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十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大卫战胜亚扪人与亚蘭人】 一、大卫遣使安慰亚扪新王被辱(1~5节) 二、大卫战胜亚扪人及其雇佣兵亚兰人(6~13节) 三、大卫再胜亚兰人(14~19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下十1】「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 〔吕振中译〕「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的儿子哈嫩接替他作王。」 〔原文字义〕「亚扪」部落的;「哈嫩」蒙喜爱的。 〔文意注解〕「此后,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亚扪人』罗得的后裔,其疆界位于希实本以北,基列以东,巴珊以南,阿拉伯沙漠以西,即雅博河和亚嫩河两河之间的上游,以拉巴为京城,即今约但王国的首府。 〔话中之光〕(一)这里提到大卫要恩待亚们王哈嫩。亚扪人和摩押人的先祖,同属罗得的后裔,其历史很不光荣,是出于乱伦(参创二十章)。圣经说:「亚扪人或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二十三3)。这样的一族,大卫竟然加以恩待,可见大卫恩典的度量,是越过越扩大,是远超我们的想象。这说明神的恩典,经过大卫倾注在以色列人中间,又从祂的选民中满溢出来,扩大到原来在恩典之外的外邦人,大卫属灵的光景,可以说是达到高举。 (二)不只能爱不可爱的,且能爱仇敌,彼得在他所写的后书中勉励我们说,「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兄弟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一7)。末了的「众人的心」是译圣经者所加上的,原文中并没有这几个字。如果将它直译「…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这爱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要一直加上去。爱心的不断增添,是属灵长进的必然结果。 【撒下十2】「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臣仆,为他丧父安慰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 〔吕振中译〕「大卫说:『我要以厚爱待拿辖的儿子哈嫩,如同他父亲以厚爱待我一样。于是大卫差遣臣仆做代表为哈嫩父亲的丧事去慰问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地方。」 〔原文字义〕「厚待」作,制作;「我的恩典(原文双同字)」善良,慈爱;「安慰」安慰,同情。 〔文意注解〕「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拿辖厚待我』可能是在大卫逃避扫罗的追杀期间,得到过亚扪王拿辖的帮助,因为亚扪人曾经和扫罗有过争战(参撒上十一1~12)。 「于是大卫差遣臣仆,为他丧父安慰他。大卫的臣仆到了亚扪人的境内」:派遣使者慰问新王,是古时友好国家间的惯行礼节。 【撒下十3】「但亚扪人的首领对他们的主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他差臣仆来不是详察窥探,要倾覆这城吗?”」 〔吕振中译〕「但是亚扪人的首领对他们的主上哈嫩说:『大卫差遣慰问者到你这里来,你看、他是敬重你父亲么?大卫差遣他的臣仆到你这里来、岂不是窥察侦探、来倾覆这城么?』」 〔原文字义〕「首领」族长,长老;「主」主人,国王;「尊敬」有份量,有尊荣;「详察窥探」探索,寻觅;「倾覆」(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但亚扪人的首领对他们的主哈嫩说:大卫差人来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亲吗?」:亚扪王的臣仆误解大卫派使者的动机。 「他差臣仆来不是详察窥探,要倾覆这城吗?」: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撒下十4】「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 〔吕振中译〕「哈嫩便拿大卫的臣仆、将他们的胡须剃掉了一半,又把他们的衣裳割断半截、到臀部,然后把他们放走。」 〔原文字义〕「割断」砍掉,砍下。 〔文意注解〕「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胡须剃去一半』古时希伯来男人蓄胡是尊严和荣誉的记号,所以剃胡须是一种奇耻大辱。 「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露出下体』与剃胡须是同样的侮辱。羞辱使者等同宣战。 〔话中之光〕(一)许多误会起自猜疑,许多争端出于轻信无稽的传言,恶意的猜疑,加上舌头未受割礼,听的人再加上自己的结论,绘听绘影,广为传播,魔鬼就坐收其利了。教会中许多难处,就是这样引起的,我们永远不会对这些事提防得太过!妄听传言已经大错,轻易相信递加行动,往往铸成无法弥补的祸害。哈嫩的轻狂,实在令人扼腕。 (二)大卫所差去的臣仆,处在众目睽睽,瞪目敌视之下,忍受难堪的屈辱,心中的痛苦真是难以言宣。这里能帮助我们领会,神差遣祂的爱子来拯救罪人,却横遭世人的弃绝,将他挂在十字架上,明明的羞辱祂。世人对神向人所施无比的恩爱,竟报之以羞辱和杀害。哦,世人因为被撒旦所愚弄,瞎了心眼,竟如此对待神所差来的使者!将祂挂在十字架上,这真是太对不起恩爱的神。难怪当我们蒙恩得救的时候,一想到这里,就要难过,向神认罪。