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书亚记第十六章拾穗

 

【书十六1约瑟的子孙拈阄所得之地,是从靠近耶利哥的约旦河起,以耶利哥东边的水为界,从耶利哥上去,通过山地的旷野,到伯特利。

     约瑟的子孙指以法莲、玛拿西二支派(4)。本节与17章记述此二支派分地事。所得土地在迦南中部,最为肥沃;日后成为北国以色列的中心。先知书多以约瑟家以法莲代表北国。――《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瑟的子孙」(1)指以法莲、玛拿西二支派。他们所分得的土地在迦南中部,最为肥沃,后来成为北国以色列的中心,先知书中常常用「约瑟家」或「以法莲」来代表北国。具体的位置和范围参见地图。

         在雅各的预言中,犹大和约瑟支派继承了流便被剥夺的长子权利(创四十九4),犹大将成为君王的支派(创四十九8~12),而约瑟将得到两分产业(创四十八22)。雅各把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当作自己的儿子(创四十八5),成为两个支派。「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代上五2),所以拈阄的顺序是犹大第一,约瑟第二。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作为一个整体,只拈了一阄(十七1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约瑟子孙的地业南界,接着犹大与便雅悯支派地业的北界。

         16 17 应该视为一个单元,因为约瑟的儿子(以法莲、玛拿西)所得的区域是以一整块地划出( 161~4 ),然后稍后才由两兄弟瓜分为二( 165~1711 )。他们所得的土地是在迦南地中部最为肥沃之处,日后成为北国以色列的中心。先知书多以「约瑟家」或「以法莲」代表北国。

         因这里只是大略的划分,因此我们无法很确定以法莲有无海港。

         「伯特利」:字义是「神的家」、「神的殿」。位于耶路撒冷北方大约18公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1~4雅各以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为自己的儿子,他们后来成为两个支派的族长(应许地仍旧分给十二个支派,因为利未支派并没有分得土地为产业)。参看创世记四十八章5节的脚注。――《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瑟子孙的产业:此处概括性地描述了约瑟子孙,即以法莲支派与玛拿西半个支派所得之地的范围与境界。约瑟的子孙继犹大子孙之后,分得土质优良的中央地带,可以说是成就了雅各的祝福(4815164922~26)。他们所占据的中部地区,南与但、与便雅悯支派相接连,北与亚设、西布伦、以萨迦支派相邻,东临约但河,西以地中海为界。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六1~4  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中怎么不见约瑟的名字……约瑟虽然是雅各爱妻拉结所生的长子,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之一,却没有用他的名字称呼一个支派。因为他领受了双分产业,分别归于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雅各把这两个孩子当作他自己的儿子(参创485),他们后来成为以色列的两个支派,得到以色列北半部最大的土地,也最有影响力。──《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六1~10以法莲得地的范围:南界(1~3 与便雅悯北界壤, 参串1),东界(6下至7)与北界(8)――《串珠圣经注释》

         在「约瑟的子孙」(1)的地业中,以法莲在南面,玛拿西在北面。以法莲是约瑟的次子,但5~10节先列出以法莲的分地,因为雅各预言以法莲将比玛拿西更大(创四十八17~20)。后来以法莲成为北国的领袖支派,约书亚就属于以法莲支派。──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十六2又从伯特利到路斯,接连到亚基人的境界,至亚他绿。

         伯特利与路斯在其他经文为同一地方(1813 2819;士123),但在此显然有别,可能雅各昔日露宿之处(后称伯特利)并非路斯本身,而是这城邻近的地方,但后来因为此处深具重要性,以致连路斯城也纳入伯特利之范围内。

          「亚他绿」:在耶路撒冷以北十三公里(八英里),与7节之「亚他绿」不同。

          「密米他」:靠近示剑(177)

