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母耳记下第四章拾穗

 

【撒下四1「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听见押尼珥死在希伯仑,手就发软,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

         “手就发软”。即失去他的勇气。――《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押尼珥一死,伊施波设顿失依凭,他的从众也人心涣散。其中二人随后且刺杀他们一度拥戴之王,向大卫邀功(5~8)――《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押尼珥是伊施波设王朝的柱石,对王朝的存亡举足轻重,难怪伊施波设与以色列众人听闻他的死讯后感到手足无措。――《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押尼珥被杀的消息足以使以色列人大大地恐慌 。对于把所有一切都寄望于一个英雄身上的古代国家来说,那人物的突然死亡,尤其不是自然死亡或病死,而是死于非命,肯定会把全国推向混乱之中。本书作者以“手就发软”一词表现押尼珥之死和由此引起的以色列的混乱。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押尼珥与大卫立约(12),表面上能帮助大卫顺利地登上以色列的宝座,成全神的旨意(18)。但正如撒但主动要为神成就国度的计划、许诺把「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太四8)都赐给主耶稣一样,这些事的动机、方法和目的都不是行在神的旨意里,而是行在人的诡诈里,背后更是仇敌的诡计;即使表面上成功了,实际上也是失败的。因此,神伸出手来干预,允许「押尼珥死在希伯仑」,让人的筹算和仇敌的诡计功亏一篑。──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神干预的结果,使「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表面上是在大卫和北方十一个支派之间造成了重大的裂痕,给大卫登上宝座的道路带来了更大的障碍。但恰恰是这样,才显出神的作为,因为「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显然押尼珥虽死,以色列众人的人心也归向大卫,但伊施波设并没有打算放弃王位。――《蔡哲民查经资料》

  手就发软。押尼珥一死,伊施波设的力量就没有了,并且这位王知道他的事业注定失败了。以色列人也都惊惶,因为押尼珥一直是实力掌权人。他们明白除掉伊施波设由大卫来接管国家现在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了。──《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1~12伊施波设之死。以色列的猛将押尼珥被约押杀害之后(327),逐渐削弱下去的扫罗王朝(31)如同失去支柱的房子一样开始摇摆起来。因此扫罗王朝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这种势态尽管是预料之中的事,但事件的展开得太突然太意外了。本章重新提及111~16等描述过的大卫伟大的信仰人格,表明大卫配为以色列的王(51~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四2「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有两个军长:一名巴拿,一名利甲,是便雅悯支派、比录人临门的儿子。比录也属便雅悯。」

         「军长」:字义是「军事将领」。当时的军队可能是一种佣兵制度。

         「巴拿」:字义是「忧伤痛苦」。

         「利甲」:字义是「骑师」。

         「比录」:字义是「多井之地」。 917 记载比录用欺骗的手段与约书亚立约,是属于基遍的四个城市之一。

         「临门」:字义是「石榴树」。――《蔡哲民查经资料》

  军。希伯来文是gedudim,“抢劫队”(见撒下322)

  比录人。比录是基遍的一座城(917),分配给了便雅悯支派(1825)。一般认为是在el-Bīreh附近,在耶路撒冷以北约10英里(16公里)。──《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2~3这是下文5节起的导言。

          「比录」:原为基遍城邑(917),后归便雅悯支派。(1825)

          「基他音」:亦为便雅悯人村落,比录人以前逃到这里大概是因扫罗杀基遍人之故(211~14)――《串珠圣经注释》

         介绍了叛乱事件(5~12)主角巴拿和利甲的身份和血统。军长意指“军队司令官”,这里的军长指“一群人的头目”,出身便雅悯支派。他们推翻扫罗王朝,成为背叛和叛逆的先锋,是因为他们沉迷于自私的权利欲。比录是属于便雅悯支派的人。据说比录人基他音避难是为了逃脱扫罗王朝的合法继承人米非波设。但他还未成年,而且是瘸腿的(913),因此不能接继王位。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四3「比录人早先逃到基他音,在那里寄居,直到今日。」

