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十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扫罗受膏、受感说话并中签】 一、撒母耳膏扫罗并预言三个兆头(1~8节) 二、扫罗在先见队伍中受感说话(9~13节) 三、扫罗没有将撒母耳的话告诉叔叔(14~16节) 四、撒母耳在米斯巴众人面前掣签掣出扫罗(17~25节) 五、两种人对扫罗不同的反应(26~27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上十1】「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祂产业的君吗?」 〔吕振中译〕「撒母耳拿了一瓶膏油浇在扫罗头上,和他亲嘴,说:“这不是永恒主膏立你做管理他民的人君么?你必管束永恒主的人民;必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的手。永恒主膏立了你做管理他产业〔即:子民〕的人君;这要给你做记号。」 〔原文字义〕「撒母耳」他的名是神;「倒在」浇灌,倒出;「扫罗」所想望的;「君」统治者,领袖,王子。 〔文意注解〕「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膏油』是橄榄油加上一定配方的香料,调制成的香膏(参出三十23~24);『倒在扫罗的头上』表征圣灵的浇灌;『亲嘴』表征接纳与交通。 「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祂产业的君吗?」:『祂产业』指以色列人,神拯救他们归祂自己作祂的产业(参出三十四9;申四20);『祂产业的君』即指作以色列人的王。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王即位时,不但加冕,还被膏立。加冕是政治行动,使君王统治全国;受膏则表示君王成为神的代表,属于宗教行动。君王经常由祭司或先知膏立,所用的膏油是用橄榄油、没药和其它贵重的香料特别调和而成的。这膏油浇在他的头上,预表神圣灵的大能临到他身上。膏立君王的礼仪,是叫他牢记自己责任重大,要靠神的智慧而不是靠自己的聪明来领导人民。 (二)撒母耳向扫罗说话之前,先将膏油倒在他身上,这表明撒母耳是在膏油的底下向他说话。这是神借着人说话最重要的原则。神要先知向人说话,不只他的话要对,要准确,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时候是否带着膏油。是否话语出来,膏油也随着出去。如果只有话语而没有膏油,那只不过是死的字句,充其量不过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训而已。那绝对不是神活泼的话。 (三)撒母耳向扫罗说话,不单先用膏油倒在他身上,同时又与扫罗亲嘴。亲嘴是爱里交通的表示,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向人说话,不只要在圣灵和能力里,也要在爱的交通里。因为出于爱心的话语,才是人最容易接受的话语。 (四)神的话语临到什么人身上,神的托付也就放在什么人身上;神的膏油就是圣灵,膏油在神身上,乃是叫人得着能力来执行神所托付的。我们要在神的手中成为一个有用的器皿,这两者缺一不可! 【撒上十2】「你今日与我离别之后,在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要遇见两个人。他们必对你说:‘你去找的那几头驴已经找着了。现在你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你担忧,说:我为儿子怎么才好呢?’」 〔吕振中译〕「你今天离开了我以后,在便雅悯境内、在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必遇见两个人对你说:『你去寻找的那几头母驴已经找着了;看哪,你父亲倒丢下了母驴的事,反而罣虑到你,说:『我为我儿子要怎么办呢?』”」 〔原文字义〕「泄撒」阴影;「拉结」雌羊;「挂心」言论,事件;「担忧」焦虑,担心。 〔文意注解〕「你今日与我离别之后,在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要遇见两个人」:『泄撒』确实地点不详,可能是离开拉结坟墓,就是以法他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拉结的坟墓』其确实地点具有争议性,一说以法他就是伯利恒(参创三十五19),另一说以法他是在拉玛的附近(参耶三十一15)。 