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二十二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二支派半转回约但河东】 一、二支派半完成使命后转回约但河东(1~9节) 二、归途在约但河西边筑一燔祭坛(10~11节) 三、河西以色列人派祭司非尼哈带十首领前往问罪(12~20节) 四、河东二支派半解释筑坛的目的(21~29节) 五、筑坛所引起的疑虑圆满解决(30~34节) 贰、逐节详解 【书二十二1】「当时,约书亚召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来,」 〔吕振中译〕「那时候约书亚把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召了来,」 〔原文字义〕「当时」(原文无此字);召了」召唤,宣告。 〔文意注解〕「当时,约书亚召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来」:指约但河东二支派半照摩西所吩咐他们的(参2节),遵守对约书亚的诺言(参2节),派了四万人过河(参书四13),经过多年南征北伐,如今尚存活的人。 【书二十二2】「对他们说:“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遵守了;我所吩咐你们的,你们也都听从了。」 〔吕振中译〕「对他们说:『永恒主的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遵守了;在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事上、你们都听了我的话。」 〔原文字义〕「遵守」保守,看守;「听从」留心听,尊重。 〔文意注解〕「对他们说: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遵守了」:参阅民三十二20~22。 「我所吩咐你们的,你们也都听从了」:参阅书一16~18。 【书二十二3】「你们这许多日子,总没有撇离你们的弟兄,直到今日,并守了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你们当守的。」 〔吕振中译〕「你们这许多日子总没有撇离你们的族弟兄、直到今日;永恒主你们的神所吩咐守的、你们也遵守了。」 〔原文字义〕「撇离」离去,弃绝;「当守的」守卫,保管。 〔文意注解〕「你们这许多日子,总没有撇离你们的弟兄,直到今日」:指他们一直与其他九个半支派的人并肩作战,没有擅自离开。 「并守了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你们当守的」:意指他们遵从摩西和约书亚奉神的命令所吩咐的话,也就是遵守神的吩咐。 【书二十二4】「如今耶和华你们神照着祂所应许的,使你们弟兄得享平安,现在可以转回你们的帐棚,到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所赐你们为业之地。」 〔吕振中译〕「如今永恒主你们的神已照他所应许过你们的、把你们的族弟兄安顿好了,如今你们可以回你们家〔原文:帐棚〕去,到你们自己拥为产业之地那里,就是永恒主的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边所赐给你们的。」 〔原文字义〕「转回」转向,转离。 〔文意注解〕「如今耶和华你们神照着祂所应许的,使你们弟兄得享平安」:意指其他九个半支派都已得到安居乐业之地。 「现在可以转回你们的帐棚,到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所赐你们为业之地」:意指现在是你们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书二十二5】「只要切切地谨慎遵行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诫命律法,爱耶和华你们的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诫命,专靠祂,尽心尽性事奉祂。”」 〔吕振中译〕「你们只要格外谨慎遵行永恒主的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诫命律法,爱永恒主你们的神,也行他一切的道路,遵守他的诫命,紧依附着他,全心全意地事奉他。』」 〔原文字义〕「切切地」极度地,非常地;「谨慎」留心注意。防备;「遵行」做,制作,完成;「道」道路;「专靠」附着,黏住,紧靠。 〔文意注解〕「只要切切地谨慎遵行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诫命律法」:『切切地』含有尽力、深思熟虑的意思;『谨慎』重在指思想观念的赞同和一致;『遵行』重在指行为上的遵照和实施;『诫命』重在原则;『律法』重在细则。 「爱耶和华你们的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诫命,专靠祂,尽心尽性事奉祂」:『专靠祂』意指紧紧地依附祂,丝毫不分离;『尽心尽性』意指全心全魂。 〔话中之光〕(一)这两个半支派虽然忠心履行了争战的责任,但在临别之前,约书亚也提醒他们属灵的责任:还要「切切地谨慎遵行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诫命律法」。因为人很容易在事奉上尽力,但却用事奉代替了爱神的心。神的心意不但要我们「尽心尽性事奉祂」,而且要「爱耶和华——你们的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诫命,专靠祂」。 (二)以色列民虽然完成了军事任务,约书亚却提醒他们,还要尽上属灵的责任。我们有时只想到自己要做的事,忽略了思想自己应当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若看见自己是神的儿女,就会爱祂,欢欢喜喜地事奉祂;不过不要让日常的事奉取代你爱神的心。 