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書亞記第九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以色列人被騙與基遍人立約】

   一、迦南各族同心合意要與以色列人爭戰(1~2)

   二、唯獨基遍人立意要與以色列人求和(3~6)

   三、基遍人設詭計瞞騙以色列人(7~13)

   四、以色列人因未求問神而受騙(14~15)

   五、立誓約後方知受騙被迫容他們存活作僕人(16~27)

 

貳、逐節詳解

 

【書九1「約但河西,住山地、高原,並對著巴嫩山沿大海一帶的諸王,就是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諸王,聽見這事,

   〔呂振中譯〕在約但河西邊、在山地、低原、和對着利巴嫩山、儘沿大海一帶所有的王、就是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或譯:何利〕人、耶布斯人的王、一聽見了,

   〔原文字義〕巴嫩」潔白;「赫」恐懼,恐怖;「亞摩利」山居者;「迦南」熱心的,商人;「比利洗」屬於某一村莊;「希未」村民;「耶布斯」被踐踏。

   〔文意註解〕約但河西,住山地、高原,並對著巴嫩山沿大海一帶的諸王」:『山地』指中南部山區;『高原』原文是「低地」,指介於中央山地和沿海平原之間的丘陵地帶;『巴嫩山』指北部山區;『沿大海一帶』指沿海平原;『諸王』指各城邦的首領。

         「就是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諸王,聽見這事」:『赫人』他們比亞伯拉罕較早定居於迦南地,故亞伯拉罕在他們中間算是寄居的(參創二十三3~4);他們人多勢大,擁有大片土地(參書一4);『亞摩利人』是含子孫中很強大的一支(參創十16),多居住在山地(原文字義);『迦南人』以含的兒子迦南取名的一族(參創十二6),居住在迦南地西部谷地和沿海一帶;『比利洗人』居住在迦南地中部的一族,與迦南人相鄰(參創十三7);『希未人』相信也是含的兒子迦南的子孫中的一族(參創十17);『耶布斯人』也是迦南的子孫中的一族(參創十16),是耶路撒冷的原住民(參書十五63);此處未列迦南七族中的革迦撒人。

 

【書九2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爭戰。

   〔呂振中譯〕就一齊集合起來、眾人一詞地要和約書亞和以色列人交戰。

   〔原文字義〕就都聚集(原文雙字)」聚集,召集(首字);共同地,一起地(次字);「同心合意(原文雙字)」一(首字);口(次字)

   〔文意註解〕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爭戰」:『同心合意』指商議後決定一致行動。

   〔話中之光〕()列國歷來都是爭鬥不休,只有對神的仇恨能使他們聯合起來;世人從來都是各持己見,只有對神的抵擋能使他們觀點一致。今天的屬靈爭戰和過去的迦南爭戰一樣,世人和迦南諸王「同心合意」地反對神,背後都是撒但在轄制和挑動,要使「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詩二2)。因此,世人「聽見」了福音,天然的反應都是恐懼、仇恨,「心裡剛硬」(書十一20),正如主耶穌所說的:「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約六65)。所以主耶穌向聖父的禱告,不是讓所有的人都得永生,而是「叫祂將永生賜給禰所賜給祂的人」(約十七2)

 

【書九3基遍的居民聽見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

   〔呂振中譯〕但是基遍的居民聽見了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

   〔原文字義〕基遍」丘陵城市;「耶利哥」它的月亮;「艾」荒場。

   〔文意註解〕基遍的居民聽見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基遍』位於耶路撒冷西北方約9公里,是一座大城(參書十2);『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即指殺滅全體居民,不留一個活口(參書六21;八24)

 

【書九4就設詭計,假充使者,拿舊口袋和破裂縫補的舊皮酒袋馱在驢上;

