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十三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分配河东之地】 一、神提醒约但河西尚有许多未得之地(1~7节) 二、总结摩西将约但河东分给二支派半(8~13节) 三、摩西分配约但河东之地的详情(14~33节) 1.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利未支派(14,33节) 2.流便支派所得产业之地(15~23节) 3.迦得支派所得产业之地(24~28节) 4.玛拿西半支派所得产业之地(29~32节) 贰、逐节详解 【书十三1】「约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 〔吕振中译〕「约书亚老迈,上了年纪;永恒主对他说:『你已老迈,上了年纪;还有很多地剩下来、该取得的。」 〔原文字义〕「老迈(原文双字)」老,变老(首字);进入,进来(次字);「得」占有。 〔文意注解〕「约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年纪老迈』本书仅记载约书亚死时正一百一十岁(参书二十四29),他的年岁可能与迦勒相近,或稍长几年。而迦勒窥探迦南地时正四十岁(参书十四7),约书亚分配产业时,迦勒是八十五岁(参书十四10)。由此推算,神命约书亚分地(参7节)之时,至少八十五岁至九十岁之间。 「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许多未得之地』详述于二至六节。 〔话中之光〕(一)神所使用的器皿,并不在乎年龄或体力,只在乎信心和顺服;神所定意的工作,并不根据人的所有和所是,只根据神的旨意和大能。征服迦南的争战,乃是神自己带领百姓争战:是神大能的手施行神迹奇事,用四次闪电战消灭迦南诸王;也是神定意「将这些国的民从你面前渐渐赶出」(申七22),吩咐百姓「不可把他们速速灭尽,恐怕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申七22),所以留下了「许多未得之地」。同样,神固然会用闪电战打败撒但的权势,使我们生命的方向得以扭转;但生命的成熟却不能通过几次奋兴、活动来速成,神要用我们一生的属灵争战一点一滴地来训练我们,将我们里面的旧人「渐渐赶出」,直到我们得着所有的「未得之地」。 (二)克服品格上的缺点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把心中的仇敌赶出去是一场持久之战。为了战胜先天和后天的犯罪倾向,需要进行连续的作战。古代争战的方式可以用来说明属灵的真理。在基督徒的争战中,即使经过多年,仍与罪恶有大量的仗要打。有许多真理的领域需要去占领。我们还没有完全获得神借着祂的话语教导我们的真理。这些真理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许多基督徒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只是依靠「约书亚」的争战,却不亲自去探索尚未开采的真理矿藏。 (三)「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圣经中许多篇章,我们还未得着。我们没有划线加圈,也没有批注神的启示。那些经文没有我们的手印去触摸。我们有时也该想想,神的话语都有能力,不可轻忽。圣经实在有多处好似未开发的地区,应该承受。(2)与属灵的圣徒交谈,你会发现有多少佳美的境界,甚至在约旦河之外。真正明白基督的爱长阔高深实在不多。但是在天国之内神不会偏待人,我们都可进入富饶之地,不会只在贫瘠的区域。所以起来吧,走到地的四境,纵横的范围都是你的。神在基督里面的恩赐,我们应该接受与获取。 【书十三2】「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 〔吕振中译〕「所剩下的地、就是以下这些:非利士人一带地方、和基述人的全地,」 〔原文字义〕「非利士」移居者;「基述」桥,傲慢的旁观者。 〔文意注解〕「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非利士人原属爱琴海民族,后来徙置并定居于迦南沿海平原,共有五大首领分管五处地方(参3节)。 「和基述人的全地」:巴珊地的北面,加利利海东面的小邦,直到大卫王的时代仍存在(参撒下三3;十6)。 〔话中之光〕(一)虽然还有尚未征服之地,神却暂时中止了全面征服战,我们在此处可领悟到神充满智慧的关怀。(1)有必要恢复因长期争战而精疲力竭的以色列百姓之元气。