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三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录: 民数记第三十三章读经札记 王国显 民数记第三十三章读经札记 李世峥 四十二站的旅程 民卅三1—56 苏天明 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 民卅三9 民数记逐章查经课程(谭志阳) 民数记第三十三章读经札记
王国显 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边耶利哥城对岸等待过河的时候,神让摩西记录了他们出埃及以后的行程。在这一段行程中,尽管以色列人满了各式各样的软弱和失败,但神依旧说:“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出埃及地。”(l)人是乏善可陈,但神的陪伴与同行,使他们的行程还是得蒙纪念,显明神丰富的恩典。人要得着神自己,首先是需要神恩典的扶持,人凭着自己是绝对不能走完属天的路程。 在恩典中行走的记录 在这个行程的记录中,只是记载他们一站一站的前行,中间偶而隐约的题到神的作为,但是完全没有记录以色列人的失败,甚至连一个失败的字也没有题起。虽然是这样,以色列人心里都明白,绝不是他们没有失败,事实上他们的失败多得不可胜数,神不看他们的失败,全是因着神的恩典,恩典的遮盖叫他们的失败不被纪念。在恩典中,他们所有的全是神的得胜,使他们可以一站一站的往前行,直达到神所应许的美地。神给他们作下这样的记录,目的是要使以色列人的后代,可以明明的知道,他们的祖宗是在恩典中行走的,也是在恩典中得着神在应许中所要赏赐的。因此,以色列人的子孙从这样数算神的恩典中,得着激励,得着信心,也得着造就,使他们可以长久活在神的恩中。神这样作,也许是神要叫他们堵塞那两个半支派所造成的信心上的漏洞,让他们知道,神不愿意人失败,不过人若是失败了,也不要灰心,只要不脱开神赐恩的手就好了,神的爱不会丢弃祂所拣选的人的。 羔羊的拯救作行程的起点 以色列人在埃及多次的看见神的作为,在心思上作了出埃及的准备。他们出埃及的行动一直等到正月十五日才正式开始。“其路乃是这样。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的出去。”(3)逾越节的羔羊的血在以色列人身上显出了拯救的果效,紧接着享用了羔羊的拯救,以色列人就动身出埃及了。也可以这样说,他们进迦南的路程的起点是在逾越节的那天黄昏后开始的。这正是神的救恩在人身上显明的依据,没有羔羊的拯救,就没有属天道路的开始,神就是借着羔羊的所作,把我们带上了属天的道路上去奔跑。羔羊的所作显明了神的得胜,败坏了捆绑人的阴间的权势,释放了在它手下为奴的人。“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4)神的得胜就是属天路程的起点的根基。基督的所作所显明的得胜,叫一切蒙拣选的人,从一开始就进入基督里。这个蒙福的“在基督里”的地位,就成了人在神面前永远蒙爱的原因,人的缺欠也不会使神忘记了“在基督里”的人,因为神看见祂的爱子,就一定悦纳那些在祂儿子里面的人。 神的能力是百姓走路的力量 以色列人在进向迦南的路上,从头一天开始,就是凭着神的力量行走,在神的陪伴下一直的往前。进入神应许的路并不是好走,路上满了各式各样的阻挡,神的能力使这些阻挡都成了造就的恩典,没有一样的阻挡能使神改变祂的定规。神所要作的事,祂都负责去作成功,因此神的大能叫一再灰心丧胆的百姓能以继续的向前。在没有路的地方,神为以色列开道路,在缺乏的境况中神作了他们的供应,他们“经过海中到了书珥(8),只是这样的轻描淡写,神的百姓都经历了神的大能。神若不使红海的路分开,他们不能在海中得着道路,他们不是坐在船上过海,他们是在海中走干地经过。他们又安营在“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的以琳,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神作了他们的滋润和荫凉。在全路程上,神就是这样的陪伴着祂的百姓,使他们在丧气中苏醒,使他们下垂的手,和发酸的腿,再挺起来,一站一站的继续向前行。都是恩典的扶持,都是恩慈的陪伴。虽是隐约又零星的记下神的所作,事实上,整个的路程都是神的大能在引领。 完全的赦免 在进迦南的路上,以色列人多次的犯罪背逆神,惹神的怒气。照他们的所作,他们实在不可能来到约但河东,他们早该给神放弃了。但他们确实是到达了河东地,并且在等侯渡河的日子,进入应许地。他们的行程可以到了终点,全是神恩典的怜悯。“主耶和华阿,祢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诗一三零:3-4)神赦免的恩典何等伟大又完全,祂若是在人身上留下一点点该定罪的事,不给与赦免,人也就在祂面前一步也不得进前。加低斯是以色列惹神怒气最严重的地方,在那里开始了四十年的飘流。在行程的记录里,神不题加低斯这个名字,这不是说他们没有到过加低斯,而是神的赦免使加低斯的失败没有留下在记录中。“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 (18-19)利提玛是出埃及后的第十四站,是离西乃山后的第三站,与加低斯该是同一地方,(参看扬氏经文汇编的批注) 神在以后的记录中也题到加低斯,但那是在恢复里的加低斯,而不是失败的加低斯。神以利提玛去代替失败的加低斯,显明的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在神的赦免中,没有留下一点人失败的记录。完全的赦免,使神的子民不住的活在神的纪念中。他们不只是有被纪念的资格,并且是时刻的在神的扶持里,使他们向前进入应许的脚步没有一刻停止,四十年飘流的行程也成了蒙数算的记录。因为在赦免的基础上,神在管教中是带着造就。