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母耳记上第十章拾穗

 

【撒上十1「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他产业的君吗?」

         受膏的仪式,是将膏油(可能为橄榄香油)倒在头上,表征神的拣选和设立,并将圣灵赐给他。在旧约中只有三种职分需要受膏:先知、祭司、君王。

    “产业”指子民(出三十四9)和土地(出十五17)。此处作“子民”。――《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这膏立仪式是私底下在秘密中进行的。膏立的程序有三:

   1 把香膏倒在扫罗头上,表示圣灵赋予能力;

   2 亲嘴,表示接纳及团契;

   3 宣布扫罗为王。

          「膏油」:是专为膏立祭司而用的香膏。(参出297 3023~33)

          「他产业」:指的是以色列人。神拯救他们离开埃及,为要买取他们作为自己的产业(420 926)――《串珠圣经注释》

         拿瓶膏油……与他亲嘴:撒母耳膏抹扫罗的事件,意味着将要出现在以色列中的君王是与祭司或先知职份等同的领袖,为了表示对君王的敬意,撒母耳甚至与他亲嘴(212;罗1616)<撒下209,圣经中出现的礼仪>。这仪式中含有,以色列实质的统治者撒母耳要将统治权转交扫罗。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领袖像撒母耳那样遵照神的旨意行事,不贪恋权利或名誉<221~7,领袖的责任>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受膏的仪式,是将膏油倒在人的头上,在旧约中只有三种职分需要受膏:祭司、君王和先知。古代赫人的传统,是百姓膏立君王,象征百姓接受君王的统治;而古埃及的传统,则是法老膏立其臣子和诸侯(Vassal Kings),象征他们是法老的仆人,管理法老的产业。撒母耳膏扫罗,代表将他分别为圣归与神,作为神的仆人执行特殊的任务。「君」(1节;十16)原文是「领袖、统治者、王子」。以色列人是神的「产业」(出三十四9),不是君王的私有财产,神才是以色列真正的王。「祂产业的君」(1),表明以色列的王不是集权君王,而是作为神的仆人(Vassal)来管理神的「产业」。──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新约信徒将来与基督「一同作王」(提后二12;启二十二5),同样是首先受神膏抹作万王之王的仆人(林后一21),然后才能管理祂的产业。──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膏油」:可能就是加入香料的橄榄油 3022~25 。――《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1~16在本章扫罗被膏为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1)。撒母耳为证明自己膏扫罗是出于神的权威,预言了将会有三个征兆:①在“拉结的坟墓”附近,将遇见两个人,听到驴已寻回的消息(2)。这预言表明人的忧虑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益处,只有神才是所有事情的解决者(625~34);②在“他泊橡树那里”遇见三个人,从其中一人那里得到两个饼(34)。这表明人的最重大而首要的问题是借着敬拜,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③将要在“神的山”,遇见一班先知,被神的灵感动而发预言(56)。这表明若有人为神作工,就须得到圣灵的帮助。但需要作一件事,那就是;④履行撒母耳要在吉甲“等候七日”的吩咐(78)。正如138所示,扫罗没能遵守这吩咐,而显露了他并不是真正相信和顺服神(1522)。他具有很多优点(92~4),又被膏立,且得到了圣灵的恩赐,却因没有信心而失败。这使我们切实地感到,信心是神多么宝贵的礼物(28),并且是成功不可或缺钥匙!(约壹213~17)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十2「你今日与我离别之后,在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要遇见两个人。他们必对你说:‘你去找的那几头驴已经找着了。现在你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你担忧,说:我为儿子怎么才好呢?’」

         「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拉结的坟墓自古相传是介乎耶城与伯利恒之间(参创3516),因此泄撒必定是靠近耶城的一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拉结的坟墓」(2)位于从耶路撒冷到伯利恒的路上( 创四十八7)──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十2~5撒母耳预言扫罗会遇到三件事,证明撒母耳确实有权柄膏立他作王,并且确证神在这事上的旨意。――《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撒上十2~6撒母耳给扫罗三样凭据,以确知他是神所膏立:1,他父亲的驴找到了(2)2,有人会送他两个饼(3~4)3,他会和受感的先知一同说预言(5~6)――《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下图表示了扫罗从拉玛到神之山的路线。撒母耳预言了扫罗所要遭遇的事情。核心意义在于,证实了撒母耳的先知的权威,并证明了圣经的真实性。我们从这部分的预言和成就(9)中能看到神鉴察和掌管万事的主权和能力。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拉结的坟墓」:依照 3115 拉结的坟墓应该在拉玛附近。――《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2~16三个兆头:撒母耳告诉扫罗三件将要遇见的事,证明自己所言不虚。

