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十一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扫羅驰援基列雅比并大获全胜】 一、亚扪人凌辱基列雅比人(1~3节) 二、基列雅比人差遣使者像扫罗求援(4~5节) 三、扫罗受感通告以色列全地(6~8节) 四、扫罗率军大败亚扪人直到日午(9~11节) 五、撒母耳与百姓在吉甲正式立扫羅为王(12~15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上十一1】「亚扪人的王拿辖上来,对着基列雅比安营。雅比众人对拿辖说:“你与我们立约,我们就服侍你。”」 〔吕振中译〕「大约过了一个月,亚扪人拿辖上来,扎营围困基列雅比;雅比人对拿辖说:『你和我们立约,我们就服事你。』」 〔原文字义〕「亚扪人」部落之人;「拿辖」大蛇;「基列」多岩之地;「雅比」干地。 〔文意注解〕「亚扪人的王拿辖上来,对着基列雅比安营」:『亚扪人』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与他次女乱伦所生的子孙(参创十九36,38),和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拿辖』原文意思「大蛇」,可能是亚扪王的称谓(参撒下十七27;代上十九1);『基列雅比』位于约但河东玛拿西半个支派辖境,基立河的北岸。基列雅比人与便雅悯人同属拉结的后裔,曾经因未参予讨伐便雅悯人的军事行动,而被以色列人问罪(参士二十一8~10)。 「雅比众人对拿辖说:你与我们立约,我们就服侍你」:『立约』即指订立主从关系的和平条约;『服侍』指劳动服役。 〔灵意注解〕「亚扪人」表征肉体;「基列雅比人」表征软弱的信徒。 〔话中之光〕(一)亚扪与以色列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参创十九38),在征服迦南时,两国颇为友好(参民二十一24)。然而,进入士师时代,因领土纷争(参士三13;十一13;十二1~3)加剧,最后导致两国发动武力事件,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撒旦,在我们平安或软弱时,不放掉任何可趁的机会来诱惑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警醒(参彼前五8~9)。 (二)一个人的质量,要在患难中显明出来。对于属神的人,患难总是不虞缺乏的,常是似乎太多。以色列人国事未定,仇敌就来攻击了,正像是要考验新王的处变能力。 (三)我们要知道,扫罗虽被选立为王了,但他还没有争战得胜的经历,以色列人所以要立王,就是要有一位王领他们争战。扫罗虽然在仪表及天赋方面,可以肩负作王的重任,但在经历方面,却还不够成熟。这就是十一章所发生事件最重要的意义。这时候,亚扪人突然对着基列雅比安营(以色列境内一小镇),向以色列人挑战,很明显是神主宰的安排,让仇敌前来攻击,好叫扫罗有机会经历争战而得胜,所以凡神许可临到我们的事,我们切不可轻忽或埋怨,必须好好有所学习。 【撒上十一2】「亚扪人拿辖说:“你们若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众人,我就与你们立约。”」 〔吕振中译〕「亚扪人拿辖对他们说:『只有这条件:你们各人的右眼剜出来,让我羞辱以色列众人:我就和你们立约。』」 〔原文字义〕「凌辱」责备,毁谤。 〔文意注解〕「亚扪人拿辖说:你们若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众人,我就与你们立约」:『剜出…右眼』指羞辱并削弱其作战能力;『凌辱以色列众人』以基列雅比人的受辱来代表全体以色列人的无能。 〔灵意注解〕「剜出…右眼」表征面对肉体,无能为力。 【撒上十一3】「雅比的长老对他说:“求你宽容我们七日,等我们打发人往以色列的全境去,若没有人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 〔吕振中译〕「雅比的长老对他说:『请宽限我们七天,我们好打发人往以色列全境;若没有人拯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 〔原文字义〕「宽容」放松,落下;「归顺」(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雅比的长老对他说:求你宽容我们七日,等我们打发人往以色列的全境去,若没有人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雅比的长老』指拥有基列雅比治理权的人们;『宽容我们七日』意指:(1)若在七日内攻打,必遭遇顽抗;(2)七日后无条件投降。 