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十九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其餘七支派分得之地(二)】 四、西緬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1~9節) 五、西布倫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10~16節) 六、以薩迦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17~23節) 七、亞設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24~31節) 八、拿弗他利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32~39節) 九、但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40~48節) 十、分完地業後約書亞得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49~51節) 貳、逐節詳解 【書十九1】「為西緬支派的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二鬮。他們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中間。」 〔呂振中譯〕「第二鬮是給西緬、給西緬人支派、按家族拈出的;他們的產業是在猶大人的產業中間。」 〔原文字義〕「西緬」聽見;「猶大」讚美的;「中間」當中,在…中間。 〔文意註解〕「為西緬支派的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二鬮」:『西緬』西緬支派的特點如下:(1)雅各曾預言他們要散居在以色列人中間(參創四十九7);(2)他們在曠野的巴力毗珥事件中,扮演了主要叛逆角色而遭神懲罰,人口減少了大半(參民二十五14~15;二十六14),成為人數最少的支派。 「他們的產業是在猶大人的產業中間」:這是因為:(1)猶大支派所得的地業太大(參9節);(2)出於神的旨意(拈鬮),成就雅各的預言(參創四十九7)。 〔話中之光〕(一)西緬支派因為參與拜偶像邪淫,導致人數減至最少。在拈鬮分配地業時,出於神主宰的安排,被安置在猶大支派的地業中間。從土師記的記載中,我們好像看不見西緬支派確實的去攻取他們所分得的份,他們只是短暫的佔有他們的份,後來散居在以色列中,又遷移到東邊的西珥地(參代上四39~43)。以後到了猶大與以色列分成南北兩國的時候,西緬支派是在北方的十個支派中,他們更失去了在所分到的地上所有的一切。 (二)但是值得留心的,迦南地本身就是應許的恩典。西緬雖是享用不到他們該得的份,但是他們還是活在迦南地,還是分沾著神恩典的豐富。他們雖是在咒詛的形式中經過,但是神沒有把他們拋在恩典以外。這就是神對人的心意。 【書十九2】「他們所得為業之地,就是別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 〔呂振中譯〕「他們所得的產業是別是巴、示瑪〔傳統:示巴〕、摩拉大、」 〔原文字義〕「別是巴」七倍誓約的井;「示巴」七;「摩拉大」出生,賽跑。 〔文意註解〕「他們所得為業之地,就是別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別是巴』位於希伯崙西南方約40公里,迦薩之東南東方約45公里;『或名示巴』即指示巴是別是巴的別名;『摩拉大』位於別是巴東北方約7公里,希伯崙西南方約35公里。 【書十九3】「哈薩書亞、巴拉、以森、」 〔呂振中譯〕「哈薩書亞、巴拉、以森、」 〔原文字義〕「哈薩書亞」豺狼村;「巴拉」變老;「以森」骨頭。 〔文意註解〕「哈薩書亞、巴拉、以森」:『哈薩書亞』位於別是巴東南方約2公里,鹽谷的南岸;『巴拉』位於別是巴東南方約11公里,希伯崙南南西方約42公里;『以森』位於別是巴東南方約18公里。 【書十九4】「伊利朵拉、比土力、何珥瑪、」 〔呂振中譯〕「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瑪、」 〔原文字義〕「伊利朵拉」神的世代;「比土力」神毀壞,屬神的人;「何珥瑪」庇護所。 〔文意註解〕「伊利朵拉、比土力、何珥瑪」:『伊利朵拉』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以森的西北西方約5公里;『比土力』位於別是巴北方約10公里,希伯崙西南方約32公里;『何珥瑪』位於別是巴東方約11公里,希伯崙西南方約38公里。 【書十九5】「洗革拉、伯瑪加博、哈薩蘇撒、」 〔呂振中譯〕「洗革拉、伯瑪加博、哈薩蘇撒、」 〔原文字義〕「洗革拉」迴繞;「伯瑪加博」戰車之家;「哈薩蘇撒」馬村。 〔文意註解〕「洗革拉、伯瑪加博、哈薩蘇撒」:『洗革拉』位於別是巴西北方約22公里,迦薩東南方約24公里;『伯瑪加博』位於別是巴東北北方約14公里,希伯崙西南方約26公里;『哈薩蘇撒』位於別是巴北方約12公里,希伯崙西南方約29公里。 【書十九6】「伯利巴勿、沙魯險,共十三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呂振中譯〕「伯利巴勿、沙魯險:十三座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 〔原文字義〕「伯利巴勿」母獅之家;「沙魯險」恩典的避難所。 