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六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拿细耳人的条例】 一、拿细耳人所当守的条例(1~8节) 二、若因亲人之死沾染污秽当如何洁净(9~12节) 三、拿细耳人满期还俗的条例(13~21节) 四、当如何为以色列人说祝福的话(22~27节) 贰、逐节详解 【民六1】「耶和华对摩西说:」 〔吕振中译〕「永恒主要告诉摩西说:」 〔文意注解〕「耶和华对摩西说」:2~21节指示有关拿细耳人的条例。 【民六2】「“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拿细耳就是归主的意思;下同),要离俗归耶和华。」 〔吕振中译〕「『你要告诉以色列人说:无论男人女人、若许了特别的愿,离俗人〔即:分别为圣者〕的愿,就要离俗而归永恒主。」 〔原文字义〕「许了」发誓;「特别的愿」誓言;「拿细耳人」分别为圣的,献身者;「离俗」奇特的,非凡的;「归」奉献,献身。 〔文意注解〕「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无论男女』已婚妇人必须取得丈夫的同意,又未婚女儿也必须取得父亲的同意才算有效(参三十1~16);『特别的愿』指献身归给神的特殊誓愿。 「就是拿细耳人的愿,要离俗归耶和华」:『拿细耳人』意指离俗归给神的人,除了少数人终身归给神(如:撒母耳、施洗约翰)之外,大多数人皆为定期归给神。 〔话中之光〕(一)拿细耳人就是脱离世俗,完全归向神的人。神拣选人归祂,不是只叫他们享用恩典,而是要叫这些人都像祂,外面的表现像祂,里面的性情也像祂,里里外外的每一点都要像祂。在旧约的日子,神还没有借着生命在人身上作工,人能像祂的程度很有限,祂虽是借着律法来作工,但在律法中祂仍然向人流露祂要人像祂的心意,拿细耳人的条例就是其中之一。 (二)「无论男女。」神心里所要的是所有照祂形像所作的人,包括男的和女的,在拿细耳人的条例中,神就把祂这个心意表达了出来。作拿细耳人是更深和更彻底的分别为圣,脱离世俗,脱离属地的一切原则和感情,活出属天生活的实意。神在地上得到这些人,神的祝福就更不受限制的临到人的中间。 (三)今天的基督徒均是拿细耳人,虽然我们不必完全效仿旧约时代的拿细耳人的外在行为,但却不能没有他们的内在精神——「离俗归耶和华」。经上说:「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雅四4)。 【民六3】「 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做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 〔吕振中译〕「清酒浓酒他要远离;清酒作的醋、浓酒作的醋、他都不可喝;任何葡萄汁他都不可喝;鲜葡萄或干葡萄他也不可吃。」 〔原文字义〕「远离」分开,奉献;「鲜」新的,新鲜的;「干」枯干的。 〔文意注解〕「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做的醋」:『清酒浓酒』指主要以葡萄发酵酿制的酒类,酒精成分低者为清酒,成分高者为浓酒;酒类虽能愉悦心情,却能麻醉精神,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 「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一切葡萄果和其制品均在禁止之列。不仅不可喝酒,连一切有可能发酵成为酒的东西也要禁绝。因为古时的以色列人,并没有电冰箱,也不知道灭菌防腐的方法,收取了葡萄以后,放置在那里,不必经过多久,就会起发酵作用,自然变为酒。所以拿细耳人防微杜渐,连葡萄也禁用。 〔话中之光〕(一)作拿细耳人就是更深的在神面前分别为圣,在实际的生活中表明他们不跟从世俗,不以世界的风气作他们生活的内容和依据,他们只是要讨神的喜悦,以神为他们的喜乐。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他们放弃了人所宝贵的,或是人所以为不可缺少的,在生活所需的物质,生活习惯,和人的感情上,他们都不再根据个人的爱好和憎恶,而是专一的根据神的定现,只要是神的定现,他们就欢欢喜喜的接过来,不以为那些是委屈和损失。 (二)在人的眼中,酒是地上最美的事物之一,古今中外都是—样,酒就成了人生中最大乐趣的记号,没有了酒,人生就算是乏味。但是拿细耳人却远离酒,不管是甚么酒,一概都要远离,他们不以酒为美物,而看酒是妨碍他们在神面前分别为圣的东西,他们宁愿失去这些而保留在神面前蒙喜悦,因为他们的喜乐是神自己,不是神以外的任何事物。 (三)远离酒是说明了一个原则,不单是酒,也包括一切的事物,不管它们原来的性质是好是坏,只要它们起了妨碍人与神的正常关系,都该把它们丢弃。因为只有神是我们的至宝。保罗越是往深处经历神,他就越要见证一件事,就是他以基督耶稣为至宝,他为基督丢弃万事,就是那些从前他以为与他有益的,他毫不顾惜的把它们放在—旁,「为要得着基督」。