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第十二章拾穗 【士十二1】「以法蓮人聚集,到了北方,對耶弗他說:“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為什麼沒有招我們同去呢?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 「北方」:應譯作「洗分」,這小鎮在河東疏割與利但中間。以法蓮支派到約但河東跟耶弗他爭論,問他出兵攻打亞捫人時為何沒有邀請以法蓮人參加。(有關以法蓮人愛出鋒頭一事,見8:1~3)。他們須在約但河渡口過河。──《串珠聖經注釋》 以法蓮人在基甸時代(約一百年前),曾有過一次類似的抗議,但給士師基甸用智慧的言詞消解(八1~3)。這次,結果卻大大不同。耶弗他手段強硬,造成流血內亂。以法蓮經此巨變,一蹶不振。後來以色列選立君王,以地理位置及勢力,應出自以法蓮,但只能選出支派中位分最小的便雅憫的掃羅。――《啟導本聖經士師記註釋》 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 暴露了當時以法蓮支派的墮落程度。他們結伴遠行,好像遠征仇敵,恐嚇威逼耶弗他。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北方」(1節)也可譯為「撒分 Zaphon」(英文ESV譯本;書十三27),是疏割以北幾公里的一個小城。── 士師記綜合解讀 以法蓮支派所蒙的祝福和恩典(創四十八20),卻成了他們後代的網羅。以法蓮人因著優越感而驕傲,因著驕傲而生嫉妒,曾在一百年多前用同樣的理由「與基甸大大地爭吵」(八1),被基甸「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言十五1)。但這次以法蓮人變本加利,已經有超過「四萬二千人」(6節)渡過約旦河,絕不只是來抱怨、威脅,也不只是為了對付一個耶弗他,而是正式前來攻打基列人(3節)。所以耶弗他沒有用柔和的言語來遷就以法蓮人,而是果斷「招聚基列人,與以法蓮人爭戰」(4節)。── 士師記綜合解讀 ●到了「北方」:可能是一個地名「撒分」,而非一個方位。撒分位於約旦河谷,疏割北面八公里處。──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戰爭時以法蓮人袖手旁觀,戰後才出來叫囂,這是多麼典型的人性啊!──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到了北方。“北方”的希伯來單詞為saphonah.就是撒分,基列在以法蓮的東部和東北部,因此,大多數聖經翻譯者將撒分作為此地的專有名詞。它是位於約旦河穀基列這邊的一個小鎮,離疏割不遠(書13:27)。 你去與……。是指耶弗他行軍攻打亞捫人。 沒有招我們。此處和士8:1-3中以法蓮支派都表現得極為不快,他們在遭受外來欺壓的時候,總是漫不經心,當其它支派主動發起進攻並贏得勝利時,他們又表現出傲慢自大。基甸曾安撫他們並忽視了他們的粗野,但耶弗他沒有用這樣的溫和脾氣來遷就他們。以法蓮人以以色列各支派的領導者自居,因此他們對此憤憤不平。驕傲之心促使他們充滿了怨恨,因他們在得勝的榮耀上無份。而且,他們還否認基列人單獨行動的正確性,更不用說選擇一個管理者了。──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1~3】以法蓮人再次埋怨(比較八1)他們沒有被徵召去攻打亞捫人,但耶弗他否認這指控。――《士師記雷氏研讀本》 【士十二1~7】基列人與以法蓮人的內戰。──《串珠聖經注釋》 前章記載士師耶弗他,從亞捫人手中拯救以色列。本章則描述戰爭後以色列內部出現紛爭,最終導致自相殘殺。悲劇的起源是以法蓮支派,他們也曾挑釁過基甸(8:1,2)。然而,這次有些過分,或許耶弗他認為有必要好好懲治他們。本文教訓:①耶弗他及手下冒著性命危險孤軍奮戰,終於獲勝。本當攜手共戰之際,以法蓮支派採取冷眼旁觀的態度;如今卻厚顏無恥地搶奪他人冠冕。若真心希望共同體發展,所有成員就當同甘共苦,甚至犧牲自己(羅12:15;西1:24);②以法蓮支派出於優越意識,無視基列人耶弗他,就像耶穌生於拿撒勒,倍受蔑視(約1:46)。但神看人的內心,不看外表(撒上16:7;弗6:9);③人奸詐的本性,使其因嫉妒除掉配得榮耀的人,耶穌基督因此慘遭殺害(太27:18)。