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九章拾穗 【撒上九1】「有一个便雅悯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悯人亚斐亚的玄孙、比歌拉的曾孙、洗罗的孙子、亚别的儿子,是个大能的勇士(或作“大财主”)。」 扫罗离开家乡基比亚(十26)向北行,寻找失落的驴,走过许多地方,最后听仆人的话来到拉玛,要见撒母耳。――《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身世:扫罗是便雅悯人基士的儿子。 「亚斐亚」、「比歌拉」、「洗罗」和「亚别」:乃族中祖先而非直系亲属。 「大能的勇士」:大概是指基士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这个字原文又可解作「大财主」(参得2:1; 王下15:20)。 有关扫罗更详的家谱可参创46:21; 撒上14:51; 代上7:6~8; 8:29~33 ; 9:35~39。――《串珠圣经注释》 「大能的勇士」(1节)原文的意思可以是「大能的勇士、大财主、有地位的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的家谱: 代上 8:29~33 9:36~39 撒上 14:50~51 。 ●「大能的勇士」:指「具备大能力」或「大财富」,因此翻成「大能的勇士」或「大财主」。 ◎9:1~10:16扫罗和大卫受膏都有三个阶段:一是私下被膏抹,二是公开被选,三是战场的印证。――《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1 基士的身分】传统译本把基士形容为「大能的勇士」,但新国际本之「有地位的人」可能是比较正确的译法。战功固然可以带来地位(见:士十一1的耶弗他),但很多圣经用这句话来形容的人,都没有战士的名声。故此这句话可能有较广义的用法(见:士六12的注释)。──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九1~2】关于扫罗的血统请见(代上8:33)。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1~4】从三个方面介绍以色列的第一位王扫罗的背景:①他的家庭(1节):他出生在便雅悯支派富裕的家庭;②他的外貌(2节):他身强体健、高大的身材和俊美的容貌;③他的品德(3,4节):极其孝顺,甚至为了寻找父亲丢失母驴,走遍了以法连的全地寻找。对出于已意而要求立王的以色列百姓而言,扫罗是最理想的领袖。遗憾的是,他没有成为合神心意的人(13:13,14;15:11)。只有排除人欲的时候,信心之人才能作正确的选择。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1~25】用五个阶段记录了扫罗登基作以色列第一任君王的过程:①与撒母耳相遇(9:1~27);②受膏(10:1~16);③掣签立扫罗为王(10:17~27);④被百姓拥戴为王(11:1~15);⑤撒母耳的劝勉(12:1~25)。经过几番周折之后,扫罗登上了王位,自(13章)起就正式记录了扫罗的统治。因此,本文(9~12章)可以说是扫罗统治的绪言。本书的主要人物(撒母耳、扫罗、大卫)之一扫罗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①从撒母耳手中接管以色列(9~12章);②统治初期(13:1~14:46);③王位被交在大卫手中(15:1~18:9);④与大卫之间的矛盾(18:10~28:2);⑤没落(28:3~31:13)。第一个时期的主要行踪如下 :扫罗的初期行踪刻画了他的谦卑与升高。但是,自从登上王位之后,便开始骄傲,多次犯下过失(13:5~15:9),终被神离弃。扫罗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神高举谦卑之人,降卑骄傲之人的旨意(彼前5:5)。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1~27】在人看来世间的事情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那些事件背后却隐藏着神的计划(太13:31;可4:31;32)。本章所记录的细小事件之所以重要,正是因里面隐藏着神深奥的旨意。本章带给我们的教训是:①神介入到生活的细微之处。扫罗的父亲丢失母驴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儿事情决非偶然,乃是神的旨意;②拣选最微不足道的人(21节),从而彰显神的主权与智慧;③神会最大限度地使用人的理性、判断力和经验,成就自己的旨意。神借着扫罗的登场,结束以色列的士师制度。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2】「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扫罗,又健壮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没有一个能比他的;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 外貌:扫罗具备了好些堪当军事领袖的条件: 1 年青有为; 2 面貌英俊; 3 体格高大; 4 身手敏捷(参撒下1:23)。――《串珠圣经注释》 「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十六7),古代中东列国都很重视君王的身材和外貌,高大威猛的君王让百姓引以为傲,并在浮雕、史料中流传至今。