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宗教和道德的規定   出廿三:133 (佚名)

不可隨眾行惡   出廿三:2 (佚名)

獻初熟之物   出廿三:1019 (佚名)

十誡中之上主觀   出廿三:12       

新生命—新生活        

奉獻之道   出廿三:25       

謹守節期神應許(譚志陽)

撲滅罪行(蘇佐揚)

寶貴應許(蘇佐揚)

 

 

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尊神為大

    第三個小標題就是「以神為大」,尊神為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的事情是為了要叫我們建立一個心思,以神為大,承認神是最大的。神本來就是大的,但是人不肯承認。神現在就是借著祂的典章來約束祂的子民,讓祂的子民實實在在的承認神是大。
    在一個交通聚會裏,有一位弟兄交通到奉獻的問題,他特別提出了在舊約裏的「頭生」和「初熟的果子」的事,我們只要稍微讀讀舊約,特別是讀摩西五經,便看見「頭生」和「初熟的」在神的律法中,是非常的嚴肅,而且反反復覆的提過不知多少遍。從出埃及記十二章開始,一直到申命記裏面反復的提到「頭生的歸我」、「初熟的歸我」。為什麼是這樣?這裏說到一些關乎奉獻的事情,弟兄交通的重點,叫我們領會到越奉獻便越蒙福。若是把這個問題反過來看看,要是奉獻了而沒有看見祝福,還要不要繼續奉獻呢?在瑪拉基書上,神說:「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三10)我們必須要記住這個事實,神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向那些背道的百姓說的,是向那些離棄了神的百姓說話。如果神的百姓沒有離棄神,而是很正常的活在神的面前,他們雖然沒有看見額外的祝福,他們仍會照常的在神面前獻上。為什麼呢?因為是基於一個事實,他們承認神為尊、為貴、為大,配得這樣的服事。

    剛才所提到「額外」這一個問題,弟兄們交通到人越奉獻就越看見神的祝福,我們可以說,這是「額外」的祝福。因為我們讀十一奉獻的條例的時候,我們就單看十一奉獻好了(指舊約的年代)。什麼人可以奉獻呢?就是有收穫的人,在農作物有收成的,在牲畜群中有增加的,所以便要獻上。弟兄姊妹看見了嗎?這是正常的。人用勞力得來的,就像雅各用枝條來控制羊群的斑點,這是勞力作成的。但是感謝神,當他們在神面前獻初熟,或者獻頭生的時候,特別是在初熟節獻搖祭的時候,我們從申命記中看見,他們是要說一些話的。他們把搖祭帶到神的面前來,他們便向神這樣說:「我祖原是一個將亡的亞蘭人,……耶和華啊,現在我把你所賜給我地上初熟的土產奉了來。」(申廿六510)他們這些話是說出了什麼呢?乃是說出神先賜福與他們,他們纔能有所獻。就像大衛的禱告:「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代上廿九14)

    我們要看見這些事實,看見什麼事實呢?第一,我們的一切都是神負責作我們的供應,所以我們不致缺乏。好象詩篇二十三篇所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這是一個生命的見證。既然神是作了我們的供應,我們便沒有理由把神放在我們手裏的東西看作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感謝神,這是一個很有亮光的看見。第二,我們看見神把一切交托給我們,我們便成了神的管家,我們不過是從神手裏接過這些事物,替神作看管。哥林多前書那裏說:「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四2)忠心於什麼事上呢?是按著神的意思來處理神所交托的。

    我們感謝讚美主,在這樣的一件事上,叫我們看見神是借著奉獻來操練我們承認神為大的事實。首生的是神的,初熟的也是神的。但希奇得很,頭生的歸神,神也不馬上就要,神說:「你牛羊頭生的,……七天當跟著母,第八天要歸給我。」(30)為什麼不馬上獻上呢?一生下來便獻上,不是在時間上更準確一點嗎?這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神讓人學習憐憫,對獸也是如此。這也叫我們看見,神從來不願意叫祂手所造的受到傷害。我們或許不明白,神是那麼的大,那裏管得了這麼多微小的事情。感謝神。正因為祂是大,所以無論什麼事情都是在祂的眷顧底下。

    彰顯神的公義

    到二十三章的時候,又轉到了另一個方向去,這一個方向是神特意的把它凸顯出來的,那就是彰顯神的公義。在彰顯神的公義這一件事上,也是神性情的流露。什麼事情叫神公義不得彰顯呢?我們在這裏看幾個條例,便可以看出問題來了。我們不說那些條例的字句,因為條文上的字句,我們一看便懂得了,我們要看那字句背後的精義。

    在這裏我們說大體上是彰顯神的公義。可以把它分成兩個小段來看:

    不以人為跟隨的物件

    一、不隨從人。隨從人是阻擋神公義彰顯最厲害的一種光景。這裏提到了好幾件事,用近代的話來說,就是「跟隨群眾路線」,最時髦的話就是「民意」。人以為只要是「民意」,那就是對的了。但在神的典章裏卻給我們看見一個相反的事實。「不可隨夥」、「不可隨眾」。「隨夥」也好,「隨眾」也好,「隨夥」好象看來是範圍小一點,「隨眾」好象看來是範圍大一點,其實是一樣的,反正是人多就是了,人以為人多了就可以隨從,因為人以為多人贊同的意見必定是準確的。但神的話是說:「不可隨夥」。「隨夥」是布散謠言,「隨眾」是行惡。神在這裏提醒了祂的百姓,不要管眾人如何,只管神是怎樣看,神是怎樣說。

    在民數記中記載了一件事,十二個探子從迦南地回來,他們把迦南地描寫得太可怕了。十個探子都異口同聲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牽動了整個以色列民都認為不可以,不可以。唯獨有少數的兩個人,他們是非常的少數,在十二個探子裏是屬少數,在全以色列民中更是少數。他倆這麼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民十三、十四110)弟兄姊妹,在這種情況底下,你們要隨從誰呢?若隨從以色列人,他們有六十多萬男丁。若隨從約書亞和迦勒,那就只有他們兩個人,加上摩西也不過是三個。你們要跟從那一面呢?你們若說群眾都是對的,眾人的意見都是準確的,你們真的這樣揀選,那就糟糕得很了,結果就是倒斃在曠野。弟兄姊妹,神在這裏說了一件事,很明確的指出,不可隨從人,必須要看神怎樣判斷,不要隨從人去作神所不喜悅的事,不要隨從人偏行己路,只要注意神的意思是如何。

    脫離人的恩怨

    二、人若讓神的公義能夠彰顯,就有一個功課比不隨從人更加困難。人若是不能跨過這一關,神的公義還是要受遮擋的。那是什麼事呢?那就是:「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4)我們能否這樣呢?那是一個恨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仇敵,是踐踏自己,使自己難受的人。這個人實在在自己心裏叫自己恨意難消的。現在碰到他有難處了,我們要不要幫他的忙呢?要不要向他伸出援手呢?

    弟兄姊妹,我們承認在我們的天性裏,沒有這一份。在我們的天性裏,若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心裏便會很痛快,心裏便會很舒暢。我們會說,「活該,活該。」但是神的話在這裏告訴祂的子民,不可以這樣。我們若把它歸納起來,就是脫離人的恩怨。怎麼能讓神的公義得以彰顯呢?你我必須要學習脫離人的恩怨。這是非常不簡單的功課。若是搬到新約裏來,我們就會聽見主說:「不要與惡人作對。」(太五39)「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裏路,你就同他走二裏。」(太五4041)不認識神的人是沒有辦法接受這些話的,就算是認識神的人,他們對神的認識不深,也是沒有辦法接受這些話的。那人這樣的欺負自己,還要去陪他嗎?真巴不得頭一裏路能快快的走完呢,還要額外的陪他多走一裏嗎?弟兄姊妹,這是我們的天性。但是感謝讚美主,在這裏給我們看見,在典章裏有這樣的要求,要脫離人的恩恩怨怨。人會以為怎麼可以這樣呢?主說要愛你的仇敵。人又會問,仇敵怎可以愛得來呢?如果能愛的仇敵那便不算是仇敵了,是仇敵就不能愛。這一點也是我們難以接受的。

    弟兄姊妹,神的公義要彰顯,我們必須要學習脫離這樣的難處。我們也必須學習不受人世間恩怨的影響。你們或許會問怎麼能學習這些呢?所以也難怪到了使徒行傳十五章的時候,彼得在那裏說出律法是他們的祖宗和他們自己所不能負的軛(徒十五711)。的確是負不來的軛,人怎能愛仇敵?人怎能脫離恩怨?人怎能去幫助自己的對頭去解決難處呢?對我們的天然人來說,這的確是不能。但是神在這裏給我們看見,若要讓神的公義彰顯,人就必須要這樣作。人要作到這個要求,的確要花很大的能力。要勝過自己,談何容易呢?感謝神!這裏隱藏著一件事情,神要求我們作的,表面上是祂要我們去作,實際上是祂要作我們的生命來引領我們去作。在舊約,這一個光不是很明顯,但是到了新約,這一個光便很清楚了。很多事情是很難很難。不過,感謝神,在基督作生命這一個操練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太難的。

    信心享用神

    現在,我們又再看另外一個方向,就是安息年的安排。六年工作,第七年要休息。這和現在美國的一些制度不一樣了。美國是有安息年的定規,人工作了六年,第七年可以歇息,但這並非每個行業都是這樣。起碼銀行業便沒有這個定規,大概只有在大學裏教書的才有這樣的待遇。雖然有是有了,但也不像這裏所說的。外面的形式是,內容卻不是。

    比方說,某人有一個安息年,就是說把他六年工作所應得的,分成七年來讓人支取。表面上,第七年他不用工作,仍在支取薪水,實際是把他六年工作的所值分成七年來支付。試看,這經過人頭腦所計算過的,實在沒有讓雇員得到絲毫的利益。但讓我們回頭看看,神所定規的安息年是怎麼樣子?歇息就是歇息。人會說,第七年不作工怎麼可以?神說,祂的子民要吃地裏的出產,並且在六年的當中,神是格外的豐富給祂的子民。到第七年,神的子民仍可吃地裏的出產。

    我們感謝神,這裏只是條例上的安排。但是我想在安息年裏,一面是讓人學習安息,一面是讓人在安息裏學習信心。整年不耕種怎麼可以活得過來呢?三百六十五日不作工,並不是一天、兩天不作工,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但若再仔細算一算,還不只是三百六十五天呢!因為在第八年開始種植的時候,也不是一種下去便立刻有收穫的。用不到半年,也起碼要三四個月的時間。那就是說,還要多加一百多天。可以不可以呢?弟兄姊妹,不計算就沒有難處,一計算就很有難處。但感謝神!安息年安排在那裏,神明明是讓祂的子民去學習一個功課,在信心裏享用安息。神說要人用信心來看神如何的供給,另一面是要人在生活上去操練信心的功課。五百多天不工作,神卻讓人在安息裏頭享用神作供應。感謝讚美主!這是安息年的條文後面的精義,字句後面所表明的神的心思。

    學習尊神為大

    然後,又提到另外一件事情,要一年三次朝見神,向神守節。弟兄姊妹,守節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因為有節日的氣氛。但是我們必須注意,這三次守節,在時間上好象很不合宜。為什麼?三次的守節都是在收割的時刻。頭一個是逾越節,那是第一次的收成。第二次是五旬節,那是夏天大豐收的時候。第三次是住棚節,是在秋收完成的時候,只有這一次,在時間上似乎是合宜一些。但是逾越節跟五旬節,都是在收割的時候,怎能有空去朝見神呢?如果只是在本地守節,那還好一點。不過,卻不是留在本地守節,而是要上耶路撒冷去。那時的交通工具又不便,既沒有飛機,也沒有馬車可坐,都是步行上去的,一來一回需要費很多的時間。到回來的時候,那該收割的作物恐怕已經壞掉了。

    我們不知道神為什麼要選定這三個時間來要祂的百姓守節。但是有一件事情是我們知道的,在這樣的時候來過節,又是一個信心的操練,也是一個人揀選神的試驗。神說該在那個時候守節,那收割的事該怎麼辦呢?我們記得,迦南地是被稱為神的應許地,神是應許在那裏把地的豐富供應祂的子民。所以神的子民得不得著供應是在乎神。人若能抓著這一點,神喜歡我們在那個時候守節,我們就去吧,因為這是神所喜悅的。討神的喜悅為的是要作一個蒙恩的見證人,因為幾次的守節都是在神面前承認恩典。

    在守節的時候,一定要有獻祭的事。在這裏提到兩點:

    寶血潔淨罪的能力

    一、「不可將我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也不可將我節上祭牲的脂油留到早晨。」(廿三8)這樣的安排是說出了一件非常寶貝的事。那是沒有任何的罪是主的寶血不能潔淨的,只要人到神面前去獻上這個祭,神兒子的血都能潔淨人一切的罪。所以,那些血就不能與有酵的餅一同獻上。因為有血的地方就沒有罪,有罪的地方就沒有血。主的血在那裏,那裏就給潔淨。我們實在感謝主,這說出了何等寶貝的一件事,在赦罪的恩典裏是看不見罪的。這就是彈在施恩座上的血所顯明的果效。以色列人所有的虧欠,都因著施恩座上的那些血,神就看他們都是可悅納的。

