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母耳记上第十五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扫罗违命被神厌弃】

    一、撒母耳传达神谕,命扫罗灭亚玛人和牲畜(1~4)

    二、扫罗杀敌之后却违神命留下亚甲王和上好的牛羊(5~9)

    三、撒母耳奉神的命令前去责备扫罗(10~24)

    四、扫罗请求撒母耳同去敬拜神(25~31)

    五、撒母耳杀死亚甲王后,与扫罗诀别(32~35)

 

贰、逐节详解

 

【撒上十五1「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祂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

   〔吕振中译〕撒母耳对扫罗说:『永恒主是差遣了我来膏立你为王管理他人民以色列的;所以你要听永恒主所说的话。

   〔原文字义〕「撒母耳」祂的名是神;「扫罗」所想望的;「差遣」打发,送走。

   〔文意注解〕「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祂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听从』指存着顺服的心去听。

   〔话中之光〕()撒母耳寻找扫罗看起来好像是从(参撒上十三15)两个人分开后,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撒母耳对扫罗的不顺从行为予以审判性的警告(参撒上十三13~14),很久以后,再次找扫罗,这意味着神还没有丢弃扫罗,并赋予他悔过自新的机会。因为神是恒久忍耐,等待罪人悔改的慈悲之神(参罗二4)。圣徒若像本章的扫罗一样,继续走不顺服的道路,就不再是「不信」神,乃是犯了「藐视」神的罪(参撒上二30;诗三十二17~19;利二十23)

         ()虽然神已经宣告扫罗的「王位必不长久」(参撒上十三14),但并没有立刻停止扫罗的功用,还是差遣扫罗执行祂的审判,「治理祂的百姓」,也让继续显明人在肉体中作王、靠肉体事奉的结局,成为我们的鉴戒。

 

【撒上十五2「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

   〔吕振中译〕万军之永恒主这么说: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的时候,亚玛力人怎样待以色列人、怎样在路上阻挡他们,我是要察罚的。

   〔原文字义〕「亚玛力人」山谷的居住者;「待」做,制作;「抵挡」放置,设立。

   〔文意注解〕「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亚玛力人』属以扫后(参创三十六15~16)游牧民族,居住以东地南部,四处抢劫掳掠(参撒上三十1~20);『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详情请参阅出十七8~16;申二十五17~19;『我都没忘』原文意思是「我已关注」,必给予惩罚。

   〔话中之光〕()「亚玛力人原为诸国之首」(民二十四20),是以色列人进迦南的路上最强悍的国家。他们「并不敬畏神」(申二十五18),在列国中带头攻击神的百姓、抵挡神的旨意(参出十七8~16),成为一切抵挡神和神百姓的势力的代表。因此,神宣告祂「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出十七16),而交给百姓的责任,就是「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涂抹了,不可忘记」(申二十五19)

         ()「神就是爱」(约壹四8),但也「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四24)。神要借着对亚玛力人的追讨,让世人看到:凡是站在撒但一边阻挡神的人,人可能有意无意地忘记,但神「都没忘」;他们的结局和亚玛力人一样。到了时候必被追讨。

         ()神说:「我都没忘」。我们因敌人所受的苦害,我们常以为神没有看见,神不会顾念,但神的话说:「我都没忘」。时候到了,神就要为我们伸冤,我们何必有不平之鸣呢?

 

【撒上十五3「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

   〔吕振中译〕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将他们所有的尽行毁灭归神,不要顾惜他们;无论是男人或女人、是孩童或吃奶的、是牛或羊、是骆驼或驴、都要杀死。

   〔原文字义〕「击打」打击;「灭尽」灭绝,完全毁坏;「怜惜」留情,怜悯;「尽行」(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灭尽他们所有的』含有「为着执行神公义的审判,务必全然毁灭,作为对神委身奉献的表示」的意思,为此缘故,『不可怜惜他们』,亦即「不可对他们存有同情之心」。

   〔话中之光〕()征服迦南后,以色列人履行的圣战都是属灵的审判,而非出于民族或个人的领土争夺战或种族纷争。同样,今天的圣徒蒙召征服属灵的迦南(神国的建设),代神行公义审判,实现神之公义统治,是面对所有苦难与纷争的根本动力(参弗六12),为了这一呼召,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绝对的委身和绝对的圣洁。

         ()神命令「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因为神是创造生命、赏赐生命的主,对生命有绝对的主权:「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伯一21)。「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神有权柄按照祂的时间和方式,向人追讨罪债,甚至断臂疗毒,除灭整个败坏的族群。

 

【撒上十五4「于是扫罗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数点他们,共有步兵二十万,另有犹大人一万。」

   〔吕振中译〕于是扫罗呼招人民在提拉因,点阅他们,共有步兵二十万,另有犹大人一万。

   〔原文字义〕「招聚」宣告,命令;「提拉因」绵羊。

   〔文意注解〕「于是扫罗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数点他们,共有步兵二十万,另有犹大人一万」:『提拉因』确实地点不详,可能位于犹大支派境内的「南地」某处。

 

【撒上十五5「扫罗到了亚玛力的京城,在中设下埋伏。」

   〔吕振中译〕扫罗到了亚玛力城,在溪谷中设下埋伏〔传统:争竞〕。

   〔原文字义〕「京城」城市;「中」河谷;「设下埋伏(原文双字)」相争,争论(首字);埋伏,潜伏(次字)

