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书亚记第三章拾穗

 

【书三1约书亚清早起来,和以色列众人都离开什亭,来到约但河,就住在那里,等候过河。

       以色列人自从击败西宏和噩之后,就一直扎营在什亭(民二十二1),192那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寄居地。可是一旦领受了详细的指示,知道要如何过河之后,以色列人就必须迁移到河旁边,这样,过河的那天才不会浪费时间。这里又出现主要的动词「过去」(希伯来:`br),在整件事中,这个字不断出现。──《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起来:圣经多处描写清晨是借着默想祷告在灵里与神相交的时刻(119:147;1:35;16:2;5:21)。本节表明约书亚是一位敏感于神的旨意,且努力尽职的领袖。 约但河:永恒之河”或“急流之溪”之意,形象地表明了约但河的特点。约但河的很多流段因落差大而湍流直下。约但河横穿迦南地区,希伯来人认为它象征着神永不更改的祝福。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清早起来」这句话在旧约中有特殊的意义,通常表示急切、坚决的态度(创十九3;出九13;民十四40;书七16)

         以色列人自从在摩西的领导下击败西宏和噩之后,就一直扎营在摩押平原的什亭(民二十二1)。现在他们从什亭来到约旦河边,「等候过河」,虽然只走了大约10公里,但却是在新的领袖约书亚率领下的第一次行军,开始走上他们「向来没有走过」的路(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什亭」:字义是「洋槐」,大约在耶利哥城对面。可能是克夫雷因干河畔的汉曼遗址,距离约旦河还有89公里。

         等候「过」河:这里又出现主要的动词「经过、穿过」(希伯来文:`br),在整件事中这个字不断出现。

         ◎ 3:1 要过约旦河的当时为春季,正值狭窄河道河水涨溢两岸之时,河面足有1.6公里宽。

         以色列人自从击败西宏和噩之后,就一直扎营在一个很重要的寄居地「什亭」( 22:1 ),当领受指示知道要如何过河之后,以色列人就必须迁移到河旁边,这样,过河的那天才不会浪费时间( 3:1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1~17渡约但河:1,2章记录了关于征服迦南的准备事项,3-5章则记录了渡过约但河进入迦南地的事件。借着渡过约但河的过程,可以发现两个事实:①征服迦南并不是靠着以色列百姓自身的力量,乃是靠着全能之神的手所成就的(1:6)。约书亚命令百姓自洁(5),并渡河时耶和华的约柜起着重要的作用(6),强调了此战役的胜利全靠耶和华。以色列百姓只要相信且顺服,神就为他们争战(14:14);②约但河可比作信徒进入永生的拦阻。正如阻拦以色列人从旷野进入迦南地的约但河被神的能力分开一样(16),圣徒借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进入永恒的天国(6:5;林前15:55-57)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三2 过了三天,官长走遍营中,

         「过了三天」(2),可能就是两个探子窥探耶利哥的三天(22)。在这三天里,怎么过约旦河,过河以后怎么争战,百姓将来遇到挫折时能否继续顺服约书亚的领导,约书亚不知道,百姓也不知道。但「过了三天」,他们已经能够确信:神必使他们知道「所当走的路」(4),因为探子们已经发现「耶和华果然将那全地交在我们手中」(2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syncBible ref=3:2-4>

书三2~4  神的约柜包括哪些东西?神的约柜是以色列人最神圣的财宝。它是神大能同在的象征。约柜是长方形包金的木柜,它的盖子上有两个基路伯(天使),面对面而立。在它里面有两块法版,上面写有摩西从神领受的十条诫命,一个金碗盛有吗哪(就是百姓在旷野飘流的时候,神赐给以色列人的食物,也是神行神迹从天上降下的食物),还有亚伦的杖(他作大祭司权威的象征)。按照神的规定,只有利未人能抬约柜。约柜与会幕是同时造的(参出37:1-9),放在圣所内的至圣所里面。──《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三3 吩咐百姓说:“你们看见耶和华你们 神的约柜,又见祭司利未人抬着,就要离开所住的地方,跟着约柜去。

