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二十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平息示巴叛乱】 一、示巴蛊惑以色列人叛乱(1~2节) 二、大卫返京命亚玛撒招聚犹大人平乱(3~6节) 三、约押在追击示巴途中杀害亚玛撒(7~13节) 四、约押在城内聪明妇人帮助下获示巴首级(14~22节) 五、辅佐大卫治国的重要臣仆(23~26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下二十1】「在那里恰巧有一个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他吹角说:“我们与大卫无份,与耶西的儿子无涉。以色列人哪,你们各回各家去吧!”」 〔吕振中译〕「在那里碰巧有一个无赖子、名叫示巴,是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他吹号角说:『我们在大卫上没有分儿;我们在耶西的儿子上并没有业份呀。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原文:帐棚〕去吧!』」 〔原文字义〕「恰巧」遭遇,临到;「匪徒(原文双字)」人(首字);无足轻重(次字);「示巴」七;「比基利」年轻的。 〔文意注解〕「在那里恰巧有一个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恰巧有一个匪徒』意指被一个卑鄙的小人抓住机会;『示巴,是便雅悯人』便雅悯人乃属于以色列人,示巴趁着以色列人与犹大人争吵之际(参撒下十九41~43),蛊惑以色列人叛乱。 「他吹角说:我们与大卫无份,与耶西的儿子无涉」:『我们』指以色列人;『无份…无涉』意指没有亲属血缘的关系,这是针对大卫和犹大人的关系而言,其实所有以色列人和犹大人都是雅各的后裔。 「以色列人哪,你们各回各家去吧」:『各回各家』意指不要理会大卫的统治。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是神政王国这一点上,示巴的叛乱可称为破坏神的国度迷惑人的,是撒旦的行为(参启十三11~18)。他首先无视神立的权威大卫(参撒下二4;五3;撒上十六13)。「耶西的儿子」证明把大卫看成不是王的一个平凡的自然人,否认大卫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分」、「涉」指一起分享的根据。参撒下十九42~43)使百姓的心归向自己。撒但的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使人:(1)无视神的权威;(2)离开神,最终归撒但的手下(参启二20)。 (二)叛乱的主谋示巴,在日后以色列分为南北时,被耶罗波安再提及(参王上十二16;代下十16),这一点有很大的意义。告诉我们如下道理:(1)大卫王国里面一直存在着纷争的种子;(2)这纷争的祸根就是出自大卫的犯罪(参撒下十五10~12;撒上八5);(3)以人的手段不能结束这种叛乱的恶性循环。像这样,显明人的罪恶和无能,使读的人不依靠财产和人(参赛二22),唯一仰望救赎者神(参约六68)。 【撒下二十2】「于是以色列人都离开大卫,跟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但犹大人,从约但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紧紧跟随他们的王。」 〔吕振中译〕「于是以色列人都上去、不跟从大卫,反而跟从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但是犹大人从约但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紧跟着他们的王。」 〔原文字义〕「紧紧跟随」紧靠,黏住。 〔文意注解〕「于是以色列人都离开大卫,跟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意指以色列人背弃大卫,转而跟从示巴。 「但犹大人,从约但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紧紧跟随他们的王」:『紧紧跟随』意指紧贴着王不稍分离地跟随。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人」不久之前还为着「请王回来」大发热心(参撒下十九10),刚刚还强调自己「与王有十分的情分」(撒下十九43),现在却因着犹大支派几句强硬的话(撒下十九43)和示巴的几句挑拨(1节),马上「都离开大卫,跟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而犹大支派率先支持押沙龙叛乱(参撒下十五10),在迎接大卫的事上也拖拖拉拉(参撒下十九11~12),现在却为了显示比其他支派「更硬」(撒下十九43),反而「紧紧跟随他们的王」。