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三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以色列人過約但河(一)】 一、過河前的準備:自潔,跟定約櫃,保持距離(1~6節) 二、神鼓勵約書亞,轉吩咐抬約櫃的祭司在前行(7~8節) 三、約書亞鼓勵眾百姓,每支派揀選一人候令行事(9~13節) 四、抬約櫃的祭司腳入河水,眾百姓走乾地過河(14~17節) 貳、逐節詳解 【書三1】「約書亞清早起來,和以色列眾人都離開什亭,來到約但河,就住在那裡,等候過河。」 〔呂振中譯〕「約書亞清早起來,他和以色列眾人都從什亭往前行,來到約但河;未過河以前在那裡住宿。」 〔原文字義〕「什亭」洋槐;「住」住宿,過夜。 〔文意註解〕「約書亞清早起來,和以色列眾人都離開什亭,來到約但河,就住在那裡,等候過河」:『清早起』指探子回來後次日清晨;『離開什亭』以色列人自從擊敗亞摩利二王之後,一直駐紮在什亭待機(參民二十五1);『等候過河』指在那裡作最後的整頓和準備,等候神的命令。 〔話中之光〕(一)清早是我們靈性生活的時間,不是睡懶覺的時候。這是新的時光,新的日子,新的道路開始的時候。聖靈在裡面的工作,每天都是新的,每時刻都是新的。所以我們要利用清早的時間,不單是利用世上的時間,更是心靈裡利用這個時間。光一出現,就當接受。一有光的引導就不在軟弱、不在留戀世俗,就開始起步前行了。 (二)以色列人在什亭學到一些屬靈的功課,明白了神忌邪的心,也在那地作了第二次的數點民數。這些都是在神面前蒙紀念的。只是神應許給他們的是迦南,所以什亭雖有可紀念之處,他們仍是要離開什亭而進向迦南。我們屬靈追求上的學習也是一樣,我們的目標是主自己,一切屬靈的經歷只該引我們更靠近主,而不是代替主。無論經歷是如何寶貴,也不能作主的代替。經歷只是引我們更多的在神面前脫下自己,使我們可以更多的得著主自己。 【書三2】「過了三天,官長走遍營中,」 〔呂振中譯〕「過了三天、官吏走遍營中,」 〔原文字義〕「走遍」經過,越過;「中」中間,當中。 〔文意註解〕「過了三天」:指出埃及後第四十一年正月初十日(參書四19)的前一天,亦即正月初九日。 「官長走遍營中」:發出行動命令。 〔靈意註解〕「過了三天」:表徵死而復活。 【書三3】「吩咐百姓說:“你們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約櫃,又見祭司利未人抬著,就要離開所住的地方,跟著約櫃去。」 〔呂振中譯〕「吩咐人民說:『你們一看見永恆主你們的神的約櫃、而祭司利未人抬着,就要從你們住的地方往前行,在後面跟着走。」 〔原文字義〕「跟著」在…之後。 〔文意註解〕「吩咐百姓說:你們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約櫃」:『神的約櫃』以色列人跟隨約櫃行動(參民十33)。 「又見祭司利未人抬著,就要離開所住的地方,跟著約櫃去」:『祭司利未人』抬約櫃原本是利未人哥轄子孫的工作(參民四15),但在特殊場合,改由祭司擔任(參書六6;王上八3~6);『往前行』按照行軍次序(參民二章)向前行進。 〔靈意註解〕「你們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約櫃,又見祭司利未人抬著,就要離開所住的地方,跟著約櫃去」:表徵注目基督並跟隨基督。約櫃是神與百姓同住的記號。約櫃在那裡,神就在那裡。 〔話中之光〕(一)約櫃乃是表明住在百姓中間的神自己。約櫃所顯出的帶領,正是說出住在我們裡面的主親自作我們一切的引領。話語是外面的指引,恩膏(或是說生命)是在裡面作管理,要把神所說的話成為人實際的經歷。在舊約的日子,神尚且作了這樣一件帶著預表性的事,是關於人享用神應許的,那麼現今在新約的聖徒們,一定不能忽略這個功課。 【書三4】「只是你們和約櫃相離,要量二千肘,不可與約櫃相近,使你們知道所當走的路,因為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 〔呂振中譯〕「只是你們和約櫃之間須要有個距離、尺度約二千肘;不要走近約櫃,好使你們知道所應當走的路,因為你們素來沒有從這條路渡過河。』」 〔原文字義〕「相離」距離,遙遠;「相近」靠近,接近。 〔文意註解〕「只是你們和約櫃相離,要量二千肘,不可與約櫃相近」:『和約櫃相離』即指除了抬約櫃的祭司以外,其他的人都不可靠近;『二千肘』約折合900公尺。 