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祭司就職典禮 出廿九 (佚名) 祭司就職典禮 出廿九:1—45 (佚名) 用水洗身 出廿九:4 (佚名) 神殿與其意義 出廿九:42—46 大 櫬 膏立祭司任聖職(譚志陽) 祭司成聖(蘇佐揚) 馨香火祭(蘇佐揚) 分享聖筵(蘇佐揚) 完全成聖(蘇佐揚) 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大祭司的服事(廿九1-18)
你們看見神的安排從來都是那麼細緻和完整的,自從這次贖罪祭牲獻上以後,對亞倫來說,他的罪的問題在神面前過去了。對神與人的關係來說,那一個贖罪祭牲的流血就打開了進入至聖所的路。弟兄姊妹,這句話是非常嚴肅的,我們讀希伯來書第十章就很清楚,但在這裏你所看到的第一個祭牲獻上的時候,至聖所的路還沒有打開。第二個祭牲獻上的時候,至聖所的路已經打開了。這是很大的事,我們如不留意這一點,我們一下就忽略過去,我們就忽略了至聖所的路是如何打開的。我們沒有想到這句話與希伯來書第十章內所說借著耶穌的血,為我們「打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一直到「領我們到施恩寶座前」的這事直接有關的。這是頭一個獻上的祭,然後呢?弟兄姊妹要注意,他們牽一隻公綿羊來,這只公綿羊是用作什麼呢?這公綿羊是作燔祭用的,燔祭就是整個祭牲燒在壇上,沒有保留一點點,全都燒在壇上,這叫燔祭。這燔祭的意思是什麼呢?尋求神的悅納。感謝讚美神。一個罪得赦免的人到神的面前來尋求神的悅納,不是一點點的悅納,又一點點的悅納。贖罪祭已完成它的功用,現在獻上的這個燔祭,就不該是一點點的悅納,而是完全的悅納,沒有剩下一點點在神面前不被悅納的,整個的燒在神面前。 在恩典中的服事(廿九19-46)
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這章是說到亞倫和他兒子成聖作祭司。 二十八章1節是神命令摩西,從以色列人中分別亞倫作祭司事奉神,但亞倫要成為祭司還有許多事需要作。 一、亞倫和他的兒子在會幕門口用水洗身,這是洗淨肉體的污穢,亞倫雖然經過了紅海,得蒙拯救了,但他仍然有污穢。水是代表生命(約四10 的活水,原文是生命水,弗五26 ,教會也需要水洗,啟二十二1 ,水代表生命)。今天我們仍然是要用生命水洗淨我們,使我們身上的死亡被生命吞滅(林後五4 )。 二、亞倫要穿上內袍(預表從神來的義,基督成為我們的義) 再穿上以弗得的外袍(預表生活和行為上的義)。 再穿上以弗得,(預表基督在肩上擔當我們,肩是代表基督的力量)。 又戴上胸牌(預表基督把我們放在胸前,表徵把我們放在基督心上及愛中,並且用無瑕疵的完美(土明)和光(烏陵)來引導我們走前面的道路)。 束上以弗得巧工織的帶子:把以弗得與胸牌緊緊聯結在一起,完全了祭司擔當以色列人,紀念以色列人的責任。 把冠冕戴在他頭上(預表神作他的頭,他自己不能出頭) 將聖冠加在冠冕上,聖冠上寫著「歸耶和華為聖」,在亞倫的額上。預表基督在神前在人前的見證,不但身體洗淨成聖了,連頭也是聖潔的,(思想是聖潔的)。不但自己是聖潔,也為了在以色列人的聖禮物上分別為聖(約十七19) 束上腰帶:預表基督是謙卑的(腓二7-8 、彼前五5) 亞倫的兒子要穿上內袍(有基督成為他們的義),束上腰帶,包上裏頭巾(不出頭)。 用膏油(膏原文是塗的意思,油是代表聖靈)倒在他們頭上(出四十15)亞倫和他兒子就根據神的命令成了祭司。 三、充滿手成聖 二十九章9 節「又要將亞倫和他兒子分別為聖」。 分別兩字在原文是「充滿手」,所以這句話應翻譯為「充滿手成聖」。 亞倫和他兒子穿了聖服,又被膏了,只代表他們有了祭司的地位,他們如果要在以色列人(教會)中事奉神,還必須將他們手中原有的自己的工作倒空,讓手中充滿神的工作,這樣他們才成為真正事奉神的祭司,而不是事奉自己手中的工作。自己手中的工作,代表按自己的意思去事奉神,那些肉體的想法,屬世界的辦法,人的聰明都必須倒空。人的難處是第一「思想不空」,第二是「手不空」。基督徒需要從這兩方而被光照、被拯救。撒但、世界也是想在這方面佔壉我們的思想和手,啟示錄十三章16節,將來有一位敵基督的也是要用印來控制地上人的右手和額。(控制人的行為和思想) 「思想」是「魂」的重要的功能,基督徒要住在基督裏,首先思想要回到主裏,思念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 的體貼,原文是思念)。 「手」是代表行為,基督徒的手應該是公義的,聖潔的(提前二8)。 我們如果要事奉神,我們的手要被神的事物充滿,我們的事奉就曾是聖潔的(成聖)(出二十八41)。 出埃及十三章2 節,「以色列中凡是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別為聖歸我」,這節經文的分別為聖是指凡獻給神的就是屬於神,屬於神的就是聖的,這裏沒有充滿手事奉的意思,這節經文的分別為聖應譯為「成聖」。 出埃及記二十八章41節「又要膏他們將他們分別為聖,好給我供祭司的職份」,這節經文的「分別為聖」,原文是「充滿手成聖,作祭司」,這裏是指看事奉說的。 出埃及記二十九章1 節「你使亞倫和他兒子成聖,給我供祭司的職份」原文是「成聖作祭司」。(二十九44 也同) 二十九章9 節「又要將亞倫和他兒子分別為聖」原文是「充滿手」。 9 節「他們就憑永遠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職任」,原文是「是祭司」。 本章中文翻譯和原文對照 節中文原文意 1 供祭司職份作祭司 9 得了祭司的職任是祭司 9 分別為聖充滿手 22 承接聖職充滿(手) 26 承接聖職充滿(手) 27 就是承接聖職所搖的用公綿羊(就是)充滿(承接)搖的。 這些你都要成為聖你要使他為聖 31 承接聖職所獻公綿羊的肉充滿公綿羊的肉 33 好承接聖職充滿手 34 承接聖職充滿 35 行承接聖職的禮七天行充滿手七天 44 使亞倫和他兒子成聖亞倫和兒子成聖作祭司給我供祭司的職份 贖罪祭:表徵基督為擔當我們的罪成為罪的形狀(羅八3)作了贖罪祭而釘死。 ( 一) 罪與諸罪: 聖經中關於罪的觀念,要分成複數的罪和單數罪。 例證舊約新約sins 複數罪詩篇五一9 掩面不看我的罪羅三25 寬容人先時所犯的(諸)罪。 Sin 單數利四3 當為他所犯的罪羅五12 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 單數的罪字,是指罪的性情或指總的罪講,包括罪性及罪行(羅五12)。複數的罪是指罪的行為。 ( 二) 裏面的罪與罪身。 羅馬書第七章17 、20 節都說「住在我裏頭的罪。」 羅馬書第六章6 節「使罪身滅絕(失效)」罪身是指犯罪的身體,或肢體(羅六13) 我們裏面住了罪,我們外面的肢體(罪身)也犯罪。 裏面的罪是指罪性說的,外面的罪是指「罪行」說的。 馬可福音七章20 節「又說,從人裏面出來的,那纔能污穢人。」 這是指著住在我「裏面的罪」說的。 ( 三) 贖罪祭的類別: 利未記第四章是說到贖罪祭sin-offering(利四3) 利未記第五章是說到贖愆祭英文仍是sin-offering(利五6),但本節又說到Trespass-offering ,五6,7,15,16,18,19 都稱贖愆祭。 利未記第七章7 節「贖罪祭怎樣,贖愆祭是怎樣,兩個祭是一個條例。」 這說明贖罪祭要分兩種,一種是對整個罪(包括罪性),一種是對罪的行為稱guilty 或Trespess 。 燔祭也可以贖罪(利一4)燔祭是全部祭物都要獻在祭壇上的,全部祭物都要在祭壇上作馨香的火祭獻給神,人的燔祭被神悅納了,神也赦免他的罪。燔祭不是專為贖罪獻的,但神接納了燔祭,神悅納了,也就赦免他們的罪。 ( 四) 舊約獻祭的赦罪 舊約原文「赦罪」是遮蓋的意思,因為祭牲流了血,血蓋過人的罪,神看血就不看罪,罪仍存在,沒有除掉,但被血遮蓋了,表示神赦免了。 「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來十4)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來十11)只有基督的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九12),為除掉罪(來九6)。 聖經告訴我們神藉基督赦免我們的罪是指赦免我們的「罪行」,但不是除去我們的「罪性」。 神賜給我們生命和聖靈是使我們脫離罪(來十二1),從罪裏得了釋放(羅六22)罪必不能作我們的王(羅六14)。