因此,凡是从肉体里出来的,无论是热心还是冷淡、有情还是无情,没有一样是蒙神喜悦的,「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8)。 (二)当属灵的领袖向肉体妥协的时候,百姓也都纷纷随从肉体,十二个支派的决策都是根据自己的感情、自尊和利益,而不是根据神的旨意,所以说变就变。如果我们的信仰只是根据理智、情感和意志,或者倚靠肤浅的「心灵鸡汤」,而不是扎根在神的话语上,信心也会起起伏伏,事奉也会忽冷忽热,被环境左右自己与神的关系,让别人影响自己对神的顺服,最后是「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四14)。 (三)人性的变幻无常,使大卫的政治手段一再落空,也让大卫认识到「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徒五39)。因此,大卫不得不重新降服在神面前,说:「耶和华啊,我仍旧倚靠你;我说:你是我的神」(诗三十一14),因为「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诗一百一十八9)。 (四)「都紧紧跟随他们的王」,这段史事使我们记得巴拿巴的劝导,使安提阿教会的信徒归依主,这确是真实信心的考验。我们常在十字架口上,也站在分水领。一面是摩押地广大的平原,有它的美景;另一面是迦南,有属灵的境界,俄珥巴与路得必须选择。她们两人都流泪依依难舍。但是最后经过爱的考验,还是决定停留或向前。什么使路得不离开婆婆拿俄米呢?她的爱真挚,她的忠信成为爱的动力,俄珥巴与她婆婆亲嘴道别,回到她的民,她的神;只是路得舍不得婆婆。 众人虽拒绝主,我们却紧紧跟随祂。我们要与祂一同站立,一同去受死。在世界的洪流激冲之中,我们愿意与祂成为中流砥柱。众人都舍弃祂,我们却必跟随。肉体虽叛逆主,我们仍紧紧跟随祂,人性的脆弱会想要禁果,但是站得住是真正成熟的现象,不再作小孩子,我们必须稳健忠心,决不动摇。 【撒下二十3】「大卫王来到耶路撒冷,进了宫殿,就把从前留下看守宫殿的十个妃嫔禁闭在冷宫,养活她们,不与她们亲近。她们如同寡妇被禁,直到死的日子。」 〔吕振中译〕「大卫王来到耶路撒冷自己家里,就把那十个女人、就是从前他留下来看家的妃嫔、放在看守所里;供养她们,却不进去找她们。她们就这样被监禁去守活寡、直到死的日子。」 〔原文字义〕「禁闭」给,置,放;「被禁」捆绑,系住。 〔文意注解〕「大卫王来到耶路撒冷,进了宫殿」:大卫返抵京城且进了王宫。 「就把从前留下看守宫殿的十个妃嫔禁闭在冷宫,养活她们,不与她们亲近」:这是因为她们受到押沙龙公开的玷辱(参撒下十六21~22),所以大卫已经不能重新接纳她们,但负责为她们养老;『冷宫』指有警卫的房子。 「她们如同寡妇被禁,直到死的日子」:照原文直译是「被关直到死亡的日子,如同寡居一样的活着」。 〔话中之光〕(一)严格地讲,那些妃嫔是押沙龙的继母。因此按照律法记载十个妃嫔都应死亡(参利二十11),但大卫把所有的错误归于自己,并没有对她们加以严峻的刑罚。定别人罪之前,懂得首先看清自己过犯的人,才有资格接受神的安慰和恩宠(参撒下十六10~13;路十八13~14)。 【撒下二十4】「王对亚玛撒说:“你要在三日之内将犹大人招聚了来,你也回到这里来。”」 〔吕振中译〕「王对亚玛撒说:『你要在三天之内将犹大人给我招聚了来;你也要在这里站班。』」 〔原文字义〕「亚玛撒」负担。 〔文意注解〕「王对亚玛撒说:你要在三日之内将犹大人招聚了来,你也回到这里来」:『亚玛撒』大卫返京后立即遵守了他的诺言,任命亚玛撒为元帅取代约押(参撒下十九13);『在三日之内将犹大人招聚了来』但亚玛撒必须有他自己的班底,故大卫命他在三日之内招募犹大兵卒,回来复命。 【撒下二十5】「亚玛撒就去招聚犹大人,却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 〔吕振中译〕「亚玛撒就去招聚犹大人,却迟过了王所限定的日期。」 〔原文字义〕「耽延过了(原文双字)」迟延,滞留(首字);耽搁,拖延(次字)。 〔文意注解〕「亚玛撒就去招聚犹大人,却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耽延过了』显示亚玛撒不是一位称职的元帅,所以没有及时回报大卫,以致大卫必须果断实行预备方案。 【撒下二十6】「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恐怕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加害于我们,比押沙龙更甚,你要带领你主的仆人追赶他,免得他得了坚固城,躲避我们。”」 