倘若勉强继续争战,百姓之中就有可能出现抱怨神且陷入不信之人。神虽允许苦难临到我们,同时他会照着我们的承受力给我们所要面对的难处(林前十13);(2)以色列百姓在旷野时期与征服过程中,只能全然依靠神的帮助。因此,必须全然地信靠神。 (二)当以色列面对歼灭所有仇敌,在富饶的迦南地定居之时,以色列百姓稍不留心便会忘记所有往事,耽溺于安逸。如此一来,他们必会对神的永恒应许视而不见,只安于现实,陷入非信仰的状态。因此,神给他们留下尚未征服之地,是要使他们常常警醒,对神充满信心地生活(来十22)。 【书十三3】「从埃及前的西曷河往北,直到以革伦的境界,就算属迦南人之地。有非利士人五个首领所管的迦萨人、亚实突人、亚实基伦人、迦特人、以革伦人之地,并有南方亚卫人之地。」 〔吕振中译〕「从埃及东面的西曷河往北、直到以革伦境界,就算迦南人的地;那里有非利士人五个霸主:就是迦萨人、亚实突人、亚实基伦人、迦特人、以革伦人;并有亚卫人」 〔原文字义〕「西曷」黑暗;「以革伦」移民,连根拔起;「迦萨」刚强者;「亚实突」我将掠夺;「亚实基伦」恶名之火,我将被重压;「迦特」酒醡;「亚卫」毁灭。 〔文意注解〕「从埃及前的西曷河往北,直到以革伦的境界,就算属迦南人之地」:『埃及前的西曷河』指埃及与以色列人领地的边界小河,有谓尼罗河的东面支流,有谓即埃及小河;『以革伦』指非利士人最北的领地。从西曷河到以革伦的地中海沿岸地区,都算是迦南地。 「有非利士人五个首领所管的迦萨人、亚实突人、亚实基伦人、迦特人、以革伦人之地」:这五个地区都在地中海沿岸,从南到北按序列名应为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迦特、以革伦,前面三地均在沿海,后面两地稍偏向内陆。 「并有南方亚卫人之地」:亚卫人原住迦萨地南方,后来被非利士人除灭。 【书十三4】「又有迦南人的全地,并属西顿人的米亚拉到亚弗,直到亚摩利人的境界。」 〔吕振中译〕「在南方;迦南人全地,和属西顿人的米亚拉,延到亚弗,直到亚摩利人的境界;」 〔原文字义〕「西顿」狩猎;「米亚拉」洞穴;「亚弗」围住;「亚摩利」山居者。 〔文意注解〕「又有迦南人的全地」:意指迦南七族中的迦南人,并非集中一个地区,而散居各处,尚有多处未被以色列人占领。 「并属西顿人的米亚拉到亚弗」:『西顿人』西顿是含的长子迦南的儿子,他的后裔被称为西顿人,居住在从北面的米亚拉,到南面非利士人的边界,就是亚弗之沿岸地带;『米亚拉』位于西顿的北面,确实地点不详;『亚弗』位于约帕的东北东方约18公里,示罗的西面约35公里。 「直到亚摩利人的境界」:『亚摩利人』迦南七族之一,是含子孙中很强大的一支(参创十16),散居在迦南山地(原文字义)。 【书十三5】「还有迦巴勒人之地,并向日出的全利巴嫩,就是从黑门山根的巴力迦得,直到哈马口。」 〔吕振中译〕「还有迦巴勒人之地、和日出方向的全利巴嫩、从黑门山根的巴力迦得、直到哈马口;」 〔原文字义〕「迦巴勒」界线;「利巴嫩」洁白;「黑门」圣所;「巴力迦得」财神;「哈马」堡垒;「口」进出。 〔文意注解〕「还有迦巴勒人之地」:位于腓尼基沿岸米亚拉(参4节)以北的地区。 「并向日出的全利巴嫩」:即指利巴嫩东边的山脉。 「就是从黑门山根的巴力迦得,直到哈马口」:即指利巴嫩东边山脉的最南端,就是巴力迦得,当时以色列人的占领地仅到此为止(参书十一17),再往北到『哈马口』,它位于迦巴勒以东约67公里,大马色北北西约73公里,是神命定给以色列人领地的最北端(参民三十四8),但一直到所罗门时代才到达该处(参王上八65)。 【书十三6】「山地的一切居民,从利巴嫩直到米斯利弗玛音,就是所有的西顿人,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 〔吕振中译〕「山地所有的居民、从利巴嫩直到米斯利弗玛音、所有的西顿人:是我必将他们从以色列人面前赶出的;你只管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产业、照我所吩咐你的。」 〔原文字义〕「米斯利弗玛音」燃烧的水;「拈阄」倒下。 〔文意注解〕「山地的一切居民,从利巴嫩直到米斯利弗玛音,就是所有的西顿人,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米斯利弗玛音』位于米伦西面的地中海岸,是迦南地的西界(参书十一5,8)。 「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意指以上2~6节所列述的这些地,虽尚未实际占领,但可视同领地给予拈阄分配。 〔话中之光〕(一)在神的眼中,约书亚已经完成了征服迦南的托付。