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十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征服亚摩利和南方众王】 一、亚摩利五王联军攻打基遍(1~5节) 二、约书亚率军连夜驰援基遍击败五王(6~10节) 三、神使天降大冰雹,日月停住一天(11~15节) 四、擒杀亚摩利五王(16~27节) 五、约书亚又杀败南方诸王(28~43节) 贰、逐节详解 【书十1】「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听见约书亚夺了艾城,尽行毁灭,怎样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样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又听见基遍的居民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住在他们中间,」 〔吕振中译〕「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听说约书亚攻取了艾城,将城尽行毁灭归神,说他怎样处置耶利哥和耶利哥王,也怎样处置艾城和艾王;又听说基遍的居民怎样跟以色列人讲和,立了约而住在他们中间,」 〔原文字义〕「耶路撒冷」平安的训诲;「亚多尼洗德」我主是公义;「尽行毁灭」完全地毁坏;「基遍」丘陵山地。 〔文意注解〕「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听见约书亚夺了艾城,尽行毁灭」:『耶路撒冷』又名耶布斯(参书十五8),位于基遍东南方约十公里,城内居民多为耶布斯人(参阅书九1注解);『亚多尼洗德』原文字义「洗德(公义)是主」。 「怎样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样待艾城和艾城的王」:意指以色列人杀灭两城的城民和王。 「又听见基遍的居民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住在他们中间」:『立了和约』意指立约和平共存,以色列人不杀基遍人,但待他们为劈柴挑水的人(参书九15,23)。 【书十2】「就甚惧怕,因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并且城内的人都是勇士。」 〔吕振中译〕「就很害怕,因为基遍是大城,就像一座王城;它比艾城大,城里的人又都是勇士。」 〔原文字义〕「大」巨大的;「都」王国。 〔文意注解〕「就甚惧怕,因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如都城一般』意指好像有王治理的城一般,暗示基遍并没有王,是由长老治理的(参书九11)。 「并且城内的人都是勇士」:『勇士』指能征善战的勇敢兵士。 〔话中之光〕(一)迦南地争战的背后,原是一场属灵的争战,是神要从撒但的手中收回地的争战的开始(参出十九3~6)。所以在诸王连手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撒但所作的调度,为要阻挡神的计划执行。撒但的声势是大的,但神的能力更大,只要神的百姓在祂面前活得对,撒但权势的溃崩是无可避免的。 【书十3】「所以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打发人去见希伯仑王何咸、耶末王毗兰、拉吉王雅非亚和伊矶伦王底璧,说:」 〔吕振中译〕「因此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就打发人去见希伯仑王何咸、耶末王毘兰、拉吉王雅非亚、和伊矶伦王底璧、说:」 〔原文字义〕「希伯仑」联合;「何咸」耶和华所催促的;「耶末」高地;「毗兰」像一头野驴;「拉吉」难以攻克的;「雅非亚」照耀;「伊矶伦」似小牛;「底璧」圣所。 〔文意注解〕「所以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打发人」:表示由耶路撒冷王主导筹组联军。 「去见希伯仑王何咸、耶末王毗兰、拉吉王雅非亚和伊矶伦王底璧,说」:『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方三十公里;『耶末』位于耶路撒冷西二十六公里;『拉吉』位于希伯仑西方二十三公里;『伊矶伦』位于拉吉西方十公里。 【书十4】「“求你们上来帮助我,我们好攻打基遍,因为他们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约。”」 〔吕振中译〕「『求你们上我这里来帮助我,我们好击破基遍,因为基遍跟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约。』」 〔原文字义〕「帮助」援助,支持;「攻打」攻击,征服。 〔文意注解〕「求你们上来帮助我,我们好攻打基遍,因为他们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约」:『上来』表示耶路撒冷地势比较高,那四座城都在低地和丘陵;『攻打基遍』基遍人散居基遍、基非拉、比录、基列耶琳等四座城(参书九17)。 【书十5】「于是五个亚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大家聚集,率领他们的众军上去,对着基遍安营,攻打基遍。」 〔吕振中译〕「于是亚摩利人的五个王、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率领了他们所有的军兵就聚集,大家都上去,对着基遍扎营,要攻打基遍。」 〔原文字义〕「亚摩利」山居者;「聚集」招聚。 〔文意注解〕「于是五个亚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五个亚摩利王』可能是山地诸城之统治者的泛称,因耶路撒冷居民多为耶布斯人(参阅1节注解),希伯仑居民为赫人(参创二十三2~3)。 「大家聚集,率领他们的众军上去,对着基遍安营,攻打基遍」:『他们的众军』即指五城的联军。 【书十6】「基遍人就打发人往吉甲的营中去见约书亚,说:“你不要袖手不顾你的仆人,求你速速上来拯救我们,帮助我们,因为住山地亚摩利人的诸王都聚集攻击我们。”」 〔吕振中译〕「基遍人就打发人往吉甲营中去见约书亚,说:『你不要袖手不顾你仆人;求你赶快上我们这里来拯救我们,帮助我们;因为住山地亚摩利人所有的王都集合了来攻击我们了。』」 〔原文字义〕「袖」放松,下沉;「速速」匆促,快速;「拯救」解救,释放。 〔文意注解〕「基遍人就打发人往吉甲的营中去见约书亚,说」:『吉甲的营』当时约书亚的指挥总部就在吉甲(参书九6)。 「你不要袖手不顾你的仆人,求你速速上来拯救我们,帮助我们」:『袖手不顾』意指放任自生自灭;表示立约双方不仅互不侵犯,且负有彼此支持保护的责任。『上来』表示基遍的地势比吉甲高。 「因为住山地亚摩利人的诸王都聚集攻击我们」:『山地亚摩利人』亚摩利人多住在山区。 