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十二章拾穗 【撒下十二1】「耶和华差遣拿单去见大卫。拿单到了大卫那里,对他说:“在一座城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富户,一个是穷人。」 先知拿单使用这比喻来引导大卫谴责自己的罪行,并且悔改。――《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耶和华为了使大卫悔改差派先知拿单,反映出神是“寻找犯罪之人的神”。(结34:11,12)。如果神没有寻找人的话,人依旧处于罪和绝望当中(罗1:28)。 拿单是大卫曾与他商议过圣殿建筑事宜的先知。(7:2)。这位先知在王的权势面前义正辞严地呼吁真理并指出罪恶。在一座城里有两个人: 拿单的这个比喻是为了使大卫自己省悟罪恶并明白犯罪的严重性。先知们发出信息,有时直接宣告百姓的罪恶,有时也采用间接的方法。(赛5:1;耶13:1;结17:3;19:2,3;24:3)。比喻常用于启示有关天国的奥秘。(太13:34)。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成功地在人前掩盖了通奸和谋杀的事实,又如愿以偿地娶到了拔示巴,还顺利地生了一个儿子(十一27)。在拔示巴怀孕生子的这十个多月里,环境异常地平静,大卫没有遭到任何谴责或报应,「他所行的,有谁当面给他说明?他所做的,有谁报应他呢」(伯二十一31)?──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实际上,大卫心里知道,神一直都在那里细察:「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诗一百三十九2)。因此,虽然大卫在人前若无其事,「闭口不认罪」(诗三十二3),内心却在苦苦挣扎,「我的罪常在我面前」(诗五十一3)。在这十个多月里,大卫失去了神的同在(诗五十一11),又不敢回转面对神,所以身、心、灵都无法得着安息。神虽然没有对大卫说话,但神的手却没有放过他,正如大卫在诗中的叹息:「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诗三十二4)。──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罪使人与神隔绝,成为人心中的重担,使人不敢回到神面前。但神既是公义的,也是满有恩慈的;祂不但追讨罪,也寻找罪人。当大卫饱尝罪的折磨,「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诗三十二3)以后,神就主动差遣先知拿单来寻找大卫,使他苏醒,领他回转。──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十二1~6】以暗喻使大卫自判己罪:一国之君操审判裁仲权,所以大卫对拿单的咨询没有任何猜疑。――《串珠圣经注释》 拿单的比喻。拿单访问大卫是在大卫犯罪事件后10个月的时候(11:29)。期间大卫没能从罪恶之中爬出来,过着与神无关的生活。但通过拿单的比喻,神的信息,犹如尖锐的匕首刺痛了大卫因罪麻痹的心。神的话语像两刃的剑,能剖开人的心灵(来4:12)。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1~15】拿单受遣以暗喻及直言力斥大卫的罪,并预言神的惩罚:拿单进谏大概是在拔示巴生下孩子以后。――《串珠圣经注释》 【撒下十二1~31】先知拿单谏君及大卫悔改:大卫犯大罪本来死不足惜,可是神仍设法挽回他,帮助他面对犯罪所引起的后果。――《串珠圣经注释》 如果前章是犯罪的章,那么本章可以称为恢复和恩典的章。神通过先知拿单寻找完全陷入绝望的大卫,向他施悔改和恢复的信息。因此本章的中心人物不是悔改的大卫,而是恢复的神。对忏悔的大卫,神作为恢复关系的标志赐给他所罗门,却击打罪恶中生的儿子,这是反映救赎罪人,但彻底惩治罪恶的神的爱和公义的属性。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2】「富户有许多牛群羊群;」 【撒下十二2~4比喻的用意】拿单母羊羔的比喻为控诉大卫与拔示巴的淫乱罪,从司法角度处理这事。作为百姓权益的头号维护者(见:撒下十五4;王上三4~28),君王必须作出判决,彰显其智慧。大卫虽然审判了「富户」的行为,其智慧却不足以看出他所审判的其实是自己。──《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二2~12控诉的性质】拿单要求大卫作出判决的案件,骤看似乎与大卫的罪行无关,因为它没有牵涉奸淫和谋杀。这案件所暴露的,是奸淫谋杀都不过是另一个更严重之罪行的结果而已。这罪行就是滥用权力。大卫受到神圣法庭(神透过先知说话)的正式起诉。罪名不独是强夺他人的妻子,而是自以为可以予取予求,不满神的赐与。此事证明君王不在法律之上,即使政府当局不加干预,仍会受到神的审判。──《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二3】「穷人除了所买来养活的一只小母羊羔之外,别无所有。羊羔在他家里和他儿女一同长大,吃他所吃的,喝他所喝的,睡在他怀中,在他看来如同女儿一样。」 当地穷人往往视小母羊羔为宠物。――《串珠圣经注释》 小母羊: 巴勒斯坦地区的人非常疼爱宠物,当今阿拉伯人家中仍然有把小羊当作宠物的风俗。这比喻中出现的小母羊羔代表着穷人的梦和希望。 长大……吃……喝……睡: 同甘共苦之意,指乌利亚非常珍惜并爱拔示巴。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4】「有一客人来到这富户家里,富户舍不得从自己的牛群羊群中取一只预备给客人吃,却取了那穷人的羊羔,预备给客人吃。”」 “舍不得”。即不愿意。――《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近东居民认为主人家应盛情招待客人,参创18:7。――《串珠圣经注释》 客人: 指游客,他只是偶然经过,但那富户为了那短暂的滞住的客人,而抢夺穷人视为珍宝的“母羊羔的事实,表明他们的恶劣程度。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客人」:「旅客」,是「过路人」而非专程来找富人的宾客。接待客旅是以色列人的风俗。 ●「舍不得」:「留情」、「怜惜」。 12:6 大卫用同样的字来指责这个富人怜惜自己的牛羊,不怜惜穷人的处境。 ◎比喻通常只有一个重点,而且不必与实际的状况一一模拟,因此富户是指大卫,穷人是指乌利亚,这是确定的,但是羊羔到底是指乌利亚的性命还是指拔示巴,那就不是比喻的重点了。这个比喻的重点是「欺压」。――《蔡哲民查经资料》 ◎如果是穷人为了生存欺负了另一个穷人,还不至于让人这样生气,拿单就是故意拿一个富有的人欺负穷人的案例指责大卫王。而我们是否也曾亏负别人?是否我们也蒙了神的恩典,反倒欺负那些不如我们丰富的人?有时候就是有人有钱有闲,却指责那些要为生活拼命的人奉献不足、聚会参加太少、没有服事一类的,这类的事情,其实在教会中并非不常见。――《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5】「大卫就甚恼怒那人,对拿单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行这事的人该死!」 大卫本身因犯了奸淫(利二○10)和谋杀(利二四17)罪而该判死刑。――《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甚恼怒: 不省悟自己眼中的梁木,只看别人眼中的刺这是人败坏的本性(太7:3,4)。拿单的比喻成功地唤醒了大卫沉睡的良心。该死: 大卫宣告自己犯奸淫和杀人罪该受刑罚。(利20:16;24:17)。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甚恼怒」:原文是「非常地怒气燃烧」。 ●「该死」:原文是「是死亡之子」,也就是「该死」的意思。照律法当然富人罪不致死,大卫这样说应该是冲口而出的气话,就像我们气急败坏说「该死」一样。――《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5~6】大卫认为这该死的富户按律法应四倍偿还穷人。 「四倍」:七十士译本作「七倍」。