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短篇信息 目錄: 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會幕簡釋 出廿四: (佚名) 「立約的血」 出廿四:1—8 戴 伯 福 灑血立約的典禮 出廿四:1—18 (佚名) 「寶血」 出廿四:8 黃 福 照 聖經—神的約書 出廿四:8 桑 安 柱 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 出廿四:11 (佚名) 又召神僕上聖山(譚志陽) 神人結盟(蘇佐揚) 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在二十四章,我們看見另外一個問題,不僅是人可以到神的面前來,而且到神面前去的人的範圍也擴張了。原來是一個人,現在是七十四個人。 神在基督裏作的榮耀的選召(廿四12-18)
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二十章到二十三章是摩西在西乃山上神給他的命令,他下山後就把神的命令典章告訴了百姓,眾百姓又是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須遵行」(3 節)因此摩西按神的一切話與百姓立約,因為百姓願意遵行,從此律法是神與以色列之間的約,而且帶血立的約,雙方都不能廢約。 柱子是石頭作的「表示永不妀變,此約永不變,獻祭可以過去,柱子是永久存在。以色列人願意與神立約,願意活在律法以下,此約將成為神對以色列人審判的根據(羅二12),除非另一個約出現(新約)。 在西乃山獻祭時沒有祭司,而是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獻燔祭和平安祭,說明在以色列人沒有違反律法以前,他們是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每個以色列人都是祭司,都可以獻祭事奉神。 摩西將神的命令都寫上,要以色列人遵守。神吩咐摩西再次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個人都上山,但只有摩西可以親近神,其餘的人是遠遠的敬拜神。 摩西是將一半血灑在壇上,另一半血灑在以色列人身上。灑在壇上是向神立約,灑在以色列人身上是向人立約。燔祭是為神,滿足神的要求。平安祭是滿足人,為人和神之間有了和平。創世記十五章告訴我們立約是需要祭物流血,因地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是借祭物。 因獻祭,因血,因約,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可以上山,到神那裏遠遠的下拜。這和出埃及記十九章的情形完全不同,那裏沒有血,沒有約,神是在雷轟,閃電和密雲中,並且有角聲甚大,以色列人面對一位公義、聖潔的神而發顫,這裏有血、有平安祭、有約,以色列人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他腳下仿佛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原文是聯結)身上,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出二十四10)。 人能看見神嗎? 「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出三十三18-23)。 出埃及記二十四章16 至17 節色列人是看見神的榮耀,形狀如烈火。 以賽亞書六章1 節,以賽亞看見的主也應該是主的榮耀。 以西結書九章3節,以西結看見的也是神的榮耀。而以西結書十章1節「顯出藍寶鉐的形狀」,只是形狀。 啟示錄四章3 節,使徒約翰看見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 但是人能看見神的使者(未降世的基督,三一神的第二位)。 創世記十八章29 節的耶和華向亞伯拉罕說話。 創世記三十二章24 至29 節,和雅各摔跤的人,自稱為神。 約書亞記五章13節,和約書亞說話的是耶和華軍隊的元帥,並說那地是聖的。耶和華軍隊的元師,是未降世的基督。 本章12 節神叫摩西上山住在神那裏。 本章13 節摩西和他的幫手約書亞上了神的山。 本章15 摩西上山後,神第七天從雲中召摩西,並在山上住了四十晝夜。 在這四十晝夜中神將石版並神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摩西,就是出埃及記二十五章到三十一章中神所說的話。 ── 蔣繼書《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會幕簡釋(佚名) 出廿四 以色列人在曠野,神要他們學習各樣的功課,正如我們也應該學習的各種功課和經歷。羅馬八章廿八節「萬事都互相効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所以,我們願在一切患難、痛苦,淩辱裡多多學習各種經歷,這神非但能使我們和人表同情,並且還可以在這些事上得勝有餘。神准許這些事臨到我們是要我們將來在祂的榮耀裡一時有份,以色列人經過紅海後,來到書珥的曠野,汛的曠野,後來從利非訂來到西乃山。這山對於我們信徒是非常熟悉的,乃是傳律法的一座山,所以每逢提到這座山。就想到神的律法。諸位慕道友所讀的十條誡命,就是神親自在這座山傳給摩西的。神當日親自用祂自己的手把十條誡命寫在兩塊石版上,頭四條是論到人與神之間所當盡的本分。後六條是論到人與人之間所當盡的本分。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十條誡命是全律法的總綱。此外對於衛生和吃喝方面神也都有規定的條例。摩西上西乃山有七八次之多,只有摩西一個人可以上到山頂最高處與神會見,約書亞只能等侯在半山。請看出廿四章十五至十八節:「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他從雲中召摩西,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他從雲中召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有四十晝夜。