我們是與贖罪祭的基督聯合,我們已經死了(西三3)。所以不應該再犯罪。 平安祭:是表徵墓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使我們與神與人都和好,和睦了。基督自己也成了我們的「和平」(弗二14),「和平」兩字在原文就是「平安」。 平安祭表徵基督以自己的身體廢掉神和我們之間的冤仇(西二15)。他就是平安祭。我們獻平安祭給神,表示我們和神有了新的關係,有了新的交通,我們能和神有交通首先是藉著贖罪祭,藉著基督的血(弗二13)。 平安祭既是神和人之間的和平,所以人也能吃平安祭的肉。 燔祭:是表徵基督是全部為著神,獻給神的,因此全部祭物都要一次獻在祭壇上,臟腑和腿是內外不潔淨的地方,因此要用水洗了才能獻給神。 我們今天也應該把我們獻為活祭,使我們全部為著神,使神悅納我們,把世界、罪、肉體統統洗淨,成為活祭獻給神(羅十二1),我們的活祭乃是我們的身體。(包括所有、眼、耳、口、鼻、手、腳、心等肢體。) 承接聖職的羊,(充滿手的羊出二十九22)。這隻羊表徵基督是使我們能成為祭司的平安祭。使我們能事奉神。 這只公綿羊是平安祭(出二十九28 ,利七28-36),作為祭司事奉開始獻的祭。 亞倫獻了公牛犢作贖罪祭,又向神獻了燔祭。他需要獻一隻公綿羊作平安祭。贖罪祭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燔祭表徵亞倫全部為著神,事奉神,因此他要在平安祭中開始祭司的事奉,和神有交通。平安祭的祭物,神和祭司都要有份。作為祭司和神有交通。首先是要他順服神。因此他們(亞倫和他兒子的右耳垂先要有血的潔淨),表徵他的耳朵分別出來要聽神的話,同時亞倫和他兒子的右手大姆指上和右腳的大姆指上也有被血潔淨。 表徵他們的一切行為都被潔淨,並且一切行動都是順服神的。因此這只羊和贖罪祭的牛不同,這只綿羊是為了使他們順服神、事奉神。一個事奉祌的人必需有專一的潔淨,分別出來,別的基督徒能作的事,他不能作,別人可以說的話,他不能說。他的一切言行是為了事奉神、順服神,因為事奉是必需聖潔(分別為聖)。所以亞 倫和他兒子的衣服士都要彈上血和膏油,血是代表潔淨,膏油是代表經過聖靈的成聖。(出廿九21) 右耳垂、右姆指:右在聖經裏的代表: 「祝福」(詩十六11),「能力」(詩二十6),「拯救」 (詩十七7),「得勝」(詩四十四3),「公義」(詩四十八10)。 因此右耳是表徵聽話的能力,在聽話上蒙拯救,能聽公義的話,靠神受到祝福,在聽話上能得勝。 手姆指和腳姆指是在姆指中為首的,右姆指表示行事走路力量,應走公義的路,得勝的路,蒙祝福的路,手作事也應如此。 公綿羊的脂油、肥尾巴、蓋臟的脂油、肝上的網子都表徵豐富(基督的豐富),都要獻給神。 腰子是人不能謙卑的地方,也是自己力量所在之處,聖經說「要以謙卑束腰(彼前五5),腰上的脂油,也代表豐富(自己的豐富),也要和腰一同獻在祭壇上。 右腿是代表能力,也要獻給神,讓神來管理我們的能力,使我們的能力能成為公義、得勝、蒙祝福的能力。 無酵餅:餅是代表生命的糧(約六35),這生命的糧是我們事奉神的力。因為餅是麥子作成。麥子是植物,不是動物,不流血,與贖罪沒有關係。因而利未記第二章稱為「素祭」,表徵基督無罪(無酵),無已(被磨碎成細麵)的生活(聖潔的生活),無酵餅又有抹油的,表徵聖靈在外面的工作,調油的無酵餅表徵聖靈在人裏面的工作。基督裏外都充滿了聖靈。成為我們生命的糧,使我們有一個聖潔、無罪、無已的生活。磨碎表徵十字架的工作,基督徒在十字架上把他自己獻給神。無酵餅獻給神表徵神在基督裏悅納我們無罪無已,聖潔的生活。 搖祭:亞倫和他的兒子手中要充滿了公綿羊的右腿、脂油、肥尾巴、蓋臟的脂油、肝上的網子、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並一個無酵餅,一個調油的無酵餅,一個抹油的無酵薄餅,作為搖祭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 搖一搖這個詞在原文是一個字,這個字中文翻譯: 搖(出二十九24)動(出二十25)奉(民八11) 割取(申二十三25)獻(出三十五22) 在神面前搖一搖表示,奉獻給神,也表示祭司手中已滿了奉獻的物,祭司搖一搖表示在神前執行祭司的工作。被祭司搖的祭物稱為「搖祭」。(民八11 ,搖祭表徵事奉神)。 舉祭。舉的原文意思是High,向上,同高處表徵祭司將祭物獻上高處,獻給神。祭司執行祭司事奉時,搖祭表示他承擔祭司的工作,舉表示祭司的工作是向著神的。 摩西要從亞倫和他兒子們手中接過「搖祭」燒在耶和華面前壇上的燔祭上。這是馨香的火祭,火祭就是經過火獻給神。火代表經過神的審判。 馨香在原文是兩個字,「安息」和「聞味」,意思是神接受了這祭物就安息了(滿意)。公綿羊的胸也作為搖祭,是摩西的份,胸是表徵「愛」。 27 節,「那搖祭的胸和舉祭的腿,就是承接聖職所搖的,所舉的,是歸亞倫和他兒子的,這些你都要成為聖,作亞倫和他子孫,從以色列人中永得的份。因為是舉祭,這要從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作為獻給耶和華的舉祭」。 27和28節說到以色列人獻平安祭時,其中有搖的胸和舉的腿,都要分別為聖,並要作亞倫和他子孫永得的份,搖祭和舉祭是獻給耶和華的,耶和華又將搖的胸和舉的腿賜給亞倫和他子孫(利七29-34)。 出埃及記二十九章19節到26節是神吩咐摩西,當亞倫和他兒子開始成為祭司時,摩西為他們獻上的第二隻公綿羊應該作的事,這只羊是摩西宰的(二十九20),因此這只羊的胸是摩西應得的份。這和利未記八章29節記載的相同。但在出埃及記二十九章27 節「那搖祭的胸和舉祭的腿就是承接聖職所搖的、所舉的是歸亞倫和他兒子的。這些你都要成為聖,作亞倫和他子孫從以色列人中永遠所得的份,因為是舉祭。這要從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作為獻給耶和華的舉祭」。這一段經文和利未記七章34節所敘述的一樣。因為亞倫和他兒子成為祭司後,他們就為以色列人獻祭,那時他們就應得到以色列人中描的胸和舉的右腿為份。因此出埃及記二十九章27節是說當他們成為祭司後應得的份,至於27 節所說的「承接聖職」應譯為「充滿手」,意思當亞倫為祭司後為以色列人獻祭,也就是「充滿手」。Darby 的翻譯是「And thou shalt hallow the
breast of the waveoffering, and the shoulder of the heave-offering, that hath
been waved and heaved up,of the ram of the consecration, of that which is for
Aaron and of which is for his sons,And they shall be for Aaron and his sons
as an everlasting statute」. 29-30 節是說亞倫的大祭司的聖衣,將來要給接續他作大祭司的子孫穿。 二十九章31 節指第二隻公綿羊剩下未獻給神的肉,和筐內剩下未獻給神的無酵餅,是給亞倫和他兒子吃的,但要在會幕門囗(聖處)吃。因為是聖物外人不可吃。若有一點留到早晨,就要用火燒了。留到早晨就表示是超過量的,剩下的(利八32)。神賜的是豐富的。超過量的不要使他被污染(出十六20)。應該用火燒獻給神。 亞倫被膏承接聖職有七天。 每天要獻一隻公牛為贖罪祭,每天都要用血潔淨祭壇,並要用膏抹壇,使壇成至聖。七是完全的數字。每獻一次贖罪祭就要潔淨一次壇,要潔凈七天。壇成為至聖。每天兩隻一歲的羊羔(原文是公綿羊羔),早晨獻一隻,黃昏獻另一隻,代表早晚的敬拜事奉。每只羊羔要同獻細麵伊法十分之一,與搗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調和(出二十七20)。 細麵與油調和這是素祭(利二1),搗成的油:以色列人是用橄欖搗成油,搗是表徵十字架,油是代表聖靈,當十字架在我們身上切實作工時,聖靈就充滿我們。我們就藉聖靈而發光。細麵是表徵基督也代表基督這粒麥子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這許多子粒經過磨碎(十字架)就成了細麵,細麵是許多麥子磨成的細粒粉,誰也分不出,那一顆麵粉出於那一粒麥子,然後再調上油,就在聖靈裏成為一身(林前十二13,在靈裏浸成了一個身體),這是獻給神的素祭。 伊法十分之一就是一俄梅珥(出十六35),一俄梅珥是以色列人每人每天的飯量(出十六16),十分之一是神要求以色列人奉獻的數目。伊法是量固體物質的體積單位。 四分之一的四字在原文意思是成為四,一欣是液體物質體積單位,一欣四分之一意思是將一欣的油(或酒)分成四份,取出一份。四這個字在出二十七章1節中也翻譯成壇要四方的。四是被造物的數字。四分之一是被造者應獻的最少的數字。根據民數記二十八章11-15 節:以色列人同獻的量是有規定的。 燔祭同獻素祭細麵油量酒(奠祭)量 每只公牛伊法3/10 半欣(民15:9)半欣 每只公羊伊法2/101/3
