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二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充滿恩典豐富的地(王國顯) 約書亞記第二十一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利未分邑(蘇佐揚) 約書亞記箋記(二十一章)(于中旻) 對約書亞及利未人的安排(蘇穎智) 充滿恩典豐富的地(王國顯) 地蘊藏著豐富,得了地就等於得了豐富。在神的應許中,若是只有豐富,那還不算是完整的祝福。帶著完整祝福的應許,不單是有豐富,也同時有恩典。恩典使神的豐富可以作成在承受應許的人身上。沒有恩典,神豐富的顯出總要受到限制,因為承受應許的人在神眼中並不是完全人。人一點點的殘缺,也可以使神的豐富顯不出來,或者是顯了出來,但卻完全的漏掉了。因此,神的應許不單有祂的豐富,也有祂的恩典,使祂的應許可以在承受的人身上完全兌現。 在迦南地,神向約書亞重申對摩西說過的話,就是要在以色列人所得的地設立逃城。逃城是恩典的表明,更是救恩的預表。藉著逃城,神向人發表祂寬大的恩典,使誤犯罪的人可以有一個蔭庇所。按著律法的定規,那是「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出廿二23-24)。所以不管犯罪的動機是什麼,犯罪的人都要承擔罪的結果。逃城使不甘心犯罪的罪人可以有了避難所。這是恩典。 在迦南地不是只有逃城在彰顯恩典,也有一群利未人在彰顯恩典。這些利未人照著本相來說,也是遠離神的人。照著他們祖先的歷史來說,他們是落在咒詛中的人。對神的應許來說,他們是給隔斷了的人。然而蒙了神的憐憫,他們給分別了出來,可以親近神,又在神面前事奉祂,並且成了神子民的祝福。這些利未人分散在迦南全地,發散著神的恩典和豐富。迦南地是神在地上顯出豐富之地,也是神在地上表達恩典之地。這地充滿了神豐富的恩典。 逃城是神救恩的小影 在以色列人所分得的地上,神讓他們設立了六座逃城。三座逃城在迦南地,另三座逃城在約但河東。這些城是「在拿弗利山地,分定加利利的基低斯。在以法蓮山地分定示劍,在猶大山地,分定基列亞巴(基利亞巴就是希伯侖),又在約但河外耶利哥東,從流使支派中,在曠野的平原,設立比悉。從迦得支派中,設立基列的拉末。從瑪拿西支派中,設立巴珊的哥蘭。」(二十7-8)這些城設立在以色列人中間。它們彼此間的距離,使真要逃命的人,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躲過報血仇的人追殺,並且有機會恢復過平靜安穩的日子。 逃城在當日的功用 神讓以色列人設立逃城,目的是讓誤犯罪的人,就是那些不甘心犯罪的人,可以得著一個庇護所,好在那裡保存性命,可以繼續享用神在迦南地所應許的祝福。照著律法的要求,「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加三10)這定規是很嚴厲。在時間上只要有一時,在條例上只要有一條,人不符合律法的要求,人就已經落在律法的定罪下,他就給咒詛。也就是說,這人要在民中給除掉。人若接受這樣的結局,再有更多的應許,那些應許也與他沒有關係了。 獻贖罪祭可以解決神對罪的追討,神讓人在贖罪祭中接受赦罪的恩典。但是「以牙還牙,以眼遠眼」的定規,卻賦予誤受傷害的人的家屬有權利去報血仇。這一來,神雖赦免人,但人卻不能饒人。人雖無心害人的命,但事實上是害了,家屬不管誤害人的動機,他們只要執行律法所賦給他們的權利。這事對受害人的家屬來說,他們並沒有作得越分。但對誤害人的人來說,他確實是無奈。他除了接受追討以外,他沒有別一條路可以選擇。 神憐憫人,祂紀念這些誤犯罪的人。祂以逃城給這些人一條活命的路。我們一定要注意,進人逃城的人必須是「無心而誤殺人的」(二十3),故意殺人的就不能享用逃城。這些「誤殺人的」又一定是給追趕的(參二十5)。這兩樣事實就構成了享用逃城的條件。進逃城的人一定是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同時也是把握時機,拼命的奔跑,要趕在給報血仇的人追上以前進到逃城裡去。在那裡接受公平的審判,也接受該有的懲治,不能自由的回家,直到大祭司死了,他的刑事責任才算完畢(參二十6)。逃城在當日就是這樣對不甘心犯罪而犯了罪的人提供了保護,使他們可以繼續的活在神的應許地。 逃城所帶出來的關於神救贖的啟示 逃城的設立並不是單單的為著解決當日的問題,而是神要藉著逃城來向人啟示祂救贖的安排。自從人在伊甸園失落以後,神就不住的向人啟示祂救贖人的旨意。皮子作的衣服,「女人的後裔」的宣告,把守生命樹的道路的安排,以諾的被提,挪亞的方舟,亞伯蘭的被召,以撒的承受,雅各的成長,逾越節的定規,逃城的設立,這一連串的歷史都在一點一滴的啟示神救贖工作的內容。逃城設立的宣示更清楚的指出救贖的內容是怎麼一回事。 照著律法的原則,普世的人都是罪人,因為沒有人能常常遵守律法上所說的一切。人犯罪的生命使人沒有可能絕對的照著律法行。所以從亞當的生命這個角度來看,人是給罪捆綁的,人沒有辦法脫離罪的權勢。因此「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和「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0)這樣的事實,對人來說是十分的無奈。所以當神的光照臨到人的時候,就有不少人會自己責備自己,恨惡自己,要尋找脫離罪的權勢的道路,因為他們看見了自己是被罪所追趕的人。為了這些因罪而難過的人,神給他們預備了救恩,就是逃城所預表的。住進逃城裡的罪人的安全是有保證的;不進入逃城的罪人是死定了。這正是說明人在救恩中就脫離罪與死,不在救恩裡的人就要承擔自己的罪。 