――《串珠圣经注释》 【撒下十二6】「他必偿还羊羔四倍,因为他行这事,没有怜恤的心。”」 大卫根据摩西律法认为那人应该赔偿(出二二1)。――《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四倍: 律法规定的对偷羊者的赔偿标准。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行这事的人该死」(5节)是表示愤怒,大卫并没有判决那人死刑,而是判他「偿还羊羔四倍」(6节),因为律法规定偷羊贼要以「四羊赔一羊」(出二十二1)。大卫不但定罪那人的行为,也定罪那人的内心:「因为他行这事,没有怜恤的心」(6节)。──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大卫以为是在宣读别人的判决书,实际上却是他的良心在定罪自己。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神都把「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罗二15),成为人里面的良心。有些人自诩一生「凭良心做事」,只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当审判的时候,良心不是为我们辩护的律师,而是指控我们的证人(罗二14~1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他必偿还羊羔四倍」的判决,后来应验在大卫自己身上。他谋杀了乌利亚,自己也死了四个孩子:拔示巴的儿子病死(14节),长子暗嫩被押沙龙谋杀(十三28),三子押沙龙被约押所杀(十八14),四子亚多尼雅被所罗门处死(王上二25)。──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偿还羊羔四倍」:这样的判决符合 出 22:1 关于偷羊的法例(汉摩拉比法典规定处罚被窃牲畜的十倍)。――《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7】「拿单对大卫说:“你就是那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救你脱离扫罗的手;」 先知是神的声音。先知拿单奉命往见大卫,明斥其罪,宣布刑罚。任务艰巨,需要大勇。他用一个寓言开头。对道德感很强而又已有内疚的大卫来说,立刻发生作用,他判了故事中的富户“该死”的罪。忠心于神的拿单立在王面前,声色俱厉,指着大卫说:“你就是那人!”大卫只有听神宣布祂的刑罚。――《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你就是那人」(7节),表明拿单的故事实际上是一面镜子,要让大卫从中看到自己、认清自己的本相。虽然大卫还陷在罪中不能自拔,但对镜子中的罪人却是义愤填膺、反应激烈,「甚恼怒那人」(5节),并且按照神的律法做出了公义的判决。活在肉体里的人并不是不知道罪,也不是不明白真理,而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总喜欢借着定罪别人来摆脱自己良心的指控。因此,这句话也是神对我们说的:当我们大义凛然地定罪别人的时候,首先应当审判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就是那人」!──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劝谏君王的风险很大,很容易「打虎不着,反被虎伤」。但拿单却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了当地发出了那句伟大的控告:「你就是那人」!这不但是因为拿单对神的忠心,也是因为他知道大卫对神的敬畏。一个属灵成熟的人,不是一个不会犯罪的人,是犯罪以后仍然愿意接受批评、也让人敢于批评的人。人若地位、声望或脾气到了一个地步,以致谁都不敢批评自己,恐怕不是被神任凭、就是由神自己来批评了。──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十二7~8】你就是那人: 他并不是出于自己私人的感情告发大卫的罪,而是代表神向大卫启示神的话语。神的话语给宣告者提供权威和勇气(撒上5:14~23;王上13:1~10;21:27~29;太14:1~4)。 膏你……救你……给你……交在你怀里……赐给你: 连续5次强调神向大卫所施的恩典。虽然这句话也使人回想神的恩典,但更大的目的在于指责大卫滥用神的恩典(太25:14~30)。加倍地赐给你: 这句话暗示只要是大卫需要的,神无论何时都丰盛地赐给他,使他毫无缺乏,但大卫却不顾这些,因贪婪而犯罪。事实上,圣徒们犯罪不是因为缺乏什么,而是因为不能弃绝的情欲(太6:24~34)。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神用「膏你、救你、给你、交在你怀里、赐给你」(7~8节)这五个动词,数算向大卫所施的恩典,谴责大卫藐视恩典、不肯知足。神的恩典总是够我们用的,但我们的犯罪也常常和大卫一样,并不是因为缺乏什么,而是因为藐视恩典,所以「体贴肉体」(罗八6)、「放纵肉体的情欲」(加五1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十二7~9】大卫既定富户的罪,更何况自己抢夺人妻的罪呢?――《串珠圣经注释》 【撒下十二7~15】拿单的警告和预言: 拿单宣告(7a节)说比喻中邪恶的富户正是大卫,并且他大胆地宣告神的话语,其内容如下:①大卫蒙神极大的爱(7b,8节) ②犯下无耻的罪(9节);③当受神的惩治(10~15a)。圣徒生活的秘诀就是每天深切地感受神的爱,并居住在那爱里面(约壹4:16~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8】「我将你主人的家业赐给你,将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怀里,又将以色列和犹大家赐给你;你若还以为不足,我早就加倍地赐给你。」 先王(扫罗)的妃嫔都归给他的继任人(大卫)。――《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将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怀里”:据圣经所记,扫罗只有二妻,亚希暖和妃利斯巴(撒上十四50;撒下三7)。此处“妻”为多数,暗示扫罗还有别的妃嫔。当时风俗,前王遗下妻妾可为后王所有(比较三7;十六22;王上二17)。但圣经没有大卫曾如此做的记载,可能拿单只是用形像的句子来说明神如何让大卫继扫罗为王。――《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将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怀里」:历史没有记载大卫把扫罗遗下的妻妾收娶入宫,但按当时风俗,君王有权承受先王遗下的妃嫔。 「你若还以为 ...... 赐给你」:大概指妃嫔。事实上,大卫后宫妻妾众多,仍去抢夺他人的妻子,实难辞其咎。――《串珠圣经注释》 「你主人的妻」(8节)原文是复数。「将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怀里」(8节),并不是说大卫把扫罗的妻妾纳入宫中,而是比喻大卫继承扫罗的王位。因为按照当时的风俗,新王有权继承前王的妻妾(十六21~22)。──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你主人的妻」:原文是「阴性复数」。虽然当时似乎有这种习俗,就是新王可以取得前王所有的妻妾,押沙龙的事件似乎就是这种风俗的左证 撒下 16:21~22 。但是大卫实际上未必执行这样的风俗。此处应该只是强调大卫替代扫罗为王,要妻妾也有不少(就是有羊群的富人)。 ●「你若还以为不足」:原文是「如果太少」。 ●「我早就加倍地赐给你」:「我会照着这些、那些加给你」。――《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8主人的家、主人的妻】由于王族的婚姻是君王权力的反映,在国家名义上代表政治和经济的联盟,因此在王位交替时,新王有必要接管旧王的禁宫,使条约责任不致断绝。