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四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扫罗家亡】 一、扫罗家两个军长弒君后拿着首级投奔大卫(1~8节) 二、大卫处决凶手,埋葬伊施波设的首级(9~12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下四1】「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听见押尼珥死在希伯仑,手就发软,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 〔吕振中译〕「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听见押尼珥死在希伯仑,他的手就发软;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 〔原文字义〕「发软」下沉,落下;「惊惶」惊慌,害怕。 〔文意注解〕「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听见押尼珥死在希伯仑,手就发软」:『手就发软』意指浑身乏力、失去勇气。 「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惊惶』意指惊慌失措。 〔话中之光〕(一)伊施波设是靠别人(押尼珥)壮胆的人。他没有仰赖神,押尼珥一死,他就一无所有了。他遭遇危机、受到压力,就被恐惧吓倒。恐惧能使我们瘫痪,惟有信心与倚靠神能胜过惧怕(参提后一6~8;来十三6)。只要信靠神,就能放胆地克服身边的困难。 (二)伊施波设因立他为王的人死了,以至手足无措,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这正是靠人血气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之人的结局。作诗的人劝我们说:「你们不要依靠君王,不要依靠世人,他一点也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以雅各的神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神的,这人便为有福」(诗一百四十六3~5)。是的,「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诗三十三12)。 (三)押尼珥与大卫立约(参撒下三12),表面上能帮助大卫顺利地登上以色列的宝座,成全神的旨意(参撒下三18)。但正如撒但主动要为神成就国度的计划、许诺把「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太四8)都赐给主耶稣一样,这些事的动机、方法和目的都不是行在神的旨意里,而是行在人的诡诈里,背后更是仇敌的诡计;即使表面上成功了,实际上也是失败的。因此,神伸出手来干预,允许「押尼珥死在希伯仑」,让人的筹算和仇敌的诡计功亏一篑。 (四)神干预的结果,使「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表面上是在大卫和北方十一个支派之间造成了重大的裂痕,给大卫登上宝座的道路带来了更大的障碍。但恰恰是这样,才显出神的作为,因为「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撒下四2】「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有两个军长:一名巴拿,一名利甲,是便雅悯支派、比录人临门的儿子。比录也属便雅悯。」 〔吕振中译〕「扫罗的儿子有两个人做了游击队长,一个名叫巴拿,一个名叫利甲,都是便雅悯子孙比录人临门所生的:因为比录也算是属于便雅悯。」 〔原文字义〕「巴拿」忧伤痛苦;「利甲」骑师;「比录」多井之地;「临门」石榴树。 〔文意注解〕「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有两个军长:一名巴拿,一名利甲」:『军长』劫掠队伍(参撒下三22原文字义)的官长。 「是便雅悯支派、比录人临门的儿子。