在這四十晝夜之中,除了起初六天之外,神都在雲中吩咐指示摩西怎樣製造會幕。會幕是什麼?會幕是神與人相會之處。或者有人要問,為什麼要造會幕不造聖殿或禮拜堂。諸位要曉得以色列百姓是初從埃及出來,他們還沒有到神要他們到的固定之地,所以他們還是移動性的民族。他們幾時往前走,會幕也隨著一同走。因此,神吩咐他們造會幕。神對摩西說:「造會幕要非常謹慎,有一定的規矩,用的材料有一定的質地」。為什麼緣故神要他們這樣仔細的做?就是因為這會幕是真聖所的模型,所以一點不能弄錯。同時這會幕是預表主耶穌基督的各方面,所以必須慎重地叮囑摩西,比方造約櫃,神吩咐說,要用皂莢木來做:請看出廿五章十節:「要用皂莢木作一櫃,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半」。皂莢木生長在曠野,是一種堅固不易朽壞的木頭,這是表明主耶穌的性質非常堅固,不會朽壞。我們各人的個性,各有不同,假若我們在對神方面的個性非常堅固,那麼魔鬼的權勢在我們身上就毫無所有了。遭遇一點患難就退縮的人,他的個性對神方面並不堅強,最容易中魔鬼的詭計。主耶穌在祂的生活中也曾經三次受過魔鬼的試探,但是祂始終沒有屈服,並且祂用聖經的話來抵擋牠。所以撒但無論如何不能攻倒牠;正如皂莢木那樣堅固的質料,蟲怎樣也不能進去。再請看出廿五章十一個:「要裡外包上精金。四圈鑲上金牙邊」。我們須知皂莢木是代表主耶穌的人性,精金是代表主耶穌的神性,主非但有神性也有人性。所以以賽亞書七章十四節「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以馬內利意思就是神與人同在,在許多地方,主耶穌都有這兩種性情的表顯。比方說在約翰四章裡記載耶穌因為口渴,所以問撒瑪利亞的婦人借水罐子要喝井裡的水;後來因為婦人不肯借,主耶穌就和她談道,結果,反而由主耶穌給了婦人生命的活水。耶穌口渴討水喝表明他是人,耶穌給那婦人生命的活水,表明祂是神。有一次,耶穌因為肚子餓了就到無花果樹上去找果子吃,但有一處記載主耶穌會把五個餅和兩條魚分給五千人吃飽。主耶穌基督也饑餓,那表明祂和我們一樣,因為祂是人,但是在另一方面祂是神,祂能行神跡奇事,使五千人吃飽。第三次主耶穌睡在船尾上,後來因為風浪很大,門徒叫醒了祂,祂就斥責海和風平靜了風浪,耶穌有肉體的疲乏,證明祂是人,耶穌有權柄斥責風浪,證明祂是神。又第四次耶穌看見瑪利亞哭,祂也哭,但另一方面祂卻吩咐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主耶穌是表明祂的人性,祂吩咐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是表明祂的神性。第五,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人會死,祂照樣也會死,但是祂死後三天就復活了。約翰福音記載說:「我有權柄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耶穌死是代表人性,耶穌復活是代表神性。總之皂莢木是預表主耶穌基督的兩種性情。約櫃不但要用精金包上,四圍還要鑲上金牙邊,有了金牙邊便覺得更能保守約櫃。約櫃造好之後神就吩咐摩西將兩塊法版藏在櫃裡面,這表明在主耶穌的心裡藏滿了神的律法。正如詩篇一章一至二節裡面所說的:「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耶穌對於神的律法晝夜思想,所以當魔鬼來試探祂時,祂就能用聖經的話來勝過。金牙邊表明主耶穌不但裡面有其理,也表明祂保守了真理。請看出廿五章十六節:「必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這法版就是十條誡命。再請看出廿五章十七節:「要用精金作施恩座又在希伯來書四章十六節裡面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感謝神,我們今天正可以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要知施恩寶座前不是人隨便可以進去的,它是在約櫃上面,以前只有大祭司可以進去。現在卻不然,凡信主的人都可隨時到施恩的寶座前來得憐恤蒙恩惠,因為主耶穌已在十字架上為我們開通了這條路,使我們有特別的權利,可以隨時來到施恩寶座的面前和神直接談話。有許多人常常問:
「相信了耶穌有什麼好處?」對此問題的回答很多,如得永生,得稱為義,不至滅亡,罪得赦免,這些都是好處。昨天我從虹口回來時,途中對一位年輕的三輪車夫談話。他說,他有父親,母親,妹妹,父親的進款還不到二千元,他自己的進款沒有一定,所以他沒有力量娶親。我看他的生活很艱難,就問他說:「你道理聽見過沒有?」他說:「聽是聽過,但是沒有相信」。後來我就對他談了幾句道,還對他說,你若相信耶穌,非但可以得救,並且還有禱告的特別權利。此了信了主後,我們就有倚靠,一個人若沒有屬天的倚靠那是最危險的。譬如說,你若沒有錢,忽然生起病來,那你怎麼辨?就是有錢的人也是如此,生病若是沒有倚靠,貝是可憐,遭遇患難若是沒有倚靠,實在令人走頭無路,我們在主裡的人雖然有時也要遭遇不涮,有時也要生病,但是我們不怕,因為我們有倚靠,我們可以從神那裡得到安慰。我今天就看到一個事實:有一位姐妹在一個很短的時期中三個兒女都死去了,各位有過兒女的都知道,那是多麼傷心的一件事。不要說三個都死去,就是死去了一個也夠令人難過的了。後來有兩位基督徒姐妹去探訪這位可憐的母親,她們兩人在去的路上談說這件傷心的事,那知越談越傷心,本來要去安慰人的,倒反自己哭了起來。哭得眼睛很紅,到了那家就在外面等了好久,待傷心過了,眼睛不紅後再進去,豈知一進去弄得他們莫明奇妙,她們還以為跑錯了人家,因為他們看見這位做母親的很平安,一點也看不出她家裡像死過人的樣子。這簡直使二位姐妹不知怎樣問才好,後來她們只好這樣問:「三個小孩子到那裡去了?」這位母親很自然的回答說:「到我爸爸的地方去了」,呀,她得到了從上面來的平安和安慰,她也深知道她的小孩子都到天父那裡去了。她心裡有平安,因為她常常來到神的施恩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諸位,神會安慰我們,神會看顧我們,只要我們肯到祂的施恩寶座面前。請看出廿五章十八節:……基路啪……」我們須知天使各有等級 ,普通的天使有千千萬萬,而基㯗路啪是高等的天使,安置在施恩寶座的兩頭,約櫃的上面地位和神非常接近,請看約伯記一章六節:「有一天,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 」神的眾子是指所有的天使,他們都來立在神的面前,可見基路啪是一直靠近約櫃侍奉在神面前的天使,不像普通的天使要神召了後才能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基路啪是非常聖潔的。