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二十一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还清罪债并消除巨人】 一、扫罗背约杀害基遍人导致三年饥荒(1~5节) 二、基遍人求以七名扫罗子孙献祭赎罪(6~9节) 三、大卫移葬扫罗父子并收敛七人骸骨(10~14节) 四、与非利士人四次争战并杀四个巨人(15~22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下廿一1】「大卫年间有饥荒,一连三年;大卫就求问耶和华。耶和华说:“这饥荒是因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 〔吕振中译〕「当大卫在位的日子闹饥荒,一年过一年、共三年;大卫就寻求朝见永恒主。永恒主说:『扫罗和他的家有杀人流血的罪,因为他杀死了基遍人。」 〔原文字义〕「一连(原文三同字)」年;「基遍」小山丘,多丘陵的。 〔文意注解〕「大卫年间有饥荒,一连三年」:『大卫年间』可能指大卫做王初期,第八章和第九章之间所发生的事情,示每指控大卫「流扫罗全家的血」(撒下十六8),可能就是指这件事(备注:撒下二十一至二十四章是本书附录,未照时间次序记载);『饥荒』指农作物歉收的自然灾害,往往传达神不喜悦的旨意;『一连三年』意指接二连三,长达三年。 「大卫就求问耶和华。耶和华说:这饥荒是因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扫罗…杀死基遍人』别处圣经没有记载这件事,故无从获悉究竟杀了多少基遍人,无论如何,这是违反以色列人和基遍人之间所立的和约(参2节);『他流人血之家』形容扫罗家杀人无数。 〔话中之光〕(一)大卫年间竟然「有饥荒」,而且「一连三年」,这是很不寻常的事情。迦南地并没有适合灌溉的河流,农业的收成基本上倚靠神按时降下秋雨和春雨,因此,丰收还是饥荒,取决于百姓与神的关系是否正常。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谨守遵行神的一切诫命,「耶和华必为你开天上的府库,按时降雨在你的地上。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申二十八12);而百姓若离弃神、拜偶像,「因为你富有的时候,不欢心乐意地事奉耶和华——你的神,所以你必在饥饿、干渴、赤露、缺乏之中事奉耶和华所打发来攻击你的仇敌」(申二十八47~48)。 (二)基遍人的事件发生在扫罗作王的时代,神的管教却到了「大卫年间」才加给百姓。基遍人是不肯顺服的扫罗王杀的,现在却要由合神心意的大卫王来负责。因为这个管教的主要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在大卫建国之初就洁净神的国度、除掉百姓的罪。不管是谁作王,得罪神、亏欠人的都是神的国度,受管教的也都是神的百姓。同样,在教会里,「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十二26)。我们若以为某件事是其他弟兄的问题、前任牧师的责任,因此事不关己、自以为义,就表明我们还没有认识自己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 (三)据推测这饥荒是发生在押沙龙叛乱之前,确认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的生死与否之后发生的事情(参7节;撒下九6)。一方面基遍事件发生在扫罗时代,但奇怪的是神的惩罚却到了大卫的时代才加给他们。但神这样的保留审判包含着如下真理:(1)以色列在神面前不是单一的个体;(2)父亲的过犯影响子孙(参出三十四7);(3)通过惩治,使自己的百姓防止犯罪,具备成熟的信仰(参雅一2~4);(4)人的罪,必然会引来神公义的审判(参传十二14;林后五10)。 (四)大卫不是就向神呼喊说:「这饥荒已经延续了三年,现在求你开恩可怜我们,今年赐给我们丰收罢!」不是的,大卫不是这样祷告,大卫乃是寻求耶和华的面。神对此有什么反应呢?神给大卫坦直的问题以坦直的答复,而大卫也从此摸着了祷告蒙答应的钥匙。扫罗杀了一些基遍人,乃破坏了以色列人与基遍人所立的约。虽然扫罗是为着神大发热心而做的,但他在这事上却是犯了罪。神不容许祂子民破坏这一严肃的誓约,因此便有了矫正的行动。到了第十四节,经上就如此记载:「此后神垂听国民所求的」。大卫已得着祷告蒙答应的钥匙了。 