亚扪人拿辖显然同意他们的要求,推测其理由如下:(1)以色列人正面临非利士人的威胁,自顾不暇;(2)以色列人似乎没有王,未具备统一指挥作战的能力;(3)稍延数日,可以免去己方折兵损将。 【撒上十一4】「使者到了扫罗住的基比亚,将这话说给百姓听,百姓就都放声而哭。」 〔吕振中译〕「使者到了扫罗住的基比亚,将这些话说给人民听,众民就都放声而哭。」 〔原文字义〕「基比亚」山谷。 〔文意注解〕「使者到了扫罗住的基比亚,将这话说给百姓听,百姓就都放声而哭」:『扫罗住的基比亚』是当时以色列王国的临时都城(参撒上十25~26);『放声而哭』为骨肉同胞的处境痛感悲哀。 〔话中之光〕(一)当雅比人将仇敌的恐吓告诉众百姓的时候,众人都放声而哭。百姓为什么哭呢?因为他们对神已失去了信心。他们已经忘记了神拯救他们出了埃及,带领他们过了红海,在旷野牧养他们四十年;他们更忘记了神如何带他们进了迦南,如何战胜并除灭了那些凶悍的仇敌;他们更忘记了撒母耳所立的石头,名叫以便以谢。所以他们一听见仇敌的恐吓,立刻就惧怕,并因绝望而哀哭。 【撒上十一5】「扫罗正从田间赶牛回来,问说:“百姓为什么哭呢?”众人将雅比人的话告诉他。」 〔吕振中译〕「扫罗正从田间赶牛回来,就问说:『人民为了甚么而哭呢?』有人将雅比人的话向他叙说。」 〔原文字义〕「赶」在…之后。 〔文意注解〕「扫罗正从田间赶牛回来,问说:百姓为什么哭呢?众人将雅比人的话告诉他」:『从田间赶牛回来』受膏的新王仍未受全民的拥戴,故尚未正式登基,回家从事农耕。 【撒上十一6】「扫罗听见这话,就被神的灵大大感动,甚是发怒。」 〔吕振中译〕「扫罗听见这些话,就被神的灵大大感动,怒气大发。」 〔原文字义〕「大大感动」昌盛,奔腾,使兴盛。 〔文意注解〕「扫罗听见这话,就被神的灵大大感动,甚是发怒」:意指被下述情况所激怒:(1)基列雅比人的可怜处境;(2)亚扪人的王拿辖欺人太甚。 〔话中之光〕(一)在旧约时代,圣灵暂时降在人的身上,是为了赐给人特殊的事奉能力,完成工作之后就会离开,所以并不能改变人的生命。而到了新约的时代,圣灵就「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约十四17;罗八9),不但赐给我们事奉的能力,也能改变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 (二)「甚是发怒,」这是神的灵大大感动的结果。从圣经中可以看见 ,人的发怒有两种:一是为自己发怒,一是为神发怒。为自己发怒是不该的,为神发怒有时是不可少的。扫罗此时的发怒,可说是为着神的百姓遭凌辱,受欺压之故。主耶稣当日进了圣殿,立刻把牛、羊、鸽子,和兑换银钱者赶出,完全是为着圣殿不容玷污。摩西发怒把两块石板摔下,也完全是因为以色列人拜了金牛犊。人为着神的事越是迫切,越容易为着神的荣耀而焦急。只有那些明哲保身的人,才会看见教会中不法的事而无动于衷。 (三)烈怒难收,常常使人以言语或暴行伤害别人,但是因抗拒罪行和受到苦待而发怒,并不为错。扫罗因亚扪人恫吓凌辱同胞而发怒,圣灵使用扫罗的义怒,使同胞获得自由与公平。你若被不公平的事或是罪恶激怒,应当求神,使你把烈怒用有益的方式发泄出来,才会达致正面的结果。 (四)没有爱心的人,只顾自己的事,对于别人的患难,事不关己,漠然无动于衷;一般的爱心,只激发同情,为了别人的患难哀哭;但神所膏立的王,不能忍受对以色列的凌辱,「就被神的灵大大感动,甚是发怒。」发怒不一定是坏事,为了神的荣耀,为了爱神的产业,不发怒是不正常的。但徒然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有所行动。王对于国人的负担,和领袖能力,就表现出来了。 【撒上十一7】「他将一对牛切成块子,托付使者传送以色列的全境,说:“凡不出来跟随扫罗和撒母耳的,也必这样切开他的牛。”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 〔吕振中译〕「将一对牛切成块子,由使者经手送遍以色列四境,说:『凡不出来跟从扫罗和撒母耳的,也必这样待他的牛。』于是众民都起了惧怕永恒主的心,大家就都出来、如同一人。」 〔原文字义〕「全境」土地,边界;「惧怕」恐惧。 〔文意注解〕「他将一对牛切成块子,托付使者传送以色列的全境,说:凡不出来跟随扫罗和撒母耳的,也必这样切开他的牛」:『切成块子』意指「切成十二块,送遍以色列四境」(参士十九29);『也必这样切开他的牛』意指将会被严厉地问罪。 