)(15:10~12;撒上8:5);③以人的手段不能结束这种叛乱的恶性循环。象这样,显明人的罪恶和无能,使读的人不依靠财产和人(赛2:22),唯一仰望救赎者神(约6:68)。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二十2】「于是以色列人都离开大卫,跟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但犹大人,从约旦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紧紧跟随他们的王。」 「以色列人」(2节)不久之前还为着「请王回来」大发热心(十九10),刚刚还强调自己「与王有十分的情分」(十九43),现在却因着犹大支派几句强硬的话(十九43)和示巴的几句挑拨(1节),马上「都离开大卫,跟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2节)。而犹大支派率先支持押沙龙叛乱(十五10),在迎接大卫的事上也拖拖拉拉(十九11~12),现在却为了显示比其他支派「更硬」(十九43),反而「紧紧跟随他们的王」(2节)。因此,凡是从肉体里出来的,无论是热心还是冷淡、有情还是无情,没有一样是蒙神喜悦的,「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8)。──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当属灵的领袖向肉体妥协的时候,百姓也都纷纷随从肉体,十二个支派的决策都是根据自己的感情、自尊和利益,而不是根据神的旨意,所以说变就变。如果我们的信仰只是根据理智、情感和意志,或者倚靠肤浅的「心灵鸡汤」,而不是扎根在神的话语上,信心也会起起伏伏,事奉也会忽冷忽热,被环境左右自己与神的关系,让别人影响自己对神的顺服,最后是「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四14)。──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人性的变幻无常,使大卫的政治手段一再落空,也让大卫认识到「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徒五39)。因此,大卫不得不重新降服在神面前,说:「耶和华啊,我仍旧倚靠祢;我说:祢是我的神」(诗三十一14),因为「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诗一百一十八9)。 ●「紧紧跟随」:与以色列人「跟随」示巴的用字不同,强调是「忠心」、「紧跟」。 ◎此处的用字已经显出双方的强弱了。示巴的跟随者只是对犹大人不悦,犹大人却是对大卫忠心耿耿,一到战场上很快就会显出强弱。――《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3】「大卫王来到耶路撒冷,进了宫殿,就把从前留下看守宫殿的十个妃嫔禁闭在冷宫,养活她们,不与她们亲近。她们如同寡妇被禁,直到死的日子。」 看十五16;十六22。――《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十个妃嫔: 律法上明确规定不能重新接受与别的男子发生关系的妻子(申24:1~4),严格地讲,那些妃嫔是押沙龙的继母。因此按照律法记载十个妃嫔都应死亡(利20:11),但大卫把所有的错误归于自己,并没有对她们加以严峻的刑罚。定别人罪之前,懂得首先看清自己过犯的人才有资格接受神的安慰和恩宠(16:10~13;路18:13,14)。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冷宫」原文是「有警卫的房子」。──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十个妃嫔」相当于押沙龙的继母(利二十11),押沙龙玷辱了他们,所以大卫已经不能重新接纳她们,但负责为她们养老。──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十个妃嫔」:参考 15:16
16:21~22 。 ●「冷宫」:「有警卫的房子」。 ●「如同寡妇被禁,直到死的日子」:直译是「被关直到死亡的日子,如同寡居一样的活着」。 ◎这十个妃嫔的命运是悲惨的,毕竟他们已经被押沙龙玷污了,不能再作君王的妃嫔。大卫用近乎「软禁」的方式对待她们,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待遇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4】「王对亚玛撒说:“你要在三日之内将犹大人招聚了来,你也回到这里来。”」 大卫对亚玛撒的信任开始动摇。大卫要他招聚犹大人去平示巴之乱,却迟迟不见结果,只好叫亚比筛当此任务。约押和旧日将领出发追赶示巴,途遇亚玛撒,约押假意和他亲嘴,把他杀了(10节)。――《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派元帅亚玛撒招募犹大人去平息示巴叛变。──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三日之内」(4节),已经足够亚玛撒走遍犹大支派召集民兵。──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三日之内」: 撒上 11:3~5 是用七日来招聚军队,此处仅给三日可能是军情紧急,也可能是大卫要来测试亚玛撒与犹大支派的忠诚。――《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4~5召集军队】给亚玛撒这么少的时间在犹大宗族中召集军队,用意可能是考验亚玛撒和他们的忠诚。