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三十章拾穗 【撒上三十1】「第三日,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到了洗革拉。亚玛力人已经侵夺南地,攻破洗革拉,用火焚烧,」 扫罗未能彻底毁灭的“亚玛力人”(一五2,3,10~19),仍然是以色列人的咒诅。“南地”(Negev)。较第二十七章10节。――《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亚玛力人为以色列人世仇,大卫在洗革拉时,常攻打亚玛力人(二十七8)。现在亚玛力人乘机报复。――《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第三日,指大卫在亚弗“离开亚吉后的第三日”。这时,洗革拉城已被亚玛力人掠夺。南地: 指犹大南部的尼哥(Negeb)(27:1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在洗革拉时,经常攻打亚玛力人(二十七8),现在可能是亚玛力人乘机报复。──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第三日」(1节)可能指第二天黄昏,以色列人以日落为次日的开始。洗革拉位于亚弗南方约90公里,大卫「早晨起来,回往非利士地去」(二十九11),每天行军45公里,第二天晚上可以到达。──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大卫在洗革拉已经定居了「一年零四个月」(二十七7),远离扫罗的威胁,环境安稳,还很得亚吉的器重。因此,洗革拉已经成了一个舒适的安乐窝,渐渐抹去了大卫的异像和使命。所以神允许亚玛力人「攻破洗革拉,用火焚烧」(1节),把大卫从乐不思蜀的安乐窝里赶出去,准备上希伯仑去作王(撒下二1)。──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第三日」:这表示大卫军每天大约走三十公里回才到洗革拉。 ●「亚玛力人」:此民族是以色列人的世仇。有些学者认为这里是亚力玛人的报复,不过这个民族本来就会劫掠其他地区,而大卫劫掠他们都是「不留活口」,因此可能也不是报复,只是「例行性的劫掠活动」罢了。 ●「攻破」:「征服」。――《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1~4】亚玛力人的掠夺事件: 大卫城洗革拉被亚玛力人掠夺的原因如下:①在与同族相战的基比亚战役中,打算作为非利士一方参战的大卫轻率的行为;②大卫违背先知早已订属的指示(22:6),定居在外邦人之地的不信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1~31】大卫追杀亚玛力人:亚玛力人趁着大卫的手下随非利士军北征的时候(29)突袭洗革拉城,一报大卫先前进侵之仇(27:8)。 大卫在四面楚歌的情形下,仍坚决倚靠神,并得到神的指引,迅速追击敌人,终于夺回被掳掠的妇孺和财物。――《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因亚玛力民族的危机: 由于神神奇的工作,大卫刚摆脱差点被部署成为非利士军队一员进退两难的危机(29:1~11),又一次面临了更严重的危机:①洗革拉城被亚玛力人掠夺的事实和(1~3节);②大卫处于差点被因此事而失望的随从们用石头打死的危险(6节)。但这些危机也因着神的帮助而化险为夷(20,26~30节)。可以把这样的大卫理解为,预表新约时代的耶稣基督的人物,总结出以下几种思想:①不顾人的过犯和错误,借着神的恩典和主权性事工而逐渐呈现出大卫王国的样式。因着耶稣基督成就的神的国度同样也不是靠着人的功劳,而是借着神的恩典成就的;②如同大卫克服严峻的危机,不仅夺回被亚玛力人掳去的所有家属和财物,并得到丰盛的掠物一样(18~20节),我们的基督耶稣也把我们悲惨的生命转交为丰盛生命(路1:78~79;约10:10;西1:1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2】「掳了城内的妇女和其中的大小人口,却没有杀一个,都带着走了。」 他们意图使被俘虏的人充当自己的奴隶。――《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显然大卫手下的男丁全部出师,未有留下兵士守城,给敌人轻易侵袭的机会。亚玛力人没有伤害妇孺,大概是要将他们卖作奴隶,赚笔大钱。――《串珠圣经注释》 亚玛力人掳走了家眷,「却没有杀一个」(2节),目的可能是为了把她们卖作奴隶,实际上却是神的眷顾。若是神允许非利士人的首领早一点让大卫回来,大卫就不能被赶出安乐窝;若是晚一点让大卫回来,他们也救不了这些家眷。神所量给我们的难处,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学到功课,所以「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 3:2 亚玛力人没有杀掉人口,应该是为了将之当成奴隶卖掉,赚一笔大钱。――《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3】亚玛力人掳走妇女和儿童,却没有杀他们因为:①他们没有武器,因没有战斗能力而没有抵抗。