【撒下廿一2】「原来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亚摩利人中所剩的。以色列人曾向他们起誓,不杀灭他们,扫罗却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发热心,想要杀灭他们。大卫王召了他们来,」 〔吕振中译〕「基遍人原来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亚摩利人中剩下来的;以色列人曾经和他们有誓约;扫罗却对以色列人和犹大人生了妒爱热情,想法子要击杀基遍人。大卫王把基遍人召了来,问他们说:」 〔原文字义〕「亚摩利人」山居者;「发热心」嫉妒。 〔文意注解〕「原来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亚摩利人中所剩的」:意指基遍人的来源是迦南七族中的山区居民亚摩利人(参书三10),但也可以泛指居住在山地的迦南人;『所剩的』暗示亚摩利人几乎被灭族。 「以色列人曾向他们起誓,不杀灭他们」:请参阅参书九3~27。 「扫罗却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发热心,想要杀灭他们。大卫王召了他们来」:『发热心』表示扫罗杀死基遍人是为了迎合百姓,而不是单纯因为他个人的憎恶,故此神用饥荒惩罚全民。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人进迦南时,基遍人曾以诡诈的手段与以色列人立约,所以存留下来(书九1~27),但他们一直忠心地事奉神(撒上七1;拉二43;八20)。到了扫罗作王的时候,百姓可能认为基遍人不配承受这约,所以扫罗大发肉体的「热心」(3节),「想要杀灭他们」(3节)来讨好百姓。因此,扫罗并不是一个人犯罪,而是全体百姓都有分(2节),集体违反了与基遍人所立的约(书九15),所以神允许饥荒临到全体百姓身上。 (二)扫罗从未为耶和华发过热心,也很少为百姓发热心,这次竟然发起热心,要背约灭绝基遍人,既然这是出于肉体的热心,全非出于圣灵的感动。有人以为热心比冷淡好,其实不然,问题在所发的热心,究竟是出于神,或是出于自己。一个人的热心如果是出于肉体,后果往往不堪设想,那不只是得罪神,而且贻祸无穷。 【撒下廿一3】「问他们说:“我当为你们怎样行呢?可用什么赎这罪,使你们为耶和华的产业祝福呢?”」 〔吕振中译〕「大卫是这样问基遍人说:『我应当为你们作甚么?我应该用甚么来赎罪,使你们为永恒主的产业〔传统:子民〕祝福呢?』」 〔原文字义〕「产业」财产,地业。 〔文意注解〕「问他们说:我当为你们怎样行呢?」:大卫问基遍人如何才能满足他们怨恨之心。 「可用什么赎这罪,使你们为耶和华的产业祝福呢?」:『赎这罪』意指在这项罪行上得到基遍人的饶恕;『耶和华的产业』意指以色列全民(参申四20)。 〔话中之光〕(一)大卫大概从神的义怒发现了:(1)扫罗的罪就是自己的罪;(2)明白了那饥荒来自神的震怒(参书九19~20);(3)对微不足道的寄居者(基遍人), 神都在垂听他们的祷告的事实(参诗十17~18;雅五4)。 【撒下廿一4】「基遍人回答说:“我们和扫罗与他家的事并不关乎金银,也不要因我们的缘故杀一个以色列人。”大卫说:“你们怎样说,我就为你们怎样行。”」 〔吕振中译〕「基遍人对大卫说:『我们跟扫罗和他家的事并不在乎金银;也不要因我们的缘故在以色列中杀死一个人。』大卫说:『那么你们怎么说,我就为你们怎么作好啦。』」 〔原文字义〕「关乎」与。 〔文意注解〕「基遍人回答说:我们和扫罗与他家的事并不关乎金银」:意指这个冤仇不是赔偿金钱所能解决的。 「也不要因我们的缘故杀一个以色列人」:表示不怪罪其余的以色列人。 「大卫说:你们怎样说,我就为你们怎样行」:大卫请他们提出和解的条件。 【撒下廿一5】「他们对王说:“那从前谋害我们,要灭我们,使我们不得再住以色列境内的人,」 〔吕振中译〕「他们对王说:『从前毁坏我们、谋害我们、要消灭我们、使我们在以色列全境内站不住脚的那人,」 〔原文字义〕「谋害」消耗,用尽;「灭」消灭,灭绝。 〔文意注解〕「他们对王说:那从前谋害我们,要灭我们,使我们不得再住以色列境内的人」:『从前谋害…的人』即指扫罗家。 【撒下廿一6】「现在愿将他的子孙七人交给我们,我们好在耶和华面前,将他们悬挂在耶和华拣选扫罗的基比亚。”王说:“我必交给你们。”」 〔吕振中译〕「现在你要将他的子孙七人交给我们,我们好在永恒主面前把他们正法示众在基遍山永恒主的山上〔传统:在扫罗的基比亚、永恒主所拣选的〕。』王说:『我要交给你们。』」 〔原文字义〕「悬挂」曝晒,脱臼;「基比亚」山谷。 