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導論拾穗 約書亞記提要 壹 歷史書的第一卷 一 在舊約聖經中,緊接摩西五經之後的,就是歷史書,共有十二卷。約書亞記就是歷史書的第一卷。歷史書所講的是從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建國起,一直到被擄為止,其中包括五個時期:(一)建國時期;(約書亞記;)(二)士師時期;(士師記、路得記、撒上一至十章;)(三)列王時期;(撒上十一至三十一章、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四)被擄時期;(王下二十五章、代下三十六章、以斯帖記;)(五)少數遺民歸回耶路撒冷。(以斯拉記、尼希米記。) 二 歷史書對於我們新約時代的信徒有深切的關係,因為它是我們的鑒戒、警告、預表、功課。 貳 著者 本書的著者當然是約書亞自己。它也像前一卷書申命記一般,末了有一段跋,(二四29~33,)可能是非尼哈(二四33)所添寫的。 參 時間和地點 一 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二十六年,自主前一四五一年起,至一四二六年止。 二 地點是在摩押平原和迦南地。 肆 性質 一 約書亞記是完成神的救贖的一卷書。神的救贖的第一步就是領祂的百姓出埃及,脫離那為奴之家,第二步就是領他們進迦南,享受神所賜的產業。可是因為他們在曠野,特別是在加低斯巴尼亞犯罪、叛逆、不信…以致神救贖的計畫和步驟被打岔。直等到四十年後,那出埃及的老一代過去了,新的一代起來了,曠野中的功課也學好了,然後神實現祂的應許,完成祂的救贖.領祂的子民進入迦南地。 二 本書也是一卷爭戰史。它和摩西五經的關係,正同使徒行傳之和四福音的關係,具有進取和開展的性質。 三 本書不只等於新約的使徒行傳,也等於新約的以弗所書。本書中以色列人的迦南地就等於以弗所書中信徒的‘天上。’(弗一3,二6,三10,六12。)‘天上’和迦南地都是爭戰的地方,然而也都是得產業、安息、勝利、和神應許的祝福的地方。(書二一41~45。) 伍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一章八節:‘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這裡說明神教導人的一個新方式。以前神曾藉著異夢、異象、或是天使顯現說話,現在有了摩西所寫的‘律法書,’百姓可以藉它得教訓並認識神的心意。這教導的方式一直繼續到如今。所不同者,就是我們的書-全部的聖經-比當時約書亞所有的書更要完備。讓我們寶貴它。 二 初讀聖經者往往把約但河比作死,進迦南比作進天堂…等等。其實這都是錯誤的。過約但河不是指身體天然的死,乃是指‘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的死,也就是受浸時所表明的死。迦南也不等於天堂,因為在迦南有許多的爭戰,在天堂裡卻沒有;迦南是指信徒與基督同死、同埋、同復活後,進入屬天的生活和境界,那裡有屬靈的爭戰和得勝。 三 ‘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一2。)摩西是律法的代表,律法不能給以色列人得勝,不能領他們進入迦南;即使人守完全律法,仍不能進迦南。約書亞-這名相等于希臘文的‘耶穌,’音義均類似-是一位大軍的統領,是‘耶和華救主’(‘約書亞’的原意),才能領他們進迦南。 四 本書中有幾個很緊要的預表: (一)約書亞預表基督,因為基督是繼摩西(律法)之後,(約一17,加三23~25,)祂領我們得勝,(林後二14,羅八37,)祂是我們的中保,(書七5~9,約壹二1,)祂分派我們得產業。(弗一11,四8。) (二)喇合藉著得救的紅繩子是預表拯救罪人脫離死亡的寶血。 (三)過約但河預表信徒的浸-與主同死、同埋、同復活。(羅六6~11。) (四)亞干的罪是預表教會中‘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林前五6。) (五)耶利哥城是預表聖徒靈程中的難處和攔阻。 (六)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瑪拿西半支派所選擇的產業是依連在迦南的邊境。他們不在埃及,也不在迦南,預表今天一班屬世的信徒,一面是在恩典中生活,一面是在世俗中生活。 五 約書亞是書中首要人物,初讀聖經者最好把本書中約書亞的傳記的部分抽出,和他在五經中的事蹟合併起來,仔細一讀。注意他是生在埃及,屬以法蓮支派,在利非訂作以色列人軍隊的統領,在加低斯巴尼亞和迦勒二人極力主張立即進取迦南,神立他作領袖繼摩西之後等等。 六 注意以色列人在艾城的失敗,學習它給我們的教訓。 七 喇合本是一個外邦人,是一個妓女,是一個下賤罪人,住在滅亡之地;然而她因信蒙了拯救,出死入生。神還安排她作大衛的高祖母、基督的祖先,君王、救主從她而出。奇妙的救恩! 八 不信派對於本書十章十二至十四節所記日月停止的事,認為和約拿三日三夜在魚腹中是同樣可笑的神話,大加批評。