    不能浪費生命的供應

    二、「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廿三19)一般的人都以為這是讓人學習憐憫而已。不過,我們還有更深的功課。山羊羔母的奶,乃是為著維持和供應生命。山羊羔還活著的時候,母羊的奶就起著這樣的作用。等到山羊羔死了以後,山羊羔母的奶就不拿去同煮,這裏面便有一個很明確的意思在內。生命的供應不可以浪費,生命的供應不能與死亡並在一起。雖然,那個是山羊羔,是羊羔的母所生的,也是因著母親的生命供應叫它長成的。但現在山羊羔已經被殺了,便不能把供應生命的東西糟蹋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上的一點學習,用新約的話來說,就是,「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太七6)

    我們感謝神!典章的內容好象是零零碎碎的,但在零零碎碎的當中,處處表達神的性情,處處表達神的心意。神就是這樣用著一些生活上的規範,來造就祂的子民。要把他們造就到一個地步,如十九章裏所說的:「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十九56)神的典章是為著這一個目標而宣告在神的子民當中。神的子民必須隨從這些安排來生活,若是我們看見了神的心意,便不會有受約束的感覺。相反的,我們在這些生活的操練中能找到釋放的途徑。典章到此便告結束了。

 

神啟示祂自己(廿三20至廿四2)

 


    神把典章跟摩西說清楚了以後,在二十三章的末了,神就說了一些勸勉的話。那些勸勉的話是鼓勵神的子民好好的聽從神的吩咐。如果從字句上面來看,我們一看就懂了。但是神的靈若把我們帶進話語的裏面去,我們實在覺得神在這些話語裏面,祂把祂自己啟示了。不僅是啟示神的自己,並且是啟示了神怎樣作事。更寶貝的是神啟示了如何透過三而一這個事實來發表祂自己。雖然,在這裏沒有特別提到靈這一個部分。但是,卻是提到父與子當中的關係,這實在是太寶貝了。

    啟示父與子的一

    我們總記得希伯來書一開頭的時候就說到父與子的關係,說到子是父的彰顯,父是子的一切智能。又說:「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來一3)保羅是怎麼領會這些話,記錄成這書的呢?我姑且說希伯來書是保羅所寫的。當然,我們承認聖靈會解開神的奧秘。我們曉得神的奧秘,是借著神的話來顯明的,而神是用祂的話來作工的神,保羅能領會父與子當中的關係,定規是神在舊約裏說了很多的話,表明了父與子的關係。雖然在創世記第一章裏,我們看見神表明祂自己是眾數的,這個眾數並不是說有很多的神。神是一位元,但神的內容是借著父、子、靈而組合的。這在我們的數學觀念來說,那是很不容易領會的。但神卻是這樣啟示了祂自己,所以我們看見神是單數的,但在祂說話的時候卻是說「我們」。

    在創世記第一章裏,這兩個詞是很清楚的,我們一直看見神說「我」要怎樣。等到造人的時候,神就說「我們」。究竟神是「我」,還是「我們」呢?感謝主!神是「我」,也是「我們」。這是神自己的奧秘。但在那個時候有誰能知道呢?有那一個人能領會這一個事實呢?感謝神!在歷史的裏面,神慢慢的,慢慢的解開了祂的奧秘。

    父與子原為一

    在創世記裏已經提到很多次,最低限度神曾經到亞伯拉罕那裏,多次的與他面對面的說話。這個跟亞伯拉罕講話的是誰呢?有些時候,我們看見說是神的使者,這個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難處的。但再往下去看,卻發現這個神的使者,原來是神的自己。從祂說話當中,慢慢地發現祂所用的語法是用第一人稱的。一說到第一人稱的時候,我們便曉得,祂是站在神的地位上來說話。祂就是神。

    到了現在出埃及記的時候,對這一批向神沒有什麼認識的以色列人來說,神又作這樣的啟示。我們現在從二十節開始看看父與子有什麼關係。這裏說:「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祂是奉我名來的,……」(廿三2021)在這裏我們看見神有一個代表了。因為這一個使者,是奉神的名來的。我們可能就有一個觀念說,這一個並不是神,是神所差遣的,是奉神的名來的。現在我們再往下去看:「你們要在祂面前謹慎,聽從祂的話,不可惹祂,因為祂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21)在這裏我們又看見一個事實了。神告訴祂的百姓要聽從祂的話,要非常嚴謹的活在祂面前,不要惹祂。也許我們能領會祂是帶著權柄的,所以人必須要好好的活在祂面前。可是當我們一再讀下去的時候,問題便出來了。「因為祂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誰有權柄赦免人的罪呢?除了神自己還有誰能赦免人的罪呢?難道天使可以赦免人的罪嗎?難道可以赦免人的罪嗎?我們知道從來沒有這樣的事發生過。

    在福音書裏,我們的主說:「小子,你的罪赦了。」(可二5)那些猶太人一聽便感覺刺耳,於是「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裏,心裏議論說: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祂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可二67)從這件事上面,我們曉得一個事實,神在這裏所說的「差遣使者」,到底是神的自己抑或是祂的使者呢?說是神自己也對,說是神所差遣的也對。為什麼?下面就讓我們看見一個事實。當摩西在山上繼續與神交通的時候,山下的以色列人卻在拜金牛犢。神叫摩西下山去處理這件事,處理完畢以後,摩西再次上山。三十三章就是摩西在這種光景下再次上山的,摩西向神求恩典。結果,神也赦免了以色列人。

    但在摩西與神對話的內容中,有些事情我們是要特別加以注意的。「摩西對耶和華說:你吩咐我說:將這百姓領上去,卻沒有叫我知道你要打發誰與我同去,只說,我按你的名認識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你,好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想到這民是你的民。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摩西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裏領上去。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麼?」(卅三1216)從這段對話中,我們看見了一個問題,先前領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的那一個神的使者是誰?從這段話裏,我們明明看見就是神自己。摩西所以向神提出這一個要求,是因為三十三章的第二節,神對摩西這樣說過:「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攆出迦南人,……領你進那流奶與蜜之地。我自己不同你們上去,……。」(卅三23)以前是神跟他們一起走,現在他們拜了金牛犢,事情雖然已經處理過,但神說不再跟他們一起走,摩西便向神提出剛才的請求。我們把這段話搬回第二十三章,便看見神說這一番話,似乎是有點矛盾,但事情卻被解開了。這個使者有赦罪的權柄,因為祂就是神。

    為什麼祂又是接受差遣的呢?雖然祂是接受神的差遣,但以色列人活在祂面前,就必須像活在神的面前一樣,因為祂代表了神,不然就會惹動了祂,人不能得祂的赦免。對於這些事實,我們用這些話去領會,我們承認還是有點模模糊糊。但是感謝神,到了新約的時候,聖靈就向我們說得更清楚。在約翰福音第一章裏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一18)這就把我們心思裏一再存在的疑問解開了,原來在舊約裏每次向人顯現的,都是神的兒子。雖然是神的兒子,但祂與父神卻是合而為一的,在約翰福音裏明確的說到父與子原為一。

    在這裏,神的話讓我們看見一件很寶貝的事。當時的以色列人是不大領會神這番說話的意思,但今天我們在新約裏的人,再回頭看這番話的時候,便明白這個奇妙的奧秘。原來在神永遠的旨意裏,在創世以前,神已經定規了由祂的兒子來成就這一切。所以,以弗所書叫我們看見:「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弗一4)在創世以前就有了基督麼?在使徒行傳裏,曉得耶穌被稱為基督是祂從死裏復活以後。那麼為什麼在創世以前就有基督呢?我們感謝神!再來說,時間是把我們分開創世以前,復活以後,但在神的眼中卻沒有這個距離。從永遠到永遠,在祂的眼前都是現在,這也與我們在第三章裏讀到「我是自有永有的」這一個啟示同一個模樣。

    子是父的顯出

    神在舊約裏,雖然沒有明明的說,祂是借著祂的兒子來作工。但今天我們在新約裏回頭去看的時候,我們便看出,神一直以來作工都是借著祂的兒子來成全的,這就叫我們看到子是父的顯出。從二十一節裏說:「祂是奉我名來的,你們要在祂面前謹慎,聽從祂的話,不可惹祂,因為祂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我們便知道子是父的顯出,來表明神所要作的。或者說子是父的表明,表明父所要的。父所要的是什麼?是一批肯接受神的權柄和敬畏神的人。

    接下去,又說:「你若實在聽從祂的話,照著我一切所說去行,我就向你的仇敵作仇敵,向你的敵人作敵人。」(22)我們就很清楚的看見,子如同父,順服子就是順服父。人順服了子,父就承認人順服了父。這又叫我們看見子在這裏作父的顯出,顯出父是樂意向順從祂的人顯明恩典。感謝讚美神,若把這些話帶回到新約裏去看的時候,我們便看見什麼叫作救贖;我們便看見救贖的主,和救贖的果效。雖然在舊約裏,這些事情都不很明朗。但神卻在人以為不明朗的事上,已經把祂整個計畫的法規融合在其中。我們感謝讚美主,在這一段勸勉的說話裏,我們需要注意的頭一件事,就是子與父的關係。我們越多留意到這樣的時候,當我們唱達秘弟兄所寫的那一首詩歌時,便覺越有滋味。那首詩歌就是:「聽哪!千萬聲音雷鳴。」特別是第四節的內容說到:「子所有的一切光輝,使父榮耀得發揮,父所有的一切智慧,宣明子是同尊貴。」當我們越瞭解神在歷史裏面所作的這些事情,就懂得當年達秘弟兄在寫這首詩歌的時候,他裏面的光是何等的明亮。我們領會了以後,我們再唱這首詩歌時候,也會是同樣的明亮。

    享用神豐富的路

    在這段勸勉的話中,又說出了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字句上的我們不談了。透過這一堆的字句,我們看見神向以色列民指出了一條享用神的路,或者說是享用神祝福的根據。這是一條怎麼樣的路呢?或者說這些根據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可以分成兩方面來看看:

    第一,神負責。這實在是太寶貝了,神要我們接受祝福,神讓我們去享用祂。但我們怎能去享用神呢?感謝神,祂讓我們看見是祂來負責,是神負責作成這一件事。只要人有一個心意去享用神,神就負責把這一個享用神的機會;享用神的條件;享用神的事實親自作成在人的身上。在二十三節,我們看見「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行,領你到亞摩利人,……我必將他們剪除。」在這裏我們看見路上有難處,路上有阻礙,但是神說,這些事由祂來對付。祂要把那些難處挪開,祂要把那些造成難處的剪除。

    此外,神又作了安排,也可以說是按著祂作工的時間表來作成祂所要作的事。讓我們看看第二十七節,我們要注意在中文聖經裏,每一件事的開始,都有兩個相同的字,那就是「我要」。這個「我要」就說明了神自己要去作這件事,神自己負責來作這件事。在底下我們看見了神的安排,在神的安排裏,頭一點就是:「我要使那裏的眾民在你面前驚駭,擾亂,又要使你一切仇敵轉背逃跑。」(27節下)然後神又說:「我要打發黃蜂飛在你面前,把希未人、迦南人、赫人攆出去。我不在一年之內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恐怕地成為荒涼,野地的獸多起來害你。我要漸漸的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等到你的人數加多承受那地為業。我要定你的境界,從紅海直到非利士海,又從曠野直到大河。我要將那地的居民交在你手中,你要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廿三2831)弟兄姊妹,從上述的一番話裏,我們看見了有多少個「我要」呢?這個「我要」是說出了一些什麼問題來呢?是說出神負責來完成這一切的事。

    我們感謝主!人如何去接受祝福?人如何去享用神?那個根據在於什麼地方?就是在神自己。以上是頭一件事:神負責。裏面有兩個小點,一個是神的引導,另一個是神的安排。

    第二,人敬畏。神負責這一方面是絕對沒有問題,現在是說到人配不配的問題。怎樣的光景才使人配得神的祝福呢?三個字就可以把它說清楚了,那就是「敬畏神」。翻過來,我們可以這樣說,剛才是神負責,現在是人敬畏。有了一個負責的神,得著一班敬畏神的人,神的祝福就會顯明在人的身上。

    整個勸勉的話,不就是神向以色列人啟示那條蒙福的路嗎?這一條蒙福的路,不僅在舊約裏是那麼的準確,在原則上,到了新約時仍然是這樣。在救贖的事上,神負責來作成,沒有一個人可以幫神的忙,是神自己作成的,是主單獨在十字架上完成的,也是主自己單獨的從死裏復活來完成的。所以,再過不久我們就要看見,大祭司在至聖所裏的服事。當他在至聖所裏事奉神的時候,整個的會幕裏,不可以有任何其他人在內,只有大祭司一個人在至聖所裏。這個定規有特別的意思嗎?有,明明是向我們以後來的人說明,人到神面前的把握,是借著一個人的工作來完成的。在舊約時候,是借著大祭司來作預表。到了新約的時候,就顯明是主自己為我們撕開殿裏的幔子,使我們可以直接的進到幔內。

    我們感謝神,這一個蒙福的關鍵不在乎神要不要負責,因為神負責就一定負責到底。所以整個關鍵的問題,是在乎人對神有沒有絕對的敬畏。當我們看過這段勸勉的話以後,傳典章的事便告一個段落了,也可以說傳律法的事情,也告一個大段落了。或者說,傳律法的第一個階段完成了。我們曉得律法是包涵三個部分的,誡命、典章、律例。現在關乎律例的話,還一點也沒有提到,所說的全是誡命和典章。為什麼不在這裏把律例也講完呢?這一點,我們要留意。在這一個時候,神是先要得著人。

    神喜悅人活在恩典裏

    當神得著了人以後,人卻在那裏恐懼戰兢。我們倒是看見一些想不到的事,現在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比較。在二十章裏,看看以色列人是怎樣對摩西說話的呢?他們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廿19)這是因為他們恐懼、戰兢,他們感到受不了,所以他們要求摩西讓神跟他說話,然後讓摩西轉告他們,他們不要直接聽神的話。但是到了二十四章,讓我們看看百姓又是怎樣的。「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3)「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7)我們看見在這一個時候,百姓們好象是沒有了恐懼,而且是輕鬆得很,摩西將神的話告訴他們,他們似是很輕鬆的答應遵行神的吩咐。這和律法傳下來以後所引起的結果,好象並不相稱。但感謝神!神實在是不願意因律法傳下來以後引起人的恐懼。神傳律法的正面功用,是要把人領到神面前去接受祝福,是讓人長久的活在祝福裏。所以,神的心思是一個賜福的意念,而不是一個降禍的意念。在舊約的時候是這樣,在新約的時候更是如此。不過,這還不是我們要特別加以注意的內容,而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什麼呢?

