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三十三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在旷野所行站口】 一、从出埃及到西乃山,共十二站(1~15节) 二、从西乃山到加低斯,共二十一站(16~36节) 三、从加低斯到约但河东岸,共九站(37~49节) 四、过约但河前的吩咐(50~56节) 贰、逐节详解 【民三十三1】「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或作:站口;下同)记在下面。」 〔吕振中译〕「以下这些地方是以色列人、按着他们的部队、在摩西亚伦手下、出埃及地以后所行的路站。」 〔原文字义〕「路程」站口,驻地。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记在下面」:『按着军队』意指移动有秩有序,并非杂乱无章;『在摩西、亚伦的手下』意指在摩西、亚伦的带领指挥之下;『所行的路程』意指安营的地方或站口。 〔话中之光〕(一)从旷野路程的记录,使我们知道,全程是由神计划安排。但正如线是由点的延长形成的,四十年的岁月是由每天的时日累积,旷野的路程也是由许多个站,连续的安营与起行,才达到摩押平原的约但河边。回首过去的路程,多少的失败,多少的得胜;我们行天路的人,不要为失败而悲哀,也不要为得胜而骄夸,要记得:每一步都是恩典。 (二)有的时间简直像旷野一样的枯燥,更有多少旷废的岁月,是荒凉不毛,完全没有果子,甚至是背叛神,犯罪退后的可耻脚踪。但无论如何,这些站都是不能少的,缺少一个,就到不及现在的地步。不论你喜欢与否,谁也不能删去昨天,正如不能跳越明天。 【民三十三2】「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 〔吕振中译〕「摩西照永恒主所吩咐的把他们的出发地一站一站地记下来:他们的路站按他们的出发地记下来的是以下这些地方。」 〔原文字义〕「记载」书写;「路程(首字)」站口,驻地;「路程(次字原文双字)」出发之地(首字);站口,驻地(次字)。 〔文意注解〕「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表示与神的心意相关,使后人纪念神的作为。 〔话中之光〕(一)摩西遵照神的吩咐,记下以色列人的行程,作为他们属灵与地理上的进度记录。我们是否也常检讨自己灵命的进度?把神的旨意,以及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学到的功课记下来,必定有极大的帮助。灵程进度的记录,可以使我们检讨自己到了甚么地步,避免再犯过去的错误。 (二)人是乏善可陈,但神的陪伴与同行,使他们的行程还是得蒙纪念,显明神丰富的恩典。人要得着神自己,首先是需要神恩典的扶持,人凭着自己是绝对不能走完属天的路程。 (三)摩西的所有工作,都是「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进行,「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从兰塞到约旦河的行程,历时近40年,摩西从未间断地「记载」了整个过程。摩西的工作很多、很杂,但他不忘在百忙中抽身坐下,「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他的用心「记载」,为以色列保存了珍贵的史料,为基督徒提供了丰富的灵粮。 (四)历史由神书写,但需要由人「记载」,我们今天能够通过书本了解古圣先贤那些可歌可泣的见证,是因为有人「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今天的教会,也当「记载」我们「所行的路程」,因为这是「耶和华的吩咐」,属于教会事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轻视。 【民三十三3】「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 〔吕振中译〕「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往前行,在埃及人众人眼前、以〔或译:靠着神〕高举的手出来,」 〔原文字义〕「兰塞」太阳之子;「昂然」升高,高举;「无惧」人手,力量。 〔文意注解〕「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指出发的日期,也是无酵节的第一日(参利二十三6;民二十八17);『从兰塞(Rameses)起行』指出发的地点,一般算作第一站,也是以色列人定居埃及的地方(参创四十七11);『昂然无惧』原文是「高举的手」,形容仇敌无能为力,因此放胆行动。 〔灵意注解〕「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第一站兰塞(太阳之子),表征脱离黑暗的权势。 〔话中之光〕(一)出埃及地的行程,是从逾越节开始。羔羊的血,成为生命与死亡的分别,也是自由与奴役的界域。 (二)没有羔羊的拯救,就没有属天道路的开始,神就是借着羔羊的所作,把我们带上了属天的道路上去奔跑。羔羊的所作显明了神的得胜,败坏了捆绑人的阴间的权势,释放了在牠手下为奴的人。 (三)以色列人痛苦的生活是我们前车之鉴,做为我们行天路的教训;一个人最热心的时候是受浸时,那时决志受耶稣的赎,心志热沉沉的追求真理,以后慢慢的就冷了,不再热心拜神,怀疑神,怀疑圣经,如以色列人之怀疑神违背神同出一彻;信仰的道路是崎岖难行的,布满荆棘,遍地陷阱一不小心就有陷落的可能,我们要与主耶稣亲近,与主交通,才能得到能力才有进步。 【民三十三4】「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 〔吕振中译〕「那时埃及人正埋葬他们的一切头胎的、就是永恒主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永恒主对他们的神明也施行判罚。」 〔原文字义〕「葬埋」埋葬,安葬;「击杀」击打,杀害;「败坏(原文双字)」做,制作,完成(首字);审判(次字)。 〔文意注解〕「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葬埋他们的长子』在逾越节的那一夜,神击杀埃及人所有的长子(参出十二29);『败坏他们的神』指神降十灾(参书二十四5),就是对埃及人所崇拜的众神施行审判。 〔话中之光〕(一)神的得胜就是属天路程的起点的根基。基督的所作所显明的得胜,叫一切蒙拣选的人,从一开始就进入基督里。这个蒙福的「在基督里」的地位,就成了人在神面前永远蒙爱的原因,人的缺欠也不会使神忘记了「在基督里」的人,因为神看见祂的爱子,就一定悦纳那些在祂儿子里面的人。 【民三十三5】「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从兰塞往前行,在疏割扎营。」 〔原文字义〕「起行」出发;「安营」扎营;「疏割」畜棚,货摊。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疏割(Succoth)』第二站(参出十二37),位于兰塞的东南方,大约正在往红海去的中途。 〔灵意注解〕「安营在疏割」:第二站疏割(畜棚),表征被领到羊圈。 〔话中之光〕(一)「疏割」是「牲棚」之意,正是象征百姓如羊一样(参诗七十八52,71;九十五7),到羊圈里安息(参诗六十八13;约十l)。今天我们的蒙恩.也因耶和华是我们的牧者(参诗廿三1)。 【民三十三6】「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 〔吕振中译〕「从疏割往前行,在旷野边界的以倘扎营。」 〔原文字义〕「以倘」海边,与他们同在,他们的犁头。 〔文意注解〕「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以倘(Etham)』第三站(参出十三20),确实地点不详,从原文字义(「海边」)可知以倘靠近红海边。 〔灵意注解〕「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第三站以倘(海边),表征虽然得救,却仍徘徊在世界(海)的边缘。 〔话中之光〕(一)「以倘」是「海边」、「与他们同在」的意思,这可预表离罪的信徒,虽然有时道路经历「海边」的风险,但仍有神的同在(参诗廿三4;书一9;太一23)。 【民三十三7】「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 〔吕振中译〕「从以倘往前行,转到比哈希录、在巴力洗分东面,就在密夺东面扎营。」 〔原文字义〕「转到」返回,转回;「比哈希录」莎草生长之处;「巴力洗分」北方之主;「密夺」守望塔,高塔。 