         兆头一是寻回失驴(2),使他不要再为这等事操心;

         兆头二是得到人的欢迎和馈赠(3~4)

         兆头三是在先知群中说预言(5~6),作获得圣灵能力的证据。

          最后,撒母耳吩咐扫罗在合适的时候上吉甲去,到了之后不可擅自行动,要等候撒母耳到来作进一步的训示(1114~15)――《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3「你从那里往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必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拜 神的人:一个带着三只山羊羔,一个带着三个饼,一个带着一皮袋酒。」

         伯特利也是一个宗教圣地,亚伯拉罕、雅各先后在此筑过坛(创十二8;十三3~4;二十八18~19;三十五7)。当时大概还留有献祭的地方。――《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他泊的橡树」:又可作以伦他泊(参士96)――《串珠圣经注释》

         「他泊的橡树」(3)位于伯特利附近。「伯特利」(3)位于以法莲支派境内,亚伯拉罕、雅各都在此筑过坛,这些坛当时可能还在,所以有人会在那里敬拜神。──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他泊的橡树」:位于伯特利附近。

         「伯特利」:位于以法莲支派境内,耶路撒冷以北十六公里处。亚伯拉罕、雅各等以色列先祖都在此筑过坛,这些坛当时可能还在,所以有人会去该地敬拜神。

         「三个饼」:七十士译本作「三篮子饼」。――《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3他泊是什么地方?有何事迹发生?】

         答:他泊--意即你要洁净,系一山名,位于西布伦和以萨迦交界的地方。此处为以萨迦支派所得地之分界(书十九22),为耶斯列平原中孤立的一峰,计有一八四三英尺之高,距拿撒勒西十八里,遐望岩蛲,景色宜人(申卅三19,诗八九12,耶四六18)。士师巴拉曾召聚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越过他泊山杀败迦南王耶宝的将军西西拉(士四6101214)。西巴和撒慕拿曾在他泊山杀了基甸的弟兄(士八18),后来有人在他泊山犯罪(何五12)。在基督教会内有人说,这山就是主耶稣变形像的地方;只是圣经未有提出它的名字,我们不能妄定。在这山脚下建有一座城,是属于以萨迦支派的(书十九22,代上六77)。撒母耳曾吩咐扫罗王往他泊山橡树那里去,必要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拜神的人(撒上十3)。他泊山与黑门山(81)、迦密山(100 ),在众山之中极有势派,非常著名(诗八九12,耶四六8)――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撒上十4「他们必问你安,给你两个饼,你就从他们手中接过来。」

         这两个是献祭给神的饼(3)――《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七十士译本在「两个饼」(4)前面多加了「摇祭」,表明这两个饼是「摇祭用的饼」。可能扫罗受膏后,已经被分别为圣,所以可以分享祭司专用的摇祭饼。大卫受膏后,也和扫罗一样吃了分别为圣的陈设饼(撒上二十一4)──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两个饼」:七十士译本多加了一个「摇祭」,亦即这两个饼是「摇祭用的饼」。

         ◎扫罗被膏以后似乎享有部份的特权,透过撒母耳以及敬拜神的人的认可,可以分享祭司专用的肉和饼,并且与先知一同被神感动。924  103~4  106 当然,这应该如同圣灵充满就说方言一样,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特例,而非一种普遍的特权。撒上 214|中大卫也吃了陈设饼,虽然祭司给这个饼是有疑虑的,但大卫毕竟如扫罗一样吃了圣饼。――《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5「此后你到 神的山,在那里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了城的时候,必遇见一班先知从邱坛下来,前面有鼓瑟的、击鼓的、吹笛的、弹琴的,他们都受感说话。」

