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十二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以色列人杀王得地总结】 一、摩西在约但河东杀二王(1~6节) 二、约书亚在约但河西杀三十一王(7~24节) 贰、逐节详解 【书十二1】「以色列人在约但河外向日出之地击杀二王,得他们的地,就是从亚嫩谷直到黑门山,并东边的全亚拉巴之地。」 〔吕振中译〕「以下这二人是以色列人所击败、而取得其地的两个王;就是以色列人在约但河东边、日出的方向、从亚嫩溪谷、直到黑门山、和全亚拉巴东边、所击败的王。」 〔原文字义〕「亚嫩」湍急的溪流;「黑门」圣所;「亚拉巴」沙漠旷野。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在约但河外向日出之地击杀二王」:『约但河外』即指约但河东岸;『向日出之地』意指向着东方;『二王』指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参2,4节)。 「得他们的地,就是从亚嫩谷直到黑门山,并东边的全亚拉巴之地」:『亚嫩谷』指亚嫩河谷,是东岸最南端与摩押人的边界(参民二十一13);『黑门山』位于利巴嫩之南,南北蜿蜒约达八十公里山脉中的最高峰,约有三千公尺高,长年积雪,是东岸最北端的界标;『全亚拉巴之地』指东岸占领之地的总称,「亚拉巴」原指约但河流域从北边的加利利海到死海南端以迄阿卡巴湾的河谷地带。 【书十二2】「这二王,有住希实本、亚摩利人的王西宏。他所管之地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基列一半,直到亚扪人的境界,雅博河,」 〔吕振中译〕「一个是亚摩利人的王西宏、住在希实本的;他所管辖的、是从亚嫩溪谷边的亚罗珥、和溪谷中间、跟基列的一半、直到雅博河、亚扪人的境界,」 〔原文字义〕「希实本」堡垒;「亚摩利」山居者;「西宏」勇士;「亚罗珥」毁灭;「基列」多岩之地;「亚扪」部落的;「雅博」倒空。 〔文意注解〕「这二王,有住希实本、亚摩利人的王西宏」:『希实本』是亚摩利王西宏的京城(参民二十一26),故有时称西宏为希实本王(参申二26)。 「他所管之地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基列一半,直到亚扪人的境界,雅博河」:『亚罗珥』位于死海中部东方约20公里处,亚嫩河北畔的一座城;『谷中的城』指亚嫩河谷中的城,不能确定是哪一座城;『基列』广义泛指约但河东以色列人所占领之地(参三十四1),狭义仅指雅博河以北包括巴珊地区在内,本处应指广义的基列;『亚扪人』是罗得小女儿的后裔(参创十九38),住在基列的东面;『雅博河』是约但河的支流,下游东西向,上游南北向,此处指上游是与亚扪人的交界,亚扪人住在雅博河上游的东面。 【书十二3】「与约但河东边的亚拉巴,直到基尼烈海,又到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通伯耶西末的路以及南方,直到毗斯迦的山根。」 〔吕振中译〕「以及东边的亚拉巴、直到基尼烈海,又到亚拉巴海、就是盐海、东边,按到伯耶西末的路向;其南界是毘斯迦下坡之下。」 〔原文字义〕「基尼烈」竖琴;「伯耶西末」荒芜之家;「毗斯迦」裂缝,测量;「山根」地基,山坡。 〔文意注解〕「与约但河东边的亚拉巴,直到基尼烈海」:『亚拉巴』请参阅1节注解;『基尼烈海』就是加利利海,约但河的上段流入加利利海,下段从加利利海流出直到死海。 「又到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通伯耶西末的路以及南方,直到毗斯迦的山根」:『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也就是死海;『伯耶西末』位于死海的东北端;『毗斯迦』位于死海的东北角,亦即摩西所登远望迦南之山峰,在死海东边摩押平原的尼波山上(参申三十四1);『山根』指山脚下。 【书十二4】「又有巴珊王噩。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住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 〔吕振中译〕「另一个是巴珊王噩〔传统:噩的境界〕:他是利乏音人所留下的,住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 〔原文字义〕「巴珊」多结果实的;「噩」长颈的;「利乏音」巨人;「亚斯他录」星辰;「以得来」好的牧草地。 〔文意注解〕「又有巴珊王噩。