虽然约书亚还要再活二十多年,一直到「一百一十岁」(书二十四29),但神吩咐他不必等到所有的「未得之地」都被攻取,「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因为神带领百姓出埃及、进迦南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停留在属地的应许上,而是让百姓一面享用地上的应许,一面学习信心的功课,「等候天上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十一10)。 (二)神的旨意并不是让约书亚攻取所有的「未得之地」,「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来四8~9),就是迦南所预表的基督里的安息。在神的计划里,「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来十一39~40)。 (三)在进迦南的过程中,征服迦南是第一个阶段,分配土地是第二个阶段,而攻取「未得之地」是第三个阶段。神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来带领和训练祂的百姓,祂安排约书亚作为摩西的接班人,负责征服迦南和分配土地;但却没有安排约书亚的接班人,而是让各个支派自己负责攻取「未得之地」,让「那地的居民」成为他们信心成长的「食物」(民十四9),让百姓学习在享用应许中不断承受更多的应许,直到完全「承受那地为业」(出二十三30)。 (四)神也没有让新约的信徒等到生命成熟的时候才能享用基督,而是让我们一面享用基督里的丰富,一面「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二12),直到得着丰满的基督。 【书十三7】「现在你要把这地分给九个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为业。”」 〔吕振中译〕「现在你要把这地分给九个族派、和玛拿西半个族派为产业。』」 〔原文字义〕「分给」分配;「玛拿西」导致遗忘。 〔文意注解〕「现在你要把这地分给九个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为业」:『这地』即指神所命定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全境。 〔话中之光〕(一)甚么是我们的「未得之地」?可能是海外宣教,将圣经译成新的语言文字,本地新的宣教工作,尚未得救的群体或机构,没有揭发的公众问题,或是道德上的争论,生活中没有承认的罪,或者是未充分开发的人力与物力。神要你去征服甚么地方,那个地方就是神对你的「应许之地」。只要成全神吩咐我们去完成的任务,将来就会得新天新地为产业(参启二十一1)。 【书十三8】「玛拿西那半支派和流便、迦得二支派已经受了产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所赐给他们的,」 〔吕振中译〕「如便人和迦得人已经同玛拿西那半族派的人受了摩西在约但河东边所给予他们的产业,照永恒主的仆人摩西所给了他们的:」 〔原文字义〕「流便」看哪一个儿子;「迦得」军队,财富。 〔文意注解〕「玛拿西那半支派和流便、迦得二支派已经受了产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所赐给他们的」:他们两个半支派已经在约但河东岸得到产业之地(参民三十二33)。 〔话中之光〕(一)河西之地是用「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6节),而河东之地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所赐给他们的」;河西之地是人在信心里接受的神的应许,河东之地是人在坚持中要求的神的允许。 (二)在拈阄分地之前,圣灵借着河东之地来提醒百姓:人所看为美的事,如果不是在神的应许之中,始终都不是上好。人所争取来的福虽然可以带来一时满足,但终究会有后患,唯有「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十22)。 【书十三9】「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米底巴的全平原,直到底本,」 〔吕振中译〕「从亚嫩溪谷边的亚罗珥、和溪谷中间的城、跟米底巴的全平原、直到底本,」 〔原文字义〕「亚嫩」湍急的溪流;「亚罗珥」毁灭;「米底巴」休憩之水;「底本」荒废的。 