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七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神兴起撒母耳作士师】 一、约柜在基列耶琳二十年(1~2节) 二、以色列人在撒母耳教训下归向神(3~6节) 三、撒母耳祷告并带领以色列人制伏非利士人(7~14节) 四、撒母耳作以色列的士师(15~17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上七1】「基列耶琳人就下来,将耶和华的约柜接上去,放在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分派他儿子以利亚撒看守耶和华的约柜。」 〔吕振中译〕「基列耶琳的人就来,将永恒主的柜接上去;他们把柜扛到山冈上亚比拿达家中;将他的儿子以利亚撒分别为圣、来看守永恒主的柜。」 〔原文字义〕「基列耶琳」森林之城;「亚比拿达」我父是尊贵的,我父愿意;「以利亚撒」神已帮助;「分派」使成圣,分别;「看守」看守,保守,注意。 〔文意注解〕「基列耶琳人就下来,将耶和华的约柜接上去」:这是应伯示麦人的邀请来将约柜接过去。『下来…上去』因基列耶琳的地势比伯示麦高,伯示麦是在梭烈谷谷底,而基列耶琳位于海拔约七百公尺的小山上。 「放在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分派他儿子以利亚撒看守耶和华的约柜」:『亚比拿达』身分不明,只知道他有三个儿子,除本节的以利亚撒之外,尚有乌撒和亚希约(参撒下六3),都是祭司,故应当是利未人;『看守耶和华的约柜』这是属于利未人哥辖族的职责(参民三30~31)。 【撒上七2】「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 〔吕振中译〕「那柜自从停在基列耶琳的日子以后,经过许多年日,有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悲伤哀恸地仰望着永恒主。」 〔原文字义〕「倾向(原文双字)」哭泣,哀悼(首字);在…之后,背后(次字)。 〔文意注解〕「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许久』直到大卫将约柜运至大卫城,故约有八十年;『过了二十年』约柜被掳时,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推算,撒母耳才12岁(参撒上三1),所以这二十年是等待以色列回转归神,预备撒母耳作士师的一段时间,就是他从12岁至32岁的成长期;『倾向耶和华』意指哭泣着转向神。 〔话中之光〕(一)自从神的约柜被掳,在一般以色列人的心目中,约柜不再像传说中那么灵验(参撒上四10~11),那还有什么必要取回约柜呢?人若带着拜偶像的心思寻求神,就看不清神的工作,也听不进神的话语。 (二)非利士人虽然惧怕神的约柜,但却不怕神的百姓。经过亚弗之战,他们已经看出以色列人失去了神的同在,也看透了百姓的属灵麻木,所以照样辖制他们,而百姓竟然「过了二十年」才向神痛哭。「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原文是「以色列全家都向耶和华哭泣」(英文ESV译本),表明他们的哭泣就像士师时代一样,只是因为痛苦,而不是因为悔改。但神仍然让约柜回到以色列地,继续用祂「荣耀」(四22)呼唤百姓,给他们存留盼望:如果百姓肯真心回转归向神,神必然再次与百姓同在,让神的百姓能与神重新合一、重新得力。 (三)这「二十年」,是百姓继续忍受痛苦的二十年,也是神耐心等候百姓呼求的二十年,为要施恩给他们(赛三十18);这「二十年」,是百姓继续活在愚昧中的二十年,也是神预备撒母耳的二十年,虽然人不肯主动回转,但神自己会兴起仆人来带领百姓回转。 (四)圣灵工作的原则,总是先叫人为罪悲伤痛悔,而后才引人仰望神的恩典和怜悯。人如果没有为罪忧伤痛悔,人就不会来到神面前,仰望祂赦罪的大恩。伤痛悔改,是为着过去的失败,惟有仰望耶和华,才能被带进荣耀的救拔。圣灵工作的结果,绝不是消极的,乃是积极的。祂总是把人带到神面前来,人只有被引到神面前来,难处才会得到基本的解决。 【撒上七3】「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祂。祂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吕振中译〕「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回转来归向永恒主,把外人的神从你们中间除掉,也除掉亚斯他录〔即:外国人的女神〕,立定心意归向永恒主,单单事奉他,他就援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原文字义〕「一心」心,心思,内里;「归顺」返回,转回;「亚斯他录」星辰;「除掉」转变方向,出,挪去;「专…归向」坚定,牢固,导向;「单单地」(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指撒母耳就职作士师时的宣言;『一心归顺耶和华』指全心归向神;『若』字表明要求,共有三项要求。 「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他」:本句明示三项要求:(1)除掉外邦神和亚斯他录,『外邦神』指迦南人的诸巴力(参4节),和非利士人的大衮(参撒上五2)等众神;『亚斯他录』主管生殖的女神;(2)『专心归向耶和华』指全人跟从、顺服神,除祂以外,别无爱慕;(3)『单单地事奉祂』即指「爱耶和华——你们的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诫命,专靠祂,尽心尽性事奉祂」(书二十二5),不可「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 「祂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神的百姓若履行前述三项要求,其结果就必带下神的拯救,使他们脱离非利士人的辖制。