大卫在伊施波设死后(撒下四5~7)继位之时,理当把扫罗一家置于保护之下,其禁宫亦不例外。故此,撒母耳记上二十五43顺带提到与大卫结婚的亚希暖,可能就是扫罗的妻子(撒上十四50)。──《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二9】「你为什么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呢?你借亚扪人的刀杀害赫人乌利亚,又娶了他的妻为妻。」 神指出大卫的罪名:①藐视神藐视神的律法是大卫的根本罪行;②与有夫之妇拔示巴行奸淫(11:4;出20:14),为了隐瞒那事实杀死她的丈夫乌利亚(11:15,17;出20:13);③抢夺拔示巴作为自己的妻子,(11:27;出20:17)。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藐视」:「轻视」、「轻看」。――《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10】「你既藐视我,娶了赫人乌利亚的妻为妻,所以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 「藐视耶和华的命令」(9节)就是「藐视神」(10节)。人的罪行花样百出,但里面的罪心都是「藐视神」。神借着大卫的失败,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肉体本相的顽固和可怕。即使是合神心意的大卫,只要有一个傍晚不警醒(十一2),只要有一天在「耶和华的命令」上懈怠,照样可能犯下「藐视神」的大罪。──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十二10~11】这些审判的预言在暗嫩(一三28,29)和押沙龙(一八15)的暴毙,以及押沙龙公然夺去大卫王室的妃嫔(一六22)等事情上应验了。――《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撒下十二10~12】大卫的报应:大卫犯下奸淫杀人罪,因此淫乱和刀剑必不离开他的子孙。预言的应验可参串12~13。――《串珠圣经注释》 神要惩罚的预言,向大卫宣告神的惩罚:①刀剑的灾难(10节;13:27~39;18:14,15;王上2:25);②大卫家的灾祸(11a节;15:1~12;20:1~2;王上1:5;2:25 );③大卫的妻子们在白昼遭羞辱(11b节;16:22)。像这样,藐视神权威的人,神也不认他们,他们必灭亡(诗1:6)。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10~14】神的刑罚分为:1,立即实施的——大卫和拔示巴淫乱而生的孩子不能存活(18节)。2,长久的—“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以后一连串发生在大卫宫廷的事,例如三个儿子暗嫩(十三28~29)、押沙龙(十八14~18)和亚多尼雅(王上二24~25)、的横死,大卫被逼离开耶京,逃避其子押沙龙的追杀(十五13~18)、亚他利雅的剿灭王室(王下十一1)等等都是。 信徒读到这段经文应分外警惕。大卫在暗中、在宫帷内犯的罪,要在“众人面前”和“日光之下”刑罚他。大卫受的责罚岂仅止于他的家人。三千年来千万人都从圣经上读到,齐声申斥。大卫犯罪给神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信主的人若故意犯罪,也必给恶人羞辱主名的机会。――《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撒下十二11】「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从你家中兴起祸患攻击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嫔赐给别人,他在日光之下就与她们同寝。」 「咒诅」大卫权力被篡,妻子被夺(见:撒下十六21~22,押沙龙取大卫之妻),刑罚正与罪行相符。这话甚至暗示他有失位的可能。他家中将有暴力和淫乱,作为他暴力和淫乱的报应。──《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你的妃嫔」(11节)原文是复数。「把你的妃嫔赐给别人」(11节),这个刑罚应验于押沙龙叛乱的时候( 撒下十六21~22)。──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妃嫔」:「妇人」、「女人」、「妻子」,原文是复数。 ●赐给「别人」:「朋友」、「同伴」。 ● 12:11 的处罚,应验于 撒下 16:21~22 所记载押沙龙叛变时对大卫所做的事情。――《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12】「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 律法对奸淫和杀人的刑罚是死刑(利二十10;二十四17),但神对大卫的刑罚却比死刑更严厉:「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10节),并且「在以色列众人面前」(12节)当众报应,大卫的余生、家庭和后代都要承受罪的后果。「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大卫是国度的君王、属灵的领袖,享用了更多神的恩典,应当「秉公行义」(八15),但却知法犯法、执法犯法,所以神要让他成为反面教材,让历世历代神的百姓都看清罪的可怕后果。今天,每个新约的信徒都享用了比大卫更大的恩典(太十一11),「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我们若故意犯罪,「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来十2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太十26),大卫在人面前做得天衣无缝,但在神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3)。当大卫受够了罪的煎熬以后,神就显明恢复的恩典,差遣先知拿单来谴责他。这谴责既是追讨,又是寻找;既是管教,又是释放。每一个将来要「与基督一同作王」(启二十6)的新约信徒,都应当从中学到神工作的法则: 1.神必追讨罪:神是公义的,虽然等了十个多月才说话,但祂「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出三十四7)。大卫藐视神、行淫、谋杀、贪恋,每一条罪神都记得清清楚楚(9~10节),每一条罪神都不会放过。 2.神主动寻找罪人:大卫不敢面对神,并没有主动认罪悔改,但神却主动差遣先知去挽回他,正如神自己所宣告的:「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它们寻见」(结三十四11~12)。「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我们都因着罪与神隔绝,结局都是死路一条;但「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十九10),主动来寻找我们,借着福音把赐给大卫的恩典同样赐给我们。 3.神管教儿女:「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来十二6)。所以,大卫在哪里跌倒,神就要在哪里对付他:大卫喜爱女色,神就把他的妃嫔赐给别人(11节);大卫爱惜名声,神就「在以色列众人面前」(12节)公开报应他。我们如果把任何人、事、物看得比神更重要,神照样会在这些事上对付我们。而对于神的儿女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神责备我们,而是神不再向我们说话;不是神管教我们,而是神任凭我们。 4.神释放被囚的人:「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11)。