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士十二2】「耶弗他對他們說:“我和我的民與亞捫人大大爭戰;我招你們來,你們竟沒有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 ●在前面的記載中沒有看見耶弗他曾經派人去找以法蓮人幫忙,不過約但河東的基列人遭遇問題時,應該曾經找過河西的大支派以法蓮幫忙,但顯然以法蓮人沒有真的幫上忙。耶弗他大概就以這個當藉口,說基列人早就請以法蓮幫忙了,但以法蓮支派不理會他們。──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我招你們來。在前面的記載中,沒有提到在西部迦南呼求各支派幫助趕逐壓迫者,講述者僅在這裡提及。──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3】「我見你們不來救我,我就拼命前去攻擊亞捫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手中。你們今日為什麼上我這裡來攻打我呢?”」 耶弗他“拼命前去攻擊”亞捫人,取得了勝利。他指出取勝的原因是神的幫助。這與以法蓮人無勞而榮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如同第一次面對亞捫人(11:12~28),耶弗他首先試圖說服對方。倘若以法蓮人省察、悔改,就可以避免手足相殘。人被欲望控制,通常會失去理智,被衝動驅使,陷入不可挽回的困境(雅1:15)。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今日為什麼?。以法蓮人有可能比亞捫人還有罪惡感。很難評價耶弗他的回答是否是安撫的語氣,但至少以法蓮人似乎對他的理由並不滿意,所以接著內戰爆發了。──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4】「於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與以法蓮人爭戰。基列人擊殺以法蓮人,是因他們說:“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瑪拿西中間,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 本節下半的一段奚落話,暗指約但河以東的支派是從河西的以法蓮和瑪拿西這裏逃亡出來的。――《士師記雷氏研讀本》 以法蓮人除了事後發難外,更惡意詆毀基列人。──《串珠聖經注釋》 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和瑪拿西中間: 侮辱的言詞,足以激怒基列人。為了誹謗基列人,以法蓮人任意捏造與事實完全不符的事情。因為:(1)基列人是瑪拿西支派的一個分支,是基列的後裔(民26:29);(2)他們不是從以法蓮支派逃亡的人。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瑪拿西中間,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4節),可能是挖苦基列人在進迦南時留在約旦河東。驕傲的以法蓮人誹謗基列人是「以法蓮逃亡的人」,結果自己卻成了「以法蓮逃走的人」(5節);他們以自己是以法蓮人而感到優越,現在卻說自己「不是」(5節)。神允許他們落到這樣的地步,正是要告訴我們:「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太七2)。── 士師記綜合解讀 招聚基列人。可能包括約旦河東所有的以色列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烽火和軍號向約旦河東所有的村莊傳出集結的號令。 是因他們說。以法蓮人不顧耶弗他有理有節的回答,他們似乎因難以忍受的奚落而陷入與耶弗他的衝突之中。 以法蓮逃亡的人。我們不知道嘲弄他們的所有細節,似乎是強烈的嫉妒,在約旦河東的瑪拿西人和其餘的瑪拿西人,以及他們的近親住在巴勒斯坦西部的以法蓮人之間產生了,並且矛盾衝突一觸即發。河東的瑪拿西人曾冷落他們的宗族和親戚,並把他們扔在拈鬮之地,他們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遊牧的流便和迦得支派當中,與他們混居。因為宗族的這一分裂,以法蓮人就嘲笑他們。稱他們為逃亡的人,即住在西部的部族、親戚的殘渣和低下的階層。──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4~7