比录也属便雅悯」:『比录』位于耶路撒冷西北方约8公里,伯特利西南方约12公里;『属便雅悯』意指属于便雅悯支派的辖境。 【撒下四3】「比录人早先逃到基他音,在那里寄居,直到今日。」 〔吕振中译〕「比录人早先逃到基他音,就一直在那里寄居、直到今日。」 〔原文字义〕「基他音」两个酒醡。 〔文意注解〕「比录人早先逃到基他音,在那里寄居,直到今日」:『基他音』位于伯特利以西约33公里,约帕东南方约21公里;『比录人早先逃到基他音』指早先扫罗父子率领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对战,战败被杀之后,以色列人弃城逃跑,非利士人便来住在其中(参撒上三十一7)。原来居住在比录的以色列人,则逃到基他音定居。 【撒下四4】「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有一个儿子,名叫米非波设,是瘸腿的。扫罗和约拿单死亡的消息从耶斯列传到的时候,他才五岁。他乳母抱着他逃跑,因为跑得太急,孩子掉在地上,腿就瘸了。」 〔吕振中译〕「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有一个儿子、两脚残废;当扫罗和约拿单的消息从耶斯列传到的时候、他纔五岁;他乳母抱起他来逃跑,因为慌慌张张逃跑,孩子掉下来,腿就瘸了:他的名字叫米非波设。」 〔原文字义〕「米非波设」终结偶像;「瘸(首字)」受打击的;「约拿单」耶和华已给与;「耶斯列」神栽种;「太急」匆忙,紧张;「瘸(次字)」跛行。 〔文意注解〕「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有一个儿子,名叫米非波设,是瘸腿的」:『米非波设』是约拿单的儿子,后来受到大卫的善待(参撒下九11)。此处提到米非波设,乃因他和前后的叙事都有关连:(1)当比录人逃到基他音(参3节)的同时,米非波设被他乳母抱着他逃跑时掉在地上,才变成瘸腿的;(2)伊施波设被暗杀(参6~7节)后,扫罗家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便是米非波设。 「扫罗和约拿单死亡的消息从耶斯列传到的时候,他才五岁」:『消息从耶斯列传到』耶斯列是当时的主要战场(参撒上二十九1,11),扫罗父子被杀的地点基利波山(参撒上三十一8)位于耶斯列河谷的南岸。 「他乳母抱着他逃跑,因为跑得太急,孩子掉在地上,腿就瘸了」:『逃跑』指逃避非利士人;『腿就瘸了』大概是摔断了腿骨或踝子骨。 〔话中之光〕(一)扫罗王朝的合法继承者,在长子约拿单逝世后,应该是长子长孙米非波设。但他年幼,而且瘸腿;何况约拿单决定遵行神旨意,放弃王位,让大卫作王(参撒上二十三17),米非波设也一生没有作王的意图。非利士人猖獗的时候,他年纪幼小,是乳母抱着逃难;被摔伤残,受人养护,不用挣扎拼斗。他名字的意思是“惭愧的人”,可能反映约拿单的心情:虽然深爱大卫,却不得不住在王家。没有野心的米非波设,与世无争,却常在神的恩典中。 (二)按人看来,米非波设真是命途多岔。他在开头时,一切都不能和伊施波设断乎不能于他相比。两人的分别,真是如同天渊。这说明了人在神面前蒙恩,全不在乎外面的条件;有人仪表不凡,气概英武,才干超众,但神若不祝福他,仍是一事无成。相反的有人软弱无能,甚至残缺不全,处处要仗赖人,但他们敬畏神,依靠耶和华,因而大蒙祝福。伊施波设和米非波设之间,这么鲜明的对比给我们指明了当拣选的道路,那就是单单依靠神。 【撒下四5】「一日,比录人临门的两个儿子利甲和巴拿出去,约在午热的时候,到了伊施波设的家,伊施波设正睡午觉。」 〔吕振中译〕「比录人临门的儿子利甲和巴拿出来,约在日中炎热的时候到了伊施波设的家;伊施波设正睡午觉。」 〔原文字义〕「午热」热度,热气。 〔文意注解〕「一日,比录人临门的两个儿子利甲和巴拿出去」:『出去』指他们定意采取行动。 「约在午热的时候,到了伊施波设的家,伊施波设正睡午觉」:『午热的时候』指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一般人都在休息;『正睡午觉』王本身在睡觉缺乏防患,伺候的仆人也趁机偷懒。 【撒下四6】「他们进了房子,假作要取麦子,就刺透伊施波设的肚腹逃跑了。」 〔吕振中译〕「那家守门的女人正在簸麦子,竟打盹睡着〔传统:看哪,他们进到屋中,假作要取麦子,就刺透伊施波设的五脏〕;利甲和他兄弟巴拿就溜进去。」 