         「比录人早先逃到基他音,在那里寄居,直到今日。」

比录、基他音」学者一般认为比录在基非拉以北,伯特利/艾城一带,大概是今日的比雷或内比桑威珥。这是欺骗约书亚的基遍诸城之一(见:书九)。本节记载在当地居住的希未人逃到基他音(位置不明),便雅悯人显然成为比录的惟一居民。──《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基他音」:字义是「两个酒醡」。比录人逃跑的原因,可能跟撒下 211~2 所记载扫罗违约杀死基遍人有关。――《蔡哲民查经资料》

  基他音。字面意义是“两个迦特”或“两个酒”。基他音的确切地点不知。便雅悯人从被掳到巴比伦归来之后住在这座城里(1133)。比录人逃走可能发生在扫罗残忍地攻击基遍人的时候(撒下2112)。如果是那种情况的话,那么基他音可能就在扫罗统治地区之外的某个地方。──《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4「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有一个儿子,名叫米非波设,是瘸腿的。扫罗和约拿单死亡的消息从耶斯列传到的时候,他才五岁。他乳母抱着他逃跑,因为跑得太急,孩子掉在地上,腿就瘸了。」

         “耶斯列”。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开战的平原(撒上二九111)。关于“米非波设”的名字,参看历代志上八章34节的脚注。他的事迹续载于撒母耳记下第九章。他因为瘸腿而失去做王的资格。――《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本节为9章记述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的伏笔。“米非波设”原义为“羞辱者”(比较二8)。他又名“米力巴力”(代上八34),义为“与巴力争辩”。――《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有关米非波设的事迹见9章。本节大概表明伊施波设身亡后,扫罗唯一可承继王位的儿子就是瘸腿的米非波设了。――《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特地提到「米非波设」,表明即使杀了「伊施波设」(1),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将来也可能被人当作傀儡来继承王位。因此,下一个被杀的,可能就是「米非波设」。──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米非波设」的意思是「终结偶像」,原名「米力巴力」(代上八34;九40),后来为了避免用「巴力」,改为「波设」。──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米非波设」:字义是「终结偶像」, 代上 834  940 称呼为「米力巴力」,应该历代志上保存的是原名,后来为了避免用「巴力」将之改为「波设」。 撒下 218 有另外一个「米非波设」是扫罗和利斯巴生的。

         ◎当时的国王主要工作就是率领军队打仗,因此瘸腿变成一个重大缺陷,让米非波设无法继承王位。扫罗的后裔中,强壮有能力的打仗去世了(如约拿单),剩下的一个瘸腿,一个软弱(大将军押尼珥死了就慌张),显然是无以为继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有一个儿子是瘸腿的。叙述到这里似乎有一个中断。之所以介绍关于约拿单的这个儿子的事件,是因为要说明扫罗家在那个时候由于伊施波设的死几乎要灭绝了。约拿单的儿子似乎是唯一的另一个王位继承人了。──《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4米非波设所受的伤】圣经虽然没有澄清细节,学者一般相信扫罗在基利波山之役阵亡之后,非利士人得以控制整个中部地区。若然,非利士人很可能会洗劫扫罗的首都基比亚。这样就能解释扫罗家急于逃难,以致米非波设受伤的理由。米非波设若是颈骨或脊椎受伤就会下身麻痹,但情况可能没有这么严重。腿骨或是脚踝骨折没有得到适当的接合或治疗,也能使他瘸腿。使用夹版的正骨术自古已有,但穿破性骨折则通常无可挽救。──《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syncBible ref=撒下4:4>

【撒下四4  米非波设是个怎样的人?】有关米非波设的其余事迹,可参阅9章;1614192430节。――《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下四5「一日,比录人临门的两个儿子利甲和巴拿出去,约在午热的时候,到了伊施波设的家,伊施波设正睡午觉。」

