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十一章拾穗 【撒上十一1】「亚扪人的王拿辖上来,对着基列雅比安营。雅比众人对拿辖说:“你与我们立约,我们就服侍你。”」 第十一章指出扫罗怎样克胜最初的对敌,以及这位王怎样证明自己配得做王。基列雅比以及亚扪人(罗得的后裔;参看创一九31~38节的脚注)的土地,都位于约但河以东。――《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亚扪人的历史,看《创世记》十九38、《士师记》十17及注。“拿辖”的意思是“蛇”,很可能是他们的王,故此处经文加有“的王”二字。基列雅比在约但河东的雅比河谷,此河自东流入约但河。《士师记》二十一章记有基列雅比四百个处女嫁给快灭绝的便雅悯族男子的事,与扫罗所属的便雅悯族有姻盟关系。基列雅比有难,专使急报远在基比亚的便雅悯族求援。 亚扪人住在约但河东,与迦得支派的业地为邻,士师时代曾图侵占以色列的土地,败在士师耶弗他手上(士十一章)。现在大概听到以色列人西疆有事,打算乘隙卷土重来。以色列人已失抵抗能力,只求苟安。――《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基列雅比」:属约但河东迦得支派之地。――《串珠圣经注释》 亚扪人的王拿辖: 亚扪与以色列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创19:38),在征服迦南时,两国颇为友好(民21:24)。然而,进入士师时代,因领土纷争(士3:13;11:13;12:1~3)加剧,最后导致两国发动武力事件,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撒旦,在我们平安或软弱时,不放掉任何可趁的机会来诱惑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警醒(彼前5:8,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拿辖」(1节)的意思是「大蛇」,可能是亚扪人常见的名字(撒下十七27);四十多年后大卫作王时,亚扪王也叫「拿辖」(代上十九1)。──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士师时代亚扪人曾经攻打河东基列地(士十一44),神兴起耶弗他作士师,「亚扪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士十一33)。但神只允许耶弗他做士师6年(士十二7),而让亚扪人继续成为以色列人的「肋下的荆棘」(士二3)。现在神又允许亚扪人再次入侵,用仇敌来暴露百姓厌弃神作王的心思(十二12)。──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基列·雅比」(1节)可能是位于雅比旱溪(Wadi Yabis)旁的亚布卡拉兹废丘(Tell abu Kharaz),距离约旦河大约3公里,属于约旦河东的迦得支派,离基比亚很远。──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亚扪人」:居于摩押人的东北方,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左右立国,跟以色列一样。亚扪人跟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创 19:38
申 2:19 。亚扪的首都是拉巴(今日的安曼)。士师时代亚扪人曾经想要占领以色列的土地,不过败在耶弗他手下 士 11:1~33 ,现在可能因为以色列西边有非利士人的威胁,所以由东方再次入侵。 ●「拿辖」:字义是「大蛇」。他在基列雅比的失败并没有影响他的王位,直到大卫作王还与大卫关系不错。 ●「基列雅比」:意思是「基列地的雅比」,「基列」在约但河东,「雅比」是基列地主要的程序之一。位于伯善东南方14.5公里,约但河以东3.2公里。基列雅比人是玛拿西的后裔,与便雅悯人有比较近的血缘关系(都是拉结的后裔)。――《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扪人拿辖。拿辖这个名字是常见的希伯来词,表示“蛇。”蛇在巴勒斯坦的异教庙宇中是一种显眼的装饰。以色列人离开加底斯的时候,在寻的旷野经历过这种有毒的爬行动物之后,他们曾认为保留铜蛇是合适的(民21:5~9;参王下18:4)。既然见到在他们邻国的所有宗教中蛇都处于重要位置,以色列人不久以后,也开始崇敬他们所认为曾在旷野拯救他们的铜蛇了(参结8:7~12)。后来,在希西家的时代,铜蛇才由于这种敬拜被打碎(王下18:4)。由于私人的名字常与那些各种不同的神相复合,所以拿辖显然是一个含有蛇的某些特性的名字,例如智慧、诡诈、和狡猾。 基列雅比。学者们先前曾指定这个城镇是俯瞰Wadi Yābis(雅比)的那些小山,在约旦河东7英里(11.5公里)处。但是这对基列雅比人来说就太远了,他们不可能把扫罗和约拿单被钉的尸身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当夜送到雅比那里(撒上31:11~13)。