扫罗的家世很好,「又健壮、又俊美」(2节),身材高大,而且孝顺谦卑、彬彬有礼,照着列国的标准,没有比扫罗更合适做王的了。因此,神先拣选扫罗作王,让百姓看到,按人的标准最理想的君王,一旦掌握权力以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神要借着「合人心意」的扫罗王来预备百姓的心,让他们甘心接受神亲自造就的「合祂心意」(撒上十三14)的大卫王。──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是「属肉体」(罗八8)的人,按着人的肉体本相作王,大卫是「属圣灵」(罗八9)的人,在肉体不断被对付中作王。这两位王将用自己一生的经历,证明「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8),亚当的后裔无论多么完美,在权力面前都会走向骄傲和败坏。因此,人的肉体生命如果不接受神的对付,就不会甘心以神为王(出十五18),也就不能为神作王。每个新约信徒将来都要与基督「一同作王」(提后二12;启二十二5),我们若不学习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让神在自己身上作王掌权,将来也不能为神作王掌权。──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健壮」:「青年人」、「年轻男人」的意思。 ●「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原文是「他的肩膀以上高过众百姓」。 ◎这里描述扫罗的家世不凡,身材、体魄、容貌都很不错。――《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3】「扫罗的父亲基士丢了几头驴,他就吩咐儿子扫罗说:“你带一个仆人去寻找驴。”」 ●「驴」:当时常见的骑乘、载货用的牲口。「几头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不过对于财主基士而言,应该还不是什么致命的损失。――《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3 扫罗的家境如何?】扫罗的父亲吩咐他去寻找丢了的驴。驴有多种用途,在圣经时代是载运货物的牲口,用来运货、拉车与耕作,是当时必需的劳动生活资源,就连最穷苦的家庭也会养一头驴。驴多是富有的象征,驴丢了实属不幸。扫罗的父亲有许多头驴,证明他相当富有。──《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上九3~4】扫罗奉父命寻找失驴 「沙利沙地」:又称巴力沙利沙(王下4:42)。 「沙琳地」:大概是介乎亚雅仑与拉玛之间的以法莲山地。――《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九3~14】扫罗往访撒母耳:神借着扫罗寻找失驴小事把他带到撒母耳那里,好印证他是神所要膏立的人。――《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九4】「扫罗就走过以法莲山地,又过沙利沙地,都没有找着;又过沙琳地,驴也不在那里;又过便雅悯地,还没有找着。」 寻找驴子的事把扫罗从基比亚家乡(一○26)带往北部,经过“沙利沙地”和“沙琳地”(位置未能确定),再穿过便雅悯地返回拉玛——撒母耳的家乡(七17;九18)。扫罗私下接受撒母耳膏立之后,便经过神的山(Gibeathhaelohim;一○5,10)返家去。――《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法莲山地」:包括了「沙利沙地」、「沙琳地」和「便雅悯地」。 ●「便雅悯地」:可能是「雅悯地」,因为扫罗自己就住在「便雅悯地」。――《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4~5】到了苏弗地: 扫罗从故乡基比亚出发,走遍沙利沙地、沙琳地、便雅悯地经过约40km的长途跋涉之后抵达苏弗地(1:1)的拉玛附近。这一过程反映出扫罗的孝心和诚实。然而,人性的优点,若不升华为相信神的信仰人格,就不会永远存留,也无力改变一个人的悲剧性命运。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5】「到了苏弗地,扫罗对跟随他的仆人说:“我们不如回去,恐怕我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我们担忧。”」 “苏弗”。以法莲山地的一个地区(比较一1)。――《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苏弗地是撒母耳居住的地区(一1注)。――《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苏弗地」:撒母耳的故乡(参1:1)。――《串珠圣经注释》 「苏弗地」(5节)就是撒母耳的家乡「拉玛·琐非」(一1)。──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一路辛苦寻找父亲丢失的驴,表明他对父亲孝敬、顺服、忠心、体贴,这些品格完全符合百姓对领袖的理想。──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这城」(6节)就是「苏弗地」(5节),也就是撒母耳的家乡「拉玛·琐非」(一1)。──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苏弗地」:参考 撒上 1:1 撒母耳的父母住的「拉玛」就在此地。