【书二十二6】「于是约书亚为他们祝福,打发他们去,他们就回自己的帐棚去了。」 〔吕振中译〕「于是约书亚给他们祝福,打发他们走,他们就回家〔原文:帐棚〕去了。」 〔原文字义〕「打发」送走。 〔文意注解〕「于是约书亚为他们祝福,打发他们去,他们就回自己的帐棚去了」:『回自己的帐棚』意指回到他们的营房,收拾随身用品和战利品(参8节),准备返回河东的地业。 【书二十二7】「玛拿西那半支派,摩西早已在巴珊分给他们地业。这半支派,约书亚在约但河西,在他们弟兄中,分给他们地业。约书亚打发他们回帐棚的时候为他们祝福,」 〔吕振中译〕「对玛拿西那半族派、摩西早已在巴珊将地分给他们了,至于这半族派、约书亚就在约但河西边将地分给他们、让他们族弟兄一齐地受地;约书亚回家〔原文:帐棚〕去的时候,给他们祝福,」 〔原文字义〕「巴珊」多结果实的。 〔文意注解〕「玛拿西那半支派,摩西早已在巴珊分给他们地业」:『那半支派』指得到河东巴珊地的半个支派。 「这半支派,约书亚在约但河西,在他们弟兄中,分给他们地业」:『这半支派』指得到河西中部、以法莲地北面的半个支派。 「约书亚打发他们回帐棚的时候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祝福』并非单为玛拿西分配在河东巴珊地的那个半支派,而是为将要回河东地的二支派半祝福(参6~9节)。 【书二十二8】「对他们说:“你们带许多财物,许多牲畜和金、银、铜、铁,并许多衣服,回你们的帐棚去,要将你们从仇敌夺来的物,与你们众弟兄同分。”」 〔吕振中译〕「对他们说:『你们带着许多货财,很多牲畜、和金、银、铜、铁,并很多衣裳、回家〔原文:帐棚〕,要将你们从仇敌掠得之物、和你们的族弟兄同分。』」 〔原文字义〕「夺来的物」战利品,掠夺物;「同分」分享。 〔文意注解〕「对他们说:你们带许多财物,许多牲畜和金、银、铜、铁,并许多衣服」:『他们』同样指将要回河东地的二支派半;『许多牲畜…』这些都是战利品。 「回你们的帐棚去,要将你们从仇敌夺来的物,与你们众弟兄同分」:『与你们众弟兄同分』指各别宗族留守在河东地的众弟兄;摩西曾定下条例,凡掳获物前线与后方均分(参民三十一21~27)。 〔话中之光〕(一)与弟兄同分战利品对以色列而言是一个原则(参民三十一25~47)。战事后论功行赏的对象不仅是在第一线奋战的军兵,还包括在后方支持他们的人,藉此来确认作为神的选民,以色列整个民族心系共同的命运。每个基督徒作为信仰共同体的一员,要彼此补足,以此经历基督丰盛的恩典。 (二)过约旦河的人与留在河东的人平分战利品,「一半归与出去打仗的精兵,一半归与全会众」(民三十一27),这在人看是不公平的。但神的百姓与世人不同,因为替百姓争战的乃是神自己(参申三22),战利品乃是神白白的恩典。百姓若知道自己都是不配的,就不敢提「多劳多得」,而是「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应当大家平分」(撒上三十24)。 (三)同样,教会的事奉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事奉的果效只在乎神自己。属灵的争战表面上是人的努力,实际上是神为我们争战,又借着争战白白赐给我们恩典:「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弗四8);这恩典不是让我们自己独享的,而是「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 【书二十二9】「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从迦南地的示罗起行,离开以色列人,回往他们得为业的基列地,就是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得了为业之地。」 〔吕振中译〕「于是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族派的人、从迦南地的示罗起行,离开以色列人,回他们拥为业产之地的基列地去,就是照永恒主由摩西经手所吩咐、让他们拥为业产的地方。」 〔原文字义〕「示罗」安歇之地;「起行」启程,出发。 〔文意注解〕「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从迦南地的示罗起行」:『示罗』位于示剑南方约18公里,伯特利北方约15公里,当时的会幕所在地(参书十八1),也是约书亚拈阄分配产业之地的地方(参书十八9~10)。 「离开以色列人,回往他们得为业的基列地,就是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得了为业之地」:『基列地』泛指约但河东岸二支派半所分得之地(参民三十二29)。 【书二十二10】「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就在约但河那里,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 〔吕振中译〕「如便人、迦取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族派的人、来到迦南地近约但河一带地方,就在约但河边那里筑了一座祭坛,一座巨大而壮观的祭坛。」 〔原文字义〕「看着」外表,眼前看到的;「高大」巨大的。 〔文意注解〕「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指约但河西岸的沙丘谷地。 「就在约但河那里,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约但河那里』指约但河西岸;『坛』指形状似祭坛的纪念坛,但非用来献祭(参28节);『看着高大』意指从远处就能望见。 【书二十二11】「以色列人听说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约但河边,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一听见了、就说∶『看哪,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族派的人、在迦南地边疆、近约但河一带地方、属以色列人一边、筑了一座祭坛呢。』」 