「于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使百姓惧怕』意指众人不敢置之不理;『出来,如同一人』意指行动一致。 〔话中之光〕(一)「耶和华使百姓恐惧,」表明神在使用扫罗。掌管众人心的是神(参结十一19;徒十六14)。政治家或教会的领袖,当铭记当以神为中心(参耶二十二1~7;结三十三6)。 (二)扫罗大有勇气,是因为「被神的灵大大感动」。而百姓「惧怕」,不是因为怕扫罗,乃是「耶和华使百姓惧怕」,让他们看见扫罗是在执行神的权柄。神的百姓只有顺服神的权柄,才能刚强地「出来,如同一人」。 (三)「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众人如同一人,这是争战得胜极重要的因素。圣经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参士二十1,8;拉三1;尼八1)。若要神起来争战作事,除了祷告仰望神以外,我们这一方面,还得必须同心合意,且同心合意到一地步,应有众人如同一人的光景。 【撒上十一8】「扫罗在比色数点他们:以色列人有三十万,犹大人有三万。」 〔吕振中译〕「扫罗在比色点阅他们;以色列人有三十万,犹大人有三万。」 〔原文字义〕「比色」闪电;「数点」召集,检阅。 〔文意注解〕「扫罗在比色数点他们:以色列人有三十万,犹大人有三万」:『比色』位于约但河西岸,与基列雅比(参1节)隔河相对;『犹大人有三万』犹大支派单独列明其人数,是因为:(1)犹大支派在十二支派中最强大;(2)在已往数次大战中被选任先锋部队;(3)扫罗王之后王国初期的君王出自犹大支派;(4)南北两国时期的好王都是属于南国犹大支派;(5)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中大多属于犹大支派。 〔话中之光〕(一)这数点不只是知道战士的数目,更是每一个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看看他们身体是否健壮,士气是否旺盛,信心是否坚强,如果发现有不健康的,胆怯的,就不许可他们上前线。凡作战士的,都要经过这样严格的数点。但愿在属灵的战场上,多人都在里立强壮,配得上作一个属灵的战士。 【撒上十一9】「众人对那使者说:“你们要回复基列雅比人说,明日太阳近午的时候,你们必得解救。”使者回去告诉雅比人,他们就欢喜了。」 〔吕振中译〕「他〔传统:他们〕对来的使者说:『你们要这样对基列雅比人说:“明天太阳正热的时候、你们必得拯救。”』使者们去告诉雅比人,雅比人都很欢喜。」 〔原文字义〕「解救」拯救,救赎。 〔文意注解〕「众人对那使者说:你们要回复基列雅比人说,明日太阳近午的时候,你们必得解救。使者回去告诉雅比人,他们就欢喜了」:『明日太阳近午的时候,你们必得解救』暗示明日清晨将会展开军事行动。 【撒上十一10】「于是雅比人对亚扪人说:“明日我们出来归顺你们,你们可以随意待我们。”」 〔吕振中译〕「于是雅比人对拿辖说:『明天我们出来归顺你们;你们看怎么好、就怎么待我们吧。』」 〔原文字义〕「归顺」(原文无此字);「随意(原文双字)」眼目,泉源(首字);好的,令人愉悦的(次字)。 〔文意注解〕「于是雅比人对亚扪人说:明日我们出来归顺你们,你们可以随意待我们」:『对亚扪人说』即指对亚扪人的王拿辖回答说(参2~3节);『明日我们出来归顺』似乎表示求援失败;『你们可以随意待我们』指无条件归顺。 【撒上十一11】「第二日,扫罗将百姓分为三队,在晨更的时候入了亚扪人的营,击杀他们直到太阳近午,剩下的人都逃散,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 〔吕振中译〕「第二天扫罗把人民分为三队,在晨更时候进了亚扪人营中,击败他们直到太阳正热的时候;剩下的人都溃散,没有剩下二人同在一处的。」 〔原文字义〕「晨更的时候(原文双字)」早晨,日出(首字);更次(次字);「剩下的人」保留,遗留;「逃散」分散,打碎;「同在一处(原文双字)」保留,遗留(首字);联合,一起地(次字)。 〔文意注解〕「第二日,扫罗将百姓分为三队,在晨更的时候入了亚扪人的营,击杀他们直到太阳近午,剩下的人都逃散,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晨更的时候』指清晨三至六时天未亮的时候;『入了亚扪人的营』趁其还在熟睡;『没有二人同在一处』形容被彻底击溃。 〔话中之光〕(一)扫罗数点战士之后,又将他们分为三队,我们相信,在分队里,也必有等次之分;同时还要接受差派,学习顺从,这样才能行伍对齐,步伐一致,使每人的功用都得以尽量发挥。教会如要有强的事奉,也必须有如此像分队的配搭。 (二)当数点分队的工作一经完毕,扫罗就在晨更的时候派遣他们出击。