當然普通天使也是聖潔的,但是基路啪卻是更聖潔的高等天使,他們是專門看守寶座的。原來魔鬼也是基路啪中之一,請看以西結書廿八章,十一至十九節……遮掩約櫃的基路啪……」這是魔鬼本來的地位,牠非但聰明,並且又美麗,你看牠在伊甸園裡時佩戴各樣的寶石,真的,牠是天使之王,也是受膏的天使,請看以西結書廿八章十四節:「你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啪……」可見牠受造時是何等的美麗和榮耀,但想不到後來牠因為犯罪,竟一變為魔王,這真是一件太不上算的事啊。今天在施恩的寶座前還是有兩位基路啪看守著,因為當日神不准許人隨便進入至聖所,就是大祭司也不能隨便進去,所以當大祭司進去時在他穿的牧裳下面有響的鈴,可以使外面的人知道大祭司進入至聖所獻上的祭是否蒙悅納。原來基路啪有擊殺大祭司的可能,他沒有慈愛。當他看不見大祭司有血的記號,他就要施行擊殺。現在我們所以能夠隨時來到施恩寶座前,基路啪再也不能擊殺我們,是因為我們有耶穌的血一次為我們都獻上了,這實在是神對基督徒特別的恩典。請看出廿五章廿三節至卅節:「要用皂莢木作一張桌子……常擺陳設餅」。十二塊餅是代表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陳設餅也代表主耶穌基督,表明主是生命的糧。主自己也曾說:「我就是生命的糧」。一般猶太人跟從耶穌目的是要吃飽,所以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凡到我這裡來的就可以得到生命的糧,這生命的糧是不能朽壞的」。我們若認識主到更進深的地步,那就是得到了主生命的糧,我們若常常多讀聖經,多聽道理,多做禱告,慢慢地,我們就會像主,所以我們要天天與神交通,有時候你自己還不覺得自己的靈命在長進,別人倒能看出你來,請看出廿五章卅五節:「燈檯…」金燈檯也是預表主耶穌基督。在啟示錄裡面告訴我們七個金燈檯是代表七個教會,主耶穌就在七個燈檯中間行走。基督徒應當做金燈檯為主發光。燈裡面一定要有油才能發光,照樣基督徒的裡面當有神的靈和神的恩膏充滿,才有能力可為主發光,因為我們只有靠聖靈的能力才能發光。我們自己的肉體全是敗壞,決不會發光,好像樹根已經壞了。正如經上所說:「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也不能結好果子」。所以你自己若要做好,是不能夠的,因為我們的始祖亞當已經敗壞,我們只能在主裡做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現在是我們基督徒應當發光的時候,因為主耶穌已去,祂要藉著我們為神發光。請看出廿六章一節:「……細麻,和藍色,紫色,朱紅色錢製造」,幾種顏色是代表主耶穌的各方面,藍色是屬天的意思,紫色是指主的尊貴,朱紅色是指主做王,細麻是預表主的聖潔和無瑕疵。 會幕是長方形的,分為三部份:頂裡面是至聖所,至聖所外面是聖所,聖所外面是院子。在院子的東面只有一扇門,這門是預表主耶穌。從門進來第一個地方就是祭壇,祭壇就是殺牲流血的地方。有的祭牲殺了之後祭司要塞上血,把血灑在會幕門口壇的周圍,再把肉塊並脂油燒在壇上,這是燔祭,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所以這祭壇又稱為燒祭壇,是指主耶穌到世上來獻上祂的身體成就神的旨意。在十字架為人受死滿足神的心,成了神所悅納馨香的火祭。 從祭壇再往前走一點就是洗濯盈。請看出卅章十七至廿一節,「……要用銅作洗濯盆……」洗濯盈是用銅造的,銅是表明經過審判。祭司到洗濯盈那裡先須找出污穢,後藉著水洗除污穢。這表明神的話,和基督在十字架為我們所成的事實,都如鏡子般告訴我們說,我們的自己(肉體)是污穢的,如果我們要進入聖所事奉神,必須經過洗濯盆,藉著道潔淨,成為聖潔。經過了洗濯盈就進入聖所,聖所和至聖所是用罩棚來遮蓋的,人從外面看不見裡面美麗的幔子,罩棚有四層,最外面一層是海狗皮,頂難看,粗而堅硬毫不美觀,這是代表主耶穌外貌的形狀。祂在世上並不長壽,只活了卅三年,可見祂年紀很輕,照理祂的面貌很清秀,那知祂並不好看。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二節「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幹地,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羡慕祂」。這裡說祂無佳形美容,因為祂曾經歷了千辛萬苦。不過海狗皮雖然難看,但越到裡面卻越好看。照樣主耶穌在外表看起來是一個普通的猶太人,並且無佳形美容,但是在祂的裡面卻是全然美麗,像撒瑪利亞的婦人本來看不起主耶穌,但到後來,她就看出耶穌是先知。所以我們決不可以貌取人。保羅說我外體雖一天毀壞一天,但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今天在工廠中,真真被神選召的工人,外表看來雖已衰老,但是他們的見證還是照樣的活潑,他們的經驗還是非常能幫助人。我們須知主耶穌的外貌不雅觀,並非為犯罪,乃是為了受魔鬼各方面的試探和攻擊,而經歷許多憂患痛苦的緣故。所以我再說,雖然祂的外貌無佳形美容,但是祂的內心郯是全然聖潔和美麗。可見內心的聖潔實此外表的裝飾更重要。基督徒若要為主發光,必需先要內心清潔。所以當日耶穌常常要責備法利賽人,說他們是粉飾的墳墓。我再說,海狗皮是最外面的一層,它雖是難看,但是愈到裡面卻愈美麗。 「立約的血」 戴伯福 出廿四:1—8;可十四:22—25 今早我們舉行聖禮典。無論受洗者或培餐者,有一件事必須明白深信的,就是主耶穌基督寶血的意義與效能。主的寶血就是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可14:24)。「立約」,白話字譯為「盟約」,日語譯為「契約」自古及今常稱弟兄結拜,夫妻結婚為盟約。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就是神與人的盟約。神在各時代均有立約的記號,洪水後以虹。應許時代以割禮,律法時代以安息日,恩典時代則以「主的寶血」。這些都是立約的記號。主說「這是新約,在我的血設立的「(路22:20)。