〔吕振中译〕「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必加害于我们、比押沙龙更厉害:你要带领你主上的仆人去追赶他,免得他得了堡垒城,就夺了我们的视线。』」 〔原文字义〕「加害」发抖,颤抖;「坚固」筑堡垒。 〔文意注解〕「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恐怕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加害于我们,比押沙龙更甚」:『亚比筛』原来是约押的亲弟弟兼副将,大卫迫不得已而起用亚比筛担任追剿示巴的军队统帅。 「你要带领你主的仆人追赶他,免得他得了坚固城,躲避我们」:『你主的仆人』指原属约押指挥的部下;『坚固城』指设有堡垒城防的大城,难于攻打。 【撒下二十7】「约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并所有的勇士,都跟着亚比筛,从耶路撒冷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吕振中译〕「约押和做卫兵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并所有的勇士都跟着亚比筛〔传统:人〕,从耶路撒冷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原文字义〕「基利提人」行刑人;「比利提人」仆从。 〔文意注解〕「约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并所有的勇士,都跟着亚比筛」:『约押的人』指直接隶属约押指挥的部下;『基利提人、比利提人』指大卫的近身侍卫队(参撒下八18);『所有的勇士』指自从大卫早期即跟随他的特别勇士团(参撒下二十三8~39)。 「从耶路撒冷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从耶路撒冷出去』表示耶路撒冷成了没有设防的空城,情况相当危急。 【撒下二十8】「他们到了基遍的大盘石那里,亚玛撒来迎接他们。那时约押穿着战衣,腰束佩刀的带子,刀在鞘内。约押前行,刀从鞘内掉出来。」 〔吕振中译〕「他们到了基遍境内的大石头附近,亚玛撒向着他们迎面而来。那时约押穿着战衣,腰束佩刀带,刀在鞘里;他走出行伍的时候,这刀掉了下来。」 〔原文字义〕「前行」前往,出来。 〔文意注解〕「他们到了基遍的大盘石那里,亚玛撒来迎接他们」:『基遍的大盘石』指一处众所周知的地标,位于耶路撒冷西北方约9公里之基遍城郊,某处形状特殊的岩石;『迎接他们』原文是「走在他们的前面」,表示亚玛撒所招募的人马已经先到一步,只是没有及时报告大卫而已。 「那时约押穿着战衣,腰束佩刀的带子,刀在鞘内」:表示约押戎装整齐。 「约押前行,刀从鞘内掉出来」:约押故意让他的刀从刀鞘内掉出来。 【撒下二十9】「约押左手拾起刀来,对亚玛撒说:“我兄弟,你好啊!”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 〔吕振中译〕「约押对亚玛撒说:『我兄弟,你好阿〔即:你平安么〕!』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和他亲嘴。」 〔原文字义〕「抓住」抓牢。 〔文意注解〕「约押左手拾起刀来,对亚玛撒说:我兄弟,你好啊」:『左手拾起刀』不是用右手,避免引起对方的注意。 「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这是中东的见面礼,抓住胡子是为了亲嘴时把胡子挪开。 【撒下二十10】「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里所拿的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约押和他兄弟亚比筛往前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吕振中译〕「亚玛撒没有提防约押手里的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五脏,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他就死了。约押和他的兄弟亚比筛往前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原文字义〕「防备」注意,防御。 