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十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征服亞摩利和南方眾王】 一、亞摩利五王聯軍攻打基遍(1~5節) 二、約書亞率軍連夜馳援基遍擊敗五王(6~10節) 三、神使天降大冰雹,日月停住一天(11~15節) 四、擒殺亞摩利五王(16~27節) 五、約書亞又殺敗南方諸王(28~43節) 貳、逐節詳解 【書十1】「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見約書亞奪了艾城,盡行毀滅,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又聽見基遍的居民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住在他們中間,」 〔呂振中譯〕「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說約書亞攻取了艾城,將城盡行毀滅歸神,說他怎樣處置耶利哥和耶利哥王,也怎樣處置艾城和艾王;又聽說基遍的居民怎樣跟以色列人講和,立了約而住在他們中間,」 〔原文字義〕「耶路撒冷」平安的訓誨;「亞多尼洗德」我主是公義;「盡行毀滅」完全地毀壞;「基遍」丘陵山地。 〔文意註解〕「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見約書亞奪了艾城,盡行毀滅」:『耶路撒冷』又名耶布斯(參書十五8),位於基遍東南方約十公里,城內居民多為耶布斯人(參閱書九1註解);『亞多尼洗德』原文字義「洗德(公義)是主」。 「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意指以色列人殺滅兩城的城民和王。 「又聽見基遍的居民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住在他們中間」:『立了和約』意指立約和平共存,以色列人不殺基遍人,但待他們為劈柴挑水的人(參書九15,23)。 【書十2】「就甚懼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 〔呂振中譯〕「就很害怕,因為基遍是大城,就像一座王城;它比艾城大,城裏的人又都是勇士。」 〔原文字義〕「大」巨大的;「都」王國。 〔文意註解〕「就甚懼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如都城一般』意指好像有王治理的城一般,暗示基遍並沒有王,是由長老治理的(參書九11)。 「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勇士』指能征善戰的勇敢兵士。 〔話中之光〕(一)迦南地爭戰的背後,原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是神要從撒但的手中收回地的爭戰的開始(參出十九3~6)。所以在諸王聯手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出撒但所作的調度,為要阻擋神的計畫執行。撒但的聲勢是大的,但神的能力更大,只要神的百姓在祂面前活得對,撒但權勢的潰崩是無可避免的。 【書十3】「所以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打發人去見希伯崙王何咸、耶末王毗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 〔呂振中譯〕「因此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就打發人去見希伯崙王何咸、耶末王毘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 〔原文字義〕「希伯崙」聯合;「何咸」耶和華所催促的;「耶末」高地;「毗蘭」像一頭野驢;「拉吉」難以攻克的;「雅非亞」照耀;「伊磯倫」似小牛;「底璧」聖所。 〔文意註解〕「所以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打發人」:表示由耶路撒冷王主導籌組聯軍。 「去見希伯侖王何咸、耶末王毗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希伯侖』位於耶路撒冷西南方三十公里;『耶末』位於耶路撒冷西二十六公里;『拉吉』位於希伯侖西方二十三公里;『伊磯倫』位於拉吉西方十公里。 【書十4】「“求你們上來幫助我,我們好攻打基遍,因為他們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 〔呂振中譯〕「『求你們上我這裏來幫助我,我們好擊破基遍,因為基遍跟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 〔原文字義〕「幫助」援助,支持;「攻打」攻擊,征服。 〔文意註解〕「求你們上來幫助我,我們好攻打基遍,因為他們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上來』表示耶路撒冷地勢比較高,那四座城都在低地和丘陵;『攻打基遍』基遍人散居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等四座城(參書九17)。 【書十5】「於是五個亞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大家聚集,率領他們的眾軍上去,對著基遍安營,攻打基遍。」 〔呂振中譯〕「於是亞摩利人的五個王、耶路撒冷王、希伯崙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率領了他們所有的軍兵就聚集,大家都上去,對着基遍紮營,要攻打基遍。」 〔原文字義〕「亞摩利」山居者;「聚集」招聚。 〔文意註解〕「於是五個亞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五個亞摩利王』可能是山地諸城之統治者的泛稱,因耶路撒冷居民多為耶布斯人(參閱1節註解),希伯侖居民為赫人(參創二十三2~3)。 「大家聚集,率領他們的眾軍上去,對著基遍安營,攻打基遍」:『他們的眾軍』即指五城的聯軍。 【書十6】「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 〔呂振中譯〕「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僕人;求你趕快上我們這裏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所有的王都集合了來攻擊我們了。』」 〔原文字義〕「袖」放鬆,下沉;「速速」匆促,快速;「拯救」解救,釋放。 〔文意註解〕「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吉甲的營』當時約書亞的指揮總部就在吉甲(參書九6)。 