人失败的事,神不要留下记录,但人在祂面前所受的造就,神一定要纪念。完全的赦免所带给人的是何等的恩典!不留下任何的阴影在人里面,使人永远可以抬起头来迈步向前。 不改变的同在 从踏上进迦南的路程的头一步开始,神就是以色列人的引领,从那一刻起,神一直与他们同在。借着云柱和火柱,借着神在他们眼前所作的每一件事,他们能感觉到神的陪伴没有一时离开他们,到了会幕建造完成,神的同在就更具体的显在他们眼前。是神的同在使他们没有向难处低头,是神的同在使他们脱离灰暗的日子,更是神的同在领着他们一步一步的向前,他们跨越过许多的艰苦,他们抛下了许多的叹息,他们是在神的陪伴中走到摩押平原的约但河边。在路程还没有到达终点的时候,“祭司亚伦……死在何珥山。”(38-39)亚伦是他们的属灵领袖,是代表他们站在神面前的人,是神把祝福引向以色列人的输送管。亚伦不在了,但他的不在并不能改变神的同在。亚伦死去以后,他们还继续走了八站才到达摩押平原的约但河边,在这八站的路程中,神的祝福一点也没有减少,反倒是明显的增多。 在行程的记录中,神记下了亚伦死去这一件事,明明是叫祂的子民知道,神所用的人不在,神的自己还是与他们同在,没有甚么人事上的变动可以改变神的同在,只要神的子民不偏离神的道路,甚么也不能改变祂的同在。在亚当里,人是受限制的,不管是如何的亲近神,总是避免不了“身体就因罪而死”的结局。亚伦会过去,摩西很快也要过去,任何一个属灵的人也都会过去,神让祂的子民有把握的知道,祂的同在永不会过去。祂的不改变使他们知道,不管地上发生甚么变化,年日是怎样的更易,在祂的道路上,祂的同在与陪伴是始终如一的,他们可以完全放心的向着标竿直跑,直到完全的得着祂所应许的。 不受影响的得胜 以色列人行进的目标是迦南,不管他们花了多少的年日,只要他们是一站过一站的接近迦南,一天比一天的更接近迦南,他们就是走在得胜的路上。神是他们的得胜,谁也不能使他们不得胜。这个行程的记录就是记下他们一站接一站的前走的史实,许多的挫折并没有使他们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再往前,只要他们向前移动一站,他们就是一次的显出得胜。在神的道路上走的人,因着人自己的软弱而失败,似乎是免不了的事,事实上也没有一个不经过失败而能完全进入得胜的人。拣选神的人虽然没有保证使他一定不会失败,但是却有保证他终必得胜,因为这得胜不是他自己,而是神成为他的得胜,所以他终必须要得胜。“住在迦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40)经过了四十年的飘流,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再度往迦南前行,来到何珥山。四十年的时光没有改变他们得胜的行程,终于叫迦南人知道他们来了,也阻挡不住他们继续的进向迦南。在神的道路上行走,四十年前是得胜,四十年后还是得胜。神让他们看见神是他们的得胜。这个得胜不受任何的事物来影响,只要他们不偏离神的路,神永远是他们的得胜,过去的路是这样的走了过来,今后的路更可以放心的走上去。 数算过去是为了接受未来 神让摩西记录了进迦南的行程以后,就吩咐摩西向以色列人宣告,他们进了迦南以后所该作的事,这大概就是申命记中所记述的,在民数记中只用聊聊数语扼要的说出来。从行程的记录到这吩咐的宣告的次序看,神要祂的子民借着数算过去,深深的认识神的性情,因而晓得在未来的日子如何照着神的心意去活着,使他们可以长远的在神的应许中,享用神的一切。进入迦南才是承受应许的最末后的一程,这一程走得不好,那就会前功尽废。从数算过去中,使人真知道神的恩典和权柄,能以在接受恩典和权柄中,走完最末后的一程。一面是承受,一面是持守,不管是承受或是持守,都不能离开神的恩典和权柄。这就是百姓在进迦南时该有的心意,这心意准确了,承受和持守都不会生发难处。 不留余地的对付偶像 撒但辖制人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人心里接受偶像,以偶像来代替神。从前的偶像是各种的假神,现在的偶像包括了在假神以外,所有起代替神的作用的人,事,物。不管是甚么,只要能在人的心中代替神,就成了偶像。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甚么时候人的心里有了偶像,甚么时候人就离弃神,虽然有些人离弃神的行动是比较隐藏的,还保留一些敬虔的外貌,但实际上已经是离弃了神。偶像是神的对头,这是不改变的事实,因此要保守自己在神的恩典中,对付偶像是首先要注意的事,并且还要严肃的注意。在对付偶像的事上要彻底,不能留余地,留下余地就成了破口。“就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凿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52)这是神的吩咐,也就是神的命令,认识神的权柄,就会执行神的命令,严格的要求自己。“所有”和“一切”包括了每一样与神作对头的人,事,物,这些都没有资格存留在神的应许中。 信心接受神的分配 迦南是神赐给祂的子民为业之地,所以神说,“你们要夺取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53)但神怎么把地分配给他们呢?“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54)拈阄的方法是很难达成人多就多得,人少就少得的要求的,但神定规了这样作。在人看来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矛盾,但神管理着这一切,使事情按着神的要求成就。当人接受这个安排,必须对神的权柄有认识,也需要对恩典有认识。认识恩典就相信神不会亏负我,因为我本来是不配的,祂既定意给我赏赐,祂的赏赐就是最好的,因此我不必为自己去争夺。这是信心的承受。认识权柄就相信神的管理,人虽看不见阄的内容,但神看见,祂管理着拈阄的人的手,使他拈到他该拈的那一份。这也是信心的承受。