〔文意註解〕「伯利巴勿、沙魯險,共十三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伯利巴勿』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南地某處;『沙魯險』位於別是巴西方約35公里,迦薩之南方約23公里。 【書十九7】「又有亞因、利門、以帖、亞珊,共四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呂振中譯〕「又有亞因、利門、以帖、亞珊:四座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 〔原文字義〕「亞因」泉水;「利門」石榴樹;「以帖」豐富的;「亞珊」煙。 〔文意註解〕「又有亞因、利門、以帖、亞珊,共四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亞因』位於別是巴西北方約6公里,迦薩東南方約40公里;『利門』位於別是巴北方約16公里,希伯崙東南方約31公里;『以帖』不同於書十五42的「以帖」,確實地點不詳;『亞珊』不同於書十五42的「亞珊」,確實地點不詳。 【書十九8】「並有這些城邑四圍一切的村莊,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瑪。這是西緬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呂振中譯〕「以及這些城四圍所有的村莊,直到巴拉比珥、南地的拉瑪:這是西緬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產業。」 〔原文字義〕「巴拉比珥」井的女主人;「拉瑪」小山丘。 〔文意註解〕「並有這些城邑四圍一切的村莊,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瑪」:『巴拉比珥』位於別是巴南方約29公里,他瑪西南方約39公里;『南地的拉瑪』就是巴拉比珥的別名。 「這是西緬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西緬支派的地業沒有明確的界線。 【書十九9】「西緬人的地業是從猶大人地業中得來的,因為猶大人的份過多,所以西緬人在他們的地業中得了地業。」 〔呂振中譯〕「西緬人的產業是從猶大人分得的地得來的;因為猶大人的業分過多,西緬人在猶大人的產業中便得了產業。」 〔原文字義〕「份」一份,一片土地;「過多」許多,大量,多於。 〔文意註解〕「西緬人的地業是從猶大人地業中得來的,因為猶大人的份過多,所以西緬人在他們的地業中得了地業」:意指西緬支派的地業,被猶大支派的地業所包圍。 【書十九10】「為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三鬮。他們地業的境界是到撒立。」 〔呂振中譯〕「第三鬮是給西布倫人按家族拈上的;他們的產業的境界是到撒立;」 〔原文字義〕「西布倫」高貴的;「撒立」生還者。 〔文意註解〕「為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三鬮。他們地業的境界是到撒立」:『撒立』位於約念東方約12公里,米吉多東北方約10公里。 【書十九11】「往西上到瑪拉拉,達到大巴設,又達到約念前的河。」 〔呂振中譯〕「他們的界線往西而上、到瑪拉拉,和大巴設接觸,又和約念東面的河接觸;」 〔原文字義〕「瑪拉拉」顫抖;「大巴設」一個山丘地;「約念」人們哀慟;「前」面,臉。 〔文意註解〕「往西上到瑪拉拉,達到大巴設,又達到約念前的河」:『瑪拉拉』位於約念東方約6公里,米吉多北方約8公里;『大巴設』位於約念東方約3公里,米吉多溪北方約11公里;『約念』位於基順河的南岸,多珥的東北面約20公里,米吉多的西北約11公里;『約念前的河』即指基順河。 【書十九12】「又從撒立往東轉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綠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亞。」 〔呂振中譯〕「又從撒立往東轉、對着日出的方向,到吉斯綠他泊的境界,又出到他比拉,上雅非亞;」 〔原文字義〕「撒立」生還者;「吉斯綠他泊」他泊(石墩)的側腹;「大比拉」話語;「雅非亞」照耀。 〔文意註解〕「又從撒立往東轉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綠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亞」:『撒立』位於約念東方約12公里,米吉多東北方約10公里;『日出之地』即指東方;『吉斯綠他泊』位於約念東方約20公里,米吉多東北方約19公里;『大比拉』位於書念北方約11公里,米吉多東北方約23公里;『雅非亞』位於約念東方約15公里,米吉多東北方約15公里。 【書十九13】「從那裡往東,接連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臨門,臨門延到尼亞。」 〔呂振中譯〕「又從那裏往東、日出的方向,經過迦特希弗、以特加汛,出臨門,折向尼亞;」 〔原文字義〕「迦特希弗」礦區的榨酒機;「以特加汛」審判時期;「臨門」石榴樹;「尼亞」震動。 〔文意註解〕「從那裡往東,接連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臨門,臨門延到尼亞」:『迦特希弗』位於米吉多東北方約22公里,亞柯西南方約31公里;『以特加汛』確實地點不詳,應該在西布倫地界內,靠近拿弗他利地的邊境;『臨門』不同於書十五32的「臨門」,位於亞柯東南方約25公里,約念東北方約23公里;『尼亞』確實地點不詳,可能在臨門北方某處。 【書十九14】「又繞過尼亞的北邊,轉到哈拿頓,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呂振中譯〕「那界線又在北邊繞過尼亞、轉到哈拿頓,其終點是伊弗他伊勒平谷:」 〔原文字義〕「哈拿頓」恩慈的;「伊弗他伊勒」神打開。 