亚玛撒曾经服事押沙龙,犹大支派的长老则最近不久才对大卫宣誓效忠。他们可能使用徒步传令兵来召集军队(见:撒上十一3~5,集结军队共享七天)。马里文献则描述使用刻字的名单,在村落和游牧民族的聚居地中招募兵丁。但所使用的若是这个程序,三日便不足以召集庞大的军队。──《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4~10】亚玛撒耽延执行命令(4,5节)会导致另一场灾难,而这事也使约押有机会杀害亚玛撒,恢复他失去的地位。――《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撒下二十4~13】约押因妒忌而刺杀亚玛撒:示巴叛变,大卫派元帅亚玛撒招募犹大人去平息叛变。亚玛撒耽误了时日,大卫恐怕叛变事件因耽延而不可收拾,另派亚比筛前往平乱,途中约押趁机杀了取代自己元帅地位的亚玛撒。――《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起用亚玛撒的失策: 一直寻找起用亚玛撒机会的大卫,将镇压示巴叛乱的任务交给亚玛撒,企图达到削弱约押势力同时履行对亚玛撒应许的双重效果。但犹大人不愿归在叛乱者亚玛撒的手下(5节)。对此大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命亚比筛镇压叛军,暂时收拾了事态。但是大卫的这一系列措施,给忠臣带来很深的伤害。结果暴躁且政治欲强烈的约押(3:27;18:14;代上2:14~17)因着嫉妒和怨恨终于杀死了叛变者亚玛撒。通过这又一次的流血事件我们得到:①神有时甚至通过不义之人的手也去实现自己公义的计划(太26:47~56);②人的思想和神的想法不同;③恶人的亨通本身就是罪,提前宣告自己的死亡(箴21:4;路12:16~2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二十5】「亚玛撒就去招聚犹大人,却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 「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5节),表明亚玛撒不是一位很称职的元帅,所以没有及时回报大卫,以致大卫必须果断实行预备方案。──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招募的人数或多或少先不论,身为军人总该能够守时吧?!此处就显出亚玛撒不是一个很称职的元帅。 ◎这时候前一个叛乱刚刚过去,犹大人刚刚归顺,大卫应该希望尽速弭平新的叛乱。亚玛撒以前就是叛军元帅,这时候重整军队应该不是难事。不知道他为何拖延。他的拖延,难免让大卫怀疑,怕犹大人也被新的叛乱影响。――《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6】「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恐怕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加害于我们,比押沙龙更甚,你要带领你主的仆人追赶他,免得他得了坚固城,躲避我们。”」 「你主的仆人」本节形容约押是亚比筛的主人。由于约押这时失宠,甚至可能降级,常备军如今归亚比筛统帅。军队共分三种。第一种是雇佣兵,他们是王的私人军队和护卫,称为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有数百之众。第二是常备军,大概包括以色列人和雇佣兵。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原是约押的属下,如今由亚比筛率领。常备军通常有数千的兵力,但这时继续效忠于大卫的大概只有犹大支派的人,故此人数相信只有几百名。第三是在危急时有资格应召入伍的人。亚玛撒试图征召的就是他们。──《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大卫派亚比筛率兵平乱,而不派约押,显示约押已失宠于大卫,但他在军中仍居领导地位(参11~13)。――《串珠圣经注释》 示巴加害……更甚: 与押沙龙叛逆相比,示巴的叛乱更严重。事实上押沙龙是因个人高举叛乱的旗帜,示巴的叛乱是由于支派间的利害关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亚比筛」(6节)原来是约押的属下,但现在大卫直接派亚比筛率兵追击示巴,因为约押已经被免去元帅职位(十九13)。虽然新的元帅不称职,但大卫还是不肯重新启用约押。──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你主的仆人」(6节),指大卫的常备军和雇佣兵。──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你主的仆人」:指的应该是「大卫的军队」,包括底下列出的「约押的人」,这是犹大的常备兵(职业军人),「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则是跟非利士人关系密切的雇佣兵。 ◎照说亚比筛应该是约押的属下,现在大卫直接下令给亚比筛,显然约押是被降级了。不但不是全军队的元帅,连常备兵与雇佣兵的统领职务,大卫都交给亚比筛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7】「约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并所有的勇士,都跟着亚比筛,从耶路撒冷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基利提人、比利提人」(7节)是大卫的近身侍卫,大卫把自己的卫队都派出去了,表明耶路撒冷已经成为空城,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而急迫。