因此,神一面显出祂的公义和圣洁,一面也显出祂的怜悯和恩典,引导大卫重新向神祷告:「求你使我得听欢喜快乐的声音,使你所压伤的骨头可以踊跃」(诗五十一8),好让大卫的灵里得着释放。神的管教不是为了败坏人,而是为了造就人;不是为了捆绑人,而是为了释放人。因此,每一个认罪悔改的人都可以坦然地向神祷告:「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乐」(诗五十一12)。──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报应你」:原文只是「做这事」。 【撒下十二13】「大卫对拿单说:“我得罪耶和华了!”拿单说:“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于死。」 大卫的认罪(诗篇第五十一篇有详尽的记载)是实时的,而神仁慈的赦罪也是实时的(诗三二)。――《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立即忏悔(参诗51篇)而蒙神赦宥,死罪得免。――《串珠圣经注释》 我得罪: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是凝结了大卫真心的真诚的悔改和认罪(诗32:5;51:4)。大卫坦白自己在伤害人之前先藐视了神的法度,是得罪了神(路15:18),大卫的忏悔是不加任何辩解的真正的悔改。 耶和华……除掉: 大卫的忏悔和神赦罪的恩典同时成就。这表明在大卫忏悔之前神已期待他的回心转意,彻底的悔改(路15:2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神的话就像属灵黑暗中的一道闪电,「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四12)。而大卫最合神心意的地方,是在神的光照面前,没有像扫罗一样继续辩解(撒上十五15),也没有像扫罗一样顾惜君王的面子(撒上十五30),而是立刻向神认罪(13节)。正如他在诗篇中所写的:「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诗三十二5),「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诗五十一4)。──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大卫说:「我得罪耶和华了」(13节),并不是说他没有得罪乌利亚和拔士巴,而是承认自己在得罪人之前,已经藐视了神的命令(9节),承认所有的罪首先就是「得罪神」(创三十九9)。──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13节),表明在大卫忏悔之前,神就像浪子的父亲,一直在那里等待他的回转(路十五20)。「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因此,大卫一认罪,神立刻赐下赦免的恩典,让大卫从罪的重担下得着释放,恢复了与神的交通。──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神断不以有罪为无罪,祂「除掉」大卫的罪,不是说大卫没有罪,也不是说大卫可以将功补过,而是神把大卫的罪按着公义的程序「遮盖」起来:「赦免其过、遮盖其罪」(诗三十二1)。人的罪不能靠自己「遮掩」,只能靠神「遮盖」。大卫靠着自己「遮掩」罪,结果在罪中越陷越深。不管人「遮掩」罪的方法是辩解、说谎、谋杀、补偿,还是干脆修改罪的定义,结果都是「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二十八13)。──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大卫之所以能蒙神赦免,被「耶和华不算为有罪」(诗三十二2),不是因为认罪悔改,也不是因为将功补过,而是「因信称义」(罗五1)。认罪悔改的行为若不是出于信心,在神面前就毫无价值,不足以「算为他的义」(罗四3)。而大卫向神认罪,表面看是行为,实际上是信心的果子,是凭信心降服在神面前。因此,「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的人是有福的」(罗四6),写出了诗篇三十二篇这篇「罪人的福音」。──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必不至于死」(13节),意思是大卫所犯的奸淫和谋杀罪本来应该判死刑(利二十10;二十四17),但神已经用别的刑罚代替。──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得罪」耶和华:「犯罪」、「未达到目标」或「未在正确及责任的路径上」。 ●「必不至于死」:意思是大卫所犯的罪应该被处死。――《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14】「只是你行这事,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 为了神在列国中圣洁的声誉,犯奸淫的罪是必须受到审判的。――《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叫耶和华的仇敌 ...... 机会」:指不信靠耶和华的人藉大卫的罪乘机攻击他的信仰。有古抄本作。大大亵渎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仇敌: ①以色列百姓的仇敌,即外邦人;②以色列中的不信者;③外邦人和不信者,大卫的犯罪就是有损耶和华神的荣耀。不仅失去自己的名誉,并使神受亏损(罗2:24),因此神要求我们圣洁(利11:45),要求我们过做光做盐的生活(太5:14~16)。大卫后来受到许多羞辱,受到像示每那样的人的蔑视(16:5~8)。孩子必定要死,神为了恢复神的荣耀,满足神公义的属性,要取走大卫罪恶的果子(孩子)。――《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耶和华的仇敌」(14节)原文是复数,指「许多仇敌」,包括那些抵挡神的人和他们背后的撒但。「大得亵渎的机会」(14节),原文是「蔑视、蔑视」。──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罪一定会有连锁反应,使罪上加罪。大卫犯罪,不单自己蒙羞,更连累了拔士巴、乌利亚、几位大卫的仆人和约押,最终「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14节),让撒但可以指着大卫的失败去控告神。因此,我们绝对「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四27)。──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耶和华的「仇敌」:原文型态是阳性复数,显示是「许多仇敌」。但没有详细说明这些仇敌是谁。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修饰的用法,其实大卫做这样的事情,本身就已经大大亵渎神,跟神的仇敌没什么直接关系,只是文字上不好直说罢了。 ●「大得亵渎的机会」:原文是「蔑视、蔑视」,两个「蔑视」合在一起。 ●「必定要死」:原文是「死亡、死亡」,两个「死亡」合在一起。 ◎神要拿单去做的事情颇具危险性, 12:7 拿单直接就指责大卫的错误,历史上不乏这样规劝君主的人被杀。 ◎ 诗 51:1~19 是大卫被拿单责备以后写的诗。 ◎ 12:14 似乎小孩的死亡是神审判的结果,但大卫的罪导致无罪的小孩死亡,这似乎是当代人相当难以理解的审判方式。但圣经时代的人似乎很能了解这样的审判方式,照大卫的看法 12:22~23 似乎还暗示小孩是进入天国的。如果我们了解「死亡」不是对人的终极剥夺,那我们就能体会神用「儿子的死」来惩罚大卫,并非是那么奇怪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14 为甚么成年人犯罪,会祸及小孩子身上?】 这个孩子为甚么要死?这并不是神对通奸所生的孩子的刑罚,乃是对大卫犯罪的审判。大卫与拔示巴也该死,但是神饶恕了他们的性命,却叫这孩子死去,因为神要大卫去建立以色列国度,祂还有工作要大卫去完成。这孩子的死对大卫来说,也许比自己死去还要痛苦。 婴儿的死亡固然是悲剧,总好过神令全民族死亡。神赦免大卫的罪,但是并未免去他一切的刑罚。──《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下十二15】「拿单就回家去了。耶和华击打乌利亚妻给大卫所生的孩子,使他得重病。」 耶和华击打: 这句话暗示神对大卫的惩治即将开始。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圣灵把大卫的儿子叫做「乌利亚妻给大卫所生的孩子」(15节),强调这是罪的果子。因此,虽然这孩子是无辜的,大卫也「为这孩子恳求神,而且禁食」(16节),但这孩子也「必定要死」(14节)。因为神必须取走罪的果子,才能满足神公义的要求。──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 申 24:16 似乎禁止这种因为父亲的罪处罚小孩的举动,但是出 20:5