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带领以色列人所当注意的,乃是一心归向主的问题。如果心不够专一归向主,就外面任何的表示都没有用,什么可能都是虚假。神是鉴察人心的神,祂我们一直有一个呼声:「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悦我的道路」(箴二十三26)。心归向主,乃是最基本的一件事。 (二)以色列人把约柜留在基列耶琳许多年,并且没有作任何尝试恢复圣殿内的侍奉或给约柜提供一个适当的安息之所的事实,显明他们已经离开耶和华多么远了。并没有以色列人被掳往滨海平原的历史记录,像他们后来被掳往亚述和巴比伦一样,可是以色列人肯定几乎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与非利士人联合了,服侍他们(参撒上四9),用各种农产品支付每年的贡物,并且在遍及全地常见的各高岗上的纵酒狂欢中使自己快乐。归还约柜丝毫没有表示非利士人放弃了他们对以色列人的控制。 (三)自从在亚弗的战役之后,撒母耳现在头一次在叙述中出现,作为改革者的角色试图使一班自私拜偶像的人们归回神。只有想象可以描绘这些年他四处周游对他意味着什么。他不仅访问了非利士地的近邻;而且全以色列都听到了他的恳求、警告和祈祷,直到整个国家都逐渐而确实地有了一种自感有罪和需要重新信靠神的意识。他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现在的状况,与神对他们曾有的计划作了比较,并且应许:只要他们成为真正的以色列人—字面意义是,「由神统治的」,就必定从非利士人手中蒙拯救。 (四)撒母耳的宗教改革有三个纲领:(1)除掉偶像:要除去不义、错谬、拜偶像作为(参创三十五2);(2)专心归向耶和华:指全人的身心灵均与神相交,恢复良心,更新意识,顺服真理等;(3)单单事奉耶和华:指毫不犹豫地跟从真理,不事奉两个主人(参太六24),单单顺服神旨意(参书二十二5;耶三十9)。这三个纲领今天依然可以作个人与社会信仰更新的旗帜。 (五)撒母耳提出的三个要求,也是教会和信徒属灵复兴的三个必要条件:(1)「把外邦的神和亚斯她录从你们中间除掉」:除掉里面和外面的偶像,不让任何人、事、物在心中代替神;(2)「专心归向耶和华」:不是为了解决难处而利用神,而是因为爱慕神、痛恨罪,认识了肉体和偶像的可怕,所以专心跟从神、顺服神,成为「属圣灵」(罗八9)的人;(3)「单单地事奉祂」:就是不可事奉两个主人。 (六)在士师时代,百姓并不是第一次除掉偶像(参撒上十二10)。但他们除掉偶像,只是因为受不了仇敌的辖制,而不是因为看见了偶像的可憎,更不是因为「专心归向耶和华」。因此,他们虽然除掉了外面的偶像,「单单地事奉耶和华」(参4节),里面却把利益和安全当成了新的偶像,渐渐代替了神的地位,以致最后看不见神保护的手,反而要求撒母耳像列国一样为他们立王(参撒上八5)。今天,世上的偶像比从前更多,我们关心什么,什么就可能在心中取代神的地位,甚至属灵的事物、事奉也可能成为偶像。因此,我们务要警醒、专心归向耶和华,否则,我们所关心的恩典也会成为偶像,在我们的心中代替赐恩典的神。 (七)撒母耳劝以色列人除去他们中间的外邦神。现代的无形偶像比木头石头的假神更难察觉,却是一样的危险。凡在我们生命之中占首位、控制我们的事物,都成为我们的偶像。金钱、成就、物质、财产、名誉,或任何在我们的生命之中代替神的,都会成为偶像。惟有耶和华配受我们的敬拜事奉,我们不可以容许别的事物与祂争竞。如果我们心里有「外邦神」,就应当求神帮助,把它们赶离宝座,使真神在我们心中居首位。 (八)「除掉」这是需要代价的,但属灵的长进和我们因着圣灵的光照而付上的代价,也是发生绝对关系的,偶像除掉有多少,属灵的长进就有多少。必须先有一些东西除掉,而后才有生命的增长。 【撒上七4】「以色列人就除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单单地事奉耶和华。」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就除掉诸众巴力〔即:外国人的神〕和亚斯他录〔即:外国人的女神〕,单单事奉永恒主。」 〔原文字义〕「除掉」转变方向,出,挪去;「诸巴力」主(复数词) ;「亚斯他录」星辰。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就除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单单地事奉耶和华」:这是上述三项要求(参3节)的第一和第三项,表现出以色列人行为上的实质转变,至于第二项是属于内心的转变,只有「神知」、「己知」,故未提及。 〔话中之光〕(一)「诸巴力」是个双关语,意思是「众丈夫」、「众主人」,许多先知都用这个隐喻来责备以色列人的属灵淫乱(参何二13,17;耶三20)。但神实在是怜悯人的软弱,祂并没有等到百姓彻底除掉心中的偶像,而是一旦百姓除掉了外面的偶像,马上就赐下了拯救。神要继续使用撒母耳的一生,带领百姓除掉偶像,「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祂」(参3节),预备大卫的国度。 (二)神预料到祂的百姓会愿意从他们的邪恶道路上回转的时间,祂预备了一位忠心的牧人去搜寻失丧的并把他们带回家。与神计划的一样,以色列人现在急于转向撒母耳了。基督徒拥有的最大鼓励之一就是神永远不会没有准备,无论环境可能如何。对从起初知道末后的那一位来说,既没有匆忙也没有迟延。