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八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百姓要求立王】 一、撒母耳的儿子们任士师屈枉正直(1~3节) 二、百姓要求立王代替士师(4~6节) 三、神命撒母耳依从百姓的要求(7~9节) 四、撒母耳警告立王的坏处(10~16节) 五、百姓仍坚持立王的要求(17~22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上八1】「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 〔吕振中译〕「撒母耳年纪老了,就立他的儿子做以色列的士师。」 〔原文字义〕「老迈」老,变老;「立」放置,设立;「士师」判断,治理。 〔文意注解〕「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年纪老迈』以色列人习惯称年逾六十岁为老人,七十岁则称白发老人,撒母耳此时可能在七十岁前后;『立他儿子作…士师』士师并非世袭,故一般解经家同意,撒母耳因为年事已高,不方便到远处巡行问事,乃任命他的两个儿子担任士师的助手,代表他到边远地区处里审判的工作。 〔话中之光〕(一)多少人年纪老迈,心思就不够清明,多少神的仆人到老年的时候,属灵的情形就显出暮气沉沉的光景。从圣经我们可以看见,以撒就是明显的一个例证。然而也有不少神的仆人,年纪虽老,却是非常明亮,像雅各、摩西、大卫,以及历代属灵的先锋,他们身体虽老,属灵情形却一点不衰老,反而越过越新鲜,越过越老练。但愿我们都能像保罗一样的说:「所以我们不丧胆,外面的人虽然毁坏,里面的人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四16)。 【撒上八2】「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作士师。」 〔吕振中译〕「他的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都是在别是巴作了士师。」 〔原文字义〕「约珥」耶和华是神;「亚比亚」耶和华是父亲;「别是巴」七倍誓约的井。 〔文意注解〕「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作士师」:『别是巴』位于耶路撒冷以南约77公里,加萨东南东方约45公里,是以色列最南端的城邑。 〔话中之光〕(一)「约珥」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神」,「亚比亚」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父亲」,这两个名字代表了撒母耳对他们的属灵寄望。撒母耳能让他们当助手,表明他们的能力和表现应该不错。但是,问题乃在于他们的存心不正,结果辜负了老父亲的期望。 (二)「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 【撒上八3】「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 〔吕振中译〕「他的儿子没行他的道路,却偏图不义之财,收受贿赂,屈枉正直。」 〔原文字义〕「行」走;「道」道路,路程;「贪图(原文双字)」倾斜,折弯(首字);在…之后(次字);「财利」利益;「屈枉正直(原文双字)」倾斜,折弯(首字);公平,公义(次字)。 〔文意注解〕「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不行他的道』意指不像撒母耳那样敬畏神,审判公正;『贪图财利』原文意思是「因贪婪而偏向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意指判案不是根据是非曲直,而是根据谁愿出钱贿赂,就叫正直的一方受到冤屈。 〔话中之光〕(一)我们不知道撒母耳是否教子无方,无论如何,他的儿子已大,可以自行其事了。我们不必为成年儿女的罪自责;但另一方面,作父母的也有独特的责任──在儿女未成年时塑造他们的品格,这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你的儿女长大成人后不信从神的话,你要知道,你已不再能约束他们了,别因为发生了一些由不得你的事而自怨自艾。不过如果你的儿女仍然年幼,你的言行教导必会深深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属圣灵的人也会生出属肉体的儿子,人若没有建立起自己与神的关系,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必然会显出败坏的肉体本相。所以这两位父亲面前的好儿子,一旦独立工作,就「不行他的道」,「收受贿赂」,违反律法(参出二十三8;申十六19)。这里给了我们一个警惕。好的环境,不一定能培养出好的人。好的环境只能遮盖人的本相,但不能除掉人的本相。这两位儿子在撒母耳面前活得很好,但是他们不在撒母耳面前就发生问题。 (三)人若存心不正,就会在信仰上发生「质变」,「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基督徒信仰的堕落轨迹:先是在道德观念上败坏了,接着就舍弃了所认识的真理,最后就以信仰当作幌子,实则以谋利为主旨,将商业行为带进了教会中。 (四)世界上没有第二种事情被神定罪,更过于「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这一种的赚钱,乃是最卑鄙的事,没有第二种事比这一个更卑鄙。作主工的人对于利,都必须洗得干干净净,才能作工。 (五)你要作主工,就要在钱财上非常独立,宁可饿死,不能盼望得利。我们的衣服可以出卖,我们的东西可以出卖,但是我们的道理和敬虔决不可以出卖。 (六)传道人若不小心,也会不知不觉坠入陷阱:起初是「主使用我」,后来变成「我利用主」;起初是「我完全奉献」,后来变成「我完全获得」。 (七)「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钱财」本身并不是万恶之源,「贪心」才是;钱财若能善于运用,甚至对我们的将来有很大的影响。灵程走不好的基督徒,往往是由贪心所致;人无贪心就可少犯罪。 【撒上八4】「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来到拉玛见撒母耳,」 〔吕振中译〕「于是以色列的众长老都集合到拉玛,来见撒母耳,」 〔原文字义〕「拉玛」小山丘。 〔文意注解〕「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来到拉玛见撒母耳」:『以色列的长老』他们是治理各支派政务的首领;『都聚集』表示他们的看法一致;『拉玛』是撒母耳的家所在地,大多数时间在那里施行审判(参撒上七17)。 【撒上八5】「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 〔吕振中译〕「对他说:『看哪,你年纪老了,你的儿子不行你的道路;现在你要为我们立个王来为我们审案,像列国一样。』」 〔原文字义〕「治理」治理,判断。 〔文意注解〕「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你儿子不行你的道』意指他们不是当士师的正当人选;『立一个王治理』意指希望以君王制度代替士师;『像列国一样』意指仿效周围列国的政制。 以色列长老要求立王的原因如下:(1)撒母耳的年纪老迈(1节);(2)撒母耳的两个儿子为人不正,贪赃枉法(3节);(3)他们厌弃神作他们的王(7节);(4)他们误以为「立王」利多弊少(20节)。 〔话中之光〕(一)今天有很多传道人只知用道理教导别人,却不知生活的榜样更重要。「你儿子不行你的道,」传道人的家里一旦出了「不肖」的儿子,其破坏力相当惊人,甚至会将一生辛苦教导的果效,一笔勾销。 (二)「像列国一样。」世界上虽然有许多的事物值得基督徒学习与效法,譬如学术的传承、科学的新知等,但也有许多来自败坏的源头和潮流,所以基督徒不能毫无分辨的模仿与利用,以免不知不觉的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参约壹二15~17)。 【撒上八6】「撒母耳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就祷告耶和华。」 〔吕振中译〕「他们说:『请给我们一个王来为我们审案』:撒母耳对这事很不高兴,就祷告永恒主。」 〔原文字义〕「喜悦(原文双字)」发抖,颤抖(首字);眼睛(次字)。 〔文意注解〕「撒母耳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就祷告耶和华」:『撒母耳不喜悦』原文意思是「撒母耳的眼睛所见,不以为然」,也就是他的看法跟长老们不同;『王治理我们』原文是「王审判我们」,也就是以君王取代士师;『他就祷告』意即寻求神对这件事的旨意。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不喜悦」百姓立王,因为神在以便以谢赐下的得胜(参撒上七12)已经证明:百姓得救和蒙福的唯一途径,就是除掉外邦神,「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祂」(撒上七3),而不是建立一个更好的制度。人若弃绝神的安排,不管建立怎样一个人以为对的制度,所带来的结果都是偏离神。百姓当求的是求神把自己带回神的权柄底下,而不是去改变神的安排。 (二)撒母耳虽然心里不喜悦,却没有生气,也没有凭着自己的意思拒绝他们的要求。圣经说:「他就祷告耶和华。」信徒遇见任何不如意的事情,千万不要自己强出头,而要像撒母耳一样,退回到神面前向祂祷告。 (三)一个活在神面前的人,他无论听见什么话,遇见什么事,他头一个反应就是来到神的面前祷告。他惟一的责任就是凡事告诉神,等候神的安排和带领。 (四)撒母耳将百姓的话带到主面前。他的祷告大部分将百姓的怨言重复,使他在祷告中倾倒出来,心中就感到释然。对他来说,他可以向神倾心吐意,成为生活的习惯。事情未必如我们所希翼的,我们心中不愉快,也想到神的工作而失望。我们计划的是这一方向,而事情的发展却在另一方向。结果似乎越来越糟,我们只有一个出路,只向着神倾吐,不能让烦恼侵蚀内心。 (五)我们生活的错误,乃是祷告不足。我们自行背负重担,却不将它交托。我们只会忧虑,不会信赖。我们祷告得太少了。我们的讲坛荒废,过道满有蛛网。其实我们若肯花时间祷告,这时间花得最有价值,当撒母耳祷告的时候,神的计划就得以成就了。 