逃城不單是保存性命,也叫給保存的人得著自由與釋放。只要當時的大祭司死了,這些給保存的人就得著自由與釋放。「等到那時的大祭司死了,殺人的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就是他所逃出來的那城。」(二十6)這大祭司的死所帶來的釋放,明明是預告作大祭司的神的兒子在十字架上所作成的。「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來四14)祂「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十12-14)主升上高天,但祂先是進入死,並以死廢去掌死權的魔鬼,然後復活就升到天上,作了我們尊榮的大祭司。當年的大祭司死了,在逃城中的罪人就得著釋放。我們的大祭司在十字架上死了,那些靠著祂的死而脫離罪和死的人,就在榮耀的釋放中回到父的家裡。律法不再定他們的罪,因為大祭司已經死了。 恩上加恩的享用應許 利未人是神分別他們出來,使他們成為神的恩典,擺放在以色列人中間(參民三41),也使他們可以在會幕前親近神,協助祭司作各樣的事奉工作。神更把以色列人獻給神的份作他們的享用,也就是作為他們的產業。神自己作利未人的產業,利未人成了神在祂百姓中間的祝福。以色列人中有了利未人,就是有了帶著恩典的祝福。 神每次向以色列人提到利未人,都提到神以祂自己作他們的產業。所以在以色列人承受迦南地的時候,神沒有讓利未人一同承受地業。因為神要人認識一件蒙福的事,就是屬天的產業比一切屬地的產業更寶貴。屬天的產業就是神的自己,得著神的自己比得著屬地的一切事物更好。神雖以自己為利未人的產業,但祂沒有忘記為利未人安排在地上居住的地方。所以當以色列人分地完畢,「利未人的眾族長,來到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面前。在迦南地的示羅對他們說,從前耶和華藉著摩西吩咐給我們城邑居住,並城邑的郊野,可以牧養我們的牲畜。於是以色列人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自己的地業中,將……城邑,和城邑的郊野,給了利未人。」(二十一1-3) 分享恩典引出更重的享用恩典 以色列人對利未人提出的話的反應真是寶貝。他們從「自己的地業中」交出一部份給利未人居住,並牧養他們的牲畜。把地業交出來,就是叫自己的所有減少。在人的天性中,要這樣作是很有困難的。只是以色列人還是照著吩咐作了,因為他們認識他們的所有是恩典,同時他們也認明了神的權柄。他們認定神喜悅他們把從恩典中所得到的交出來,與利未人一同享用。他們這樣作乃是一個祝福。 我們不能不留意,他們作這事是根據設立逃城的安排而引起的,二十一章一節的「那時」就說出了這事的起因。神給以色列人設立了六座逃城,全部逃城都是利未人居住之地。逃城是一個恩典的安排,利未人也是神放在以色列人中的祝福。利未人住在逃城裡,這實在是一個恩上加恩的事實。以色列人把在恩典中所得的交了出來,不把神的恩典扣留在自己手中,就引出了神更重的恩典的彰顯。 在迦南地的爭戰中,利未人好像沒有直接參加在裡頭,但是利未人在會幕中的服事,也是直接影響著爭戰的結果。所以利未人在以色列人中安然居住,也是叫神的祝福在以色列中顯出來。「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業中」(二十一41)得了居住的地,「這樣,……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二十一43-45)我們反過來看看,若是以色列人不肯交出他們所有的,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神賜福的話全部應驗,乃是根據利未人也得了安居之地。利未人若是沒有居所,也就是神也得不著居所,因為神就是利未人的產業。神得不著居所,神應許的話的應驗就受到阻礙。利未人得了居所,以色列人也就得了神全部的祝福。 顯明神是人的分和賞賜 神分別利未人,使他們可以在律法下親近神,又用著他們在神的子民中作神的見證。他們沒有產業,但他們卻是滿滿的享用神。整個支派服事一個帳幕,從每一個人所承擔的工作量來說,那是比較容易的,是輕省的。這正是表明主呼召人來享用安息的實際。不單是屬靈的分是這樣,就是物質生活的享用也是一樣。神的子民若實在的遵行神的吩咐,他們獻給神的分就是非常的豐富。他們把至少也是十分之一獻給神。十二個支派的獻上就是百分之一百二十,這些都成了利未人所享用的。在平均的數字上來說,利未人的所有並不比得產業的眾支派少,正好相反,他們的所有要比眾人所有的更豐富,因為那是神的分,是神賜給親近祂的人享用的。 利未人所居住的地不單是包括全部的逃城,也包括迦南地中的重地如希伯侖和示劍。可以這樣說,他們所居住的地都是神應許的最美之地。神把利未人擺放在以色列人中,讓人看見他們,就看見了神成為人的獎賞的見證。利未人的分不是屬地的產業,乃是神的自己。這就叫人領會「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詩十六5),利未人在眾人眼前就是這樣的背負著神的見證,向人顯明神給親近祂的人的賞賜就是祂的自己。祂給愛慕活在祂面前的人的都是最好的。 利未人在背負神的見證以外,在取得居住之地的事上,還顯明神寶貴的啟示。一般說來,利未人所居住之地是包括「城和屬城的郊野」,但是我們看到有一個城是例外的。「亞倫的子孫……在猶大地中得了希伯侖,和四圍的郊野,只是屬城的田地和村莊,都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所得。」(代上六54-56)這一個例外不是偶然的,乃是神給人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啟示。