   〔文意注解〕「扫罗到了亚玛力的京城,在中设下埋伏」:『亚玛力的京城』原文是「亚玛力城」,并无「京」字;『设下埋伏』第一要务,是分离基尼人和亚玛力人(6),才能放手攻击亚玛力人。

 

【撒上十五6「扫罗对基尼人说:“你们离开亚玛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同杀灭,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去了。」

   〔吕振中译〕扫罗对基尼人说:『去吧,你们离开亚玛力中间、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齐收拾掉;因为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的时候、你们曾经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中间去了。

   〔原文字义〕「基尼」铁匠;「离开(原文双字)」去,行走(首字);离开,出发(次字);「一同杀灭」除去,消灭;「恩」善良,喜爱;「待」做,制作。

   〔文意注解〕「扫罗对基尼人说:你们离开亚玛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同杀灭,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去了」:『基尼人』亦即过游牧生活的米甸族,摩西的妻子即为基尼人(参士一16);『曾恩待他们』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经过旷野时,受过摩西岳父的帮助(参出十八1019;民十2932),甚至在士师时代,以色列人还受过基尼人的帮助(参士四1122)

 

【撒上十五7「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

   〔吕振中译〕扫罗击打了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东面的书珥。

   〔原文字义〕「哈腓拉」圆圈;「书珥」墙。

   〔文意注解〕「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哈腓拉』确实地点不详,大概位于西乃半岛的东北角,与亚拉伯半岛西北角的接壤处;『书珥』位于西乃半岛的西北部,埃及的东界,埃及人在该地筑有防御工事,故名「书珥」意思是「防墙」,其东边是一片沙漠,叫作「书珥的旷野」(参出十五22)

 

【撒上十五8「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

   〔吕振中译〕活活捉住亚玛力王亚甲,把亚玛力的众民都用刀杀灭归神。

   〔原文字义〕「擒」抓,捉住;「亚甲」我会在万人之上。

   〔文意注解〕「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亚甲』可能是亚玛力王的名,但也可能是指他的头衔,有如埃及的「法老」;『众民』包括男女老幼。

 

【撒上十五9「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吕振中译〕扫罗和众民顾惜亚甲,也顾惜最好的羊、牛、就是那肥美的、又顾惜羊羔、以及一切美物,不情愿尽行毁灭归神;只有人所贱视鄙弃的一切群畜、他们纔杀灭归神。

   〔原文字义〕「上好的」最好的,上上选的;「美物」好的,令人愉悦的;「下贱」卑贱的,被人鄙视的;「瘦弱的」消检,溶化。

   〔文意注解〕「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怜惜』意指保留其性命,违反了神「不可怜惜他们」(3)的命令。

   〔话中之光〕()神的命令(1~3)和扫罗的反应(4~9)。神命令扫罗要「灭尽亚玛力人所有的」,扫罗却心存怜惜,「不肯灭绝」。一句话扫罗的罪就是对神话语的不顺从(2223)。这不顺从的罪和亚当夏娃的原罪是一脉相传,成了所有罪恶的起点。顺从才是人在神面前最美好的态度。(22节,申二十六16)

         ()不肯顺服是属肉体的特点(参撒上十三13):扫罗的事奉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却没有彻底顺服神的命令。他放过了许多漏网之鱼,固然可以用能力不足来辩解;但他「怜惜亚甲」,给自己留下「上好的」战利品「不肯灭绝」,只把「下贱瘦弱的」献给神,这就是公然违抗神的命令了(3)

         ()扫罗虽在表面上与亚玛力人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在内在的战场上,扫罗与撒但的战斗中却屡战屡败。这些现像也见于今天的一些基督徒身上,他们追求与圣徒身份不相称的名誉、物质和快乐。须知,只有首先击败内心的仇敌撒但,才能征服世界,也才能获取信仰生活的真正胜利。此事件再次印证了贪爱「金钱」(物质)就是万恶之源的使徒保罗的警告(参提前六10)

         ()凡是神禁止存留的,都要完全毁灭,这是一条律法(参申二十16~18)。神定出这律法,为要防止人舍不得毁灭偶像,因为有许多贵重财物皆是金银做的偶像。违背这条律法的,可能处以死刑(参书)。这里显出扫罗对神的不敬不理,因为保留战利品直接违背祂的命令。我们掩饰自己的罪行,想保护自己所有的,或想在物质上获益,就违背了神的律法。因为有限度地顺服神,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不顺服。

 

【撒上十五10「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话传与撒母耳说:

   〔原文字义〕「临到」(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神对扫罗的行为(9)感到忿怒(11),因此向先知撒母耳表达祂的心意。

 

【撒上十五11「“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

   〔吕振中译〕『我设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退转而不跟从我,不实行我吩咐的话。』撒母耳很着急,终夜向永恒主哀呼。

   〔原文字义〕「后悔」懊悔,遗憾,惋惜;「转去」凡回,转回;「甚忧愁」怒火中烧,被激怒;「哀求」哭号,呼求帮助。

   〔文意注解〕「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后悔』并非对神立扫罗为王的行为感到「悔不当初」,乃是对神立扫罗为王的后果感到「遗憾、惋惜、忧伤」;『撒母耳便甚忧愁』撒母耳的反应,乃是与神的忧伤表同情;『终夜哀求』意指整夜伤心难过。

