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母耳记下第六章拾穗

 

【撒下六1「大卫又聚集以色列中所有挑选的人三万。」

挑选的人三万」大卫的常备军如今共有三十个部队(见:书八3的注译)。约柜的重要性和军事上的价值,从护送军队的大小就可见一斑。以游行方式展示军威,从古到今都很普遍。主前七世纪玛尔杜克的神像从亚述城归回巴比伦城时,亦有亚述军队偕同。──《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按代上131~5,大卫派人走遍全国,招聚各支派代表及利未人来运送约柜入京。――《串珠圣经注释》

         挑选的人三万:可理解为为举行全国性大型宗教事宜,应邀参加的各支派代表们,这措施是为了:①恢复整个国民对约柜的关心,力图复兴耶和华信仰;②促成各支派间的团结,力图筑固统一王国。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三万」:原文是「三十千」,「千」则是一个军旅单位,应该不到一千人。――《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10新车运送约柜至毗列斯乌撒:扫罗作王时,对约柜置之不理(代上133) 但大卫则恰好相反,自定都耶路撒冷后,便希望使京城成为全国宗教中心,并大事准备将约柜运进来。――《串珠圣经注释》

         记载了大卫执行搬运约柜任务时失败的事情,为了搬运约柜,大卫作了详细的准备(15节;代上131)。虽付出这许多努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依照律法,人必须抬着约柜,大卫却用牛车拉,并且乌撒碰了不应碰的约柜,违反了搬运约柜过程中应遵守的律法。(415791021;申319;书36)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1~23搬运约柜:大卫搬运约柜通过下面的几个过程而成就:①从巴拉犹大(基列耶琳)到俄别以东为止(1~11),这时因乌撒事件约柜的搬运中断(67);②从俄别以东的家到大卫城(12~13)。约柜停留在耶路撒冷是意味着神是真正统治者。今天主耶稣也愿意通过我们的生活成就他的王国,并进到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真正的统治者(32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1~29大卫的属灵胜利:确立作为以色列王的政治权力后,大卫这次要全方面地解决信仰问题。把70~80年来放置在基列耶琳(撒上621)的法柜运到首都耶路撒冷,并计划建造安置法柜的圣殿之事。大卫通过这两件大事取得属灵的胜利。把他的王国建立在更加坚固的盘石上。以神为依靠,大卫征服四周所有的敌人,成功地扩张了王国的领土(8~10)。如果我们也像大卫那么样首先正确地树立与神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将在生活的所有领域体验真正的复兴。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2「大卫起身率领跟随他的众人前往,要从巴拉犹大将神的约柜运来。这约柜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留名的约柜。」

         巴拉」按照历代志上十三6,巴拉是基列耶琳的别名。约柜自非利士地归回之后,一直存放在基列耶琳。按照大部分学者的(初步)考证,其遗址是耶路撒冷西北偏西九哩的阿札尔遗址。──《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巴拉犹大”。也称为基列耶琳。参看撒母耳记上六章21节的脚注。――《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神的约柜此时仍存放在基列耶琳,交由一个利未人比利亚撒看守。巴拉犹大就是基列耶琳(撒上七1;比较书十五9~1060)。大卫建都耶路撒冷之后,决定把代表神住在人间的约柜运来耶京,不但使此城成为全国宗教中心(申十二5~14),也将自己和全民交在至高神的治理下。――《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巴拉犹大」:即基列耶琳(参串2)

          「就是坐在 ...... 留名的约柜」:于原文,「名」连续出现两次,一些文句颇不通畅,意思大概是:约柜上二基路伯中央为神的宝座, 名称为万军之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巴拉犹大:基列耶琳的迦南式原名。在为遮盖约柜的施恩座的两边有基路伯(109),耶和华临到他们中间(2522;诗801)。这种描述表现出统治以色列的神,用权能临到他们中间的威风凛凛的形像。(撒上45)。大卫在诗篇68中歌颂对神的感激之情。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巴拉·犹大」(2)就是基列·耶琳,在耶路撒冷西北约23公里。「约柜」(2)是神与人立约的见证(出二十五11~22),是神同在的记号。「二基路伯」(2)指安在约柜施恩座上两边的两个天使。──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约柜从非利士归回以后,一直留在基列·耶琳(撒上七1)。扫罗并不看重神的同在,所以从来「没有在约柜前求问神」(代上十三3),只有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求问神(撒上二十八6),但已经太晚了。而大卫爱慕神的同在,所以一旦国家稳定,首先想到的就是「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诗一百三十二5),让耶路撒冷成为地与天的连结,将自己和百姓交在至高神的管理之下。因此,他召集了全国的首领们商量,带领各支派同心归向神,将约柜运到耶路撒冷(代上十三1~5)──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大卫早就可以用以弗得来求问神(撒上二十三9),因此,他将神的约柜运到耶路撒冷,不是为了更方便地求问神,而是为神寻找「安息之所」(诗一百三十二8)。此时的大卫「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诗一百三十一2),所爱慕的不是恩典,而是赐恩典的神;所追求的不是满足自己,而是满足神。──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从约柜被搬到基列·耶琳(撒上七2)一直到大卫作以色列王,中间经过了大约80年,至少包括:撒母耳作士师之前的20(撒上七2)、撒母耳作士师的12(《犹大古史记》卷613294)、扫罗作王的40(徒十三21)、大卫在希伯仑作王的7年半(11)。到了大卫登基作王的时候,百姓甚至忘了约柜在哪里,大卫还需要到处打听约柜的下落(诗一百三十二6)。因此,当时大部分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搬运约柜。──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巴拉犹大」:字义是「犹大的主人们」。应该就是「基列耶琳」。位于耶路撒冷西北方约23公里处。