欣(民15:6)1/3 欣 每只羊羔伊法1/101/4
欣(28:5)1/4 欣 亞倫承接聖職要獻祭七天 第一天:獻牛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另一隻公綿羊為平安祭,成為祭司。 第二天:獻牛為贖罪祭,早晨獻一隻公綿羔為燔祭,黃昏獻另一隻公綿羊為燔祭。 第三天:獻牛為贖罪祭,早晨獻一隻公綿羔為燔祭,黃昏獻另一隻公綿羊為燔祭。 第四天:獻牛為贖罪祭,早晨獻一隻公綿羔為燔祭,黃昏獻另一隻公綿羊為燔祭。 第五天:獻牛為贖罪祭,早晨獻一隻公綿羔為燔祭,黃昏獻另一隻公綿羊為燔祭。 第六天:獻牛為贖罪祭,早晨獻一隻公綿羔為燔祭,黃昏獻另一隻公綿羊為燔祭。 第七天:獻牛為贖罪祭,早晨獻一隻公綿羔為燔祭,黃昏獻另一隻公綿羊為燔祭。 第八天:獻牛為贖罪祭,利(九1),一隻公綿羊為燔祭,一隻公山羊為以色列人的贖罪祭,一隻一歲牛犢和一隻一歲沒有殘疾的綿羊羔作燔祭,一隻公牛、一隻公綿羊作平安祭。 (利九1)為著亞倫獻上一隻公牛價,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以色列人作燔祭,一隻公山羊為以色人的贖罪祭。 43 節神在會幕門口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因神的榮耀成聖(利九23-24)以色列人就都有歡呼、俯伏。神要作以色列人的神,神要住在他們中間。 ── 蔣繼書《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祭司就職典禮(佚名) 壹 任職程式 一、經文:出廿九;利八 二、蒙召——憑神恩典由千萬人中選出(出廿八1)。不是自取的,是蒙召的(來五4:5),是神揀選的(約十五16;羅八28;30) 三,帶來——帶到會幕門口(出廿九4 ;四十12)。此表在神人共鑒之下離開世俗,分別為聖。入則事神,出則事民。 四,洗淨——用水洗身,(廿九4;八6)。洗身代表重生,只要一次,手腳須常洗,表示成聖是天天的工夫(來十10。22)。 五,穿上、穿上聖衣(出廿九5、6;四十13:14;利八7、9),表示分別為聖,名正言順,得祭司職份(出廿九9)。表示披戴基督,穿上全副軍裝(羅十三4;加三27;弗六11)。穿聖衣乃為榮耀,為華美(出廿八2)。穿衣手續,由內而外,由上而下,表示成聖功夫是誠于中形於外的。 穿上程式: 1、穿上內袍。2、束上腰帶。 3、穿上外袍。4、穿上以弗得。5、帶子系上以弗得。6、戴胸牌。7、將烏陵土明置胸牌內。8、冠冕戴在頭上。9、聖冠加上冠冕上。 六、抹油——膏油倒在頭上(出廿九7),受膏亦即分別為聖(出廿八41;三十30)。受膏亦為按立之意,並表示聖靈充滿。 受膏時,大祭司(預表基督)是倒在頭上;眾祭司是在獻血祭後,彈油抹之,故方式有木同。 附注:膏油作法(出卅:22:33) 1流質沒藥,是苦而香的,有止痛之效,表受苦至死 2 香肉桂是馨香的興奮劑,肉桂是熟藥,表示毛愛焚燒於心。 3菖蒲,氣味芬芳,搗碎後始發香氣,表明主受盡苦難,依然發揚香氣。 4桂皮有辛辣之香氣,表示主對罪惡斥責甚力。 5橄欖油代表聖靈與其恩賜。 七、獻祭——共獻三種祭(會幕如無獻祭,則仍與贖罪無關,故研究會幕亦及祭司獻祭條例等,猶如出埃及記論會幕後即有利末記論獻祭)。 1 贖罪祭(出廿九10:14;利八14:17) 此為聖經中所獻祭的第一次的贖罪祭,以前所獻者僅為平安祭與燔祭而已。利未記一至七章所記之祭,事實上是後於利未記第八章之祭。 甲、日期:共獻七天(出廿九35:37) 乙、祭品:每天獻上公牛一隻 丙、獻法: A公牛牽到會幕門前,然後宰殺,表主受死於眾人前。 B宰殺前,祭司要按手在牛頭上(按手錶明認罪,公牛替祭司死,祭司替公牛活) C血扶在壇四角上,並將血倒於壇腳,表示在十字架下有生命。 D將脂膏焚燒,成為馨香祭物,表明歸榮於神。 將公牛皮(以人為美的),糞(不瀑的)、肉(敗壞的),都在營外焚燒,表示神的怒氣與不喜悅。 丁、功用:贖罪祭是血祭,流血是救贖之源,血的功用是潔淨的,成聖和好。水的洗淨僅行為上的稱義,惟血是法庭上宣知無罪的證據。 2 馨香燔祭(出廿九15、18;利八18:21) 甲、祭品:無瑕疵之公綿羊一隻。 乙、獻法: A祭司按手在羊頭上, B殺後,將血灑壇四周。 C把羊切成塊子(表仔細查閱),洗淨五臟(五臟表意志情感),將腿(行為力量的部份),與頭(心思與智力的部份)——並全羊燒在壇上。 丙。功用:燔祭是馨香的,蒙神悅納。 3 分派祭(即祭司承接聖職的祭) 甲、經文:出廿九19:34;利八:22:36 乙、日期:七日(表完全歸神) 丙、祭品:一隻公棉羊與餅三個:A無酵餅(無罪) B調油餅(表聖靈充滿)抹油餅(聖靈彰顯於外)。 丁、祭法: A摩西所作的事: a、宰羊。 b、以血抹亞倫與其兒子們的右耳上,右手大拇指與右足大拇指上(表分別為聖獻於主)。 c、取血灑壇四周。 d、取膏油與壇上的血,彈於亞倫及其子衣服上。 e、要將脂油腰子等七件燒於壇為火祭(出廿九22)脂油,(表隱藏與榮耀),肥尾巴(表頌贊),蓋髒的脂油(體會之心),腰子(表隱藏的生命),腰上脂油(表己之心),右腿(表力量)。 f、將三個餅放在亞倫與子手上作為搖祭(搖,表明求神鑒察)。 G、將羊胸作為搖祭在神前搖一播。 H、將羊腿作為舉祭,在神前舉一舉。(舉祭表歸功於神)。 I、在聖所煮公羊的肉。 B亞倫與子所怍的事: a、按手羊頭上。 b、將脂油與三個餅由摩西手中接過來作為搖祭。 C亞倫與於所得之分: 搖祭的胸(表主之愛)。 A、祭的腿(表主力量)。 c、公羊的肉(表主生命)。 d、筐內的餅(表主生活)。 以上各物部要在會幕門口吃:有餘都用火燒去,不可留到次晨吃。 八、成聖: 祭司成聖之法為獻祭,用水,血與油。亞倫與子先分別為聖後,再論及衣服成聖。可知地位成聖先于生活成聖,內心聖潔重於外表的儀式,祭司每日須自身為罪獻祭,然後能為民獻祭贖罪。但主耶穌為大祭司卻不然,祂是全然聖潔的,但祂只要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贖罪的大功告成了。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的,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5:16) 貳供職程式 一、經文:利九章 二、日期:第八日 ——亞倫與其子在就職禮時,同住會幕門口,共七天,不准出會幕之門,否則死亡。 ——七天是代表在地上的生命,在這世界野地、曠野的行程中,要完全在基督裡與神交通。 ——第幾天是復活的日子,是神顯現的日子(利九6) 是基督掌權的日子,是代表隱藏在天上的大祭司顯現之日。 ——第八日也是亞倫與其子就職後,開始行使職權之日 三、召會: 這日全會眾都被召,帶到會幕前,在神榮耀的顯現裡有份,親眼要見他們隱藏的大祭司,這是一幕盛大的景象,全會眾歡樂的享受基督在十字架的成果。 四,獻祭: 1 為自己獻: ——祭司為人獻祭,先當為自己贖罪。(參來七26:27) A贖罪祭——用一隻無殘疾的公牛犢,照例而獻。 B燔祭 ——用一隻無殘疾的公綿羊,在贖罪祭後,亦照例而獻。 2為百姓獻: A贖罪祭——用一隻無疾的公山羊照例而獻。 B燔 祭——用一隻一歲無殘疾的牛犢和一隻一歲無殘疾的棉羊羔,在贖罪祭後,照例獻。 C素 祭——獻調油的素祭,在上兩祭後。 D平安祭——最後用一隻無殘疾的公牛及一隻無殘疾的公綿羊為平安祭,照例而獻。 五、祝福: 1亞倫獻上了一切祭,就出來向百姓舉手祝福,(是代表主在十字架上,作成了一切工。) 2再次祝福: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這是代表主將來第二次顯現)。 3榮光顯現,有火燒盡壇上祭物,眾民歡呼跪拜(這是榮耀、勝利、歡樂的景象)。 ——祭司的祝福: 「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六22:32)。 祭司就職典禮(佚名) 出廿九:1—45 上周我們已經研究過祭司的服裝,現在一切停當,只缺就職典禮;出埃及記29章是神命令摩西,要設立亞倫和亞倫兒子為祭司,這個典禮的場面一定是非常嚴肅而又隆重的,尤其典禮中的過程都含有奇妙的啟示和予表,要使以色列更加明白神所預備的救恩。 