「使你們知道所當走的路,因為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當走的路』包括如何渡河,以及過河之後的行止。 〔靈意註解〕「只是你們和約櫃相離,要量二千肘」:二表徵見證,見證全然信靠基督。 〔話中之光〕(一)距離約櫃二千肘,就是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認識基督、高舉基督,謙謙卑卑的服在神的面前,才有能力過得勝的生活。跟從主,事奉主不是從外面模仿,照著人的樣子學來的,而是照著主的腳蹤走上去的。 (二)「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在我們的生活中,經驗是寶貴的;不過我們要小心,不要用歷史的經驗埋葬自己。摩西的經驗,只是帶他到尼波山。約書亞雖然到過以實各谷的經驗,但那不能代替所有的人民。不論領袖或會眾,每人的腳印,都必須自己踏在應許之地上。那是沒有走過的。我們沒有人探尋過明天。約櫃代表神的同在。雖然前面有敵人盤踞,可能有戰爭的危險,跟隨主,順從祂的引導,把腳步踏向未來。 (三)「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這話是指出享用應許的路。神的應許不是給少數人,乃是給「許多的兒子」。這許多的兒子必須親自看見約櫃而舉步前行。所以百姓不能離約櫃太近,距離太近就會把別人的視線擋住了。神只要祂的子民跟從祂自己走,祂不要百姓跟從人而走,所以百姓必須與約櫃保持一定的距離,讓每一個人都看得見約櫃。每個人所踏下去的腳步(人的經歷)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完全跟隨主自己這件事卻不允許不相同。 【書三5】「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要自潔,因為明天耶和華必在你們中間行奇事。”」 〔呂振中譯〕「約書亞對人民說:『你們要潔淨自己為聖,因為明天永恆主必在你們中間行奇妙的作為。』」 〔原文字義〕「自潔」使成聖,分別;「奇事」奇妙的,非凡的。 〔文意註解〕「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要自潔,因為明天耶和華必在你們中間行奇事」:『自潔』包括沐浴、洗衣、不親近婦女等(參出十九10);『奇事』指超自然的作為。 〔話中之光〕(一)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必須要聖潔。主說:「那召你們既是聖潔的,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5~16)。一個信徒要想討主的喜悅,就得照著神的旨意行,像祂一樣的聖潔,有祂那樣的形像。有人說,「聖潔」是神屬性中最重要的,只要聖潔,公平、公義、慈愛、憐憫等相應的都表現出來了。因此聖經上說:「你們要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二)要自潔,必須會靠主,會投靠他,憑著自己的立志是毫無功效的。不憑自己並不是不盡自己的本份,而是不憑自己的意思行事,本份一定要盡的。要謹慎自守;要努力工作;要禁戒私欲;要有受苦的心志;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要付代價:當從的計謀不從,不當站的地方不站,不當坐的座位不坐等等。這是消極的一面,並要積極的順從聖靈,活在神的話語裡,愛慕神,仰望神,尋求神,專愛神,作神喜悅的事,說神喜悅的話,走神喜悅的路等等,自自然然的就走上了得勝的道路。 【書三6】「約書亞又吩咐祭司說:“你們抬起約櫃,在百姓前頭過去。”於是他們抬起約櫃,在百姓前頭走。」 〔呂振中譯〕「約書亞又對祭司們說:『你們要抬着約櫃,在人民前面過去。』他們就抬着約櫃,在人民前面走。」 〔原文字義〕「前頭」面,臉。 〔文意註解〕「約書亞又吩咐祭司說:你們抬起約櫃,在百姓前頭過去」:意指約櫃率先過河。 「於是他們抬起約櫃,在百姓前頭走」:這是出發過河的正式指令。 〔話中之光〕(一)世上的人作領袖的還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我們作屬靈生命工作的人不是更當如此嗎?神的託付給了我們,就當為神的託付忠心。去餵養牧養群羊:尋找失喪的;領回被逐的;纏裹受傷的;醫治有病的;養壯瘦弱的,就是那些不爭氣的信徒,也要看顧他,把他從軟弱裡挽回,使羊有草可吃,有水可喝,有光可就,有神可拜,以致真正站穩腳步。 