赞美主,祂实在是至宝,没有甚么可以与祂比拟,历世历代以来,多少的圣徒是这样的拣选祂,我们现今也该是同样的拣选祂,祂是美者中的最美。 【民六4】「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都不可吃。」 〔吕振中译〕「尽他离俗的日子、凡由葡萄树所出产的、无论是不熟的,或是葡萄皮、他都不可吃。」 〔原文字义〕「离俗」拿细耳,为圣,冠冕。 〔文意注解〕「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都不可吃」:『离俗的日子』意指自成为拿细耳人之日起,直至期满反俗的日子为止的这一段期间;『自核至皮所做的物』以色列人喜欢用没有成熟的葡萄核做成可饮的酸水,又用葡萄做成干(参何三6)。 〔话中之光〕(一)「在一切离俗的日子,」作拿细耳人的日子没有一定的规限,总是出于许愿的人的甘心,或是一年,或是五年,或是比一年更少的日子,或是终身作拿细耳人,都没有一定的规限。日子的长短大体上是根据人对恩典的认识,认识恩典越深,甘心作拿细耳人的日子就越长。 (二)种植葡萄园在神的百姓中是正当的事业,享用葡萄园所出产的是他们合理合法的享用。人看这是剥夺合理合法的权利,但拿细耳人却看照神的意思生活,比保留合理合法的权利更重要,没有甚么比顺服神的权柄更重要。这是寻求神喜悦的人所要不住学习的功课。 (三)保罗为了弟兄的缘故,宁愿放弃吃肉的权利,他为了神儿女得着造就,他也放弃教会给他的生活需用的权利,这些都是「不可吃葡萄」的原则的应用。神儿女生活的原则,不是看是否合理合法与合情,而是多走一步往高处看,越过人的合理合情与合法,只是单看神的心意,若神的心意不是如此,即便是合情合理与合法,我们也不坚持一定要享有,相反的,我们都把它们放下,如同放下一堆废纸屑。 (四)是的,葡萄是好果子,不过葡萄与葡萄酒是有连带关系,所以神不要拿细耳人吃,免得他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给罪留步,正如新约《以弗所书》所说不要给魔鬼留地步,神要属祂的人完全过分别的生活,不要与世俗有丝毫参与的关系。 (五)今日我们蒙恩得救的信徒生活在世上,也要在这点上警惕自己,虽然有很多事物表面是好的然而却含有一点罪的导火线,那我们就得谨慎提防,因为真正的基督徒必须从世俗分别出来,现在社会里充满多少似是而非的陷阱。 (六)电影是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多少电影片子宣传得非常崇高;什么伦理,道德,文艺…,甚至以圣经的记载做故事的中心,这些宣传摇动多少人的心,也使多少人向往,故事的确不错,情节也够动人,虽然偶然也有好的,然而坏的更多。这电影中的色情,纵欲,打斗,以及害人害己的遗毒便留在人的脑中,慢慢扩大。结果不堪设想,所以信徒必需在满足眼目的情欲上分别出来,免得给魔鬼留地步。 (七)还有许多的娱乐,画报,这些都彷佛葡萄悦人眼目,合人脾胃,然而真正的基督徒必须在这些事小心,世人能做的,信徒应该为爱主的缘故放弃,因为信徒是光明之子,应该行在光明中,与黑暗分开,过分别圣洁的生活,讨神的喜悦。 【民六5】「“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 〔吕振中译〕「『尽他许愿离俗的日子、剃刀总不可剃过他的头,直到他离俗归永恒主的日子足满,他总要守为圣别,要由他的头发长长。」 〔原文字义〕「许愿」誓言;「离俗」拿细耳,为圣,冠冕;「满了」满,成就,结束。 〔文意注解〕「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一切许愿』指不论许愿的理由是甚么;『用剃头刀剃头』意指剔除头发的全部或一部;『发绺』指结发成辫子。 「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要圣洁』意指与一般世俗有所分别。 〔话中之光〕(一)拿细耳人因为归神为圣,所以有与世俗不同的价值标准。「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林前十一14);但拿细耳人为了主,甘心以辱为荣。 (二)离俗归耶和华的实意,就是人不再为自己活,而是为着神的荣耀活,这一点心意显明了只有神自己配得荣耀,只有神自己配得高举。拿细耳人的长发表明了他甘心为着主的缘故忍受羞辱,同时也说明人在神面前本来就是蒙羞的。人的天性都是要求人的荣耀,不肯受羞辱,必须要在人面前维持自尊。但是爱慕主的人只求主的荣耀,只要主得着荣耀,自己受羞辱也算不得甚么,因为本来就该是蒙羞的。 (三)虽然为主接受羞辱,让头发长长,但不是杂乱无章,不修边幅,而是整洁的表明圣洁。接受羞辱是心志上的事,整洁是生活上的事,整个人是表明神是荣耀的神,人虽是承认自己是该蒙羞的,但神永远是荣耀的。整段离俗的日子,都在显明神是荣耀的。使徒们被打以后,在人面前是受羞辱了,但他们却满心欢喜,因为「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41)。 (四)神要拿细耳人留发乃是要他不随世俗,与人有别。