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母耳记上第三十一章拾穗

 

【撒上三十一1「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有被杀扑倒的。」

         “基利波”。在耶斯列(艾斯杜伦)平原东南角的山脉,高约一千六百英尺(487)――《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基利波山为耶斯列平原上的高山,海拔517公尺。扫罗军败北,应验了撒母耳的预言(二十八19)――《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重新连接、记述2814291中谈论的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的战争。在这里“争战”的希伯来原文的过去进行时态来指“当时正在战斗”(were fightingKJV)。以色列人——被杀扑倒。 谈论基比亚战斗中以色列人惨败的事实,可见以色列的失败是沉重的。更加详细地谈论扫罗的死(3~5)。在某种意义上扫罗的死,虽然是不可避免的(撒母耳预言的成就,13141526~29),但因扫罗导致整个以色列军队遭到惨败,无疑是一个悲剧。以色列战败的原因如下:兵力上的劣势,但这决不是战败的根本原因,因为以色列过去在兵力处于劣势时,靠着神的能力取得了胜利(1415~231741~49)。以色列与他们的首领扫罗一同不顺从、悖逆神(1225;民1710)是战败的根本原因。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信徒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并生活在神的话语中教训(24;罗117)。同时非利士军队到以色列领土中央的书念摆阵,表示当时以色列处于几乎无防备状态。(14212231)扫罗“惧怕,心中发颤”。因为力量的源泉神(181;腓413)不再成为他的后盾,因此扫罗不得不陷入恐怖之中。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基利波」:字义是「隆起之堆」,海拔517公尺。――《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1~6扫罗的死:简略地描述基比亚战役的结果:①以色列人大败(1) ②扫罗的三个儿子战死(2);③扫罗自尽(3~5)。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扫罗王国的结果。由此违背神的旨意,在人的动机上所建立的扫罗王国的时代已经过去,开启合神心意的王大卫的时代开始了(撒下24)。像这样,无论环境如何混乱,但神掌握历史的主权,因此黑暗的时代将会过去,光明的时代必然会到来。这来到世界上的真正的光,驱赶黑暗权势他就是主耶稣,(159),我们也要作光的使者在黑暗掌权的生活中开启了光明的时代(601;弗58)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1~6参见 代上 101~14――《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1~13扫罗的悲惨收场:扫罗与众儿子战败阵亡, 应验了2819的预言 扫罗的军队不敌非利士军,逃跑之际,扫罗的三个儿子杀,他本人也身受重伤,并为了避免敌人的羞辱和折磨,终自刎而死。非利士人将他们数人的尸身示众,但基列雅比人因曾受恩于扫罗,便冒险将尸身偷去,以礼安葬。――《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三十一2「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子们,就杀了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

         扫罗及其子的死应验撒母耳的预言(二八19)。不知怎的,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幸存下来,后来由押尼珥拥立作王(撒下二89)――《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在这里记叙了扫罗的三个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1332025)可能都在扫罗军队中担负要职。约拿单:①虽然是扫罗的儿子,但与嫉妒和肃清的化身扫罗明显不同(1829),是懂得真正的爱和友情的人(181~42017);②非常智慧而勇敢的军人(146~14);③具有良好的信仰品格的义人(1912030~42)。他与悖逆的扫罗一同战死的事实告诉我们如下教训:①父亲的邪恶的罪连累子孙受苦难 ;②义人的盼望和生命并不局限于这个世界而在于将来的真正、永恒的国度(1432);③约拿单不离弃邪恶的父亲与他共患难的孝心可佳(2012;弗61;西32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2819 中撒母耳的预言「明日你和你众子必与我在一处了」在此实现。

         312 中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伊施巴力)」没有被杀,扫罗军队的元帅押尼珥也幸免于难。――《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3「势派甚大,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

         扫罗已经从交鬼的妇人那里得知了失败的结局(二十八19),但却没有逃跑,而是回到军中与非利士人争战,表现出属肉体的人最大的勇气。在肉体中作王的扫罗以彻底的失败完成了使命,让神的百姓学到了一个教训:立王本身并不能拯救以色列,最重要的是以神为王;神百姓的王最重要的不是才干和勇气,而是顺服神。──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势派甚大」:原文是「战事重压扫罗」。