         约柜正常由哥辖人搬运,但在这特殊的情况下,由担任祭司的利未人来搬运(另参看六6;王上八36)。――《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祭司利未人”原文指作祭司的利未人。在旷野时,抬约柜的是利未族哥辖的子孙,但在此特别时刻,要由祭司亲自来抬(六6;参王上八36)。约柜是神的座位,约柜先行表示神的同在与引导,祂不只与以民同在,且走在他们前面(参民十3336)。――《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柜在百姓前头走,表示神在他们前头引领。――《串珠圣经注释》

         约柜:亦被称为“神的柜”(撒上3:3)、“法柜”(25:22),25:10-22详细地介绍了其形状。象征着耶和华的临在(10:35,36),内中放有刻着十诫的石版,盛着吗哪的器皿与亚伦发芽的杖。平常约柜由哥辖人搬运(3:29-32),在特殊情形下,由祭司搬运(王上8:3-6)。要离开所住的地方,跟着约柜去:以色列因紧紧跟随约柜,才得以平安地渡过约但河。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在旷野里,神「夜间在火柱里,日间在云柱里」(申一33),指示百姓所当行的路,带领他们走向应许之地。如今在即将过约旦河、进入应许的时候,神却让百姓从跟随云柱、火柱变成「跟着约柜去」(3)。约柜和云柱、火柱一样,都代表神的同在。百姓跟随约柜过约旦河,就是跟随神「进入祂安息的应许」(来四1)。但神从此不再让他们跟随眼见的云柱、火柱,而是学习紧紧跟随神的话语,使「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8)。──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约柜」:长大约一公尺左右,宽和高都是70公分左右。四边有环,可以穿上金杠用来扛抬。详细的构造可以参考出 25:11~22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3~4以色列人还没有离开西乃山之前,就已经规定了行伍的秩序,记在民数记一~二章和第十章。民数记十33说,约柜要走在百姓的前头,领他们到安歇之所。194要过约但河的百姓,可能也知道这个指示。这里的重复或许是一种形式,也许是过河大典的一部分。──《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三4 只是你们和约柜相离,要量二千肘,不可与约柜相近,使你们知道所当走的路,因为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

         百姓要分散在距离约柜约三千英尺(914米)的地方,让所有人都能看见约柜,并且由它来引路。――《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向前移动的以色列人与约柜和祭司间要保持二千肘(约一千公尺)的距离,以表示敬虔与谨慎,不可就近神的圣洁。由约柜远远领路,众民都可以见到,知道所当走的路――《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二千肘」:约一千公尺,当祭司抬着约柜走到约但河的水边时,百姓远远在外堤跟着。――《串珠圣经注释》

         和约柜相离:表示对神神圣临在的敬畏,也使人看到操作约柜的规矩。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约柜上面盖着「纯蓝色的毯子」(民四6),非常醒目,远远就可以望见。百姓「和约柜相离要量二千肘」(4),大约900米,好使所有人都能看见约柜,也能清楚地看到约旦河水断流的神迹,因此就「知道所当走的路」(4)。今天,我们若要跟随神走「向来没有走过」(4)的人生道路,也必须时时、事事注目神。──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二千肘」:约889公尺。

         ◎ 3:4 指示「百姓和约柜要有一定的距离」,原因可能有以下:

         a.正如 3:4 提到理由就是「使你们知道所当走的路,因为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当百姓望着约柜,望着为他们开路的约柜,就知道是神为他们开路,是神借着约柜带领他们进入迦南,而不是靠着他们自己。若围着约柜前进,他们便不知这未走过的路是如何发生。

         b.另外 25:25 提到约柜是神同在的象征,约柜停下来在至圣所时只有大祭司在赎罪日可以进去,所以约柜是绝对圣洁而不可轻慢的。

         c.也有一说认为以色列人在还没有离开西乃山之前就已经规定了「行伍的秩序」( 1 , 2 , 10 ) 10:33明确提到约柜要走在百姓的前头,领他们到安歇之所。所以约书亚记这边要过约旦河的百姓可能也知道这个指示。赞成这种看法的人认为此处的重复叙述或许是一种形式,也可能把这样的形式当作「过河大典」的一部分。──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5 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要自洁,因为明天耶和华必在你们中间行奇事。”