感謝主,讚美主。 (第一點)昔時:立約的血(贖罪)的影像:「立約的血」,在昔時神已經有影像顯明。 (1)神為亞當和他的妻子用皮子做衣服(創3:21)作皮子的衣服必需殺牛羊流血,始祖亞當犯罪,神則以殺牟羊而豫表神的兒子將來要流血贖罪。 (2)神為以色列百姓定逾越節之禮;(出12:1—14);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那前夜,神為要擊殺埃及地頭生的,就命令摩西叫百姓殺羊取血,塗在吃羔羊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門框和門楣合超來成為一支十字架)作記號可得保全生命,這是豫表神的兒子為逾越節的羔羊被殺流血贖罪。感謝主。神早就豫表贖罪流血為立約的血。 (第二點)舊約:立約的血(贖罪)的憑據;神與人的立約在舊約時代就有憑據。 (1)神召摩西上西乃山的吩咐:摩西把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出24:8) (2)希伯來書提起舊約確時證明三所以前約也不是不用血立的,摩西把牛犢山羊的血和水灑在書上和百姓的身上說,「這血就是神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來9 :18—20)。舊約是影像,新約是真體。 (第三點)新約:立約的血(贖罪)的真體;神在祂永遠的計畫,贖罪的恩典中,早就定意要將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就是神本身成為肉體)降臨成為真體,捨身流血,死在十字架上,而完成救贖,以祂所流的寶血為新約,為立約的血,叫凡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哈利路亞。 (1)這血為多人流出: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可14:24)。主耶穌的血不但是立約的血,又是新約,且是為全人類贖罪流出來的。我們必須相信並且宣揚到全世界,不要讓基督的寶血白白流出而忽略。 (2)這血為門徒流出;主在飯後舉杯說,「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可22:20)。主的寶血不但為多人,也為門徒。願主祝福本日受洗者及接就聖餐者,讓他們相信接受主的寶血救贖的效能,罪得赦免,永歸基督。又願主祝福本日培餐者,讓我們大家相信接受,感激主愛,紀念主為我捨身,而報答主的鴻恩,奉獻與主。宣教百周年的紀念歌第二節說,「恩典激勵愛逾深,百年教會結聯盟,同心合意務忠誠,福音興旺救眾生,勤行道獻一生,與主同心愛世人,跟隨救主要犧牲」。 灑血立約的典禮(佚名) 出廿四:1—18 繼續研究出埃及記二十四章,神奇妙的恩典將以色列民從為奴的埃及地救出,途經汪濤的紅海,在漠漠的曠野中行走,神以雲柱和火柱引導他們,有時缺水,有時無糧,神都為他們安排,使他們安然無恙,到了西乃山時神傳律法給他們,十九章是準備工作,20—23章是把律法的內容傳給他們,廿四章是立約的典禮,今天研究其內容: 一、立約的儀式。 出埃及記24—1—11 典禮是重要的事,我們有事都舉行典禮,如長執牧師的設立,都要有嚴肅的典禮,分為幾點(1)神叫以色列人到他那裡(出24:1—2),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和七十個長老都到神那裡,這些人都富有代表性(1)摩西是神的僕人(2)亞倫等是祭司的代表。(3)長老是百姓的代表。這些人都遠遠的下拜,惟獨摩西親近耶和華,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規則,清楚的分別出最親近神的是摩西,其他的人都離得很遠的。 這是舊約時代有好的秩序,出埃及記廿五章以後神規定造會幕,有至聖所,內放約櫃兩邊又有基路啪,大祭司一年只能一次進去朝拜獻祭,又有聖所惟祭司可入,最外層稱外院,其他的外邦人均可進去。這是說明神愛他的百姓有規矩的生活,新約雖然沒有這樣嚴格的分別,在權職方面也分為牧師,教師,長老……等,不可任意行事,均須按照一定的法則遵行。諸如長老會只有牧師才能主持聖餐和洗禮的聖典。其他的長老或傳道師就沒有這種責權,由此看出神國的職務,應該分別清楚,像先早神要以色列民的規矩生活,及長老,祭司,百姓的良好秩序。 (2)摩西上山前的準備(出24:3)摩西把神的話寫在十二根柱上,獻平安祭給耶和華;百姓齊聲回答遵行耶和華所吩咐的。摩西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一座壇,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換句話說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支派;摩西早起獻祭是平安祭,在還沒有與神親近前做這事是什麼意思?是親近神的準備,例如總統若通知要召見某人,其人在接到通知後一定很慎重的準備著,雖然還未親近 總統,但他得先整理見總統的衣裳鞋帽……一切停當才能去見總統;摩西也然,他抱著一個極大的盼望,清早起來築壇獻平安的祭,如此在神面前才有平安和憐憫。 我們要學習這個榜樣,在禮拜前先準備安息與服事的工作。摩西朝見神早起築壇獻祭;我們要禮拜與神交通。也要準備溫習上周的講道;準備要獻的金錢,停下一切俗工,專心聽神的訓示,不要到了十點將到才匆匆忙忙放下未完的工來禮拜,這樣沒有準備心的一定不能與神交通,要學習摩西的準備性。 (3)摩西為中保灑血(出24:5—8 ) 「是用血立約的事」灑血立約有如蓋章,有憑據,獻了平安祭有平安就親近神與神立約,一旁有十二支柱代表十二支派,另一旁有神的書,百姓答應遵行,就用血灑書與十二支柱,立約須要用血灑才有效用,十二支柱灑了血是百姓承認了神的約,書灑了血是神承認了以色列人的諾言,摩西做中保行這立約的事。 用血是要緊的節目,十二支派是予表罪人,神的書是予表聖經,基督耶穌做我們的中保,從他的手上,腳下,脅下流出血,神憑此承認憐憫我們,使我們能與祂親近,我們應當感謝。 (4)在神的前面吃喝。(出24:11)典禮完畢,神不加害他們,他們在神的面前高高興興的吃喝,清楚的看出神和以色列民如何親近,他們現在是得勝者,我們得勝的基督徒,將來也要在神的跟前,與神同飲食,永遠與神同在……。(啟示錄3:20—21) 二、神召摩西上乃山。 出埃及記24:12—18 立約典禮已順利的完成了,神召摩西與約書亞到西乃山上,留下亞倫、拿答、亞比戶、及七十個長老在山下,只有摩西與約書亞上西乃山。