〔话中之光〕(一)基遍人先是骗以色列人与他们立约(参书九22),接着又来求援,在人看是典型的「猪队友」。但百姓却活出了信实的见证,既没有发怨言,也没有推卸责任,而是来寻求神。所以神和每次争战之前一样,勉励约书亚「不要怕他们」(参8节;书八1)。因为人的顺服预备了神做工的道路,神必能让仇敌「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参8节)。 (二)基遍人来求援,表面上是把百姓拖进了战争,实际上是帮了他们的大忙。正因为南方五王联军离开了自己「坚固的城」(参20节),以色列人就可以在野外决战,而不需要逐一攻打他们的坚固堡垒。所以神命令「约书亚和他一切兵丁,并大能的勇士,都从吉甲上去」(参7节),抓住机会将五王联军全部歼灭。 (三)从基遍人求和(参书九4),到五王联盟(参5节),再到基遍人求援,表面上是人的谋算和失误,其实都在神手的管理之下。我们若学会不让抱怨蒙住自己的心眼,就能和以色列人一样清楚地看到:神必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 (四)基遍人处在危难之中。他们的力量不足以抵抗如此强大的联盟。他们前来请求约书亚,希望他不记前嫌能出手相助。基遍人在危难时怎样向盟友求助,我们在遭遇属灵的仇敌追逼的时候也要向神求助。我们虽然因自己的罪而觉得不配得到神的帮助,,但我们也应该确知,没有出于真诚寻求帮助的祈祷是不蒙垂听的。 【书十7】「于是约书亚和他一切兵丁,并大能的勇士,都从吉甲上去。」 〔吕振中译〕「于是约书亚和所有的能争战的人、一切有力气英勇的人、都从吉甲上去。」 〔原文字义〕「大能的」大能的,强壮的;「勇士」力量,能力。 〔文意注解〕「于是约书亚和他一切兵丁,并大能的勇士,都从吉甲上去」:『一切兵丁』指主力作战部队,相信必有留守的后卫部队,在吉甲保护老幼妇孺;『大能的勇士』指勇敢善战的兵士。 〔话中之光〕(一)约书亚对基遍人的回复,显出他的正直。他和首领受他们欺骗以后,本可以慢慢地前往援救,但是他们仍立刻赶去施援。如果你受到欺骗,对于欺骗你的人你会乐意去帮助他吗?我们应当像约书亚一样信守诺言。 (二)守约乃是神性情的流露。「耶和华阿,谁能寄居祢的帐幕,谁能住在祢的圣山?就是…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诗十五1~4)。这样的人能住在神那里,因为他们活在神的性情里,神是守约施慈爱的神,祂也喜欢祂的子民活出祂的性情。旧约的以色列,新约里的教会,都是活在神这样的性情的眷顾下。「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后二13)。以色列人在守约的事上,经过了一次考验,这考验叫他们更实际的学习服神的权柄。他们不单是守了约,并且也履行了约的义务。 【书十8】「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怕他们,因为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他们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吕振中译〕「永恒主对约书亚说:『不要怕他们;因为我已经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他们必没有一个人能在你面前站得住。』」 〔原文字义〕「交在」给,置,放。 〔文意注解〕「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怕他们」:『不要怕他们』因亚摩利人身材高大,以色列人素来害怕巨人族(参民十三32~33)。 「因为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他们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有了神的应许,以色列人就可以放胆前往。 〔话中之光〕(一)在这次战役中,作为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并没有作战术的指导,只是发出了一道命令。这命令很简单,只是提醒约书亚留意在他被召时所听到神对他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不要怕他们,因为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他们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一道叫军队出发到前线去的命令,并且一到达前线,立刻就发动攻击。 (二)在势派上,敌人是来势汹汹的,并且是有组织,有训练的。回过头来看以色列人,在民数记数点民数时,可以说他们粗略具有组织的型态,但是绝不能说是经过训练的部队;他们也没有后勤,并且他们的后防也是不巩固的。在表面的比较上,以色列是处在弱势的这一方。以弱势来对抗强势,依人看来是胜败立见的。但我们不要忘记,这是属灵的争战,胜负的关键不在乎人所有的是多少,而是在乎神的同在。神既发出了攻击的命令,祂也定然是与军兵一同前赴战场。 【书十9】「约书亚就终夜从吉甲上去,猛然临到他们那里。」 〔吕振中译〕「约书亚就终夜从吉甲上去,猛然袭击他们。」 〔原文字义〕「终夜」夜里;「猛然」突然,忽然;「临到」进入,进来。 〔文意注解〕「约书亚就终夜从吉甲上去,猛然临到他们那里」:『终夜』本来正常的行军速度需要「第三天」才能到达(参书九17),现在因要「速速」(参6节)救援,急行军仅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猛然』形容出其不意,致令敌军陷入惊恐状态。 〔话中之光〕(一)「约书亚就终夜从吉甲上去,猛然临到他们那里。」这就是夜袭,也是突袭,是元帅所指示的策略。人的顺从超过了当前形势的评估,不顾一切的勇往直前,执行元帅的命令。这样的顺从让神可以大大的出手攻击仇敌。 【书十10】「耶和华使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溃乱。约书亚在基遍大大地杀败他们,追赶他们在伯和仑的上坡路,击杀他们直到亚西加和玛基大。」 〔吕振中译〕「永恒主使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溃乱;约书亚在基遍大大击败他们,沿伯和仑的上坡路向追赶他们,击杀了他们、直到亚西加和玛基大。」 〔原文字义〕「溃乱」困惑,打乱;「大大地」巨大的;「伯和仑」空虚之家;「亚西加」被挖;「玛基大」牧人之地。 〔文意注解〕「耶和华使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溃乱」:事实上,基遍之战对以色列人非常有利,因不须一一攻城,敌方失去坚固城防的优势,而在山岭地带打仗,乃是以色列人的擅长,更何况有神的帮助,胜利乃是垂手可得的事。 「约书亚在基遍大大地杀败他们,追赶他们在伯和仑的上坡路」:『大大地杀败』形容大获全胜;『伯和仑』有上下两个地点(参书十六3,5),它们之间为一山路;上伯和仑地势较高,距耶路撒冷之西北十八公里,下伯和仑地势较低,距上伯和仑西北约三公里。 