我们应当知道,主是赤露着身子,被悬挂在十字架上,因为贪婪的兵丁,将主的衣服剥夺,加以瓜分,在环伺着的众人面前,那羞辱是何等的难以忍受啊! 【撒下十5】「有人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 〔吕振中译〕「有人告诉大卫,大卫就打发人去迎接他们;因为那些人非常羞耻,王就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你们的胡须长起来了再回来。』」 〔原文字义〕「迎接」遭遇,降临;「甚觉」极度地,非常地;「羞耻」被羞辱;「耶利哥」它的月亮。 〔文意注解〕「有人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甚觉羞耻』使者的羞耻就是差遣者──王──的羞耻。 「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大卫自己亦觉受辱,故此,他不让他们公开露面,直至「伤害」看不出来为止。 〔话中之光〕(一)本节很有属灵的意义,从前的胡须,乃代表天然的荣耀;再长出来的胡须,是复活的荣耀。我们为主若肯失去天然的荣耀;将来必从主那里得到复活的荣耀。我们的主从死里复活时,祂为全人类所承担的罪和羞辱并死亡,耶稣劝都滚去了。所以父神用右手将祂高举得着尊贵荣耀为冠冕。感谢神,祂所受的羞辱和痛苦是暂时的,所得着的荣耀是永远的。今日一切有份与主所受的羞辱和苦难的,必承受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撒下十6】「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就打发人去,招募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与玛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万二千。」 〔吕振中译〕「亚扪人见自己成了大卫所厌恶的,就打发人去雇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又雇了玛迦王一千人、和陀伯人一万二千人。」 〔原文字义〕「憎恶」可曾,发臭;「招募」雇用;「伯利合」道上之家;「亚兰」被高举;「琐巴」哨站;「玛迦」压制;「陀伯」好。 〔文意注解〕「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就打发人去」:『憎恶他们』意指彷佛发臭之物,须从眼前挪开一样的憎嫌。 「招募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与玛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万二千」:这些都是四散的亚兰人小国,因当时亚兰人还没有统一的国家。 〔话中之光〕(一)由于哈嫩听了错误的劝告,怀疑大卫差去的臣仆不怀好意,因此羞辱了他们。之后他得知大卫憎恶他们,就立刻调集军队准备作战。他本来应当仔细考虑臣仆的献策,即或不然,也应当与大卫洽谈;而他既不肯认错,又在出错时动兵。我们常常为自己辩护而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道歉去消除对方的怒气,我们应当寻求和睦,避免争战。 【撒下十7】「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 〔吕振中译〕「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带着全队勇士出去。」 〔原文字义〕「约押」耶和华是父;「勇猛的」强大的,大能的。 〔文意注解〕「大卫听见了,就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勇猛的全军』原文是「强壮的整个军队」,可能指不是一般的民兵,而是职业军人。 【撒下十8】「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琐巴与利合的亚兰人、陀伯人并玛迦人,另在郊野摆阵。」 〔吕振中译〕「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外摆阵;琐巴和利合的亚兰人跟陀伯人玛迦人另外在野地里摆阵。」 〔原文字义〕「摆」安排,排列;「阵」战争;「郊野」田野,乡间。 〔文意注解〕「亚扪人出来在城门前摆阵」:『城门前』指亚扪人的京城拉巴(参撒下十二26)的城门前面。 「琐巴与利合的亚兰人、陀伯人并玛迦人,另在郊野摆阵」:『郊野』指城郊的开阔地。这样,如果以色列人上前攻击城门前的亚扪人,亚兰人便会上来从后面夹攻。 【撒下十9】「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 〔吕振中译〕「约押见前后都有战阵摆着,就从以色列所有的精兵中挑选了一些来,把他们摆好了阵、以便对亚兰人接战。」 〔原文字义〕「挑选精兵(原文双同字)」挑选,选择。 〔文意注解〕「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挑选精兵』指挑选善于对付亚兰人战车(参18节;撒下八4)的经验战士。 【撒下十10】「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 〔吕振中译〕「却把其余的兵众交在他兄弟亚比筛手下,使他摆阵、去对亚扪人接战。」 〔原文字义〕「亚比筛」我父是礼物。 〔文意注解〕「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亚比筛』是约押的兄弟兼副手,是大卫三个勇士的首领,曾单枪杀了三百人(参代上十一20)。 【撒下十11】「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 〔吕振中译〕「约押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救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救你。」 