但是我們必須記得:這事如果是約書亞作的,那當然不可置信,可是這事是造日、月、星辰的神作的,當然是可信的。哈巴谷三章十一節就說到神的大能止住天體的行動。科學家李梅博士(Harry Rimmer)證明,猶太曆四月十一日(西曆七月二十二日),如果日頭止在-按人的肉眼看來-基遍(北緯三十一度五十一分),月亮正在亞雅侖谷內,非常正確。脫勞德教授(C. A. Trotter)在一八九○年曾著了一本專書,證明:以精密的天文計算,地球按照規律的進行說來,相差二十四小時,也就是說落後了二十四小時,這就符合‘日頭在天當中停住…約有一日之久’的記載。 九 以色列人如將迦南人滅盡,便可得著完全的產業,享受永久的安息。可是以色列人因為只滿意既有的勝利和產業,只貪圖一時的太平,只想一時利用仇敵的服役,所以沒有照著神的吩咐把他們完全消滅,以致日後以色列人失去產業和平安,造成得罪神的因素,這對我們今天的信徒該有什麼教訓呢? 陸 信息 一 本書首要的信息是神有信實。祂既向祂的百姓應許,祂是信實的,終究按照祂的應許領他們進迦南。 二 第二個信息是神有公義,因此祂恨惡罪,而且必定要討伐罪。祂使以色列人在艾城失敗,祂使迦南七族滅亡,都是祂的公義討伐罪的結果。 柒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一)‘起來,’(二)‘往…去。’(一2。) 二 鑰節: (一)‘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一2~3。) (二)‘這樣,約書亞照著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就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將地分給他們為業。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十一23。) (三)‘耶和華照著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話,使他們四境平安,他們一切仇敵中,沒有一人在他們面前站立得住;耶和華把一切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二一44~45。) 捌 分析 本書可分為四大段:進入、征服、分配、告別。 1 進入(一至五章) 一 神對約書亞的呼召。(一1~9。) 二 約書亞對以色列人的要求。(一10~15。) 三 百姓至誠的答覆。(一16~18。) 四 兩個探子和喇合。(二,參讀來十一31,雅二25。) 五 渡過約但河。(書三,參讀羅六6~11。) 六 兩種紀念物(書四):一是從河中取出十二塊石頭,立在吉甲;一是另將十二塊石頭留在河底。後者預表基督的死是站在我們的地位而代受審判,前者預表基督的死是完全拯救我們脫離審判。 七 仇敵的反應。(五1。) 八 輥去了埃及的羞辱。(五2~9。)割禮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也是以色列人在地上與萬民分別的記號。以色列人在埃及並沒有這麼作,(出四24~26,)這樣的失去分別的見證就是‘埃及的羞辱。’今天信徒如果失去分別的見證,也同樣是一種羞辱。 九 新食物。(書五11~12。) 十 耶和華軍隊的元帥(13~15)-注意:(一)約書亞希望祂是一位幫助者,可是祂只作主,只作元帥。(二)約書亞承認祂是主,俯伏敬拜,站在僕人的地位等候吩咐。 2 征服(六至十二章) 一 耶利哥的征服(六)-不是人的武力,乃是神的能力。 二 在艾城遭遇挫折(七)-罪是惟一的原因。雖然是亞幹一個人犯罪,神卻看‘以色列人犯了罪,違背了我所吩咐他們的約,…因此,以色列人在仇敵面前站立不住。’(七11~12。) 三 艾城的征服。(八1~29。) 四 在以巴路山上的事奉和宣告。(八30~35。) 五 與基遍人立約。(九。) 六 得勝:(一)在基遍,(十1~27,)(二)在瑪基大,(十28~43,)(三)在米倫。(十一。) 七 被征服的諸王的名單。(十二。) 3 分配(十三至二十二章) 一 神對約書亞的信息。(十三。) 二 地的分配(十四~二一)-注意:希伯侖(聯合、交通)成為迦勒的產業,因他專心跟從神。(十四14。)約書亞自己是最後分得產業,他揀選了亭拿西拉-沒有人要的一塊不毛山地。(十九50。) 三 兩個半支派的錯誤。(二二。) 4 告別(二十三至二十四章) 一 約書亞最後的話:(一)對長老、族長、審判官並官長,(二三,)(二)對眾百姓。(二四1~28。) 二 約書亞的死。(二四29~31。) 三 約瑟的埋葬和以利亞撒的死。(二四32~33。) —— 倪柝聲《聖經提要》 約書亞記──得那地 約書亞名意是「救主」,預表耶穌。約書亞85歲接任摩西,七年率民爭戰攻克迦南。「迦南」就是進入基督裏的安息。(參來三~四章) 大綱:一,進入迦南 第一~五章 二,征服迦南 六~十二章 三,佔領迦南 十三~二十四章 分段可見爭戰的路線: 一,先揀選器皿〔一章1~9節〕 約書亞曾是摩西的幫手,學習事奉神。(民十一28)他具有持守的靈在山腰40晝夜,等候摩西下山。