【書三7】「耶和華對約書亞說:“從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眾人眼前尊大,使他們知道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約書亞說:『今天我開始要使你在以色列眾人眼中成為尊大,叫他們知道我怎樣和摩西同在,也必怎樣和你同在。」 〔原文字義〕「尊大」為大,尊崇;「同在」(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約書亞說:從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眾人眼前尊大」:『今日』即指出埃及後第四十一年正月初十日(參書四19);『眼前尊大』指因所言所行顯出的超越常人效果,而被人視為神的僕人,給予特別的尊敬。 「使他們知道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神預告祂如何藉摩西行使神蹟奇事,也要照樣藉約書亞行使神蹟奇事。 〔靈意註解〕「耶和華對約書亞說:從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眾人眼前尊大」:約書亞尊大表徵顯大基督。 〔話中之光〕(一)神並不常用神蹟奇事來帶領祂的百姓,更多地是讓祂的百姓順服祂的話語和在百姓中間設立的權柄。人若不能順服看得見的人,就更不可能順服看不見的神。雖然神的百姓是跟隨約櫃,但神也要他們藉著順服約書亞,來學習順服約書亞所跟從的神;雖然新約信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但神也要我們借著順服神在教會中所設立的權柄,來學習順服教會的元首基督(彼前五1~7)。 (二)神的子民認識神的權柄是很重要的。沒有認識權柄,就不能有準確而整一的動作。在地上的戰爭中是這樣,在屬靈的爭戰中也是這樣。人若各自為政就不能爭戰。人必須接受一個絕對的權柄,才能有效的顯出在爭戰中得勝的能力。屬靈的權柄不是人能自取的,而是神親自顯出來的。神要藉著約書亞發號施令,然後印證他所發的命令,就顯明他的屬靈權柄。 【書三8】「你要吩咐抬約櫃的祭司說:‘你們到了約但河的水邊上,就要在約但河水裡站住。’”」 〔呂振中譯〕「你要吩咐抬約櫃的祭司說:“你們到了約但河的水邊,就要在約但河那裡站着。”」 〔原文字義〕「邊」末端,盡頭。 〔文意註解〕「你要吩咐抬約櫃的祭司說:你們到了約但河的水邊上,就要在約但河水裡站住」:『水邊』指靠近岸邊的淺水河床。 〔靈意註解〕「你要吩咐抬約櫃的祭司說:你們到了約但河的水邊上,就要在約但河水裡站住,…約但河的水,就是從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斷絕,立起成壘」(8,13節):抬約櫃的祭司站在水裡,表徵基督藉著死敗壞死亡的權勢(來二14)。 【書三9】「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你們近前來,聽耶和華你們神的話。”」 〔呂振中譯〕「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你們挨近前來、聽永恆主你們的神的話。』」 〔原文字義〕「近前來」拉近,靠近。 〔文意註解〕「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你們近前來,聽耶和華你們神的話」:『近前來』指靠近約書亞的身前,可以聽見約書亞所宣告神的話。 〔話中之光〕(一)當百姓正準備渡河的緊張時刻,約書亞卻叫他們停下來「聽耶和華——你們神的話」。當我們為一天的工作忙碌之前,也應當先聆聽神今天對我們所說的話。 (二)在以色列人過約但河,進入應許之地以前,約書亞召聚百姓,聆聽神的聖言。他們極度振奮,一心想馬上渡河,但是約書亞卻叫他們停下來靜聽。我們生活在匆忙的世代,人人分秒必爭忙個不停,很容易成為工作的奴僕,忙得不可分身,忽略了神所說最重要的一件事──聆聽祂的話語。在你訂定時間表以前,要用點時間專心尋求神對你工作的期望。你為一天的工作忙碌以前,要先明白神對你所說的,這樣才能幫助你避免犯無謂的錯誤。 