         「基路伯」: 1.绣于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 2631~33 2.安在约柜上边施恩座的两头。 2518~21 3.所罗门圣殿装饰的一部分,并刻于圣殿墙上。王上 623~30  代下 37 4.旧约时代的认知,神乃坐于基路伯立侍两旁的施恩座上垂听人祷告。 王下 1915  801  991  3716 5.神坐着基路伯飞行,借着风的翅膀快飞。 1810 6.犹太人的观念上,基路伯也担任神宝座的护卫。 以诺书 717

         「约柜」:常大约一公尺左右,宽和高都是70公分左右。四边有环,可以穿上金杠用来扛抬。详细的构造可以参考 2511~22――《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3「他们将神的约柜从冈上亚比拿达的家里抬出来,放在新车上。亚比拿达的两个儿子乌撒和亚希约赶这新车。」

         新车」使用新车能够保证此车往昔的应用,没有使之在礼仪上不洁的可能(如曾经用来装载粪肥或死畜等)。然而圣经对约柜运输的指示,向来都是祭司用杠扛抬,不是用车。用车子搬运约柜的先例,是非利士人所立的(撒上六7)──《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约柜必须由哥辖的子孙扛(出二五1415;民三3031;四15;七9),而不是用马车或其它交通工具运送。大卫采取了非利士人较方便的做法(比较撒上六7~8)。参看历代志上第十三和十五章类似的记载。――《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按摩西律法规定,约柜要由利未人哥辖的子孙用杠抬(参出2514~15 415 18~20),不准用手触摸,这次大卫用新车运柜也许是受非利士人的影响(参撒上67~8)――《串珠圣经注释》

         将神的约柜……放在新车上:违反律法(415)的搬运方法。非利士人也使用过相同的方法(撒上678),但他们没有遭到神的震怒,本文中的以色列人遭到震怒,因为非利士人对律法毫无所知(门外汉)。约柜从亚比拿达的家里抬出来的时候,推断是约柜运到那里约70~80年后,这是根据:①自把约柜安置在亚比拿达家至以便以谢的战斗(撒上75~12)20(撒上71);②之后撒母耳和扫罗的统治期间为约40~50年。大卫的统治期大约经过了10年左右。亚比拿达的儿子乌撒和亚希约,考虑到亚比拿达活着时已时70~80年以后的事实,本文中出现的“儿子”应理解为曾孙子辈的人(撒上7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向着神的心是准确的,他用「新车」(3)运约柜,是照着他自己所知道的最大敬意。但事奉神不但要有准确的态度,还要有准确的方法。照着人的方法去事奉,只能满足人;只有照着神的方法去事奉,才能满足神。今天,我们若把许多世界的东西搬进基督的教会来,以为这样才算爱主、才算跟得上时代,这和用新车搬约柜是同一个错误。──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按着律法,约柜必须由利未人哥辖的子孙用杠抬(民四15),「只是不可摸圣物,免得他们死亡」(民四15)。大卫也许不知道,但作为利未人的「乌撒和亚希约」(3)应该知道,但他们居然也忽略了神的律法,没有提出正确的建议,成了失职的利未人。──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亚比拿达」:字义是「我父是尊贵的」或「我父愿意」,基列耶琳人, 撒上 71 记载约柜移到他家中。

         「乌撒」:字义是「强壮有力」。 撒上 71 提及亚比拿达有个儿子是「以利亚撒」,有可能「乌撒」就是「以利亚撒」的简短称呼。

         「亚希约」:字义是「亲如手足」。

         63 中用牛与新车搬运约柜的方法与摩西律法中 329~31  79 中的惯例不同。反倒是与 撒上 67 非利士人送回约柜的方式相同。「新车」则是用以保证车子不会沾染礼仪上的不洁。――《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3~6摩西律法清楚规定有运送约柜的方法,必须由利未族哥辖的子孙用肩来抬,而且不可用手触摸(民四1~15)。大卫把约柜放在车子上,虽是新车,并不合律法条例,有违神旨;而车子因拉车的牛失前蹄,赶车的乌撒用手去扶。乌撒和亚希约都是利未人,应该熟悉不可触约柜之例;虽属好心,但神的圣洁和命令的至尊,谁都不可以轻忽,故遭击杀。

值大卫建国关键时刻,以色列人特别需要遵守神的律例和旨意,敬虔侍奉。乌撒之死对大卫和全民都是一个及时的警告。

3节没有提到看守约柜的以利亚撒(撒上七1),可能乌撒就是以利亚撒的简称;而“亚希约”不一定是人名,因此字有“他的兄弟”之义。――《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撒下六4「他们将神的约柜从冈上亚比拿达家里抬出来的时候,亚希约在柜前行走。」

         64 的经文没有提及乌撒,而且七十士译本和死海古卷都没有「他们将神的约柜从冈上亚比拿达家里抬出来的时候」这句话。可能这句话的位置原本是用来记载「乌撒伴随约柜」,后来文士抄写错误把 63前一句话误抄过来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5「大卫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华面前,用松木制造的各样乐器和琴、瑟、鼓、钹、锣,作乐跳舞。」

         “琴”指七弦琴。“瑟”指竖琴。“鼓”指手鼓。“钹”指响板。――《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松木」:「柏树」、「枞树」。