当时如果没有撒母耳的话,以色列人的情况真是无法想象。 【撒上七5】「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 〔吕振中译〕「撒母耳说:『要把以色列众人集合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永恒主。』」 〔原文字义〕「聚集」聚集,召集;「米斯巴」守望台。 〔文意注解〕「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米斯巴』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12公里,伯特利以南约6公里,以色列人曾在此地聚集,严惩便雅悯人包庇基比亚人淫乱的恶行(参士二十1);『为你们祷告』撒母耳是一位祷告的先知(参撒上八6;十二19,23;诗九十九6;耶十五1),他因母亲的祷告而出生(参撒上一10~13,20),一生与祷告的关系深厚。 〔话中之光〕(一)「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撒母耳奉神命治理以色列人,转达神的话,也为他们代求。撒母耳为以色列人作中保的事。 【撒上七6】「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于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 〔吕振中译〕「他们就集合在米斯巴,打水倒在永恒主面前;那一天禁食,在那里说:“我们犯罪得罪了永恒主了。”撒母耳在米斯巴作士师拯救了以色列人。」 〔原文字义〕「打」汲取;「浇在」浇,倾倒,涌出;「面前」面;「得罪」错过目标,出差错,犯罪;「审判」判断,治理。 〔文意注解〕「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具有如下的意义:(1)表征真心认罪悔改(参撒下二十三16),表示「倾心如水」(哀二19),故紧接着就「当日禁食」;(2)当日可能是住棚节的聚集,表征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参赛十二3),藉此浇奠的仪式,一面记念摩西曾击打盘石流出水来,解决以色列人干渴的事迹(参出十七6);一面盼望神拯救他们脱离异族的统治。 「于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这是撒母耳长期士师身份的开始。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召集这特别聚会的另一个意义,乃是要他们认罪归向主。为此他们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犯罪已是一件可怕的事,而犯罪不肯认罪,那是一件更可怕的事。当年在以色列人中间,可能很长久没有听见认罪的声音了,而今却因着神的怜悯和圣灵的工作,以色列人开始公开向神认罪。感谢神,只要他们肯认罪,祂就立刻赦免他们。这是何等大的安慰!他们为罪所有的哀痛,现在却为他们带来了满心的喜乐和平安! (二)「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我们都知道,悔改认罪,乃是除去人与神的间隔;但神儿女彼此之间的间隔,也必须除去,才能同心合意的事奉与争战。审判以色列人,就是将他们彼此一切的争执显明出来,并在双方之间,按真理审判断。教会中许多难处得不到解决,就是缺少像摩西和撒母耳那样的人,满有属灵的权柄,在神百姓中间,照着神的心意施行审判。因此在教会中才有许多混乱的事发生,并有许多不义和不法的事留在其中,言念及此,良为可叹! 【撒上七7】「非利士人听见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领就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听见,就惧怕非利士人。」 〔吕振中译〕「非利士人听见以色列人集合在米斯巴,非利士人的霸主们就上来要攻打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听见,就惧怕非利士人。」 〔原文字义〕「非利士人」移居者;「首领」君主,统治者;「攻击」(原文无此字);「惧怕」惧怕,害怕。 〔文意注解〕「非利士人听见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领就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听见,就惧怕非利士人」:『非利士的首领』意指他们率领非利士军队;『上来』非利士人居住在地中海沿岸平原地带,而米斯巴位于丘陵地带,地势较高,故用「上来」一词;『要攻击以色列人』因以色列人:(1)除掉偶像,相当于以行动宣告脱离非利士人长达四十年的辖制;(2)聚集在米斯巴,表示团结一致,抵御外侮。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立志与偶像断绝关系(参6节),相当于宣布脱离非利士人四十年的辖制(参士十三1),所以非利士人先发制人,主动「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当我们要脱离世界辖制的时候,撒但也不会甘心,必然会给我们生活制造种种难处,主动来攻击我们;但我们可以放心(参约十六33),因为那在我们里面作王的基督,已经胜过了世界。 (二)以色列人远离了神,就被黑暗的权势所控制,但神的子民一归向神,懊悔认罪,警醒祷告,仇敌立刻就恐慌,且要竭力攻击。历代以来,神儿女的遭遇,常是这样。什么地方有神的工作,什么地方就有魔鬼的逼迫和攻击。 