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三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撒母耳被立】 一、夜间神三次呼唤撒母耳(1~10节) 二、神告诉撒母耳将惩罚以利家(11~14节) 三、撒母耳被逼问后告诉以利(15~18节) 四、以色列人都知道神立撒母耳为先知(19~21节) 贰、逐节详解 【撒上三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 〔吕振中译〕「孩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永恒主。当那些日子永恒主的话语稀少,异象不普遍有。」 〔原文字义〕「童子」男孩,少年;「撒母耳」他的名是神;「以利」升高;「事奉」伺候,服事;「默示(原文双字)」冲破,传播(首字);异象,启示(次字)。 〔文意注解〕「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童子』指少年人;『在以利面前事奉』意指在以利的指导和监督底下事奉。 「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当那些日子』有二解:(1)以利做士师的年间;(2)士师时代。『稀少』意指稀罕、珍贵;『默示』另译异象、启示、神谕。 〔话中之光〕(一)神是喜欢说话的神,祂借着话语创造万有,「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三十三9);祂也用话语来带领自己的百姓,出埃及、进迦南的时候,都是神一路对人说话、亲自作王。但在士师时代,因为百姓不肯顺服神的话,所以「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以致「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十七6)。 (二)神不说话,就是祂最大的管教。当一个教会中有活动、有方法,有各种「心灵鸡汤」,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但却「耶和华的言语稀少」的时候,就是陷入神的管教了。这时我们就应当赶快回转到圣经里,免得「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 【撒上三2】「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 〔吕振中译〕「这一天,以利在自己的地方睡着;他的眼睛早已开始昏花,不能看清楚了。」 〔原文字义〕「睡卧」躺下,睡觉;「昏花(原文双字)」玷污,亵渎(首字);黯淡,模糊(次字);「分明」有能力。 〔文意注解〕「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自己的地方』意指和撒母耳分开睡;『眼目昏花』意指因为年岁高而视线模糊。 〔话中之光〕(一)肉身的眼目,随着年岁的增高而昏花,乃是自然的现象;但是属灵的眼目,应当越过越明亮才对。不过,人若事奉两个主,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眼睛就会昏花(参太六23~24)。 (二)以利的问题并非肉眼,而是属灵的眼睛。因他的属灵眼睛已昏花,因此:(1)误解哈拿的祷告(参撒上一14);(2)未能忠实地教育子女(参13节);(3)没有马上分辨出神的话语(参5~6节)。若要正确聆听和领悟神的话语,就需要属灵的聪耳和慧眼(参诗十九8;一百十九18;赛五十4~5)。 【撒上三3】「神的灯在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已经睡了。」 〔吕振中译〕「那时神的灯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在永恒主殿堂神的柜那里睡着。」 〔原文字义〕「睡了」躺下,睡觉。 〔文意注解〕「神的灯在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已经睡了」:『神的灯』指圣所内的金灯台;『殿内约柜那里』意指灯光照向至圣所内的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按照规定,灯要常常点着,不可熄灭,但通常是在入夜时点灯,祭司睡着后无人修剪灯芯,过了一段时间后便会自然熄灭。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由于年纪太轻,究竟负不起太多太重的责任,所他在晚间也很自然的去睡了。这就是圣殿暗淡的原因。今天教会的光景,老的太老,幼的又太幼,少有人能负起教会的责任,为此教会的见证就不够强。 (二)在整个士师时代,祭司都没有成为神话语的出口,神的光在以色列人心里已经非常暗淡了。但神的灯「还没有熄灭」,神还是让这光继续亮着,让百姓在黑暗中还有一条出路。 (三)主是照亮黑暗世界的光,这光永不熄灭,永远将祂的爱与牺牲的荣光照入人们心中的黑暗(参约一4~5,9)。圣灵也提供属灵的灯光,通过它人们可以对救赎计划有更清楚的领悟。