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十七章短篇信息 目录 承受应许的实行(王国显) 约书亚记第十七章文字释经证道(张策) 约瑟产业(苏佐扬) 约书亚记笺记(十七章)(于中旻) 得胜者之分地(苏颖智) 承受应许的实行(王国显) 各场大的战役先后结束了,以色列人已经可以控制迦南全地。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势力存留着,但并不能对以色列发生有害的影响。因此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必须往前跨出一步。迦南地的争战是必须要有的,但争战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达到目的的时候所不能缺少的。争战乃是为了承受产业,神应许的终点站就是承受产业。所以以色列人结束了主力战以后,他们就向承受产业这个方向前进。 人或多或少总是有点惰性的,特别是遇上重要的关键事,踌躇不前是可以理解并给予同情的。但神的应许必定要作成,祂不会让人畏缩不前,所以祂就向人说话了。人的踌躇不一定是因为胆怯,多半是不知道该如何走下一步。人可以不知道,但神全知道;祂向人说了话,人也就知道了该怎样行。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是神,领以色列人进入产业的也是神。祂不完成祂所要作的,祂就不会歇下祂的工。所以在人等候往前去的时候,祂的引导也就显明出来。 承受应许的带领 神一说话,人就苏醒了。神的话一来,人就看见当走的路。叫人最感难受的就是看不见前面的路。不继续往前行,里面感觉到不平安;要继续往前行,又不知道该如何举步。人一生的年日有限,能确实作工的时日更是有限。在出埃及的时候,约书亚的年岁在圣经中没有记录。但是四十年在旷野的飘流,五年在迦南地的争战(参十四7-10)共是四十五年,若是他在出埃及时是四十岁,现今也已经是八十五岁了。到了这个时候,他该如何的使以色列人得着产业,就成了他心头上的重压。 神的时间是最美的,祂不会给人起了头,而不领人走到终点。祂的信实使祂不能忘记祂交给人的托付,祂一定及时给人帮助,使他能完成祂的托付。祂向约书亚说话了,祂绝不甘心让约书亚落在傍徨里。「约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现在你要把这地分给九个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为业。」(十三1-7)主的话一来,前面的路就开通了,进迦南就来到了决定性的最后阶段。 确定应许的范围 神的应许不是笼统与含糊的,祂给人的应许都是十分的具体。是神的应许,祂必定成就。不是祂的应许,人也不能强求。所以神给了人应许,祂就要求接受应许的人明白应许的内容,并应许的范围,使人可以确实的享用祂的应许。神把迦南赐给亚伯兰的时候,祂要求亚伯兰从所站之地一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创十三14)凡他所看见的地都赐给他,并且还要求他「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创十三17)好确定神所应许的地。在约但河东,神给摩西明确的指引迦南地的四界(民三十四1-12),神如今向约书亚说话,就是根据迦南地的四界指出他尚未得着的地。 神要人明确的知道祂应许的内容。祂不要祂的子民作胡涂人,祂要他们明白祂的旨意是什么。祂不喜欢人越过祂的旨意向祂有所求,祂也不喜欢人因无知而不去享用祂的应许,祂就是喜欢人把祂所应许的充充足足来享用。祂从不责备人尽情的享用祂的应许,祂只是指出人不会使用祂的应许,祂十分乐意看见人以享用祂的应许作他们的喜乐。人若是以神的应许作他们的满足,这也就是神自己感觉到满足。 所以神不让人对祂的应许无知,祂要求人对祂所应许给人的有充分的把握。因为神所有的应许,不管是作预表的,或是直接说明的,都是在显出祂儿子的所是和所作,并祂儿子所显明的神永远计划的目的。在主的道路上行走的人,抓紧神的应许往前行,不增加,也不减少,更不偏左右,只是走在祂的应许中,就是凭着祂说的话而定规自己的脚步,这人是十分蒙福的,因为他所走的道路的终点,就是完全的得着主的自己。 在神的话中往前行 出埃及是因着神说的话,进迦南是因着神说的话,在迦南地的争战中也是根据神说的话,承受产业还是根据神说的话。在属天的路程上奔跑,每一样都是根据神说的话。这是一条不能改变的规律。因为属天的事都是根源于神,祂既是不改变的,一切根源于祂的事物就没有可改变的条件。祂是怎样作了定规,跟着祂的定规行走就是正途,不随着祂的定规行走就找不着道路。 神给约书亚列出了「许多未得之地」,神也清楚的说了,「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十三6)局部占住迦南地的人虽然还在,但这并不妨碍产业的分配,因为神应讦说祂必把这些人赶走。是神的应许,祂一定负责完成。事情的成就不是根据当时眼见的环境,而是根据神已经说了的话。所以是神已经给了应许的,就可以放心去取用。在神的话中往前行,一定能经历神的信实。在前后十一年里,我们一同聚会的弟兄姊妹们,用现金购买了两处会所,显明了神的丰富,教会没有负债羞辱主的名。在流行贷款购业的今天,不是因为我们富有而不需要贷款,乃是因着神说了话,叫我们可以支取祂的丰富,去作成我们凭自己所有而作不成的事。 是神说了的话,我们都可以支取。神没有说的话,我们也不必向祂要。祂要给的,祂一定向我们说。祂不要给的,祂就不说,祂说了的祂就一定给。祂给是祂的信实,我们去取用祂所说的是我们的顺从。所以神所不给的,就不必去向祂要。这就如雅各书上说的,「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雅四2-3)向神要,或是不向神要,都是在学习跟随主说的话往前行。主说了的,我们放心去取用。主没有说的,我们不向祂强求。我们只是一心一意的跟着主的话走,这是祂向我们显明的。保罗因为主说的话,就不再求主拿去他身上的刺,那就是个跟随主的话行走的好榜样。他只要神的命定,他不要神的允许。 拈阄——在信心中行动 神一切应许的内容,都是指着神的儿子基督耶稣的所是和所作。人接受基督的所作的方法就是相信神的应许,信心就是承受神应许的唯一途径。在信心以外,再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联接到神那里去。人在伊甸园失落以后,神不住的引领人学习行走信心的路,使人可以从失落中给挽回过来。旧约时代的人是这样在神面前走过,新约的人也一样的在神面前走过来。从信心开始进入神的应许,继续在信心里承受神的应许。罗马书一章17节所说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就是这个事实。 以色列人因信出了埃及,也因信渡过了约但河,更因信赢得了迦南地的争战。现今神带领他们去分地作为他们的产业,仍然是让他们在信心中去接受。我们别要忘了,以色列人在这时虽是得了迦南地,但只是限于城和城与城之间的交通线,所以神说他们尚有许多未得之地。他们所已经控制了的只是点与线,对于迦南地广大的面,他们还没有确实的掌握到。在这样的情形下,怎能进行分地呢?关键就在这里,因为神说了「你只管照我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所以就有了分地的根据,只是这根据必须要用信心去配合,才能使这根据成为事实。 再有一点该要注意的,神告诉他们分地的方法是拈阄。这样的方法就是在信心的原则上作的。在外面看来,这是碰运气,但实际上是相信神在作分配。在旧约的日子,圣灵还没有普遍的赐给每一个属神的人,所以在寻求神旨意的事上,就要用乌陵和土明的方法,拈阄就是按着这原则来作的。在新约的日子,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前,决定马提亚作十二使徒之一还是使用拈阄的方法,这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因为圣灵来了,神就直接给人引导,再也不必间接的使用拈阄作引导。 不管是旧约时的拈阄,或是在新约里的圣灵引导,在人这一方面都是用信心去接受的。神引导人的方法有更改,但人在信心中接受引导这个原则却没有更改。人必须在信心中行动,神的应许才会成就在他们身上。