「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袖手不顧』意指放任自生自滅;表示立約雙方不僅互不侵犯,且負有彼此支援保護的責任。『上來』表示基遍的地勢比吉甲高。 「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山地亞摩利人』亞摩利人多住在山區。 〔話中之光〕(一)基遍人先是騙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參書九22),接著又來求援,在人看是典型的「豬隊友」。但百姓卻活出了信實的見證,既沒有發怨言,也沒有推卸責任,而是來尋求神。所以神和每次爭戰之前一樣,勉勵約書亞「不要怕他們」(參8節;書八1)。因為人的順服預備了神做工的道路,神必能讓仇敵「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參8節)。 (二)基遍人來求援,表面上是把百姓拖進了戰爭,實際上是幫了他們的大忙。正因為南方五王聯軍離開了自己「堅固的城」(參20節),以色列人就可以在野外決戰,而不需要逐一攻打他們的堅固堡壘。所以神命令「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參7節),抓住機會將五王聯軍全部殲滅。 (三)從基遍人求和(參書九4),到五王聯盟(參5節),再到基遍人求援,表面上是人的謀算和失誤,其實都在神手的管理之下。我們若學會不讓抱怨蒙住自己的心眼,就能和以色列人一樣清楚地看到:神必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 (四)基遍人處在危難之中。他們的力量不足以抵抗如此強大的聯盟。他們前來請求約書亞,希望他不記前嫌能出手相助。基遍人在危難時怎樣向盟友求助,我們在遭遇屬靈的仇敵追逼的時候也要向神求助。我們雖然因自己的罪而覺得不配得到神的幫助,,但我們也應該確知,沒有出於真誠尋求幫助的祈禱是不蒙垂聽的。 【書十7】「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 〔呂振中譯〕「於是約書亞和所有的能爭戰的人、一切有力氣英勇的人、都從吉甲上去。」 〔原文字義〕「大能的」大能的,強壯的;「勇士」力量,能力。 〔文意註解〕「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一切兵丁』指主力作戰部隊,相信必有留守的後衛部隊,在吉甲保護老幼婦孺;『大能的勇士』指勇敢善戰的兵士。 〔話中之光〕(一)約書亞對基遍人的回覆,顯出他的正直。他和首領受他們欺騙以後,本可以慢慢地前往援救,但是他們仍立刻趕去施援。如果你受到欺騙,對於欺騙你的人你會樂意去幫助他嗎?我們應當像約書亞一樣信守諾言。 (二)守約乃是神性情的流露。「耶和華阿,誰能寄居禰的帳幕,誰能住在禰的聖山?就是…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詩十五1~4)。這樣的人能住在神那裡,因為他們活在神的性情裡,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祂也喜歡祂的子民活出祂的性情。舊約的以色列,新約裡的教會,都是活在神這樣的性情的眷顧下。「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3)。以色列人在守約的事上,經過了一次考驗,這考驗叫他們更實際的學習服神的權柄。他們不單是守了約,並且也履行了約的義務。 【書十8】「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經將他們交在你手裏;他們必沒有一個人能在你面前站得住。』」 〔原文字義〕「交在」給,置,放。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不要怕他們』因亞摩利人身材高大,以色列人素來害怕巨人族(參民十三32~33)。 「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有了神的應許,以色列人就可以放膽前往。 〔話中之光〕(一)在這次戰役中,作為耶和華軍隊的元帥並沒有作戰術的指導,只是發出了一道命令。這命令很簡單,只是提醒約書亞留意在他被召時所聽到神對他說的那句話的意思,「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這些話的意思就是一道叫軍隊出發到前線去的命令,並且一到達前線,立刻就發動攻擊。 (二)在勢派上,敵人是來勢洶洶的,並且是有組織,有訓練的。回過頭來看以色列人,在民數記數點民數時,可以說他們粗略具有組織的型態,但是絕不能說是經過訓練的部隊;他們也沒有後勤,並且他們的後防也是不鞏固的。在表面的比較上,以色列是處在弱勢的這一方。以弱勢來對抗強勢,依人看來是勝敗立見的。但我們不要忘記,這是屬靈的爭戰,勝負的關鍵不在乎人所有的是多少,而是在乎神的同在。神既發出了攻擊的命令,祂也定然是與軍兵一同前赴戰場。 【書十9】「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 〔呂振中譯〕「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襲擊他們。」 〔原文字義〕「終夜」夜裡;「猛然」突然,忽然;「臨到」進入,進來。 〔文意註解〕「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終夜』本來正常的行軍速度需要「第三天」才能到達(參書九17),現在因要「速速」(參6節)救援,急行軍僅費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猛然』形容出其不意,致令敵軍陷入驚恐狀態。 〔話中之光〕(一)「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這就是夜襲,也是突襲,是元帥所指示的策略。人的順從超過了當前形勢的評估,不顧一切的勇往直前,執行元帥的命令。這樣的順從讓神可以大大的出手攻擊仇敵。 【書十10】「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地殺敗他們,追趕他們在伯和侖的上坡路,擊殺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 〔呂振中譯〕「永恆主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擊敗他們,沿伯和崙的上坡路向追趕他們,擊殺了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 〔原文字義〕「潰亂」困惑,打亂;「大大地」巨大的;「伯和侖」空虛之家;「亞西加」被挖;「瑪基大」牧人之地。 〔文意註解〕「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事實上,基遍之戰對以色列人非常有利,因不須一一攻城,敵方失去堅固城防的優勢,而在山嶺地帶打仗,乃是以色列人的擅長,更何況有神的幫助,勝利乃是垂手可得的事。 