〔文意注解〕「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转到』以色列人奉神命令转回头(参出十四2),但意思不是转回原出发地,而是转变方向,朝红海行进;『比哈希录』确实地点不详,可能位于芦苇草丛生的红海边上;『巴力洗分』可能是密夺北面的另一座防城,埃及在那里布置了一批边防军;『密夺』是埃及东面国境上设有守望塔的防城,根据文献,埃及在那里筑了一道边墙;『安营』第四站的确实安营地点根据《出埃及记》是:「安营在比哈希录前,密夺和海的中间,对着巴力洗分,靠近海边安营」(出十四2),意即在巴力洗分和密夺两处埃及防营之间,靠近比哈希录的海边安营,故第四站的站名应为比哈希录(Pihahiroth)。 〔灵意注解〕「在密夺安营」:第四站密夺(守望塔),表征仍未脱离仇敌的监视。 〔话中之光〕(一)「密夺」意为「守望塔」,位于苦湖之西,近红海,属埃及之东岸。神要藉他们这一转回,引刚硬的法老追兵出来(参出十四9),使他们在以色列民过红海时受该受的报应(参出十四28)。 (二)今天,信徒的灵程来到这「密夺」之地步,须要上届灵的「守望塔」,须知后面还有法老的追兵(参彼前五8)。但放心的是有神为我们看守(参诗一百廿七1),总会给我们开出路(参出十四21;林前十13)。 【民三十三8】「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 〔吕振中译〕「从比哈希录〔或译:哈希录前面〕往前行,经过海中、到了旷野,又在伊坦旷野走了三天路程,就在玛拉扎营。」 〔原文字义〕「书珥」墙,壁垒;「伊坦」海边,偕他们;「玛拉」苦味。 〔文意注解〕「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经过海中』指神使用神迹,使以色列人走在干地上,到达红海的对岸(参出十四21~22);『书珥旷野』一般相信位于西乃半岛的西北角,以色列人由此地转向南方,往西乃半岛的西南角移动(参出十五22);『伊坦的旷野』圣经中仅在此提到一次,可能是书珥旷野的一部分;『玛拉(Marah)』第五站(参出十五23),在此丢一棵树在水里,变苦水为甜水。 〔灵意注解〕「安营在玛拉」:第五站玛拉(苦味),表征行走属天道路的艰苦。 〔话中之光〕(一)「书珥」是沙漠名,为「墙」、「壁垒」之意,位于苏彝士海湾之东,埃及之对面。当时以色列民过红海之后,在书珥旷野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参出十五22)。这象征着属灵道路上难免有干渴之经历,人若心境何时有隔膜的「墙」(参赛五十九2;弗四18;二14),何时就没有灵性的活水。 (二)「玛拉」是「苦」的意思(参得一20),因以色列民在那地所喝的水苦(参出十五23~26)。这表明人生在世难免有苦难,例如:劳苦(参创三19;太十一28):忧苦(参诗九十lO;彼前五7);穷苦(参路十五14);病苦(参可五26);孤苦(参撒上一9):痛苦(参赛五十三4)。这一切的苦水,惟有」一棵树」所预表基督的十字架(参出十五25;彼前二24),才能根治与解决。 【民三十三9】「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 〔吕振中译〕「从玛拉往前行,来到以琳;在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他们就在那里扎营。」 〔原文字义〕「以琳」棕榈;「水泉」眼睛,泉源。 〔文意注解〕「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以琳(Elim)』第六站(参出十五27);『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十二支派和七十位长老(参阅十一24,代表全部以色列人,水泉供解渴,棕树供遮荫,是神儿女得以安息的小影。 〔灵意注解〕「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第六站以琳(棕榈树),表征在世上虽有苦难,在基督里面却有平安(参约十六33)。 〔话中之光〕(一)摩西没有述说在玛拉所受百姓的埋怨,却详谈以琳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树。神使我们容易忘记痛苦,但是回忆却使许多的美景呈现在心灵的画廊。所以我们应该鼓励自己要有信心,思想神的手怎样施恩给我们,给予我们安慰。 (二)在旷野你有许多难行的路途,但是无法忘记七十棵棕树。那树叶与花果仍使你身心舒畅。神仍会使你有同样的经验,无论什么时候,有需要,就会赐给你的。只有在祂里面,你才会找到棕树与水泉。 (三)他们安营在「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的以琳,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神作了他们的滋润和荫凉。在全路程上,神就是这样的陪伴着祂的百姓,使他们在丧气中苏醒,使他们下垂的手,和发酸的腿,再挺起来,一站一站的继续向前行。都是恩典的扶持,都是恩慈的陪伴。虽是隐约又零星的记下神的所作,事实上,整个的路程都是神的大能在引领。 (四)在我们的生命路程中,也许走过了许多旷野,遇见过苦水的玛拉。但是,决不可忘记那在以琳的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那泉水似乎还能止渴!那树荫似乎还能歇凉!无论如何,主耶稣随时随处是你的泉源!是你的活水!是你的棕树!尽管取他的水喝;摘他的果吃! (五)以色列人在埃及曾受过铁炉火热(参申四20),现在到了这里就得安慰。由此可见,以琳可说是迦南那「流奶与蜜」之地的先影(参出三8;十三5;民十三27),正可预表信徒今天在基督里得安息(参太十一28),是将来进天城享福的先影(参约十四2~3,6)。 【民三十三10】「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 〔吕振中译〕「从以琳往前行,就在芦苇海边扎营。」 〔原文字义〕「红海」芦苇海,结束。 〔文意注解〕「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红海边(by the Red
sea)』第七站,《出埃及记》中没有提到这一站。 〔灵意注解〕「安营在红海边」:第七站红海边(结束),表征撒但的军兵已经被海水掩埋,世界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参加六14)。 〔话中之光〕(一)「红海边」是「结束」的意思,这时会众到了红海边安营。表示他们已经「结束」了有关埃及法老的辖制。这可预表我们蒙恩的人,是已经与魔鬼无关(参约壹五]9),结束了作埃及罪地的奴仆(参罗六6)。 【民三十三11】「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 〔吕振中译〕「从芦苇海边往前行,就在汛的旷野扎营。」 〔原文字义〕「汛」泥泞,刺,黏土。 〔文意注解〕「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汛的旷野(the
wilderness of Sin)』第八站(参出十六1),位于向南往西乃的半途上,是一片长满荆棘的旷野,难于找到食物。以色列人抱怨,在此地开始有降吗哪的神迹(参出十六13~15)。 〔灵意注解〕「安营在汛的旷野」:第八站汛的旷野(泥泞),表征陷在试验的泥泞中,为缺食而发怨言(参出十六章)。 〔话中之光〕(一)「汛」是「泥泞」、「荆棘」的意思,这地处于以琳与西乃的中间,会众到了汛的旷野(参出十六1),这也正表示在道路上进入新的试验环境——「泥泞」与「荆棘」。因此,就出现旷野无粮的试验(参出十六章;申八2~3)。 (二)今天,属天的会众在今生的旷野行程,也难免在道路上有「泥泞」与「荆棘」(参徒十四22).我们所荣幸的是,有云柱与火柱所预表的圣灵作引导(参出十三22;加五16;赛三十19~20)。 【民三十三12】「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 〔吕振中译〕「从汛的旷野往前行,就在脱加扎营。」 〔原文字义〕「脱加」敲击,牛拉车。 〔文意注解〕「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脱加(Dophkah)』第九站,《出埃及记》中没有提到这一站。 〔灵意注解〕「安营在脱加」:第九站脱加(敲击、牛拉车),表征因不照神命定的方式事奉而受管教(参民四19;撒下六2~7)。 〔话中之光〕(一)「脱加」处于红海与利非订之间,其名是「牛拉车」与「打击」的意思。会众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从「脱加」的含意,正是提醒我们,在事奉神的行程中,在「抬约柜」所代表的尊崇神时,不可用「牛拉车」的方法。因为事奉神的人何时对「抬约柜」用「牛拉车」,何时就要受神的「打击」(参四15;比较撒下六2~7)。由此可见,我们不可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参加六7),故须在圣工上时时要注意「脱加」之含意的提醒。 