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五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耶和華的軍隊準備出擊】 一、敵人聞風喪膽(1節) 二、國民都受割禮,滾去埃及的羞辱(2~9節) 三、守逾越節(10節) 四、嗎哪止住,吃迦南地的出產(11~12節) 五、拜見耶和華軍隊的元帥(13~15節) 貳、逐節詳解 【書五1】「約但河西亞摩利人的諸王和靠海迦南人的諸王,聽見耶和華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約但河的水乾了,等到我們過去,他們的心因以色列人的緣故就消化了,不再有膽氣。」 〔呂振中譯〕「在約但河西邊的亞摩利人那些王、和靠海的迦南人那些王、聽見永恆主使約但河的水從以色列人面前乾了、等着我們過河,他們就因以色列人的緣故而膽戰心驚,不再有勇氣了。」 〔原文字義〕「消化」溶化,溶解;「膽氣」氣,風,靈。 〔文意註解〕「約但河西亞摩利人的諸王」:『亞摩利人』身材高大「如香柏樹」(參摩二9),佔據約但河兩岸山區,先前河東二王已被以色列人征服(參申一4)。 「和靠海迦南人的諸王」:『迦南人』以含的兒子迦南取名的一族(參創十二6),居住在迦南地西部谷地和沿海一帶,與亞摩利人同為迦南七族中最強大的二族。 「聽見耶和華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約但河的水乾了,等到我們過去」:『約但河』當時是迦南七族的天然屏障,特別是春犯時期,河水洶湧澎拜,大軍難於渡越。 「他們的心因以色列人的緣故就消化了,不再有膽氣」:『心…消化了』形容恐懼戰兢的心態;『不再有膽氣』意指失去鬥志。 〔話中之光〕(一)百姓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亞摩利人(此處指居住在山地的那部分人)與迦南人是當地的兩大主要群體。迦南人敬拜各式各樣的神,以巴力為主。他們注重物質享受,崇尚情慾。百姓進入迦南以後不斷地敬拜巴力。亞摩利人的神也影響以色列人的敬拜,使他們偏離真神。敬拜這些假神,終於導致他們敗亡。 (二)雖然今天魔鬼的勢力還在,但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14),我們靠著基督必「得勝有餘」(羅八37),在屬靈爭戰中只要順服神、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四7)。 (三)以色列人在曠野之中白白地浪費了三十九年,因為懼怕迦南人,高估了敵人的力量,也低估了神的能力。頭一次進迦南的計劃失敗了(參民十三、十四章),但他們看到迦南人懼怕他們的軍隊。迦南人聽到他們藉著神大獲勝利(參書二9~11),就盼望約旦河能阻止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但是他們卻走乾地過了約旦河,這個消息使迦南人的餘勇都消失了。不要低估神。只要我們對祂忠心,祂就會使重大的敵對勢力消失。祂能改變反對者的態度。 【書五2】「那時,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你製造火石刀,第二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 〔呂振中譯〕「那時永恆主對約書亞說:『你要製造火石刀,第二次再給以色列人行割禮。」 〔原文字義〕「火石」岩石,磐石;「割禮」割禮,切除。 〔文意註解〕「那時,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你製造火石刀」:『火石刀』火石是一種堅硬的石頭(參結三9),經磨利後有如金屬刀,可用來割除陽皮(參出四25); 「第二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第二次』四十年前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男子須受割禮才可吃逾越節的羊羔(參出十二44,48),而第二代以色列人在曠野中飄流時,未曾過逾越節也未曾受割禮(參5節);『行割禮』以色列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神曾與亞伯拉罕立約,他們世世代代的男子都要受割禮(原文是割陽皮),作為立約的證據,否則必從民中剪除(參創十七9~14)。 〔話中之光〕(一)按戰爭的常理,此時是一鼓作氣攻佔耶利哥的最好時機。但屬靈的爭戰卻不是這樣,神要百姓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攻城,而是「行割禮」(2節)。因為屬靈的爭戰不在乎人,乃在乎為我們爭戰的神(申三22);不在乎人做了多少準備,乃在乎人與神之間是否恢復了正確的關係。