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二十四章拾穗 【撒上二十四1】「扫罗追赶非利士人回来,有人告诉他说:“大卫在隐基底的旷野。”」 「隐·基底」(1节)的意思是「小羊的泉源」,是死海西岸边的一个绿洲,盛产葡萄(歌一14)。这是一个陡峭、蜿蜒的峡谷,从海拔三百多米的犹大旷野下降到海平面以下四百米的死海,有许多泉水和洞穴。──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追赶非利士人回来」(1节),就有人向他通风报信。神容许扫罗这样又紧迫又频繁地追赶大卫,是要把大卫带到一个地步,能够脱离自己,成为神旨意的出口。──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四1~7】大势的逆转: 大卫的处境的转折点,大卫现在可以左右扫罗的生命,后来在扫罗的第四次追捕中(26章),大卫也得到杀死扫罗的机会。尽管大卫是弱者,但由于神同在,却可以左右强者扫罗的生命,像这样与神同行的人,软弱中也可以刚强。(但6:16~27)正如使徒保罗可以“似手足不为人知,却是人所共知;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描述(林后6:9,10)。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四1~22】隐基底洞事件: 这部分记载了表现出大卫的信实和敬虔,扫罗身为一国之君,不应付非利士人侵略,反而投入全部的心血,只为夺取政敌大卫的性命。隐基底洞事件明确地显明了扫罗的行为是错误的。通过这件事情,扫罗也暂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认大卫的王权。因扫罗是被神的权威所立的君王,大卫没有害其生命。大卫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在任何状况中都认定神的旨意和权威的典范。明确神的旨意的人,超越环境和事由而能成就绝对的善(创39:7~2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四2】「扫罗就从以色列人中挑选三千精兵,率领他们往野羊的盘石去,寻索大卫和跟随他的人。」 “野羊的盘石”不是专有地名。从名字可知其地多产野山羊。――《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扫罗在以色列人中挑选的三千人: 指扫罗建立的以色列常备军(13:2)。扫罗动员比大卫的军队多5倍的(23:13)常备军的兵力,追赶大卫到隐基底旷野表明扫罗下定决心要消灭大卫。但是在全能神的保护下的大卫来说,强大的军队根本不能奈他如何(诗23:6)。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有「三千精兵」(2节),大卫只有「六百人」(二十三13),只有扫罗军队的五分之一。──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野羊的盘石」(2节)指「隐·基底」,这里至今生活着许多野山羊。──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三千精兵」:大卫仅有六百个乌合之众,是扫罗军队的五分之一。 ●「野羊的盘石」:原文是「野山羊的岩石」,并非是专有地名,表示当地真的是盛产野山羊。――《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3】「到了路旁的羊圈,在那里有洞,扫罗进去大解。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正藏在洞里的深处。」 “大解”。直译作:盖他的脚,是大小便的委婉说法。――《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扫罗进去大解: “大解”指“方便”(这里衣服要遮盖脚)的委婉的表现。这句话除了上述的意思外,也有:①“休息”;②“睡觉”的意思(土3:24)。本节中好像同时具有①和②的意思。即追赶大卫的扫罗在洞的一边方便后,暂时坐着休息的意思。同时,因洞内黑暗,扫罗处于伸手不见五指黑暗中,而隐藏在洞内的大卫一行却能分辨出扫罗,因此在扫罗处于无防备状态下休息时,可以割他的衣襟(4节)。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路旁的羊圈」(3节),指用石块堆起保护羊群的矮围墙。──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羊圈」:当地的羊圈是用石块堆起,用以保护羊群的矮围墙。 ●「大解」:原文是「遮盖」, 特别是「以长袍遮盖」, 这也是「排便」的委婉说法。 ●「藏在」:「停留」、「坐着」。 ●「深处」:「末端」、「尽头」。――《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3 大卫所藏的山洞原来是那么样的大──】大卫和跟随他的六百人发现隐基底是藏匿的好地方,因为在那里有许多山洞。当地人使用这些山洞作为住宅,也作坟地,对跟随大卫之人来说,这是避难佳所。今日仍可以见到这些山洞,其中有些大到可容数千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四4】「跟随的人对大卫说:“耶和华曾应许你说:‘我要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时候到了。”大卫就起来,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 “外袍”。扫罗显然在进入洞穴之前先把外袍脱下,放在一旁,所以大卫可以割下一块而未被察觉。――《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扫罗进洞大解,可能将外袍脱下放在一旁,才可让大卫割下衣襟而不为他所知。割衣襟一举表示扫罗性命已在大卫手中,但未加害。 跟随大卫的人所说的“耶和华的应许”或为见到已有杀扫罗的机会,有若天赐,遂作此语。