〔文意注解〕「现在愿将他的子孙七人交给我们,我们好在耶和华面前,将他们悬挂在耶和华拣选扫罗的基比亚」:『他的子孙七人』鉴于扫罗家几乎灭族,所以「七人」乃是合理的要求,并且「七」代表完全的数目字;『扫罗的基比亚』即指扫罗作王时的京城(参撒上十五34)。 「王说:我必交给你们」:大卫答应基遍人所提出的条件。 【撒下廿一7】「王因为曾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指着耶和华起誓结盟,就爱惜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不交出来,」 〔吕振中译〕「王因为在他们之间、在大卫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之间、指着永恒主而起誓的约,就顾惜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不交出来,」 〔原文字义〕「约拿单」耶和华已给予;「爱惜」留情,怜惜。 〔文意注解〕「王因为曾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指着耶和华起誓结盟」:『约拿单…结盟』指大卫与约拿单之间订有盟约(参撒上十八3;二十16)。 「就爱惜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不交出来」:大卫恩待米非波设的事详载于撒下九6~11。 〔话中之光〕(一)米非波设可以说是基督徒的写照。我们亦因为堕落而双腿摔坏,残障无助,并被处死(参撒下二十一8~9),我们却因被另一个人所爱而获救。由于约拿单的信实,大卫对他的友爱,使米非波设幸免于死。我们的得救同样不是出于自己的功劳,而是因为另一个人——主耶稣基督的信实。米非波设被接纳成为大卫的家人,并时常与大卫同席吃饭。他摔坏了的脚被藏在君王的桌下,别人看不见他跛脚。基督徒在神的家中,也是这样,我们的罪被遮盖着,让人看不见。主已将我们的跛脚藏在他的桌下。基督徒在基督里成为完全的人,当我们与神同席时,神看不见我们的罪过,因为主的宝血已经遮掩了我们的罪过,这是多么奇妙啊! (二)神在大卫建国之初,就严厉地追讨百姓背约之罪,洁净神的国度。因为大卫的国度存在的根据,就是神在西奈山与百姓所立的圣约:「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因此,大卫从这次管教中体会到了神的心意,不但要谨守与神所立的约、持守与基遍人所立的约,也不能违反他与约拿单所立的约。因为神的百姓与人所立的约,都是在神面前立的,违约不但是亏欠人,更是得罪神。 【撒下廿一8】「却把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给扫罗所生的两个儿子亚摩尼、米非波设,和扫罗女儿米甲的姐姐给米何拉人巴西莱儿子亚得列所生的五个儿子,」 〔吕振中译〕「却把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给扫罗生的两个儿子、亚摩尼、米非波设,和扫罗的女儿米拉〔传统:米甲〕给米何拉人巴西莱的儿子亚得列生的五个儿子、」 〔原文字义〕「爱雅」猎鹰;「利斯巴」铺好的路;「亚摩尼」王宫中的一员;「米甲」有谁能像神;「米何拉」雀跃的;「巴西莱」铁人;「亚得列」神的群众。 〔文意注解〕「却把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给扫罗所生的两个儿子亚摩尼、米非波设」:『利斯巴』是扫罗的妃嫔,押尼珥曾经与她通奸(参撒下三7);『米非波设』与约拿单的儿子同名不同人。 「和扫罗女儿米甲的姐姐给米何拉人巴西莱儿子亚得列所生的五个儿子」:『米甲的姐姐』即扫罗的大女儿米拉(参撒上十四49);『亚得列』扫罗的大女婿(参撒上十八19);『所生的五个儿子』是扫罗的的外孙。 【撒下廿一9】「交在基遍人的手里。基遍人就把他们在耶和华面前,悬挂在山上,这七人就一同死亡。被杀的时候正是收割的日子,就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吕振中译〕「交在基遍人手里;基遍人就在永恒主面前把他们正法示众在山上;这七人就一同倒毙了;他们被杀的时候、正是收割日的起头,开始割大麦的时候。」 〔原文字义〕「动手(原文双字)」第一的,首要的(首字);开始,起初(次字)。 〔文意注解〕「交在基遍人的手里。基遍人就把他们在耶和华面前,悬挂在山上,这七人就一同死亡」:『悬挂在山上』指悬挂在基比亚山上的木架上示众。 