总的一句话说,在信心中接受神的应许,是在承受和持守神的赏赐中,必须学会的功课。 一个严肃的警告 以色列民是神特别选召的民族,他们要在万民中作祭司的国度,要向列邦显明神。他们的地位是属天的,因此他们的生活不能随从属地的样式,也不该容纳属地的生活内容,因为属地的事物一掺进来,就破坏了属天的见证。所以神十分严肃的对以色列人说,“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怎样待你们。”(55-56)这警告是严肃的,因为神不能容忍撒但对地的霸占,更不能容忍拜偶像的罪来破坏祂的见证,阻挡祂救赎的计划。 我们今天作神儿女的人也是一样,也该听见神这样的发声。在基督里的就是新造的人,是基督活在他们里面,因此神的儿女们不该活在旧造里,也不该以世界的样式作标准,任何向世界看齐的心意,都引发偏离神的结果。在历史中,神不住的向人显明了一件事,神不能使用不合祂心意的人,祂兴起合祂心意的去代替那不合心意的,像大卫代替扫罗,撒母耳代替以利家,马提亚代替卖主的犹大,安提阿教会代替了耶路撒冷教会。因此,我们该与一切旧造的有绝对的分别,单单照着神的心意,活出新生的样式,保守我们不离开神的道路,能以作神荣耀的器皿,免得有一天,神像弃绝迦南人一样的弃绝我们。 ── 王国显《民数记读经札记》 民数记第三十三章读经札记
李世峥 默想:“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民33:2-3) 这一章,是对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的整个行程的概述:“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记在下面。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参民33:1-49) 摩西的所有工作,都是“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进行,“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从兰塞到约旦河的行程,历时近40年,摩西从未间断地“记载”了整个过程。摩西的工作很多、很杂,但他不忘在百忙中抽身坐下,“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他的用心“记载”,为以色列保存了珍贵的史料,为基督徒提供了丰富的灵粮。 历史由神书写,但需要由人“记载”,我们今天能够通过书本了解古圣先贤那些可歌可泣的见证,是因为有人“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今天的教会,也当“记载”我们“所行的路程”,因为这是“耶和华的吩咐”,属于教会事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轻视。 祷告:慈爱的天父,感谢你为我们创造了奇妙的文字,使我们可以透过文字聆听你的声音,亦可透过文字传扬你的作为。亲爱的主啊,求你开启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今日教会在文字事工上的使命,并求你不断兴起乐于也善于参与文字事工的同工,从而使今日教会的文字事工更加多姿多彩。奉主名求。阿们。 ── 李世峥《民数记读经札记》 四十二站的旅程 苏天明
民卅三:1—56 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生活,做为我们的教训。这一章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脱离法老的魔掌,经过红海,足遍旷野都是信神的大能,靠他的权能,才有勇气前进,要不是以色列人就永远不能重见天日,本章记载以色列人经过的旅程凡四十二站,有些地名好像以往见过,或有不同的地方,这乃是 ㈠ 地名是以色列人自己取的,(二)有时是以该地的地形而取名,或是在那里发生某一件事为纪念那件事而取名。(三)有些地方是他们经过二次但安营的地点不一样所以难免重复。 四十二站遥远崎岖的旅程中,神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背叛而放弃他们仍然本着祂的公义审判,以慈爱引导他们,站站保护他们使他们安然到达流奶与蜜之地的门口——约但河边,再进去就是迦南了!迦南即今天的巴勒斯坦,是新约时代主耶稣基督生长经过传道的地方。 一、出埃及到西乃之间 以色列人经过的旅程,正如我们人生的旅程,一去不再回他们没有机会再回去旧地重游,我们人生的光阴如流水逝去,所谓「枯木逢春又再发,人无二度再少年」,我们的生活应该如何的谨慎严肃,把握住易逝的生之旅好好的荣耀神,彼得说:「亲爱的兄弟阿,你们是客人,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诽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彼前2:11—12)我们是寄居的客旅,足迹所过没有重回的机会,要小心谨慎行走,免得留下可耻的污迹,而永远洗之不去;人生七十,八十站的旅程,所留下的足迹都应该荣耀神。 以色列人正月十五日,出发脱离埃及,脱去罪的束缚,逃开法老的铁蹄,永不再受埃及人的蹂躏,这是神爱他们给他们大的恩典;神并没有丢弃我们这些可恶的罪人任我们沉沦,祂同样以恩典待我们,由主耶稣做我们的救主救我们行新的路,开始新的纪元,改变了我们人生之旅程,如以色列人出埃及开始新的旅程。神的恩典时刻与祂的百姓同在,时时在他们中间引导他们,今天神的恩典也同样包围着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感谢祂,因为他如何以云柱引导以色列人在沙漠的旷野行进,今天他的云柱火柱照样的引导我们在崎岖的人生之旅程行进,我们要紧紧捉住祂恩典的手!