         「鼓」:「铃鼓」。――《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5崇拜音乐】这些全部都是当代典型的乐器,早达主前第三千年纪,已经出现在古代近东的文献、浮雕、绘画之中。至于本节之中哪个当译作「瑟」,哪个当译作「琴」,学者仍然未有定论。和合本译作「瑟」的,是个十弦的乐器,学者相信「琴」则弦数较少。两种乐器都是手提的,框用木制。按照古代的浮雕,本节的「鼓」是圆框蒙皮的手鼓,不如现代的铃鼓般,会叮当作响。第四样乐器最难翻译(和合本:「钹」,NIV:「叉铃」),因为全本圣经只在这里出现。大部分学者认为它是摇铃或博浪鼓一类的乐器。最后一样(和合本:「锣」,NIV:「钹」)是用青铜制造的敲击乐器,惟一未能确定之处是其大小。──《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六6「到了拿艮的禾场,因为牛失前蹄(或作惊跳”),乌撒就伸手扶住神的约柜。」

拿艮的禾场」这禾场位置不明,经文表示它在俄别以东家附近。俄别以东的住处离耶路撒冷不远,但无法更准确地肯定其地点。──《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禾场主人的名为拿艮,意为“已准备”,后来可能起外号叫“基顿”(“灾难”之意)(代上13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基列·耶琳位于犹大山地的一座山岗上,牛车要先下山,然后一路上坡到耶路撒冷。蹊跷的是,一路下坡、上坡都没有出问题,偏偏在平坦的「拿艮的禾场」(6)出了问题。──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拿艮」的禾场:字义是「准备好的」。 代上 139 作「基顿」字义是「标枪」。

         拿艮的「禾场」:「打谷场」。

         「失前蹄(或译:惊跳)」:原文是「掉下」、「跌落」,意思应该就是「牛被绊倒」。――《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6~7乌撒因触摸约柜而有罪(比较民四15),原因是约柜没有按照神的指示由利未人来扛。侵犯神的圣洁(以约柜作代表)使他丧掉性命。――《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撒下六 6 ~7乌撒手扶约柜被神击杀何故?】

答:神的约柜原是应当由利未人来抬的,但未按照定例求问神旨,受到刑罚。(代上十五 2 1215,王上八 4 6,民四 115,书三 3)。约柜自从亚比拿达家中抬出来时,是放在新车上,用牛运送。这本是非利士人的办法,不是神所定规的方法,(撒上六 2 712,七 1 2,撒下六 3)。当约柜到了拿艮的禾场,因为牛失前蹄,亚比拿达的儿子乌撒Uzza(意力量),就伸手扶住约柜,不让它倾倒损坏。依人看来,这种热心的服事,堪称美好,无可指责。但是不合神的旨意,乌撒此举已使约柜失去了分别为圣的见证,以致神向他动怒。因这错误,(吕振中译作冒失),击杀他而死在约柜旁,连大卫也因此事心里愁烦惧怕起来,就称那地方为毗列撕乌撒Perez~Uzzah,意思是乌撒的干犯,(撒下六 68,代上十三 712),乃为后人之鉴戒。神不但对人擅自手扶约柜,严厉刑罚,即使眼目随意观看亦所不容。比如伯示麦人曾因擅观约柜,就被击杀七千人,(撒上六 19)。这种事情的发生,是人常难以料及的。今日我们信徒在事奉神的圣工上,能不时刻儆醒自守,注意凡事按祂旨意命规而行。岂可再有乌撒的手,轻举妄动随意行事呢!──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撒下六6~10由于拉车的牛晃动而乌撒要抓住约柜,从人的角度来看,并无过错。但却是违背了神的话语(415)。神并不需要人的保护,出于人意的轻举妄动反而违背神的旨意。做神的事时,不要先考虑人想法和原则,而是要遵行神的旨意(64;提后315~17)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7「神耶和华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他就死在神的约柜旁。」

         “错误”。更可作:不敬。――《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不晓得律法的要求,用车子运送约柜,以致发生悲剧;至于乌撒,本应对抬约柜的规条相当熟悉,竟也触犯禁例,藐视神的圣洁,因而招来神的惩罚。――《串珠圣经注释》

         神耶和华……发怒:神向侵害神“圣洁”的人急速降下死亡的刑罚,但凡相信耶稣基督代赎之恩的信徒,无论谁都可以进到圣洁的神的宝座前(911~28)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乌撒「伸手扶住神的约柜」(6),完全是好心帮助神,但做的却是神所禁止的事。因为律法明明地规定:只有亚伦的后代祭司才可以触摸约柜,其他的人「不可摸圣物,免得他们死亡」(民四15)。「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十六7),神「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7),是因为他里面没有敬畏的心。每当神的国度开始复兴的时候,也是容易被仇敌掺杂的时候;因此,百姓尤其要注意「照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的谨守遵行,不可偏离左右」(申五32),才能归神「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我们常常以为人若不「伸手扶住神的约柜」,约柜就要掉在地上了。但约柜是神自己的见证,神若不允许,它绝不会掉下去;即使牛车翻了,神自己也会伸手扶住;甚至约柜落在非利士手中,也能自己照顾自己。在我们事奉神的路上,也常常看见「约柜」似乎要倾倒的时候;只有不认识神的人,才会下意识地伸出肉体的手去帮神的忙。如果我们用不顺服的方法来顺服神、用不敬畏的态度来敬畏神、倚靠肉体来治死肉体,结果都不蒙悦纳。──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神并没有一开始差派先知迦得(撒上二十二5)或拿单(十二1)来阻止大卫用「新车」(3)搬运约柜,而是在最不可能失蹄的「拿艮的禾场」让「牛失前蹄」(7),然后借着击杀乌撒,让大卫、百姓和我们都上了难忘的一课:「神是轻慢不得的」(加六7),事奉越是火热,灵里越要冷静;教会越是兴旺,越要警惕仇敌的掺杂。我们若是只重视外面的热闹,却忽略了真理,越是火热,越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小小的掺杂也会给神的家带来重大的破口。──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错误」:「失误」、「错误」。圣经仅出现一次。此字在亚喀得语中意义是「侮蔑」,亚兰语中意义是「轻率」。