──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二十8】「他们到了基遍的大盘石那里,亚玛撒来迎接他们。那时约押穿着战衣,腰束佩刀的带子,刀在鞘内。约押前行,刀从鞘内掉出来。」 「基遍的大盘石」圣经时常提到当时人所共知,但如今已无人知晓的地标(见:士四5,底波拉的棕树)。如此,作者所指的可能是某个祭坛或邱坛,如内比桑威珥(位于吉布以南约一哩;见:撒上十四33;王上三4),亦可能不过指基遍(耶路撒冷西北四哩的吉布)附近一个形状特殊的岩石而已。──《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约押故意让他的刀从刀鞘内掉出来,然后看似无意地把刀拾起,刺向毫无戒心的亚玛撒。――《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基遍」:在耶京以北。 「亚玛撒来迎接他们」:亚玛撒军队可能早一步到,与亚比筛的军队汇合。―― 《串珠圣经注释》 「基遍」(8节)在耶路撒冷北面便雅悯支派境内,离耶路撒冷只有三个小时的路程。「亚玛撒来迎接他们」(8节),表明亚玛撒的军队已经先到一步,其实并没有耽误召集民兵的任务,只是没有及时报告大卫。──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基遍」:字义是「丘陵城市」,位于便雅悯支派境内,距离耶路撒冷6.8公里。 ●「鞘」内:原文是「喉咙」。――《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8~10】亚玛撒被约押杀死: 约押与往常一样将刀插在鞘内,穿着战衣,行动没有引起亚玛撒的怀疑。但是约押因着个人的恩怨和嫉妒终于第三次杀人(3:27;18:14)。当然亚玛撒之死是神审判的结果,但约押杀人的动机和目的,是出于对兄弟的妒忌,约押如果是信靠神的人,他不会自己解决他的冤枉和伤害,而将一切交托给公义的神手中(罗12: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约押故意让「刀从鞘内掉出来」(8节),然后并没有用右手,而是看似无意地用「左手拾起刀来」(9节),刺死了毫无戒心的亚玛撒(10节)。──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二十9】「约押左手拾起刀来,对亚玛撒说:“我兄弟,你好啊!”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 「抓住亚玛撒 ...... 亲嘴」:这是中东的见面礼。――《串珠圣经注释》 右手抓住……胡子,要与他亲嘴: 胡子是权威和名誉的象征(10:4;代上19:5;诗133:2),是职位高的人或年长者的装饰。约押抓住胡子是为了亲嘴时把胡子挪开。圣经中出现的各种礼节如下:①旧约时代的希伯来人(8:10;11:7;王上4:26),见面时(王下5:21)或分手时(15:9 ;撒上1:17)说“愿你平安”。同时互相搂着脖子亲嘴(创27:26出18:7;路1:9;撒上20:41)。这是爱和友情的标志(创50:1;王上19:18),也是尊敬和忠诚的表示(10:1;2:12)。臣仆们为了对王表现屈从便伏在地上下拜(9:6)。对王的问候语是“愿王万岁”此外当对方的地位比自己高时,也要屈膝(创42:6)作为完全的谦虚和献身的表示,也有把脸伏于地屈身的礼节(14:4;创50:18;王下4:37;代下20:18);②新约时代的礼节:新约圣经中亲嘴的礼节在分手时(路24:36;徒16:36;雅2:15,16),旅行回来时,吃饭时,访问时等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不能忽视他们所求的“平安”是从神而来的“平安”(路24:36)。反映了神的百姓在罗马的王国奴役下丧失自由和平安,乞求从神来得真正的平安和安慰的心愿(民25:12;罗12:18)。象旧约一样行这种礼节时搂着脖子亲嘴(太26:48;徒2:37),在初期教会中“亲嘴”作为礼节流传下来(罗16:6;林前16:20;林后13:12;帖前5:26)。同时,主耶稣也吩咐过门徒们不管访问什么地方都要问候“平安”(太10:12,13)。同时,圣经中书信,开头和结尾总是反复使用恳切而充满爱的话语。总之,我们可以确信新约和旧约中圣徒们彼此的问候超越了单纯的人和人之间的问候,是以神为中心的“信仰的交通”。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这是平常的亲密举动。 ●「亲嘴」:可能是表达「和好」的意思 创 45:15 。――《蔡哲民查经资料》 抓住别人的胡子与他亲嘴,是东方人惯有的问候方式。――《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撒下二十9抓住胡子】除了表示屈服(即亲吻对方的脚,《吉加墨斯史诗》等多个古代文献都提及过)之外,史料中并没有与非亲属亲嘴的例证。有时亲嘴是和好的表示(见:创四十五15,约瑟和他的兄长),约押和亚玛撒可能正有此意。它有时亦有关注,以及对共同之难题表示同雠敌忾,如撒母耳记下十五5。男子亲嘴时抓对方的胡子并不反常,此举使双方都难以自卫,所以比较常见于战场打斗之中。在此愿意亲嘴是信任的表示,只是亚玛撒信任错人了,约押趁机铲除了竞争对手。