「約書亞在基遍大大地殺敗他們,追趕他們在伯和侖的上坡路」:『大大地殺敗』形容大獲全勝;『伯和侖』有上下兩個地點(參書十六3,5),它們之間為一山路;上伯和侖地勢較高,距耶路撒冷之西北十八公里,下伯和侖地勢較低,距上伯和侖西北約三公里。 「擊殺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亞西加』位於「耶末」西面僅3公里;『瑪基大』位於伯利恆西方約24公里,亞實突東方約26公里。 【書十11】「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崙下坡的時候,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在他們身上(“冰雹”原文作“石頭”),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 〔呂振中譯〕「他們從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崙下坡的時候,永恆主從天上降了大冰石在他們身上,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那死於冰雹石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 〔原文字義〕「下坡」坡地,下降;「冰雹」石頭。 〔文意註解〕「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崙下坡的時候」:『伯和崙下坡』即指從上伯和侖到下伯和侖(參閱10節註解)的路上。 「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在他們身上,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大冰雹』能夠致人於死程度的大小。 「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意指戰爭的勝利歸於神。 〔話中之光〕(一)「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表明決定爭戰勝敗的是神,而不是人。從吉甲到基遍大約38公里,上行1000米,需要急行軍9個小時。雖然神親自為百姓爭戰,完全可以只使用「冰雹」作武器,但祂卻樂意讓百姓「終夜從吉甲上去」,盡最大的努力參與爭戰。人負責順服權柄,神負責施行大能;人負責盡本分,神負責工作的結果;這是與神同工的原則。 (二)神干預了戰果,神向人顯明這事是神作的。冰雹似是長了眼睛一樣,能認出誰是以色列人,誰不是以色列人,它們單單是降擊在以色列的敵人身上。在混亂的戰場上,人也不容易分辨敵軍或是友軍,但冰雹卻能選擇它們要打擊的準確目標,這不是偶然的,這明明是神為祂手中的工作作了見證。 【書十12】「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 〔呂振中譯〕「那時候,當永恆主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對永恆主說話;他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阿,在基遍靜止哦;月亮阿,在亞雅崙山谷止息哦。』」 〔原文字義〕「交付」給,置,放;「亞雅侖」鹿原。 〔文意註解〕「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意指正當基遍之戰的時候。 「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意指用眾人能聽見的聲音大聲禱告。 「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日頭啊,你要停…月亮啊,你要止』請參閱13節註解;『亞雅崙谷』指從伯和侖隘口到亞雅崙平原之間的谷道,以色列人追擊亞摩利人聯軍,在通過亞雅崙谷時,正值黎明時分。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軍清晨到達基遍附近,正是日月交輝:太陽在東方的基遍上空,月亮在西方亞雅崙谷。可見約書亞有堅強受苦的心志,懇求神給他更長的日光時間,可以遵行神的旨意,完成征服。掌管萬有的神,站在屬祂的人一邊。聖經說:「他曾用手為自己爭戰,你必幫助他攻擊敵人」(申三十三7)。神顯大能幫助遵行祂旨意的人。 【書十13】「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 〔呂振中譯〕「於是日頭就靜止住,月亮也站着,直等到國民在仇敵身上報了仇。這事豈不是寫在正直人詩歌集上麼?日頭在天當中站住,不急速下去、約有一整天。」 〔原文字義〕「停留」靜止;「止住」站立,停止;「雅煞珥」筆直的,正確的;「急速」催促,急忙。 〔文意註解〕「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日頭停留,月亮止住』聖經學者們試圖合理解釋這個現象(請參閱本節「備註」),各種解釋都不能令人滿意,只能說這是出於神的神蹟奇事,無法用科學理論或邏輯道理來清楚解釋的。反正,為著讓以色列人有足夠的時間來清除敵人,必須延長正常的光照時間。 備註:專家學者們的解釋如下:(1)這一段經文(12~14節) 是引用《雅煞珥書》上的詩句,只可當作比喻看;(2)是一件歷史事實,地球暫停正常「自轉」達24小時,但仍照常繞著太陽「公轉」;(3)一種不尋常的雲層光線屈折現象,使日照時間拖長,但並未改變一天24小時的正常運轉;(4)「日頭停留」意指太陽光停止直接照射,使氣溫下降到適合以色列人廝殺敵人的程度達一整天;(5)「月亮止住」意指當時是滿月,約書亞是在清晨禱告,當太陽從東邊上升時,月亮仍停留在西邊的天空,後來雲層遮住日月光照,且降下冰雹擊殺敵人直到夜間,此時雲散仍見明月當空,彷彿月亮未曾落下過一般;(6)有些天文學家如:哈佛天文台的Pickering、耶魯的Totten, C.A.認為天文曆發現少算了一整天,就是在約書亞時代所發生的。 「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雅煞珥書』直譯是「正義之書」,是一本歌頌以色列人英雄和戰蹟的詩歌集(參撒下一18),現已散佚。 〔話中之光〕(一)神既向以色列人宣告,祂已經把敵人交在他們的手裡,祂就負責干預爭戰的結果。祂親自出手對付敵人,使敵人潰敗。白天的延長是人不能作得到的事,這事只有神能作。白天的延長是一件事,若是以色列人的體力不支,延長了的白天也無補於事。但神也同時使以色列人有充沛的體力,不致疲乏,直到把五王與他們的軍隊滅盡,眾百姓就安然回瑪基大營中,到約書亞那裡。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 【書十14】「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 〔呂振中譯〕「這日以前、這日以後、永恆主聽人的聲音、沒有像這一日的;因為永恆主真地為以色列爭戰了。」 〔原文字義〕「禱告」聲音。 〔文意註解〕「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意指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上,神對人禱告的回應,可稱為空前絕後的一天。 