         “神的山”亦作“神的基比亚”,是地名。――《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神的山:被译为“神的基比亚”,可视为扫罗的故乡(RSV),也可视为建有敬拜神的丘坛的山,而非指扫罗的故乡基比亚(1026)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神的山」(5)原文是「神的基比亚」,可能就是扫罗的家乡「基比亚」(26),所以这里有人认识扫罗。山上可能有祭坛,此时被非利士人的防营所霸占(十三3)──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神的山」:也可作「神的基比亚」(基比亚也是「山谷」的意思)。鉴于 1011 中有人素来认识扫罗,所以此处很可能就是扫罗的家乡基比亚。――《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6「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

         圣灵临到扫罗身上,指出他是众士师真正的继任人。关于圣灵在旧约里的工作,参看士师记三章10节的脚注。――《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变为新人”即“神…赐他一个新心”(9)。君王为神设立,神给人足够条件担任拯救以色列的工作。――《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指神的智慧将临到扫罗。神将力量和智慧赐给自己所使用的人,从而使他能够完成使命。这话语不同于五旬节以后圣灵降临在所有信他(主耶稣)之人的情景< 绪论,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意义>。我们不可因领受了圣灵的恩赐而骄傲,乃要努力维持与神的正确关系,恐惧战兢着成就救恩(212) 你要变为新人:这句话也不同与新约中所说的“新人”(215424)。新约中的新人是指全人的,永恒的更新,而扫罗的变化是部分的,暂时的,这句话是在预言扫罗将拥有合乎君王身份和能力(116)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6),原文是「耶和华的灵必大大冲击你」,指圣灵的催逼。「变为新人」(6)原文是「变为另一个人」,能力足以领导以色列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变为新人」:「转变成另一个人」。――《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6 耶和华灵的角色】士师时代时,与耶和华的灵有关的活动通常都是召集军队。部落社会没有中央政府,因此要其他支派支持遭遇困难的一两个支派,并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领袖的尺度是没有正式司令权的他,能否驱使他人跟从。对以色列来说,这耶和华能力的标记,因为惟独祂才有权柄召集众支派的军队。耶和华是惟一的中央当权者。因此,有人召集军队,行使惟独属耶和华的权力(见:士十一29;撒上十一6~8),就是明显的证据,证明耶和华的权柄是在这人里面运行。这是以色列士师的特征之一。扫罗的中央权柄是持久性的,并且比士师所具有的全面,但仍需耶和华灵的认可和授权。在十一章6节,圣灵的授权导致扫罗能以和昔日的士师一样,召集军队。在本段则以先知活动的形式出现,尤其显出他有接受神带领的能力。──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7「这兆头临到你,你就可以趁时而作,因为 神与你同在。」

         趁时而作:从神领受使命的人不能无视神(515~17)。人的急燥与不依据神话语的判断只能耽误神的旨意的成就。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趁时而做」(7)原文是「做你手所找到的」,也就是「做该做的」,意思是要扫罗跟着先知「受感说话」。──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兆头」:原文是复数的「记号」、「标志」。

         「趁时而做」:「作你手所找到的」、「手遇见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亦即是「做该做的」。不过撒母耳此处应该是要扫罗跟着先知「受感说话」,而非要他击杀亚扪人。

         ◎神也知道扫罗将会恐惧、害怕,所以特别给了他三个印证,让扫罗清楚知道神的确是选他。且透过第三个受感说话的印证,让扫罗实际「转变成另一个人」,足以领导以色列人。

         ◎此处神主动给扫罗印证,当然基甸 611~40 是自己主动求印证。不过我们应该很清楚,正常的状况下,人不可僭越,理应等候神体谅我们的软弱,主动给我们印证,而非事事主动求印证。――《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7~8撒母耳指示扫罗等候他,不要单独行事,但扫罗没有遵从(一三8~10)――《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撒上十8「你当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当行的事。”」