【民三十三13】「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 〔吕振中译〕「从脱加往前行,就在亚录扎营。」 〔原文字义〕「亚录」野兽之地,我要揉(面包)。 〔文意注解〕「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亚录(Alush)』第十站,《出埃及记》中也没有提到这一站。脱加和亚录位于汛的旷野和利非订之间。 〔灵意注解〕「安营在亚录」:第十站亚录(野兽之地),表征处在危险的境地,撒但如同吼教的狮子,寻找可吞吃的人(参彼前五8)。 〔话中之光〕(一)「亚录」在汛与西乃之间,其名为「群聚」与「野兽之地」的意思。表示那地的荒凉可怕,因为是「野兽之地」。今天属灵会众(教会)的行程,也要经历「亚录」——「野兽之地」,正可表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参彼前五8)。 (二)因此,到了此地就需要「群聚」所表明的同心,以基督的心为心(参腓二5),由圣灵的合一(参弗四3),凭真道为准则(参弗四13;赛八20)。使徒时代的教会就是有了属灵的「群聚」,才致达到大复兴(参徒一13~14;腓一5)。 【民三十三14】「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 〔吕振中译〕「从亚录往前行,就在利非订扎营;在那里人民没有水喝。」 〔原文字义〕「利非订」休息,停留,镇压物,支持物,缩手。 〔文意注解〕「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利非订(Rephidim)』第十一站(参出十七1),在那里发生两件大事:(1)杖打盘石流出水来给百姓喝(参出十七6~7);(2)与亚玛力人争战得胜,筑坛起名「耶和华尼西」(参出十七8~15)。 〔灵意注解〕「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第十一站利非订(支持物),表征吃饱喝足是为了争战,对付难缠的肉体(参出十七章)。 〔话中之光〕(一)「利非订」为「休息地」、「镇压物」、「支持物」、「缩手」等意,位于汛与西乃二旷野之间,当时以色列民来到这里安营,出现了两件事:即内部有会众因无水向摩西争闹(参出十七1~7);外面有亚玛力人要向会众争战(参出十七8~16)。这可为教会行程之写照,属灵之会众也常有内乱(参徒六1),与外乱的境遇(参徒十九23~29)。这工作的难处,也正是为工人操练处事的机会,同时也是给我们打开超然之眼界,要我们认识「利非订」虽是「休息地」;却没有休息,虽以为可以「缩手」;环境却催我们「举手」(参出十七11~12;提前二8)。虽遇到灵界的「镇压物」,却成了工作中增加见识的「支持物」。 【民三十三15】「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乃的旷野。」 〔吕振中译〕「从利非订往前行,就在西乃旷野扎营。」 〔原文字义〕「西乃」多刺的,丛林。 〔文意注解〕「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乃的旷野」:『西乃的旷野(the
wilderness of Sinai)』第十二站(参出十九1),位于西乃半岛的南端,境内有西乃山,又称神的山(参出十八5),是何烈山脉中的一座山峰,神就在那山顶上降下律法。 〔灵意注解〕「安营在西乃的旷野」:第十二站西乃的旷野(多刺的),表征神降律法是为了看守并引导神的儿女进入基督(参出二十章;加三24)。 〔话中之光〕(一)「西乃」是「丛林」之意。属灵的会众行程到这有「丛林」绿化的生气活泼之地,也正是五旬节圣灵(神)降临的时候(参出十九1~2,11;徒二1~4),圣灵将律法刻在神子民的心版上,使神子民在此接受了属天的律法(参林后三3;来八10;约壹二27)。 【民三十三16】「从西乃的旷野起行,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 〔吕振中译〕「从西乃旷野往前行,就在基博罗哈他瓦〔即:贪欲之坟墓〕扎营。」 〔原文字义〕「基博罗哈他瓦」情欲之墓。 〔文意注解〕「从西乃的旷野起行,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基博罗哈他瓦(Kibrothhattaavah)』第十三站(参十一34),原文字义「贪欲之人的坟墓」(小字),在吃鹌鹑之际被瘟疫杀死了很多人。 〔灵意注解〕「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第十三站基博罗哈他瓦(贪欲之人的墓),表征肉体的贪婪被神惩治,治死地上的肢体(参民十一章;西三5)。 〔话中之光〕(一)「基博罗哈他瓦」乃旷野有一日之程,其名意为「贪婪的坟墓」,因会众中有多人因贪婪被神惩治,葬于此地(参民十一4~6,31~34;申九22)。由此可见,贪婪之罪何等可恶(参耶六13;可七22;罗一29;林前六10)。今天的「会众」中也有人的灵性被葬于「基博罗哈他瓦」,都因未治死里面这些犯罪的肢体(参西三5;罗八13),以致成为被咒的种类(参彼后二14)。 【民三十三17】「从基博罗哈他瓦起行,安营在哈洗录。」 〔吕振中译〕「从基博罗哈他瓦〔即:贪欲之坟墓〕往前行,就在哈洗录扎营。」 〔原文字义〕「哈洗录」停留,包围。 〔文意注解〕「从基博罗哈他瓦起行,安营在哈洗录」:『哈洗录(Hazeroth)』第十四站(参十一35),在此地发生米利暗长大痲疯的事,行程被耽延了七天(参十二10,15)。 〔灵意注解〕「安营在哈洗录」:第十四站哈洗录(停留、包围),表征肉体的嫉妒被神惩治后,停滞七天(参民十二章)。 〔话中之光〕(一)「哈洗录」是「包围」的意思.会众从基罗哈他瓦到了此地(参民十一35),米利暗与亚伦就怨言毁谤摩西(参民十二1)。由此可见,会中首领的灵性不一定都强于会众(参加二11~13;耶八10),也一同被「包围」在亚当留下的罪性之中(参罗五12;三23;加三22)。 【民三十三18】「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 〔吕振中译〕「从哈洗录往前行,就在利提玛扎营。」 〔原文字义〕「利提玛」捆扎,石南(一种灌木)。 〔文意注解〕「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利提玛(Rithmah)』第十五站,就是巴兰旷野安营的地方(参十二16)。 〔灵意注解〕「安营在利提玛」:第十五站利提玛(捆扎),表征受困于不信的恶心,以致平白多浪费了三十八年(参民十三、十四章)。 〔话中之光〕(一)利提玛与加低斯该是同一地方,加低斯是以色列惹神怒气最严重的地方,在那里开始了四十年的飘流。在行程的记录里,神不题加低斯这个名字,这不是说他们没有到过加低斯,而是神的赦免使加低斯的失败没有留下在记录中。 (二)以色列人38年漂流的生活,今天的教会内也有如此的信徒,或许以前是热心的,和我们在一起拜神,共同事奉主但是后来冷心,不来礼拜,在外面放荡漂流,遇着沉沦灭亡的生活!这些人我们要思念他们,去找寻他们,主说:「找寻流离失散的人!」 (三)「利提玛」其名为「丛林」、「扎捆」、「金雀花」等意。这些名意表示着沙漠旷野能出现植物(树林、禾捆、花草),正是行程其间之人所得的欣喜(参赛卅五1~2).可见对于道路上疲乏的人,神常藉外面的鼓励。 【民三十三19】「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 〔吕振中译〕「从利提玛往前行,就在临门帕烈扎营。」 〔原文字义〕「临门帕烈」破裂的石榴。 〔文意注解〕「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临门帕烈(Rimmonparez)』第十六站,圣经仅在此处提到这地名,距离利提玛大约十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临门帕烈」:第十六站临门帕烈(破裂的石榴),表征失去了生命的见证。 〔话中之光〕(一)「临门帕烈」其名意为「忿怒的石榴」与「破裂之高地」,或象征此旷野干旱之情形,因为石榴在忿怒,高地也破裂,这表示因无水被晒所致。同时,以色列民也曾多次因无水而向摩西发怒(参出十七3;民二十3~5),成了「忿怒的石榴」与「破裂之高地」。因此,信徒的灵性如果也像「临门帕烈」所表示的,也必没有价值。 【民三十三20】「从临门帕烈起行,安营在立拿。」 〔吕振中译〕「从临门帕烈往前行,就在立拿扎营。」 〔原文字义〕「立拿」白净,铺过的道路。 〔文意注解〕「从临门帕烈起行,安营在立拿」:『立拿(Libnah)』第十七站,距离临门帕烈大约十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立拿」:第十七站立拿(白净),表征空白的年日。 〔话中之光〕(一)「立拿」其名为「白」的意思,在灵训上表示白白度过的一个经历。