〔文意注解〕「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里所拿的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没有防备』表示事出突然,没有意料到约押会用左手刺入;『肚腹』原文是「第五根肋骨的下方」(参撒下二23;四6)。 「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表示约押一击致命。 「约押和他兄弟亚比筛往前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约押在刺后立即离开现场向前赶路。 〔话中之光〕(一)约押的杀人罪似乎被轻易带过,正如他上次杀死押尼珥一样(嵾洒下三26~27),但是他到最后终于受到公义制裁(参王上二28~35)。表面上奸诈似乎未受刑罚,但是神的公义并不限于今生的报应。即使约押能够白头下阴间,他仍要面对神审判的日子。 (二)要谨防约押的刀;不止是防备别人像约押一般用刀,更是要谨防,不让自己心中有约押的刀,用来对付人。惟有靠圣灵治死心中的恶行,才可以结出爱的果子。 【撒下二十11】「有约押的一个少年人站在亚玛撒尸身旁边,对众人说:“谁喜悦约押,谁归顺大卫,就当跟随约押去。”」 〔吕振中译〕「约押的僮仆中有一个人站在亚玛撒的尸身旁边,对众人说:『谁喜欢约押,谁归顺大卫,就跟着约押去吧。』」 〔原文字义〕「归顺」(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有约押的一个少年人站在亚玛撒尸身旁边,对众人说」:『约押的一个少年人』指约押的亲信留在现场善后。 「谁喜悦约押,谁归顺大卫,就当跟随约押去」:一面让归顺大卫的犹大人追随约押,一面把约押推到了统帅的地位。 【撒下二十12】「亚玛撒在道路上滚在自己的血里。那人见众民经过都站住,就把亚玛撒的尸身从路上挪到田间,用衣服遮盖。」 〔吕振中译〕「亚玛撒在大路上辊在自己的血里。各人一看见,到他尸旁,就站着。那人看见众民经过,都站着,就把亚玛撒从大路上挪到田间,丢件衣服盖着。」 〔原文字义〕「见(原文双同字)」看见;「站住(原文双同字)」站立。 〔文意注解〕「亚玛撒在道路上滚在自己的血里。那人见众民经过都站住」:『那人』指约押的亲信;『众民经过都站住』指众人在经过时看见亚玛撒的尸身就都站住。 「就把亚玛撒的尸身从路上挪到田间,用衣服遮盖」:使后面继续上来的人看不见亚玛撒的尸身。 【撒下二十13】「尸身从路上挪移之后,众民就都跟随约押,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吕振中译〕「尸身从大路上挪移之后,众民就都过去跟约押、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原文字义〕「挪移」推开,挤开。 〔文意注解〕「尸身从路上挪移之后,众民就都跟随约押,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跟随约押』犹大人都「紧紧跟随」大卫(参2节),误以为亚玛撒被杀,乃是大卫授意约押所为,并取代了亚玛撒作元帅,故跟随约押。 〔话中之光〕(一)「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路十六8),属圣灵的大卫到底还是没有斗过属肉体的约押,统领军队的权柄再次落到了约押手中。因此,属灵的人不要自作聪明地去和属肉体的人玩心眼,因为神不会允许我们得逞,结果必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偷鸡不着蚀把米」。最聪明的方法是老老实实地「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不耍任何小聪明,因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雅三15),「惟独从上头来的智能,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雅三17~18)。 【撒下二十14】「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玛迦的亚比拉,并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随他。」 〔吕振中译〕「示巴走遍以色列各族派、直到亚比拉伯玛迦,所有的比基利人却也聚集去跟从他。」 〔原文字义〕「伯玛迦」压力之家;「亚比拉」草原,哀悼;「比利人」我的井。 〔文意注解〕「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玛迦的亚比拉,并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随他」:『他』指示巴;『伯玛迦』指地区之名,位于加利利海的北面,是拿弗他利支派辖境的北部;『亚比拉』是伯玛迦地区的主要城市,位于夏琐北方约27公里,但城的西方约6公里;『比利人的全地』确实地点不详,许多圣经学者认为「比利人」就是「比基利」人,也就是示巴的宗亲(参1节)。 