同樣,與神建立正確關係,是教會一切工作的基礎。 【書五3】「約書亞就製造了火石刀,在除皮山那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 〔呂振中譯〕「約書亞就製造了火石刀,在包皮山那裏給以色列人行割禮。」 〔原文字義〕「除皮」包皮。 〔文意註解〕「約書亞就製造了火石刀,在除皮山那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除皮山』大概是在吉甲附近的一處高地,原文「包皮山」;男子在那裡集中行割禮,可能是為了避開婦女的眼目。 【書五4】「約書亞行割禮的緣故,是因為從埃及出來的眾民,就是一切能打仗的男丁,出了埃及以後,都死在曠野的路上。」 〔呂振中譯〕「約書亞行割禮的緣故、是因為從埃及出來的眾民、一切男的戰士、出埃及以後都死在路上曠野裏。」 〔原文字義〕「緣故」理由,肇因。 〔文意註解〕「約書亞行割禮的緣故,是因為從埃及出來的眾民」:『眾民』指出埃及後第一代男丁。 「就是一切能打仗的男丁,出了埃及以後,都死在曠野的路上」:『能打仗的男丁』指指二十歲以上的男子(參民一3);『都死在曠野的路上』指除了約書亞和迦勒兩人以外,當時所有二十歲以上的男子都相繼死在曠野中(參民十四29~30)。 【書五5】「因為出來的眾民都受過割禮,惟獨出埃及以後,在曠野的路上所生的眾民,都沒有受過割禮。」 〔呂振中譯〕「因為出來的人都受過割禮,惟獨出埃及以後、在路上曠野裏生下來的人卻沒有受過割禮。」 〔文意註解〕「因為出來的眾民都受過割禮」:請參閱2節註解。 「惟獨出埃及以後,在曠野的路上所生的眾民,都沒有受過割禮」:按照潔淨禮節的規定,男嬰在出生後第八天便須受割禮(參利十二3),但以色列人四十年間飄流在曠野時,並沒有履行這項條例。 【書五6】「以色列人在曠野走了四十年,等到國民,就是出埃及的兵丁,都消滅了,因為他們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耶和華曾向他們起誓,必不容他們看見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我們的地,就是流奶與蜜之地。」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在曠野走了四十年,等到全國的人、出埃及的戰士、都滅盡了,因為他們沒有聽永恆主的聲音;永恆主曾向他們起誓、不容他們看到永恆主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給我們的地、流奶與蜜之地。」 〔原文字義〕「消滅」結束,終止;「聽從」聽從,尊重。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在曠野走了四十年,等到國民,就是出埃及的兵丁,都消滅了,因為他們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都消滅了』指相繼的死去了;『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指他們聚集在一起抵擋神的命令,不肯進取迦南地(參民十四1~2節)。 「耶和華曾向他們起誓,必不容他們看見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我們的地,就是流奶與蜜之地」:『不容他們看見』意指他們必要死在曠野(參民十四29,33,35);『流奶與蜜之地』指迦南地,形容其物產豐富。 【書五7】「他們的子孫,就是耶和華所興起來接續他們的,都沒有受過割禮;因為在路上沒有給他們行割禮,約書亞這才給他們行了。」 〔呂振中譯〕「所以約書亞所行割禮的乃是他們的子孫、就是永恆主所興起、來接替他們的;這些沒有受過割禮,因為他們在路上沒有給這些人行割禮。」 〔原文字義〕「興起」起立,建立。 〔文意註解〕「他們的子孫,就是耶和華所興起來接續他們的,都沒有受過割禮」:『興起來接續他們的』指他們所生養的下一代。 「因為在路上沒有給他們行割禮,約書亞這才給他們行了」:『在路上』指在曠野飄流的路上。 【書五8】「國民都受完了割禮,就住在營中自己的地方,等到痊癒了。」 〔呂振中譯〕「全國的人都受了割禮,就住在營中自己的所地、等到復元。」 〔原文字義〕「痊癒」活著,復原。 〔文意註解〕「國民都受完了割禮」:指凡出生第八天以上的男子都受割禮。 「就住在營中自己的地方,等到痊癒了」:『等到痊癒』一般在受割禮後第三天最疼痛(參創三十四25),過後逐漸痊癒。 〔話中之光〕(一)「國民都受完了」(8節)和「國民……都消滅了」(6節)原文是相同的三個詞「תָּמַם כֹּל גּוֹי」,成為鮮明的對比:老一代是在不順服中而「都死完了」,但新一代卻是在順服中「都完成了」神的命令。神的救贖計畫不會倚靠人的軟弱或剛強,人可以跟不上神的帶領,但神必會興起新人來跟隨祂;人可以失敗,但神的計畫永遠不會失敗。 