「被杀的时候正是收割的日子,就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表征饥荒已过,丰收就在眼前。 【撒下廿一10】「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用麻布在盘石上搭棚,从动手收割的时候,直到天降雨在尸身上的时候,日间不容空中的雀鸟落在尸身上,夜间不让田野的走兽前来糟践。」 〔吕振中译〕「爱雅的女儿利斯巴拿粗麻布为自己铺在盘石上,从开始收割时、直到雨水从天上倾盆而下在尸身上的时候,日间不容空中的飞鸟落在尸身上,夜间不让田野的走兽来蹧践。」 〔原文字义〕「搭棚」摊开,扩展;「糟践」(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用麻布在盘石上搭棚」:『搭棚』是为了保护尸身。 「从动手收割的时候,直到天降雨在尸身上的时候」:防止日晒和雨淋。 「日间不容空中的雀鸟落在尸身上,夜间不让田野的走兽前来糟践」:『落在尸身上…糟践』指防止鸟啄和兽噬。 【撒下廿一11】「有人将扫罗的妃嫔爱雅女儿利斯巴所行的这事告诉大卫。」 〔吕振中译〕「有人将爱雅的女儿利斯巴、就是扫罗的妃嫔、所行的这事、告诉大卫。」 〔原文字义〕「告诉」宣布,报告。 〔文意注解〕「有人将扫罗的妃嫔爱雅女儿利斯巴所行的这事告诉大卫」:『所行的这事』指搭棚保护尸身的事(参10节)。 【撒下廿一12】「大卫就去,从基列雅比人那里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搬了来,是因非利士人从前在基利波杀扫罗,将尸身悬挂在伯珊的街市上,基列雅比人把尸身偷了去。」 〔吕振中译〕「大卫就去,将扫罗的骸骨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从基列雅比的公民那里收取下来;这骸骨是雅比人从伯珊的广场上偷了去的;当非利士人在基利波击杀了扫罗那一天,非利士人将二人的尸身挂在那里的。」 〔原文字义〕「基列」多岩之地;「雅比」干地;「基利波」隆起之地;「伯珊」安静之地。 〔文意注解〕「大卫就去,从基列雅比人那里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搬了来」:『大卫就去』意指大卫差派人去;『骸骨搬了来』他们的骸骨原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参撒下三十一13)。 「是因非利士人从前在基利波杀扫罗,将尸身悬挂在伯珊的街市上,基列雅比人把尸身偷了去」:请参阅撒上三十一10~12。 【撒下廿一13】「大卫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从那里搬了来,又收殓被悬挂七人的骸骨。」 〔吕振中译〕「大卫将扫罗的骸骨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从那里带上来;人又收拾那些被正法示众的人的骸骨;」 〔原文字义〕「收殓」除去,收回。 〔文意注解〕「大卫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从那里搬了来」:请参阅12节。 「又收殓被悬挂七人的骸骨」:指将悬挂的尸身取下来火化后,收集骸骨并将它们安葬。 【撒下廿一14】「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葬在便雅悯的洗拉,在扫罗父亲基士的坟墓里。众人行了王所吩咐的。此后神垂听国民所求的。」 〔吕振中译〕「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埋葬在便雅悯地的洗拉、在扫罗父亲基士的坟墓里。众人行了王所吩咐的;此后上帝就应允了那地所恳求的。」 〔原文字义〕「洗拉」肋骨;「基士」弯曲的。 〔文意注解〕「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葬在便雅悯的洗拉,在扫罗父亲基士的坟墓里」:指将扫罗父子两人的骸骨特别安葬在扫罗父亲基士的坟墓里。 「众人行了王所吩咐的。此后神垂听国民所求的」:如此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神就施恩使以色列人免于饥荒。 〔话中之光〕(一)百姓把一切事情都做对了、一切破口都堵住了,神才「垂听国民所求的」,结束了这次管教。因为神的百姓要「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就不能有罪的掺杂。