34:7 民 14:18
申 5:9 却说神将会追讨几代的罪。前者是给人间审判官的法则,后者则是神的法则(但另一面却说「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我知道说太多很容易被骂,但是当人父以后,我知道小孩在某部份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只长相,也包括性情与思想。因此,虽不能完全,但能略略体会此处神的惩罚与大卫的举动背后的意义。 ●「乌利亚妻」: 12:15 圣经还是用「乌利亚妻的妻子」来描述拔示巴。直到 12:24 神第一阶段惩罚完了大卫才称呼她为「大卫的妻」。――《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15~23】恢复惩戒: 神把大卫培养成更加成熟的信徒。即:①大卫学会了犯罪要负上代价(弗2:1);②与此相反,与人的罪相比神的恩典之大是无法测量的(诗71:15;弗2:4);③切实地感受到神的预言必然会成就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15~23一位慈爱的神怎能因为婴兄父母的罪,就取去拔示巴与大卫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呢?】 神借着圣经给予我们的其中一个最义意深长的亮光,就是死亡的真正意义。假若撇开了神圣的启示,我们可能会认为死亡是一种惊吓,令人战兢不已;亦是一个恐怖的咒诅,是审判的最后一击。就着死亡来说,肉身的死亡就是魂与身体分开了——意味着再没有机会去找神,也不能以敬虔的生活来荣耀神了,因此,死亡是严肃且令人惊惧的。但圣经将肉身死亡的意义明白地告诉我们;无论死亡对于人类有何客观意义,但肉身死亡并非为人类而设的终局。反之,当人死亡时,他就进入了生命历程里的永恒阶段,他可能在天堂,亦可能进了地狱,这则在乎他于世上存活时的抉择取舍了。不过,神的儿子已来到这世界,并向所有信他的人作出可信的承诺:「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十一26)——死亡已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救主耶稣已代替罪人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他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后一10),死亡的毒钩已被除掉,而坟墓亦不能夸胜了(参林前十五54~56),「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启十四13) 至于婴孩夭折,他们出生不久死亡,故此可免除了过着充满悲痛而世途险诈的生活。不过,若我们认为所有婴孩时期的死亡都能在天堂获一席位,似乎毋须他们作出信心的响应,加略山上救赎之恩就会赐给他们,这种观念似乎简单了。而且,上述论调将可能强烈地鼓励父母杀婴,在子女未长大至自己可以负责任时便杀了他们,因为这是确保他们必定可以进天堂的唯一方法。然而,圣经一再强调杀婴是神所不容的(参利十八21;申十二31;代下二十八13;赛五十七;耶十九4~7)。尤其是奉宗教之名而把婴孩杀掉,更是神所咒诅的。因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关于婴孩得救的问题,必定有其他原则。即是说,神的全知不单只包括将来实际会发生的事,亦会包括将来有发生潜力的事情。将来必定实现,或将会发生而未及实现的,都在神预知的范围内。至于在出世时便死亡的婴儿,或未长大至能为自己作出抉择之年便死去的孩童,神都预知他们对他救恩的反应,知道他们会相信接受或拒绝。 可能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当大卫知道自己的祈祷没有结果,神将他的小儿子带回「家」,大卫反而心内安慰。他将儿子交托于神的恩典之中,而只说:「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撒下十二23)纵然在如此令人心碎的情况里,大卫仍相信神有他完全的旨意。神以取去因罪恶欲念而生的果子,作为对那犯罪的父母的惩罚,而大卫亦明白到神这样做的原因。大卫知道他与拔示巴需要这次责罚,这是神对他们的提醒。作为神的儿女,他们虽已被神原谅,却必须承受因犯罪而引致的后果,安静地忍受这苦果,作为他们悔改的一个重要部分。──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撒下十二15~25】拔示巴生的头胎婴孩夭折:应验了拿单在14节所说的预言。大卫共失四子,其他三人皆死于自己所犯的罪,只有这个婴孩是死于耶和华直接的攻击。――《串珠圣经注释》 【撒下十二16】「所以大卫为这孩子恳求神,而且禁食,进入内室,终夜躺在地上。」 大卫尝试藉禁食、哭泣(22)来感动神,改变神的惩罚。――《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为了救生病的孩子而禁食,昼夜祷告。这是为解决人不能解决的难题时的最佳方法(诗50:15;耶33:3)。大卫的祈祷是在内屋里献上的(太6:6),是恳切(路18:1~8),而真实的祷告(路18:13)。虽没有救活孩子却:①恢复了与神的关系;②代替死去的孩子,重新得到神的祝福—所罗门(24,25节)。像这样真正的悔改使罪人脱离罪恶的乌云,重见灿烂的阳光<路13:3~5,关于悔改>。――《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恳求」神:「索求」、「要求」,内容应该是 12:22 大卫希望透过祷告禁食,可以挽回他儿子的生命。――《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16大卫的请求】旧约中宗教性的禁食通常与向神恳求有关。其原则是所求之事重要到一个地步,恳求者集中精神于属灵景况上,肉身需要则退居幕后。如此,禁食是为使人净化,在神面前谦卑而设的(诗六十九10)。巴比伦祷文也有类似的祈求用语和倚赖神明能力的态度,以求驱邪复康。──《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二17】「他家中的老臣来到他旁边,要把他从地上扶起来,他却不肯起来,也不同他们吃饭。」 他家中的老臣: “老臣”也可译为长老(创50:7;撒上4:3;王上8:1,3)。他们是在大卫的臣仆中(18,19,21节)属元老级的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18】「到第七日孩子死了。大卫的臣仆不敢告诉他孩子死了。因他们说:“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劝他,他尚且不肯听我们的话,若告诉他孩子死了,岂不更加忧伤吗?”」 “若告诉他孩子死了,岂不更加忧伤吗?”更可作:我们怎能告诉他孩子死了呢?他会伤害自己的。――《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更加忧伤吗」:原文是「做坏事」、「做不好的事」。意思是大卫会更伤害自己。――《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19】「大卫见臣仆彼此低声说话,就知道孩子死了,问臣仆说:“孩子死了吗?”