(出三十二章) 有爭戰的靈,順從山上舉手禱告的運行,對戰情敏銳。(出十七8~14) 有卓越專心跟從神的靈。(民十四24)神吩咐他盡夜思想神的話,而生命豐盛,明白神旨,心裏剛強壯膽,不失去神的同在。 二,神下命令,三日過約但河,埋葬舊人,新人佔有〔一1章10~18節〕 三,探察戰地實況,預備與空中惡魔交戰 〔二章〕 妓女喇合得著寶血拯救,因信進入神的家。(來十一31;得四21;雅二25;太一5) 四,從過約但河看見與基督同死,同埋,同復活的救恩 〔三~四章〕 不可與約櫃相近,表示客觀上耶穌獨自釘十字架完成救恩,無人有份。 約櫃領先,表示基督是元首,先有客觀上主的釘死,後有信徒主觀上的經歷,是聯合與祂已成功的事實。 從搬進12塊石頭,又搬出去,再放12塊在原地,看見進入與基督同埋,出入與基督同復活,永遠被紀念。 五,火石刀的割禮: 十字架除肉體致命的一刀,徹底奉獻自己,分別為聖為主而活,若不奉獻自己,靈程還未開始〔五章1~9節〕。(羅二29;詩十八17) 六,吉甲輥去肉體後,過逾越節,記念主的代死救贖,與主同釘十字架。〔十一~十二章〕 七,吃美地產物與主聯合,不再有嗎哪,不再守律法的禮儀, 一切預表的真像基督來到,得著新生命,開始二個生命的爭戰,瓦解舊人,擴展新人。 八,面對耶和華軍隊的大元帥,必須脫鞋這是奴隸的順服與除去世界, 立場取決於勝敗,站在神的旨意中必得著屬天的能力。 神對第一個人亞當的呼喚是「你在那裏?」〔十三~十五章〕 九,從十大戰役看見爭戰的經歷〔六~十一章〕 1. 從攻取耶利哥城看見勝過惡魔的原則
〔六章〕 從兵丁在前看見爭戰的先頭部隊教會的得勝者。 從七個祭司看見神使用全備的器皿。 從約櫃在中心,看見爭戰的取勝關鍵在於基督的統管權柄。 從吹七個羊角看見支取神全備的能力,獻身於天上的呼召。 從繞城七日看見備戰的完全。 從第七天呼喊城墻倒塌,看見六天恆切的獻身祈禱,神伸出寶座能力的杖,摧毀仇敵的營壘。 2. 從艾城之戰看見戰敗的原因與再戰而得勝 〔七~八章〕 亞干貪戀屬世之物而連累全教會,違抗神命而死亡。(申七26)必須除滅罪惡,純潔教會。(林前五6) 再攻艾城,約書亞伸出手槍,直到滅盡仇敵,並不放鬆退後,恆忍直到底。 3. 基遍人的詭計成全神的得勝,從南部瑪基大直打到底璧。 把腳踏在敵王的頸項上,征服魔鬼,殺死滅絕盡之。神賜給我們權柄踐踏魔鬼,是因為基督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路十19;來二14) 4. 總結打敗31個王──看見老我的31種,每天對付一個。 這些王都是一個祖宗亞巴而來,亞巴的意思是「巴力的力量」。巴力是西頓的自然神,代表人天然的本性,從亞當下來以自己為中心的撒但罪性。 亞巴的兒子亞納,名意「長頭頸」,驕傲的表示。 亞納族三個族長:示篩名意「自由」,不受神的管制,任意妄為。
亞希幔名意「為仁弟兄」,討好人不顧神的原則。
撻幔名意「勇敢」,如同寧錄野心勃勃好為首。是英勇的獵戶。(創十9) (1) 自私:一切以自己為中心,求神滿足自己的慾望,目的,計劃。 (2) 自縱:放縱自己的情慾,眼目、肉體都為自己的享受。 (3) 求自己益:生活目的求自己的榮耀,錢財,快樂,名利,地位。 (4) 自滿:看自己都比別人強。 (5) 求己榮:為了別人贊賞自己,外表裝飾,顯露自己的德行。 (6) 自恃:依賴自己的智慧,力量,信心,自認永不跌倒。 (7) 自覺過敏:常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步步小心。 (8) 自覺自己重要:看高自己,以為別人都尊敬他。 (9) 自賤:推托自己無能而不作工,自己可憐自己。 (10) 自辯:為自己爭取權利,名譽,隨時表白自己,報復得罪他的人,向人 討尊敬。 (11) 自我敏感:遇見不同的觀點,馬上辯論,不能與反對自己的人相處。 (12) 自觀:關心自己的事,以自己的立場觀察一忉,不瞭解別人的處境。 (13) 內觀:過份的自省,不知道神鑒察人心。 (14) 自愛:專顧自己,不能愛神。 (15) 自求:愛別人為求自己的利益。 (16) 屬自己的目的:作事的動機為自己。 (17) 自慾:愛自己的慾望。 (18) 為自己選擇:意志不向神降服,為自己而決斷一切事 (19) 愛自己的宴樂:專顧自己的快樂。 (20) 求屬自己的財物:為自己享樂追求世界的物質。 (21) 屬自己的懼怕與憂慮:捨己的人不懼怕,不憂慮。不肯交出自己人無依靠,受捆綁。 (22) 自己的痛苦:愛惜自己,可憐自己,而怕傷害自己產生痛苦。 (23) 為自己犧牲克己:表顯自己屬靈而克己。 (24) 利己的道德:顯露自己的善行,岐視罪人。 (25) 自以為義:以自己的宗教虔誠,善行為功勞。 (26) 自以為聖:注重自己靈性經驗,不仰望耶穌。 (27) 利己的施捨:賙濟,奉獻為彰顯自己。 (28) 利己的靈工:事奉神為自己利益,擴大自己勢力範圍,樹立自己的名聲,吃羊脂,穿羊毛,從信徒身上得利。 (29) 利己的禱告:為自己的身體,家庭,自己的教會圈子禱告,並不關心神的旨意與宇宙教會。 (30) 利己的指望:今世為己而活,等到將來上天堂。 (31) 自憐:自己可憐自己,為自己的遭遇失敗,痛苦而愛憐自己,不知道這是神拆毀的過程。 十,從各支派分地看見各人得著基督為產業,各人經歷基督不同,目標道路是一個。 〔十三~二十四章〕 從迦勒的信心看見專心跟從神的人所要的是山地,雖然有頑固的仇敵,相信 從爭戰中必經歷神的得勝。希伯崙是「交通」之意,與神合一的經歷。 從約書亞的臨終遺言,看見專心事奉神必須先除去偶像。 —— 張向晨《聖經六十六卷》 重要資料