〔文意註解〕「又繞過尼亞的北邊,轉到哈拿頓,通到伊弗他伊勒谷」:『哈拿頓』位於米吉多北方約24公里,亞柯東南方約22公里;『伊弗他伊勒谷』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哈拿頓和臨門北方,自東向西,長約15公里的谷地。 【書十九15】「還有加他、拿哈拉、伸崙、以大拉、伯利恆。共有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呂振中譯〕「還有加他、拿哈拉、伸崙、以大拉、伯利恆:十二座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 〔原文字義〕「加他」小;「拿哈拉」草場;「伸崙」守望高處;「以大拉」神紀念;「伯利恒」糧食之家。 〔文意註解〕「還有加他、拿哈拉、伸崙、以大拉、伯利恆。共有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加他』確實地點不詳;『拿哈拉』位於約念北方約16公里,亞柯南方約13公里,基順河北岸的一座小城;『伸崙』位於約念東北方約9公里,米吉多北方約13公里;『以大拉』確實地點不詳;『伯利恆』不同於耶穌誕生的猶大地「伯利恆」(彌五2),位於約念北方9公里,米吉多北方約17公里;『共有十二座城』這裡僅列五座城,可能是邊界城,且不一定屬於西布倫的地業。 【書十九16】「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呂振中譯〕「這些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是西布倫人、按家族所得的產業。」 〔原文字義〕「西布倫」高貴的。 〔文意註解〕「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指10~15節所列的諸城,但有些邊界城可能屬於其他支派的地業。 【書十九17】「為以薩迦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四鬮。」 〔呂振中譯〕「第四鬮是給以薩迦人按家族拈出的。」 〔原文字義〕「以薩迦」有價值。 〔文意註解〕「為以薩迦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四鬮」:以薩迦支派的地業位於瑪拿西的北面,西布倫的東面,拿弗他利的南面。 【書十九18】「他們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蘇律、書念、」 〔呂振中譯〕「他們的地界有耶斯列、基蘇律、書念、」 〔原文字義〕「耶斯列」神栽種;「基蘇律」側翼;「書念」倍覺安息之地。 〔文意註解〕「他們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蘇律、書念」:『耶斯列』不同於書十五59的「耶斯列」,位於米吉多東南東方約14公里,他納東北方12公里;『基蘇律』位於約念東方約20公里,米吉多東北方約19公里;『書念』位於米吉多東方約14公里,耶斯列北方約4公里。 【書十九19】「哈弗連、示按、亞拿哈拉、」 〔呂振中譯〕「哈弗連、示按、亞拿哈拉、」 〔原文字義〕「哈弗連」雙洞;「示按」毀壞;「亞拿哈拉」恐懼的呻吟。 〔文意註解〕「哈弗連、示按、亞拿哈拉」:『哈弗連』位於耶斯列東北方約12公里,伯善西北方約13公里;『示按』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拿撒路東方約5公里;『亞拿哈拉』位於伯善西北方約16公里,基尼烈城西南方約31公里。 【書十九20】「拉璧、基善、亞別、」 〔呂振中譯〕「拉璧、基善、亞別、」 〔原文字義〕「拉璧」多數;「基善」堅硬的;「亞別」我要弄白。 〔文意註解〕「拉璧、基善、亞別」:『拉璧』位於書念北方約11公里,米吉多東北方約23公里;『基善』位於伯善西北方約20公里,米吉多東北方約22公里;『亞別』確實地點不詳,應在以斯得倫平原之內。 【書十九21】「利篾、隱干寧、隱哈大、伯帕薛;」 〔呂振中譯〕「利篾、隱干寧、隱哈大、伯帕薛;」 〔原文字義〕「利篾」高度;「隱干寧」花園噴泉;「隱哈大」瞬間水泉;「伯帕薛」散佈之家。 〔文意註解〕「利篾、隱干寧、隱哈大、伯帕薛」:『利篾』位於伯善北方約10公里,耶斯列東方約18公里;『隱干寧』位於耶斯列南方約12公里,他納東南方約10公里;『隱哈大』位於雅比聶南南西方約3公里,伯珊北方約21公里;『伯帕薛』確實地點不詳,似應在隱哈大與他泊之間。 【書十九22】「又達到他泊、沙哈洗瑪、伯示麥,直通到約但河為止,共十六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呂振中譯〕「界線又和他泊、沙哈洗瑪、伯示麥接觸;其終點是到約但河:以上有十六座城,還有屬這些城的村莊;」 〔原文字義〕「他泊」石墩;「沙哈洗瑪」面向高地;「伯示麥」太陽之家。 〔文意註解〕「又達到他泊、沙哈洗瑪、伯示麥,直通到約但河為止,共十六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他泊』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他泊山附近;『沙哈洗瑪』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他泊山之東,約但河之西;『伯示麥』不同於書十五10的「伯示麥」,位於伯善北方約20公里,耶斯列東南方約22公里;『共十六座城』指16~22節合計。 