          「他纳示罗」:在示剑东南偏东十一公里(七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伯特利」(2)和「路斯」(2)相距很近,雅各在这里梦见天梯(创二十八19)。伯特利城属于便雅悯支派,是便雅悯支派和以法莲支派的边界。──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路斯」:字义是「杏树」,是伯特利早期的名字 2819 。但此处看起来路斯与伯特利是不同的地点。很可能这两地距离很近,后来伯特利发展起来,就将路斯包括进去了。可能路斯是现代的Baytin,而伯特利是Baytin东南方约950公尺的Burj Beitin

         「亚基」人:字义是「冗长」。

         「亚他绿」:字义是「王冠」。在下文 165 1813 又被称为「亚他绿亚达」。与 32324 的「亚大录」为同一个原文字,但地点不同;这里指约旦河西。──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3又往西下到押利提人的境界,到下伯和仑的境界,直到基色,通到海为止。

         「下伯·和仑」(3)在「上伯·和仑」西北约3公里,「上伯·和仑」比「下伯·和仑」高200多米,两者共同控制从沿海平原通往中央山地的古道。──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押利提」人:字义是「让他逃脱」。

         「伯和仑」:字义是「空虚之家」,有上、下伯和仑两座城,两城相隔约三公里,下伯和仑比较大、比较重要。

         「基色」:字义是「部分」,遗址为Tell el Jezer(耶塞废邱),位于西方往耶路撒冷的要道(距离约30公里),是非利士最东边的一个重要城市,对其有重要战略意义。在1033 提到基色王有派军队支援拉吉之役被打败,但约书亚打迦南地时并没有攻打基色这城。 129 记载「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 王上 916 记载这座城被埃及占领作为法老女儿的嫁妆。──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4约瑟的儿子玛拿西、以法莲就得了他们的地业。

         在约但河以东之时,玛拿西半支派曾分得了宽阔于流便与迦得支派的地(138~31)。剩余的半个玛拿西支派在迦南分得的地,是以法莲支派所分得之产业的两倍。据以色列的第二次人口普查,以法莲支派为32500名,玛拿西支派为52700(2634~37)。当然,原则上应根据人口比例而分配产业(653543354),然而,玛拿西支派所分得之地与人口相比过于宽阔。因根据均衡的原则,玛拿西支派的产业中也包括了分给以法莲支派的城邑(9节;179)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六5以法莲子孙的境界,按着宗族所得的,记在下面:他们地业的东界,是亚他绿亚达到上伯和仑;

         先被提及的是以法莲的产业,因为他得的祝福是在哥哥玛拿西之上。( 4814 )

         「亚他绿亚达」:字义是「荣耀之冠」。──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5~9 以法莲的疆界14节已经说明了南界。以法莲的疆界往北延伸到示剑一带,然后往东往南伸展到他纳示罗(塔纳福卡废墟〔Khirbet Ta'nah el~Foqa)与雅挪哈(雅农废墟〔Khirbet Yanun)。本区已经肯定位置的遗址包括了亚他绿(大概是迪阿布酋长遗址〔Tell Sheikh ed~Diab〕或玛札尔遗址〔Tell Mazar)和拿拉(耶利哥附近的吉斯尔遗址〔Tell el~Jisr〕或梅夫吉尔废墟)。其领土的西端包括了他普亚(大概是阿布贾拉德酋长遗址;见:书十七78)——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 165~9 作者站在一个中央的位置描述以法莲的边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5~10以法莲抽签得到中央山地的南部,从约但河延伸至地中海。――《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以法莲支派的产业:以法莲虽是玛拿西的弟弟,但神曾应许他将比哥哥“还大”(4817~20)。在以色列以圣幕为中心安营扎阵时,以法莲支派也是西边阵营的领袖(118~24)。并且,神的会幕被建立在以法莲支派领土内的“示罗”(1951),直到士师时代,以法莲支派在政治、宗教等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身居如此重要地位的以法莲支派却犯了一个重大的过失(10)。即以法莲子孙并没有驱逐境内的迦南居民,反使其为奴。这就意味着他们虽有力量逐出迦南族类,却为了贪图安逸而违背了神的命令(71~26)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六6往西通到北边的密米他,又向东绕到他纳示罗,又接连到雅挪哈的东边,