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住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巴珊王噩』他的身量高大,是最后一个利乏音人(参申三11);『利乏音人』巨人族(参创十四5);『亚斯他录』巴珊地一城镇,与以得来同为巴珊王噩的王城(参申一4;书九10;十三12,31);『以得来』是巴珊的副都,位于加利利海的东面约一百多公里。 【书十二5】「他所管之地,是黑门山、撒迦、巴珊全地,直到基述人和玛迦人的境界,并基列一半,直到希实本王西宏的境界。」 〔吕振中译〕「他所管辖的是黑门山、撒迦、巴珊全地、直到基述人和玛迦人的境界、基列一半、希实本王西宏的境界。」 〔原文字义〕「撒迦」迁移;「基述」桥,傲慢的旁观者;「玛迦」施压。 〔文意注解〕「他所管之地,是黑门山、撒迦、巴珊全地」:『撒迦』位于约但河东,巴珊地的南端;『巴珊』位于雅博河以北,黑门山以南的高原(即今戈兰高原),境内牧草繁茂,盛产牛羊。 「直到基述人和玛迦人的境界,并基列一半,直到希实本王西宏的境界」:『基述人和玛迦人』指巴珊地的北面,加利利海东面的两个小邦,基述在南,玛迦在北,这两个小邦直到大卫王的时代仍存在(参撒下三3;十6);『基列』请参阅2节注解。 【书十二6】「这二王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击杀的,耶和华仆人摩西将他们的地赐给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为业。」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仆人摩西和以色列人将这两个王击败了;永恒主的仆人摩西便将他们的地给了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族派的人为基业。」 〔原文字义〕「击杀」击打,残杀;「流便」看哪一个儿子;「迦得」军队,财富;「玛拿西」导致遗忘。 〔文意注解〕「这二王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击杀的」:请参阅民二十一21~35。 「耶和华仆人摩西将他们的地赐给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为业」:请参阅民三十二33。 〔话中之光〕(一)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人。在约但河东,希实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击杀的」。「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击杀了诸王」(7节)。不论摩西如何为神重用,他的年日在神手中,神定规他所能征服的地界。至于征服约但河西的土地,神定规是约书亚的工作。神有一定的旨意,谁应该作哪一部分的工作。 (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工作,不可比较。并不是摩西的军事天才不如约书亚,也不是说他缺乏统御术。但神叫摩西击杀希实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却使约书亚击杀约但河西的诸王,共三十一个。在人看来,约书亚建了赫赫战功;实在是神所命定的,人不能更改,更不该比较。 (三)神照祂的计划,使工作相继相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的人,往往有更显耀的成就,那不过是因为承续前人的建树。我们能够看得远,不要忘记,是因为站在伟人的肩头上。如果没有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约书亚甚么都不能作。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建造。 (四)这是历史的进程。谁也不能作完所有的事工,谁也不能活得比历史更长,每个人只在历史上的轨迹上,画下自己的一小段,那是靠神的恩典。正如人身体上的细胞,在一直不断的更迭;有的存在得久些,有的存在得比较短暂。 【书十二7】「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击杀了诸王。他们的地是从利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约书亚就将那地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为业,」 〔吕振中译〕「以下这些人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边所击败的地的王;他们的地是从利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爬上西珥的哈拉山;约书亚照分配办法将那地给了以色列的族派为基业:」 〔原文字义〕「利巴嫩」洁白;「巴力迦得」财神;「西珥」多毛的;「哈拉」平滑的。 