「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五7)只有在信心中行走的人,神在基督里的一切丰富,就要照着神的应许成为他们所享用的杯中的分。 隐藏的争战 拈阄是分地的方法,分到了地就要去得地。地得到了,才成为真实的产业。我们不会忽略,在迦南地的几次大战役中,以色列人得了主要的点与线,在广大的面上就还有许多未得之地。在土师记开头的记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约书亚死了以后,以色列人继续争战的简略记录,其中除了少数重复记载约书亚记中的历史以外,大部份是新的争战记录。这一些新的争战,我就称它们为隐藏的争战。 我所以称它们为隐藏的争战,乃是因为他们在信心上已经得了地。他们对那些地已经有了所有权,但是在他们所有的地上却是有敌人盘据着,他们还不能在那些地上作完全的管理与享用,他们必须要把这些盘据在那里的敌人清除。这些盘据在那里的敌人,可以说是隐藏在他们的产业里的残余势力。他们必须要清除这些残余势力,才能实际的享用他们的产业。在迦南地的大战役是主力战,是明显的。清除残余的势力是零星的战斗,相对来说就是隐藏的,是不太明显的。但是这些隐藏的战争一定要继续下去,直到一切阻挡承受产业的力量都彻底的清除。 神在基督里所应许给我们的,都是基督给我们作成的。基督给我们打胜了主力战,我们也在信心里接受了祂所作成功的,也接受了祂自己作我们的生命。但是亚当的生命残存在我们身上的影响,还是会不住的阻挡我们完全的享用基督,不使我们在基督里成长。因此,我们已经在基督里的人还常常有灵里的挣扎,有时甚至灰心失望,要从属灵生命追求的路上退去。「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帖前五19)「不可给魔鬼留地步。……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弗四27,30)这些话都是主提醒我们,不要给这隐藏在我们身上的肉体再辖制我们。我们必须要借着主的得胜去胜过它,使我们可以实际的享用基督的丰富。 河东地的数算 神吩咐约书亚把地分给以色列人以后,圣灵立刻就数算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在河东所得之地。若是留意神吩咐约书亚分地给「九个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为业」的这些话,我们定会发现圣灵对河东地的数算是有原因的。河东地首先给数算,并不是因为这地已经分给那两个半支派为业,乃是和神起初给以色列人的安排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来注意,从其中领会一个严肃的属灵问题。 河东地不在神的应许内 神把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子孙,这迦南地并不包括河东地。亚伯兰当日纵横走遍这地的时候,他没有越过约但河。神给摩西所指明迦南的地界,河东地也不在其中。我们不要忘记,神给摩西指明迦南地界的时候,河东地已经落在以色列人手中,但是神还是没有把河东地加算进祂的应许里。这些历史的事实是十分重要。神要借着这些史实,让人学习看重神的应许,轻看神应许以外的事物。 那两个半支派虽然是已经得了河东地,只是我们回到当日的历史去看,我们就明白了。神从来没有说河东地可以代替迦南地。相反的,我们看到摩西当日答应他们的要求是有条件的。“倘若他们不带着兵器和你们一同过去,就要在迦南地你们中间得产业。」(民三十二30)那意思就是说,他们必须要为迦南地争战;不然,神还是要他们在迦南地得产业。他们若是放弃在迦南地争战的成果,那只是他们的意思,神要让他们看见,他们的产业应当是在迦南地,因为神的应许只是在迦南地。 在分地的事上,神允许那两个半支派在河东地得产业,但神却没有承认河东地是祂赐给他们的。圣灵记录他们所得之地「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所赐给他们的。」(参十三8,15,24,29)其余的九个半支派所得之地,都是照着神的方法,用拈阄分给他们的。九个半支派是在信心里接受神的应许,那两个半支派是在强求中接受神的允许,因为河东地原来并不在神的应许里。神在分地的事上向人明显的表白这一点。 既成的事实也不能使非应许变成应许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是享用得胜的历程,而两个半支派留在河东地却不能说是享用得胜,只能说是在得胜中留下了破口,埋下了以后在以色列人中间所发生的难处的原因。这些都不是神所要看见的,所以神必须表白他们所作的并不在祂的应许中。他们所作的,神不能负他们的责任,他们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重看神的应许而羡慕应许以外的事物,那一定给人带来重大的亏损。 两个半支派在河东得了产业是既成的事实。以色列人在河东的攻略中也作了一些神所要作的事。他们灭尽了亚摩利人,「却没有赶逐基述人,玛迦人。」(十三13)因为他们不列在迦南七族的人当中。以色列人也在攻略亚摩利王西去的国时,「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术土巴兰。」(十三22)这些事都是神看为好的。但这一切事都不能改变神的定规,把不是应许的事物改变成神应许的内容。 在神子民的历史中不乏这样的例证:像亚伯兰娶夏甲生下以实玛利,亚多尼雅抢在所罗门以先自立为王,摩西的孙子在米迦的家里作祭司(士十七)。这些事都不是作在神的应许中,神不因为是既成的事实就接受它归入祂的应许中。是应许的永远是应许,不是应许的,永不能成为神的应许。不在应许中作的,结局都是不美的。以色列人的强求,神虽是同意,但也只是神的允许,不是神的应许,希西家王在神允许中多得了十五年的寿命,但这十五年对他和犹大来说都是祸不是福(参王下二十章)。神数算河东地的两个半支派,叫后来的人知道准确的拣选神的应许,而不要神的允许。 留下利未人作神的见证 神不承认河东地作应许,但祂却纪念住在河东地的两个半支派,因为他们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后裔。人所作的虽是不美,但神却不能不义,忘记祂自己的应许。所以我们看见祂在数算河东地的两个半支派的时候,祂特别一再的提到利未人。「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他们的产业,乃是献与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火祭。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十三14,33)利未支派是不承受产业的,神把祂的份给了利未人,作利未人的享用。 神把一部份利未人留在河东地居住,这个安排是非常的恰当,他们作了在河东的居民中间的见证。他们不承受产业,所以他们在河东没有产业,这表明了神没有接受河东地是称为祂名下的民的住处。但利未人是神所纪念的人,是神特别分别他们出来,使他们接近神,作在神面前服事的人。神把利未人放在两个半支派的人中间,正是说明了神不离弃在河东地的人,让他们明白他们虽是作得不合神的心意,但神仍是怜悯他们,不丢弃他们,只是他们必须要保守自己,不再转离神的道路。 河东地的面积占全以色列人所得之地的五分之二,人口占全以色列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强。从二十一章所记载的事上,我们看到一件特别的事。神在以色列中只设立六座逃城,而河东地竟占了三座。这事明明说出河东地的人特别需要神恩典的怜悯,因为逃城是神救恩的预表。每一个人都需要恩典,那些离弃神的话的人更需要恩典。神把利未人和恩典特别多的留给河东地的百姓,这不正是那位「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的神在表明祂的自己吗! 在信心中承受应许 神让九个半支派在迦南地承受产业,利未支派不在承受产业的支派内。但神再三的提起,他们是以神的份作他们的产业,又在以色列人中把城邑给他们居住,也把郊野给他们牧放牲畜,安置财物。