午觉」在近东的半干旱气候中,日间最炎热的时分(午饭之后)往往都是用作休息或午睡。──《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正睡午觉:在天气炎热的巴基斯坦地,正午休息或睡觉是正常的事。利甲和巴拿抓住人不会注意的正午休息的机会,图谋暗杀。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午热的时候」(5)原文是「热的时候」。在中东一带,中午是最炎热的时间,人们常常都会休息或「睡午觉」(5)──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午热的时候」:「热的时候」。

         「睡午觉」:在当地午饭之后,是一天最炎热的时间,人们常常都会用来午睡。――《蔡哲民查经资料》

  午觉。他正在午休。这在许多东方国家是一个常见的习惯。──《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5~12恶人的末日:当一个国家在政治或社会处于不安的状态时,经常有只顾自己安全和利益的极度自私的机会主义分子出现。这种现像在押尼珥死后的以色列也出现了,“利甲”和“巴拿”正是这样的人,他们共同设谋杀害死自己的君主伊施波设,并把他的首级带到大卫那里奉给他。结果他们的命运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四6「他们进了房子,假作要取麦子,就刺透伊施波设的肚腹逃跑了。」

         他们进入屋子的时候假装“ 取麦子”,大概是为士兵取麦子。――《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假作要取麦子:这里的麦子指军粮,也许他们经常为取军人食用的麦随时出入王的仓库,就以此为借口侵入了王宫。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取麦子」(6)可能是从粮库取军粮。──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他们」进了房子:原文是「阴性」,意义是「她们」。

         46 的原文有点难解释,直译是「她们进了房子,要取麦子,刺透伊施波设的肚腹利甲和他哥哥巴拿就逃跑了」。另外七十士译本作「房屋守门的在筛麦子,她(女性)困倦睡着了,利甲和他的兄弟巴拿就暗暗进去」。两种版本都有圣经翻译学者拥护。

         46 是整个事件的简要说明, 47 则是事件的完整描述。――《蔡哲民查经资料》

  取麦子。这部分的叙述在各种版本中的解释各异。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解释为:“看那,这家的守门人[女性]扬净了麦子,并且她打盹睡着了。”拉丁文武加大译本也把过失归给了守门的妇人。亚兰文译本根本没提到麦子。──《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6王宫中的麦子】谷仓在君王住所附近虽然不难引证,此处经文却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抄本异文,描述一位女性守卫在收取麦子之后,倦极而睡。──《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撒下四7「他们进房子的时候,伊施波设正在卧房里躺在床上。他们将他杀死,割了他的首级,拿着首级在亚拉巴走了一夜,」

         “亚拉巴”。(比较二29)――《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在亚拉巴走了一夜:从玛哈念到希伯仑大约相隔95km,利甲和巴拿暗杀伊施波设是正午之后。他们逃跑,直到第二天早晨,连续走了近20小时,才到达了希伯仑。他们以相当于1小时约5km速度,没有休息地一直走过来的,我们只能为行恶之人叹息(313~18)。因他们决不能逃脱神的惩罚(1412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亚拉巴」(7)指约旦河谷到死海的旷野地带。从玛哈念到希伯仑将近100公里,利甲和巴拿从中午开始不停地「在亚拉巴走了一夜」(7),大约第二天上午到达希伯仑,表明他们邀功请赏的心情非常迫切。──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亚拉巴」:「沙漠旷野」、「干草原」,指的是约旦河谷到死海的干旱地区。连夜走这条路是为了避免遇到人。――《蔡哲民查经资料》

  拿着他的首级。他们的目的是要把首级带给大卫,作为伊施波设已死的确据。因为伊施波设是在中午被杀的(5),所以刺客们必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他的首级带走的。要是他们就这样在大白天带着首级走的话,可能是把首级装在一个麦袋里的(6)

  经过平原。即,经过亚拉巴,或约但河流域。──《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8「将伊施波设的首级拿到希伯仑见大卫王,说:王的仇敌扫罗,曾寻索王的性命。看哪,这是他儿子伊施波设的首级,耶和华今日为我主我王,在扫罗和他后裔的身上报了仇。