二、安营之地 以色列人到达西乃山下,神降十诫,要他们知道如何敬拜天上的神如何与地上的人们相处,又教他们律法,礼拜的规则和献祭的条例,每样事务神都想得周到为他们预备得十分妥当,只要他们照着行,可惜他们不但没有照神的旨意行,反而以他的吩咐为重担,甚至违背他的吩咐,不与他交谊;带来了38年流浪的生活,受尽风霜雨雪之苦,遭到酷日的晒曝!生活有流离痛苦的影迹! 以色列人痛苦的生活是我们前车之鉴,做为我们行天路的教训;一个人最热心的时候是领洗时,那时决志受耶稣的赎,心志热沉沉的追求真理,以后慢慢的就冷了,不再热心拜神,怀疑神,怀疑圣经,如以色列人之怀疑神违背神同出一彻;信仰的道路是崎岖难行的,布满荆棘,遍地陷阱一不小心就有陷落的可能,我们要与主耶稣亲近,与主交谊,才能得到能力才有进步。以色列人38年漂流的生活,今天的教会内也有如此的信徒,或许以前是热心的,和我们在一起拜神,共同事奉主但是后来冷心,不来礼拜,在外面放荡漂流,遇着沉沦灭亡的生活!这些人我们要思念他们,去找寻他们,主说:「找寻流离失散的人!」 三、加底斯到摩押的平原 漂流!流离!痛苦的生活将要结束了,四十年之久的苦难也够他们受的终于他们到达摩押的平原,约但河东岸,迦南美地呈现在眼前,不久可进!可是不幸的事又来了,一二三岁的老祭司亚伦死了,他的姊姊——妇女的领袖米利暗灭亡了,所有出埃及时20岁以上的男丁都灭亡殆尽!亚伦之死不只是他自一个人的问题,乃是代表整个以色列的个人,整个旧的以色列,亚伦死了,表示旧以色列时代已经不复存在,旧的以色列人都灭亡,现在新兴的国家要新兴国民,以前曾经违背神的那些20岁以上的男丁都灭亡! 后起者要起来继承先人的产业,要如何起来?照神的旨意,好好的起来继承祖先的产业信仰,务使没有一个失落的,不要再重踏他们祖先的覆辙,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的过去了,我们的信仰不能同我们一起去埋葬,而是要留给我们的子孙一直绵延下去,并且加以发扬光大! 四、排斥异教的命令 神晓谕摩西,要摩西吩咐百姓,你们过约但河进迦南的时候,就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铸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除他们一切的丘坛并且不可与他们通婚,要专心敬拜神,摩西积一二0年的经验,在他要去世之前把这些宝贵的金科玉律告诉以色列人,啊,他不但为民族的存亡奔走,也为民族的复兴而拼命,终生为了民族,为了真正的信仰而牺牲,到了生命最后的关头仍然关心以色列人的后代背叛神,再三再四吩咐不可与当地人同流合污,不可沾染当地的坏风俗;新约教训我们,不可和世界做朋友,被世界俗化,基督徒应分别为圣! 有一个农夫某日在田埂上看到一条被霜冻得几乎死了的小蛇,心觉不忍伸手捉起来放在口袋里,希望他能得到暖气而复苏,真的那条蛇得到暖气不久就复苏了,他没有感恩,没有伸谢,反而咬死了农夫。世界上坏的风俗不能与其同行,不能和他亲热,也不足以可惜,如果你同情他,你可惜,姑息他,等到他有力气时你就要被咬死了! 一二O岁高龄的摩西,再三再四吩咐百姓谨守神的教训,不可与迦南人旧人种同流合污,要分别为圣,今天基督徒,也不能与世界同流合污,要从世界分别出来,荣耀神! 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
民卅三:9 这是当日摩西回想已往的经过,述说他们怎样出埃及,过红海,走旷野,所经过的许多地方。他说:『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请注意!他回想玛拉;却一字不提那里的水苦,和民众怎样发怨言。他回想以琳;他却记得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这四十年之久,他仍然记得在那里所喝的泉水,和所休息的树荫。这样看来!我们应当纪念神所赐的福。神构造我们的头脑,似乎是容易忘记痛苦,格外记得快乐。我们应当这样行,常常纪念神所赐的福气,来增加我们的信心,勉励我们行善。在我们的生命路程中,也许走过了许多旷野,遇见过苦水的玛拉。但是,决不可忘记那在以琳的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那泉水似乎还能止渴!那树荫似乎还能歇凉!无论如何,主耶稣随时随处是你的泉源!是你的活水!是你的棕树!尽管取他的水喝;摘他的果吃! 神不纪念我们已往的罪愆,在本章的记载,神并不提他们从前在玛拉和利非订的时候,是怎样发怨言。神赦免了他们的罪,神也忘记。神说:惟有我为自己的缘故,涂抹你的过犯,我也不纪念你的罪恶。(赛四十三章二十五节)有一天,我们到了天家,再回想已往的经过,或说:展开我们灵程经历的一部书,我们从其中找不着我们犯罪的纪录;因为神涂抹了,主耶稣的血洗净了,神忘记了。但是,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却都有记录,我们都要看见。感谢神:我们的神是多么好!他忘记了玛拉,却纪念以琳的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让我们要像这样待自己,也要这样待别人。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恶,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民数记逐章查经课程(谭志阳) 第卅三章
旷野地步之回顾 引言:民数记圣经记到第卅三章时,就停下来回顾以色列民在旷野走过的路,试看走过有多少地步。真奇妙!他们的路也正是我们灵程地步的对照(参林前十1/1l来六1三12/14)。他们的失败正是我们后世信徒的警戒。故此,我们就不可在道路上退后(民十四3来十39);不可弃信背义(出四3l十二27/28来十一29参犹5来三17/19);不可倒毙旷野(民廿五9林前十12)。他们是得地上的迦南;我们是得天上的迦南.他们走的是有形的道路;我们走的是属灵的道路。他们从埃及地出来;我们从罪恶中出来。他们经过旷野;我们经过造就.他们是跟着约柜而行;我们是跟着基督而行。.他们靠云柱与火柱的引导;我们靠真理之圣灵的引导.他们进迦南须要经历代表性的四十二个“站”;我们进神的国也须经历许多的艰难(参徒十四22)。 现在,我们可对照本章所例取全路程的四十二个站,作一次回顾,扪心自问:我今天已到了哪一个站?我如今站在什么地?我能否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全章就按着地名的次序而分,论述四十二个站: 一、疏割 (卅三1/5) “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或作“站口”.