這次神召他們上山是要傳會幕的建造法,及應安置何物,如何設立祭司和祭司服的樣式;四十天中神召摩西在西乃山上是以色列重要的關鍵。 (1)摩西上山六天祈禱無吃喝,第七天神才向他說話。「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山到我這裡來住在這裡,我要將石板,立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使你可以教訓百姓(出24:13) 亞倫,祭司,長老等這些領袖們在神的山下等待,而把摩西召了去是很要緊的,教訓六天的準備,第七天神才顯現,這六天中神要訓練摩西幾種信德。(1)信心。時間是一天二,三,四,五,六天過去了神仍然渺渺無蹤。七天才顯現說話,摩西若沒堅固的信心就不能等待這麼久,(2)順服。若不能順服神的話也不能等待這麼久。(3)忍耐。六天中的等待可想而知了,其忍耐的工夫。(4)謙卑。一,二……七天夜,神看出他的信心堅固,決對順服,又忍耐,又謙卑,才向他說話。 (2)神的榮光停滯於西乃山。「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雲彩蓋山上六天」(出24:16)看神的榮光雲彩蓋下,神的榮光顯出,只有摩西所上的山上,為什麼不願在人的面前?因為神的榮光是聖,不是聖不可在榮光中。「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彼前1:16)摩西是聖潔的,他能見神的榮光。 (3)摩西在西乃山上有四十天之久(出24:18)漫漫的四十天該是多麼長久啊,不是麼?神的垂訓四十天在山上,摩西專心靜聽神的訓示,然而啊,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多可惜啊?一點鐘的禮拜都不能守時到,但摩西卻等待了六天,我們聽道不耐煩打呵氣,睡覺蠕動無所不至,摩西卻聽四十天。我們與摩西比較實在天壤之別,就如禮拜後的亞們頌還沒有完大家都跋腳要跑了,摩西四十天中見神的榮光,靜聽神的垂訓,我們就不能在禮拜後與神幾分鐘的交通嗎? 摩西在山上四十天,百姓在山下沒有忍耐,失去信心攻擊亞倫及長老,自己以金牛為神,悖逆耶和華,最後的結果是死,神不高興他們;我們聽神的話,不可像山下百姓的樣子,要像山上摩西的樣子,若沒有忍耐必定失敗,一代賢君掃羅沒有神的應允而獻祭,神不高興。因為他沒有忍耐致失落他的國。我們聽神的話要在等待中,又耐心靜聽,如摩西的樣子,才能得祝福。 「寶血」 黃福照 出廿四:8;約壹一:7 從前當一個羅馬教徒快去世時,有一位基督教徒把神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的血能贖罪的真理告訴他,他就私下查考新舊約聖經,然後決定信靠神的兒子的血洗去她一切的罪;從此不請神甫來赦罪;過了許久,神甫見教徒不來請他,就到他家中去採訪,見他病重:就對他說:「你當照羅馬教的方法,在我面前認你的罪,否則雖到神的面前也是徒然。」他答道;「請神甫把你的手伸過來,給我摸一摸,」神甫伸了一隻手給他摸了,他摸過後搖頭說,「這不行,因為你的手沒有釘痕,是表明沒有流血過,你究竟是人。你不能贖人的罪,現在我已經信靠神的兒子主耶穌基督,也相信祂為我釘十字架的功勞,主耶穌手的釘痕是流血的憑據,流血是贖罪的代價。祂流出的血是寶血,大有能力,能贖盡我的罪愆,我因為信祂,在我心中滿有得救的憑據;也有得救平安和喜樂。聖經說:「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為血裡有生命,所以能贖罪。」 (利末記十七章十一節) (1)生命在乎血 聖經是一本血的書,因為生命在乎血,所以聖經是唯一的生命書。凡肯相信聖經的人,必定可以得生命。 血是流質,是活動的,血運行全身,供給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並清除汙物。一個成人的身體,約有十一磅血。人的心臟每廿三秒鐘可以把血輪途到全身。如果血失了運行的力量,生命就必定完結了。我們查考全本聖經,從創世記至啟示錄,都有血的記載,有神的生命在其中。全部聖經都講到用血作祭品,最初提及祭品就是神為亞當和夏娃預備,「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世記三章廿一節)是神用羊的生命。全部舊約聖經,都有講及流血獻祭的事,創世記四章四節,說亞伯獻祭,創八章二十節是挪亞獻祭等。直到主耶穌降世,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流血,犧牲他的生命,以救贖世人的生命,從此就不必獻上牲畜的祭物了。 因為主耶穌就是神的羔羊,祂所獻上的就是神的喜悅,最崇高最寶貴的祭品。因此我們的新生命,也在乎主耶穌基督十字架上所流的血。 (2)主耶穌的血是寶血 古代以色列人每年到神的壇前獻祭宰羊,流血灑血,藉以贖罪;其實總不能藉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這不過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律法是影兒,不能贖罪,「律法即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獻祭的事豈不是早已止住了麼,因為禮拜的人,良心既被潔淨,就不再覺得有罪了。但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 (希伯來書十章一—四節),所以神設立救法,這救法就是叫祂的兒子來,道成肉身,被掛在木頭上,流血受死,神把我們應受的刑罰,放在祂兒子的身上,而把祂兒子流血贖罪的功勞歸與我們。這樣神在我們身上即不失了祂的慈愛,而顧全了祂的公義。 舊約時代獻祭要用羔羊或潔淨的牲畜的血,新約時代只一次獻上主耶穌基督的寶血,就成了永遠的贖罪祭,任何人都可以因祂的寶血而得救。但耶穌的寶血人看作平常,失了寶貴的救恩。從前羅馬加拉力將軍打入波斯的皇宮,特准他的兵士去搶掠三天,有個兵士跑到皇宮,在禦床上撿得一個包裹,非常華美,以後跑到臨江的宮殿打開包裹,一看裡面都是各色小塊的石頭,卻想不出這些小石頭有什麼用處,於是都把它拋在江中。以後加拉力將軍聽說波斯王有一包小寶石是無價之寶,就下令搜查,那位兵士說:「我在王的床上得過一包彩石,以為無用,就把它拋在江中。」主耶穌的血是寶血,卻被一般人輕看了,拋棄了,就好像那位羅馬兵士棄寶石留空包裹一樣,真是可惜。 