考古学家纳尔逊(Nelson Glueck)发现了几条明确的证据线索致使他认定基列雅比是Tell el~Meqbereh和Tell Abū Kharaz的现代土墩,在约旦东部2又2/3英里(4.3公里),俯瞰它后面的雅比斯河,这条河从基列那些小山的深深的峡谷中出现,流向西方与约旦河汇合(《约旦河》,159~167页)。这座城市曾是那400位处女的家乡,她们的父母曾因没有参加反对便雅悯的内战被杀,并且她们被送给几乎被完全灭绝了的那个支派余剩的人为妻(士21:8~14)。 在拿辖之前许多年,以色列曾被亚扪人征服18年之久。亚扪人自然会对败在耶弗他手下仍然感到愤恨,会寻找机会重新获得对基列的控制。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拥有富饶的土地,雅博河、雅比斯河和雅姆河丰富的供水。位于干热的沙漠地带之上的良好地区,他们的葡萄园和良好的牧场曾受到东部沙漠地区民族的嫉妒。基列雅比是从早日的废墟中兴起的,但是它的居民可能还没有忘记在便雅悯事件之后受到的残忍惩罚。但是比基列雅比人与他们自己的同族之间的世仇更强的是亚扪人对所有以色列人感到的仇恨,就是他们被耶弗他击败的结果。──《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1 基列雅比】基列雅比是外约但的城市,大概是位于约但河支流之一,流经基列北部山地的雅比斯干河河畔。当地好几个地方都有人提出是基列雅比的遗址,但具有说服力的却一个也没有。可能性最高的是雅比斯干河一个河曲之处北岸的玛克卢布遗址,这地区有铁器时代一期(主前1200~1000年)文物的详细证据。圣经描述这城从士师时代开始,已经与以色列有条约关系(士二十一;参:撒下二4~7)。要到扫罗死后,基列雅比才归并为以色列的一部分。参:撒母耳记上十一9~10。──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一1~5】亚扪人袭击基列雅比时,以色列处于毫无防备状态。扫罗在这样绝对败亡的危机中登场。扫罗的胜利,打消部分人的忧虑(10:27),顺利登上以色列的王座(15节),通过这次战役扫罗的沉默和等待(10:26,27)结出了果子。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十一1~11】扫罗战胜亚扪人,证明具领袖的才能:扫罗虽已被选为王,但因仍有不少人反对 (参10:27)
, 未能令百姓立刻信服,扫罗只有隐退田园等候时机的来临 (参5)。 不久,亚扪人进袭约但河东的基列雅比,给扫罗带来发挥领袖及军事才能的良机。――《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1~13 扫罗带领以色列人战胜亚扪人,靠甚么?】以色列人此时易受其他部族的侵略和劫掠,住在约旦河以东的亚扪人就上来攻击他们。扫罗领导人民,与这好战的部族争战,有助于他统一全族,亦证明他有军事领导的才能。他救人民免受亚扪人的羞辱以后,他的王位得以巩固,他也没有计较曾讥诮他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1~15】记录基列雅比之役,此战役是扫罗确立王权的决定性战役:①争战之因(1~5节):亚扪王拿辖入侵基列雅比;②战斗的经过(6~11节):扫罗组织33万名以色列联军,突袭击溃亚扪军;③战斗的结果(12~15节):扫罗得到百姓的信任,在吉甲登基为王。但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不代表以色列人要求立人为王是正当的行为。正如撒母耳的评语所示(12:12~15,25),即使以色列没有王,只要他们坚定依赖神,神也必拯救他们(诗50:15)。包括这次战役在内。在本书中扫罗共参加了七次战役。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十一2】「亚扪人拿辖说:“你们若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众人,我就与你们立约。”」 失去右眼会使战士失去能力,因为左眼的视线通常被盾牌遮挡。――《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剜出右眼不只凌辱,也使敌人失去作战能力。战士左手拿盾,护住全身,要靠右眼视物,射箭也靠右眼瞄准。――《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拿辖之所以要剜去所有男人的右眼,目的是要他们永远失去作战的能力,因为通常人拉弓射箭时,是用右眼瞄准的。 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则有另外的解释,他说:战士打仗时习惯用盾牌掩左眼,剜去右眼便无法打仗。――《串珠圣经注释》 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 表明了拿辖的果断,他拒绝签定和平条约,不仅要征服基列雅比,甚至要征服整个以色列。他的这些豪言告诉我们,当时以色列的国力是何等微弱。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亚扪王要求剜出投降者的「右眼」(2节),可能因为战士的左眼会被盾牌挡住,剜去右眼便无法打仗(《犹太古史记》卷6第5章70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剜出....