──《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10】「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里所拿的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约押和他兄弟亚比筛往前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肠子」:「内脏」、「肺腑」、「肠子」。 ●「没有再刺」:「没有重复」。表示约押一击致命。 ◎我们无法很清楚的看出约押用什么方式来杀死亚玛撒,大概就是假装刀子掉地上,他一面捡出鞘的刀子,一面要去亲嘴,就用左手拿的出鞘刀子刺进亚玛撒腹部。――《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11】「有约押的一个少年人站在亚玛撒尸身旁边,对众人说:“谁喜悦约押,谁归顺大卫,就当跟随约押去。”」 本节至13节似为作者用亚玛撒之死儆诫读者,背叛者必有此下场。 少年人表明约押的立场,号召亚玛撒的部属,如果真正归顺大卫,应跟随约押。――《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亚玛撒一死,他招募的兵士便无人率领,因此,约押派少年人驻守在亚玛撒的尸旁,呼吁亚玛撒的部下转跟从约押。――《串珠圣经注释》 「约押的一个少年人」(11节)和提哥亚的妇人一样聪明,提哥亚的妇人巧妙地把神的旨意和自己的要求捆绑在一起,说「愿王纪念耶和华你的神,不许报血仇的人施行灭绝」(十四11);这位少年人也机智地把「喜悦约押」和「归顺大卫」混为一谈,说「谁喜悦约押,谁归顺大卫,就当跟随约押去」(11节),一面让归顺大卫的犹大人追随约押,一面把约押推到了统帅的地位。──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二十11~22】统领大卫军队的权柄再次落在约押手中(13节;比较23节),他追赶示巴至伯玛迦的亚比拉,那城位于户拉(Hula)谷,在加利利海以北约二十五英里(40公里)。示巴在那里被杀。――《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撒下二十12】「亚玛撒在道路上滚在自己的血里。那人见众民经过都站住,就把亚玛撒的尸身从路上挪到田间,用衣服遮盖。」 「滚在」(12节)原文是「一直滚动」,表明亚玛撒在死前不住地挣扎。──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滚在」:「自己滚动」,且原文表示「一直滚动」。亚玛撒正在死前的最后挣扎。――《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13】「尸身从路上挪移之后,众民就都跟随约押,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亚玛撒一死,他招募的兵士便无人率领,因此,约押派少年人驻守在亚玛撒的尸旁,呼吁亚玛撒的部下转而跟从约押,似乎亚玛撒被杀是因为他背叛了大卫的事业。──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路十六8),属圣灵的大卫到底还是没有斗过属肉体的约押,统领军队的权柄再次落到了约押手中。因此,属灵的人不要自作聪明地去和属肉体的人玩心眼,因为神不会允许我们得逞,结果必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偷鸡不着蚀把米」。最聪明的方法是老老实实地「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不耍任何小聪明,因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雅三15),「惟独从上头来的智能,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雅三17~18)。──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此时亚玛撒应该是带着军队,而约押闪电杀死亚玛撒之后,立即继续上路追击示巴,跟着亚玛撒的军队则由约押的随从招降。这个随从似乎非常有经验,他把归顺约押和归顺大卫混为一谈,让犹大人能够跨越对前主帅的忠诚,追随新主帅。且他很清楚,真正的军队主子不是亚比筛,而是约押。 ◎由于 20:2 已经提到犹大人已经对大卫忠心了,而且亚玛撒以前也是叛军领袖。如果大卫授意约押杀亚玛撒也不奇怪,因此随从讲一讲,大家就自动选大卫与约押这边站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14】「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玛迦的亚比拉,并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随他。」 「伯玛迦的亚比拉」伯玛迦的亚比拉通常被考证为以色列极北部,但城西北三哩的亚比拉坎赫遗址(Tell Abel el~Qamh)。杜得模斯三世征服城市的名单曾经提及这城。列王纪上十五29和亚述年表,都记载了它被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攻取之事,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示巴造反,四处诱人加入叛军。亚比拉在米伦湖西北,是个大城。本节所记各地都在北方。――《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他」:指示巴,他走遍境内各处,煽动百姓反叛。 「伯玛迦的亚比拉」:在加利利海以北四十公里(廿五英里)处,与但相对,是极北的城。