血是流動的液體,含有很多重要的化合物,血維持人的生存,血裡含有紅血球和白血球,其中紅血球占絕多數,平均每立方毫米中,男人的紅血球達五百萬個之多,女人即約四百五十萬個之多。白血球數較少,約七千個左右,紅血球帶有血色素,它如果行至氧氣分壓高的地方都與之結合,反之即放出氧氣,白血球有貪食作用,將粗菌或異物捕捉而溶化之,所以體內如果細菌侵入,白血球就集結該處而撲殺之。以防止細菌的繁殖擴大。白血球比紅血球大,但遠不如紅血球那麼多。但在病菌侵襲下,白血球便會急劇加增,好像國家遇著外敵侵入馬上下總動員令一樣,因為白血球有殺菌的能力。血的價值非常寶貴,同樣主耶穌基督的寶血,在屬靈人的生命中也具有極高的價值。如紅血球般潔淨我們的污穢和罪惡使我們成為聖潔,有如白血球般幫助我們抵擋惡魔的侵襲,使我們的生命獲得安全的保障。「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約翰壹書一章七節)。 (3)新約所立的血 飯後主耶穌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廿二章二十節)(又馬太廿六章廿廿八節說),「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救。」新約的血是赦罪的憑據,新約最感動人的就是寶血能以赦罪。無論何時,人心都有一種企盼赦罪的思想,所以使徒保羅常引用詩篇卅二篇一節的話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便有福。」 主耶穌手腳的血滴在各各他山上,早上九時一直滴到十二時,那時連太陽也不敢發光,天地都昏暗了,神的兒子還在十字袈上流血,祂臉上也從荊棘冠冕刺傷之處流下血來,祂遍身也從鞭打的傷痕流出血來,到未了有個兵士拿一根槍瞄準祂的肋旁,一槍紮入,所有餘剩的血也都流出來,親愛的弟兄姐妹們,這些血都是神的兒子所立的新約,使我們的罪得赦免。基督的寶血,雖然大有能力,但必須人接受祂,才能發生效能;正如輸血雖然可以救活許多人的生命,但必要需輸血的人接受輸血的救治一樣。倘若他拒絕接受,那麼願意獻出血液的人,他的血便要白流了。十字架上所流出寶血,為要拯救罪人,並天下瀕於死亡的罪人,但我們是否拒絕祂,讓祂的寶血白流呢? 聖經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章二節)。 聖經—神的約書
桑安柱 出廿四:8;哥前十一:25;詩八九:28—37 聖經,有的人認為是天書,也有人說是寶書,但這都不能表現出聖經的本質,其實聖經是新舊約全書,就是約書,從剛才所讀三段經文我們看到:一、神以牛羊的血為祂與人立約的憑據。二、主耶穌以祂的寶血與我們立約。三、神與大衛立約。 每當我們坐主的聖桌,守主的聖餐,我們是在紀念主與我們所立的約。在舊約聖經我們提到神與選民立約八次,在新約時代神同樣與教會立新約,但還有很多約是要等到主耶穌再來才會應驗。何謂「耶和華」呢?耶和華的意思,就是表明神的特性——祂是慈愛,信實,立約的神。神與人所立的約一定兌現的,是有價值的。「神的約書」正代表聖經的價值,意義,與我們的關係。 每一件合約都附帶有應許,如沒有應許又何必立約呢?因為立約是為了保障合約的履行,主與我們立約的目的,就是保障祂的應許一定實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神是信實的,應許了我們之後,仍要與我們立約,我們可以看到神的苦心,因為我們懷疑,或半信半疑,使祂傷心,所以祂除了口頭的應許,更與我們白紙黑字立約,成為祂與我們所講的話的憑據。神本來是無所不能的,但因為祂與我們立的約,祂的無所不能的權柄受了限制,祂為要使我們相信,於是虛空自己,謙卑自己,願意降下到律法之下,受律法的縛束。如果神背約或祂的約不成全,我們可以說:祂錯了。所以這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條約,因為這約對神來說是祂是吃虧很大,犧牲很大的。 神與我們所立的約是可靠的。因為神曾對大衛說:我必不背棄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 他仍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 出廿四:11 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兩句話連在一起,是乎很唐突奇怪摩西亞倫同兩位祭司,七十個長老,上山朝見神,他們看見了神,他們與神交通,算是登峰造極,到了最高的地位。那時候,若說他們唱詩禱告,似乎相宜。然而聖經卻記載說:他們看見了神,他們又吃又喝,這才是真理,才是基督教。 (一)有的人又吃又喝,卻未看見神。他們抱著唯物主義,只見物質,不見神靈。終日所謀求的,就是吃喝穿。保羅稱這樣的人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他們卻不知道,且忘記了他們的生活,動靜,存留,是在乎神。所享受的物質幸福,亦從神而來。 (二)又有人看見神,卻不吃不喝。他們將敬神與吃喝,分開隔斷。他們在日常生活上不承認神,他們嚴嚴的分別俗事與聖事。他們在禮拜日是一聲人格,從禮拜一到禮拜六,又是一種的人格。殊不知道基督教是要將信仰與生活打成一片的。好像從前顧亭林先生歎息當時的學著,終日講「性與天道」,而不講「出處,去就,辭受,取與,之辨。」以致弄成一般不講廉恥的人,徒然高談闊論「性與天道」而已。 (三)還有人看見神,他們又吃又喝。他們在日常平易的生活上,本分上,看見神。他們在身體上,歸榮耀給神。他們遵守使徒的勸告,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歸榮耀給神。他們看見神,有奇妙的靈性經驗,同時他們的生活,非常自然,合乎情理。不像現在有的人,自命看見神,看見異像,以後的生活卻奇怪,反常。這節聖經安慰了我們,有人因職務關係,終日應付一些瑣碎小事,並且是關乎吃喝的事,讓我們記得:摩西和長老祭司,他們看見神,又吃又喝。照樣,我們每餐飯都可以當作聖餐吃,歸榮耀給神。 第二十四課 又召神僕上聖山(譚志陽) 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 出埃及記的二十到二十四章2節,是
神要摩西和亞倫到西乃山上的情況(出19:24)。 神在山上以口頭向摩西傳授律法。二十四章3節記載摩西下山,將 神在山上向他傳的律法(二十到二十三章),都述說給百姓聽,百姓都願意遵行。於是摩西將之寫成約書,舉行典禮,並向會眾念這約書。過後, 神又呼召摩西上山四十晝夜,領受能力和各樣聖物的造法。 一.神僕下山(1-8) 1.下山前的叮嚀