【書五9】「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吉甲”就是“滾”的意思)。」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約書亞說:『我今日把埃及的恥辱從你們身上輥去了』因此那地方到今日還叫做吉甲。」 〔原文字義〕「羞辱」辱罵,毀謗;「滾去」滾離,滾動;「吉甲」滾動,輪子。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埃及的羞辱』指出埃及卻進不得迦南地,而死在曠野的羞辱(參出三十二12;民十四13~16);『滾去』指如同滾動輪子般地將羞辱輥離開。 「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吉甲』的原文字義「輥去,輥開」,含有對付肉體的情慾之意(參西11)。 〔話中之光〕(一)「埃及的羞辱」(9節),可能指埃及人嘲笑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卻進不了迦南(民十四13~16),至今仍未得著應許之地。現在百姓已經踏上應許之地,並且受了割禮,恢復了與神的立約關係,重獲承受應許之地的資格,所以除掉了「埃及的羞辱」。這正如我們得救以後,還是活在肉體的轄制裡,依舊受罪的捆綁;只有經過了十字架的對付,經過了「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欲的割禮」(西二11),神才能自由地在人身上做工,人才能享用基督裡的豐富。 【書五10】「以色列人在吉甲安營。正月十四日晚上,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在吉甲紮營;正月十四日晚上、他們在耶利哥原野守了逾越節。」 〔原文字義〕「守」做,製作,完成;「逾越節」逾越,逾越節。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在吉甲安營。正月十四日晚上,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正月十四日』即渡過約但河之後的第四天(參書四10);『逾越節』神當晚巡行全埃及地,逾越過以色列人門上塗有血的房屋,卻擊殺埃及人的長子和頭生牲畜,促使埃及法老王無條件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故此設立當日為逾越節作為紀念(參出十二12~14)。 〔靈意註解〕「逾越節」表徵基督是神的羔羊(參約一29),被殺流血,拯救人脫離罪的刑罰。 〔話中之光〕(一)神以「逾越節」作為出埃及的開始(出十二6),也用「逾越節」作為承受應許之地的開始。神用同一個「逾越節」來紀念出埃及和進迦南,正是宣告神所開始的工作、神必自己完成。 【書五11】「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了那地的出產;正當那日,吃無酵餅和烘的穀。」 〔呂振中譯〕「逾越節後第二天、他們就喫了那地的農產物;正當那一天他們喫了無酵餅和焙的穀子。」 〔原文字義〕「出產」土產,產物;「烘」烘烤;「穀」骨頭,實質。 〔文意註解〕「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了那地的出產」:『逾越節的次日』即指無酵節第一日;『那地的出產』即指迦南地生長的穀物。 「正當那日,吃無酵餅和烘的穀」:『無酵餅』指未經過發酵的麵包;『烘的穀』指烘熟的穗子或穀粒。 【書五12】「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嗎哪了。那一年,他們卻吃迦南地的出產。」 〔呂振中譯〕「他們喫了那地的農產物,第二天嗎哪就停止了;以色列人不再有嗎哪;那一年他們就喫了迦南地的出產。」 〔原文字義〕「嗎哪」那是甚麼;「止住」停止;「迦南」低地,熱心,商人。 〔文意註解〕「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嗎哪』是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間所吃的主食(參出十六31;民十一6),從天隨露水降下(參民十一9),不須人工栽培。 「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嗎哪了。那一年,他們卻吃迦南地的出產」:『不再有嗎哪』突然消失無蹤,也是一項神蹟奇事。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在曠野時,神奇妙地供應食物,現在神使土地出產糧食,給他們享用。禱告並不是人甚麼都不幹,因為人的信心不能代替殷勤做工。神在人需要的時候,可以明確、奇妙地供應祂的子民,但是祂也指望他們運用祂所賜的才能與資源,自給自足。