他们虽然不参加分地,但因为约瑟支派分开成了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所以在承受地业的见证上,以色列仍然是十二个支派,在见证上仍然是完整的(参十四4)。这是应验了神借着雅各在临终前所宣告的话。利未要散居在以色列中,而约瑟是承受长子的祝福,他的枝条探出墙外(参创四十九7,22)。因为利未支派在拜金牛犊的事上分别了自己,站在神的一边,所以神给他们保留了咒诅的样式,而把祝福代替了咒诅的内容。 九个半支派照着神吩咐约书亚的话,拈阄分配在迦南的地业。在分配的过程中,神记录了一些事,借着这些事指出承受与享用的经历,也可以说是条件。承受是一件事,能享用是另外一件事。在正常的情形下,承受与享用应当是调和在一起,不会发生难处。但在不正常的情形下,承受了的却不能享用所承受的,或是在享用中却得不到该有的丰富。这一些都在向我们发出警告,叫我们必须学会越过一切眼见的环境,单单在信心中去承受并享用神的应许,这是得胜者该有的操练。 专心跟从耶和华是承受产业的条件 提到分地承受产业,圣灵立刻就说到犹大支派。说到了犹大支派的时候,就记录下迦勒得地的事。圣灵这样作记录,似乎隐约的说出在以色列中,犹大支派是为首的。这与犹大承受长子的名分一事很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在指出迦勒得地的经历,因为迦勒的经历向人启示了得胜者的道路和结局。在本书的起首,神给约书亚的呼召是要他「刚强壮胆」,这个呼召实际是得胜者的呼召。话是向约书亚说的,实际是向以色列全体说的。神实在愿意看到全体以色列人都作得胜者,因为只有得胜者才能承受完全的产业。 迦勒实在是一个得胜者。四十多年前,在加低斯巴尼亚,只有约书亚和他坚持要行在神的引导中。四十多年后,他还能说,「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十四10-11)旷野飘流的生活没有使他埋怨神,也没有使他失去当初对神的跟从,他仍然是紧紧的抓住神说的话。所以圣灵给他见证说,「所以希伯仑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的产业,直到今日。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十四14) 希伯仑是大卫起首作王的地方。他是合神心意的王。神给他的应许是他的宝座是存到永远,这应许就应验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上。迦勒得了希伯仑为产业,是根据神的应许(参十四12)。希伯仑的意思是「朋友」,是当日神称亚伯拉罕为朋友的地方,又是作王之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亚巴是亚衲族中最尊大的人。」(十四15)迦勒得了这地,不正是说出了他因为与神的联结,对付了人以为不能战胜的亚衲族人(难处),使希伯仑成了作王之地。这是得胜者的历史,是跟从神的人的好榜样。主在祂的教会中也是不住的呼召得胜者,主也是巴不得全教会都成为得胜者。但是只有听见主的话,又毫无保留的跟从主的人,才能成为得胜者。我们千万要记紧,只有得胜者才能承受完全的产业,就是作王的产业,这是神给教会的应许中最顶尖的心意。 拈阄所得之地 九个半支派包括犹大和约瑟这两个半支派,他们得地都是根据拈阄而得的。只有在河东那两个半支派得地,是没有照着拈阄的原则来处理。所以从第十五章到十九章记载每个支派得地,都是留下相同的记录,「XX支派拈阄所得之地。」不单是支派用拈阄的方法分得地业,就是支派内的宗族也是以拈阄作分地的方法。因此在分地的记录上都留下「按着宗族拈阄所得之地」的记录。拈阄在当时是在信心支取神的原则下实行的。上面已经提说过,在新约的日子,圣灵来了,祂给人直接的引导,拈阄的方法就不在教会中使用了。 怎么看见拈阄是信心的运用呢?我们不要忘记,以色列各个支派的人数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以男丁为计算的根据,在渡约但河以前的数点,人数最多的是犹大支派,共有七万六千五百人。人数最少的是西缅支派,只有二万二千二百人。那是三倍的差别。我们记得神这样的吩咐:「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要按着人名的数目,将地分给这些人为业。人多的,你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你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要照被数的人数,把产业分给各人。虽是这样,还要拈阄分地。……要照产所拈的阄,看人数多,人数少,把产业分给他们。」(民二十六52-56)按人数多少来分配产业是神说的,要拈阄来分配也是神说的,怎样能保证人数多的支派一定拈到大的地方呢?这是一个难题。 问题的解决是在神的手里。话是神说的,祂就要使祂的话不落空。在人来说,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但在神的手中是不会有难成的事,因为在祂凡事都能。我们相信当犹大支派的族长伸出手来去拿阄的时候,神的手也同时伸出来,把最大的地段的阄放在犹大支派族长的手中。乌明和土陵的法则就是这样,马提亚接上作十二使徒之一也是这样。表面上是人的手在作,实际上是神的手在作。这就是信心原则的运用。得胜者就是那些实在相信神要照着祂的话行作万事,就单纯的照着神的话来跟从的人。他们的信心所结的果子,就是承受神所应许的作他们的产业。 经过争战而实际承受产业 地业经过在信心里作分配,交到各支派的手中。在名义上,各支派都得了地业,但实际上有许多的土地还是在敌人的手中。因此要实际享用地土,还要进行深一层的争战,要把实际的所有权,从点与线扩展到全面。 所以在分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争战的记录。没有更深一层的争战,就不能实际享用所有权。要实际的享用所得到的应许,就必须进行深一层的争战。当日以色列承受应许是这样,现今我们享用神应许的丰富也是这样。没有经过争战,就没有条件享用丰富。 争战的结果不是得胜就是失败。信心的争战也不例外。只是信心争战得胜的把握在乎依靠神。懂得依靠神的必定能得胜,得胜的也必承受地土。以色列人在深一层的争战中有得胜,也有失败。得胜的就承受了地土,失败的就承受不到地土,并且还留下了破口,不能享用到神所应许的安息与丰富。迦勒能享用神特别的应许(参十五13),因为他倚靠神在争战中得胜。俄陀聂能享用应许中的丰富(参十五16-19),因为他也会倚靠神在争战中得胜。 犹大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参十五63),固然因为耶路撒冷不该是犹大支派去占取,但主要原因还不在此。我们且看看不能得胜的原因在那里。犹大支派没有尽灭迦南人,约瑟的子孙也没能完全赶出住那地的迦南人(参十六10,十七12)「约瑟的子孙说,那山地容不下我们,并且住平原的……人,都有铁车。」(十七16)只看难处,又不肯付代价,这才是争战不能得胜的主要原因。只看难处就是不看神,不肯付代价就是不顺从神,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在争战中得胜,结果就是没有真正的承受。 在更新的信心中再往前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最早分得地业的是犹大支派和约瑟支派。迦勒和约书亚分属这两个支派,但最早得地却不是因着他们两人,而是因着犹大所得的长子祝福,和约瑟所得的长子的名份。这两个支派(实际是两个半支派)所分得的地,都是以色列人所已经攻占之地。以色列人把会幕设立在以法莲地的示罗,这城和约书亚所得的亭拿西拉很接近。这时,「以色列中其余的七个支派,还没有分给他们地业。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你们每支派当选举三个人,我要打发他们去,他们就要起身走遍那地。……你们去走遍那地,画明地势,就回到我这里来,我要在示罗这里耶和华面前,为你们拈阄。……」(十八2-8)这是他们祖宗亚伯兰接受迦南地的应许的脚踪,要付代价去得地,也要在信心中去接受。 地还没有攻取,但是因为神已经这样说了,他们就在信心中去接受,如同已经攻取了一样。不单是在信心中接受,也进一步在信心中去走遍那地,画明地势,如同是自己的地业一样。