希伯侖是從與神和好到作王的地,亞倫和他的子孫是祭司,迦勒是得勝者。這三樣合起來,我們可以領會到,我們的主藉著把自己獻上而取得了王的位分,祂又把這王的榮耀和豐富作為得勝者的享用。歸總來說,這一處的例外乃是說明,我們的主要叫得勝者與祂一同享用祂藉著死而復活所得著的一切榮耀、豐富,和尊貴。這是何等的恩惠,神竟然是這樣的紀念尊祂為大的人。 作了人接受恩典供應的關鍵 利未人得了居住之地,神給以色列家的應許就因此全得應驗。這一點提醒了神的子民要照著神的旨意對待服事主的人。以色列人準確的對待利未人,他們就完全的享用了神的應許。按人看來,把自己原先所有的一部分給了利未人,那就是一種損失。雖然只是一小部分,那結果仍然是自己的所有減少。但事實上,他們並不因此而有所損失,反而因此而給神大大的紀念,把恩典豐豐富富的向他們傾倒。可以這樣說,神把利未人放在以色列人中,是給以色列人一個嚴肅的考驗,顯明他們揀選神的真實性。在另一方面,也可以這樣說,利未人是以色列人得神恩典作供應的關鍵。這就是主所說的,「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太十40) 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的頭生歸給神是恩典,利未人圍繞帳幕保護以色列人也是恩典。神把利未人作為恩典賜給以色列民。利未人喜樂,以色列民也就喜樂。利未人享用安息,以色列民也就享用安息。在申命記上,神一再的吩咐百姓要善待利未人。“你要謹慎,在你所住的地方,永不可丟棄利未人。」(申十二19)又說,「住在你城裡的利未人,你不可丟棄他,因為他在你們中間無分無業。」(申十四27)還有,「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將本年的土產十分之二都取出來,積存在你的城中。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都可以來,吃得飽足。這樣,耶和華你的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申十四28-29)在申命記中,神一再的囑咐祂的百姓要合宜的對待利未人。如今在分地的時候,百姓照神的吩咐作了,神的祝福就顯了出來。 百姓對待利未人的態度,反映出百姓在神面前的屬靈光景。在士師的日子,摩西的孫子也因缺糧而作了米迦家中的祭司(參士十七至十八),這是神百姓的悲劇。利未人不給尊重,利未人不能安居,百姓也就不能享安息。耶羅波安不尊重祭司和利未人,結果就使他在神面前不給紀念(參代下十一13-17)。希西家王為猶大帶來的復興,其中的一個原因,乃是百姓重新的尊重利未人(參代下三十一4-10)。這些事實正好提醒現今稱為神的教會的,好好的省察他們對待那些蒙主選召專心服事主的弟兄姊妹們的態度,對服事主的人存不準確的態度,正是反映出他們對神也有著不尊重的態度。 話又說回來。利未人要給神紀念,要受百姓尊重,他們必須先守住地位,不離棄神的律法。像摩西的孫子那樣,只求自己的所要得滿足,不理會神的律法所禁止的,儘管他是摩西的孫子,他也不能因這就蒙紀念,因為神看的是人在祂眼前的實際。以色列人,包括南方的猶大和北方的以色列,他們在歷史上再三的離棄神,利未人沒有守住地位是其中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所以到了先知瑪拉基的時候,神就明明的責備背道的利未人,向他們宣告「你們的福分變為咒詛」(瑪二1—2)。利未人必須認定他們的尊貴身份,珍惜他們在神的工作中把祝福帶給人的地位,好好的守住神的真道。現今服事主的人也是一樣,不先站穩在主的真道上,只顧念個人的好處,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他們的結局定然是給神唾棄,也給人輕視。 約書亞記第二十一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利未人之城 讀經:書21章 內容: 一、求取城邑 21:1 那時,利未人的眾族長來到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面前。 21:2 在迦南地的示羅對他們說:“從前耶和華藉著摩西吩咐給我們城邑居住,並城邑的郊野可以牧養我們的牲畜。” 本章記述的是分給利未人的城邑和郊野。開頭這裡,利未人眾族長來到主持分地的約書亞等人面前,要求兌現神曾經藉著摩西給他們城邑與郊野的應許,這個應許見《民數記》35:1-8。 二、得到城邑 1、祭司之城 21:3 於是,以色列人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自己的地業中,將以下所記的城邑和城邑的郊野給了利未人。 21:4 為哥轄族拈鬮,利未人的祭司亞倫的子孫,從猶大支派、西緬支派、便雅憫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三座城。 約書亞就在各個支派中分配城邑給他們。首先是為哥轄族裡面的祭司一系拈鬮(出6:18-20),所得的13座城邑在猶大、西緬和便雅憫支派的土地上。這些都是靠近耶路撒冷的地區,將來聖殿建成,便於就近執行祭司職務。 2、利未人之城 21:5 哥轄其餘的子孫,從以法蓮支派、但支派、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座城。