②可以使他们作为奴隶。③但最重要不能忽略的神强有力的眷顾、保护。如果没有神的干预,亚玛力人也许为报复曾被大卫所遭受的灾难(27:8,9)而造成流血事件。这里我们也能看到神保护自己所拣选的人,周密地推进救赎事工的进程(代上28:9;诗44:2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3】「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到了那城,不料,城已烧毁,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被掳去了。」 【撒上三十3~5】大卫等人完全找不到敌人的任何痕迹,因洗革拉城已被毁,妇孺全部被掳,没有人可透露敌人的身分和行踪;所以,他们只有伤心痛哭的分儿。――《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三十4】「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就放声大哭,直哭得没有气力。」 此时大卫一行经过两天急行军,已经精疲力尽,又不知道亲人的生死、敌人是谁、如何追击,只看到「城已烧毁」(3节),所以只能「放声大哭,直哭得没有气力」(4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直哭得没有气力」:「直到没有力气哭」。 ◎此时大卫一行应该不知道到底是谁入侵洗革拉,只看到烧毁的城。因此也不知其亲人的生死,并如何去追击。所以 30:4 中那些身经百战的战士只能大哭(第一次看到,还真的是让人觉得惊讶)。这次的遭遇,的确是对大卫领导的严格考验。――《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5】「大卫的两个妻,耶斯列人亚希暖和作过拿八妻的迦密人亚比该,也被掳去了。」 【撒上三十6】「大卫甚是焦急,因众人为自己的儿女苦恼,说:“要用石头打死他。”大卫却倚靠耶和华他的 神,心里坚固。」 “众人(心里)苦恼”。直译作:所有人都心灵痛苦。――《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面对这恶劣的情况,众人以大卫为发泄对象,完全归咎于他。――《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的跟随者们要用石头打死大卫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灾难的责任全在于大卫。即他们认为发生灾难是因为:①大卫惹动了掠夺成性的亚玛力人的怒气(27:8);②因与非利士王亚吉联合(27:11,12)而导致。这时大卫没有自己说服百姓,反而将一切交托给神,而战胜了危机。依靠耶和华 的人遇到困难时不依赖环境和人,而信靠所有现像背后的神。神向那些单单依靠自己的人提供超越人想象的力量和安慰(诗50:15;赛40:3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众人本来是为了安全才「逃奔非利士地」(二十七1),结果反而变成一无所有、家破人亡,所以情绪再也不受控制了,怒气发作在大卫身上(6节)。此时大卫众叛亲离,自从逃亡以来,从未如此孤单、失败过。但也只有在这样的极度孤单和失败里,他才能单单向神倾诉:「求祢转向我,怜恤我,因为我是孤独困苦。我心里的愁苦甚多,求祢救我脱离我的祸患」(诗二十五16~17)。──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神把大卫带到这样的穷途末路和内外交迫里,正是要预备他走向更高的得胜;因为人的道路只有走到尽头,才肯甘心跟随神的道路。因此,当整个环境都在压迫他的时候,大卫里面「却倚靠耶和华——他的神,心里坚固」(6节)。在过去的「一年零四个月」(二十七7),大卫的里面都没有这个感觉,但现在神把他带到尽头了,人的聪明能力起不了作用了,他的里面反而苏醒了。──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焦急」:「痛苦」、「陷入困境」。 ●心里「坚固」:「禁得起」、「奋勇自强」。 ◎人难过、焦急的时候可能会四处迁怒。跟非利士人去打仗,应该是很多人反对的决定,可是大卫衡量情势,决定全军出动。现在回来遭遇这种危机,不免有人觉得这就是「意图攻打神选民」的报应。――《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7】「大卫对亚希米勒的儿子祭司亚比亚他说:“请你将以弗得拿过来。”亚比亚他就将以弗得拿到大卫面前。」 “以弗得”。用来定断神的旨意。参看第十四章3节的脚注。――《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亚比亚他是逃奔大卫的大祭司,携有以弗得同来(看十四3注)。――《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当大卫心里明亮起来的时候,立刻就领悟到一件事:人都是靠不住的,而神一直在那里等候我们去投靠。所以他的反应不是埋怨、不是叹息,而是对祭司说:「请你将以弗得拿过来」(7节),立刻「求问耶和华」。一旦属圣灵的大卫求问神,神就清清楚楚地回答,让大卫知道怎样行。