【撒上七8】「以色列人对撒母耳说:“愿你不住地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神,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对撒母耳说:『愿你不静默地为我们哀呼永恒主我们的神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原文字义〕「不住地」不静默,刻入;「呼求」呼求,哭号;「脱离」(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对撒母耳说:愿你不住地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神,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不住地为我们呼求』原文意思是「继续呼求不要静默」,以色列人认为撒母耳的祷告极有功效,上达天听,能帮助他们打胜仗。 〔话中之光〕(一)我们都知道撒母耳记这一本书,是特别注重祷告的执事,「撒母耳」这名,就与祷告发生关系,撒母耳的一生,更是与祷告发生关系,撒母耳这个人,就是祷告的人。因此主借着他所给人的带领,也是帮助别人成为祷告的人。你从主领受的是什么,你所给人的也定规是什么。 【撒上七9】「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与耶和华作全牲的燔祭,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 〔吕振中译〕「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做全燔祭献上给永恒主;撒母耳为以色列向永恒主哀呼,永恒主就应允他。」 〔原文字义〕「吃奶的」奶,牛奶;「羊羔」羊羔,绵羊;「全牲的」全部的,完整;「应允」回答,答应。 〔文意注解〕「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与耶和华作全牲的燔祭,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吃奶的羊羔』指生下刚满七天的羔羊(参出二十二30;利二十二27);『全牲的燔祭』指整只祭牲在祭坛上经过火烧,使馨香之气上升,全部献给神。 【撒上七10】「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前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 〔吕振中译〕「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上前来要和以色列人争战;那一天永恒主以大雷的声音发雷霆,使非利士人溃乱,非利士人就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击败,」 〔原文字义〕「献」上去,上升,攀登;「争战」战争,战役;「大」巨大的;「发雷声(原文双字)」打雷(首字);声音,响声(次字);「惊乱」使困惑,打乱。 〔文意注解〕「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前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前来』指靠近米斯巴。 「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大发雷声』指紧密的落雷声,彷佛就在头顶上;『惊乱』指因不能断定落雷地点,感觉困惑,只在意避雷,无心打仗。 〔话中之光〕(一)这里给我们看见属灵争战的定律,先是神用雷声,惊乱敌军,仇敌就败在神子民的面前,而神子民的责任呢?乃是乘胜追赶击杀仇敌(参11节),这就是在得胜里来争战。赞美我们的神,魔鬼已被我们的主耶稣彻底打败,祂已败坏了那掌死权的魔鬼。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因信宣告基督的得胜,以祷告和赞美在每件事上来对付撒旦的作为。 【撒上七11】「以色列人从米斯巴出来,追赶非利士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从米斯巴出来,追赶非利士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 〔原文字义〕「追赶」追赶,追逐,追随;「伯甲」公羊之家,羊儿之乡。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从米斯巴出来,追赶非利士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从米斯巴出来』意指倾巢而出;『伯甲』确实地点不详,大概在米斯巴的西方;『伯甲的下边』即指伯甲的下坡,可能靠近非利士人的领地。 【撒上七12】「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吕振中译〕「撒母耳将一块石头安放在米斯巴与耶沙拿〔传统:作「善」〕之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即:帮助的石头〕,说:『这是永恒主帮助我们的证据〔传统:到如今永恒主都帮助我们〕。』」 〔原文字义〕「立在」放置,设立;「善」峭壁;「以便以谢」耶和华帮助。 〔文意注解〕「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善』指形状似牙齿的峭壁,确实地点不详,应当距离以便以谢不远处;『以便以谢』原文意思是「耶和华帮助」,立石纪念处的确实地点无从查考。 