一、任職式 神要選用任何人做百姓的代表在神的面前獻祭是不可隨便的,要分別為聖才能在神的面前代表百姓!不像今日的自由主義使某些教派忽略了這些,因此失去敬畏神的虔心!誠為可恨;祭司的就職典禮,也如同牧師的封立典禮一樣重要。其中每件都有重要的預表: l 以水洗手:「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到會幕門口來,以水洗身」(出埃及29章4節)盆是擺在會幕的門,是外院內,在會幕和祭壇的中間,先到那裡去洗淨身體,是表明「必須要清潔重生」才能擔當祭司的重要職務。若要入聖所必須先洗手,日本人的神社在前面也有放水,要進去神社內,必先洗手才許進,這與猶太人的禮拜有點相同。 2 穿戴聖衣:「要給亞倫穿上內袍,和以弗得的外袍,並以弗得,又帶上胸牌,束上以弗得巧工的帶子」(出29章5—6節)洗淨後才穿上聖衣。這裡告訴我們祭司的聖衣是不可以隨便穿的,是進入會幕敬拜神才能穿用,只有祭司配穿,是表明「分別為聖」,首先須把身子洗淨後成聖,穿上聖衣——內袍,細麻做的內衣,束上腰帶套上外袍,上面再加上以弗得肩上擔著十二支派的名字,而後用帶子綁在以弗得的上面,再穿上胸牌上面鑲有十二塊寶石,排成四行,刻上十二支派的名字,胸牌卷而成袋,內置土明烏陵,這是求問神的寶物,舉凡國家大事,神就在這二個寶物上顯出祂的旨意,以色列人就照行不誤,後來頭上帶上冠冕,再包上頭巾金牌也要按上。 這樣應穿的穿好了,應戴的戴上了,一切都已停當準備祭司的就職典禮;頭上的金牌是「歸耶和華為聖」,表明祭司——百姓的代表,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同他有祭司的身份又包攬了君主和先知的職責!他都要擔任負責! 3 用油膏頭:「就把膏油倒在他的頭上膏他」(出29章7節)這是予表受聖靈的感動,包含三種意義:(1)榮光,尊貴、橄欖油在迦南是最尊貴的,塗在頭上表示榮光尊貴,因為他為眾樹之首,站在首位的。(2)表明事奉神,先知君王祭司都是事奉神的,都要塗油,以顯明是事奉神的。(3)表明要有忍耐,因橄欖油可以保存物不壞是富忍耐性。 4 獻贖罪祭:「你要將公牛牽到會幕前………這牛是贖罪祭」(出29章10—14節)祭牛也是就職禮中的重要節目,有奇妙的予表,不同於我們」吟詩祈禱讀經講道………而是把公牛牽來,在會幕前祭司的手按在牛的頭上,然後把牛殺死,把血灑在壇的四角上,把血倒在祭司的腳上,其次是把牛的一切內腑燒在壇上,把皮、肉、糞燒在營外,在神的面前表明救贖,祭司若沒有得到神的赦免,就不能做代表獻祭,也就是說人沒有重生不能做神的工人,必須重生才行,神赦免罪,手按在牛的頭上,罪由牛頂替,按手在公牛頭表明四個意思。 ①祭司亞倫和他的兒子罪歸於牛,因為他們手按在牛的頭上。②牛是無罪的,現在獻在神的面前,把這一切的美德良行都轉歸給祭司。⑧公牛來替亞倫和他的兒子死。④祭司代表公牛活,表明主,「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了作了美事大祭司………除去你們的死罪。使你們事奉求生的神」(希9章11—14)我們一切的罪過耶穌為我們擔當,他為了我們死,我們為了主活。 5 奉獻燔祭:「你爾牽一隻公綿羊來………是給耶和華的燔祭,馨香的火祭」(出29章15—18)殺羊獻祭在神的面前,表明本身完全獻給神做工具。 6 獻分派祭:「搖祭或稱平安祭。這是很有趣味的,羊的血,要拿一點塗在亞倫和他的兒子的耳朵上,就連腳指和手指,上都要塗羊的血。這是表示把手腳耳目全身一切都獻給神,來接受這神聖的祭司職」。 7 在主前的筵席:「亞倫和他的兒子要在會幕門口吃這些羊的肉,和筐內的餅」(出29章32節)一切的祭物無論是牛羊或餅百姓都不能吃用,只有祭司亞倫和他的兒子可以吃,因這物是放在神的面前,獻給神的。這些祭物中餅就有三種,除了祭司以外百姓不能吃,因為這物要分別為聖:A無酵餅,酵是表示壞,把酵除去就成了好。B塗油無酵餅。C攪油無酵餅,所以餅是聖,是舉行祭司任職式的筵席。牛羊最好是無殘疾的獻在神的面前神才喜歡接納。 以上這些典禮中的一切程式有(1)洗淨(2)穿戴聖服(3)膏油(4)獻祭(5)燔祭(6)分派祭(7)聖的吃喝!這樣許多複雜的行事並不是在一天統統做完,而是做了足足的七天才算功德圓滿,偉大哉,神聖哉,祭司的任職式何其壯! 二、關係每日的獻祭 本段並不是直接接在29章37節以下,37節是直接接在43節以下的,此段是獨立的一段。神愛以色列人早晚祭獻。我們做基督徒,神揀選的兒女難到就不萼獻祭嗎?酉獻須先把手洗清潔,然後獻上赦罪祭,或燔祭!神的會幕內有安置餅桌,做好事,又有燈檯;做光燈,再有香壇那是祈禱的地方。 43—46節是接37節,中間有一句極緊要的話,「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神」(出29章45節)明白祭司典禮時神的榮光充滿整個幕,一切都分別為聖,因為神降臨在他們中間,表明神不只在全宇宙中充滿,也在他的百姓中間在會幕站立。預表主耶穌基督與信他的人同在,「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頭?」(哥前3章16節)在這個時代,神的靈已臨在我們每人的心中,神不但充滿全宇宙,不但臨在會幕,也臨在他的百姓的中間,今天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應該分別為聖,舊約時代神降臨,今天也是如此! 用水洗身(佚名) 出廿九:4 本章述說亞倫和他的兒子們,怎樣分別為聖做祭司,他們怎樣穿衣服,怎樣飲食,怎獻默祭。但是他們到會幕門口,頭一件事,就是用水洗身。先要潔淨身體,然後才說得上穿衣、抹膏、獻祭,等等。新約的祭司就是每個基督徒,特別是分別作聖工的:也少不了用永洗身,身體潔掙。讀聖經不能不注意到,神何等看重我們的身體。舊約的律法,很多是開乎身體潔淨的事。新約的使徒保羅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殿字原是(指至聖所,我們的身體是至聖所。主耶穌藉著聖靈需要住在其內。所以保羅勸信徒說: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注意身體獻上,不但獻上你的靈與魂,並要將身體獻上。 一:要愛護身體,遵守衛生的原則,保存身體康健、剛強、長壽,因為身體是聖靈的殿。(哥林多前書第六章十九節) 二:要養成清潔的習慣,戒除一切煙、酒,和一切不良的嗜好。凡妨礙身體健全的,都應當禁止不作。 三:要思想清潔,過得勝的生活。最害身體的,莫過於魔鬼在心中的試誘攻擊。當依靠神的大能大力,從速處就拒絕他。依靠主耶穌的生命,和聖靈的感動,不住的潔淨我們的思想和欲望。只有神知道,我們幾多人身體軟弱多病,是因為放縱情欲,思想不潔淨,在心中給魔鬼留了地步。 四:靈性影響身體,靈性剛強,在心的深處,在我的中央政府,若是讓基督耶穌作王,作主。自己完全順服。那樣工作的動機,就不錯。那樣的生活就有意義,精神就感覺痛快。那樣健全的靈性,也影響身體,使身體康健,靈性與身體,是互相影響,互相幫助的,惟願我們身體健壯,合乎主用。 神殿與其意義 大概 出廿九:42—46;弗五:25—27 本人在聖神降臨節期有機會到耶路撒冷向以色列人傳福音,現今的以色列百姓仍然不藉耶穌基督是彌賽亞,在信仰上有很大的問題。 以色列複國廿年之久,但也是在外邦人之手下,去年才複國。這些事顯明要舉頭仰望主,我們在期待的人也要準備迎接主,但必受聖靈充滿,這些信息是耶路撒冷和迦密山所行的。猶太人否認耶鯀穌,要向這些人見證是很困難的,另壹個困難是猶太人對聖殿觀念很單純,因聖殿關係到所羅門王所建的殿。相信預言要建立耶路撒冷聖殿。但不是人造的,是神親手造的,對於這種觀念必須要向猶太人說明「這要在耶和華面前,會幕門口,作你們世世代代常獻的燔祭,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見,和你們說話」(出29:42),這是聖殿的真正意義。聖殿是神與人相會之處,是造主要被造物之相會,神與人之接觸,神本身在那裡啟示本身,神住在人的中間,給人與神相會。人若順服神即要做工,臨在的交通,神的臨在是人的力量,是人的幸福。聖殿是從摩西開始,耶和華啟示摩西造會幕,對耶和華與摩西所立日間有雲柱,夜間有火柱。日夜有耶和華的臨在,耶和華前進,以色列人即前進。耶和華停頓,以色列人即停頓,耶和華臨在以色列人即勝利,諸位我們也是如此。基督徒有罪即失敗,以色列人也是如此,罪與神不能相會。神恨惡罪。