参孙的头发是他的见证,神也因此赐给他那大的能力,但是这拿细耳人参孙因为贪图一时的享受,为满足私欲,竟以妓女大利拉的爱情为第一,将那带长发见证的头枕在大利拉的膝盖上,大利拉便差人将他头上从没剃过的头发剃去,神的能力就离开参孙,参孙失败的生活,使他失去能力,失去见证,失去神的同在。 (五)今天有多少信徒因贪爱世俗,追求肉体暂时的享受,为满足情欲随波逐流,因此过着没分别,没见证的生活,神的能力不能在他身上显出,使徒保罗劝勉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1)。让我们彼此勉励在神的爱中时刻谨慎,谦卑,顺服,以圣洁为装饰事奉祂。也让神在我们心中居首位,使我们活出祂的见证来。 【民六6】「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 〔吕振中译〕「『尽他离俗归永恒主的日子、他总不可走近死人。」 〔原文字义〕「离俗」分开,奉献;「挨近」来到,遭遇,被数点。 〔文意注解〕「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挨近死尸』指摸触死人的尸体。 〔话中之光〕(一)神是最厌恶死亡的,因为死亡是罪的结果,也是辖制人的权势,这些都是神所最憎恶的,因此拿细耳人和死亡要有绝对的分别。 (二)在不沾染死亡的事上,是没有甚么例外可说的,这里的话是很注意「一切的日子」,就是说在每一个时刻,和死亡分别的要求,是绝对不可以有更改的,一天作拿细耳人,就—天要远离死亡。 【民六7】「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姐妹死了的时候,他不可因他们使自己不洁净,因为那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 〔吕振中译〕「”他的父亲或母亲、弟兄或姐妹、死了的时候、他不可因他们而使自己不洁净,因为离俗归他的神的凭据在他头上;」 〔原文字义〕「凭据」拿细耳,为圣,冠冕。 〔文意注解〕「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姐妹死了的时候,他不可因他们使自己不洁净」:祭司若遇亲人变故,仍可摸触死尸(参利二十一1~3),可见拿细耳人的条规比祭司更严格。 「因为那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凭据是在他头上』指拿细耳人不可剃头,留有长发绺(参5节)。 〔话中之光〕(一)父母亲或至近的亲人的死亡,对拿细耳人也不能改变神的定规,在神的眼中最污秽的是死,因此决不能因亲情而使自己不洁净。这也是一个对付人的肉体感情的功课,在人看来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但这是让神居首位的见证,拿细耳人头上的长发,不住的提醒他,让他记得自己是活在神的权柄下的,他们不再是自己的人。 (二)人很注意属地的感情,但神要叫人建立属天的感情,让人重视属天的感情过于属地的感情。 (三)今天有多少的信徒为了人情不要神,否认神,这是最可怜的事,希望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多思念神的爱,在祂里面做个忠实的信徒,孝敬的儿女,讨神的喜悦。 【民六8】「在他一切离俗的日子是归耶和华为圣。」 〔吕振中译〕「尽他离俗的日子、他总是归永恒主为圣的。」 〔原文字义〕「离俗」拿细耳,为圣,冠冕;「为圣」神圣的,圣洁的。 〔文意注解〕「在他一切离俗的日子是归耶和华为圣」:意指一切行动都要分别出来归给神为圣。 〔话中之光〕(一)可惜,有的拿细耳人,违背了归神为圣的誓愿,玷污了当守的圣洁。参孙「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士十三5),却是完全无视于规例,与外邦人联姻,饮酒,纵欲,接触死狮及死人,以至剪了头发;至终被剜双眼,与非利士人同死在大衮的庙中(参士十三1至十六31)。也有的拿细耳人,被同族的人引诱,而违背归主为圣的誓愿喝酒(参摩二11)。 (二)撒母耳生在信仰败坏的世代。但他独立特行,不被邪恶的环境所同化,而归主为圣,被神使用,传扬神的信息,作转移时代的人。他身为士师,又兼先知和祭司,引导以色列人归向神;他品德端正,灵命丰盛,生活圣洁无可指摘,又有对神坚定忠心(参撒上二18至十二25)。撒母耳是拿细耳人,又被列为信心的英雄(参来十一32)。 (三)保罗在他生命当中的一个阶段,也似曾经许过拿细耳人的愿(参徒十八18)。他生活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是圣徒榜样。作主的见证,实在需要诚信圣洁的人,过于有才无德的人。 【民六9】「“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 〔吕振中译〕「『若在他身旁突然有人死了,以致他离俗的头蒙了不洁,那么他要在得洁净的日子剃头,在第七日剃。」 〔原文字义〕「旁边」(原文无此字);「忽然(原文双字)」突然,立即(首字);忽然(次字);「离俗」拿细耳,为圣,冠冕;「剃」剃去,刮掉。 