〔话中之光〕(一)读本书第四章「以迦博」那一句话,真是令人多么的悲痛懊丧,感谢神,读本章「以便以谢」这一句话,却又给人带来何等大的安慰和鼓舞!哈利路亚,到了第七章,「以迦博」已经过去了,「以便以谢」已显为实际了。我相信那个时候,是他们举国欢欣歌颂我们神的时候。「以便以谢」这一句话,是涌自神子民心中,而有响彻天地的赞美词。 (二)「以便以谢」是一种信仰告白,表明以色列的胜利完全来自神的帮助,当我们以信仰来面对面临的试验和挑战的时候(参8~9节),就要像撒母耳那样建立信心的纪念碑。 (三)在这次战役中,他们同领袖撒母耳与耶和华并肩作战,从而获取胜利,「以便以谢」可谓意义深远。他们的凯旋是信仰的胜利,即:(1)百姓请求撒母耳祷告(参8节,出于信仰的对策);(2)撒母耳的祷告(参9节);(3)神的应允(参10节)。 (四)神在这个场合拯救他们脱离敌人的事实只是将来天意眷顾的一个信号。撒母耳希望以色列人明白只有他们一天天地顺从耶和华,祂的帮助才是他们的,而不是只此一次,不管他们的态度如何。基督徒们最好经常地回到生活中的以便以谢,在那里天意的拯救会做王,使人不信任自己,而是完全顺服并信靠神。 (五)「到如今」三个字,指着以往——以往二十年、以往七十年,「耶和华都帮助我们!」无论在贫乏中、在丰裕中;在疾病中、在健康中;在家、在外;在陆地、在海洋;在光荣中、在羞辱中;在疑难中、在欢乐中;在试炼中、在胜利中;在祷告中、在试探中——「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六)「到如今」三个字,也指着将来。因为当我们写「到如今」这三个字的时候,我们的人生还没结束;前面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前面还有更多的试炼、更多的胜利;更多的祷告、更多的答应;更多的跋涉、更多的力量;更多的战争、更多的凯旋;然后才有疾病、老年、死亡。求主给我们天上的亮光,叫我们的眼楮能看见「到如今」三个字里面的荣耀的盼望。 【撒上七13】「从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耶和华的手攻击非利士人。」 〔吕振中译〕「这样、非利士人就被制伏,没有再进以色列人的境界。尽撒母耳作士师的日子,永恒主的手总是攻打非利士人。」 〔原文字义〕「制伏」制服,谦卑;「士师」(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从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意指非利士人退回到沿海平原,不再侵扰以色列人所住的山地。 「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耶和华的手攻击非利士人」:『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撒母耳32岁作士师,其后撒母耳一直作士师(参15节)并兼大祭司和先知,直到80岁过世,前后共达48年。 〔话中之光〕(一)我们如果在神面前光景正常,仇敌在我们跟前必定站立不住。非利士人被制服的结果:(1)他们「不敢进入以色列人境内。」你的心若被主耶稣所充满,魔鬼岂敢冒犯进入呢?(2)「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以色列人也从非利士人收回」(参14节)。只要有神同在,过去所有的丧失,都可一一收回。 【撒上七14】「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以色列人了。属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从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时以色列人与亚摩利人和好。」 〔吕振中译〕「非利士人从以色列人所取的城市、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还了以色列;属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都从非利士人手下夺回来。那时以色列人与亚摩利人之间和好无事。」 〔原文字义〕「以革伦」移民,连根拔起;「迦特」酒醡;「归」返回,转回;「收回」剥夺,掠夺;「亚摩利人」山居者。 〔文意注解〕「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以色列人了」:米斯巴大捷(参阅11节)以后,十数年间,非利士人一蹶不振,故可能未经争战,自动退出原属于以色列人的山地,即非利士五大城中的以革伦和迦特两城。 「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从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时以色列人与亚摩利人和好」:『这些城的四境』即指以革伦和迦特两城的周边乡村以及丘陵地带;『亚摩利人』泛指迦南地的原住民,与以色列人和平共存,不再成为以色列人军事上的威胁。 【撒上七15】「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 〔吕振中译〕「尽撒母耳活着的日子、他都作以色列的士师。」 〔原文字义〕「平生(原文双字)」日子(首字);活着的,有生命的(次字)。 〔文意注解〕「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平生』意指活着的时候。撒母耳32岁作士师,直到80岁过世,前后担任士师共达48年。他是以色列最后的一位士师。 【撒上七16】「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 〔吕振中译〕「他年年去环游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到这些地方为以色列人审案。」 