但是如果没有内部的光照亮灵魂,实际的灯光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灵不在那里,圣所仪式的字句就没有意义(参赛一11,13,15~16)。 【撒上三4】「耶和华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 〔吕振中译〕「永恒主呼唤了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呢。』」 〔原文字义〕「呼唤」召换,宣告;「我在这里」看阿。 〔文意注解〕「耶和华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意指撒母耳在睡梦中听见有人呼唤他的名,便响应说『我在这里』,这是仆人敬听主人指示的惯常用语。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所听到的实实在在是神的声音(参4~8节),神与人建立人格化的关系。直到此时撒母耳未曾与神直接对话,因此不能分辨神的声音(参7节),为此神连续呼唤他四遍(参4,6,8,10节),欲与他交通。在这里,我们能得到的教训是:(1)神主动向人施慈爱和恩典直到人响应为止;(2)如果不能常常警醒,勤于与神的交通就不能领会神的旨意(参撒前五17);(3)神喜悦与人对话(参耶三3)。 (二)要想与神有美好的关系,必须聆听祂的话语,并且有所回应。祂虽然不常常使用人的方式说话,却常使用圣经清清楚楚地对人讲话。要想领受祂的信息,我们必须随时聆听,照祂的吩咐去行。神若吩咐你去做甚么事,你要像撒母耳一样立即说:「我在这里」。 【撒上三5】「就跑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他就去睡了。」 〔吕振中译〕「就跑到以利跟前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呢。』以利说:『我没有呼唤你;你回去睡吧!』他就去睡。」 〔原文字义〕「跑到」奔跑。 〔文意注解〕「就跑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跑到』表示撒母耳的顺从是迅速的。 「以利回答说: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他就去睡了」:『我没有呼唤你』以利居然没有警觉到,可能出于神的呼唤。 〔话中之光〕(一)「跑到」原文是「奔跑向」,显出撒母耳是听话机警的小孩,即使在睡梦中被唤醒,还是很快的跑到以利处。表明他不但顺服、而且殷勤,与以利的两个儿子的不顺服完全不同。「殷勤不可懒惰,要灵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十二11)。事奉神最重要的,乃是「殷勤不可懒惰」。 【撒上三6】「耶和华又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的儿,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 〔吕振中译〕「永恒主又再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跟前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呢。』以利说:『我儿阿,我没有呼唤你;你回去睡吧!』」 〔原文字义〕「起来」起身,站立。 〔文意注解〕「耶和华又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这是神第二次呼唤撒母耳。 「以利回答说:我的儿,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接连两次,以利若是够聪敏的话,应该想到是神在呼唤。 〔话中之光〕(一)人多半认为神会将信息赐给以利,而不是童子撒母耳。以利既资深又身居显要职位,但是神的各种命令都是对有信心的人而发的,并不依据年龄或地位。祂找到忠心的信徒,就可能使用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发声。所以我们要装备好自己,随时随地准备接受神的拣选,为祂做工。 【撒上三7】「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 〔吕振中译〕「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永恒主,永恒主的话还未向他启示过。」 〔原文字义〕「认识」体认,熟识;「默示」揭开,显出。 〔文意注解〕「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意指撒母耳尚无直接与神接触的经验,所以没有直接从神得过启示。 〔话中之光〕(一)我们若欲认识神,便须与神相交来往,跟神有第一手的接触和经历;我们若欲领受神的话语和启示,便须常常读经并祷告,将神的话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才能让圣灵将神写下来的话,转变成神应时的话。 【撒上三8】「耶和华第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又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才明白是耶和华呼唤童子。」 