         66 的错误是违背 415 「不可摸圣物,免得他们死亡」的禁令。――《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7乌撒的错误】 处理约柜必须尊重谨慎从事,因它具有危险的本质(和电流一样)。本节译作「错误」(NIV:「不敬」)的字眼,全本旧约只在此出现,但其字根在同源语言中,却有「侮蔑」(亚喀得语)、「轻率」(亚兰语)的意思。──《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六8「大卫因耶和华击杀(原文作闯杀”)乌撒,心里愁烦,就称那地方为毗列斯乌撒,直到今日。」

         “击杀”。突然闯出击杀。“心里愁烦”。或作生气。大卫的怒气不是针对耶和华,而是因为这灾难乃源于他自己的不慎。――《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愁烦”,不是怨怪神,而是自责何以如此不小心。――《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击杀」:原文指「冲破」(520),与「毗列斯」同字根,意思是突然夺去生命。――《串珠圣经注释》

         「心里愁烦」(8),意思是大卫「生自己的气」。「毗列斯·乌撒」(8)字义是「乌撒的违背」。──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击杀(原文是闯杀)」:原文是「强行通过或捣毁」、「攻破」。

         「心里愁烦」:原文是「怒火中烧」、「生气」。参考 455 的自「恨」也是同一个字,意思应该是「生自己的气」。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生神的气」。

         「毗列斯乌撒」:字义是「乌撒的违背」。――《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9「那日,大卫惧怕耶和华,说:耶和华的约柜怎可运到我这里来?

         大卫对神的作为大感困惑,充满惧怕,不敢将约柜运进京城保障。――《串珠圣经注释》

         过去伯示麦人对约柜不敬,被神「击杀了他们七十人」(撒上六19)。现在乌撒也被击杀,大卫就以为神不要约柜进入耶路撒冷,因此「惧怕耶和华」(9),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坏事。──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把约柜运回耶路撒冷是一件美事,但是大卫和以色列人没有按着神的安排来做,结果就把美事做得不美。事奉神的人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以为只要是事奉神、传福音,不管怎么做,神一定会悦纳。但神的工作一定要按照神的方法去做,才能把美事做美,所以神反复叮咛:「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出二十五40)、「要谨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利二十22),一切的事奉都要「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大卫「惧怕」:「害怕」、「敬畏」。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大卫跟神顺遂的关系中,第一件大意外。我们很可能也会因为不断地顺利进展,而失去警醒、忽略应该注意的细节。其实这不算是细节,不久前 撒上 619 才记载伯示麦人对约柜不敬,死了七十人。以目前大卫的能力,是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的。

         ◎我们的信仰中,是否还存有对神的「敬畏」?即使是在大规模的敬拜中,神仍然审判对他的「不敬畏」,神的这个属性,我们是否真正认知了?

         ◎以大卫目前的状况,他只看到乌撒死了,知道神生气,但他应该不确定神为何生气。搞不好还以为神不要进入耶路撒冷,因此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先停止把约柜运入耶路撒冷,这也是人之常情,他对神的「害怕」,也应该是「对神的敬畏」不是某些学者说的「贪生怕死」。

         ◎乌撒之死,让大卫害怕。但是神却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先教大卫「敬畏」,又用俄别以东家的福气教大卫「恩典」。看起来大卫学会了,所以下一段就用正确的方式要来把约柜迎回耶路撒冷。――《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0「于是大卫不肯将耶和华的约柜运进大卫的城,却运到迦特人俄别以东的家中。」

俄别以东」俄别以东一名,是「以东之仆」的意思(以东大概是神祇的名称;参较俄巴底亚=俄别──雅,即「雅()之仆」)。他又称为迦特人。大卫的近卫是由一群迦特军人(雇佣兵?)组成(见十五18),这人可能是其中之一。学者一般相信他家是在耶路撒冷附近,但却没有证据。──《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俄别以东”是基他音(迦特临门;书二一2425)的一个利未人(代上一三13)――《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俄别以东”是“以东的仆人”之意,可能是利未族可拉的遗裔(参代上十五1824)。所以称之为迦特人,或因出生在但或玛拿西半支派的利未城邑迦特临门(书二十一23~25)。也有人说,此人为一非利士人,出生于非利士的城邦迦特,为当年大卫逃亡洗革拉的追随者;后来在犹大落籍。大卫将约柜放在不是以色列人的家中以避神怒。――《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迦特人俄别以东」:为利未人,专职守门(见串13)――《串珠圣经注释》

         「迦特」:可能是指「迦特临门」 2124~26 ,因为代上 1524~25 说俄别以东是利未人,迦特临门是一座利未城市。大卫应该也不会把约柜让一个非利士人保管。

         「俄别以东」:字义是「以东的仆人」。――《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1「耶和华的约柜在迦特人俄别以东家中三个月,耶和华赐福给俄别以东和他的全家。」