下同。)记在下面。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的出去。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 神藉摩西把全程记下来,以色列人原住兰塞(歌珊地),从兰塞出来的第一站就是疏割(5参出十二37)。他们的第一步,是因神给他们蒙恩,使埃及人忙于葬埋他们被神击杀的长子(4参出十二12)。因此能昂然无惧地来到疏割安营。 “疏割”是“牲棚”之意,正是象征百姓如羊一样(参诗七八52、71九五7),到羊圈里安息(参诗六八13约十l上)。今天我们的蒙恩.也因耶和华是我们的牧者 (诗廿三1)。 二、以倘 (卅三6) “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 以色列百姓从疏割起行。来到第二站,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6参出十三20)。“以倘”是“海边”、“与他们同在”的意思,这可预表离罪的信徒,虽然有时道路经历“海边”的风险,但仍有神的同在(参诗廿三4书一9太一23下)。 三、密夺 (卅三7) “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 他们又从以倘转到密夺安营(7参出十四l/2), “密夺”意为“守望塔”,位于苦湖之西,近红海,属埃及之东岸。神要藉他们这一转回,引刚硬的法老追兵出来(出十四9),使他们在以色列民过红海时受该受的报应(出十四28)。 今天,信徒的灵程来到这“密夺”之地步,须要上届灵的“守望塔”,须知后面还有法老的追兵(参映彼前五8)。但放心的是有神为我们看守(参诗一廿七1下),总会给我们开出路(参出十四21林前十13)。 四、书珥旷野 (卅三8上) “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 “书珥’’是沙漠名,为“墙”、
“壁垒”之意,位于苏彝士海湾之东,埃及之对面。当时以色列民过红海之后,在书珥旷野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出十五22)。这象征着属灵道路上难免有干渴之经历,人若心境何时有隔膜的“墙”
(参赛五九2弗四18二14),何时就没有灵性的活水。 五、玛拉 (卅三8下) “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 以色列民经三天伊坦的旷野,安营在玛拉.“玛拉”是“苦”的意思(参得一20),因以色列民在那地所喝的水苦(出十五23/26)。 这表明人生在世难免有苦难,例如:劳苦(创三19太十一28):忧苦(诗九十lO彼前五7);穷苦(路十五14);病苦(可五26);孤苦(撒上一9):痛苦(赛五三4)o这一切的苦水,惟有“一棵树”所预表基督的十字架(出十五25彼前二24),才能根治与解决。 各位:你经历过“玛拉”没有?你有无将这“一棵树”放在心灵的苦水中? 诗歌:你孤单么?真孤单么?耶稣比你更孤单! 六、以琳 (卅三9) “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 会众从玛拉来到以琳安营(参出十五27),在这地有水泉解渴,有棕树乘凉。他们在埃及曾受过铁炉火热(申四20),现在到了这里就得安慰。由此可见,以琳可说是迦南那“流奶与蜜”之地的先影(出三8十三5民十三27),正可预表信徒今天在基督里得安息(太十一28),是将来进天城享福的先影(参约十四2/3、6)。 七、红海边 (卅三lO) “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 “红海边”:是“结束”的意思,这时会众到了红海边安营。表示他们已经“结束”了有关埃及法老的辖制。这可预表我们蒙恩的人,是已经与魔鬼无关(参约壹五]9),结束了作埃及罪地的奴仆(参罗六6)。 八、汛的旷野 (卅三11) “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 “汛”:是“泥泞”、
“荆棘”的意思,这地处于以琳与西乃的中间,会众到了汛的旷野(参出十六1),这也正表示在道路上进入新的试验环境——“泥泞”与“荆棘”。因此,就出现旷野无粮的试验(参出十六章申八2/3)。 今天,属天的会众在今生的旷野行程,也难免在道路上有“泥泞”与“荆棘”
(映徒十四22).我们所荣幸的是,有云柱与火柱所预表的圣灵作引导(参出十三22加五16纣十六]3赛三十19/20)。 九、脱加 (卅三12) “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 脱加处于红海与利非订之间,其名是“牛拉车”与“打击”的意思。会众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从“脱加”的含意,正是提醒我们,在事奉神的行程中,在“抬约柜”所代表的尊崇神时,不可用“牛拉车”的方法。因为事奉神的人何时对“抬约柜’’用“牛拉车”,何时就要受神的“打击” (参四15较撒下六2/7)。由此可见,我们不可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加六7),故须在圣工上时时要注意“脱加”之含意的提醒。 十、亚录 (卅三13) “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 亚录在汛与西乃之间,其名为“群聚”与“野兽之地”的意思。表示那地的荒凉可怕,因为是“野兽之地”。今天属灵会众(教会)的行程,也要经历“亚录”——“野兽之地”,正可表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因此,到了此地就需要“群聚”所表明的同心,以基督的心为心(腓二5),由圣灵的合一(弗四3),凭真道为准则(弗四13赛八20)。使徒时代的教会就是有了属灵的“群聚”,才致达到大复兴(参徒一13/14腓一5)。 十一、利非订 (卅三14) “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 “利非订”:为“休息地”、“镇压物”、“支持物”、“缩手”等意,位于汛与西乃二旷野之间,当时以色列民来到这里安营(参出十七l/6),出现了两件事:即内部有会众因无水向摩西争闹(参出十七1/7);外面有亚玛力人要向会众争战(参出十七8/16)。 