 

【撒上十五12「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

   〔吕振中译〕撒母耳清早起来,要在早晨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了,你看他在那里为自己立了纪念碑呢,又转身过去、下到吉甲了。』

   〔原文字义〕「迎接」会见,遭遇;「迦密」花园地;「纪念碑」标记;「转身(原文双字)」转动,转向(首字);经过,穿过(次字)

   〔文意注解〕「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迦密』位于希伯仑的南南东方约13公里,表示扫罗离开战场,凯旋北上返回他的都城途中;『立了纪念碑』意指纪念他自己的重大胜利;『转身』指在返回都城途中拐个弯;『吉甲』位于基比亚的东北方约19公里,是以色列人过河攻占迦南地的第一站,也是扫罗被选立为王的地方,所以到那里可能是为了感谢神立他为王,并助他立下此丰功伟业。

   〔话中之光〕()扫罗在亚玛力人之役中获胜之后,除了违背神话语的不顺服之罪以外(9),又连续犯下了四项罪:(1)在迦密,为自己立纪念碑的骄傲之罪(12节;路二十二25;徒十二23)(2)假冒伪善之罪(13节;太二十五44)(3)把自己的错误推卸给百姓而回避责任之罪(152124节;创三12~13)(4)在神圣洁的祭祀活动中,搀杂自己过犯的不敬虔之罪(1521)

         ()扫罗以为大胜亚玛力人,但是神看他是大大的失败,因为他没有听从神的命令,又向撒母耳谎报战果。他可能以为自己的谎言不会被人揭穿,或者以为所作所为不算是错,其实乃是自欺。人心术不正,慢慢就会相信自己编造的谎言,难以看出真话与谎言的分别。相信自己的谎言就是自欺,使你自己与神疏远,也使你在别人面对失去信用,诚实才是得胜之钥。

 

【撒上十五13「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

   〔吕振中译〕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你蒙永恒主赐福;永恒主吩咐的话、我已经实行了。』

   〔原文字义〕「遵守」执行,施行。

   〔文意注解〕「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我已遵守』实际上扫罗并未遵守神的命令(11),扫罗的话若不是出于无知,便是故意要掩盖他的恶行。

   〔话中之光〕()如同「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箴二十八1),罪人因自己过去的过犯,凡事惯于辩解,因此无论遇见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能脱离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扫罗为了隐瞒违背神命令的事实,没等撒母耳说话就先开口说谎言。这就是假冒伪善的伪君子狡诈的本性(参诗三十六2;赛四十四20;约壹一8)

         ()自以为义是属肉体的特点(参撒上十四38):还没等撒母耳开口,扫罗就自称「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我们对神的顺服也常常是选择性的,对神的旨意挑三拣四,只遵行自己同意的、喜欢的、舍得的那部分;得罪了神,还自欺欺人地以为顺服。

 

【撒上十五14「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哪里来的呢?”」

   〔吕振中译〕撒母耳说:『那么传入我耳中的这羊叫的声音、和我所听见牛叫的声音,都是怎么回事阿?』

   〔原文字义〕「听见」听到。

   〔文意注解〕「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哪里来的』意指这些牛羊难道是出征的军士们自己圈养、一路随军往返的吗?当然不是。

   〔话中之光〕()虽然扫罗的良心在此刻看上去是清白的,但是羊叫牛鸣的声音却雄辩地说出了扫罗的不顺从和他的良心并不可靠这个事实。有良心被烙铁烙惯了这种事(参提前四2),而不是将它洗净,脱去死行(参来九14)成为无亏的良心(参徒二十四16)。自从扫罗被膏以来,他曾表现出许多高贵的品格特征,并且撒母耳爱他,几乎和耶稣爱犹大一样。但是所获得的权柄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专制的暴君,不会容忍任何的干涉。在他声称自己顺从的同时,牛群羊群却在大声宣布他的不顺从。

         ()当扫罗说假报告的时候, 被带回来的牛羊,竟然大叫大鸣起来。这些牛羊的声音,便将扫罗的虚假完全揭露了出来。人总是想办法要遮掩自己的过错,而许多事物却被神使用,揭发了人的失败。举例来说,软弱失败的基督徒,是最怕人去看望他的,若是有人来看望了,他总是用许多理由来说出少参加聚会的原因,但他家里的孩子有时却像牛羊很天真的说出,爸爸前天带我去看戏,昨天又带我去看时装表演啊。神的儿女用虚谎来遮盖罪过,是最愚昧的事。

 

【撒上十五15「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其余的,我们都灭尽了。”」

   〔吕振中译〕扫罗说:『这是人从亚玛力那里带来的,因为众民顾惜最好的羊和牛,要祭献与永恒主你的神;其余的我们都尽行毁灭归神了。』

   〔原文字义〕「爱惜」留情,怜惜;「上好的」最好的,上上选的。

   〔文意注解〕「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其余的,我们都灭尽了」:『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这是扫罗的另一说词,保留上好的牛羊是为着献祭,表面上看来他的理由充分,实际上神不喜悦这样的祭牲,就算是神悦纳掳掠得来的祭牲,也要全部焚烧归给神,献祭之人是不能分享祭肉的,所以扫罗这理由说不过去。