右眼」:除了是残酷的刑罚外,也使得战士作战时无法准确瞄准,有效削减战力。照犹太古史作者约瑟夫的说法,古时打仗,左眼用盾牌保护,右眼是攻击、防御时主要使用的眼睛。 ●「凌辱」:「辱骂」、「毁谤」。――《蔡哲民查经资料》 凌辱以色列众人。拿辖显然并不知道以色列愿望有一个在国王统治下的各支派更紧密的组织。如果基列雅比人知道这计划—并且在米斯巴选立扫罗时所有支派都出席了(撒上10:17)—似乎这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意义。基列雅比人的态度使人产生这种想法:以色列国的无组织状况并不是由于他们如此需要一个王,而是由于他们拒绝耶和华的计划。自私已经增长到这个地步,任何由神提供的解决办法都不会被全体接受(见撒上10:27的注释)。倒不是拿辖对雅比的长老们有什么特别的忌恨过于对以色列其他人的仇恨;他的目的是要通过侮辱他们中的一些人显示对以色列所有人的轻蔑。同样地,众生之敌也计划通过给一个失丧的灵魂带来痛苦,然后控告说这种惩罚是侍奉神的自然结果,来堆积对天上众军的轻蔑。──《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3】「雅比的长老对他说:“求你宽容我们七日,等我们打发人往以色列的全境去,若没有人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 拿辖同意这个建议,因为他显然不准备用武力取得这个城市,而且也不认为有人会过来帮助雅比的人。――《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雅比人的一线希望在便雅悯人来援,使者一来一往需要好几天时间。亚扪人也许以为以色列人绝无反击能力,给了七天的宽限期;其自大而无防备,可自扫罗夜袭一举奏功看出。――《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雅比的长老不向扫罗求救,表明他们仍未知悉有关立王之事或根本不承认立王这事。――《串珠圣经注释》 求你宽容我们七日: 拿辖采纳基列雅比长老们的要求是因为:①政治上的预测:以色列正与西南部的非利士相对峙,无力支持基列雅比;②军事上的自信:即便整个以色列全体都来对抗,也可以战胜他们;③帝国主义的野心:与其取得局部性胜利而留下复仇之恨,不如借着全面胜利使以色列永远沦为殖民地。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七日」(3节)刚好够使者从基列·雅比出发,跑遍以色列全地一个来回。拿辖愿意宽限七日,可能因为他相信以色列不可能有人敢出来抵抗,想借此彻底摧毁百姓的意志,让他们甘心归顺亚扪人。基列·雅比的四百个处女曾嫁入快灭绝的便雅悯支派(士二十一8~14),与基比亚人有联姻关系,所以「百姓就都放声而哭」(4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出来归顺」:原文仅有「出来」,没有「归顺」,不过这也是「开城投降」的另一种说法,如 王下 24:12
赛 36:16 。 ◎很多学者都对拿辖居然愿意宽限七日觉得奇怪,当然七天也仅够使者跑遍以色列地。大概拿辖自认以色列不可能有人出来抵抗他,所以他乐于进一步证明以色列没有拯救者,也没有人可以敌对他,这样就进一步「羞辱」以色列人。也难怪以色列人听见这种消息,就放声大哭,因为这真是羞辱的消息。――《蔡哲民查经资料》 打发人。似乎可能因为雅比人在亚扪人的奴役之下,所以已经或多或少地撤回了与甚至是邻近的支派如以萨迦、以法莲和便雅悯的交往。这座城距示罗不超过30英里,而撒母耳的服务似乎一直主要限于以法莲、便雅悯和犹大。可能是基列雅比人已经这么长时间培育了对其他支派的怨恨,以致他们并不知道撒母耳是士师吧?他们似乎当然不知道扫罗被任命的事。可能他们一点儿没参与反对非利士人的战役,而是把自己分离出来,不愿意分担他们在支派中的责任。他们甚至连别的支派会不会对他们的恳求作出响应都不确定。在全然的绝望中,他们实际上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并过于依赖自己从而忽视了对以色列同胞们的怜悯。──《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3 亚扪人凶残傲慢霸道,难道忽发慈悲?】亚扪王拿辖为甚么给基列雅比人七天宽限,让他们去搬救兵?因为以色列人仍然是一盘散沙,他深信不会有人上来援助这城。他想兵不血刃,不战而夺城。也许他还未完成备战攻城,因为围城可能需时甚长。――《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4】「使者到了扫罗住的基比亚,将这话说给百姓听,百姓就都放声而哭。」 ●「基比亚」:距离「基列雅比」大约67公里。――《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一5】「扫罗正从田间赶牛回来,问说:“百姓为什么哭呢?”众人将雅比人的话告诉他。」 扫罗在米斯巴被选为王,回到基比亚(十26),此时尚未正式登位,仍度原来的农家生活。他为王后,生活也得简陋(看<参考资料>“扫罗为王的生活”)。