「他们必对你说:你去找的那几头驴已经找着了。现在你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你担忧,说:我为儿子怎么才好呢?」:这是撒母耳所预言的三个兆头之一:有两个人证实已找到那几头驴。 〔话中之光〕(一)在「拉结的坟墓」附近,将遇见两个人,听到驴已寻回的消息。这预言表明人的忧虑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益处,只有神才是所有事情的解决者(参太六25~34)。 【撒上十3】「你从那里往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必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拜神的人:一个带着三只山羊羔,一个带着三个饼,一个带着一皮袋酒。」 〔吕振中译〕「你从那里往前行,到了他泊的圣笃耨香树那里;必遇见三个人要上伯特利去拜神,一个带着三只山羊羔,一个带着三个饼,一个带着一皮袋酒。」 〔原文字义〕「他泊」石墩;「伯特利」神的家。 〔文意注解〕「你从那里往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必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拜神的人」:『他泊的橡树』确实地点不详,应当是在伯特利附近;『伯特利』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16公里,示罗的西南方约15公里;『拜神的人』指预备向神献祭的人。 「一个带着三只山羊羔,一个带着三个饼,一个带着一皮袋酒」:『山羊羔…饼…酒』指平安祭的祭物;『三个饼』或作「三个篮子的饼」(七十士译本)。 〔话中之光〕(一)在「他泊橡树那里」遇见三个人,从其中一人那里得到两个饼(3~4节)。这表明人的最重大而首要的问题是借着敬拜,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 【撒上十4】「他们必问你安,给你两个饼,你就从他们手中接过来。」 〔吕振中译〕「他们必向你问安,给你两个饼,你要从他们手中接过来。」 〔原文字义〕「问…安」完全,健全,平安。 〔文意注解〕「他们必问你安,给你两个饼,你就从他们手中接过来」:撒母耳所预言的三个兆头之二:被献祭的人问安并送饼。 【撒上十5】「此后你到神的山,在那里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了城的时候,必遇见一班先知从邱坛下来,前面有鼓瑟的、击鼓的、吹笛的、弹琴的,他们都受感说话。」 〔吕振中译〕「然后你要到基比亚以罗欣〔即:神的山冈〕,在那里有非利士人的驻防兵;你到了那城的时候,在那里必突然遇见一班神言人从邱坛下来,他们前头有琵琶、手鼓、笛、琴;这些人都受感动而发神言狂。」 〔原文字义〕「非利士人」移居者;「防兵」要塞;「先知」先知,发言人;「邱坛」高地,高处;「受感说话」说预言。 〔文意注解〕「此后你到神的山,在那里有非利士人的防兵」:『神的山』或译「神的基比亚」,基比亚的字义是「山谷」(参阅26节原文字义);『非利士人的防兵』指非利士人在邻近基比亚的迦巴设有防营(参撒上十三3)。 「你到了城的时候,必遇见一班先知从邱坛下来,前面有鼓瑟的、击鼓的、吹笛的、弹琴的,他们都受感说话」:『一班先知』指有一批先知的门徒。根据文献,撒母耳创办了「先知学校」,训练年轻人吹奏圣乐、受感说话。及至后来在王国时代,就有所谓「伯特利的先知门徒」、「耶利哥的先知门徒」(参王下二3,5)出现在圣经中。『受感说话』指在圣灵的感动下,不由自主地说出话来(参6,10节)。 【撒上十6】「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和他们一同受感动而发神言狂;你就要变为另一个人。」 〔原文字义〕「大大感动」奔腾,昌盛,使兴旺;「变为」转动,改变;「新人(原文双字)」其他的,接下来的(首字);人,人类(次字)。 〔文意注解〕「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灵必大大感动』意指在圣灵的驾驭、推动之下;『变为新人』不是指有如新约信徒被圣灵更新变化(参多三5),而是指暂时且局部的,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撒母耳所预言的三个兆头之三:被圣灵感动,与一班先知一同受感说话。 〔话中之光〕(一)在「神的山」遇见一班先知(参5节),被神的灵感动而发预言。