   〔话中之光〕()不肯认罪是属肉体的特点(参撒上十三12):把事奉的成绩归给自己,责任推给别人,实在推卸不了,就文过饰非。所以当牛羊的声音当场揭穿扫罗的谎言的时候(14),扫罗立刻把责任推给了百姓,并且提出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说留下「上好的牛羊」是为了献给神。

         ()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从早期教会的时候(参徒二十六9~11;提前一13)到现在,对神仆人最严厉的逼迫都是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的。在恩典时期结束之前,恶人们会带着对神显然的热心继续各项宗教形式。魔鬼最聪明的计划就是这样,把谬误伪装,好使它冒充真理。在老底嘉的时代那大骗子会施展他最成功的欺骗,为此老底嘉的真实见证者劝勉他们要使用属灵的「眼药」,使他们可以「看见」(启三18)他们自己的真实状况,以便他们可以分辨真理与谬误,洞悉撒但的诡计并避开它们,使他们可以发现罪并憎恶它,而且使他们可以明白真理并顺从它。

 

【撒上十五16「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吧!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

   〔吕振中译〕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且慢!等我将永恒主昨夜对我说的话告诉你。』扫罗对他说:『你请说吧。』

   〔原文字义〕「住口」抑制,安静。

   〔文意注解〕「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吧!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你住口吧』意指「你暂停,且听我说」。

 

【撒上十五17「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吗?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

   〔吕振中译〕撒母耳说:『你虽曾自看为微小,你岂不是以色列族派的元首么?永恒主膏立了你为王来管理以色列;

   〔原文字义〕「小」低微的,不重要的;「元首」投,首领。

   〔文意注解〕「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吗?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以自己为小』意指扫罗曾经自卑地说「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悯人吗?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至小的家吗」(参撒上九21)?『以色列支派』原文复数词,宜译作「以色列众支派」。

   〔话中之光〕()以自己为小,就是谦卑的表现。谦卑,是被立为王为元首的条件;自高自大,乃失败跌倒的原因。自高自大的人,定规是不肯顺服,也是不容易接受改正的人。世上每一件罪都根源于骄傲,自高乃一切罪恶之母。我们如果要免去失败,必须先转离骄傲,而归向基督。

 

【撒上十五18「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

   〔吕振中译〕永恒主差遣了你走一条路,说:你去将那些犯罪者亚玛力人尽行杀灭归神,攻打他们,直到他们灭尽。”」

   〔原文字义〕「灭绝」灭绝,完全地毁坏;「净尽」消失,结束。

   〔文意注解〕「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击打』原文含有全然毁坏(utterly destroyKJV译本)的意思;『灭绝净尽』强调不可保留一部分(参阅3节「灭尽」注解)

 

【撒上十五19「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

   〔吕振中译〕你为甚么没有听永恒主的听音,急于攫取掠得物,而行永恒主所看为坏的事呢?』

   〔原文字义〕「急忙」贪婪急进。

   〔文意注解〕「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急忙』原文含有动机贪婪的意思,意指「一心贪得掳掠物,而将神的命令置于脑后」。

         「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属肉体的人总是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参申十二8),还以为是敬畏神,却不知在神的眼中看来却是出自撒但(参太十六23),乃是行恶的事。

   〔话中之光〕()属肉体的第六个特点是事奉名利:「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三5)。本节的「急忙」原文是「贪婪急进」,这个词直接说出了扫罗的内心:眼中一看到利益就贪婪抓取,把神的命令丢到脑后。

         ()急忙掳掠财物」,这是说出不顺服的另一个原因。扫罗眼看亚玛力的财物那么贵重,牛羊那么肥美,他认为若一下子尽行除灭,岂不太可惜!他因着爱世界的财物,竟将身的命令置之不顾。许多基督徒也经不起这种引诱,明知贪爱世界,是违背圣经命令,却仍背着良心去作。只有爱神过于一切的人,方能顺服神而拒绝世界的引诱。

 

【撒上十五20「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

   〔吕振中译〕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了永恒主的声音,实在行了永恒主所差遣我走的路呀;我把亚玛力王亚甲带了来,又将亚玛力人尽行杀灭归神呀。

   〔原文字义〕「路」道路,路程。

   〔文意注解〕「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我实在听从』扫罗没看见人干犯了一条律法,就是干犯了全律法(参雅二10)。就像今天世上的人,以为平时奉公守法,偶而在某些自认为无关紧要的法规上,偷偷地越过界限,只要不被抓到便是良民一样。

   〔话中之光〕()生「擒了亚甲」。多么荒谬啊,但却是真实的!扫罗提出他最不顺从的行为,作为完全彻底遵守了神命令的一个证据。在他属灵瞎眼的状态中,他现在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了,并且因为对于他个人认为是—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伟大胜利的事,撒母耳却予以反对,所以扫罗就感到愤愤不平受了委屈。

 

【撒上十五21「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

   〔吕振中译〕但是众民却从掠物中取了那当毁灭归神之物上好的、羊和牛,要在吉甲祭献与永恒主你的神。』

   〔原文字义〕「当灭的」完全献上,禁忌;「吉甲」滚动。

   〔文意注解〕「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百姓却』扫罗振振有词地将责任推给众百姓;『最好的牛羊』自以为是荣耀神;『耶和华你的神』扫罗两次强调神是「你的神」(15),而不是「我()的神」,好像神是属于那些专门事奉神的人才该百分之百听从似的。