大卫既已受膏为王,应可以摧毁一切反对他的力量。大卫有好几次这样的机会,都放弃未用,因扫罗乃受膏王,应循神旨定夺,决不可只问目的不择手段。要达高尚目的,应循高尚途径,不可用暴力、暗杀等手段来取得王位。照神的方法来实现神的旨意,才能得到神的祝福。――《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 大卫如此行的目的是:①证明自己无罪(11节);②消除扫罗的憎恨之心;③证明自己不是为杀死扫罗而埋伏(22:8,13)。这里更加突出表现了大卫的信仰。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进洞大解,可能将外袍脱下放在一旁,所以大卫才能「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4节),表示他已经掌管了扫罗的性命,却没有害扫罗。──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神安排了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卫,按着人肉体的天然反应,都会认为只要有环境的印证、又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是神「应许」(4节)的实现。但大卫是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人,他知道对付「耶和华的受膏者」(6节),就是对付神自己,所以「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6节)。因此,大卫既不会把环境的印证、也不会把符合自己的利益当作神的「应许」来自欺欺人,而是单单顺服神的话语。──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 24:4 中神的应许何时,以及用何种形式发出圣经并没有记载。不过显然大家都看得出来扫罗孤身进入大卫躲藏的洞穴排便,并非偶然,而是神的刻意安排。 ●「外袍的衣襟」:「外袍的衣角」、「外袍的边缘」。扫罗排便时可能把王袍脱在旁边,大卫才有机可乘。――《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4 神在何时何地说过这话?】圣经并没有记载神对大卫,或是对跟随他的人说过这样的话。跟随大卫之人可能对过去的一些事件,例如大卫受膏(16:13)、约拿单预言大卫必要作王(23:17)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看见扫罗进入山洞里,就误以为这是神的指示,叫他们采取行动。――《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四5】「随后大卫心中自责,因为割下扫罗的衣襟;」 大卫良心受责,因为使扫罗的衣服受损,就等于使扫罗受损,而大卫知道向耶和华所膏立的王动手是不对的(二四6,10)。――《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王服代表王,割了衣襟有失对神的受膏者的尊敬。大卫心中不安,因而自责。――《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大卫虽然只是割下扫罗的衣襟,但仍感到好像伤害了他,为此自责。――《串珠圣经注释》 大卫心理自责: 使我们感觉到大卫敏感的良心(诗32:5)。像这样凡事不急于辩护自己,而敏锐地聆听良心呼声的人,即使犯了严重的罪,也不迟延悔改的机会(诗51:1~3)。神喜悦与这样的人同在,并应允他们悔改的祷告(诗51:17~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心中自责」(5节),原文是「击打心」。扫罗王的外袍可能也像征王位,所以「割下扫罗的衣襟」(5节),会让人觉得大卫是将王位割离扫罗,所以他「心中自责」。大卫的肉体被神对付以后,灵里越来越敏锐,只要有一点行动不是完全做在光中,良心就会自责。神也常常这样,允许我们走偏一点,然后圣灵就在我们里面提醒我们,让我们对罪越来越敏感、生命越来越丰富,与神的关系也越来越真实。──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心中自责」:原文是「击打心」、「打击心」。 ◎「心中自责」:我们可能会不知道大卫为何心中自责,不过很多迹像都显出「王袍」像征「王位」 15:27 18:4 因此大卫这个举动似乎暗示自己将王位割离扫罗,所以他心中自责。――《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6】「对跟随他的人说:“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 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 大卫没有把扫罗看成单纯的当权者,而是认定他是由神委任的人(罗13:1),因此没有下手害他。大卫没有把扫罗当作仇敌,反而当作自己需尽心侍奉的主人(8节;26: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四7】「大卫用这话拦住跟随他的人,不容他们起来害扫罗。扫罗起来,从洞里出去行路。」 「拦住」(7节)原文是「劈开」,表示竭力制止。──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拦住」:原文是「劈开」,可能表示「强力制止」。 ◎其实我们很容易想象为什么大卫需要「强力制止」才有办法阻止他的部下杀扫罗。先不谈这些人之前跟扫罗王朝有什么过节,现在弄得他们东躲西藏的,不就是扫罗的追杀?现在看起来又是神给的大好机会,怎么能够违背神的心意,放过宿敌?而且如果主子坚持不杀扫罗,那王位如何到手?命运如何改变? ◎我想大卫应该也想过属下的心情,不过他还是坚持尊重神的受膏者。当然,也就是坚持尊重神。这种牺牲自己权益,尊重神的信心,真是令人敬佩。而扫罗跟本不知道他不一定在乎的「受膏者」身份,保护了他的生命。