〔原文字义〕「假作」(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他们进了房子,假作要取麦子,就刺透伊施波设的肚腹逃跑了」:『假作要取麦子』指借口要取出储放在王仓里的军粮而混进王宫;『肚腹』原文是「第五根肋骨的下方」(参撒下二23注解)。 【撒下四7】「他们进房子的时候,伊施波设正在卧房里躺在床上。他们将他杀死,割了他的首级,拿着首级在亚拉巴走了一夜,」 〔吕振中译〕「他们进屋子的时候,伊施波设正在卧房里躺在床上;他们把他一刺,便杀死他,割了他的头,拿着那头,走了亚拉巴的路、走一整夜,」 〔原文字义〕「割…首级」挪去,脱去;「亚拉巴」不毛之地。 〔文意注解〕「他们进房子的时候,伊施波设正在卧房里躺在床上」:『躺在床上』意指正在睡午觉。 「他们将他杀死,割了他的首级,拿着首级在亚拉巴走了一夜」:『亚拉巴』指约但河谷到死海的旷野地带,从北到南;『走了一夜』从中午到次日清晨,大约走了将近20个钟头,从玛哈念到希伯仑将近100公里。 〔话中之光〕(一)从玛哈念到希伯仑大约相隔100公里,利甲和巴拿暗杀伊施波设是正午之后。他们逃跑,直到第二天早晨,连续走了近20小时,才到达了希伯仑。他们以相当于1小时约5公里速度,没有休息地一直走过来的,我们只能为行恶之人叹息(参罗三13~18)。因他们决不能逃脱神的惩罚(参箴十四12,19)。 【撒下四8】「将伊施波设的首级拿到希伯仑见大卫王,说:“王的仇敌扫罗,曾寻索王的性命。看哪,这是他儿子伊施波设的首级,耶和华今日为我主我王,在扫罗和他后裔的身上报了仇。”」 〔吕振中译〕「将伊施波设的头带到希伯仑去见大卫,对王说:『看哪,这寻索你性命的、你的仇敌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的首级在这里呢;永恒主今日为我主我王在扫罗和他后裔身上报了仇了。』」 〔原文字义〕「寻索」寻求,渴求。 〔文意注解〕「将伊施波设的首级拿到希伯仑见大卫王,说:王的仇敌扫罗,曾寻索王的性命」:『王的仇敌』想要激起大卫的敌忾心;『曾寻索王的性命』几度几乎被逼到绝境,难免记忆犹新。 「看哪,这是他儿子伊施波设的首级,耶和华今日为我主我王,在扫罗和他后裔的身上报了仇」:自以为替神伸张公义,可以讨大卫的喜悦。 〔话中之光〕(一)利甲和巴拿强调「伊施波设是扫罗之子」的事为了使大卫回想起当年从扫罗受过的威胁,使他掀起对扫罗的敌对心和复仇之心,因此他们期待大卫会称赞他们并赏赐他们。但事情却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参12节)。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完全以世界为中心的人对人和事的判断,与以神为中心的人对人和事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 (二)属肉体的人都喜欢「替天行道」,用属灵的外表来掩盖里面的肉体,正如这两个凶手声称他们的谋杀是「耶和华今日为我主我王在扫罗和他后裔的身上报了仇」。这是在押尼珥之后,仇敌继续制造试探的机会,要用不合神心意的方法,把大卫推上宝座。 (三)大卫登上以色列的宝座是神的命定,但应该出于神的手,而不是人的手,更不能是撒但的手。撒但这么热心地帮忙,无非是要把美事做得不美:如果大卫靠着谋杀而坐上宝座,就把合神心意的事变成了不合神心意的事,结果大卫作王就成了仇敌的得胜。 【撒下四9】「大卫对比录人临门的儿子利甲和他兄弟巴拿说:“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吕振中译〕「但是大卫却回答比录人临门的儿子利甲和他兄弟巴拿说:『我指着那赎我性命脱离一切患难的永活永恒主来起誓:」 〔原文字义〕「苦难」困境,危难,困难。 〔文意注解〕「大卫对比录人临门的儿子利甲和他兄弟巴拿说: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表示仇敌尽管企图加害,但是我有神就够了。 〔话中之光〕(一)大卫称神为「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表明他已经在旷野被追赶的经历中熟悉了神做事的法则,已经学会把「救我性命」的事交托给神,而不是倚靠人的方法。 (二)大卫已经变得十分熟识神和祂公义与正直的道路。耶和华曾屡次介入拯救了大卫的性命,并使他的仇敌苦恼。