――《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5~10】仆人提议请教先知:扫罗可能山身于小城,故此对撒母耳的事情知道不多。――《串珠圣经注释》 介绍了扫罗和他的仆人进到撒母耳的城邑拉玛的动机。本书的作者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不是扫罗的为人或虔诚,乃要指出带领扫罗的是神,还有扫罗的仆人的帮助。扫罗能够找到先知是因为神的直接介入与仆人的同工。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6】「仆人说:“这城里有一位神人,是众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说的全都应验。我们不如往他那里去,或者他能将我们当走的路指示我们。”」 “这城”指撒母耳居住的拉玛 (一1;七17)。扫罗是个很大意的人,似乎从未听过撒母耳的名字。――《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神人」 : 与9节的「先见」同为先知的别称(参先知书总论)。――《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对撒母耳并不熟悉,表明他是一个不关心世事的单纯农夫。──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 9:6 中可看出扫罗对撒母耳似乎一无所知,反倒是仆人居然愿意拿出自己的钱来解决问题,似乎表示他对撒母耳有相当的认识与信心,可能扫罗跟他的感情也不错。――《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7】「扫罗对仆人说:“我们若去,有什么可以送那人呢?我们囊中的食物都吃尽了,也没有礼物可以送那神人,我们还有什么没有?”」 我们……送那人呢: 近东的礼仪是,拜访尊敬的长辈时,总要带着合乎他身份的礼物(王上14:3)<王下5:15,礼物、供物、贡物的比较>。当然扫罗也可能想到那是占卜的代价。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没有「礼物」: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有学者认为这是「见面礼」的专用名词。――《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8】「仆人回答扫罗说:“我手里有银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可以送那神人,请他指示我们当走的路。”」 “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十分之一安士(3克)。――《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银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古时未有铸造钱币之前是以重量计算价值。他们剩下的银子很少,只有三克(十分一盎司)重。――《串珠圣经注释》 「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8节),大约是当时工人一个星期的工资。 ●「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一舍客勒约等于11.4公克,此处大约只有三公克重(现值约台币40元),仅是很少量的银子。――《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9】「(从前以色列中,若有人去问 神,就说我们问先见去吧!现在称为先知的,从前称为先见。)」 这句话给后来的读者清楚解释,“先见”(源自“看见”)后来被称为“先知”。两者可能曾经有区分,但到了本书写作时已经没有两样(比较11节)。――《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先知是神的代言人,有神特别赐的异象、异梦,将神的旨意传达给人(民十二6)。“先见”是先知较古的一个称呼。――《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现在称为先知的,从前称为先见: 这是圣经中的第一次使用先见,这种表达方法。以下图表对比了先知与先见 : 先知和先见均具有锐利的分辨力,与将从神那里得到的启示传讲给百姓的能力。――《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10】「扫罗对仆人说:“你说的是,我们可以去。”于是他们往神人所住的城里去了。」 【撒上九11】「他们上坡要进城,就遇见几个少年女子出来打水,问她们说:“先见在这里没有?”」 古代以色列的城邑通常建于水源附近的高地,所以要「上坡」(11节)才能进城。城里的人每天都要出城打水。「打水」(11节)通常是妇女的工作,一般是在比较凉快的黄昏时分。他们「遇见几个少年女子出来打水」(11节),表明此时已近黄昏。──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打水」:通常是年轻女子的责任,打水时间通常是黄昏时刻。――《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11~14】撒母耳往邱坛献祭:邱坛本为迦南人拜神的地方,后来以色列人在未有圣殿前也在邱坛敬拜耶和华。