我们不要忘记,那时这些地方还是在敌人的手上。在那种敌对的气氛中进入敌境,那是危险的动作,还要画明地势,就更惹动敌人的注意。这样的进入敌境,不仅是需要勇气,更需要信心。这事本身就是一个信心的考验,在信心里面勇敢的向前行,这样才能完全的承受地土。 画明地势是个重要的关键。用现今的话语来表达,就是明确的了解应许的内容。迦南称为流奶与蜜之地,但实际是怎样,就需要去查察,并作出记录。这样掌握了应许的内容,付代价去得着这应许就更有把握了。在新约的应许中,神把祂一切的丰富都在基督里赏赐给我们,我们必须要竭力的追求认识我们的主的所是,和祂的所作,叫我们在任何的境遇中,也不会失去信心,我们就是照着祂的应许往前行。 在分地的事上一些带着启示的插曲 在分地的过程中,发生了好些事情。我们对这些事情多加以注意,一定能发现这些似乎是小事的,却都是带着神的启示,预先说明了一些将来要发生的事。我们不以为这些是偶然发生的事,我们相信神要借着神子民在历史上所遇到的事向我们说话,叫我们明白祂的心意。 1.都是神的儿子 「玛拿西的元孙,玛吉的曾孙,基列的孙子,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们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众首领面前,说,耶和华曾吩咐摩西,在我们弟兄中分给我们产业。于是约书亚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在他们伯叔中,把产业分给他们。」(十七3-4)这事在民数记中已经一再提起,(参民廿七1-7),如今是把这事实行。我们要留心的是,在一般的情形下,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西罗非哈的女儿们也不例外。只因西罗非哈没有儿子,而他又必须在以色列中留名,所以他的女儿就因此而有了承受产业的权利。虽然是女儿,但却站在儿子的地位上。 这事并不是偶然发生的。神要借着这事向我们说出祂对人的心意。照着一般的情形说,我们在神面前都是罪人,男人女人都一样,只配给定罪,不配谈承受产业,因为我们都是与神无分无关的。因着神的救赎大恩,我们在祂儿子耶稣基督里,神赐给我们权柄作祂的儿女。是弟兄也好,是姊妹也好,这只是在肉身上的区别。但「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加三26)「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八17)因为我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罗八15)神越过我们肉身上性别的区别,叫我们在救恩中得了儿子的名分,与祂的独生子一同作后嗣,这是极大的恩典。祂承认我们是儿子,把天上属灵的基业赐给我们。 2.在咒诅中仍旧沾上恩典 「为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二阄。他们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中间,……是从犹大人地业中得来的。」(十九1-9)我们记得西缅在雅各临终前的预告中,与利未支派一样,「分居在雅各家里,散住在以色列中。」(参创四十九7)这是咒诅,说出他们得不着自己的产业。现在分地的时候,西缅支派确实是分到他们该有的一份,但他们的份是从犹大中分出来的。从土师记的记载中,我们好像看不见西缅支派确实的去攻取他们所分得的份,他们只是短暂的占有他们的份,他们散居在以色列中,又迁移到东边的西珥地(参代上四39-43)以后到了犹大与以色列分成南北两国的时候,西缅支派是在北方的十个支派中,他们更失去了在所分到的地上所有的一切。雅各的预言还是应验在他们身上。 但是值得留心的,迦南地本身就是应许的恩典。西缅虽是享用不到他们该得的份,但是他们还是活在迦南地,还是分沾着神恩典的丰富。他们虽是在咒诅的形式中经过,但是神没有把他们抛在恩典以外。这就是神对人的心意。在伊甸园堕落以后的人也好,现今在救恩中的人也好,他们若是有指望的,他们的指望就是建筑在神这一份怜悯人的心意上。 3.但必作道上的蛇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们先祖但的名,将利善改名为但。」(十九47)这事的经过,在土师记中有详尽的记载。他们不依靠神为能力,没有攻取他们分得的地,但他们却越界到北方去,掠取了神没有给他们的地,杀了神没有要毁灭的民。这些作为都是不服神权柄的表现,也是脱离作神见证的行动。 雅各指着但支派的预言是这样的宣告,「但必判断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坠落于后。耶和华阿,我向来等候你的救恩。」(创四十九16-18)这个宣告大大令人感到不寻常,查看启示录七章,十二支派中不再看见但支派的名字,而以利未支派加进来。究竟在大灾难期中,但支派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实在是耐人寻味。虽然一般人都以为那时出现的假基督该是出于犹大支派,但既然称为「假基督」,那从但支派出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管怎样,这个不服权柄的支派在大灾难期中的动作,叫他们的祖宗雅各不能不「等候神的救恩」。 还好,先知以西结在异象中,看到将来国度显现的时候,但支派还是在国度中有分于承受地业。是照着神的定规承受地业,不再是凭自己的力量去霸占地业。这也许是他们在灾难的磨炼中悔改。但肯定的是,神的信实纪念亚伯拉罕的约,也是神的怜悯纪念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子孙。 4.得胜者是神心意中所等候要得着的 分地的记录以约书亚得了亭拿西拉作结束,「这样,他们把地分完了。」(十九51)这时以色列人虽还没有完全得着迦南地,但神的心意已经在他们的信心中完成了。到了有一天,这信心的事实也要成为眼见的事实。在神的救赎计划中,祂为我们在基督里所存留的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也是照着这从信心进入眼见的次序来完成。现今不是在眼见中接受神的赏赐,到那日,现今在信心中所见到的都要成为眼见的事实。 神的应许成了神的赏赐的经历是不会改变的。但我们留心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承受地业的安排,我们会看到整个过程是由迦勒得地开始,由约书亚得地结束。这两个人是经历了出埃及又进到迦南的硕果仅有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就是得胜者的经历。这两个得胜者作为承受产业的开始和结束,很显然的说出了得胜者在神计划中的地位。神在祂的子民中所等候的,就是这些能圆满的作成神心意的得胜者。在每一个世代中,神就是要得着这样的得胜者。 在迦南地的以色列人虽然都承受产业,但迦勒承受的是作王之地,约书亚所承受的是结果丰盛的地,(亭拿西拉的意思就是结果丰盛)是靠近设立神会幕的示罗,又是在宣告神祝福的基利心山地带。在属灵的意义上,他们所承受的都是神应许中的最丰富。现今在教会中,神仍然是等候得胜者。祂要借着他们来成全祂的计划,也要让他们享用并彰显基督最荣耀的丰富。巴不得读本书的人,都揭幕在神面前作个得胜者。 约书亚记第十七章文字释经证道(张策) 分地续四 读经:书17章 内容: 一、玛拿西支派的土地 1、河东所得之地 17:1 玛拿西是约瑟的长子,他的支派拈阄所得之地,记在下面。至于玛拿西的长子基列之父(注:“父”或作“主”)玛吉,因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 本章讲的玛拿西支派分得的土地。开头这里讲的这个支派的半个支派,他们已经在约旦河东分得土地(13:29-33;民32:33,39 -42)。 2、河西所得之地 1)、如愿以偿 17:2 玛拿西其余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分地,就是亚比以谢子孙、希勒子孙、亚斯列子孙、示剑子孙、希弗子孙,示米大子孙;这些按着宗族,都是约瑟儿子玛拿西子孙的男丁。 