「击杀他们直到亚西加和玛基大」:『亚西加』位于「耶末」西面仅3公里;『玛基大』位于伯利恒西方约24公里,亚实突东方约26公里。 【书十11】「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仑下坡的时候,耶和华从天上降大冰雹在他们身上(“冰雹”原文作“石头”),直降到亚西加,打死他们。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多。」 〔吕振中译〕「他们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仑下坡的时候,永恒主从天上降了大冰石在他们身上,直降到亚西加,打死他们;那死于冰雹石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多。」 〔原文字义〕「下坡」坡地,下降;「冰雹」石头。 〔文意注解〕「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仑下坡的时候」:『伯和仑下坡』即指从上伯和仑到下伯和仑(参阅10节注解)的路上。 「耶和华从天上降大冰雹在他们身上,直降到亚西加,打死他们」:『大冰雹』能够致人于死程度的大小。 「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多」:意指战争的胜利归于神。 〔话中之光〕(一)「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多。」表明决定争战胜败的是神,而不是人。从吉甲到基遍大约38公里,上行1000米,需要急行军9个小时。虽然神亲自为百姓争战,完全可以只使用「冰雹」作武器,但祂却乐意让百姓「终夜从吉甲上去」,尽最大的努力参与争战。人负责顺服权柄,神负责施行大能;人负责尽本分,神负责工作的结果;这是与神同工的原则。 (二)神干预了战果,神向人显明这事是神作的。冰雹似是长了眼睛一样,能认出谁是以色列人,谁不是以色列人,它们单单是降击在以色列的敌人身上。在混乱的战场上,人也不容易分辨敌军或是友军,但冰雹却能选择它们要打击的准确目标,这不是偶然的,这明明是神为祂手中的工作作了见证。 【书十12】「当耶和华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约书亚就祷告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眼前说:“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 〔吕振中译〕「那时候,当永恒主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约书亚就对永恒主说话;他在以色列人眼前说:『日头阿,在基遍静止哦;月亮阿,在亚雅仑山谷止息哦。』」 〔原文字义〕「交付」给,置,放;「亚雅仑」鹿原。 〔文意注解〕「当耶和华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意指正当基遍之战的时候。 「约书亚就祷告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眼前说」:意指用众人能听见的声音大声祷告。 「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日头啊,你要停…月亮啊,你要止』请参阅13节注解;『亚雅仑谷』指从伯和仑隘口到亚雅仑平原之间的谷道,以色列人追击亚摩利人联军,在通过亚雅仑谷时,正值黎明时分。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军清晨到达基遍附近,正是日月交辉:太阳在东方的基遍上空,月亮在西方亚雅仑谷。可见约书亚有坚强受苦的心志,恳求神给他更长的日光时间,可以遵行神的旨意,完成征服。掌管万有的神,站在属祂的人一边。圣经说:「他曾用手为自己争战,你必帮助他攻击敌人」(申三十三7)。神显大能帮助遵行祂旨意的人。 【书十13】「于是日头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国民向敌人报仇。这事岂不是写在雅煞珥书上吗?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 〔吕振中译〕「于是日头就静止住,月亮也站着,直等到国民在仇敌身上报了仇。这事岂不是写在正直人诗歌集上么?日头在天当中站住,不急速下去、约有一整天。」 〔原文字义〕「停留」静止;「止住」站立,停止;「雅煞珥」笔直的,正确的;「急速」催促,急忙。 〔文意注解〕「于是日头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国民向敌人报仇」:『日头停留,月亮止住』圣经学者们试图合理解释这个现象(请参阅本节「备注」),各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只能说这是出于神的神迹奇事,无法用科学理论或逻辑道理来清楚解释的。反正,为着让以色列人有足够的时间来清除敌人,必须延长正常的光照时间。 备注:专家学者们的解释如下:(1)这一段经文(12~14节) 是引用《雅煞珥书》上的诗句,只可当作比喻看;(2)是一件历史事实,地球暂停正常「自转」达24小时,但仍照常绕着太阳「公转」;(3)一种不寻常的云层光线屈折现象,使日照时间拖长,但并未改变一天24小时的正常运转;(4)「日头停留」意指太阳光停止直接照射,使气温下降到适合以色列人厮杀敌人的程度达一整天;(5)「月亮止住」意指当时是满月,约书亚是在清晨祷告,当太阳从东边上升时,月亮仍停留在西边的天空,后来云层遮住日月光照,且降下冰雹击杀敌人直到夜间,此时云散仍见明月当空,彷佛月亮未曾落下过一般;(6)有些天文学家如:哈佛天文台的Pickering、耶鲁的Totten, C.A.认为天文历发现少算了一整天,就是在约书亚时代所发生的。 「这事岂不是写在雅煞珥书上吗?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雅煞珥书』直译是「正义之书」,是一本歌颂以色列人英雄和战迹的诗歌集(参撒下一18),现已散佚。 〔话中之光〕(一)神既向以色列人宣告,祂已经把敌人交在他们的手里,祂就负责干预争战的结果。祂亲自出手对付敌人,使敌人溃败。白天的延长是人不能作得到的事,这事只有神能作。白天的延长是一件事,若是以色列人的体力不支,延长了的白天也无补于事。但神也同时使以色列人有充沛的体力,不致疲乏,直到把五王与他们的军队灭尽,众百姓就安然回玛基大营中,到约书亚那里。没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饶舌。 【书十14】「在这日以前、这日以后,耶和华听人的祷告,没有像这日的,是因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 〔吕振中译〕「这日以前、这日以后、永恒主听人的声音、没有像这一日的;因为永恒主真地为以色列争战了。」 