         约柜停在俄别以东的家里,耶和华就赐福于他的全家。神的祝福乃是以家为单位,不是以一个人为单位。

         耶和华赐福:(286)这一次由于相同的约柜,神赐福于俄别以东的家。现今,耶稣基督的福音赐给接受的人,咒诅违背神旨意的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迦特」(10)可能指但支派境内的利未城市「迦特·临门」(书二十一24~26 ) 「迦特人俄别·以东」(11)可能是利未人、哥辖族可拉的后裔(代上十五1824)──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俄别·以东明明知道乌撒因扶约柜而被击杀(7),也看到大卫的「惧怕」(9),但他还是欢迎约柜到他家。因着他对神同在的爱慕,「耶和华赐福给俄别·以东和他的全家」(11)──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神是一位善于「教导」(二十二35)的老师,祂先是用击杀乌撒来教导大卫「敬畏」,然后用赐福俄别·以东全家来教大卫「恩典」,让大卫明白不但要有爱神的忠心、事奉的热心,也要根据真理,这样的事奉才能蒙神悦纳。──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撒下六12「有人告诉大卫王说:耶和华因为约柜赐福给俄别以东的家和一切属他的。大卫就去,欢欢喜喜地将神的约柜从俄别以东家中抬到大卫的城里。」

         神不但赐福俄别以东的家,还旁及一切属他的人,可证神怒已息。大卫欢天喜地把约柜迎进大卫城,也就是耶路撒冷。大卫这次不是用车,而是记起教训,用人来抬,又在城里建了一座会幕来安放(代上十五1)――《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神赐福给俄别以东,表示神的忿怒已过,大卫于是欢欢喜喜地将约柜抬进京城。――《串珠圣经注释》

         神不但「因为约柜赐福给俄别·以东的家」(12),还惠及「一切属他的」(12),借着这么大的恩典使大卫认识神的工作法则,向他显明神不但「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出三十四7),也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三十四6),「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第一次搬运约柜的时候,大卫兴师动众、率领三万人前往迎接(1~2),然而乐极生悲、颜面尽失。但神却用恩典让大卫不再沮丧和气馁,而是柔软下来,接受失败的教训,再次迎接约柜。──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诗一百三十4),真正认识恩典的人,不会因着神的恩典而轻慢神的律法,而是更加敬畏神。约柜在俄别·以东的三个月,也是大卫认真查考律法、反省思想,从「惧怕」(9)到「欢欢喜喜」(12)的三个月。因此,当他第二次搬运约柜时,作了更仔细的预备(代上十五11~15),严格照着神的吩咐去行,不再用车,而是用利未人来抬,又建了一座会幕来安放约柜(代上十五1~2)──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欢欢喜喜地」:「喜悦」、「欢乐」、「高兴」。

         68~9 中大卫是生气、害怕,到这时候他就是用「欢喜快乐」的态度来搬运约柜了。我们可想而知大卫在这三个月中应该是深切反省,重新拟定计划,又看到神赐福给俄别以东,所以他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抬到」大卫的城里: 代上 151~3 说明大卫改用合乎律法记载之人力扛抬方式搬运约柜。――《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2~23大卫试图第二次搬运约柜:大卫第一次搬运约柜失败的3个月后(11),决定再次计划搬运约柜:①明白了第一次搬运工作失败的原因(代上1521213);②听到存放约柜的俄别以东家受大祝福的消息(12)。因此大卫自我反省第一次搬运工作失败,谦虚地遵行神所定下的规则而成功地把约柜安置在耶路撒冷。通过大卫不顾自己体面尽情跳舞,举行大型庆祝宴会的情景我们可以明白这搬运约柜的工作是多么重要的大事(13~19),约柜像征神的同在(2节;出2522306),大卫把万军之耶和华视为自己王国的真正统治者。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13「抬耶和华约柜的人走了六步,大卫就献牛与肥羊为祭。」

         大卫第二次尝试把约柜运到耶路撒冷的时候,是按指定的方法来运送(比较六3)――《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代上》十五26说,抬约柜的是利未人。大卫在抬约柜的走了六步,平安无事,证明神怒已止,并喜悦此举,所以他立刻献上牛羊为祭。约柜运到终点,又再献祭(17)――《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走了六步」:大概作为试验,看神是否准许约柜前去。

          「就献牛与肥羊为祭」:作为运送约柜行程的开始,表示分别为圣,以及感恩(参代上1526)――《串珠圣经注释》

         抬耶和华约柜的人:指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并利未人乌列,亚帅雅,约珥,示玛雅,以列,亚米拿达等8(代上1511)。走了六步:大卫一看,抬约柜的利未人安全地踏上前六步,就知道神允许搬运约柜之事,就献上七只公牛和公羊为祭物。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这次抬约柜的是利未人(代上十五26)。抬约柜的走了六步,平安无事,证明「神赐恩与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代上十五26),所以大卫立刻献祭感恩。「走了六步」(13)就停下来,可能是因为第七日是安息的日子(创二2)──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走了六步」:不是「每走六步」,而是开始抬了六步,大卫确定利未人扛抬是蒙神悦纳的,就献祭给神。 代上 1526 记载利未人的献祭与大卫的献祭并不冲突,应该是两个不同来源的献祭。

         ◎「六」这个数字比较奇怪,通常以色列人是以「七」当成完整的数字。可能大卫是故意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来表明「神只要在正确的方式下愿意移动到耶路撒冷,即使没有走到一个里程碑,大卫都真心感谢」。――《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3六步献祭一次】亚述王亚述巴尼帕将玛尔杜克的神像归还到巴比伦时(主前七世纪),沿途每隔两哩便献上肥牛一次(亚述城到巴比伦之间约有250)。大卫半哩路所献的祭,数目就与亚述巴尼帕的相同了。经文并无说明祭坛是什么,游行的时间有多长。译作「牛」的字眼是个统称,公牛母牛都包括在内。摩西五经的礼仪指令之中,并没有「肥牛犊」的类别(和合本:「肥羊」)。一般假定这时牲畜受特别的喂饲娇养,好使其肉嫩滑。经文没有说明这是何种祭礼。──《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六14「大卫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华面前极力跳舞。」