〔文意注解〕「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亚嫩谷』指亚嫩河谷,是一条从摩押高原流入死海中部的河,河谷深约五百公尺,宽约三公里,形成小型的峡谷(参民二十一13);『亚罗珥』位于死海中部东方约20公里处,亚嫩河北畔的一座城;『谷中的城』指亚嫩河谷中的城,不能确定是哪一座城。 「并米底巴的全平原」:指亚嫩河谷和希实本之间,以米底巴为中心的一片高原,海拔约600公尺。 「直到底本」:『底本』亚嫩河北面五公里的古城,现已成废墟。 【书十三10】「和在希实本作王亚摩利王西宏的诸城,直到亚扪人的境界。」 〔吕振中译〕「和在希实本作王的、亚摩利人的王西宏所有的城,直到亚扪人的境界。」 〔原文字义〕「希实本」堡垒;「西宏」勇士;「亚扪」部落的。 〔文意注解〕「和在希实本作王亚摩利王西宏的诸城」:『希实本』是亚摩利王西宏的京城(参民二十一26);『诸城』指从亚嫩河到雅博河之间的城市。 「直到亚扪人的境界」:即指以雅博河为界,雅博河上游的东面就是亚扪人的领地。 【书十三11】「又有基列地、基述人、玛迦人的地界,并黑门全山、巴珊全地,直到撒迦。」 〔吕振中译〕「又有基列地、基述人玛迦人的地界,整个黑门山、整个巴珊、直到撒迦;」 〔原文字义〕「基列」多岩之地;「玛迦」他已施压;「巴珊」多结果实的;「撒迦」迁移。 〔文意注解〕「又有基列地、基述人、玛迦人的地界」:『基列地』广义泛指约但河东以色列人所占领之地(参申三十四1),狭义仅指雅博河以北包括巴珊地区在内,此处应指狭义的基列;『基述人、玛迦人的地界』指巴珊地的北面,加利利海东面的两个小邦,基述在南,玛迦在北,这两个小邦直到大卫王的时代仍存在(参撒下三3;十6)。 「并黑门全山、巴珊全地,直到撒迦」:『黑门全山』位于利巴嫩之南,南北蜿蜒约达八十公里山脉中的最高峰,约有三千公尺高,长年积雪,峰顶现仍有巴力庙的遗址;『巴珊』位于雅博河以北,黑门山以南的高原(即今戈兰高原),境内牧草繁茂,盛产牛羊;『撒迦』位于巴珊地的最东面一座城。 【书十三12】「又有巴珊王噩的全国,他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作王,利乏音人所存留的只剩下他。这些地的人,都是摩西所击杀所赶逐的。」 〔吕振中译〕「又有噩的全国在巴珊;他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作王;利乏音人所留下来的只剩了他:这些地方的人、摩西都把他们击败、并赶出了。」 〔原文字义〕「噩」长颈的;「亚斯他录」星辰;「以得来」好的牧草地;「利乏音」巨人。 〔文意注解〕「又有巴珊王噩的全国,他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作王,利乏音人所存留的只剩下他」:『巴珊王噩』他的身量高大,是最后一个利乏音人(申三11);『亚斯他录』巴珊地一城镇,与以得来同为巴珊王噩的王城(参申一4;书九10;十三12,31);『以得来』是巴珊的副都,位于加利利海的东面约一百多公里;『利乏音人』巨人族(参创十四5)。 「这些地的人,都是摩西所击杀所赶逐的」:指以色列人在摩西的指挥下除灭巴珊国(参民二十一34~35)。 【书十三13】「以色列人却没有赶逐基述人、玛迦人,这些人仍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却没有赶出基述人玛迦人;基述人玛迦人到今日仍然住在以色列中。」 〔原文字义〕「赶逐」占有,剥夺。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却没有赶逐基述人、玛迦人,这些人仍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请参诶11节注解。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人在迦南定居以后,遭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那地的所有居民全赶出去。剩下来信奉异教的百姓,好像瘟疫一样,令他们苦难不息,士师记记载了这些事件。以色列人没有将生活中的罪恶完全除尽,现代的基督徒,也常常未将自己生活中的罪完全除掉──二者都会有同样悲惨的后果。请再读出埃及第二十章中的十条诫命,然后扪心自问,我是否容忍犯罪的习惯与想法?我是否同意,认为做到一半就算够好?我是否严以责人,宽以恕己? 【书十三14】「只是利未支派,摩西(原文作“他”)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他们的产业乃是献与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火祭,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吕振中译〕「只有利未的族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以色列的神永恒主的火祭、就是他们的产业,照永恒主所告诉他的。」 