   〔呂振中譯〕他們也就設了詭計,自備乾糧〔原文:假充使者〕,拿舊口袋和破裂修補的舊皮酒袋給驢馱着,

   〔原文字義〕詭計」機靈,狡猾;「假充使者」自備乾糧,整裝而去,使者。

   〔文意註解〕就設詭計,假充使者,拿舊口袋和破裂縫補的舊皮酒袋馱在驢上」:『詭計』字義「機靈」,有正反兩面的意思,正面即指「謹慎」,反面意指「陰謀」;『假充使者』意指冒充遠方外國的使者;『口袋』用於裝食糧(參創四十二25);『皮酒袋』皮製的袋子,用於裝水或酒。

   〔話中之光〕()以色列人得勝的消息傳遍遠近時,有兩種反擊出現:一種是直接的敵對(當地的眾王開始合力來夾攻);另一種是間接的(基遍人設計欺騙)。我們順從神的命令,也會遇到同樣的敵對。想防止這些壓力,就必須倚靠神,每日與祂相交;祂會賜我們力量,能承受直接的壓力,也會給我們智慧,識透別人的詭計。

         ()義人容易陷入惡人的奸計,因此當具有蛇一般的智慧(參太十16)。約書亞在疑惑不定的時候應該求問神。他可能像現今的很多基督徒那樣,感到自己不需要麻煩神就能處理好事情。但神吩咐我們把一切問題都帶到祂面前來。不要覺得會麻煩祂,增加祂的負擔。如果我們把一切問題都帶到主的面前,不依靠自己的聰明,就能避開許多的陷阱(參箴三5~7)

 

【書九5將補過的舊鞋穿在腳上,把舊衣服穿在身上。他們所帶的餅都是的,長了黴了。

   〔呂振中譯〕將舊而補過的鞋穿在腳上,把舊的衣服穿在身上;他們做乾糧的餅都乾硬破碎。

   〔原文字義〕長了黴」碎屑,麵包屑。

   〔文意註解〕將補過的舊鞋穿在腳上,把舊衣服穿在身上」:用於冒充在路上長途跋涉,經過不短的時日。

         「他們所帶的餅都是的,長了黴了」:意指所帶麵包不再新鮮,狀似經過時日而變乾、變色且發霉。

 

【書九6他們到吉甲營中見約書亞,對他和以色列人說:“我們是從遠方來的,現在求你與我們立約。”

   〔呂振中譯〕他們到了吉甲營中見約書亞,對他和以色列人說:『我們是從遠地來的;現在求你和我們立約。』

   〔原文字義〕吉甲」滾去,滾動;「立約」契約,結盟。

   〔文意註解〕他們到吉甲營中見約書亞,對他和以色列人說」:『吉甲營』指約書亞的指揮總部所在地。

         「我們是從遠方來的,現在求你與我們立約」:『立約』指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書九7以色列人對這些希未人說:“只怕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的,若是這樣,怎能和你們立約呢?”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對這些希未〔或譯:何利〕人說:『只怕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的,那我們怎能和你們立約呢?』

   〔原文字義〕希未」村民;「只怕」也許,恐怕。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對這些希未人說」:『希未人』是含的兒子迦南的子孫中的一族(參創十17)

         「只怕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的,若是這樣,怎能和你們立約呢?」:『住在我們中間的』即指住在迦南地的一族。

 

【書九8他們對約書亞說:“我們是你的僕人。”約書亞問他們說:“你們是什麼人?是從哪裡來的?”

   〔呂振中譯〕他們對約書亞說:『我們願做你的僕人。』約書亞問他們說:『你們是甚麼人?是從哪裏來的?』

   〔原文字義〕僕人」奴隸。

   〔文意註解〕他們對約書亞說:我們是你的僕人」:表態願意降伏服事以色列人。

         「約書亞問他們說:你們是什麼人?是從哪裡來的?」:約書亞未求問神,而想當面查知真相。

 

【書九9他們回答說:“僕人從極遠之地而來,是因聽見耶和華你神的名聲和祂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

   〔呂振中譯〕他們對他說:『你僕人是為了永恆主你神至大之名就從很遠之地而來的;因為我們聽見了他的名聲:他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