       约书亚头一次向所有百姓说话。他命令他们要自洁,以准备明天的大事。这个指示又让人想起以色列在西乃山的情景,当时神命令摩西,要洁净以色列人。这包括洗净衣裳,和不亲近妇女(出十九1015)。如果约书亚时代的以色列人也同样作这些事,就可以解释百姓为何在约但河边还等了一段时间。他们要在河里洗衣服;不过这条河以混浊出名,尤其是在涨水期,所以这种动作应该只是象征性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要自洁:神在应许必行神迹使以色列渡过约但河之后,命令百姓自洁。这种对圣洁的命令,并不是行神迹的条件。神已定意引领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在神主权性的恩典与荣耀的临在面前,以色列百姓有义务圣洁。我们不能认为圣徒的圣洁生活是得救的条件,而当理解为要过与所得的救恩相称的成圣的生活(林后4:16;4:23)。在出19:10,14,15等处,“圣洁”一词多在远离妇人或洗濯衣裳外在的洁净仪式并用。本节约书亚所强调的是心灵与人格上的圣洁。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百姓又要「自洁」(5),因为神要在他们中间「行奇事」(5)。今天,我们若要神自由地在我们中间「行奇事」,也必须追求圣洁,才能不妨碍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若身上有留下一件罪未清楚,即不能盼望向前得什么。我们也当省察自己,有甚么罪,得罪主的当向主认,得罪人的当向人认,欺骗人财物的当赔偿,……这虽难行,但不得不行,顺服而行,必可得胜。── 何守瑛《信徒灵程》

         「自洁」:「分别出来奉为神圣」。为希伯来文常用字:

a.用于祭司借着洁净把自己分别出来: 19:22 ,代下 29:5,15,34 , 代下 30:3,15,24

b.用于神在西乃山显现时, 要他们先洗衣洁净: 19:10~15

c.用于神要祝福雅各以前, 要他除神祉和换衣裳: 35:2

         约书亚记除了 3:5 这次要百姓自洁外,还有一次在 7:13

         约旦河以混浊出名,尤其是在涨水期更不适合在河里洗衣服,所以这种自洁洗衣的动作不太可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人怀疑他们只是因为还需要在约旦河边等待),而是一明确象征性之举。──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6 约书亚又吩咐祭司说:“你们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过去。”于是他们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走。

         向着汹涌澎湃的约但河跨出第一步,需要极大的信心与勇气。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极大的挑战,也需要从神那里支取信心,做出果断的决定(33:6),尤其是教会的领袖更要如此。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在旷野里,利未族哥辖的子孙负责抬约柜(民四15)。如今在过约旦河的特别时刻,神却吩咐祭司亲自「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过去」(6),正如我们的中保和大祭司基督领出自己的羊,「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祂」(约十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三7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从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使他们知道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

         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面对将要成就的大事,神再一次坚固了约书亚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可能因此而灰心。尤其是,那些寻求有意义的伟大之事的人,更会遇到特殊的苦难。在这些苦难面前,我们依然能不丧胆的原因在于,这位坚固约书亚的神,今日也依然来坚固我们(28:20;林后1:4)。这时约书亚被立为摩西的继承人(27:18),他曾多次目睹以色列百姓悖逆摩西的场面,似乎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没有自信。在这种情况下,神向约书亚应许,使他更加大胆地引导以色列百姓。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神的百姓不认识权柄,就不可能在争战中得胜。属灵的权柄不是人自取的,而是神亲自显出来的。「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7),表明神施行过约旦河神迹的目的之一,是要借着显明神与约书亚的同在,建立他在神百姓中的权柄,正如神将来向门徒见证另一位约书亚——耶稣基督:「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祂」(路九35)。──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从今日起」:「这个日子」。──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8 你要吩咐抬约柜的祭司说:‘你们到了约但河的水边上,就要在约但河水里站住。’”

         这里没有提到河水会怎样变化,整件事的高潮放在后面。――《串珠圣经注释》

 

【书三9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你们近前来,听耶和华你们神的话。”

         约书亚在行动之前,特别召聚以色列人「近前来,听耶和华你们神的话」( 3:9 ),很明确地告诉他们,耶和华的目的是要使他们「知道永活的上帝在你们中间」( 3:10 )