人与神交通是有条件的,「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因为「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赛五十九2)。因此,神照着祂的应许坚立大卫的国度(七16),首先就要除去拦阻百姓与神交通的罪,祂才能长久地住在百姓中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祂得着;因为我们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悦的事」(约壹三21~22)。 【撒下廿一15】「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打仗,大卫带领仆人下去,与非利士人接战,大卫就疲乏了,」 〔吕振中译〕「非利士人跟以色列人又有战事;大卫和仆人一同下去,跟非利士人交战;大卫觉得疲乏无力,」 〔原文字义〕「非利士人」移居者;「接战」战斗,开战;「疲乏」飞走。 〔文意注解〕「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打仗」:下述15~22节的四次与非利士人打仗,发生在大卫王征服亚扪人(参代上二十1)之后,押沙龙叛乱之前,且时间上靠近押沙龙事件,因为这时大卫的年事已高,体力不济(参阅本节「疲乏」)。而这四次打仗,特别与分别杀死四个非利士巨人有关(参代上二十4~8)。 「大卫带领仆人下去,与非利士人接战,大卫就疲乏了」:『接战』指展开肉搏战;『疲乏』原文「飞走」,形容有气无力,打仗的精神仍在,但「肉体却软弱了」(参太二十六41)。 〔话中之光〕(一)在属灵的战场上,要慎防灵里的疲乏,那是最危险不过的。然而,即便是少年人也曾疲乏困倦,强壮的也难免有跌倒之时;唯独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等候耶和华是得力的秘诀。大卫得亚比筛之助,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也说明属灵的争战必须同心协力,切忌单独孤立。仇敌惯用的策略是制造分歧,然后各个击破。连手拒敌,方能致胜。 (二)今天,许多事奉神的人常常不懂得彼此配搭,眼睛总是盯着别人身上的残缺,而不是别人里面的基督,所以没有办法「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反而觉得为神「大发热心」的「只剩下我一个人」(王上十九14),敢与歌利亚争战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参撒上十七26)。但「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撒上十七47),神国度的坚立不是倚靠大卫或者几位属灵伟人,而是倚靠神自己(参撒下七16)。大卫从前在线退下来了,却完全不影响神的得胜,因为神自己会另外兴起一批大能的勇士来显明祂的得胜。神也会负责把一批同工加到祂自己的教会里,因此,我们「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十二3) ,才能学习肢体之间的彼此配搭。 【撒下廿一16】「伟人的一个儿子以实比诺要杀大卫。他的铜枪重三百舍客勒,又佩着新刀。」 〔吕振中译〕「就去住在歌伯。那里有一个人是高身汉的孩子;他的枪重三百舍客勒,是铜的;他又束佩着新刀,说是要击杀大卫的。」 〔原文字义〕「伟人」巨人;「以实比诺」居住在挪伯(高地)。 〔文意注解〕「伟人的一个儿子以实比诺要杀大卫」:『伟人』原文是「利乏音」,指巨人族;『以实比诺』圣经中仅此一次提到他,故不知其详情,仅知他是歌利亚(参撒上十七4)或巨人族的一个儿子。 「他的铜枪重三百舍客勒」:整支枪的重量仅及歌利亚铁枪头的一半(参撒上十七7);『三百舍客勒』约折合3.4公斤。 「又佩着新刀」:原文只有「新」字而没有「刀」字,故有人认为本句该翻成「又束上新的腰带」。 〔话中之光〕(一)人们第一次把大卫与王位联系在一起,是在大卫和那个最早的巨人(这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歌利亚的争战之后。大卫战胜歌利亚一役,使他为公众所赏识,也标志着他在受膏以后,迈向以色列宝座的第一步。经过了好长一段日子,我们看到大卫身边出现了一班勇士,这时正是大卫的宝座要安稳的时候,这些勇士与大卫一祥,为宝座,也为坐宝座的王争战。