         你要等候七日:有人根据本节和138以下的事件之间约有2年的时间间隔,又根据在此期间曾在吉甲献过一次挽回祭的事实(111415),否认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但是下面的理由反驳上述主张:①首先在1114中扫罗没有必要等候撒母耳。因为那时撒母耳带领包括扫罗在内的众百姓去了吉甲;②而且138的“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的句子,的确与本节“你要等候七日”相关;③138以下的内容更是说明扫罗当选为王的理由(916),即他借着讨伐亚扪人强化了以色列的国力,为日后与非利士人的战争作了准备。神借着本节的预言,晓谕扫罗战争取胜的秘诀(12712)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吉甲」(8)位于耶利哥附近,海拔约负300米,所以说「下到吉甲」(8)──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从来没有作王的想法,自然会觉得受膏心里害怕。因此,撒母耳主动告诉扫罗三个「兆头」(7),作为神拣选他、与他同在的记号:1、寻回丢失的驴(2),确保他能结束过去的责任,开始新的职事;2、得到两个献祭的饼(3~4),确保百姓将接受他为受膏者;3、在先知中说预言(5~6),确保他将得到圣灵所赐的能力。一旦这些兆头都应验了(7),就证明神与扫罗同在,扫罗便有足够的信心去接受任务。──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下到吉甲」:「吉甲」位于耶利哥附近,位于海平面下300公尺,因此的确是「下到吉甲」。――《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9「扫罗转身离别撒母耳, 神就赐他一个新心。当日这一切兆头都应验了。」

         “神就赐他一个新心”。神把作王和担当以色列之拯救者的才能和特质赐给扫罗。――《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新心」:原文作另外一个心。――《串珠圣经注释》

         「赐他一个新心」(9),原文是「转变他,给他另一颗心」。扫罗受膏后,神立刻把做王的能力赐给扫罗,却不是改变他的生命。扫罗有「一个新心」,只是指得着了圣灵的能力,却不是得着圣灵的内住,他还是一个属肉体的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赐他一个新心」:原文是「转变他,()他另一颗心」。本来撒母耳的预言 106 是说扫罗要受感说话之后才会变成另一个人的,但是神在扫罗离开撒母耳后就立刻改变他。――《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10「扫罗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见他, 神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

         “那山”即基比亚(比较十5)――《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神的灵必大大感动他」(10),原文是「神的灵大大冲击他」,指圣灵的催逼。「受感说话」(10)原文是「说预言」。──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受感说话」:原文是「说预言」。――《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11「素来认识扫罗的,看见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说话,就彼此说:“基士的儿子遇见什么了?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

         素来认识扫罗的人,看见他突然由一个粗鲁无见识的农家子弟,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先知才能的战士和政治家,都非常希奇。――《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11~12有些早已认识扫罗的人看见这个出身于较高阶层的人,行为竟象那些了迷的先知一样(他们的出身是可疑的),感到十分惊讶。――《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撒上十12「那地方有一个人说:“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此后有句俗语说:“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

         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是在问执导扫罗作先知的是谁(王下2126211314)。此时,“父亲”就是撒母耳。 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表明扫罗在信仰方面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这句话后来成了以色列人的谚语,用于指人在宗教,伦理方面突然发生判若两人的巨大变化。1918~24说明这个谚语的出处。本书中多处出现,重复相同内容两次以上的记载事例,列表如下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12),可能因为扫罗与这些先知一同「受感说话」,所以被人嘲讽他们的身分不明。──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12),可能因为人对扫罗的突然变化深感惊奇,所以后来这话成了以色列人的谚语,形容判若两人的巨大变化。──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这可能是嘲讽这些先知是「身份不合法」、「来源不明」的先知。也可能是询问这群先知的「领导人」(「父亲」的背后意思)是谁。――《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13「扫罗受感说话已毕,就上邱坛去了。」

         「邱坛」(13)原文前面有定冠词,特指先知们刚下来的那个邱坛(5)──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邱坛」:此字前面有定冠词,说明这是 105 所提及的邱坛。――《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14「扫罗的叔叔问扫罗和他仆人说:“你们往哪里去了?”回答说:“找驴去了。我们见没有驴,就到了撒母耳那里。”」

         扫罗的叔叔:指后来成为扫罗元帅的押尼珥的父亲尼珥(145051;代上83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扫罗的叔叔」(14),可能就是在邱坛遇见的认识他的人(11)。「国事」(16)原文是「王室的事情」。此时扫罗非常低调、谨慎,并没有泄漏受膏的事。──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的叔叔」:依照 撒上 1450 这人是「押尼珥」的父亲「尼珥」,但 代上 93639 则说这人是「押尼珥」。――《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15「扫罗的叔叔说:“请将撒母耳向你们所说的话告诉我。”」