这表明若有人为神作工,就须得到圣灵的帮助。 【撒上十7】「这兆头临到你,你就可以趁时而作,因为神与你同在。」 〔吕振中译〕「这些兆头一临到你,你手遇见甚么,就可以作甚么,因为神与你同在。」 〔原文字义〕「兆头」记号;「临到」进入,进来;「趁时(原文双字)」找到,寻建(首字);手(次字)。 〔文意注解〕「这兆头临到你」:『这兆头』原文复数词,指前面的三个兆头:(1)有两个人证实已找到那几头驴(参2节);(2)被献祭的人问安并送饼(参4节);(3)被圣灵感动,与一班先知一同受感说话(参6节)。 「你就可以趁时而作,因为神与你同在」:『趁时而作』原文是「作你手所找到的」。撒母耳鼓励扫罗,既然亲身验证了前述三个兆头,当事情临到之时,就不要退缩。然而扫罗届时却把自己藏起来了(参22节)。 〔话中之光〕(一)「你就可以趁时而作,」神赐给我们判断力,要我们从境遇方面来审断何去何从,最后决定我们的定向。对有些人来说,他们不大会运用,结果盼望有特别的预兆或异象。这当然并不理想。神只在人判断错误或情形复杂之下才给予异象的,如果环境的启示与判断力充分的时候,祂不轻易用奇事。如果没有奇事,小心不要照着自私的意图。总要凭着信心分析,然后果敢地去行,决不后顾,也不怀疑。 【撒上十8】「你当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当行的事。”」 〔吕振中译〕「你要在我以先下到吉甲,看吧,我也要下到你那里去献上燔祭,并献平安祭;你要等候七天,等我到了你那里,给你知道你所当行的事。』」 〔原文字义〕「吉甲」滚动,轮子;「指示」认识。 〔文意注解〕「你当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吉甲』后来撒母耳在吉甲成立王国(参撒上十一14),众百姓也正式在吉甲立扫罗为王(参撒上十一15)。然而,撒母耳在这里的嘱咐,并不是指十一章立王的事,乃是指立王两年后十三章与非利士人争战的事(参撒上十三1,5)。 「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当行的事」:『等候七日』撒母耳与扫罗约定,要他在那里等候七日(参撒上十三8);『指示你当行的事』可能指面授打仗机宜。 〔话中之光〕(一)神借着撒母耳给扫罗先有一段话的带领,但还有许多的话没有说,等着以后再带领他。照样,在新约的时候,主耶稣也对门徒曾这样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2~13)。所以我们每一次得到神的话之后,仍要战战兢兢的等候,因为前面还有更多更重要的话要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一步一步接受主的带领,所蒙的恩典定规是无限量的,这是何等有福呢! (二)扫罗必须履行撒母耳要在吉甲「等候七日」的吩咐。正如撒上十三8所示,扫罗没能遵守这吩咐,而显露了他并不是真正相信和顺服神(参撒上十五22)。他具有很多优点(参撒上九2~4),又被膏立,且得到了圣灵的恩赐,却因没有信心而失败。这使我们切实地感到,信心是神多么宝贵的礼物(参弗二8),并且是成功不可或缺钥匙(参约壹二13~17)。 (三)扫罗在两件事上被试验,就是信心和顺服。在撒上十三章那危急的情况里,扫罗所面对的问题是:他的信心是否足够使他能以等候神?当你受窘于绝境,各方面都在催促你要采取一些行动时,试验就会临到你,要证明你是属肉体的或是属灵的。「等我到了那里」,神能否信任我们等候祂的时间,并会谨慎行事呢? (四)另一次,在撒上十五章,扫罗奉命将亚玛力人完全消灭。可是,那羊叫牛鸣的声音,将他的悖逆显露了。我们常是在小事上跌倒的。扫罗企图去判别好肉体与坏肉体,借此将人肉体的「好」献给神。但这种「好」不能代替顺服。然而,他仍在抗议:「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是的,人心是诡诈的。扫罗的作风已无法可治。神必须得着一个全新和截然不同的器皿。神在寻找一个肯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放下,并全然接受属天管理的人。「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祂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 【撒上十9】「扫罗转身离别撒母耳,神就赐他一个新心。当日这一切兆头都应验了。」 〔吕振中译〕「扫罗一转背、离开撒母耳,神就改变了他,使他有力一个心;那一天、这一切兆头都应验。」 〔原文字义〕「转身(原文双字)」转向(首字);肩,背(次字);「离别」离开,去;「新」其他的,接下来的;「应验」进入,进来。 