         「耶和华今日 ...... 报了仇」:两位军长声称他们弑君的举动是奉神的谕旨。――《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中利甲和巴拿强调“伊施波设是扫罗之子”的事为了使大卫回想起当年从扫罗受过的威胁,使他掀起对扫罗的敌对心和复仇之心,因此他们期待大卫会称赞他们并赏赐他们。但事情却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12)。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完全以世界为中心的人对人和事的判断与以神为中心的人对人和事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属肉体的人都喜欢「替天行道」,用属灵的外表来掩盖里面的肉体,正如这两个凶手声称他们的谋杀是「耶和华今日为我主我王在扫罗和他后裔的身上报了仇」(8)。这是在押尼珥之后,仇敌继续制造试探的机会,要用不合神心意的方法,把大卫推上宝座。──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大卫登上以色列的宝座是神的命定,但应该出于神的手,而不是人的手,更不能是撒但的手。撒但这么热心地帮忙,无非是要把美事做得不美:如果大卫靠着谋杀而坐上宝座,就把合神心意的事变成了不合神心意的事,结果大卫作王就成了仇敌的得胜。──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48 说得漂亮,好像这两个人是替天行道,帮神执行了祂的公义。这种时候难免有些机会主义者会冒进,他们心中想得当然是「杀掉新王的敌人,自然会获得新王赏赐,再把理由弄成『天佑我王』,不就毫无破绽?」我们会在紧急的时候做超过公义要求的事情吗?――《蔡哲民查经资料》

  曾寻索王的性命。这两个军长可能在扫罗搜索大卫的军队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他们可能认为在大卫的心中有一种相似的对扫罗和扫罗家的敌意与憎恨的精神,就像扫罗对大卫的精神一样。憎恨通常会招致憎恨,并且一方的苦毒常常遇到另一方的苦毒。

  耶和华报了仇。尊荣神并维护神圣的事业并不是推动这两个刺客的动机。他们刺杀伊施波设是因为他们寻求自己的私利,并不是为了大卫的好处,并且他们说的话目的在于唤起他感谢他们的心,从而他们可以获得丰厚的奖赏。这两个人犯有的罪行应受惩罚而不是奖赏。──《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8~12两名刺客以为杀死伊施波设会得到嘉奖,结果却被处死,而且被砍断手脚的尸体,最后公开示众,彻底地蒙羞。――《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撒下四9「大卫对比录人临门的儿子利甲和他兄弟巴拿说: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我指着 ...... 耶和华起誓」:大卫从个人的经历指证二人说谎,神拯救义人(11),不会枉杀他们。――《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称神为「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9),表明他已经在旷野被追赶的经历中熟悉了神做事的法则,已经学会把「救我性命」的事交托给神,而不是倚靠人的方法。──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救我性命。大卫已经变得十分熟识神和祂公义与正直的道路。耶和华曾屡次介入拯救了大卫的性命,并使他的仇敌苦恼。大卫乐于把复仇留给耶和华(3235;参罗1219;来1030)。他不需要犯罪的人说明他脱离麻烦。──《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9~11神不能恕罪:大卫向利甲和巴拿讲述亚玛力少年的行为(10节;一4~16),宣告他的错误(11)。表明自己现在要执行的刑罚是超越个人和感情,替神执行公义审判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撒下四9~12指出杀君叛国者决不得善终,二军长的死证明大卫并无因敌对者消灭而高兴,反而对大逆不道的事加以制裁。主帅、君主、二军长相继死亡,只余下残废的新主及惊惶的百姓。——《新旧约辅读》

         大卫杀掉变节弑君的二人:表明自己与伊施波设之死无关。――《串珠圣经注释》

 

【撒下四10「从前有人报告我说,扫罗死了,他自以为报好消息,我就拿住他,将他杀在洗革拉,这就作了他报消息的赏赐。」

         看一15及一2注。――《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将他杀在洗革拉」:参考 12~16 的记载。――《蔡哲民查经资料》

  将他杀在。这一子句可以这样译为:“我将他杀在洗革拉,那就是我对他所报消息的赏赐”(见修订标准本;参撒下12~16)。──《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10~11大卫表示扫罗之死虽对他有利,他也不放过自称杀死扫罗并来向他报信的亚玛力少年,何况伊施波设是个没有作恶的义人(11),杀他的二人更应该血债血偿。――《串珠圣经注释》

 

【撒下四11「何况恶人将义人杀在他的床上,我岂不向你们讨流他血的罪、从世上除灭你们呢?

