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十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猶大支派分得之地(一)】 一、分地的原則──拈鬮(1~5節) 二、迦勒來見約書亞述說神的應許(6~10節) 三、約書亞照迦勒所求分給希伯崙為業(11~15節) 貳、逐節詳解 【書十四1】「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得的產業,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所分給他們的,都記在下面,」 〔呂振中譯〕「以下這些地方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承受的產業,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跟以色列人的支派父系家屬的首領所分給他們的;」 〔原文字義〕「以利亞撒」神已幫助;「嫩」魚,後裔;「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得的產業,…都記在下面」:『迦南地』是對約但河以西之地的稱謂;『產業』指供居住並生產的土地。 「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所分給他們的」:『祭司以利亞撒』是亞倫第三子,繼承亞倫作大祭司(參民二十六1);『嫩的兒子約書亞』繼承摩西作以色列人的領袖(參申三十四9);『各支派的族長』指九支派半的首領,其餘二支派半已經在約但河以東取得產業之地(參3節)。 〔話中之光〕(一)神指定負責「分地為業之人的名字,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民三十四17),亞倫的接班人「祭司以利亞撒」代表神的恩典,摩西的接班人「約書亞」代表神的權柄。「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主持分地為業,表明以色列人在迦南承受產業的過程,完全是根據神的恩典和權柄。同樣,將來我們「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西一12),也完全是根據「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來二17)和萬王之王(提前六15)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權柄。 (二)神不但指定了「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也指定了協助分地的河西十個支派的族長(民三十四19~28),但卻沒有對河東兩個半支派的分地過程作出任何安排。人自己要做的工作,只能靠人自己來籌畫;而神所定意的工作,神自己會呼召、安排。 【書十四2】「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把產業拈鬮分給九個半支派。」 〔呂振中譯〕「是照永恆主由摩西經手所吩咐、按他們產業所拈的鬮分給九個支派、和半個支派的。」 〔原文字義〕「摩西」被拉的;「鬮」抽籤用的小卵石。 〔文意註解〕「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把產業拈鬮分給九個半支派」:『拈鬮』類似抽籤的方式,用來求得神的旨意;『九個半支派』指猶大(參6節)、以法蓮(參書十六5)、瑪拿西半個支派(參書十七2)、便雅憫(參書十八11)、西緬(參書十九1)、西布倫(參書十九10)、以薩迦(參書十九17)、亞設(參書十九24)、拿弗他利(參書十九32)、但(參書十九40)。 〔話中之光〕(一)對於神的百姓來說,「拈鬮」是主動地把事情交在「耶和華面前」(十八10),接受神的權柄和管理。神吩咐百姓用「拈鬮」(民三十四13)的方法來承受產業,表明神才是全地真正的主人;百姓能得著這地,並非因為自己的努力配得,而是根據神的應許和恩典;百姓只有遵行神的誡命,神才會「照祂向你列祖所起的誓,擴張你的境界,將所應許賜你列祖的地全然給你」(申九8)。 【書十四3】「原來摩西在約但河東,已經把產業分給那兩個半支派,只是在他們中間沒有把產業分給利未人,」 〔呂振中譯〕「因為摩西在約但河東邊已經把產業分給那兩個支派和半個支派;卻沒有把產業分給他們中間的利未人。」 〔原文字義〕「約但」下降;「利未」連結於。 〔文意註解〕「原來摩西在約但河東,已經把產業分給那兩個半支派」:請參閱書十三15~32。 「只是在他們中間沒有把產業分給利未人」:利未人專職事奉神,神自己就是他們的產業,以色列人奉獻給神的祭牲和祭物,部分歸給利未人享用(參申十八1~5)。 【書十四4】「因為約瑟的子孫是兩個支派,就是瑪拿西和以法蓮,所以沒有把地分給利未人。但給他們城邑居住,並城邑的郊野,可以牧養他們的牲畜,安置他們的財物。」 〔呂振中譯〕「因為約瑟的子孫有兩個支派、瑪拿西和以法蓮;以色列人就沒有把業分給在那地的利未人,只給他們城市居住,連城外牧場、以應他們牲畜和財產的需要。」 〔原文字義〕「約瑟」耶和華已增添;「瑪拿西」導致遺忘;「以法蓮」兩堆灰燼,我將獲雙倍果子。 