〔文意注解〕「扫罗转身离别撒母耳,神就赐他一个新心。当日这一切兆头都应验了」:『新心』原文是「转变他,给他另一颗心」,使他对事物的想法有所改变;从前所想的是个人农耕的事,如今所想的是以色列人的处境和前途。 〔话中之光〕(一)扫罗一离开撒母耳,或者说撒母耳一向扫罗说完了话,「神就改变了他。」神向谁说话,就在谁身上动了工,谁就有了改变,这是真实属天的经历。不过我们必须有信心,用信心接受神的话语。许多人因为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结果神的话在他身上就不能发生作用。因此,他们就不能在经历上证实神话语的真实。 (二)「神就改变了他。」这话何等宝贵和甜美!人不能改变自己,我们一再的犯罪,一再的跌倒,就证明我们毫无能力,毫无办法来改变自己。但是感谢神「神就改变了他。」历代以来,神改变了千千万万的人,神能改变人的心,神能改变人的行为,神能改变人的生活,这是何等奇妙的一件事,愿荣耀归给祂! (三)神改变了扫罗,就「使他有另一个心」(吕译)。这里的意思乃是:扫罗从此就有了另一个心志,心思并心情,他整个人的倾向和从前不一样了。并且他外面也有了大的改变,因为他里面有了另一个心,外面自然就有了另一种的生活。我们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参箴四23)。 【撒上十10】「扫罗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见他,神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 〔吕振中译〕「扫罗从那里到了基比亚〔即:那山冈〕,看哪,有一班神言人迎见着他,神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他们中间受感动而发神言狂。」 〔原文字义〕「遇见」遭遇,降临;「大大感动」奔腾,昌盛,使兴旺;「受感说话」说预言。 〔文意注解〕「扫罗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见他,神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那山』就是神的山基比亚(参阅5节注解);『在先知中受感说话』意指「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参阅6节注解)。 【撒上十11】「素来认识扫罗的,看见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说话,就彼此说:“基士的儿子遇见什么了?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 〔吕振中译〕「凡素来认识扫罗的人看见他和神言人们一同传神言,都彼此对说:『基士的儿子遇见甚么啦?扫罗也在神言人中间么?』」 〔原文字义〕「素来(原文双字)」昨天,近来(首字);前天,三天前(次字);「基士」弯曲的。 〔文意注解〕「素来认识扫罗的,看见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说话,就彼此说:基士的儿子遇见什么了?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素来认识扫罗的人,看见他突然由一个粗鲁无见识的农家子弟,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先知才能的战士和政治家,这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难以置信的。 【撒上十12】「那地方有一个人说:“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此后有句俗语说:“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 〔吕振中译〕「那里有一个人回答说:『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因此有一句俗语说:『扫罗也在神言人中间么?』」 〔原文字义〕「俗语」箴言,比喻。 〔文意注解〕「那地方有一个人说: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此后有句俗语说: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这些人的父亲』意指教导他们的老师,先知的门徒又称先知的儿子;『是谁呢?』