但是,这个争战已由个人转为团体。以前大卫的争战是个人的,他孤身一人与歌利亚作战;在战场上,他是唯一的战士。当歌利亚来挑战以色列人的时候,众人都逃遁了,唯独大卫一人挺身而出,与他作战。这一段记载,虽然同样是争战,但一切都是团体的。争战成了一件团体的事。那一个代表性的巨人,已经彻底被征服,身首异处了,但他还留下一班后裔,也都是巨人。现在是彰显巨人的团体,与彰显宝座的团体在争战。 (二)以弗所书开头宣告主耶稣已经被高举,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就主耶稣个人而言,这是一件已经成就的事。但是在以弗所书的末了,教会面对同样的情形:宝座被「巨人们」挑战,就是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世界的、属灵气的恶魔,还有一群魔鬼手下的邪灵。我想这一点非常清楚,所以必须有一班人——他们被称为大卫的勇士——兴起来,为着宝座、为着坐宝座的王,与巨人的余孽争战。正如当初大卫一个人对付了那个最早的巨人一祥,现在这个团体的人也要对付与这些团体的巨人。 (三)当巨人歌利亚出来叫阵的时候,以色列众人都逃跑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战场上,是要寻求自己的益处。所以外面的事物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整个以色列的历史,都不断在证明这一点:当事情对他们本身的利益有所损害的时候,他们就离开他们该有的地位和光景,他们偏离正路,就是因为他们将个人利益摆在太重要的地位上。但是这些勇士们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利益,也没有考虑外面坏境的影响,他们只在乎大卫一个人;所以当其他人面对难处,因外在环境极度艰难而退却的时候,这些勇士们却视这些困难为一个机会,来证明他们对主的爱,他们舍下一切为着他们的主。在属灵上这就是对主的爱。 【撒下廿一17】「但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帮助大卫,攻打非利士人,将他杀死。当日跟随大卫的人向大卫起誓说:“以后你不可再与我们一同出战,恐怕熄灭以色列的灯。”」 〔吕振中译〕「但是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帮助了大卫,击打那非利士人,将他杀死。当日跟随大卫的人向大卫起誓说:『以后你不要再和我们一同出战了,恐怕你使以色列的灯熄灭了。』」 〔原文字义〕「帮助「帮助,支持。 〔文意注解〕「但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帮助大卫,攻打非利士人,将他杀死」:『帮助大卫』指他赶过来对抗巨人以实比诺,并将他杀死。 「当日跟随大卫的人向大卫起誓说:以后你不可再与我们一同出战,恐怕熄灭以色列的灯」:『以色列的灯』表征大卫活着乃是以色列的荣耀和盼望(参诗十八28)。 〔话中之光〕(一)大卫的生命、大卫的宝座,都放在这一班人的手中;他们也看见自己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假如他们没有采取行劫,大卫就要受失损。今天必须有一班主的百姓达到这个程度,认识到那何等伟大的主耶稣的宝座,正交托在他们的手中。这话听起来似乎太放肆、太自高自大,但是你们应该知道我的意思。如果我们没有承担起属灵争战的责任,不在主里刚强起来,不抵挡邪恶的势力,那么不仅我们自己要失败,主也要受损,甚至祂的宝座亦受影响。可以说,主已经让我们肩负起那场最后争战的责任,这不是个人的,而是共同的、团体的。 (二)在一大群的「普通」基督徒中间,神要得着一班属于祂的人,来和大卫的勇士一道为着主的最高利益争战。主已经置身在战场上,我们也要被投入其中,这争战并不是我们的,乃是主的。有些环境和问题看起来非常困难,假如你害怕的话,他们就真能把你吓倒。当歌利亚出来骂阵的时候,他大声喊叫就令以色列人惊慌失措,临阵逃脱!歌利亚的出现叫他们闻风丧胆,力量尽失。有时,仇敌兴起一些环境,要试探我们的信心,可能就把我们吓坏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到底我们是为自己,还是为着主? 【撒下廿一18】「后来,以色列人在歌伯与非利士人打仗,户沙人西比该杀了伟人的一个儿子撒弗。」 〔吕振中译〕「此后在歌伯、以色列人同非利士人又有战事;那时户沙人西比该击杀了高身汉的一个孩子撒弗。」 