晨更乃一天最早的时间,历代以来,许多人得胜的故事,都是在早晨经历的。一日之计在于晨,基督徒是否长进,得胜,乃看他如何善用他的早晨。但愿我们珍视每天的早晨,追求作一个得胜者。 (三)神许多天意的拯救都是在晨更这个时刻临到的。当大卫歌唱「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三十5)的时候,想到的可能就是红海的拯救。在守望者回答「早晨将到,黑夜也来」(赛二十一12)的话语中,早晨给雅比的长老们带来喜乐,而夜晚却给拿辖和他的跟从者们带来厄运。他曾计划给予这座被困城市之民的命运以双倍转到了他自己的头上。 (四)「剩下的人…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这不只是说出仇敌的失败,也同时是说出仇敌重大而彻底的失败。每一次的争战,只要把仇敌分散到没有二人同在一起,就是胜利。魔鬼对神儿女的战略,也是如此;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这就是仇敌所作那拆毁的工。反过来说,如果有两三个人同心合意祷告,他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天上也要捆绑。同心合意,乃是教会执行得胜争战的重要因素。 【撒上十一12】「百姓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岂能管理我们的是谁呢?可以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 〔吕振中译〕「人民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哪能作王管理我们?”的是谁?将这些人交出来,我们好处死他们。』」 〔原文字义〕「管理」统治,作王。 〔文意注解〕「百姓对撒母耳说:那说扫罗岂能管理我们的是谁呢?可以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这是对先前讥诮扫罗之匪徒的回应(参撒上十27)。『对撒母耳说』表示撒母耳也到了比色(参8节)。 〔话中之光〕(一)肉体的人也能像扫罗一样被神使用,也能有一时、一事的谦卑和宽容。但人只要还活在肉体当中,灵里暂时的清醒并不能持久,扫罗一旦坐稳了王位,谦卑就逐渐变成骄傲,宽容也逐渐变成嫉妒。 【撒上十一13】「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 〔吕振中译〕「扫罗说:『今天一个人也不可被处死,因为今天永恒主在以色列中施行了拯救。」 〔原文字义〕「施行」制作,行事;「拯救」拯救,救赎。 〔文意注解〕「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意指胜利应归功于神。扫罗初次领军大获全胜,有意藉此显示他的宽宏大量,期能巩固王权。 〔话中之光〕(一)扫罗看清楚是神施行拯救,不是他自己的功劳。同时他看明神的心意,乃乐意拯救以色列人,他怎可将神所拯救的人作为泄愤的对象呢?哦!当他想到神的大爱和能力如何临到以色列人,他就忘记自己如何被轻忽了。一个充满了神的爱,而忘记了自己的人,他的度量自然就扩大。 【撒上十一14】「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 〔吕振中译〕「撒母耳对人民说:『来吧,我们往吉甲去,在那里更新君王国事。』」 〔原文字义〕「吉甲」滚动,轮子;「立」更新,修补;「国」王权,王位。 〔文意注解〕「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吉甲』位于比色的南方约60公里,基比亚的东北东方约23公里,是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攻取迦南地的收先安营地(参书四19);『立国』原文是「更新国度」,意思是重建神的国度,让扫罗代表神在地上管理祂的产业(参撒上十1)。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特地带领百姓到吉甲立国,在这个地方提醒百姓割礼的实际,好「敬畏耶和华,诚诚实实地尽心事奉他」(撒上十二24)。因为人若不肯行真割礼、对付肉体,就不可能以神为王(参出十五18),也就没有条件为神作王。 (二)我们必须知道,作王不仅是一个地位的问题,更是生命增长和属灵分量的问题。一个人生命长大成熟了,属灵分量够重了,自然就彰显君王的丰采与实际。