轻蔑的问语,表示扫罗竟然身列其中,可见都是来历不明的冒牌货。 【撒上十13】「扫罗受感说话已毕,就上邱坛去了。」 〔吕振中译〕「扫罗受感动而发神言狂发完了,就往家里〔传统:邱坛〕去。」 〔原文字义〕「已毕」结束,完成;「邱坛」高地,高处。 〔文意注解〕「扫罗受感说话已毕,就上邱坛去了」:『邱坛』原文是定冠词,指那班先知原先下来的邱坛(参5节);扫罗与他们一同行动,回到出发地点。 【撒上十14】「扫罗的叔叔问扫罗和他仆人说:“你们往哪里去了?”回答说:“找驴去了。我们见没有驴,就到了撒母耳那里。”」 〔吕振中译〕「扫罗的叔叔问扫罗和他的僮仆说:『你们往哪里去了?』他回答说:『寻找母驴去阿;但是我们见没有驴,就到了撒母耳那里。』」 〔原文字义〕「找」寻求,寻找。 〔文意注解〕「扫罗的叔叔问扫罗和他仆人说:你们往哪里去了?」:『扫罗的叔叔』极可能就是那些「素来认识扫罗的」人中之一(参11节),对扫罗受感说话极为讶异,故有此问。 「回答说:找驴去了。我们见没有驴,就到了撒母耳那里」:按照实情回话(参撒上九10)。 【撒上十15】「扫罗的叔叔说:“请将撒母耳向你们所说的话告诉我。”」 〔吕振中译〕「扫罗的叔叔说:『请将撒母耳向你们所说的话告诉我。』」 〔原文字义〕「告诉」显明,通知。 〔文意注解〕「扫罗的叔叔说:请将撒母耳向你们所说的话告诉我」:追根究底,想要知道扫罗改变的原因。 【撒上十16】「扫罗对他叔叔说:“他明明地告诉我们驴已经找着了。”至于撒母耳所说的国事,扫罗却没有告诉叔叔。」 〔吕振中译〕「扫罗对他叔叔说:『他明明告诉我们母驴已经找着了。』至于撒母耳所说的君王国事、扫罗却没有告诉叔叔。」 〔原文字义〕「明明地」显明,通知;「国事(原文双字)」王权,王位(首字);言论,言语(次字)。 〔文意注解〕「扫罗对他叔叔说:他明明地告诉我们驴已经找着了」:这也是实话(参撒上九20)。 「至于撒母耳所说的国事,扫罗却没有告诉叔叔」:『国事』即指撒母耳膏立他为王的事(参1节);『却没有告诉』表示神对他个人所说的旨意,没有必要讲给第三者听,为此撒母耳特地叫扫罗先将仆人送走(参撒上九27)。 【撒上十17】「撒母耳将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 〔吕振中译〕「撒母耳将人民招集到米斯巴永恒主那里;」 〔原文字义〕「招聚」呼叫,召及;「米斯巴」暸望台。 〔文意注解〕「撒母耳将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米斯巴耶和华那里』米斯巴是撒母耳作士师审判全以色列人的地方(参撒上七6)。 【撒上十18】「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领你们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又救你们脱离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的手。’」 〔吕振中译〕「对以色列人说:『永恒主以色列的神这么说:“是我把你们以色列人从埃及领上来,我援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又脱离一切压迫你们、的列国人的手。”」 〔原文字义〕「领」领出,带出;「欺压」压迫,挤压。 〔文意注解〕「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领你们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又救你们脱离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的手」:『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特指《士师记》中所记的外族人。 【撒上十19】「你们今日却厌弃了救你们脱离一切灾难的神,说:‘求你立一个王治理我们。’现在你们应当按着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华面前。”」 〔吕振中译〕「你们今日却弃绝了你们的神、就是那曾拯救你们脱离一切灾祸、跟患难的,而你们却对他说:“求你立一个王来管理我们。”现在你们要按族派族系都站立在永恒主面前。』」 〔原文字义〕「厌弃」鄙视,弃绝;「一切灾难(原文双字)」坏的,恶的(首字);困境,危难(次字);「治理」(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你们今日却厌弃了救你们脱离一切灾难的神,说:求你立一个王治理我们」:『救你们脱离一切灾难』指神屡次兴吉士师们拯救以色列人,使他们脱离外族人的欺压;『厌弃了…神』意指厌弃士师,就是厌弃神。 