  百姓一定处在热切的期待之中。他们知道将要有不寻常的事发生(第5节)。官长已经吩咐百姓要跟随约柜(第3节),但没有说约柜要带他们到哪里去。约书亚已经命令全营的百姓自洁(第5节)。现在他召呼他们前来接受神给他的进一步的指示。他详细告诉百姓即将发生的事。百姓听了以后,就与他更加亲密了。这说明约书亚是一个英明能干的领袖。因为了解内情的百姓会更加理性地跟从他们的领袖。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10~11约书亚说:看哪,普天下主的约柜必在你们前头过去,到约但河里,因此你们就知道在你们中间有永生神;并且他必在你们面前赶出迦南人、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耶布斯人。

         毁灭迦南人的目的是(1)为他们严重的邪恶而惩罚他们(参看申七2,5的脚注),(2)防止以色列人受到他们各种邪恶宗教的影响。――《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书亚在本节和13节两次称神为普天下主。以色列人越过迦南的天然边界约但河前,必须确切知道谁有权主张这片土地。是以色列人的神还是迦南人所拜的神?他们也必须让迦南人知道谁是真的神(迦南人以巴力为大神,其他诸神,特别是海神,都臣属巴力)。在河水泛滥之际能渡河安全到达迦南土地,不仅证明耶和华为真神,河水的天堑难抵拒,巴力也不能保护;同时证明祂是全地的主,有建立世界秩序的权柄。约柜走在以民前面,并且停在河中的干地上,一直等以民全都过了河,生动地向以色列人和迦南人说明耶和华是迦南,也是全地的主。约书亚要以民彻底明白,他们所信靠的神乃普天下的主;他们是这位真神的子民,唯有倚靠耶和华才可享有此权利。――《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亚摩利人」:有时候为迦南人之统称,有时候指住山地的迦南人(参串)。――《串珠圣经注释》

         永生神:指神是生命的源头,我们可以借着内住在我们心里的圣灵(8:16),借着记录在圣经里的神的话语(提后3:16),借着人类的历史(33:13;66:7),以及借着神所创造的星宿与拂面而过的风(8:3)感知到永生神的存在和他对人的眷顾。

         普天下主:当时的迦南地居民,甚至有些以色列百姓也认为神是地域性的神。因此,约书亚借着强调神是普天下的主,防止将神局限在某种有限的空间里(王上8:27;66:1;7:48,49)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神提前宣告约旦河水断流的神迹(13),让百姓确切地知道,这一切既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偶然凑巧,因此确信「在你们中间有永生神」(10),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跟随的不是摩西、也不是约书亚,而是神自己。这样,百姓在接下来的争战中才能完全地倚靠神、顺服神,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都知道神必会成就祂的应许,「祂必在你们面前赶出迦南人」(11)

         「普天下主」(1013)原文是「全地的主」,表示神不但是以色列的主人,也是迦南地的主人。

         「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11)这三族的名字,在圣经之外只出现在主前第二千年的文献中,以后就消失了,这证明本书的第一手数据非常古老。──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迦南人」:指迦南地的原有居民,有时也特指「占据山谷和海岸平原的迦南地原有居民」。

         「赫人」:迦南的第二个儿子的子孙所形成的种族; 曾经居住在安那托利亚中部(现在土耳其之亚洲部分), 后来在黎巴嫩北边。

         「希未人」:字义是「村民」,居住于迦南北方靠近黑门山之处。

         「比利洗人」:原意是「属于某一村庄的人」、「乡村人」。应该是居住城市的迦南人之外的另一个民族。

         「革迦撒人」:这族人也是迦南的后裔 10:16

         「亚摩利人」:字义是「山居者」,原居于幼发拉底河西部,后来迁徙至迦南地。

         「耶布斯人」:曾经占领耶路撒冷 撒上 15:8 ,原居于迦南山区。是迦南的第三个儿子的后代。

         ◎ 3:10 的种族名与摩西五经一再出现的名单相似,其中「迦南」、「赫人」、「亚摩利人」三个有相当多的文献纪录左证。目前学界对革迦撒人所知甚少,但乌加列文献证实了他们的存在。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则没有在圣经以外的文献出现过。──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12 你们现在要从以色列支派中拣选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