〔原文字义〕「祷告」声音。 〔文意注解〕「在这日以前、这日以后,耶和华听人的祷告,没有像这日的」:意指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神对人祷告的回应,可称为空前绝后的一天。 「是因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只因神视这一次的争战全然属于祂。 〔话中之光〕(一)至高之神垂听低微卑贱之人的祷告,这一事实给圣徒带来莫大的确信与安慰。祷告是进入祝福的门,亦是开启神宝库的钥匙(参路十一1~13)。与约书亚相同,以利亚亦是与我们拥有同样性情的人,但他借着祷告可使雨停,亦可使雨降下(参王上十七1;十八1;雅五17~18)。 (二)日头在中天的道上停止,没有落下。没有像这日的情形,你无法让西沉的夕阳停顿。你自己的生命也是如此。那会逐渐落下的。趁着白日要作工,黑夜来到,就没有人可以作工了。父神托付你的工必须完成,因为在你生命的年日中,一定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做完。我们的忧虑只会叫我们不专心,走到歧路,失去祂的恩惠。 (三)有一个太阳永不落下。「你的日头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缩,因为耶和华必作你永远的光」(赛六十19)。那公义的日头在心灵上照耀,是永不落下的,反而指上而升,越照越明,直到日午。不再有黑夜与幽暗,天空也不被乌云所掩。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么?是困苦么?是逼迫么?是饥饿么?是赤身露体么?是危险么?是刀剑么?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已突破一切进入我们内心。 (四)约书亚的祷告是太大的祷告,这祷告是要求神暂时停止自然规律的运转,但神竟然答应了这祷告,把人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作了出来。「在这日以前,这日以后,耶和华听人的祷告,没有像这日的。是因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这明显是以具体的行动来证实神干预着属灵的争战。就是在人看来是不能发生的事的祈求,神也答应了,使以色列的得胜大大的扩展。在神是没有难成的事,但神只是在祂旨意中才行人以为不能作的事。这一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神为以色列争战,因为以色列行在祂旨意中。 (五)人行走在神的旨意中,也就是人站在神的一边,也可以说是神站在人的一边。这是「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罗八31)的大前提。人站的地位对了,神才会伸出手来为他作事。但是还要再进一步去领会,人怎样才能让神有机会出手呢?地位对了,神有了为人作事的条件,人还必须让神在一切事上作主,神才有为人作事的机会。约书亚先是祷告神,仰望神!然后才在以色列人眼前宣告,要日头与月亮停住在天空。他不是吩咐神作工,乃是执行神要作的工。因为祂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祂发出了号令,人也接受了命令,祂就毫无保留的为人争战。 【书十15】「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 〔吕振中译〕「约书亚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营中。」 〔原文字义〕「回到」返回,转回。 〔文意注解〕「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下一节英译本KJV开头有「但是(But)」一词,表示他们原本打算班师回到吉甲去,但因获知五王藏匿的消息而紧急叫停。 【书十16】「那五王逃跑,藏在玛基大洞里。」 〔吕振中译〕「那五个王逃跑,藏匿在玛基大洞里。」 〔原文字义〕「逃跑」逃离,奔逃;「玛基大」牧人之地。 〔文意注解〕「那五王逃跑,藏在玛基大洞里」:本节英译本KJV开头有「但是(But)」一词;『玛基大』位于「希伯仑」和「拉吉」的中间(参3,10节)。 【书十17】「有人告诉约书亚说:“那五王已经找到了,都藏在玛基大洞里。”」 〔吕振中译〕「有人告诉约书亚说:『那五个王已经找到了,都藏匿在玛基大洞里呢。』」 〔原文字义〕「找到」寻见;「藏在」隐藏,退出。 〔文意注解〕「有人告诉约书亚说:那五王已经找到了,都藏在玛基大洞里」:『有人』指搜索人员;『洞』指山洞。 【书十18】「约书亚说:“你们把几块大石头滚到洞口,派人看守,」 〔吕振中译〕「约书亚说:『把几块大石头辊到洞口,派人看守着。」 〔原文字义〕「看守」保守,留心注意。 〔文意注解〕「约书亚说:你们把几块大石头滚到洞口,派人看守」:指防备他们逃脱。 【书十19】「你们却不可耽延,要追赶你们的仇敌,击杀他们尽后边的人,不容他们进自己的城邑,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已经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 〔吕振中译〕「你们呢、却不可耽搁;要追赶仇敌,截击他们的尽后队,别容他们进自己的城;因为永恒主你们的神已经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 〔原文字义〕「耽延」停止;「追赶」追逐,逼迫。 〔文意注解〕「你们却不可耽延,要追赶你们的仇敌,击杀他们尽后边的人」:『不可耽延』或译作「不可停止」;『尽后边的人』指溃不成军、散落在队伍后面的伤残人员。 「不容他们进自己的城邑,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已经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不容他们进自己的城邑』意指尽可能减少敌方的守城兵士,以备将来攻城时减少阻力。 【书十20】「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大大杀败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其中剩下的人都进了坚固的城。」 〔吕振中译〕「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大大击杀了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了为止;他们中间存留下来的残存人都进了堡垒城;」 〔原文字义〕「大大(原文双字)」极度地,非常地(首字);巨大的(次字);「灭尽」终结,耗尽;「杀败(原文三字)」消灭,结束(首字);击打(次字);打败,征服(末字)。 