       伊施波设被称为“义人”,因为他未曾因任何恶行或罪行而有罪。他只是在押尼珥的鼓励下,于扫罗死后取得王位。――《撒母耳记下雷氏研读本》

         大卫并没有称伊施波设为「耶和华的受膏者」(14),表明不承认他王位的合法性。但大卫仍然称他为「义人」(11),表明他并没有犯该死的罪。──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大卫和我们一样,都不是完全人。现在好机会第二次出现,虽然大卫很清楚地知道神的旨意,但有多少人能在等候七年多以后,仍然拒绝「万事都互相效力」(罗八28)的诱惑呢?但神并不倚靠人的觉悟、努力或自我克制来成就祂的旨意,而是用祂自己的手来引导我们。押尼珥的死已经让大卫看到:不在神的心意里所做的,不管理由有多么属灵,结果都是枉然。因此,这次他不敢再给仇敌留破口,而是断然拒绝试探、继续等候神。神也常常借着前车之鉴和切肤之痛,让我们经历投机取巧的恶果,渐渐学会不再伸出肉体的手、而是安心等候神。──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义人」:「公义的」、「无罪的」。大卫认为伊施波设是无罪的人,但他没有承认伊施波设是「神的受膏者(类似真命天子)」。――《蔡哲民查经资料》

  义人。这句话并不是有意对伊施波设的道德质量做一个完全的评价,而只是声明这个王的品格没有犯该死的罪。

  讨流他血的罪。大卫向这两个杀人犯提了一个问题。他把他们所做之事的真相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自己可以判断他的决定是对还是错。他们只能有一个答案,就是被定罪—他们有罪该死。公义要求执行死刑,并且被告没什么可自我抗辩的。

  许多人处在大卫的位置都不会像大卫这样思路清楚判断明智。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两个刺客是真正的爱国者,可敬的公民和朋友。实际上是谋杀的行为他们可能解释为公义和必要的行为,是为国家的最好利益而行的。杀人犯本人也盼望并且确实预料他们的行为会被那样解释。但是大卫从外在的伪装看到了内里,正确地探知了他们自私、邪恶的动机。既然谋杀适合他们的个人利益,他们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了。他们假装是大卫的朋友,但是通过背叛他们所侍奉的那个人,他们就证明了自己不配做以色列国的公民。只要形势的变化使大卫处于不利的情形,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杀死他就像他们杀死伊施波设一样。这种人是不能信任的。他们不配活着,并且借着沉默,他们就向国民表明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判决是公正的。

  除灭你们。字面意义是“消灭你们,”或“毁灭你们。”希伯来词ba`ar此处译为“取走,”这里使用的形式是取走邪恶或恶行(191319;等等)。杀人犯的罪行污秽了大地,只有通过流他们血才能补偿,因他们流了无辜之人的血(3533)。──《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11 <syncBible ref=撒下4:11>义人是指伊施波设吗?如何理解?】

    大卫称伊施波设为“义人”。他既是扫罗的儿子,想承袭王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他想作王并不是错,只是生性软弱,不能抵挡不义和罪行。大卫知道他不是统一全以色列的领袖,所以无意杀害他。神既应许将国度赐给大卫,他就深知神必成全自己的应许。