    在第十九章,神告訴以色列民說,任何人都不可靠近那山根,這宣告是很嚴肅的,而且那一條界限是劃得很死的,誰若闖過這條界限,必定要被治死。但到了二十四章的時候,我們便看見另一件事,什麼事呢?「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到我這裏來,遠遠的下拜。」(廿四1)我們在這裏看見了一件事,十九章是一個人也不許越過這界限,但十九章的末了,摩西已經被召到山上去。我們提說過,在神的憐憫下,還是有個別的人可以越過那條界限到神的面前去。現在到了二十四章,我們看見並不是人能不能到神面前去的問題,因為人能到神面前去的問題,在十九章末了摩西已經打破了,就是那界限給摩西打破了,我們從這裏看見一件肯定的事,就是神願意人到祂的面前去。── 王國顯《容我的百姓去──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本章1 9 節,主要是誡命第九條的內容「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其中4 5 節是對仇敵顯出的恩典和愛。

9 節不可欺壓寄居的,這和二十二章21 節不可虧負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好象是重復,但本章9 節的重點是說不可作假見證欺壓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原文「心」是魂。

從本章10 節開始,就是典章。

10 11 節是神所咒詛的地要守安息年(利二十五2-7)為窮人、僕人、婢女、雇工並寄居的外人以及牲畜和走獸。這是神的愛。

12 節是誡命第四條當守安息日。

12 節是誡命第1 2 3 條:「不可有別的神」。這裏特別加重,「別神的名,你不可提」,這句話是十條誡中沒有的。

14 I7 節是每年應守約三個節日,一切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見耶和華。

第一是無酵節:

「正月(亞筆月),十四日黃昏的時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十五日到二十一日是無酵節。要吃無酵餅七日,第一日和第七日都要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七日」(利二十三5-7)。

火祭是「當將公牛犢兩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七隻都要沒有殘疾的,獻給耶和華為燔祭。同獻的素祭,用調油的細麵,為一隻公牛要獻伊法十分之三,為一隻公羊要獻伊法十分之二,為那七隻羊羔每只要獻伊法十分之一,並獻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為你們贖罪,你們獻這些,要在早晨獻的餡祭以外,一連七日,每日要照這例,把馨香火祭的食物獻給耶和華,是在常獻的燔祭和同獻的奠祭以外」(民二十八16-24)。

第二是收割節

「你們到了我賜給你們的地,收割莊稼的時候,要將初熟的莊稼一捆帶給祭司,他要把這一捆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使你們得蒙悅納,祭司要在安息日的次日,把這捆搖一搖」(利二十三10-11)。

「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獻祭給耶和華」(利二十三15-16)。

「七七節莊稼初熟,你們獻新素祭給耶和華的日子,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民二十八26)。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在一處」(徒二1)。

收割節又名七七節,因為是七個安息日、又名五旬節,因為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五十天。

當收割節,以色列人除了朝見神,還要獻祭。

第三個節期是住棚節,又稱收藏節。

「你曉諭以色列人說,這七月十五日是住棚節,要在耶和華面前守這節七日,第七日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七日內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第八日當守聖會,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這是嚴肅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利二十三34-36)。

「你們收藏了地的出產,就從七月十五日起,要守耶和華的節七日,第一日為聖安息,第八日也為聖安息。

第一日要拿美好樹上的果子和棕樹上的枝子。與茂密樹的枝條並河旁的柳枝,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歡樂七日⋯⋯你們要住在棚裏七日,凡以色列家的人,都要住在棚裏」(利二十三39-42)。

住棚節也要向耶和華神獻祭(利二十三37=38 ,民二十九12-38

這三個節是每年都要守的,是神的典章。

逾越節是以色列人的正月,相當公曆的3-4 月間。

收割節是以色列人的二月,相當公曆的4=5 月間。

收藏節是以色列人的七月,相當公曆的9-10 月間。

這三個節的屬靈意義:

1.逾越節預表我們得救,以色列人的逾越節是正月14 日晚上開始(利二十三5),基督徒的得救是從哪天起?個人的得救是從個人接受基督作救主開始,那是每個人的逾越節。但在新約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時候就是神在新約裏設立的逾越節開始,「因為我們逾越節的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林前五7)。

2.無酵節的意義乃是我們從逾越節開始,當基督擔當了我們的罪,我們就應該活在無罪的生活中,七天是表示完全的意思,就是我們一生之中應完全是無酵的。

無酵節從那天開始,按照利未記二十三章6 節是正月十五日,但實際的無酵應該是從正月十四日晚就開始直到二十一日晚共有七天。(出十二18)安息日和所有神定規的聖日,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勞碌的工代表沒有安息(魂的安息),不作勞碌的工代表所有肉體的活動應停止(利二十三7)。

獻火祭給神,人祭是以色列人向神獻上的祭物,必須燒在祭壇上,稱為火祭。火祭是預表基督為我們成為祭物獻給神。

3.收割節的意義是表示生命成熟,「所收的是你田間所種勞碌得來初熱之物」。

「初熟的果子是基督」(林前十五23),收割節的第一捆初熟的禾捆是基督和得勝者,以後繼續收割的那些成熟的是基督徒(羅八23 、十六5 ,林前十六15 ,雅一18 ,啟十四4)。

林前十五章23節的初熟是指基督復活說的,因此收割節的意義不但指我們的生命成熟而且指出成熟的基督徒是活在復活裏。

因此獻給神的初熟的禾捆是一捆,這一捆包括在基督裏生命成熟,且經歷在基督的復活裏的所有屬基督的人,一同被獻在神面前,這也預表一批得勝者將在基督裏被提到寶座,神的寶座前。

祭司是在安息日的次日將這初熱的禾捆搖一搖,然後再滿了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日,又要將新素祭獻給神,這個節日稱七七節又稱五旬節,在這五十日內。基督四十天之久向門徒講說神國的事(徒一3),然後門徒回耶路撒冷聚集,同心合意的禱告十日(徒一14),在五旬節的那天聖靈降臨(徒二1)。賜下聖靈是主耶穌復活當日的晚上(約二十19),這就是約翰福音十四章27 節說的,是聖靈住在我們裏面(林前三16)。五旬節聖靈降臨是為給主耶穌作見證(約十五26),是為建立教會,為傳福音。

聖靈降臨是帶能力(徒一8)。聖靈賜下建造教會的恩賜,傳福音的恩賜基督的新婦作建立的工作,為千年國度作預備的工作,聖靈內住的目的是使每個基督徒生命聖潔、更新成熟(羅十五16 ,帖後二13 ,多三5)。成熟的得勝者將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4.收藏節預表千年國度的安息與快樂,住棚節使我們想到我們活在地上乃是寄居的,沒有常存的城(來十三14);引導我們進入新耶路撒冷。

18 節:祭物的脂油和血都是屬於耶和華的(利三16-17)。

血是代表贖罪,脂油是代表基督的豐富。

血是贖罪的,有酵餅是代表有罪的,因此不能一同獻上,脂油當日就應獻上。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母羊的奶是餵養羊羔的,應該是用來使羊羔長大,我們不能按我們的喜好,將羊羔生長所需的奶去殺死羊羔。屬靈的意義奶是表示靈奶(彼前二2,林前三2),就是神的話,我們應該用神的話去餵養小羊,而不是用神的話將他殺死。神的使者是基督,因為他有赦罪的權柄。

神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以色列人要將自己和迦南地的人分別出來。不能事奉外邦神,至於迦南人,神要使他們懼怕以色列人而離開,神將迦南人攆出去,黃蜂是為攆,而不是殺。迦南人不可住在以色列人的地上,恐怕迦南人使以色列人得罪神(約二十四12)。

神賜給以色列人的地是從紅海直到非利士海(西界),又從曠野直到大河(東界),大過以色列人現在的土地,直到伊拉克境內。

── 蔣繼書《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宗教和道德的規定(佚名)

 

  出廿三:133

    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以色列民到西乃山,神傳律法給他們,另外所降要他們遵守的宗教及道德的規則,我們把本章分三段敘述:

    一、普通的道德規定。

    在這方面神有七個規定「不可隨夥散佈謠言」(出231)謠言可怕神要他們有高尚的道德生活當然不許散佈謠言,這是對舌的約束,因它可燒毀一切,是魔鬼的工具,在創世紀魔鬼也利用舌傳謠言引誘亞當,夏娃犯罪。「不可與惡人聯手妄作見證」並不是絕對不可做見證,而是要有道理才見證,不許幫罪人陷害好人;主受捉受審時,猶太人也以假見證陷害耶穌,所以神要選民是非分明!「不可隨眾偏行………」因大多數人的意見並不一定是真理,神要選民不可隨眾偏行,要有自己的德志,不可盲從隨尾而指鹿為馬,要以公義的意見維護真理,當以色列人將到迦南時,派十二名探子去打探,結果十名不贊同進迦南,只有迦勒和約書亞二人立志依神的指使要進迦南,但百姓反對結果都滅亡,僅此二人得到祖先的放鄉!要有高尚的生活必須要自己的真見!「不可在窮人的爭訟事上屈枉正直,神要百姓有公正明確的判斷,擁護正直愛護公義,不論貧窮貴富均一視同仁,不可枉屈窮!「若遇見你仇敵的牛……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神要百姓有超越的愛來愛對敵及其牲畜;不可眼睜睜的著仇敵受苦,或他的牲畜迷途負重馱;一般人若看見仇敵遭受苦難,一定在一旁幸災樂禍的拍手稱慶,神不許百姓如此,要他們有超越的愛!「不可受賄賂」,眼前賄賂雖有許多利益,可是終久必定失敗,你賄賂一萬,也許要吐出一萬五千,記得以色列民進入迦南之前,有巴蘭受巴勒以金銀的引誘,竟至失敗!「不可欺壓寄居的」,神要百姓以愛待人就是寄居的也要好待之,因為他們亦曾在埃及做過寄居,知道寄居的痛苦,尤其是在高雄這種大商埠更悉該好待寄居的,這裡大部份是寄居者,失去溫暖,得不到安慰!我們只要稱為對他們親切,他們就可獲得無上的滿足!

    二、禮拜的規矩。

    分為幾段好敘述之:神設立安息年「六年耕地收藏土產,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出231011)因為土地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它能成長土產,安息亦屬高尚,神給百姓的生活有六:

    1)有安息。(2)利用安息敬拜耶和華。(3)憐憫窮人。(4)彰顯神特別的看顧。(5)使人知道全地都是屬於主的。(6)試驗以色列的信心,看看他們是否相信六年耕種七年安息就可生活,亦或不信!當以色列人在迦南被捉到巴比倫七十年時,他們有信心囑?若如在此試以色列的信心!亦或他們就崇拜他神。

    不可提別的神,(出2313)「凡我對你們說的話,你們要謹守,別神的名你不可題,也不可從你口中傳說。」(2313)神要以色列人培養高尚的生活,但更要緊的是宗教的信仰!不允許提別神的名,因為那是錯誤的,要怨錯誤親近真理,接受耶和華的愛,但以色列民常常失敗,因為他們現在學習耕作,也學習迦南人的拜四季神或土神……等等不良的習慣,因為壞境的引誘他們常失敗受誘,致使全能的神不高興,所以不可親近邪惡,且要遠離才不致像以色列人被引誘拜偶像,有時我們為了生意間的主義,思想觀念,而以之為神,得罪神!

    宗教生活的訓練,「一年要三次守節」(出2314)一定要遵行這三個節日,要守這三個節,並要做四頂事:(1)紀念神所給的恩典。(2)要快樂歌喜的守節。(3)感謝神所施與的鴻恩。(4)守這些節要奉獻,施捨,和做善事。

    這三個節目就是:(1)除酵節,「你們要守除酵節………因為你們是這月一亞筆月出埃及。」(2315)每年都紀念這日子,思念耶和華如何從埃及救出他們,又如何保守看護他們。(2)收割節。「又叫守割節」出(2316)是從除酵節後算五十日是收割節,亦是五旬節,是守割的節日,要奉獻!(3)守收藏節「你田中所種勞碌得來,初熟之物並在年底收藏叫收藏節」。(出2316),也有稱為搭寮節,是五穀收成之後又要收藏,在此要大大的感謝。關於收割節和收藏節,日本也有類似此類的節日,他們舉行初麥和晚麥的節日,紀念五穀的收成,也許是學自以色列吧!