   〔话中之光〕()扫罗反复申辩,留下上好的牲畜,是为了「献与耶和华神」。即使这是事实,扫罗依然不能免去违抗神命令的罪。因为目的无法使手段合理化。若不是通过正当的管道预备的礼物,即便是再好的,神也不会悦纳(参赛一11~17;玛一8)。尤其是,神会彻底拒绝人外在的形式上的献身(参太二十五41~45)

         ()不肯认罪是属肉体的特点(参撒上十三12):在神的光照面前(17~19),扫罗继续推脱、死不认错,甚至倒打一耙,说一切都是为了事奉神。百姓若遵守神的命令,在战场上把牲畜「尽行杀死」(3),就是「献与耶和华」,根本不必带到吉甲来献祭。人的愚昧在神面前常常是这样:打着为神工作的旗号,做神不要做的事。不管人怎样狡辩,神所不要的,永远也不会因为人说得动听而蒙悦纳。

 

【撒上十五22「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吕振中译〕撒母耳说:『永恒主喜爱燔祭和平安祭,哪如喜爱人之听从永恒主的声音呢?看哪,听从胜于献祭,留心听、胜于公绵羊的脂肪。

   〔原文字义〕「胜于」好的,令人愉悦的。

   〔文意注解〕「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这是圣经金句:(1)献祭固然重要,但仍不如人听从神的话重要,意指敬拜神以灵以真,胜过敬拜的外表形式(参约四24)(2)单献祭物却没有顺服神的心,这种献祭毫无价值;(3)即便是祭物中最好的、最上等的脂油,仍不及顺从神的宝贵。

   〔话中之光〕()「听命胜于献祭」,也就是「顺服胜于工作」。我们常常以为只要为神做事、努力传福音,神就一定会喜欢。但实际上,神并不需要人帮忙,祂所重视的不是我们为祂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是否顺服祂:动机本于神、方法倚靠神、结果归于神。我们的事奉若没有顺服的实际,就是出于肉体,再忙碌、再热心,也没有属灵的价值和意义。

         ()「听命胜于献祭」这句话教导我们:(1)敬拜者的心态比敬拜形式更重要(参箴五1;弥六6~8)(2)当以全人诚实地服事神(参诗五十一7)(3)顺从的对象——神的话语,才是所有信仰生活的标准(参提后三16~17)。但是,倘若错误地理解这话语,就有可能认为它否定了对神的所有敬拜。须知,这里所主张的基本思想是唯有借着顺从和真正委身献上的祭祀,才是最有意义的祭祀。

         ()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这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在圣经中重复着。人容易将宗教与道德分开,以为向神献祭,就可补偿罪恶的行为。但是在每个时代,神的仆人总是纠正这项观念,正如撒母耳对扫罗所说的话,顺服最为重要,单是着重献祭,确是不足的。这是主长久要纠正法利赛人的错谬。

         ()献祭是人与神之间的礼仪,以物质的行动,表明双方的关系。但是如果人的内心没有真正的悔改,没有真心爱神,献祭就是虚仪。除非人能表现出爱神及顺服祂的态度,否则的话,宗教礼仪或仪式就一点用也没有。如果我们行事不是出于对神的专一与顺服,单单外表「虔敬」(去教会做礼拜,担任教会职务,奉献钱财等)是不够的。

         ()我们和神有一个基本的关系,那就是我们应当听从神的命令,顺服神的旨意,什么时候,这个关系破坏了,和神的其它关系便也都瓦解了,绝不能用别的事来代替,就是最好的意思来代替也不行,献祭本来是好事,但若不听神的命令,不按神的旨意行。献祭也不蒙悦纳。照样,许多人不听神的话,却想为神工作,对神有所贡献,这是不行的。神不喜欢这样的事奉,顺从神,听神的话才是我们最大的本分和责任。

         ()神重视人的所是过于人的所作。人以为藉看人的所作可以满足神,但神却是要看人的所是来决定祂是不是满足。我们用现今的话来说:「顺服神胜于忙忙碌碌地在作工。」你拼命地在作工,却没有顺服神的话,那你所作的一切都是空的。

 

【撒上十五23「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吕振中译〕因为占卜的罪乃和悖逆相同;拜家神像的罪愆就等于僭忘。你既弃绝了永恒主吩咐的话,永恒主也弃绝你为王。』

   〔原文字义〕「悖逆」背逆;「顽梗」傲慢无礼,表现强势;「厌弃」鄙视,拒绝。

   〔文意注解〕「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悖逆』意指背叛神;『行邪术』意指占卜等类的巫术(参申十八10~11);『顽梗』意指傲慢不听话;『拜虚神和偶像』意指敬拜偶像假神。悖逆的罪与顽梗的罪,从表面看好像没有行邪术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那样严重,其实在神看,两类的罪都一样重大。

         「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任何人若轻视神的命令,便无法赢得神的尊重。

   〔话中之光〕()撒母耳清楚地指出:在神的眼里,「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因为自称信神、但却不肯顺服神的人,实际上就是把神当作偶像来操纵、利用。