1-2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到我這裡來,遠遠地下拜。惟獨你可以親近耶和華,他們卻不可親近;百姓也不可和你一同上來。” 神在出埃及記第二十至二十三章向摩西頒佈律法時,摩西是在西乃山上。摩西離開山頂時, 神叫他和亞倫,他兩個兒子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個人再到他那裡去。可是,只有摩西可親近耶和華;其他人卻要保持距離。在律法下,罪人與
神之前必須保持距離。在恩典下,我們卻“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10:19)。律法說:“他們不可親近。”恩典說:“來到
神面前。”(來10:22) 2.下山後的聖工
3-8 A.向百姓傳達: 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摩西將 神的命令典章向百姓傳達述說之後,百姓都表示同意遵行(出19:8,申5:27)。以後對曠野的新生進迦南時重申律法,他們也同意,並同心收過十二個“阿們”(申27:14-26,書8:32-35)。 B.將命令寫書: 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 把耶和華的命令寫成書是文字的根據,後來摩西120歲時,又寫一次耶和華的約書(申31:9)。 C.在山下築壇: 每天能夠在 神面前築壇獻祭,就必履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步驟: 第一,清早起來。耶穌幾乎每天都要清早起來親近 神,甚至整夜禱告 神(路21:37-38,6:12)。 第二,築壇立柱。築壇立柱是基督徒每天需要做的屬靈事工。如雅各在往舅舅家的路上,夢見天梯後,築壇立柱。他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 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28:11-22)“立十二根”:表示十二支派都參與了立約證。 第三,獻兩樣祭。燔祭與平安祭。表示把自己完全獻上給
神作為活祭,這是 神所喜悅的(羅12:1-2)。每天把自己獻上是生命成長的必須! 第四,牛血分半。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這表示他們藉著祭物與血得以親近
神,能以參與了西乃山的聖約。 D.給百姓念書: 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所念的約書就是二十到二十三章的內容。在第3節述說過,在本節裡又念與百姓聽。這表示對約的證實,因這“兩”次的宣佈正是見證數(太18:16,提前5:19,來10:28)。 E.灑血作憑據: 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這血是第6節“一半盛在盆中的血”,血灑在百姓身上,是表示百姓參與了立約的誓言。因
神用血作立約的憑據,新約也不例外是用血立的(太26:28,可14:24,來9:22-23)。 應用: 神的僕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每天要清早起來從
神領取“命令”之後,再“下山”到百姓那裡傳達 神的“命令”,使百姓遵行 神的命令。 經文: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你公義的典章,我曾起誓遵守,我必按誓而行。(詩119:105-106) 二.神僕上山(9-18) 聖約是涉及雙方,由 神方所賜,由人方接受。故需 神人之間的交通。這一段就記載著以色列這一方的代表上山與 神交通。同時也表現了 神交的三個層次: 1.基層——與眾首領上山
9-11 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 基層首領上山有七十個人,他們仿佛只能上到山的腳下(14節)。這時候 神他們看見兩件事: A.看見 神的腳: 他們看見以色列的 神,他腳下仿佛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 以西結也曾看見天上象“藍寶石”的景象(結1:26,1:1)。本節表示 神根基之平靜(啟4:6,詩29:10);他的腳喜踏潔淨之地(申23:4)。 B.看見 神的手: 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 神,他們又吃又喝。 藉著吃立約的筵席與 神相交,就不再懼怕了(出19:16)。這正預表我們在基督裡蒙恩,能坦然見 神(約6:53-56,太26:29,來4:16),也全因 神施恩手的幫助(拉7:9)。 2.中層——與約書亞上山
12-16 這次摩西繼續上山,是帶著最親密的同工約書亞上去,仿佛是只能上到山的半腰。這次上山,有四個表現: A.受神的託付: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山到我這裡來,住在這裡,我要將石版並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使你可以教訓百姓。” 這次摩西繼續上到 神的山,接受兩個重要的任務: 第一,為接神法版。(出31:18,申5:22)工人傳道,也當自己先接受真理之法則(提後2:15,羅2:20-21)。 第二,不教訓百姓。這表示工人也當將從 神而來的傳出去(提後4:2,太10:7)。 B.有幫手同上: 摩西和他的幫手約書亞起來,上了 神的山。 這表示今天的工人,也須將幫手的靈性帶上(徒12:5)。 C.將會務交托: 摩西對長老說:“你們在這裡等著,等到我們再回來,有亞倫、戶珥與你們同在。凡有爭訟的,都可以就近他們去。” 摩西將會務托亞倫戶珥,哪知以後仍出現拜金牛之事件(出32:1-8)。這也是提醒我們:工人當為全群謹慎(徒20:28)。 D.被雲彩蓋: 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奈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他從雲中召摩西。 他們倆在山上被雲彩遮蓋,正表示被 神的靈裝飾(林前12:22-24)。因為“雲”可預表聖靈(代下5:13,徒2:4), 神常以聖靈的能力作工人的背景(徒1:8,亞4:6)。 3.高層——一個人上山