    「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因為你是這日出了埃及,又要守……一切男丁一年要三次朝見主耶和華。」 (出231517)到耶和華神的面前守節不可空手來朝見,一定要帶些奉獻之物來獻給神,不可空手來,神要訓練他們有好的宗教信仰!全心一致靠神,但對神的鴻恩,也不可不有所表示,要有好的奉獻精神,感謝神的恩典!這給我們很好的表示,我們到教會來也不可空手來,也要有奉獻給神的物,因為我們所帶的是六日中間,神保守照顧我們,使我們都能夠平安,所做的事業都順和無阻,我們來教會不可空手來,一定要表示我們的謝意!

    「地裡先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出2319)他們要把先熟之物奉獻神;雖則現在已進步到了工業的時代,生活改變在都市再沒有首先熟之物,但我們有的經商,有的經營工廠,我們可將開業的第一天所得的來獻給神,以後每當開業紀念日都如此奉獻!這就和神所規定的初熟之物無差!

 三、立約的附言

    神所規定的這些條例若果遵守,神應允賜福。「我就向你的仇敵做仇敵向你的敵人做敵人」又「你所到的地方……一切仇敵轉背逃跑所要走的路一定得保護」 攆出外邦人,(出233033)凡以色列人所到的地方,神都要攆出那裡的住民。 種族繁茂。使境內沒有墮胎的,不生產的要便你滿了年日的數目。 把迦南的居民交在你們的手中。(出23:31 必大大的賜福你的糧為使境內無有疾病(出2325

    若是凡事都遵守神的命令,一切的賜福都要給我們,為何今天我們不能得到呢?就是我們沒有遵守神所要我們行的,是故我們若行了這一切命令必得大的報償!

 

 

不可隨眾行惡(佚名)

 

出廿三:2

不可隨眾行惡,下文隨即說: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英國的律法,一件爭訟還沒有定案之前,不許報紙評論。因為公眾的典論,可以影響法官的判決。所以說: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但是這個原則,可以應用在許多事上。不可隨眾行惡群眾所行的未必是對的;群眾的與論,有時亦不是真理。每遇一件事,尤其是基督徒,要先問:神的旨意如何?聖經啟示如何?不是問:群眾的與論如何?時髦如何?風俗如何?平常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西方也有俗諺說:民的聲音,即是神的聲音。但是聖經和歷史卻告訴我們:民眾的聲音未必都是神的聲音,大多數的意見,常是錯謬。讀歷史可以知道許多改良社會造福人民的運動,起初的時候,是大多數群眾所反對的,許多社會改良家,是特立獨行,是寂寞孤苦,曲高和寡的,他們獨自聽見了神的聲音,他們一人站立抵抗眾人。所以有人說過:一個人與神同在一邊,就是大多數想到我們的主耶穌,群眾呼喊說:把他釘十字架!把他釘十字架!巡撫問:你們要我釋放那一個給你們呢?群眾回答說:巴拉巴(參看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一節至二十二節)

    隨群眾移動,隨波逐流,順潮流,學時髦,當然極容易。但是容易的事不一定是公義的事,時髦的事不一定就是適當的事。在家庭裡,在社會中甚至在基督教會裡,大多數的主張,未必就是神的旨意。基督徒必須跟隨耶穌走寂寞的路。主耶穌明明說:引到永生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保羅說他在羅馬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我,竟都離棄我,准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特立獨行,是寂寞,是艱苦,如同保羅也是和主站在一邊;和主同在一邊即是大多數。

 

 

獻初熟之物(佚名)

 

出廿三:1019

神召摩西為以色列民的領袖,就是舊約選民集團運動之開始,他們出埃及到西乃山時,神特領布了律法、典章、條例要他們遵守,其中關於奉獻有十一奉獻(利273033),初熟之物(出2329),頭生的(利2726,申1519),現在我們看獻初熟之物。

  一、初熟之物

    獻初熟之物是向全能的創造主的恩典表示感謝,因為神是一切的主宰,物質也是他所賜的,我們得之於神。獻初熟之物以為感獻,奉獻若不建立在此信仰根基上,則是死的行為。我倆要特別注意「初」字,沒有時間性。我們工作所得的月薪,要在「月初」領到時取出來奉獻,我們作生意營業所得不要忘記「初時」向神所許的願,即每月約定的奉獻要先分別出來,若是將生活有餘的才拿來奉獻,即失去感謝,獻身的記號。

  二、初熟的須優先

  日常生活,我們常就食、衣、住、行、育、樂、交際、醫藥……編列預算,請問我們是否也將奉獻編入預算之內?獻初熟之物另一涵意是奉獻列為優先。我們把生活消費列第一就是自我第!的表現,神成了次要,如果根本沒有列人奉獻預算就是「目中無神」了—假若有人在奉獻時,興起「這筆錢若不奉獻說可以作別的用途」則這種奉獻精神就太難了。讓我們反省我們是生活費優先,還是奉獻優先?

 

    三、繼續常常奉獻

     生活消費是繼續不斷的,所以奉獻也應繼續不斷才是合理的態度。我們若要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活祭,是聖潔的神所喜悅的,就必須將生活消費在神面前聖別出來,消費、收支計畫依照神的旨意,成為忠實的管家,將奉獻列為優先。

    時間、工作、報酬、消費是名詞的不同而已,其價值是一樣的。神給我們時間,以時間去工作,換得金錢(報酬),用於消費,四者在本質上是一體的。若沒有時間也沒有生命,不能工作沒有報酬,自然沒有消費,明乎此就會明白獻初熟之物的重大意義,基督徒是神忠實的管家,一切都是神託付的,因此我們奉獻初熟的。

 

 

十誡中之上主觀  黃應求

 

    出廿三:12

    十誡是全科玉律。是宗教道德律。最筒單。最明瞭。又最適於初民的時代。十誡中所包括之上主觀。頗有研究之價值。因為人類之上主觀。多數是片面。求其認識上主真面目者。幾希矣。十誡之記者。可謂盡窺全豹。面面齊觀矣。茲就管見所及。略提數則。

    一、絕對之上主  第一誡「餘而外勿更有他神」如曰餘乃絕對之上主。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也。上主非一東西。可以此較。簡直言之。則是無敵。別無其他上主。為第二對或第三對。上主包辦之宇宙。絕對於先先。絕對於後後。既空於前。又怒於後,上主獨一無對。無施帝國主義。故無虞對手者之推翻打倒也。只有耶穌基督。上主之化身為上主榮之光華。之其像。故絕對之上主。是首屈一指。無出其右者也。

二、自動之上主  第二誡勿雕偶像。「勿造上天下地水中百物之像。勿拜跪勿崇奉云云」偶像不動。上主乃自動。能運用其手腕。成斯世界。上主非機械式。非呆板式。非固定不動也。自動之上主。是不象徵于天然界。物質界。不假借于圓規曲矩不需乎人工手術。其動靜雲為。操縱裕如。前後進退。左右旋轉焉。自動之上主乃隨時隨地救人。不為空間所限制。不為能力所支配。可以隨意聲罪致討。亦可隨意開恩賜惠。自動之上主。顯出真活來活活動動。活活潑潑。無需平動員令也。被動之上主則不然。不抽不動。不卑不動。尤且冷酷無情。與自動之上主。風馬牛不相及也。如能認識自動之上主。則不陷於迷信偶像。盲從鬼神之弊也。

三、神聖之上主  第三誡「勿妄稱汝上主耶和華之名。蓋耶和華必不以妄稱者為無罪。」上主一字Godo乃個別名詞Proper。非普通名詞Co mmonN oun故勿妄稱。勿濫用。當代之人發誓。每提上主之名。雖極瑣瑣零星之事。亦然。熱心宗教者。

對此必抱隱憂日。神聖之上主。烏可妄稱溫用至此哉。豈其好管閒事耶。時過境遷,現代人雖不易陷。然在神前立約。切勿造次啟口。于朋友往來之間。尤宜審慎。且願上主之名因我增加榮耀焉。

四、理智之上主  第四誡上半雲「當志安息日。守之為聖。六日間勤勞。作汝庶務。惟七日乃汝上主耶和華之安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此乃一日之安息。六日間勤勞庶務。第七日休養精神。此乃聖日之安息。上主指定第七日為安息日。有涉及三問題。

(甲)記憶問題「當志安息日」句之「志」字嗣乎記憶也。志安息日守之為聖。為為紀念周。由記憶之思想律。思想今日上主之救恩。與往時埃及之解放。由記憶之時間接近律。必須短期一守。七日一次。免致日久遺忘焉。

(乙)健康問題,康健精神。寓於康健身體。勞動休息非得其宜。則體倦力竭。精神萎靡焉。休息能增加精神之健康。適如油漆能保存木器之永久。欲健康不休息者。無異南行北向也。

(丙)勞工問題  工作時間內。須勤勞庶務。後則繼以休息。故今日勞工。有幾時工作。幾時休息。幾時讀書。獨理智之上主。有深遠之眼光。早見及此。俾眾生不致操勞過度。非理智之上主。于勞工問題。將如何是好呢。彼推辭者曰。七日停頓一日。生活計從何而來。豈知六日間勤勞庶務。足可有餘補不足也。

五、大同之上主  第四誡下半雲「是日汝與子女僕婢牲畜及寓汝家之遠人。皆勿操作。蓋六日間耶和華造天地海即其中萬物。七日休息。故耶和華鍚嘏於安息日。別之為聖。」上主非個人之上主。乃眾生之上主。非民族之上主。乃大同之上主。大同之上主一視同仁。無兩性之分。男女均愛。無階級之別。主僕同等。無論空間之遠近。東西半球之距離。甫北兩極之相遠。皆同宗一真主。同敬一上主。是故本誡雲。汝與子女僕婢牲畜。及寓汝家之遠人。皆勿操作。須共與安息日之福祉。以上主為大同之上主。假汝獨入器聖殿其他於不顧。豈仁人君子之用心哉。當時對守日問題。或有發生疑問。子女僕睥遠人不同守安息日是否適當耶。與今日店東獨守主日。店夥仍然經商。同一懸案也。人類觀念如以上主為大同之上主。則於日常相互間。定必藏少步少恨怨。記者要解決守日之問題。非由家庭著手不可。於是平誡中有全家歸主之運動。認定大同之上主也。

結、經雲上主是活人之上主。非死人之上主。究竟汝崇拜何上主。認定何上主。十誡之上主觀。汝滿意否。汝個人之上上主。觀與十誡之上主觀。有何異同。再者。汝之同伴信何上主。以科學為上主歟。以金錢為上主歟。以口腹為上主歟。抑以基督教之上主為上主。以上只說十誡之上主觀。至於十誡之倫理觀。下次有機會就要繼續討論。現在同心祈禱。

    絕對之上主歟。汝之能力絕對。汝之愛心絕對。汝之光明絕對。求汝俾我絕對服從汝始終不貳焉。

    自動之上主歟。汝無所不在。在我左右。在我前後。在我上下。求汝賜我有自動之能力。俾我與汝同工。運用自動之精神。去服從社會。非如被動之木偶。

    理智之上主歟。求汝賜我有純粹之理性。並使我理性宗教化神聖之上主散。求汝使同胞覺悟。汝聖我亦當聖。不與世界同化。且能德化世界。大同之上主歟。求汝使人類胞與為懷。叫世界共進大同。固所願也。固所願也。

 

 

新生命—新生活  王長淦

 

    值此歲次更迭,萬象更新,新的一年帶來無限新希望之際,細讀本文,對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有著莫大的激勵。本文摘錄自今年夏令會講壇。—編者

  不管什麼生物,都有他的生活方式,因為它有其自己的生命。你看,獅子它成為百獸之王,非常的勇猛,因為它是獅子,有獅子的生命。鳥能夠在空中飛翔,因為它有鳥的生命。魚可以在水中游來遊去,因為它有魚的生命。所以,因為生命不同,生活的形態也就不一樣;他的性情不一樣他的喜好也就不一樣。這樣,一個新造的人與其舊人,他的性恃、喜好、生活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分別就在這裡。兔子不能活出獅子的生活,魚無法像鳥一樣的飛翔,或者有一種魚叫飛魚它能夠在空中跳躍幾下,但終必返入水中,因為他只有魚的生命。照樣,我們老亞當裡的生命,舊造的生命,絕對不能活出基督徒的生活。若是一個人還沒有接受耶穌做為救主;若是一個人尚未重生得救,縱然想要過基督徒的生活也必像飛魚一樣。這種外表的裝飾,我們稱之為「假冒為善」,裡頭是驕傲的,外面裝作謙卑,

我們說是「假謙卑」;裡面屬世,外面屬靈,這是「假屬靈」,心裡實在氣得不得了,外表裝得彬彬有禮,這是「假禮貌」。這樣的作做終必怎樣呢?一次一次虛偽的累積、壓抑,有一天終必爆發出來的。所以一個人想要成為新造的人,有著新的生命,就

一定要有新的生活。今天早晨,我們根據這一段聖經,讓我們來看看主喜悅我們有怎麼樣的生活。

    出埃及記二十三章1819

    不可將我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也不可將我節上祭牲的脂油留到早晨。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這四件事告訴我們基督徒若是得著基督的真生命,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就必須有這四方面的生活才能蒙主喜悅。好像一座堅固的男子要用四支柱子撐住,今天我們常常說「四維」,就是把人生整個的品德建立起來。

    一、聖潔的生活

不可將我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這裡的血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前幾天曾經講到這方面,我也相信我們查經、晚上培靈的時候也曾講到這件事情:我們的罪乃是靠主耶穌的寶血洗乾淨。如果一個人沒有在耶穌的寶血下他的罪被遮蓋,那他什麼都談不上。我們的得救,就是靠著贖罪的羔羊為我們死,為我們流血,為我們捨命,做了我們的挽回祭。但是我們必須注意一點,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替我們死了,他一方面背負我們的罪,一方面除去我們的罪。所以當耶穌到施洗約翰面前,約翰遠遠看見耶穌前來,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赦。也是背負世人的罪孽的。今天,我們應該知道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不但能背負我們的罪,我們也要靠耶穌的寶血除去我們的罪。

    今天很多的光景是怎樣呢?白天犯罪、晚上認罪;白天再犯罪、晚上再認罪,晚上拼命的禱告求神赦免。不錯,當我們被主光照知道我們的過錯,應求主赦免,但是諸位,主耶穌為我們流血捨命,祂也給了我們生命,要我們成為新造的人,過一個新的生活,我們不但消極的求主耶穌背負我們的罪,更積極的要主耶穌除去我們犯罪的行為,過一種聖潔的生活。很多人口裡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祂的寶血是為他捨命能洗清他的罪。但是心裡並不誠心。我不曉得諸位在認罪時誠心不誠心?你到主的面前說:主啊!我是個罪人,求你背負我的罪。但是你有沒有說:主啊!