【撒上八7】「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 〔吕振中译〕「永恒主对撒母耳说:『关于人民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弃绝你,乃是弃绝了我作王来管理他们。」 〔原文字义〕「依从」听到,听从;「厌弃」鄙视,拒绝。 〔文意注解〕「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只管依从』意指接纳他们的要求,照他们的话去行。 「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不是厌弃你』意指不是厌弃士师制度;『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意指乃是拒绝神的掌权。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人要求立王,背后的动机是出于对神的叛逆。今天有许多基督徒高举神的工人(牧师、传道人)过于圣经所记(参林前四6),表面原因是他们的才干高人一等,或是为教会立下汗马功劳,值得一般信徒特别尊敬;其实,背后的动机是对神的作为「无感」和「藐视」,不如神仆人的真实、伟大。这种过度高举人,相当于敬拜偶像,乃是对神的叛逆。 (二)神应允人们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君王给他们带来的迫害,以此教导他们明白惟有耶和华才是真正的王,唯一的救赎者。 (三)一个作属灵首领的人,第一,必须放下自己的看法而单听神的话。第二,不求自己的喜悦,只照神的旨意,而接受别人的提议。这是作属灵首领之人必须学的功课。 (四)「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常施恩惠给人的神,尚且遭受人的厌弃,何况我们呢?主耶稣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大于主人。」我们的主在地上的时候,既被人轻看厌弃,何况祂的仆人呢?今天我们在地上能有分于主所受的凌辱,将来在天上才能有分于祂的喜乐和荣耀。 【撒上八8】「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 〔吕振中译〕「自从我领他们从埃及上来的日子到如今,他们总是离弃了我,去服事别的神;从前他们向我行的一切事,现在也向你照样地行。」 〔原文字义〕「离弃」离去,弃绝;「别」其他的。 〔文意注解〕「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整卷士师祭的史实,载明以色列人曾七次反复「离弃神、敬拜偶像、遭受外族欺压、悔改认罪向神哭求、蒙神拯救」的循环。 「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意指以色列百姓的「求立王」之事,与「敬拜偶像」并无不同。 【撒上八9】「故此你要依从他们的话,只是当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 〔吕振中译〕「现在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只是要郑重警告他们,告诉他们那要管理他们的王、其制度是怎么样。』」 〔原文字义〕「依从」听到,听从;「警戒(原文双同字)」作证,正式的劝告;「管辖」统治。 〔文意注解〕「故此你要依从他们的话,只是当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意指神命撒母耳将君王制度的坏处告诉百姓,作为对他们的警告。 〔话中之光〕(一)神虽然吩咐撒母耳,只管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立王,但祂却叫撒母耳警戒他们,并告诉他们,将来他们所立的王要怎样瞎管他们。这是神爱人的心充分的流露。神一面尊重人自由的意志,给人有绝对的权利来拣选他们自己所要的。但另一面神也警告人,叫他们知道他们如此行,所要遇到的难处和痛苦。 【撒上八10】「撒母耳将耶和华的话都传给求他立王的百姓,说:」 〔吕振中译〕「撒母耳将永恒主的一切话都对那些向他求立个王的人民说。」 〔原文字义〕「传给」说,讲;「求」要求,询问。 〔文意注解〕「撒母耳将耶和华的话都传给求他立王的百姓,说」:于是撒母耳遵命将神的话向百姓述说。 【撒上八11】「“管辖你们的王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赶车、跟马,奔走在车前;」 〔吕振中译〕「他说:『那要管理你们、的王、其制度是这样:他必取你们的儿子,派他们为他赶车,做他的马兵,在他的车前奔走。」 〔原文字义〕「管辖」统治;「奔走」奔跑,跑步。 〔文意注解〕「管辖你们的王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赶车、跟马,奔走在车前」:君王制度的第一种坏处便是建立常备军,适龄男子须服兵役,当战车兵(赶车)、马兵(跟马)、步兵(奔走在车前)。 【撒上八12】「又派他们作千夫长、五十夫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打造军器和车上的器械;」 〔吕振中译〕「他必派他们做他的千夫长、五十夫长,犁他所当犁的田,收割他所可收割的,制造他的战器和车上的器械。」 