耶和華給約書亞入迦南,到大衛時代開始預備造聖殿,至所羅門王即築造聖殿。在 摩西時代有預言耶和華的榮耀是充滿聖殿,在所羅門王祈禱後,耶和華的靈降臨,用火接納,例位我們要獻本身在神的面前,求聖神充滿我們的心,在以賽亞有預言以馬內利的神,這是以色列的亮光。神與人同在,住在人心裡,這是以馬內利的奧妙,是神與人新的聖殿,即是耶穌基督。人是聖靈的殿,是以馬內利的意義。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這是神的榮光的本身,住在人肉體的會幕內,是神與人新約的殿之意義,耶穌的人性是神完全的地方,人若與耶穌即是看見神,這是奇妙的事。耶耶基督對撒瑪利亞婦人所說:敬拜的所在不在耶路撒冷,而是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約4:25、26)。這是神本身的獻身,是聖殿的意義。耶穌基督本是全能神的一位,看基督所行即知道以馬內利從耶穌來實現,在未看到的存在成為能見到的人,成為有人性的耶穌,未有受苦的神成做人來受苦,不能死的成為會死的。這是成為你我的需要。 諸位我們是新的創造。基督教是以馬內利的宗教,神要住在人的心裡,神的活命成為人的活命,神的性質要成為人的性質。基督徒的表現是使世人見到神的最好根據,使人不可推諉,這是基督徒的意義,基督徒是神的殿,是神殿,是永遠的聖殿。所羅門王臥聖殿會破壞,但新的聖殿不會壞。 第二十九課 膏立祭司任聖職(譚志陽) 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 在這一課中,主要是論到膏立祭司,使他們能夠盡他們的職責,侍奉 神。這又是新約教會膏立“君尊的祭司”的先影。 一.舉行之禮(1-25) 1.膏立儀式
1-9 A.要獻好祭物:1-3節 第一,一隻公牛犢。一是 神的數字,表示全都歸
神。 第二,兩隻公綿羊。這是見證的數字,見證自己已經完全歸於 神。 第三,細麥無酵餅。無酵餅是表示潔淨的心靈,歸耶和華為聖。抹油的無酵薄餅表示被聖靈的充滿。 這些祭物是為向 神獻祭的。表示裡外一致地向 神感恩奉獻(西3:16)。這一切所預備的祭物之禮,都是 神要我們成聖之寫照(帖前5:23)。 B.要用水洗身:4節 要使亞倫和他兒子到會幕門口來,用水洗身。 這是舊約時代的一種潔淨之禮(出40:12),這是預表主耶穌的道來潔淨我們的心靈(弗5:26,約15:3)。 C.要穿上聖服:5-7節 要給亞倫穿上內袍和以弗得的外袍,並以弗得,又帶上胸牌,束上以弗得巧工織的帶子,把冠冕戴在他頭上,將聖冠加在冠冕上。就把膏油倒在他頭上膏他。 第一,穿上內袍。這就表示工人當有心靈裡面的美德,因 神喜愛的是內裡的誠實(詩51:6)。 第二,穿上外袍。這就表示工人必須有那榮耀的表現(彼前2:9)。 第三,穿以弗得。這就表示工人要有 神那神聖的負擔(提前3:1徒6:4)。 第四,帶上胸牌。這就表示工人應負 神那聖的職責,並要明白 神的旨意,以父事為念(路2:49)。 第五,戴上冠冕。這就表示主耶穌是大祭司,也是君王(來8:1,啟19:16),並且是萬王之王;又表示工人們當尊主耶穌為聖(彼前3:15),高舉救恩(弗6:17)。 第六,倒下膏油。這就表示主耶穌受聖靈的膏立(太3:16,路4:18,約3:34);又表示工人也當受聖靈之膏立(徒20:28)。 D.要兒子職任:8-9節 要叫他的兒子來,給他們穿上內袍。給亞倫和他兒子束上腰帶,包上裹頭巾,他們就憑永遠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職任。 第一,穿上內袍。亞倫父子都要穿上內袍,正表示工人的生命當代代相傳(提後1:2,2:2)。 第二,束上腰帶。當亞倫的兒子受職時就要束上腰來,表示工人要順服從 神而來的約束,工作上不憑己意(路9:54-56)。 第三,包裹頭巾。祭司頭上必須包上裹巾,這是分別為聖歸給 神的標號,這就表示從今以後或生或死或總是主的人(羅14:8)。 E.要分別為聖:9節 又要將亞倫和他兒子分別為聖。 按儀式的要求,祭司的兒子也當分別為聖,才能繼承聖職。如果沒有分別為聖,就會引起 神的拒絕,神絕不會使用一個不聖潔的人來侍奉他。以利祭司的兩個兒子是一個很好的警戒(撒上2:12-17,27-34,3:13)。 2.獻上祭物
10-18 這裡所獻的有兩種祭物:公牛和公羊。 A.獻公牛為贖罪祭:10-14節 你要把公牛牽到會幕前,亞倫和他兒子要按手在公牛的頭上。你要在耶和華面前,在會幕門口,宰這公牛。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頭抹在壇的四角上,把血都倒在壇腳那裡。要把一切蓋髒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並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燒在壇上。只是公牛的皮、肉、糞都要用火燒在營外;這牛是贖罪祭。 第一,要按手在公牛的頭上。這就表示歸主耶穌為聖。 第二,要在耶和華面前宰羊。這就表示完全獻於主耶穌。 第三,要取羊血抹在壇四角。這就表示主耶穌的寶血將塗抹我們所有的罪。 第三,要把羊內臟燒在壇上。這就表示我們的身心靈全歸我主耶穌。 第四,要把皮肉糞燒在營外。這就表示外面的與裡面的污穢都要除掉乾淨,留下最好給
神。 這就是贖罪祭。祭司也要為自己獻公牛為贖罪祭,這就表示作神的工人也是有罪的,所以認罪應該早於會眾(來7:27)。 B.獻公綿羊為燔祭:15-18節 你要牽一隻公綿羊來,亞倫和他兒子要按手在這羊的頭上。要宰這羊,把血灑在壇的周圍。要把羊切成塊子,洗淨五臟和腿,連塊子帶頭,都放在一處。要把全羊燒在壇上,是給耶和華獻的燔祭,是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第一,要按手在羊的頭上——歸耶和華為聖。 第二,要把血灑在壇周圍——用主耶穌的寶血洗淨。 第三,要把全羊切成塊子——不但要獻上自己,還要破碎自己。 第四,要洗淨五臟腿和頭——要徹底悔改認罪,洗淨自己一切的污穢。 第五,要把所有的放一處——合而為一,彼此相愛,彼此建立。 第六,要把全羊燒在壇上——把自己全獻上給 神,一切全獻上。 第七,要給神獻為馨香祭——正如保羅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 要獻一隻公綿羊為馨香的火祭,是表示我們每一位基督既蒙恩之後就當主動地向
神奉獻(羅12:1,箴23:26)。 3.取用羊血
19-21 你要將那一隻公綿羊牽來,亞倫和他兒子要按手在羊的頭上。你要宰這羊,取點血抹在亞倫的右耳垂上和他兒子的右耳垂上,又抹在他們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腳的大拇指上,並要把血灑在壇的四圍。你要取點膏油和壇上的血,彈在亞倫和他的衣服上,並他兒子和他兒子的衣服上,他們和他們的衣服就一同成聖。 這是用另一隻公綿羊的血,作三步工作: A.抹血:19-20節 抹血于祭司的三個部位: 第一,抹右耳垂——表示工人要聽神命令(王上22:14)。 第二,抹右拇指——表示工人要行事聖潔(彼前1:5)。 第三,抹右腳趾——表示工人要腳蹤佳美(賽52:7,羅10:15)。 B.灑血:20節 “灑血於壇的四圍。”這就表示主血的功勞普及四方各族(啟5:9,彼前1:2);另一方面表示工人當將主耶穌的救恩福音傳遍天下各地(可16:15,徒1:8)。 C.彈血:21節 這裡講到彈血又彈油于祭司和他們的衣服上,就可致成聖,因為“血”是“救恩”的根本(羅3:24-25,來9:22),“油”是靈恩的標記(來1:9),這正可表示工人當經歷救恩與靈恩,且要從成聖的生命中流露出“血”和“油”所表明的功效(徒2:37-38)。 4.用火焚燒
22-25 凡是獻給耶和華為火祭的必須要焚燒: A.燒羊:22節 你要取這羊的脂油和肥尾巴,並蓋髒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並右腿(這是承接聖職所獻的羊)。 這就表示承接聖職的人願意將自己生命最好的那一部分獻給 神(羅14:8,賽6:8)。 B.燒餅:23-25節 再從耶和華面前裝無酵餅的筐子中取一個餅、一個調油的餅和一個薄餅,都放在亞倫的手上和他兒子的手上,作為搖祭,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要從他們手中接過來,燒在耶和華面前壇上的燔祭上,是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燒餅必須是無酵餅:一個餅、一個調油的餅和一個薄餅作為搖祭;然後燒在壇上獻給耶和華作為馨香的火祭。這就表示承接聖職的人願意將有限的才幹奉獻於