         「密米他」:字义是「藏身处」。

         「他纳示罗」:字义是「接近示罗」;可能是塔纳福卡废墟〔Khirbet Ta'nah el~Foqa〕。

         「雅挪哈」:字义是「他休憩」;可能是雅农废墟〔Khirbet Yanun〕。──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7从雅挪哈下到亚他绿,又到拿拉,达到耶利哥,通到约旦河为止。

         「拿拉」:字义是「少女」;可能是耶利哥附近的吉斯尔遗址〔Tell el~Jisr〕或梅夫吉尔废墟。──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8从他普亚往西,到加拿河,直通到海为止。这就是以法莲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他普亚」:字义是「苹果城市」。大概是阿布贾拉德酋长遗址;见: 177~8

         「加拿」河:字义是「芦苇」。──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9另外在玛拿西人地业中,得了些城邑和属城的村庄,这都是分给以法莲子孙的。

         以法莲支派「在玛拿西人地业中得了些城邑和属城的村庄」(9),因为这两个支派本来就属于同「一阄一段之地」(十七1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十六10他们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迦南人却住在以法莲人中间,成为作苦工的仆人,直到今日。

       这里也列出以法莲(书十六10)和玛拿西(十七1112)未征服的城邑,像前面犹大一样。在耶斯列谷的迦南城邑中用奴工,是众所周知的作法。约书亚记十七13作苦工 mas,这个字出现在主前十四世纪一封亚马拿书信中,是米吉多的首领写的。他提到一名被强迫劳动的人,在舒嫩(Shunem S%unama)一带,为法老耕种。560此处所指的苦工,便是以这类作法为背景,后来所罗门也同样使用(王上四6,九21)。迦南人的降服,或许是在士师记四至五章所讲的战争之后。──《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色位于耶路撒冷与海港约帕之间的通道上,为非利士境最东面的一个重要城市。基色王和军队虽被歼灭(33及注),此城仍在迦南人手中,直到所罗门王时代,才藉埃及法老之手攻陷(王上九16)。所罗门王重建基色为一驻防城(王上九1619)――《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基色」(10)位于耶路撒冷到沿海平原的路上,基色王和军队已经被约书亚消灭(33),但强大的以法莲支派却「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10)。基色后来被埃及法老攻取,送给所罗门作为嫁妆(王上九16),被所罗门建为三个坚固城之一(王上九15),控制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

         从世人的角度看,迦南人「成为作苦工的仆人」(10),不但是宽容、怜悯、多元化的表现,而且在经济上大有利益。但以法莲人贪图安逸,没有彻底执行神的命令(申七1~26),这种属灵的近视却给后代埋下了属灵的危机。以法莲人「没有赶出」(10)迦南人,结果自己因为「不听从耶和华——他们神的话,违背祂的约」(王下十八11~12),被神赶出了应许之地。

         正如神自己的评语:「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何四17)!神任凭以法莲和其他支派与迦南人妥协,以致最终败坏,「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林后六1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做苦工的」仆人:「奴工队」、「劳工队」,参 王上 46 921 这个字也出现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米吉多首领写的一封亚马拿书信中。

         ◎ 1610 关于「以法莲没有把迦南人从基色赶走」预示了士师记的士师出现( 133 ),以色列人只是逼使迦南人作苦工( 1610 ),却没有听从神的命令完全灭绝迦南人( 72 ),以至于士师时代的混乱与神的审判临到。

         这里列出以法莲( 1610 )和玛拿西( 1711~12 )未征服的城邑,像前面犹大未赶出耶布斯人一样( 1563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1~十七18  约瑟子孙所得之地:本段有多处难解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