〔吕振中译〕「永恒主第三次又呼唤了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跟前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呢。』以利这纔明白是永恒主在呼唤孩子。」 〔原文字义〕「明白」分明,理解,察觉。 〔文意注解〕「耶和华第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又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才明白是耶和华呼唤童子」:到了第三次,以利方才醒悟过来,是神在呼唤撒母耳。 〔话中之光〕(一)以利做了一辈子祭司,居然等了三次,才明白是神在呼唤,可见他属灵的眼睛也是「眼目昏花,看不分明」(参2节),对神的经历不多,所以没有办法给撒母耳属灵的带领。 (二)看起来以利的教导也不怎样,撒母耳和他自己一点都没想到神会对撒母耳发言。不过以利还算机警,至少知道神是活的神,所以三次以后就教导撒母耳正确的应对。我们现在的教导,是不是也否定了神会向人说话? 【撒上三9】「因此,以利对撒母耳说:“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唤你,你就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处。」 〔吕振中译〕「于是以利对撒母耳说:『你去睡吧!若再呼唤你,你就说:“永恒主阿,请说;仆人听着呢。”』撒母耳就去,仍睡在自己的地方。」 〔原文字义〕「仍去」去,行走;「仆人」奴隶;「敬听」留心听,听从。 〔文意注解〕「因此,以利对撒母耳说: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唤你,你就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处」:『耶和华啊』应当翻作:「主阿」(七十士译本),因以色列人习惯不妄称神的名(参出二十7);『请说,仆人敬听』这是位卑之人的惯用敬语,意思是「恭听且准备好遵行」。 〔话中之光〕(一)虽然神没有直接向以利说话,但以利却没有因为神越过他向撒母耳直接说话而嫉妒,而是教导他在神面前正确的态度,这是以利忠心的地方。在人看来,体贴肉体的以利并非一无是处,也能教导人、也能事奉神,只有局部的不顺服。但在神的眼里,有一点不顺服,就是全然不顺服,所以「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8)。 (二)「请说,仆人敬听」,这是人在神的话语面前正确的态度,也是我们读圣经的正确态度。我们每一次读圣经时,都应当存心敬听神的话语,因为随时都有可能,神会借着圣经上的话,向我们说出正合时宜的话。 (三)「敬听」意味着不论神吩咐什么都会如实遵从的顺服(参太七24~25)。在信仰生活中,实践属灵经历的推动力和勇气比经历本身更加重要。倘若做不到这一点,属灵的经历只会使人骄傲。正因如此领受恩赐的人,较容易骄傲。 (四)「请说,仆人敬听」,这句话是撒母耳接受先知职事的开始。「仆人」是地位,「敬听」是态度。服事主的人,如果不站正确的地位、存正确的态度,人永远也不能成为合神使用的器皿。 (五)主耶稣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太二十三2)。因此,当人发表神的话语的时候,不管说话的是谁、口才如何,我们正确的态度都是「敬听」;不必对说话者的口才、榜样评头评足,只要关心自己如何「谨守遵行」。 【撒上三10】「耶和华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 〔吕振中译〕「永恒主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撒母耳!』撒母耳说:『请说吧;仆人听着呢。』」 〔原文字义〕「站着」站立,持守立场。 〔文意注解〕「耶和华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耶和华又来』显示神的耐心;『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显示撒母耳谦卑受教的态度。 〔话中之光〕(一)撒母耳虽幼稚,却肯接受带领,就是以利的指教,他也谦卑接受。不然,将必因幼稚而失去神向他说话的机会了。许多青年人不能达到老练,常是因为自傲而看不起年长的人。 (二)神一共四次前来呼唤撒母耳,这说出神是何等的忍耐,且是出乎爱心的忍耐。神若能找得到合适的对象可以说话,祂就迫切地要向他说话。 【撒上三11】「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 〔吕振中译〕「永恒主对撒母耳说:『看吧,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就是凡听见的人耳朵都会颤动的。」 〔原文字义〕「必行」做,制作;「耳」耳朵;「鸣」刺痛,颤抖。 〔文意注解〕「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对所听见的觉得刺耳,意指超乎寻常,简直不可置信。 