〔原文字义〕「利未」结合。 〔文意注解〕「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利未支派被拣选办理会幕的事(参民八15),所以没有分配产业之地(参民十八23)。 「他们的产业乃是献与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火祭,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神的火祭』指须经火的祭牲和祭物,其中一部分预留给利未人享用,例如利未人祭司可以吃作为火祭之用的陈设饼(参利二十四7,9)。 〔话中之光〕(一)在叙述了两个半支派的土地分配后,提到利未支派没有分到产业,并在第33节和书十四3~4中再次重复。神没有给他们产业,是因为全国的十分之一要归他们(参民十八20~24)。他们还接受各种奉献(参民十八;申十八1~2)。他们对十分之一和规定的奉献拥有不可争议的权利,就像他们的弟兄拥有土地权一样。如果祭司和利未人被土地,牲口,买卖和战争等事拖累,就无法履行祭司的职责,担负起教导人民和其他属灵方面的工作了。神不让利未人在担任圣职的同时仍然从事属世的工作。今天神同样要求献身服侍的人把他们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推进天国的工作中去。 【书十三15】「摩西按着流便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 〔吕振中译〕「摩西将产业给了如便人的支派,按他们的家族给。」 〔原文字义〕「支派(原文双字)」儿子(首字);支派,手杖(次字)。 〔文意注解〕「摩西按着流便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流便』是雅各的长子(参创四十九3);『按着流便支派的宗族』意指在流便支派所分得的地界中,按着各宗族的人数分配大小不等的面积。 【书十三16】「他们的境界是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靠近米底巴的全平原,」 〔吕振中译〕「他们的境界是亚嫩溪谷边的亚罗珥、和溪谷中间的城、靠近米底巴全平原,」 〔原文字义〕「靠近」(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他们的境界是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靠近米底巴的全平原」:请参阅9节注解。 【书十三17】「希实本并属希实本平原的各城,底本、巴末巴力、伯巴力勉、」 〔吕振中译〕「希实本和平原上属希实本所有的城;底本、巴末巴力、伯巴力勉、」 〔原文字义〕「巴末巴力」高处,极高处;「伯巴力勉」巴力(偶像假神)之家。 〔文意注解〕「希实本并属希实本平原的各城,底本、巴末巴力、伯巴力勉」:『希实本』位于约但河流入死海的河口东北东方24公里处;『希实本平原』亦即米底巴高原(参9节),是从米底巴向南到底本之间的一片平原;『底本』亚嫩河北面五公里的古城,现已成废墟;『巴末巴力』位于希实本的西南方约11公里;『伯巴力勉』位于死海之东约16公里,底本之北约21公里。 【书十三18】「雅杂、基底莫、米法押、」 〔吕振中译〕「雅杂、基底莫、米法押、」 〔原文字义〕「雅杂」被踩下;「基底莫」东方的;「米法押」光彩,高度。 〔文意注解〕「雅杂、基底莫、米法押」:『雅杂』位于希实本之东南约26公里,底本之东北约16公里;『基底莫』位于希实本之南约30公里,底本之东北约9公里;『米法押』位于希实本之东约14公里,拉巴(参25节)之南约10公里。 【书十三19】「基列亭、西比玛、谷中山的细列哈沙辖、」 〔吕振中译〕「基列亭、西比玛、溪谷之山的细列哈沙辖、」 〔原文字义〕「基列亭」双城;「西比玛」香气;「细列哈沙辖」黎明的光彩。 〔文意注解〕「基列亭、西比玛、谷中山的细列哈沙辖」:『基列亭』位于希实本西南方约15公里,米底巴之西约9公里;『西比玛』位于希实本西南方约5公里,米底巴之北约9公里;『细列哈沙辖』位于死海东岸边,拿哈列河河口之南约2公里。 【书十三20】「伯毗珥、毗斯迦山坡、伯耶西末,」 〔吕振中译〕「伯毘珥、毘斯迦下坡、伯耶西末、」 〔原文字义〕「伯毗珥」开口之家;「毗斯迦」裂缝,峰,测量;「伯耶西末」荒芜之家。 