21:6 革順的子孫,從以薩迦支派、亞設支派、拿弗他利支派、住巴珊的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三座城。 21:7 米拉利的子孫,按著宗族,從流便支派、迦得支派、西布倫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二座城。 21:8 以色列人照著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將這些城邑和城邑的郊野,按鬮分給利未人。
除了祭司之外的利未人,又從其他支派中分得35座城邑,共計48座(41-42節)。這些城邑平均分佈在十二支派境內,每支派約有4座;這樣全國的人民都可以得到利未人的律法教導(利10:11)。 3、城邑清單 21:9-10 從猶大支派、西緬支派的地業中,將以下所記的城給了利未支派哥轄宗族亞倫的子孫,因為給他們拈出頭一鬮, 21:11 將猶大山地的基列亞巴和四圍的郊野給了他們。亞巴是亞衲族的始祖(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 21:12 惟將屬城的田地和村莊,給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為業。
21:13 以色列人將希伯侖,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祭司亞倫的子孫。又給他們立拿和屬城的郊野、 21:14 雅提珥和屬城的郊野、以實提莫和屬城的郊野、
21:15 何侖和屬城的郊野、底璧和屬城的郊野、
21:16 亞因和屬城的郊野、淤他和屬城的郊野、伯示麥和屬城的郊野,共九座城,都是從這二支派中分出來的。 21:17 又從便雅憫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基遍和屬城的郊野、迦巴和屬城的郊野、 21:18 亞拿突和屬城的郊野、亞勒們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1:19 亞倫子孫作祭司的共有十三座城,還有屬城的郊野。
21:20 利未支派中哥轄的宗族,就是哥轄其餘的子孫,拈鬮所得的城有從以法蓮支派中分出來的。 21:21 以色列人將以法蓮山地的示劍,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他們。又給他們基色和屬城的郊野、 21:22 基伯先和屬城的郊野、伯和侖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1:23 又從但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伊利提基和屬城的郊野、基比頓和屬城的郊野、 21:24 亞雅侖和屬城的郊野、迦特臨門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1:25 又從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他納和屬城的郊野、迦特臨門和屬城的郊野,共兩座城。 21:26 哥轄其餘的子孫共有十座城,還有屬城的郊野。
21:27 以色列人又從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將巴珊的哥蘭,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利未支派革順的子孫。又給他們比施提拉和屬城的郊野,共兩座城。 21:28 又從以薩迦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基善和屬城的郊野、大比拉和屬城的郊野、 21:29 耶末和屬城的郊野、隱幹寧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1:30 又從亞設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米沙勒和屬城的郊野、押頓和屬城的郊野、 21:31 黑甲和屬城的郊野、利合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1:32 又從拿弗他利支派的地業中將加利利的基低斯,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他們。又給他們哈末多珥和屬城的郊野、加珥坦和屬城的郊野,共三座城。 21:33 革順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城,共十三座,還有屬城的郊野。 21:34 其餘利未支派米拉利子孫,從西布倫支派的地業中所得的,就是約念和屬城的郊野、加珥他和屬城的郊野、 21:35 丁拿和屬城的郊野、拿哈拉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1:36 又從流便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比悉和屬城的郊野、雅雜和屬城的郊野、 21:37 基底莫和屬城的郊野、米法押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1:38 又從迦得支派的地業中,將基列的拉末,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他們。又給他們瑪哈念和屬城的郊野、 21:39 希實本和屬城的郊野、雅謝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