〔文意注解〕「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意指身边的人意外猝死,致使无可避免地接触到死尸。 「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拿细耳人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参7节),故身体沾染不洁,亦即沾染了离俗的头。 「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意指有七日之久,他要被视为不洁净;『七日』是完全的意思;『剃头』含有除旧更新的意味。 〔话中之光〕(一)不是他故意去沾染死亡,整个问题的焦点不在那个人作了甚么,而是在那个人的「头」受了沾染,一碰到死亡,头就受到沾染。「头」既然是接受神的权柄的记号,在神的权柄中是不能有死亡的成份,连死亡的气味也不能有,因此一碰到死亡,就把神的权柄表明错了。把神表明错了,那就是犯了罪。 (二)屠灵的事情必须要从开始到末了都要作得对的,动机要对,目的要对,手续和过程也要对,结局都要对。不少人很忽略这个事实,他们以为能达到自己目的的就是对,但神并不是这样 【民六10】「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 〔吕振中译〕「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带到会棚出入处交给祭司。」 〔原文字义〕「带到」带进来;「交给」(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原是是贫穷人的祭物(参利五7),但对于拿细耳人得洁净的手续,不论穷富,均以鸟只为祭物。 〔话中之光〕(一)沾染死亡就是得罪了神,因此必须献祭赎罪,重新寻求神的悦纳。 【民六11】「祭司要献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为他赎那因死尸而有的罪,并要当日使他的头成为圣洁。」 〔吕振中译〕「祭司要献一只做解罪祭、一只做燔祭,为他除那因死人而有的罪染;那一天他要把他的头重新洁净为圣。」 〔原文字义〕「献」做,制作,完成;「赎」遮盖;「罪」不中的,错失目标;「成为圣洁」使成圣,分别。 〔文意注解〕「祭司要献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赎罪祭』是为沾染不洁赎罪;『燔祭』是为感谢神赐新生活。 「为他赎那因死尸而有的罪,并要当日使他的头成为圣洁」:『当日』指第八日(参10节);『使他的头成为圣洁』意指重新圣别全人,特别是不再剃头而留发绺(参5节)。 【民六12】「他要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又要牵一只一岁的公羊羔来作赎愆祭;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 〔吕振中译〕「使他离俗的日子重新离俗而归永恒主,也要带一只一岁以内的公内绵羊羔来做解罪责祭;先前的日子必落了空,因为他的离俗已经蒙了不洁。」 〔原文字义〕「牵」带进来;「先前的」先前的,第一的;「徒然」倒下,失败。 〔文意注解〕「他要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意指重新选定另一个离俗的日子。 「又要牵一只一岁的公羊羔来作赎愆祭」:『赎愆祭』与赎罪祭不同,赎罪祭的罪是指在根本上笼统得罪了神,而赎愆祭的愆是指在零碎的行为上得罪了神。 「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先前的日子』指先前离俗的日子;『要归徒然』指不再算数。 〔话中之光〕(一)「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我们人生中有多少日子要归徒然!有的日子我们没有从神学会什么新的功课,没有趋前进到神面前,没有什么善行,没有什么嘉言。甚至在我们休息的日子,不在忙碌之中,更有深切的学习,得着异象,领受神的丰满。 (二)我们的每一日都从神而来,好似溶化的金属,趁着柔软,盖上我们的碑文。这又好似一块软的泥土,塑造一些美的形状,有用的对象。每天早晨我们要在版上写字,在帆布上画图。可惜我们常常坐失良机,所写的也只是些模糊不清、乱糟糟的东西。 (三)我们为避免错误,就要让神每日为我们计划。我们要随从祂灵的引导,尽力寻求祂的荣耀,除去罪恶,要隔绝它,在凡事上顺服神的安排,将自己交托给祂,祂必信实地保守。每次都有本分当尽,以事奉将杯盛到杯口。要记得「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林前三13)。 (四)虽然受死亡的沾染是被动的,也不是出于自己的心意,但结果是失落,既然是失落了,就得有从新的起头。在从新的起头中,先要承认自己疏忽的过失。一个在神面前活得准确的人,是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而不是诿责于环境和别人,更不是埋怨神,他里面所注意的不是个人的成败,而是注意维持在神面前的准确地位,跌倒了,就站起来,失落了,就重新再起头,总不叫人在神面前过不去,始终如一的承认神是主,人只是专心的去寻求祂的喜悦。 