17:3 玛拿西的玄孙、玛吉的曾孙、基列的孙子、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的女儿名叫玛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17:4 她们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众首领面前说:“耶和华曾吩咐摩西在我们弟兄中分给我们产业。”于是,约书亚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在她们伯叔中,把产业分给她们。 17:5 除了约旦河东的基列和巴珊地之外,还有十份地归玛拿西, 17:6 因为玛拿西的孙女们在玛拿西的孙子中得了产业。基列地是属玛拿西其余的子孙。 依照希伯来律法,父亲的财产只可以分给儿子,女儿通常不可继承,但可得一笔嫁妆,包括女奴、陪嫁田地(创29:24;王上9:16)。摩西死前,西罗非哈的女儿提出抗辩,确立了有条件的女子继承权,因西罗非哈无子,而众女儿也同意只嫁给本族人(民27:6;36:10)。此处,西罗非哈的五个女儿根据摩西的规定,要求取得产业,结果如愿以偿(4节)。 玛拿西支派分得的土地之大仅次于犹大,而更加肥沃。这十份地(5节)中的五份给了亚比以谢等五弟兄(2节);不包括希弗,因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因而另外的五份给了他的五个女儿(3节)。 2)、四界 17:7 玛拿西的境界:从亚设起,到示剑前的密米他,往北到隐他普亚居民之地。 17:8 他普亚地归玛拿西,只是玛拿西境界上的他普亚城归以法莲子孙。 17:9 其界下到加拿河的南边,在玛拿西城邑中的这些城邑都归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界,是在河北直通到海为止。 17:10 南归以法莲,北归玛拿西,以海为界。北边到亚设,东边到以萨迦。 这里讲了玛拿西支派另外的半个支派在河西所分到的土地的四界。 3)、未得之地 17:11 玛拿西在以萨迦和亚设境内,有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以伯莲和属以伯莲的镇市,多珥的居民和属多珥的镇市。又有三处山冈,就是隐多珥和属隐多珥的镇市,他纳的居民和属他纳的镇市,米吉多的居民和属米吉多的镇市。 17:12 只是玛拿西子孙不能赶出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 17:13 及至以色列人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 分给玛拿西支派在以萨迦和亚设的很多市镇,这时尚未取得,伯善便是其中一个。扫罗战败自刎之后,非利士人曾把他的尸体挂在伯善的城墙上示众,说明此城与非利士人连手抵抗以色列人(撒上31:10;《和合本》将“伯善”译为“伯珊”。同一地名在希伯来文有两个读法:beth shan和beth shean,意为“寂静之屋”)。 二、多求土地 17:14 约瑟的子孙对约书亚说:“耶和华到如今既然赐福与我们,我们也族大人多,你为什么但将一阄一段之地分给我们为业呢?” 17:15 约书亚说:“你们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莲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树林中砍伐树木。” 17:16 约瑟的子孙说:“那山地容不下我们,并且住平原的迦南人,就是住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并住耶斯列平原的人,都有铁车。” 17:17 约书亚对约瑟家,就是以法莲和玛拿西人说:“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 17:18 山地也要归你,虽是树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归你。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 约瑟的子孙虽然已经得到迦南最肥沃的土地,但是他们并不满意,就向约书亚提出抗议,原因是他们族大人多,仅仅是一阄一段之地是满足不了的(14节)。约书亚就叫他们把已经分配给他们的仍为迦南人所占的土地攻下来(15节;比较11-12节)。他们强调敌方有战车,装备精良,他们根本不是对手(16节);约书亚就鼓励他们凭着信心攻打迦南人(17-18节)。 这个支派虽然享受神特别的恩宠,但却视而不见,不反省自己信心的缺乏,只一味的强调客观理由,与已届老龄却仍信心百倍、老当益壮的迦勒形成鲜明的对比(14:6-15)。这个支派的骄傲自大也隐隐浮现。这样的毛病在日后还会多次出现,并因此招致灾难(士8:1;12:1-6)。 16节提到的“铁车”,出现在铁器刚发展出来的年代(此时仍处于后铜器时代),适用于平原地带。古代人有了铁金属以后,竞相用于战争中,制成刀枪。战车中承受重大摩擦的部分,例如车轴和车轮的边,可能用铁来替代或包边的。 三、反省反思 1、玛拿西支派分得的土地是哪些地方?为什么? 2、约瑟子孙得到的是迦南地最肥沃的土地,他们还为什么向约书亚提出抗议?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哪些?给我们哪些教训? ── 张策《约书亚记文字释经证道》(原载「约拿的家」) 约瑟产业(苏佐扬) (约书亚记十六章至十七章) 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十七章18节)。 三、玛拿西族,有地十份(十七章1-6节)。玛拿西已有半个支派的人在东岸定居,玛拿西的长子基列之父(或首领)玛吉,是一位勇士,他是约瑟之子玛拿西的孙子(创五十23节)。约瑟得享长寿,可以看见玛吉和他的儿子。他得了河东的基列地和巴珊,看圣经地图1便知玛拿西半支派在占地很宽广,也比其它各支派占地为大。玛拿西支派要在西岸定居的有六个家族,每一家族获得产业两份,一共十份。但他们中间有一人名西罗非哈共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他们来见祭司以利亚撒和约书亚,要求在那十份产业中每一分些给这五个女儿,这是依照摩西生前所决定的,女儿也应有产业(详情见民数记卅六章),这是男女平等的决定,堪为后人所仿效,于是他们在她们伯叔的产业中获得产业。 四、玛拿西地,占据多镇(7-13节)。玛拿西以北以亚设为界,但亚设南边有一多珥城及其市镇,则归玛拿西。在东边以以萨迦为界,但以萨迦境内的以伯莲,隐多珥和伯善,还有他纳和米吉多,及其它诸市镇,则属玛拿西,似乎他们是「跨支派」而分居的(10-17节)。证明圣经地图画分各支派的四界,只是「大槪的图形」。南边则以但支派及以法莲支派为界,至于他的支派内最有名的城市则为示剑,并不见于本章经文,实使人费解。不过玛拿西家族中有一子孙名示剑(2节)。从前雅各由舅父家回到迦南地时,也到过示剑(创卅兰18节),而且他的两个儿子(西缅和利未)曾把该地主人希未的示剑人完全屠杀(创卅四章全)。至于在约书亚记廿章7节、廿一章21节则提到示剑,是作为「逃城之用」,称之为「以法莲山地的示剑」。约书亚临终训示也是在示剑城(书廿四章),可见示剑地方重要,但何以在分产业的经文中,不见其名?但由「以法莲山地的示剑」一名中可以找到些头绪。所谓以法莲山地不是指在以法莲境内的山地,乃是说有一山地区名叫以法莲山地,此山地横跨以法莲及玛拿西二支派,山地南部属以法莲,山地北部属玛拿西(参阅圣经地图2,在该支派中有此名称),在十六9节如此说:「以法莲支派另外在玛拿西人地业中,得了些城邑」,可能包括示剑城在内,亦未可料也。 五、无法赶出,迦南土人(12-18节)。属约瑟的这两支派分地完毕,他们仍嫌地方不足,希望约书亚给他们,因约书亚把以法莲和玛拿西两支派当作约瑟的「一阄」,所以觉得地业不足,于是约书亚吩咐他们去占据有树林的山地,即比利洗人和利乏音人之地,这两个民族早已被约书亚消灭(十二4、8;十五8),他们本来都是住在山地上的迦南人。但约瑟的两个子孙又想占据平原来居住,可是又惧怕住在平原的迦南人有铁车,无法与他们斗争。约书亚在此勉励他们说:「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18节)。约书亚这样说,是根据他过去的经验,他与夏琐王的联军作战时,曾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火焚他们的车辆(十一6-9),证明铁车不足惧。不过,在士师时代,玛拿西人和以法莲人并没有赶出他们所占领地方的迦南人,后来只好勉强那些迦南人作苦工(士一27-30),可能他们在安定下来之后,心情闲散,不愿再争战之故。── 苏佐扬《默想约书亚记》 约书亚记笺记(十七章)(于中旻) 神赐福的问题