         拣选十二个人的原因见串14――《串珠圣经注释》

         十二个人:代表着整个以色列百姓,进而象征所有天国子民。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3:12 约书亚吩咐以色列人要拣选十二支派代表,此时还没有提及目的何在,但在稍后 4:2~9 就有交代,是为了要他们拾取记念的石头。──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13        等到普天下主耶和华约柜的祭司把脚站在约但河水里,约但河的水,就是从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断绝,立起成垒。」

         立起成「垒」(13)与过红海时的大水直立如「垒」(出十五8)的「垒」,原文是同一个字。约书亚特意把过约旦河与过红海的神迹相提并论(23):过红海的老一代以色列人大都去世了,现在神要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亲身经历过约旦河的神迹。──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三14 百姓离开帐棚,要过约但河的时候,抬约柜的祭司乃在百姓的前头。

         「百姓离开帐棚」原文是「百姓拔出帐棚」。

         「离开」帐棚:「拉出帐篷的营钉」、「拔营」、「出发」。──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14~17渡约但河时的自然条件:这一段经文简明而真实地记录了神使约但的河水立起成垒,使以色列百姓平安渡河的神迹。之所以简洁地记录所发生的事件,而没有以华丽的辞藻修饰,是为了更加清楚地告诉读者此事件的属实性。本事件发生在尼散月(阳历3,4月份)的十日,出埃及事件亦发生在尼散月。此时,巴勒斯坦因酷暑而降雨,河川皆保持最高水位。在这种情形下,以色列人要携妻带子渡过约但河,除了借助神的帮助,则无法渡过约但河。在埃及度过四百年的奴隶生活,在旷野彷徨四十年的以色列百姓,终于得以进入应许之地迦南。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三15 他们到了约但河,脚一入水(原来约但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涨过两岸),

       经文解释说,这件事发生在亚当城以南极远之地(16节)。时间是春季,正是河水涨溢的时期,所以比平时的90100呎要宽,也比一般的310呎要深。约但河往南流的水十分湍急,旁边有灌木林围绕,要到水边相当不容易,从前还有野兽出没。203从地理的角度看,约但河谷是在地壳面的交界处,所以整个地带很不稳定,过去曾出现地震,而将整个河阻断。约书亚记中并没有讲到地震。无论间接的原因是什么,直接的目的总是高举以色列的神与祂的子民。──《丁道尔圣经注释》

         “收割的日子”。四月。要让二百万人只在一个白天里慢慢通过干涸的河床(四3),而当时约但河又正在水涨期,那岂不是只有神才能成就的大神迹吗?――《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干旱季节,约但河水浅,有些地方可以涉水而过。但现在以色列人过河时,是在收割的日子(参五10;利二十三9),正值阳历四、五月间,雨季结束,北方黑门山冰解雪溶,约但河水泛滥,涨过两岸,有的地方河面阔处逾一公里。

抬约柜的祭司脚一入约但河,从上往下流的河水便在上游雅博河口的亚当城那里停住,象壁一样立了起来。百姓从河的干地上走了过去。

神可以改变自然规律,施行此神迹;祂可以藉山崩、泥塌等土壤的运动,来暂时阻塞水流(本世纪初,此河就发生过山泥倾泻入河,河水受阻逾20小时的事。我国历史上也有岩崩的记载,垮塌岩石堆成乱石坝,将河流截为两段,坝下河道变成干河沟)。参《出埃及记》十四2及注。――《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收割的日子是春季,这时河水往往因上游融雪而泛滥。――《串珠圣经注释》

         收割的日子:据说位于亚热带的耶利哥地带的收割日期是45月份。此时,因为北部黎巴嫩山上的积雪被融化,且下了春雨,所以约但河会泛滥。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约旦河平时大约只有30多米宽、3米多深,但春天上游融雪、河水泛滥,河水会「涨过两岸」(15),耶利哥附近的河面可以超过一公里、有7米多深。神的时间总是最好的,或早或晚,河水都不会这么汹涌。神特意让百姓在摩押平原大约等了半年(民二十二1),直到约旦河「涨过两岸」的时候才过河,原因包括:

1.预备百姓(民二十二至三十六章)

2.重申律法(申一至三十三章)

3.坚固百姓的信心(书一至二章)

4.借着过约旦河,建立新的属灵权柄(7)

5.借着过约旦河,操练百姓的信心(14~15)

6.使迦南人「心都消化了」(9),「不再有胆气」(1)

7.迦南人想不到他们会在此时过河,所以不会在岸边设防。──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涨过两岸」:约旦河平时宽度约30公尺,深度约13公尺要深,此时应该比平常宽、深甚多。──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16 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撒拉但旁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那往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下流的水全然断绝。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去了。

       这里提到不少地理方面的细节。亚当城位于约但河谷,即今日的大米废丘(Tell ed~Da{miye),在耶利哥以北十八英哩。204撒拉但也在约但河以东,考古学家或认为它是现在的撒迪耶废丘(Tell es~Sa`di^yeh),在亚当城以北十二英哩,或认为它是现在的哈米德废丘(Tell Umm Hami^d),在亚当城以北三英哩。亚当城遗址位于雅博河正南方,这地点很重要,很合适成为过河之处。亚拉巴的海盐海)乃是死海,在亚当城以南十八英哩,不过蜿蜒的约但河则还要长几哩。泛滥的河水影响约但河谷29%的地带。经文指出距离,是要强调这件奇事何等壮观。这时提到百姓过河,意味这场奇异的景观不是单为了令人感到希奇而已,神的「奇事」有其实际的目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但河的水在亚当城停住了;亚当城距离以色列人过约但河的地方约有十八英里(29公里)。此外,在亚当城以南、流入约但河的支流也停住了。虽然约但河有可能是由于山泥倾泻而被堵住,但其它支流却不可能同时被堵住,也不可能马上就堵住,其后又马上畅通(四18),更不可能让百姓在干地上走过(三17)。――《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河水远在三十五公里(十五英里)外的亚当城停住成垒,百姓过河时是看不见的,干河床延伸至三十二至四十八公里(二十至三十英里)远。――《串珠圣经注释》

         「撒拉但」(16)字义是「他们的悲伤」。「亚当城」(16)字义是「红土城」,就是耶利哥以北约30公里的大米废墟(Tell ed~Damiya),位于雅博河的南方。「亚拉巴的海、盐海」(16)就是死海,神使亚当城到死海大约有四、五十公里的河面「全然断绝」(16)了。

         立起成「垒」(16)与过红海时的大水直立如「垒」(出十五8) 原文是同一个字。──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撒拉但」:字义是「他们的悲伤」,位于约旦河东,可能是今日的撒迪耶废丘(Tell es~Sadiyeh),在亚当城以北19公里。或哈米德废丘(Tell Umm Hamid),在亚当城以北4.5公里。

         「亚当城」:字义是「红土城」,位于约但河谷,即今日的大米废丘(Tell ed~Damiye),位于耶利哥北方29公里,雅博河正南方。

         「亚拉巴」:字义是「荒野」。「亚拉巴的海」就是「死海」。

         「立起成垒」:原文是「立起一堆」,与 15:8 的用词一致。

         ◎ 3:16 也显示上帝为以色列人开的路并不是一条狭窄的路。水立起成垒之处于亚当城,距离耶利哥二十九公里,而约旦河终点死海距离耶利哥九公里,这三十八公里的河道都干掉了。

         约旦河水流被截断的事情,近代也出现过,最近一次发生于1927年。原因是河水泛滥导致洪水冲刷两岸山崖或因为地震导致山泥崩落,于是截断约但河的水流。1267年的文献也有类似的记载。记录显示约但河水流中断通常有两日之久。──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16 分开约但河这时是春季(见四19),前利巴嫩山脉的融雪经常导致约但河泛滥。洪水冲刷两岸山崖或地震所导致的山泥倾泻,不时会在本段所提的地点,截断约但河的水流(最近一次发生于1927年)。记录显示约但河水流中断通常有两日之久。——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三16 撒拉但旁的亚当城亚当城就是今日的达米亚(Damiya),位于约但河东,雅博河汇流处的南岸,耶利哥渡口以北十八哩的地方。约但河两岸陡峭,加上二河合流的大量河水,特别容易发生山泥倾泻。撒拉但经常考证为北面十二哩的扎伊尔迪叶遗址(Tell es~Sa'idiyeh),或雅博河北岸的乌姆哈马德遗址(Tell Umm Hamad)。——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三16 约但河水立起成垒全然断绝么?】