〔文意注解〕「伯毗珥、毗斯迦山坡、伯耶西末」:『伯毘珥』位于希实本之西约9公里,什亭东南方约5公里;『毘斯迦山坡』位于希实本西南方约9公里,约但河东岸约18公里;『伯耶西末』位于希实本之西约21公里,底本之北约34公里。 【书十三21】「平原的各城,并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这西宏曾在希实本作王,摩西把他和米甸的族长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击杀了。这都是住那地属西宏为首领的。」 〔吕振中译〕「平原所有的城、和亚摩利人的王西宏的全国;这西宏曾在希实本作王;摩西把他和米甸的首领、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击杀了:这些都是西宏的公侯、住那地的。」 〔原文字义〕「米甸」争斗;「以未」我的欲望;「利金」杂色;「苏珥」盘石;「户珥」洞;「利巴」四。 〔文意注解〕「平原的各城,并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亚摩利王西宏所管辖过的全境并未全部划归流便支派,而由流便和迦得两个支派瓜分。 「这西宏曾在希实本作王,摩西把他和米甸的族长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击杀了。这都是住那地属西宏为首领的」:『米甸的族长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别处圣经称他们是「王」(参民三十一8),后来被西宏所征服,向他称臣。 【书十三22】「那时以色列人在所杀的人中,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术士巴兰。」 〔吕振中译〕「在以色列人所刺死的人以外、他们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占卜者巴兰。」 〔原文字义〕「比珥」焚烧;「术士」占卜者;「巴兰」非我民。 〔文意注解〕「那时以色列人在所杀的人中,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术士巴兰」:『比珥的儿子术士巴兰』是米所波大米人,一位出名的异教术士,因为贪财被摩押王巴乐雇用去咒诅以色列人,但数次受神阻止,转而献策利用异教妇女迷惑以色列人(参民三十一16),因此被杀。 【书十三23】「流便人的境界就是约但河与靠近约但河的地。以上是流便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 〔吕振中译〕「如便人的境界是约但河跟河的沿岸。这些地方是如便人的按着宗产业、按家族所得的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 〔原文字义〕「约但」下降。 〔文意注解〕「流便人的境界就是约但河与靠近约但河的地」:指约但河东岸之地。 「以上是流便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诸城』指较大的城镇,不一定有城墙;『属城的村庄』指邻近城镇的村落。 【书十三24】「摩西按着迦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 〔吕振中译〕「摩西将产业给了迦取支派、迦得人,按他们的家族给。」 〔原文字义〕「宗族」部族,家族。 〔文意注解〕「摩西按着迦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迦得』为雅各的妾悉帕所生(参创三十五26);『按着迦得支派的宗族』请参阅15节注解。 【书十三25】「他们的境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直到拉巴前的亚罗珥,」 〔吕振中译〕「他们的境界是雅谢、是基列所有的城、以及亚扪人一半的地,直到拉巴东面的亚罗珥;」 〔原文字义〕「雅谢」受帮助的;「拉巴」伟大。 〔文意注解〕「他们的境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直到拉巴前的亚罗珥」:『雅谢』位于死海的东北面、约但河的东南端的一大片土地称为雅谢地,其中的一城叫雅谢,此处是指雅谢地;『基列』广义泛指约但河东以色列人所占领之地(参申三十四1),狭义仅指雅博河以北包括巴珊地区在内,此处应指狭义的基列,但并非全部的基列地都划归迦得支派,乃是与玛拿西半个支派瓜分(参31节);『亚扪人的一半地』神禁止以色列人侵犯亚扪人的境界(参申二19),但这一半地乃是亚摩利王西宏所侵占,以色列人是从西宏手中夺得的;『拉巴』位于希实本东北方21公里,现在是约旦的首都阿曼;『亚罗珥』至少有四座同名不同城,这一座是「拉巴前的亚罗珥」,位于拉巴的南方约4公里。 