〔话中之光〕(一)属灵领袖的无力与渎职不仅会毁灭自己,也会伤害教会。本节用事实证明了领袖必需极度谨慎(参雅三1)。 (二)撒母耳作先知的第一个考验,就是把一个「听见的人都必耳鸣」的坏消息带给他的属灵长辈。我们传好消息容易,传坏消息实在是太难了。但神要我们传福音,不能只传「神爱世人」(约三16),却不传「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约三18);不能只传「信子的人有永生」(约三36),却不传「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三36)。故意只传一半的福音,就是「别的福音」(加一6)。 【撒上三12】「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 〔吕振中译〕「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那一天、我总要澈头澈尾实行在以利身上。」 〔原文字义〕「指着」向着,朝着;「家」房屋,家庭;「始终(原文双字)」玷污,亵渎(首字);实现,完成(次字);「应验」建立,确立。 〔文意注解〕「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始终应验』意指「我先前所说的,终必成就」。 【撒上三13】「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 〔吕振中译〕「我必使他知道,为了他所知道的罪孽我必永远判罚他的家,因为他的儿子自招咒诅,他也不斥责他们。」 〔原文字义〕「永远(原文双字)」直到,甚至到(首字);用远,一直(次字);「作孽」不公正,招致刑罚;「禁止」斥责。 〔文意注解〕「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永远降罚与他的家』意指使他的后代受到连累;『作孽』指犯罪作恶;『自招咒诅』指自作自受,招来咒诅;『却不禁止』以利虽曾指责他的两个儿子(参撒上二23~25),但在神看来,他并没有尽到做为士师和父亲双重身分该负的责任。 〔话中之光〕(一)在人看,以利此时已经八、九十岁了(参撒上四15),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个儿子也已经成年,所以没有精力管教儿子,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神面前,这些都不能成为免受追讨的理由。若是以利有心管教,就没有什么难处能够阻挡他,因为神必然会赐给他足够的精力和能力;但以利的心却是「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因此,任何一点难处都会成为人推卸责任的理由。 (二)今天,有些父母也是以「孩子大了、环境影响、朋辈压力(Peer Pressure)」等理由,作为自己不「殷勤教训」(申六7)儿女的理由。结果却是害了自己的孩子,以致「耶和华想要杀他们」(撒上二25)。 (三)以利终身事奉神。他的职责是督导以色列人敬拜神,可惜他在努力完成这个伟大任务时,却忽略了对自己家庭的责任。不要因热心事奉神而忽略了家庭,不然你的神圣任务就会大打折扣。更不要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就,使你的家庭受亏损。 【撒上三14】「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 〔吕振中译〕「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就使用肉祭和供物、也永远不能得赦除。』」 〔原文字义〕「罪孽」罪恶,不公正;「得赎」遮盖,平息。 〔文意注解〕「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献祭奉礼物』献祭指献流血的祭牲,奉礼物指献素祭;『得赎去』指蒙赎罪。 〔话中之光〕(一)凡定意不听从神命令的,即使是献祭,也不能赎罪或得神的喜悦,这是旧约先知一向传讲的信息(参撒上十五22~23;赛一10~15; 摩五21~24; 弥六6~8)。 (二)祭司若诚心悔罪,是可以用祭物赎罪的(参利四3~12)。但如果祭司定意不听从神的命令,献祭只是成了贿赂神的形式,「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得赎去」。 【撒上三15】「撒母耳睡到天亮,就开了耶和华的殿门,不敢将默示告诉以利。」 〔吕振中译〕「撒母耳睡到天亮,就开了永恒主的殿门;但是撒母耳不敢将异象告诉以利。」 〔原文字义〕「天亮」日出,早晨;「默示」异象。 〔文意注解〕「撒母耳睡到天亮,就开了耶和华的殿门,不敢将默示告诉以利」:『开了耶和华的殿门』指打开院子的门,开始一天的公开事奉;『默示』指神所说的话。 〔话中之光〕(一)神向撒母耳说话,目的就是要他代表神来说话。神将话托付给人,人如果惧怕因代表神说话而招致亏损,就不敢传讲;这是有亏神的托付。保罗却是神的旨意,就没有一样避讳不传(徒廿27)。 (二)「开了…殿门。」