神,並且用於屬靈祭壇的的無限建築之中(約6:9,西1:24)。 應用:十字架的道路是奉獻的道路,要將一切奉獻於
神,並且要放在活的祭壇上面,火就會在這裡顯現——這就是為主而燃燒。 經文:要把全羊燒在壇上,是給耶和華獻的燔祭,是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出29:18) 二.當得之份
(26-28) 1.所得的部分 26-27 你要取亞倫承接聖職所獻公羊的胸,作為搖祭,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這就可以作你的分。那搖祭的胸和舉祭的腿,就是承接聖職所搖的、所舉的,是歸亞倫和他兒子的。 祭司可得祭牲作為從 神而受的產業(民18:8-9,詩16:5)。 神應許亞倫及子孫從祭壇可得搖祭的胸和舉祭的腿。這同時表示著我們侍奉
神的人,可蒙 神賜於抬舉之恩(詩113:7-8),和因獻身而的來的蒙福(羅12:,太19:29)。 2.享受的時期 28 作亞倫和他子孫從以色列人中永遠所得的分,因為是舉祭。 忠心盡職的祭司,從民中所得的分,是 神對 神僕所應許永遠的分。這種不但舊約聖經有定例,在新約聖經裡也多次提到(太10:10,12:4,林前9:7-11,加6:6,提前5:17-18)。 3.要取的範圍
28 這要從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作為獻給耶和華的舉祭。 這就表示 神給工人享受會眾獻於 神的舉祭(林後8:5),又表明兩者之間的關係,乃是在主裡以恩賜彼此服事(彼前4:10)。 應用: 神的工人在教會中工作,所當得的份是聖經所規定的。因此,我們應當關心他們,對他們所做的表示出欣賞和尊重,並且要多關心他們的生活,這都不是出於勉強,要乃是發自內心。 經文: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加6:6) 三.承擔之職
(29-41) 1.受膏與供職
29-30 在這一段告訴我們:祭司的聖衣是要留給子孫,表示
神要求工人的子孫也要作工人,代代相傳,是 神的心意。 A.穿衣受膏承接聖職:29節 亞倫的聖衣要留給他的子孫,可以穿著受膏,又穿著承接聖職。 祭司要穿著聖衣承接聖職,這正是預表 神要給聖工肯負責的人任職(提前3:1),決不可有職無責(太23:1-4)。 B.每逢供職要穿七天:30節 他的子孫接續他當祭司的,每逢進會幕在聖所供職的時候,要穿七天。 “七”是屬靈的完全數。供職時要穿“七”天,這就表示工人在工作崗位上要“盡你的職分”(提後4:5)。 2.聖職與聖物
31-34 祭司是 神賜給亞倫和亞倫子孫的聖職,因此只有祭司才可以在會幕門口吃聖物:這就表示工人當在 神與人前有生活的見證。 A.承接聖職:31-33節 第一,在聖處。你要將承接聖職所獻公羊的肉煮在聖處。 第二,吃聖物。亞倫和他兒子要在會幕門口吃這羊的肉和筐內的餅。 第三,承聖職。他們吃那些贖罪之物,好承接聖職,使他們成聖。 祭司要將祭肉煮在聖處,並要在會幕門口吃這些羊的肉和筐內的餅。這就表示工人要在工廠上過生活,不可到外面貪愛現今的世界(提後4:10)。 B.聖物規定:33-34節 只是外人不可吃,因為這是聖物。那承接聖職所獻的肉或餅,若有一點留到早晨,就要用火燒了,不可吃這物,因為是聖物。 聖物是有分於祭壇工作的人吃的(帖後3:10),乃是為吃了以後盡工作的職責(約21:15)。 3.獻祭與成聖
35-37 A.七天獻祭: 你要這樣照我一切所吩咐的,向亞倫和他兒子行承接聖職的禮七天。每天要獻公牛一隻為贖罪祭。 祭司行承接聖職之禮七天,在這七天之內,每天要獻公牛一隻,為壇贖罪,使壇成聖。 B.七天潔淨: 你潔淨壇的時候,壇就潔淨了,且要用膏抹壇使壇成聖。要潔淨壇七天,使壇成聖,壇就成為至聖。凡挨著壇的都成為聖。 祭壇是用人手所造的,難免有俗手的污穢(出20:24-25)。因此必需獻一隻公牛為贖罪祭,使壇潔淨七天,使壇成為至聖。這就表示任職的工人,當常常在
神前自檢(帖前5:21-22),免得有人意人手出來。 4.每日的獻祭
38-41 在這一段中有規定:在承接聖職的七天內,每天要獻兩隻羊羔,獻為奠祭。每天早晨一隻,晚上一隻。這就表示我們基督徒每天要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贊為祭(來13:15),早晚都要向 神讚美稱謝(詩92:1-3)。 應用: 神的工人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主耶穌了,就不需要再每日不斷地“獻祭”了。其實,神的工人更加要作眾人的榜樣,把自己完全獻上,還要每日早晨在
神面前“獻祭”——就是以禱告、頌贊為祭獻給主!你今天早晨向 神“獻祭”了嗎? 經文: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1-2) 三.享受之福
(42-46) 在這一段中讓我們看到,祭司被膏立承接聖職之後,全會眾都因些而得享 神所賜的三大福分: 1.得 神相會
42-43 A.得 神與祭司相會: 這要在耶和華面前、會幕門口,作你世世代代常獻的燔祭。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 祭司與 神相會在乎事奉,如果不肯事奉 神,就失去了祭司的意義,更達不上與 神相會。因工人是藉著祭壇的事奉與 神相會(徒13:2),在禱告中與 神見面。 B.得 神與會眾相會: 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 祭壇是設立在會幕門口(利17:8-9),百姓至此獻祭,可蒙 神的悅納(利1:3)。因此,就得享
神與百姓相會。這就預表了主耶穌的恩功能使我們得與 神相會(弗5:2,2:13)。 2.因 神成聖
43-44 A.會幕因 神成聖: 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 會幕有了靈交,就因 神的的榮耀使會幕成聖。照樣,教會要達到成聖,也需要有靈交生活(徒1:13-14),與 神的榮光充滿(出40:34,徒2:1-4)。 B.祭壇因 神成聖: 我要使會幕和壇成聖。。 祭壇是祭司的工作場地。祭壇因 神成聖,預表工人的工程蒙 神悅納(林前3:13-14)。 C.祭司因 神成聖: 也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成聖,給我供祭司的職分。 這就表示工人蒙 神膏立,其地位也因 神成聖(啟1:6,彼前2:5)。因此,我們的生活也當聖潔(帖前4:7,彼前功盡棄:15)。 3.蒙 神同在
45-46 A.這是享特大之應許: 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 神。 我們的始祖亞當因罪墮落離棄 神(創3:23-24,弗4:18)。這時,
神主動地應許——要藉著會幕的祭祀與會眾同在,這真是特大的應許(林後6:14)。 B.這是受特大之開導: 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 神,是將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住在他們中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 神。 人類因犯罪被魔鬼弄瞎了心眼(林後4:4),使人不能認識 神。這時, 神就開導人的心眼——“必知道”,要人認識
神是救主(太1:21),知道 神恩召(弗1:18),因認識 神是得福之門路(伯22:21)。哈利路亞! 應用:神要顯明他並非不與我們同住,他要住在我們中間,住在我們心裡。因此,你不要把 神關在心門之外,要把他請進你生命中。順從他的話語,藉禱告與他交談,讓他成為你的神,成為住在你心裡的主。 經文:因為我們是永生 神的殿,就如 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 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林後6:16) ── 譚志陽《出埃及記逐章查經課程》 059祭司成聖(蘇佐揚)
(六月廿八日) (出埃及記廿九章1 ―14節) 要給亞倫穿上內袍和以弗得的外袍,並以弗得,又帶上胸牌,束上以弗得巧工織的帶子,把冠冕戴在他頭上,將聖冠加在冠冕上,就把膏油倒在他頭上膏他。