「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只因神視這一次的爭戰全然屬於祂。 〔話中之光〕(一)至高之神垂聽低微卑賤之人的禱告,這一事實給聖徒帶來莫大的確信與安慰。禱告是進入祝福的門,亦是開啟神寶庫的鑰匙(參路十一1~13)。與約書亞相同,以利亞亦是與我們擁有同樣性情的人,但他藉著禱告可使雨停,亦可使雨降下(參王上十七1;十八1;雅五17~18)。 (二)日頭在中天的道上停止,沒有落下。沒有像這日的情形,你無法讓西沉的夕陽停頓。你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那會逐漸落下的。趁著白日要作工,黑夜來到,就沒有人可以作工了。父神託付你的工必須完成,因為在你生命的年日中,一定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做完。我們的憂慮只會叫我們不專心,走到歧路,失去祂的恩惠。 (三)有一個太陽永不落下。「你的日頭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縮,因為耶和華必作你永遠的光」(賽六十19)。那公義的日頭在心靈上照耀,是永不落下的,反而指上而升,越照越明,直到日午。不再有黑夜與幽暗,天空也不被烏雲所掩。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麼?是饑餓麼?是赤身露體麼?是危險麼?是刀劍麼?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已突破一切進入我們內心。 (四)約書亞的禱告是太大的禱告,這禱告是要求神暫時停止自然規律的運轉,但神竟然答應了這禱告,把人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作了出來。「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這明顯是以具體的行動來證實神干預著屬靈的爭戰。就是在人看來是不能發生的事的祈求,神也答應了,使以色列的得勝大大的擴展。在神是沒有難成的事,但神只是在祂旨意中才行人以為不能作的事。這一點是我們不能忽略的。神為以色列爭戰,因為以色列行在祂旨意中。 (五)人行走在神的旨意中,也就是人站在神的一邊,也可以說是神站在人的一邊。這是「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羅八31)的大前提。人站的地位對了,神才會伸出手來為他作事。但是還要再進一步去領會,人怎樣才能讓神有機會出手呢?地位對了,神有了為人作事的條件,人還必須讓神在一切事上作主,神才有為人作事的機會。約書亞先是禱告神,仰望神!然後才在以色列人眼前宣告,要日頭與月亮停住在天空。他不是吩咐神作工,乃是執行神要作的工。因為祂是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祂發出了號令,人也接受了命令,祂就毫無保留的為人爭戰。 【書十15】「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營中。」 〔原文字義〕「回到」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下一節英譯本KJV開頭有「但是(But)」一詞,表示他們原本打算班師回到吉甲去,但因獲知五王藏匿的消息而緊急叫停。 【書十16】「那五王逃跑,藏在瑪基大洞裡。」 〔呂振中譯〕「那五個王逃跑,藏匿在瑪基大洞裏。」 〔原文字義〕「逃跑」逃離,奔逃;「瑪基大」牧人之地。 〔文意註解〕「那五王逃跑,藏在瑪基大洞裡」:本節英譯本KJV開頭有「但是(But)」一詞;『瑪基大』位於「希伯侖」和「拉吉」的中間(參3,10節)。 【書十17】「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在瑪基大洞裡。”」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個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匿在瑪基大洞裏呢。』」 〔原文字義〕「找到」尋見;「藏在」隱藏,退出。 〔文意註解〕「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在瑪基大洞裡」:『有人』指搜索人員;『洞』指山洞。 【書十18】「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滾到洞口,派人看守,」 〔呂振中譯〕「約書亞說:『把幾塊大石頭輥到洞口,派人看守着。」 〔原文字義〕「看守」保守,留心注意。 〔文意註解〕「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滾到洞口,派人看守」:指防備他們逃脫。 【書十19】「你們卻不可耽延,要追趕你們的仇敵,擊殺他們盡後邊的人,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裡。”」 〔呂振中譯〕「你們呢、卻不可耽擱;要追趕仇敵,截擊他們的儘後隊,別容他們進自己的城;因為永恆主你們的神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裏。』」 〔原文字義〕「耽延」停止;「追趕」追逐,逼迫。 〔文意註解〕「你們卻不可耽延,要追趕你們的仇敵,擊殺他們盡後邊的人」:『不可耽延』或譯作「不可停止」;『盡後邊的人』指潰不成軍、散落在隊伍後面的傷殘人員。 「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裡」:『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意指盡可能減少敵方的守城兵士,以備將來攻城時減少阻力。 【書十20】「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殺敗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其中剩下的人都進了堅固的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擊殺了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了為止;他們中間存留下來的殘存人都進了堡壘城;」 〔原文字義〕「大大(原文雙字)」極度地,非常地(首字);巨大的(次字);「滅盡」終結,耗盡;「殺敗(原文三字)」消滅,結束(首字);擊打(次字);打敗,征服(末字)。 〔文意註解〕「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殺敗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滅盡』意指消滅殆盡,僅少數人脫逃。 「其中剩下的人都進了堅固的城」:『堅固的城』指有防禦工事加固的城牆之內。 