壹、書名 【卷名】本卷卷名來自摩西的繼承人,以法蓮支派嫩的兒子約書亞。他原名何西阿(申32:44;民13:8,16),意思是“救主”或“救恩”。據民13:16記載,摩西在他的原名前加上“耶和華(亞衛)”的縮略形式,將他改名為約書亞,意思是“耶和華的救恩”。“約書亞”是“耶和書亞”的縮略形式,常見於希伯來語舊約聖經。在七十士希臘譯本中,他被稱為“嫩的兒子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他與耶穌同名(徒7:45;來4:8)。在美國標準本聖經中,新舊約均用約書亞。──《SDA聖經注釋》 【名稱】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本書是所謂「前先知書」的第一本。本書是隨書中主角約書亞而得名。──《新舊約輔讀》 貳、作者 【著者】本書的著者當然是約書亞自己。它也像前一卷書申命記一般,末了有一段跋,(二四29~33,)可能是非尼哈(二四33)所添寫的。──倪柝聲《聖經提要》 簡介 作者:約書亞 日期:主前1400~1370年 作者 基本上本書由約書亞親自執筆。但確實地說,有幾段——如第十五章13至17節(比較士一9~13)和第二十四節29至31節——卻不可能由他所寫。這幾段大概由祭司以利亞撒或其子非尼哈撰寫。第二十四章1至26節特別指出作者是約書亞,而作者顯然是許多所載事件的見證人。例如,參看第五章1節(某些抄本裏有“我們”),又第五章6節的(“我們”)。明顯地,本書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就記載下來了(六25)。 約書亞這個人 約書亞(這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參看民一三16的腳註)生於埃及,可能曾在法老的軍隊裏服役。無論如何,他是有資格指揮以色列軍隊在利非訂對抗亞瑪力人的(出一七8~16)。摩西在西乃山期間,約書亞充當他的私人隨從(出二四13)。作為以法蓮支派的代表,他與其餘十一位探子一起偵察迦南地,並且與迦勒一起反對大多數人不去攻打迦南地的建議(民一四6~9)。在摩西臨終前,摩西委任他為繼任人(民二七18~23),帶領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他最突出的優點是有信心、勇敢、順服,以及忠於神的律法。──《雷氏研讀本》 本書作者及寫作年代 本書以所記主要人物約書亞之名命名。 約書亞屬以色列民以法蓮支派,原名何西阿(義為“拯救”),摩西給他取名約書亞(義為“耶和華拯救”,民十三8,16),此名譯為希臘文便是“耶穌”。新約《馬太》記載主的使者告訴約瑟,要給馬利亞生的兒子取名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一21)。約書亞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美地,耶穌領全世界相信祂的人入榮耀的應許美地,都是神對祂子民的拯救;但只有基督耶穌能領人進入神的真平安裡(來四8~10)。 約書亞在埃及度過他的童年與少年時期,親歷奴役生活,也目睹神為了拯救以色列人而施行的奇跡——降在埃及人身上的十災,以及自己的民族如何走過紅海乾地,逃脫法老追兵,在西奈山下紮營。 曠野四十年漂流生活中,約書亞為摩西得力助手,曾隨他上西奈山領受寫有十誡的法版(出二十四13),又曾率領剛練成的軍隊擊敗強悍的亞瑪力人(出十七8~13)。臨時會幕在曠野建成,他是受命看守的人(出三十三11);又代表以法蓮支派與其餘支派選出的人一同進入迦南地窺探(民十三8~16),只有他和另外一位探子猶大支派的迦勒(原屬基尼洗族,後歸化猶大支派)堅信神的應許,力主進攻迦南;但以色列人因為不信,聽了其他探子的話,雖近迦南卻不得進入,受到四十年流浪生活、一代男丁全死於曠野的刑罰,只有約書亞和迦勒留存(民十四22~25)。 據猶太史家約瑟夫(Josephus,也譯約西弗)所記,約書亞受命繼摩西擔任以色列人領袖職位時,年已85。以七年時間率領以民作戰,攻克迦南;餘下24年全力建設。十二支派在分得的土地上得以休養生息,為後來的士師及王國時代奠下基礎。 約書亞不僅有軍事天才,善於運籌帷幄,也勇敢善戰,為優秀的軍事將領;他治理全民,井井有條,證明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領袖。 《約書亞記》為舊約第六本書,所記的就是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取得迦南的史事(宜1;二十四31)。