21:40 其餘利未支派的人,就是米拉利的子孫,按著宗族拈鬮所得的,共十二座城。 21:41 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業中所得的城,共四十八座,並有屬城的郊野。 21:42 這些城四圍都有屬城的郊野,城城都是如此。
這裡將利未人所得城邑的清單列了出來,分別是祭司的13座(4,9-19節),哥轄族其餘的利未人10座(5,20-26節),革順族13座(6,27-33節)和米拉利族12座(7,34-40座)。 39節提到的“希實本”原為亞摩利人的要邑(民21:26)。《民數記》32:37和本書13:17都說此城屬流便支派,但在這裡已經轉屬迦得支派。 三、應許成為事實 21:43 這樣,耶和華將從前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全地,賜給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為業,住在其中。 21:44 耶和華照著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話,使他們四境平安,他們一切仇敵中,沒有一人在他們面前站立得住,耶和華把一切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 21:45 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 本章最後,強調一個既成事實的事情,就是神已經完全兌現對以色列人先祖的應許(創12:7;26:3-4;28:4,13-14),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交給他們管理。神是信實的神,說話算話,信守承諾。如果以色列人能夠順服他,聽從他,就能長保四境平安;雖然迦南人還未完全滅盡,但不足為患,並且最終會被完全消滅的。但是《士師記》就記載了百姓背離神的事情;迦南人逐漸強大,反過來轄管他們。 四、反省反思 1、本章主要記載的內容是什麼?祭司和其他利未人分得城邑的分佈分別有什麼用意? 2、本章最後強調什麼?有什麼用意?未被趕逐的迦南人為什麼後來逐漸強大? ── 張策《約書亞記文字釋經證道》(原載「約拿的家」) 利未分邑(蘇佐揚) (約書亞記廿一章全) 耶和華照著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話,使他們四境平安(44節)。 一、要求分邑,牧羊安定(1-3節)。利未支派是被神分別為聖的一支派,事實上是第十三支派,神把他們分出來,全支派的人都要擔任做神聖的祭司職務。因此在約書亞分地時,並沒有把地分給他們,於是他們三個家族的族長,來到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面前,請求在十二支派分些城邑和郊野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安居樂業,牧放羊群。他們說,這是耶和華從前借著摩西吩咐我們的(書十四3-5)。利未人在十二支派所分的地中,他們是沒有產業的,因為神說:神是他們的產業(書十三33)。但他們要分散住在十二支派中。他們的祖宗雅各在臨終的預言中曾說:「我要使他們分居在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地中」(創四十九7)。 二、拈鬮得地,各十數城(4-24節)。以下這一段,均是各支派城名,讀者如覺得沉悶,可以不讀。於是他們為利未支派三家族拈鬮,利未共有三子,亦即三個家族,依照三子長幼的次序,應為「革順、哥轄和米拉利」(民三17)。但在此次拈鬮中,次子哥轄家族卻「拈出頭一鬮」(10節),然後是革順和米拉利。 1、哥轄家族,所分得的城邑共十三個,連同其餘子孫所得城邑共廿三個。 ①從猶大和西緬支派得的城邑為:A·基列亞巴和郊野,亞巴是古時亞衲族的始祖,亞衲族已被以色列人所剪除,沒有留下一個(書十一21、22),此城後來改稱為希伯侖(書十四15)。但希伯侖城外的郊野則畫分給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為業,這是從前迦勒曾向約書亞請求的一塊山地,因他決心要消滅亞衲族人(書十四6-15)。B·立拿。C·雅提珥。D·以實提莫。E·何侖。F·底壁。G·亞因。H·淤他。I·伯示麥。共九座城。 ②從便雅憫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基遍。B·迦巴。C·亞拿突。D·亞勒們。共四座城。於是哥轄和他的子孫共十三座城。 2、哥轄其餘子孫所得的城邑共十個。 ①從以法蓮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示劍。B·基色。C基伯先。D伯和侖。共四座城。 ②從但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伊利提基。B·基比頓。C·亞雅侖。D·迦特臨門。共四座城。 ③從瑪拿西半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他納。B·迦特臨門。共兩座城。哥轄其餘的子孫共十得座城,連同上述屬於哥轄家族所得的城邑十三座,共廿三座。 3、革順家族所分得的城邑共十三座。 ①從瑪拿西半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巴珊的哥蘭。B·比施提拉。 ②以薩迦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基善。B·大比拉。C·耶末。