――《串珠圣经注释》 示巴在北方「走遍以色列各支派」(14节),「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随他」(14节)。大卫三十多年的治理,竟然还抵挡不住示巴几句挑拨的话。如果不及时解决,神的国度很快又要分裂。这一面是撒但对国度和宝座的攻击,一面也是大卫和百姓体贴肉体的恶果。──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他」走遍:指的应该是「示巴」走遍。 ●「伯玛迦」:字义是「压力之家」。 ●「亚比拉」:字义是「盘石」。 ●「伯玛迦的亚比拉」:位于但的北面。位于以色列领土的最北端。 ●「比利人」:字义是「我的井」,此字仅出现在此处,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此处指的应该是「比基利人」 20:1 。――《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14~22】示巴死:示巴势孤力弱,叛变迅速平息。――《串珠圣经注释》 因智慧的女人而挽救城: 趁民心惶惶之时预谋反叛的示巴,以拿弗他利地区的亚比拉和伯玛迦为根据地对抗大卫的军队。在军事上占优势的大卫彻底销毁反叛的示巴和示巴停留的亚比拉城。因着真正的爱,并确信神公义统治的(19节)女人的调节使城得救,叛乱者遭到死亡。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教训:①义人能救赎城,不义之人则使城遭难(箴11:11;14:35);②对恶人来说,任何地方都不能称为他真正的避难所(诗139:7~12);③恶有很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一人的罪能使所有人灭亡(创34:1~27;书7:1~15;罗5:12);④相反一人的义能救许多生命,(箴3:18,35;23: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二十15】「约押和跟随的人到了伯玛迦的亚比拉,围困示巴,就对着城筑垒。跟随约押的众民用锤撞城,要使城塌陷。」 “ 垒” 即“ 土堆” 。“ 使城塌陷”。“城”即“城墙”。筑土堆是为了帮助他们到达城墙的顶部,然后破城进入城内。――《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对着城筑垒」:古时常用的攻城方法,在城墙对开筑一土堆,高度与墙齐,然后搭桥入城。――《串珠圣经注释》 对着城筑垒 “垒”指战壕。约押用于攻城。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对着城筑垒」(15节),指堆起攻城的坡道,可以从坡道爬到城墙的顶部,然后攻入城内。──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伯·玛迦的亚比拉」位于以色列的最北方的但城附近,是一个大城(19节)。──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对着城筑垒」:「对着城筑垒,它对着外郭」。 ●「用锤撞城」:原文只是「损坏」、「毁坏」。没有「用锤撞」的意思。――《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18~19】智慧的女人指出约押攻击亚比拉城的错误。因此约押应中止无条件的攻击。总之她把得救的根据归于神,因而避免了一场灾难(箴16:20;28:25;29:25;30:5)。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二十19】「我们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你为何要毁坏以色列中的大城,吞灭耶和华的产业呢?”」 妇人质疑约押为何没有按照申命记二十章10节的吩咐,先向城里的人提出和平的协议。――《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的产业”指以色列民。――《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城」:原文为「母城」。以色列人习惯上称首都、首府为「母亲」,称它们附属的城镇为「女儿」,例如结16:27。――《串珠圣经注释》 19节的谚语,意思是「亚比拉」人以智慧闻名。妇人的意思是说,亚比拉城的人很有智慧,只要约押把事情说清楚,城里的人自然知道该怎样行,不必毁坏神的国度、伤害神的百姓。──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耶和华的产业」(19节)指以色列百姓。──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忠厚的」:原文是「忠心的」、「忠诚的」。 ●「以色列中的大城」:「以色列中的母城」。――《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20】「约押回答说:“我决不吞灭、毁坏。」 ●「决不」吞灭毁坏:原文是重复两次「绝不是那样、绝不是那样」,约押强调自己绝无消灭神城邑的意图。――《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21】「乃因以法莲山地的一个人,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举手攻击大卫王。你们若将他一人交出来,我便离城而去。”妇人对约押说:“那人的首级必从城墙上丢给你。”」 「以法莲山地」:延至便雅悯境内。――《串珠圣经注释》 那人的首级…丢给你: 这位妇人可能看破示巴的叛军在军队数量或士气上处于显明劣势而确信能说服伯玛迦的亚比拉居民。