         ()厌弃耶和华的命令,」反复强调这话语的重要性(26),人犯罪的根本原因是弃绝神话语(创三6)。神话语的最具体、完美的演绎就是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约一1~3)。在这种意义上,弃绝、故意不认识耶稣基督,就等于弃绝神,因而也被神离弃(路十16)

         ()人若「厌弃」神的命令,不肯顺服神、接受神在自己身上掌权,也就不能为神掌权。扫罗虽然执掌国权,但对自己的生命却完全没有办法掌权,肉体里的嫉妒、愤怒、骄傲、苦毒,每一样都能牢牢地抓住他,让他一生都不得自由。而神的刑罚不只是扫罗的「王位必不长久」(参撒上十三14),更是「厌弃」他。神的百姓如果不顺服神,就会和扫罗一样被神「厌弃」,在神的旨意中成了被摆到一边的人。

         ()人的天性却不愿意顺服神,乃愿意照自己的意思行。所以容易犯顽梗悖逆的罪,当神的意思和我们的意思不同的时候,容易坚持自己的意思,觉得自己的意思又对又好。其实即或证明自己的意思是错误的,罪恶的,有人仍硬着颈项去行,明晓得与神的旨意不合却硬着心去作。结果呢,像扫罗一样,不但被废弃王位,并且落得非常悲惨的下场。所以最要紧的是不可顽梗悖逆神,不听神的话,不服神的命令,不管神的旨意如何,只照自己的意思去行,这是绝不可轻忽的大罪。

         ()人想要在神手中作成合用器皿的条件,有几个对付(如情感上和理智上),还有一个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意志上的对付,必须向神屈服,这也是敬虔生活功课的开端,只有学好了这功课的人,才有希望被使用。

         ()如果悖逆神的引导,顽梗不顾圣灵的感动,纵使其外面看来是作神的工,但从神的眼光来鉴定,却是与行邪术和拜偶像的罪相同。对于属灵的事工,神与人的看法迥然不同。但愿我们有神的眼光来看地上一切的事物。

         ()甚么是行邪术呢?就是与偶像联合,使用偶像的权柄,尊偶像为大。行邪术就包括了这几个因素,悖逆就好像行邪术一样,悖逆就等于与偶像联合一样。说得严重一点,就是跟魔鬼联合,跟撒但联合。顽梗就是不要听神的话,对神说:「我就是不要听你说的。」这就叫作顽梗。不是不知道,但就是不要听,这是顽梗。顽梗就是跟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

 

【撒上十五24「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

   〔吕振中译〕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为惧怕众民、而听从他们的话,就越犯了永恒主所吩咐的、和你所说的。

   〔原文字义〕「违背」逾越,穿过。

   〔文意注解〕「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我有罪了』扫罗并没有真正的认罪,他仅不过因被点出罪状,被迫在口头上承认自己犯错;『因惧怕百姓』扫罗仍将罪过推诿给别人。

   〔话中之光〕()民主不一定是治疗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人民的意见并不一定代表真理。扫罗是人民所拥戴的王,他迎合了百姓的利益,「听从他们的话」;却离弃了神的旨意,「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所以被神「厌弃」(26)。今天,欧美一些民主国家的人民越来越「厌弃耶和华的命令」(26),因此越民主、越得罪神,长此以往,恐怕整个国家都会被神「厌弃」。

 

【撒上十五25「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

   〔吕振中译〕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永恒主。』

   〔原文字义〕「赦免」拿走,承担。

   〔文意注解〕「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求你赦免我的罪』注意,扫罗不是求神赦免,而是求撒母耳赦免,因为若没有撒母耳帮他撑住场面,恐怕会失去百姓的拥戴。扫罗的内心,既不敬重神、更不敬重撒母耳,他只知道利用神和利用撒母耳。

   〔话中之光〕()我有罪了,」扫罗的这个告白不能当作真正的悔改。理由:(1)他本不承认自己的罪,在撒母耳宣告审判之后(23),才迫于无耐承认自己的罪。(2)为自己辩护,而将责任推卸给百姓(24~25)。真正的悔改不是来自嘴唇,而是来自忧伤的灵(参诗五十一17)

         ()只有当判决宣布刑罚已知时他才愿意承认背离了神圣的吩咐。扫罗没能表明生命改变伴随着「依着神的意思忧愁」的证据;他的忧愁是「世俗的忧愁」(林后七9~11)。驱使他做出这种认罪的并不是真诚的愿望要做正确的事,而是害怕丧失他的国度。只有当面对这一前景时他才假装悔改,目的是要尽可能挽救他作国王的职位。人的称赞对他来说比神的赞同有意义的多。

         ()属肉体的第七个特点是惧怕群众:当扫罗无可推诿、不得不认罪的时候,就把自己犯罪的原因推给「惧怕百姓」(24),继续回避自己的责任。因为人若不敬畏神,就会惧怕人。怕人却不怕神,乃是属肉体之人的特征。

 

【撒上十五26「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

   〔吕振中译〕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弃绝了永恒主吩咐的话,永恒主也弃绝你做以色列的王。』

   〔原文字义〕「厌弃」鄙视,拒绝。

   〔文意注解〕「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的意思是说,你既然藐视神的命令,敬拜神的举动便是多余的,所以不愿同他去作多余的事。

