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母耳记下第八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大卫的武功】

    一、使非利士人和摩押人臣服(1~2)

    二、大败琐巴王和亚兰人,掠夺金和铜(3~8)

    三、哈马王打发儿子约兰送来金银铜器,与掠夺物一起献与神(9~12)

    四、打败兰和以东人,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13~14)

    五、统治全以色列,设立文武百官(15~18)

 

贰、逐节详解

 

【撒下八1「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京城的权柄(原文作母城的嚼环)。」

   〔吕振中译〕此后大卫击败了非利士人,制服他们;大卫从非利士人手下夺取了母城的驾驭权。

   〔原文字义〕「此后」在之后,以后;「治服」谦卑,被制服;「京城」母城;「权柄」嚼环。

   〔文意注解〕「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此后』指在一段时间的「安靖」(参撒下七1)之后;『攻打非利士人』指以前两次利乏音谷之战(参撒下五17~25),是被动的防御,现在则是主动出击;『把他们治服』指彻底地击败非利士人,使他们不再能骚扰以色列境内。

         「从他们手下夺取了京城的权柄」:『京城』指迦特城(参代上十八1);『京城的权柄』原文是「母城的嚼环」,意指统治中心或权力所在。

   〔话中之光〕()非利士人被击败,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大卫的前一任以色列王扫罗,就是死在非利士人手中,而且当时非利士人已经占据以色列中部,将以色列切割成两块。大卫能将非利士人彻底降伏,算是达成相当重要的里程碑。

 

【撒下八2「又攻打摩押人,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

   〔吕振中译〕他又击败了摩押人,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子量量他们:把量二绳长的杀死,让量一绳长的活着;摩押人就臣服于大卫,带着礼物而来。

   〔原文字义〕「摩押」他父亲的;「躺卧」躺下,倒下;「量」测量,测定;「存留」活着;「归服」臣服;「进贡」礼物,贡物。

   〔文意注解〕「又攻打摩押人,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攻打摩押人』摩押人是罗得的后裔,以色列人要进迦南地之前,神曾禁止扰害摩押人(参申二9),且大卫在逃避扫罗的追杀时,曾将父母送到摩押王那里避难(参撒上二十二4),故有恩于大卫,究竟为何要攻打摩押人,根据犹太人的传说,是因为摩押人杀害了大卫的父母;『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有两种解释:(1)指身材高大的战士被杀,一般身高的战士就存活(参民二十四17)(2)指杀死三分之二,存留三分之一(约瑟夫)

         「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进贡』指藩属国给宗主国的贡物。

 

【撒下八3「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往大河去,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

   〔吕振中译〕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往大河去、要伸展他的权势,大卫击败了他。

   〔原文字义〕「琐巴」哨站;「利合」宽阔的地方;「哈大底谢」勇敢是帮助;「夺回」返回,转回;「国权」手,权势,力量。

   〔文意注解〕「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往大河去,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琐巴』位于利巴嫩山脉东面,大马色和哈马之间的亚兰人王国;『大河』指幼发拉底河;『夺回他的国权』指他企图向米所波大米扩张主权;『大卫就攻打他』意指大卫趁对方正在向北方用兵之际,主动出兵攻打

 

【撒下八4「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

   〔吕振中译〕大卫掳获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大卫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却留下一百辆车的马没有砍断。

   〔原文字义〕「擒拿」捕捉,抓住;「砍断蹄筋」切段,割断。

   〔文意注解〕「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擒拿』指生擒、掳获;『马兵一千七百』可能抄写有误,别处圣经是「战车一千,马兵七千」(代上十八4)

         「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砍断蹄筋』意指使马失去作战能力,当时以色列人仅有步兵,尚未使用马车作战;『留下一百辆车的马』供自己作交通工具,但此举违反了「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的命令(申十七16),反而成了所罗门多增马匹的契机(参王上四26;十26~29)