【書十九23】「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以薩迦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呂振中譯〕「這些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是以薩迦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產業。」 〔原文字義〕「以薩迦」有價值。 〔文意註解〕「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以薩迦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請參閱17節註解。 【書十九24】「為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五鬮。」 〔呂振中譯〕「第五鬮乃是給亞設人支派、按家族拈出的。」 〔原文字義〕「亞設」快樂的。 〔文意註解〕「為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五鬮」:亞設支派的地業位於瑪拿西的北面,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西面,其西界為地中海。 【書十九25】「他們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呂振中譯〕「他們的地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原文字義〕「黑甲」光滑;「哈利」項鍊;「比田」肚腹;「押煞」我將被迷惑。 〔文意註解〕「他們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黑甲』位於亞柯南方約26公里,約念北方約3公里;『哈利』位於亞柯東南方約17公里,米吉多西北方約22公里;『比田』位於亞柯南方約18公里,約念北方約13公里;『押煞』位於亞柯南方約18公里,米吉多西北方約22公里。 【書十九26】「亞拉米勒、亞末、米沙勒,往西達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納,」 〔呂振中譯〕「亞拉米勒、亞末、米沙勒;那界線往西和迦密接觸,又和希曷立納接觸;」 〔原文字義〕「亞拉米勒」王的橡樹;「亞末」耐久的;「米沙勒」懇求;「迦密」花園地;「希曷立納」白中之黑。 〔文意註解〕「亞拉米勒、亞末、米沙勒,往西達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納」:『亞拉米勒』確實地點不詳,似應在押煞和亞末之間;『亞末』確實地點不詳,似應在亞亞柯平原內,亞拉米勒和米沙勒之間;『米沙勒』位於亞柯東南方約8公里,約念北方約19公里;『迦密』從亞柯灣南岸起,向東南方延伸的一條山脈,全長約40公里,最寬處約20公里,其主峰迦密山位於約念西北方約11公里;『希曷立納』發源於迦密山西麓的一條小河,向西流入地中海,全長約25公里。 【書十九27】「轉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袞,達到細步綸,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業,也通到迦步勒的左邊。」 〔呂振中譯〕「又對着日出的方向轉到伯大袞,和細步綸接觸,往北又和伊弗他伊勒接觸,就在伯以墨和尼業那裏,左邊又出到迦步勒,」 〔原文字義〕「伯大袞」大袞的住所;「細步綸」高貴的;「伊弗他伊勒」神打開;「伯以墨」山谷之家;「尼業」被神移動;「迦步勒」結合。 〔文意註解〕「轉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袞,達到細步綸」:『伯大袞』不同於書十五41的「伯大袞」,確實地點不詳,似應在細步綸附近;『細步綸』確實地點不詳,似應在伊弗他伊勒谷的南端。 「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業,也通到迦步勒的左邊」:『伊弗他伊勒谷』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哈拿頓和臨門北方,自東向西,長約15公里的谷地;『伯以墨』位於亞柯東北方約6公里,距離地中海約7公里;『尼業』位於亞柯東方約13公里,基尼烈城西方約31公里;『迦步勒』位於亞柯東南方約12公里,基尼烈城西方約31公里。 【書十九28】「又到義伯崙、利合、哈們、加拿,直到西頓大城,」 〔呂振中譯〕「和義伯崙、利合、哈們、加拿,直到大西頓;」 〔原文字義〕「義伯崙」左邊,左手;「利合」寬闊的地方;「哈們」溫水泉;「加拿」蘆葦;「西頓」打獵。 〔文意註解〕「又到義伯崙、利合、哈們、加拿,直到西頓大城」:『義伯崙』位於亞柯北北東方約16公里,推羅南方約26公里;『利合』位於亞革悉東北方約18公里,推羅東南方約18公里;『哈們』位於亞革悉北方約10公里,推羅南方約10公里;『加拿』位於推羅東南方約13公里,距離地中海約9公里;『西頓』位於推羅北方約34公里的地中海港口。 【書十九29】「轉到拉瑪和堅固城推羅,又轉到何薩,靠近亞革悉一帶地方,直通到海;」 〔呂振中譯〕「界線又轉到拉瑪,又到堡壘城推羅;再轉到何薩、其終點是海。有瑪黑拉亞革悉、」 〔原文字義〕「拉瑪」小山丘;「堅固」有防禦工事;「推羅」巖石;「何薩」庇護;「亞革悉」欺騙。 〔文意註解〕「轉到拉瑪和堅固城推羅,又轉到何薩,靠近亞革悉一帶地方,直通到海」:『拉瑪』位於推羅東南方約21公里,亞革悉東北方約22公里;『推羅』位於亞柯北方約41公里,西頓南方約34公里;『何薩』位於推羅東南南方約2公里半,可能屬於推羅大城的一區;『亞革悉』不同於書十五44的「亞革悉」,位於亞柯北方約13公里,推羅南方約27公里。 