   〔话中之光〕()撒母耳坚决拒绝扫罗的要求,从而展现了真先知的风貌。当属神的人拒绝罪人出于已意的邀请,而单单跟从神旨意时,就能拥有属神之人的权威(参加一10)

         ()扫罗的推诿,已到了无辞可辩的地步,轮到神向他追究的时刻了。神并没有弃绝他,他仍可以求祂赦免,与祂恢复关系,不过他要想得回国度,则为时太晚了。假使你没有把神交托你的任务尽心尽力地做好,到末后必然设法推诿。将来有一天,我们众人都要将自己所做的,向神陈明(参罗十四12;启二十二12)

 

【撒上十五27「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

   〔吕振中译〕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扯住他外袍的衣边,衣边竟撕断了。

   〔原文字义〕「扯住」抓住,掌握;「撕断」撕裂,扯裂。

   〔文意注解〕「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衣襟就撕断了』外袍与衣襟的断开,表示外表的完整便不能再维持。

 

【撒上十五28「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

   〔吕振中译〕撒母耳对他说:『今天永恒主从你身上撕去了以色列国,给你邻近的人、就是比你好的。

   〔原文字义〕「断绝」撕开,撕裂。

   〔文意注解〕「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如此』意指如同外袍与衣襟的撕断;『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意指扫罗无法再维持的王权了;『比你更好的人』指大卫(参撒上十六13)

   〔话中之光〕()本节明确地宣告扫罗被废。撒上十三14仅仅是警告扫罗在位的时间将缩短,但这里更进一步,以「今日耶和华比你更好的人」来清楚地宣告扫罗已被废。自此扫罗虽身居王位,实则却不再是王。这一事实严峻地教导我们,对神的不顺服将会夺去人所曾拥有过的一切特权与恩典(参申十一28;弗五6 ;帖后依8;来二2~3)

         ()比你更好的人」指大卫。大卫和扫罗的肉体本相是一样的,扫罗犯过罪,大卫也犯过罪。大卫之所以是「更好的人」,不是因为他的本质「更好」,而是因为扫罗的肉体不肯接受神的对付,始终是「属肉体」(罗八8)的人;而大卫的肉体一直被神的对付,使他能脱离肉体,成为「属圣灵」(罗八9)的人。所以当他们的罪被揭露时,扫罗一直在狡辩,而大卫则是真诚地认罪悔改:「神啊,忧伤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

 

【撒上十五29「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

   〔吕振中译〕并且、以色列赫赫在上者并不至于诈伪,也不至于后悔;因为他不是世人,他不后悔。』

   〔原文字义〕「大能者」长存的,永存的;「后悔」懊悔,惋惜;「迥非」(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以色列的大能者』这名形容神一旦定意,便会持久、永不改变;『不至后悔... 决不后悔』与11节的「后悔」同字不同义,11节那里是形容神对于立扫罗为王感到忧伤,而29节这里是说神定意将王位赐给大卫之事,决不改变。

   〔话中之光〕()神的计划「不致后悔,也决不后悔」,祂把王位转赐给大卫,并不是突然改变主意,也不是无奈之举,而是从开始就有的计划(参创十七6)。因为神要借着大卫表明,亚当后裔只有肉体被神彻底对付,才有资格与基督一同「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二十二5)

         ()以色列的大能者」,原文没有「者」字。在希伯来文,这句话作「以色列的能力」或作「以色列的希望」。小注作「以色列的得胜」。全部新旧约圣经,头一次题起得胜就是此处。这里说得胜是不会说谎的,得胜是不会后悔者。以色列的得胜是一个人,就是基督!得胜不是你自己的问题,得胜是基督替你活出来。

 

【撒上十五30「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

   〔吕振中译〕扫罗说:『我有罪了,求你当着我人民的长老面前、也当着以色列人面前、尊重尊重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永恒主你的神。』

   〔原文字义〕「抬举」使受尊重,使得尊荣。

   〔文意注解〕「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虽然如此』扫罗仍然轻看得罪神的严重性;『抬举我』意指请你尊重我是个王,在众人面前不要拆我的台。

   〔话中之光〕()10~30节显明了不懂得悔改的人怎样走向破灭的过程。先知撒母耳为了指出扫罗的罪远道而来,扫罗却不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152124),反而及于辩护自己的正当性(152124),倘若扫罗此时像日后的大卫一样(参撒下十二23),正直地向神悔改认罪,也许可以得到饶恕。但是扫罗因他的不信,错失悔改的最后机会。扫罗让我们联想到加略人犹大,直到最后的一瞬间,耶稣仍然关怀他,给了他悔改的机会,他却最终还是选择拒绝,走上了背叛之路(参约三25~30)

         ()事奉名利是属肉体的特点(19):扫罗再次认罪,目的不是求神的赦免,只是担心因失去撒母耳的「抬举」而失去自己的名利。

         ()「我好敬拜,」今日有些政治人物喜欢在百姓面前拜偶像假神,表现出一副虔诚的模样,以赢取百姓的拥戴。这些人比扫罗还不如,因为扫罗所拜的是真神,而这些政治人物所拜的却是偶像假神。

 

【撒上十五31「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

   〔吕振中译〕于是撒母耳跟着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永恒主。

   〔原文字义〕「跟随」在之后。

   〔文意注解〕「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转身』即指撒母耳原本要离开,现在暂且与扫罗同去。

 