         ●弓箭手「追上」:「找到」、「发现」。

         ●「甚重」:原文是「极其痛苦扭动」。――《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3~4万一拿兵器的人杀死扫罗, 扫罗就等于安乐死(euthanasia)。在这里使我们考虑到如何从基督教的伦理角度上看待自杀和安乐死的问题。①概念:首先自杀是指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己结束生命的行为。而且安乐死对那些在痛苦中死去的人,根据本人或保护者的要求使他能够在减轻痛苦的措施中死去的行为;②伦理性:部分极端的人文主义者 (humanist)认为自杀是人所拥有的不可放弃的特权。人们尽管对自杀本身采取否定的立场,但有时也以肯定对公共的利益和名誉自尽的行为或安乐死。对此圣经是如何讲呢?虽然没有直接的经句断定自杀是罪,但根据圣经整体的伦理观来看,自杀和安乐死绝对是犯罪行为。从圣经宣言的一切生命的所有权在于神的立场(956;诗369)上看,自杀和安乐死,违反神主权的非法行为。<164,圣经中所说的伦理和生活伦理> ③结论:在这个问题上信徒要特别留心的真理是“生活本身就是神赐给人的宝贵的礼物”,因此信徒应拥有把自己当作生命的守望者的心态,按照神的旨意生活,直到神所赋予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成为“若死,为主而死;若活着,为主而活”(2024;罗148)的人。尤其圣徒的身体是耶稣基督流宝血所买来的神的产业(111;彼前119),因此不能再按照自己的意图主张自己的身体。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3~4记载扫罗死亡的事迹,与撒母耳记下第一章的记载相冲突。怎样令两者均属正确呢?】

        根据撒母耳记下三十一34的记载,在基利波山的一场激烈的战役中,扫罗被非利土弓箭手射伤,性命垂危。扫罗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要求帮他拿兵器的人,用剑刺透他的心,使他立刻死掉——「免得那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那时持兵器的人不敢杀害他的王。因此,扫罗拿起自己的剑,将剑柄插入地里,然后自己伏在剑上。于是,扫罗就在基利波山结束他充满伤痛的生命。

我们从撒母耳记下第一章却获得殊异的记载。有一个充当扫罗近身侍卫的亚玛力人逃离战场,奔往大卫的营里,将扫罗身亡的消息告诉大卫,第六至十节记载这个亚玛力人对大卫说的一番话:当扫罗身受重伤,被非利士人层层包围,正处于绝望的境地时,扫罗呼唤这个亚玛力人来到身旁,命令他立刻结束王的性命,使王免受箭伤之苦。那亚玛力人便遵照王的要求,「我准知他仆到不能活,就去将他杀死,把他头上的冠冕,臂上的镯子,拿到我主这里」(10)

    这段记载显然与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有冲突。不过,撒母耳记下第一章所记载的,并非扫罗身亡时的真实情况,而只是出于那亚玛力雇佣兵的口。这亚玛力人拿着先王的冠冕和手镯来到以色列的新王面前,当然是希望从这位新王的手中获得丰厚赏赐,并以为可以在新政府中获得一官半职。假若依照撒母耳记下三十一章的陈述,就可知道那亚玛力人撒谎,为赚得大卫的赞许与赏赐。但实情是怎样的呢?当扫罗自己结束生命后,拿兵器的人跟着亦自杀了(撒上三十一5)。就在这时候,那亚玛力人刚好来到了,看见王的尸体,于是,他在非利士人发觉之前,尽快将扫罗的冠冕和镯子拿走。亚玛力人运气好,得以逃离刀光剑影的战场,来到大卫在洗革拉的总部。然而,他认为可藉以获得赏赐的凭据,却为他招至杀身之祸。大卫因他的说话而将他处死:「你流人血的罪,归到自己的头上,因为你亲口作见证,说我杀了耶和华的受膏者。」(撒下一16)那亚玛力人趁机会油嘴滑舌,期待可获得赏赐;结果适得其反,招至杀身之祸。大卫异常尊敬扫罗,这却是亚玛力青年始料不及的;他向大卫邀功,只落得被杀的下场。

         在此要指出,往大卫营中报讯的亚玛力人,不属曾被扫罗攻打的那一族。扫罗遵照神的命令攻击居于哈腓拉至书珥的亚玛力人,而他们的王是亚甲(参撒上十五7~8)。但亦有另一些亚玛力人不属￿这族的,曾经洗劫大卫在洗革拉的居所的,就不隶属亚甲。──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撒上三十一4「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