   〔话中之光〕()琐巴王有强大的「马兵」,以色列人只有步兵。马车虽然不适合在山地作战,但很适合在平原地区作战。只要百姓永远跟随神、顺服神的权柄,就不必倚靠「马兵」或任何先进武器,因为神自己会为祂的百姓争战。所以大卫「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免得百姓把信心放在眼见的马匹车辆上。有利的环境、条件虽然好,但也很容易使属灵的生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因为人的眼目很容易从神的身上转移到人以为可靠的事物上,结果迷失了方向。大卫主动除去了这个试探,让百姓学习单单仰望神:「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二十7)

 

【撒下八5「大马色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

   〔吕振中译〕大马色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击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

   〔原文字义〕「大马色」安静的粗麻纺织者;「亚兰」被高举。

   〔文意注解〕「大马色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大马色的亚兰人』即今叙利亚人,以大马色为京城;『帮助琐巴』琐巴人乃是大马色以北的亚兰人(参阅3节注解),彼此同族。

 

【撒下八6「于是大卫在大马色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吕振中译〕于是大卫在大马色的亚兰设立了驻防营;亚兰人就臣服于大卫,带着贡物而来。大卫无论往哪里去,永恒主都使他得胜。

   〔原文字义〕「防营」要塞,行政长官;「归服」臣仆;「得胜」使得胜,拯救。

   〔文意注解〕「于是大卫在大马色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设立防营』指在藩属国中设立的驻防军兵营(参撒上十5;十三3)

         「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意指大卫战无不胜。

   〔话中之光〕()「耶和华都使他得胜」(614),表明大卫并不是战无不克的军事天才,他的得胜乃是支取神的得胜。因着完全顺服神,才能显出神完全的得胜。

         ()圣经对大卫战争的评论:「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或「耶和华拯救他」,就说明大卫并非真正是战无不克的军事天才,他也可能被打败,甚至战死,但是神动手帮助他,使他获胜。我们如果在顺境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己根本就是「会失败的凡人」,而「神使我们得胜」吗?还是我们自认自己是天才,本来就应该成功的?

         ()本章圣经中曾两次说:「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使他得胜。」这说出大卫的得胜是出于耶和华,是耶和华使他得胜随着他。我们知道旧约的大卫,乃预表新约的王主耶稣基督。大卫的得胜,乃是预表天国的王,即万主之主,祂无往不胜。「看哪!大卫的根,祂已得胜」(启五5)。这是说出大卫的得胜,完全是根据与耶稣的得胜,哈利路亚!祂是大卫的根,祂也是一切属祂的人之根,祂已得胜,我们也得胜了!

 

【撒下八7「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

   〔吕振中译〕大卫取了哈大底谢的臣仆身上的金挡牌,带到耶路撒冷来。

   〔原文字义〕带到」进入。

   〔文意注解〕「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所拿的金盾牌』意指国王上战场时,王的随从人员为他背负的金质盾牌。

 

【撒下八8「大卫王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和比罗他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

   〔吕振中译〕大卫王又从哈大底谢的比他〔或译:提巴〕和比罗他城中夺取了极多的铜。

   〔原文字义〕「比他」安全;「比罗他」柏树丛;「许多(原文双字)」许多,为大(首字);极度地,非常地(次字)

   〔文意注解〕「大卫王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和比罗他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比他和比罗他』确实地点不详,可能两城相距不远,且其中之一为琐巴国的京城,都在大马色的北方约5080公里,在哈马口附近;『夺取了许多的铜』后来作了所罗门建造圣殿的材料(参代上十八8)

 

【撒下八9「哈马王陀以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的全军,」

   〔吕振中译〕哈马王陀以听见大卫击败了哈大底谢的全军,

   〔原文字义〕「哈马」堡垒;「陀以」流荡;「杀败」打击,杀害;「全军」武力,军队。

   〔文意注解〕「哈马王陀以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的全军」:『哈马』是琐巴的北方邻国,也属于亚兰人;『哈马王陀以』与琐巴王哈大底谢对敌(10)

 

【撒下八10「就打发他儿子约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底谢。原来陀以与哈大底谢常常争战。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