〔文意注解〕「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大大杀败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灭尽』意指消灭殆尽,仅少数人脱逃。 「其中剩下的人都进了坚固的城」:『坚固的城』指有防御工事加固的城墙之内。 【书十21】「众百姓就安然回玛基大营中,到约书亚那里。没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饶舌。」 〔吕振中译〕「众民安然回到玛基大营中、来见约书亚;没有一个人敢对以色列人饶舌的。」 〔原文字义〕「安然」平安,完全;「玛基大」牧人之地;「饶舌(原文双字)」言词锐利(首字);舌头,语言(次字)。 〔文意注解〕「众百姓就安然回玛基大营中,到约书亚那里」:『众百姓』指追剿的士兵们;『安然』指无一人伤亡;『玛基大营中』指约书亚当时坐镇在玛基大指挥追剿行动。 「没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饶舌」:这是以色列人的俗谚,有如『连狗也不敢向他们摇舌』(出十一7),意指全然折服,无人再敢向以色列人说三道四。 〔话中之光〕(一)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神对其子民无微不至的照料(参诗十七8)。不管是昨日还是今日,神永不改变,因此,今日的圣徒也当除去一切忧虑,为了完成神所赋予的使命而壮胆奔跑(参诗三十一4;约十四1)。 【书十22】「约书亚说:“打开洞口,将那五王从洞里带出来,领到我面前。”」 〔吕振中译〕「那时约书亚就说:『打开洞口,把那五个王从洞里拉出来、到我面前。』」 〔原文字义〕「打开」解开,松开。 〔文意注解〕「约书亚说:打开洞口,将那五王从洞里带出来,领到我面前」:约书亚命将巨石滚开,提人出来候审。 【书十23】「众人就这样行,将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从洞里带出来,领到约书亚面前。」 〔吕振中译〕「人就这样行,把那五个王: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从洞里拉出来、到约书亚面前。」 〔原文字义〕「耶路撒冷」平安的训诲;「希伯仑」联合;「耶末」高地;「拉吉」难以攻克的;「伊矶伦」似小牛。 〔文意注解〕「众人就这样行,将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从洞里带出来,领到约书亚面前」:『那五王』即指五个亚摩利王(参5节)。 【书十24】「带出那五王到约书亚面前的时候,约书亚就召了以色列众人来,对那些和他同去的军长说:“你们近前来,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他们就近前来,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 〔吕振中译〕「人把那五个王拉出来、到约书亚面前以后,约书亚就把以色列众人召了来,对那些和他同去的战士长官说:『你们走近前来,把脚踩在这些王的脖子上。』他们就走近前来,把脚踩在这些王的脖子上。」 〔原文字义〕「军长(原文三字)」人(首字);战争(次字);官长(末字)。 〔文意注解〕「带出那五王到约书亚面前的时候,约书亚就召了以色列众人来」:『以色列众人』即指参与战事的士兵们。 「对那些和他同去的军长说:你们近前来,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和他同去的军长』暗示此次救援行动,并非出动全军(参阅7节注解);『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表示使敌人完全降伏。 「他们就近前来,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以行动宣告完全的胜利。 〔话中之光〕(一)约书亚将敌军一网打尽之后,处罚了五王。这亦是践踏掌权的如同踹泥一般(参赛四十一25)。令地上的所有君王惧怕耶和华神之惩罚(参诗七十六12)。用脚踏颈项就是使之成为脚凳,意味着完全的胜利(参王上五3;诗一百十1)。目睹此番情形的以色列百姓会大震士气,亦会提高对罪恶的警觉。使迦南列族依次屈服在以色列面前的神,日子一满,必会使所有生命屈膝在耶稣面前(参腓二10)。耶稣借着十字架的胜利,践踏了所有敌对神而自高的仇敌(参诗九十一13),并赐同样的权柄给凡相信且顺服他的圣徒(参路十19)。 【书十25】「约书亚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应当刚强壮胆。因为耶和华必这样待你们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敌。”」 〔吕振中译〕「约书亚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惧怕,不要惊慌;务要刚强壮胆;因为永恒主必这样办你们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敌。』」 〔原文字义〕「惧怕」害怕,敬畏;「惊惶」惊吓;「刚强」坚定,强壮;「攻打」发动战争,开战。 〔文意注解〕「约书亚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应当刚强壮胆」:意指以此次军事行动为例,显示今后征服迦南全土之事不足为惧,故当勇往直前。 「因为耶和华必这样待你们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敌」:意指神必将全境所有的敌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 〔话中之光〕(一)以色列人靠神的帮助,胜过亚摩利人的五王。这样的胜利是神大能的彰显,祂要借着百姓得胜。约书亚吩咐以色列人切勿惧怕,因为神要使他们胜过所有的仇敌。祂常常保护我们,为我们争战得胜。过去领导我们的神,必然会帮助我们,供给我们现在与未来的需要。我们要切记,祂过去的帮助,对我们在未来的奋斗,会带来大盼望。 【书十26】「随后约书亚将这五王杀死,挂在五棵树上。他们就在树上直挂到晚上。」 〔吕振中译〕「随后约书亚就击杀了这五个王,把他们处死,挂在五根示众木上;他们就在示众木上直挂到晚上。」 〔原文字义〕「随后」在…之后。 〔文意注解〕「随后约书亚将这五王杀死,挂在五棵树上。他们就在树上直挂到晚上」:『直挂到晚上』以色列人的惯例,不将尸首挂在树上过夜(参申二十一23)。 【书十27】「日头要落的时候,约书亚一吩咐,人就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丢在他们藏过的洞里,把几块大石头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 〔吕振中译〕「日落时候、约书亚一吩咐,人就把他们从示众木上取下来,丢在他们藏匿过的洞里,把几块大石头放在洞口;那些石头到今日这一天还在那里。」 