【書十九30】「又有烏瑪、亞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呂振中譯〕「亞柯、亞弗、利合、二十二座城,還有屬這些城的村莊:」 〔原文字義〕「烏瑪」聯合;「亞弗」圍住;「利合」寬闊的地方。 〔文意註解〕「又有烏瑪、亞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烏瑪』確實地點不詳,可能在亞柯灣某處;『亞弗』不同於書十二18和十三4「亞弗」,位於位於亞柯東南南方約8公里,約念北方約20公里;『利合』不同於28節的「利合」,位於亞柯東南方約7公里,米吉多北方約35公里。 【書十九31】「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呂振中譯〕「這些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是亞設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產業。」 〔原文字義〕「亞設」快樂的。 〔文意註解〕「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請參閱24節註解。 【書十九32】「為拿弗他利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六鬮。」 〔呂振中譯〕「給拿弗他利人拈出了第六鬮,乃是給拿弗他利人、按家族拈的。」 〔原文字義〕「拿弗他利」摔角。 〔文意註解〕「為拿弗他利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六鬮」:拿弗他利支派的地業位於西布倫和以薩迦的北面,亞設的東面,約但河的西面。 【書十九33】「他們的境界是從希利弗、從撒拿音的橡樹,從亞大米尼吉和雅比聶,直到拉共,通到約但河。」 〔呂振中譯〕「他們的境界是從希利弗、從撒拿音的篤耨香樹那裏、和亞大米尼吉、和雅比聶、直到拉共;其終點是約但河。」 〔原文字義〕「希利弗」交換;「撒拿音」移動;「亞大米尼吉」可耕之田,高地洞穴;「雅比聶」神導致建造;「拉共」設防。 〔文意註解〕「他們的境界是從希利弗、從撒拿音的橡樹,從亞大米尼吉和雅比聶,直到拉共,通到約但河」:『希利弗』位於耶斯列東北方約19公里,基尼烈城西南方約20公里;『撒拿音』位於伯善北方約33公里,基尼烈城西南方約11公里;『撒拿音的橡樹』確實地點不詳,應在撒拿音附近;『亞大米尼吉』位於基尼烈城西南南方約15公里,隱多珥東北方約14公里;『雅比聶』不同於書十五11的「雅比聶」,位於伯善北方約22公里,基尼烈城南方約19公里;『拉共』位於雅比聶東方約4公里,耶斯列北方約12公里。 【書十九34】「又轉向西到亞斯納他泊,從那裡通到戶割,南邊到西布倫,西邊到亞設,又向日出之地,達到約但河那裡的猶大。」 〔呂振中譯〕「那界線又向西轉到亞斯納他泊,從那裏出到戶割,南邊和西布倫接觸,西邊和亞設接觸,日出的方向、則和約但河猶大接觸。」 〔原文字義〕「亞斯納他泊」他泊(石墩)山頂;「戶割」指定的。 〔文意註解〕「又轉向西到亞斯納他泊,從那裡通到戶割」:『亞斯納他泊』位於西丁約念東北方約25公里;『戶割』位於亞柯東方約20公里,基尼烈城西方約26公里 「南邊到西布倫,西邊到亞設,又向日出之地,達到約但河那裡的猶大」:『達到約但河那裡的猶大』拿弗他利支派的地業並未與猶大相鄰,本句意指約但河向南流直到死海,猶大地就在死海的西面;另有聖經學者認為猶大是靠近約但河岸的一個城鎮名,但無跡可尋。 【書十九35】「堅固的城,就是西丁、側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呂振中譯〕「堡壘城有西丁、側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原文字義〕「西丁」下坡地;「側耳」燧石;「哈末」溫泉;「拉甲」岸;「基尼烈」豎琴。 〔文意註解〕「堅固的城,就是西丁、側耳、哈末、拉甲、基尼烈」:『西丁』位於伯善北方約24公里,基尼烈城南方約17公里;『側耳』確實地點不詳,似應在加利利海西面,位於西丁和哈末之間;『哈末』位於伯善北方約30公里,基尼烈城南方約11公里;『拉甲』位於伯善北方約34公里,基尼烈城南方約6公里;『基尼烈』位於伯善北方約41公里,夏瑣南方約17公里。 【書十九36】「亞大瑪、拉瑪、夏瑣、」 〔呂振中譯〕「亞大瑪、拉瑪、夏瑣、」 〔原文字義〕「亞大瑪」地土;「拉瑪」小山丘;「夏瑣」城堡。 〔文意註解〕「亞大瑪、拉瑪、夏瑣」:『亞大瑪』位於基尼烈城西北方約14公里,夏瑣西南方約19公里;『拉瑪』不同於8節和29節的「拉瑪」,位於基尼烈城西北方約17公里,夏瑣西南方約16公里;『夏瑣』位於基尼烈城北方約17公里,亞柯東北方約45公里。 【書十九37】「基低斯、以得來、隱夏瑣、」 〔呂振中譯〕「基低斯、以得來、隱夏瑣、」 〔原文字義〕「基低斯」聖所;「以得來」好的牧草地;「隱夏瑣」夏瑣(城堡)之泉。 〔文意註解〕「基低斯、以得來、隱夏瑣」:『基低斯』位於夏瑣北方約11公里,但城西南方約18公里;『以得來』不同於書十三31的「以得來」,確實地點不詳,似應在加利利地的北部,隱夏瑣附近;『隱夏瑣』位於夏瑣北方約22公里,基底斯西方約16公里。 【書十九38】「以利穩、密大伊勒、和璉、伯亞納、伯示麥,共十九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呂振中譯〕「以利穩、密大伊勒、和璉、伯亞納、伯示麥:十九座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 〔原文字義〕「以利穩」害怕的;「密大伊勒」神的高塔;「和璉」神聖的;「伯亞納」回應的處所,痛苦的地方;「伯示麥」太陽之家。 