【书十三26】「从希实本到拉抹米斯巴和比多宁,又从玛哈念到底璧的境界,」 〔吕振中译〕「从希实本到拉抹米斯巴、和比多宁,又从玛哈念到底璧〔或译:罗底巴〕的境界,」 〔原文字义〕「拉抹米斯巴」瞭望台的高处;「比多宁」开心果果仁;「玛哈念」双营地;「底璧」圣所。 〔文意注解〕「从希实本到拉抹米斯巴和比多宁,又从玛哈念到底璧的境界」:『拉抹米斯巴』位于拉巴的西北方约24公里,希实本的北西北约30公里;『比多宁』位于拉巴的西方约25公里,希实本的西北约26公里;『玛哈念』众说纷纭,确实地点不能确定,较有可能的是位于雅博河的北岸,毘努伊勒的东方约11公里;『底璧』与书十38的「底璧」不同,这里的底璧是指位于约但河东岸约4公里,以得来的西方约46公里。 【书十三27】「并谷中的伯亚兰、伯宁拉、疏割、撒分,就是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以及约但河与靠近约但河的地,直到基尼烈海的极边,都在约但河东。」 〔吕振中译〕「又在山谷中有伯亚兰、伯宁拉、疏割、撒分,就是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以及约但河跟河的沿岸,直到基尼烈海尽边、在约但河东边。」 〔原文字义〕「伯亚兰」高地之处;「伯宁拉」豹之家;「疏割」货摊;「撒分」北方;「基尼烈」竖琴。 〔文意注解〕「并谷中的伯亚兰、伯宁拉、疏割、撒分,就是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伯亚兰』位于约但河东岸约9公里,希实本西方约15公里;『伯宁拉』位于耶利哥的东北东方约20公里,希实本的西北约20公里;『疏割』位于雅博河北岸,希实本的西北约47公里;『撒分』位于疏割之北约6公里,伯善东南方约29公里。 「以及约但河与靠近约但河的地,直到基尼烈海的极边,都在约但河东」:『基尼烈海』就是加利利海;『极边』指东边。 【书十三28】「以上是迦得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 〔吕振中译〕「这些地方是迦得人的产业,按家族所得的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 〔原文字义〕「宗族」部族,家族。 〔文意注解〕「以上是迦得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请参阅23节注解。 〔话中之光〕(一) 【书十三29】「摩西把产业分给玛拿西半支派,是按着玛拿西半支派的宗族所分的。」 〔吕振中译〕「摩西将产业给了玛拿西半个族派,是按玛拿西人半个支派、按他们的家族给的。」 〔原文字义〕「分给」给,置,放。 〔文意注解〕「摩西把产业分给玛拿西半支派,是按着玛拿西半支派的宗族所分的」:『玛拿西』约瑟的长子,但雅各改立以法莲为长子(参创四十八17~20);『半支派』玛拿西支派人口众多,几乎个个都是勇士,圣经并没有记载玛拿西支派要求留在约但河东岸,也许摩西认为将他们的半个支派留在约但河东的外围,可以增强东岸的防御力。 【书十三30】「他们的境界是从玛哈念起,包括巴珊全地,就是巴珊王噩的全国,并在巴珊、睚珥的一切城邑,共六十个。」 〔吕振中译〕「他们的境界是从玛哈念起,包括巴珊全地、巴珊王噩全国、并在巴珊的睚珥所有的帐篷村、六十个城,」 〔原文字义〕「睚珥」他启迪。 〔文意注解〕「他们的境界是从玛哈念起,包括巴珊全地,就是巴珊王噩的全国」:『玛哈念』位于雅博河北岸,毘努伊勒东方约11公里,疏割东方约19公里;『巴珊全地』位于雅博河以北,黑门山以南的高原(即今戈兰高原),境内牧草繁茂,盛产牛羊。 「并在巴珊、睚珥的一切城邑,共六十个」:『睚珥』指玛拿西的子孙睚珥所占领的土地,位于基列的北方,雅木河以南。 【书十三31】「基列的一半,并亚斯他录、以得来,就是属巴珊王噩国的二城,是按着宗族给玛拿西的儿子玛吉的一半子孙。」 〔吕振中译〕「基列的一半、和亚斯他录以得来,在巴珊的噩国中的城,给玛拿西的儿子玛吉的子孙,按家族给玛吉子孙之一半的。」 〔原文字义〕「玛吉」卖出。 〔文意注解〕「基列的一半,并亚斯他录、以得来,就是属巴珊王噩国的二城」:『基列的一半』指雅博河以北包括巴珊地区在内的一半;『亚斯他录』巴珊地一城镇,与以得来同为巴珊王噩的王城(参申一4;书九10;十三12,31);『以得来』是巴珊的副都,位于加利利海的东面约一百多公里。 「是按着宗族给玛拿西的儿子玛吉的一半子孙」:请参阅29节注解。 【书十三32】「以上是摩西在约但河东对着耶利哥的摩押平原所分给他们的产业。」 