〔原文字义〕「丢在」扔,投掷。 〔文意注解〕「日头要落的时候,约书亚一吩咐,人就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意指在日落之前就取下尸首。 「丢在他们藏过的洞里,把几块大石头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意指将五王的尸首丢在山洞里作为纪念。 【书十28】「当日约书亚夺了玛基大,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和王,将其中一切人口尽行杀灭,没有留下一个,他待玛基大王,像从前待耶利哥王一样。」 〔吕振中译〕「就在那一天,约书亚就攻取了玛基大,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人和王,将他们和其中一切人口、尽行杀灭归神,没有留下一个残存的;他处置玛基大王、就像处置耶利哥王一样。」 〔原文字义〕「尽行杀灭」完全地毁坏。 〔文意注解〕「当日约书亚夺了玛基大,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和王」:『玛基大』位于「希伯仑」和「拉吉」的中间,虽未参加五王的联军,但关系不浅。 「将其中一切人口尽行杀灭,没有留下一个,他待玛基大王,像从前待耶利哥王一样」:这是根据神的命令,迦南地各城,均不留活口,以免以色列人被诱惑去敬拜偶像假神。 【书十29】「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玛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 〔吕振中译〕「约书亚同以色列众人从玛基大进到立拿,攻打立拿。」 〔原文字义〕「立拿」铺过的道路。 〔文意注解〕「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玛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立拿』位于亚西加(参10节)的西面约6公里。 【书十30】「耶和华将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里。约书亚攻打这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没有留下一个。他待立拿王像从前待耶利哥王一样。」 〔吕振中译〕「永恒主将立拿和立拿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里;约书亚用刀击破了这城,杀了其中一切人口,没有留下一个残存的;他处置立拿王就像处置耶利哥王一样。」 〔原文字义〕「待」做,制作,完成。 〔文意注解〕「耶和华将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里。约书亚攻打这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没有留下一个。他待立拿王像从前待耶利哥王一样」:请参阅28节注解。 【书十31】「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立拿往拉吉去,对着拉吉安营,攻打这城。」 〔吕振中译〕「约书亚同以色列众人从立拿进到拉吉,对着拉吉扎营,攻打这城。」 〔原文字义〕「拉吉」难以攻克的。 〔文意注解〕「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立拿往拉吉去,对着拉吉安营,攻打这城」:『拉吉』位于立拿的南方,希伯仑的西方约二十三公里。 【书十32】「耶和华将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里。第二天约书亚就夺了拉吉,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 〔吕振中译〕「永恒主将拉吉交在以色列人手里;第二天约书亚就攻取了拉吉,用刀击打了这城,杀了其中一切人口,全照他处置立拿的样子。」 〔原文字义〕「击杀」击打,杀害。 〔文意注解〕「耶和华将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里。第二天约书亚就夺了拉吉」:拉吉的军队早已伤亡殆尽(参20节),故轻易地被以色列人攻占。 「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请参阅28节注解。 〔话中之光〕(一)人所有的胜利,都是耶和华所赐的。胜利都是出于神。在成功的时候,会有一种试探,叫我们将一切的功劳与光荣归于自己,好似一切全靠自己的力量而得。其实是祂使我们得胜,独有祂拯救我们脱离仇敌;因祂的良善,我们应当归荣耀与祂并赞美祂。 【书十33】「那时基色王荷兰上来帮助拉吉,约书亚就把他和他的民都击杀了,没有留下一个。」 〔吕振中译〕「那时基色王荷兰上来帮助拉吉,约书亚把他和他的人民都击杀了,杀到没有给他剩下一个残存的。」 〔原文字义〕「基色」部分;「荷兰」崇高的。 〔文意注解〕「那时基色王荷兰上来帮助拉吉,约书亚就把他和他的民都击杀了,没有留下一个」:『基色』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二十九公里;『上来』基色的地势比拉吉低。 【书十34】「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拉吉往伊矶伦去,对着伊矶伦安营,攻打这城。」 〔吕振中译〕「约书亚同以色列众人从拉吉进到伊矶伦,对着伊矶伦扎营,攻击这城。」 〔原文字义〕「伊矶伦」似小牛。 〔文意注解〕「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拉吉往伊矶伦去,对着伊矶伦安营,攻打这城」:『伊矶伦』位于拉吉西方十公里。 【书十35】「当日就夺了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人。那日约书亚将城中的一切人口尽行杀灭,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 〔吕振中译〕「那一天他们攻取了它,用刀击破了这城;杀了其中一切人口;那一天约书亚把他们尽行杀灭归神,全照他处置拉吉的样子。」 〔原文字义〕「尽行杀灭」完全地毁坏。 〔文意注解〕「当日就夺了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人」:伊矶伦的军队也早已伤亡殆尽(参20节),故轻易地被以色列人攻占。 「那日约书亚将城中的一切人口尽行杀灭,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请参阅28节注解。 