答:约但河的水曾经为以色列人,为以利亚,为以利沙三次被分开过,(书三1317,王下二814),当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渡约但河时,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把脚站在水里,约但河的水就在距离北面约16英里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从上往下流的水全然断绝,河水就干涸了,以色列人都从干地过去。其时约但河的水原来涨过两岸,是因黑们山的积雪春暖融化下流的缘故。(代上十二15)。依人看来过河十分不利,然而神就此时安排,大显一次神迹,叫以色列人信心增长,刚强壮胆,勇往前进。据说约但河之两岸,高逾四十英尺,时有遭遇土崩之虞。在主后一九二七年间,曾因地震的关系,此处河岸即行崩溃,结果河水断绝了廿一小时。神在当初或许也因此法能使河水停留。但无论如何,史实昭彰,这件伟大的神迹,足使迦南人当时恐惧惊骇,人心消化如水,闻而丧胆了。(书五1)。──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书三17 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在约但河中的干地上站定,以色列众人都从干地上过去,直到国民尽都过了约但河。

         故事又回到祭司身上。这里用一连串文字游戏来表达他们对水和对百姓的行动。祭司站定(希伯来:wayya` ame#d[u^)在河当中,与水在亚当城停住wayya` am#d[u^)一样。祭司们站在干地上,与百姓从干地上过去一样,又与摩西将红海变成干地一样(出十四21)。河水全然断绝(希伯来:tammu^)直到国民尽都tammu^过了约但河。这些文字游戏显示,所有的动作都相关联。抬约柜的祭司首先带动整个行动,因此在过约但河头一景的三组人中(即:祭司、十二位代表,和百姓),205他们最受瞩目。──《丁道尔圣经注释》

         祭司们的「站定」(17)与河水在亚当城的「停住」(16),原文是同一个字;国民的「尽都」(17)过河与河水的「全然」断绝(16),原文也是同一个字。这表明祭司的「站定 עָמַד」带出了河水的「停住 עָמַד」,而河水的「全然 תָּמַם」断绝确保了百姓「尽都 תָּמַם」过河。

         二百万人加上牛羊,至少需要半天才能全部过河。当时还没有那么多亚伦的后裔作轮班的祭司,但这少数祭司却坚持抬着约柜在「地上站定」(17),确保了百姓们「从干地上过去」(17)。他们不单用信心为百姓开了路(15),也用持久的顺服维持了这条道路的畅通(17)

         「干地」 与神使红海成了「干地」(出十四21)是同一个字。圣灵把过约旦河与过红海的神迹相提并论(23):过红海代表以色列人彻底离开埃及,预表新约信徒脱离世界、重生得救;而过约旦河则代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预表新约信徒进入神「安息的应许」(来四1),享用基督里的一切丰盛。──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过约但河的真义,表我们老亚当的生命,与主同钉十字架,同藏坟墓里;现在活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 何守瑛《信徒灵程》

         干地上「站」定:「站立」,和 3:16 在亚当城那里「停住」用同一个字。

         国民「尽都」过了约旦河:「完成」、「结束」、「消除」,和3:16 下流的水「全然」断绝用同一个字。

         「干地」: 14:21 用词一致,这都是为了将过约旦河的神迹过与红海的神迹成为对照。

         过约旦河的这一天对约书亚和百姓来说都有非常特别的意义。除了耶和华为以色列彰显了神迹外,也证实了「约书亚与神同在」,正如祂昔日与摩西同在一样,所以约书亚可以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一如 1:2~9 神给约书亚的应许和保证。

         圣经记载类似的神迹有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 14 。以利亚被接升天之前,带了以利沙过约旦河 王下 2 。虽然过约旦河并不是非常困难,但这个神迹确是上帝证明与以色列人同在,与约书亚同在的记号。毕竟看过分开红海神迹的那代人都已经去世了。