〔文意注解〕「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击杀了诸王」:『约但河西』即指迦南地全境。 「他们的地是从利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巴力迦得』在此代表迦南地的最北端;『上西珥』不同于以东人的西珥山,是在迦南地的南端;『哈拉山』位于别是巴以南四十九公里处,在此代表迦南地的最南端(参书十一17)。 「约书亚就将那地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为业」:『支派的宗族』指各支派之下以宗族为单位,分配产业之地。 【书十二8】「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山地、高原亚拉巴、山坡、旷野和南地。」 〔吕振中译〕「就是在山地、在低原、在亚拉巴、在山坡、在旷野,在南地,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原文字义〕「赫」恐惧,恐怖;「亚摩利」山居者;「迦南」热心的,商人;「比利洗」属于某一村庄;「希未」村民;「耶布斯」被践踏。 〔文意注解〕「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迦南七族(参书三10~11)中,这里共列了六族,仅缺革迦撒人。 「…的山地、高原亚拉巴、山坡、旷野和南地」:本句生动地描写了迦南地全境的各种地貌,包括南、中、北部的『山地』,称为『高原亚拉巴』的约但河谷低原(原文),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山坡』,亚拉巴东南部不毛之地的『旷野』,以及南部山地以南,直至与寻的旷野接壤的一片贫瘠干地,称为『南地』。 【书十二9】「他们的王:一个是耶利哥王,一个是靠近伯特利的艾城王,」 〔吕振中译〕「他们的王一个是耶利哥王,一个是伯特利旁边的艾王,」 〔原文字义〕「耶利哥」它的月亮;「靠近」旁边;「伯特利」神的家;「艾」荒场。 〔文意注解〕「他们的王:一个是耶利哥王,一个是靠近伯特利的艾城王」:『耶利哥』位于约但河西岸,迦南地的中部,地处东西南北大道的交汇点,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参书二1);『伯特利』旧约中一个重要城市,位于耶路撒冷北面约十七公里(参书七2);『艾城』位于伯特利东南方仅约四公里的一座小城,可能因其地理外貌奇特,故取名艾,原文字义「荒场」(参书七2)。 【书十二10】「一个是耶路撒冷王,一个是希伯仑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耶路撒冷王,一个是希伯仑王,」 〔原文字义〕「耶路撒冷」平安的训诲;「希伯仑」联合。 〔文意注解〕「一个是耶路撒冷王,一个是希伯仑王」:『耶路撒冷』又名耶布斯(参书十五8),位于伯特利南方约十七公里,城内居民多为耶布斯人(参阅书十1);『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方三十公里(参阅书十3)。 【书十二11】「 一个是耶末王,一个是拉吉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耶末王,一个是拉吉王,」 〔原文字义〕「耶末」高地;「拉吉」难以攻克的。 〔文意注解〕「一个是耶末王,一个是拉吉王」:『耶末』位于耶路撒冷西二十六公里(参书十3);『拉吉』位于希伯仑西方二十三公里(参书十3)。 【书十二12】「一个是伊矶伦王,一个是基色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伊矶伦王,一个是基色王,」 〔原文字义〕「伊矶伦」似小牛;「基色」部分。 〔文意注解〕「一个是伊矶伦王,一个是基色王」:『伊矶伦』位于拉吉西方十公里(参书十3);『基色』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二十九公里(参书十33)。 【书十二13】「一个是底璧王,一个是基德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底璧王,一个是基德王,」 〔原文字义〕「底璧」圣所;「基德」墙。 〔文意注解〕「一个是底璧王,一个是基德王」:『底璧』位于希伯仑西南方十八公里(参书十38);『基德』南部山区中的一座城,确实地点不详,圣经中仅此一次提及。 