求你幫助我脫離遭罪惡的生活,除去我犯罪的心?求主幫助我們,今後不但做一個只是承認自己過錯的人,而且還是一個過聖潔生活的人。

    第二個問題:有酵的餅。在聖經中這「酵」代表罪,不可將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就是說,我們一面要主潔淨我們,一方面又喜歡犯罪。還有一點,神要我們分別為聖。蒙神喜悅的聖物與俗物也要分開。現在很多人聖俗不分,舉個例子:主日是聖日,不能拿來俗用:釣魚、游泳,等等別的事情乃是要分別為聖做主的工作。我們也要有正當的裝飾,我們既是屬神的兒女,就應該在裝飾上顯出聖潔而不要被世俗感染了。你跟著世俗跑一會長、一會見短、一會兒圓、一會兒尖;我們不應該學他們,而要有莊重的裝飾讓人看見將榮耀歸給主,叫他們來學我們。還

有,我們的金錢,有一些也是應該分開出來為神而用。在言語上,也應該顯出是屬神的,聖經告訴我們,謊言、戲言、污穢的言語一句都不可出口,而要多說造就人的好話。在行為上要顯出聖潔,世人的行為污穢因為他們的生命污穢,我們有主的生命,我們接受耶穌為救主,求主活在我們裡面,叫我們活出主基督的聖潔出來。

    二、更新的生活

    「不可將祭牲的脂油留到早晨」,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主喜歡我們把新鮮的獻給主,不要留到第二天,神喜歡新的,聖經常常說:我們是更新的,在哥後五: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而神每天早晨給我們的恩典和慈愛、憐憫都是新的,各位,我們的日子都是新日,今天是六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十一點二十五分,我告訴你,我講完二十五分,二十五分就不在了252627……再過一天就是25號了,24號就沒有了,神用的都是新的,沒有兩個日子一樣,沒有兩片樹葉、雪花、面孔是一樣的……。

    我們是新造的人願意蒙神喜悅,那我們的生活就要更新。有的人你要他去打棒球,他殷勤得很,你要他去讀經、禱告,他就怕麻煩了,因為懶就沒有時間。諸位,你願意有更新的生活,不但這幾天在這裡讀經、禱告,大家聚在一起述說神的恩典而已,以後還是每天早晨要讓經,天天早晨要禱告,可能你會說:這實在不能,因為我們早晨一起來就要去上學了。我問你:你不能早一點點起來嗎?早十五分鐘起來,你有個安靜的時間,在神面前交通禱告。我信主到現在二十四年,我天天在主面前讀經禱告,我就發現,我一天的心力就從神而來。諸位注意:什麼時候我們跟主的關係出了問題,什麼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有問題,好像一橡樹,什麼時候與根出了問題,那它的枝、葉都會出問題。今天許多基督徒,為什麼不能活出更新的生命出來?因為他的生命陳舊,為什麼他的生命陳舊?因為他沒有連結在耶穌基督裡面,沒有時常禱告、讀經、聚會與神交通。

    還有,為什麼祭牲的脂油要留到早晨呢?大概他吝嗇捨不得花錢,因為買一隻羊,今天獻一半,留到明天獻一半,可以省下一半的錢。今天很多基督徒靈命不能更新,原因就是不肯付上代價。我們的靈命要更新,我們要討神的喜悅,我們就要付上代價。我舉個例子:在這幾天,主的靈光照你,讓你發現你跟某一個人有嫌隙,或兩個人鬧意見,你在主面前認罪,這還不夠,你應該進一步到他面前陪不是與他合好。你在主面前認罪很簡單,到人面前認罪就不容易,這就是代價。你不要以為我在山上不開口我到山下才開口好像比較容易一點,我告訴你,山上都不肯把罪對付,到山下一定更難對付,這好像高利貸,利息越滾越大越多,償還就越困難。

  三、奉獻的生活

    「地裡首先初熟之物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這裡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要蒙神喜悅,還要有奉獻的生活。這裡有一句話:「地裡首先初熟之物」,就是告訴我們,要把最先的,最好的奉獻給主。今天,很多人說:我在年輕的時候不奉獻,我到年老的時候才奉獻。有一位弟兄曾對我說:「等我退休了,我要奉獻給主。」我說:「你退休了,世界都不要了你才拿來奉獻給主?」我告訴你,神不是收破銅爛鐵的,你自己都不要了,把時間用得光光的,那還有時間給主用呢?我們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今天,我們中間每一位是年輕人,都是初熟的果子,雖然還沒有進入社會,但是神卻最喜悅,因為祂要的是初熟之物。我們應當對主說:「主啊!我願奉獻給你。」

    當然,我不是說人老了不能奉獻,以前我沒有發現這個亮光,到了晚年主感動了我的心,我願意奉獻給主,當然主還是喜悅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點,就是神所喜悅的是要更多的用途,祂更喜悅初熟的果實,我們為了感恩主賜給我們生命,主照顧我們、養活我們,我們的奉獻是理所當然的。

  四、愛心的生活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很好吃,但是很殘忍。人的吃法很奇怪,在我的家鄉有一種吃法,就是把一條活鯉魚吊在梁上,下面有一鍋煮得很開的水,然後用刀子在鯉魚上一刀一刀挖,讓他的血往下滴,因為鍋裡水很開,血一滴下去即凝固,這樣一線一線的血便成為「血絲湯」說是很好吃。過去,廣東有人吃猴腦,把活的猴子放在桌子當中,猴頭伸在桌頂上,把猴頭腦蓋打開,然後用瓢羮來挖,一面吃猴子還在吱吱叫。聽說很好吃,但是實在太殘忍了。同樣,用山羊羔母親的奶來煮兒子的肉,可能很好吃,但是很殘忍。這裡告訴我們,人不能缺乏愛,基督徒更是如此。離開了愛,我們就活在老自己的生命中,缺乏了愛,人生就沒有了內容,我們決不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福,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抹殺了愛心,神告訴我們,祂不要這個,相反的,祂要你活在愛裡面。什麼是愛?愛有兩個定義:一是愛裡沒有自己。二、愛是為別人著想。神是愛,神把自己的獨生子釘在十字架,為著愛我們世人。主耶穌說:我到世上來,不是接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為多人捨命背負十字架。這是主耶穌到世上來所走的道路。諸位,你看耶穌給我們的榜樣:馬可三:20「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祂連飯也顧不得吃。」耶穌為了醫治人們的疾病,為了拯救失喪的靈魂,連飯也顧不得吃,什麼時候,我們顧自己,就顧不得別人,我們顧得別人就顧不得自己,如果耶穌光顧自己,我們人類早已沉淪了。今天,基督徒要過蒙主喜悅的生活,我們就必須「愛人如己」什麼叫做「愛人如己」?就是要「顧不得自己」別人可能會說:「哎呀!你是神經病啦!你發癡啦!與別人不同,別人只顧自己,只為賺得全世界!」基督徒,我告訴你!如果你為了活在愛裡面,那越神經越好,因為耶穌自己就是這樣,我們要學耶穌的樣式。

 

 

奉獻之道    寇世遠

 

出廿三:25;羅十二:12

中文聖經有時與原文稍有出入,此處正確的翻譯應該是這樣的,出埃及記廿三章廿五節:「你們要單單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去一切災病。」這節經文對於我們「基督之家」所有同工,是非常熟悉的一個應許。事奉神的人有福了!聖潔明明的告訴我們,神要負他完全的責任。消極方面,災難、疾病都得到救護醫治,積極方面,生活所需的一切,神都替他預備補足,這是我們身受諸般好處,嘗過天恩滋味的人,所能作的見證。我們再看一處經文,就是說,到底這個事奉的根基是什麼?羅馬書十二章一、二節:「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恩情(慈悲)求你們,勸你們,將全人奉獻,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能接受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順應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明白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法度(旨意)。」這是原文的

意思。

    剛才我們讀了兩處經文,舊約裡講到事奉神的人有福了。新約裡講到事奉的根基。而事奉的根基是什麼呢?就是奉獻。人如不先奉獻,他就無法事奉,先把自己奉獻給神,神才能用我們去作祂的工。你如果是一個事奉主的人,你必須先是一個奉獻給主的人,自然而然的就在事奉主。剛纔才所讀經文中的話可以看出來——「將全人奉獻………,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上面講到「奉獻」,下面就講到「事奉」。可見奉獻和事奉二者有因果關係,奉獻是因,事奉是果,事奉必先奉獻,奉獻才能事奉,這是今天要講的信息。我們一提到奉獻,大家很容易聯想到錢財,一講奉獻,手就掏口袋——拿錢,這是以偏概全,不完全對。神所要求的奉獻比錢財重得多,錢財是小事,神一點也不缺少錢財,天地萬物都是神造的,還缺少什麼錢財呢?經上說:「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是我的」。(該二8)神所缺少的是人的心,不是物質的錢財,所以奉獻的主要對象是人——全人,而不是錢財。不過,錢財可以代表人的心。經上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在那裡。」(太六21)你願意把錢財拿出來奉獻,表示你有心為主,有點愛主,你願意把從主領受的取出幾分之幾還給主,不敢虧負主,這個也不過是個表示,充其量表示一點心意而已,但是最正的奉獻,不單單是錢財,更要緊的是把全人獻上。當然,當你把全人獻上的時候,錢財自不能例外。如果說,人都奉獻,錢卻保留,這雖是身外之物,也表明你的心尚有所慕,那就不是真奉獻。所以,一個全人奉獻者,錢財一定不會保留,必然一起獻上,所以我們說奉獻的主要對象是全人,不是單指著錢財。但是一講到奉獻,又有人會想,好像是給神什麼好處,這更是大錯特錯,有一個小比方,可以幫助明白這個道理,譬如抽水機,我們用它抽水,抽不出水來,怎麼辦呢?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先弄一點水倒下去。你抽不出水來,就先例一點水下去,再抽水就抽上來了。奉獻就是這樣,人想從神得到更多,先要把自己這一點點擺上。這一瓤的水倒下去了,等下抽出來的水就是豐豐滿滿,源源不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奉獻之道。人先要把自己所有的擺上,神就加倍的賜福,超過你所求所想。神人之間,所爭就這麼一點點。你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祂就把你所需要的,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加倍的給你(太六3133)。你不能太現實,講功利主義,說:「主啊!禰先給我,我才給你。」祂說:「你先拿來,你拿來我就給你。」就這麼先後一點點的講究,癥結就在此,關鍵也在此。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奉獻之道,我們真像抛磚引玉一樣,先為神擺上一點,從神必然得的更多。你看,事奉主的人,神怎麼待他,剛才所讀的經文:「我必祝福你的糧,你的水,拿掉你一切災病。」我們說是為他,實在還是為己,不過說得好聽一點,說是舍己為主,實際上你愈舍己,主就給你更多。所以今天講奉獻之道,諸位先要把這個意思放在心裡,免得本末顛倒,以為我們能給主什麼好處,實在只是抛磚引玉。羅馬書十二章一,二兩節,講到奉獻之道,非常清楚具體,各方面應當注意的,都提到了,感謝主!