   〔吕振中译〕就打发他的儿子哈多兰〔传统:约兰〕来见大卫王,向他问安,庆祝他有福,因为他和哈大底谢交战、竟击败了他;原来陀以跟哈大底谢常有战事。约兰〔传统:亚兰〕手里还带着银器金器和铜器来。

   〔原文字义〕「约兰」耶和华是被称颂的;「争」战斗,作战;「战」战役,战争。

   〔文意注解〕「就打发他儿子约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底谢」:『他儿子约兰』约兰是一个以色列名字,原名「哈多兰」(代上十八10),特地改名,显然是为了讨好大卫。

         「原来陀以与哈大底谢常常争战。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约兰随身携带了珍贵的金属器皿作为贡品。

 

【撒下八11「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吕振中译〕这些器皿大卫王也分别为圣献与永恒主,连同他所祝圣过的金银,他从征服的各国、

   〔原文字义〕「治服」制服,使受奴役;「分别为圣」使成圣,分别;「献给」(原文与「分别为圣」同字)

   〔文意注解〕「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大卫不肯将所得的贡物和战利品据为己有,而把它们『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表明他承认得胜并非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使他得胜(6)

   〔话中之光〕()大卫看出战争的胜利并非来自自己的能力,而是来自神的保守,所以他愿意把战利品都献给神。虽然神说大卫「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撒下二十二8),没有允许大卫建造圣殿,但大卫没有感到任何委屈,也没有影响为神摆上的心,反而「在困难之中为耶和华的殿预备了金子十万他连得,银子一百万他连得,铜和铁多得无法可称」(代上二十二13)

         ()大卫虽没有建造圣殿,却努力作各样的准备。所罗门若没有父亲为他收集金银,他也不能作成建殿的事。所以别人劳苦,我们就享受那成果,建殿的事是神归功于每个有份的人。当所罗门完成这项工程,神不忘记大卫。奖赏是按各人的工作照比例赐给的。

         ()当我们制伏仇敌,取得掳物,将这些献给神,使人得益,这原是美事。大卫可以作得到,我们也可以,在我们失败与过错之中,就得着能力,帮助与引导别人。主耶稣受死,就取得死亡与阴间的钥匙。祂有能力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现在祂长远活着,为众人代求(参来七25)

         ()本章主要的教训是预表神的目的,说明外邦人应贡献建殿的事。所罗门的圣殿预表教会。从各族、各民、各人之中都招集起来,建成灵宫。全世界都要为这圣洁的殿而贡献,有预备的过程中虽是神秘的,不久必显露十足的荣耀。读以色列民族的史事,真是了解神的心意,神招聚他们自东自西都一起到祂面前。

         ()我们事奉神,受托作祂的工,也常常蒙神的祝福,将诸般的恩典和丰富赏赐给我们,我们理当将神所赐给我们的,有所奉献,不应全数据为己有,而不让神使用。旧约中的圣殿,正是新约时代教会的预表。大卫为我们留下榜样,说明为神工作的成果,应该归给教会,那原是神所赐给教会的,不是为自己。许多人在这一点上失败。将工作的果子紧紧抓在自己的手中,以之坚固自己的工作,而不使之建立教会。这样的工作在基本上有问题,是失败的工作,因为不是照着神的计划,不成全神的目的。一个忠心事奉主的仆人,总是先叫神和人有所得着,他往往忽略自己,忘记自己的需要,这样的人神方能托付交给他,并加以祝福。

 

【撒下八12「就是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

   〔吕振中译〕从以东〔传统:亚兰〕、从摩押、从亚扪人、非利士人、亚玛力人,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得来的、都分别为圣,献与永恒主。

   〔原文字义〕「亚扪」部落的;「非利士」移居者;「亚玛力」山谷的居住者;「所掠之物」掠夺品,战利品。

   〔文意注解〕「就是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本节说明战利品的来源,它们都是以色列四围的邻国,若按照时针方向,从北方转东方,再转南方而到西南方列名,应为:琐巴、亚兰、亚扪、摩押、亚玛力人、非利士。

 

【撒下八13「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亚兰(或作以东。见诗篇60篇诗题)一万八千人回来,就得了大名。」