【民六13】「“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乃有这条例: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 〔吕振中译〕「『离俗人的法规是这样:离俗人离俗的日子足满的那一天、人要带他到会棚的出入处;」 〔原文字义〕「拿细耳人」分别为胜的,献身者;「条例」律法,指引,惯例。 〔文意注解〕「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乃有这条例: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满了离俗的日子』意指期满还俗的日子。 〔话中之光〕(一)「满了离俗的日子,」他们要按着神的定规,到会幕门口作一些事,然后就恢复原来的生活。表面上是恢复原来的生活,但经过了作拿细耳人的经历,也作了满足了日子的手续,他们的恢复就有了新的性质和意义,他们已经是神所得着的人,神也因着他们把更宽深的祝福显在他的百姓中间。 (二)先要注意的是,不是拿细耳人自己到会幕,而是「人要领他」去,那领他去的人是谁呢?圣经没有明说,但从下文所记的事,我们可以领会到这个隐藏着的人,正可以表明了圣灵的引导,领他去作显出神的荣美的事,也是让神得着享用的事。 (三)拿细耳的原则乃是人不根据人的习惯来生活,只是单根据神来生活,就是顺服神的权柄来过日子。日子满足就是人顺服到终点,人顺服到底,神就有了享用,因为神以人的顺服为祂的享用。人的难处就是不肯顺服神,处处与神为难,到了一天,人明白了神,也认识了神,肯顺服了,神就因而喜悦。将供物奉给耶和华不正是明显的说出,神在人中间有所得。 【民六14】「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 〔吕振中译〕「他要把他的供物献与永恒主、就是一只一岁以内的完全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羔做燔祭,一只一岁以内的完全没有残疾的母绵羊羔做解罪祭,一只完全没有残疾的公绵羊做平安祭,」 〔原文字义〕「供物」奉献物,礼物;「没有残疾」健全的,完全的。 〔文意注解〕「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供物』指供给神的礼物;『没有残疾』原文是从头到底(形容词),就是完全的意思;『燔祭』指整个祭物须在祭坛上经过火烧,使馨香之气上升,全部献给神。 「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赎罪祭』赎罪的原文字根有『洁净』的意思,人犯罪不单得罪神,而且也玷污了自己,所以须献赎罪祭,满足神圣洁的要求,恢复神与人之间的交通。;『平安祭』此名词在希伯来文表示「和好」或「福祉」。此祭为一私人的献祭,所献的可为感谢、还愿或甘心献的(参利七15~16),表明献祭者对神的感恩,虔敬与奉献,并藉此显明神与人及人与邻舍的和谐关系。 〔话中之光〕(一)14~15节表示,他们是把利未记中的五个祭一起献上,(赎罪祭与赎愆祭是同—条例的祭)这样的献上,只是在预表建立教会的五旬节中才有的,都是说出了神得着了人。五祭是说明神以祂自己的荣美去作成祂的救赎计划,五祭就是神多方面的在人中间显出他的荣美。神的荣美在人中间显出,这就是神所得着的。赞美神,祂喜欢把祂的荣美赐给人。 (二)作完了拿细耳人,在人这一方面算是作好了,但是人所作好的,只是表明了人对神的心意,并不等于说,人所有的难处都结束了。要解决属灵的难处,还是要靠着基督和他所作的,所以献祭的另一面,是说出享用主的荣美。这真是一个极丰富的恩典,献祭的果效是归给献祭的人,五祭的内容是华美又丰满的基督,基督是如何,献祭的人就如何的全然享用基督。 【民六15】「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吕振中译〕「和一筐子无酵的细面用油调和的哈拉饼、和抹上油的无酵薄饼、以及一并献上的素祭和奠祭。」 〔原文字义〕「调」混合,混同;「细面饼(原文双同字)」糕饼;「抹」涂抹;「薄饼」薄脆饼;「奠祭」奠酒。 〔文意注解〕「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调油』指细面用油调和;『抹油』指再生面团的表面抹上油;『素祭』此名词在希伯来文含有礼物或贡物的意味,是一种自愿的献祭,敬拜者藉此向所敬拜的神表明忠贞与感恩的心意,也间接供应祭司们生活所需的食物;『奠祭』指浇酒为祭。 【民六16】「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 〔吕振中译〕「祭司要在永恒主面前给献上,也献那人的解罪祭和燔祭;」 〔原文字义〕「献」做,制作,完成。 〔文意注解〕「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请参阅14节上半注解。 