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书一七:17) 有时候我们过分注意自己的困境,只想到在自己已知的范围内求解决,忘记了外面还有发展的可能。 “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山地也要归你,虽是树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归你。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书一七:17-18) 今天教会不肯向外发展,总是以环境困难为借口。他们托辞山上有树林,是天然的问题;平原有可怕的铁车,那时铁器还不普遍,是高度文明的代表,组合成战车群,岂不可怜束手无策?但这些野牛的角,应该用以“抵触万邦,直到地极”,不要对内争地盘,找大家长的麻烦,向他诉苦。正如圣殿驮铜海的十二只牛,如果牛头向内,牛眼瞪得大,牛角相抵,必定问题无穷;但他们是牛尾向内,牛头对外。神赐福不是问题。 得胜者之分地
经过七年的争战,以色列终于如愿以偿,得享胜利的成果,把应许之地分给各支派的人,从十五章至十九章看得胜者的分地,首先是约旦河西的分地,犹大支派所得之地,他们分地是用抽签和拈阄的形式,没有照雅各临终前的遗言及预言,但是抽签的结果却完全应验了雅各的预言,犹大支派是最大的支派,所以他的地比其他支派大。言包括: 1 犹大地的四周被仇敌所包围。确实犹大分地后东边有摩押人,南有以东人,西南有亚玛利人,西有非利士人,这些都是雅各预言的一部分。 2 这地方应是种葡萄最理想的地方,民数记十三章 24 节,「因为以色列人从那里砍来的那挂葡萄,所以那地方叫作以实各谷。」探子把葡萄带回后,犹大人就把葡萄种在这里,后来这里就盛产葡萄。 3 弥赛亚也是从这地方生的,迦勒有侄儿名俄陀聂,协助迦勒夺取那块地后,成了他的女婿,也是后来的士师之一,在犹大的南边有 29 个城市和村庄,高原有 42 个城和村庄,山地有 38 个城和村庄,旷野有 6 个城,犹大足有一百个城和村庄。 约瑟两个支派所分得之地(十六章至十七章)。约书亚记十六章 4 至 10 节,「约瑟的儿子玛拿西,以法莲就得了他们的地业。以法莲子孙的境界,按着宗族所得的,记在下面。他们地业的东界,是亚他绿亚达到上伯和仑;往西通到北边的密米他,又向东绕到他纳示罗,又接连到雅挪哈的东边;从雅挪哈下到亚他绿,又到拿拉,达到耶利哥,通到约但河为止。从他普亚往西,到加拿河,直通到海为止。这就是以法莲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另外在玛拿西人地业中,得了些城邑和属城的村庄。这都是分给以法莲子孙的。他们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迦南人却住在以法莲人中间,成为作苦工的仆人,直到今日。」 以法莲所得之地,在但和便雅悯支派之北,从约旦河一直伸展到地中海,包括示罗,约书亚争战之地,也是约柜呈放在那里有三百年之久的。以法莲的城邑有些是在玛拿西以内,他们的目的就是使他们两个合二为一,以至联合起来有更大的力量,来抵抗外族。 玛拿西半个支派的所得之地,玛拿西的长子在约旦河以西的地方定居了下来。第十七章 1 至 2 节,「玛拿西是约瑟的长子。他的支派拈阄所得之地,记在下面。至于玛拿西的长子基列之父〔父或作主〕玛吉,因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玛拿西其余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分地,就是亚比以谢子孙,希勒子孙,亚斯列子孙,示剑子孙,希弗子孙,示米大子孙;这些按着宗族,都是约瑟儿子玛拿西子孙的男丁。」 其余的人在迦南的本土,或是在以法莲以北之地,从约旦河一直伸展到地中海,约书亚记对玛拿西玄孙西罗非哈的五个女儿有特别的记载,因为她们没有兄弟,所以五个女儿也同时获得分地。另外,在以撒家及雅各的地业当中,如伯善,以法莲,多珥,隐多珥,他纳,米吉多等迦南众多坚固的城邑,也被分给了玛拿西,也许他们在军事上有特别的用处,为了保护以色列,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支派来防备,但在分地之后,以法莲和玛拿西的人太多,他们嫌分地太少就埋怨,约书亚便激励他们,让他们先砍伐树木,使他们住森林密布的地方也可以加强防御,劝他们赶出迦南人,免得霸占他们的地方,可惜这两个支派的人没有信心,只看见负面却没有看见正面的,他们与迦勒和约书亚的看法完全是相反的。 原来直到十八章,还有七个支派没有分给地业,约书亚就对他们说:「耶和华你们的神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要到几时呢?」他们安于游牧民族的生活,约书亚很着急,责问他们为什么要耽延,为什么要安于现状,结果就会失去神所给予的应许。从那时起,约书亚从每支派选出三个人,一共三十六个人组成小组,走遍了还没有分的地界,详细地把这些地业记下来,划定分界,然后抽签,拈阄。这里我们也看到人的罪是惰性,贪图享乐,不求进展,也留下很多的祸患。 便雅悯支派在犹大与约瑟之间,神把另外一块地分给便雅悯支派,重要的城市如耶利哥,基遍,拉玛,以斯巴,布斯,耶路撒冷等等,这支派也是圣殿的所在地,他与犹大一直都是属于南国的,因为这缘故,我们看见这支派本身也是特别蒙神祝福的。 西缅支派的分地在约书亚记十九章 1 至 9 节,「为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二阄。他们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中间。他们所得为业之地,就是别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哈萨书亚,巴拉,以森,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并有这些城邑四围一切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玛。这是西缅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西缅人的地业是从犹大人地业中得来的,因为犹大人的分过多,所以西缅人在他们的地业中得了地业。」 因为犹大支派分得的地业过多,应验了雅各在创世记四十九章 5 至 7 节的预言,西缅支派获得了犹大支派北面一共十七个城市和村庄,过了不久,西缅支派不再独立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地界后来被拼入了犹大支派之中,而他们许多的居民向北迁移,住在以法莲和玛拿西的地业之内,这事解释了所罗门作王以后,以色列国分裂,在北国有十个支派,南国只有两个支派,就是这个原因。 西布伦支派也获得分地,第十九章 10 至 16 节,「为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三阄。他们地业的境界是到撒立。往西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又达到约念前的河。又从撒立往东转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绿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亚。从那里往东,接连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临门,临门延到尼亚。又绕过尼亚的北边,转到哈拿顿,通到伊弗他伊勒谷。