神对他子民的管教是有他的目的(参来十二10;启三19),如果不体会神对我们管教的心意,就是白受管教之苦,仍不能有管教中的获益。历来,神家有多少人也就是这样虚度「立拿」那「白」的经历(参诗九十9~11)。 【民三十三21】「从立拿起行,安营在勒撒。」 〔吕振中译〕「从立拿往前行,就在勒撒扎营。」 〔原文字义〕「勒撒」毁灭,露水。 〔文意注解〕「从立拿起行,安营在勒撒」:『勒撒(Rissah)』第十八站,距离立拿也大约十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勒撒」:第十八站勒撒(毁灭、露水),表征消失不见。 〔话中之光〕(一) 勒撒」其名意为「使荒芜」与「浸湿」。按此地的两个名意而言,表示这里是一个既有旱灾(荒芜);又有水灾(浸湿)的受惩治之地。 (二)在灵意上,如果神子民在「立拿」度过「白」的经历,必然还有「勒撒」那「使荒芜」与「浸湿」的惩治临到。林前十一32节说:「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 【民三十三22】「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 〔吕振中译〕「从勒撒往前行,就在基希拉他扎营。」 〔原文字义〕「基希拉他」集会。 〔文意注解〕「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基希拉他(Kehelathah)』第十九站,距离勒撒也大约十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基希拉他」:第十九站基希拉他(集会),表征可拉党的背叛(参民十六章)。 〔话中之光〕(一)「基希拉他」是「会议」的意思。会众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正预表我们要离开「勒撒」所预表的惩治之地,就要有「基希拉他」所含意的「会议」,包括聚会与商议(参徒十五6;二十7)。当日神的选民从被掳之地归回,就有聚会之实行(参拉三1;八15,21;十1;尼八1,13;九1),得以恢复与神的密交。因属灵聚会之效果能使人向神悔改(参拉九6;士二4)、对神赞美(参诗廿二25;卅五18;四十9)、受神灵感(参撒上十九2;徒二1~4)等。 (二)使徒时代教会的复兴,乃表显于重视聚会(参来十25;林前十四26)。旷野中的会众已「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我们属天之会众也须有「基希拉他」所表明之正常的聚会。 【民三十三23】「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 〔吕振中译〕「从基希拉他往前行,就在沙斐山扎营。」 〔原文字义〕「沙斐」美丽。 〔文意注解〕「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沙斐山(Shapher)』第二十站,距离基希拉他也大约十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沙斐山」:第二十站沙斐山(美丽),表征亚伦发芽的杖,显出复活的美丽(参民十七章)。 〔话中之光〕(一)「沙斐山」是「光明」、「发光」的意思。会众「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正可预表神子民经历属灵的聚会,就必有「光明」、「发光」的灵性(参弗五8~10;太五16;十三43;启十九8)。 【民三十三24】「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 〔吕振中译〕「从沙斐山往前行,就在哈拉大扎营。」 〔原文字义〕「哈拉大」恐惧。 〔文意注解〕「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哈拉大(Haradah)』第二十一站,距离沙斐山大约六点五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哈拉大」:第二十一站哈拉大(恐惧),表征存心恐惧战兢。 〔话中之光〕(一)「哈拉大」名意为「恐怖之地」。以色列民「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这是成圣之路的经历,表示属神者须要注意在进程中的「恐怖之地」(参歌四8)。因此,我们的灵性须要儆醒与防备(参彼前五8~9;歌三8)。 【民三十三25】「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 〔吕振中译〕「从哈拉大往前行,就在玛吉希录扎营。」 〔原文字义〕「玛吉希录」集会之处。 〔文意注解〕「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玛吉希录(Makheloth)』第二十二站,距离哈拉大大约六点五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玛吉希录」:第二十二站玛吉希录(集会之处),表征不停止聚会(参来十25)。 〔话中之光〕(一)「玛吉希录」意为「聚集地」。以色列民「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这其中的灵训表示:神子民灵性渴慕如沙漠时,就要同心地在神前聚集祈求(参约七37;徒一13~14)。今天,我们也当按排各项之聚会,使教会成为「玛吉希录」所含意的「聚集地」。 【民三十三26】「从玛吉希录起行,安营在他哈。」 〔吕振中译〕「从玛吉希录往前行,就在他哈扎营。」 〔原文字义〕「他哈」谦逊。 〔文意注解〕「从玛吉希录起行,安营在他哈」:『他哈(Tahath)』第二十三站,距离玛吉希录大约六点五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他哈」:第二十三站他哈(谦逊),表征灵里谦虚。 〔话中之光〕(一)「他哈」名为「谦逊」之意。这可预表:属神者有上一「站」所表示渴慕的灵性,也就能产生本站所表示「谦逊」的追求(参徒十六15~16)。因谦逊必使人灵性更蒙恩(参箴十一2;廿九23)。 【民三十三27】「从他哈起行,安营在他拉。」 〔吕振中译〕「从他哈往前行,就在他拉扎营。」 〔原文字义〕「他拉」驻扎地,回转。 〔文意注解〕「从他哈起行,安营在他拉」:『他拉(Tarah)』第二十四站,距离他哈大约六点五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他拉」:第二十四站他拉(驻扎地、回转),表征回转住在主里面(参约十五4)。 〔话中之光〕(一)「他拉」是「转」、「期间」、「漂泊」等意,这些名义都表示属神者在成圣期间的超世生活(参来十一9~10,36~39)。 【民三十三28】「从他拉起行,安营在密加。」 〔吕振中译〕「从他拉往前行,就在密加扎营。」 〔原文字义〕「密加」甜美。 〔文意注解〕「从他拉起行,安营在密加」:『密加(Mithcah)』第二十五站,距离他拉大约六点五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密加」:第二十五站密加(甜美之地),表征与主甜美的交通(参约十五7)。 〔话中之光〕(一)「密加」是「甜」的意思,会众乃是从他哈(谦逊)到他拉(漂泊),然后「转」到「甜」的地方。这其中的灵训表示:经历神之试验的人,必得从神而来的福份(参雅一12;诗六十六12)。 【民三十三29】「从密加起行,安营在哈摩拿。」 〔吕振中译〕「从密加往前行,就在哈摩拿扎营。」 〔原文字义〕「哈摩拿」肥胖,沃土。 〔文意注解〕「从密加起行,安营在哈摩拿」:『哈摩拿(Hashmonah)』第二十六站,距离密加大约十三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哈摩拿」:第二十六站哈摩拿(沃土),表征享受主的肥甘(参诗三十六8)。 〔话中之光〕(一)「哈摩拿」意为「沃土」与「他赶快计数」。这预表我们得神「沃土」之福(参太五5),就要赶快向神数恩(参诗一百零三1~5;申八1~5)。 【民三十三30】「从哈摩拿起行,安营在摩西录。」 〔吕振中译〕「从哈摩拿往前行,就在摩西录扎营。」 〔原文字义〕「摩西录」枷锁。 〔文意注解〕「从哈摩拿起行,安营在摩西录」:『摩西录(Moseroth)』第二十七站,距离哈摩拿大约五十一点五公里。圣经学者认为摩西录(复数词)就是单数词的摩西拉(参申十6)。亚伦的死亡和埋葬,以及以利亚撒的接任发生在那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摩西录」:第二十七站摩西录(枷锁),表征甘愿受主关锁。 〔话中之光〕(一)「摩西录」是「脚镣」的意思,神把会众带到含意「脚镣」的摩西录,正可预表「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参诗卅七23),不能再「随意往来」(参约廿一18),在属灵的道路上必有神的引领与禁止(参赛三十19~20;徒十六4~9)。 