D·隱幹寧。 ③從亞設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米沙勒。B·押頓。C·黑甲。D利合。 ④從拿弗他利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加利利的基低斯。B·哈末多珥。C·加珥坦。共十三座。 4、米拉利家族所分得的城邑共十二座。 ①從西布倫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約念。B·加珥他。C·丁拿。D·拿哈拉。 ②從流便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比悉。B·雅雜。C·基底莫。D·米法押。 ③從迦得支派所得的城邑為:A拉末。B·瑪哈念。C·希實本。D·雅謝。 利末人三大家族和他們的子孫從十二支派所分得的城邑共三十五 座。 三、包括郊野,及各逃城。在上述利未三派及其子孫在十二支派所得的城邑中,也包括各城「和屬城的郊野」(13節),以便他們耕種及牧放羊群。此外他們所居住的城邑中,有六個是已分定為逃城的(見廿章)。包括:1·希伯侖(13節)。2·示劍(21節)。3·巴珊的哥蘭(27節)。4·加利利的基低斯(32節)5·拉末(38節)。還有6·比悉(36節,即廿8)。摩西在此漏寫(或後人抄經者漏抄)「就是謀殺人的逃城」一語。 四、安居樂業,四境太平(43-45節)。利未人有了一定的居所後,約書亞的大工已告成,神也賜他們四境平安,無一仇敵可在他們面前站得住,因為耶和華將一切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44節)。耶和華也應許把福氣賜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安居樂業了⑷節)。 五、散居民中,教導虔誠。利未家族是神所分別為聖,揀選他們代替全以色列民專心事奉耶和華神的人,他們現在能夠分開住在十二支派的人中,目的是使每一支派的以色列人都可以有機會從利未人學習神的律法及獻祭的事。計開: 1、哥轄家族分住在猶大、西緬、便雅憫、以法蓮、但及河西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中。 2、革順家族則分住在以薩迦、亞設、拿弗他利及河東巴珊地區的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中。 3、米拉利家族則分住在流便、迦得和西布倫支派的人中。至於六個逃城亦分別有利未人住在其中,教導那些因誤殺人而躱在城中的人,明白神的律法,及避免以後重犯誤殺之舉。利未人的主要任務是替人獻祭贖罪,他們對以色列人最重要的教導,是如何過分別為聖的生活。神曾對以色列人宣佈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一44)。利未人可以代表今日教會的傳道人,傳道人應自己過聖潔的生活,也應教導、領導信徒過聖潔的生活,才能蒙神賜福。 約書亞記箋記(二十一章)(于中旻) 利未人的城
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業中所得的城…(書二一:41) 愛的實際,是在於肯給。以色列的各支派,在他們自己的地業中,分出城邑和郊野來,給他們的弟兄利未人居住。 “他們要將你的典章教訓雅各, 古時注重宗族世代聚居,同邑共井;利未支派的人,散居全國各地,是不平常的事,既違反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必然帶來相當程度的不便。但他們為了事奉神,服事各支派的人民,樂於接受。這種精神,使他們成為最早的本土宣教士,放下了事業和前途,順從神的安排。 對約書亞及利未人的安排
約書亞是個非常特別的人。所有從埃及地出來的以色列人中,只有兩人能夠進入應許地,一個是約書亞,一個是迦勒。以色列在分地中,留下一個非常好的榜樣給我們。同樣,我們的教會也是這樣,教會的屬靈領袖是怎樣,牧者是怎樣,他的會眾也是怎樣的;領袖是怎樣,跟隨者也是怎樣,這是絕對影響下一代的。 申命記六章 4 至 9 節,「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慇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聖經給我們一個非常清楚的教訓,這是神的律例,典章,這教訓我們不只是掛在口上,而且要行在我們的生活和行為中,來感染我們的下一代。一般人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享福,神在這裡特別提醒我們和屬靈的領袖,當有勞苦的事,是否當先;有享福的事,是否能讓其他人先享受成果? 約書亞記十九章 49 至 51 節,「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這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所分的地業。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 一般人認為約書亞勞苦功高,是最有貢獻的人,在分地時應首先分給他,而且他是應得最好的地。但以色列把地分完後,才在中間把地分給約書亞,因為約書亞在分地中是作最後的決定,他是大公無私。今天的領袖是要用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來建立個人和家庭的利益。一個屬靈的領袖,他是仗著他的地位來服事周圍的人,讓他們先得著,最後才是自己的分兒,這給我們很大的提醒。