〔话中之光〕(一) 【书十二14】「一个是何珥玛王,一个是亚拉得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何珥玛王,一个是亚拉得王,」 〔原文字义〕「何珥玛」庇护所;「亚拉得」野驴。 〔文意注解〕「一个是何珥玛王,一个是亚拉得王」:『何珥玛』位于别是巴(参书十五28)的东面约八公里(参申一44);『亚拉得』位于别是巴的东北面约三十公里(参民二十一1)。 【书十二15】「一个是立拿王,一个是亚杜兰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立拿王,一个是亚杜兰王,」 〔原文字义〕「立拿」铺过的道路;「亚杜兰」人的正义。 〔文意注解〕「一个是立拿王,一个是亚杜兰王」:『立拿』位于拉吉(参11节)的东北面仅数公里处(参书十29);『亚杜兰』位于拉吉和希伯仑(参10节)之间偏北,形成等距扁三角型(参创三十八1)。 【书十二16】「一个是玛基大王,一个是伯特利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玛基大王,一个是伯特利王,」 〔原文字义〕「玛基大」牧人之地;「伯特利」神的家。 〔文意注解〕「一个是玛基大王,一个是伯特利王」:『玛基大』位于伯利恒西方约24公里,亚实突东方约26公里;『伯特利』旧约中一个重要城市,位于耶路撒冷北面约十七公里(参书七2)。 【书十二17】「一个是他普亚王,一个是希弗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他普亚王,一个是希弗王,」 〔原文字义〕「他普亚」苹果城市;「希弗」一口井。 〔文意注解〕「一个是他普亚王,一个是希弗王」:『他普亚』位于伯特利正北面约二十余公里的一座城,后来他普亚地划归玛拿西半支派,他普亚城划归以法连支派(参书十七8);『希弗』位于多珥(参书十一2)正南方约三十公里的地中海沿岸城市。 【书十二18】「一个是亚弗王,一个是拉沙仑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亚弗王,一个是拉沙仑王,」 〔原文字义〕「亚弗」围住;「拉沙仑」平原,平地。 〔文意注解〕「一个是亚弗王,一个是拉沙仑王」:『亚弗』位于约帕的东北东方约18公里,示罗的西面约35公里;『拉沙仑』确实地点不详,可能位于迦密山以南的沙仑平原中。 【书十二19】「一个是玛顿王,一个是夏琐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玛顿王,一个是夏琐王,」 〔原文字义〕「玛顿」争吵;「夏琐」城堡。 〔文意注解〕「一个是玛顿王,一个是夏琐王」:『玛顿』位于加利利海西面约8公里(参书十一1);『夏琐』是迦南北部一座防守坚固的大城,位于加利利海以北16公里,扼守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埃及的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 Via Maris」,是古代迦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可住4万人(参书十一1,10)。 【书十二20】「一个是伸仑米仑王,一个是押煞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伸仑米仑王,一个是押煞王,」 〔原文字义〕「伸仑米仑」高地眺望处;「押煞」我将被迷惑。 〔文意注解〕「一个是伸仑米仑王,一个是押煞王」:『伸仑米仑』位于米吉多北面约13公里,约念的东北约9公里;『押煞』位于伸仑的西方约16公里,靠近地中海海岸(参书十一1)。 【书十二21】「一个是他纳王,一个是米吉多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他纳王,一个是米吉多王,」 〔原文字义〕「他纳」多沙的;「米吉多」群众之处。 〔文意注解〕「一个是他纳王,一个是米吉多王」:『他纳』位于米吉多东南面约8公里;『米吉多』位于约念(参22节)东南约12公里。 【书十二22】「一个是基低斯王,一个是靠近迦密的约念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基低斯王,一个是靠近迦密的约念王,」 〔原文字义〕「基低斯」圣所;「迦密」花园地;「约念」人们移动。 〔文意注解〕「一个是基低斯王,一个是靠近迦密的约念王」:『基低斯』位于夏琐(参19节)以北约11公里;『迦密』主峰为迦密山的山脉,从亚柯湾的南岸起,延伸至多坍附近,全长约40公里;『约念』位于基顺河的南岸,多珥的东北面约20公里,米吉多的西北约11公里。 