〔原文字义〕「打造」制作;「军器(原文双字)」战争(首字);器具,用品(次字);「器械」器具,用品。 〔文意注解〕「又派他们作千夫长、五十夫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打造军器和车上的器械」:君王制度的第二种坏处便是设立文武官僚制度(千夫长、五十夫长),执行王的命令,监督民生产业(耕种田地,收割庄稼),以及军工事业(打造军器和车上的器械)。 【撒上八13】「必取你们的女儿为他制造香膏,作饭烤饼;」 〔吕振中译〕「他必取你们的女儿做豫备香物者、做厨子和烤饼的人。」 〔原文字义〕「作饭」烹煮,做厨师;「烤饼」烘培。 〔文意注解〕「必取你们的女儿为他制造香膏,作饭烤饼」:前述官僚制度又要强征妇女服劳役(制造香膏,作饭烤饼)。 【撒上八14】「也必取你们最好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赐给他的臣仆。」 〔吕振中译〕「他必取你们最好的田地、最好的葡萄园、橄榄园,赐给他的臣仆。」 〔原文字义〕「最好的」好的,令人愉悦的;「臣仆」奴隶,仆人。 〔文意注解〕「也必取你们最好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赐给他的臣仆」:君王制度的第三种坏处便是征用良田,供王维持文武官僚。 【撒上八15】「你们的粮食和葡萄园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给他的太监和臣仆;」 〔吕振中译〕「你们撒种结的籽粒、和你们的葡萄园所出的、他都要抽取十分之一、去赐给他的内侍和臣仆。」 〔原文字义〕「粮食」种子,子孙;「太监」阉割。 〔文意注解〕「你们的粮食和葡萄园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给他的太监和臣仆」:为着维持文武官僚的需要,还包括建立税制,强征每年生产所得(取十分之一)。 【撒上八16】「又必取你们的仆人婢女,健壮的少年人和你们的驴,供他的差役。」 〔吕振中译〕「他也必取你们的奴仆婢女、你们最好的牛〔传统:作「壮丁」〕和驴、去作他的工。」 〔原文字义〕「健壮的」好的,令人愉悦的;「差役」职业,工作。 〔文意注解〕「又必取你们的仆人婢女,健壮的少年人和你们的驴,供他的差役」:君王制度的第四种坏处便是选拔人才做公仆,供其使唤;强征财物作公用设施。 【撒上八17】「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们也必作他的仆人。」 〔吕振中译〕「你们的羊群、他也要抽取十分之一;你们本身呢、也必做他的奴仆。」 〔原文字义〕「仆人」奴隶,仆人。 〔文意注解〕「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们也必作他的仆人」:又征收财产税,剥削劳力。 〔话中之光〕(一)在给百姓立王之前,神先告诉百姓:以人为王,作人的「仆人」,只会叫人丧失自由、失去丰富。但若以神为王,作神的「仆人」,祂是叫人得着自由、享用丰富。神从来不勉强人,祂过去让人在伊甸园选择生命树,在西奈山选择律法,现在也让人在拉玛选择王;神每次都先清楚地把选择的结果摆在人面前,让人学习为自己「所选的」(参18节)负责。 (二)13~17节每一节都有「必取」一词,表明世上君王都是向他的百姓索「取」,为着自己的权势和享受,尽他们所能的从百姓身上剥削,因而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不顾人们的痛苦,一味的索取。但神作王却完全相反,祂不是「取」,祂乃是「给」。祂「给」到一个地步,甚至将祂独生的爱子也给了我们(参约三16)!并且祂在爱子里,将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都给了我们(参弗一3)。「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罗八32)? (三)世上代表的权柄,最好的也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属天真实的权柄,却是白白的赐给。二者之区别是何等其大!所以凡是属天权柄的代表者,必须从主有所领受,对人才能有所施给;给的越多,属天的权柄的表现就越大! 【撒上八18】「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 〔吕振中译〕「到那日子你们就会因所选的王而哀叫,到那日子永恒主却不应允你们。』」 〔原文字义〕「所选的」选择,挑选;「哀求」哭号,呼求;「应允」回应,回答。 〔文意注解〕「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因所选的王哀求』指施行君王制度之后,发现人治不如神治,想要恢复从前在神治下的自由与安定,却为时已晚,被神弃绝。 备注:若欲恢复神治,只有信靠基督,活在教会里面,跟随圣灵行事为人了。因为,无论是古时的君主政制,或是现代的民主政制,基本上都是「人治」,都因人性的堕落败坏,属于「换汤不换药」,君主政制是少数暴力,民主政制是多数暴力(盲目票选的人居多),结果仍然是执掌政权的人(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任意妄为,基本上都是分赃制度,一般百姓无能为力,只能任凭宰割,偶而遇到有良心的掌权者,真可算是万幸! 