属肉体的扫罗却求告无门(二十八6) ,只能去问交鬼的妇人,这正是「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总有一个时候,我们也会来到人的尽头;但是专心仰望神的人,神一定能让我们看见一条出路。世人所看见的路都在地上,但我们看见的路却是通往天上,让我们能「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林后四8)。──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三十7~8】这节经文的重点在于表明大卫的信心。大卫的信仰出发点在于与神的对话和交通。他通过大祭司的以弗得与神作属灵的交通,结果这个行为成了胜利的关键。像这样信徒能时常持守有福的义路的关键是凡事与神交通,按照神的旨意生活(罗12:1,2;弗5:17)。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8】「大卫求问耶和华说:“我追赶敌军,追得上追不上呢?”耶和华说:“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来。”」 ●「敌军」:「群伙」、「一队人」。 ●「必追得上」:原文是「追上」「追上」,加强语气。 ●「都救得回来」:原文是「救回」、「救回」,加强语气。 ◎亚玛力人大概没有想到大卫的军队这么早回来,所以后来被追上。神让非利士人拒绝大卫参战,也让大卫能够夺回被劫掠的人口与财物。 ◎除了神无形的特殊照顾之外,当大卫要求问神时,神就精确的回答,让大卫知道怎样行。比起扫罗走投无路 28:6 ,只能去问交鬼的妇人,真是天壤之别。其实大卫这种遭遇是「恩典」,扫罗是的遭遇「正常」。神何必回答人的问题?不过我们都希望自己在神的恩典中。――《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9】「于是大卫和跟随他的六百人来到比梭溪;有不能前去的就留在那里。」 “比梭溪”是经过南地,在迦萨以南流入地中海的主要河道(通常都是干涸的河床)。――《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比梭溪为犹大南地流入地中海的一条主要河道。――《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有不能前去的」:指疲乏的人(见10)。――《串珠圣经注释》 「比梭溪」(9节)是一条流入地中海的旱溪(Wadi Ghazzeh),位于南地的西部,和基拉耳河一样作为迦南地的南界。「比梭溪」的河道是陡峭的峡谷,宽约100米,需要灵巧的身手爬下峭壁、再爬上去。此河位于洗革拉西南约20公里处,大卫的部下已经连续行军两天,现在可能又继续走到半夜,所以「有二百人疲乏,不能过比梭溪」(10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比梭溪」:位于迦南地的南界,一条注入地中海的河。此河的河道是个陡峭的深峡谷,宽约100公尺。所以需要灵巧的身手爬下峭壁再爬上去才能渡过。此河位于洗革拉西南约20公里处。――《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9~10】描述了大卫作为领导者:①大卫动用自己的全部兵力,动用全部的600名兵力参加追击战(9节),表明大卫智慧地控制住了部下们反叛(6节)。当他们喊“用石头打死他”,引起骚乱时,如果大卫查出主谋,严惩的话,肯定会因内部分裂影响追击亚玛力人的行动。但大卫并没有在意别人的责难,而抑制自己的感情,惟独“依靠耶和华他的 神,心里坚固。”(6节),力求依靠神的能力和智慧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危机。带领团体时,按照神的旨意治理比靠人自己的力量和手段更有效。(王上12:12~15);②大卫允许疲乏的200名休息(10节)。他虽然明知追击的紧急性,但并没有强求疲乏的人勉强参加行军。大卫相信只要神与剩下的400名同在,肯定能发挥600名以上的力量(代下14:11,12)。大卫的信心证实了神的拯救不在于人的数目(14:6),最后大卫取得了大大的胜利(16~20节)。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10】「大卫却带着四百人往前追赶;有二百人疲乏,不能过比梭溪,所以留在那里。」 事实上,大卫一干人等经过多天随非利士人行军,现在已很疲乏了。――《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此时才确定袭击洗革拉的是亚玛力人,之前只是推测来自南方,所以向南抄近路越过比梭溪。──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大卫他们虽然不知道是谁来袭击洗革拉,不过他们应该推测出是南部旷野的民族来袭击他们,所以他们往西南边追击。至于越过比梭溪,应该是为了抄近路的缘故。――《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11】「这四百人在田野遇见一个埃及人,就带他到大卫面前,给他饼吃,给他水喝,」 大卫此时还不知道敌人是谁、在哪里,身心疲惫,但居然这么巧就「在田野遇见一个埃及人」(11节),给他带来了关键的情报。在仰望等候神的人身上,神的管理从来没有停止过。