〔原文字义〕「筑了」建造;「坛」祭坛。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听说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约但河边,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照和合本译文,显然就是指约但河西岸,但有的译文翻作:「对着以色列人的那边」,意思隐晦不明。 【书二十二12】「全会众一听见,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一听见了,其全会众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跟他们打仗。」 〔原文字义〕「攻打」战争,出去打仗。 〔文意注解〕「全会众一听见,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要上去攻打他们』因为全会众误以为河东地二支派半的人,在示罗的祭坛之外另立献祭的祭坛,这样,就是违背了神的命令,另立敬拜中心。 【书二十二13】「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打发了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族派的人,」 〔原文字义〕「以利亚撒」神已帮助;「非尼哈」铜管乐器的口。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在发兵攻打之前,先派可以信任的人去查明真相;『非尼哈』是将来大祭司的接班人,曾经两次亲身经历以色列人因干犯神而被神降罚(参17,20节)。 【书二十二14】「又打发十个首领与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个首领,都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 〔吕振中译〕「又打发了十个首领,就是以色列各支派、各父系家属各派一个首领和他同去;这些人在以色列族系〔同词:千夫〕中每一个都是他们父系家属的首领。」 〔原文字义〕「统领」头,顶,领袖。 〔文意注解〕「又打发十个首领与非尼哈同去」:『十个首领』即从分配在河西迦南地的九个半支派,每支派派一个首领,加上玛拿西半族派的首领,共十个首领。 「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个首领,都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首领』重在指民间的身分是王子;『统领』重在指军中的身分是指挥官;十位具有威望的首领加上大祭司候任人非尼哈,一面藉此震慑对方,盼能事先消弭战事,一面也全权委任他们判断是非。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的领袖们并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先差派「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13节)与「十个首领」去了解情况。教会的肢体之间若出现了问题,不应该在背后议论、传话、揣测,而应当凭着爱心和诚实当面交通,正如主耶稣所教导的:「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十八15~17)。 【书二十二15】「他们到了基列地,见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对他们说:」 〔吕振中译〕「他们到了基列地,去见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族派的人,告诉他们说:」 〔文意注解〕「他们到了基列地,见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对他们说」:『基列地』泛指约但河东岸二支派半所分得之地(参9节注解)。 【书二十二16】「“耶和华全会众这样说,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干犯以色列的神,为自己筑一座坛,悖逆了耶和华,这犯的是什么罪呢?」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全会众这样说:“你们对以色列的神不忠实,今日转离了永恒主,为自己筑了一座祭坛,背判了永恒主,你们这样不忠实是多么大的不忠实阿!」 〔原文字义〕「跟从」在…之后;「干犯」不忠实,背叛;「悖逆」反叛;「犯」行为奸诈。 〔文意注解〕「耶和华全会众这样说,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全会众』在此指约但河西岸九个半支派的人(参12节);『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指不听从神命令每年三次到神所指定的地方过节献祭(参申十六16)。 「干犯以色列的神,为自己筑一座坛,悖逆了耶和华,这犯的是什么罪呢?」:『干犯…悖逆』非尼哈和十个首领误认为他们:(1)筑坛另立敬拜中心;(2)筑坛改拜偶像假神。这两样都是干犯、悖逆真神,是构成灭族的大罪。 【书二十二17】「从前拜毗珥的罪孽还算小吗?虽然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到今日我们还没有洗净这罪。」 〔吕振中译〕「从前拜巴力毘珥的罪愆、我们还以为是小事么?虽有疫病袭击了永恒主的会众、直到今日我们还末洁净以脱这罪呢。」 〔原文字义〕「毗珥」裂缝;「罪孽」罪恶,不公的行为;「瘟疫」瘟疫,重击。 〔文意注解〕「从前拜毗珥的罪孽还算小吗?」:『拜毗珥的罪孽』指在什亭与摩押女子行淫,吃他们的祭物,跪拜他们的神,与巴力毗珥连合之事(参民二十五1~3)。 