【民三十三31】「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 〔吕振中译〕「从摩西录往前行,就在比尼亚干扎营。」 〔原文字义〕「比尼亚干」聪明之子,扭曲之子。 〔文意注解〕「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比尼亚干(Benejaakan)』第二十八站,又名比罗比尼亚干或亚干井,《申命记》的记载刚好相反:「以色列人从比罗比尼亚干起行,到了摩西拉」(申十6)。两地相距大约三十二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比尼亚干」:第二十八站比尼亚干(聪明之子),表征以基督为是。 〔话中之光〕(一)「比尼亚干」是「亚干儿子们的井「的意思,表示在无水之旷野能侥幸地遇到他们的井。当日夏甲在别是巴迷途中因无水绝望时,蒙神赐她水井是如何的荣幸(参创廿一14~18)。此时,以色列会众到了「亚干儿子们的井」,也是如何得欣慰。照样,在属灵旷野行程的「会众」,也需比以色列所得更好的井水(参约四3~4)。 【民三十三32】「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 〔吕振中译〕「从比尼亚干往前行,就在曷哈及甲扎营。」 〔原文字义〕「曷哈及甲」裂隙山,劈孔。 〔文意注解〕「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曷哈及甲(Horhagidgad)』第二十九站,又名谷歌大(参申十7),大概在何烈山的东北方,离开阿卡巴湾不远处。 〔灵意注解〕「安营在曷哈及甲」:第二十九站曷哈及甲(裂隙之丘),表征藏身在盘石的裂缝中,亦即高举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参林前二2)。 〔话中之光〕(一)「曷哈及甲」是「裂隙山」的意思,表示他们又遇到「裂隙山」所表明的干旱,到下一站才有溪水。由此可见,会众在旷野行程所表明之灵性是波浪式的:有时有水;有时干旱.回顾他们的经历,这两者且是互相交接地循环。照样,凡正在属灵旷野造就之信徒的灵性也是如此:有时生命丰盛如活水井(参约七37~39;歌四15),有时灵性枯干。 【民三十三33】「从曷哈及甲起行,安营在约巴他。」 〔吕振中译〕「从曷哈及甲往前行,就在约巴他扎营。」 〔原文字义〕「约巴他」喜悦。 〔文意注解〕「从曷哈及甲起行,安营在约巴他」:『约巴他(Jotbathah)』第三十站,距离曷哈及甲大约三十八点五公里,是一处有溪水之地(参申十7)。 〔灵意注解〕「安营在约巴他」:第三十站约巴他(喜悦之地),表征有满足的喜乐。 〔话中之光〕(一) 约巴他」的名是「美好」的意思。会众到了这里,表示他们又得美好的灵性,因这里是有溪水之地(参申十7)。这也正提示我们:圣灵的活水能带给我们美好的灵性(参罗八26;帖后二13;提后一14)。 【民三十三34】「从约巴他起行,安营在阿博拿。」 〔吕振中译〕「从约巴他往前行,就在阿博拿扎营。」 〔原文字义〕「阿博拿」通路。 〔文意注解〕「从约巴他起行,安营在阿博拿」:『阿博拿(Ebronah)』第三十一站,距离约巴他大约三十二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阿博拿」:第三十一站阿博拿(撗过),表征横过人生的旷野。 〔话中之光〕(一)「阿博拿」名为「横过」之意。以色列民安营在阿博拿,表示他们的行程是「横过」旷野,他们有上一站所表示的美好灵性,才有「横过」的基础。今天,我们也须知道前面的行程,不但要「横过」今生的旷野,且要「横过」当行的旷野(参徒二十24;提后四7~8)。 【民三十三35】「从阿博拿起行,安营在以旬迦别。」 〔吕振中译〕「从阿博拿往前行,就在以旬迦别扎营。」 〔原文字义〕「以旬迦别」人的骨干。 〔文意注解〕「从阿博拿起行,安营在以旬迦别」:『以旬迦别(Eziongeber)』第三十二站,距离阿博拿大约三十二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以旬迦别」:第三十二站以旬迦别(人的脊骨),表征担负重任。 〔话中之光〕(一)「以旬迦别」意为「大力者的脊骨」,表示他们得蒙「大力者的脊骨」所背负,因神是有大力的神(参申三24;九26;代下二十6;弗一20;三20),祂用大力将以色列民从埃及背出来(参出十九4;卅二11)。今天,袍也背负了我们的重担(参诗六十八19)与罪孽(参赛五十三4;约一29)。 【民三十三36】「从以旬迦别起行,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 〔吕振中译〕「从以旬迦别往前行,就在寻的旷野扎营:寻就是加低斯。」 〔原文字义〕「寻」平面;「加低斯」神圣的。 〔文意注解〕「从以旬迦别起行,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加低斯(Kadesh)』第三十三站,距离以旬迦别大约七十七公里。 〔灵意注解〕「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第三十三站加低斯(神圣的、分开),表征分别出来归神为圣。 〔话中之光〕(一)「加低斯」意即「圣」与「分开」之意。加低斯处于迦南之南,百姓有了加低斯所含意的分别为圣,才配进入迦南美地。照样,我们要进属天的迦南,也须有分别为圣的灵性(参来十二14)。 【民三十三37】「从加低斯起行,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 〔吕振中译〕「从加低斯往前行,就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扎营。」 〔原文字义〕「何珥」山;「以东」红;「边界」末端,尽头。 〔文意注解〕「从加低斯起行,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从加低斯起行』这是以色列人第二次从加低斯起行(参二十22);『何珥山(Mount Hor)』第三十四站,是亚伦去世之所(参38节),其确实地点不详,仅知以色列人避过正面与以东人发生冲突,离开以东人的视野。 〔灵意注解〕「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亚伦死在何珥山」(37~40节):第三十四站何珥山(山中之山),表征旧人与主同死。 〔话中之光〕(一)「何珥山」的名为「祖先」之意,本处记这里发生过两件事:亚伦死于何珥山(参38~39节;二十23~29;申十6);亚拉得王来争战(参40节;廿一1)。由此可见,在旷野成圣的路是死旧人的路(参罗六6)、是有争战的路(参来十32~34)。 【民三十三38】「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以后四十年、五月一日、祭司亚伦照着永恒主所吩咐的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 〔原文字义〕「吩咐」口;「上」上升,攀登。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此事曾详载在二十章24至28节。 【民三十三39】「亚伦死在何珥山的时候年一百二十三岁。」 〔吕振中译〕「亚伦死在何珥山的时候、是一百二十三岁。」 〔原文字义〕「时候」(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亚伦死在何珥山的时候年一百二十三岁」:他比摩西年长三岁(参申三十四7)。 〔话中之光〕(一)亚伦之死不只是他自一个人的问题,乃是代表整个以色列的个人,整个旧的以色列,亚伦死了,表示旧以色列时代已经不复存在,旧的以色列人都灭亡,现在新兴的国家要新兴国民,以前曾经违背神的那些20岁以上的男丁都灭亡! (二)后起者要起来继承先人的产业,要如何起来?照神的旨意,好好的起来继承祖先的产业信仰,务使没有一个失落的,不要再重踏他们祖先的覆辙,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的过去了,我们的信仰不能同我们一起去埋葬,而是要留给我们的子孙一直绵延下去,并且加以发扬光大! 【民三十三40】「住在迦南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 〔吕振中译〕「住在迦南地南方〔或译: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也曾听说以色列人来到他们那里。」 〔原文字义〕「南地(原文双字)」南方,尼吉(首字);土地(次字);「亚拉得」野驴。 〔文意注解〕「住在迦南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迦南南地』指迦南地境内的南部地区,别是巴以南一片贫瘠干地;『迦南人亚拉得王』亚拉得在南地的北部,位于希伯仑以南约二十七公里。 