「现在你们应当按着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华面前」:准备拈阄掣签,选出谁是神中意的君王人选。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人真正的王是神,但是他们竟要求另立一个王,想要人而不要神作自己的领袖。在以往的历史中,人类厌弃了神,现在也依然远离祂。你是否将神放在另外一边,以某人或某事物作你的「王」弃绝神呢?你要以扫罗王作借鉴,不要对神置之不理。 【撒上十20】「于是撒母耳使以色列众支派近前来掣签,就掣出便雅悯支派来;」 〔吕振中译〕「于是撒母耳叫以色列众族派都走近前来,就拈着了便雅悯族派。」 〔原文字义〕「掣签」(原文无此字);「掣出」捕捉,取得,抓住。 〔文意注解〕「于是撒母耳使以色列众支派近前来掣签,就掣出便雅悯支派来」:先从十二支派中掣出便雅悯支派。 【撒上十21】「又使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近前来,就掣出玛特利族;从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众人寻找他却寻不着。」 〔吕振中译〕「又叫便雅悯族派按家族走近前来,就拈着了玛特利家族;又叫玛特利家族一个人一个人走近前来,就拈着了基士的儿子扫罗;众人直寻找他,却找不着。」 〔原文字义〕「玛特利」耶和华之雨。 〔文意注解〕「又使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近前来,就掣出玛特利族;从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众人寻找他却寻不着」:再按宗族、个人的次序掣出扫罗。 〔话中之光〕(一)神既然拣选了扫罗,又用膏油膏了他,为什么还要在众人面前掣签呢?这乃是要以色列人无话可说,叫他们对神的拣选没有怀疑。撒母耳作士师治理以色列人。一面是在神面前寻求神的心意,按着神的引导而选立扫罗,另外一方面,他也在人面前谨慎行事,叫人无法挑他不是。但愿我们的生活在神面前能蒙神喜悦,在人面前也是无可指摘。 【撒上十22】「就问耶和华说:“那人到这里来了没有?”耶和华说:“他藏在器具中了。”」 〔吕振中译〕「就问永恒主说:『那人到这里来了没有?』永恒主说:『看哪,他藏在行李中呢。』」 〔原文字义〕「器具」器皿,用具。 〔文意注解〕「就问耶和华说:那人到这里来了没有?耶和华说:他藏在器具中了」:扫罗却未照撒母耳吩咐他可以「趁时而作」(参7节)的话,反而躲起来了。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人聚集要立王,扫罗已经知道自己是被拣选之人(参撒上十1),但是他并不露面,反而藏在器具之中。我们也常常躲藏起来,不敢负起重要的责任,因为害怕失败,怕别人的议论,或者根本弄不清楚应当怎样行。你现在就要准备自己,好负起未来的责任。你要倚赖神的供应,不要倚靠自己的聪明。 (二)另一方面,扫罗把自己藏在器具中,代表着一种隐藏的生活,乃是每一个被神所大用的人必须有的经历。摩西在米甸的野地隐藏了四十年,大卫隐藏在旷野中牧羊,以利亚隐藏在基立溪旁,过孤单的生活;保罗也在亚拉伯的旷野,有三年隐藏的经历。这些人都在蒙神使用之前,经历过隐藏之生活。许多人出来事奉神,就喜欢在人面前大露锋芒,而不愿意过卑微隐藏的生活,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三)「藏在器具中,」不只是隐藏了自己,并且受约束过不自由的生活。你像扫罗是那么高大的一个人,他藏在器具中,也许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了,他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正如我们诗歌上所说:「求主把我捆绑,我才得着释放...当主膀臂将我监禁,我手就更奋兴」的经历。 【撒上十23】「众人就跑去从那里领出他来。他站在百姓中间,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 〔吕振中译〕「有人跑去从那里给领出来;他站在人民中间,从肩膀以上、都高过众民。」 〔原文字义〕「百姓」人民,国;「众民」(原文与「百姓」同字)。 〔文意注解〕「众人就跑去从那里领出他来。他站在百姓中间,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显示扫罗拥有作王的外在形象。 