【撒上十五32「撒母耳说:“要把亚玛力王亚甲带到我这里来。”亚甲就欢欢喜喜地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

   〔吕振中译〕撒母耳说:『把亚玛力王亚甲带到我跟前来。』亚甲就摇摇欲坠地来到他面前,心里说:『确实阿,死亡之苦!』

   〔原文字义〕「欢欢喜喜地」愉悦,精致的(食物);「苦难」痛苦。

   〔文意注解〕「撒母耳说:要把亚玛力王亚甲带到我这里来。亚甲就欢欢喜喜地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欢欢喜喜地』意指喜形于色地;『死亡的苦难』意指生死未定的痛苦煎熬。

 

【撒上十五33「撒母耳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

   〔吕振中译〕撒母耳说:『你怎样用刀使妇人们丧失儿子,你母亲也必怎样在妇人中丧失儿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永恒主面前、将亚甲砍成块子。

   〔原文字义〕「丧子」丧失(亲人)

   〔文意注解〕「撒母耳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对于作恶多端的人,在杀他之前,让他知道为何必须死。

   〔话中之光〕()「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这里衍生一个问题:「基督徒可以杀人吗?」许多对神的话语一知半解的人,倡导废除死刑,也劝别人不要服兵役。他们错误的观念,反而导致更多无辜的人死于非命,害人害己。

         ()撒母耳杀死了亚甲王,但由于扫罗没有彻底灭绝亚玛力人,到了波斯时代,亚甲族的后代哈曼差点把犹太人彻底灭绝(参斯三1),耶稣基督也差点无从诞生。这是一场与撒但之间的属灵争战,美丽的柔弱妇女、吃奶的可爱婴孩,都可能成为撒但破坏神救赎计划的工具。我们只有绝对顺服神,才可能不被撒但利用。

 

【撒上十五34「撒母耳回了拉玛。扫罗上他所住的基比亚,回自己的家去了。」

   〔吕振中译〕撒母耳往拉玛去;扫罗就上扫罗基比亚、自己家里去了。

   〔原文字义〕「拉玛」小山丘;「基比亚」山谷。

   〔文意注解〕「撒母耳回了拉玛。扫罗上他所住的基比亚,回自己的家去了」:从此撒母耳与扫罗分道扬镳,各回自己本家。

 

【撒上十五35「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但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

   〔吕振中译〕直到死的日子撒母耳再也没有见着扫罗,因为撒母耳为了扫罗的事、很是悲伤。永恒主、也因立了扫罗为以色列的王而后悔。

   〔原文字义〕「悲伤」哀哭,哀挽。

   〔文意注解〕「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但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再没有见扫罗』按照撒上十九24,扫罗在撒母耳面前受感说话,应当彼此见过面,故本句意指「彼此再没有交往」;『为扫罗悲伤』意指撒母耳为扫罗选择不听从神的命令感到悲伤。

   〔话中之光〕()本章扫罗奉神灭绝亚玛力的命令(1~3),去讨伐了亚玛力,这是扫罗在神面前显示自己对神的绝对顺从和委身的最后一个机会。但在这种情况下扫罗又因贪恋物质,犯了不顺从的罪(9),从而被神完全弃绝(232628),根据人的标准和属世的动机而立的王扫罗(参撒上八720;九2)走向没落。

         ()神「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意思是神因为立不顺服的扫罗作王而遗憾。扫罗是一个属肉体的人,始终不肯脱离肉体,而肉体的本相必然是不肯顺服的:「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7~8)

         ()神明明知道扫罗不会顺服,但还是立他为王,然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神也明明知道亚当会犯罪,但还是造了人,然后「后悔造人在地上」(创六6)。在这两件事上,神做工的法则都是一样的。祂允许人先尝够分别善恶树的恶果,然后再学会用自由意志去拣选生命树;先让人认识到肉体的全然败坏,然后才肯接受十字架的对付,甘心顺服、跟随神,接受「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罗八9)

 

叁、灵训要义

 

【好神仆vs坏神仆】

   一、撒母耳代表好神仆:

         1.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祂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1):有神的差遣与神的话语。

         2.「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11):为同工的事工忧心并代祷。

         3.「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吧!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16):凡是神的旨意,没有一样避讳不传(参徒二十27)

         4.「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19):敢于指则有权势者的错误。

         5.「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22):顺从神的话过于献祭的行为。

         6.「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26):拒绝和假冒伪善的人同工。

         7.「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27~28):严正表明与神同行的态度。

         8.「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33):遵行神的命令,除恶务尽。

         9.「撒母耳回了拉玛。扫罗上他所住的基比亚,回自己的家去了。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34~35):与恶仆分道扬镳。

         10.「但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35):与神同心。

   二、扫罗代表坏神仆:

         1.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2~3):有神的话语和使命。

         2.「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7~8):没有完全遵行神的命令。

         3.「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9):贪图财利。

         4.「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10~11):改变心意不跟从神。

         5.「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12):宣扬自己的成就。

         6.「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13):半真半假,掩盖恶行。

         7.「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哪里来的呢?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14~15):推卸责任给别人,并且假意敬拜神。

         8.「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23):存心厌弃神的命令,对神悖逆与顽梗。

         9.「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24):口头认罪,实则怕人不怕神。

         10.「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30):在意众人的评价和虚荣。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上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上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