大卫乐于把复仇留给耶和华(参申三十二35;罗十二19;来十30)。他不需要犯罪的人说明他脱离麻烦。 (三)大卫一生已经学会等候的功夫。他有什么需要,就仰望神的供给。在他路上有困难,他也依靠神为他挪开,任何人在他道中阻碍,他只让神来对付。他在旷野两次不肯取扫罗的性命。那亚玛力人说他杀了扫罗在基利波山,大卫就处决那人。大卫以同一原则处理杀害伊施波设的事,他不需要别人为他铺路,步向以色列的王座。 (四)愿神也这样救拔你脱离一切仇敌,不可灰心丧胆。不要自己伸手抓取地位,或以手段求自己的安全,那样手段以后会自觉羞耻的。「你当依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实为粮。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依靠祂,祂必成全。你当默然依靠耶和华,耐性等候祂」(诗三十七3~7)。神可使冰河化为流水,也必除去一切的困难,使你承受地土,祂必救拔你,使仇敌蒙羞,祂以宝血救赎你,必不使你失望,祂也不致耽误。祂必永远活着、爱你。祂常在宝座上。 【撒下四10】「从前有人报告我说,扫罗死了,他自以为报好消息,我就拿住他,将他杀在洗革拉,这就作了他报消息的赏赐。」 〔吕振中译〕「从前有人向我报信说:“看哪,扫罗死了”,自以为他是个传好消息的;我就抓住他,将他杀在洗革拉;这就是我给他做传消息的报偿。」 〔原文字义〕「洗革拉」回绕。 〔文意注解〕「从前有人报告我说,扫罗死了,他自以为报好消息」:这是指亚玛力少年人向大卫报扫罗死讯的事(参撒下一1~10)。 「我就拿住他,将他杀在洗革拉,这就作了他报消息的赏赐」:请参阅撒上一11~16。 〔话中之光〕(一)大卫向利甲和巴拿讲述亚玛力少年的行为,宣告他的错误(参11节)。表明自己现在要执行的刑罚是超越个人和感情,替神执行公义审判的事实。 (二)「自以为报好消息」,没有义的人,不觉自己转变得太快了些,反以为是帮耶和华作了事,行了神的旨意。违背道德原则的人,都有以神的旨意为借口的习惯。人用自己的方法,不能成就神的旨意,何况其伸手动脚,都出于自私的意图。违背伦理原则的手段,徒劳无功,于己无益,于神有损。 【撒下四11】「何况恶人将义人杀在他的床上,我岂不向你们讨流他血的罪、从世上除灭你们呢?”」 〔吕振中译〕「何况恶人在义人家里将他杀在床上,我现在哪有不从你们手里讨流他血的罪,而将你们从地上肃清呢?』」 〔原文字义〕「恶」邪恶的,犯法的;「义」公正的,公义的;「除灭」消耗,完全除去,烧毁。 〔文意注解〕「何况恶人将义人杀在他的床上,我岂不向你们讨流他血的罪、从世上除灭你们呢?」:『恶人』指利甲和他兄弟巴拿(参9节);『义人』指伊施波设(参8节);『杀在他的床上』请参阅7节。 〔话中之光〕(一)大卫和我们一样,都不是完全人。现在好机会第二次出现,虽然大卫很清楚地知道神的旨意,但有多少人能在等候七年多以后,仍然拒绝「万事都互相效力」(罗八28)的诱惑呢?但神并不倚靠人的觉悟、努力或自我克制来成就祂的旨意,而是用祂自己的手来引导我们。押尼珥的死已经让大卫看到:不在神的心意里所做的,不管理由有多么属灵,结果都是枉然。因此,这次他不敢再给仇敌留破口,而是断然拒绝试探、继续等候神。神也常常借着前车之鉴和切肤之痛,让我们经历投机取巧的恶果,渐渐学会不再伸出肉体的手、而是安心等候神。 (二)许多人处在大卫的位置都不会像大卫这样思路清楚判断明智。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两个刺客是真正的爱国者,可敬的公民和朋友。实际上是谋杀的行为他们可能解释为公义和必要的行为,是为国家的最好利益而行的。杀人犯本人也盼望并且确实预料他们的行为会被那样解释。但是大卫从外在的伪装看到了内里,正确地探知了他们自私、邪恶的动机。 【撒下四12】「于是大卫吩咐少年人将他们杀了,砍断他们的手脚,挂在希伯仑的池旁;却将伊施波设的首级,葬在希伯仑,押尼珥的坟墓里。」 〔吕振中译〕「于是大卫吩咐青年僮仆将他们杀掉,砍断他们的手和脚,挂在希伯仑池旁边;却将伊施波设的头埋葬在希伯仑押尼珥的坟墓里。」 〔原文字义〕「砍断」切开。 〔文意注解〕「于是大卫吩咐少年人将他们杀了,砍断他们的手脚,挂在希伯仑的池旁」:『砍断他们的手脚』表示他们的手刺杀伊施波设,他们的脚奔走一整夜,将首级带到希伯仑,所作所为大大错误,所以砍断示众。 「却将伊施波设的首级,葬在希伯仑,押尼珥的坟墓里」:表示伊施波设并没有犯错,所以给他礼葬。 