――《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扫罗……赶牛回来: 当选为王之后(10:6),扫罗就回家等待确立王权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扫罗依然从事农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勤奋,但又表明了他对神之呼召的犹豫不决。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已经在米斯巴被神拣选为王(十24),但许多人还没有真正接纳扫罗为王(十27),所以他仍然回到基比亚过着「田间赶牛」(5节)的农夫生活。──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虽然被选立为王,但是他目前的生活跟平常一样,还是到田里工作。可以看出扫罗这时还是谦虚顺服的,也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其实还没有真正接纳扫罗为王。――《蔡哲民查经资料》 赶牛回来。字面意义是,“在牛后面。”显然扫罗耕作完了赶牛回来过夜。约瑟夫认为这至少在他被任命后一个月(《古代史》,卷5. 1)。因为他蒙拣选并不是许多人都喜悦,所以他显然回家等候曾膏立他的先知的指示。如果在扫罗被立为王之前拿辖就上来围困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位新王有机会在不肯认他作王的不满之人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这事与这人彼此需要。除了忘记神在过去如何带领了祂的百姓之外,我们没有什么好害怕的。这经验向每一个谦卑的基督徒保证:他不可能被放在一个神没有预作丰富安排的位置。──《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6】「扫罗听见这话,就被 神的灵大大感动,甚是发怒。」 有神的灵同在,软弱的人可显大勇。士师如俄陀聂、基甸、耶弗人和参孙都曾有神的灵同在(看士三10;六34;十一29;十三25;十五14),但神的灵也可以离开一个人(士十六20)。――《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就被神的灵大大感动: 这不同于新约时代的圣灵充满。在新约中,所谓圣灵充满是指保惠师圣灵临到重生圣徒身上所作的工作(徒2:1~4),旧约时代,被神的灵感动,只是指成为圣灵的工具(士3:10;6:34;10:25;14:6;15;14)。扫罗虽曾被圣灵感动(10:6,10),也曾被恶魔所扰乱(16:14~16,23;18:10;19:9)<徒9:17,圣灵充满与圣灵洗的区别>。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被神的灵大大感动」(6节),原文是「被神的灵大大冲击」,指圣灵的催逼。在旧约时代,圣灵暂时降在人的身上,是为了赐给人特殊的事奉能力,完成工作之后就会离开,所以并不能改变人的生命。而到了新约的时代,圣灵就「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约十四17;罗八9),不但赐给我们事奉的能力,也能改变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甚是发怒」:「怒气极其燃烧」。 ◎此处对扫罗的形容,与士师记中对士师的形容类似,如士 14:6,19
15:14 。也就是说神兴起扫罗如同兴吉士师拯救以色列人一般。――《蔡哲民查经资料》 被感动。字面意义是,“匆忙临到。”同一个词也被用来形容扫罗被膏后在回家路途上的经验(撒上10:6,10)。关于基甸的蒙召,圣经记录的字面意义是,“耶和华的灵把自己穿在基甸身上”(士6:34)。当迦南南方五王因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立约而企图惩罚他们时,约书亚曾蒙指示出去援助基遍人,所以,不管过去如何,当雅比人在敌人的攻击前需要帮助时,神的灵就证明对他们求助的应答早就上路了。感谢神,因祂在每一困难中都有上千种解决办法!──《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6~11】扫罗被能征善战的耶和华之灵(诗24:8)所感动,迎来了一生中最令人激动的一刻。当时以色列丝毫也没有备战,谁也没有勇气对抗气势汹汹的亚扪。神借着人的危机,彰显他的作为,重新给人希望。虽然以色列人犯了罪,神却赐恩典给扫罗,使他大获全胜。神的爱必超越人的所思所想而得以成就<约壹 绪论,圣经中对爱的理解>。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十一7】「他将一对牛切成块子,托付使者传送以色列的全境,说:“凡不出来跟随扫罗和撒母耳的,也必这样切开他的牛。”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 扫罗仿效昔日士师时代某利未人的做法,激起全国人民救援同胞的热诚(参士19:29)且带有严厉威吓警告的意味。