【书十36】「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伊矶伦上希伯仑去,攻打这城,」 〔吕振中译〕「约书亚同以色列众人从伊矶伦进到希伯仑,攻击这城。」 〔原文字义〕「希伯仑」联合。 〔文意注解〕「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伊矶伦上希伯仑去,攻打这城」:『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方三十公里,伊矶伦的东方。 【书十37】「就夺了希伯仑和属希伯仑的诸城邑,用刀将城中的人与王,并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击杀了,没有留下一个,是照他向伊矶伦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尽行杀灭。」 〔吕振中译〕「他们攻取了它,用刀打破了这城,杀了它的王,又攻击它所有的城、及其中一切人口,没有剩下一个残存的,全照他处置伊矶伦的样子,把这城和其中一切人口尽行毁灭归神。」 〔原文字义〕「夺了」捕捉,取得。 〔文意注解〕「就夺了希伯夺了和属希伯仑的诸城邑,用刀将城中的人与王,并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击杀了,没有留下一个」:『与王』大概是指继任的王,因原来的希伯仑王何咸已经被杀(参26节)。 「是照他向伊矶伦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尽行杀灭」:请参阅28节注解。 【书十38】「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底璧,攻打这城,」 〔吕振中译〕「约书亚同以色列众人回到底璧,攻击这城。」 〔原文字义〕「底璧」圣所。 〔文意注解〕「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底璧,攻打这城」:『底璧』位于希伯仑西南方15公里,别是巴东北方约26公里。 【书十39】「就夺了底璧和属底璧的城邑,又擒获底璧的王,用刀将这些城中的人口尽行杀灭,没有留下一个。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从前待希伯仑和立拿与立拿王一样。」 〔吕振中译〕「他攻取了底璧和它的王,以及它所有的城,用刀击杀了他们,把其中一切人口尽行杀灭归神,没有剩下一个残存的;他怎样处置希伯仑,也怎样处置底璧,都照他处置立拿和立拿王的样子。」 〔原文字义〕「擒获」(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就夺了底璧和属底璧的城邑,又擒获底璧的王」:『属底璧的城邑』底璧王管辖数个城镇。 「用刀将这些城中的人口尽行杀灭,没有留下一个。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从前待希伯仑和立拿与立拿王一样」:请参阅28节注解。 【书十40】「这样,约书亚击杀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诸王,没有留下一个。将凡有气息的尽行杀灭,正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 〔吕振中译〕「这样,约书亚击败了那一带全地、就是山地、南地、低原、下坡、和那些地方所有的王,没有剩下一个残存的;他将凡有气息的尽行杀灭归神,都照永恒主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 〔原文字义〕「全地」那片土地;「气息」气息,呼吸,灵。 〔文意注解〕「这样,约书亚击杀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诸王,没有留下一个」:『全地』指耶路撒冷以南的迦南地南部地区,但不包括耶路撒冷;『山地』指耶路撒冷南面,东从死海到西面靠近沿着地中海平原的山区;『南地』指山地以南,直至与寻的旷野接壤的一片贫瘠干地;『高原』或翻作「低原」、「丘陵」,指耶路撒冷以北的迦南地中部丘陵地带;『山坡』指中部丘陵地带的坡地和山谷。 「将凡有气息的尽行杀灭,正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凡有气息的』指所有的人。 〔话中之光〕(一)神吩咐约书亚领导百姓,除灭迦南地的罪恶,好让祂的子民占领那地。约书亚尽他的本分贯彻使命──率领全军,打击当地人。在神吩咐我们不要犯罪的时候,我们不可停下来争辩,看有无妥协的可能,或者找理由来解释一番。当像约书亚一样,迅速而彻底地响应神。一切能使我们犯罪的人际关系与活动,都要不讲情面地避开。 【书十41】「约书亚从加低斯巴尼亚攻击到迦萨,又攻击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吕振中译〕「约书亚从加低斯巴尼亚击打了他们,直到迦萨,又击打了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原文字义〕「加低斯巴尼亚」神圣的;「迦萨」强壮;「歌珊」拉近。 〔文意注解〕「约书亚从加低斯巴尼亚攻击到迦萨」:『加低斯巴尼亚』位于寻的旷野;『迦萨』位于希伯仑以西约五十公里的地中海岸边一条狭长平地,又在加低斯巴尼亚的正北方,故本句的意思是从南到北,代表此次战役的西界。 「又攻击歌珊全地,直到基遍」:『歌珊』不是指埃及的歌珊,而是指死海东面,山地南面的一块地区,代表此次战役的东界最南面;『基遍』代表此次战役的东界最北面。 【书十42】「约书亚一时杀败了这些王,并夺了他们的地,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为以色列争战。」 〔吕振中译〕「这一切王和他们的地、约书亚都尽一次地攻取了,因为永恒主以色列的神为以色列争战。」 〔原文字义〕「时」次,回。 〔文意注解〕「约书亚一时杀败了这些王,并夺了他们的地,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为以色列争战」:『一时』意指一段很短的日期。 〔话中之光〕(一)当人照着神的旨言行的时候,祂也伸出大能的手来成全祂所要作的。以色列人所作的就是神要作的,所以神伸手为以色列争战。假若以色列所作的不是神所要作的,神绝不会因为他们是以色列人而伸出手来帮助他们。 【书十43】「于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 〔吕振中译〕「于是约书亚同以色列众人返回到吉甲营中。」 〔原文字义〕「吉甲」滚动,滚去;「营」营地,营盘。 〔文意注解〕「于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凯旋归回,与留守在吉甲的卫戌部队和众百姓会合。 〔话中之光〕(一)每一次属灵争战的开始和结束,我们都应该像约书亚那样「回到吉甲的营中」,回到神面前,才能靠神迎接更大的得胜。 (二)吉甲这地方乃是以色列人过约但河以后,全体在那里行割礼的地方。