这可为教会行程之写照,属灵之会众也常有内乱(徒六1),与外乱的境遇‘(徒十九23/29).这工作的难处,也正是为工人操练处事的机会.同时也是给我们打开超然之眼界,要我们认识“利非订”虽是“休息地”;却没有休息.虽以为可以“缩手”;环境却催我们“举手”(出十七11/]2映提前二8)。虽遇到灵界的“镇压物”;却成了工作中增加见识的“支持物”。 哦!这真是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 十二、西乃的旷野 (卅三15) “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乃的旷野。” 以色列人离了利非订,来到西乃的旷野安营,“西乃”是“丛林”之意。出十九1/2的原意说这时间是他们离埃及地第三月这日;《思高本》说“以色列子民离埃及地第三个月初一那一天,到了西乃旷野”。这样,他们从正月十四(逾越节)到三月初一到西乃旷野,又预备了三天(出十九11)就是三月四日。 这正是五旬节的时间。神要从众百姓眼前降临西乃山,向他们颁布律法(参出二十至廿四章)。 照样,属灵的会众行程到这有“丛林”绿化的生气活泼之地,也正是五旬节圣灵(神)降临的时候(参徒二1/4),圣灵将律法刻在神子民的心版上,使神子民在此接受了属天的律法(林后三3下、来八10约壹二27)。 十三、基博罗哈他瓦
(卅三16) “从西乃的旷野起行,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 基博罗哈他瓦乃旷野有一日之程,其名意为“贪婪的坟墓”,因会众中有多人因贪婪被神惩治,葬于此地(民十一4/6、31/34申九22).由此可见,贪婪之罪何等可恶(参耶六13可七22罗一29林前六10)。 今天的“会众”中也有人的灵性被葬于“基博罗哈他瓦”,都因未治死里面这些犯罪的肢体(西三5罗八13下),以致成为被咒的种类(彼后二14)。 十四、哈洗录 (卅三17) “从基博罗哈他瓦起行,安营在哈洗录。” 哈选丞位于基博罗哈他瓦与旦兰之间,“哈洗录”是“包围”的意思.会众从基罗哈他瓦到了此地(十一35),米利暗与亚伦就怨言毁谤摩西(十二1)。由此可见,会中首领的灵性不一定都强于会众(参加二11 y 13耶八10下),也一同被“包围”在亚当留下的罪性之中(参罗五12三23加三22上)。同工们:你我有感受“哈洗录”名意之“包围”的提醒吗? 十五、利提玛 (卅三18) “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 利提玛在巴兰的旷野(十二16),约加低斯附近之沙漠地带,其名为“丛林”“扎捆”“金雀花”等意。这些名意表示着沙漠旷野能出现植物(树林、禾捆、花草),正是行程其间之人所得的欣喜(参赛卅五.1/2).可见对于道路上疲乏的人,神常藉外面的鼓励.例如:船家对约拿的提醒(拿一6);米利大岛上土人对保罗的接特(徒廿八1/2)等。 十六、临门帕烈 (卅三19) “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 临门帕烈是经过的小站,没有被纪念的价值。其名意为“忿怒的石榴”与“破裂之高地”。或象征此旷野干旱之情形,因为石榴在忿怒,高地也破裂,这表示因无水被晒所致。同时,以色列民也曾多次因无水而向摩西发怒(出十七3民二十3/5),成了“忿怒的石榴”与“破裂之高地”。因此,信徒的灵性如果也象“临门帕烈”所表示的,也必没有价值。 十七、立拿 (卅三20) “从临门帕烈起行,安营在立拿。” 立拿是经过的小站,在临门帕烈与勒撒之间。其名为“白”的意思,在灵训上表示白白度过的一个经历。神对他子民的管教是有他的目的(参来十二10启三19),如果不体会神对我们管教的心意,就是白受管教之苦,仍不能有管教中的获益。历来,神家有多少人也就是这样虚度“立拿”那“白”的经历(参诗九十9/11)’ 诗歌:人生还有几个青春,为主作工还有多少天……。 十八、勒撤 (卅三21) ‘从立拿起行,安营在勒撒。” 勒撒离立拿不远,又是一个经过的小站,名意为“使荒芜”与“浸湿”。按此地的两个名意而言,表示这里是一个既有旱灾(荒芜);又有水灾(浸湿)的受惩治之地。 在灵意上,如果神子民在“立拿’’度过“白”的经历,必然还有“勒撒”那“使荒芜”与“浸湿”的惩治临到。林前十一32节说:“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 弟兄姐妹:我们平时有无注意到“立拿”后面的“勒撒”? 十九、基希拉他 (卅三22) “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 基希拉他是“会议”的意思,位于勒撒与沙斐山之间。会众“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正预表我们要离开“勒撒”所预表的惩治之地,就要有“基希拉他”所含意的“会议”,会议:包括聚会与商议(参徒十五6二十7)。当日神的选民从被掳之地归回,就有聚会之实行(拉三1八15、21十1尼八1、13九1),得以恢复与神的密交。因属灵聚会之效果能使人向神悔改(拉九6士二4)、对神赞美(诗廿二25卅五18四十9)、受神灵感(撒上十九20徒二1/4)……等。 因此,使徒时代教会的复兴,乃表显于重视聚会(参来十25林前十四26)。旷野中的会众已“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我们属天之会众也须有“基希拉他”所表明之正常的聚会。 二十、沙斐山 (卅三23) “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 沙斐山是“光明”、“发光”的意思。会众“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正可预表神子民经历属灵的聚会,就必有“光明”、“发光”的灵性(参弗五8/10太五16十三43启十九8)。 廿一、哈拉大 (卅三24) “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 哈拉大位于西乃半岛,约距以录西南120里,名意为“恐怖之地”。以色列民“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这是成圣之路的经历,表示属神者须要注意在进程中的“恐怖之地’’(参映歌四8)。因此,我们的灵性须要儆醒与防备(参彼前五8/9歌三8)。 廿二、玛吉希录 (卅三25) “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 玛吉希录位于哈拉大与他哈之间的沙漠地,其意为“聚集地”。