(廿九章5 — 7節) 一、承受聖職,分別為聖(1節)。這一章聖經是神吩咐摩西為亞倫和他兒子們就祭司職之時,應有的禮節和當獻的祭物,與利未記八章相同。這就職典禮的程式如下:1.先在會幕門口用水洗身,表示潔淨(4節)。2穿上完全的祭司聖服,即①內袍。②以弗得的外袍 。③以弗得。④胸牌。⑤束上以弗得巧工織的帶子。⑥戴上細麻布冠冕。⑦在冠上加有「歸耶和華為聖」等字樣的聖冠(5 — 6節)。3 然後把膏油倒在他的頭上使他受膏。亞倫的兒子則只穿內袍,束上腰帶,包上裹頭布(一般的祭司並無冠冕7—9節)。4首先要「為自己」獻公牛為贖罪祭(10—14節)。5然後獻一隻公綿羊「給神」為燔祭(15—18節)。6再宰一隻公綿羊,為亞倫和他兒子們抹血在右耳垂、右拇指和右腳趾上,使他們分別為聖(19—21節)。7最後把三個無酵餅作為「素祭」為耶和華獻上(22—25節)。8一同享用祭肉的胸和腿並無酵餅,在會幕門口煮吃( 26 — 34節)。9禮成。 二、獻牛獻羊,獻無酵餅(1一 3節)。以上是祭司「承接聖職 」的「過程」(22節)。他們在行禮中要有獻祭的行動,所獻的祭物有三種性質。1.有動物和植物製成品(即三種不同的無酵餅)。2有血的和無血的。3這些祭物又分為完全獻給神的(即燔祭和素祭)和一部份歸給祭司為食物的(即第二隻公綿羊的胸和腿),還有無酵餅,作為祭司的食物,牛羊必須是無殘疾的,是完全的,餅必須是無酵的,表示無罪。餅是由細麥磨成的面製成,預表基督為一粒落在地裡死了的麥子,把生命帶給毎一個信祂的人。磨成了細面表示生活經過許多磨煉,成為合主心意的人。無酵餅有調油和抹油的兩種,預表聖靈充滿和能力的彰顯。 三、穿衣加冠,膏油倒傾(4一 9節)。亞倫代表以後的毎一位大祭司,他的聖衣共有七樣(5 — 6節),但一般的祭司只有三樣( 8 — 9節)。亞倫的聖衣要留給以後作大祭司的人穿著(29節)。一切祭司進入會幕事奉神的時候,都必須穿著整齊而完全的聖衣,免得遭遇死亡(廿八43)。因此一切承接聖職在敎會中事奉神的聖職人士,穿著莊嚴而整齊的聖袍,是不應該受批評的,反倒應加重視。大祭司頭上所戴的細麻布包頭巾作冠冕狀(廿八39),但在冠冕上加上一頂聖冠,事實上是用一條藍細帶子系在前額的一面橫金牌(廿八36— 38)。被稱為聖冠,因冠上的金牌,刻著「歸耶和華為聖」等字樣。 此外,摩西要為亞倫行受膏禮,把貴重的膏油倒在他的頭上,流到他的鬍鬚,然後滑下到他聖衣的衣襟(詩一三三篇)。油預表聖靈,大祭司必須被聖霣充滿,才能執行此聖職,為聖民贖罪。 四、灑上牛血,使壇潔淨(10—12節;利八15)。亞倫穿聖衣受膏完畢,在神面前即已接受了聖職,這事後來實行的詳情,記錄在利未記第八章,大祭司的主要任務是「獻祭」,在獻祭以先,要使燒祭物的銅壇潔淨、成聖。大祭司行這潔淨銅壇的手續如下:公牛牽到會幕前,祭司按手在公牛的頭上,表示把罪歸到牠的身上。2在耶和華面前,在會幕門口宰這公牛,表示宰牛時,由神鑒察,也預表耶穌為萬人在十字架上代死時,是公開的,由神認可及鑒察。3取些公牛的血,用指頭抹在銅壇的四角上,「使壇潔淨」,又把血倒在壇腳那裡「使壇成聖」(36、37節;利八15)。壇要成聖,才能承受祭物在其上焚燒的壇上的火,即獻祭所用第一次的火,不是祭司點燃的,乃是從天上下降的(利九29),然後祭司保持天火不滅,毎日在壇上獻祭。 五、獻贖罪祭,手潔心清(13—14節)。亞倫首先要為自己和他的兒子們,即承受祭司聖職的人們獻上贖罪祭,使自己手潔心清,才有資格執行聖職,獻「贖罪祭」的人共有四種,詳細記載在利未記第四章,不過這裡所說的是首任祭司為自己所獻的贖罪祭,和以後為民眾而獻的大同小異。祭牲的焚燒分為兩種:1.把公牛蓋髒的脂油,肝上的網子,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共四種焚燒在祭壇上,為己贖罪。2把公牛的皮、肉、糞帶到營外用火焚燒,表示神把罪除去,正如主耶穌在耶路撒冷城門外為人受苦(來十三11 一 13)。 事奉神的人要藉著水、膏油與血,使自己配得執行聖職。──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 060馨香火祭(蘇佐揚)
(六月二十九日) (出埃及記廿九章15 — 25節) 要把全羊燒在壇上,是給耶和華獻的燔祭,是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廿九章18節) 一、祭有多種,燔祭為先。獻祭是一種古舊的宗敎行動,並非由摩西發明或制訂,不過直到神向以色列人頒佈律法之後,才清楚說明應獻什麼祭,及如何獻祭。神的律法有三種,即道德律(十誡)、社治律及宗敎律,獻祭乃是宗敎律的一部份。雖然我們今天不必獻祭,
但舊約時代所制訂的祭禮是充滿各種屬靈敎訓的,對於祭禮的認識與瞭解,有助於基督徒靈性的長進。利未記一至七章所載,對一切祭禮有清楚的指示和解釋,在民數記廿八章則有獻祭的補充條例。祭有五種(利七37),即:1.燔祭,亦即祭司毎日要獻給神的祭,「燔祭」 亦即「火祭」,是用火焚燒的祭物,又稱為馨香的火祭(18、25、41 節)。燔祭也是「世世代代常獻的祭」(42節),利未記第一章對燔祭有詳細記載。2素祭,即無血的祭物,是三種無酵餅(2,23節)。素祭的三種餅要與燔祭一同焚燒(25節)。亦可單獨獻上(利未記―章清楚指示有關如何獻素祭的條例)3平安祭,或稱酬恩祭,是為感恩而獻的祭物,利未記第三章對此祭有詳細指示。以上三種祭都是獻給神的,第一、二兩種是祭司「毎日」必獻祭,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民廿八4)。但第三種祭乃是以色列人隨時可獻的。4贖罪祭,是明知律法不許可的事,卻不幸犯了律法,因此要獻贖罪祭,利未記第四章對此祭有詳細說明,贖罪祭是用公牛犢、公山羊、母山羊、綿羊羔等為祭牲。5贖愆祭,即不知而誤犯的罪,一旦知罪,即應獻贖愆祭。利未記第五章有詳細記錄,這兩種祭是因為犯罪而獻的,是隨時可獻的。 二、搖、舉及奠,與祭相連。此外,中文聖經提及搖祭、舉祭( 27節)及奠祭(40節)。這三個名稱因無法翻譯得正確,使人誤會以為除上述五種祭祀外,還有三種。其實這三種是與祭司獻祭有關連的「動作」而非「祭品」,因此如能改譯為「祭禮」即「搖禮」、「舉禮」及「奠禮」,則不會使人誤會,而且在事實上這三種乃是祭司時祭時的「禮節」或「程式』之一,而非另外有三種祭也。 三、全羊焚燒,香聞於天(15—18節)。祭司就職時,先要奉獻一隻公牛,為自己獻祭,已如上述(10—14節),然後要奉獻一隻公綿羊作燔祭,是奉獻給神的,稱為馨香的火祭(18節)。人的罪惡重大,則聲聞於天,以致神降災刑罰(創十八20—21)。人為神所獻的燔祭,為要討神喜悅,則其香氣亦會「香聞於天」,使神心滿意足,賜下福澤。獻羊為燔祭的手續如下:1祭司要按手在羊的頭上。2在會幕門口宰羊。3把羊血灑在祭壇的周圍。4把羊切成塊子。5把五臟用水洗淨。6把全羊(一點也不留下)都燒在壇上,獻給耶和華,表示祭司承接聖職以先,要獲得神的喜悅(參閱利一10—13)。 四、承接聖職,血抹血彈(19一21節)。祭司牽來的公綿羊有兩隻(
3節),一隻獻給神為燔祭,另一只是為祭司就職而獻,這「承接聖職的祭」是特殊的,其禮節如下:1.祭司要按手在公綿羊頭上。 2宰羊。3取血為抹禮及彈禮之用:①抹血在亞倫的右耳垂上和他兒子們的右耳垂上,表示聆聽神言。②又抹在他們右手的大拇指上,表示為神工作。③又抹在右腳的大拇趾上,表示行走在神的道中。④把血灑在壇的四周,使壇為聖。4取點膏油和壇上的血彈在亞倫和他兒子們的衣服上,使他們和衣服一同成聖。這是預表祭司或一切從事聖工的人都有聖霣的能力與他們同在,才能為神工作。5取出羊的脂油 、肥尾巴、蓋髒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兩個腰子和腰上的脂油並大腿作為燔祭的祭品,另外加上素祭的祭品,即三種無酵餅(23節,2 節),一同放在亞倫和他兒子的手上,行一次「搖禮」,在神前左右搖擺一次,表示祭司與人的關係。這一切都要燒在燔祭壇上,獻給耶和華,表示從事聖工的人是屬神的,不再為自己而活。利未記八章22 一30節有同樣敘述,是亞倫就職時的眞正過程,這「承接聖職的祭禮 」舉行完畢,祭司才可執行祭司種種的任務。在下文將繼續述說他們承接聖職的其餘動作,為期七天(38節),才算完成。 立志事主,必須聖潔,求神赦罪,靠主寶血。──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 061分享聖筵(蘇佐揚) (六月三十日) (出埃及記廿九章26 — 34節) 亞倫和他兒子要在會幕門口,吃這羊的肉和筐內的餅。他們吃那些贖罪之物,好承接聖職,使他們成聖