         把过约旦河视为神迹的主要理由可以整理如下:

         a. 3:15 圣经明确记载渡河时河水涨过两岸。

         b. 3:16 提到祭司脚一伸进去水流才止住, 4:18 更是记载祭司在对岸刚离开水面时河水就流回原处(认为是巧合蛮勉强的)

         c.春天正好是河水溢涨的时候,就算河道阻塞,也不一定有足够长的时间让这么一大群人渡过。

         d. 3:17 两次提到「在干地上」:祭司们站在「干地」上,百姓从「干地」上过去一样。

         e.当地居民公认那次过河是神迹( 5:1 )

         百姓过约旦河可能和过红海的时候一样,有学者估计应该是超过了两百万的人列成方形列队而过,大概一千人并列(800公尺阔),两千人纵深(不及3000公尺长),这样过河需要一小时才可以走过约旦河。甚至要先等祭司在河床中间站定,百姓走过,十二支派代表再回去搬记念石头,再过河,然后祭司过河,预计整个渡河活动半天左右才能完成。

         这里用一连串文字游戏(相同希伯来文字)来表达他们对水和对百姓的行动:

         a. 3:17 祭司「站」定在河当中 v.s. 3:16 水在亚当城「停住」

         b. 3:17 祭司们站在「干地」上 v.s. 3:17 百姓从「干地」上过去一样 v.s. 与摩西将红海变成「干地」一样 14:21

         c. 3:17 河水「全然」断绝 v.s. 3:16 直到国民「尽都」过了约旦河这些文字游戏显示,所有的动作都相关联。──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三17 约柜的角色神圣战士的主题描述己方的神祇与敌方的神祇作战,把他击败。亚述视匿甲为战王,伊施他尔为战争女神。迦南的巴力和巴比伦的玛尔杜克都是神圣战士。这不是「圣战」,因为古代近东并没有其他种类的战争。大部分军队作战前都会预先祈祷观兆,以保证神祇的同在,又会携同神祇的旗号(纛)或偶像,以象征其同在。约柜是耶和华的纛,代表主在以色列人面前开路,带领他们的军队进入迦南。这概念与神明加添君王武器的力量,在他面前或身旁作战的亚述信念,并没有很大的分别。——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三17 约书亚记三17显示以色列人已过了约但河,但四410-11别暗示他们尚未过河;这两段经文如何能和谐一致?】

     约书亚记三17告诉我们,抬约柜的祭司站在约但河中间,直至所有人过到约但河西岸为止。至于四章四节则记载从每支派中选一人,约书亚派这十二人从西岸返回河的中间抬约柜的祭司站立之处。他们从河床取十二块大石,搬往以色列在约但河西岸迦南地第一次扎营之处(8节),为要纪念以色列历史中这件划时代的大事(6-7节)。

约书亚记四10-11是这次事件的总结,记载当以色列人全部过到西岸后,抬着约柜站在河中间的祭司,最后也走到西岸。祭司上岸后也没有停留,却走到以色列全会众的前面,带领他们往吉甲重新安营(19节)。直至全会众及抬约柜的祭司都过了河,在亚当城(三16)被堵截了的约但河水才重新流向死海。因此,上述经文没有冲突,且把事情清楚地陈述出来。──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思想问题(第3章)】

 1 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看见 ...... 神的约柜 ...... 跟着约柜去...... 因为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 ...... 你们要自洁 ...... 耶和华必在你们中间行奇事。」(3-5)这指示可否作信徒跟随主的原则?

 2 神为何要使约书亚在百姓眼前被尊为大(7)呢?约书亚对神的应许有何回应?他的表现和对神的认识给我们什么榜样?参9-13

 3 试从本章找出百姓过约但河的困难。祭司率先走进约但河,他们需要怎样的信心?今日教会的领袖从这事上可得到什么启迪?

 4 过约但河的神迹需要人信心的响应才能成就(13-17),百姓若是退缩、拒绝遵命,会有什么后果?信心和顺服对今日信徒重要么?

 5 比较以色列人过约但河与过红海的神迹(出14:21-31),河水的分开和百姓所显出的信心有何不同?信心的操练与增长是否有密切的关系?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