以色列民“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这其中的灵训表示:神子民灵性渴慕如沙漠时,就要同心地在神前聚集祈求(参映约七37徒一13/14)。 今天,我们也当按排各项之聚会,使教会成为“玛吉希录”所含意的“聚集地”。 廿三、他哈 (卅三26) “从玛吉希录起行,安营在他哈。” 他哈在玛吉希录与他拉之间,名为“谦逊”之意。这可预表:属神者有上一“站’’所表示渴慕的灵性,也就能产生本站所表示“谦逊”的追求(参徒十六15/16)。因谦逊必使人灵性更蒙恩(参箴十一2廿九23)。 廿四、他拉 (卅三27) “从他哈起行,安营在他拉。” 他拉是“转”、 “期间”、 “漂泊”等意,这些名义都表示属神者在成圣期间的超世生活(参来十一9/10、36/39)。 廿五、密加 (卅三28) “从他拉起行,安营在密加。” 密加是“甜”的意思,会众安营在密加:乃是从他哈(谦逊)到他拉“漂泊”,然后“转”到“甜”的地方。 这其中的灵训表示:经历神之试验的人,必得从神而来的福份(参雅一12诗六六12)。 廿六、哈摩拿 (卅三29) “从密加起行,安营在哈摩拿。” 哈摩拿位置在密加与摩西录之间,意为“沃土”与“他赶快计数”。这预表我们得神“沃土”之福(参太五5),就要赶快向神数恩(参诗一零三1/5申八1/5)。 诗歌:有时遇见苦难如同大波浪,有的忧愁丧胆似乎要绝望,若把主的恩典从头数一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寸乐欢呼。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
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 廿七、摩西录 (卅三30) “从哈摩拿起行,安营在摩西录。” 摩西录是“脚镣”的意思,位于哈摩拿与比尼亚王之间。近以东边界的何珥山。神把会众带到含意“脚镣”的摩西录,正可预表“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
(诗卅七23),不能再“随意往来”(约廿一18),在属灵的道路上鄙由神的引领与禁止(参赛三十19/20;徒十六4/9)。 廿八、比尼亚干 (卅三卅三31) “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 比尼亚干:是“亚干儿子们的井”的意思,或许意指这里是以扫后裔亚干(代上一35、42)儿子们对井留名的地带。会众“安营在比尼亚干”,表示在无水之旷野能侥幸地遇到他们的井。当日夏甲在别是巴迷途中因无水绝望时,蒙神赐她水井是如何的荣幸(参创廿一14/18):此时,以色列会众到了“亚干儿子们的井”,也是如何得欣慰。 照样,在属灵旷野行程的“会众”,也需比以色列所得更好的井水(约四3/4)。 廿九、曷哈及甲 (卅三32) “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 曷哈及甲是“裂隙山”的意思,约在何烈山之东北,离亚卡巴海不远.会众“从比尼亚王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表示他们又遇到“裂隙山”所表明的干旱,到下一站才有溪水。 由此可见,会众在旷野行程所表明之灵性是波浪式的:有时有水;有时干旱.回顾他们的经历,这两者且是互相交接地循环。照样,凡正在属灵旷野造就之信徒的灵性也是如此:有时生命丰盛如活水井(约七37/39歌四15);有时灵性枯干象“曷哈及甲”含意的“裂隙山”。 正如罗七18所说的:“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三十、约巴他 (卅三33) “从曷哈及甲起行,安营在约巴他。 约巴他在曷哈及甲与阿博拿之间,“约巴他”的名是“美好”的意思。会众到了这里,表示他们又得美好的灵性,因这里是有溪水之地(申十7)。 这也正提示我们:圣灵的活水能带给我们美好的灵性(参罗八26帖后二13提后一14)。例子: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但五12六13),乃因他里面有圣灵(但四9五1l、14)。 卅一、阿博拿 (卅三34) “从约巴他起行,安营在阿博拿。” 阿盥拿位于红海东汊,名为“横过”之意。以色列民安营在阿博拿,表示他们的行程是“横过”旷野,他们有上一站所表示的美好灵性,才有“横过”的基础 今天,我们也须知道前面的行程,不但要“横过”今生的旷野,且要“横过”当行的旷野(参徒二十24提后四7/8)。 卅二、以荀迦别 (卅三35) “从阿拿起行,安营在以旬塑别。” 以旬迦别:意为“大力者的脊骨”,位于红海滨亚卡巴海股北端,近以拉他(申二8)与以东边界。此地以后成了所罗门造船航海致富的码头(参王上九26/28)。 这时以色列民在此安营,表示他们得蒙“大力者的脊骨”所背负,因神是有大力的神(参申三24九26代下二十6弗一20三20),牠用大力将以色列民从埃及背出来(参出十九4卅二11)。 今天,袍也背负了我们的重担(诗六八19)与罪孽(赛五三4约一29)。 卅三、加低斯 (卅三36) “从以旬迦别起行,安营在昱的旷野,就是加低斯。” 加低斯位于昱的旷野,在剑丞巴南面80公里的绿洲,意即 “圣”与“分开”之意,又名“加低斯巴尼亚”(申二14),原名“安密巴” (创十四7)。会众安营在加低斯,表示要分别为圣,因加低斯处于迦南之南,百姓有了加低斯所含意的分别为圣,才配进入迦南美地。照样,我们要进属天的迦南,也须有分别为圣的灵性(参来十二14)。 诗歌:人不圣洁,不能进入上帝荣光之地。污秽不洁上帝最恶,天堂没有不义。人圣洁不能进入上帝荣光之地.恳求恩主施大怜悯,