撒母耳主持的大概是该城居民为庆祝初收而献的平安祭;按照规矩,仪式完毕后,参加献祭的人会一同欢宴。――《串珠圣经注释》 少女们对寻找先见的扫罗所作的回答,带出了以下三种信息:①在丘坛献祭(11节)。耶路撒冷的中央圣所尚未确立的当时,以个人或家族为单位预备与神相交的场地(王上3:2,4;18:30~38);②撒母耳是众所信赖的卓越领袖,他的行踪甚至被少女们所熟知;③在用餐之前,由撒母耳作祝福祷告(13节)。耶稣也曾如此作了谢餐的祷告(太14:19),保罗也曾强调谢餐祷告的重要性(提前4:3~5)<王下19:15,祈祷的要素和形态>。通过此事表明当时用餐祷告已经普遍,暗示他们凡事寻求神并感谢神。撒母耳一人的虔诚使他的居住地拉玛城变成敬虔的城邑,甚至连年少的少女也都被他所感化。本文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属灵领袖巨大的影响力。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12】「女子回答说:“在这里。他在你们前面,快去吧!他今日正到城里,因为今日百姓要在邱坛献祭。」 “邱坛”。一个膜拜和献祭的高地,位于山上或人造的平台上。这种膜拜的观念主要来自迦南人(比较申一二2~5),但以色列人在圣殿建成之前,也使用这种设备。参看列王纪上三章2节的脚注。――《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邱坛”是山丘上献祭的地方。示罗被毁后,撒母耳在拉玛设邱坛,成为以色列的一个宗教中心(七17)。所罗门王时代,以色列人仍有在邱坛献祭的事(王上三2)。圣殿建成,才照律法规定,集中在一处敬拜神(申十二2~5)。――《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痔疮灾带来的教训:①灾难是对罪人的审判。即是对玷辱神荣耀的罪和偶像崇拜的惩罚(6节);②唯有耶和华是掌管人类生死祸福的真神。这次灾难表明大衮是无能的,而耶和华是大能之神;③不肯悔改的罪人将灭亡;④罪人与其说是因自己的罪而受审判,不如说是因没有悔改自己的罪而在罪恶中死亡(结3:19)。此原理同样适用于国家或个人的命运。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邱坛」(12节)原文是高处,指山丘上献祭的地方。示罗被毁后,撒母耳在拉玛筑坛献祭(七17)。──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正到城里」:「进入城中的日子」,此城应该是撒母耳居住的拉玛城,不过 7:16 提到撒母耳平常巡行几座城审判以色列人,因此也不总是在此城中。 ●「邱坛」:原文是「高处」、「高地」、「山脊」。以色列人进迦南之后,仿效当地的习惯,在山冈的高处建立祭坛敬拜神。后来甚至连邪淫的宗教仪式都仿效起来了。此时应该是因为示罗被毁,约柜、会幕不在一个可公开敬拜的地方,所以权宜之计就是用「私设的祭坛」来敬拜神。不过撒母耳已经统治这么久,没有建立集中敬拜地方,导致邱坛成为以后的问题,也是值得商榷的地方。――《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12 邱坛】邱坛(希伯来语作 bamah)是有祭坛运作的崇拜场所。通常不是露天,而是室内的设施,有分别为圣的陈设,场地大得足以供祭司服务(但我们不能假设它们全部建于山丘之上)。米沙碑文证明这些神庙也是摩押崇拜的一环。米吉多和纳哈里亚(Nahariya)等遗址都找到了可能是邱坛的例子。──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九12 在邱坛献祭】圣经虽没说明这城的名字,大部分学者都相信这是撒母耳的家乡拉玛(拉玛琐非,见一1的注释)。他在示罗陷落之后于拉玛筑坛(七17),当时约柜流亡,这城大概就是以色列的中央圣所。献祭通常与筵宴有关,在此亦不例外。本节大概是月朔祭礼,是个庆典(见二十5的注释)。另一个可能是登基祭礼,是预知扫罗来访之撒母耳特别召开的。──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九13】「在他还没有上邱坛吃祭物之先,你们一进城必遇见他,因他未到,百姓不能吃,必等他先祝祭,然后请的客才吃。现在你们上去,这时候必遇见他。”」 【撒上九14】「二人就上去。将进城的时候,撒母耳正迎着他们来,要上邱坛去。」 将进城的时候……正迎着他们来: 15,16进一步说明了这次的相遇是因神的旨意和介入所成全的。智慧的神甚至借着平凡的事情,来成就他自己远大而明确的目的。圣徒的生活中并没有偶然,故当在凡事中聆听神在事件背后所说的话(太10:29)。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15】「扫罗未到的前一日,耶和华已经指示撒母耳说:」 「已经指示撒母耳」(15节),原文是「已经打开撒母耳的耳朵」。神在万有之上掌管一切,借着一系列的琐事、巧合,把扫罗带到撒母耳面前。──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已经指示撒母耳」:原文是「已经打开撒母耳的耳朵」。――《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15~17】在遇见扫罗的前一日(15,16节)和当天,神打开了撒母耳的灵眼使他能够认出扫罗(林后3:16)。神将能够洞察事件和事物属灵的能力赐给人,使他们能够成就神的旨意并彰显神的荣耀(摩3:7;可7:34)。