同是面對以法蓮人的指責,耶弗他和基甸,誰的做法高明?】以法蓮支派的人對耶弗他發難,正如對基甸一樣(8:1~3)。耶弗他派人守住位於邊境上的約旦河渡口,以便在以法蓮人渡河時擊殺他們。他們用試驗口音的方法,辨認來人是否為以法蓮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士十二5】「基列人把守約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蓮人過去。以法蓮逃走的人若說:“容我過去。”基列人就問他說:“你是以法蓮人不是?”他若說:“不是。”」 顯然以法蓮人不敵基列人,企圖從約但河渡口逃返河西屬地。把守渡口是古代戰略的要著,用以截斷敵軍退路。──《串珠聖經注釋》 非常具有諷刺意味,以法蓮人誹謗基列人是“逃亡的人”,自己卻作了“逃走的人”。他們曾因自己屬於以法蓮支派而自豪,如今卻說自己“不是”以法蓮人。所謂“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太7:2)。渡口: 能蹚過的水淺之處。約但河從加利利海流入死海,平均寬度約27m,深1~3m,通常無須橋或船,可從渡口過去。渡口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點(3:28 ;7:24)。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基甸和米甸人打仗時,由以法蓮人負責把守渡口以防止敗軍逃跑,如今約但河渡口卻被用來攔截他們落荒而逃的軍隊。耶弗他果決的領袖才華在此一覽無遺,證明眾基列長老的選擇 11:6 果然沒有看走眼。──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約旦河的渡口。以法蓮人只有經過這個渡口越過約旦河才能迅速地回到他們自己的地。 以法蓮逃走的人。在希伯來原文中,這句話與前面以法蓮人嘲笑基列人的話“以法蓮逃亡的人”是完全一樣的,現在以法蓮人成了逃亡的人。 你是以法蓮人不是?。有大量的商貿運輸來往於約旦河渡口。對來往人員詢問是為區別逃走的人和過往旅行者和商人。那些不久前還對自己的支派引以為豪的人,此時為了保全性命就竭力否認與以法蓮支派有任何關係。──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5~6】基列人封鎖約但河的渡口,採取語言的測試來篩選出以法蓮人。以法蓮人把“示播列”讀成“西播列”。――《士師記雷氏研讀本》 【士十二6】「就對他說:“你說示播列。”以法蓮人因為咬不真字音,便說西播列。基列人就將他拿住,殺在約旦河的渡口。那時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 「示播列」:意思是洪水或谷穗,以法蓮人咬音不准,將sh音讀作s音,即把「示」讀作「西」。此事顯示當時各支派間發音上已有差異。──《串珠聖經注釋》 “示播列”和“西播列”都是“河水氾濫”的意思(詩六十九2;賽二十七12)。“示”的發音是sh,“西”的發音是s。以法蓮人發音把“示”的音咬成“西”,就象有些人“四”“十”不分一樣,基列人一聽便知道是以法蓮人(比較太二十六73)。――《啟導本聖經士師記註釋》 為了搜索以法蓮人,看守渡口的基列人,辨別不同的發音方法。以法蓮人習慣把“示”發成“西”,不能正確發出“示播列”(小溪),而是發成“西播列”(重擔)。據說,約但河東的人通常會發“西”音,河西的人發“示”音。那時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 本節只提及約但河邊的大屠殺,但浴血之戰似乎進行了相當長的時間。出埃及時進行的第一次人口調查,以法蓮支派的男丁是四萬零五百名(民1:33),第二次人口調查,減少到三萬二千五百名(民26:37)。看來,當時死去的人幾乎是以法蓮全體男丁。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示播列」(6節)在舊約裡也被譯為「穗子」(賽十七5)、「河」(賽二十七12),基列人可能是讓以法蓮人站在約旦河邊說「河」。 