【撒下二十15】「约押和跟随的人到了伯玛迦的亚比拉,围困示巴,就对着城筑垒。跟随约押的众民用锤撞城,要使城塌陷。」 〔吕振中译〕「约押和跟随的人来到,将示巴围困在亚比拉伯玛迦,对那城倒起土堆来;土堆跟外郭并立着;跟着约押的众民都用锤撞击〔或译:都设计〕、要使内城墙倒塌下来。」 〔原文字义〕「用锤撞」损坏,毁坏;「塌陷」倒下,躺下。 〔文意注解〕「约押和跟随的人到了伯玛迦的亚比拉,围困示巴,就对着城筑垒」:『筑垒』意指在城墙最薄弱部位的对面,筑造攻城的土垒。 「跟随约押的众民用锤撞城,要使城塌陷」:『用锤撞城』原文只有「损坏,毁坏」,可能当时犹太人尚未有「用锤撞城」的攻城法,而只是单纯的试图攻陷城。 【撒下二十16】「有一个聪明妇人从城上呼叫说:“听啊,听啊!请约押近前来,我好与他说话。”」 〔吕振中译〕「有一个聪明的妇人从城上呼叫说:『听阿,听阿!请告诉约押说:“请走近前来,我好和你说话。”』」 〔原文字义〕「聪明」智慧的。 〔文意注解〕「有一个聪明妇人从城上呼叫说」:『聪明妇人』指懂得讲理说服对方的妇人。 「听啊,听啊!请约押近前来,我好与他说话」:『请约押近前来』聪明妇人知道商量的对象必须是拥有决定权的人。 〔话中之光〕(一)因着真正的爱,并确信神公义统治的(参19节)女人的调节使城得救,叛乱者遭到死亡。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教训:(1)义人能救赎城,不义之人则使城遭难(参箴十一11;十四35);(2)对恶人来说,任何地方都不能称为他真正的避难所(参诗一百三十九7~12);(3)恶有很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一人的罪能使所有人灭亡(参创三十四1~27;书七1~15;罗五12);(4)相反一人的义能救许多生命,(参箴三18,35;二十三19)。 【撒下二十17】「约押就近前来。妇人问他说:“你是约押不是?”他说:“我是。”妇人说:“求你听婢女的话。”约押说:“我听。”」 〔吕振中译〕「约押走近前去;妇人问他说:『你是约押不是?』他说:『是的。』妇人对他说:『请听使女的话。』约押说:『我正在听呢。』」 〔原文字义〕「近前」靠近,接近。 〔文意注解〕「约押就近前来。妇人问他说:你是约押不是?他说:我是」:先确认对方的身分。 「妇人说:求你听婢女的话。约押说:我听」:次以谦卑的口吻赢取对方的尊敬。 【撒下二十18】「妇人说:“古时有话说:‘当先在亚比拉求问,然后事就定妥。’」 〔吕振中译〕「妇人说道:『古时常有话说:“只要在亚比拉求问,事就解决。”」 〔原文字义〕「定妥」完成,结束。 〔文意注解〕「妇人说:古时有话说:当先在亚比拉求问,然后事就定妥」:接着,陈明不该毁坏亚比拉城的三点理由:理由之一,由俗谚可知,亚比拉人办事素以智慧过人闻名。暗示约押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城里的人自然知道该怎样行。 【撒下二十19】「我们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你为何要毁坏以色列中的大城,吞灭耶和华的产业呢?”」 〔吕振中译〕「我们是以色列中和平忠厚的人;你竟想法子要毁坏〔传统:杀害〕一座城、又是以色列中的一座府城〔传统:母城〕!你为甚么要吞没永恒主的产业〔即:子民〕呢?』」 〔原文字义〕「忠厚」忠心,确认。 〔文意注解〕「我们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理由之二,亚比拉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间是和平且忠厚的。暗示约押不该诉诸战争的手段。 「你为何要毁坏以色列中的大城,吞灭耶和华的产业呢?」:理由之三,亚比拉城是以色列中的大城,是耶和华的产业。暗示约押不该损毁神的财产。 【撒下二十20】「约押回答说:“我决不吞灭、毁坏。」 〔吕振中译〕「约押回答说:『我绝对不吞没不毁坏。」 〔原文字义〕「决不(原文双同字)」绝对不是那样;「吞灭」吞噬。 〔文意注解〕「约押回答说:我决不吞灭、毁坏」:『决不』原文重复两次,约押坚决表示不是要毁坏亚比拉城。 【撒下二十21】「乃因以法莲山地的一个人,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举手攻击大卫王。你们若将他一人交出来,我便离城而去。”妇人对约押说:“那人的首级必从城墙上丢给你。”」 〔吕振中译〕「事情决不至于如此;只因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比基利的儿子名叫示巴,他举手攻击大卫王;你们只要将他一人交出来,我便离城而去。』