「虽然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到今日我们还没有洗净这罪」:『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那时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参民二十五9)。 【书二十二18】「你们今日竟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吗?你们今日既悖逆耶和华,明日祂必向以色列全会众发怒。」 〔吕振中译〕「今日你们竟转离了永恒主呀?今日你们既背判了永恒主,明日他就必震怒以色列全会众了。」 〔原文字义〕「转去」返回,转回;「跟从」在…之后;「悖逆」反叛。 〔文意注解〕「你们今日竟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吗?你们今日既悖逆耶和华,明日祂必向以色列全会众发怒」:『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就是『悖逆耶和华』,乃是两个同义子句;『向以色列全会众发怒』两个半支派的人若果真的转去敬拜偶像假神,则不仅两个半支派的人会遭受神的惩罚,甚至以色列全会众也会受到连累。 【书二十二19】「你们所得为业之地,若嫌不洁净,就可以过到耶和华之地,就是耶和华的帐幕所住之地,在我们中间得地业,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 〔吕振中译〕「不过你们所拥为业产之地如果不洁净,你们尽可以过来永恒主所拥为业产之地、他帐幕所居的地方,在我们中间取来拥得业产阿;却不可背判永恒主,也不可背弃我们,而在永恒主我们的神的祭坛以外、为自己筑了祭坛阿。」 〔原文字义〕「不洁净」(礼仪)不洁的;「得罪」(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你们所得为业之地,若嫌不洁净,就可以过到耶和华之地」:『耶和华之地』即指约但河西岸迦南地,是神所选定供神与人同住之地。 「就是耶和华的帐幕所住之地,在我们中间得地业」:『耶和华的帐幕所住之地』即指示罗所在的迦南地,示罗位于迦南地的中部。 「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得罪我们』意指叫以色列众人受到连累;『神的坛』指会幕近门口处的祭坛。 【书二十二20】「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吗?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独一人死亡。”」 〔吕振中译〕「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该被毁灭归神之物上不忠实,以致有神的震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么?那人在他的罪愆中死亡,还不只是他一人而已呢。”』」 〔原文字义〕「谢拉」升起;「亚干」惹麻烦者。 〔文意注解〕「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亚干』因私自收藏了耶利哥城的当灭之物,以致以色列人首次攻打艾城失败(嵾书七1~5)。 「就有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吗?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独一人死亡」:『忿怒』指神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参书七1);『不独一人死亡』除了亚干以外,尚有他的家人,以及首次攻打艾城时被击杀了三十六人(参书七5)。 【书二十二21】「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军中的统领说:」 〔吕振中译〕「于是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族派的人、回答以色列族系〔同词:千夫〕中的首领说:」 〔原文字义〕「统领」头,顶,领袖。 〔文意注解〕「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军中的统领说」:面对指责,能够柔和回答(参箴十五1),且清楚解释,相当不容易。 【书二十二22】「“大能者神耶和华,大能者神耶和华,祂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华(愿你今日不保佑我们)」 〔吕振中译〕「『大能者神永恒主!大能者神永恒主!他是知道:愿以色列人也知道;如果有背叛的意思,如果是对永恒主不忠实,(但愿你今日不拯救我们)」 〔原文字义〕「大能者」大有能力的人;「悖逆」造反;「干犯」不忠实的行为;「保佑」拯救,解救。 〔文意注解〕「大能者神耶和华,大能者神耶和华,祂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大能者神耶和华』包括三个名字──大能者、神、耶和华──连呼两次,强调神无所不能。 「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华(愿你今日不保佑我们)」:意指对『悖逆和干犯』的指控,完全不符事实。 【书二十二23】「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要将燔祭、素祭、平安祭献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 〔吕振中译〕「如果不忠实,而为自己筑祭坛,要转离了永恒主;如果要在祭坛上献上燔祭和素祭,如果要在祭坛上献平安祭,但愿永恒主亲自讨罚我们的罪。」 〔原文字义〕「讨…罪」要求,寻求。 〔文意注解〕「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意指筑坛绝不是为敬拜偶像假神。 