「有可信的话说,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祂同活;我们若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后二11~12)。这给我们看见,忍耐是作王的条件。一个人若能忍耐,就说出他属灵的光景,已显出君王的生命。 (三)只有蒙召被选,再加上忠心的得胜者,才能和得胜的羔羊一同作王(参启十七14)。扫罗被立为王,是照着这一原则;在国度里和基督一同作王,更是遵循这一原则。但愿我们不只是一个蒙召的人,更是被选有忠心的人。 【撒上十一15】「众百姓就到了吉甲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 〔吕振中译〕「众民就都到吉甲去,便在吉甲那里、永恒主面前设立了扫罗为王;也在那里在永恒主面前献平安祭;在那里扫罗和以色列众人都非常欢喜。」 〔原文字义〕「大大」极度地,非常地。 〔文意注解〕「众百姓就到了吉甲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立扫罗为王』相当于加冕典礼,正式确立扫罗的王权;『献平安祭』含有感谢神施恩的意思。 〔灵意注解〕「吉甲」字义『滚去』,即指藉十字架对付肉体;「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表征在生命中称王。 〔话中之光〕(一)平安祭也可称为感恩祭(参利三1)。他们蒙恩之后,就在神面前献上这感恩的祭好了。我们常是蒙恩,却往往忘记了谢恩,所以保罗才告诉我们,要「警醒感恩」(西四2)! (二)「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本节有两次说到「在耶和华面前。」他们立王,是在耶和华面前;他们献祭,也是在耶和华面前。我们如果一直活在主耶稣面前,必定是心中喜乐,因祂是我们的喜乐。活在他祂面前,就是平安喜乐的秘诀。 (三)在人看来,扫罗的家世、身材、人品都出众(参撒上九1~5),又有神的拣选(参撒上十21)、圣灵的感动(参6节)、领导能力和战绩(参7~11节),还有领袖的度量(参13节),具备了理想的君王素质。但神很快就让我们看见,这些只是「列国」(撒上八20)的标准,却不是神国的标准;因为属肉体的人即便有再好的素质,最后都会全然败坏。 叁、灵训要义 【服事肉体,抑或在生命中作王】 一、背景: 1.亚扪人乃罗得的小女儿乱伦所生(参创十九38),预表肉体。 2.基列雅比人的历史背景(参士廿一8~12),未曾参与战事,预表软弱的人。 3.基列雅比位于约但河东,不在迦南地──象征离开教会生活,亲近世俗。 4.扫罗虽在前一章即已受膏为王,却未实际作王(参撒上十1,27)。 5.扫罗乃是在本章中击败亚扪人才正式作王(15节),预表胜过肉体始能称王。 6.扫罗后来虽然失败被神厌弃(参撒上十五23),但他在本章的光景仍值得学习。 二、服事肉体的光景: 1. 屈服于肉体,没有对抗的意愿──立约保平安,甘愿服事亚扪人(1节)。 2. 面对肉体,无能为力──剜出右眼(2节),预表失去争战的能力。 3.既无力反抗,只好求助于人──若没有人救我们,我们就出来归顺你(3节)。 4.束手无策,悲惨度日──百姓听见就都放声而哭(4节)。 5.水深火热,备受煎熬──直到太阳近午的时候(9节)。 6.待人处事,真真假假──虚与委蛇,口出谎言(10节)。 7.一旦情况好转,却又归罪别人──将他交出来,我们好杀死他(12节)。 三、在生命中作王的光景: 1.殷勤追求,关心别人──田间赶牛回来,问说,百姓为甚么哭呢(5节)。 2.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被神的灵感动,甚是发怒(6节)。 3.牺牲自己,号召众人──将一对牛切成块子…他们就都出来如同一人(7节)。 4.靠神恩典,竭力争战──在晨更的时候(11节);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13节)。 5.敬畏神,不忌恨别人──今日耶和华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13节)。 6.高举十字架,对付肉体──在吉甲被立为王(14~15节)。 7.与神和好,带来喜乐──献平安祭,众人大大欢喜(15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上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上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