〔原文字义〕「每年(原文三个字)」充足(首字);年(第二、第三字);「伯特利」神的家;「吉甲」滚动,滚去;「米斯巴」暸望台;「审判」判断,治理。 〔文意注解〕「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伯特利』位于耶路撒冷之北约16公里,示罗西南方约15公里,是古代重要的宗教中心之一;『吉甲』位于耶路撒冷东北方约24公里,距约但河西岸不远处,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过约但河之后,即首先在此地安营;『米斯巴』请参阅5节注解。以上三城均在迦南弟的中部。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其为士师,不仅为审判会众,更是为灵道上的训练:(l)至伯特利——伯特利意即神的殿,或神的家,原为雅各事神之处。会中领袖宜领会众进到伯特利;(2)吉甲——吉甲意即辊开,或转离,可表明人的悔改,转离罪恶,如以色列会众,在吉甲第二次行割礼;(3)米斯巴——意即守望楼,正好在此为会众代祷,聚集会众,在此聚奋兴会。 【撒上七17】「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且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吕振中译〕「然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他也在那里为以色列人审案;他并且在那里给永恒主筑了一座祭坛。」 〔原文字义〕「拉玛」小山丘;「筑」建造,建立;「坛」祭坛。 〔文意注解〕「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且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拉玛』就是拉玛琐非(参撒上一1),也是他父母亲的家所在地;『一座坛』即指一座祭坛。 叁、灵训要义 【撒母耳的事工】 一、先知的事工: 1.「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祂。祂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3节):教导神的百姓一心归向神。 2.「以色列人就除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单单地事奉耶和华」(4节):除掉偶像,专一事奉神。 二、祭司的事工: 1.「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5节):为神的百姓祷告神。 2.「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6节):引导神的百姓向神认罪。 3.「非利士的首领就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对撒母耳说:愿你不住地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神,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7~8节):祷告求神拯救脱离敌手。 4.「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与耶和华作全牲的燔祭,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9节):献祭蒙神应允其祷告。 5.「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前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10节):神帮助打败敌人。 6.「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12节):立石感谢、纪念神地帮助。 7.「且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17节):献祭作中保。 三、士师的事工: 1.「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6节):判断是非,使神的百姓彼此和睦。 2.「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耶和华的手攻击非利士人。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以色列人了」(13~14节):收回失土。 3.「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15节):一生尽职。 4.「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16节):出外巡行,审判神的百姓。 5.「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17节):在自家那里也审判神的百姓。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上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上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