   〔原文字義〕極」極度地,非常地;「名聲(原文雙字)」名字(首字);傳聞(次字)

   〔文意註解〕他們回答說:僕人從極遠之地而來:『極遠之地』意指不在迦南地。

         「是因聽見耶和華你神的名聲和祂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即指在四十年以前的事。

   〔話中之光〕()因耶和華的名」這句話表明基遍人已在一定的程度上追求神了。他們只有一點認識,就實行自己有限的亮光。他們的手段固然不對,但他們開始侍奉真神,這總是對的。他們雖然不瞭解整個事情的緣由,但他們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要遠超過任何所謂的神為其百姓所做的。他們據此開始權衡那些“神”的價值。神尊重他們有限的信心,不允許以色列人取消對他們的保證。神按照人的現狀接納他們,並設法引導他們進入更完美的侍奉。有些人開始侍奉神時動機完全是錯誤的,但神接納他們的降服,並幫助產生更良好的動機。基遍人就是這樣。就屬靈的特權而言,他們擁有立約的全部福氣。

 

【書九10並祂向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就是希實本王西宏和在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一切所行的事。

   〔呂振中譯〕以及他對約但河東邊的兩個亞摩利人兩個王、對希實本王西宏、對在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所行一切的事。

   〔原文字義〕希實本」堡壘;「西宏」勇士;「亞斯他錄」星辰;「巴珊」多結果實的;「噩」長頸的。

   〔文意註解〕並祂向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就是希實本王西宏和在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一切所行的事」:至少也是發生在一個月以前的。此處他們故意不提在耶利哥和艾城近日內所發生的事,以免穿幫。

 

【書九11我們的長老和我們那地的一切居民對我們說:‘你們手裡要帶著路上用的食物,去迎接以色列人,對他們說:我們是你們的僕人,現在求你們與我們立約。’

   〔呂振中譯〕因此、我們的長老和我們那地所有的居民對我們說:你們手裏要帶着路上用的乾糧、去迎接以色列人,對他們說:我們願做你們的僕人;現在求你們和我們立約。

   〔原文字義〕迎接」遭遇,降臨。

   〔文意註解〕我們的長老和我們那地的一切居民對我們說」:意指他們獲得長老和全體居民的授權,可以代表他們行事。

         「你們手裡要帶著路上用的食物,去迎接以色列人」:暗示經過長途跋涉。

         「對他們說,我們是你們的僕人,現在求你們與我們立約」:前句表態願意降伏服事以色列人,後句求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書九12我們出來要往你們這裡來的日子,從家裡帶出來的這餅還是熱的。看哪,現在都乾了,長了黴了。

   〔呂振中譯〕我們出來、要到你們這裏來的日子、從家裏帶出來自備做乾糧的這餅還是熱的;現在你看,都乾硬破碎了。

   〔原文字義〕熱的」熱的,溫;「長了黴」碎屑,麵包屑。

   〔文意註解〕我們出來要往你們這裡來的日子,從家裡帶出來的這餅還是熱的」:『往你們這裡來的日子』暗示時日不短。

         「看哪,現在都乾了,長了黴了」:企圖用乾而發霉的麵包做證據。

 

【書九13這皮酒袋,我們盛酒的時候還是新的,看哪,現在已經破裂。我們這衣服和鞋,因為道路甚遠,也都穿舊了。”

   〔呂振中譯〕這些皮酒袋、我們盛酒時還是新的;你看,都破裂了;我們這些衣裳和鞋、因為道路很長,也都破舊了。

   〔原文字義〕盛」充滿;「破裂」劈開,穿透。

   〔文意註解〕這皮酒袋,我們盛酒的時候還是新的,看哪,現在已經破裂」:意指皮袋變舊了。

         「我們這衣服和鞋,因為道路甚遠,也都穿舊了」:意指衣服和鞋也磨損了。

 

【書九14「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取了他們一些乾糧,並沒有求問永恆主怎樣吩咐。