他们说:“死了。”」 ●「彼此低声」:「一同低语」。――《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0】「大卫就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换了衣裳,进耶和华的殿敬拜,然后回宫,吩咐人摆饭,他便吃了。」 大卫毫无怨尤地接受了神的管教,沐浴洁净自己,进到神殿中敬拜。――《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沐浴,抹膏,换了: 这是大卫要消除一切罪带来的悲痛。敬拜……吃了: 在神的旨意面前,抑制自己的悲伤之情,完全顺从神的旨意 ,才是真正的信徒该有的样式(可14:16)。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耶和华的殿」(20节),指当时存放约柜的「帐幕」(六17)。──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抹膏」:「涂油」、「抹油」。 ●「耶和华的殿」:指的不是圣殿,而是当时放约柜的地点。――《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1】「臣仆问他说:“你所行的是什么意思?孩子活着的时候,你禁食哭泣;孩子死了,你倒起来吃饭。”」 大卫的臣仆以为大卫的「禁食哭泣」(21节)是因为悲哀,但大卫的「禁食哭泣」不是悲哀,而是祷告,盼望神能回心转意。因此,一旦确定孩子已经夭折(19节),大卫就知道祷告已被驳回,所以立刻停止禁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并且「进耶和华的殿敬拜」(20节),顺服在神的权柄之下。这次犯罪并没有毁坏大卫的生命,所以他没有抱怨,也没有消沉,而是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神的安排,即便是叫他难受的安排。──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神的赦免是根据祂的慈爱和恩典,神的管教是根据祂的公义和圣洁;因此,虽然神可以赦免我们,但神的公义绝不能受损。神借着大卫所经历的这一课,让我们深刻地认识,神的赦免不是让人放肆,而是让人敬畏:「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一百三十4)。──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十二22】「大卫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 ●「怜恤」:「施恩」。――《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2~23】表明承认神主权的大卫:①成熟的信仰和祈祷(22节);②生死观(23节)。凡确信人的一切所有(生命,财产等)都在神主权之下的人,在任何逆境中(甚至死亡中)也能够保持平安(约1:21;诗36:9;42:8)。我……不能: 表明死亡的必然性和来世的盼望(诗16:10,1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 12:22~23 中,大卫对臣仆的回答可能只是真相的一部分,因为整个禁食的51:1~19 也可能是这个时间写的诗歌。通常男性应该不会那么在意孩子的死活(更不要讲一个君王,应该更不会在意一个小孩),替孩子恳求七天,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太过复杂深刻的东西也很难说给臣仆听,说「为孩子恳求」,应该是臣仆容易理解的部份。 ◎ 12:22~23 中,大卫的态度转为谦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可以靠王的权力掌控的。不过小孩的死也预告了大卫即将承受 12:10~12 中所有的惩罚。――《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3】「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 「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大卫不过在此承认拯救儿子的尝试宣告失败。他不认为继续祈求能使儿子死而复生,反了解他们要到死后才能团聚。这话可说是对人类命运深刻的形容,与创世记三十七35中雅各悲哀的回答相仿。吉加墨斯哀悼同伴恩基杜之死时,曾说他「已经前往人类的命运」。而在同一篇史诗中,西度里(Siduri)又提醒这位故事的主人翁说:「神明创造人类之时,已经为他命定死亡」。有关来生问题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约伯记三13~19的注释。──《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虽然本节可用来支持婴孩死后升天的看法,但这里的重点不在于指出死后的情况,而在于死亡的无可避免。孩子是不能复生的了,但大卫必有一天要往儿子那里去。――《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认罪痛悔的彻底可从《诗篇》五十一篇见到;他的罪已除,也不至于死(13节)。他深爱与拔示巴所生之子,但此子既死,他停止了哭泣。他学到了许多功课,其中一个是:他无法叫孩子复生,但他终会去到孩子那里。他深信刚出生的婴儿未沾染世界罪恶,必获救赎,安息在神怀里。一切信靠天父的人死后也必在天国相见。――《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我必往他那里去 ...... 这里来」:重点不是在人死后的情况,而是以此指出人不能改变死亡。――《串珠圣经注释》 「我必往他那里去」(23节),可能指神会恩待夭折的无知儿童,所以大卫死后还可以在神那里与孩子团聚。──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十二24】「大卫安慰他的妻拔示巴,与她同寝。她就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所罗门。耶和华也喜爱他,」 所罗门是大卫和拔示巴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神喜爱他,赐他一个名字耶底底亚,意思是“耶和华所爱的”。所罗门等到大卫晚年才由祭司撒督膏立,继大卫为以色列王(王上一28~40)。――《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经过了神的管教,圣灵把拔示巴从「乌利亚妻」(15节)改称为「大卫的妻」(24节)。神取走「乌利亚妻」行淫所生的孩子,是要彰显神的公义;神又赐给「大卫的妻」神所爱的所罗门,是要显明神对罪人的怜悯。神是一位化腐朽为神奇的神,祂要赐福给回转的罪人,把污秽的淫乱变成圣洁的婚姻,并且结出神所喜悦的果子。──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所罗门」:字义是「平安」的意思。 ◎在这个惩罚事件中,大卫还记得拔示巴是无辜,且需要受安慰的。他并不以为拔示巴是「不祥」,还是把她当妻子对待。这一点对深受异教文化影响的我们来说,是值得学习的。――《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4~25】拔示巴生下另一子所罗门,是神所喜爱的,不像头一胎受神击打夭折。 所罗门是日后继承王位者。――《串珠圣经注释》 在所罗门的出生事迹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患难中神也不忘记安慰我们,在神里面才能有真正的安息和祝福(太11:28;林后1:4,5):①神把亚伯从亚当身边取走,却又赐给亚当塞特代替亚伯(创4:25);②虽取走约伯的儿女,却又赐给约伯更好的儿女(伯1:4,18,19 ;42:13),同样赐给大卫成为立约之后嗣的所罗门。他的妻拔示巴: 本书的作者现在把拔示巴称作“大卫的妻”,并没有叫作“乌利亚的妻”(15节)。