   〔吕振中译〕大卫在盐谷击败了以东〔传统:亚兰〕一万八千人回来以后、就得了大名声。

   〔原文字义〕「得了」做,制作;「大名」名字,名声。

   〔文意注解〕「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亚兰一万八千人回来,就得了大名」:『盐谷』应是死海以南的亚拉巴旷野;『亚兰』又是另一个抄写之误,应为「以东」(代上十八12;参14)

   〔话中之光〕()大卫在战场上扬威,使他得了大名。大卫的名字不单是在以色列,就是在外邦,耶稣家传户晓,而且流传到后世,至今不衰。这里也有预表的意义,说出我们的主,祂的尊名在全地,在永世,是何其美!祂的名字超乎万名之上,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

 

【撒下八14「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大卫。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吕振中译〕他又在以东设立驻防营;他在全以东设立了驻防营,全以东就都臣服于大卫。大卫无论往哪里去,永恒主总使他得胜。

   〔原文字义〕「以东」红。

   〔文意注解〕「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大卫」:本句左证13节的「亚兰」实为「以东」。这样,所有以色列的邻国,都被大卫征服。

         「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意指大卫战无不胜(6节下半)

   〔话中之光〕()当大卫前往北方的琐巴攻击亚兰人时(3),以东从南面入侵,约押和亚比筛(代上十八12)转回迎战以东。在危急之中,大卫首先向神认罪(诗六十1~3),反省自己陷入两线作战,是否是因为个人的野心膨胀。当「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撒下八6)的时候,肉体难免就会出头;此时,神突然让大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危机之中,好让他清醒过来,认识到「人的说明是枉然的」(诗六十11),回转单单倚靠神(诗六十12),最终赢得了这场争战。因着这一段历史,大卫写出了诗篇第六十篇。

         ()圣灵第一次说「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6),是说大卫主动出击,打败了「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12),征服了从埃及小河到哈马口的整个应许之地(民三十四2~12),是全面的得胜;圣灵第二次说「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14),是说大卫打败了入侵的以东人,超出了应许之地的范围,是得胜有余。神所赐的得胜,不是局部的得胜、也不是勉强的得胜,而是完全的得胜,并且「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八37)

         ()神的儿女蒙了神的恩典,最难记得施恩的主。一般的君王,打了胜仗,总是说,将士用命,领导有方,立小题大作的纪功碑,或竟干脆制造谎言鬼话,来把王捧成英雄,成了神。但大卫知道,战争的胜败,在于耶和华。因此,他自己不敢居功,也不忘感谢神的恩典,并且照律法的规定,把掠得的战利品,和外国的贡品,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撒下八15「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

   〔吕振中译〕大卫作王管理全以色列;大卫对他的众民都秉公行义。

   〔原文字义〕「秉公(原文双字)」做,制作(首字);审判,正义(次字);「行义」公平,公义。

   〔文意注解〕「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以色列众人的王』意指以色列众支派全民的王;『秉公行义』意指秉持公义的原则审判且施政。

   〔话中之光〕()以色列人要求耶和华为他们立王的时候,撒母耳订下了一国之君应守的准则(参撒上十25),其中一定包括了「秉公行义」的施政原则。「公平」(赛三十18)和「公义」(诗三十六6)都是神的性情,神国度的君王必须按着神的性情来治理(诗八十九14)

         ()大卫有了神的应许,但却不是躺着等待神来坚立国度,而是紧紧抓住神的应许,一面对外南征北战,一面对内「向众民秉公行义」,积极支取神的得胜。虽然神自己会负责成就祂的应许,但「与神同工」(林前三9)的人不能消极怠工,应当紧紧跟上神的带领,因为「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林前三8)。人若不肯忠心在神面前尽本分,「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

         ()大卫得众民喜爱(撒下三36),不在于他讨好人,乃因想讨神喜悦。有些人常极力赢取个人的声望,却从来不能成功。得到百姓的称赞其实并不重要,不要浪费时间与心机,只为赢得大众的赞许,要极力行当行的事,这样,神与人才会看重你。