――《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以法莲山地」:指的应该是示巴以往居住的地方。――《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22】「妇人就凭她的智慧去劝众人。他们便割下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的首级,丢给约押。约押吹角,众人就离城而散,各归各家去了。约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里。」 「吹角」(22节)是撤军的信号(十八1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约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里」(22节),闭口不提杀害亚玛撒的事,以为成功地平定了叛乱,就能逃脱该得的处分。此时大卫还没有完全脱离肉体的软弱,即使是处置约押,也掺杂着公报私仇的因素。一直到他临终的时候,大卫才完全脱离了肉体的辖制,不再介意约押的顶撞和杀子之仇,而是清楚地交代所罗门:「不容他白头安然下阴间」(王上二6),不是因为他顶撞自己,也不是因为他杀了押沙龙,而是因为他「杀了以色列的两个元帅」(王上二5)。──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约押两次成事都是靠「聪明妇人」。一次是保押沙龙回国之时。14:1~20 。上次是他去找的,这次是妇人来找他的。可能也因为他知道智慧妇人的力量,所以一个女性来找他,他也愿意认真听而且定下承诺。――《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23】「约押作以色列全军的元帅;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 「元帅」(23节)是军队的统帅。约押在平定了示巴的叛乱以后,恢复了元帅的职位(八1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23节)是来自地中海克里特岛的雇佣兵,作大卫的近身侍卫。「比拿雅」(23节)仍然担任护卫长(八18)。──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比拿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建造」。是大卫的护卫长 23:20~23 。 ●「基利提」:此处的居民也是非利士的一族,来自克里特岛(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克里特岛)。 ●「比利提人」:字义是「仆从」,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大卫由非利士雇来的佣兵,这个字的发音与「非利士」也有相当的关联。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这两类人不是一般军人,而是「以家臣身分服务大卫的雇佣兵」。 王上 1:36~38――《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23 比拿雅有何功绩?】比拿雅是大卫的卫队队长,列入“三十个勇士”之中(23:24),是享有殊荣的一位。在押沙龙背叛的时候,他一直忠于大卫,后来协助立所罗门为王(参王上1:32~40;2:28~34),终于代替约押,作了以色列军队的元帅 ( 参王上2:35)。──《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下二十23~25行政职位】大卫圈内大臣的名单,反映大卫的行政架构日益复杂(参较:王上四1~19,所罗门的行政官员名单)。本段和撒母耳记下八15~18,与新巴比伦行政档中的名单相似。这些职位虽与示巴之乱无关,圣经编纂者在此加插,却是显示政治秩序得以恢复。添设徭役(服苦的人)部长一职,则反映加强防御工事和改良王国内部交通和运输系统的新政策。──《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二十23~26】这些是协助大卫统治全国的人,和八15~18比较,多了掌管服劳役的官和宰相(亦作“祭司”,为大卫家的祭司,与撒督及亚比亚他作公众的祭司不同)。“服苦的人”多是外邦人俘虏(参代上二十二1;代下二17~18)。――《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复位后内阁官员的名单:这分名单与8:16~18稍异,是大卫作王末期的委任。约押复得元帅职,在大卫朝中当权。――《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改变政治体制 大卫在恢复王权以后,重新组织行政机构,谋求国家的发展。新设了“掌管服苦”制度 ,更换大臣等。这里“掌管服苦的人”是掌管供物和税金的官吏,对百姓起监视劳动作用。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23~26节是押沙龙叛乱之后大卫国度的行政组织。以色列的国家体制与大卫建国初期基本相同,表明大卫的国度恢复了秩序。但增加了一个新的部门,由「亚多兰掌管服苦的人」(24节),负责建设各项公共工程(代上二十二1),包括防御工事、道路等等(王上五13;九15)。这个部门的出现,表明大卫的国度各方面的建设蒸蒸日上。但这个部门也代表着潜在的危机,因为到了所罗门王的时候,各项工程越来越多,劳役越来越成为百姓难以忍受的「重轭」(王上十二4),以致到了罗波安作王的时候,亚多兰竟被北方十个支派用石头打死了(王上十二18)。