〔原文字义〕「歌伯」蓄水槽;「户沙」急速;「西比该」编织者;「撒弗」高。 〔文意注解〕「后来,以色列人在歌伯与非利士人打仗,户沙人西比该杀了伟人的一个儿子撒弗」:『歌伯』可能又名「基色」(参代上二十4),位于耶路撒冷的西北西方约31公里,约帕的东南方约27公里;『西比该』大卫的三十勇士之一(参代上十一29);『撒弗』又名「细派」(参代上二十4),被西比该所杀。 【撒下廿一19】「又在歌伯与非利士人打仗,伯利恒人雅雷俄珥金的儿子伊勒哈难杀了迦特人歌利亚。这人的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 〔吕振中译〕「在歌伯、同非利士人又有战事;伯利恒人睚珥〔传统:雅雷俄珥金(织布者的森林)〕的儿子伊勒哈难击杀了迦特人歌利亚;这人的枪杆像织布者的机轴一样。」 〔原文字义〕「伯利恒」面包之乡;「雅雷俄珥金」织布者的森林;「伊勒哈难」神是有慈爱的;「迦特」酒醡;「歌利亚」光彩灿烂。 〔文意注解〕「又在歌伯与非利士人打仗,伯利恒人雅雷俄珥金的儿子伊勒哈难杀了迦特人歌利亚」:『伊勒哈难』圣经中共有三个同名的勇士:(1)伯利恒人雅雷俄珥金的儿子伊勒哈难杀了迦特人歌利亚(本节);(2)睚珥的儿子伊勒哈难杀了迦特人歌利亚的兄弟拉哈米(代上二十5);(3)伯利恒人朵多的儿子伊勒哈难(撒下二十三24;代上十一26)。上述前面两位应当是同一个人,父亲的名字雅雷俄珥金(Jaare-oregim)简称睚珥(Jair),而所杀的巨人应当是歌利亚的兄弟拉哈米,因为迦特人歌利亚早已被大卫杀死(参撒上十七4,50),本节在抄写时漏了「的兄弟拉哈米」。 「这人的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形容枪杆又粗重又坚固。 【撒下廿一20】「又在迦特打仗,那里有一个身量高大的人,手脚都是六指,共有廿四个指头,他也是伟人的儿子。」 〔吕振中译〕「在迦特又有战事;那里有一个身量高大的人,他的手指和脚趾都是六支六支的,总数是二十四支;他也是高身汉所生的。」 〔原文字义〕「身量」身材,体型;「高大」测量,布料。 〔文意注解〕「又在迦特打仗,那里有一个身量高大的人」:战场从歌伯转移到迦特,另一个巨人『身量高大』,可能与前面三个巨人(参15,18~19节)出身同一个家族。 「手脚都是六指,共有廿四个指头,他也是伟人的儿子」:这个巨人的特点是双手和双脚各有六个指头,即十二个手指头、十二个脚趾头。 【撒下廿一21】「这人向以色列人骂阵,大卫的哥哥示米亚的儿子约拿单就杀了他。」 〔吕振中译〕「这人向以色列人骂阵,大卫的哥哥示米亚〔传统:沙玛〕的儿子约拿单击杀了他。」 〔原文字义〕「骂阵」讥诮;「示米亚」名声。 〔文意注解〕「这人向以色列人骂阵,大卫的哥哥示米亚的儿子约拿单就杀了他」:『约拿单』大卫的另一个侄儿,他的哥哥约拿达以狡猾著称(参撒下十三3)。 【撒下廿一22】「这四个人是迦特伟人的儿子,都死在大卫和他仆人的手下。」 〔吕振中译〕「这四个人是在迦特的高身汉所生的;是在大卫手下或大卫仆人手下倒毙的。」 〔原文字义〕「手下」手。 〔文意注解〕「这四个人是迦特伟人的儿子」:表示这四个巨人都同属于迦特巨人家族,而本章特别记载四次与非利士人打仗,目的是在交代巨人家族被歼灭。 「都死在大卫和他仆人的手下」:『大卫和他仆人』有些人根据这个子句认定19节的伊勒哈难乃是大卫的别名,他的父亲耶西又名雅雷俄珥金。这样的说法证据似嫌薄弱。其实,15节已经说明「大卫带领仆人」与第一个巨人之死有关。 〔话中之光〕(一)「都死在大卫和他仆人的手下」,神兴起了许多勇士与大卫配搭。当扫罗王不顺服神的时候,神的百姓在巨人面前「极其害怕」(撒上十七11);当大卫王顺服神的时候,神的百姓中却出现了许多可以打败巨人的勇士。因此,属灵的领袖一定要顺服神,才不会成为神兴起大能勇士的障碍;属灵的领袖若没有顺服的榜样,一定会被神挪开,因为神一定会给自己的教会里兴起大能的勇士。 (二)这里藏着一个秘诀,争战得胜并非依靠血肉的膀臂,乃在于神前有能力。向挑战骂阵的伟人之子相迎,如果看自己必胆怯;靠自己必自馁。感谢主,大卫和跟随他的勇士们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胜败全在乎耶和华。愿我们都认定祂,依靠祂。 (三)今天必须有一班人——容许我这样说——代表着整个教会,起来应付今天的需要。是的,在这班人以外,还有其他人,还有全体以色列人;但是其中很多人无力站稳,因为他们没有站在该有的属灵地位上,也没有充足的属灵度量;他们在属灵上是软弱的,任何一点严峻的考验和艰苦的困难,都会叫这些人陷入惊慌无助之中。那么,仇敌是否就因此叫全教会落在软弱之中呢?