大卫听到伊施波设的死讯,就甚恼怒,他从来没有伤害过扫罗,更认为暗杀乃是懦夫的做法。他想统一以色列,但不想在自己的臣仆与伊施波设的军兵之间,种下永不磨灭的芥蒂。为了表明自己与除灭扫罗王族丝毫无关,于是下令处死杀害伊施波设之人,并将伊施波设的首级厚葬。这时以色列各支派都承认大卫是强大的领导者,立誓向他效忠。毫无疑问,来自非利士人的威胁,加上大卫的军威和成就(参撒上十八7),必定有助于民族的统一。──《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下四12「于是大卫吩咐少年人将他们杀了,砍断他们的手脚,挂在希伯仑的池旁;却将伊施波设的首级,葬在希伯仑,押尼珥的坟墓里。」

         巴拿和利甲不明大体,昧于大局,以为可杀旧主取得大卫的赏识;不知此举适足陷大卫于大不义。他下令把二人杀了,砍断杀人的手和报信的脚,挂在希伯仑的池旁示众,同时厚葬伊施波设(12)

     他处理押尼珥和伊施波设二人被杀事件,手法公正,态度光明磊落,赢得众人赞美,相信他确为神所拣选的人(36;五2)――《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下注释》

         大卫吩咐将二人的手脚挂起来示众,使他人不敢再藉行刺邀功,而伊施波设的首级则礼葬。――《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砍断利甲和巴拿的手脚是为了因为他们用他们的手割下伊施波设的头,又用他们的脚把首级带到希伯仑,大卫向众民告示他们错误的行为(222)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下注解》

         「希伯仑的池旁」,可能是当地最热闹的地方。大卫吩咐将二人的手脚挂起来示众,比在洗革拉惩罚亚玛力少年更加严厉(16),并不是因为杀「义人」(11)比杀「耶和华的受膏者」(14)的罪更大,而是为了杜绝这种罪行再次发生,否则还会有人继续去杀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4)来邀功请赏,那就成了「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一个合神心意的人不能停留在「身正不怕影子斜」上,而是不但身子要正,影子也不能有,完全地活在光中,「无可指摘,诚实无伪」(腓二15);不但自己要持守真理,也不能任凭别人因自己而误会、跌倒,这才是「明光照耀」(腓二15)的见证。── 撒母耳记下综合解读

         「希伯仑的池旁」:这应该是当地最热闹的地方。

         412 大卫对利甲和巴拿惩罚比 115~16 处罚亚玛力人少年还严厉一些。由 411 也可以看出大卫认为「杀无辜者」比「杀耶和华受膏者」最更重。

         ◎在奉承之中,我们还能够分辨善恶吗?――《蔡哲民查经资料》

  挂在池旁。是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所有人都能看见他们的尸体。砍断手脚增加了这两个罪犯的羞耻,并且将他们的尸体在公共池旁悬挂示众使这事广为人知。这种待遇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可怕的警告,说明此类罪行必不蒙赦免。

  伊施波设的首级。作为个人来说,伊施波设已显明了自己没有什么不名誉的罪,没有理由不按照体面的葬礼埋葬。──《SDA圣经注释》

 

撒下四12肢解和曝尸】将刺客的尸首肢解不葬,对他们本人和家族来说,是最大的侮辱和羞耻。通俗观念认为埋葬失当,能够危害死者来生的幸福(见:民三12~13;书八29的注释)。古代近东军队素有将战败敌人的尸首插在刑架上的作法,亚述人视之为心理战术和恐怖手段(可见于其王宫壁画上)。砍断手脚大概是将他们的痛苦延续到来生的意思,但现时仍未有足够有关此举和背后想法的例证,使人有把握地解释其理由。──《旧约圣背景注释──撒母耳记下》

 

【思想问题(4)

 1 伊施波设虽因押尼珥的死大为震惊,似乎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去保护自己的王朝,反而安然的在房子里午睡。这说明了他的什么性格?

 2 利甲和巴拿将刺杀伊施波设看作是神的旨意(8),为要向大卫领功。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会犯上类似的错误,把对自己有利的事美其名为神的旨意?

 3 伊施波设的死与扫罗的死(1)有何异同?你认为大卫的对策是否可取?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