 

【撒下八16「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吕振中译〕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统领军队;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做通知官;

   〔原文字义〕「洗鲁雅」香膏;「约押」耶和华是父;「元帅」军队;「亚希律」孩子的弟兄;「约沙法」耶和华已审判,耶和华所审判的;「史官」纪念,记忆。

   〔文意注解〕「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洗鲁雅』她是大卫的姊姊;『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他是大卫的外甥;『元帅』指全军统帅;『约沙法』圣经中有不少同名不同人;『史官』负责记录国务文件并管理历史档案。

 

【撒下八17「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西莱雅作书记;」

   〔吕振中译〕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做祭司长;西莱雅〔或译:沙威沙〕做秘书;

   〔原文字义〕「亚希突」我的兄弟是美善的;「撒督」公义;「亚比亚他」我父真伟大;「亚希米勒」我兄弟是王,王的兄弟;「西莱雅」耶和华是统治者;「书记」描述,记载。

   〔文意注解〕「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亚希突的儿子撒督』是亚伦儿子以利亚撒的后裔(参代上六4~8)非尼哈家系的祭司(参民二十五11);『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又是另一个抄写之误,应为「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撒上二十二20;撒下十五2429;王上一7)亚比亚他是亚伦之子以他玛的后裔(参代上二十四3)属于以利家系的祭司(参撒上十四3);『祭司长』亦即大祭司,大祭司的职位在所罗门时代由亚比亚他转到撒督(参王上二35;代上二十九22),应验了神弃绝以利家的预言(参撒上二35~36)

         西莱雅作书记」:『西莱雅』又名「示法」(撒下二十25)、「示沙」(王上四3)、「沙威沙」(代上十八16);『书记』负责处里外交事务。

 

【撒下八18「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

   〔吕振中译〕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传统:和〕做卫兵的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儿子都做祭司。

   〔原文字义〕「耶何耶大」耶和华知晓;「比拿雅」耶和华已建造;「基利提人」行刑人;「比利提人」仆从;「领袖」祭司。

   〔文意注解〕「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圣经中有十几位同名不同人的比拿雅,但这位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在伴随大卫逃避扫罗王之追杀时,即已在勇士中间崭露头角(参撒下二十三2022),后来大卫立他作护卫长(参撒下二十三23);『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这两类人不是一般军人,而是以家臣身分服务大卫的雇佣兵(参王上一36~38)作大卫的近身侍卫。

         「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领袖』原文字面意义是「祭司」,可能指在王室众多女儿、家臣、仆婢中具有领导地位,如同所谓「家庭祭司」一样,作各家的代表。

   〔话中之光〕()15~18节是大卫国度的行政组织,以色列的国家体制开始制度化。神的国度不是只讲爱心、只要火热、只传福音就可以了,还必须有规矩,「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十四40),「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神的百姓各就各位,神的国度才能「坚立」(撒下七16);新约的信徒「循规蹈矩」,才能站稳信心的脚步,「信基督的心也坚固」(西二5)

 

叁、灵训要义

 

【得胜的王】

   一、在军事上得胜:

         1.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京城的权柄」(1):治服非利士人。

         2.「又攻打摩押人,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2):征服摩押人。

         3.「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往大河去,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3~4):击败琐巴王哈大底谢。

         4.「大马色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于是大卫在大马色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5~6):征服大马色的亚兰人。

         5.「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亚兰(以东之误)一万八千人回来,就得了大名。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大卫」(13~14):征服以东人。

         6.「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614):胜过四围邻国。

   二、在财物上得胜:

         1.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大卫王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和比罗他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7~8):夺取了许多的铜。

         2.「哈马王陀以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的全军,就打发他儿子约兰去见大卫王,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9~10):进贡金银铜的器皿。

         3.「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就是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11~12):将全部掳物和贡物都分别为圣献给神。

   三、在治理上得胜:

         1.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15):施政秉公行义。

         2.「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西莱雅作书记;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16~18):用人唯才,确立制度。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下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下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