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16】「“明日这时候,我必使一个人从便雅悯地到你这里来,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他必救我民脱离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声上达于我,我就眷顾他们。”」 膏立就是一种奉献,或为了事奉而把某人分别出来。这是一种宗教的行为,使神与王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让君王充当神的代表,治理百姓。――《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膏他”:用油膏一个人为君是将此人分别出来侍奉神,作祂特别差遣的工作。看十1注。扫罗被膏,要他作以色列人的领袖,领导他们作战(比较士十三5)。故说“救我民脱离非利士人的手”。――《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因我民的哀声上达于我: 神将立扫罗不是因为他合神心意,而是在非利士人支配下的以色列百姓所发的哀声。这是神在震怒中也以怜悯为念的慈爱(哈3:2),表明神为百姓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将真平安和生命赐给百姓。在这种意义上,扫罗并非肩负使命的仆人。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君」(16节;十1)原文是「领袖、统治者、王子」。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不是君王的子民;是神的「产业」(出三十四9),不是君王的私有财产。「我民以色列的君」(16节)、「祂产业的君」(十1),表明扫罗不是外邦人的集权君王,而是管理神的「民」、神的「产业」的管家,必须按照神的旨意来做王。──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膏他」(16节),是将膏油倒在人的头上(十1),代表将此人分别为圣归与神,奉神差遣执行特殊的任务。在旧约中只有三种职分需要受膏:祭司、君王和先知。──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必「使」:「差遣」。亦即保罗遭遇失驴的事情,其实是神介入的结果。 ●「我民」以色列的君:「百姓」、「国民」加上第一人称单数词尾。表明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不是君王的子民,君王只是「管理者」。 ◎ 9:16 很清楚的说明任命君王的目的是为了「救我民脱离非利士人的手」,而非作威作福、横征暴敛。我们今天带领基督徒,是否也认清他们是「神的民」而我们只是「管理者」、「带领者」。――《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17】「撒母耳看见扫罗的时候,耶和华对他说:“看哪,这人就是我对你所说的,他必治理我的民。”」 扫罗受膏,是被神拣选执行两大任务:1、「救我民脱离非利士人的手」(16节);2、「治理我的民」(17节)。这两项任务是为了解决当时百姓认为最重要的两大问题:1、安全的保障;2、稳定的政府。既然百姓一意孤行地要把属灵的问题当作政治的问题来解决(八19),神就「依从他们的话」(八22),允许他们用政治的方法来解决属灵的问题,好让他们从自己的拣选里学到功课:「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八18)。──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治理」:「使限制」、「停止」,有「组织」的意思。――《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18】「扫罗在城门里走到撒母耳跟前,说:“请告诉我,先见的寓所在哪里?”」 神把扫罗带到撒母耳那里,意思是十分明显的。神掌管一切。――《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神掌管一切,让扫罗直接「走到撒母耳跟前」(18节)。而撒母耳请扫罗在自己前面登上邱坛,是表示对神的尊重。──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寓所」:「房子」、「房屋」。――《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18~21】扫罗刚遇撒母耳:先知就立即告诉他三件事: 1 他是今次祭事的贵宾; 2 失去的驴已经找到了; 3 他就是全国期待的救星。――《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九18~27】本文更换了三次场景,叙述撒母耳和扫罗之间的对话:①在城门(18~21节):撒母耳暗示扫罗将成为以色列的领袖(20节)。扫罗的回答显出了他的谦卑(21节;士6:15);②在丘坛的客堂(22~24节):撒母耳让扫罗坐在参加筵席的30名客人中的首席位置,分给他最好的食物,强烈地暗示他将作王;③在城中(25~27节):两人从丘坛走进城谈话,第二天清早就一起走到“城角”举行受膏仪式(10:1)。在两天的时间中,撒母耳为扫罗作以色列的王,给予很多必要的劝勉忠告。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撒上九19】「撒母耳回答说:“我就是先见。你在我前面上邱坛去,因为你们今日必与我同席,明日早晨我送你去,将你心里的事都告诉你。」 先知请扫罗在自己前面登上邱坛表示对他的尊重。 