基列人的肉體一旦被惹動(4節),竟然對以法蓮人趕盡殺絕(5~6節),內戰比外戰更狠。進迦南之前,以法蓮支派的男丁是「三萬二千五百名」(民二十六37),現在「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6節),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雖然基列人對弟兄做得太過頭了,但這「四萬二千人」都是過了約旦河準備屠殺河東弟兄的,所以神允許他們受到嚴厲的管教。這個管教也為神興起國度的君王預備了道路,因為愛嫉妒的以法蓮人很難接受由神從另一個支派揀選的君王,而其他的支派也很難接受一位驕傲自大的以法蓮人作王。──
士師記綜合解讀 ●「示播列」:「渠道」、「氾濫的河水」。──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西播列」:麥子或穀類的「穗」。以法蓮的方言發音構造跟亞摩利人和阿拉伯人很類似,把 sh 唸成 s,因此他們說示播列時就會因發音不準而唸成西播列 (Sibboleth),很快就自曝身分,自取滅亡。──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四萬二千」:原文應該是四十二「千」人,這個「千」字是一個家族或軍隊單位,並非真的是1000人。──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這個事件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第一次內戰。──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耶弗他的反應很激烈,甚至屠殺以法蓮人。但其實以法蓮這種恃強爭功的態度也的確是非常惹人討厭。也許我們可以質疑耶弗他為什麼不像基甸一樣用有智慧的方式避開無謂的殺戮,但以法蓮的這種習性,遭災禍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耶弗他跟基甸的反應不同,除了個性的差異外,耶弗他位於約但河東,基甸位於約但河西,面對河西的強敵,耶弗他還有一條約但河可以屏障,所以他敢於採取激烈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示播列。這可能是隨意編造的一個名詞,因為這個字的前面字母為“示”shin. 約旦河東的希伯來人其它發音都沒問題,唯獨詞首字母是sh的,如“示播列”他們的發音為“示”音,而迦南的希伯來人發這個音較柔和,他們發“西”的音,如“西播列”。這是經過若干年所形成的不同方言之一。──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6 古希伯來語發音方面的歧異】古代近東的閃族語言之間,部分子音的發音略有不同。其中一個歧異之處是希伯來語的子音 sh 綜合了烏加列語(類似迦南語)sh 和 th 兩個子音。如是者希伯來語的「三」字 shalosh,在烏加列語是 thalath,在亞蘭語則是 talat。最重要的一點是亞捫語也有這個 th 的子音變化,以法蓮人和基列人發音不同也是因此之故。與其說是方言有別,不如說是地區性的變化。要不加練習就咬准母語所無的子音,對任何人都是極困難的事。倫斯堡(G.
Rendsburg)對當時情況的重構,最能符合語言和上文下理的細節。以法蓮人平常將「示播列」讀作 shibboleth,基列人則和亞捫人一樣,將這字讀作 thibboleth。基列人遇到懷疑是以法蓮人的人之時,逼使他們說 thibboleth,然而以法蓮人只能說出 sibboleth。「示播列」一字可以有「穗」或「急流」兩個意思。照當時情形後者較為合理。──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士十二7】「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師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裡。」 耶弗他……葬在: 敘述形式與其他士師(Minor Judges)生平相似:士師的統治期限、死亡、埋葬地等(10:2,5;12:10,12,15)。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耶弗他可能只在約旦河東作士師。他在十二位士師中得著了最高的職位,百姓立他「作領袖、作元帥」(十一11),但卻成了沒有後代、在位時間也最短的一位士師,只有「六年」。這讓我們看到在人意背後,神在管理的手。──