〔文意註解〕「因為約瑟的子孫是兩個支派,就是瑪拿西和以法蓮」:『約瑟的子孫是兩個支派』雅各生了十二個兒子,長子流便因犯罪失去長子的名分,雅各改立約瑟為長子,可得雙份(參創四十八5;代上五1~2);這樣,共有十三個支派。 「所以沒有把地分給利未人,但給他們城邑居住,並城邑的郊野,可以牧養他們的牲畜,安置他們的財物」:請參閱民三十五2~8。扣除利未支派後,所餘十二支派分別在約但河兩岸取得產業之地。 【書十四5】「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照樣行,把地分了。」 〔呂振中譯〕「永恆主怎樣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怎樣行,把地分了。」 〔原文字義〕「以色列」神勝過。 〔文意註解〕「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照樣行,把地分了」:意指分配產業之地給十二支派的原則,都是遵照神所吩咐摩西的(參民二十六51~56)。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完全依照神在多年以前吩咐摩西的話,給各支派分配迦南的土地。約書亞沒有做絲毫的更改,他毫厘不差地遵照神的命令去行。我們常常以為做到差不多就不錯了,還把這種看法帶到屬靈的生活裡。例如,我們願照著聖經的教誨去做,但遇上嚴格的律例時,則不願完全遵守。實際上,神喜歡徹底貫徹祂命令的人。 【書十四6】「那時猶大人來到吉甲見約書亞,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對約書亞說:“耶和華在加低斯巴尼亞指著我與你對神人摩西所說的話,你都知道了。」 〔呂振中譯〕「那時猶大人挨近前來、在吉甲見約書亞,有基尼洗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對約書亞說:『永恆主在加低斯巴尼亞對神人摩西所說關於我和你的話、你是知道的。」 〔原文字義〕「猶大」讚美的;「吉甲」滾動,輪子;「基尼洗」巢被灑;「耶孚尼」他將被面對;「迦勒」有才能的,勇敢,全心的;「加低斯巴尼亞」神聖的。 〔文意註解〕「那時猶大人來到吉甲見約書亞,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對約書亞說」:『吉甲』當時約書亞的指揮總部所在地(參書四19~20);『耶孚尼的兒子迦勒』與約書亞同為十二探子中不懼怕巨人族,站出來反對其他的十個探子,以致幾乎被以色列人打死,後來當時二十歲以上的人僅有他們兩個得以活著進入迦南地(參民十四29~30)。 「耶和華在加低斯巴尼亞指著我與你對神人摩西所說的話,你都知道了」:『加低斯巴尼亞』打發十二探子去窺探迦南地的地方(參7節);『神人』意指屬神的人(man of God)。 〔話中之光〕(一)在以色列為了分配迦南地而開始拈鬮之前,迦勒要求分得40年前摩西所應許的希伯侖地(參申一36,38)。他之所以要求分得希伯侖地並不是為滿足自己的欲望,乃是為了忠於從神僕人摩西所得的應許。迦勒雖然是85歲的老年人,卻表明要懲罰居住在希伯侖險峻山地的亞衲族人。 (二)迦勒從起初就對神忠心。他是摩西最初打發去窺探迦南地的十二個探子之一(參民十三30~33),他看到那裡的大城和巨人,但相信神必幫助以色列人攻佔那地。因為他的信心,神應許他得一塊土地作他的產業(參民十四24;申一34~36)。這一段經文記載,四十五年以後,約書亞把這地分給了迦勒。迦勒的信心沒有動搖,他所承受的地上雖仍有巨人,他卻深信耶和華必助他得勝。我們應當像迦勒一樣對神忠心,不僅在起步時與祂同行,乃要整個一生始終如一;我們切不可躺在過去的成就或名譽上。 【書十四7】「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我窺探這地,那時我正四十歲,我按著心意回報他。」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僕人摩西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我來偵探這地,那時我四十歲;我盡心裏所有的向他報告。」 〔原文字義〕「窺探」四處探勘,刺探。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我窺探這地」:『耶和華的僕人』與「神人」同樣用來稱呼摩西;『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參閱民三十二8。 「那時我正四十歲,我按著心意回報他」:『按著心意回報』意指將心裡所想的據實報告。 〔話中之光〕(一)迦勒毫無畏懼,也不討好人,看到什麼就如實報告,說自己相信神的大能會勝過這些巨人。現在他已經八十五歲了,仍願意去進攻這些可怕的居民。後來他真的取得了勝利(參書十五14)。 (二)迦勒真是老當益壯,四十年如一日。他對神的應許,充滿信心,更相信那是不會落空的。神的應許在成就前,他繼續仰望,這是他生命的原動力,滿有生存的意志。今日你靠甚麼活著?是你所擁有的,抑或是神的應許,神的話呢?神的應許和話語是永不落空的;從迦勒對神話語的信靠,實在生發無窮的力量,這是他的生存意志的基礎。 【書十四8】「然而同我上去的眾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 〔呂振中譯〕「然而同我上去的那些族弟兄卻使人民膽戰心驚;而我則滿心滿懷跟從永恆主我的神。”」 〔原文字義〕「消化」融化,分解;「專心」充滿;「跟從」在…之後。 