〔文意註解〕「以利穩、密大伊勒、和璉、伯亞納、伯示麥,共十九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以利穩』位於夏瑣北方約16公里,基底斯西南方約13公里;『密大伊勒』確實地點不詳,似應在以利穩與和璉之間;『和璉』位於夏瑣西北西方約18公里,亞革悉東方約25公里;『伯亞納』位於夏瑣西南方約23公里,但城西南西方約21公里;『伯示麥』不同於22節和書十五10的「伯示麥」,位於夏瑣西方約20公里,亞革悉東方約22公里;『共十九座城』33~38節所列城鎮合計。 【書十九39】「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呂振中譯〕「這些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是拿弗他利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產業。」 〔原文字義〕「拿弗他利」摔角。 〔文意註解〕「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請參閱32節註解。 【書十九40】「為但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七鬮。」 〔呂振中譯〕「給但人的支派、按家族拈出了第七鬮。」 〔原文字義〕「但」審判。 〔文意註解〕「為但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七鬮」:但支派的地業位於便雅憫的西面直到地中海,南北夾在猶大和以法蓮之間,相較於其他支派,顯得很小。 【書十九41】「他們地業的境界是瑣拉、以實陶、伊珥示麥、」 〔呂振中譯〕「他們產業的地界乃是瑣拉、以實陶、伊珥示麥、」 〔原文字義〕「瑣拉」大黃蜂;「以實陶」懇求;「伊珥示麥」太陽神之城。 〔文意註解〕「他們地業的境界是瑣拉、以實陶、伊珥示麥」:『瑣拉』位於耶路撒冷西方約23公里,梭烈谷中段北岸;『以實陶』位於耶路撒冷西方約22公里,基遍西南方約19公里;『伊珥示麥』位於耶路撒冷西方約24公里,希伯崙西北方約27公里。 【書十九42】「沙拉賓、亞雅崙、伊提拉、」 〔呂振中譯〕「沙拉賓、亞雅崙、伊提拉、」 〔原文字義〕「沙拉賓」狐狸的住所;「亞雅崙」鹿原;「伊提拉」他懸掛。 〔文意註解〕「沙拉賓、亞雅崙、伊提拉」:『沙拉賓』位於伯特利西南方約24公里,瑣拉北方約11公里;『亞雅崙』位於基遍西方約15公里,伯示麥北方約11公里;『伊提拉』可能位於亞雅崙東方約5公里,確實地點不詳。 【書十九43】「以倫、亭拿他、以革倫、」 〔呂振中譯〕「以倫、亭拿他、以革倫、」 〔原文字義〕「以倫」松節油,強大的;「亭拿他」一部分;「以革倫」移民,連根拔起。 〔文意註解〕「以倫、亭拿他、以革倫」:『以倫』位於耶路撒冷西北方約19公里,伯特利西南方約21公里;『亭拿他』位於耶路撒冷西方約31公里,伯示麥西北方約7公里;『以革倫』位於基色西南方約11公里,亞實突東方約18公里。 【書十九44】「伊利提基、基比頓、巴拉、」 〔呂振中譯〕「伊利提基、基比頓、巴拉、」 〔原文字義〕「伊利提基」讓神將你吐出;「基比頓」土墩;「巴拉」女主人。 〔文意註解〕「伊利提基、基比頓、巴拉」:『伊利提基』位於約帕南方約16公里,亞實突北方約18公里;『基比頓』位於亞實突東北方約22公里,基遍西方約31公里;『巴拉』不同於3節的「巴拉」,位於亞實突東北方約13公里,以革倫西北方約8公里。 【書十九45】「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臨門、」 〔呂振中譯〕「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臨門、」 〔原文字義〕「伊胡得」美麗;「比尼比拉」閃電之子;「迦特臨門」石榴的酒醡。 〔文意註解〕「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臨門」:『伊胡得』位於約帕東方約13公里,示羅西方約37公里;『比尼比拉』位於約帕西南方約8公里的海邊;『迦特臨門』位於約帕東北方約7公里半,亞弗西方約12公里。 【書十九46】「美耶昆、拉昆,並約帕對面的地界。」 〔呂振中譯〕「美耶昆、拉昆,同約帕對面的地界。」 〔原文字義〕「美耶昆」黃潮;「拉昆」神殿;「約帕」美麗的;「對面」對面,前面。 〔文意註解〕「美耶昆、拉昆,並約帕對面的地界」:『美耶昆』確實地點不詳,可能是加拿河支流美耶昆河的某處河案;『拉昆』確實地點不詳,可能是約帕北方10公里處一處廢墟;『約帕』位於耶路撒冷西北方約55公里,加薩北方79公里的海岸港口。 【書十九47】「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因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們先祖但的名,將利善改名為但。」 〔呂振中譯〕「但人的地界太小、容不下他們,但人就上去攻利善〔或譯:拉億〕,攻取那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取得那城,住在城中,以他們先祖但的名字、將利善〔或譯:拉億〕改稱為但:」 〔原文字義〕「但」審判;「越過」離開,前去;「利善」寶石。 〔文意註解〕「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因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越過原得的地界』指不在相鄰的地方擴充地業,而是到以色列人尚未征服的土地去取得;『利善』是但城的原名,位於加利利海北方約40公里,夏瑣北北東方約27公里。 