【書十21】「眾百姓就安然回瑪基大營中,到約書亞那裡。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 〔呂振中譯〕「眾民安然回到瑪基大營中、來見約書亞;沒有一個人敢對以色列人饒舌的。」 〔原文字義〕「安然」平安,完全;「瑪基大」牧人之地;「饒舌(原文雙字)」言詞銳利(首字);舌頭,語言(次字)。 〔文意註解〕「眾百姓就安然回瑪基大營中,到約書亞那裡」:『眾百姓』指追剿的士兵們;『安然』指無一人傷亡;『瑪基大營中』指約書亞當時坐鎮在瑪基大指揮追剿行動。 「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這是以色列人的俗諺,有如『連狗也不敢向他們搖舌』(出十一7),意指全然折服,無人再敢向以色列人說三道四。 〔話中之光〕(一)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神對其子民無微不至的照料(參詩十七8)。不管是昨日還是今日,神永不改變,因此,今日的聖徒也當除去一切憂慮,為了完成神所賦予的使命而壯膽奔跑(參詩三十一4;約十四1)。 【書十22】「約書亞說:“打開洞口,將那五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我面前。”」 〔呂振中譯〕「那時約書亞就說:『打開洞口,把那五個王從洞裏拉出來、到我面前。』」 〔原文字義〕「打開」解開,鬆開。 〔文意註解〕「約書亞說:打開洞口,將那五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我面前」:約書亞命將巨石滾開,提人出來候審。 【書十23】「眾人就這樣行,將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崙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約書亞面前。」 〔呂振中譯〕「人就這樣行,把那五個王:耶路撒冷王、希伯崙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從洞裏拉出來、到約書亞面前。」 〔原文字義〕「耶路撒冷」平安的訓誨;「希伯崙」聯合;「耶末」高地;「拉吉」難以攻克的;「伊磯倫」似小牛。 〔文意註解〕「眾人就這樣行,將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崙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約書亞面前」:『那五王』即指五個亞摩利王(參5節)。 【書十24】「帶出那五王到約書亞面前的時候,約書亞就召了以色列眾人來,對那些和他同去的軍長說:“你們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他們就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 〔呂振中譯〕「人把那五個王拉出來、到約書亞面前以後,約書亞就把以色列眾人召了來,對那些和他同去的戰士長官說:『你們走近前來,把腳踩在這些王的脖子上。』他們就走近前來,把腳踩在這些王的脖子上。」 〔原文字義〕「軍長(原文三字)」人(首字);戰爭(次字);官長(末字)。 〔文意註解〕「帶出那五王到約書亞面前的時候,約書亞就召了以色列眾人來」:『以色列眾人』即指參與戰事的士兵們。 「對那些和他同去的軍長說:你們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和他同去的軍長』暗示此次救援行動,並非出動全軍(參閱7節註解);『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表示使敵人完全降伏。 「他們就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以行動宣告完全的勝利。 〔話中之光〕(一)約書亞將敵軍一網打盡之後,處罰了五王。這亦是踐踏掌權的如同踹泥一般(參賽四十一25)。令地上的所有君王懼怕耶和華神之懲罰(參詩七十六12)。用腳踏頸項就是使之成為腳凳,意味著完全的勝利(參王上五3;詩一百十1)。目睹此番情形的以色列百姓會大震士氣,亦會提高對罪惡的警覺。使迦南列族依次屈服在以色列面前的神,日子一滿,必會使所有生命屈膝在耶穌面前(參腓二10)。耶穌藉著十字架的勝利,踐踏了所有敵對神而自高的仇敵(參詩九十一13),並賜同樣的權柄給凡相信且順服他的聖徒(參路十19)。 【書十25】「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 〔呂振中譯〕「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不要驚慌;務要剛強壯膽;因為永恆主必這樣辦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 〔原文字義〕「懼怕」害怕,敬畏;「驚惶」驚嚇;「剛強」堅定,強壯;「攻打」發動戰爭,開戰。 〔文意註解〕「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意指以此次軍事行動為例,顯示今後征服迦南全土之事不足為懼,故當勇往直前。 「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意指神必將全境所有的敵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靠神的幫助,勝過亞摩利人的五王。這樣的勝利是神大能的彰顯,祂要藉著百姓得勝。約書亞吩咐以色列人切勿懼怕,因為神要使他們勝過所有的仇敵。祂常常保護我們,為我們爭戰得勝。過去領導我們的神,必然會幫助我們,供給我們現在與未來的需要。我們要切記,祂過去的幫助,對我們在未來的奮鬥,會帶來大盼望。 【書十26】「隨後約書亞將這五王殺死,掛在五棵樹上。他們就在樹上直掛到晚上。」 〔呂振中譯〕「隨後約書亞就擊殺了這五個王,把他們處死,挂在五根示眾木上;他們就在示眾木上直挂到晚上。」 〔原文字義〕「隨後」在…之後。 〔文意註解〕「隨後約書亞將這五王殺死,掛在五棵樹上。他們就在樹上直掛到晚上」:『直掛到晚上』以色列人的慣例,不將屍首掛在樹上過夜(參申二十一23)。 【書十27】「日頭要落的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丟在他們藏過的洞裡,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 〔呂振中譯〕「日落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他們從示眾木上取下來,丟在他們藏匿過的洞裏,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那些石頭到今日這一天還在那裏。」 〔原文字義〕「丟在」扔,投擲。 〔文意註解〕「日頭要落的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意指在日落之前就取下屍首。 