〔文意註解〕「然而同我上去的眾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 神」:『使百姓的心消化』意指使眾人心生懼怕並喪膽;『專心跟從...神』意指全心全意順服神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我專心跟從神,」迦勒並不是因陷入英雄主義或驕傲而自吹自擂,而只是表達了信實地順服神旨意者的心志(參林前一31;四16)。就像一個旅行者,願意追隨他的嚮導,步步緊跟,不敢懈怠。一個人品格的價值是在他人跌倒時仍能堅持原則上表現出來的。迦勒就有這樣的品格。 (二)一個專心跟從神的人是不會做「騎牆派」或「一腳踏兩船」;又要愛神,而又要愛世界的。專心跟隨神的人必定將他的工作交托給神,凡事誠實,不斷禱告仰望神。 【書十四9】「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之地,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 〔呂振中譯〕「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的地一定要歸你和你子孫為產業到永遠,因為你滿心滿懷跟從永恆主我的神。”」 〔文意註解〕「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之地」:『腳所踏之地』意指所征服的地方。 「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歸你…永遠為業』即指歸給你的家族作為產業之地。 【書十四10】「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 〔呂振中譯〕「現在你看,自從永恆主對摩西說了這句話以後、永恆主便照他所應許的使我活了這四十五年,就是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時間;現在你看我,我今日已是個八十五歲人了。」 〔原文字義〕「存活」活著,有生命。 〔文意註解〕「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祂所應許的』指應許讓他活著進入迦南地。 「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在曠野行走』共用了三十八年(參申二14),另外七年用在迦南地南征北討。 〔話中之光〕(一)「使我存活,」迦勒知道他的長壽是他順從的結果。他完全跟從神。他的生活就是信心的見證。他在凡事上接受神的安排而不固執己見。神能為完全順從祂的人施行大事。但那些只順從自己所喜歡的命令,而忽略自己所不喜悅的命令的人,必得不到天國的福氣。 (二)根據自然的規律,正直而節制的人生,能獲得強壯、健康和受人尊敬的長壽。對神的忠誠,使迦勒擺脫了他以色列同胞放蕩的罪。他沒有像他們那樣放縱食欲,也沒有通夜不眠,掙扎于良心的自責之中。他節制的生活在今生就得到了報酬。現在他精力充沛地站在約書亞面前,而在這樣的年齡時大多數人都已過世了。 【書十四11】「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 〔呂振中譯〕「我今日還很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那時我力氣怎樣,現在我力氣還是怎樣。」 〔原文字義〕「強壯」強壯,堅固;「力量」力量,能力。 〔文意註解〕「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強壯』指身體狀況經得起打仗。 「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爭戰』指上戰場打仗;『出入』指在家日常生活;『力量』指體力和精力。 〔話中之光〕(一)在以色列人順服神的管理、開始拈鬮分地之前,迦勒率先要求分得四十五年前神所應許的希伯侖(參申一36)。迦勒的要求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見證神的信實。因為希伯侖是最不容易攻取的地方,「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12節)。迦勒雖然已經八十五歲了,但他的信心和力量一樣,「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雖然那地仍有巨人,但他深信「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12節)必與他同在,把仇敵趕出去。 (二)有一件令人苦惱的事,就是我們好些人都能證實神拯救的能力,但卻懷疑神保守的能力。我們有沒有體會到那位施恩給我們的神,也就是那位保守我們在祂恩典中的神?讓我們看一看迦勒:當摩西打發他前往窺探迦南美地,那時他是強壯的,現在,當他說這句話時,他仍然是那樣的強壯。並且,神保守的能力,不僅足夠應付每日生命裡那些普通的要求,就是在特別吃緊的爭戰時期,也照樣足夠我們使用的! (三)迦勒曾歷盡許多風打雨擊的艱難歲月,他在四十歲那時的力量如何,現在八十五歲了,他的力量還是如何。毫無差異或衰退。只有一個因素可以解釋迦勒的力量來源,那就是他經歷了神保守的大能,而這大能今天也必保守我們。 (四)凡等候主的必重新得力,無論出去事奉爭戰,或進來相交與休息,還有勇氣,祂必加添內裡的力量。祂使你口因美物而飽足,如鷹返老還童。年月的侵蝕只是由祂夠用的恩典的注入而充足。我們不會隨著年事的增長而失去力量與結果的功效。最後的禾稼在鐮刀下落地,是豐收的時候,經天使的觸摸,囑咐你回家。人生蒙福的秘訣在於專心跟從主。 (五)迦勒並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攻取希伯侖。他只謙卑地說:「或者耶和華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他並不是有片刻絲毫的懷疑。他只知道八十年專心跟從神,神決不在緊要關頭放棄他。他心靈的謙卑,自感配不上神的恩典。最強的人往往看自己好似蟲一樣,軟弱不堪。我們只抓住神的應許:「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我的能力在軟弱人的身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 【書十四12】「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或者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 〔呂振中譯〕「現在求你將永恆主當日說過的這山地給我;因為你當日也聽說那裏有亞衲人、和闊大堅固的城;或者永恆主和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 〔原文字義〕「亞衲」頸;「寬大」巨大的;「堅固」築堡壘,使難以進入。 〔文意註解〕「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那日應許我的』聖經明文應許賞給迦勒的,有兩類:(1)透過摩西應許賞給他腳所踏之地(參9節);(2)應許與他同在(下句)。『這山地』指猶大山地,出名的城市有希伯崙和底璧,附近一帶的山地居住著亞衲族人,被以色列人視為難以克服的地區,迦勒自動請纓前去討伐;『亞衲族人』指身量高大的巨人族(參民十三32~33);『你也曾聽見了』指聽見神的應許。 「或者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本句說出神的應許之二(參閱上句註解),有神同在就無敵不克,無堅不破 〔話中之光〕(一)「或者耶和華…與我同在。」迦勒絲毫不肯為自身的安逸而荒度餘生,體現了直到最後也想為神所用的信仰。迦勒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堅韌剛強的信心,是因為他在40年曠野生活與7年征服戰中深深地經歷了神的主權性大能。迦勒痛徹心扉地認識到以色列的勝敗首先取決於神是否同在,而不是取決於肉身的力量,或超人的戰略戰術,或良好的兵器。 【書十四13】「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 〔呂振中譯〕「於是約書亞給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為產業。」 〔原文字義〕「祝福」祝福,屈膝;「希伯崙」聯合。 〔文意註解〕「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將希伯崙給他』意指將征服希伯崙的任務交給他,相當於拈鬮分給希伯崙,因為:(1)神的應許和拈鬮兩者都是神的旨意;(2)其他各支派可能都畏懼亞衲族人,所以樂觀其成。 【書十四14】「所以希伯崙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 〔呂振中譯〕「因此希伯崙給基尼洗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為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滿心滿懷跟從永恆主以色列的神。」 〔原文字義〕「直到今日」日子,一段時間。 〔文意註解〕「所以希伯崙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今日』指《約書亞記》書成之日。 「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請參閱8節註解。 〔話中之光〕(一)「我們足能得勝!」這是每一個全心信靠神的人必有的宣告。因他信神一切的應許,無一不可靠。因他信神直到如今是常與祂的子民同在,毫無疑議可以勝過每一個仇敵。你是否如此相信呢?許多人雖然相信了,但他們的信心卻是搖擺不定的!他們雖然發出贊美神的歌聲,那些話也是對的,但在他們的音調中,卻是滿布黯淡,躊躇和不決! (二)「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迦勒對他的神,是沒有一點懷疑的。真實的信心,絕不遲慢耽延。凡承認神的話語是信實可靠者,他不但竭力遵行神的命令,並且也必立刻上去。 【書十四15】「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亞巴。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 〔呂振中譯〕「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亞巴〔即:「四城」的意思〕;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偉大的人。