         “未受割礼的人……凌辱我”。扫罗没有忘记非利士人如何虐待和折磨参孙,因而希望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因为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关于圣经里其它自杀事件的记载,参看撒母耳记下十七章23节的脚注。――《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指非利士人。扫罗伏刀自刎而亡。比较《撒下》一910所记亚玛力人谎言欺骗大卫。――《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拿兵器的人不敢刺杀神的受膏者,扫罗惟有自刎。――《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曾多次想借着非利士人的手杀害大卫(十八1721),最后自己却倒在非利士人面前,这正是神的审判。扫罗的众子中只有伊施波设没有被杀,后来被押尼珥拥立作王(撒下二8~9)──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的一生都是活在肉体当中。如果从外面看,扫罗和大卫没有太大差别:大卫寻求神,扫罗也曾寻求神;扫罗有许多罪过,大卫也没有少犯罪。但他们的里面却不同:大卫不仅外面要神,里面也要神;扫罗外面要神,里面却没有神的地位。因此,属肉体的扫罗总是不肯在神的光照面前悔改,属圣灵的大卫却每一次都俯伏在神的光中,仰望神的怜悯来脱离肉体败坏。──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未受割礼的人」:指「非利士人」,以色列附近仅有非利士人不行割礼。

         ●「凌辱」:「戏弄」、「恶意无情对待」。这时代中战争被掳的君王经常会被人伤害成残废,并且终身受尽凌辱。士 16~7  1625

         ●「伏在」刀上:「跌落」、「倒下」、「扑倒」。

         ◎扫罗这样是「自杀」?此处的记载是为了贬低扫罗的地位?很多传统的教导为了让人珍惜生命,就直接简单的反对自杀。甚至有些人(通常是天主教的教导)有「自杀不能上天堂」的说法。对于基督信仰来说,人得救不是靠行为,所以并不会有新的罪恶影响我们被救赎的地位(当然,通常自杀不是好事)。但圣经记载扫罗此时的状况,与其说是要责备他的自杀,不如说是要彰显他的英勇。事实上「自杀」还得看一下当时的状况,如果是「舍身救人」,或者是「舍命完成任务」,我们也很难说这样的行为不正确。不可自杀,基本上就是不要违反十诫「不可谋杀(包括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的命令。――《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5「拿兵器的人见扫罗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撒上三十一6「这样,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与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随他的人,都一同死亡。」

         316 显示的是一个全面的失败,扫罗自己和全军都灭亡。――《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7「住平原那边并约旦河西的以色列人,见以色列军兵逃跑,扫罗和他儿子都死了,也就弃城逃跑。非利士人便来住在其中。」

         “平原”。耶斯列平原。――《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平原”指战场所在的耶斯列平原。――《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扫罗一死,住在平原的以色列人要弃城而逃,可见扫罗在军事上与政治上的贡献:他在世时为以色列人争战,阻止非利士人深入内陆控制以色列。――《串珠圣经注释》

         「平原那边」(7),指耶斯列平原北面的加利利山区。经过基列波之战,肥沃的耶斯列平原完全落入非利士人之手,以色列的领土被分割为两半,所以北方的百姓纷纷「弃城逃跑」(7),光景比立王之前更糟。当初执意要求立王的百姓(19),现在终于看到了他们所选择的结果。神说:「以色列啊,你与我反对,就是反对帮助你的,自取败坏。你曾求我说:给我立王和首领。现在你的王在哪里呢?治理你的在哪里呢?让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我在怒气中将王赐你,又在烈怒中将王废去」(何十三9~11)──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平原」:「山谷」、「低地」,指的应该是「耶斯列山谷」。

         ●「约旦河西」:原文是「约旦河那边」,传统上都译为「约旦河东」,但此处的战争不太可能影响约旦河东,所以比较可能是指耶斯列山谷与约旦河交接的河西区域。――《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7~13扫罗的葬礼:我们可以看到对待扫罗尸体的两种人:①非利士人(7~10)他们割下扫罗的首级,脱下军装放在亚斯他录庙里,把无头尸钉在伯珊城的墙上。这样的事件可以说是对顽固悖逆神之人扫罗的审判。同时非利士人如此残忍地对把神当作王敬拜的以色列人,终究遭到了无法挽回的羞辱。神拒绝作离弃自己之人的保护者;②基列雅比的居民们(11~13):他们把扫罗的尸体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举行葬礼后禁食七日。这是因为他们纪念过去扫罗向他们的施恩(111~11),作为报答他行这样的善事。受到别人的恩惠很重要,但记住这种恩惠报答的行为更为重要。因为感恩将成为带来更大恩惠的通道。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一8「次日,非利士人来剥那被杀之人的衣服,看见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仆倒在基利波山,」