――《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使百姓恐惧: 表明神在使用扫罗。掌管众人心的是神(结11:19;徒16;14)。政治家或教会的领袖,当铭记当以神为中心<耶22:1~7,领袖的责任;结33:6,宗教领袖的责任>。――《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三百年前,那位利未人「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士十九29),煽动全以色列来攻打基比亚,便雅悯人和基基列·雅比人几乎被杀光(士二十一6、10~11)。现在,基比亚人扫罗「将一对牛切成块子,托付使者传送以色列的全境」(7节),号召全以色列出来抵抗外敌,拯救基列·雅比人,形成鲜明对比。──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大有勇气,是因为「被神的灵大大感动」。而百姓「惧怕」(7节),不是因为怕扫罗,乃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7节),让他们看见扫罗是在执行神的权柄。神的百姓只有顺服神的权柄,才能刚强地「出来,如同一人」(7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 11:7 中扫罗的作法,可能是刻意仿效以往造成便雅悯人、基列雅比人几乎被杀光的事件 士 19:29~30
20:46~48
21:9~12 。――《蔡哲民查经资料》 一对牛。可能是他曾用来耕作的同一对牛。神用来显明祂能力的工具是如何的近在眼前啊!摩西并不需要埃及的马兵战车。他牧羊的杖变成了“神的杖”。基甸并不需要非利士人以为必须要有的铁枪。几个瓦罐和蜡烛倒是更好。扫罗并没有要求特别的装备。通过牺牲自己的牛,他使以色列人相信他愿意为耶和华出钱又出力。他的活力和足智多谋是有感染力的,“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扫罗再一次证明的事实是:被圣灵控制,他就会蒙指导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自我被完全忘却了。彼列之子(和合本译为“匪徒”)们的批评在过去的那个月份中可能在他的思想中曾显得突出或更可能消失于无意义。在这种新的,对他来说是奇异的能力之下,扫罗感到他的勇气大增。确信成功,他毫不犹豫地使自己站在撒母耳旁边,给一个危难中的城镇带来保护。──《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8】「扫罗在比色数点他们:以色列人有三十万,犹大人有三万。」 “比色”位于示剑以北十七英里(27.3公里)。――《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比色在以色列地中部示剑以北约27公里,距约但河约15公里,与雅比隔河相对,是集结大军进攻的恰当地点。此处将犹大人的数目另列,暗示终扫罗一生,其影响力未及犹大。他死后最先立大卫为王的便是这个支派(撒下二4)。――《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比色」:在示剑东北约廿七公里(十七英里)处。――《串珠圣经注释》 比色: 扫罗召集 兵力的地方。基列雅比之战,请参考下面的地图。 以色列人……犹大: 地域性的划分早在王国分裂之前就有,这是分裂王国的间接原因。两个地域的人数有明显差距,这是因为两地支派的比例是(10:2),而且犹大正与非利士军队对峙,无法从犹大征集许多兵力。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比色」(8节)位于约旦河西以法莲支派的境内,距河东的基列·雅比大约15公里,是集结军队救援基列·雅比的合适地点。──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比色」:距离「基列雅比」大约十五公里。 ●「三十万....三万」:「三百千」、「三十千」,「千」是个军事单位,并非真的是一千人。不过此处暗示扫罗对以色列北部的影响力比较大,对于南部的犹大影响力比较小。――《蔡哲民查经资料》 比色。比色,各支派部队的会合地,在示剑到伯珊的大路东北12又3/4英里(20.4公里),基列雅比西南约10英里(16公里)处。北方众支派行军到这里不会太远,但它在耶路撒冷以北42又1/4英里(67.6公里);因而要犹大支派的许多人在给定的时间内到那儿集合是不可能的。众军从高于海平面1,000多英尺的比色下来,经由Wadi el~Khashneh到约低于海平面900英尺的约旦这个地方。徒步涉过那条河,他们就会行进到这个城镇以东一英里或更远一些。这次聚集军兵可能在六天之内完成,扫罗从比色连夜行军,第七天一早就可以抵达雅比。在第六天早上,扫罗已经有足够的军队到场,可以向雅比的长老们保证他们会准时帮助。──《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8 为何要单独强调犹大呢?】 犹大是以色列族的十二支派之一,圣经很多时都把它与其余十一个支派分开来提,有几个原因。犹大是最大的支派(参民一20~46),以色列的君王大多数皆出于这个支派(参创四十九8~12)。