这是为了表明:①神认可拔示巴为大卫之妻;②为了显明所罗门是神认可的婚姻所生之子的事实。所罗门是拔示巴从大卫生的第四个孩子(5:14;代上3:5)。但这里却记载,所罗门刚好在孩子死去后出生。这表明:①神特别爱所罗门;②作为王的继承人而记叙所罗门,所罗门可称为神对悔改的大卫应允要赐下真平安的确据。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25】「就藉先知拿单赐他一个名字叫耶底底亚,因为耶和华爱他。」 “耶底底亚”的意思是“耶和华所爱的”。这名字表明所罗门是王位的继承者。――《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所罗门」(24节)是拔示巴的第四个儿子(代上三5),他的出生至少是五年以后的事了。但圣灵特别提到所罗门,因为在大卫的众子之中,只有所罗门是神亲自给他起了名字。「所罗门」的意思是「平安」,「耶底底亚」(25节)的意思是「耶和华所爱的」。神爱这位孩子,不是因为他特别可爱、敬虔,而是因为神将使用这孩子来承受大卫之约、建造圣殿,以显明神对罪人的爱。无论这孩子将来是得胜还是失败,都将在神的管理之下(七12~15)。──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每一位新约的信徒都经历了大卫的恩典。当我们和大卫一样活在罪中、无法脱离捆绑的时候,神主动来寻找我们、光照我们,引导我们认罪悔改,回转到神面前。然后,神就用基督的新生命来代替「在罪孽里生的」(诗五十一5)的旧生命,并且爱我们,如同我们完全没有犯过罪一样。──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耶底底亚」:字义是「耶和华所挚爱的」。 ●「因为耶和华爱他」: 12:25 仅是「因为耶威的缘故」,不过 12:24 已经说明了神喜爱所罗门,因此这样翻译也不算错误。――《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6】「约押攻取亚扪人的京城拉巴。」 「京城」本节提到一个卫楼(和合本:「京城」),下一节提到水源(和合本:「水城」)。学者一般假设拉巴古城的水源来自城旁一道充沛的水泉,但不知道防守卫城和水源的究竟是否同一城墙。攻取有墙城市的办法之一是切断其水源。卫楼所以失守,可能是因为以色列军控制了水源。希腊时代安提阿古三世攻取这城之时,用的也是这个战术。──《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本段继续十一1讲约押攻打亚扪人的事。耶和华神爱以色列民的心未因大卫干罪而稍减。以色列的军队征服了亚扪人。――《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由于大卫命令约押 ,在攻陷拉巴城的战役中失败(11:16,17),现在又重新聚集兵力(11:25)攻陷拉巴城。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京城」:「王城」。――《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6~31】攻克拉巴城:本段交代11:1有关战事的发展。――《串珠圣经注释》 攻陷拉巴城的时间是所罗门出生之前的事件。因此本事件在时间顺序上比24:25节提前。即乌利亚死后,拔示巴为他哀号期间(11:26),可能攻陷了拉巴城(代上20:1~3)。当时尽管大卫没有悔改,神却使以色列胜利,这是为了:①成就7:11中“不被一切仇敌所扰乱的”应许;②也是为了使大卫明白神的仁慈,彻底悔改(罗2:4)。经历上述的事件,大卫告白说:“神没有照我的罪孽报应我们”(诗103:1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十二27】「约押打发使者去见大卫,说:“我攻打拉巴,取其水城。」 「水城」由于雨量经常不足,又只在冬季下雨,城镇大部分时间必须倚赖井、泉、水库供水。美索不达米亚的君王经常在年表中夸耀他们建筑运河、引水道、运水轮的功绩(又见:王下二十20)。水城一旦被人攻取,围城便会迅速结束。至于拉巴的水源如何防守,现时则一无所知。──《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水城”。即把拉巴连接到供水处的地区。――《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水城」:属拉巴城一部分,是保护此城水源的堡垒。――《串珠圣经注释》 「水城」(27节)指保护水源的堡垒。古代中东的城市通常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需要从地势较低的城外引入水源。切断水源是攻城的重要手段,水源被切断了,拉巴城就坚持不了多久了。──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学者一般认为拉巴古城的水源是来自城旁一道充沛的水泉,但不确定防守卫城和水源的是否是同一道城墙。自古以来攻取城市的办法之一就是切断水源。拉巴卫楼被攻取,可能就是因为以色列军控制了水源。希腊时代安提阿古三世攻取这城之时,也是用控制水源的方法。――《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8】「现在你要聚集其余的军兵来,安营围攻这城。恐怕我取了这城,人就以我的名叫这城。”」 约押将胜利功劳归大卫(如耶路撒冷又名大卫城)。――《串珠圣经注释》 忠心的约押要将得胜归功于大卫,所以一看到拉巴的陷落指日可待,就请大卫前来增援破城。──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人就以我的名叫这城」:这种说法也显示约押的自负,他显然有很特殊的战争表现,以致别人可能会以他的名字称呼拉巴(通常都是以国君的名字来称呼)。不过约押希望大卫取得这个荣誉,所以要大卫最后来「破城」(之前大卫都在耶路撒冷处理拔示巴相关的事情)。――《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28君王完成最后阶段】古代君王和法老的年表甚少提及手下将领的名字,并且一贯将神明所赐的胜利归功于国王。王不一定率军出征。亚述文献记录留京的君王,将率兵之任交托给高级将领或太子。朝中要务不容君王稍离之时尤然。因此,大卫不在战场出现,可能会导致他的百姓(或诽谤者)怀疑他是否无能、受威胁,或因他故无法履行君王职务。君王即使亲自率兵,亦大多不会亲自冲锋陷阵,只是运筹帷幄于大本营中。但按照惯常的作法,君王依然尽可能率军进入所征服的城市。 大卫曾经目睹自己的胜仗,如何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导致分裂的现像。他最后得登宝座,亦得有赖这些事件。因此约押的谁将称为拉巴征服者的话,必然能够刺激大卫,迅速把他召到战场来。──《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二29】「于是大卫聚集众军,往拉巴去攻城,就取了这城。」 【撒下十二30】「夺了亚扪人之王所戴的金冠冕(“王”或作“玛勒堪”,玛勒堪即米勒公,又名摩洛,亚扪族之神名),其上的金子,重一他连得,又嵌着宝石。人将这冠冕戴在大卫头上。大卫从城里夺了许多财物,」 “一他连得”。约七十五磅(34千克)。――《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王」:这字字根可作「米勒公」 ──亚扪人信奉的神名。 「人将这冠冕 ...... 」:可作「人将这宝石 ...... 」。由于王冠的金子重三十公斤,有学者认为只有神像才能戴起这么重的冠冕。可能日后文士将「米勒公」的字根加上元音改作「王」,以掩饰大卫所戴的王冠宝石曾与偶像有染。――《串珠圣经注释》 “金冠冕”重一他连得,约34公斤。“将这冠冕戴在大卫头上”:像征已取得亚扪全境的主权。――《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戴在大卫头上: 不应理解为戴上重量为一他连得(约34kg)的冠冕,而应理解为取出那冠冕中的宝石帖在大卫自己的冠冕上。上述大卫的举动可按照下列几个方面思考:①象征大卫王为亚扪人的征服者;②战利品应放入耶和华的仓库,应归荣耀给神,用于神的事工(书6:19)。