士師記綜合解讀 然而,雖然耶弗他有許多欠缺,但仍然被聖靈列為信心的榜樣(來十一32)。因為神要借著耶弗他向我們表明,連耶弗他這樣滿了欠缺的人,也能因著神所賜的信心而蒙拯救、被使用。──
士師記綜合解讀 六年。耶弗他是所有士師中治理時間最短的一位士師。也許是他捲入了與其他以色列支派的爭戰的緣故。──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8】「耶弗他以後,有伯利恒人以比贊作以色列的士師。」 “伯利恆”。不是基督出生的伯利恆城,而是米吉多以北的一個城(書一九15)。――《士師記雷氏研讀本》 此伯利恒有別於猶大境的伯利恒,可能是在西布倫境之西北,米吉多以北十六公里(十英里)。──《串珠聖經注釋》 伯利恒是屬西布倫支派的一個城(書十九15),不是猶大的伯利恒。以比贊和以倫(11節)都是西布倫他,他們的影響力在以色列東北地區。――《啟導本聖經士師記註釋》 耶弗他以後: 耶弗他死後,出現以比贊、以倫、押頓等士師。小士師的交替均以“之後”開始(11,13節)。他們的故事均從屬耶弗他的故事。如同陀拉和睚珥的故事,從屬亞比米勒(10:1~5)。伯利恒人以比贊: 無法確定是猶大支派的伯利恒,還是西布倫支派的伯利恒(書19:15)。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主張,以比贊的出生地是猶大支派的伯利恒。據此,有學者認為以比贊是大衛的祖先,甚至猜測他與路得記中的波阿斯是同一人。但這觀點並無說服力。因為:①本章所有士師,都活動在北以色列境界,除了俄陀聶,其他士師都在那個地區活動;②提及猶大伯利恒,習慣稱為“猶大的伯利恒”或“伯利恒以法蓮”,不會單叫“伯利恒”。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以比贊」(8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他們的白色」,他屬於西布倫支派。「他有三十個兒子,三十個女兒」(9節),表明他是一位有錢有勢的人。「女兒都嫁出去了。他給眾子從外鄉娶了三十個媳婦」可能指以比贊與其他支派聯姻。── 士師記綜合解讀 這裡「伯利恒」(8節)是屬西布倫支派的一個城(書十九15),不是猶大的伯利恒。──
士師記綜合解讀 ●「伯利恆」:並非指猶大地的伯利恆,有可能這個伯利恆是指距米吉多北方 16 公里左右的伯利恆,是西布倫之西方的一個城鎮書 19:15 。 以比贊。我們不知道這個名字的意思。該名在聖經中僅此一處出現。 伯利恒。它有可能就是猶大的伯利恒,也可能是西布倫支派的伯利恒,在拿撒勒東北七英里(11.2公里)的地方(見書19:15,16)。 以比贊在這裡與另外兩個士師以倫和押頓一起提到。在士10:1-5中講到的陀拉和睚珥是一組沒有記錄治理事蹟的士師,只給了關於他們的最簡短的資料:名字,居住地,統治多長時期,埋葬地點。三個士師(睚珥,以比贊和押頓)的例子中,附加了他們兒女的數量和擁有的財富。──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8~10】以比贊作士師。──《串珠聖經注釋》 【士十二8~15】耶弗他時代似充斥著各樣爭鬥:異母兄弟之間、與亞捫人之間、信仰和迷信之間、同胞之間。如今,風暴過去了,以色列地進入和平安寧時期。既沒有外敵的入侵,也沒有內部的分裂,和睦的家庭生活代替軍事對峙和血腥戰爭(14節)。神通過士師看顧百姓,百姓似乎也忠誠事奉神。但沒有外界的壓力,持續的和平很容易瓦解屬靈的警醒,使人陷入宴樂和放蕩的生活。下章就如實見證此點(13:1)。聖徒要銘記這歷史教訓,在所有環境中警醒不怠(太24:42;彼前5:8)。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士十二8~15