――《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8】「随后大卫也起来,从洞里出去,呼叫扫罗说:“我主,我王!”扫罗回头观看,大卫就屈身脸伏于地下拜。」 虽然扫罗是大卫的仇敌,但大卫仍尊崇他为以色列的王(比较彼前二13,17)。――《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脸伏于地下拜: 表现出大卫谦虚的品性。谦虚和礼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证明真正的基督徒的外在证据。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大卫就屈身、伏地下拜」(8节),表示对「耶和华的受膏者」(10节)的敬意,也是表达对神的敬畏。──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四8~15】大卫的申辩: 大卫向扫罗申辩:①自己纯洁的行为和(9~11节);②自己丝毫没有害扫罗的心(12~15节)。大卫的申辩在(诗篇7篇)中完全地表现出来。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四9】「大卫对扫罗说:“你为何听信人的谗言,说大卫想要害你呢?」 大卫将扫罗的恶行归咎于他的谋士。――《串珠圣经注释》 「听信人的谗言」(9节),是为了保全扫罗的面子。其实是扫罗自己因为嫉妒才要追杀大卫。──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人的谗言」:「人的话」,大卫应该知道扫罗为何追杀他,不过他这样说是要给扫罗台阶下。 ●「得罪你」:「对你犯罪」。――《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10】「今日你亲眼看见在洞中耶和华将你交在我手里,有人叫我杀你,我却爱惜你,说:‘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为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 【撒上二十四11】「我父啊!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我割下你的衣襟,没有杀你,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没有恶意叛逆你。你虽然猎取我的命,我却没有得罪你。」 我父啊: 大卫不是因为扫罗是以色列国家的国父兼自己的岳父而如此称呼,而是作为对年长者的尊敬,称扫罗为父(王下5:13;6:21)。大卫放弃向自己犯极恶罪的人报仇,这是实现最高层次的爱的行为(罗12:2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如果大卫杀了扫罗,以恶报恶、以肉体对付肉体,实际上是肉体的得胜。但大卫却说:「你虽然猎取我的命,我却没有得罪你」(11节),这才是圣灵的得胜、是属圣灵的人对属肉体的人的夸胜。──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猎取」:「埋伏等待要拿」。――《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12】「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是非,在你身上为我伸冤,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 ●「判断是非」:「审判」。 ●「伸冤」:「报仇」、「报复」。――《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13】「古人有句俗语说:‘恶事出于恶人。’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 「恶事出于恶人」(13节),但人的「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罗七18),如果大卫按着自己的肉体本相行事,一定会加害扫罗。但大卫既然没有加害扫罗,表明他不是凭着肉体来做事,而是顺服神的旨意做事。──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俗语」:「箴言」、「格言」。 ◎ 24:13 的意思是大卫刚刚既然没有加害扫罗,就表示他没有行恶事,所以不是恶人。――《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13~15】恶事出于恶人: 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证明其为人的意思。与主耶稣的“凡树木看果子,就可以认出他来”的话语一脉相通(箴13:16;太12:35;路6:44;雅3:11~1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二十四14】「以色列王出来要寻找谁呢?追赶谁呢?不过追赶一条死狗,一个虼蚤就是了。」 大卫形容自己为一个对扫罗王完全无害的人。――《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本节的意思是:扫罗所追杀的人其实是卑微、不重要的,怎值得他耗费气力呢?――《串珠圣经注释》 「一条死狗,一个虼蚤」(14节)都是比喻微不足道的存在,表明大卫的谦卑。──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死狗」:在亚喀得文学中,自比为「死狗」或「流浪狗」相当普遍。亚马拿书函和拉吉书函中,也有以狗比拟自己的用法。 ●「虼蚤」:「跳蚤」。――《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15】「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施行审判,断定是非,并且鉴察,为我伸冤,救我脱离你的手。”」 