【撒上十24】「撒母耳对众民说:“你们看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众民中有可比他的吗?”众民就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 〔吕振中译〕「撒母耳对众民说:『你们看见永恒主所拣选的人没有?在众民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的。』众民就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 〔原文字义〕「拣选」选择,挑选;「万岁」活着,活下去。 〔文意注解〕「撒母耳对众民说:你们看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众民中有可比他的吗?众民就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从撒母耳的话可以看出,他自己非常潇洒,绝对不是一个『握权不放』的人。 〔话中之光〕(一)「你们看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众民中有可比他的吗?」撒母耳忠心为神为国,寻得了扫罗,深庆得人;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明天的前任士师,就要作平民了;他全然不嫉妒,却欢喜庆幸。这是神忠心的仆人。 (二)当撒母耳将扫罗介绍给众人认识的时候,众民就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唉!人所喜欢的,都是外表的情形(23节),有几人能看透扫罗里面的虚空呢?今天人所注意的,岂不是外面的工作场面,或恩赐和口才吗?岂不是谁的工作广大,谁的干才更强,谁就大受欢迎吗?但那些甘心卑微,乐意为主舍一切,常过孤单隐藏生活的人,岂不是到处被人藐视或弃绝吗? 【撒上十25】「撒母耳将国法对百姓说明,又记在书上,放在耶和华面前,然后遣散众民,各回各家去了。」 〔吕振中译〕「撒母耳将君王国事向人民说明,又写在卷册上,安放在永恒主面前;然后打发众民各回各家而去。」 〔原文字义〕「国」王权,王位;「法」律例,审判;「说明」讲论;「遣散」打发,送走。 〔文意注解〕「撒母耳将国法对百姓说明,又记在书上,放在耶和华面前,然后遣散众民,各回各家去了」:『国法』原文是「王室的律例」,明订君王的权利与职责。 〔话中之光〕(一)要正式立国必须先颁布国法,说明王要如何治理这国。因此他先将国法向百姓说明,叫众人知道遵守。并且记在书上,以免忘记。将国法放在耶和华面前,这是表明这一个国法是耶和华所指示的。然后他将百姓遣散回家,好叫他们去思想并遵守。这是立国最基本的工作。 【撒上十26】「扫罗往基比亚回家去,有神感动的一群人跟随他。」 〔吕振中译〕「扫罗也往基比亚家里去;跟从他去的人有一些有才德的人、心被神触动着的。」 〔原文字义〕「基比亚」山谷;「感动」碰触,涂抹。 〔文意注解〕「扫罗往基比亚回家去,有神感动的一群人跟随他」:『基比亚』是扫罗的家乡,现在成了以色列国的第一个都邑,扫罗在此治理国事(参撒上十一4;撒下二十一6);『神感动的一群人跟随他』指有一批勇士,被神感动,愿意为扫罗效劳。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不只叫众人回家去,他也让扫罗回家去。他要扫罗再过一段安静的生活,学习等候忍耐的功课。另一面,神的灵也感动了一群人来跟随他,叫他先在少数人中间学习作属灵的首领。这是何等美丽!他不用登广告来招募跟随者,他也不用手段来拉拢群众,更不用任何方法来组成核心分子,乃是神感动人来与他同心同行。 【撒上十27】「但有些匪徒说:“这人怎能救我们呢?”就藐视他,没有送他礼物,扫罗却不理会。」 〔吕振中译〕「但是有些无赖子说:『这家伙怎能拯救我们呢?』就藐视他,没有给他送礼物。〔传统:加「他却默不作声」〕」 〔原文字义〕「匪徒(原文双字)」无足轻重(首字);儿子,成员(次字);「藐视」轻看,鄙视;「理会」沉默,安静。 〔文意注解〕「但有些匪徒说:这人怎能救我们呢?就藐视他,没有送他礼物,扫罗却不理会」:『匪徒』指不守规矩的人;『不理会』指沉默以待,并不兴师问罪。 〔话中之光〕(一)受人藐视,这又是神叫扫罗在登基以前,必须学习的一个更深的功课。就是他尚未得到真正荣耀之先,必须先受人的羞辱。扫罗此时能安静忍受,不为自己有任何申辩,或者作其他反应,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二「扫罗却不理会。」这是说出他的度量已经被主扩充,能忍受人的误会,批评,毁谤,藐视和攻击,并且处之泰然;这是君王所不可缺少的品德。