約書亞先把所有的東西分給人,最後才到自己,到底他分的是什麼呢? 約書亞記十九章 50 至 51 節,「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這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所分的地業。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 最好的地給了別人,最差的留給自己,他選擇的地業進一步顯明他的謙卑,其實他完全可以選擇最好的,但是他只要在以法蓮支派中的山地,那裡是岩石極多,地土極貧的亭拿西拉城。以色列深深感激約書亞對他們的領導,就答應他的要求,他就修理那城,住在其中。約書亞是個非常難得的一位領袖,他能夠成為一個叫人順服的屬靈領袖,完全是因為他的榜樣令別人順從他的帶領。 耶穌基督也是一樣,祂說:「盜賊來了,無非要得錢財,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祂來到這世上,成為一個最貧窮的人,但把一切的豐富賜給人類。一位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出生在馬棚裡,祂說:」天空的飛鳥有窩,狐狸有洞,但人子連枕首的地方都沒有。」最後,連祂唯一剩下來的一件外衣和內衣,都被瓜分了,在十字架上祂親眼看見他們怎樣分自己的衣服,赤身露體,一無所有。並且受盡一切的羞辱,卻把豐盛的生命,永生賜給了我們這些相信祂的人。 所以,今天有很多人因信耶穌而受迫害,但為什麼他們還要信呢?因為他們看見一個榜樣,就是基督的捨已。保羅也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榜樣而對主仍然忠心。使徒行傳二十章,保羅要到以色列耶路撒冷,要受到祭司長許多的苦,要坐牢,甚至被殺。使徒行傳二十章 17 至 20 節,「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西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 27 至 31 節,「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 33 至 35 節,「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從米利都到以弗所,要兩天的路程,以弗所的長老竟然要走兩天的路程去送保羅,因為他們清楚的看到保羅在他們中間的榜樣,令他們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尊敬。當保羅離開時,他們冒著各種不同的危險都仍然要去,因為他們看見了一個榜樣。保羅就像約書亞的榜樣一樣,他從不貪圖金,銀,衣服,卻常供給別人的需用,他是一個看施比受更有福的人。 弟兄姊妹,從約書亞的榜樣,我們看到一個令人心服口服的領袖,必須要以身作則,勞苦的事當先,享受的事在後,今天我們又是否這樣呢? 約書亞記廿一章 1 至 42 節,「那時,利未人的眾族長來到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面前。在迦南地的示羅對他們說,從前耶和華藉著摩西吩咐給我們城邑居住,並城邑的郊野可以牧養我們的牲畜。於是以色列人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自己的地業中,將以下所記的城邑和城邑的郊野給了利未人。為哥轄族拈鬮,利未人的祭司亞倫的子孫,從猶大支派,西緬支派,便雅憫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三座城。哥轄其餘的子孫,從以法蓮支派,但支派,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座城。革順的子孫,從以薩迦支派,亞設支派,拿弗他利支派,住巴珊的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三座城。米拉利的子孫,按著宗族,從流便支派,迦得支派,西布倫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二座城。以色列人照著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將這些城邑和城邑的郊野,按鬮分給利未人。從猶大支派,西緬支派的地業中,將以下所記的城給了利未支派哥轄宗族亞倫的子孫,因為給他們拈出頭一鬮,將猶大山地的基列亞巴和四圍的郊野給了他們。亞巴是亞衲族的始祖。(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惟將屬城的田地和村莊,給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為業。以色列人將希伯侖,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祭司亞倫的子孫。又給他們立拿和屬城的郊野,雅提珥和屬城的郊野,以實提莫和屬城的郊野,何侖和屬城的郊野,底璧和屬城的郊野,亞因和屬城的郊野,淤他和屬城的郊野,伯示麥和屬城的郊野,共九座城,都是從這二支派中分出來的。又從便雅憫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基遍和屬城的郊野,迦巴和屬城的郊野,亞拿突和屬城的郊野,亞勒們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亞倫子孫作祭司的共有十三座城,還有屬城的郊野。