如果你的禱告未蒙應允,你的需要也許是你自己辦得到的事。你應當求神賜智慧,使你可以領會其中的奧妙,也賜你動力,推動你去完成。 (二)應許之地的食物更加豐富了,但神訓練百姓的方式也更嚴格了:在曠野裡,雖然百姓「再三試探神」(詩七十八41),但神卻在四十年裡無條件地每天供應嗎哪(出十六35);但到了迦南,百姓卻必須遵行神的律例、誡命,神才會「降下時雨,叫地生出土產,田野的樹木結果子」(利二十六4)。每一個享用基督裡的豐富的新約信徒,也要接受神更嚴格的要求:「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8)。 【書五13】「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祂那裡,問祂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 〔呂振中譯〕「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忽見有一個人正在對面站着,手裏拿着拔出來的刀;約書亞走到那人跟前,對他說:『你是為我們呢?還是為我們的敵人呢?』」 〔原文字義〕「幫助」(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靠近耶利哥』指近距離偵察敵情;『手裡有拔出來的刀』指準備戰鬥。 「約書亞到祂那裡,問祂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表示約書亞知道那人氣魄非凡,上前詢問祂的身分,可見約書亞有過人的膽量。 〔話中之光〕(一)「禰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意思是「你是站在哪一邊」?我們禱告的時候,總是盼望神站在我們這一邊,把自己當作主角、把神當作配角;即使是為事奉禱告,也常常把自己當作工作的主人,把神當作幫忙的僕人。但神的回答卻是:「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14節),祂不是來幫忙的配角,而是來統帥的主角;祂才是工作的主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僕人。所以我們不應該問神站在哪一邊,而應當反省自己是否站在神那邊、與神同工,讓工作的主人做成祂所要的工作。 (二)我們希望每一件事都環集左右,為我們的利益而效勞。但神的定規卻不是如此。祂不是站在爭戰之中,在這裡或那裡幫一點忙,對於我們來說,問題的關鍵不在乎得著幫助,乃在乎接受祂的領導。如果你以為神在爭戰中只處於一個附屬的地位,那你就不認識神了。神的地位是要領導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祂為我們拔刀是什麼意義。 【書五14】「祂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 〔呂振中譯〕「那人說:『不是的;我現在來、是作為永恆主的軍長。』約書亞就臉伏於地拜他,對他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呢?』」 〔原文字義〕「元帥」統帥,首領;「俯伏」俯下,躺下。 〔文意註解〕「祂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耶和華軍隊』指天使天軍,在此也可指以色列人的軍隊;『元帥』指統領全軍的人,含意是神親自率軍攻打敵人(備註:以人形顯現的神大概就是子神基督)。 「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俯伏在地下拜』表示輸誠順服;『我主』表示承認對方的身分和地位。 〔話中之光〕(一)神叫約書亞看見不是他能領兵打仗,這重大的責任雖然已經託付了他,但真正作神子民元帥的並不是他,乃是神自己,他不過是神軍隊中的一員。一切為神作工的或要進入得勝的道路,必須得看見誰是我們的元帥,否則就沒有資格帶領以色列民,也就不能經歷得勝,這是進入得勝道路的首要條件。 (二)那位元帥並非取代約書亞的地位,他率領的是另一支軍隊。他的萬軍是天上來的,為攻取迦南地。以色列若忠於神,那些軍隊就是他們的盟友。信徒啊,不要只想自己,也不可自足,或勉強來應付。各各他的人子在寶座上,也在你旁邊。祂有天上的權柄,能補給你力量。總要敬虔、順服,有充足的信心與禱告。與神同行,工作並不艱難。在祂的威勢之下,耶利哥城一定倒塌。爭戰不在人力,但要與世界分別,完全奉獻給神。合乎主用的器皿必須清潔。事奉成功的秘訣不在聰明(Cleverness)而在聖潔(Cleanness)。 【書五15】「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軍長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這樣行。」 