保罗说:「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林前四2)。这是何等宽大的一个人!属天的君王就该如此。 (三)扫罗还没有开始作王,就暴露了以人为王的欠缺。因为属肉体的人既然不肯以神为王(参出十五18),必然是以自己的利益作为立王的标准。各人的利益不同,君王就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立王的方式无论是世袭、内定、还是民主选举,只要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得不着满足,百姓都会怨声载道。因此,百姓对扫罗作王反应不一,有人「欢呼」(24节),有人连神的拣选也敢「藐视」(27节)。 (四)有人成了扫罗的终生的同伴(26节),也有人藐视他。作领袖的常常会被人挑剔,因为常在大庭广众之下露面。扫罗此时没有理会反对他的人,不过以后则妒火中烧,无法抑止(参撒上十九1~-3;二十六17~21)。作领袖的要虚心听取有益的批评,不要把宝贵的光阴和活力放在反对自己的人身上,而要专注随时甘愿帮助自己的人。 叁、灵训要义 【扫罗被膏立之后,登基之前】 一、撒母耳膏立扫罗并预言三个兆头(1~8节): 1.「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祂产业的君吗?」(1节):三件事: (1)「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表征圣灵的浇灌。 (2)「与他亲嘴」:表征爱的交通与接纳。 (3)「耶和华膏你作祂产业的君」:宣告君王的身分。 2.预言三个兆头(2~6节): (1)「在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要遇见两个人。他们必对你说:你去找的那几头驴已经找着了」(2节):兆头之一:有两个人证实已找到那几头驴。 (2)「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必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拜神的人:…他们必问你安,给你两个饼」(3~4节):兆头之二:被献祭的人问安并送饼。 (3)「到神的山,…必遇见一班先知从邱坛下来,…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5~6节):兆头之三:被圣灵感动,与一班先知一同受感说话。 3.「这兆头临到你,你就可以趁时而作,因为神与你同在」(7节):届时当趁时而作。 二、扫罗受膏之后(9~16节): 1.「扫罗转身离别撒母耳,神就赐他一个新心。当日这一切兆头都应验了」(9节):三个兆头都一一应验。 2.「扫罗的叔叔说:请将撒母耳向你们所说的话告诉我。扫罗对他叔叔说:他明明地告诉我们驴已经找着了。至于撒母耳所说的国事,扫罗却没有告诉叔叔」(15~16节):没有告诉他叔叔被膏立为王的事。 三、撒母耳在米斯巴众人面前掣签掣出扫罗(17~27节): 1.「撒母耳将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于是撒母耳使以色列众支派近前来掣签,就掣出便雅悯支派来;…掣出玛特利族;从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17~21节):掣签掣出扫罗。 2.「众人寻找他却寻不着。…藏在器具中」(21~22节):他藏在器具中。 3.「撒母耳对众民说:你们看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众民中有可比他的吗?众民就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24节):众民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 4.「撒母耳将国法对百姓说明,又记在书上,放在耶和华面前,然后遣散众民」(25节):撒母耳对百姓说明国法,又记在书上。 5.「扫罗往基比亚回家去,有神感动的一群人跟随他。但有些匪徒…藐视他。…扫罗却不理会」(26~27节):有一群人跟随他,但有些匪徒藐视他。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上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上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