在属灵的含义上,就是除掉肉体,叫亚当的生命受对付(参西二11)。这就是享用得胜的关键。神要在人身上作工,祂要借着人来彰显祂自己,但人先要符合祂作工的条件。人不符合祂作工的条件,祂就不要在那人的身上作工。谁符合祂作工的条件,祂就在谁的身上作工。从亚当来的生命,就是人的肉体,是最与神的性情相违背的,是最不乐意让神作主的。所以不除掉肉体,神就不能在那些让肉体作主的人身上作工,祂也不要在这样的人身上彰显祂自己。因此回到吉甲,常常维持活在肉体已经受了对付的光景中,对追求享用神作我们的得胜的人是十分必要的。 (三)以色列人进迦南的历史是预表。这历史所表明的属灵原则不单是适用在当时的历史,也适用在一切属灵的事上,直到现在,这原则也没有停止。「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6~8)。 (四)肉体不受对付,它就要代替神,它就要人体贴它,人也好像不得不体贴它。主的十字架早已定了肉体的罪,我们时刻支取主在十字架上所作成了的,使肉体不能发挥它活动的功能,我们就能让神的自己充满在我们里面,也让神用着我们去彰显祂自己。这是得胜的诀窍,就像以色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温习他们受割礼的经历,带着灵里新鲜的感觉,去迎接前面要来的更大的得胜。 叁、灵训要义 【营救和攻夺】 一、营救基遍人(1~27节): 1.亚摩利五王攻打基遍(1~5节): (1)「听见基遍的居民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住在他们中间,就甚惧怕,因为基遍是一座大城,…并且城内的人都是勇士」(1~2节):因基遍与以色列人立约。 (2)「于是五个亚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大家聚集,率领他们的众军上去,对着基遍安营,攻打基遍」(5节):五王联军来势汹汹,攻打基遍。 2.驰援基遍击败五王(6~10节): (1)「基遍人就打发人往吉甲的营中去见约书亚,说:你不要袖手不顾你的仆人,求你速速上来拯救我们」(6节):基遍人请求约书亚派军拯救。 (2)「于是约书亚和他一切兵丁,并大能的勇士,…就终夜从吉甲上去,猛然临到他们那里」(7,9节):连夜疾行猛然临到敌阵。 (3)「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怕他们,因为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里,…耶和华使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溃乱。约书亚在基遍大大地杀败他们」(8,10节):因有神帮助,约书亚大大杀败敌人。 3.信心的祷告(11~15节): (1)「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仑下坡的时候,耶和华从天上降大冰雹在他们身上,直降到亚西加,打死他们。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多」(11节):神降大冰雹打死的敌人,比被刀杀死的还多。 (2)「当耶和华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约书亚就祷告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眼前说: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于是日头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国民向敌人报仇」(12~13节):约书亚祷告求日月停止。 (3)「在这日以前、这日以后,耶和华听人的祷告,没有像这日的,是因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14节):神听约书亚的祷告。 4.擒杀亚摩利五王(16~27节): (1)「那五王逃跑,藏在玛基大洞里。有人告诉约书亚」(16~27节):五王藏在玛基大洞里。 (2)「约书亚说:你们把几块大石头滚到洞口,派人看守」(18节):约书亚派人用大石头堵住洞口。 (3)「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大大杀败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其中剩下的人都进了坚固的城」(20节):仅少数敌人逃进坚固的城。 (4)「约书亚说:打开洞口,将那五王从洞里带出来,领到我面前。…随后约书亚将这五王杀死,挂在五棵树上。他们就在树上直挂到晚上」(22,26节):约书亚处死五王。 二、攻夺南方诸城(28~43节): 1.「当日约书亚夺了玛基大,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和王。…从玛基大往立拿去,…耶和华将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里」(28~30节):杀玛基大和立拿的王。 2.「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立拿往拉吉去,…耶和华将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里。…那时基色王荷兰上来帮助拉吉,约书亚就把他和他的民都击杀了」(31~33节):杀拉吉和基色王。 3.「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拉吉往伊矶伦去,…当日就夺了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人。…上希伯仑去,攻打这城,就夺了希伯仑和属希伯仑的诸城邑,用刀将城中的人与王」(34~37节):杀伊矶伦和希伯仑王。 4.「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底璧,攻打这城,就夺了底璧和属底璧的城邑,又擒获底璧的王,…这样,约书亚击杀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诸王」(38~40节):杀底璧王,大获全胜。 5.「约书亚从加低斯巴尼亚攻击到迦萨,又攻击歌珊全地,直到基遍。约书亚一时杀败了这些王,并夺了他们的地,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为以色列争战」(41~42节):约书亚一时杀败南部各地的王。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约书亚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约书亚记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