【民六17】「也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 〔吕振中译〕「那只公绵羊连那一筐无酵饼、他也要献与永恒主为平安祭;祭司要将它的素祭和奠祭一并献上。」 〔原文字义〕「平安祭(原文双字)」祭物(首字);为联盟或友谊所献的祭(次字)。 〔文意注解〕「也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请参阅14节下半注解。 「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请参阅15节注解。 〔话中之光〕(一)平安祭是恩典,素祭是圣洁没有瑕疵,全是基督的表明。日子满足了的拿细耳人,说出了他所有的是满了恩典和圣洁,就是人在基督里恢复了原来荣美的地位,这地位的恢复引进了更美的享用。 【民六18】「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吕振中译〕「离俗人要在会棚出入处剃他离俗的头,把他离俗的头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原文字义〕「平安祭(原文双字)」祭物(首字);为联盟或友谊所献的祭(次字)。 〔文意注解〕「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剃离俗的头』指剃去所留的发绺(参5节);『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亦即与平安祭的祭牲(参14节)一起焚烧。 〔话中之光〕(一)不剃头,让头发长长是羞辱自己,如今把羞辱除去了,且在平安祭上把它烧了,这不只是除掉羞辱,也是在恩典中恢复荣美。拿细耳人日子满足的献祭,正好把堕落的人恢复到荣美中去的过程表明出来,人从悖逆转到顺服,取用基督和他所作的,就进到荣美里去。 【民六19】「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 〔吕振中译〕「离俗人剃了他的离俗头发以后,祭司要取那煮了的公绵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哈拉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离俗人手中。」 〔原文字义〕「前腿」手臂,肩膀;「他」拿细耳人。 〔文意注解〕「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指平安祭牲的左腿,因右腿已经指定归给祭司享用(参利七32),那已煮的左腿原来属于献祭的人。 「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他』指那离俗已满的拿细耳人。 【民六20】「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 〔吕振中译〕「祭司要拿这些物品摇在永恒主面前做摇献物:这是属祭司的圣物,连摇献的胸带提献的腿都是;然后离俗人纔可以喝酒。」 〔原文字义〕「摇一摇」来回摇动,挥动;「圣物」分别,神圣。 〔文意注解〕「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些』指19节的左腿、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摇祭』指将祭物按水平方向前后摆动,表示基督人性的美丽。 「这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所摇的胸、所举的腿』这是另一个条例指定给祭司享用的祭物。如此,为拿细耳人还俗献祭的祭司,可以额外享用一个腿,显示神非常看重拿细耳人的许愿(参阅John Gill’s exposition)。 「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表示神悦纳拿细耳人的献祭。 〔话中之光〕(一)作好了—切该作的,拿细耳人又可以喝酒了,但这时的酒和先前的不可以喝的酒,在物质上是一样的东西,但在含义上就完全不同,这时的酒不再是地上的美物,而是更新了的美物。这一个经历,不能不叫我们想起主的话,「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酒),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二十六29)。这是在国度直延到新天新地里所喝的,人在基督里恢复了,更所了,万物也一同给更新了,那时人所有的享用,不再是属地的事物,而是基督完全的荣耀与华美。感谢和赞美都要归给祂,阿们。 【民六21】「“许愿的拿细耳人为离俗所献的供物,和他以外所能得的献给耶和华,就有这条例。他怎样许愿就当照离俗的条例行。”」 〔吕振中译〕「『许愿的离俗人的法规是这样:他献与永恒主的供物是照他的献俗愿,不是看他手头所彀得着的:他怎样许愿,就照离俗的法规怎样去行。』」 〔原文字义〕「他」人手;「许愿(原文三字)」口(首字);誓言(次字);发誓(末字)。 