「或是要将燔祭、素祭、平安祭献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也绝不是为易地献祭。 【书二十二24】「我们行这事并非无故,是特意作的,说: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何关涉呢?」 〔吕振中译〕「不是的,我们这样行、是有所罣虑、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会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和永恒主以色列的神有甚么关系呢?」 〔原文字义〕「无故」(原文无此字);「特意」焦虑。 〔文意注解〕「我们行这事并非无故,是特意作的,说」:接着解释筑坛的原由。 「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对我们的子孙说」:乃是为着预防两岸后代子孙的误会。 「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何关涉呢?」:误以为东岸以色列人与耶和华神无关。 【书二十二25】「因为耶和华把约但河定为我们和你们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们与耶和华无份了。’这样,你们的子孙就使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了。」 〔吕振中译〕「如便人、迦得人哪,永恒主立约但河在我们与你们之间为界限;你们对于永恒主是没有分的了」;这样,你们的子孙就使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永恒主了。」 〔原文字义〕「交界」边界,界线;「份」一份,一份土地;「不再」停止;「敬畏」敬畏,惧怕。 〔文意注解〕「因为耶和华把约但河定为我们和你们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们与耶和华无份了」:两岸以色列人因有约但河阻隔,就误以为东岸以色列人与耶和华神不相干。 「这样,你们的子孙就使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了」:意指两岸以色列人间精神上的差别待遇,会令受歧视的一方对神冷淡。 【书二十二26】「因此我们说:‘不如为自己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 〔吕振中译〕「因此我们说:“我们来筑座祭坛吧!不是为了献燔祭,也不是为了献别的祭,」 〔原文字义〕「燔祭」燔祭,升起;「别的祭」祭物。 〔文意注解〕「因此我们说:不如为自己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意指我们筑坛不是为献祭。 【书二十二27】「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好叫我们也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平安祭,和别的祭事奉祂,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无份了。’」 〔吕振中译〕「乃是为了做证据,在我们与你们之间做证据,也在你我以后的世代之间、做证据,好使我们也可以在永恒主面前用我们的燔祭、和别的祭、跟平安祭来事奉永恒主,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对于永恒主没有分了。』”」 〔原文字义〕「证据」见证,证言;「事奉」劳动,服侍。 〔文意注解〕「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好叫我们也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平安祭,和别的祭事奉祂,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无份了」:意指筑坛的目的是做两岸以色列人之间的证据,好叫东岸的人能继续事奉真神,不至于被迫离开真神。 〔话中之光〕(一)那两个半支派的错误也是我们教会所重复的。他们要在祭坛建立一个外表的象征,说明合一的意义。他们以为这样作,就可赢得以色列其他支派的联合,而又保持他们的独立。这种合一是人为的,其实以色列人真正的合一,表现在于每年三次到示罗的圣所,在神的祭坛边。 (二)真正的合一是「弟兄相爱」(约十三34~35)与「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3);任何外面合一的表象,诸如:教会行政的合一、地方立场的相同等,都好像当日河东二支派半的人所筑的「证坛」一样,用心虽良,但不能持久,乃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书二十二28】「所以我们说:日后你们对我们,或对我们的后人这样说,我们就可以回答说:你们看我们列祖所筑的坛,是耶和华坛的样式,这并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作你我中间的证据。」 〔吕振中译〕「因此我们说:日后他们若对我们或我们的后代这样说,我们就可以说:“你们看我们先祖所造的永恒主祭坛的模型,这并不是为了献燔祭,也不是为了献别的祭,乃是为了在我们与你们之间做证据阿。”」 〔原文字义〕「样式」样式,模式,结构;「证据」见证,证言。 〔文意注解〕「所以我们说:日后你们对我们,或对我们的后人这样说,我们就可以回答说:你们看我们列祖所筑的坛,是耶和华坛的样式」:意指以所筑祭坛的样式,证明两岸以色列人所敬拜的真神,乃是一模一样。 「这并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作你我中间的证据」:而这个祭坛不是用来献祭,乃是用来做证据,双方所拜的是同一位神。 