「丟在他們藏過的洞裡,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意指將五王的屍首丟在山洞裡作為紀念。 【書十28】「當日約書亞奪了瑪基大,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和王,將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瑪基大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 〔呂振中譯〕「就在那一天,約書亞就攻取了瑪基大,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和王,將他們和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歸神,沒有留下一個殘存的;他處置瑪基大王、就像處置耶利哥王一樣。」 〔原文字義〕「盡行殺滅」完全地毀壞。 〔文意註解〕「當日約書亞奪了瑪基大,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和王」:『瑪基大』位於「希伯侖」和「拉吉」的中間,雖未參加五王的聯軍,但關係不淺。 「將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瑪基大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這是根據神的命令,迦南地各城,均不留活口,以免以色列人被誘惑去敬拜偶像假神。 【書十29】「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進到立拿,攻打立拿。」 〔原文字義〕「立拿」鋪過的道路。 〔文意註解〕「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立拿』位於亞西加(參10節)的西面約6公里。 【書十30】「耶和華將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裡。約書亞攻打這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立拿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 〔呂振中譯〕「永恆主將立拿和立拿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裏;約書亞用刀擊破了這城,殺了其中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殘存的;他處置立拿王就像處置耶利哥王一樣。」 〔原文字義〕「待」做,製作,完成。 〔文意註解〕「耶和華將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裡。約書亞攻打這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立拿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請參閱28節註解。 【書十31】「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往拉吉去,對著拉吉安營,攻打這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進到拉吉,對着拉吉紮營,攻打這城。」 〔原文字義〕「拉吉」難以攻克的。 〔文意註解〕「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往拉吉去,對著拉吉安營,攻打這城」:『拉吉』位於立拿的南方,希伯侖的西方約二十三公里。 【書十32】「耶和華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裡。第二天約書亞就奪了拉吉,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 〔呂振中譯〕「永恆主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手裏;第二天約書亞就攻取了拉吉,用刀擊打了這城,殺了其中一切人口,全照他處置立拿的樣子。」 〔原文字義〕「擊殺」擊打,殺害。 〔文意註解〕「耶和華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裡。第二天約書亞就奪了拉吉」:拉吉的軍隊早已傷亡殆盡(參20節),故輕易地被以色列人攻佔。 「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請參閱28節註解。 〔話中之光〕(一)人所有的勝利,都是耶和華所賜的。勝利都是出於神。在成功的時候,會有一種試探,叫我們將一切的功勞與光榮歸於自己,好似一切全靠自己的力量而得。其實是祂使我們得勝,獨有祂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因祂的良善,我們應當歸榮耀與祂並讚美祂。 【書十33】「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就把他和他的民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 〔呂振中譯〕「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把他和他的人民都擊殺了,殺到沒有給他剩下一個殘存的。」 〔原文字義〕「基色」部分;「荷蘭」崇高的。 〔文意註解〕「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就把他和他的民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基色』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二十九公里;『上來』基色的地勢比拉吉低。 【書十34】「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往伊磯倫去,對著伊磯倫安營,攻打這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進到伊磯倫,對着伊磯倫紮營,攻擊這城。」 〔原文字義〕「伊磯倫」似小牛。 〔文意註解〕「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往伊磯倫去,對著伊磯倫安營,攻打這城」:『伊磯倫』位於拉吉西方十公里。 【書十35】「當日就奪了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那日約書亞將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 〔呂振中譯〕「那一天他們攻取了它,用刀擊破了這城;殺了其中一切人口;那一天約書亞把他們盡行殺滅歸神,全照他處置拉吉的樣子。」 〔原文字義〕「盡行殺滅」完全地毀壞。 