〔文意注解〕「许愿的拿细耳人为离俗所献的供物」:意指本章所规定的供物,乃是拿细耳人为离俗所当献的。 「和他以外所能得的献给耶和华,就有这条例」:意指除了所规定必须献的供物之外,可以照许愿的人能力追加奉献,因乃有此条例。 「他怎样许愿就当照离俗的条例行」:意指他应当按照自己所许的愿,遵行离俗的条例。 【民六22】「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吕振中译〕「永恒主告诉摩西说:」 〔文意注解〕「耶和华晓谕摩西说」:23~27节指示祭司如何说祝福的话。 【民六23】「“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 〔吕振中译〕「『你要告诉亚伦和他的儿子们说:你们要这样给以色列人祝福说:」 〔原文字义〕「祝福」祝福,屈膝。 〔文意注解〕「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意指祭司应当学习如何为神的儿女说祝福的话。 【民六24】「‘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吕振中译〕「愿永恒主赐福与你,保护你;」 〔原文字义〕「赐福」(神对人)使有福气;「保护」保守,护佑。 〔文意注解〕「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本句属于三组中的第一组,暗示三一神中圣父的工作是护佑神的儿女(参申三十二10;诗十七8)。 〔话中之光〕(一)祝福是求神的恩典临到某人。24~26这几节圣经有助我们了解祝福的意义。它带来盼望,是求神:(1)赐福并保护他们(表示喜爱和保护);(2)以祂的脸来光照他们(表示喜悦);(3)赐恩(表示怜悯与同情);(4)俯瞰(转脸向他们表示悦纳与关注);(5)赐平安。当你为别人祝福的时候,不仅帮助对方领受神的恩福,也显明你对他人的爱护、鼓励及关怀。 (二)当你为别人祝福的时候,不仅帮助对方领受神的恩福,也显明你对他人的爱护、鼓励及关怀。 【民六25】「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吕振中译〕「愿永恒主将他的脸光照你,施恩给你;」 〔原文字义〕「脸」面;「光照」变亮,照耀;「赐恩」有恩典,施恩,怜恤。 〔文意注解〕「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本句属于三组中的第二组,暗示三一神中圣子的工作是赏赐恩典给神的儿女。不信的世人必须得着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然后才能接受救恩(参林后四4)。 〔话中之光〕(一)无论我们的光景如何,神的亮光总是在照着我们,问题是我们若背向着祂,神的亮光就照射不到我们的脸上;同时,我们脸上的帕子若不除去,就不能看见神的亮光(参林后三16)。 【民六26】「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吕振中译〕「愿永恒主以喜悦的脸看你,将平安兴隆安排给你。』」 〔原文字义〕「仰」举起,承担;「脸」面,「赐」放置,设立;「平安」和平,健全,兴旺。 〔文意注解〕「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本句属于三组中的第三组,暗示三一神中圣灵的工作是赏赐平安给神的儿女(参徒九31;罗八6)。 〔话中之光〕(一)我们不该在神之外求平安;真平安的捷径乃是遵行神的旨意。 (二)信徒的「平安」,与客观环境无关,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民六27】「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 〔吕振中译〕「他们要这样奉我的名给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与他们。』」 〔原文字义〕「奉」放置,设立;「祝福」(原文无此字);「赐福」(神对人)使有福气。 〔文意注解〕「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奉我的名』原文是『将神的名放置在』以色列人身上。人得着了神的名,也就得着了神的赐福。 备注:请注意圣经的用词,人对人是「祝福」,神对人是「赐福」。许多基督徒往往混淆不清。 〔话中之光〕(一)23~26节这些祝福的话不是出于人的情愿,而是出于神向人的心意,神就是喜欢这样的与人面对面,没有间隔的向人倾倒祂的祝福,祂长久以来在人身上所要作成的就是这个心意。 (二)人分别出来就让神得着人,神得着人是神极大的满足,神的心愿在人中间成全了,祂的祝福连同祂自己就向人无限的倾注。人接受分别就是接受神的祝福,分别不是失去属地的好处,而是接受属天的祝福。 (三)要留意的,就是神头一次把祂的名字给人使用。这实在是一件大事,奉神的名的实意就是人与神联合,使用神的名字的人就在地上代表了神。我们也明白「奉神的名」就是「在神的名字里」,也就是在神里面,人在神里面,神一切的所有都成了人的所有。