〔话中之光〕(一)神通过撒母耳警告百姓,以人为王,结果将是兵役、劳役、纳税、剥夺财产、丧失自由(11~17节)。「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因为「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百姓必须自食其果,才能学到教训。 【撒上八19】「百姓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 〔吕振中译〕「人民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他们说:『不,我们要有一个王来管理我们,」 〔原文字义〕「竟不肯」拒绝;「治理」(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百姓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意指不把警告的话放在心上,执迷不悟。 〔话中之光〕(一)虽然撒母耳给予最后的警告,百姓却坚持要求立王,虽然百姓的要求是不正当的,神却允许他们立王(参21,22节);人具有堕落倾向,而神却全备,甚至使用人的性情成就自己的旨意,人与神之间有绝对的区别。 (二)神允许他们的要求等于是审判他们(参罗一20)。因此,若有人违背神的旨意而固执已见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当惧怕将要临到他的审判。圣徒在努力追求之前,当首先省察自己所追求的是否符合神的旨意(参雅四2~3;约壹五14)。 【撒上八20】「使我们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 〔吕振中译〕「使我们也像列国一样、有王来为我们审案,来领我们出去,打我们的仗。』」 〔原文字义〕「治理」治理,判断;「统领(原文双字)」前往,出来(首字);面,脸(次字);「争战(原文双字)」战斗,作战(首字);战争,战役(次字)。 〔文意注解〕「使我们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像列国一样』神的儿女竟然仿效世俗,倒行逆施,可悲亦复可怜!『治理我们』指平时;『统领我们』指战时;『为我们争战』当时他们正面临亚扪人的入侵威胁(参撒上十一1)。 〔话中之光〕(一)百姓坚持要立王,以为有了新政体,就会使国家完善。但是由于基本问题乃是人不顺服神,所以其他的问题在这新政府之下仍会照样发生。他们所需要的乃是同心信靠神,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体。 (二)假使以色列人顺服神领导的话,他们的国势必会非常兴旺,超过所求所想的(参申二十八1)。如果我们求神引领我们的家庭或个人的生活,却继续按照世人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行,顺服神就变得有名无实。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在生活中的各方面信靠祂。 (三)「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这本是神的工作(参申二十1~4),现在百姓却希望由王来执行。此时以色列人可能正面临亚扪人的威胁(参撒上十二12),又不肯信靠神的保护,所以明知后果,也情愿饮鸩止渴,坚持「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参19节),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必每次都回转呼求神的拯救。 【撒上八21】「撒母耳听见百姓这一切话,就将这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 〔吕振中译〕「撒母耳听了人民的一切话,就说给永恒主听。」 〔原文字义〕「一切话」言论,言语;「陈明」说话,述说。 〔文意注解〕「撒母耳听见百姓这一切话,就将这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这一切话』指19~20节的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原文是「复述到神的耳朵里」。 【撒上八22】「耶和华对撒母耳说:“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立王。”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各归各城去吧!”」 〔吕振中译〕「永恒主对撒母耳说:『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设立一个王。』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各往各城去吧。』」 〔原文字义〕「依从」听到,听从;「归」来,去,行走。 