【書三10~11】「約書亞說:“看哪,普天下主的約櫃必在你們前頭過去,到約但河裡,因此你們就知道在你們中間有永生神;並且祂必在你們面前趕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 〔呂振中譯〕「約書亞說:『看哪,全地之主的約櫃要在你們前面在約但河裡過去:在這一點上你們就知道永活的神在你們中間,他必定把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從你們面前趕出。」 〔原文字義〕「永生」活著的,有生命的;「迦南」熱心的,商人;「赫」恐懼;「希未」村民;「比利洗」屬於某一村的;「革迦撒」異邦人行近;「亞摩利」山居者;「耶布斯」被踐踏。 〔文意註解〕「約書亞說:看哪,普天下主的約櫃必在你們前頭過去,到約但河裡,因此你們就知道在你們中間有永生神」:『普天下主』意指祂是掌管全地的主,隨己意行作萬事(參弗一11);『永生神』意指祂是又真又活的神(參帖前一9),是生命的源頭。 「並且祂必在你們面前趕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迦南人』以含的兒子迦南取名的一族(參創十二6),居住在迦南地西部谷地和沿海一帶;『赫人』他們比亞伯拉罕較早定居於迦南地,故亞伯拉罕在他們中間算是寄居的(參創二十三3~4節);他們人多勢大,擁有大片土地(參書一4);『希未人』相信也是含的兒子迦南的子孫中的一族(參創十17);『比利洗人』居住在迦南地中部的一族,與迦南人相鄰(參創十三7);『革迦撒人』是含的兒子迦南的子孫中的一族(參創十6,15~16);『亞摩利人』是含子孫中很強大的一支(參創十16),多居住在山地(原文字義);『耶布斯人』也是迦南的子孫中的一族(參創十16),是耶路撒冷的原住民(參書十五63)。 〔話中之光〕(一)神為甚麼要幫助以色列人,把住在迦南地的原住民趕出去?神曾經因為祂的百姓不順服而加以處罰,接著祂也要處罰其他各族。聖經上曾指出迦南居民罪大惡極,應受嚴厲的處罰(參創十五16),而神要透過以色列人來處罰他們。更重要的是,由於以色列人是聖潔的一族,就不能住在邪惡而拜偶像的民中,否則就等於讓罪惡登堂入室。要想防止百姓受邪教風俗感染,惟一的方法就是把奉行邪教之民從那地趕出去。 (二)信心的順服是不看環境,只看主的心意。眼見的環境是真實的,但真實的環境也不能限制神作工。神有絕對的能力在任何的環境中作工,問題是在人有沒有給神作工的條件。神不作工,不是祂作不來,更不是祂不能作,而是人不配合神的定規,神就停下祂的手來不作工。神作工的條件乃是人用信心跟上祂;人的信心一跟上,神作工的手就伸出來。所以祭司們用信心的腳步走,神就成全他們信心的果效。 【書三12】「你們現在要從以色列支派中揀選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 〔呂振中譯〕「現在你們要從以色列族派中取十二個人,每族派一人每族派一人。」 〔原文字義〕「揀選」挑選。 〔文意註解〕「你們現在要從以色列支派中揀選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十二個人』在此代表全以色列人。 〔靈意註解〕「你們現在要從以色列支派中揀選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每人取一塊石頭扛在肩上(參書四5),表徵做死而復活的見證。 〔話中之光〕(一)神吩咐以色列人要取十二塊石頭,每支派取一塊石頭。這些石頭明顯是代表了全體以色列人,就是被神選召來顯明祂的應許的人。這些人要作為神的見證,也是神的見證人。他們能成為神的見證是有一定的經歷的,沒有這些經歷,就不能成為神的見證,也不能成為神的見證人。 【書三13】「 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華約櫃的祭司把腳站在約但河水裡,約但河的水,就是從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斷絕,立起成壘。」 〔呂振中譯〕「人民離開帳棚往前行、要過約但河的時候,抬約櫃的祭司在人民前面。」 〔原文字義〕「斷絕」剪除,砍掉;「立起」站立;「壘」堆。 〔文意註解〕「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華約櫃的祭司把腳站在約但河水裡」:請參閱8節。 「約但河的水,就是從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斷絕,立起成壘」:『斷絕』指上流的水不再繼續往下流,而下流的水則照常流入死海,露出乾涸的河床;『立起成壘』指違反水的性質,如同固態的冰一樣堆壘起來,形成臨時水壩,堵住水的源流。 