「将你心里的事都告诉你」:解释有二: 1 撒母耳应许扫罗有问必答来证明自己确是先知; 2 扫罗年纪还轻,内心充满烦恼,需要有长者辅导(参25)。――《串珠圣经注释》 ◎「你心里的事」:此处我们看不出来扫罗心里想什么事,他应该不会想到要作王,因此可能是想到非利士人的压迫一类的。正好「君王制度」是这些事情的解答。――《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20】「至于你前三日所丢的那几头驴,你心里不必挂念,已经找着了。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是谁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吗?”」 “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是谁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吗?”这里把失去的驴子与一切宝贵的或众人所渴望的东西(即君王身分)作对比。――《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是谁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吗」(20节),意思是把扫罗所关心的驴子与众人所关心的君王作对比。──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你心里不必挂念: 神既然要将使命交托扫罗,就首先解决了扫罗的难处。当今社会,若有人因生活难处而不能跟从神旨意,就当记住此事件(路9:59~62;腓4:6,7;提后2:3,4)。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 “拥有以色列所有的宝贝与珍贵之物的人”之意,强有力的暗示扫罗将被选为以色列的王。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仰慕」:「渴望」。――《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21】「扫罗说:“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悯人吗?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至小的家吗?你为何对我说这样的话呢?”」 扫罗谦卑地以自己家系低微来婉拒撒母耳的暗示。──《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之所以谦卑的回答,是因为他了解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的实际势力分布。当时,以色列内部尚未建立健全的中央集权制度(直到大卫时期才建立),因利害关系,各个支派残留着派别意识<创49:3~27,以色列12支派>。他的回答表明,当时士师记20章所记录的内战所带来的伤痕尚未完全退去。扫罗是在这些诸多现实背景中,作出了如此谦卑地回答。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便雅悯是雅各最小的儿子,便雅悯支派曾经因为内战差点灭族,人口稀少(士二十46;二十一6),所以扫罗自称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悯人」(21节)。扫罗的家乡是基比亚(十26),基比亚人曾经行恶引发过内战,名声不好(士二十5),所以扫罗自称是「便雅悯支派中至小的家」(21节)。──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的回答非常谦卑,因为他认识自己的身分。但是,亚当的后裔「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罗七18),扫罗此时的谦卑,只是因为还没有骄傲的机会。人只要还活在肉体里面,一旦身分、地位、成就变了,谦卑会变成骄傲,温柔会变成刚硬。因此,我们永远也不可以对自己有把握,需要时时接受十字架的对付。──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悯本来就是以色列最小的儿子,在士 20:46 中便雅悯支派还因为惩罚性的战争几乎全部灭亡。――《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22】「撒母耳领扫罗和他仆人进了客堂,使他们在请来的客中坐首位,客约有三十个人。」 这个宴席可能是当地长老们参加的平安祭宴席。──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上九22 筵宴的客堂】分给祭司和崇拜者的分,有时规定必须当场吃用(如:利七6)。由于筵宴是献祭崇拜重要的一环,神殿往往设有专供此用的房间。本节用来形容这房间的字眼,在其他地方则用来描述庙宇范围之内,接连于神殿的各种房间。考古学家经常挖掘到与主殿相连的副室,但往往无法断定每个房间的用途。──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九22~24】撒母耳待扫罗如上宾:礼待这未来的王: 1 让他坐筵席的首位; 2 飨以祭牲的腿。――《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九23】「撒母耳对厨役说:“我交给你收存的那一份祭肉,现在可以拿来。”」 【撒上九23 上等的肉】大腿(和合本:「腿」,24节)被视为最上等的肉,通常保留给主持的祭司食用(利七32~34)。