又有三位士師被一帶而過……】我們對於這三位士師,和他們的重要性所知甚少。有許多兒女和牲畜,表示他們富有。──《靈修版聖經註釋》 【士十二9】「他有三十個兒子,三十個女兒,女兒都嫁出去了。他給眾子從外鄉娶了三十個媳婦。他作以色列的士師七年。」 以比贊有眾多兒女,顯示他有財富及地位。──《串珠聖經注釋》 有三十個兒子,三十個女兒: 與耶弗他相反,以比贊是有福之人,有三十個兒子和三十個女兒。古代社會,子女數目象徵財富和權勢。由此可推測以比贊享受著極富裕的生活。嫁出去了: 除KJV,其他大部分英譯本都譯為“其他支派”(outside his clan)。本節希伯來文意為“外面”、“往外”,並未指具體地點。不能斷言以比贊使子女與外邦人結婚。猶太父親對兒子的責任:①教導讀律法書;②教一門手藝;③找到妻子。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以比贊在西布倫作士師7年(9節),耶弗他在河東作士師6年(7節),這兩段時間很可能是重疊的。「耶弗他以後」(8節),可以理解為「在興起耶弗他以後」,又興起以比贊作士師,也就是耶弗他在河東作士師期間,又興起以比贊在西布倫作士師。──
士師記綜合解讀 ●「外鄉」:不過是指他的兒女與其他支派的人結婚罷了。──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都嫁出去了。以比贊有一個明確的方針,就是通過聯姻的方法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將三十個女兒嫁給其他支派的三十個男子,也從其他支派為兒子娶三十個媳婦回來。所記載的這個信息資料顯示,以比贊是一個影響力廣泛的偉人。另外,他活著看到他六十個兒女的嫁娶,這說明儘管他治理以色列僅七年時間,但他卻健康而又長壽。或許他是通過以聯姻方式與其他支派建立友好關係的政策,使得他在人生的最後七年得到了士師的地位。很明顯,在他治理期間是和平安寧的時期。──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9 政治性婚姻】古代統治者的妻子兒女,通常都是他政治聯盟的代表。想要與這統治者結盟或受他保護的村鎮、城邦、部落、國家,都會將首領家族的女兒嫁給宗主或他兒子,來締結條約。這是藩屬效忠的表示,因為王朝的延續如今對他有了切身的關係。兒子眾多表示家族強盛,人丁旺盛就能保證家系不會斷絕。對統治者而言,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政府的關鍵性職位,通常都是由戚族把持。因此在理論上,大家庭才能保證王朝的延續。第9節顯示這是一個龐大的政治聯盟網路。──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士十二10】「以比贊死了,葬在伯利恒。」 【士十二11】「以比贊之後,有西布倫人以倫作以色列的士師十年。」 「以倫」(11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強大的」,他屬於西布倫支派,可能是接續以比贊在西布倫作士師。以比贊和以倫一共在西布倫作士師17年。── 士師記綜合解讀 ●「以比讚...以倫」:若伯利恆 12:8 辨識無誤,則這兩位士師皆為西布倫支派的人。──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以倫。該名意思是“一棵篤蓐香樹”。東方人常以樹名來起名。在創46:14和民26:26 此名作為西布倫一個家族的名字出現。──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11~12】以倫作士師:他與以比贊先後在西布倫作士師。──《串珠聖經注釋》 以比贊死後,以倫作士師。在所有士師的記錄中,以倫的最簡單,只提及名字、出身、埋葬地和統治期。――《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士十二12】「西布倫人以倫死了,葬在西布倫地的亞雅侖。」 「亞雅侖」:字根與「以倫」同,可能這下葬之地與士師本人同名,位於臨門附近(參書19:13)。──《串珠聖經注釋》 ●「西布倫地的亞雅崙」:這個亞雅崙既位於西布倫地,就顯然不是但支派境內比較著名的亞雅崙了。西布倫地的亞雅崙可能位於臨門 (Rimmon) 境內但從無標點符號的希伯來文來看,亞雅崙跟以倫一字一模一樣,因此,在七十士譯本中,該士師可能與其葬身之處同名。──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士十二13】「以倫之後,有比拉頓人希列的兒子押頓作以色列的士師。」 「比拉頓」:在瑪拿西境內,近南面邊界。