(廿九章32、33節)。 一、搖胸舉腿,永得之分(26—28節)。祭司把公羊的胸在面前左右搖一搖;又把羊腿,由下向上舉一舉,稱為「搖禮」與「舉禮
」(上文已述,不應稱作搖祭與舉祭,以免使人誤會在五祭之外還有二祭)。左右搖一搖,又由下向上舉一舉,造成一個「十字架」的形狀。把羊胸左右搖一搖表示人與人的友誼或愛,把羊腿由下向上舉一舉,表示人與神的團契,或神賜人奔走前程的力量。在神面前搖一搖或舉一舉,是首先表示已經屬於神,神已經享受了祭司所搖的羊胸與所舉的羊腿,然後這胸與腿要歸於祭司,作他們的「食糧」,而且成為定例,永遠如此。這些搖胸與舉腿,因在神前行過禮,便成為聖物
(27節),享用的人定必蒙福也。 二、獻平安祭,選民感恩。在五種祭中有平安祭,正如上述,平安祭是感恩或還願之祭,可用公牛或母牛,或公羊母羊,山羊亦可, 但不用鳥類。這些牛羊必須是沒有殘疾的。這祭旣說是「平安」,所以不是為贖罪,祭司便有當得之份,作為食用,其中祭牲的胸,要在神前搖一搖,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祭牲的右腿則歸給那為人獻祭的當値祭司(利七29 — 34 ;民六20)。那獻平安祭的人,也可全家分享平安祭的祭肉(民十二 5-7,11 — 12)。在26節所說,搖 禮的公羊胸,是歸給摩西的,是因為這裡所記的是大祭司承接聖職的獻祭,主持就職典禮的乃是摩西,所以摩西有自己當得的一份(利八29)。 三、聖衣下傳,作聖品人(29—30節)。亞倫是首任的大祭司,他所穿的全套聖衣,在他去世後要留給他子孫作大祭司的人穿著來受膏、就職,並要穿著七天,才完成承接聖職的典禮。七天之內,要住在會幕門口(利八33,35)。聖經並沒有說他們如何睡覺,因為以色人的睡眠是很簡單的,所以不必詳述。這一套聖衣後來在以利亞撒承接大祭司之職時,曾承受而穿上(民廿28 )。以後再沒有題及同樣的事,因為他們都知道如何行了。後來老人以利亞也曾把他的衣服留在人間,以利沙把它拾起,用以分開約但河水。相信他也必穿上,繼續以利亞未竟之工(王下二13 — 14 :)。保羅也有一件外衣,可能也遺留給提摩太了(提後四13)。 四、聖所受職,七天本分(30節,35節)。摩西與亞倫和他兒子主持承受聖職之禮,並非在一天內完成,乃是七天:1.要在會幕門口住七天。2要穿著聖衣七天。3七天內要在會幕門口享用聖肉。4 要在七天內毎天宰祭牲獻贖罪祭(36節)。5七天都要用膏油,用彈及抹的方法使祭壇成聖(12、21、36節)。6每天早晚獻一隻羊羔與菜素祭之物一同獻給神作燔祭( 38 ― 41節)。這就表示行「就職典禮」是天天一樣地舉行七天。不像今日的敎會按立長老或牧師只在兩三小時內完成。聖經中題及「七天」或「七次」的行動是表示十分愼重與神聖:①祭司行禮七天。②約書亞圍繞耶利哥七天。③以利亞的僕人七次上迦密山看是否有雨雲(王上十八43 — 44)。④患麻瘋的乃縵將軍要在約但河水中浸潤七次才得痊癒(王下五14)。 五、同吃聖筵,分享神恩(31—34節)。承接聖職的祭司要七天內吃用聖肉聖素祭的無酵餅。1.要在聖處煮肉。2在會幕門口吃公羊的肉和筐內的三種無酵餅。3這些稱為「贖罪之物」,祭司吃過後便成為聖。4外人不能吃聖物(利未記廿二章10 — 16節)。5這些祭司的食物不能留到早晨,意即聖物可能因隔夜而變味,神就不喜歡。6若有一點留到早晨,必須用火焚燒。除去變味之物,有衛生意味在內。用火焚燒隔夜食物,也是毀滅有害微菌散佈最有效的方法。在曠野的肉食最多能留48小時,到第三天一定會變味,所以第三天便要用火焚燒殺菌(利七17,十九6)。聖物一旦變質或變味,其「 聖」亦失,焚之為佳(34節)。聖霣亦如火,用火焚燒人心之罪,殺除罪菌,亦甚重要。最後一點敎訓乃是今日的本份,今日應盡之,勿留到明曰,明日也有明日的任務。 與弟兄們有友誼,與神有交通,為基督徒每日應盡的本份。──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 062完全成聖(蘇佐揚)
(七月一日) (出埃及記廿九章35—46節) 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我要使會幕和壇成聖,也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成聖,給我供祭司的職份。
(廿九章44節) 一、七天贖罪,心靈潔淨(35―36節上)。大祭司承擔聖職之禮,不是一天完成,乃是要七天。在這七天之內,他的工作有十二項
:1.在會幕前宰公牛一隻。2取些牛血抹在壇的四角。3其餘的血倒在壇腳那裡。4牛內臟的脂油要燒在壇上,作為贖罪祭,其餘都要在營外用火焚燒。5宰公綿羊一隻,把血灑在壇的周圍。6要把全羊焚在壇上,作為燔祭獻給神。7宰另外一隻公綿羊,取羊血抹在亞倫和他兒右耳、右拇指和右腳趾上,又用膏油和血,彈在他們的聖衣上,其餘的血灑在壇的四圍。8羊的一部份焚在壇上作承接聖職應之用。9這羊的胸與腿歸給亞倫和他的兒子們一同煮吃。10聖壇要潔淨( 36節)。11.用膏抹壇使壇成聖。12吃不完的祭肉和餅要在第二天早晨火焚。亞倫和他兒子每天都執行這十二項任務,13由摩西主禮,七天都是如此,不厭其煩,目的是要訓練以色列人明白「贖罪』和「獻燔祭給神,使神喜悅」的重要。同時七天之內毎天都要獻贖罪祭,使祭司心靈得以潔淨,存虔誠的心,莊嚴的態度事奉神,過聖潔的生活。 二、用膏抹壇,使壇成聖(36節下、37節)。「分別為聖」或 「成聖」一詞,在本章內用過十二次(1、9、21、27、33、36 、37③、43、44②節)。可見神何等重視聖潔。9節的「分別為聖」原文為「充滿他們的手」(見三十二章29節)。成聖的對象有祭司、聖衣、祭肉、壇、挨著壇的人、會幕等,大祭司毎天獻祭完畢,要使壇潔淨,如何潔淨,經文未詳述。36節「潔淨壇」三字原文作「你要用贖罪來潔淨壇」(中文漏贖罪一詞)。37節的「潔淨壇
」三字原文則為「為壇贖罪」(中文誤譯為潔淨)。但「祭壇不是人,如何有罪」。此應將「為祭壇贖罪」一語譯為「為祭壇行除罪禮」,或「除罪的污染」,因為祭壇上的祭牲是贖罪的,所以祭壇為人們的罪所污染,所以要用兩種方法使壇潔淨和成聖。 1.為祭壇行除罪污染之禮。2用膏油在壇上彈七次(利八11),並且抹壇,使之成聖 。至於如何為祭壇行除罪污染之禮,則未詳言,但保持祭壇聖潔與潔淨,乃是祭司毎日的責任。保持「聖具」聖潔,和保持聖品人自身的聖潔,其重要相等,同時凡挨著祭壇的(包括獻祭的人和一切與獻祭有關之物,壇上的五件聖具(廿七3)均成為聖。 三、毎天獻羊,香火上升(38—41節)。祭司毎天要獻兩隻一歲大的羊羔給耶和華作為馨香的火祭,這是世世代代毎天要獻的(42 節)。聖經並不解釋為何毎天要獻燔祭,其原因是只有毎天獻燔祭才能維持神與人所立的約。民數記廿八章複述這種毎日羊羔兩隻常獻的燔祭給神的條例。和這羊羔同獻上的是「奠酒的細面」。中文聖經在 40節譯為奠祭者應改譯為奠禮。正如下文41節所說的「奠祭之禮 」,表示是一種禮,並非一種祭。和「無酵餅的素祭」。早晨獻一隻,黃昏時獻一隻(猶太人傳說為下午三時,即申初。參閱徒三1)。 那奠酒(即澆灑在細面上的),是要與搗成的橄欖油調和的。把這些奠在壇上,發出馨香之氣,上升至天上,使神心中喜悅。正如挪亞出方舟之後,獻上燔祭,也發出使神喜悅的馨香之氣一般(創八20 ― 21)。我們也應在生活上發出香氣,使人獲益,使基督得榮耀(林後二 15 ― 16)。 四、神人相會,會幕成聖(42節下至44節)。神要在會幕中彰顯祂的榮耀,使會幕也成聖(43節)。這事實現在利未記九章23節。神應允他們要在會幕與人相會,對人說話,使選民過“以馬內利”
(神與我們同在)的生活。但正確的地點乃是會幕內、法櫃前,即至聖所之內(民十七4 ;出廿五22), 五、神在人間,快樂虔誠(45—46節)。這兩節聖經好像是神在合約上的「簽署」。祂的身份有三:1.祂是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的神。2祂是領選民出埃及的神。3祂是選民所知道(或作認識)的神。 最後一句,「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乃是神的簽署,人不能更改。 獻祭的條例亦必須嚴謹遵守,世世代代如此。保羅曾引用這些話勉勵哥林多信徒。嚴守「聖別」之道(林後六16)。不可與世人同流合污。選民如此,基督徒亦然。 祭司如家長,會幕如家庭,祭壇如事業,均應聖潔,才能蒙福。──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