【书二十二29】「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神帐幕前的坛以外,另筑一座坛,为献燔祭、素祭和别的祭;悖逆耶和华,今日转去不跟从祂,我们断没有这个意思。”」 〔吕振中译〕「若说我们今日要背叛永恒主,要转离了永恒主,纔来在他帐幕前永恒主我们的神的祭坛以外另行筑座祭坛、以献燔祭素祭和别的祭,那我们是绝对没有这个意思的。』」 〔原文字义〕「断没有这个意思」绝不是那样。 〔文意注解〕「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神帐幕前的坛以外,另筑一座坛,为献燔祭、素祭和别的祭;悖逆耶和华,今日转去不跟从祂,我们断没有这个意思」:结论是,我们在河岸所筑的坛,不是为献祭,也不是为敬拜别神。 【书二十二30】「祭司非尼哈与会中的首领,就是与他同来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听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所说的话,就都以为美。」 〔吕振中译〕「祭司非尼哈和会众的首领、跟以色列族系中〔同词:千夫〕的领袖、就是和他们同来的、听见了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人所说的话,都很满意。」 〔原文字义〕「以为美(原文双字)」美好,令人满意(首字);眼目(次字)。 〔文意注解〕「祭司非尼哈与会中的首领,就是与他同来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听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所说的话,就都以为美」:『都以为美』意指都满意河东以色列人的解释。 〔话中之光〕(一)真正的主内弟兄姊妹,不会对肢体的过错幸灾乐祸、百般挑剔,因为我们知道,「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十二18),「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十二26)。 (二)神是兄弟之间情谊的真正纽带。如果我们是真正的弟兄,那么弟兄的耻辱和痛苦就是我们的耻辱和痛苦。我们会真心希望还他们以清白。如果约旦河西的支派怀着自私的动机,他们就会对弟兄的过错幸灾乐祸,千方百计挑剔别人。基督徒有时过于自恃,极力想压倒想象中的对手,而不是主持正义。人越亲近神,就越愿意承认了自己过错,而不是强辞夺理。 【书二十二31】「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对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说:“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没有向祂犯了这罪,现在你们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了。”」 〔吕振中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对如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说:『今天我们纔知道永恒主究竟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对永恒主并没有这样不忠实;现在你们简直是援救了以色列人脱离永恒主的手了。』」 〔原文字义〕「救」解救,夺取。 〔文意注解〕「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对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说」:非尼哈代表十个首领下达判断。 「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没有向祂犯了这罪」:首先,东岸以色列人并没有做错事。 「现在你们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了」:其次,西岸以色列人并没有受你们的连累。 【书二十二32】「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与众首领离了流便人、迦得人,从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 〔吕振中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和首领们、离开了如便人和迦得人,从基列地回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向他们报告,」 〔原文字义〕「回往」返回,转回;「回报」(原文是「回往」的双同字)。 〔文意注解〕「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与众首领离了流便人、迦得人,从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带着好消息回到示罗,向约书亚和以色列全会众报告。 【书二十二33】「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就称颂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毁坏他们所住的地了。」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对这事都很满意,就祝颂神,不再说要上去跟他们打仗了,不再说要毁坏如便人和迦得人所住的地了。」 〔原文字义〕「为美(原文双字)」美好,令人满意(首字);眼目(次字);「提」讲说。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就称颂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毁坏他们所住的地了」:『以这事为美』表示以色列全会众都同意他们的看法。 