后来全族被充满敌意的外族掳去一世纪以后,犹大是归回神、能回到圣地的少数支派之一。弥赛亚也要从这个支派而出(参弥五2)。──《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8 比色】比色的位置考证在约但河西岸,示剑东北十二哩,基列雅比以西约十四哩的伊布齐克废墟(Khirbet Ibzik)。这废墟位于俯瞰玛拿西山地峻峭之拉斯萨珥默(Ras es~Salmeh)山坡的西南面,故此是个宜于渡过约但河,前往基列雅比的地点。──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一8 军队的大小】本节所列的士兵人数,旧约各古译本之间有很大的分别。但后期版本所列的以色列和犹大人数都较庞大。按照不少考古学家的估计,这时代迦南的总人口也仅是这数目而已。学者经常将希伯来语的「千」字,解作是指形容士兵单位的字眼,不是指实数(见:书八3;士二十2的注释)。──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一9】「众人对那使者说:“你们要回复基列雅比人说,明日太阳近午的时候,你们必得解救。”使者回去告诉雅比人,他们就欢喜了。」 ●「太阳近午」:原文是「太阳正热」。――《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一9 从比色到基列雅比的距离】如果现代考古学家对比色和基列雅比的考据都是正确的话,二城就是相隔十三至十四哩了。若是傍晚开始行军,很容易就能在翌日清晨到达亚扪人的阵营。──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一10】「于是雅比人对亚扪人说:“明日我们出来归顺你们,你们可以随意待我们。”」 「出来归顺」(10节),原文是「出来」,虽然这也是「开城投降」的另一种说法,但是他们出来却不是「归顺」,而是「攻击」。但这种模棱两可的用词,却让亚扪人松懈下来。──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出来归顺」:原文仅有「出来」,没有「归顺」,不过这也是「开城投降」的另一种说法,与 11:3 的说法一样,但是这次的出来却不是归顺,而是「攻击」,但这种模拟两可的用词,会让亚扪人松懈下来。――《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一11】「第二日,扫罗将百姓分为三队,在晨更的时候入了亚扪人的营,击杀他们直到太阳近午,剩下的人都逃散,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 “晨更”。晚上三更的最后一更(哀二19;士七19;出一四24~27),时间在大清早的时候。扫罗采取一种奇袭的战略。一一14,15 在吉甲举行的典礼包括把王国交在扫罗手中,以及确认君王的委任。――《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一夜有三更,晨更是最后一更,为凌晨3至6时。扫罗用传统的战术,把军队分为三队,左右呼应,前后支持;更趁对方不备,漏夜突袭,取得大胜(比较士七15~23)。――《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扫罗采用昔日基甸的方法,在夜间秘密行军,清早向敌人施以突袭(参士7章)。 「晨更的时候」:指早上三至六时这段时间。――《串珠圣经注释》 晨更: 指清晨,在夜晚的三个时段之中的最后一个时段(出14:24~27;士7:9;哀2:1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古代以色列人把晚上分为三更,「晨更」(11节)指第三更,大约是晚上两点到清晨六点。这是敌人睡意正浓的时间,扫罗趁机发动夜袭。这也是神在红海边攻击埃及军兵的时候(出十四24~27)。──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晨更」:当时的人把晚上分为三更,这里就是指第三更,约为晚上两点到清晨六点。这是敌人睡意正浓的时间,扫罗发动夜袭。 ●「太阳近午」:原文是「直到太阳热的时候」。――《蔡哲民查经资料》 晨更的时候。在古希伯来人中,晚上被分为三个更次。第一个更次在哀2:19中提到。基甸和他的军队是在中间的更次开始的时候进入米甸人的营里(士7:19)。摩西伸出他的杖,红海就回流,淹没了追赶他们的埃及全军是在第三个更次,或“晨更”的时候(出14:24~27)。这时扫罗和他的三队军兵已经整夜行军,在晨更的时候—恰在天亮之前—出其不意地来到亚扪人的营中,并且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这场大败是彻底的—敌军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 神许多天意的拯救都是在这个时刻临到的。当大卫歌唱“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的时候,想到的可能就是红海的拯救。在守望者回答“早晨将到,黑夜也来”(赛21:12)的话语中,早晨给雅比的长老们带来喜乐,而夜晚却给拿辖和他的跟从者们带来厄运。