〔原文字義〕「聖」神聖,分別。 〔文意註解〕「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鞋沾滿地上的污穢塵埃;脫鞋意指:(1)對神表示尊敬;(2)對所處聖地的體認(參出三5)。 「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所站的地方是聖的』指凡是神臨在的地方都分別為聖而成為聖地。 〔話中之光〕(一)在何烈山,神先讓摩西知道自己是站在聖地,然後才向他宣告使命;在耶利哥平原,神也先讓約書亞明白自己是站在聖地,然後才向他頒佈命令(六2~5)。神總是先讓蒙召的人認識祂同在的聖潔,然後才差遣我們(賽六1~8;結一27~28;路一28;太十七1~5)。人若不認識神的聖潔,就容易用人一時的同情來作為慈愛的標準,甚至高舉「博愛」來抵擋神的公義、聖潔,高舉「人道」來論斷進迦南的爭戰。 (二)神在差遣摩西之前,曾經叫他看見聖潔的重要,他必須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所站地是聖地;學了這一個功課之後,才配承擔神的責任,才配被打發受差遣。每一個被神差遣的人,都得認識這一點,我們與世界之間沒有聯絡的藉肩,只能赤足相接,決不當有中間通融的煤介;若沒有這個看見,沒有這個對付,我們也是不能承擔聖職,無法進入聖境。 (三)我們所站的是聖地呢?還是俗地呢?聖俗之分在於什麼地方,乃在於我們對待的態度,是藉賴以鞋子來維持之。我們的刺激──赤足而行,這是一個得勝的對付。我們愈求得世俗的諒解、同情、支持,少與人磨擦,少叫人誤會,在神與人之間總是想找一個通融之路,妥協之法,這樣的人是永遠也不會進屬靈勝境的。 (四)我們必須以絕對的態度向著世界,不怕把我刺傷,這才有資格承擔神的託付,才能踏得勝的境界,才能認識在基督裡(元帥裡)所有的得勝是何等的奇妙、榮耀。 所以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15)。 叁、靈訓要義 【戰前準備】 一、受割禮(1~9節): 1.「那時,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你製造火石刀,第二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2節):行割禮原是耶和華與以色列人立約的記號(參創十七11)。 2.「因為出來的眾民都受過割禮,惟獨出埃及以後,在曠野的路上所生的眾民,都沒有受過割禮」(5節):律法規定男嬰生後第八天須受割禮(參利十二3)。 3.「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9節):從身上滾去埃及的羞辱,也就是靠基督的十字架除去肉體的情慾(參西二11)。 二、守逾越節(10節): 1.「正月十四日晚上,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10節):逾越節表徵基督是神的羔羊(參約一29),被殺流血,拯救人脫離罪的刑罰。 三、吃土產(11~12節): 1.「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了那地的出產;正當那日,吃無酵餅和烘的穀」(11節):無酵餅表徵蒙恩的信徒已經成為無酵的新團,應當把舊酵除淨(參林前五7)。 2.「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嗎哪了」(12節):嗎哪表徵基督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命之糧(約六51);地的出產表徵基督是美地,被人經營而成為人的供應。 四、見元帥(13~15節): 1.「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祂那裡,問祂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祂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13~14節):祂不是來幫助,乃是來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 2.「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14~15節):屬神的人應當俯伏拜祂,並遵祂為聖。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書亞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書亞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