    第一講到奉獻的背景——「所以」,這兩字就是背景。「所以」。的前面,一定有「因為」,「因為」如何如何,「所以」如此如此。「所以」是承上啟下的,羅馬書一共十六章,從第一章到十一章是第一個段落,從十二章到十六章是第二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是說神為我們成全的救恩。第二個段落是說蒙恩之人應當為主而過的生活。第一段是說神為人作的,第二段是說人應當為神作的。這「所以」兩字就是承接上面人已經得到的恩典,現在該怎麼辦?報恩吧!蒙恩就要報恩啊!蒙恩是得救,報恩就是奉獻。你如果沒有嘗過天恩的滋味,你怎麼肯奉獻呢?你實在知道主為你死,主為你復活,主救你,愛你,愛到底救到底,你心被恩感,你不能不奉獻,這是「所以」兩字,顯出奉獻之道的背景。

第二講到奉獻的資格——什麼人有資格呢?就是弟兄姊妹。所謂弟兄姊妹,是指蒙恩重生得救的人,所以奉獻的資格就是「弟兄們」這句話,(廣義的「弟兄」,也包括「姊妹」在內),所有信主耶穌基督、心裡有神的生命,便能稱神為「阿爸父」(加四6 ),彼此之間便是弟兄姊妹,這弟兄姊妹才具備奉獻的資格。還有這個「們」字,表示多數,可見奉獻之道,神不只希望少數人,乃是希望聖徒,所有基督徒都做奉獻的人。

    第三講到奉獻的動機——剛才我們所讀的經文,裡面含有三個字的靈意——情、理、法。情理法三者都站住了,一定不會跌倒。奉獻之道,于情于理於法,都是應當的,沒有可以懷疑的地方,於情來說,保羅說:「我以神的恩情(慈悲)求(勸)你們」(照原文引伸)站在情的地位敦勸,不是命令,不是強逼,這是先「動之以情」,然後就「說之以理」。保羅說,這是「理所當然的」,先用情來感動,等他心被恩感,預備好了,然後把理由說給他聽。最後呢,才「繩之以法」,用的「法度」(旨意)來約束他,你不奉獻也不成!非奉獻不可!情理法面面俱到,你看,聖經的話語奇妙嗎?我們用原文把靈意補是,就更看見他的話語何其美好,恩膏不知有多豐厚。

    第四講到奉獻的規定——因此,在情在理在法都說得通,奉獻的動機就是如此,第一節講到:「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恩情(慈悲),求(勸)你們!」這表示別人只能勸你,只能求你,到底你願不願意奉獻,最後決定之權,還操在你自己手裡」換句話說,奉獻是你自己情甘意願,甘心樂意的決定,沒有人逼迫你,沒有人勉強你,雖然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並且繩之以法,但是你硬是不理會神法度(旨意),這是你的自由,所以奉獻的定規,完全出於自動自發,別人勉強不得!使徒行傳十一章,巴拿巴到了安提阿,他有八個字勉勵教會——「立定心志,恒久靠主。」一個人需要立志,不但年青人要立志,連我們中年人的人,也要時常在主面前立下新的志願,天天奉獻給主。我記得王陽明先生說過:「人莫賤於無志。」不是說貧窮才賤,人之貴賤,只看有沒有志向。我想起在小學讀書時,「志」字我們都寫成「土心」老師大罵:「土的心算什麼志啊:士心才是志,念書人才有志啊!」在希臘原文中,「志」有兩種意思,一表示喜愛,一表示尊榮,「志」就是喜愛尊榮。喜愛尊榮不是說凡事要面子,乃是喜歡尊貴榮耀的事情,不喜歡卑賤污穢的事情。今天世界就是喜歡卑賤污穢的事情,犯淫亂,作惡事,荒宴醉酒,放縱情欲,卑賤污穢;大家喜歡做,請他讀經禱告作見證,傳福音救靈魂.捨己為人,這些高貴的事情,人不願意做。立志的意思,是力爭上游,喜歡高尚的事,不是往下坡走,日趨下流,這叫做志,所以我們都需要立定志向。奉獻的定規是需要人自己立志。但一奉獻就沒有收回,祭牲擺上祭壇就不能收回,而且是全部無保留的。牛羊籠子斑鳩一獻上給神都是全體的,沒有說是半個或是四分之一的,整個獻上之後永遠不能收回,所以一旦奉獻給主來事奉了,沒有能說辭職不幹的,你就不能向神辭職,一直做到底,一直做到見主面,直到進天國我們還要事奉主。這就是立定心志,一生一世跟隨主,不動搖,不回頭,義無反顯。「手扶著犁向後看,不配進神的國」,(路九62)。

    第五講到奉獻的範圍——經上說:「將身體獻上」。就是把全人奉獻,包括整個人的靈魂體都奉獻。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再是我」——(剛才所唱這首詩歌,我已經多次講過,實在看見聖靈與我們同在,可會所選的詩歌,和講臺所傳的信息,我們事先都沒有商量,但是還是配合得恰到好處。一不再是我了,這才是奉獻,假如還有我,還體貼肉體,還為自己打算,還心心念念為著名利的好處,享受罪中之樂,天天為自己打算盤,這樣的人,不能做奉獻的人。我們奉獻的人是替主打算盤,這麼加加減減算算看主究竟增加什麼沒有,這樣做,主減少了什麼沒有,這樣替神打算盤的人,才是奉獻的人。替自己打算盤的人只是活在老我之中的人。所以奉獻是把整個人都交出去,(靈,魂,體都奉獻)。也許有人覺得這樣講太玄妙了,我可以具體而實際地講到靈魂體都奉獻的道理。

    「口傳主道」——口裡說的是主的話。你也許說:「我不是傳道人,我怎麼會傳呢?」你就是傳道人,你怎麼不是呢?你說:「我沒有念過神學,我沒有受過什麼訓練」。那麼,我也沒有念過神學,也沒有受過什麼訓練,在座很少人受過神學訓練,但是都應該做傳道,並不是說只有神學生才是能做傳道人,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是傳道人。什麼叫做傳道?道就是耶穌,傳道就是傳揚耶穌,介紹耶穌,你把耶穌介紹給人,你就是傳道人。傳道,就是口中所說的,是道,把神的話告訴人,換句話說口傳主道,就是傳講真理。世上最毒的東西,就是不說真理的口才,這種舌頭最毒,應當割掉。有口才而製造慌言,是世上最可厭惡的東西,所以奉獻的人,口要傳主的道,天天說最理,把耶穌介紹給人。

    「心想主事」——主把傳揚福音的大事託付給我們:「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吾給萬民聽。」(可十六15)這是主的命令,主要我們救靈魂,主要我們愛人,主要我們舍己,主的事是這樣,我們心裡天天思想主的事,這是奉獻者的存心。口裡傳主的道一定是真理;心裡想主的事,一定是善事。

    「眼看主面」——眼睛永遠看主的面,才不至眼目昏花,發生錯覺。但是我們常常看人看環境,又看自己,結果愈看愈軟弱。我們只看主面,有何好處呢?詩篇四十二篇五節:「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小孩子受到難為,去找父母,父母對他笑一笑,那種安慰多大啊!有人說得好:在父母的笑容裡,孩子找到了天堂。你假如今天有難處,去找耶穌,祂對你笑一笑,你就在主裡找到天堂了。我們仰望神,祂就用笑臉幫助,這實在太美了。微笑是憐憫的最佳表現,看我們軟弱跌倒,看我們幼稚無知,祂就用微笑來幫助,讓我們在祂的微笑裡面得到滿足的喜樂。我們在世上碰了釘子,吃了虧,受了欺,但是一到主那裡,就有微笑迎接我們,使我們重新得力,繼續奔跑天路,這是奉獻者眼看主面的好處。

    「耳聽主話」——主的話是恩言是實話(路四2225)常常接近主,就聽到恩言實話,不要去聽世界的是非,不管人家恭維你也好,論斷你也好,都把它丟在背後,我們耳朵應分別為聖,單聽主的話。

    「手做主工」——你不要誤會,「我是個學生,我是個教員,我是公務人員,我是家庭主婦,我有許多屬世的事當做,屬世的本分當盡,怎麼能夠撇下,去作聖工呢?」你不要誤會作聖工只是在禮拜堂作,不是說到教會來值班那才是聖工;站在講臺上講道才是聖工,禱告才是聖工;探望才是聖工;這些固然是聖工,這些以外也是聖工,聖工的範圍是包括你所作的一切工作,包括你在學校教書、念書,或者機關工廠上班,或者家庭作事,凡是你手所作的工作,都應該是聖工。什麼叫聖工?就是分別為聖的工作,這也就是主工。我這個工作,手是為人作,心是為主作,你在家裡燒飯洗衣服,表面是為人作的,但心裡是為主作的,你就愈做愈滿足,沒有怨天,沒有尤人,「一切都為主作」,(西三23)你就是作聖工。所以奉獻者手所作的工都應當是聖工,因為存心是為主作的,向主負責的。

    「腳行主路」——主的路是什麼路呢?十字架的窄路,我們不走世界的康莊大道,因為它是通向滅亡的,我們乃是甘心樂意走窄路,這路雖然滿了荊棘,滿了十架,卻是通向永生的(太七1314),前面有主的榮耀和賞賜在等待我們。這樣,口傳主道,心想主事,眼看主面,耳聽主語,手作主工,腳行主路,這就是全人的奉獻。你這個人沒有一點保留下來給自己,都交出去給主了,你把你的四肢五官,百體和心思意念言語行為都交出去了,沒有保留、那叫飲完全的奉獻。

    第六講奉獻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當做活祭獻上。這個活祭最難,死祭容易,「慷慨捐生易,從容就義難。」所謂「引刀成一快」,一刀一搶就結束性命,這個容易,最多忍那一下。可是活祭不同於死祭,死祭指殉道而言,為主的緣故被害。活祭是為主而活在世上,身體並沒有死,但天天走十架道路,天天與主同釘十字架,向罪惡死,向世界死,向肉體死,向情欲死,向律法死,這就是活祭。

    內地會負責人戴德生,生長在一個窮苦的家庭,父親戴雅各,非常愛主,他教導孩子們只有一句話:「天天學習向自己說不!」我們人的天然生命是向自己說「是」,心裡想什麼就要作什麼,偏行己路,任意妄為,向自己說「是」,自己欲望大,要這個就想辦法去得到;得不到就拼命去爭去奪,不擇手段要去滿足私欲,這是向自己說「是」的人。戴雅各卻說:「你要天天向自己說不。」背十字架就是向自己說不。西方人把凡事都點頭稱「是」叫做Yes man  ,這種人沒有主見,沒有個性,沒有立場,你說什麼他都「好」,都「是」。但是我們奉獻者今天是要向自己說「不」,我們有立場,我們有原則,我們有神的法度(旨意),我們有聖經的教訓,我們有聖靈的引導,所以我們該做不該做,內外都有帶領。外面有聖經,裡面有聖靈。外面有聖經啟示我們,裡面有聖靈引導我們,聖經和聖靈配合起來,我們應該知道如何分別為聖了,願該知道怎樣做一個聖潔的人了,應該知道怎麼奔走聖道了。我告訴你們,一個天天讀經,順服聖靈的人,一個真正「聖別」的人,他一定是天天向自己說「不」的人!因為撒旦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在人的「己」裡做工,他利用「老我」叫人過自私自利的生活,利用「老我」,讓人起疑  神的心,讓人失去起初的愛心。所以戴雅各說:「天天學習向自己說不。」這句話實在好。對於他的兒孫都大有幫助,戴德生到中國作工,開始時很不容易,但神祝福他,把工作做開了,他實在是把自己當做活祭獻上。他有一句名言:「同心的同工使工作進步;不同心的同工,使靈性進步。」所以無論你的同工和你同心或不同心,結局都是好的,只要你肯獻身為活祭。夫妻二人,感情不好,天天為難,你千萬不要想離婚,這個念頭不能有,因為這是神給你的對付,讓你活在不同心的配偶中間,彼此學習怎樣對付自己,向自己說「不」。讓你學習破碎,學習倒空,這都是好的。夫妻感情好,家庭當然興旺;夫妻感情不好,靈性也得到幫助。所以我們處在一切環境中,都當作如是觀,因為這叫做「活祭」,活人背自己的十架,活人與主同釘十字架,這的確不容易,但是感謝主,神要我們這樣獻上,這是真的奉獻。