         剥那被杀之人的衣服:不是对尸体的毁坏行为,而是为获得战利品的行为。对非利士人来说,没有一个掳物比这偶然发现的扫罗的尸体更有价值。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一9「就割下他的首级,剥了他的军装,打发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到”或作“送到”),报信与他们庙里的偶像和众民;」

         根据代上1010的记载,扫罗的首级被钉在大衮庙中。――《串珠圣经注释》

         ●「首级....军装」:都是单数,指非利士人仅对扫罗这样做。――《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10「又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亚斯他录庙里,将他的尸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

         “亚斯他录”是掌管生育的迦南女神,男性神有巴力。亚斯他录庙位于重要的城市伯珊(在耶斯列和约但河谷的汇合处)。被杀战士的尸首都挂在伯珊向街市的城墙上(比较撒下二一12)――《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亚斯他录为迦南人所拜女神,是巴力的配偶。伯珊是耶斯列平原和约但河谷之间的城邑。非利士人如何处理扫罗的遗体,参《代上》十812。非利士人把扫罗的军装放在庙里,志谢他们的神赐予胜利。――《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伯珊」:位于耶斯列平原与约但平原的交界。――《串珠圣经注释》

         亚斯他录的庙:指迦南的 神殿。位于以色列和约旦峡谷的交叉点“伯珊”。同时这女神与叫“巴力”(Baal)的男神作为一对受敬拜,从古代迦南族的各个城邑和村庄中发现了这个痕迹。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伯·珊」(10)位于耶斯列平原东部,此时被非利士人控制。这个城邑居高临下地俯瞰耶斯列平原,是将扫罗示众的理想地方。「亚斯她录」(10)是迦南人掌管战争与生育的女神。非利士人把扫罗的首级和军装放在偶像庙里示众,是要羞辱神的名。──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活的时候要面子(十五30),死了还是要面子(4),但却偏偏彻底丢了面子,尸体和军装都被非利士人凌辱、示众(9~10)。我们肉体的本相也是这样,无论自尊、自怜、自爱还是自卑,都是为了自己,结果「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太十六25)──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亚斯她录」:常被当成巴力的妻子,是掌管战争与生育的女神。叙利亚北方的人称之为亚拿特神(Anath)。乌加列文本中的亚拿特神常以「童贞女」的形像出现,是巴力的妹妹,与巴力一样是诸多作为的神明。这些生育神只的敬拜仪式每每包含放荡堕落的行为,包括献婴孩为祭,迦南地尤以为烈。非利士人进入迦南后,也接受亚斯她录的信仰。

         ●「伯珊」:字义是「安静之地」,考古学家在此城遗迹中找到「双庙」,应该就是大衮和亚斯她录的庙。这个城应该早就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下。――《蔡哲民查经资料》

<syncBible ref=撒上31:10>

【撒上三十一10  扫罗死后就可免去非利士的羞辱吗?】非利士人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他们的庙里,是将战胜扫罗的荣耀归于异教的女神。亚斯她录是司丰收(使地土肥沃)与多产(以滥交使人多生儿女)的女神。伯珊是俯瞰约旦河谷的一个城,在基利波山以东,建在山坡上。――《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三十一11「基列雅比的居民听见非利士人向扫罗所行的事,」

         「基列·雅比」(11)在约旦河东,距离伯·珊大约20公里,扫罗曾经拯救过这里的居民(十一1~11 ),现在他们冒险抢救扫罗和众子的遗体。扫罗和他众子的骸骨后来被迁移到家族坟墓中(撒下二十一12~14)。火葬不是以色列人中常见的做法,这次的火葬可能是因为扫罗的尸身已经残破,也是防止非利士人进一步践辱尸身。──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基列雅比人」: 111~11 记载扫罗曾经拯救过这一族人。该地距离伯珊大约20公里。――《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11~13基列雅比的人取回那些尸首,并且埋葬了;他们没有忘记扫罗从前曾经拯救他们(一一111)――《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基列雅比在约但河东。雅比人在扫罗登位之初曾受其恩,解亚扪人之围(十一111),现冒生命危险抢救扫罗和他诸子的遗体,予以火化,殓葬其骸骨。古代人的观念,人须安葬,让灵魂安息。但以色列人极少火化遗体,也许害怕非利士人再骚扰扫罗尸体始出此举。大卫后来将这些骸骨归葬在便雅悯扫罗的祖坟里(撒下二十一1214)――《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撒上三十一12「他们中间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送到雅比那里用火烧了;」