还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据雅各的预言,创世记四十九章 13 节,西布伦支派必住在海口,必成为停船的海口,这支派经过拈阄后,就下到加利利地。有人认为这地是被围在陆地之中,从那里有一道狭长的地带直通到地中海,属于西布伦的领土,拿撒勒城是在西布伦支派所分得的地业之内,但圣经没有继续再提西布伦支派不是一个小的支派,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九章 17 至 23 节,「为以萨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四阄。他们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苏律,书念,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拉璧,基善,亚别,利篾,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又达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直通到约但河为止,共十六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以萨迦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以萨迦支派在西布伦支派地界以东,加利利海以南,占领肥沃佳美的耶斯列山谷,这山谷是著名的战场,在大卫以前,这山地的居民是住在山谷以东的尽头,并没有住在山谷的其它地方。 第十九章 24 至 31 节,「为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五阄。他们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往西达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纳,转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衮,达到细步纶,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业,也通到迦步勒的左边。又到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转到拉玛和坚固城推罗,又转到何萨,靠近亚革悉一带地方,直通到海。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亚设支派的地业,从加利山一直往北走,伸展到西顿,推罗。因为这是个重要的地界,这族要抵挡从北方海岸而来的敌人,从而保护以色列人,在大卫支派以前,亚设支派已经衰落,但这支派实质上并没有失去,在主耶稣降生的时候,西缅与女先知雅拿,就是生在亚设这支派中的。 第十九章 32 至 39 节,「为拿弗他利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六阄。他们的境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橡树,从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直到拉共,通到约但河。又转向西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通到户割,南边到西布伦,西边到亚设,又向日出之地,达到约但河那里的犹大。坚固的城,就是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亚大玛,拉玛,夏琐,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业,位于亚设支派以东,有约旦河和加利利海作为他们东边的地界,旧约时代这支派的地业虽不算是非常重要,但在新约历史中却非常重要,因为耶稣基督主要是在加利利传道,这就是当时传福音的一个中心点。以赛亚先知曾将拿弗他利早期阴暗的情形与耶稣基督在那里荣耀的工作作一个对比,让我们看到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十九章 40 至 48 节,「为但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七阄。他们地业的境界是,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色拉宾,亚雅仑,伊提拉,以伦亭拿他,以革伦,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美耶昆,拉昆,并约帕对面的地界。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们先祖但的名,将利善改名为但。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但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但支派得到的地业并不太理想,北面有以法莲,便雅悯两个支派,南面有犹大支派,但支派的边界刚好在这两个支派的中间,与之相连,所以这里就没有描述但支派的地界,他们的支派一共有十七个城邑,这支派起初的地业不单是太小,其后被亚摩利人占去了一部分,大多数人就迁居到遥远的北方,他们攻取了利善城,且住在那里,那城与拿弗他利支派的北部相对,他们把这城改名叫但。 我们若留意的话,便会发现以色列常常用信心去占领地土,相信神能使他们打败仇敌,经过好几百年以后,耶利米先知从入侵巴比伦军队手中买了一块田地 ( 耶利米书三十二章 ) 。以后再过几百年,有一个罗马籍的居民设法买了一块地,入侵的罗马军队曾经在那块地上扎营,以色列人也照样凭着信心领取各支派的产业,如果他们没有这样做的话,他们便会过着贫穷软弱的生活,神不愿意看着祂的百姓有这样的光境。 最后是分给利未人的各个城邑。第廿一章 1 至 3 节,「那时,利未人的众族长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面前。在迦南地的示罗对他们说,从前耶和华借着摩西吩咐给我们城邑居住,并城邑的郊野可以牧养我们的牲畜。于是以色列人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从自己的地业中,将以下所记的城邑和城邑的郊野给了利未人。」 这段圣经描写以色列人拈阄分地的最后情况,也是工作的高潮,利未支派的众族长站起来,要求获得摩西应许给他们的城邑,现在这四十八个城邑连同郊野的地带,都分给利未人。 第廿一章 4 至 7 节,「为哥辖族拈阄,利未人的祭司亚伦的子孙,从犹大支派,西缅支派,便雅悯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三座城。哥辖其余的子孙,从以法莲支派,但支派,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座城。革顺的子孙,从以萨迦支派,亚设支派,拿弗他利支派,住巴珊的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三座城。米拉利的子孙,按着宗族,从流便支派,迦得支派,西布伦支派的地业中,按阄得了十二座城。」分地给利未人是按照这支派中有三个主要的宗族而分的,宗族就是利未的三个儿子,一个是哥辖,一个是革顺,另一是米拉利。 第廿一章 8 至 19 节,「以色列人照着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将这些城邑和城邑的郊野,按阄分给利未人。从犹大支派,西缅支派的地业中,将以下所记的城给了利未支派哥辖宗族亚伦的子孙,因为给他们拈出头一阄,将犹大山地的基列亚巴和四围的郊野给了他们。亚巴是亚衲族的始祖(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惟将属城的田地和村庄,给了耶孚尼的儿子迦勒为业。以色列人将希伯仑,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祭司亚伦的子孙。