         细麻布的以弗得」以弗得虽然是祭司服装,大卫却不一定是扮演祭司角色主持其事。他可能是以恳求者的身分来到主前,和一般崇拜者一样,而不是以祭司的身分「献祭」(见下文第17节的注释)──《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细麻布的以弗得”。一种无袖的祭司服饰,衣襟长至臀部,祭司在坛前供职时穿。参看撒母耳记上二章18节的脚注。――《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细麻布的以弗得乃祭司的服饰,大概像撒母耳童年所穿(撒上二18)。“跳舞”指以色列人的宗教舞蹈,跳者多为女性(出十五20;士十一34;二十一21;撒上十八6)――《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细麻布的以弗得」:祭司穿在外面的无袖短袍,但这种服饰并非祭司专有(参士827)

          大概大卫极力跳舞时,衣袍掀起,米甲认为他有失君王体统,所以轻视他(20)――《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穿的细麻布的以弗得,可看成是参于特殊的宗教仪式时所穿的礼服。还未达到祭司的适当年龄时撒母耳也穿过细麻布的以弗得(撒上218)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大卫把他的王袍放在一边,只穿了一件祭司的「细麻布的以弗得」(14),表明他作为祭司国度的君王,愿意自卑成为一个事奉神的人。──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在耶和华面前极力跳舞」(14),是抒发对神的感恩和赞美,是古代中东人自然的表达方式,与现代人自我陶醉的舞蹈狂欢不是一回事,而是「神上升,有喊声相送;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诗篇四十七5)──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细麻布的以弗得」:指的应该是「祭司的衣物」。此处指的应该是比较不正式礼服如同撒母耳穿的 撒上 218

         「极力跳舞」:「全力旋转、舞蹈」。――《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4古时之舞蹈】古代跳舞的证据大部分都和祭仪有关,但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史料,却经常描绘为提供娱乐而跳舞的人。节期时的舞蹈大概与现代的土风舞相同,一组人以互相配合的舞步演出。其他时间的舞蹈则比较接近芭蕾舞,演出戏剧或其中一幕。单独演出的,有包括旋转、蹲伏、踊跃、蹦跳等的舞蹈,亦有类似现代体操的特技舞步。舞者有时穿着极少的衣物,有时甚至裸体。在祭仪中除了专业跳舞的人外,参与的公务人员(祭司或政府官员)有时亦会跳舞。某个赫人仪式指明王后亦须参与。但现有史籍却没有君王跳舞的例证。──《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syncBible ref=撒下6:14>

【撒下六14  大卫一身的衣着有何特别的含意?】大卫穿着祭司的外袍、细麻布的以弗得,可能因为那是宗教庆典。――《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下六15「这样,大卫和以色列的全家欢呼吹角,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

吹角」本段所指的号角是公绵羊的角。羊角能够吹奏好几个不同的音调,但却不能奏出旋律。因此它的主要用途是在崇拜或战事中传送信号。这乐器独特的外形,是把羊角在热水中浸软,把它扭曲压扁造成的。──《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欢呼:欢呼之声”“送上掌声”之意。这时所唱的歌,推测是诗篇97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吹角」:吹奏公绵羊角作成的乐器。――《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6「耶和华的约柜进了大卫城的时候,扫罗的女儿米甲从窗户里观看,见大卫王在耶和华面前踊跃跳舞,心里就轻视他。」

         “跳舞”。直译作:旋转。――《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当约柜顺利地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大卫和百姓都一同喜乐,但「扫罗的女儿米甲」(16)所关心的却是大卫是否合乎作王的体统,毫无神同在的喜乐。──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圣经不再把米甲叫做「大卫的妻米甲」(撒上十九11),只称她为「扫罗的女儿米甲」(162023),可能因为米甲已经再嫁,大卫把她要回来(14~16),虽然只是打了律法的擦边球(申二十四1~4),但也不蒙神喜悦。──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很难想象大卫在此是尽全力的跳着舞蹈来敬拜神,甚至米甲看了都觉得大卫不像个国君,我们敬拜神时是否能像大卫这样,真心谦卑、不顾形像?

         「踊跃跳舞」:字义是「跳跃跳舞」、「轻快活泼跳舞」。当代跳舞大部分都和祭仪有关,但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典籍,也曾提及为提供娱乐而跳舞的人。当代跳舞的舞者常常穿着很少的衣物,有时甚至裸体跳舞。在宗教仪式中除了专业跳舞的人外,参与祭司或政府官员有时也会参与舞蹈。甚至有一个赫人仪式指明王后也要参与跳舞。但现有典籍并没有君王参与宗教跳舞的例子。

         此处用「扫罗的女儿」而不用「大卫的妻子」来称呼米甲,似乎表明米甲在此是继承扫罗家族的王权观念,而不是大卫的「牧者观念」。――《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7「众人将耶和华的约柜请进去,安放在所预备的地方,就是在大卫所搭的帐幕里。大卫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