【书二十二34】「流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 〔吕振中译〕「如便人和迦得人把那祭坛叫作证坛,意思是说:『这坛在我们之间做证据、证实永恒主乃是神。』」 〔原文字义〕「证坛」见证,证言。 〔文意注解〕「流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证坛』以坛作证,证明耶和华是他们所敬拜的神。 〔话中之光〕(一)河东两个半支派用心良苦地用「证坛」来「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其实是多余的行为。因为神已经吩咐「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见主耶和华」(出二十三13),也安排了利未人分散在河东的支派中,以维持神的百姓与神、与人的合一。「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诗十九7),人若觉得神的安排还不够,想在神的话语之外再加添什么,即使是出于好意,也是无知而危险的。因为人所加添的,必然会越走越偏;正如中世纪的教会想用画像、圣物来纪念基督和圣徒,结果却陷入了偶像崇拜。 (二)神与人的关系并不能倚靠人所建的「证坛」来维持,只能倚靠祂自己的话语。人若里面没有神的话语,外面的「证坛」再高大,也不能让人生发爱神的心;人若不肯付代价好好读圣经,即使把儿女送去主日学、教会学校,也不能带领儿女跟从神。事实上,河东两个半支派的子孙后来还是得罪神,随从偶像,以致被亚述掳去(代上五25~26),成了最早被掳的支派。 (三)本章的事件有着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再好的动机有时也会引起误会和怀疑,所以要尽力避免呈现不良的形象。第二,出于虔诚之心关注弟兄,要比漠不关心他们的得救好得多。第三,当我们受到误会时,先要镇定地倾听,再谦卑地进行辩护。正直的人始终能保持冷静,并为他人着想。 叁、灵训要义 【证坛风波】 一、二支派半男丁回归约但河东(1~9节): 1.「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遵守了;我所吩咐你们的,你们也都听从了。…并守了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你们当守的」(1~3节):二支派半的人完成使命。 2.「如今耶和华你们神照着祂所应许的,使你们弟兄得享平安,现在可以转回…在约但河东所赐你们为业之地」(4节):可以转回约但河东之地。 3.「只要切切地谨慎遵行…诫命律法,爱耶和华你们的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诫命,专靠祂,尽心尽性事奉祂」(5节):今后要爱神并遵行祂的诫命。 4.「要将你们从仇敌夺来的物,与你们众弟兄同分。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从迦南地的示罗起行」(8~9节):要与众弟兄分享掳物。 二、归途在约但河西边筑一燔祭坛,引起河西以色列人派代表问罪(10~20节): 1.「到了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就在约但河那里,筑了一座坛」(10节):在约但河筑一座祭坛。 2.「全会众一听见,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12节):引起以色列会众的误会。 3.「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又打发十个首领与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个首领」(13~14节):打发祭司非尼哈和十个首领。 4.「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干犯以色列的神,为自己筑一座坛,悖逆了耶和华」(16节):询问为何筑一座祭坛。 三、河东二支派半解释筑坛的目的,疑虑圆满解决(21~34节): 1.「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华,…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要…献(祭)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21~23节):说明筑坛并非为献祭。 2.「我们行这事并非无故,是特意作的,说: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何关涉呢?」(24节):乃为怕日后彼此的子孙视同外人。 3.「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26~27节):筑坛为作证据。 4.「祭司非尼哈与会中的首领,就是与他同来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听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所说的话,就都以为美」(30节):非尼哈与首领都以为美。 5.「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就称颂神」(32~33节):回报会众也都以这事为美。 6.「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34节):给坛起名叫证坛。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约书亚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约书亚记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