【撒上二十四16】「大卫向扫罗说完这话,扫罗说:“我儿大卫,这是你的声音吗?”就放声大哭,」 【撒上二十四16~22】扫罗的悔改: 听到大卫的申述(9~15节)后,扫罗就放声大哭(16节),说出类似悔改的话语,撤回军队。但参照下列的事实,就可以看出扫罗的悔改并不真实:①没有坦白承认自己的罪(17节);②侥幸自己从被害的危险中奇迹般得到平安(3,4节),只从人的角度向大卫道歉(18,19节);③承认大卫的王权,但后来还是追逼大卫(26章)。因此因一瞬间的感情冲动而做的悔改,不是彻底的悔改。――《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是一个跟随感觉行事的人,情绪总是随着环境起伏。当他嫉恨大卫的时候,「用枪想要刺透大卫」(十九10);而大卫放过他的时候,他又感动得「放声大哭」(16节)。人若与神失去了正常的关系,环境变了,感觉就立刻会变;感觉变了,决定、行为全部都会变,这就是属肉体的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四17】「对大卫说:“你比我公义,因为你以善待我,我却以恶待你。」 扫罗显然为自己对待大卫的方法感到真正的愧疚,但他的悔意只是暂时的(二六1,2)。――《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你比我公义」:扫罗并非表示大卫的道德在他之上,而是指在神的审判下(12, 15), 大卫以德报怨的做法必被裁定为有理、无罪,而他恶待大卫则属无理、有罪。――《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二十四18】「你今日显明是以善待我,因为耶和华将我交在你手里,你却没有杀我。」 【撒上二十四19】「人若遇见仇敌,岂肯放他平安无事地去呢?愿耶和华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报你。」 「人若遇见仇敌,岂肯放他平安无事地去呢」,可能是当时的一句俗语。扫罗以俗语回应大卫的俗语(19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人若遇见仇敌」:前面有「因为」,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所以「人若遇见仇敌,岂肯放他平安无事地去呢」应该是当时的一句格言。扫罗以格言回应大卫的格言。――《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20】「我也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的国必坚立在你手里。」 既有撒母耳的预言在先(十五28),又有接着发生的事在后,扫罗为眼前以善报恶的公义气慨所感,明白大卫作王势在必行,人不能阻挡;因此要求大卫起誓为他留名。(比较二十15)。――《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扫罗心里是明白神的旨意的,但却不肯遵行神的旨意,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罗八5),「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罗八7)。我们常常也不是不明白神的旨意,而是知道了却不肯遵行,结果必然和扫罗一样,灵里越来越麻木、越来越顽梗,最后「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十五23)。因为信而不行,实际上就是不信。──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二十四21】「现在你要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不剪除我的后裔,在我父家不灭没我的名。”」 神光照扫罗,让他自己责备自己(17节),承认大卫的公义(18~19节),并且承认大卫「必要作王」(20节)。这些话对扫罗自己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他最关心的还是自己(21节),只要一有机会,又会故态复萌(二十六2)。但神却借着扫罗的口坚固了大卫,让大卫从扫罗口中听到了神对自己的旨意(20节),因此满有信心和恩典地「向扫罗起誓」(22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后裔」:「种子」、「子孙」、「后代」。 ●「灭没」:「根绝」、「毁灭」。 ◎这个场景很奇怪,现任国王要求一个逃犯取得王位后不要杀尽他的后代,又承认逃犯比他公义。这一切似乎都是因为扫罗不接受王位已经被转移给大卫这个神已经命定的事情。「利益」会让我们不顾神的心意吗?――《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二十四22】「于是大卫向扫罗起誓,扫罗就回家去。大卫和跟随他的人上山寨去了。」 〔撒上廿四章〕大卫是因着敬畏神而服扫罗的权柄,但是扫罗因违背神而被神厌弃,他就只有作王的地位而没有了作王的生命,所以神不印证他的权柄。不是大卫不服,乃是神不印证。所以有一天神还得把扫罗打倒摆在一边。 【思想问题(第24章)】 1 为何大卫不敢杀「耶和华的受膏者」?这表现出他那一方面的美德? 2 神的确已废弃扫罗、改立大卫为王,当时的环境又正是杀扫罗的良机,况且大卫的侍从也给以印证,但大卫却不肯下手,甘冒日后继续被扫罗追杀的危险,仍等候神让他公开作王的时间。这对我们寻求神的旨意有何提示? 3 大卫认定耶和华是审判的主,祂会为他伸冤 (12, 15), 所以他能善待扫罗。你曾否因受欺压、不平的待遇而心中难堪?大卫的榜样,对你来说是否可行?另参罗12:17~21。 4 扫罗向来因为大卫英名远播、众望所归,心中妒恨,誓要剪除这心腹大患。这次为何觉悟前非,承认大卫比他公义,将来要作以色列王?你若被长辈误会,甚至迫害,可从大卫的做法和态度学到什么教训?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