燔祭、平安祭」燔祭通常与祈求有关,要完全烧在坛上(见:利一3~4的注释)。平安祭是团体性的筵席的基础,典型用于条约和盟约的确立典礼。进一步资料,可参看:撒母耳记上十8;出埃及记二十四5;利未记三1~5节的注释。平安祭也在登基典礼(撒上十一)和圣殿奉献典礼中出现。约柜的安置仪式可能还与登基庆典同时举行。参看下一个注释。──《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大卫有权这样做,因为他是王(比较王上八62~65)――《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献燔祭和平安祭:(代上16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请进去」:「带进来」。

         「大卫所搭的帐幕」:应该不是「会幕」,而是一个暂时预备的地方。

         「燔祭」:是一种把祭物全部燃烧献给神的祭。

         「平安祭」:部份祭肉焚烧献给神,部份祭肉由祭司和献祭者分享的祭礼。――《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7为约柜搭帐幕】经文并没有将这帐幕形容为会幕或圣幕,这两个是西乃山所制定之圣所的专有名称。迦南的宗教文献亦提过作为神明居所的帐幕。考古学家在亭拿找到主前十二世纪一个米甸庙帐的遗迹,这帐棚也是幕幔挂在柱子上的形式。设计相仿的活动建筑(幔子悬于镶金的柱子或横梁之上),早在主前第三千年纪中叶已经在埃及使用,圣用俗用的都有。──《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六17登基庆典】杜库提宁努他一世(主前十二世纪)年间的亚述文献,形容君王在登基节期时脱去王袍,在神明面前谦卑祈祷,然后重新登基,接受祝福。接着是列队向宝座游行,以接受大臣所献的效忠礼物作结。大卫的庆典与之相似是显而易见的。本段所庆祝的是耶和华的登基。大卫脱下王袍,以普通祈求者的身分,领队向觐见室(帐幕)游行,接着献上祈求和效忠的祭。根据第21节,更可以推断这典礼同时重新认可大卫被立为王。亚述文献又保存了几个建立王城的记录(亚述纳瑟帕、撒珥根、西拿基立、以撒哈顿)。这些记录描述神像搬运入城,同时举行献祭和宴会(又有音乐),将大量饮食分派给百姓。──《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syncBible ref=撒下6:17>

【撒下六17  大卫的献祭方式是怎样的?】只有祭司可以将祭物献在祭坛上。利未记说,凡是在礼仪上洁净之人,可以协助祭司献祭(参书35;撒上2026的注释)。大卫献祭时可能有祭司在旁协助,后来所罗门也是照样做的(参王上862~65)。──《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下六17~19举行约柜奉献仪式大卫平安无事地搬运约柜,并且举行献祭仪式:①献上燔祭和平安祭(17节;代上161);②祝福百姓(18节;代上162);③把饼,肉,葡萄饼分给所有参加的人(19a节;代上163);④利未人亚萨之外又设立9人演奏乐器(代上164~6);⑤大卫以诗歌感谢神(代上1637~42);⑥毕会——大卫和所有百姓各回各家(19b)。大卫的这种奉献仪式的规模与40年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的圣殿奉献仪式(王上81~66)相媲美,是全国性的,尽心尽意的,像征着把神奉为真正的统治者。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18「大卫献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万军之耶和华的名给民祝福,」

         万军之……祝福:突出了神政王国的统治和所担负的中保的地位。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18给百姓祝福】初民相信祝福自有能力,使之能以成就(咒诅亦然)。祝福通常是在人参加过仪式,离开神殿时由祭司给予的。一句古代近东召请神明赐下看顾和平安的惯用语句,经常出现在乌加列和亚喀得的问安中。此外,西乃半岛北部的孔蒂拉特阿吉鲁,又发现了一个主前九世纪的大型坛子,上面用希伯来文字漆上了「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的话。──《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六19「并且分给以色列众人,无论男女,每人一个饼,一块肉,一个葡萄饼。众人就各回各家去了。」

         “一块肉、一个葡萄饼”。更可作:一颗枣,一块葡萄干。――《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一块「肉」:原文意义不详,有人认为是「枣饼」。

         「葡萄饼」:这种葡萄饼常常用于献祭的宴席上,此字圣经只出现四次撒下 619  代上 163  25  31

         ◎当大卫给神足够的尊重时,基本上整个移动约柜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每个参与活动的人都获得食物作为礼物。――《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19给百姓的礼物】这里所说的饼,是烘制时打过孔的辫状环形面包。「枣饼」(和合本:「肉」)是传统的翻译;这字只在本段出现,意思不明。译作「葡萄饼」的美食可以是用任何干果制成。何西阿书三1指明用的是葡萄干,但本节并没有提供这一类数据。它应该是整个压成方块或球状的干果。──《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六20「大卫回家要给眷属祝福;扫罗的女儿米甲出来迎接他,说:以色列王今日在臣仆的婢女眼前露体,如同一个轻贱人无耻露体一样,有好大的荣耀啊!

         米甲讽刺地责备大卫不该用一种(她认为)不合君王体统的方式,与百姓一起庆祝。“露体”。大卫只穿以弗得(14),而不是穿上他的王服。――《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米甲讥讽大卫轻贱的原因见14节注。――《串珠圣经注释》

         轻贱人:有“无价值的人”,“无用武之地的人”之意。米甲把跳舞视为轻贱的,无廉耻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露体」(20)原文是「自我揭露」。大卫脱去王服,穿着以弗得跳舞,米甲认为这样有失庄重,所以尖酸刻薄地挖苦大卫。──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眷属」:「家族」、「同一家的人」。