「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們先祖但的名,將利善改名為但」:本節是約書亞死後所發生的事,故是後人的補遺。 〔話中之光〕(一)但支派後來沒有順服神的安排去攻取分給他們的沿海平原,卻避難就易,「越過原得的地界」,到北方的黑門山下攻取了神沒有給他們的「利善」。但支派不服神的權柄,叫雅各在預言中不能不「等候神的救恩」(創四十九18)。大災難中十二支派的名單用利未代替了但的名字(參啟七4~8),可能因為「假基督」就是從但支派出來的。然而先知以西結看到將來國度顯現的時候,但支派還是在國度中有分(參結四十八1),雖然人總是不停地悖逆,但神仍然用信實和憐憫紀念祂所選召的亞伯拉罕的後裔。 (二)但支派的人覺得所分的地業有些地方不易攻取,所以避難就易,攻取利善,他們知道在那裡較易取勝。在事情容易時,人人皆會信靠神,但在環境看似不利時,就是對我們的信心與勇氣的考驗了。要信靠神,祂的大能足可解決最困難的情勢。 【書十九48】「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但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呂振中譯〕「這些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是但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產業。」 〔原文字義〕「但」審判。 〔文意註解〕「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但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請參閱40節註解。 【書十九49】「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將地按界線分為產業、分完了,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了嫩的兒子約書亞為產業。」 〔原文字義〕「地業(原文雙字)」土地(首字);財產,產業(次字);「中間」中間,當中;「嫩」魚,後裔;「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約書亞的家族一直到以色列人分配完產業之地,仍未有確定的地方可供他們定居下來,這種大公無私的心態,是後世信徒領袖的好榜樣。 〔話中之光〕(一)約書亞是最後分得土地的。從這個程式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領袖人格的高尚。他沒有利用職務的便利以權謀私。他抵制了領袖們經常遭遇的試探,即犧牲弱勢群體來中飽私囊。約書亞雖然在百姓中德高望重,卻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後。他把民族的利益放在個人的私利之上。約書亞為一切擔任國家或教會公職的人樹立了榜樣。 (二)聖經還提到約書亞未經百姓的同意,絕不將土地占為己有。聖經說以色列人把地給了約書亞。他們愛戴自己的領袖。怪不得在約書亞和與他同工的長老有生之年,以色列人都專心侍奉耶和華(參書二十四31;士二7)。這種無私的服務會引發愛心,反過來會激勵人順從。沒有學會無私服務的人無權擔任領導職位。不求自己的喜悅(羅十五3)的基督,乃是無私服務的偉大榜樣。 (三)「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約書亞預表基督,他將地業置於弟兄中間。主耶穌說:「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祂是一切聯合的中心。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想法與觀念,彼此沒有什麼特別的關係。但是經祂的觸摸,我們都連結起來。我們相交的中心不是講章或主餐甚至禮拜的形式,而是基督本身。讓祂成為你家庭生活的中心,職業生活的中心,甚至在任何的情況之下。 【書十九50】「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呂振中譯〕「他們照永恆主所吩咐的將約書亞所要求的城,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給了他,他就修造那城,住在城中。」 〔原文字義〕「以法蓮」我將獲雙倍果子;兩堆灰燼;「亭拿西拉」太陽的一部分,豐盛的一部分。 〔文意註解〕「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約書亞所求的城』注意他不是求好的城,而是求別的家族沒有看中的城;『亭拿西拉』位於伯特利西北方約15公里,示羅西南方約19公里。 「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暗示那城當時的情況相當荒廢,所以同宗族中尚未有要求該城。 【書十九51】「這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所分的地業。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 〔呂振中譯〕「這些地段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跟以色列人各支派父系家屬的首領、在示羅會棚出入處、永恆主面前、憑拈鬮所分的產業。這樣,他們就把分地的事作完了。」 〔原文字義〕「以利亞撒」神已幫助;「示羅」安歇之地。 