妇人对约押说:『看吧,那人的头,一定从城墙上丢给你。』」 〔原文字义〕「攻击」(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乃因以法莲山地的一个人,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举手攻击大卫王」:约押说明他率军前来攻城的原因,是因城中藏匿着叛徒示巴。 「你们若将他一人交出来,我便离城而去」:只要将示巴交出来,便不至于毁城。 「妇人对约押说:那人的首级必从城墙上丢给你」:聪明妇人凭着她的智慧判断,说服众人「牺牲一人,以保全众人」应该不成问题,故此代表全城的人回复约押。 【撒下二十22】「妇人就凭她的智慧去劝众人。他们便割下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的首级,丢给约押。约押吹角,众人就离城而散,各归各家去了。约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里。」 〔吕振中译〕「妇人就凭她的聪明去见众民。他们便割下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的头,丢给约押,约押吹号角,众人就离城散开,各回各家〔原文:帐棚〕去了。约押也回耶路撒冷到王那里。」 〔原文字义〕「丢给」投掷。 〔文意注解〕「妇人就凭她的智慧去劝众人」:智慧的分析使众人信服。 「他们便割下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的首级,丢给约押」:众人照妇人所答复约押的话而行。 「约押吹角,众人就离城而散,各归各家去了。约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里」:于是约押带着叛徒示巴的首级,收兵返京向大卫述职。 【撒下二十23】「约押作以色列全军的元帅;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 〔吕振中译〕「约押统领以色列的全军;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做卫兵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 〔原文字义〕「耶何耶大」耶和华知晓;「比拿雅」耶和华已建造。 〔文意注解〕「约押作以色列全军的元帅」:约押在平定了示巴的叛乱以后,恢复了元帅的职位(参撒下八16)。─ 「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比拿雅』仍然担任护卫长(参撒下八18);『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指大卫的近身侍卫队(参撒下八18)。 【撒下二十24】「亚多兰掌管服苦的人;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吕振中译〕「亚多兰掌管作苦工的人;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做通知官;」 〔原文字义〕「亚多兰」我的主被称颂;「服苦的人」被迫劳工的;「亚希律」孩子的弟兄;「约沙法」耶和华已审判;「史官」回忆,记得。 〔文意注解〕「亚多兰掌管服苦的人」:『亚多兰』即王上四6的亚多尼兰;『服苦的人』负责为王劳力作工的以色列人(参王上五13)。 「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约沙法』在所罗门作王的时候,他仍担任着同一职位(参王上四3);『史官』负责记录国家大事、管理政府的档案和档,兼作传令官。 【撒下二十25】「示法作书记;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 〔吕振中译〕「示法〔或译:沙威沙〕做秘书;撒督和亚比亚他做祭司长;」 〔原文字义〕「示法」耶和华抗辩,耶和华竞争;「撒督」公义;「亚比亚他」我父真伟大。 〔文意注解〕「示法作书记」:『示法』又名西莱雅(参撒下八17),示沙(参王上四3),沙威沙(参代上十八16);『书记』即朝廷上的秘书,负责管理对外公文。 「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撒督』是亚伦儿子以利亚撒的后裔(参代上六4~8),非尼哈家系的祭司(参民二十五11);『亚比亚他』是亚伦之子以他玛的后裔(参代上二十四3),属于以利家系的祭司(参撒上十四3);『祭司长』亦即大祭司,大祭司的职位在所罗门时代由亚比亚他转到撒督(参王上二35;代上二十九22),应验了神弃绝以利家的预言(参撒上二35~36)。 