〔話中之光〕(一)約櫃十分沉重,在曠野長大的祭司們很可能都不會游泳。在人的眼中看來,抬著約櫃過約但河是死路一條。但信心就是不看環境,只看神的旨意;眼見的環境雖然是真實的,但信心乃是相信真實的環境也不能限制神做工。既然約書亞宣告了神這樣的安排,祭司們就憑信心照樣順服。 (二)我們必須在信心裡,看見神一切的子民,終有一天被帶進所應得的產業裡去。這是神的目的,神也必定達到祂的目的。但為著要實現這一個目的,神需要一班人,甘心樂意站在死地;不只這樣,如果有需要的話,還要堅定不移的站在那裡,「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因這小隊抬著耶和華約櫃的祭司,不怕死亡的威力,在約但河中的乾地上站定,以色列全國的人民才能安然無恙的從乾地上走過去。 (三)請切切記得,不是祭司們憑著自己的本事完成這艱巨的任務,乃是耶和華的約櫃,為他們開路,帶領他們進人應許美地。但我們也不可忽略,是祭司們把約櫃帶到那裡,也是他們抬著約櫃站在那裡。在死亡威力下堅強地與主一同站住,他們這信心的舉動,結果就叫別人獲得更豐盛的生命。弟兄姊妹,你和我是否已經准備好這樣做呢? (四)百姓必須憑信向前進,並不能在營中坐待外面的路開通了之後方才起行。他們必須拔營開步,整裝束荷,排齊隊伍,直達河邊,雖然河水還沒有起變化。到了河邊,若是他們想停在那裡,等河水分開了,然後伸足下水,他們定規空等,定規到今天還在河東。他們在水斷絕之前,必須先舉足涉水。 (五)讓我們也學習怎樣用信心抓住神的話前進,不看前面的道路能否通行。我們常受攔阻和難處的挫折,都是因為我們想等神先替我們開路,挪去了一切的攔阻和難處,然後再試著前行。這是何等的錯誤。若是神要我們向前沖,我們就憑著信心抓住他的話語向前沖,好象一無攔阻一般,路自然會為我們一步步地敞開。 (六)以色列人渴望能進入應許之地、征服列國,在那裡平安度日,但是他們先要渡過河水漲過兩岸的約但河。神曾明令,要想過河,祭司必須首先踏足下水。假使祭司害怕,不敢踏出第一步的話,又將會怎樣呢?神對我們的問題,常常不先採取行動解決,直到我們信靠祂,照著我們當做的事前行,神才使一切迎刃而解。在你的生命之中,甚麼是難以渡過的江河,阻撓你的進步?你要順服神,踏下第一步,問題自然可以解決。 【書三14】「百姓離開帳棚,要過約但河的時候,抬約櫃的祭司乃在百姓的前頭。」 〔呂振中譯〕「人民離開帳棚往前行、要過約但河的時候,抬約櫃的祭司在人民前面。」 〔原文字義〕「離開」出發,啟程。 〔文意註解〕「百姓離開帳棚,要過約但河的時候,抬約櫃的祭司乃在百姓的前頭」:『離開帳棚』意指收拾帳棚;『在百姓的前頭』請參閱3~4節。 【書三15】「他們到了約但河,腳一入水(原來約但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漲過兩岸),」 〔呂振中譯〕「原來約但河水在收割的日子總是漲滿河岸的。當下抬櫃的人來到約但河;抬櫃的祭司的腳一蘸在水邊,」 〔原文字義〕「收割」莊稼,收穫;「漲過」充滿。 〔文意註解〕「他們到了約但河,腳一入水(原來約但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漲過兩岸)」:『腳一入水』指抬約櫃祭司的腳一踏到水裡;『收割的日子』指陽曆四、五月間,此時剛結束春雨,上游高山的積雪融化,造成河水氾濫;『漲過兩岸』河的水面寬度一舉從乾涸期的平均60公尺,漲成200至1000公尺,水深由約3公尺變成約7公尺。 〔話中之光〕(一)祭司們的「腳一入水」(15節),約但河水就在「亞當城那裡停住」(16節);人若邁開信心的腳步向前走「所當走的路」(4節),神就負責讓約但河水「立起成壘」(16節)。當我們在生命中遇到阻擋我們進入安息的約但河時,都可以效法這些順服神的祭司,憑信心踏下順服的腳掌,神大能的手就會使難處迎刃而解。 (二)我們遭遇一切意外的艱難,當知是為主旨的安排,既然有主旨安排,我們惟有順服神的安排而已。我們每人都有一個約但河水漲過兩岸的時候,難道徘徊河濱,貔超不前麼?不,當一面靠主,一方憑信心,服從主的安排,不看環境,大踏步地進前去! 【書三16】「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裡停住,立起成壘;那往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 〔呂振中譯〕「那從上邊住下流的水便從極遠之處、在亞當、在撒拉但旁邊的城那裡站住,立成了一壘,而那向亞拉巴海、就是鹽海、往下流的水便全然截斷;於是人民在耶利哥對面過去了。」 