〔原文字义〕「强过」强壮,加强;「帮助」拯救,解救。 〔文意注解〕「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救你」:意指:(1)对作战的部署没有完全把握;(2)须视战场实际发展情势;(3)彼此支援,分头赴敌。 〔话中之光〕(一)在战争中,战略,计划,训练,战技,勇猛,都是很重要的,但没有甚么能够代替同心联合的行动。并肩作战,默契与合作是最不可缺少的。这两兄弟在出阵之先的相约呼应,说明了在教会事奉上肢体配搭的原则,而教会正面临仇敌的多方攻击,众肢体必须并肩作战,方能克敌,如果单独行动和各不相顾,定规是给敌人个别击破。 (二)属灵争战的第一个要件是肢体的配搭与相助。他们是同在一个阵营里,同站在神见证的一面,并且是向两面作战,分开在两个战场。他们是彼此连结在一起,任何一方面的得胜或失败都影响另一方。若要知道在战争中谁强过谁,那就必须随时注意战场上的变化。用属灵的话来说,你就必须随时注意肢体们的遭遇。 【撒下十12】「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 〔吕振中译〕「你只要刚强;我们都要为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上帝的城市〔或译:上帝的柜〕而奋勇;愿永恒主按他所看为好的而行。』」 〔原文字义〕「刚强」强壮,加强;「作大丈夫」(原文与「刚强」同字);「意旨」好的,令人愉悦的。 〔文意注解〕「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 『本国的民』指血肉之亲的同胞;『神的城邑』原文复数词,意指国土;『都当刚强…作大丈夫』原文前后同字,「刚强」即「大丈夫」,意指奋勇杀敌。 「愿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意指结果如何,只能交托给神,但愿神的旨意成就。 〔话中之光〕(一)属灵争战的另一个要件就是争战的目的。你为甚么争战?如果不知道争战的目的,那争战就是虚空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为甚么去争战,所以不会看重那争战的结果。他们是非常清楚看见那争战的目的,约押说得很清楚,「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他们争战的目的是非常清楚,为神的百姓和神的城邑争战,笼统的来说,那是为着神的名去争战。 (二)我们争战,不是要践踏别人。我们争战,乃是为着神的名不受羞辱,乃是为着神的名不被人误解,乃是要人知道神是怎样的一位神,不能允许神的旨意被拦阻。他们出战的态度非常可贵,不是为自己的得失和利益,乃是为神的荣耀和国度。只有持守着这一种态度的作战,才是师出有名,才是站在耶和华的这一面。完全依靠祂,才能有把握。神的确是他们的后盾,因而他们大获全胜。 (三)生活中我们对神的信仰与行为必须相称。约押说:我们都当作大丈夫,换句话说,他们都应当做所当做的事,定出良谋和战术,动用所有的资源来争战。他又说,「愿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他知道争战的结果在于神。我们应当善用才智与资源,好好顺服神,并倚靠神得享美果。 (四)属灵争战要在争战中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里。约押说:「愿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只求神的旨意成就。这话里是有话的,因为凭神的旨意而行,那就包括了好些情形在里面,第一,我可能战死在战场上,或者我可能受伤。但是不管战死或是受伤,我没有后悔,因为我看见这是神的旨意成全。其次,争战在人的估计中,可能是得胜,也可能不得胜,但是不管得胜或是不得胜,这都掌握在神的手里。也许神会允许我们有点小挫折,但是为了祂的名,祂总会叫我们得胜。在最后的得胜没有来到以前,一些挫折不要叫我们丧气,也不要把我们带到灰心绝望的光景里。 【撒下十13】「于是,约押和跟随他的人,前进攻打亚兰人,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 〔吕振中译〕「于是约押和跟随的兵众往前进、去攻打亚兰人;亚兰人竟从约押面前逃跑了。」 〔原文字义〕「跟随」拉近,靠近;「逃跑」逃离,奔逃。 〔文意注解〕「于是,约押和跟随他的人,前进攻打亚兰人,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亚兰人在约押面前逃跑』意指亚兰人战败溃逃。 【撒下十14】「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他们也在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约押就离开亚扪人那里,回耶路撒冷去了。」 〔吕振中译〕「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了,他们也就从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去。约押便从亚扪人那里回来,到了耶路撒冷。」 〔原文字义〕「离开」返回,转回。 〔文意注解〕「亚扪人见亚兰人逃跑,他们也在亚比筛面前逃跑进城」:亚扪人见状怯战退进城内,靠城墙防御。 「约押就离开亚扪人那里,回耶路撒冷去了」:圣经学者认为时值秋冬换季之际,雨季即将来临,不宜围城,只好暂时罢兵回师。 【撒下十15】「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又聚集。」 〔吕振中译〕「亚兰人见自己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击败了,就再集合为一。」 〔原文字义〕「打败」击打;「聚」招聚;「集」联合地,共同地。 