〔话中之光〕(一)经过了四十年的飘流,以色列人从加低斯再度往迦南前行,来到何珥山。四十年的时光没有改变他们得胜的行程,终于叫迦南人知道他们来了,也阻挡不住他们继续的进向迦南。在神的道路上行走,四十年前是得胜,四十年后还是得胜。 (二)拣选神的人虽然没有保证使他一定不会失败,但是却有保证他终必得胜,因为这得胜不是他自己,而是神成为他的得胜,所以他终必须要得胜。 【民三十三41】「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安营在撒摩拿。」 〔吕振中译〕「以色列人从何珥山往前行,就在撒摩拿扎营。」 〔原文字义〕「撒摩拿」多荫的,登高上升。 〔文意注解〕「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安营在撒摩拿」:『撒摩拿(Zalmonah)』第三十五站,圣经仅此一处提及这地名。 〔灵意注解〕「安营在撒摩拿」:第三十五站撒摩拿(多荫的),表征神翅膀的荫庇。 〔话中之光〕(一)「撒摩拿」意为「荫处」。这表示:在漫长的成圣道路上,虽遇有许多难处,但神一直荫庇他的子民(参诗一百廿一5;赛四6),使他们得在祂翅膀的荫下(参诗十七8;五十七1;九十一1)。 【民三十三42】「从撒摩拿起行,安营在普嫩。」 〔吕振中译〕「从撒摩拿往前行,就在普嫩扎营。」 〔原文字义〕「普嫩」黑暗,困惑。 〔文意注解〕「从撒摩拿起行,安营在普嫩」:『普嫩(Punon)』第三十六站,有圣经学者认为它是比嫩(参创三十六41;代上一52)的别名,两者拼法稍有差别。 〔灵意注解〕「安营在普嫩」:第三十六站普嫩(黑暗、困惑),表征行过死荫的幽谷。 〔话中之光〕(一)「普嫩」名为「墨暗」与「迷乱」的意思。预表神子民在试炼中所显「墨暗」与「迷乱」的痛苦(参伯三十26;十七7;四十二3~6)。但可以放心的是有主怀念我们,祂一直在怀念我们。 【民三十三43】「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 〔吕振中译〕「从普嫩往前行,就在阿伯扎营。」 〔原文字义〕「阿伯」洞穴,皮革制的水袋。 〔文意注解〕「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阿伯(Oboth)』第三十七站,位于阿卡巴湾的北面,以东地的东境,那里的以东人防备较为松懈,甚至卖粮卖水给以色列人(参申二6)。 〔灵意注解〕「安营在阿伯」:第三十七站阿伯(洞穴),表征神是避难所。 〔话中之光〕(一)「阿伯」为「空虚」之意。「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正可预映信徒灵程打圈时所显「空跑」的「空虚」;也表示属神者越经历试炼,就越觉得属世之空虚(参腓三7~8)。 【民三十三44】「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 〔吕振中译〕「从阿伯往前行,就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扎营。」 〔原文字义〕「以耶亚巴琳」远地的废墟,远处的毁灭;「摩押」他父亲的;「边界」界线。 〔文意注解〕「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以耶亚巴琳(Ijeabarim)』第三十八站,由『以耶』和『亚巴琳』两个字组成,意指亚巴琳的一座城,而亚巴琳位于约旦河和死海东面的山地。 〔灵意注解〕「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第三十八站以耶亚巴琳(远处的毁灭),表征为得到至宝基督,丢弃万事(参腓三8)。 〔话中之光〕(一)「以耶亚巴琳」意即「更远区域的堆」。正表示成圣道路是「更远区域的堆」。因为信徒从离罪而因信蒙神称义,是立时的;从称义进入成圣,则是经漫长的道路,为要到更远的区域一一造成作属天迦南的新人(参林后五17;弗四20~24)。 【民三十三45】「从以耶亚巴琳起行,安营在底本迦得。」 〔吕振中译〕「从以耶亚巴琳往前行,就在底本迦得扎营。」 〔原文字义〕「底本迦得」荒废的。 〔文意注解〕「从以耶亚巴琳起行,安营在底本迦得」:『底本迦得(Dibongad)』第三十九站,这名字大概是因迦得人修补底本城起的(参三十二34),是亚嫩河北面五公里的古城,现已成废墟。 〔灵意注解〕「安营在底本迦得」:第三十九站底本迦得(荒废的),表征将万事当作粪土(参腓三8)。 〔话中之光〕(一)「底本迦得」是“荒废者”的意思。今天,属灵会众的行程,也要使灵界之仇敌成为「荒废者」(参路十19),能以得着仇敌的城门,夺回被掳之地业一一千万生灵(参林后十4~5;提后二26),借着福音的扩展,使之成为基督十字架爱的俘掳。 【民三十三46】「从底本迦得起行,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 〔吕振中译〕「从底本迦得往前行,就在亚门低比拉太音扎营。」 〔原文字义〕「亚门低比拉太音」隐藏那两个饼。 〔文意注解〕「从底本迦得起行,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亚门低比拉太音(Almondiblathaim)』第四十站,圣经仅此一处提及这地名。 〔灵意注解〕「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第四十站亚门低比拉太音(隐藏那两个无花果饼),表征神的儿女(两个无花果饼)隐藏在神的里面。 〔话中之光〕(一) 亚门低比拉太音」意为「二无花果饼的藏匿地」。会众到此安营,表示得有神给他们的「藏匿地」,因以色列民原象征为「二无花果饼」(参耶廿四l~8),竟在旷野蒙神隐藏(参何二14;赛廿六20;诗九十一1)。神在每个时代,都有给他子民有隐藏得保留的机会(参罗十一1~5),可惜有人却不愿意在「藏匿地」(参太廿三37)。 【民三十三47】「从亚门低比拉太音起行,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 〔吕振中译〕「从亚门低比拉太音往前行,就在尼波前面的亚巴琳山扎营。」 〔原文字义〕「尼波」先知;「亚巴琳」境外之地。 〔文意注解〕「从亚门低比拉太音起行,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尼波』是尼波山下一个城邑,摩西临死前登上尼波山的毗斯迦山顶,眺望迦南地全貌(参申三十四1);『亚巴琳山(the mountains of Abarim)』第四十一站,亚巴琳山指死海和约但河东边那一带山岭的总称,其中的北部一代山区,名叫毗斯迦。又在毗斯迦山中有一最高山峰名叫尼波,与约但河西面的耶利哥相对。后来摩西上到那里眺望迦南地,并且死在山上(参申三十四1~5)。 〔灵意注解〕「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第四十一站亚巴琳山(远地),表征从远处望见更美的家乡(参来十一13~16)。 〔话中之光〕(一)「亚巴琳山」意为「远山」,可预表神子民要有「远山」的盼望:「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来十二22~24)。按今天教会行程的时势,也己来到「亚巴琳山」。因此,我们也当因信有遥远的看见(参来十一l,13~16)。 【民三十三48】「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 〔吕振中译〕「从亚巴琳山往前行,就在摩押原野、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扎营。」 〔原文字义〕「平原」沙漠旷野,干草原;「约但」下降;「耶利哥」它的月亮;「对面」(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摩押平原(the plains