利未支派中哥轄的宗族,就是哥轄其餘的子孫,拈鬮所得的城,有從以法蓮支派中分出來的。以色列人將以法蓮山地的示劍,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他們。又給他們基色和屬城的郊野,基伯先和屬城的郊野,伯和侖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但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伊利提基和屬城的郊野,基比頓和屬城的郊野,亞雅侖和屬城的郊野,迦特臨門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他納和屬城的郊野,迦特臨門和屬城的郊野,共兩座城。哥轄其餘的子孫共有十座城,還有屬城的郊野。以色列人又從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將巴珊的哥蘭,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利未支派革順的子孫。又給他們比施提拉和屬城的郊野。共兩座城。又從以薩迦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基善和屬城的郊野。大比拉和屬城的郊野。耶末和屬城的郊野。隱干寧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亞設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米沙勒和屬城的郊野,押頓和屬城的郊野,黑甲和屬城的郊野,利合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拿弗他利支派的地業中將加利利的基低斯,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他們。又給他們哈末多珥和屬城的郊野,加珥坦和屬城的郊野,共三座城。革順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城,共十三座,還有屬城的郊野。其餘利未支派米拉利子孫,從西布倫支派的地業中所得的就是,約念和屬城的郊野,加珥他和屬城的郊野,丁拿和屬城的郊野,拿哈拉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流便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比悉和屬城的郊野,雅雜和屬城的郊野,基底莫和屬城的郊野,米法押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迦得支派的地業中,將基列的拉末,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他們。又給他們瑪哈念和屬城的郊野,希實本和屬城的郊野,雅謝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其餘利未支派的人,就是米拉利的子孫,按著宗族拈鬮所得的,共十二座城。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業中所得的城,共四十八座,並有屬城的郊野。這些城四圍都有屬城的郊野,城城都是如此」 這經文是分地給利未人的過程,主要分給利未三個宗族,就是利未的三個兒子,哥轄,革順和米拉利。 約書亞記廿一章 8 至 19 節,首先先哥轄宗族十三座城邑,九座城邑在猶大支派和西面支派之中,包括希伯侖,這十三座城邑是給亞倫子孫作祭司的人,另外有十座城邑,包括示劍,也分配給以法蓮和但的支派,在約旦河以西瑪拿西半支派之中,居住的哥轄宗族的其他宗族。 第廿一章 27 至 33 節,就是分給利未支派中革順的十三個城邑。 第廿一章 34 至 40 節,是分給米拉利支派的地業,共得十二個城邑,利未人分得的四十八個城邑,嚴格來說他們沒有任何地業,因為他們的城邑大部分都是迦南人在那裡居住,為什麼他們要在迦南人當中,不像其它支派享受那永遠為業之地呢?在舊約時代,雖然他們好像沒有什麼地業,但新約時代,利未人取代了其中一個支派,就是但的支派,還有瑪拿西半支派。 啟示錄七章 7 節,「利未支派中有一萬二千,」利未支派竟然有一萬二千人,神是公義的,地上他們沒有產業,但在天上神要賜給他們產業。另外,利未人被永久分配在以色列人其它支派中,摩西在最後對這支派的祝福,論到利未時說:」他們要將你的典章教訓雅各,將你的律例教訓以色列。」利未人的責任和權柄,就是要把耶和華的律例教訓以色列人,使神的話語一直存留在百姓中。特別在東部和北部,利未人應當緊記推羅西頓的人拜偶像的事,介入在他們中間。利未人領受的是神聖的責任,神要求他們不是看日光之下的地界,而是要他們看重日光之上的產業,並且給他們一個托負,不要留戀這世界短暫的東西,要把注意力放在天上永遠不衰殘的事上。 神要求利未作榜樣,不單要勞苦在先,享受在後,還要求把耶穌基督的大使命牢記在心,「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教訓你們的,都要吩咐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神既給我們這個教訓,我們是否在任何地方都以此作為我們的使命,不再追求世上的東西。而是為已無所求,為主求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