17-18 這次摩西與約書亞一同上山的(13節,出32:15-16),但進入最高層的靈交深處還是摩西一個人。這表示 神的工人必須有獨自進入深層與 神靈交的時間。 A.上了山頂: 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 這三步靈交層次,惟有摩西達到頂點。正如客西馬尼園的三步靈交一樣:眾門徒坐著等候(太26:36);有三個門徒有心無力(太26:40-41);惟一我主耶穌與父密切靈交(太26:39,42,44)。今天,教會中也有三層靈性不同的基督徒:有人在山下,有人在山腰,也有人在山頂。各位:你今在何處? B.進入雲中: 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 此時的摩西不但是被雲彩遮蓋,且是進入雲中,與 神信四十晝夜。這表示與 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在聖靈裡禱告(猶20),進入靈交的隱密處(林前14:1-4)。 四十是試煉或試用的數目。這裡是試煉以色列人,而非摩西。然而他們卻因陷在罪中而失敗。 應用:今天,為應付教會供不應求之缺,工人的靈性急需“進入雲中”——在聖靈裡禱告。 經文: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也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可9:7) ── 譚志陽《出埃及記逐章查經課程》 049神人結盟(蘇佐揚)
(六月十八日) (出埃及記廿四章全) 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 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摩西就把血灑在百姓身上 。 (廿四章6—8節) 一、八樣行動,神人結盟。第廿四章是「律法時代」的第一頁。 這裡說過人與神結盟的詳情如下:1.摩西為神與人間的中保。2七十五人為結盟的見證人,包括七十長老和亞倫、拿答、亞比戶、約書亞,摩西也在內(1節)。3全體以色列人參加立約行動(2節下一
3 節、7節)。4摩西宣讀神的命令,亦即摩西所記的「約書」〖3、 7節〗。5摩西築壇,壇旁立起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支派的人都被此盟約所約束(4節)。6摩西打發少年人去獻燔祭,表示贖罪;又獻平安祭,表示感恩(5節)。7摩西把牛的血一半灑在壇上,另一半灑在眾百姓身上,表示神人雙方同意立約(6 — 8節)。8七十五人在山上,在神面前聚飱歡樂,他們觀看「借形顯現」的神(9 ―11節)。 二、七十五人,各有使命。這裡有七十五個人出現,其任命各有不同:1.七十位長老,是全民的代表,也是後來分享摩西的「霣」與「責任」的人(民十一24 — 25 ),他們有七十位,可能是因為他們祖宗由迦南出來時共有七十人(一4),他們奉命與摩西一同上山,遠遠下拜,他們是「社會的代表」。2亞倫、拿答、亞比戶,是後來為祭司的父子,但可惜後來拿答與亞比戶因獻「凡火」,而被神所殺(利 十1一 3,可能是因為醉酒之故,9節)。他們當時可稱為「宗敎的代表」。3摩西和約書亞,這兩位前後相繼為民眾的領袖,可稱為「
政治與軍事的代表」,但只有摩西可以親近神,作結盟的主持人。 三、宣讀神言,百姓遵行(3— 4節上,7節)。結盟必有「條文」,神在西乃山上公開對百姓所宣佈的道德律(十誡),乃是神的「命令」,神對摩西宣佈的一切社治律(廿一至廿三章),稱為典章,原意為審判。這兩種條文摩西先用口頭宣讀,再用文字寫妥,以後統稱為「約書」。百姓兩次公開答應,第一次是「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3節),但第二次的回答中,加上「而且聽從」(7節,中文漏譯聽字,聽指聽從而言),表示是徹底的順服。但後來他們因不順服神命而招致許多災難,也不得進入應許地。
「順服神」是唯一得福的秘訣。古時如此,至今亦然。 四、築壇灑血,立約之憑(4一 8節)。摩西清早起來築壇,又立十二根柱子。有人說先立十二根柱子,在柱子上築壇。但有人說先築壇,後在壇四周立十二根柱子的可能性較大,正如後來的約書亞率領選民過約但河之後,在河中取出十二塊石頭立在吉甲為記號一般(
書四20)。這是摩西第二次築壇(十七15-16),以後在會幕中亦築祭壇及香壇,然後打發少年人去獻墦祭及平安祭。少年人指精選的各家長子而言,可能毎一支派指派他們的長子來獻祭。摩西將牛血一半灑在壇上,表示神已批准此約,又將一半灑在百姓身上,表示全民同意遵守此約。摩西稱此血為「立約之血」。於是律法時代開始,神人―同守約。主耶穌在設立聖飱時亦曾如此說,表示新約已成立(太廿
六28)。 五、神前進飱,天色明淨(9一 11節)。那七十五人都上了山, 在神前享受立約後的聯歡大飱,是神所預備的飮食,可稱為「神飱」,正如拉班與雅各在立約及獻祭後一同吃飯一樣(創卅一54)。這時他們可以自由觀看神,神無人的形像,但隨時可以藉形顯現。此時只讓他們觀看祂腳下的情形,旣如平鋪的藍寶石,亦如明淨的天色(蔚藍色)。他們都在神的「足下」,表示比神為小,正如中國人用「足下」二字表示自己為晚輩。這時神並不用「雷、電、雲、聲」(十九 16)那些威嚴及可怕的表現,因這時是雙方立約,雙方如好友。 六、接受新命,六上山頂(12 —18節)。摩西第六次奉命上西乃山,準備接受神所賜的「宗敎律」,奠定以色列宗敎的基礎:1.摩西和他的助手約書亞一同上山。神使以色列人漸漸認識約書亞,使他們對他將來繼續為領袖時有信心。2摩西把七十長老留在山根,負責民眾爭訟事宜。3約書亞可能留在半山,只有摩西一人到山頂去。4摩西上山,等候神命。5摩西等候六日,第七日神才呼召他進入雲中到山頂去。6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不飮不食(申九9下)。7四十晝夜之後,接受神所賜的兩塊石版,上面刻有道德律(即十誡,12節,
申九9上)。神在此用三種現象表示祂在山上,即雲彩(慈愛)、榮耀(聖潔)和烈火(公義)。──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