of Moab)』第四十二站,是亚巴琳山脚下的平原。 〔灵意注解〕「安营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48~50节):第四十二站约但河边(下降),表征忘记背后,向着标竿直跑(参腓三13~14)。 〔话中之光〕(一)「摩押平原」此地为「父亲的后裔」之意,摩押人原是罗得长女从罗得所生的后裔(参创十九37),正是代表淫乱之地。照样,教会行程的「末站」也是「摩押平原」,这末世的淫风与淫色也正在大作(参彼后二14)。因此,属灵的会众也当防备什亭的引诱,警惕巴兰的计谋(参启二14)。 【民三十三49】「他们在摩押平原沿约但河边安营,从伯耶施末直到亚伯什亭。」 〔吕振中译〕「他们在摩押原野、沿约但河边扎营,从伯耶施末直到亚伯什亭。」 〔原文字义〕「伯耶施末」荒芜之家;「亚伯什亭」刺槐之草地。 〔文意注解〕「他们在摩押平原沿约但河边安营」:『沿约但河边』指沿着约但河东岸的河边。 「从伯耶施末直到亚伯什亭」:两地从南到北相距约二十公里,表示以色列军营展开长达约有二十公里。 【民三十三50】「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晓谕摩西说:」 〔吕振中译〕「永恒主在摩押原野、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告诉摩西说:」 〔原文字义〕「对面」(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晓谕摩西说」:『耶利哥』位于约但河西岸,是以色列人进取的第一个目标。 【民三十三51】「“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但河进迦南地的时候,」 〔吕振中译〕「『你要告诉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但到迦南地的时候,」 〔原文字义〕「以色列」神胜过;「迦南」低地。 〔文意注解〕「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但河进迦南地的时候」:在以色列人过约但河以前,神重新下达明确的指示,占领迦南地之后,如何对待迦南人和异教信仰,以及如何处理迦南地业。 〔灵意注解〕「过约但河进迦南地」:目的地迦南地,表征丰满的基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民三十三52】「就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 〔吕振中译〕「就要把那地所有的居民从你们面前赶出去,毁坏他们一切的石头錾像,毁坏他们一切铸成的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 〔原文字义〕「赶出」占有,继承;「毁灭」消灭,消失;「錾成的」(原文无此字);「石像」形像;「铸成的」金属铸造物;「偶像」偶像,形像;「拆毁」破坏,毁灭;「邱坛」高地,高处。 〔文意注解〕「就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意指不许原有的居民留下来与以色列人混居,因恐受其引诱而拜偶像假神。 「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意指必须毁掉一切偶像假神,无论是石錾成的或是用金属铸成的偶像。 「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意指必须拆毁一切建在高地上的异教神庙和神坛等崇拜设施。 〔灵意注解〕「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表征不与魔鬼的儿女妥协共存。 「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表征废除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偶像。 〔话中之光〕(一)撒但辖制人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人心里接受偶像,以偶像来代替神。从前的偶像是各种的假神,现在的偶像包括了在假神以外,所有起代替神的作用的人,事,物。不管是甚么,只要能在人的心中代替神,就成了偶像。 (二)偶像是神的对头,这是不改变的事实,因此要保守自己在神的恩典中,对付偶像是首先要注意的事,并且还要严肃的注意。在对付偶像的事上要彻底,不能留余地,留下余地就成了破口。 (三)摩西积一二0年的经验,在他要去世之前把这些宝贵的金科玉律告诉以色列人,啊,他不但为民族的存亡奔走,也为民族的复兴而拼命,终生为了民族,为了真正的信仰而牺牲,到了生命最后的关头仍然关心以色列人的后代背叛神,再三再四吩咐不可与当地人同流合污,不可沾染当地的坏风俗;新约教训我们,不可和世界做朋友,被世界俗化,基督徒应分别为圣! 【民三十三53】「你们要夺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 〔吕振中译〕「你们就要取得那地以为业,住在那里,因为我把那地给了你们去拥为己业。」 〔原文字义〕「夺」占有,继承;「为业」(原文与「夺」同字)。 〔文意注解〕「你们要夺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意指夺取、占居、经营整片土地,因为神已经把整个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 〔灵意注解〕「你们要夺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表征住在基督里并以基督为经营的对象。 【民三十三54】「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 〔吕振中译〕「你们要按家族凭拈阄承受那地以为业;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哪一块地给哪一族,就要归哪一族;你们要按父系支派而承受产业。」 〔原文字义〕「家室」部族,家族;「拈阄」阄,卵石,「承受」得到,取得产业;「产业」基业,地业;「分给」(原文与「承受」同字);「拈」(原文与「拈阄」同字);「归」(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意指分配土地的原则有三:(1)以家室为单位;(2)按照拈阄结果;(3)土地大小依据人数多少。 「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根据上述三原则,先拈阄决定各支派的地区和大小,再在各支派的范围内,又依拈阄方式分配给每一家室。 〔灵意注解〕「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表征谁的生命越多繁增,谁就越多得着基督。 「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表征在基督里有生命的联结。 〔话中之光〕(一)拈阄的方法是很难达成人多就多得,人少就少得的要求的,但神定规了这样作。在人看来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矛盾,但神管理着这一切,使事情按着神的要求成就。当人接受这个安排,必须对神的权柄有认识,也需要对恩典有认识。认识恩典就相信神不会亏负我,因为我本来是不配的,祂既定意给我赏赐,祂的赏赐就是最好的,因此我不必为自己去争夺。这是信心的承受。 (二)认识权柄就相信神的管理,人虽看不见阄的内容,但神看见,祂管理着拈阄的人的手,使他拈到他该拈的那一份。这也是信心的承受。总的一句话说,在信心中接受神的应许,是在承受和持守神的赏赐中,必须学会的功课。 【民三十三55】「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 〔吕振中译〕「你们若不巴把那地的居民从你们面前赶出去,你们所让存留的人就会成了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会在你们所住的地扰害你们。」 〔原文字义〕「赶出」占有,继承;「容留的」留下来,剩下;「肋下」旁边;「扰害」捆绑,系住,使苦恼。 〔文意注解〕「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眼中的刺』形容令人难受;『肋下的荆棘』形容无法动弹,寝食难安;『扰害你们』形容必成为你们的仇敌。 〔灵意注解〕「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表征倘若与魔鬼的儿女妥协,必遭受其害。 〔话中之光〕(一)神警告以色列人,如果不赶出那地的居民,那些人到后来会成为他们大受扰害的根源。我们必须除去一切的罪孽,有时却犹豫不决,正如以色列人迟疑不决,没有将迦南所有的恶人完全消灭一样。人不愿意绝对地顺服神的话,是因为轻看罪的危害,也胜不过其吸引力。但是希伯来书告诉我们,应当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参来十二1~2)。我们皆有自己所不愿摆脱的许多「偶像」(坏习惯、与恶人交往及某类的生活方式等等),如果容让这些偶像来管理我们的话,必招来极大的艰难和痛苦。 【民三十三56】「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 〔吕振中译〕「并且我曾经想要怎样待他们的、我也必照样待你们。』」 〔原文字义〕「素常」(原文无此字);「有意」想象,思考;「待」做,制作,完成。 〔文意注解〕「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意指神素来向以色列人所发的警告,将必付诸实施,亦即神将必惩罚不遵命的以色列人。事实是,以色列人并没有将拜偶像的迦南人除灭,其结果导致以色列人灭国,且被掳分散至世界各地。 