   〔原文字義〕求問」詢問,要求。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表示願意立約。

         「並沒有求問耶和華」:這是以色列人上當的原因,單看外表,容易受騙。

   〔話中之光〕()人在神面前的罪有兩類:一是神發出的命令,而人拒絕順服。一是神還未發令,而我們就任意妄為。前者是背逆,不遵守神的吩咐,後者是自大放肆,任意做神所沒有吩咐的事。我們為神所做的工,到底有多少是根據於主明確的命令?或有多少是因著那是「好事」而我們就去做的呢?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我們的良心沒有禁止,或者我們的良心認為某事善美非凡,就夠有理由叫我們下手做工了。弟兄姊妹,你們豈不曉得每一個僕人都應該先等候主的命令,然後才照祂所吩咐的去事奉祂麼?

         ()以色列之所以犯沒有先求問神的旨意而迅速同意立約的錯誤,是因為被艾城之戰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我們通過這件事,應該學,越是獲得成功之時越當自重,謙卑聆聽神之聲音。今天,我們若不謹慎禱告,聽其言、觀其行,也很容易被人謙卑的話語打動,把人一時的衝動當作信心,把人出於肉體的熱心當作聖靈的感動。

         ()神的兒女總要小心。女子與未信者結婚,以為可引他心主。傳道人容讓豺狼進入教會,因為那些狼披著羊皮。初信者心地單純,也會輕易上當,聽信虛謊的靈。因為那些虛謊者裝成光明的天使。他們憑自己來判斷,卻不求問耶和華。所以我們要試驗諸靈,看那是否出於神,還是出於世界。

 

【書九15於是約書亞與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容他們活著,會眾的首領也向他們起誓。

   〔呂振中譯〕於是約書亞竟跟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容他們活着;會眾的首領也向他們起誓。

   〔原文字義〕講和(原文雙字)」做,製作,完成(首字);和平,友好(次字)

   〔文意註解〕於是約書亞與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容他們活著」:『講和』指彼此友好;『立約』指簽訂誓約。

         「會眾的首領也向他們起誓」:『會眾的首領』指十二支派的首領。

 

【書九16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之後,過了三天,才聽見他們是近鄰,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的。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和他們立約之後、過了三天、纔聽說他們是自己的近鄰,是住在自己中間的。

   〔原文字義〕近鄰」接近的。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之後,過了三天」:『過了三天』原文是「在第三天結束之前」。

         「才聽見他們是近鄰,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的」:『近鄰』指居住的地方相距不遠。

 

【書九17以色列人起行,第三天到了他們的城邑,就是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就往前行,第三天到了他們的城市;他們的城市就是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

   〔原文字義〕基非拉」雌獅;「比錄」水井;「基列耶琳」森林之城。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起行,第三天到了他們的城邑」:『以色列人起行』有二意:(1)指立約後立即派遣使者與基遍的人同行;(2)指聽說他們是近鄰後差派先遣部隊前往證實。『第三天』即指大約有兩天的路程;『他們的城邑』指基遍人散居或彼此有聯盟關係的城市

         「就是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以基遍為中心,其他都在方圓十公里以內的衛星城市,其中以基列耶琳比較出名(參書十八15)

 

【書九18因為會眾的首領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誓,所以以色列人不擊殺他們。全會眾就向首領發怨言。

   〔呂振中譯〕但是以色列人不擊殺他們,因為會眾的首領曾經指着永恆主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了誓;全會眾就向首領們發怨言。

   〔原文字義〕擊殺」擊打,殺害;「發怨言」發牢騷,抱怨。

   〔文意註解〕因為會眾的首領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誓」:請參閱15節後半註解。

         「所以以色列人不擊殺他們。全會眾就向首領發怨言」:『以色列人』即指先遣部隊(17);『發怨言』表達不滿之心。

 

【書九19眾首領對全會眾說:“我們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誓,現在我們不能害他們。