 

【撒上十16「扫罗对他叔叔说:“他明明地告诉我们驴已经找着了。”至于撒母耳所说的国事,扫罗却没有告诉叔叔。」

         「国事」:「王室的事情」、「王位的事情」。

         ◎此时扫罗完全遵守撒母耳的要求,并未泄漏任何被选为王的机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17「撒母耳将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

         “米斯巴”。参看第七章5节。――《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米斯巴”:看七5注。――《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耶和华那里:象征聚集在约柜或圣所,或者大祭司的以弗得面前。当时以色列百姓聚集是为了掣签选王,所以可以看作是在 “乌陵”和“土明”面前(2830;利88)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虽然撒母耳已经私下膏立了扫罗(1),但还需要召集各支派的领袖到米斯巴,让百姓见证神的拣选。「米斯巴」(17)位于便雅悯境内,在基比亚西北约5公里,约柜此时从「基列·耶琳」(2)临时运到了米斯巴,所以说以色列人被「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17)。三百多年前,以色列人被「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士二十1),要攻打基比亚;现在,以色列人被「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要膏立一位基比亚人作王,这实在是一个讽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十17~27公开推选扫罗为王:虽然撒母耳膏立了扫罗,但仍要召集各支派的领袖到米斯巴,用公开的方式求问神,目的是要民众目睹这是神的拣选。――《串珠圣经注释》

         第二次米斯巴大会中,扫罗借着神的主权和介入得以彰显的方法,被选为以色列第一任君王。扫罗虽然是通过举国性的掣签(715~13,行126)< 绪论,掣签>成为王,却因一些反对势力的阻碍,未能正式行使王权。因此他需要养精蓄锐得以与王权相称,下一章记叙了扫罗通过击退亚扪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王。本文中的事件与开展全民族悔改运动的第一次圣会(756)时隔20年左右。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十18「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我领你们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又救你们脱离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的手。’」

 

【撒上十18~19撒母耳在掣签之前,首先指责以色列人忘恩负义。倘若因十字架的大爱而得救的圣徒,不求神的旨意而继续以自我为中心,也等于是犯了与以色列相同的愚蠢的过错。撒母耳并不单单是要斥责他们,乃是要再次阐明神与以色列之间特殊的立约关系,提醒他们只有信靠神,以色列才能得享和平与繁荣。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十19「你们今日却厌弃了救你们脱离一切灾难的 神,说:‘求你立一个王治理我们。’现在你们应当按着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华面前。”」

         在士师时代,神不但屡次兴吉士师,从外邦人手中拯救了百姓;埃及的军队也曾多次穿过迦南地,却没有攻击以色列人,反而抑制了周围列国对迦南地的觊觎。但百姓却不认为神救他们「脱离一切灾难」(19),反而执意要「立一个王治理我们」(19)──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宗族」:原文是「一千」,应该是支派底下的军队单位。确实的人数不详。――《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20「于是撒母耳使以色列众支派近前来掣签,就掣出便雅悯支派来;」

         掣签为旧约时代找寻神旨意的方法(徒一26)――《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当神兴起摩西、约书亚和士师的时候,从来不用「掣签」(20)的方法,而是直接把那个人兴起来。神用「掣签」的方法拣选扫罗,并非因为他合神心意,只是指出他正是百姓「所求所选的王」(十二13)。属肉体的人都是「看外貌」(十六7),所以当撒母耳说:「众民中有可比他的吗」(24),百姓就欢呼「愿王万岁」(24)──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掣签」:原文是「取得」,不过意义大概就是「透过抽签取得」。――《蔡哲民查经资料》

<syncBible ref=撒上10:20>

【撒上十20  我怎样看用掣签之法选君王这事?】以色列人用掣签的方法选出第一任君王。不是扫罗幸运被选中,乃是出于神的旨意,只不过由他们的手掣出来,再呈报给神。

  在特殊情况下,神让以色列人用乌陵和土明作决疑判断,以便知道答案。但只有大祭司有权使用。──《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十20~21掣签是透过是或非的问题决定神旨意的一种方法(书七15~18),在圣灵永远住在人心里(徒一26)之前,这做法一直被人使用。――《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求问的方式是「掣签」,是人寻求神旨意的方法,大抵是采用祭司胸前的乌陵和土明?参出2830注。――《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20~24撒母耳用掣签方法得扫罗为王,合神旨意么?】