〔灵意注解〕「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表征神的惩罚必然相当严厉。 〔话中之光〕(一)我们今天作神儿女的人也是一样,也该听见神这样的发声。在基督里的就是新造的人,是基督活在他们里面,因此神的儿女们不该活在旧造里,也不该以世界的样式作标准,任何向世界看齐的心意,都引发偏离神的结果。 (二)在历史中,神不住的向人显明了一件事,神不能使用不合祂心意的人,祂兴起合祂心意的去代替那不合心意的,像大卫代替扫罗,撒母耳代替以利家,马提亚代替卖主的犹大,安提阿教会代替了耶路撒冷教会。因此,我们该与一切旧造的有绝对的分别,单单照着神的心意,活出新生的样式,保守我们不离开神的道路,能以作神荣耀的器皿,免得有一天,神像弃绝迦南人一样的弃绝我们。 叁、灵训要义 【旷野四十二站口】 一、从出埃及到西乃山,共十二站(1~15节): 1.「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3节):第一站兰塞(太阳之子),表征脱离黑暗的权势。 2.「安营在疏割」(5节):第二站疏割(畜棚),表征被领到羊圈。 3.「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6节):第三站以倘(海边),表征虽然得救,却仍徘徊在世界(海)的边缘。 4.「在密夺安营」(7节):第四站密夺(守望塔),表征仍未脱离仇敌的监视。 5.「安营在玛拉」(8节):第五站玛拉(苦味),表征行走属天道路的艰苦。 6.「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9节):第六站以琳(棕榈树),表征在世上虽有苦难,在基督里面却有平安(参约十六33)。 7.「安营在红海边」(10节):第七站红海边(结束),表征撒但的军兵已经被海水掩埋,世界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参加六14)。 8.「安营在汛的旷野」(11节):第八站汛的旷野(泥泞),表征陷在试验的泥泞中,为缺食而发怨言(参出十六章)。 9.「安营在脱加」(12节):第九站脱加(敲击、牛拉车),表征因不照神命定的方式事奉而受管教(参民四19;撒下六2~7)。 10.「安营在亚录」(13节):第十站亚录(野兽之地),表征处在危险的境地,撒但如同吼教的狮子,寻找可吞吃的人(参彼前五8)。 11.「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14节):第十一站利非订(支持物),表征吃饱喝足是为了争战,对付难缠的肉体(参出十七章)。 12.「安营在西乃的旷野」(15节):第十二站西乃的旷野(多刺的),表征神降律法是为了看守并引导神的儿女进入基督(参出二十章;加三24)。 二、从西乃山到加低斯,共二十一站(16~36节): 1.「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16节):第十三站基博罗哈他瓦(贪欲之人的墓),表征肉体的贪婪被神惩治,治死地上的肢体(参民十一章;西三5)。 2.「安营在哈洗录」(17节):第十四站哈洗录(停留、包围),表征肉体的嫉妒被神惩治后,停滞七天(参民十二章)。 3.「安营在利提玛」(18节):第十五站利提玛(捆扎),表征受困于不信的恶心,以致平白多浪费了三十八年(参民十三、十四章)。 4.「安营在临门帕烈」(19节):第十六站临门帕烈(破裂的石榴),表征失去了生命的见证。 5.「安营在立拿」(20节):第十七站立拿(白净),表征空白的年日。 6.「安营在勒撒」(21节):第十八站勒撒(毁灭、露水),表征消失不见。 7.「安营在基希拉他」(22节):第十九站基希拉他(集会),表征可拉党的背叛(参民十六章)。 8.「安营在沙斐山」(23节):第二十站沙斐山(美丽),表征亚伦发芽的杖,显出复活的美丽(参民十七章)。 9.「安营在哈拉大」(24节):第二十一站哈拉大(恐惧),表征存心恐惧战兢。 10.「安营在玛吉希录」(25节):第二十二站玛吉希录(集会之处),表征不停止聚会(参来十25)。 11.「安营在他哈」(26节):第二十三站他哈(谦逊),表征灵里谦虚。 12.「安营在他拉」(27节):第二十四站他拉(驻扎地、回转),表征回转住在主里面(参约十五4)。 13.「安营在密加」(28节):第二十五站密加(甜美之地),表征与主甜美的交通(参约十五7)。 14.「安营在哈摩拿」(29节):第二十六站哈摩拿(沃土),表征享受主的肥甘(参诗三十六8)。 15.「安营在摩西录」(30节):第二十七站摩西录(枷锁),表征甘愿受主关锁。 16.「安营在比尼亚干」(31节):第二十八站比尼亚干(聪明之子),表征以基督为是。 17.「安营在曷哈及甲」(32节):第二十九站曷哈及甲(裂隙之丘),表征藏身在盘石的裂缝中,亦即高举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参林前二2)。 18.「安营在约巴他」(33节):第三十站约巴他(喜悦之地),表征有满足的喜乐。 19.「安营在阿博拿」(34节):第三十一站阿博拿(撗过),表征横过人生的旷野。 20.「安营在以旬迦别」(35节):第三十二站以旬迦别(人的脊骨),表征担负重任。 21.「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36节):第三十三站加低斯(神圣的、分开),表征分别出来归神为圣。 三、从加低斯到约但河东岸,共九站(37~51节): 1.「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亚伦死在何珥山」(37~40节):第三十四站何珥山(山中之山),表征旧人与主同死。 2.「安营在撒摩拿」(41节):第三十五站撒摩拿(多荫的),表征神翅膀的荫庇。 3.「安营在普嫩」(42节):第三十六站普嫩(黑暗、困惑),表征行过死荫的幽谷。 4.「安营在阿伯」(43节):第三十七站阿伯(洞穴),表征神是避难所。 5.「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44节):第三十八站以耶亚巴琳(远处的毁灭),表征为得到至宝基督,丢弃万事(参腓三8)。 6.「安营在底本迦得」(45节):第三十九站底本迦得(荒废的),表征将万事当作粪土(参腓三8)。 7.「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46节):第四十站亚门低比拉太音(隐藏那两个无花果饼),表征神的儿女(两个无花果饼)隐藏在神的里面。 8.「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47节):第四十一站亚巴琳山(远地),表征从远处望见更美的家乡(参来十一13~16)。 9.「安营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48~50节):第四十二站约但河边(下降),表征忘记背后,向着标竿直跑(参腓三13~14)。 10.「过约但河进迦南地」(51节):目的地迦南地,表征丰满的基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四、过约但河前的吩咐(52~56节): 1.「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52节):表征不与魔鬼的儿女妥协共存。 2.「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52节):表征废除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偶像。 3.「你们要夺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53节):表征住在基督里并以基督为经营的对象。 4.「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54节):表征谁的生命越多繁增,谁就越多得着基督。 5.「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54节):表征在基督里有生命的联结。 6.「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55节):表征倘若与魔鬼的儿女妥协,必遭受其害。 7.「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56节):表征神的惩罚必然相当严厉。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民数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民数记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