当时神与人的交通,端赖撒母耳,所以那属灵的殿门,更是需要撒母耳来开,殊非有属灵人,不能通灵界,幸有通灵的小撒母耳,可以开启天上的殿门,使神与人藉以交通。我们今天是否像小撒母耳早起开殿门呢!首先要开心殿的门(参启三20),继而要藉祷告开教会的门(参林前三16)。 (三)撒母耳「不敢将默示告诉以利」,但神却让以利去催促撒母耳顺服神,借着环境来训练撒母耳作神话语的出口。第一个功课就是:神所要说的话,一句也不能「隐瞒」(参17节)。 (四)「撒母耳…不敢」。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要做耶和华的代言人决不是容易的。当以利亚警告亚哈迫近的饥荒时,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但是他无畏的顺从了,神也使自己对结果负责了。撒母耳还仅仅是个童子!他在幼年时期就不得不学会不怕人的脸色,正如基督不怕面对祂那个时候的领袖们的脸色一样,虽然祂那时也只是一个12岁的孩童! 【撒上三16】「以利呼唤撒母耳说:“我儿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我在这里。”」 〔吕振中译〕「以利就呼唤撒母耳说:『我儿撒母耳阿!』撒母耳说:『我在这里呢。』」 〔原文字义〕「回答」(原文与「说」同字)。 〔文意注解〕「以利呼唤撒母耳说:我儿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我在这里」:反而是以利忍不住,想要知道神在夜里呼唤撒母耳向他说话的详情。 【撒上三17】「以利说:“耶和华对你说甚么,你不要向我隐瞒;你若将神对你所说的隐瞒一句,愿祂重重地降罚与你。”」 〔吕振中译〕「以利说:『他对你说的是甚么事?你不要向我隐瞒;你若将他对你说的一切话向我隐瞒了一句,愿神这样惩罚你,并且加倍地惩罚。』」 〔原文字义〕「说甚么(原文双同字)」言论,言语;「隐瞒」隐藏,消除;「重重地降罚(原文双字)」做,制作(首字);加,增加(次字)。 〔文意注解〕「以利说:耶和华对你说甚么,你不要向我隐瞒;你若将神对你所说的隐瞒一句,愿祂重重地降罚与你」:『不要向我隐瞒』意指要将神所说的话,详细陈述;『愿祂重重地降罚与你』这是一种将对方置于誓愿诚实,否则甘受咒诅的情况之下,迫使对方不得不说出实情。注意,以利并没有向他儿子说过这样严重的话。 〔话中之光〕(一)以利教导撒母耳要顺服,催促他不要隐瞒神的话,否则「愿祂重重地降罚与你」;但他教训自己两个不顺服的儿子,却从来没有说出这么重的话。因此,这都是神在使用以利,好训练撒母耳学会作顺服的话语出口。以利是正直的,但也是软弱的;他教导撒母耳顺服自己,自己却不能顺服神的话。这就是人的肉体本相:「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 【撒上三18】「撒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 〔吕振中译〕「撒母耳就把一切的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向他隐瞒;以利说:『这是永恒主;愿他照他所看为好的去行罢了。』」 〔原文字义〕「凭自己的意旨(原文双字)」眼睛(首字);好的,令人愉悦的(次字)。 〔文意注解〕「撒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撒母耳被迫说出神向他所说过的话。 「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原文是「愿祂照自己眼睛看为好的去做」。这并不表示以利甘心顺服,而是不得不领受神的判决。 〔话中之光〕(一)一个忠心的先知,必定是从神那里听见甚么,他就说甚么;不敢加多,也不敢减少。「撒母耳…并没有隐瞒」,体现了撒母耳的诚实,他成功地完成了作为先知的第一个任务。真先知丝毫也不能隐瞒或增减神的话语(申十八19)。 (二)「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以利并未因神的责罚而积极地改变以往的做法,反倒持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这并不是信而顺服的态度,凡而是刚硬不肯悔改,流于自暴自弃的光景。 (三)耶和华越过以利去和一个还是童子的人交通,可能很容易在他心里产生一种职业上的嫉妒精神。然而,想起往年那神人的信息,以利可能得出结论认为这信息是给他的,并且可能推想神原本应该直接启示他。以利在这种情况下以正直对待撒母耳,应该受到极大的钦佩。 (四)虽然可能是第一次认识到神在预备另一个人填充他的职位,他却没有感到舍不得,反而通过给撒母耳最好的劝勉,尽其所能预备这童子担任重要的职位。撒母耳受教要认为自己是耶和华的仆人,预备听从祂的忠告并照祂的命令行事。对那些唯恐自己得不到职位所有的尊荣,唯恐别人代管本职工作的人,以利的经验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训啊。 【撒上三19】「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 〔吕振中译〕「撒母耳长大了;永恒主和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没有一句坠地落空。」 