又给他们立拿和属城的郊野,雅提珥和属城的郊野,以实提莫和属城的郊野,何仑和属城的郊野,底璧和属城的郊野,亚因和属城的郊野,淤他和属城的郊野,伯示麦和属城的郊野,共九座城,都是从这二支派中分出来的。又从便雅悯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基遍和属城的郊野,迦巴和属城的郊野,亚拿突和属城的郊野,亚勒们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亚伦子孙作祭司的共有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郊野。」 首先是分给哥辖宗族十三座城邑,九座城是在犹大支派和西缅支派之中,包括希伯伦,四座城邑是在便雅悯支派的地业中,十三个城邑是给亚伦的子孙做祭司的。另外还有十座城邑,包括示剑,也分给以法莲和但的支派,以及在约旦河以西,玛拿西半支派地业中居住的哥辖宗族和其它宗族的人,所以宗族也得着了他们自己的城邑。 第廿一章 27 至 33 节,「以色列人又从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业中,将巴珊的哥兰,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利未支派革顺的子孙。又给他们比施提拉和属城的郊野,共两座城。又从以萨迦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基善和属城的郊野,大比拉和属城的郊野,耶末和属城的郊野,隐干宁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从亚设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米沙勒和属城的郊野,押顿和属城的郊野,黑甲和属城的郊野,利合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从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业中将加利利的基低斯,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他们。又给他们哈末多珥和属城的郊野,加珥坦和属城的郊野,共三座城。革顺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城,共十三座,还有属城的郊野。」 利未支派革顺族的十三个城邑,它们是位于约旦河以东的玛拿西,以萨迦,亚设和拿弗他利的地业之中,包括两座逃城,在巴珊的哥兰,以及在加利利的基底斯。 最后廿一章 34 至 40 节,「其余利未支派米拉利子孙,从西布伦支派的地业中所得的就是,约念和属城的郊野,加珥他和属城的郊野,丁拿和属城的郊野,拿哈拉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从流便支派的地业中给了他们比悉和属城的郊野,雅杂和属城的郊野,基底莫和属城的郊野,米法押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从迦得支派的地业中,将基列的拉末,就是误杀人的逃城和属城的郊野,给了他们。又给他们玛哈念和属城的郊野,希实本和属城的郊野,雅谢和属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其余利未支派的人,就是米拉利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所得的,共十二座城」 利未支派中米拉利和西布伦支派和约旦河以东的流便,与迦得支派的地业之中,一共分得十二个城邑,和拉未与基列地的逃城。所以,利未人得着的四十八座城之中,有十个是在约旦河以东,两个在玛龛西半支派之内,其余的都在约旦河以西的地方, 第廿一章 40 至 42 节,「其余利未支派的人,就是米拉利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所得的,共十二座城。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业中所得的城,共四十八座,并有属城的郊野。这些城四围都有属城的郊野,城城都是如此。」 在他们拈阄的时候,分给利未人的大部分仍然受迦南人的控制,他们必须要把这城攻占下来,明显地利未人并没有常常的得胜,而其它支派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帮助。 记载利未支派获得的城邑,在历代志上六章 54 至 81 节, 「他们的住处按着境内的营寨,记在下面。哥辖族亚伦的子孙先拈阄得地。在犹大地中得了希伯仑和四围的郊野;只是属城的田地和村庄都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所得。亚伦的子孙得了逃城希伯仑,又得了立拿与其郊野,雅提珥,以实提莫与其郊野,希仑与其郊野,底璧与其郊野,亚珊与其郊野,伯示麦与其郊野。在便雅悯支派的地中,得了迦巴与其郊野,阿勒篾与其郊野,亚拿突与其郊野。他们诸家所得的城共十三座。哥辖族其余的人又拈阄,在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中得了十座城。革顺族按着宗族在以萨迦支派的地中,亚设支派的地中,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中,巴珊内玛拿西支派的地中得了十三座城。米拉利族按着宗族拈阄,在流便支派的地中,迦得支派的地中,西布伦支派的地中,得了十二座城。以色列人将这些城与其郊野给了利未人。这以上录名的城,在犹大,西缅,便雅悯三支派的地中,以色列人拈阄给了他们。哥辖族中,有几家在以法莲支派的地中也得了城邑。在以法莲山地,得了逃城示剑与其郊野,又得了基色与其郊野,约缅与其郊野,伯和仑与其郊野,亚雅仑与其郊野,迦特临门与其郊野。哥辖族其余的人在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中,得了亚乃与其郊野,比连与其郊野。革顺族在玛拿西半支派的地中,得了巴珊的哥兰与其郊野,亚斯他录与其郊野。又在以萨迦支派的地中,得了基低斯与其郊野,大比拉与其郊野,拉末与其郊野,亚年与其郊野。在亚设支派的地中,得了玛沙与其郊野,押顿与其郊野,户割与其郊野,利合与其郊野。在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中,得了加利利的基低斯与其郊野,哈们与其郊野,基列亭与其郊野。还有米拉利族的人,在西布伦支派的地中,得了临摩挪与其郊野,他泊与其郊野。又在耶利哥的约但河东,在流便支派的地中,得了旷野的比悉与其郊野,雅哈撒与其郊野,基底莫与其郊野,米法押与其郊野。又在迦得支派的地中,得了基列的拉末与其郊野,玛哈念与其郊野,希实本与其郊野,雅谢与其郊野。」 因为他们缺乏信心,没有按照神的应许去攻占那地。从分地过程,我们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神是按照人信心的多少把地分给人,你的信心越多,你能够分的便越多,你的信心越强,神的赏赐也越大,虽然是经过拈阄所分,但是他们必须经过努力把拈阄所分之地攻战下来。 过去我们看见很多人因为他们的信心非常强,神给他们的应许,赏赐与能力也特别大。我们的容器越多,神给的恩典也越多,我们的容器越小,神给的恩赐也会越少,不是因为祂不愿意,乃是我们不愿意来接受祂更多的恩典。我们有否给自己一个目标,求神把更大的恩赐赐给我们呢?愿意我们都能像迦勒一样,求更高的山。神已经告诉我们,「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已经给了我们,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要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我们有没有把握神这个应许,到各地叫万民作他的门徒,凭信心建立教会,差遣更多的人到各处不同的地方,叫万民做主的门徒呢? ── 苏颖智《约书亚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