【书十二23】「一个是多珥山岗的多珥王,一个是吉甲的戈印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拿法多珥的多珥王,一个是在吉甲〔或译:加利利〕的戈印〔即:「诸国」的意思〕王,」 〔原文字义〕「多珥」世代;「山岗」高处;「吉甲」滚动,滚轮;「戈印」国家,人民。 〔文意注解〕「一个是多珥山岗的多珥王,一个是吉甲的戈印王」:『多珥山岗』位于迦密山西麓的海边,米吉多(参21节)西面约25公里;『吉甲』与约书亚的总部所在地吉甲不同地点,此处的吉甲位于约帕的东北面约20公里。 【书十二24】「一个是得撒王。共计三十一个王。」 〔吕振中译〕「一个是得撒王,共计三十一个王。」 〔原文字义〕「得撒」讨人喜欢。 〔文意注解〕「一个是得撒王。共计三十一个王」:『得撒』位于示剑的东北面约11公里;『三十一个王』列于9~24节。 〔话中之光〕(一)这个得胜的记录,用新约的话来说,可以说是基督的得胜。这得胜也就是分地的基础。在旧约里,神的得胜是承受产业的基础。没有神的得胜,就没有承受产业的根据。在新约里也是一样。没有复活的基督,也就没有享受救恩应许的丰富作产业根据,因为基督的复活是叫撒但权势溃崩的唯一原因。基督使黑暗权势溃败,给我们打开进入至圣所的路,我们可以坦然进到施恩宝座前,享用从宝座上流出的一切恩惠。 (二)数算得胜的记录时是计算结果,而不记录失败。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争战中并不是没有失败,至少有在艾城的那一次,在经过上是有失败,但结果仍然是得胜,得胜就盖过了失败。失败是人的,得胜是基督的。基督的得胜盖过了人的失败,失败过的人仍然是享用了基督的得胜。这一个事实,也反映出我们在天路上向前直奔的要诀。我们承认有失败软弱的经历,但我们不看自己的失败,也不因此而接受控告,我们只看主的得胜。主的得胜就是我们的得胜,因为我们是在祂里面,祂的就是我们的,我们是因祂的得胜而承受神在祂里面为我们所预备的基业。 (三)以少数疲劳的以色列会众,能战胜勇敢善战,多如海边沙的迦南诸国,其唯一的原因,乃以主与同在。此正是为灵界战事得胜的秘诀,经上说:「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十四6)。 叁、灵训要义 【战绩的总结】 一、杀河东二王(1~5节): 1.「以色列人在约但河外向日出之地击杀二王,得他们的地」(1节):河东共二王。 2.「亚摩利人的王西宏。他所管之地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基列一半,直到亚扪人的境界,雅博河」(2~3节):亚摩利人的王西宏。 3.「巴珊王噩。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他所管之地,是黑门山、撒迦、巴珊全地,直到基述人和玛迦人的境界,并基列一半」(4~5节):巴珊王噩。 二、摩西和约书亚的成就(6~8节): 1.「这二王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击杀的,耶和华仆人摩西将他们的地赐给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为业」(6节):摩西杀河东二王。 2.「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击杀了诸王。他们的地是从利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约书亚就将那地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为业」(7~8节):约书亚杀河西三十一王。 三、杀河西南方诸王(9~16节): 1.「耶利哥王…艾城王…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基色王」(9~12节):共八个王。 2.「底璧王…基德王…何珥玛王…亚拉得王…立拿王…亚杜兰王…玛基大王…伯特利王」(13~16节):共八个王,南方合计十六王。 四、杀河西北方诸王(17~24节): 1.「他普亚王…希弗王…亚弗王…拉沙仑王…玛顿王…夏琐王…伸仑米仑王…押煞王」(17~20节):共八个王。 2.「他纳王…米吉多王…基低斯王…约念王…多珥王…戈印王…得撒王」(21~24节):共七个王。北方合计十五王,河西总计三十一王。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约书亚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约书亚记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