【撒下二十26】「睚珥人以拉作大卫的宰相。」 〔吕振中译〕「睚珥人以拉做大卫的祭司。」 〔原文字义〕「睚珥」警醒,守望者;「以拉」城市的监察者。 〔文意注解〕「睚珥人以拉作大卫的宰相」:『以拉』在别处圣经所记载的大卫官员名单中并无此人(参撒下八16~18;代上十八14~17);『大卫的宰相』原文是「大卫的祭司」,可能指王室顾问,原先是由大卫的众子担任(参撒下八18「领袖」与「祭司」同字)。 叁、灵训要义 【示巴之乱】 一、内忧兼内讧(1~13节): 1.「在那里恰巧有一个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他吹角说:我们与大卫无份,与耶西的儿子无涉。以色列人哪,你们各回各家去吧」(1节):起因乃在于以色列人与犹大人争宠(参撒下十九41~43)。 2.「于是以色列人都离开大卫,跟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但犹大人,从约但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紧紧跟随他们的王(2节):以色列人跟随示巴。 3.「王对亚玛撒说:你要在三日之内将犹大人招聚了来,你也回到这里来。亚玛撒就去招聚犹大人,却耽延过了王所限的日期」(4~5节):亚玛撒耽延逾期。 4.「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恐怕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加害于我们,比押沙龙更甚,你要带领你主的仆人追赶他,免得他得了坚固城,躲避我们」(6节):王改命亚比筛统军追击。 5.「约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并所有的勇士,都跟着亚比筛,从耶路撒冷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7节):全军出城追赶示巴。 6.「他们到了基遍的大盘石那里,亚玛撒来迎接他们。…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里所拿的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8~10节):约押在途中刺杀亚玛撒。 7.「有约押的一个少年人站在亚玛撒尸身旁边,对众人说:谁喜悦约押,谁归顺大卫,就当跟随约押去。…众民就都跟随约押,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11~13节):全军听命于约押。 二、人心受唆弄(14~26节): 1.「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玛迦的亚比拉,并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随他」(14节):示巴走遍各地,唆使以色列人跟随他。 2.「约押和跟随的人到了伯玛迦的亚比拉,围困示巴,就对着城筑垒。跟随约押的众民用锤撞城,要使城塌陷」(15节):约押率兵围困示巴于亚比拉。 3.「有一个聪明妇人从城上呼叫说:听啊,听啊!请约押近前来,我好与他说话。约押就近前来。…妇人说:求你听婢女的话。约押说:我听」(16~17节):城内有一聪明妇人呼叫约押,与他理论。 4.「妇人说:古时有话说:当先在亚比拉求问,然后事就定妥。我们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你为何要毁坏以色列中的大城,吞灭耶和华的产业呢?」(18~19节):妇人举三项理由反对约押屠城。 5.「约押回答说:我决不吞灭、毁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举手攻击大卫王。你们若将他一人交出来,我便离城而去」(20~21节):约押说明围城原因是为捕捉示巴。 6.「妇人就凭她的智慧去劝众人。他们便割下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的首级,丢给约押。约押吹角,众人就离城而散,各归各家去了。约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里。约押作以色列全军的元帅」(22节):约押取得示巴的首级,因战功复任全军元帅。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下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下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