──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三十11~15】大卫的人情: 本文围绕患病的,已精疲力尽的埃及出身的奴隶展开,表明跟随大卫的集体彼此相爱的场面。这段经文给我们如下教训:①神的祝福临在接待客旅的人身上(来13:2;彼前4:9~11)。实际上,他们正在追击敌人的途中,没有时间照顾一个患病垂死的外邦奴隶(尤其在敌军手下服务的人)。但大卫一行不顾自己的损失,向这个陷入困境的人施怜悯,结果出乎意料地大卫一行因着这次施的怜悯反而更快、更正确地袭击了亚玛力人,取得了胜利。像这样,如果我们在繁忙的日常生活当中努力向困苦人行善(何10:12;罗12:17;提前2:10),因神的帮助能够拥有比只顾沉迷于自己的时候更成功的人生(诗112:9;箴11:17;14:31林后5:10);②藐视没有利用价值的人生命的领袖的日子并不长久。亚玛力的头目们尽情剥削之后,以患病为借口,丢弃埃及的奴隶而离去了(13节)。像这样亚玛力人不珍惜生命的行为,导致自取灭亡(17节);③神拣选软弱的,使强壮的羞愧(林前1:27)。患病、被遗弃的软弱的仆役,看起来被无比强大的亚玛力人打得落花流水(17节)。靠着神的能力和眷顾能发出改变世界的极大的威力(提前1:12~16)。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12】「又给他一块无花果饼,两个葡萄饼。他吃了,就精神复原,因为他三日三夜没有吃饼,没有喝水。」 ●「无花果饼」、「葡萄饼」:是当时珍贵的(滋补的)食品,亚比该也送过这种食品给大卫 25:18 。――《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13】「大卫问他说:“你是属谁的?你是哪里的人?”他回答说:“我是埃及的少年人,是亚玛力人的奴仆。因我三日前患病,我主人就把我撇弃了。」 这埃及少年奴隶被亚玛力人主人撇下,免致耽延行程。――《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三十14】「我们侵夺了基利提的南方和属犹大的地,并迦勒地的南方,又用火烧了洗革拉。”」 “南方”:看二十七10注。“南方”又称“南地”,在地理上东界死海,西边为地中海,南迄沙漠。全境山丘起伏。夏季雨量稀少,水源贫乏。原为亚玛力人所居(民十三29)。 基利提人为非利士人一族,可能都来自克里特岛,住在沿地中海一带。――《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基利提」:这些人原为革哩底岛的土著,当时大抵定居于巴勒斯坦沿岸的南部(参撒下8:18注)。 「迦勒地」:即希伯仑以南之地,在基利提人的东面。亚玛力人侵略的范围包括犹大及非利土地(见16)。――《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火烧了: 27:10中大卫曾向亚吉王撒过的谎,现在变为现实。信徒的一句非出于信仰的话语将带来如此可怕的结果。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基利提」(14节)是非利士人。「迦勒地」(14节)在基利提人的东面,希伯仑附近,是犹大支派的地方。──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基利提」:此处的居民也是非利士的一族,来自克里特岛(这个名字就是克里特岛)。 撒下 8:18 提及他们加入大卫的军队。 ●「迦勒地」:指的应该是希伯仑附近。――《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15】「大卫问他说:“你肯领我们到敌军那里不肯?”他回答说:“你要向我指着 神起誓,不杀我,也不将我交在我主人手里,我就领你下到敌军那里。”」 ◎此时大卫才确定攻击他们的是亚玛力人。――《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16】「那人领大卫下去,见他们散在地上,吃喝跳舞,因为从非利士地和犹大地所掳来的财物甚多。」 亚玛力人为游牧民族,无固定城邑。他们来到安全的地方便停下,为掳获财物大事庆祝。――《串珠圣经注释》 散在: 描述亚玛力享受宴席而无秩序地散布在各处的景况。――《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亚玛力人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城邑,所以来到安全的地方便「散在地上」(16节),大肆庆祝。──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散在地上」:原文是「散开在整个地面上」。 ●「跳舞」:「守节」、「庆祝」、「跳舞」。――《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16~20】大卫讨伐亚玛力人: 描述大卫取得的胜利:①除了骑骆驼逃跑的400名之外,歼灭了其他所有的亚玛力军队(17节)。根据17节中的表现形式推定亚玛力人军队可能是一千名左右。如同大卫以少数的400名击败多数的亚玛力军队,圣徒借着信心就能够成就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腓4:13)。 ②夺回以前被掠夺的一切(18,19节)。像这样,因信行事的人能恢复因罪而失丧的所有一切(约8:32;14:27;15:11)③虏获战利品(20节)。换句话说大卫的军队拥有了比洗革拉事件以前更丰盛的财物。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神给凭信心生活的信徒赐下的祝福。神时刻为进到他面前的人预备丰盛的恩典(约10:10;弗3:2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17】「大卫从黎明直到次日晚上,击杀他们,除了四百骑骆驼的少年人之外,没有一个逃脱的。」 大卫的突袭将亚玛力人杀个措手不及,只剩四百个骑骆驼的能及时逃脱。――《串珠圣经注释》 骑骆驼逃脱的四百人: 推测他们是负责管理家畜的人。因为他们可能为了给掠夺的家畜喂食物和饮水而分散在宴席周围,因此才能幸免于难。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从黎明直到次日晚上」(17节),指从黎明到当天傍晚,因为以色列人以日落为次日的开始。「四百骑骆驼的少年人」(17节)可能为了喂养骆驼而分散在宴席周围,因此得以逃脱。──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黎明」:「暮光」、「曙光」。端看解释成黄昏的光或黎明的光就可以决定这个战争的长短。不过看亚玛力人散布各地,不太可能太有组织的反抗,而且如果战争拖延,应该很难「夺回全部的财物」。因此比较可能是黎明打到当天傍晚(犹太人是以晚上六点为一天的开始)。――《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18】「亚玛力人所掳去的财物,大卫全都夺回,并救回他的两个妻来。」 虽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亚玛力人那里,但神却让大卫的疲惫之师以少胜多。这次得胜让大卫体会到,如果过去「一年零四个月」(二十七7)一直留在犹大地,照样不必惧怕扫罗,因为「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九16)。──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大卫不仅夺回了被掳的人口和财物,而且得着了亚玛力人从别处掳掠来的战利品。当人学到了神要我们学习的功课以后,神就会赐下更丰盛的恩典,超出人的所求所想。──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 30:18 的「夺回」、「救回」:原文相同都是「营救」、「恢复」之意。――《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19】「凡亚玛力人所掳去的,无论大小、儿女、财物,大卫都夺回来,没有失落一个。」 ● 30:19~20 的「夺来」、「夺回来」:都是「拿」、「取」的意思。――《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0】「大卫所夺来的牛群羊群,跟随他的人赶在原有的群畜前边,说:“这是大卫的掠物。”」 大卫把“掠物”送给他在犹大的朋友(26~31节)。――《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大卫不仅夺回被掠的财物,且得到亚玛力人从别处掳掠来的战利品。――《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大卫的掠物: 在不久前还要用石头打死他的人们(6节),现在高声赞扬他。可见人善变的本质。因此不依靠人,转而依靠永远不变的信实的神的人,才能把人生引向成功(诗146:3~5;赛2:22)。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那些不久前还要用石头打死大卫的人(6节),现在却一路高声赞扬他(20节)。人的善变,使大卫更加坚定「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诗一百四十六3)。──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掠物」:「战利品」、「掠夺品」。 ◎大卫取回自己的财产之外,也掠夺了不少战利品,他的军队把牲畜分成两部份,前面的是「大卫的战利品」,后面的则是「原有的群畜」。这些战利品,当然是大卫自己靠善待奴隶,努力追敌获得的。但却也是神透过祭司指示他们积极追赶的结果。――《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1】「大卫到了那疲乏不能跟随、留在比梭溪的二百人那里。他们出来迎接大卫并跟随的人。大卫前来问他们安。」 【撒上三十21~25】大卫分配战利品: 本文描述大卫从战场归来后,把战利品分给没有上阵的士兵的场面。大卫这样的行为是根据:①战斗的胜利是神赐给的;②战利品也是神所允许得到的(23节) ;③没有参加战斗的勇士也是神的百姓。在神的名下聚集的团体应是“分享”和“爱”的集体(徒2:44~47)教训。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22】「跟随大卫人中的恶人和匪类说:“这些人既然没有和我们同去,我们所夺的财物就不分给他们,只将他们各人的妻子儿女给他们,使他们带去就是了。”」 