他曾计划给予这座被困城市之民的命运以双倍转到了他自己的头上。 雅各的对手说“天黎明了,容我去吧”是在晨更的时候(创32:26)。新一天的黎明带来了安慰和保证。耶稣来到在加利利海的风暴中飘摇的船上并安静门徒们因怀疑祂的弥赛亚身份而烦乱的心时,是在晨更的时候(第四更是按罗马时间计算的)(见太14:25的注释)。上天差谴大能的天使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耶路撒冷城门外的坟墓,击倒守卫兵并呼喊说:“神的儿子,出来吧;你的父召唤你”时,也是在晨更的时候! 扫罗并没有停下来问雅比的长老们为什么没有在立王时到撒母耳那里。他并没有询问他们的过去,无论它可能怎样。他们在急难中,而圣灵控制了扫罗给他们带来帮助。神对一个人认错后的态度的兴趣远过于错误本身。雅比人后来的行为证明了他们经历了真正的心灵的改变(代上10:11,12)。──《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12】「百姓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岂能管理我们的是谁呢?可以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 这节回应10:27的事情。――《串珠圣经注释》 「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12节),原文是「将他们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们」。因着扫罗的得胜,百姓现在拥戴他、跟随他,并要追究那些原来「藐视」扫罗的人(十27)。扫罗却宽容了这些反对派,因为他此时还清楚地知道,得胜并不是出于自己,而是「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13节)。属肉体的人也能像扫罗一样被神使用,也能有一时、一事的谦卑和宽容。但人只要还活在肉体当中,灵里暂时的清醒并不能持久,扫罗一旦坐稳了王位,谦卑就逐渐变成骄傲,宽容也逐渐变成嫉妒。──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原文都是复数,应该翻为「他们」。――《蔡哲民查经资料》 对撒母耳说。本节和扫罗在7节的话表明这位先知至少和扫罗一起去了比色,并协助计划了这次战役。可能众军在解散前返回到了比色,对他们的胜利很是兴高采烈,乐意刑罚那些曾反对扫罗受膏为王的人。在过去的几天中他表现的将才对他们来说比掣签拣选(撒上10:19~21)或撒母耳膏立(撒上10:1)更是对他的头衔的确认。──《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12~13】耶和华……施行拯救: 体现了扫罗的敬虔。但他缺乏敬虔的实意(提后3:5),以这句话为分水岭,他的灵性、道德及人格开始下降。请参考下面的图表: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十一13】「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 战争本无胜利希望却获空前大胜;过去反对扫罗的人,众人皆欲杀之,却为扫罗所宽赦,因他知道这是神自己在施行拯救。――《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表示扫罗具有王者风度,待人宽大。――《串珠圣经注释》 ◎虽然圣经中并没有记载神怎样干预这件战事,甚至连撒母耳似乎也没有介入这个战役,但是扫罗还是承认这件战役是耶和华的拯救与干预,不独占功劳。并且他也不因为百姓的拥戴,就趁机去清算那些敌对过他的人,此时他还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君王。――《蔡哲民查经资料》 百姓还是那些百姓,却一夜之间从失败变为得胜。他们的得胜不是倚靠扫罗个人的勇气和领导,而是「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13节)。但百姓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的历史证明,得胜反而使他们更加跟随人、而不是跟随神。──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说。没有等撒母耳回答,扫罗就说这场胜利是耶和华的,谁也不该被杀,由此证明他已经变了一个人。如果由于近来事态的发展,仇敌可以被改变为朋友,那就比处死他益处大多了。现在通过扫罗讲话的与基督在山上宝训时通过祂讲话的是同一个灵,那时祂说:“要爱你们的仇敌,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的,要待他好;为那凌辱你们、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SDA圣经注释》 【撒上十一14】「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 「吉甲」(14节)位于耶利哥城附近,是约书亚领百姓进迦南时行割礼的地方,后来成为约书亚征服迦南的大本营(书四19~20)。