──《串珠聖經注釋》 比拉頓在以法蓮支派境內。大衛王的一位軍官比拿雅也是比拉頓人(撒下二十三30;代上十一31;二十七14)。押頓的兒孫甚多,又各有驢,當屬有勢力地位的人(參八30;十4注)。――《啟導本聖經士師記註釋》 押頓: 沒有詳細說明押頓的一生,70名子孫各自騎驢駒,表明他極其富裕。他的統治期(8年)平安無事,似乎沒有發生特殊事件。 ――《聖經精讀本──士師記註解》 「押頓」(13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屈從的」,他屬於以法蓮支派。「他有四十個兒子,三十個孫子,騎著七十匹驢駒」(14節),表明他是一位有錢有勢的人。── 士師記綜合解讀 以倫在西布倫作士師10年(11節),押頓在以法蓮作士師8年(14節),這兩段時間很可能是重疊的。「以倫之後」(13節),可以理解為「在興起以倫以後」,又興起押頓作士師,也就是以倫在西布倫作士師期間,又興起押頓在以法蓮作士師。──
士師記綜合解讀 ●「比拉頓」:位於示劍西南方十公里處。南方與瑪拿西比鄰,但這邊界可能並不固定,因為強勢的以法蓮支派常常越界 (因此才會有 12:15 的情況)。此外比拉頓也是大衛的將軍比拿雅的出生地。──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押頓」:「奴隸」的意思。──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押頓。字面意思是“僕人”。 希列。表示“讚美”之意。這是首次出現此名,該名後來在猶太人中非常有名。在聖經中只有這裡出現。後來的希列是一個猶太人學派的領袖,被認為是在基督前早一點的時期,最偉大的猶太拉比。 比拉頓人。據十五節記載,比拉頓在以法蓮地,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押頓屬於以法蓮支派。在代上8:23中,一個叫押頓的是便雅憫支派的人,但因為這個名字非常普遍,所以成為士師的這個押頓一定是以法蓮人(見代上27:14)。通常認為比拉頓城鎮在示劍南部,現在的Far`athā,以西七英里(11.2公里)的地方。──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13~15】押頓作士師:他是財富、地位兼備的一位。──《串珠聖經注釋》 【士十二14】「他有四十個兒子,三十個孫子,騎著七十匹驢駒。押頓作以色列的士師八年。」 “七十匹驢駒”。這是地位與富裕的象徵(比較一○4)。――《士師記雷氏研讀本》 四十個兒子。這裡只提到家庭中的男性成員,但毫無疑問,押頓也有許多女兒。他家庭的巨大規模通過他的財富和高位再一次得到應證。同時也證實了在有能力供養眾多妻妾的家庭中,一夫多妻制的普遍性。 孫子。有些翻譯為“侄子”是從出自古代英語對孫子的叫法,現在已棄用。故此譯為“孫子”更準確。── SDA聖經註釋 【士十二15】「比拉頓人希列的兒子押頓死了,葬在以法蓮地的比拉頓,在亞瑪力人的山地。」 “亞瑪力人的山地”有幾個解釋:1,亞瑪力人中有一部分已和其他異族遷到以色列的境內居住。2,有些譯本作“在沙拉賓地的以法蓮山地”(看書十九42),亞瑪力人一度曾住在以法蓮(參五14)。3,或屬抄寫錯誤。此語的背景不詳。――《啟導本聖經士師記註釋》 ●「亞瑪力人的山地」:可能是有一部分的亞瑪力人遷到以色列人中間居住,或者是文士抄寫錯誤的結果。──
士師記研經資料(蔡哲民等) 亞瑪力人的山地。亞瑪力人的家在猶大南方的南地,然而,這個地名表明他們曾一度向北進發侵入到以法蓮這一地區,使得這一地區就以他們的名來稱謂。或許他們在那裡已被擊敗,或許他們當中少量的人早期被允許住在那個地區。── 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第12章)】 1 耶弗他(12:1~2)在戰爭完結、獻上女兒之後又要處理什麽問題?面對接踵而來的難關,他有否氣餒?教會領袖可從中學到什麽功課? 2 以法蓮人不肯幫助基列人抗外敵,但事後又想邀功,將不參戰的責任推卸給耶弗他,這種無賴作風是否今人的寫照?他們的慘敗給你什麽警惕? 3 耶弗他先前儘量尋求與外敵和平共處的方法,避免爆發戰爭,殃及無辜。基列人用發音來辨別以法蓮人,是否可以減低戰爭所造成的損害? 4 試比較耶弗他和基甸對待外敵與以法蓮人的手法。 ──《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