不!有少数人要像大卫的勇士一样,为着别人,为着教会,站在该站的地位上。刚强的人要背负软弱人的重担,他们为了教会的缘故,也代表教会,奋起与仇敌争战。 (四)保罗说,「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他肉身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一24)。保罗为着教会的缘故遭受各样的患难,乃是为着教会的得胜;这有别于基督的为罪受苦,因为这只有基督才能够做。你应该很熟悉,在新约圣经里,属灵的力量和勇气,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我想旧约圣经里记载大卫和他的勇士们的事迹,并不是儿童圣经里的图画故事,而是为了给我们作榜样认识在主里刚强、壮胆的真实意义,这也是以弗所书里有关争战经文的最恰切的阐释。主告诉我们,祂需要一班人,他们因着看见属灵争战的重要,心甘情愿地把个人利益及好处置之度外,为着主和祂的子民,勇敢地与属灵的恶势力争战,为教会开出一条属天的道路。 叁、灵训要义 【根绝潜在祸源】 一、还清背约之罪债(1~14节): 1.「大卫年间有饥荒,一连三年;大卫就求问耶和华。耶和华说:这饥荒是因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1节):三年饥荒肇因于扫罗背约杀人。 2.「原来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亚摩利人中所剩的。以色列人曾向他们起誓,不杀灭他们,扫罗却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发热心,想要杀灭他们」(2节):扫罗为民发热心杀基遍人,表示全民都有罪责。 3.「大卫王召了他们来,问他们说:我当为你们怎样行呢?可用什么赎这罪,使你们为耶和华的产业祝福呢?」(2~3节):大卫愿向基遍人赎背约之罪。 4.「他们对王说:…愿将他的子孙七人交给我们,我们好在耶和华面前,将他们悬挂在耶和华拣选扫罗的基比亚。王说:我必交给你们」(5~6节):基遍人求扫罗子孙七人的性命。 5.「王因为曾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指着耶和华起誓结盟,就爱惜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不交出来,却把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给扫罗所生的两个儿子,…和扫罗女儿米甲的姐姐…所生的五个儿子,交在基遍人的手里」(7~9节):王特意不交米非波设,改交两个庶子和五个外孙。 6.「基遍人就把他们在耶和华面前,悬挂在山上,这七人就一同死亡。被杀的时候正是收割的日子,就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9节):七人被挂在神面前。 7.「大卫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从那里搬了来,又收殓被悬挂七人的骸骨。…众人行了王所吩咐的。此后神垂听国民所求的」(13~14节):神垂听所求,免除饥荒。 二、消除巨人之威胁(15~22节): 1.「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打仗,大卫带领仆人下去,与非利士人接战,大卫就疲乏了,伟人的一个儿子以实比诺要杀大卫」(15~16节):巨人族表征黑暗的权势,大卫表征主在地上的见证。 2.「但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帮助大卫,攻打非利士人,将他杀死。当日跟随大卫的人向大卫起誓说:以后你不可再与我们一同出战,恐怕熄灭以色列的灯」(17节):亚比筛等勇士表征爱主且属灵的基督徒,与黑暗的权势争战。 3.「后来,以色列人在歌伯…又在歌伯…又在迦特打仗,…这四个人是迦特伟人的儿子,都死在大卫和他仆人的手下」(18~22节):四个巨人都被大卫的勇士消灭,表征基督的国度终必得胜。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下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下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