〔吕振中译〕「以上这些地方就是摩西在约但河东边、耶利哥对面的摩押原野所分的产业。」 〔原文字义〕「耶利哥」它的月亮;「摩押」他父亲的。 〔文意注解〕「以上是摩西在约但河东对着耶利哥的摩押平原所分给他们的产业」:指将约但河东岸土地分配给二支派半之事,乃是摩西未死以前在摩押平原所作的。 【书十三33】「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吕振中译〕「但是利未的族派、摩西却没有把产业给予他们;以色列的神永恒主就是他们的产业,照永恒主所告诉他们的。」 〔原文字义〕「产业」财产,基业,地业。 〔文意注解〕「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请参阅14节注解。 叁、灵训要义 【分配地业(一)】 一、分地绪言(1~14,32~33节): 1.神命约书亚分配约但河西之地(1~7节); (1)「约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节):约书亚年纪老迈,尚有许多未得之地。 (2)「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又有迦南人的全地,…还有迦巴勒人之地,…山地的一切居民」(2~6节):列举未得之地。 (3)「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九个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为业」(6~7节):仍旧拈阄分配给九支派半为产业之地。 2.神仆摩西分配约但河东之地(8~13,32节): (1)「玛拿西那半支派和流便、迦得二支派已经受了产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所赐给他们的」(8,32节):摩西已将约但河东分配给二支派半。 (2)「亚摩利王西宏的诸城,…又有巴珊王噩的全国」(9~12节):详述所得并分配的地业。 (3)「基述人玛迦人的地界,…以色列人却没有赶逐基述人、玛迦人,这些人仍住在以色列中」(11,13节):约但河东仍有尚未得之地。 3.利未支派未获产业之地(14,33节): (1)「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14节):没有分给利未支派产业之地。 (2)「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33节):因为耶和华就是他们的产业。 二、二支派半分得约但河东之地(15~31节): 1.流便支派所得产业之地(15~23节): (1)「摩西按着流便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他们的境界是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15~16节):流便支派南面的境界。 (2)「希实本并属希实本平原的各城,…并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17~21节):流便支派北面的境界。 (3)「流便人的境界就是约但河与靠近约但河的地」(23节):流便支派西面的境界。 2.迦得支派所得产业之地(24~28节): (1)「摩西按着迦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他们的境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24~25节):迦得支派南面的境界。 (2)「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以及约但河与靠近约但河的地,直到基尼烈海的极边,都在约但河东」(27节):迦得支派北面和西面的境界。 3.玛拿西半支派所得产业之地(29~31节): (1)「摩西把产业分给玛拿西半支派,是按着玛拿西半支派的宗族所分的。他们的境界是从玛哈念起」(29~30节):玛拿西半支派的南面境界。 (2)「包括巴珊全地,并在巴珊、睚珥的一切城邑,共六十个。基列的一半,并亚斯他录、以得来,就是属巴珊王噩国的二城」(30~31节):玛拿西半支派的全境。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约书亚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约书亚记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