恶人和匪类: 可能是6节中扇善良的人要“打死他”的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匪类」(22节)原文是「卑鄙小人」。跟随大卫的都是「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二十二2),与跟随主耶稣的罪人一样(可二17),都是肉体满了残缺的亚当后裔,而「恶人和匪类」(22节)只是其中瑕疵更明显一些的人。他们不愿意与留守的人分享战利品(22节),因为属肉体的人总是把得胜看作自己努力的结果,却看不见神的带领。──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匪类」:「没用的人」、「卑鄙的小人」。 ●「所夺的」:指的是「营救」、「恢复」,亦即这些恶人不愿意归还这留守的两百人所原有的财产。――《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3】「大卫说:“弟兄们,耶和华所赐给我们的,不可不分给他们,因为他保佑我们,将那攻击我们的敌军交在我们手里。」 ◎有能力的人多得报酬,这是资本主义信守的信条。当然这不是不对,但第一线作战的人如果不重视第二线的后勤人员,下场一定是一起失败。如果我们是第一线的人,我们是否能够分享荣耀与好处给第二线的后勤人力?――《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4】「这事谁肯依从你们呢?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应当大家平分。”」 平分战利品是古来军队的惯例,在这次事件中更被定为以色列的律例。――《串珠圣经注释》 只有属圣灵的人才能看见是神为他们争战,承认得胜是「耶和华所赐给我们的」(23节)。既然得胜是神白白的恩典,人就不能独占,「应当大家平分」(24节)。因为人若认识了赐恩典的神,就应当成为分享神恩典的管道。──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依从」:「听从」。 ●「平分」:原文只是「共同瓜分」、「共同分配」,并非「一比一均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5】「大卫定此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从那日直到今日。」 大卫定此为……律例: 类似的情形也记录在民31:27中,摩西制定与米甸人打仗时,掳掠的战利品的一半给参加战斗的“精兵”,一半归于 留在阵营里的“全会众”的规定。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24节),这个规矩在律法里就已经规定(民三十一27),但可能并没有得到坚持。从大卫的时候起,它才成了「以色列的律例典章」(25节)。争战不分前方和后方,没有后方的安定,就不可能有前方的得胜。人间的战争是这样,属灵的战争更是这样,外面的得胜是小事,里面对争战的认识才是大事。──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 30:23~25 的原则,在 民 31:25~31
书 22:8 中,摩西与约书亚都有相似的战利品分配原则。当然,我们都可以看出来第一线的人分得的战利品会比较多。――《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6】「大卫到了洗革拉,从掠物中取些送给他朋友犹大的长老,说:“这是从耶和华仇敌那里夺来的,送你们为礼物。”」 他朋友和犹大的长老们: 在大卫逃难时向他提供食物和藏身处,隐秘地向他施恩惠的,与大卫保持亲密关系的犹大支派的首领们。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朋友」:「同伴」、「密友」。――《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6~31】大卫再次建立与犹大人的接触;他们后来称他为王(撒下二1~4)。这里所提到的城,全都在犹大和西缅土地之内。――《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自从大卫投奔非利士人以来,鲜有接触同胞。他这次将战利品赠与犹大、西缅支派,与他们重建关系,这些南方的支派自然民心归向。――《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把从亚玛力人那里虏获的战利品送给犹大的各位长老,力图接触以后将他推荐为王的犹大人(撒下2:1~4)。他这么作的目的是,为了向那些在大卫遭到扫罗追击时,曾帮助自己的人们表示感谢,为了告诉人们他虽然流亡在非利士地(29:3),但依然没有改变对以色列人的忠心。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三十27】「他送礼物给住伯特利的,南地拉末的,雅提珥的; “伯特利”。不是在便雅悯的伯特利,可能是约书亚记十九章4节的比土力。――《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伯特利: 好像不是便雅悯领土的伯特利,而是书19:4伯利恒。