撒母耳在此把它让给上宾。──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九24】「厨役就把收存的腿拿来,摆在扫罗面前。撒母耳说:“这是所留下的,放在你面前吃吧!因我请百姓的时候,特意为你存留这肉到此时。”当日扫罗就与撒母耳同席。」 把祭牲的腿给予扫罗( 比较利七32,33),意思是尊崇他为上宾,地位高于所有其它的宾客。――《撒母耳记上雷氏研读本》 平安祭的祭肉原为给祭司的(利七32~33)。撒母耳把祭肉留给扫罗,以示尊敬,也表示他就要成为神的受膏者。――《启导本圣经撒母耳记上注释》 「收存的腿」:古代祭祀规矩以前腿为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以左前腿给最尊贵的宾客。――《串珠圣经注释》 收存的腿: 是为接待扫罗而特意准备的,但不清楚是属于祭司的右腿(利7:32)还是平民也可以吃的左腿。不管怎样证明撒母耳对扫罗的特别的待遇(创43:33,34)。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收存的腿」(24节),是最好的肉。平安祭的「右腿」是归给祭司的分(利七32~34),只有祭司能吃。这条可能是左腿,撒母耳把它让给扫罗,表示待扫罗如上宾。──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收存的腿」:原文是「收存的腿和那上头的东西」,意义不太清楚,许多学者根据其他文献修改为「收存的腿和肥尾巴」。这应该是归给祭司的份。 出 29:27 ● 9:24 有许多经文意义不是很清楚,可能有抄写的错误。 ◎撒母耳其实对扫罗很好,也让扫罗分享原专属于祭司的特权。即使后来扫罗是要由撒母耳手中取走统治权,撒母耳还是无私的爱护扫罗。这一点真是值得我们敬佩。――《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25】「众人从邱坛下来进城,撒母耳和扫罗在房顶上说话。」 房顶: 是众人都能看到的公开场所(赛15:3;路12:3)。为使城中的人都能看到自己所尊待的便雅悯人,撒母耳故意在此地交谈。 ――《圣经精读本──撒母耳记上注解》 古代以色列的建筑,屋顶平坦,可以用来招待客人睡觉,所以撒母耳让扫罗住在房顶上。而「撒母耳和扫罗在房顶上说话」(25节),可能是为了让城里的人都看在眼里(赛十五3;路十二3),好在众人面前抬举扫罗。──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撒母耳和扫罗在房顶上说话」:七十士译本作「他们在房顶上给扫罗铺床」。当地的建筑,屋顶比较凉爽是招待贵宾睡觉的好地方。――《蔡哲民查经资料》 【撒上九25~26 宿于房顶】虽然梯级和支柱等证据证明不少房屋楼高两层(甚至三层),考古学家却只能在文化层的瓦砾中发现楼房的平面设计。二楼(房顶)的房间较宜居住和睡眠,因为空气比较流通。── 华尔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撒上九26】「次日清早起来,黎明的时候,扫罗在房顶上。撒母耳呼叫他说:“起来吧!我好送你回去。”扫罗就起来,和撒母耳一同出去。」 【撒上九27】「二人下到城角,撒母耳对扫罗说:“要吩咐仆人先走(仆人就先走了)。你且站在这里,等我将 神的话传与你听。”」 「城角」(27节)原文是「城的边缘、城的尽头」。撒母耳私下膏抹扫罗,可能是为了避免嫉妒和纷争。当时各支派可能都有人想当王,而最不可能服众的,就是便雅悯支派的基比亚人。──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扫罗出门是为了寻找他父亲失去的驴子,并不是出去争取名誉或权力,却找到了王位;撒母耳正在为百姓寻找一位合适的王,却找到一个完全不关心政治、被人「藐视」(十27)的基比亚农夫。这一切后面,都是神的安排,因为神「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一28~29)。──
撒母耳记上综合解读 ●「城角」:「城的边缘」、「城的尽头」、「城的末端」。撒母耳私下膏抹扫罗,可能是有些政治考虑,为了避免造成无谓的王位争夺战。――《蔡哲民查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7~9章)】 1 以色列人这次的得胜有那些远因近因?你从以色列人的经历得到什么警惕与安慰? 2 撒母耳在这一次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感受「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而且立石为记,你曾否有过同样的感受与做法? 3 撒母耳和上任士师以利有何共通点?参2:12~17, 22~25。这对身为父母的传道人有何警惕? 4 撒母耳已按照神的警告,将人立君主政体的恶果告诉百姓,你认为百姓为何仍坚持要立王治理他们?你是否也经常坚持己见,跟从外邦人为自己的前景频频打算,却不理会神的心意?这样做可能犯上什么错误? 5 扫罗是怎么样的人?具有那些品格?3~14, 21节。你认为他是一个理想的王吗?为什么? 6 从耶和华对撒母耳的指示(15~17),你对神有什么认识?这个认识对你有何说明? ──《串珠圣经注释》 【撒上九1~十一15】扫罗当选作以色列首任君王:以色列人既然要求立一个像外邦君主的王,神就先选出又勇猛又能干的扫罗作王,可是从他日后的行为看来,他实在是一个重利轻义、残忍好杀的小人。神让这样的人作王是准备以色列人的心去迎接一个忠心于神的王大卫。――《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