    第七講到「奉獻的好處」——因為人必須聖潔才能奉獻,人如果不聖潔,神便不接受,不悅納!所以一個奉獻給主的人,每天的生活自然而然的就聖潔,人非聖潔不能見主面(來十二14),你要奉獻為主作工,當然要親近主,見主面,你不聖潔,則一切都談不上,所以你就不知不覺的走上聖潔的道路。這個聖潔的道路是與世界的道路迥然有別,因此有些地方我們就不該去了,有些話語就不應該說了,有些事情就不能作了,有些念頭就不該有了。有的話,趕快認罪,在寶血中將自己分別出來,與世俗有別,這樣是對的。有一年我在日本佈道,一位弟兄利用一個假日,陪我到日本箱根去參觀,然後又帶我到附近一個地方,他說:「寇弟兄,你到這個地方,人家也許會批評你,但你必須要去看一看。」我說:「為什麼?」他說:「你們臺北有個北投,北投是個什麼地方」我說:「北投是個放縱情欲的地方呀!」他說:「這裡也是的!」我說:「你帶我去那裡幹什麼。」他說:「那裡有值得一看的東西,那裡叫熱海。」我一再追問原因,他才告訴我熱海有許多危岩陡壁,下臨海岸,許多人在那裡跳海自殺。世人活不下去了,跑到那裡買酒買醉,然後放縱情欲,最後一死了之。據說熱海市政府的年度預算,有一項專門埋葬自殺的人,一筆很大的費用。後來許多慈善機關,想辦法在那裡豎立許多標語,用觸目驚心的句子阻人自殺,例如:「想想你還有老母,還有孩子,還有太太……一「一失足成千古恨」之類,但是沒有用,存心自殺者無助於衷,看了之後。照跳不誤。後來有一個基督徒想了一個辦法,用神的話來感動自殺者,什麼話呢?他們就寫了一句話:「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九章廿七節);這是根據經文:「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這句話果然收效。人多以為可以一死了之,但是真理指出:一死不能了之,後面還有一個審判等著他,既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就只好不死了,結果去找耶穌,耶穌賜給他生命,使自殺者轉危為安,死而復活。所以「死後且有審判」真是神能力,神的話一出來,便帶著亮光,能夠約束人心,安慰人心,醫人的病,救人的命,多奇妙!這個弟兄,和我一路談起這些事,真可說是「世界奇觀」,我和他開玩笑,記得我國策有一句話:「夜行者自信不為盜,不能使狗不吠。」你在夜晚走路並非強盜,但是狗怎麼知道?你夜行,就不能叫它不吠。我們基督徒,必須分別為聖,你今天如果跑到紙醉金迷的地方去,也許你說我沒有效什麼,但是人家看你在那兒,你不能封住他的口,不准他批評,「你是一個基督徒,為什麼到那種地方去?」你不應當去的地方去了,人家批評你,你就是罵他狗,也沒有用,你已經被論斷,主的名就受羞辱。我們奉獻給主的人,實在要特別珍惜我們的地位,珍重我們的身份,不能讓人批評論斷,必須過一個聖潔的生活,聖潔就是與俗有分別,才能討主喜悅。

    第八講到奉獻的結果—「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這告訴我們奉獻和事奉的關係。你把全人奉獻這就是最佳的事奉。你不奉獻怎能事奉呢?再請弟兄姊妹注意:「你們如此事奉」,這「事奉」在原文含有「敬拜」的意思。今天我們八、九百人聚集在這裡一同崇拜,有的只是來敬拜,有的已立志奉獻了,有的不但奉獻,而且參加事奉了,這有三種情形,但是羅馬書十二章一、二節中,不但講到奉獻,講到事奉,也講到敬拜。這個「事奉」兩字,有的英譯本就直接翻做:「屬靈的敬拜,和神聖的服務。」你可以看出:敬拜,奉獻,事奉都在內,三位一體,分不開的。你來敬拜神,就應該存著奉獻的心志;有奉獻的心就要來做聖工,事奉主。但今天一般教會有一個怪現象:蒙恩的人很多,敬拜的人不少,可惜奉獻的人有限,而事奉主的呢,更是寥寥無幾。這個情況是不合於聖經教訓的,聖經講,你來敬拜神就應當奉獻給主,撒母耳記上第一章裡面講到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她來到聖殿敬拜神,也把兒子獻上給神,讓她兒子終身事奉神。所以這裡可以看見,敬拜、奉獻、和事業,三者密切相關,這是我今天特別更強調的一點。

    第九講到「奉獻的警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也可以譯作:「不要順應這個世界」順應什麼呢?指順應世界的風俗習慣,喜歡跟著世界的潮流走。有一位傳道人,在菲律賓講道,一位弟兄送他一套西服料子,又買了些衣物,送給他,等到了臺北打開一看,送他的衣服是一件大紅的襯衫;綠色的領帶;一條褲子。是喇叭褲。他說一穿上,人家都認不得他是誰。我不是說紅紅綠綠上窄下寬一定就不好。世界的東西天天在變,變來變去。將來男人的褲子也許就變成像蘇格蘭軍人一樣穿短裙子,這世界天天在變,變來變去也不過如此。這不值得效法,不必跟世界變,打扮如何?服裝如何,這算什麼呢?我們要效法什麼呢?「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應當變的是這個,是裡面的心意變化,聖經啟示我們:「服事主是按心靈的新樣,不按儀文的舊樣。」(羅七6)找們常常在神面前仰望,靠聖靈的引導,天天蒙新的啟示,知道什麼是靈裡的更新,不是物質的變新,不是形式上的新,乃是實質裡的新,把舊人天天變成新造的人,越來越新,舊人越來越遠,越看越不像從前的老我,在是個新人,不再是舊造,這是心意更新變化。絕非效法世界的日新月異,我們奉獻給主者應當知所警惕。人原來的心是自私自利的,信主並奉獻之後,就變成與人之間保持互不侵犯,井水不犯河水;然後漸漸更新變化,覺得這樣還是自私自利,必須再往前一步,甘心舍己替人著想,不替自己想了。再往前去,更新變化,整個人都肯擺上,連性命都肯犧牲了,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此這更大的,(約十五13)到了這個地步,心意更新變化,越來越像耶穌,這就是天天遠離世俗,脫離自私、敗壞軟弱,往新的光景走,

    這就是不效法世界,也是神對奉獻者的警戒和勉勵。

    第十講到奉獻的目的——「明白神的法度」,我們基督徒最困惑的,就是不能清楚明白神的旨意(法度),做來做去,不知道做的對不對,走來走去,不知道方向正不正,雖然有聖經在外面啟示,聖靈在裡面引導,但是人的「己」太大,往往積重難返,還會倚靠自己的常識,相信自己的經驗,仗恃自己的學問,也會去跟從人腳步,這樣七除八扣,就把自己的道路弄錯,方向偏差。感謝主,一個奉獻給主的人,主就負他責任,使他明白神的旨意(法度)是什麼,這也是我們事奉的最終目的,明白神的旨意(法度)真是何其美善!

救世軍的創辦人威廉卜恩大將,有個女兒,聰明美麗,又很愛主,忽然得一種不治之病,多少人為她流淚禱告,求主把她留下。後來她快死了,許多人去安慰她,問她:「我們其不知神的美意何在,為什麼讓你遭遇到這痛苦的疾病。」這位姊妹躺在病床上說:「請不要引誘我犯罪,你們千萬不可發怨言,作主的工固然是好,遵行天父旨意更好。」她的意思是說:「活著為主作聖工固然好,假如天父要我同家了,我就順命同去,這是遵行天父的旨意,豈非更好—一我們想想看,作聖工是為什麼?當然是報答天父的恩典,減少我們的虧欠,我們作工並不是為了將來得賞賜,有報酬,其實只是減少一點虧欠,因為欠債太多,趕快還債,作工就是還債。「活著做聖工固然是好,能夠遵行天父旨意更好。」她這句話,勉勵了許多人。我們的事奉,必須以奉獻為根基,根基實在重要,人一奉獻給主,人就有根在主裡面,然後你才能向主負責,主就會負你責任。有了這個奉獻的根基,我們才能事奉。所以今天所提到的奉獻之道,最要緊的就是紮根,紮根在主裡面,不論風吹雨淋水沖,永不動搖,因為有了根基。有一首白話詩,名叫:「小孤山」,(它位於江西彭澤縣以北,屹立于長江中流),歌詞只有四句——「誰說孤山小?腳根立定了!命令長江水,左右兩邊繞。」我們基督徒,可以套用這首詩的意思,改為一首打油詩——「我雖靈命小,奉獻給主了,行過約但河,大水兩邊跑。」舉世滔滔,惟我基督徒靠主恩典,能作中流砥柱,原因何在——奉獻給主,在主裡面勝過世界,感謝主!(袁台清記)—轉載自一九七二年五月廿八日基督之家週報第一七0

 

 

第二十三課 謹守節期神應許(譚志陽)

 

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

 

    本章論到 神要求以色列民要一年三次謹守節期,朝見耶和華。並且要記住 神對他們的應許。

 

.關於人際關係——有美好見證(1-9)

 

1.言語方面  1-3

A.不可布散謠言:

不可隨夥布散謠言。

謠言:就是憑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話。詩篇第153節說: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譭謗鄰里。照此看來,謠言也含有譭謗的意思在裡面。

閒言閒語、譭謗中傷、作假見證,既破壞家庭,妨礙合作,還會攪亂公平的制度;說長道短,會製造紛爭。即使謊言不是由你發出,但如果你把它告訴別人,你就難辭其咎。所以不要傳播謠言,讓它就止於你處,不再流傳。(:靈修版聖經)

B.不可妄作見證:

不可與惡人聯手妄作見證。不可隨眾行惡,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作見證屈枉正直。

在十條誡命中的第九條說: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20:16)在在箴言書第616-19節中記載耶和華所恨惡的七樣當中有一樣就是:“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紛爭的人。”

C.不可偏護窮人:

也不可在爭訟的事上偏護窮人。

人會偏袒富人,失去公正,這兩節經文卻叫人不可偏袒窮人,而造成不平。對於貧富一視同仁,才算是不偏不倚。

 

2.愛心方面  4-6

A.不可視而不見:

第一,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

第二,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

在這一段裡有一種的主張,就是叫人寬大仇敵,不要有冤必報。 神不單叫人認識這種想法,更立為律例。不可惡待仇敵的牲畜。牲畜若迷了路,當物歸原主,把牲畜帶回主人。在申命記第221-4節裡記著要人救弟兄的牲畜,這裡是要人救仇人的牲畜,這樣作也就是愛仇敵(12:20-21)

若牲畜被壓在重馱之下,當協助主人抬開重馱,使牲畜起來。

B.不可屈枉正直:

不可在窮人爭訟的事上屈枉正直。

屈枉正直的窮人是律法所咒詛的(27:19),必受審判(3:5,10:1-2)

 

3.行為方面  7-9

A.不可殺害無辜:

當遠離虛假的事。不可殺無辜和有義的人,因我必不以惡人為義。

申命記第2725節說:受賄賂害死無辜之人的,必受咒詛!因耶和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34:7,1:3)

B.不可接受賄賂:

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明眼人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

接受賄賂會出現兩方面禍害:一方面是使人眼瞎;另一方面是能顛倒是非(5:23)

C.不可欺壓別人:

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作過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

這是 神提醒以色列民當年曾經在埃及受過的欺壓,過過寄居的生活,因此要體貼正在過那種的苦處(7:6)

 

應用:主耶穌明確教導我們,要幫助人(路10:30-37)就連仇敵都不例外。我們以公義來對待朋友,尚且不容易,若能用神公平而慈愛的律法對待仇敵,必然顯出我們與世人是何等的不同。

經文: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6:31-33)

 

.關於安息敬拜——要謹守節期(10-19)

 

1.得安息 10-13

A.土地要得安息:

六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吃的。他們所剩下的,野獸可以吃。你的葡萄園和橄欖園,也要照樣辦理。

這是 神所設立的安息年,正是表示律法中藏有的恩典(25:3-7,4:18)。哈利路亞!

B.做工得安息:

六日你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

這裡強調第七日對於做工的僕婢和寄居的,以及牲畜的獲益,這正表示著基督給人得自由(5:1)

C.生命得安息:

凡我對你們說的話,你們要謹守。別神的名你不可提,也不可從你口中傳說。

生命得安息在基督的裡面,所經就不要再拜偶像了,就是連別神的名號也不可提,更不能從基督徒的口傳說偶像的事情。(23:7,16:4,20:7,4:9)

 

2.守節期  14-17

A.守除酵節:這節與逾越節是同屬一個節期(12:15,22:1)。這節可預表主耶穌的受難為擔當我們的罪(林前5:7,彼前2:24);靈訓是要我們除罪更新(彼前2:1,林前5:8)

B.守收割節:這節包括了“初熟節”和“五旬節”(23:10-16),又叫“七七節”(34:22,16:9-10)。這節可預表主耶穌復活升天,並差聖靈來(林前15:20,16:7,2:1),表示我們在主耶穌裡稱義成聖(4:25,6:18-22)

C.守收藏節:這節包括了“吹角節”、“贖罪日”和“住棚節”。因時間都是在七月,且是連接的(23:23-34)。這節可表示主耶穌再來要建立國度的幾步工作。例如聖徒得贖,選民回國,天國實現……等等。靈訓是要我們有得勝的生活,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基督裡(西3:3-4)

 

3.要獻祭  18-19

A.獻祭牲的規定:

不可將我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也不可將我節上祭牲的脂油留到早晨。

第一,不可將血與有酵的餅一同獻上(34:25,2:11)。靈訓影照:希伯來書1029:何況人踐踏 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

第二,不可將節上脂油留到早晨。靈訓:當趁著時機愛主,不可私自留下最好的的部分(26:7,5:1-3)

B.送產物的要求:

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 神的殿。

獻土產之物時必須是初熟之產物(2:12,23:10,17,26:2,10,10:35), 神又將之賜于祭司所得的分(18:12-13,44:30)

C.煮山羊的禁止: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這是迦南人的祭祀習俗,目的是求他們生殖之神,使田地肥沃。所以, 神在此禁止以色列人學外邦人的風俗。其靈訓是要我們與世人分別為聖(彼前4:3-4,4:20-24)。今天嚴謹的猶太人仍拒絕在同一個鍋中煮肉和奶。此外,他們吃肉的時候,也不加入奶油調味料。

 

應用:安息日的誡命在今日繁忙的都市社會中是否可行呢?安息日的原意何在?基督徒以主日取代安息日,當如何應用這誡命?定時敬拜或祈禱有什麼益處,有什麼害處呢?