〔文意注解〕「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又聚集」:亚兰人卷土重来。 【撒下十16】「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他们到了希兰,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 〔吕振中译〕「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出来;他们到了希兰,有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在他们前面率领着。」 〔原文字义〕「哈大底谢」大能是帮助;「希兰」坚固防守;「将军(原文双字)」统领(首字);军队(次字);「朔法」扩张。 〔文意注解〕「哈大底谢差遣人,将大河那边的亚兰人调来」:『哈大底谢』是当时亚兰人的盟主;『大河』指幼发拉底河;『大河那边的亚兰人』他们可能受雇于哈大底谢。 「他们到了希兰,哈大底谢的将军朔法率领他们」:『希兰』确实地点不详,位于琐巴(参撒下八3)境内某处;『将军朔法』亚兰人名将,后来被以色列军杀死(参18节;代上十九18)。 【撒下十17】「有人告诉大卫,他就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但河,来到希兰。亚兰人迎着大卫摆阵,与他打仗。」 〔吕振中译〕「有人告诉大卫,大卫就聚集了以色列众人,过约们河来到希兰。亚兰人摆好了阵迎接大卫,同他交战。」 〔原文字义〕「聚集」招聚;「约但河」下降。 〔文意注解〕「有人告诉大卫,他就聚集以色列众人,过约但河,来到希兰」:大卫在大马色的亚兰地设有防营(参撒下八6),防备亚兰人集结大军的敌对企图。因此大卫一接到消息,就率军前来讨伐。 「亚兰人迎着大卫摆阵,与他打仗」:战争一触即发。 【撒下十18】「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卫杀了亚兰七百辆战车的人,四万马兵,又杀了亚兰的将军朔法。」 〔吕振中译〕「亚兰人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大卫杀了亚兰七百辆战车的人马,四万马兵,又击杀了亚兰的军长朔法、使他死在那里。」 〔原文字义〕「杀了(首字)」杀害;「杀了(次字)(原文双字)」打击(首字);死(次字)。 〔文意注解〕「亚兰人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结果亚兰人再度被打败。 「大卫杀了亚兰七百辆战车的人,四万马兵」:『七百辆战车』又是抄写的错误,应作「七千辆战车」(参代上十九18);『四万马兵』别处圣经记载「四万步兵」(参代上十九18),大概是马兵和步兵合计共有四万。 「又杀了亚兰的将军朔法」:原文说他「死在那里」。 【撒下十19】「属哈大底谢的诸王,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与以色列人和好,归服他们。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 〔吕振中译〕「臣服于哈大底谢的众王见自己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击败了,就跟以色列人讲和,臣服于他们。于是亚兰人惧怕、不再救助亚扪人了。」 〔原文字义〕「和好」缔结和约,和平;「归服」工作,服事。 〔文意注解〕「属哈大底谢的诸王,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与以色列人和好,归服他们」:『诸王』指亚兰人诸小王;『与以色列人和好』指与以色列人缔结和约;『归服他们』指向大卫称臣进贡。 「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亚扪人』一旦失去亚兰人的帮助,很快就被大卫彻底打败了(参撒下十二26)。 叁、灵训要义 【属灵的争战】 一、争战的原因: 1.来自仇敌撒但的挑衅:「哈嫩便将大卫臣仆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使他们露出下体,打发他们回去」(4节)。 2.消极方面──被迫应战:「亚扪人知道大卫憎恶他们,就打发人去,招募伯利合的亚兰人和琐巴的亚兰人,步兵二万,与玛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万二千」(6节)。 3.积极方面──为神荣耀:「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12节)。 二、争战的要件: 1.关心肢体的感受:「有人告诉大卫,他就差人去迎接他们;因为他们甚觉羞耻,告诉他们说: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胡须长起再回来」(5节)。 2.分配肢体的责任:「约押看见敌人在他前后摆阵,就从以色列军中挑选精兵,使他们对着亚兰人摆阵。其余的兵交与他兄弟亚比筛,对着亚扪人摆阵」(9~10节)。 3.肢体协调相助:「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11节)。 4.刚强作大丈夫:「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12节)。 5.全然交托给神:「愿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12节)。 6.直到全然得胜:「亚兰人见自己被以色列人打败,就又聚集。…被以色列人打败,…归服他们。于是亚兰人不敢再帮助亚扪人了」(15,19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下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下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