上述行为可看作是夺取神荣耀的傲慢行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一他连得」有三十四公斤重,这么重的金冠冕,可能是偶像的冠冕。按照文法,30节也可以译为「人将这宝石戴在大卫头上」(英文ESV、NASB译本)。──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王」:可能是一般名词,也可能是专有名词「米勒公」 王上 11:5,33两个字一样。 ●「一他连得」:三十四公斤重。所以这个「王」比较可能是神像「玛勒堪」,带着那么重的冠冕,实在是太累了。大卫戴这王冠应该也只是像征性的戴一下子,表示自己已经征服亚扪。――《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30】「金冠冕」本节所用的字眼通常是指礼仪用的头饰。古代君王和神祇普遍使用锥形的帽子和缠头巾。这个冠冕的重量证明它是完全用黄金制成,不是由亚扪王所戴,大概是置于玛勒堪(根据一个极有吸引力的异文)神像的头上。很多迦南神像都配有锥形的头饰,亚扪人的神如此装饰也没有反常之处。按照文法,本节也可以是说大卫所戴的,是冠上掠来的宝石,而不是重达七十五磅的冠冕。因为即使是简短的仪式,这样重的冠冕也难以戴于头上。──《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十二31】「将城里的人,拉出来放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或叫他经过砖窑(或作“强他们用锯,或用打粮食的铁器,或用铁斧作工,或使在砖窑里服役”)。大卫待亚扪各城的居民都是如此。其后,大卫和众军都回耶路撒冷去了。」 “放在锯下”。直译作:放在锯那里。关于本节的意思,学者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大卫使俘虏服苦役。然而,这种解释必须把译作“经过”的字理解为“苦干”。(2)大卫按照亚扪人残酷的方法把他们杀死(比较撒上一一2;摩一13)。――《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1,大卫叫这些俘虏服苦役;2,大卫用亚扪人的方法杀战俘。此处指前者,大卫要各城的亚扪人服劳役(参王上九20~21)。――《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以极刑处决战犯可能是按亚扪一向的做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参撒上11:2; 摩1:13)。――《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处死部分亚扪人(代上11:3),部分当作奴隶。他用残忍的手段报复亚扪人行在他臣仆身上的羞辱(10:4,5)。在犯罪的大卫心中,找不到爱和仁慈(11:14~21).只有顽梗、残忍的复仇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内心就会充满不义的思想和行动(创4:8;弗2: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砖窑」(31节)原文指制砖用的木模。「放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或叫他经过砖窑」(31节),意思是叫亚扪人服劳役,重建各城。──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攻陷拉巴城的时间是所罗门出生之前,很可能乌利亚死后不久(代上二十1~3)。尽管当时大卫还没有悔改,但神却仍然赐下得胜,表明神的应许(七11)和救赎计划绝不会因着人的失败而改变,大卫的宝座和国度要永存。「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却用祂的恩慈领人悔改(罗二4),让每一个得蒙赦免的罪人都从心底发出赞美:「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诗一百零三1)!──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大卫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能胜过战场上的敌人、胜过权力的欲望、胜过个人的恩怨,却胜不过自己的情感。丰富的感情是大卫的优点,使他能善于弹琴(撒上十六18)、「在耶和华面前极力跳舞」(六14)、为娶米甲冒险上战场(撒上十八27~28)、与约拿单的心「深相契合」(撒上十八1)、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但这个优点也成为大卫最大的弱点,使他爱上了别人的妻子拔示巴(十一3)、怜惜悖逆的儿子押沙龙(十八33)。人最大的优点,往往也是我们最致命的弱点。因此,凡从亚当里来的,没有一样是值得夸耀的,保罗「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十二9),什么地方软弱,就什么地方靠着基督刚强。──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但攻击大卫,是要败坏他,把他从神的旨意里拉下来;但神允许撒但的攻击,却是要建立大卫,使他的生命更加成熟。经过了这次惨痛的失败,大卫在神面前就像死过了一次,真实地认清了自己的本相。因此,他不只是求神「掩面不看我的罪,涂抹我一切的罪孽」(诗五十一9),更是求神「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五十一10),寻求死而复活的生命;他不只是求神「使我仍得救恩之乐,赐我乐意的灵扶持我」(诗五十一12),更是求神「不要丢弃我,使我离开你的面;不要从我收回你的圣灵」(诗五十一11),更加爱慕神的同在。而在新约里,神已经丰丰富富地把这两样恩典都赐给了我们:「借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彼前一3),又让圣灵常与我们同在,也要在我们里面(约十四17)。──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 12:31 有人认为大卫是残杀亚扪人,不过后面说「大卫待亚扪各城的居民都是如此」,显然大卫不可能杀掉所有的亚扪人,因此此处应该是亚扪人做苦工,而非杀害他们。 ◎说起来大卫和亚扪人的战争算是一场长期的战役,胜利了以后,大卫大致上还是依照当日的习惯,将战俘强迫劳役。圣经并不掩饰大卫当时的作法,我们也不用强求大卫要有非常高尚的人道思想,毕竟当代对待战俘,比起大卫的作法并没有更加人道。――《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十二31战俘徭役】战俘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巴勒斯坦苦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王室年表和碑文(例如摩押的米沙石碑)中提到的庞大俘获人数,可能流于夸大。比较可靠的是列明粮食、衣物配给和奴隶死亡的官方档案。这些人很可能立刻用于重建战火造成的毁坏,最后定居落籍,成为农夫或军人。──《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思想问题(第12章)】 1 拿单所设的比喻,对现今资本主义的社会有什么提醒?在你的圈子里,你曾否遇到类似的事件?你又会怎样应付? 2 大卫听完拿单所设的比喻后,未经反省就马上作出审判,他的做法适当吗?你会作出同样的反应吗?主耶稣对这种人有何评价?参太7:3~5。 3 根据拿单的斥责,大卫如何得罪了耶和华呢?他将要受的惩罚,与他所犯的罪如何相应?13节对大卫的品格与神的属性有何提示?拿单的这番话给了你什么提醒呢? 4 大卫如何面对儿子病重至死亡这一连串的事?期间他对耶和华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你又能否顺服在神的主权之下?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