〔文意註解〕「當日就奪了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伊磯倫的軍隊也早已傷亡殆盡(參20節),故輕易地被以色列人攻佔。 「那日約書亞將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請參閱28節註解。 【書十36】「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上希伯崙去,攻打這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進到希伯崙,攻擊這城。」 〔原文字義〕「希伯崙」聯合。 〔文意註解〕「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上希伯崙去,攻打這城」:『希伯崙』位於耶路撒冷西南方三十公里,伊磯倫的東方。 【書十37】「就奪了希伯崙和屬希伯崙的諸城邑,用刀將城中的人與王,並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是照他向伊磯倫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 〔呂振中譯〕「他們攻取了它,用刀打破了這城,殺了它的王,又攻擊它所有的城、及其中一切人口,沒有剩下一個殘存的,全照他處置伊磯倫的樣子,把這城和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毀滅歸神。」 〔原文字義〕「奪了」捕捉,取得。 〔文意註解〕「就奪了希伯奪了和屬希伯崙的諸城邑,用刀將城中的人與王,並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與王』大概是指繼任的王,因原來的希伯崙王何咸已經被殺(參26節)。 「是照他向伊磯倫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請參閱28節註解。 【書十38】「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打這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擊這城。」 〔原文字義〕「底璧」聖所。 〔文意註解〕「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打這城」:『底璧』位於希伯崙西南方15公里,別是巴東北方約26公里。 【書十39】「就奪了底璧和屬底璧的城邑,又擒獲底璧的王,用刀將這些城中的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從前待希伯侖和立拿與立拿王一樣。」 〔呂振中譯〕「他攻取了底璧和它的王,以及它所有的城,用刀擊殺了他們,把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歸神,沒有剩下一個殘存的;他怎樣處置希伯崙,也怎樣處置底璧,都照他處置立拿和立拿王的樣子。」 〔原文字義〕「擒獲」(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就奪了底璧和屬底璧的城邑,又擒獲底璧的王」:『屬底璧的城邑』底璧王管轄數個城鎮。 「用刀將這些城中的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從前待希伯侖和立拿與立拿王一樣」:請參閱28節註解。 【書十40】「這樣,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沒有留下一個。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 〔呂振中譯〕「這樣,約書亞擊敗了那一帶全地、就是山地、南地、低原、下坡、和那些地方所有的王,沒有剩下一個殘存的;他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歸神,都照永恆主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 〔原文字義〕「全地」那片土地;「氣息」氣息,呼吸,靈。 〔文意註解〕「這樣,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沒有留下一個」:『全地』指耶路撒冷以南的迦南地南部地區,但不包括耶路撒冷;『山地』指耶路撒冷南面,東從死海到西面靠近沿著地中海平原的山區;『南地』指山地以南,直至與尋的曠野接壤的一片貧瘠乾地;『高原』或翻作「低原」、「丘陵」,指耶路撒冷以北的迦南地中部丘陵地帶;『山坡』指中部丘陵地帶的坡地和山谷。 「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凡有氣息的』指所有的人。 〔話中之光〕(一)神吩咐約書亞領導百姓,除滅迦南地的罪惡,好讓祂的子民佔領那地。約書亞盡他的本分貫徹使命──率領全軍,打擊當地人。在神吩咐我們不要犯罪的時候,我們不可停下來爭辯,看有無妥協的可能,或者找理由來解釋一番。當像約書亞一樣,迅速而徹底地回應神。一切能使我們犯罪的人際關係與活動,都要不講情面地避開。 【書十41】「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呂振中譯〕「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擊打了他們,直到迦薩,又擊打了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原文字義〕「加低斯巴尼亞」神聖的;「迦薩」強壯;「歌珊」拉近。 〔文意註解〕「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加低斯巴尼亞』位於尋的曠野;『迦薩』位於希伯侖以西約五十公里的地中海岸邊一條狹長平地,又在加低斯巴尼亞的正北方,故本句的意思是從南到北,代表此次戰役的西界。 「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歌珊』不是指埃及的歌珊,而是指死海東面,山地南面的一塊地區,代表此次戰役的東界最南面;『基遍』代表此次戰役的東界最北面。 【書十42】「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 〔呂振中譯〕「這一切王和他們的地、約書亞都儘一次地攻取了,因為永恆主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 〔原文字義〕「時」次,回。 〔文意註解〕「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一時』意指一段很短的日期。 〔話中之光〕(一)當人照著神的旨言行的時候,祂也伸出大能的手來成全祂所要作的。以色列人所作的就是神要作的,所以神伸手為以色列爭戰。假若以色列所作的不是神所要作的,神絕不會因為他們是以色列人而伸出手來幫助他們。 