当我们的工作从甘心乐意的事奉变成难以忍受的「重轭」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停下来,思想这事奉是「与神同工」(林前三9)、还是靠肉体做工;是基督为我们负基督的轭(太十一29)、还是在负自己的轭。因为主应许我们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十一30)。──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二十24】「亚多兰掌管服苦的人;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亚多兰”即列王纪上四章6节的亚多尼兰。撒母耳曾预言进贡(包括服苦役)是立王的其中一个恶(撒上八11~16)。――《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服苦的人」:负责为王劳力作工的以色列人。(参王上5:13注) 「亚多兰」:参串。 「史官」:职责是保管朝廷纪录并且提醒君王应处理的约会和责任。――《串珠圣经注释》 「史官」(24节)负责记录国家大事、管理政府的档案和档,兼作传令官,约沙法仍然担任史官(八1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服苦的人」(24节),指服劳役的以色列人(王上五13~14)。──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亚多兰」:字义是「我的主被称颂」。这人应该也是「亚多尼兰」王上 4:6
5:14 。 ●「服苦的人」:「劳工群」、「奴隶群」。 ●「史官」:负责管理政府的档案和档,也兼有传令官、的新闻秘书的功能。任何人晋见王都须先得到这个官员的批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25】「示法作书记;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 「书记」:朝廷上的秘书。 「示法」:见8:17注。――《串珠圣经注释》 「撒督和亚比亚他」(25节)仍然担任祭司长(八17)。──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书记」(25节)负责管理外交公文,相当于外交部长,由西莱雅换成了示法(八17)。──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示法」:字义是「耶和华竞争」。 ●「书记」:负责管理外交公文,在某些方面大概等同于今日的外交部长职务。 8:16~18 的书记是西莱雅。――《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二十26】「睚珥人以拉作大卫的宰相。」 睚珥人可能是玛拿西支派的一族(民三十二41)或基列人的士师的后裔(士十3,5)。――《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的宰相」:原文为「大卫的祭司」。大卫的罪带来家庭惨变,众儿子都没有作领袖(参8:18)。――《串珠圣经注释》 「宰相」(26节)原文与「领袖」(八18)相同,意思是「祭司」,可能指「王室顾问」。这个职位原来由「大卫的众子」担任( 八18),现在变成了以拉。这可能是押沙龙叛乱之后带来的调整。──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睚珥」人:字义是「树木丛生的」。 ●「以拉」:字义是「城市的监察者」。 ●「宰相」:原文是「祭司」。 8:18 担任这个职位的是「大卫的众子」。这个「祭司」可能是使用了其他国家「祭司」作为「王室顾问」的意义。因为由圣经其他地方的记载看不出大卫的儿子们或以拉与撒督、亚比亚他的职务有混杂的地方。 ◎这一份名单与 8:16~18 名单的最大差异,就是多了管理奴工的亚多兰,书记换成西莱雅。本来大卫的众子所负担的职位,变成以拉。这可能是押沙龙叛变之后带来的调整。――《蔡哲民查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0章)】 1 若果你是当日的以色列人,你会根据什么原则去选择追随示巴或大卫呢?今天,你又是凭什么理由选择你效忠的对象呢? 2 约押为何要刺杀亚玛撒?参19:13。约押在大卫手下立了不少汗马功劳,但这次杀亚玛撒之举却引来什么后果?参王上2:5~6。这对你有什么警惕? 3 试比较亚比拉妇人和约押捉拿示巴的策略,亚比拉妇人的策略如何比约押的优越? 4 23~25节记载大卫臣仆的名单,和8:16~18王朝初期的名单有何分别?导致分别的原因是什么? ──《串珠圣经注释》 【从第十一章到第二十章】《撒母耳记》用了很大的篇幅,记录了国度的君王和神的百姓所经历的一段灰暗的历史。这是大卫的「中年危机」,也是神百姓的「中年危机」,当事人可能都希望这段历史被简化、甚至消失。但《撒母耳记》是先知的话语,圣灵详实地记录了神所允许发生的这段历史,是要「作为鉴戒」(林前十11),让我们从大卫身上看到自己属灵的「中年危机」,因此时时警惕肉体,一生顺服神、学习脱离肉体的功课;也要作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一百一十九105),让我们认识神在祂所拣选的人身上做工的法则,知道祂必然会一生追赶我们:不但把我们追赶上宝座,也要把我们追赶出肉体,直到我们「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以致「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