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27~31节的地名都是犹大和西缅的城邑,位于希伯仑的南方,可能是大卫逃亡时常去的地方。「伯特利」(27节)不是北方的伯特利,而是南方别是巴附近的伯特利。──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伯特利」:字义是「神的家」,此处不是北部的「伯特利」,而是南方离别是巴及示剑不远的伯特利。七十士译本作伯夙 书 15:58 。 ●「南地拉末」:「拉末」是「高度」的意思。 ●「雅提珥」:字义是「充裕的」,位于希伯仑南方约21公里。 【撒上三十27~31】这些地名都是犹大和西缅的城邑。大卫用亚玛力人的掳物当作礼物送给支持他的犹大人民,并取得他们的支持。犹大地的人最早接受大卫为王(撒下二1~4)。 27节的“伯特利”可能是《约书亚记》十九4的“比土力”。――《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27~31此处提到的地名都是犹大和西缅的城邑,位于希伯仑的西南与东南方。――《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8】「住亚罗珥的,息末的,以实提莫的;」 ●「亚罗珥」:字义是「毁灭」, 书 15:22 称为亚大达,位于别是巴东南17公里。 ●「息末」:字义是「肥沃多产的」。 ●「以实提莫」:字义是「我会出人头地」。是利未人之城。书
15:50
21:14――《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29】「住拉哈勒的,耶拉篾各城的,基尼各城的;」 ●「拉哈勒」:字义是「交易」,七十士译本作「迦密」。 ●「耶拉篾」:字义是「愿神怜悯」。 27:10 中大卫捏造自己攻击此区域。「基尼」也是大卫捏造攻击的区域。――《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30】「住何珥玛的,歌拉珊的,亚挞的;」 ●「何珥玛」:字义是「庇护所」。 ●「歌拉珊」:字义是「烈烟火炉」,七十士译本作「别是巴」。 ●「亚挞」:字义是「集会所」。位于希伯仑西北24公里。――《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三十31】「住希伯仑的,并大卫和跟随他的人素来所到之处的人。」 这一次大卫在洗革拉所经历的功课,把他的生命和信心带到了更高之处: 1.他不但叫上阵的和看守器具的平分掠物(24节),还主动把掠物与「犹大的长老」(26节)分享,因为「这是从耶和华仇敌那里夺来的」(26节)。当我们一面能对付仇敌、一面能输送恩典,分享基督里的丰富的时候,生命就成熟到了作王的地步。 2.正当非利士人要与以色列人决战的时候(二十九1),大卫却与过去的遮遮掩掩完全不同(二十七11~12),公开表明了自己对以色列的忠诚。当我们能在仇敌面前「指着主夸口」(林后十17)的时候,信心也就成熟到了作王的地步。──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神工作的法则,常常是先倒空再充满、先拆毁再建造。洗革拉被烧,大卫的家眷财物被掳,结果却成了他脱离自己、更加蒙福的机会。神也常常允许苦难、剥夺临到我们身上,「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11)。因为神要把我们从「洗革拉」救出来,让我们重新活在神荣耀的旨意当中,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盛、生活更有价值。──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当大卫经过了洗革拉的失败和复兴,生命已经被预备好作王的时候,神也同时让扫罗在基利波山彻底失败(撒下一1),把大卫推到以色列的宝座上(撒下二4),让他在那里完成神荣耀的托付,把以色列建成「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把耶路撒冷建成神的「居所」(代下六6)。人的历史都在神的掌管之中,根据祂的时间、按着祂的方式、为了祂的计划。──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看起来大卫相当慷慨,把他的战利品分给他的邻居。我们是否也这样慷慨?善待我们的朋友。――《蔡哲民查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30章)】 1 洗革拉被亚玛力人洗劫一空之后,跟随大卫的人因他们自己的儿女被掳,就要用石头打死大卫,而没想到当初他们都是有患难而跟随大卫(22:2), 得他照顾才活下来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人,在今日仍是比比皆是。我们要怎样才能脱离这种「自我」的框框呢? 2 大卫在应付亚玛力人洗劫一事中,流露了那些长处?参6~8, 11~12, 15~17节等。你愿意学习大卫的榜样吗? 3 大卫分配掳物的原则(23~24),对今日教会的肢体生活提供一个怎么样的提示与指导?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