         火葬并不是希伯来人普遍的做法,除非死者是罪犯(书七25)。雅比人把尸首烧了,可能由于尸首已经很不完整;即使这样,他们仍保存骸骨并且安葬了。――《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用火烧了」:这不是以色列殓葬的习俗,可能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做法。不过,尸骨显然没有烧毁(13之「骸骨」)――《串珠圣经注释》

         ●「用火烧了」:此处的原文如果没有问题,那其受词就是指「燃烧他们的尸体」。但是当时并没有这样的丧礼,犹太传统将之解释为「焚烧香料」 345 ,不过因为扫罗的尸体过份腐败,或者为了避免非利士人又来侮辱扫罗的尸体,因此先焚烧消毒或消灭尸体再埋葬也不无可能。――《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13「将他们骸骨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就禁食七日。」

         七日的禁食表示群众一起为以色列的王举哀。扫罗作王的失败全由于他的不顺服;对神不顺服至终使他失去君王的职位。扫罗若是顺服神,他的性命可能以大的荣誉,而不是悲惨地被打败来结束(比较约一四15)――《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葬在……垂丝柳树下:扫罗生前喜欢坐在树阴下休息(142226)。基列雅比的人可能是纪念他,把扫罗和他的三个儿子葬在当时在雅比繁茂的垂丝柳树下(他的身体已火化,但骨头被保存)。后来大卫把他们的葬地搬到扫罗家族墓地。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垂丝柳树」(13)就是柽柳树(Tamarisk Tree),这种树很特别,细小的树叶能够分泌盐分,既耐干旱,也耐水湿,更耐盐碱,树龄可达百年以上,适合在荒漠中生长。今天生活在旷野中的贝督因(Bedouin)游牧民族种植这种繁茂的树木来遮荫,并用树叶饲养牲畜。扫罗活着的时候「坐在垂丝柳树下」(二十二6)任意行使生杀大权,屠杀挪伯的祭司(二十二18~19),死后也被「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13);「垂丝柳树」这个记号,正是神对活在肉体中的人的讽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以色列的王死了,但还有基列·雅比人这样的勇士。神百姓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立王,也不是缺乏勇士(12),更不是缺乏忠心的人(5),而是因为从百姓到王都不肯顺服神,所以挡住了神的旨意(二十八6)。但神的名却并没有因此蒙羞,因为祂借着基利波之战,让百姓看到了以人为王的结局,然后才肯回转顺服神,专心跟随合神心意的受膏者大卫(撒下二4;五3)。正如大卫需要经过「洗革拉」的彻底失败,才能离开安乐窝,跟随神走向更高的得胜;神的百姓需要经过「基利波」的彻底失败,才能离开以人为王的幻想,跟随神的受膏者走向荣耀的恢复;我们也需要经过生命中的「洗革拉」和「基利波」,才肯「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基督(路九23)──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禁食」:应该是为了表达对扫罗死亡的哀悼之意。

         ◎扫罗死后的尸体居然无法立刻拿回到家乡或王宫去安葬,而且还没有头。当然这是战败者难免遭遇的命运,但是也让我们想到神对他的惩罚。后来扫罗和他的众子的骸骨被迁移到家族坟墓中 撒下 2112~14 ――《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一13 雅比的垂丝柳树】扫罗记述中充满讽刺的最后一点,是他葬在垂丝柳树之下。撒母耳记上二十二6描述他在这种树底下或旁边召集军队,行使君王的权力。他墓地的标记不是宫殿、都城、王国,而是简单一棵沙漠草木。垂丝柳树长于沙地,落叶,高度可达二十呎,细小的树叶能够分泌盐分。树皮可硝制皮革,木可作建材或制为木炭。这种健壮的树木可作树荫,又可作为牧畜的草料,贝督因人常常种植。美索不达米亚的符咒以垂丝柳为圣树,有净化之能。其木可供造像,一度被视为与宇宙的稳定息息相关。──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31)

 1 在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扫罗与三个儿子都死去,应验了28章的预言。你对圣经中的预言有什么认识?预言的应验对你的信仰有产生什么积极的作用吗?

 2 基列雅比人因扫罗曾救过他们,便知恩图报,冒险偷走扫罗和他儿子的尸首安葬,并为他们禁食。若你是他们一分子,你会如此做吗?

 3 扫罗一表人才(92) 一生曾立下不少功勋(7注及111~11),然而却被神废弃了,不得善终。你若禀赋甚高,也微有建树,可从扫罗身上得到什么监戒?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