   〔呂振中譯〕眾首領對全會眾說:『我們曾經指着永恆主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了誓;現在我們不能觸害他們。

   〔原文字義〕害」擊打,傷害。

   〔文意註解〕眾首領對全會眾說:我們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誓,現在我們不能害他們」:神前所立的神聖誓約不容廢棄。

 

【書九20我們要如此待他們,容他們活著,免得有忿怒因我們所起的誓臨到我們身上。”

   〔呂振中譯〕我們要這樣處置他們,容他們活着,免得有神的震怒因我們向他們起的誓、而臨到我們身上。』

   〔原文字義〕忿怒」暴怒,憤怒。

   〔文意註解〕我們要如此待他們,容他們活著」:『如此待他們』即待他們作奴僕,為神的殿劈柴挑水(參閱23)

         「免得有忿怒因我們所起的誓臨到我們身上」:『忿怒』指神的忿怒,因不忠於誓約而發。

 

【書九21首領又對會眾說:“要容他們活著。”於是他們為全會眾作了劈柴挑水的人,正如首領對他們所說的話。

   〔呂振中譯〕首領們對會眾說:『要容他們活着。』於是他們給全會眾做檢柴打水的人,正如首領們所說到他們的。

   〔原文字義〕劈」砍伐,收集;「挑」汲取。

   〔文意註解〕首領又對會眾說:要容他們活著」:這是下達最後的決論。

         「於是他們為全會眾作了劈柴挑水的人」:『劈柴挑水』即指提供燃料柴和飲用水。

         「正如首領對他們所說的話」:請參閱23節。

   〔話中之光〕()委任給基遍族類的任務就是劈聖所用來獻祭的柴並挑水。身為外邦人,基遍人極其盼望加入神之恩典的心願是值得稱道的,然而,巧用奸計則是明顯的錯誤。只要目的是良善的,便可使用任何手段與方法,這並不是聖徒當有的態度。就像雅各雖然很早就蒙了祝福,卻因他欺騙父親的事,不得不經歷許多的磨練一樣,基遍人雖然得蒙拯救,卻必須付出代價。事奉聖所的利未人將又累又髒的活分給基遍人來做。他們當時居住在以色列百姓中間,被視為是最卑賤的人(參申二十九10~11)

         ()他們確實是僕人,但他們是在為神的殿效勞。藉著在神的殿裡服役,他們很容易認識真神。因此,他們所受的影響防止了他們回到祖先的偶像崇拜中去。他們雖然是以色列人的僕役,但他們是屬於耶和華的自由民。因為在侍奉神中,最低的職位也是自由的。祂的工作本身就是報酬。有人認為《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中的「尼提寧」就是基遍人(拉二70;八20;尼七60),因為尼提寧是聖殿的僕役。希伯來文nethinim 意思是「奉獻的人」,所以有可能是基遍人。

 

【書九22約書亞召了他們來,對他們說:“為什麼欺哄我們說:‘我們離你們甚遠’呢?其實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

   〔呂振中譯〕約書亞把他們召了來,告訴他們說:『為甚麼你們哄騙我們說:我們離你們很遠,其實你們卻是住在我們中間的?

   〔原文字義〕欺哄」騙取,狡詐;「甚」極度地,非常地。

   〔文意註解〕約書亞召了他們來,對他們說:為什麼欺哄我們說,我們離你們甚遠呢?」:『欺哄』指出他們的作法不正,本來可以因此毀約。

         「其實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意指他們居住在迦南地。

 

【書九23現在你們是被咒詛的!你們中間的人必斷不了作奴僕,為我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

   〔呂振中譯〕現在你們是被咒詛的了;你們中間必不斷有人做奴隸、給我的神的殿〔或譯:給我和我的神的殿〕做撿柴打水的人。』

   〔原文字義〕斷」砍掉,剪除。

   〔文意註解〕現在你們是被咒詛的!你們中間的人必斷不了作奴僕」:『被咒詛的』指當年挪亞所說迦南當受咒詛給他弟兄作奴僕的話(參創九24~27)