宝面将我洗净。 卅四、何珥山 (卅三37/40) “从加低斯起行,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亚伦死在何珥山的时候,年一百二十三岁。住在迦南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 本来以色列百姓从加低斯北上就是迦南,但以东人不容他们过去,那只好离了加低斯,要绕行到东北的何珥山(二十22),这山的名为“祖先”之意,本处记这里发生过两件事:亚伦死于何珥山(卅三38/39参二十23/29申十6);亚拉得王来争战(卅三40参廿一1)。由此可见,在旷野成圣的路是死旧人的路(映罗六6)、是有争战的路(映来十32/34)。 卅五、撒摩拿 (卅三41) “以色列入从何珥山起行,安营在撒摩拿。” 撒摩拿近以东之一地,意为“荫处”。这表示:在漫长的成圣道路上,虽遇有许多难处,但神一直荫庇他的子民(参诗一廿一5赛四6),使他们得在他翅膀的荫下(参诗十七8五七1九一1)。 卅六、普嫩 (卅三42) “从撒摩拿起安营在普嫩。” 普嫩在西珥山东之沙漠中;彼得拉与琐珥之间,名为“墨暗”与“迷乱”的意思。以色列会众安营在“普嫩”,可预表神子民在试炼中所显“墨暗”与“迷乱”的痛苦(参伯三十26十七7四二3/6)。因为在苦炼中难得人的理解,故有“普嫩”之“墨暗”与“迷乱”临到,但放心的是有主怀念我们,祂一直在怀念我们. 诗歌:“主怀念我” 当我遇见试炼痛苦,经过荆棘旷野之疆,我有一个甘美思想就是主怀念我。 主,祢正怀念我! 主.祢正怀念我! 我怕什么?有称亲近,并且还怀念我! 今生忧虑缠累围迫,使我心思却变昏黑,但是苦境使我记得主祢正怀念我! 主, 你正怀念我! 主,祢正怀念我! 我怕什么?有祢亲近。并且还怀念我! 所以无论愁云多少,无论安乐或是苦恼,新的一页因我知道主还是怀念我。 主,祢正怀念我! 主.祢正怀念我! 我怕什么?有称亲近,并且还怀念我! 卅七、阿伯 (卅三43) “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 阿伯为“空虚”之意,位处摩押之边界的旷野,是以色列民经过之小站(廿一IO)。他们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正可预映信徒灵程打圈时所显“空跑”的“空虚”;也表示属神者越经历试炼,就越觉得属世之空虚(参腓三7/8)。 卅八、以耶亚巴琳 (卅三44) “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 以耶亚巴琳在摩押的边界,即与摩押相对的旷野(廿一11),意即“更远区域的堆”。以色列民从远途至以耶亚巴琳安营,正表示成圣道路是“更远区域的堆”。因为信徒从离罪而因信蒙神称义,是立时的;从称义进入成圣,则是经漫长的道路,为要到更远的区域一一造成作属天迦南的新人(参林后五17弗四20/24)。 卅九、底本迦得 (卅三45) “从以耶亚巴起行,安营在底主迦得。” 匠主迦得是“荒废者”的意思,是亚嫩河北九里之一镇,又称“底本”,原为亚摩利人夺自摩押。此时,亚摩利王西宏不允以色列民经过,要与他们争战,反而被以色列民所灭,使之成为‘‘荒废者’’
‘廿一30)。于是,以色列民得了那地为业(卅二3)。 今天,属灵会众的行程,也要使灵界之仇敌成为“荒废者” (参路十19),能以得着仇敌的城门,夺回被掳之地业一一千万生灵(参林后十4/5提后二26),借着福音的扩展,使之成为基督十字架爱的俘掳。 四十、亚门低比拉太音
(卅三46) “从底本迦得起行,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 在底本迦得与亚巴琳山之间,意为“二无花果饼的藏匿地”。会众到此安营,表示得有神给他们的“藏匿地”,因以色列民原象征为“二无花果饼” (参耶廿四l/8),竟在旷野蒙神隐藏(参何二14赛廿六20诗九一1)。神在每个时代,都有给他子民有隐藏得保留的机会(参罗十一1/5),可惜有人却不愿意在“藏匿地” (参太廿三37)。 四一、亚巴琳山 (卅三47) “从亚门低比拉太音起行,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 亚巴琳山意为“远山”,在约但河东之山岭,就是摩西死的山(参民廿七12申卅二49/50卅四1),这山与迦南隔河遥遥相对,对迦南能有遥远的看见。会众到此安营,可预表神子民要有“远山”的盼望:“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有审判众人的
神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并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 (来十二22/24)。 按今天教会行程的时势,也己来到‘‘亚巴琳山”。因此,我们也当因信有遥远的看见(参来十一l、13/16),正如歌曰: 有一地比日中更光彩,虽遥远我因信望得见,我天父在那地常等待,早为我备安宅于里面。 到那日,乐无比,同众圣得聚会在美地。到那日,乐无比,同众圣得聚会在美地。 四二、摩押平原 (卅三48/49) “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他们在摩押平原沿约但河边安营,从伯耶西末直到亚伯什亭。” 摩押平原是以色列民末后的一站(参廿二1卅一12卅五1),也是神子民在最后考验的一站(民廿五1/13)。此地为“父亲的后裔”之意,摩押人原是罗得长女从罗得所生的后裔(创十九37),正是代表淫乱之地。以致以色列民在什亭受摩押女子淫乱之考验。于是,就有多人失败(廿五1/3)。 照样,教会行程的“末站”也是“摩押平原”,这末世的淫风与淫色也正在大作(参彼后二14)。因此,属灵的会众也当防备什亭的引诱,警惕巴兰的计谋(参启二14)。 ▲结语:本章可说是出埃及至申命记四卷书的经历缩影,也即选民灵程之概论,所论述的的四十二个站是带代表性的,并未列举所有的站,例如他备拉(十一3)、玛他拿、拿哈列、巴末(廿一19)等,都没有在此记录.另一方面,某些地点在圣经中只在此出现一次(13、19/29节)。如此,作者为何选录这些地点?从圣经多处看来,数字往往有象征的意义 (参上文廿八章:廿九章;太一章的三个“十四代”),是圣经作者刻意编排的。我们从本章的编排也可发现一些象征性意义.四十二为七的倍数、今天的基督徒要将之作为道路上的地图册,引为借古鉴今。 末后50至54节附加的一段经文,是论述神对百姓今后到迦南时的预先警告: (一)当行之要事 卅三50/54 1.赶出居民
52上、参出廿三31申七2/3 2.毁灭偶像
52下、参出廿三23/24卅四13申十二2/3 3.住在那地
53/54、参书十一23 (二)逆神之后患 卅三55/56 1.遭扰害
55参士二2/3 2.受苦待
56参士三5/8 思 考 一、有学者认为摩西不单记录了旷野飘流的各站地名,而且是有耶和华的吩咐,把神引领的历史记载下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参出十七14、廿四4/8、三十四27、申三十一9、24。 二、从何见得以色列民之应许地是圣地,而不是难民杂居的避难所呢?参三十三52、54。这与今日以色列民坚决要在巴勒斯坦地维持国土有否关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