〔话中之光〕(一)当一个国家在政治或社会处于不安的状态时,经常有只顾自己安全和利益的极度自私的机会主义分子出现。这种现像在押尼珥死后的以色列也出现了,「利甲」和「巴拿」正是这样的人,他们共同设谋杀害死自己的君主伊施波设,并把他的首级带到大卫那里奉给他。结果他们的命运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 (二)一个合神心意的人不能停留在「身正不怕影子斜」上,而是不但身子要正,影子也不能有,完全地活在光中,「无可指摘,诚实无伪」(腓二15);不但自己要持守真理,也不能任凭别人因自己而误会、跌倒,这才是「明光照耀」(腓二15)的见证。 (三)大卫本于公义的举动,说明了义的和不义的不能相交之原则。不义永远不能成就义,如同作恶之不能成善。所以大卫不只不寻求出于不义的帮助,反将不义的人绳之以法。大卫是神的受膏者,是神按着祂的旨意所膏的王,万民都当归顺,帮助大卫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对大卫的帮助,绝不能用人的方法,更不必说用不义和不法的手段了。神如何弃绝一切属血气的,大卫也弃绝出乎血气的帮助。他自己在凡事上依靠神,也接受神所打发的那些依靠耶和华之人所给他的帮助。那些存心利己,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手段,要帮助他的,虽然按人看来对大卫有利,大卫也加以拒绝。 (四)在神的工作上,我们最常犯的毛病乃是动用血肉的手脚。我们总忘不掉自己的办法,相信自己的力量,以为我们能帮助神一臂之力,帮他成就大事。但是神不要这样的帮助,神拒绝人的手。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存心对了,神就必悦纳,必定祝福。就是存心对了,还不够,方法还得对,力量的源头也得对。永远不可忘记,神的宝座是立在公义的根基上。 (五)如果我们的肉体没有经过深刻的对付,当我们受欺压,遭攻击,蒙冤屈的时候,我们巴不得有人挺身而出,替我们抱不平。我们所注意的只是帮助,全不考虑帮助来自何处,更不问临到我们的环境,神有什么美意。一个有学习的人,不只不敢接受属血气之人的同情与援手,就连对逆境所产生的心怀不平,也会自责,深怕得罪神。环境中的横逆,常常是肉体是否经过对付的试金石。但愿我们的肉体更多受十字架的破碎,好让里面的基督更多彰显。 叁、灵训要义 【大卫断然拒绝不义手脚之帮助】 一、「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听见押尼珥死在希伯仑,手就发软,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1节):扫罗家的王位摇摇欲坠。 二、「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有一个儿子,名叫米非波设,是瘸腿的」(4节):具有王位继承权的米非波设身体有缺陷。 三、「一日,比录人临门的两个儿子利甲和巴拿出去,约在午热的时候,到了伊施波设的家,伊施波设正睡午觉。…他们将他杀死,割了他的首级,拿着首级在亚拉巴走了一夜」(5~7节):两个军长动手刺杀伊施波设,又拿着首级跋涉到大卫处。 四、「将伊施波设的首级拿到希伯仑见大卫王,说:王的仇敌扫罗,曾寻索王的性命。看哪,这是他儿子伊施波设的首级,耶和华今日为我主我王,在扫罗和他后裔的身上报了仇」(8节):他们本以为大卫会给与赏赐。 五、「大卫对比录人临门的儿子利甲和他兄弟巴拿说:…从前有人报告我说,扫罗死了,他自以为报好消息,我就拿住他,将他杀在洗革拉,这就作了他报消息的赏赐」(9~10节):不料,大卫并不以为他们是报好消息。 六、「何况恶人将义人杀在他的床上,我岂不向你们讨流他血的罪、从世上除灭你们呢?于是大卫吩咐少年人将他们杀了,砍断他们的手脚,挂在希伯仑的池旁;却将伊施波设的首级,葬在希伯仑,押尼珥的坟墓里」(11~12节):他们反而被杀,且被砍断「手脚」示众。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下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下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