         「為我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和「為全會眾作了劈柴挑水的人」(21)意思相同,就是代替全會眾作劈柴挑水的工。

   〔話中之光〕()「你們中間的人必斷不了作奴僕」,就像利未人「散住在以色列地中」(創四十九7)一樣,都是以咒詛開始,卻以祝福結局。「奴僕」既表明基遍人成為以色列的藩屬,仰賴以色列人施恩;也表明以色列人對基遍人負有責任,有義務保護他們(參書十6~7)。不僅如此,約書亞還把基遍人從「為全會眾作了劈柴挑水的人」(21),具體變成了「為我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用代替會眾為祭壇劈柴挑水的方式,來服事全會眾(27)

 

【書九24他們回答約書亞說:“因為有人實在告訴你的僕人,耶和華你的神曾吩咐祂的僕人摩西,把這全地賜給你們,並在你們面前滅絕這地的一切居民;所以我們為你們的緣故甚怕喪命,就行了這事。

   〔呂振中譯〕他們回答約書亞說:『因為有人確實告訴你僕人說永恆主你的神曾經吩咐他僕人摩西、把這遍地賜給你們,並把這地所有的居民都從你們面前消滅掉,故此我們為了你們的緣故、很怕喪命,就行了這事了。

   〔原文字義〕滅絕」消滅,根絕。

   〔文意註解〕他們回答約書亞說:因為有人實在告訴你的僕人」:『你的僕人』這是基遍人自稱,表示願意以僕人的地位服事以色列人。

         「耶和華你的神曾吩咐祂的僕人摩西,把這全地賜給你們,並在你們面前滅絕這地的一切居民」:神吩咐摩西的話,由摩西轉述給以色列人(參申七1~2),又傳到基遍人的耳中。

         「所以我們為你們的緣故甚怕喪命,就行了這事」:『甚怕喪命』他們認定自己無力反抗以色列人,才用計「欺哄」(22)

 

【書九25現在我們在你手中,你以怎樣待我們為善為正,就怎樣作吧!”

   〔呂振中譯〕現在你看,我們都在你手中;你看怎樣處置我們為好為對,就怎樣行好啦。』

   〔原文字義〕為善」好的,令人愉悅的;「為正」筆直的,正確的。

   〔文意註解〕現在我們在你手中,你以怎樣待我們為善為正,就怎樣作吧」:『待我們為善為正』基遍人似乎看準了以色列人不僅不會殺滅他們,而且還不會過分欺凌他們;為善是指看為好(good)的,為正是指看為對(right)的。

 

【書九26於是約書亞這樣待他們,救他們脫離以色列人的手,以色列人就沒有殺他們。

   〔呂振中譯〕於是約書亞這樣處置他們,援救他們脫離以色列人的手,以色列人就沒有殺戮他們。

   〔原文字義〕救」解救,營救。

   〔文意註解〕於是約書亞這樣待他們,救他們脫離以色列人的手,以色列人就沒有殺他們」:意指約書亞解救基遍人,使他們免於滅亡。

 

【書九27當日約書亞使他們在耶和華所要選擇的地方,為會眾和耶和華的壇作劈柴挑水的人,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當那一天約書亞使他們給會眾和永恆主的祭壇、在他所要選擇的地方、做撿柴打水的人;到今日還是如此。

   〔原文字義〕選擇」挑選,決定。

   〔文意註解〕當日約書亞使他們在耶和華所要選擇的地方,為會眾和耶和華的壇作劈柴挑水的人,直到今日」:『耶和華所要選擇的地方』即指耶路撒冷;『直到今日』意指直到《約書亞記》成書之時。後來,掃羅殺了一些基遍人,破壞了與基遍人的誓約,致令以色列人遭神懲罰,一連三年發生饑荒(參撒下二十一1~14)