於是遍地太平、沒有戰爭。」 〔原文字義〕「基列亞巴」偉人的城;「亞巴」偉人,四,巴力的力量;「最尊大」巨大的;「太平」平靜,未受干擾的。 〔文意註解〕「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亞巴。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希伯崙』指此城最初出現於聖經中的名字(參創十三18);『基列亞巴』指亞衲族始祖亞巴(參書十五13)佔據此城時所起的名字,迦勒取得後又改回叫希伯崙。 「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指迦勒掃平猶大山地之後,有一段時期,迦南地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戰爭了。 備註:有人認為6~15節是書十一21~23的詳細解釋,所以這兩段經文都以「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作為結語,由此可知這兩段故事的發生時間,應在爭戰結束之前,與分配土地之際。 〔話中之光〕(一)聖靈在以色列眾支派面前用迦勒作見證,拉開了分地的序幕,鼓勵百姓也照樣憑信心領取神分給他們的「未得之地」(書十三1)。今天,聖靈也在我們面前用迦勒作見證,激勵我們將神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後一6),憑信心支取基督裡「一切的豐盛」(西二9~10)。 (二)「希伯崙」意思是「立約之地」:膽怯懶惰的人,看那是不可攻,不能克的城,會被那裏的居民抓去吃掉;但有信心的人看法不同,倚賴信實的神,祂與先祖立約,老迦勒作了許多年輕人不肯作,不敢作,不能作的事,攻克了基列亞巴城,取消了亞巴的名,改名為「立約之地」。從前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曾住在那裏,現在成了迦勒的產業;因為他信靠那同一位神,有亞伯拉罕的信心。 叁、靈訓要義 【分配地業(二)】 一、重述分地原則(1~5節): 1.「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把產業拈鬮分給九個半支派」(1~2節):拈鬮分配產業之地意即遵從神的旨意。 2.「沒有把產業分給利未人,因為約瑟的子孫是兩個支派,就是瑪拿西和以法蓮」(3~4節):約瑟子孫多出一個支派取代利未支派。 二、猶大支派的迦勒申述神的應許(6~10節): 1.「那時猶大人…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對約書亞說,耶和華…指著我與你對神人摩西所說的」(6節):神的話應受尊重。 2.「那時我正四十歲,…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7~8節):自述四十歲即專心跟從神。 3.「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之地,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9節):神人摩西代表神給出應許。 4.「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10節):照神應許得以又存活了四十五年。 三、約書亞照迦勒所求分給希伯崙為業(11~15節): 1.「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11節):雖已八十五歲,仍舊強壯有力可以爭戰。 2.「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12節):不懼巨人族並堅固的城。 3.「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13~15節):約書亞將希伯崙交給迦勒去征服而擁有。 【屬靈領袖的榜樣──迦勒】 一、「耶和華在加低斯巴尼亞指著我與你」(6節);迦勒與約書亞資格相等,卻不因神選擇約書亞而嫉妒他。 二、「摩西…打發我窺探這地,…我按著心意回報他」(7節):盡心竭力完成所交代的使命。 三、「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8~9節):全心信靠神。 四、「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10節):討神喜悅。 五、「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11節):蒙神保守。 六、「或者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12節):無懼強敵。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書亞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書亞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