〔原文字义〕「一句都不落空(原文双字)」倒下,躺下(首字);土地,一块地(次字)。 〔文意注解〕「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耶和华与他同在』表示他所言所行出于神的引导;『一句都不落空』意指全都应验。 〔话中之光〕(一)「耶和华与他同在」,属神的人必须与神同行。只有与神同在时才能过合神心意的生活,才能正确地见证神。绝对圣洁的神,断不会与罪人同在(参赛六6~8)。 (二)撒母耳学会了第一个顺服的功课:神所要说的话,一句也不能「隐瞒」(参17节)。神就让他继续学习第二个顺服的功课:神不要说的话,一句也不能出口。撒母耳「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是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管理他的口、只说神所托付的话。只有一个顺服的生命,才能被神自由地使用作话语的出口。 (三)假先知「所显的神迹奇事虽有应验」(申十三2),但不会所有的都应验,所以「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申十八22)。只有「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的先知,才是真先知。 【撒上三20】「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 〔吕振中译〕「从但到别是巴全以色列众人都知道撒母耳是被确立为永恒主的神言人的。」 〔原文字义〕「但」审判;「别是巴」七倍誓约的井;「立」支持,确认;「先知」发言人,说话者。 〔文意注解〕「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从但到别是巴』圣经惯用语,形容以色列全境(参阅士二十1注解);『先知』指奉神差遣,为神说话的人。 〔话中之光〕(一)一个神的仆人如果说话带着圣灵的能力,这就是他蒙召为先知最有力的明证。不需要先知学校的文凭,也不需要任何人的介绍信。一个神所用的仆人,不需要发通告,登报纸来宣传,因神会亲自印证。 【撒上三21】「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 〔吕振中译〕「永恒主又在示罗显现了,因为永恒主在示罗用他自己的话将自己向撒母耳启现出来。」 〔原文字义〕「显现」看见,觉察;「默示」揭开,显出;「传遍」(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示罗』是会幕的所在地;『默示撒母耳』意指神向撒母耳说话,启示祂的心意。 〔话中之光〕(一)将神自己默示的话传给神的子民,这是作神仆人独一无二的原则。传道不是传自己的话,传道乃是传神的话。 叁、灵训要义 【合乎神心意的器皿】 一、反面的警戒与教训: 1.「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1节):神不说话,乃因事奉的人得罪神。 2.「以利…眼目昏花,看不分明」(2节):事奉神的人最怕心眼昏花。 3.「耶和华第三次呼唤撒母耳。…以利才明白是耶和华呼唤童子」(8节):分辨力不够,才会反应迟钝。 4.「以利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祂凭自己的意旨而行」(18节):满口属灵的话,实际上态度过于消极。 二、撒母耳的榜样: 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1节):自幼学习事奉神。 2.「耶和华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就跑到…」(4~5节):殷勤地顺服。 3.「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7节):逐步累积主观认识神的经历。 4.「耶和华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10节):存着谦卑的新,恭聆神的话语。 5.「以利说:耶和华对你说甚么,你不要向我隐瞒。…撒母耳就把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17~18节):将神的话语诚实地传讲给人。 6.「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19节):神的同在是说话有能力的保证。 7.「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20节):建立是神代言人的身分。 8.「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21节):将神所启示的话尽力传讲给众人听。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母耳记上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母耳记上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