〔原文字義〕「撒拉但」他們的悲傷;「亞當」屬土的,紅土;「亞拉巴」沙漠曠野;「全然」完全地,整個地。 〔文意註解〕「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裡停住,立起成壘」:『極遠之地』距離耶利哥渡口約有三十公里;『撒拉但旁的亞當城』亞當城位於雅博河流入約但河,兩河之間的東南岸,撒拉但大概就在附近;那一帶約但河兩岸陡峭,可以臨時攔截並積蓄大量水流。 「那往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亦即流往死海。 「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即指從乾涸的河床上走到對岸。 〔話中之光〕(一)神讓約但河的水在「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裡停住」,百姓才能過約但河;同樣,我們裡面亞當的舊生命必須被聖靈「全然斷絕」,才能「進入祂安息的應許」(來四1)。 神不是只讓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祂是要以色列人永遠享用迦南。正如神不是只救人脫離罪與死,祂是要人進入永遠的榮耀與豐富,所以人的自己必須要在死上受對付。約但河的水在撒拉坦旁的亞當城停住不是偶然的,神可以使水在上流的任何地方停止,但神偏是讓水流停在亞當城,這絕不是巧合。對證一下第四章裡把河中的石頭與岸上的石頭互換位置,這一點就再明顯不過了。水流停在亞當城,說明了亞當的生命水流必須斷流,然後人才能享用迦南應許的豐富。亞當的生命水流停止,就是人的自已進入死地。 【書三17】「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在約但河中的乾地上站定,以色列眾人都從乾地上過去,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 〔呂振中譯〕「抬永恆主約櫃的祭司在約但河中間的乾地上直站着,等以色列眾人都在乾地上過去,直到全國的人盡都過了約但河為止。」 〔原文字義〕「盡都」完全。 〔文意註解〕「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在約但河中的乾地上站定」:用意在擋住約但河上游的水流(參書四18)。 「以色列眾人都從乾地上過去,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那兩支派半僅約有四萬人過到約但河西面(參書四13),其餘的人均留守在約但河東面。 〔靈意註解〕「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在約但河中的乾地上站定,以色列眾人都從乾地上過去,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在信心裡跟從主,勝過一切難處(水)。 〔話中之光〕(一)對於每一個得救的人,都是神自己為他們預備的「乾地」。但神也要求我們這些「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在神所預備的「乾地上站定」,高舉基督作見證,才能讓那些神所揀選的人「進入祂安息的應許」(來四1)。這就是與神同工,正如主耶穌在異象裡鼓勵保羅的:「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十八9~10)。 (二)我們若只站在地上,看到的只是以色列人順服神、憑信心過約但河。但我們若站在天上,就能清楚地看到「耶和華的手大有能力」(書四14):是神的手帶領以色列人一步一步地來到約但河邊,不但賜給他們信心,而且堅固了他們的信心,最終讓他們能順服地踏入約但河。 (三)神過去任憑十個探子報惡信(民十三31~33),現在卻無微不至地一步一步帶領百姓,讓他們能憑著所領受的信心過約但河、承受應許。因為神不只是要成就帶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應許,更要把這些事「作為鑒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11),讓我們能從前人的經歷當中,學會「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五19),而是憑信心「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四11)。 (四)我們必須在信心裏,看見神一切的子民,終有一天被帶進所應得的產業裏去。這是神的目的,神也必定達到祂的目的。但為著要實現這一個目的,神需要一班人,甘心樂意站在死地;不只這樣,如果有需要的話,還要堅定不移的站在那裏,「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因這小隊抬著耶和華約櫃的祭司,不怕死亡的威脅,在約但河中的乾地站定,以色列全國的人民才能安然無恙的從乾地上走過去,沒有留下一個人被遺棄在後面――請切切記得,不是祭司們憑著自己的本事完成這艱鉅的任務,乃是耶和華的約櫃,為他們開路,帶領他們進入應許美地。但我們也不可忽略,是祭司們把約櫃帶到那裏,也是他們抬著約櫃站在那裏。在死亡威脅下堅強地與主一同站住,他們這信心的舉動,結果就叫別人獲得更豐盛的生命。弟兄姊妹,你和我是否已經準備好這樣作呢? (二)祭司的站定就是神親自停住在看百姓過河,也可以說是神親自在百姓過河的事上作保護。神顯出這樣的眷顧需要有祭司們的配合。祭司不單要用信心開路,他們也要用持久的順服來維持一條暢通的道路。一刻的順服與忍受是比較容易,也有許多人能作得到。但是持久的順服與忍受,那就不是容易作得到的事,也是許多人不甘心作的。祭司們的持久站定,百姓們就得著可走的道路,也可以暢通的在這道路上走進迦南。 叁、靈訓要義 【過約但河】 一、過河前的準備(1~6節): 1.「約書亞清早起來,和以色列眾人都離開什亭,來到約但河,就住在那裡,等候過河」(1節):(1)清早起來新的開始;(2)離開什亭失敗之地;(3)等候神。 2.「過了三天,官長走遍營中,吩咐百姓說:你們看見耶和華你們神的約櫃,又見祭司利未人抬著,就要離開所住的地方,跟著約櫃去」(2~3節):(1)過了三天死而復活;(2)看見約櫃,注目基督;(3)跟著約櫃,跟隨基督。 3.「只是你們和約櫃相離,要量二千肘,不可與約櫃相近,使你們知道所當走的路,因為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4節):(1)保持距離,不靠自己;(2)相離二千肘,見證靠主;(3)知道所當走的路。 4.「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要自潔,因為明天耶和華必在你們中間行奇事」(5節):自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 二、過河的安排(7~17節): 1.「耶和華對約書亞說:“從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眾人眼前尊大,使他們知道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7節):約書亞尊大預表顯大基督。 2.「你要吩咐抬約櫃的祭司說:你們到了約但河的水邊上,就要在約但河水裡站住,…約但河的水,就是從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斷絕,立起成壘」(8,13節):抬約櫃的祭司站在水裡,表徵基督藉著死敗壞死亡的權勢(來二14)。 3.「看哪,普天下主的約櫃必在你們前頭過去,…祂必在你們面前趕出迦南人」(10~11節):在信心裡看見神走在前頭,顯出大能的作為。 4.「你們現在要從以色列支派中揀選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14節):每人取一塊石頭扛在肩上(參書四5),做死而復活的見證。 5.「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在約但河中的乾地上站定,以色列眾人都從乾地上過去,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17節):在信心裡跟從主,勝過一切難處(水)。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書亞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書亞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