这个祝福是人先进入神的丰盛里,然后从神的丰盛中流出祝福来。我们不可忽略,这样的流出祝福,还是根据神得着了人。 (四)人接受祝福,必先成为祝福。我们也注意这个次序,先是祭司给以色列人祝福,然后祭司才从神接受赐福。就是说,祭司先成为神百姓的祝福,神的赐福也就显在祭司身上。在五饼二鱼的神迹上,门徒所作的也是这个原则,先让神的恩典流过去供应人,然后才享用恩典,不让恩典流过而自己先去享用,就不会得着恩典,因为恩典本身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赐恩的主。因此人必须先脱离自己,让神得着人作祂输送祝福的导管,祂的祝福才会丰丰富富的显在人的中间。 叁、灵训要义 【拿细耳人的条例】 一、拿细耳人所当守的条例(1~8节): 1.「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要离俗归耶和华」(2节):拿细耳人表征主耶稣基督,祂在地上绝对分别出来归给神。 2.「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做的醋」(3节):表征禁绝一切属地的享受。 3.「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都不可吃」(3~4节):表征甚至戒绝一切与属世享受有关连的事物。 4.「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5节):表征绝对顺服神,约束自己决不出头。 5.「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因为那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5~7节):表征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保守自己不受死亡的玷污。 二、若因亲人之死沾染污秽当如何洁净(9~12节): 1.「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9节):表征若无意中被死亡玷污,便须彻底(第七日)认罪。 2.「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祭司要献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为他赎那因死尸而有的罪,并要当日使他的头成为圣洁」(10~11节):表征要在神面前赎罪,并有新的起头(第八日),重新奉献自己为神而活。 3.「他要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又要牵一只一岁的公羊羔来作赎愆祭;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12节):表征已往的成就都不算数,并为新的开始献赎愆祭。 三、拿细耳人满期还俗的条例(13~21节): 1.「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13~14,16节):为还俗献赎罪祭表征向神赎罪,又献燔祭表征今后一生活着为神。 2.「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14~15,17节):又献平安祭感谢神恩,并献素祭和奠祭表征在人性里彰显基督,一生浇奠给神。 3.「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18节):表征应许今后一生过顺服神的生活。 4.「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19~20节):表征今后一生在基督复活生命的能力(摇祭),奔跑(前腿)天路,并享受圣灵中的喜乐(喝酒)。 5.「他怎样许愿就当照离俗的条例行」(21节):表征誓愿遵行神的旨意。 四、当如何为以色列人说祝福的话(22~27节): 1.「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23~24节):表征愿信徒都:(1)在神的爱里蒙福;(2)在神的大能里蒙保守。 2.「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25~26节):表征愿信徒都:(1)在神的面光中蒙恩典;(2)在神的看顾中得平安。 3.「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27节):表征要在三一神的实际中(奉我的名)给人祝福,神也乐意成全我们为别人求福的心愿。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民数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民数记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