【書十43】「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呂振中譯〕「於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返回到吉甲營中。」 〔原文字義〕「吉甲」滾動,滾去;「營」營地,營盤。 〔文意註解〕「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凱旋歸回,與留守在吉甲的衛戌部隊和眾百姓會合。 〔話中之光〕(一)每一次屬靈爭戰的開始和結束,我們都應該像約書亞那樣「回到吉甲的營中」,回到神面前,才能靠神迎接更大的得勝。 (二)吉甲這地方乃是以色列人過約但河以後,全體在那裡行割禮的地方。在屬靈的含義上,就是除掉肉體,叫亞當的生命受對付(參西二11)。這就是享用得勝的關鍵。神要在人身上作工,祂要藉著人來彰顯祂自己,但人先要符合祂作工的條件。人不符合祂作工的條件,祂就不要在那人的身上作工。誰符合祂作工的條件,祂就在誰的身上作工。從亞當來的生命,就是人的肉體,是最與神的性情相違背的,是最不樂意讓神作主的。所以不除掉肉體,神就不能在那些讓肉體作主的人身上作工,祂也不要在這樣的人身上彰顯祂自己。因此回到吉甲,常常維持活在肉體已經受了對付的光景中,對追求享用神作我們的得勝的人是十分必要的。 (三)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歷史是預表。這歷史所表明的屬靈原則不單是適用在當時的歷史,也適用在一切屬靈的事上,直到現在,這原則也沒有停止。「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羅八6~8)。 (四)肉體不受對付,它就要代替神,它就要人體貼它,人也好像不得不體貼它。主的十字架早已定了肉體的罪,我們時刻支取主在十字架上所作成了的,使肉體不能發揮它活動的功能,我們就能讓神的自己充滿在我們裡面,也讓神用著我們去彰顯祂自己。這是得勝的訣竅,就像以色列人回到吉甲的營中,溫習他們受割禮的經歷,帶著靈裡新鮮的感覺,去迎接前面要來的更大的得勝。 叁、靈訓要義 【營救和攻奪】 一、營救基遍人(1~27節): 1.亞摩利五王攻打基遍(1~5節): (1)「聽見基遍的居民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住在他們中間,就甚懼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1~2節):因基遍與以色列人立約。 (2)「於是五個亞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大家聚集,率領他們的眾軍上去,對著基遍安營,攻打基遍」(5節):五王聯軍來勢洶洶,攻打基遍。 2.馳援基遍擊敗五王(6~10節): (1)「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6節):基遍人請求約書亞派軍拯救。 (2)「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7,9節):連夜疾行猛然臨到敵陣。 (3)「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地殺敗他們」(8,10節):因有神幫助,約書亞大大殺敗敵人。 3.信心的禱告(11~15節): (1)「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崙下坡的時候,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在他們身上,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11節):神降大冰雹打死的敵人,比被刀殺死的還多。 (2)「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12~13節):約書亞禱告求日月停止。 (3)「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14節):神聽約書亞的禱告。 4.擒殺亞摩利五王(16~27節): (1)「那五王逃跑,藏在瑪基大洞裡。有人告訴約書亞」(16~27節):五王藏在瑪基大洞裡。 (2)「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滾到洞口,派人看守」(18節):約書亞派人用大石頭堵住洞口。 (3)「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殺敗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其中剩下的人都進了堅固的城」(20節):僅少數敵人逃進堅固的城。 (4)「約書亞說:打開洞口,將那五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我面前。…隨後約書亞將這五王殺死,掛在五棵樹上。他們就在樹上直掛到晚上」(22,26節):約書亞處死五王。 二、攻奪南方諸城(28~43節): 1.「當日約書亞奪了瑪基大,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和王。…從瑪基大往立拿去,…耶和華將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裡」(28~30節):殺瑪基大和立拿的王。 2.「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往拉吉去,…耶和華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裡。…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就把他和他的民都擊殺了」(31~33節):殺拉吉和基色王。 3.「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往伊磯倫去,…當日就奪了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上希伯崙去,攻打這城,就奪了希伯崙和屬希伯崙的諸城邑,用刀將城中的人與王」(34~37節):殺伊磯倫和希伯崙王。 4.「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打這城,就奪了底璧和屬底璧的城邑,又擒獲底璧的王,…這樣,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38~40節):殺底璧王,大獲全勝。 5.「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41~42節):約書亞一時殺敗南部各地的王。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書亞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書亞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