   〔話中之光〕()從基遍人淪為以色列之奴隸的事件中,我們可注意以下三個事實:(1)很顯然,他們所受的屈辱是神的咒詛(23節;創九25)(2)雖然如此,他們的生命得以保存,是因為他們敬畏神並渴慕神的恩典(2425)(3)從末世論角度預表了外邦人也可以進入恩典的事實(參賽六十六21)

         ()以色列人與基遍人立約,在人看,是首領們的疏忽和錯誤;但實際上,卻是神法外施恩,特意要存留基遍人,顯明神更美的心意。神要藉著這事,讓百姓在實際的操練中學習敬畏神。雖然基遍人用詭計與百姓立約,但神的百姓卻不能用詭計毀約,因為這約是「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誓」(18~19)而立的,守約就是順服神(19~20)。敬畏神的人「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詩十五4),因為他所關心的不是別人的對錯,而是自己是否順服神。

         ()神要除滅迦南人,是因為他們惡貫滿盈,「同心合意」(2)與神爭戰;但人若肯像基遍人一樣投靠神,即使起初的動機和方式並不準確,神也會像接納基遍人一樣,不但按著罪人的本相接納他們,還會引導他們進入更美的事奉。因為神說:「惡人死亡,豈是我喜悅的嗎?不是喜悅他回頭離開所行的道存活嗎?」(結十八23)。神既然愛惜尼尼微大城中那些「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人(拿四11),祂也一樣愛惜一切降服在祂面前的基遍人和外邦人。今天,神已經在恩典裡讓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一5),我們就更不能自以為義,輕看任何一個人、一個種族,「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8)

 

叁、靈訓要義

 

以色列人中計

   一、撒但軍兵的兩面(1~6)

         1.如同吼叫的獅子(1~2)

               (1)但河西,住山地、高原,並對著巴嫩山沿大海一帶的諸王,就是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諸王」(1):表徵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參弗六12)

               (2)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爭戰」(2):張牙舞爪、面貌猙獰。

         2.冒充光明的使者(3~6)

               (1)基遍的居民聽見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就設詭計,假充使者」(3~4)撒但裝作光明的天使;牠的差役,裝作仁義的差役(參林後十一14~15)

               (2)拿舊口袋和破裂縫補的舊皮酒袋馱在驢上;將補過的舊鞋穿在腳上,把舊衣服穿在身上。他們所帶的餅都是的,長了黴了」(4~5):假裝遠方鄰國。

               (3)「他們到吉甲營中見約書亞,對他和以色列人說:我們是從遠方來的,現在求你與我們立約」(6):求立約友好共存。

   二、以色列人受騙(7~27)

         1.詭詐的計謀(7~13)

               (1)他們對約書亞說:我們是你的僕人。從極遠之地而來,是因聽見耶和華你神的名聲和祂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並祂向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一切所行的事」(8~10)謙恭有禮。(注意:不提耶利哥和艾城的事)

               (2)我們的長老和我們那地的一切居民對我們說:‘你們手裡要帶著路上用的食物,去迎接以色列人,求你們與我們立約」(11):情義感人。

               (3)「我們出來要往你們這裡來的日子,從家裡帶出來的這餅還是熱的。看哪,現在都乾了,長了黴了。這皮酒袋,我們盛酒的時候還是新的,看哪,現在已經破裂。我們這衣服和鞋,因為道路甚遠,也都穿舊了」(12~13):有理有據。

         2.被騙的原因(14~15)

               (1)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14):不求問神。

               (2)「於是約書亞與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容他們活著,會眾的首領也向他們起誓」(15):立約起誓。

         3.被騙之後(16~27)

               (1)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之後,過了三天,才聽見他們是近鄰,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的」(16):發覺被騙。

               (2)「因為會眾的首領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誓,所以以色列人不擊殺他們容他們活著,免得有忿怒因我們所起的誓臨到我們身上」(18~20):履行誓約。

               (3)「當日約書亞使他們在耶和華所要選擇的地方,為會眾和耶和華的壇作劈柴挑水的人,直到今日」(21~27):罰作奴工。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書亞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書亞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