在希臘文翻譯的舊約中,本書編為“歷史書”的第一本,緊接“摩西五經”;但在希伯來文最早編匯的舊約正典中,本書與《士師記》、《撒母耳記》及《列王紀》一同列在“前先知書”中。希伯來文聖經編者顯然認為聖經所記先知乃神的代言人(出七1~2),“前先知書”在作者不只警告未來,也用先知的觀點來看民族歷史,將這些信息,教訓百姓。本書因此是史事的記述,也是“先知”的歷史教訓,著重點為與信心及宗教生活有關的事蹟,神怎樣對待以色列民,和以色列民怎樣與神交往。 書裡沒有寫作者的名字。從記有約書亞之死,提到迦南征服希伯侖(十五13;士一1,10,20),俄陀聶攻克底璧(十五15),但人攻佔利善並遷徙(十九47),都是發生在約書亞已死、以色列民開始容納拜偶像民族以後(參二十四31);而何珥瑪一名的出現(十二14;十五30;十九4),更可以看出士師興起時(約在主前1380年),作者仍在人世(士一12~13,17)。這些事大約都發生在主前1367~1327年間(以色列民尚未受到古珊的壓迫前),或在俄陀聶作士師時。 作者稱耶路撒冷為耶布斯(十五8,63;十八16,28),乃此城在大衛攻取還未選為聖殿地址之前的名稱,可見本書當寫在大衛之前,早於主前一千年(代上十一4~6;二十二1)。書中只提到西頓為非利士的大城,未提推羅之名(十一8;十三4~6;十九28),足證此書的寫作時期不會遲過主前1200年,因為在此之前,推羅尚未成為大城。 作者一定曾目擊書中所描寫的大事;他記錄神使約但河水乾涸時說:“耶和華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約但河的水幹了,等到我們過去”(五1);提到以民上一代時,他說:“必不容他們看見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我們的地”(五6);講到妓女喇合時,他說:“她就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六25)。 至於書中出現的若干迦南地名,均為未攻佔前舊名(十四15;十五9,49,54;二十7;二十一11),以及有約書亞叫人或由他自己寫下若干事蹟的記載(十八8;二十四25);添上寫作文體仿《申命記》,而書中一再提到利未人不獲分派產業等,可見作者或為祭司,可能就是亞倫之孫、大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民二十五7~13)。 非尼哈在主前1406年開始侍奉,與約書亞共事(民三十一6~8;書二十二13~20;士二十28)。聖經學者認為即使不是非尼哈,也是具有他那種地位的人,成書期或在主前12至14世紀間。 但也有人主張本書有不少部分出諸約書亞之手,因所記的事有許多只有約書亞本人才知道。可是書中既記有約書亞之死;十13所引的《雅煞珥書》為記錄以色列人早期戰事的史詩,也決非目擊基遍穀戰事的人在事後不久便能寫出。故非尼哈(或相同地位的人)為受聖靈所感、彙集當日事蹟寫成本書的人。 (現代評鑒者有些認為本書來自四個不同的來源,在主前700年始編輯成書。他們甚至認為摩西五經也成書於此期間,和《約書亞記》合稱為“六經”。主張此說者意見不一,志此供參考。)――《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作者】根據本書的內證(二十四26),約書亞應是本書的作者,又根據六25可知作者寫這書時,喇合仍然活,故約書亞寫本書是十分合理的。不過,本書最後一段記載了約書亞死後才發生的事,故約書亞自然不是這部分的作者。按猶太人的傳說,這一段是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寫的,而有關以利亞撒死亡的記載則是非尼哈補上去的。約書亞的名義是「耶和華是救恩」,他是一位滿有信心和勇氣的領袖。──《新舊約輔讀》 叁、寫作時地 【時間和地點】 一 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二十六年,自主前一四五一年起,至一四二六年止。 二 地點是在摩押平原和迦南地。──倪柝聲《聖經提要》 日期 假設出埃及是較早的日期(參看出埃及記的簡介),以色列人在約書亞帶領下征服迦南地的事件,便約在主前1400年發生。若採取較後之出埃及日期的看法,迦南的征服就約在主前1240年發生,但這日期較難與約書亞記的一些記載吻合,如(一三2,3)提到的非利士人在主前1200年左右於巴勒斯坦一帶十分強盛。──《雷氏研讀本》 肆、主旨要義 【信息】 一 本書首要的信息是神有信實。祂既向祂的百姓應許,祂是信實的,終究按照祂的應許領他們進迦南。 二 第二個信息是神有公義,因此祂恨惡罪,而且必定要討伐罪。祂使以色列人在艾城失敗,祂使迦南七族滅亡,都是祂的公義討伐罪的結果。──倪柝聲《聖經提要》 重點 本書強調(1)神信實地把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為業(比較創一三15);(2)神把律法記錄下來的重要性(書一8;八32~35;二三6~16;二四26,27);和(3)聖潔的神審判迦南人的罪(比較申七1~6)。──《雷氏研讀本》 【主題特色】 本書大部分篇幅討論選民如何佔領迦南,以及把地抽籤分給十二支派,正強調神成就了賜迦南地給列祖為業的應許: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應驗了