「立国」(14节)原文是「更新国度」,意思是重建神的国度,让扫罗代表神在地上管理祂的产业(十1)。撒母耳特地带领百姓到吉甲立国,在这个地方提醒百姓割礼的实际,好「敬畏耶和华,诚诚实实地尽心事奉他」(十二24)。因为人若不肯行真割礼、对付肉体,就不可能以神为王(出十五18),也就没有条件为神作王。──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立国」:「更新王权」、「更新国度」。――《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一14~15】立扫罗为王的经过:1,撒母耳先在拉玛膏立他(十1);2,以色列人在米斯巴选立他(十17~27);3,在吉甲举行隆重仪式,正式宣告他为王。这两节是立王仪式的扼要说明,下一章才是详细的记述。 吉甲在耶利哥城东边。当日约书亚领以色列人进迦南,以吉甲为司令部(书四19~20)。 平安祭是一种酬恩祭(利三1~5)。神在西奈山与以色列人立约,摩西率领全民代表献的便是平安祭(出二十四5)。撒母耳率众献此祭,除感恩之外,也让以民知道,与神所立的约仍是立国之本,王和民都当尊神为大(十二14~15)。――《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扫罗终于举行了以色列首任王的加冕仪式。当时扫罗的年龄是40岁,约B.C.1050(13:1),后来统治以色列40年(13:21)。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十一14~15 在吉甲确认王权】吉甲是撒母耳巡回范围内一个祭仪中心,其位置至今未明,大部分学者相信是在耶利哥附近(见:撒上七16的注释)。此地是最接近战场的神圣地点,因此被选为登基的所在。扫罗虽经两个不同的程序被选为王,却要在如今经过战火考验之后(毋忘百姓想要一位能够率领他们军队作战的君王),才得以真正登基。经文没有提到确认先前的选择,只说他们立他为王。美索不达米亚的新年庆典中,有庆贺登基的典礼。古代近东登基时通常包括将王室的标志、宝器授与君王,并且予以膏立。仪式通常亦包括主神确认君王已得天命。然而本节的扫罗不但早已受膏,其正统身分亦已得到确认。──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一15】「众百姓就到了吉甲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 扫罗大约于主前1050年登基,统治以色列40年(徒十三21)。扫罗登上王位经过了三个阶段:1、私下被膏抹(十1);2、公开被拣选(十24);3、战场得印证(15节)。在人看来,扫罗的家世、身材、人品都出众(九1~5),又有神的拣选(十21)、圣灵的感动(6节)、领导能力和战绩(7~11节),还有领袖的度量(13节),具备了理想的君王素质。但神很快就让我们看见,这些只是「列国」(八20)的标准,却不是神国的标准;因为属肉体的人即便有再好的素质,最后都会全然败坏。──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平安祭」:神与献祭者一起分享祭物的祭,表示与神和好的意思。 ◎此时以色列人算是心悦诚服的接纳保罗为王,大家又承认这都是神的美意,于是神和人可以快乐的分享美食与欢乐。我们是否也有这种一同在神面前欢乐的经验呢?――《蔡哲民查经资料》 吉甲。这个地点不确定。现代传统认为是在旧约耶利歌东南3英里(4.8公里)的en~Nitla,但更可能是在东北1又1/4英里(2公里)处的Khirbet el~Mefjer。按照约书亚记15:7,它位于亚割谷以北,所以在属于便雅悯的领地内。在占领巴勒斯坦的所有六年战争期间,它都是以色列的总部,但是示罗一被征服,会幕就被搬到那里去了(书18:1)。不过吉甲仍被认为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撒母耳在他的年巡中访问过它(撒上7:16)。它曾是一个专门用于献祭的地方(撒上13:8;15:21;等等),后来可能成了偶像崇拜的地方。 撒母耳号召以色列人到吉甲重建王国,这个地方因拥有神神奇作为的诸多回忆而非常馨香。毫无疑问,他在这里向他们重述了在过去的数百年中天父的慈爱眷顾和恒久忍耐。要是他们满足于神起初的施政计划,那就会好的多了,但是由于他们渴望一个王,所以神就应许将祂的灵赐给这位新王就象祂曾赐给士师们一样。虽然他们已经拒绝了祂,他们还是有神会依然与他们同在的丰富见证。通过建立以世袭制为基础的继位体系,以色列就向许多他们在士师制下从未遇到的问题与危险打开了大门。但是通过撒母耳,神确认了祂永远的爱与忠诚,并应许用他们所享受过的与过去数百年同样热心的保护环绕他们。──《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1章)】 1 扫罗虽被选为王,但仍须等待,直至败亚扪人后才正式登基。你是否相信神从不误时,也不误事?这事对你有何鼓励? 2 扫罗认定这次胜仗是耶和华所施行的拯救(13)。他有此信念是基于什么原因?参6~7节。你有否「离了神,我就不能作什么」的属灵经历? 3 扫罗这次的表现有没有可供借镜之处?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