經文: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我們聚會的那座樓上,有好些燈燭。(20:7)

 

.關於信仰事奉——記神的應許(20-33)

 

1.保護  20-23

    這“使者”在1419節裡出現過,是隱指靈磐石“基督”(林前10:4)。主耶穌基督在舊約裡常以使者的身分出現(13:18),與 神的選民產生密切的關係。

A.路上有保護:

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

B.聽從他的話:

他是奉我名來的,你們要在他面前謹慎,聽從他的話,不可惹他(“惹”或作“違背”),因為他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

聽從 神的話勝過一切的獻祭,不聽從的不得赦免過犯(34:7,24:19-20,2:1-3)

C.得勝著仇敵:

你若實在聽從他的話,照著我一切所說的去行,我就向你的仇敵作仇敵,向你的敵人作敵人。

這是指那些願意聽從“使者”的話者,必然得勝一切的仇敵。

D.有使者在前:

我的使者要在你前面行,領你到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迦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那裡去,我必將他們剪除。

因這“使者”又是“耶和華軍隊的元帥”(5:13-14,2:10,8:37),因此能幫助我們得勝敵人!哈利路亞。

 

2.侍奉  24-26

A.侍奉假神必遭殃:

你不可跪拜他們的神,不可侍奉他,也不可效法他們的行為,卻要把神像盡行拆毀,打碎他們的柱像。

第一,對偶像的三個不可:不可跪拜;不可侍奉;不可效法。(34:13,33:52,7:5,12:3)

第二,對偶像的處理辦法:把神像盡行拆毀;打碎柱像,清除乾淨。

B.侍奉真神必蒙福:

你們要侍奉耶和華你們的 神,他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去疾病。你境內必沒有墜胎的、不生產的,我要使你滿了你年日的數目。

第一,賜糧賜水。詩78:15-25,6:35

第二,除去疾病。出15:26,7:15,16:17

第三,生命興旺。申7:13-14,10:10

 

3.攆出  27-31

A.使仇敵轉背逃跑:

凡你所到的地方,我要使那裡的眾民,在你面前驚駭、擾亂,又要使你一切仇敵轉背逃跑。

B.讓黃蜂把敵攆去:

我要打發黃蜂飛在你前面,把希未人、迦南人、赫人攆出去。

C.要漸漸承受地業:

我不在一年之內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恐怕地成為荒涼,野地的獸多起來害你。我要漸漸地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等到你的人數加多,承受那地為業。

15:18,11:24,1:4,21:44,19:17-19

D.將定地界擴地盤:

我要定你的境界,從紅海直到非利士海,又從曠野直到大河。我要將那地的居民交在你手中,你要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

 

4.立約  32-33

    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候,到處都是偶像與行巫術的;不過,離開那裡並不表示他們就得以免受異教風俗的影響。在迦南地也會受偶像的感染。神知道他的子民需要耳提面命,所以一再強調要防止異教風俗。(:靈修版聖經)

A.不可與別神立約:

不可和他們並他們的神立約。(34:12,7:2)

律法禁止以色列民與外邦的神立約,為避免與外邦罪俗同化而陷其網羅(23:12-13,33:55,2:3)。今天,在信仰原則的衝突之前,我們必須注重信仰。

B.不可讓仇敵同住:

他們不可住在你的地上,恐怕他們使你得罪我。

這是分別為聖,不可與外邦異教混合,不可與罪惡妥協。

C.不可奉假神入網:

你若侍奉他們的神,這必成為你的網羅。

 

應用:我們今天是生活在價值觀與人生觀迥異的人群之中,神要我們在生活中彰顯他,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與世人的標準不同,矛盾在所難免。我們的生活,應先看重順服神而不是得世人稱讚與喜悅

經文:你們要侍奉耶和華你們的 神,他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去疾病。(23:25)

── 譚志陽《出埃及記逐章查經課程》

 

 

047撲滅罪行(蘇佐揚)

                                                          (六月十六日)

(出埃及記廿三章119節)

凡我對你們說的話,你們要謹守,別神的名,你不可題,也不可從你口中傳說。一年三次,你要向我守節。                              (廿三章1314節)

一、遵守「九不」,撲滅罪行(13節,69節)。這是摩西社治律最後的一段,也是最重要的禁令。其著重點在撲滅罪行及虔誠事主。這幾處經文中九次說「不」。1.不可隨夥布散謠言,亦即製造假報吿、假消息,對人有害,對己無益。2不可與惡人聯手妄作見證,即在審判時作假證供,乃是與惡人聯手,陷害別人。3不可隨眾行惡,這是行為上的罪惡。4不可在爭訟的事上,作見證屈枉正直, 這是指在法庭上的法官及控方抑證人等,均要遵守的一條禁令。5不可在爭訟的事上,偏護窮人。窮人値得憐憫,但如有罪行,則應按公義審問。6但不可在窮人爭訟的事上,屈枉正直,可能指富人欺壓窮人,亦可能指窮人與窮人間的惡行,審判官宜秉公審問。7不可殺無辜和有義的人,這是指審判官宜謹愼審問言。8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使明眼人(或智慧人)盲目,又使義人的話顚倒。9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以色列在埃及作過寄居的,知其痛苦,應予同情、幫助。這「九不」實在相當重要,適用於任何國家及社會。

二、仇敵牛羊,亦應同情(一5節)。仇敵和恨你的人的牛或驢失迷了路或壓在重馱之下,也應同情、帶領,解除牠們的痛苦。摩西律法並未主張復仇,但「愛你的仇敵」卻隱藏在神的原意中,正如後來主耶穌所敎訓的(太五34-44節)。

三、六年勞苦,七年勿耕(1011節)。10節至19節所題是在社治律之後,作為一切律法的結束,社治律本來只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命令及禁令,但這幾節所題有關安息年、安息日與男子一年三次要向神守節等,也是人與人之間共同遵守的律法,雖應劃入「宗敎律 」範圍內,但與人與人之間的生活不能分離,表示在神權國度中宗敎生活與日常生活是打成一片的。安息年的規定如下:1.六年要耕作收藏產品,第七年要叫地「安息」,不耕不種,地土有一年安息之後, 第八年的耕作必有更佳收成。2但地土在第七年會有「自長」的農產品,則留給貧窮人家中的僕婢,雇工及寄居的外人享用(利廿五5 6)。3第七年所自產的,也可給牲畜、走獸作食物(利廿五7)。 神敎訓他們「愛屋及烏」,也「愛農產及地」。人要休息,地也要休息。科學家已證明農耕地第七年休息是合理的。

四、六日工作,七日安靜(12 13節)。至於安息日的規定,不過是安息年的縮影。六日要工作,第七日要安息,這是第四誡所命令的,使人人均可安享一日的舒暢。但在這裡也提及牛驢,牠們也可分享安息日的安息。同時在安息日要有「聖會」(利廿三3),為要在這日虔誠敬拜神,因此安息日稱為「聖日」(創二3),即分別為聖給神的。以色列人在安息日不作屬世(即日常)之工,但要在這一日學習敬神之事。基督徒今日不再「守」安息日,乃是「享受」主日。 在主日放下一切屬世的工作或日常的工作,專心學習如何事主。以色列人在安息日要學的功課如下:1.凡神所說的話,都要謹守。2不可題及別神的名字。3也不可用口傳說別神的名(書廿三7 ;詩十六4 ),這是神的禁令,必須遵守,才能蒙福。

五、一年三次,守節虔誠(1417節)。以色列人一年三次所要守的節期為「逾越節」,亦即「除酵節」;「五旬節」,又稱為「七七節及收割節」;「住棚節」,亦即「收藏節」。這三節期中的「除酵」、「收割」、「收藏」三動詞是指他們的動作而言。這三節期, 在申命記十六章1617節重申,並說,「不可空手朝見神」。他們過節的時候,神會負責看顧他們的地土(出卅四24)。他們的一切男丁後來毎年都從各地上耶路撒冷過節,十二支派的人彼此有歡樂的團契,推進全國合一的崇高理想,也可以彼此關懐,互相瞭解。

六、切記「三不」,小心祭牲(18  19節)。社治律最後的一條,是以獻祭的「三不」結束:1.不可將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任何有酵之物,在獻祭上均應禁止(利二 11)。2不可將過節時的祭牲留到第二天早晨,要在當天吃完(十二 10)。3不可用「山羊羔」之奶來煮山羊羔,這是敎訓選民不可有殘忍的行為,與神後來所吩咐「不可同日宰母和子」的原則相同(利廿二 28)。此外,一切初熟之物,都要奉獻給神(19節上),表示尊神為大。

遵守律法,學習手潔心淸,敬拜上主,必須嚴肅虔誠。──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

 

 

048寶貴應許(蘇佐揚)

                                                          (六月十七日)

(出埃及記廿三章2033節)

你們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去疾病。                                                  (廿三章25節)

一、如要蒙福,主言必聽(20 22節)。神對摩西宣佈上述社治律共36條之後,即以寶貴應許為勉勵,這些應許包括五項:1.神差遣使者在他們前頭行,保護、領導他們。2神要剪除迦南的七族的人,把他們安置在該處。3神應許賜福他們的水與糧並除去他們的疾病,使婦女生產平安,老人長壽。4神要打發黃蜂為武器趕逐敵人。5 神應許他們的未來境地,由伯拉大河直到地中海。以色列人獲得這些福氣也是有條件的:①要聽從神使者的話。②要照神的話去行。③不可事奉假神。④拆除一切偶像。⑤不可與外邦人和他們的神立約。

二、神差使者,在前頭行(20-22節)。這使者為誰,猶太人解釋為摩西。但下文所說,「他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一語(21節), 並不適用於摩西,所以基督徒的解經家均認為這使者是指「降生前的基督」而言。希伯來書作者亦稱主耶穌為使者(來三1),這使者的任務如下:1.保護他們。2領導他們。3領他們進到神所預備的應許地。4對他們宣佈神的話,他們要聽(22節)。5為他們剪除迦南七族的人。

三、勿拜假神,偶像除清(24節,      32 33節)。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之後所成立的國是一個「神權國度」,神為國王,國中元首不過是神的代表。這個國家的一切律法均以敬神為本,由敬神而愛人,守己而護物,所以在宣佈一切社治律之後,神再題醒他們不可敬拜任何假神,也要清除偶像。迦南七族的人各有不同的偶像。古時戰勝者喜將戰敗者的假神帶返本國,以作勝利的紀念品,但神不許選民如此行。 他們的本份如下:1.拆毀偶像。2打碎柱像(24節)。所謂柱像實為與不道德行為有關的外邦宗敎標幟之一。3不要和外邦人或與他們的 假神立約(32節)。4不可事奉他們的假神。5更不可效法他們在崇拜假神的淫行。

四、賜福糧、水,除去疾病(25 26節)。這是神應許的第三項,使日常生活蒙福,包括:1.飮食蒙福。2健康良好。3生養平安。 4延年益壽。滿了年日的數目,指長壽言。這些都是人們所喜愛的,但這是有條件的福氣,「你們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即以耶和華為神,不拜假神,才能在日常生活蒙福。以色列人在埃及400年,終日所見均為偶像,他們多少總受影響。現在他們要到迦南地去永久居留,迦南七族的人也有他們不同的偶像。因此,神事先警吿他們,又多次不厭煩地警吿他們,不可敬拜假神,「要敬拜耶和華為神」,是生活蒙福的主要原因。基督徒也應首先尊主為大,自然蒙恩。

五、黃蜂先飛,敵人震驚(27 30節)。23節已題過神的使者要剪除迦南七族,但這裡則詳細解釋其方法:1.神使迦南人驚駭擾亂,又使敵人轉背逃跑,這預言應驗在河東摩押人身上,他們「大大懼怕 ,心急如焚」(民廿二3)。後來應驗在河西諸王心中(書五1)。 2神又打發黃蜂飛在前頭,作先鋒部隊,使敵人敗北。後來摩西與約書亞均曾複述黃蜂的事(申七20 ;書廿四12 ),證明是眞的黃蜂,正如神使用大量蝗蟲、青蛙、蒼蠅使埃及敗壊一般,是可信的。但有人解釋謂指法老軍隊而言,因法老軍旗上以黃蜂為號,這種解釋並不可靠。3神將用一年多的時間把迦南人趕出去,免得地土荒涼,野獸增多而為患,「攆出去」三字用過三次(29 31節),表示神與人合作的三種不同的行動。

六、二海一河,訂定國境(31節)。以色列人所得「應許之地」 ,神老早對亞伯蘭說過,「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海之地」(創十五18 ),但在列王時代,只有所羅門王實際管轄那些地土(王上四21)。 神在這裡所宣佈的有二海一河,即「從紅海到非利士海(即地中海) ,又從曠野直到大河(即伯拉大河)」。將來以色列人的國土,根據以西結先知的預言(結四十八章1520節)則更廣闊,以北「哈馬」 為界,哈馬在利巴嫩之北,表示將來整個利巴嫩國均劃入以色列國版圖內。東至「大海」,是指波斯灣而言,不是指死海,死海不稱為大海,表示將來整個約但國及伊拉克(即古巴比倫)的一半國土都成為以色列領土。因為基督將來為萬王之王時,全世界的人士都要去朝見及敬拜祂(亞十四16 21 ),所以將來以色列的國土必須非常廣大。──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