(21:45) 。 不過,書中亦指出以色列人仍沒有把所有迦南人趕出(參15:63;
16:10; 17:13) 故仍需努力完成這工作,而神應許幫助他們(23:5)。另一方面, 以色列人要專一事奉神,忠於與神所立的約,否則便會受到違約的刑罰。──《串珠聖經註釋》 伍、寫本書的動機 【目的】本書以「神的信實」為開首與結束。本書的目的乃是證明神如何守信:祂曾應許將迦南地賜給選民,祂果然照做了,就是帶領他們從曠野進入迦南應許之地。 本書讓我們看見選民佔領迦南地的歷史,但在這歷史背後,可見選民獲得迦南地,不是因為他們有甚麼超人的本領,乃因神的信實為他們成就了大事。──《新舊約輔讀》 本書歷史背景 本書繼摩西五經之後記述以色列人的歷史,證明神信守與他們的先祖所立的約,領導十二支派進入應許賜給其後裔之地(十一23;二十一43~45)。 以民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人,早在中銅器時代(主前2100至1550年)即已寄居迦南。埃及第十二王朝時,雅各的幼子約瑟被賣到埃及為奴,後獲重用,權傾一時,迎接父親及諸兄弟與家人到埃及定居。等到埃及複國的王朝興起(主前1580年,埃及本地人趕走喜克索朝,恢復原有王朝—第18王朝),新王不象舊朝,不用外地人,也不承認約瑟以前的官職,開始壓迫以色列人,強迫築造比東和蘭塞二城(看出一8~11及注)。繼續奴役以民,直到主前約1446年摩西領他們出埃及進入西奈半島,始重獲自由(參王上六1)。約書亞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當在後銅器時代(主前1550~1200年),約為主前1406年。分配土地應在主前1400年左右。約書亞逝世或為主前1390年),埃及重占巴勒斯坦。 約書亞和士師時代
,迦南當地宗教風尚日趨邪蕩、殘忍、兇暴;所拜之神祇淫猥不堪,成為古代近東一帶最邪惡的崇拜偶像的民族。――《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寫作背景 猶太傳統認為本書的作者是約書亞本人;但學者對這方面卻持有不同意見。明顯地,本書部分內容如24:29-33並不是出自約書亞手筆。 不過,從整卷書看,每件事的記載都栩栩如生;即使作者不是約書亞,也是與約書亞同時代的以色列人,他按自己所目睹的,把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一一記了下來。 本書多處顯示這是以色列人早期 ── 先於掃羅和大衛時代 ── 的作品,因9:27的記載先於掃羅時代(參撒下21:1-9), 15:63的記載先於大衛時代(參撒下5) 。 另外13:6只提「西頓」這城,沒有提及後來與西頓並駕齊驅的大城「推羅」。總括來說,本書的完成大概在約書亞離世後(參24:29-31)。――《串珠聖經注釋》 陸、本書的重要性 【歷史書的第一卷】一 在舊約聖經中,緊接摩西五經之後的,就是歷史書,共有十二卷。約書亞記就是歷史書的第一卷。歷史書所講的是從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建國起,一直到被擄為止,其中包括五個時期:(一)建國時期;(約書亞記;)(二)士師時期;(士師記、路得記、撒上一至十章;)(三)列王時期;(撒上十一至三十一章、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四)被擄時期;(王下二十五章、代下三十六章、以斯帖記;)(五)少數遺民歸回耶路撒冷。(以斯拉記、尼希米記。) 二 歷史書對於我們新約時代的信徒有深切的關係,因為它是我們的鑒戒、警告、預表、功課。──倪柝聲《聖經提要》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中有幾個很緊要的預表: (一)約書亞預表基督,因為基督是繼摩西(律法)之後,(約一17,加三23~25,)祂領我們得勝,(林後二14,羅八37,)祂是我們的中保,(書七5~9,約壹二1,)祂分派我們得產業。(弗一11,四8。) (二)喇合藉著得救的紅繩子是預表拯救罪人脫離死亡的寶血。 (三)過約但河預表信徒的浸-與主同死、同埋、同復活。(羅六6~11。) (四)亞干的罪是預表教會中‘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林前五6。) (五)耶利哥城是預表聖徒靈程中的難處和攔阻。 (六)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瑪拿西半支派所選擇的產業是依連在迦南的邊境。他們不在埃及,也不在迦南,預表今天一班屬世的信徒,一面是在恩典中生活,一面是在世俗中生活。──倪柝聲《聖經提要》 本書內容及特色 本書記述以色列人勝利佔領迦南,神的大能在這片土地上彰顯。