         答:掣签为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占卜的方式(斯三7,九24,参上册122 题,拿一7,太廿七35),其方法是以石子,或以竹木片放入筒中摇之,视其所跳出者为何,以定吉凶。在未摇签之前,须要祷告神示以朕兆。古时候的希伯来人,早已有此习俗。「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箴十六33)又如以色列十二支派之分地(书十四2,十八6);约拿单之违父命(撒上十四4142);祭司班次之规定(代上廿四5);以及马提亚继承加略人犹大之职(徒一2326)等等,皆是以掣签方式来取决,而且往往是先经过了祷告,求神指明而定的。撒母耳在这里也用掣签的方法,从便雅悯支派中,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来,为以色列人第一个王,众民都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202124)。从以上各处记事看来,掣签的方法,是神所容许的;但此方法自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后,己不复使用。――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撒上十21「又使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近前来,就掣出玛特利族;从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众人寻找他却寻不着。」

         玛特利:便雅悯支派基士的儿子。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玛特利族」:字义是「耶和华之雨」,不过这个家族在圣经其他地方都没有再出现过。

         ◎抽签是当时常用的寻求神心意的方式,但抽签的结果与撒母耳私下膏立的结果一致,就显出神的干预。扫罗此时还相当谦卑,即使过了这么久,他还是不敢勇于承担君王的职责,但神不但预备他,连他的常备兵都亲自挑选预备了。――《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22「就问耶和华说:“那人到这里来了没有?”耶和华说:“他藏在器具中了。”」

         “器具”可指行李。扫罗初立为君,谦卑得要躲藏;作王之后,却又强横跋扈(比较十一6~7)。这种不平衡的性格,在他一生中不时出现。――《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器具:非指军人的军备品,乃是指百姓为了选王而长途跋涉的旅行用品。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器具」(22),指行李。扫罗藏在行李中,表明他此时还很谦卑,也表明他对承担君王的职责还缺乏信心。──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就问」:原文是「就再问」。――《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22~27扫罗当选:可是他却隐藏起来,因为他仍有自卑心,但神却把他彰显出来,表明这实在是神的拣选。――《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23「众人就跑去从那里领出他来。他站在百姓中间,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

 

【撒上十24「撒母耳对众民说:“你们看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众民中有可比他的吗?”众民就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

         「愿王万岁」(24)原文是「愿王活着」,意思就是「万岁」。──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愿王万岁」:直译是「愿王活着」,当然,这也就是「万岁」之意。――《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十25「撒母耳将国法对百姓说明,又记在书上,放在耶和华面前,然后遣散众民,各回各家去了。」

         撒母耳写下君王的职责,其中当然包括申命记十七章1420节的规定。――《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放在耶和华面前”指那放有摩西律法的会幕。“国法”亦作“王位的条例”。撒母耳把君王的职务和对神应尽的责任写下,要作王的人和百姓都明白:神为以色列人立的王不同于他国,而是一位仍尊神为大、替神来管治百姓的“中保”。看<参考资料>“历史背景”及八5注。以色列人与神立约关系的其他文献,可看《出埃及记》二十四章,《申命记》三十一章及《约书亚记》二十四章。――《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国法」:即对君王权利及责任的规定(参串)――《串珠圣经注释》

         「国法」(25)原文是「王室的律例」,指律法中对君王的权利及责任的规定(申十七14~20)──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25 国法】这国法似乎是制定某种宪法或规章的档。它可能是详述百姓臣服于君王,君王则臣服于主。在埃及的登基仪式中,妥得神要宣告,表示诸神正式认可王位的继承。本段没有提到扫罗有否当真登基,只是称他为被选立的那位而已(见十一15的注释)──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25~27扫罗在神面前与民立约:但民中仍有不服的人。――《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十26「扫罗往基比亚回家去,有神感动的一群人跟随他。」