         「臣仆的婢女」:「奴隶的女奴」、「仆人的女奴」,意思是「最卑下的女奴」。

         「露体」:原文是「自我揭露」,大卫应该是脱去王服,穿着轻便的以弗得跳舞,米甲认为这样有失庄重。

         ◎米甲用很尖酸的话挖苦大卫,可能她真的觉得君王应该高高在上,不应该做一堆「低贱」的事情,而大卫却认为自己可以为正确的事情低贱。这个差异,应该是大卫离开扫罗之后导致的。大卫离开扫罗之后装疯卖傻还四处逃命,米甲应该都没有离开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圈,所以她无法接受「庶民的大卫」。

         「轻贱人」:原文是「空虚的」、「无用的」。――《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20米甲不满之处】经文在第16节说米甲看见大卫所做的事(见六14~21的注释)就轻视他,但要等到本节才解释得罪了她的是什么。米甲不满之处不在有损威严的举止,而在大卫的衣着。上文已经提出两个理由,解释大卫为何脱下王袍,穿上细麻布的以弗得之简单服饰。若在游行时参加跳舞(见上文六14的注释),他的衣着更可能与其他舞者相同──往往是极少的衣物。此外,这庆典若是类似登基节期(见上文六17的注释),则君王的习例是要扮演一般祈求者的角色。由于米甲将他比作「轻贱人」,前者可能才是她的意思。──《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六20~22米甲轻视大卫(16),并且出言讽刺。在她心目中,一国之君怎可像贱仆穿这种“露体”的衣服,在大众前踊跳,有失身分和体面!“露体”指除下庄严王服,着细麻衣的以弗得(14)。大卫的答复是:他还卑微得不够,因为在耶和华面前他实在算不得什么,神却提拔他作了以色列人的君王。为了荣耀神,他愿意忍受更大更多的讪笑。他相信他会得到臣民的尊敬(22)――《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撒下六20~23大卫和妻子米甲之间发生的关于“跳舞的争论”,米甲把跳舞视为轻贱的世俗之物,大卫却认为通过孩子般的舞来把感谢和赞美献给神是神所喜悦的。内心的动机很重要,跳舞和歌可以成为世俗的,也可成为圣洁的行为(18341914)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21「大卫对米甲说:这是在耶和华面前;耶和华已拣选我,废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立我作耶和华民以色列的君,所以我必在耶和华面前跳舞。」

         我必在耶和华面前跳舞:大卫不顾王的尊严和体统高兴地跳起舞赞美神,表现了他纯真的信仰。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六21~22大卫针对米甲的讥笑,指出他虽卑微,但他作王乃出于神的拣选,他不介意米甲的批评,因为百姓明白他跳舞的举动乃出于对神的虔诚,只会尊敬他。――《串珠圣经注释》

         621~22 中大卫解释自己这样的行动并非故意在低下的人面前贬低自己,而是在神面前自居卑微,而且他要追求在神面前能够更自居卑微。我们能像大卫这样愿意为神放弃自己的自尊吗?其实我们会真心尊重谦卑的领导者,但当我们在领导地位时,能够真心谦卑吗?――《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22「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为轻贱。你所说的那些婢女,她们倒要尊敬我。

         大卫愿意谦逊地降卑,因为他知道耶和华会高举这样的人(撒上二78;比较太二三12)――《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诗一百三十二13)而喜乐,当他兴奋地「回家要给眷属祝福」(20)的时候,面临的却是米甲的讥讽。米甲所爱上的是「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上十八7)的英雄,所「轻视」(16)的是自甘「卑微」(22)的大卫;米甲所看重的是上流社会的体面,大卫所看重的却是「为耶和华寻得所在」(诗一百三十二5)。大卫与米甲重婚(13),不管是因为爱情、还是为了巩固王位,现在都被这一盆冷水浇醒了。──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卑微」:「显得微不足道」、「极为不重要」、「无足轻重」。

         看为「轻贱」:「卑微的」、「低下」。――《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下六23「扫罗的女儿米甲,直到死日,没有生养儿女。」

         耶和华谴责米甲,使她受到不孕的羞辱。――《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米甲终生无所出,可能是大卫见她轻看自己,不再与她同房;也可能是神对她的惩罚。――《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可能自此疏远米甲,或米甲受到神的惩罚,以致终生不育。――《串珠圣经注释》

         米甲没有生养儿女的原因,学者们推断是:①大卫厌烦与他同寝;②神对米甲降下不孕的惩罚。――《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照着人的想法,如果大卫与米甲的儿子将来作王,一面继承了大卫、一面又继承了扫罗,可以让大卫的王权更加巩固。但神既已废弃了扫罗(15),就让「扫罗的女儿米甲」(23)不能生育(《犹太古史》卷7589节指出,米甲之前与帕铁生了5个孩子)。因为神绝不倚靠人的方式,让荣耀归于人;而要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卫的家和国在祂面前「永远坚立、直到永远」(16),使荣耀归于神。──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米甲没有生养儿女,可能是被神处罚,也有可能仅仅是跟大卫之间夫妻关系破裂,导致无法生育。不过不管是怎样的理由,作者应该也无从得知,仅知道米甲没有生育。

         ◎在当时的环境中,或许大卫与米甲生下儿子当作王子,是对分裂的南北两国最好的下一代君王,也可以让大卫的王权巩固。但是显然神没有打算让扫罗的后裔当王。――《蔡哲民查经资料》

 

【思想问题( 6)

1 将约柜搬到耶路撒冷原本是神所喜悦的事,然而人的错误却导致悲剧产生,你会怎样讨神的欢心,避免违背祂的心意呢?

 2 米甲对大卫的轻视及大卫对耶和华的谦卑给你什么教训呢?许多不信主的人说:「信耶稣是好事,但不宜太沈迷。」你对此有何感想?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