當地迦南人敬拜各種偶像,賣淫之風與宗教儀式結合,人性墮落到不可救藥地步;此為聖潔的神所不容,命令以色列人盡滅迦南人。 本書前半講進攻迦南和佔領其地的情形(1~12章),後半記敘安頓以色列民的經過(13~24章)。進攻部分包括:1,約書亞接受神命;2,渡約但河;3,攻陷耶利哥;4,艾城戰敗;5,築壇以巴路山宣讀摩西律法書;6,基遍人設詭計與約書亞立約得活;7,征伐迦南以南地區與亞摩利人戰鬥時,日頭都為之停止。安頓以民部分包括;1,土地的分配;2,確立各族居地四界;以及3,約書亞對以民的訓勉,囑咐誠心誠意侍奉神,聽從祂的話。――《啟導本聖經約書亞記註釋》 主題特色 本書大部分篇幅討論選民如何佔領迦南,以及把地抽籤分給十二支派,正強調神成就了賜迦南地給列祖為業的應許: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應驗了
(21:45) 。 不過,書中亦指出以色列人仍沒有把所有迦南人趕出(參15:63;
16:10; 17:13) 故仍需努力完成這工作,而神應許幫助他們(23:5)。另一方面, 以色列人要專一事奉神,忠於與神所立的約,否則便會受到違約的刑罰。――《串珠聖經注釋》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性質】 一 約書亞記是完成神的救贖的一卷書。神的救贖的第一步就是領祂的百姓出埃及,脫離那為奴之家,第二步就是領他們進迦南,享受神所賜的產業。可是因為他們在曠野,特別是在加低斯巴尼亞犯罪、叛逆、不信…以致神救贖的計畫和步驟被打岔。直等到四十年後,那出埃及的老一代過去了,新的一代起來了,曠野中的功課也學好了,然後神實現祂的應許,完成祂的救贖.領祂的子民進入迦南地。 二 本書也是一卷爭戰史。它和摩西五經的關係,正同使徒行傳之和四福音的關係,具有進取和開展的性質。 三 本書不只等於新約的使徒行傳,也等於新約的以弗所書。本書中以色列人的迦南地就等於以弗所書中信徒的‘天上。’(弗一3,二6,三10,六12。)‘天上’和迦南地都是爭戰的地方,然而也都是得產業、安息、勝利、和神應許的祝福的地方。(書二一41~45。)──倪柝聲《聖經提要》 【本書之地位】 (一)本書與摩西五經相關 本書乃聖經第六卷,第一卷創世記,要旨為敗壞;第二卷出埃及記,要旨為救贖;笫三卷利未記,要旨為神交;第四卷民數記,要旨為靈程;第五卷申命記,要旨為希望;本書要旨為承受基業。我們得救程途,正是先要覺出敗壞,而後蒙救贖;既蒙救贖,始有神交;果有神交,始能走靈程;既走靈程方有希望;終則希望成功,達到本書承受基業的地步。可見若無本書,摩西五經即無結束。 (二)本書與利未記相接 民數記與申命記兩卷書,既是因會眾在加低斯失敗而有的結果.假若會眾不在加低斯失敗,於第一次至加低斯時進入迦南,即決無民數記與申命記二書出現了。果如此,本書即可與利未記相接。可見事奉神與神有交通的聖民,當然有進迦南的資格,不必一定要受曠野的鍛煉。 (三)本書與出埃及記相連 出埃及記要旨重在“救出”,本書要旨重在“進入”。救出指消極方面,脫離種種的罪害;進入指積極方面,得獲各種的豐富。 (四)本書與歷史書相屬 約書亞記是五經的結束,也是猶太國歷史書的基礎。按猶太歷史書共有十二卷,本書所載,正是記載世界第一共和國—猶太—成立之由來。 (五)本書與以弗所書相映 解經者,每以本書為舊約的以弗所書,因為寬闊豐富流奶與蜜的迦南,正表明以弗所書所論,我們在基督裡所得各樣屬靈的豐富。教中或有人以迦南指天堂,約旦河指死河,幾時信徒渡過約旦,即到了迦南所表明的天堂。如此講法,雖有幾分真理,卻終欠圓通,因迦南實不可以與天堂相比:如迦南有爭戰,有罪犯等等,在天堂則爭戰永息,決不至有何失敗。 --賈玉銘《約書亞記要義》 玖、鑰節
鑰節: (一)‘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一2~3。) (二)‘這樣,約書亞照著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就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將地分給他們為業。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十一23。) (三)‘耶和華照著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話,使他們四境平安,他們一切仇敵中,沒有一人在他們面前站立得住;耶和華把一切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二一44~45。) ──倪柝聲《聖經提要》 拾、鑰字 鑰字:(一)‘起來,’(二)‘往…去。’(一2。)──倪柝聲《聖經提要》 【約 書 亞 記 簡 介】 壹、書名 本書取名自主角約書亞,“約書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 貳、作者與日期 作者:不詳。寫作日期:本書的事件發生在主前1400年左右。