〔文意註解〕「這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各支派的族長』指九支派半的首領,加上以利亞撒和約書亞,共有十二個人。 「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所分的地業。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分配地業的事宜是在示羅進行的(參書十八1)。 〔話中之光〕(一)有權柄分配資源的領袖,若最後才分得剩下的資源,這樣的制度才有可能公平。但世上的各種領袖都是為了個人或集團的私利,唯有神所設立的領袖才是為著服事人,正如主耶穌所說的:「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十26~28)。 叁、靈訓要義 【分配地業(七)】 一、西緬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1~9節): 1.「為西緬支派的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二鬮。他們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中間。…因為猶大人的份過多」(1,9節):西緬支派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中間。 2.「就是別是巴…何珥瑪…共十三座城,…共四座城,…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瑪」(2~8節):共十七座城。 二、西布倫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10~16節): 1.「為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三鬮。他們地業的境界是到撒立。…達到約念前的河。…又從撒立往東轉向日出之地,…通到伊弗他伊勒谷」(11~14節):西布倫支派的地業是被以薩迦、亞設、拿弗他利三支派包圍。 2.「共有十二座城」(15~16節):共有十二座城。 三、以薩迦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17~23節): 1.「為以薩迦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四鬮。他們的境界是到耶斯列…書念…拉璧、基善」(17~21節):以薩迦支派的地業是被瑪拿西、拿弗他利、西布倫三支派包圍。 2.「直通到約但河為止,共十六座城」(22~23節):共有十六座城。 四、亞設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24~31節): 1.「為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五鬮。「他們的境界是黑甲…往西達到迦密…轉向日出之地…直到西頓大城」(24~28節):亞設支派的地業是在瑪拿西支派的北面,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兩支派的西面。 2.「直通到海…共二十二座城」(29~31節):以地中海為西界,共有二十二座城。 五、拿弗他利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32~39節): 1「為拿弗他利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六鬮。他們的境界是從希利弗…其終點是約但河…南邊到西布倫,西邊到亞設」(32~34節):拿弗他利支派的地業是在以薩迦支派的北面,西布倫和亞設兩支派的東面,以約但河為東界。 2「堅固的城,就是…基尼烈…拉瑪、夏瑣…伯示麥,共十九座城」(35~39節):共有十九座城。 六、但支派地業的境界和城邑(40~48節): 1.「為但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七鬮。他們地業的境界是瑣拉、以實陶…以革倫…並約帕對面的地界」(40~46節):但支派的地業是在猶大支派的北面,便雅憫和以法蓮的西面,瑪拿西支派的南面,以地中海為西界。 2.「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因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將利善改名為但」(47~48節):但支派另外攻取拿弗他利支派地業東北方的利善(拉億)。 七、約書亞得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49~51節): 1.「以色列人…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49~50節):約書亞得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為業。 2.「這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所分的地業」(51節):以利亞撒和約書亞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分配地業。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書亞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書亞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