         “基比亚”位于耶路撒冷以北仅三英里(4.8公里),在通往示剑的大路上,那是扫罗的家乡,也是王国的第一个首都。――《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基比亚十扫罗的家乡,现在成了以色列国的第一个都邑,扫罗在此治理国事(十一4;撒下二十一6)。看<参考数据>中的“扫罗为王的生活”。――《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基比亚」:是扫罗的家乡,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五公里(三英里)处。――《串珠圣经注释》

         「神感动的一群人」(26),原文是「神触摸他们心的一群勇士」。虽然扫罗还不敢承担君王的职责,但神不但拣选了扫罗,也为他预备了常备军,为他准备好了一切。──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神感动的一群人」:「神触摸他们心的一群大能勇士」。――《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26 基比亚】扫罗的家乡基比亚素被视作耶路撒冷北面约三哩的富珥遗址(Tell el~Ful)。考古学家虽然在当地发现一个小型碉堡,并且称之为「扫罗碉堡」,很多学者都不信服这个看法。现时考古、经文、地形的证据,全都支持基比亚和迦巴是同一地点,位于耶路撒冷北面约六哩,司文尼干河峡谷南缘上之贾巴。──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十27「但有些匪徒说:“这人怎能救我们呢?”就藐视他,没有送他礼物,扫罗却不理会。」

         “匪徒”。原文作:彼列之子。扫罗有支持者(一○26),也有政敌,但他尽量保持缄默,不去惹怒他们。――《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扫罗受膏立,民间反应不一。有的人心为神感,热心支持;一部分对他的能力怀疑,依习俗应送的礼物也未带备。但扫罗心胸磊落,一点没有放在心上,这是他宽大的一面。“匪徒”亦作“喜欢惹事生非的人”;他们说的话反映心中无神,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人身上。――《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扫罗却不理会」:有译作「大约过了一个月」,并作为11章起首。――《串珠圣经注释》

         匪徒:很有可能是犹大或以法连支派的人。在以色列12支派中最强盛,人口最多的两个支派(2733),对出自最小的便雅悯支派的扫罗,可能会不屑一顾。但神拣选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林前127)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匪徒」(27)原文是「卑鄙的小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还没有开始作王,就暴露了以人为王的欠缺。因为属肉体的人既然不肯以神为王(出十五18),必然是以自己的利益作为立王的标准。各人的利益不同,君王就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立王的方式无论是世袭、内定、还是民主选举,只要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得不着满足,百姓都会怨声载道。因此,百姓对扫罗作王反应不一,有人「欢呼」(24),有人连神的拣选也敢「藐视」(27)──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匪徒」:「没用的人」、「卑鄙的小人」。

         「扫罗却不理会」:原文没有「扫罗」,而且破损难以辨识,可能意义是「大约过了一个月」,而且是接于第十一章开头的事件。

         ◎昆兰4Q Sama中在第十章和十一章中加插了一段,犹太古史的作者约瑟夫也提及他使用的旧约经文也有这一段,但是马索拉经文和七十士译本都没有这一段。此段大意是「亚扪人的王拿辖压迫迦得和流便人,将他们的右眼都剜出来。凡是在约但河东的以色列人,亚扪人的王拿辖都剜出他们的右眼。但有七千人逃离亚扪人,进入了基列雅比。――《蔡哲民查经资料》

 

【思想问题(10)

 1 本章如何论及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参1 18~19 25节。这有否加增你对神的认识?

 2 撒母耳告诉扫罗那三个兆头来证实他在1节所说的话?你认为这些兆头对被膏立的扫罗有何意义?

 3 9节的「新心」指的是什么?有何涵意?它与新约中所说的「新造的人」是否有相似之处?参林后417 西310等。在你的生命中是否带「新」的特征?

 4 扫罗向叔叔隐瞒撒母耳膏他一事(16),在百姓掣签时又躲起来(21)。这显示他的性格有何特点?

 5 神一方面命令撒母耳私下膏立扫罗,另一方面又在公开场合里选召扫罗作王。你认为这双重的选立有何好处?今日教会可否在此学到一些做事原则?

 6 昔日以色列人藉掣签寻求神的旨意,撒母耳就是以此公开选出扫罗为王。今日,你在重要的事情上怎样寻求神旨意的显明?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