但從書中不斷重複“直到今日”(4:9,5:9,6:25,7:26,8:28~29,9:27,10:27,13:13,15:63,16:10)來看,它可能在被擄時期寫成。 叁、內容剖析 本書可分為四大段,現分述如下: 一、進入應許地 第一段(1~5章)開頭承接申命記,提到 神的僕人摩西死後(申34章),祂差遣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去得應許地,並保證與他同在,要他因 神的話語堅強勇敢(1:1~9)。約書亞派兩個探子到耶利哥城探其虛實(2章),也為後來喇合全家得救埋下伏筆(6:22~27)。以色列人過約旦河,有幾件事跟出埃及記遙相呼應,包括:過約旦河(3章;對應過紅海,出14~15章),行割禮(5:2~9;出12章),守逾越節(5:10;出12章),嗎哪止降,吃當地土產(5:12;出16章),遇見 神,把腳上的鞋脫下來(5:13~15;出3章)。這些記載表示約書亞真是 神揀選的新摩西,藉此建立他的權威地位(4:14)。 二、征服應許地 第二段(6~12章)記載約書亞的進攻策略,先是中央突破(攻打耶利哥、艾城和伯特利),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南部及北部(6~8章)。其次因為當地聯軍攻打跟以色列人結盟的基遍人,以色列人就進襲南方五城聯盟(10章)。最後再回師北伐,擊破北方聯軍(11章)。每一次戰役都面對不同的仇敵,採用全新的戰術。攻陷耶利哥城,不用刀劍,全憑信心(6章)。可惜在大得勝中亞干犯罪,奪取當滅之物,以致以色列人失去 神的同在,大敗受辱。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除去這罪後(7章),他們才攻取伯特利和艾城(8章)。但是獲勝後,未求問 神,卻誤信基遍人的話,輕率立約,以致立即被捲入南方諸國的戰爭中。幸好約書亞派兵趁夜猛擊,奪取南方五城。回到吉甲整補後,約書亞再率兵向北進擊,這次面對有馬匹鐵車的北方聯軍,打的是平原戰,仍然獲得勝利。吉甲是整個征服行動的基地(4:19,5:10,10:6、43)。本段結尾記載以色列征服的三十一個王(12章)。 三、分配應許地 第三段(13~21章)記載分配應許地。主要戰役結束,有組織的抵抗不復存在。但是應許地上殘留的迦南諸族,要由各支派自行征服分地的原居民(參士1章)。首先分配的是流本、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安頓在約旦河東(13章;參民32章)。其次分配地業給約旦河西九個半支派,先是三個大支派(猶大、以法蓮、瑪拿西另外半個支派;15~17章),然後是餘下七個支派(18~19章)。約旦河西各支派分地的記載,夾在迦勒求地一事(14章)及約書亞分得之地(19:49~50)中間。最後記載的是分配六座城作為避難城(20章),及分給利未人四十八座城(21章)。 四、長保應許地 第四段(22~24章)提到以色列人為求在應許地上得以長久、得到祝福的兩種努力。一是流本、西緬及瑪拿西半支派,在回到約旦河東之前,在河邊築了證壇,結果險些釀成內戰(22章)。但是他們的努力都是徒然;因為他們自己選擇不進應許地,還奢望子孫仍蒙 神賜福。後來他們成為最早被擄的人,且無人回歸應許地(代上5:25~26)。另一是約書亞臨終前勉勵眾人,要堅守摩西的律法,萬不可敬拜異教偶像(23章)。他更追述以色列救恩的歷史(24:1~13),向他們發出要單單事奉耶和華的挑戰(24:14~15)。以色列人就在示劍和耶和華更新立約(24:16~28)。這對以色列歷史影響重大,因為前人抉擇正確,帶給後代祝福。以色列成為世界上唯一全民敬拜耶和華的民族。本書結尾記載約書亞去世(24:29~31),為進入下一卷書(士師記)作預備。 肆、與新約的關係 一、約書亞被稱為“摩西的侍從”(1:1),直到死後才得著“耶和華的僕人”的尊稱(24:29),耶穌卻是天父的獨生愛子(可9:7)。約書亞得勝地上的仇敵,主耶穌卻得勝撒但。約書亞率領人民得著地上的產業,主耶穌卻帶領信徒得著天上的基業。地上的產業只是暫時的,天上的基業卻是永恆的。約書亞只帶領以色列人得著地上暫時的安息,主耶穌卻帶領信徒進入永遠的安息(來4:8)。由此可見,主耶穌勝過約書亞。 二、妓女喇合不但因信帶領全家得救(6:25),自己也位列信心偉人(來11:31),而且嫁給以色列人,成為基督的先祖,又是耶穌家譜中四位婦女之一(太1:5)。 三、以色列民過約旦河,跟他們過紅海一樣,都預表新約的洗禮(林前10:2)。 伍、大綱 一、進入應許地(1~5章) 二、征服應許地(6~12章) 三、分配應許地(13~21章) 四、長保應許地(22~24章) 陸、讀經提示 一、參照聖經地圖,找出以色列征服應許地的路線,攻取各城的位置,以及各支派所得的地業。 二、從約書亞和迦勒身上說明基督徒爭戰得勝的祕訣,你會在信仰生活中如何應用這些祕訣? 三、比較喇合和亞干、利未人和約旦河東兩個半支派,以及基遍人和迦南眾族,對於成為 神子民、遵守祂吩咐的態度。 四、思想本書的人物、事件、制度對你認識 神有甚麼新的發現。 ──《聖經新譯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