〔文意注解〕「耶和华对撒母耳说: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立王”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各归各城去吧!」:其实神早已预见以色列人有一天会要求立王(参申十七14),并提出立王三条件:(1)不可立外邦人为王;(2)君王的存心不可自私;(3)君王要敬畏神,遵行神的律法(参申十七15~20)。 〔话中之光〕(一)既然百姓一意孤行,神就任凭他们,「只管依从他们的话」,这实际上是对百姓的管教(参罗一24)。但神的目标不只是为了管教,更是为了成就祂荣耀的计划,照着祂的时间,将祂的国度和祂所拣选的王显出来(参创四十九10;民二十四17)。所以神先让百姓「像列国一样」(参20节)经历「合人心意」的扫罗王,也「像列国一样」体验君王压迫的痛苦;当百姓彻底失败以后(参撒上三十一7),百姓才能认清自己的错误,转而跟从神所造就的「合神心意」的大卫王,进而仰望那位完美的弥赛亚君王和祂的国度。 (二)今天,我们也常常对许多地上的事物存着幻想,而神也会像对待当年的以色列人一样,任凭我们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然后又允许这些梦想逐一幻灭。到那时候,我们才能深刻体会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 叁、灵训要义 【百姓要求立王】 一、要求立王代替士师的背景(1~8节): 1.「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1节):撒母耳年纪老迈,不能照常视事。 2.「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3节):撒母耳设立他的儿子做帮手,但他们不行他的道。 3.「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来到拉玛见撒母耳,…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4~5节):眼见列国有王,误以为王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4.「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7节):实际是厌弃神作他们的王。 5.「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8节):因为百姓素来常常离弃神,事奉别神。 二、神对百姓要求立王的答复(9~18节): 1.「故此你要依从他们的话,只是当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9节):神命撒母耳依从百姓的要求,但要警戒他们。 2.「撒母耳将耶和华的话都传给求他立王的百姓」(10节):警告立王的坏处。 (1)「管辖你们的王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赶车、跟马,奔走在车前」(11节):人民要为王服兵役。 (2)「又派他们作千夫长、五十夫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打造军器和车上的器械」(12节):设立官僚制度,监督并管理百姓。 (3)「必取你们的女儿为他制造香膏,作饭烤饼;也必取你们最好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赐给他的臣仆」(13~14节):征用劳役和人民的财产。 (4)「你们的粮食和葡萄园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给他的太监和臣仆;…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15,17节):征收所得税和财产税。 (5)「又必取你们的仆人婢女,健壮的少年人和你们的驴,供他的差役。…你们也必作他的仆人」(16~17节):强制人民服劳役。 3.「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18节):届时发现所立的王不如理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百姓仍坚持立王的要求(19~22节): 1.「百姓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19节):百姓不肯接受警告的话。 2.「使我们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20节):仍要求立王治理并统领、争战。 3.「撒母耳听见百姓这一切话,就将这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耶和华对撒母耳说: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立王」(21~22节):神命撒母耳为百姓立王。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上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上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